首页范文大全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十篇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十篇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34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1

关键词:经济增长;索洛余值法;科技进步;贡献率;宁波

基金项目:2006年宁波市软科学项目《宁波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2006a100007)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是当代经济定量研究中一个热门课题。目前,随着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各省市、各地区也相继制定本地区的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宁波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的目标。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了解和掌握宁波市各个历史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变化情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的选取

1、测算模型的选取。宁波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采用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也称索洛余值法。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索洛余值法目前仍是国内外最有影响、最广泛使用的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二是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把索洛余值法作为各省区市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的标准方法进行推广,应用该方法增加了测算结果的可信度。

索洛余值的基本公式为:

y=a+αk+βl

其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k和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增长速度,a为技术进步速度,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αk、β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公式为:

估算宁波历年资本存量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永续盘存法来测算。其中,基年资本存量值采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除以10%,折旧率采用10%,价格指数采用GDp平减指数;第二种方法采用基于Kaldor的理论来测算。其中,浙江省历年资本存量采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张军教授等所测算出来的历年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面板数据。经过结果对比后发现,两种方法所测算结果在关键年份基本一致,但后者数据整体上变化平稳,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故采用Kaldor理论的测算结果值来测算宁波科技进步贡献率。

(3)劳动投入量L:采用全社会从业人员数。

(4)年平均增长速度y、k、l:采用常用的水平法计算:

3、参数α和β的确定。α和β的确定通常有数学估参法、回归系数法以及经验参数法等方法。我们分别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测算。数学估参法所测算出来的α=0.718,β=0.282;回归系数法所测算出来的α=0.508,β=0.492。并且发现,从1981~2005年α的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β的值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经过咨询宁波市科技局及统计局相关专家后,认为α值取0.3~0.4,β取0.6~0.7较为符合宁波的实际情况。这也与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及我国相关专家对α值和β值的估计相吻合。因此,我们采用经验参数法来确定α和β的值。具体是:“六五”至“八五”时期α和β值分别取0.4和0.6,“九五”和“十五”时期α和β值分别取0.3和0.7。

二、宁波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1、基础数据。GDp值、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来自于历年《浙江省统计年鉴》、《宁波市统计年鉴》。浙江省1978~2000年资本存量来自于张军、吴桂英和张吉鹏2004年发表于《经济研究》第10期的论文《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1》,并与张军教授联系取得了2001~2005年最新数据。宁波市资本存量的值是根据Kaldor的理论测算出来的。(表1)

2、测算结果。根据基础数据,运用索洛余值法对宁波市1981~2005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三、结论

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1981~2005年宁波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6.52%。其中,“六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5.6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61%,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6.03个百分点。“七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14%,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14%,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5.93个百分点。“八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8.12%,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7.45%,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九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24%,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6.53个百分点。“十五”时期,宁波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3.8%,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1.18%,科技进步因素拉动经济增长7.0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科技进步水平逐期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资本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减弱之势。由“七五”时期49.8%下降为“十五”时期39.17%。而同时期相应的劳动投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起伏不定。“七五”、“八五”、“九五”时期是在5%~6%左右浮动,而“十五”时期为9.65%。

2、经济增长质量逐渐提升。在“六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38.61%,资本贡献率占39.34%,劳动贡献率占22.05%,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平分秋色”,共同促进宁波经济快速增长。在“七五”时期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占45.14%,资本贡献率占49.8%,劳动贡献率占5.06%,说明这一时期宁波经济主要靠资本的投入促进经济增长。“八五”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7.45%,资本贡献率下降到45.74%,劳动贡献率为6.81%,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标志着宁波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九五”和“十五”时期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基本态势,并且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增长,“九五”时期达到50.24%,“十五”时期达到51.18%。

如果把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的经济增长称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话,宁波现阶段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刚刚跨入集约型经济大门的门槛,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走集约化的经济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2.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2]沈坤荣.索洛模型中参数确定方法的改进[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3]韩莹.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定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4.

[4]何枫,陈荣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2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贡献率

一、引言

美国是一个科技、文化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路上有必要借鉴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采取的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本文主要研究科技进步要素对促进中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对不同要素贡献率的比较,找出影响中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再结合两国的发展现状,发掘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提出中国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上的政策建议。

经济发展模式可大体分为资源型和技术型发展模式,这两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所占的份额。中国要想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必须尽快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型经济的转变。

西方学者们较早地关注科技要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其贡献度展开相关研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而发展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928年Cobb和Douglas[1]提出了总量生产函数的概念,奠定了测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1956年abramovitz[2]提出了除了生产要素投入会引起美国经济增长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R.m.Solow[3]作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把科技进步因素加入C-D生产函数中,开创了包含科技要素生产函数分析理论。上世纪60年代,Denison[4]将经济增长要素划为两个类别:其一是“生产要素”,包括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其二是能提升社会生产总效率的要素,包括资源配置、规模节约、知识的进展等项目。基于Solow的投入产出模型,Denison用“全要素生产率”扩充了其模型中的“技术进步”的概念。“内生技术进步”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展并提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体系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Lucas[5]于1988年创建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就是用劳动力要素的溢出效应来说明科技进步源自社会劳动力要素积聚的结果。1990年Romer[6]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要素的“知识溢出模型”,将劳动力要素与研究与开发要素内生化,并参与总量生产函数,发现生产函数显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进而得出维持经济增长的原因。

国内学者在探索推动经济发展要素方面分析的相关理论晚于西方的学者,通过借鉴西方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国内学者对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全面了解。史清琪[7]在1985年首先开展技术进步的研究。在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中,由于学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采用的数据各不相同,致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所差异。其主要表现为:(1)在学术上,各学者对科技进步的表现形式定义不一,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本投入因素、劳动力投入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三者,进而在模型的结果中减去资本和劳动力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比重,其剩余部分的被认为是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所占总贡献度的比重;(2)不同的学者在数据的选取和处理方法上主张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在研究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异。

二、数据来源、变量及模型的设定

下文我们将通过对美国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解释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的因素。

美国1990-2010年相关数据来源于文献[8],中国1995-2012的相关数据来源文献[9]。

1.模型及变量选取

通过国家经济增长投入要素与科技进步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加以体现:

y=aK■L■(1)

写成对数形式

lhy=C+αlnK+βlnL.

下面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各因素的贡献度

■=■+α■+β■(2)

其中y表示国民生产总值,a表示常数,K表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L表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C为常数,α表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回归系数,β表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回归系数,K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值,c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差值,y为相邻年份之间生产总值的差值。

2.实证分析

美国1991-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年增长率,如表1所示。

中国1995-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年增长率,如表2所示。

3.相关参数及数据的处理

在eviews中录入表1和表2中的数据回归出相关的系数,并以此求出美国和中国各要素对各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从中可以看到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将美国1991-2010年这段时间序列分为10个时期。从表3可以看到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我们将1995-2012年这段时间序列分为6个时期,从表4中可以看到中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长率。

4.各要素贡献度的计算

根据周绍森、胡德龙[4]的一些理论,我们有如下计算公式:

K=■(3)

L=■(4)

t=■(5)

S=y-■(6)

K■=■,(7)

L■=■,(8)

S■=■,(9)

其中,K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的增加量,L为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增加量,t为生产要素的增加量,S为技术进步要素的增加量,α为K的回归系数,β为L的回归系数,K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资本存量的差值,L为相邻年份之间全社会劳动力投入的差值,y为相邻年份之间生产总值的差值。

表3和4反映的是中国和美国各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从中可以计算出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由公式(3)、(4)、(5)、(6)、(7)、(8)、(9)和表3数据可得美国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表5所示。

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中国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表6所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与分析

由表5反映的美国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全社会劳动力投入三种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度可以看出,科技要素在1991-2010年这段时期内的经济增长总平均贡献度为54.6%,可见美国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其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拉动。

如表6所示中国的情况,可以分析出以下两点结论:其一,在1995年至2012年这段时期内,投入要素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70%,其中资本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50%,劳动力的贡献度占总贡献度的平均比重为25%。尽管资本的积累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固定资本和劳动力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都比科技进步的弹性系数要小,说明仅以固定资本的大量投入得以推进的经济发展,其经济效应并不理想。而且只注重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破坏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目前,中国的资源已经出现衰竭的趋势,依靠资源来拉动经济的内在潜能已经捉襟见肘。所以决策者在进行资本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投资方向与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节能减排政策的实际效用。

其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技术进步特别重视,正是由于对技术的大力发展,美国经济在1992年至1998年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应加大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提高科技成果在促进生产力领域的应用率,使得中国企业能摆脱原有水平的束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产量和质量的突破,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发展。而在上述表6所示的各时期中,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份额平均为30%左右,与美国的平均值54.6%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2.政策建议

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并持续的增长,必须将资本带动型经济转变成科技带动型经济,将科技进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的核心支柱,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层次结构的改造,重点发展节能低碳的可循环经济。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在本文中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注重提升国内人力资源的质量,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的完善,把中国由劳动力资源大国转变成高端科技人才强国。在高端科技人才方面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坚持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加大发展教育的投入力度,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探索出健全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实现创建学习型社会以增加中国国民知识储备,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技进步的源头问题。

第二,要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的力度,改善国内科研环境,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力求在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的突破,强调建立以企业和市场发展为主的科技研发体系,提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率,新技术的开发必须以能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第三,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抓住时展的契机,推动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政府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来进行产业转型,对积极转型的企业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支持;政府鼓励科研机构研发或引进新技术,将新技术结合到生产中以提高生产水平;积极同发达国家的产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政策和资金互惠合作。

参考文献:

[1]Cobb,C.w&p.H.Douglas.atheoryofproduc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28,(1):139-165.

[2]abramovitz.m.ResourcesandoutputtrendsintheUnitedStatessince1870,papersandproceedingsoftheSixty-eigh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economicassociation,USa:americaneconomicReviews,1956.

[3]黄乐军.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4.

[4]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2.

[5]LucasRe.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y,1988,(22):2-42.

[6]Romer,paulm.endogenoustechnologicalChang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71-102.

[7]史清琪.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m].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85-108.

[8]https:///searchresults/?r=%2Bf%2Fdata_portal_v2_type%2Findicators&r=%2Bf%2Fdata_portal_v2_topics_en%2Feconomy.

[9]http:///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gdp.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3

【课标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归纳总结】

一、秦始皇

1.主要事迹。

(1)完成统一:①广泛吸纳各国人才。②采取正确的统一策略。

(2)制度建设: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首创皇帝制度。②建立三公九卿制。③实行郡县制。

(3)巩固统一: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修筑驰道、直道、灵渠。③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4)实施暴政:①焚书坑儒。②大兴土木。③穷兵黩武。

2.评价。

(1)功: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为巩固统一采取的系列措施,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2)过:①推行思想专制政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②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也导致了秦朝的速亡。

二、唐太宗

1.主要事迹。

(1)夺取政权:①帮助李渊建立唐朝。②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

(2)创立“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③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④慎用刑法。⑤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

(3)促进民族团结:①降服突厥。②与吐蕃交好。

(4)加强对外交流:①实行开放的政策。②佛教大量传入。③对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2.评价。

(1)功绩:①开创盛世局面,推动了社会进步。②完善各项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⑤其良好的帝王修养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典范。

(2)不足:①弑兄逼父,有损人伦。②晚年犯下一些错误。③毕竟是封建君主,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自身封建专制统治。

三、康熙帝

1.主要事迹。

(1)巩固国家统一:①平定三藩之乱。②。③平定准噶尔。

(2)维护国家: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抗击沙俄入侵,维护国家。

(3)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①尊崇儒家文化。②加强与蒙、藏团结。

2.评价。

(1)功绩:①维护了国家的团结、安定、统一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③励精图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改善了民众生活。

(2)不足:没有迎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为近代中国的落后埋下了祸根。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归纳总结】

一、孔子

1.主要事迹。

(1)创立儒学:①“礼”:强调用等级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匡正社会秩序。②“仁”:爱人,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怀、体谅和容忍等美德;德政,即主张以德治国。③“中庸”:指出过犹不及,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2)献身教育:①教学方式:创立私学。②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③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人”和“成君子”。④教育方法:言传身教。

(3)传承文明:①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②《论语》传世。

2.评价。

(1)贡献:①创立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明主流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②献身教育,为万世师表,为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③整理典籍,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树立了里程碑。

(2)不足: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柏拉图

1.主要事迹。

(1)哲学思想:提出“理念论”,即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政治思想:设计“理想国”,国家大权应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的手中。

(3)教育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和人才培养于一体,其轻松的学术氛围和教育方式备受推崇。

2.评价。

(1)贡献:①创造“理念论”,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②提出“理想国”,对后世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重大影响。③创办柏拉图学园,对后世教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

(2)不足:唯心主义世界观对后世哲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

1.主要事迹。

(1)哲学:①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但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②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2)自然科学:①生物学:对生物进行分类和系统研究。②物理学:指出事物的组成因素,并提出许多物理学命题。

(3)逻辑学: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4)伦理学:提倡中庸之道。

(5)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

2.评价。

(1)贡献:①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古希腊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批判的继承精神,超越了前人的成就。③作为职业教师,使欧洲的教学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2)不足:①作为哲学家,经常徘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②作为奴隶主贵族,经常体现出其阶级的局限性。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课标要求】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归纳总结】

一、克伦威尔

1.主要事迹。

(1)领导资产阶级革命:①建立“新模范军”。②结束英国的君主专制。

(2)建立军事独裁统治:①驱散议会,成为军事独裁者。②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商业优势。③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④改善法律。⑤发展文教事业。⑥提倡自由。⑦积极发展工商业。

2.评价。

(1)功绩:①其早期革命活动了英国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②担任护国主期间,在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确立英国海上贸易地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不足:崇尚高压、专制、暴力,给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华盛顿

1.主要事迹。

(1)领导独立战争:①领导大陆军。②参与制定《独立宣言》。③取得萨拉托加大捷。④接受英军投降。

(2)急流勇退,拒当国王。

(3)主持制定宪法:①确定美国的联邦制。②确立美国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4)担任首任总统:①知人善任。②财政上: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③外交上:改善同英国关系;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④政治上,完善总统制。⑤推进西进运动。

2.评价。

(1)功绩:①领导独立战争,为美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楷模。③担任总统期间,多有建树,为美国的长远发展开辟了道路。④不贪恋权势的高尚品格为世人敬仰。

(2)不足:①没有铲除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为南北战争的爆发留下了祸根。②没有铲除种族歧视现象,使之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毒瘤。

三、拿破仑

1.主要事迹。

(1)大革命期间:①赢得土伦之战。②平息王党叛乱。③击败反法同盟军。④远征埃及。

(2)夺取政权:①发动雾月,夺取政权。②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改造法国:①知人善任。②承认天主教为国教。③政治上,精简编制。④经济上,建立银行,整顿财政,发展资本主义。⑤军事上,实行征兵制。⑥法制上,编纂民法典。⑦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确立法国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4)走向末日:①莱比锡惨败。②卷土重来。③滑铁卢惨败。

2.评价。

(1)功绩:①大革命期间,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法国社会的进步。②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为改造法国社会、保卫大革命成果作出了努力和贡献。③对欧洲发动的战争,有利于瓦解欧洲的封建旧制度。

(2)不足:①建立帝国,实行专制统治,践踏民主,给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消极影响。②对欧洲的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课标要求】

概述孙中山领导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归纳总结】

一、孙中山

1.主要事迹。

(1)早期经历:①弃医从政。②上书李鸿章失败,萌发革命意识。

(2)创建政党:①组建兴中会,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②组建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组建政府:①组建南京临时政府。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捍卫民主:①发动二次革命。②发动护国运动。③发动护法运动。④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晚年转变:①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②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

2.评价。

(1)功绩:①领导辛亥革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进步。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捍卫民主共和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热爱祖国、关注民生、追求真理、勇于斗争、与时俱进的精神永垂不朽。

(2)不足: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二、甘地

1.主要事迹。

(1)早期经历:①留学英国,学习法律和基督学方面的知识。②在南非组建“凤凰新村”,尝试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

(2)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哲学思想:坚持真理和非暴力原则的宗教泛爱观和人道主义相结合。②政治思想: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印度的独立自治。③经济思想:反对西方物质文明,建立以正义和平等相结合的经济自主。④社会思想:发扬民族文化,建立以生产者为基础的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

2.评价。

(1)贡献:①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促进了印度的独立运动发展。②其高尚的人格,光耀千古。

(2)不足:非暴力不合作有其落后与盲目的一面。

三、凯末尔

1.主要事迹。

(1)领导独立:①在一战中显示出军事才能。②一战后,号召捍卫民族尊严。③击败希腊入侵。④签订《洛桑和约》,完成独立。

(2)主持改革:①在政治上,改造土耳其为资产阶级共和国。②在文化上,改革服饰、文字、婚姻、宗教制度。③在经济上,推行国家主义。

2.评价。

(1)功绩:①争取土耳其独立,为其发展开辟了道路。②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③实行文化和宗教改革,振奋了民族精神。④凯末尔改革是同时期亚非拉殖民国家中唯一成功的改革,鼓舞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不足:改革不彻底,尤其忽视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课标要求】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了解、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归纳总结】

一、马克思

1.主要事迹。

(1)理论贡献: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①阐明唯物史观,创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②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革命实践:①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②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拟定纲领《共产党宣言》。③参加1848年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④组建第一国际。⑤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

2.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为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引路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3)其理论探索精神、勇于实践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类命运的精神永放光芒。

二、恩格斯

1.主要事迹。

(1)理论贡献:①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②对马克思的支持与帮助。与马克思共同完成大量理论研究,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如系统探讨人类社会的史前史、对垄断主义的评价、对科技作用的探究等。

(2)革命实践:①与马克思合作的活动(见马克思“革命实践”)。②创立第二国际。

2.历史地位。

(1)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为人类解放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引路人之一,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3)其无私奉献、虚怀若谷、批判与继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列宁

1.主要事迹。

(1)创建布尔什维克政党:①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②创办《火星报》,为建党做理论宣传。③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的纲领,这标志着布尔什维克政党正式成立。

(2)领导十月革命:①发表《四月提纲》,为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②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新政权:①退出一战。②领导国内战争取得胜利。

(4)领导社会主义建设: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②提出“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在理论上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历史地位。

(1)创建布尔什维克政党,领导十月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领导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极大改变了俄国的历史。

(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其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善于改正、率先垂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

1.主要事迹。

(1)求学时期:刻苦学习,兴趣广泛,关心政治。

(2)五四时期: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②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

(3)国民革命运动时期:①开展工人运动。②参加中共三大和一大。③研究农民问题。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①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②领导秋收起义。③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④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其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⑤领导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①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进行第二次合作。②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军。③发表一系列文章,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④开展整风运动。

(6)解放战争时期:①赴重庆与谈判。②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7)新中国成立后:①用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②提出“一化三改”总路线,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犯了“左”倾错误,发动“”运动、化运动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

2.历史地位。

(1)领导党和人民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

(2)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探索,为中国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3)创立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4)是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活动时间最长、贡献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世纪伟人。

(5)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犯了一些错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损失。

五、邓小平

1.主要事迹。

(1)革命时期:①五四时期,赴法勤工俭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赴苏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③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④抗日战争时期,指挥百团大战等战役。⑤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⑥解放前后,为和平解放做了大量工作。

(2)建国后:①“”初期,受到错误批判。②“”后期,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③四五运动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④“”后,再次复出,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⑤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⑦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2.历史地位。

(1)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对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2)果断结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创者。

(3)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创建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5)其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课标要求】

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归纳总结】

一、李时珍

1.主要事迹。

编著《本草纲目》。

2.历史贡献。

(1)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其淡薄名利、勤学苦读、博闻广识、亲身实践、善于继承发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詹天佑

1.主要事迹。

(1)赴美留学。

(2)建造滦河大桥。

(3)修建京张铁路。

(4)支持保路运动。

2.历史贡献。

(1)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身,作出了重大贡献。

(2)其热爱祖国、不畏、不畏艰险、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严于律己的精神影响深远。

三、李四光

1.主要事迹。

(1)留学日本;成为工科进士;留学英国。

(2)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3)研究古生物学;研究冰川学。

(4)推动中国石油开采。

(5)推动我国核能技术发展。

(6)对地震的研究。

2.历史贡献。

(1)是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2)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博学多才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牛顿

1.主要事迹。

(1)天文学:解释潮汐现象。

(2)物理学:建立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3)数学:提出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

(4)光学:发现白色日光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的见解。

(5)将实验作为得出科学概念的方法。

(6)创立归纳―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2.历史贡献。

(1)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是现代工程力学及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并引发了工业革命。

(2)其谦虚的态度、勤奋探索的科研精神、坚定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爱因斯坦

1.主要事迹。

(1)提出狭义相对论:①相对性。②光速不定原理。

(2)提出广义相对论:①等效原理。②广义相对性。

(3)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光电效应问题。

(4)在宇宙学及统一场论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2.历史贡献。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4

论文关键词:科技进步:生产函数;劳动价值论;Bp神经网络;预测

论文摘要:从实证角度出发,以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生产函数方法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对大连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大连市未来近20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预测。

科技贡献率是科技进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当前“科教强市”战略实施绩效的第一考量指标。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罗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程、丹尼增长因素分析法,等等。但是众所周知,生产函数法需要选取至少两个以上的参数,需要各个生产要素均保持正增长,另外使用科技进步因素来代替除生产要素作用外的所有一切不可量化因素的作用,这在发达市场的西方国家容易实现,而作为转型的中国经济系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诸如政策因素、结构因素、计划因素、市场信息失真等因素的作用,若用科技因素来代替综合影响因素的作用,显然不妥。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选取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导公式进行测算,并同生产函数法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2002-2020年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了预测。

一、基于生产函数法的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对于生产函数法公式的具体推导,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此不再赘述。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到科甘支进步速率方程:

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技术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令e=X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此,对以上得到的速度方程两边同除以Y,并整理可得到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

关于资本产出弹性a和劳动产出弹性刀的确定,在当前大约有上百种方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采用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求取,二是根据经验直接给定.这两类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前者的基本假定是a和刀在一段时期是一个常量,这显然有悖经济动态发展的现实特点,而后者既有与前者同样的不足,更有忽略地区经济科技发展差异性的现实特点,过分主观和笼统。在下面具体测算中,笔者将采用这两种方法来分别测算大连市科技进步.可能采取的经济变量见表1

表1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为基期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和职工工资总额均为当年价格,考虑到我国统计发展的现实,这两个量的折算统一采用辽宁省零售商品价格指数进行。另外在具体计算中有时还将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限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劳动力采用职工工资总额或者采用职工人数,产出采用1990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本采用价格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正如前面所述,方案一,就是严格按照最小二乘法回归求取α和β值。经过计算,当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工资总额}(1978-1998)这组变量时,得到“α=0.093,t=40.65,概率p≤0.001,β=0.505,t=1.652,概率p=0.117,F=741.864,p≤0,001。可见这组结算结果无论是经济经验还是统计学检验都通过;当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人数(1978-2001)这组变量时,得到α=0,504,t=223.946,概率p≤0,001,β=-0.889,t=-4.577,概率p≤0.001,F=703,667,p≤0,001,回归结果通不过经济检验。另外笔者缩短时间序列数据或者对数据采取差分和平滑处理,其结果变化更大,如采用上面第一组变量的后11年时,得到α值为93.4410都通不过经济检验和统计学检验。可见要实现方案一,困难非常大。当采用方案二时,结合当前一些地区科技贡献率测算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测算方法,取α=0.30,β=0.70和α=0.40,β=0.60,分别采取上面两组变量,计算得到表2中的结果。

应该说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还有许多数据上的技术处理,但是不管怎样处理,测算出来的结果出入不会太大.结果表明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大多年份都为负值,而且,一些年份,贡献率绝对值超过了1,这主要是由于某些生产要素存在负增长所致,另外采用工资额来代替劳动投入也存在很大误差。同时,从表1中可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率较大,这说明大连经济主要是靠资金投入引致发展的,在测算中采用较小的资本产出弹性系数,是不恰当的,这也可以从表2测算结果中看出,随着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增加,其测算结果更趋合理。但从测算结果整体上讲,和现实之间是不吻合的。可见生产函数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缺陷。下面采用基于劳动价值沦的方法进行侧算。

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公式推导

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C(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资存在形式的改变而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发生任何量上的变化,不发生增值。而劳动者才是价值增值的源泉,是附加值,剩余价值的创造者.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作用一是付出体力,二是促进科技进步。这就是说,劳动力L的增长与科技进步创造价值。这样,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不变资本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科技进步,而它们促进经济的机制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得到:

Q=C+S+H(1)

其中Q为商品的价值量,C为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s为科技进步所创造的附加值,H为体力劳动所创造的附加值。因而从t到l+Δt这段时间内:

其中ΔQ为商品的价值量的增加量,ΔC为生产资料的增量,ΔS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附加值的增量,ΔH为在t时的科技水平上重复进行t时的劳动而带来的附加值的增量。设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η,则得到:

所以t时单位劳动所创造的附加值为:从而由于ΔL而带来的附加值的增量为:

将(3)和(5)带入(2)则得:

这就是我们所建立的差分形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1)式两边取微分并经变换可以得到:

再对(7)式两边同时除以dQ/dt并变换后写成差分形式,就得到了我们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最终计算公式,即(8)式。

其中w=dL/Ldt为劳动增长率,:为同一时期的生产资料投人与产出的比,Y为经济增长率。从(8)式可以看出,没有需要估计的参数,所要的数据都是可以直接观测得到。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采用此公式时,对于劳动力有不同的理解,通常是采用城市职工人数加上农村就业人数,物耗采用的是前期的物耗,”。在本次测算中,我们采用城镇职工人数表示劳动力,物耗采用当期物耗。

三、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所使用的国民经济测算体系的差异,导致统计数据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当我们在引用统计年鉴数据时,受此影响,无法得到1994年以前的总产出数据,仅获得了1994年至今的几个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即为经济增长,职工人数增长为劳动力增长,中间物资消耗率即用物耗率表示。

在实际计算中,由于ε这项非常小,常常可以忽略掉它的影响,所以将上面的数据代入公式(8)中,可以得出1994-2001年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具体数据。从表4结果中可以看出1999年的科技贡献率达到了90.33%,这是由于该年劳动力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达到了16.48%,而经济仍保持了8.29%的正增长,所以该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精简人员,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所致。除去该年以外,其他各年的测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这也同当前大多数人测算的国家层面上的结果相差无几。从现实情况看,也是比较吻合的,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连市实施强有力的科教强市战略,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的外延式生产向集约型的内含式转变,为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轨道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个很明显的反映到了我们的测算结果中,如图1,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表现出一种递增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在经济中的贡献在不断提高。

如前文所述,从理论上讲,使用两种计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测算结果都能从整体上体现科技在经济中作用不断加强、深化的发展态势。但通过对具体城市的测算,我们会发现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优于生产函数法。除此,从测算过程看,该方法应用起来也非常简单,也易于理解.

四、大连市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测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5

依据《中国营养学会奖励条例和办法》,学会将设立评选组织机构,评审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办公室等。评审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奖项的设立、评审条件和程序、实施细则以及评分标准等。

2014年底中国营养学会通过学会官网、邮件、微信等不同媒介形式向各省级营养学会、会员单位、各分支机构以及相关单位下发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及个人奖评奖通知,该通知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奖项的评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奖项评审全过程实行全程记录,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和个人奖实施细则》,进行各奖项的终审结果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并决定于2015年5月16日举办的中国营养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暨第十二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获奖者名单。

中国营养学会优秀团队及个人奖包括,中国营养学会终身成就奖(含特殊贡献奖)、国际友人贡献奖、杰出贡献奖、杰出青年奖、先进工作者(含百名英才)、营养科学传播奖、优秀团队奖(含优秀科研团队奖)、营养促进贡献奖共8个奖项。

终身成就奖

旨在奖励在营养学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在本领域有代表性创新、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均具有重大影响力;为中国营养学会或学科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曾获部级和(或)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年龄为80周岁及以上的曾担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特殊贡献奖指曾经担任学会分会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

杰出贡献奖

旨在奖励长期从事营养学领域教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技术服务等工作,对学科发展和建设,以及推动我国营养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具备两项即可):承担过国家科技支撑等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及以上,且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较高;获部级科研奖一等奖(前5位获奖人)或二等奖(前3位获奖人);或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前2位获奖人)或二等奖(第1获奖人);长期从事营养或营养相关工作,在该领域有重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提出重要创新学术思想、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并获得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杰出青年奖

旨在奖励从事营养学领域教学、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技术服务等工作,对学科发展和建设,以及推动我国营养学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具备两项即可):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职称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累计影响因子不低于20,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较高;部级学术组织二级学会委员会委员或地方学会常务理事;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承担部级教学课题、获得部级教学成果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者优先。

优秀团队奖

此奖项分为优秀科研团队和学会团队奖。参评条件如下:努力推动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近几年本地会员人数增加较多,收缴会费的会员比例较高,同时为会员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积极组织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新知识讲座等营养专业学术活动;努力开展营养科学领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在营养专业人才培训中成绩突出;主动开展营养科普宣传工作,在编写科普图书和视听节目、组织科普活动、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性营养学术活动、人才培养、会员发展、技术服务和科普工作等方面,能够及时将全国学会的工作信息传达给本地会员,并积极配合中国营养学会开展有关工作;在本地区科协系统所属的学术团体中表现优秀,团队成员结构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团队成员之间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团队组织结构合理,在学科带头人带领下,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团队内部具有良好的学术民主和学风,能发挥每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营养科学传播奖

旨在奖励长期致力于营养科学的传播工作,善于运用各类传播手段,广泛普及权威科学营养知识,引导积极向上的营养健康风尚的科普专家。参评人应具备下列条件:5年内获得部级和(或)省部级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科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等称号;近5年内至少荣获一项学会或专业机构和(或)媒体颁发的营养健康传播奖项或年度影响人物等称号;近5年内多次参加大型科普讲座、录制电视节目、参加网络访谈,在部级和(或)省级主流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10篇及以上;近5年内至少出版5部科普著作(主编或副主编)。

国际友人贡献奖

旨在奖励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对中国友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具备下列条件(具备其一即可):在中国营养学领域重大或重点项目的形成、解决学术、技术的关键问题;积极为中国培养营养人才,为中国引进国外营养智力和国际营养人才交流做出较大贡献者;为中国捐赠具有重要价值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在营养科研与教学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者。

营养促进贡献奖

此奖项旨在奖励和表彰营养行业相关企业,参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可信度高:具有名列前茅的企业规模,广泛认可的企业荣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及较强的号召力,社会公益形象良好的诚信企业;

2.社会责任感:有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以人为本,守法经营,回馈社会,促进健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支持营养事业的发展;

3.营养产品创新力:遵循营养理论设计产品,产品研发能力强,实践方面有开创性突破,有代表性营养产品,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为大众健康做出贡献;

4.营养知识传播力:举行较多大型的营养健康传播和学术活动,产品带动了新知识、新概念的传播。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6

1调研与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在校大学生600人作为本次调研对象,经核查、补调,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3%;问卷上每道小题采用0-4分制计分法,0分代表“从来不或没有或无所谓或无信心”等作为下限,4分代表“总是或经常或非常重要或必须或一定或最好”等为上限,要求选择和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或相近的选项,在相应的数字上打对号。为保证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合作,问卷导语明确说明问卷是为研究需要,并承诺保守个人秘密。问卷共设50道小题,代表50个指标,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5个指标作为分析对象。这些指标分别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x1)、科技下乡活动(x2)、毕业实习(x3)、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研究(x4)、学术讲座(x5)、三下乡活动(x6)、敬老爱老活动(x7)、保护母亲河计划(x8)、与服刑人员谈话(x9)、文艺汇演(x10)、校园吉尼斯大赛(x11)、运动会(x12)、辩论赛(x13)、舞蹈(x14)、各种英语、计算机认证培训(x15)、乐器演奏(x16)、书法(x17)、摄影(x18)、家教(x19)、饭店打工(x20)、兼职营业员或管理员(x21)、寒暑假兼职开店或创办公司(x22)、体育(x23)、英语(x24)、计算机(x25)。X=(x1…xj…xp)t,为p维随机变量;x均值为ex=,x方差矩阵为V=(vij),其中i,j=l,2,…,n。整个调研结果数据分析采用eXCeLL和DpS7.05版软件,分析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法。[3]

2结果与分析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变量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利用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形成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在保留原始变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维与简化问题的作用。本文拟借助主成分分析原理,从多种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中找出几个主要成分指标,以达到简化问题并能较为全面地综合评价大学生素质的目标。根据对数据各个因子的分析,构建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模型,其模型方程为:p=0.195p1+0.167p2+0.12p3+0.899p4+0.8p5+0.62p6+0.54p7+0.43p8+0.34p9。

2.1主成分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及贡献率

对本次调研中入选的25个代表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见表1。特征值贡献率的不同意味着含有原变量指标的信息量不同;值越大,表明该主成分综合原指标信息的能力越强。本次调研中,特征值的大小代表各复合性状方差的大小,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代表各复合性状对总方差贡献的百分率。特征向量表示在复合性状中各性状对复合性状贡献的大小,其绝对值和符号分别反映了各性状对该主成分作用的大小和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原理,在本次调研入选的25个指标当中,我们只选前9个主成分即可,这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接近80%,基本上反映了原来所有指标所含的信息,且这9个主成分指标彼此独立。由表1可知,只用前9个主成分综合指标就足以能够代表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25个因子,由此可以建立新指标主成分方程:[4]p1=0.03x1+0.06x2-0.26x3+……+0.34x23+0.29x24+0.32x25p2=-0.01x1-0.02x2-0.26x3+……-0.14x23-0.01x24-0.32x25………………p9=0.31x1+0.43x2+0.17x3+……-0.28x23-0.02x24+0.08x25(2.1式)由此,从入选9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来看,第一主成分当中,x23体育(0.34)、x24英语(0.29)、x25计算机(0.32)正载荷量较大,其余载荷均较小,这三个指标属于学习成绩,可定为学习因子,其中学习因子的贡献率为19.52%,在所有的主成分因子中比重最高,可以看得出学习成绩对学生来说属于最重要的部分,这也和实际相符。第二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16.73%,其中x20饭店打工(0.37)、x21兼职营业员或管理员(0.33)、x22寒暑假兼职开店或创办公司(0.49)正载荷量较大,x25计算机(-0.32)负载荷量较高,因为前三个指标都和创业有关,可定义为实习创业因子。该主成分值越大,表明学生创业经历和创业成果越多,但目前与我校全日制教学规定相冲突。因为学生在外面兼职工作或自主创业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这样学习的时间就少,甚至不能按时上课,所以考试成绩会受到影响。第三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10.85%,其中x1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0.36)、x3毕业实习(0.31)和x4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研究(0.49)正载荷量较大,因为这几个因子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相关,可定义为科技竞赛活动因子。x21(0.29)、x22(0.28)正载荷量次之,该主成分值越大,说明学生课外学术越活跃,同时对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影响越大。第四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8.99%,其中x6三下乡活动(-0.42)、x7敬老爱老活动(-0.34)和x8保护母亲河计划(-0.29)负载荷较大,这些指标与服务相关,可定义为服务因子,该主成分值越高,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或者说拥护这项活动,认为这项活动的意义比较大。第五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8.01%,其中书法(x17=0.37)和摄影(x18=0.34)正载荷量较高,这两个指标和个人特长有关,可定义为特长因子,该因子越大,说明个人特长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显得越重要,而且一些用人单位也很看重这一点,作为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第六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6.24%,其中校园吉尼斯大赛(x11=0.42)、运动会(x12=0.31)和辩论赛(x13=0.38)正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与文体素质相关,可定义为文体因子,该主成分值越大,表明学生很喜欢这些活动,并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真正能起到作用。第七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5.37%,其中各种英语和计算机认证培训(x15=-0.4)和家教(x19=-0.36)负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和大学生个人能力有关,可定义为个人能力因子。第八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4.31%,敬老爱老活动(x7)、与服刑人员谈话(x9)和文艺汇演(x10)正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和大学生献爱心活动有关,可定义为爱心因子,该主成分值越大,表明这项活动在学生心目当中的意义也越大,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社会关爱或温情在其成长道路上也是不缺少的,从中体会颇深。第九主成分对全部指标的贡献率为3.4%,其中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x1=0.31)、科技下乡活动(x2=0.43)和学术讲座(x5=0.4)正载荷量较大,这些指标和大学生学术活动有关,可定义为学术因子,该主成分值越大,表明学生认为在课余时间从事科技活动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有一定作用。由以上分析可见,对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和提高涉及到很多方面,有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有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在所有的主成分值中,唯有第一主成分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学习始终是学生的根本。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次调研结果的主成分排序为:学习因子>创业因子>科技竞赛活动因子>服务因子>特长因子>文体因子>个人能力因子>爱心因子>学术因子。[5]

2.2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现从xl,x2,…,xp指标中寻求另外r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ys,s=l,…,r(r……>λs>λr(2)式中的as就是相对λs的特征向量,记as=us,称us为ys主成分载荷,称ys=ustx为第s主成分。因为λ1≠……≠λs≠λr,所以,y1,y2,….yn线性无关。研究主成分,目的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主成分代替原来较多的xj变量,注意V=(Vij)协方差阵中,x的总方差为vll+v22+…vpp=trV;另一方面,trV=∑rs=1λs而ys的方差为λsy=(y1…ys…yr)的总方差也是trV所以,∑rs=1λs=vll+v22+…vpp我们称λs/trV为第s主成分ys对x总方差的贡献率,cr=∑rs=1λs/trV为前r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通常取cr>80%的最小r作为所取主成分的个数。因在本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涉入的指标较多,体系过于复杂,从表1可见,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9.52%,且第一主成分中各个指标载荷量有正有负,两极分化较严重,因此用第一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往往不如取多个主成分的效果好,此时可用扩大方差信息量的方法将多个主成分加权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效果更佳,因此由上面2.1式中的9个主成分方程做进一步加权处理,可构建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模型,其模型方程为:p=0.195p1+0.167p2+0.12p3+0.899p4+0.8p5+0.62p6+0.54p7+0.43p8+0.34p9。经检验该模型能对本次调研对象做出全面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为吻合。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7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030-02

1引言

我国大型企业的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大中型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大中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绊脚石。因此提升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大中型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改变、更新或制造一种新产品,改变、更新或执行一个新方案,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行为或过程。自主创新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自主创新考虑的是物化形态的技术,是依附型的自主创新。由于狭义自主创新看得见、摸得着,通常又叫硬自主创新进步。广义自主创新除了包括狭义自主创新的内容外,还包括管理、决策、智力水平等软自主创新的进步。近年来,发达国家已把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了本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使得自主创新之争从企业层面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目前,在我国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大中型企业肩负着引领创新的重任。因此,分析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探索自主创新经济的贡献率是研究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方法,对提升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理论基础

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引起投入产出关系的改变,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比;二是投入的最小成本组合有所改变,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因此既可以用生产函数测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化,也可用成本函数测定最小成本的变化。本文基于第一种思想,研究了适宜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函数。通过研究大中型企业投入产出比的变化速率,得到了测定自主创新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法。

由于自主创新能够使原有的生产因素的组合(如一定劳动力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和物质投入)生产出比没有自主创新以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用比以前较少量的生产因素的组合生产出和以前同样多的产品。在既增加生产因素投入量,又有自主创新的情况下(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从产品增长量中扣除新增投入量带来的那部分产品,另一部分新增产品就是自主创新的作用。因此,要想得到由自主创新产出的产品,就需要从产品增长量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出的产品。简言之,即自主创新的作用是用同样多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提高投入产出比)。

3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模型及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

3.1影响因素模型

根据有关调研,首先确定大中型企业产品和工艺创新项目的数量y(项)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影响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大中型企业职工素质、科技开发能力、大中型企业生产规模、引进技术的情况。本文分别以大中型企业技术人员数量x1(百人)来反映大中型企业职工素质,以大中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x2(%)和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x3(万元)反映科技开发能力,以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规模x4(千万元)反映大中型企业生产规模,以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的比例x5(%)反映大中型企业引进技术的情况。

由此得到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计量理论模型为:

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3.2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

自主创新贡献率是反映自主创新作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大中型企业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具有如下特殊性:第一,采用以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一直充当科技投入的主体。因此大中型企业要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第二,研发难度加大。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靠的是科技进步,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竞赛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科技研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第三,自主创新投入大,风险大。自主创新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其收益也有不确定性。大中型企业虽然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但其运作风险也要大大高于普通企业。针对大中型企业的特殊性,基于测算自主创新作用的投入产出法,文章建立了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测算自主创新贡献率的方法。

原始C―D生产函数模型为:

4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大中型企业的特点,从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入手,建立了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然后改进了传统的C―D生产函数,添加了政策因子、研发因子及风险因子,建立了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贡献率模型。本文还建立了假设检验,引入translog生产函数,提出当接受原假设时采用改进C―D生产函数,拒绝时使用translog生产函数,从而使结论更加契合实际。

本文对于影响因素模型可以预测某地区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并进行政策评价。分别调整各变量的大小(例如10%的幅度),能考察模拟与预期结果的差距,从而制定出适宜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的调控政策。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可以预测当劳动力,资本投入变化时引起的产出变化,也可以根据预期的产出制定相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慧玲.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8).

[2]都国雄,宁宣熙.我国股市收益概率分布的统计特性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7(9).

[3]赵莉.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J].企业改革之声,2006(2).

[4]江蕾,安慧霞,朱华.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际测度:1953―2005[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

[5]张炎涛,李伟.技术进步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J].统计观察,2007(3).

[6]蒋和胜,凡福善.四川省企业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J].四川省情学术园地,2007(3).

[7]魏朗.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对1999―2003年农业生产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9).

[8]邹积慧.科技进步对黑龙江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7(6).

[9]孙智超.公路交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贡献及测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8

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证券投资

自1969年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数位证券投资学领域的经济学家获得了其桂冠。证券投资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既反映了证券投资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学科地位,也体现了证券投资学理论研究对整个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他关于家庭和企业如何决定资产构成(thecompositionoftheirassets)的研究为当代资产组合选择理论(portfolioselectiontheory)之先河,明确提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精髓是分散投资风险,“就像是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当时全世界的报纸普遍报道托宾:“耶鲁的经济学家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而获诺贝尔奖。”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系数:“托宾Q”系数或托宾Q比率,该指标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该成果沟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对货币政策、公司价值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8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他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揭示了证券市场的资金来源的规律,即个人的资产积累与其生命周期阶段呈现规律性特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决定证券市场的资金来源及其投资偏好。同时,他与默顿·米勒提出了著名的“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即“mm定理”,指出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方法,表明在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该理论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一大基础。

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默顿·米勒(mertonH.miller)、哈里·马科维茨(Harrym.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他们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们在金融证券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在一个给定的证券投资总量中,如何使各种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达到均衡;如何以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来决定证券的价格;以及税率变动或企业破产等因素又怎样影响证券的价格。默顿·米勒(mertonH.miller)的的重要贡献是“mm定理”的及其推进。马科维茨的贡献是他发展了资产选择理论,开创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传统的证券投资理论局限于经验性的定性研究,该理论首次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把证券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用期望收益率和方差两个指标来进行定量分析,使证券投资理论跃升为一种科学分析理论,为其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夏普根据马克维茨首先提出的一个模型探讨了证券组合分析的一些方法,当时称为“单一指数模型”,即现在的“单因素模型”,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choles)。默顿和布莱克—斯科尔斯的重要贡献在于期权定价理论。并将定价模型扩展到许多衍生金融品上。迈伦·斯科尔斯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对某一特定证券定价时,不象统计或回归分析那样,需要这种证券或与其相类似证券以往的数据,它可以对以往所没有的新型证券进行定价,这一特性扩大了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为企业新型债务及交易证券如保险合约进行定价提供了方法。

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克莱夫·格兰杰(Clivew.J.Granger)、罗伯特·恩格尔(RobertF.engleiii)。他们给经济学研究和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此前理论人员在进行估量、预测、检验假设时,一般都按时间排列的观察周期即时间序列的形式使用数据,比如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利率、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趋势等,分析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和趋势性。用于稳定时间序列的统计方法运用于非稳定的数据分析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安全错误的判断。格兰杰和恩格尔发明了新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中两个关键属性:随时间变化数据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在金融市场上,资产价格随着时间的随机波动,具有易变性,股票和各类有价证券

[1] [2] 

的价值取决于易变性风险。大部分整体经济时间序列都有一个随机趋势,一次暂时的失调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些时间序列被叫做“非稳定的”序列。

这些证券投资理论的一大理论特征是,它们既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也是证券投资实践探索的前沿。资本结构理论、现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aRCH模型等等,几乎都是现代证券投资的必备工具。

除了因为专门在证券投资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之外,大量的其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分别在各自的理论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理论贡献也成为证券投资学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证券投资学理论发展的源泉。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发展一直得益于且贡献于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信息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合理预期理论、博弈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激励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就业理论、公司理论等经济学各个领域。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9

关键词:人力资本;区域经济;贡献率;C-D生产函数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76-005

对于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动力机制的分析,过去一直把重点放在物质资本上,随着迈入人力资本时代,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加不容忽视,以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中通过系统研究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完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理论及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了解安徽省人力资本现状,对比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并据此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

(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大约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结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舒尔茨、明赛尔和贝克尔等。其中,被誉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并提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国内学者在认可此定义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扩展。例如,李建民从个人和群体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人力资本的区别,让我们对人力资本认识更加直观。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对于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统计学视角,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国外学者Denison(1985)以美国华盛顿区1929年至1982年间的数据实证得出,受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25%;随后Romer(1990)从理论角度论证了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关系。mankiw,Romer和well(1992)以入学率来度量人力资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正相关。Lueas借鉴Beeker的观点,构建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表明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国内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相对较晚,研究视角比较集中于实证研究。曹晋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出虽然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会大幅度提升综合技术生产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王金营、郑书朋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区域之间人力资本在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揭示人力资本存量及积累是形成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李培泓、张世奇基于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潜力。

综上研究,归咎于人力资本投资外部性以及缺乏权威人力资本测度机制,现有实证研究由于统计的口径不同,导致贡献率的计算值存在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趋向于简单的宏观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度量和计算,对比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物质资本贡献率大小。

二、模型建立

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科学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本文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得出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模型方程如下:

Y=aK?琢L1-?琢h?茁

其中,Y表示经济增长,表示产出,a表示技术进步,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L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即有效劳动投入,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琢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1-?琢为劳动的产出弹性,?茁为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

为了有效区别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效果大小,通过求解模型的差分方程可得。差分方程如下:

■=■+?琢■+(1-?琢)■+?茁■

其中,?驻Y/Y表示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驻a/a表示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率,?驻K/K表示物质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琢×?驻K/K表示物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驻L/L表示人力资本存量的平均增长速度,(1-?琢)×?驻L/L表示人力资本存量对产出的影响率,?驻h/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增长速度,?茁×?驻h/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对产出的影响率。

各要素的影响率占总体影响率的比例,即为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计算方程如下:

■×100%

三、数据度量及初步计算

通过深入研究和考察安徽省经济发展情况,从《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摘录2001年至2014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等历史数据,并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安徽省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一)经济增长的度量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财富(人均产出或总产出等)的持续增加过程。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通常选择GDp或者人均GDp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本文采用不变价的GDp表示经济增长。为了方便,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与之对比,下文均以1990年为基准年,查询《安徽统计年鉴》得到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001年至2013年安徽省GDp,如表1所示。

(二)物质资本存量的度量

物质资本投入即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安徽省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计算。对于物质资本存量K采用下列公式度量:

Kt=it+Kt-1(1-?滓t)

其中,Kt-1,Kt分别表示前期和当期期末物质资本存量,it为当期固定资产投资额,?滓t为折旧率,本文引用张军等的估计结果,记折旧率为9.6%。

对物质资本初值的估算,借鉴张军研究中的假设,假定安徽省1990年拥有的资本存量占全国资本存量的比值与安徽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的比值,安徽省GDp占全国GDp的比值基本相当。通过查询《安徽省统计年鉴1991》、《中国统计年鉴1991》获得后两个比值,大概30倍左右,本文取33倍。同时,根据何枫、陈荣、何林估算结果,1990年全国物质资本存量为87673.97亿元(1990年价),可估计出安徽省该年固定资本存量约为2656.79亿元。最后可计算出,安徽省历年物质资本存量如表1所示。

(三)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

人力资本存量估算是正确计算贡献率的关键步骤,目前人力资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有:教育年限法、物质投入法、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回报法、人力资本特征与收入法以及J-F终生收入法等。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统计资料的缺乏,国内学者多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L=S×h,S为劳动力数量,可从统计年鉴摘录,人力资本水平h的计算方法如下:

本文依据我国教育体系,受教育程度可分为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研究生等,并对各受教育程度进行赋值,通过加权求和得出人均受教育年限。用公式表示为:

最终结果参见表1。

四、实证研究结果

(一)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检验

公式取自然对数可得:生产函数中各要素的自然对数值见表2。

本文借助SpSS20.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输出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通过检验,显著水平高,R=0.998,R2=0.997,可见具有很好的拟合度,自变量均在1%水平下与产出(Y)正相关,弹性系数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lna=0.915,计算可得a值为2.497,生产函数可写为:

Y=2.497K0.292L0.708h1.718

(二)投资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计算

计算得出2001―2013年安徽省经济增长速度为12.24%,物质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5.77%,人力资本存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16%,人力资本水平增长速度为1.43%,那么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率为:

物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

?琢×?驻K/K=0.292*25.77%=7.52%

人力资本存量对产出的影响率,

(1-?琢)×?驻L/L=0.708*3.16%=2.24%

人力资本水平对产出的影响率,

?茁×?驻h/h=1.718*1.43%=2.46%

进一步根据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方程,我们可以得出各要素贡献率大小,如表4所示。

(三)结果分析

第一,通过计算物质资本历年的增长速度,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期间内安徽省固定资产投入增幅较大,即物质资本的积累速度较快。这主要得益于以“861”行动计划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此同时,安徽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也加快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第二,人力资本存量(18.30%)和人力资本水平(20.10%)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比于固定资产(61.44%)的贡献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增长的速度相比物质资本较慢(如图2),尤其是2008年,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从图表中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在安徽省来说,物质资本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人力资本投入,这也是相关政策制定或施行中的一个误区,各相关政策制定者应考虑适当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所占的比重。

第三,安徽省人力资本水平与人力资本存量相比发达区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相关决策者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只一味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但从长期来看,这对于提升安徽省整体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不利的。

五、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加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科学管理,将会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然而我国区域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现状不容乐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不及物质资本,发展潜力巨大,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人力资本投资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属于绿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地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应当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提高人力资本投资额度。并且,持续推动教育资源区域间合理配置,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强化产、学、研间密切合作,保证教育输出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一致性,减少人才培养中不协调带来的资源浪费,培养出符合各界需要的跨专业、跨领域人才。同时,要更加拓宽投资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科学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环境日趋复杂,在新的环境下,人力资本投资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经济全球化、技术革新加速、人才流动加剧等。科学调整投资方案和投资结构对投资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第一,明确人力资本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所需的人力资本缺口,合理确定投资规模,避免投资不够或者投资浪费,从源头上控制投资风险;第二,在投资方案的制定时,避免主观臆断,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注重成本核算,选择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使成本较低的投资方案。

(三)构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机制

安徽省当前产业结构主体为“二三一”的配置,经济增长处于依靠投资与能源消耗拉动的阶段,从研究数据可看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当前,安徽省需抓住“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区域人力资本市场供给机制,为“三二一”的新型产业结构做好智力支撑准备,突破当前人力资本投资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困境,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吸引计划,注重“外援”提高自身人力资本存量与水平,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引导扶持鼓励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繁荣人力资本投资市场,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DenisonedwardF.trendsinamericaneconomicGrowth,1929-1982[m].washinton.D.C.:theBrookingsinstitution,1985.

[2]GaryS.Becher.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证分析[m].郭虹,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8-71.

[3]钱士茹,伍婷.区域人力资本开发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安徽省和浙江省发展差距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3,(11):78-81,120.

[4]LueasRobert.onthemechanics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1),25-36.

[5]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6]马建会,李萍.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贡献率差异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0):152-157.

[7]杨万平.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源泉――基于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双重约束[J].华东经济管理,2014,(1):30-35.

[8]刘福垣.人力资本贡献率计量原理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2009,(9):6-9.

[9]陈厚义.户籍制度、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117-120.

[10]李培泓,张世奇.河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河北学刊,2011,(1):227-230.

[11]雷鹏.人力资本、资本存量与区域差异――基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2011,(3):53-63.

[12]李爱民,孙久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J].江淮论坛,2014,(1):65-71.

[13]景跃军,刘晓红.基于卢卡斯溢出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东南学术,2013,(1):105-112.

[14]谢媛媛,林彦梅.合肥市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18.

[15]陈雄鹰.北京中小企业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与员工心理契约关系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版),2013,(9):100-104

[16]毛海涛,吕增顺,赵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解与测度――基于中国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8):30-41.

[17]萧鸣政,赵源.领导人才评价与开发的创新前瞻与突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版),2013(9):105-108

[18]陈永东.国内人力资本贡献率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究),2009,(9):9-14.

[19]王金营,郑书朋.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东部与西部比较[J].人口与经济,2010,(4):24-30.

[20]谢众,张先峰,卢丹.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增长[J].江淮论坛,2013,(6):60-67.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贡献篇10

论文摘要:管理层的历史贡献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影响因素,凡mbo收购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之下,都考虑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劳动都属于科学劳动的范畴,管理者也是劳动力。管理者的劳动,创造出多倍于简单体力劳动的价值。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应该得到承认,并获得报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改革的初期,优秀企业家确实起到非凡的作用,在企业资产形成过程中,做出很大的贡献。承认他们的贡献,就是对企业管理层高付出、低报酬的一种补偿。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杨端由开发区出资100万元,使奥泰集团重新整合,成立了奥泰基金。在杨端的运作下,奥泰基金先后在香港、美国上市,资产高达百亿元。然而,由于经历了转轨阶段,产权归属不明确,杨与开发区双方对簿公堂。最终杨端落败,所有产权归开发区。周焕明来到纽约邀请杨端回元都,告知奥泰还留有他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杨端大为感动,于是回到了元都,重新投入到国际资本市场。

由此,笔者想到了在mbo定价中的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管理层的历史贡献。多家上市公司在披露mbo股权转让公告中提及管理层的历史贡献问题。有支持者指出如果理性地考虑管理层在标的公司的企业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贡献,好的管理层无疑应该享有较高的出让折扣率,这和国有资产流失全然无关。反对者认为,在mbo中以较低的转让价格来补偿管理层的历史贡献是低价转让的借口,而且如果考虑管理层贡献,那些亏损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负有什么责任?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讨论承认管理层贡献的必要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为基础并且讲述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揭示出价值规律的内容以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也在一些方面发展了。第一,科学技术在形成商品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商品价值中的科技含量愈来愈多,这就是说,脑力劳动的因素日益大于体力劳动因素。第二,凝结在现代科技产品中复杂的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以转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计算的。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同样不能以简单体力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转移。因此,管理者的自然根源在于劳动力,它是劳动力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产物,属于科学劳动的范畴。管理者的劳动是复杂劳动,能够创造出多倍于简单体力劳动的价值,是我们在mbo定价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劳动。在《论科学技术》一文中同志也指出:“对现代科学劳动者付于较高的报酬,使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是完全合理的、应该的,并且要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以前包括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注重或者说不承认贡献报酬,忽视了管理者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倍加作用。

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对市场中企业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要素投人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完整描述,论及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分享企业产权和共享企业剩余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的完整的理论框架。根据现代经济中关于价值分配的“谁承担风险、谁收益”的基本原则,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企业管理层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从经济学要素理论的角度看,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归为四类:劳动、土地、资本和管理才能。并且这四类生产要素分别获得不同形式的报酬: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才能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具活力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他们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源泉,并将自己的人力资本投入生产过程承担经营风险,作为要素投入者应该同投入生产过程的其他要素一样依据其贡献获得报酬,分享企业利润。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管理层贡献的现实原因。在我国,许多国有集体企业的成长及壮大都倾注了管理者的心血与汗水,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一些濒临倒闭或者规模很小的企业发展成为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大型企业,业绩大幅提升,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如“海尔”在张瑞敏的主持下,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中国家电业的第一品牌。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改革初期,很多私人企业在创立时基于当时的国情的考虑主动挂靠在集体的名下,实际上相关的政府部门、集体企业却没有或很少投入资本,是管理者为企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样的企业当中管理者实际上就是创业者。但是由于开始没有明确的规定谁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因而现在管理层也没有获得剩余索取权。

“我们有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工资最低,我们同时又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北京大学的周其仁教授如是说。以下数据又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报酬情况。1999年,国企经营者年薪在1万元一2万元之间的,占42.1%;年薪收入5万元以上的,仅占3.7%;年薪收入低于1万元的,在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外资、港台澳六种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国有、集体所占份额最多,分别为30.8%和30.3%。显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偏低。所以,在mbo中不考虑企业管理者贡献,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进行mbo定价时应该合理计量管理层的贡献,并把计量结果作为目标企业估价的抵减项目,这其实也是对我国企业管理层高付出、低报酬的一种补偿。

在承认管理层历史贡献合理性之后,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谈得上有历史贡献?在此有必要阐述一下“企业家”的定义了。这里的“企业家”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家”有着较大的差异。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应当体现创新精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现今的中国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在考量管理层历史贡献时对管理层自身素质的考量是首当其冲要考虑的要素。

在承认管理层历史贡献合理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管理层历史贡献并非为每一个企业家所拥有,比较客观的是将其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只有经营业绩尚佳的企业,其管理层才可能享有对其历史贡献的补偿。在tcl制定业绩考察时就把企业自身每年净资产增长率与同行业平均净资产增长率作比较,只有超过一定的倍数才拿出一部分收益来作为股份奖励给管理层。

让我们看看李东生这位国企富翁,李东生通过mbo,在tcl整体上市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合法的国企亿万富翁,令人眼红。这让许多的人心理极不平衡。在中国彩电行业,倪润峰的贡献未必比李东生小,然而,当tcl实现整体上市,李东生股市身价超过l0亿元时,倪润峰虽年薪高达百万元,但与前者相比,差异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