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59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1

【关键词】教材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Reading,Speaking,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34-02

地理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之前所接触的其他课程有诸多不同之处。七年级地理同样继承着地理科学的时空性,抽象的天体知识,加上晦涩、难懂的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使得此年龄段的初中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一些空间思维敏捷的学生将会很快适应这门课程的特征,另外一些则可能被教师的思维越拖越远,从而导致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两极分化的认识与情感。因此,做好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的开展。

地理在八年级扮演着让学生深情了解祖国的角色,带领学生“踏遍”祖国的大山大河,欣赏着各地多彩的风土人情,体会着少数民族独有的魅力。因此,在课堂上,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地理课堂的充实与快乐。

一、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表述的分析,找出对应目标中主要的行为动词及出现的次数。

根据对初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行为的整理(表1),可明显看出,课程总体目标要求层次较浅,主要集中在感性层次,因此,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应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此指导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

二、初中生地理课程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客观掌握初中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所从教的学校中随机选取两个年段的班级开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七年级发放问卷73份,获得有效问卷72份,占总问卷的98.63%。在八年级发放问卷63份,获得有效问卷60份,占总问卷的95.2%,有效问卷数所占比例>90%,本次调查为有效问卷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主体情况,70%以上的学生认为地理课程很难或者较难,只有少数调查对象表示地理课程容易学习。初中生认为地理课程有用的比例占到90%以上,并且与喜厌地理课程的比例成正相关,表明初中生对地理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更加偏向于活动教学法,八年级学生出现自主学习的比例进一步增大,表明八年级知识点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更倾向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同时也青睐地理教学器具的课堂辅助,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更多的教学器具、运用更多的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风格上,幽默的教学风格可以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

三、结论与反思

1.教学实施的形象性与浅层性。七年级上学年的知识内容,易出现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代替书本上的地理事物,以达到知识点的形象化。在课堂中,对一些知识点须点到为止,不可做过多解释与延伸,如对个别非重点的问题或者深究的个人花费过多时间,会对其他学生造成知识混乱,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可对个别学生做单独的知识延伸性的辅导。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接受能力较低,只有将地理知识结合他们已有的认知,才能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成因等知识,在这里就要提到学生知识面与地理知识学习的关系了,知识面较广的城市学生明显比知识面窄的农村学生学习得要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地域差异,城市中学的初中地理教学又可以讲得比乡镇中学要深刻一些。

2.教学开展的艺术性与愉悦性。初中生正处于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上来看,初中生的需求属于浅层的底层需求,除了生理的物质需求外,追求生活的愉悦性以及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幽默、诙谐的语言,加上艺术性的动作,就会提升学生课堂生活的品质。

教师普通话的标准程度、语言的表达、板书板画的展示,都是一种艺术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许多具有时代元素的要求,但教师也不能将传统中的精华元素遗弃,传统教学手段在新的时代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感。

3.教学方法、手段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重点的达成、难点的突破都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这节,内容重点为对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了解。可以采用学生课外搜索,课内交流的方法,课堂的练习记忆法,根据学校的客观条件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法。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中,“地球与地球仪”这节知识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笔者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同等层次的班级进行本节知识的教学,a班利用传统的板书板画开展教学,B班利用有文字、图片的ppt开展教学,C班利用Googleearth开展教学。尽管学时相同,但各班的掌握情况明显不同:a班明显听课更加集中,但是理解效果不好,许多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感;B班学生表现一般,此手段在课堂上用得比较多,在学生看来没有新鲜感;C班的学生思维活跃,掌握情况较好,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堂课中使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使不同特征的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该节课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给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这样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高。

4.师生的默契感与课堂的可控性。合格的一堂课,考验的是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各种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一个默契的师生关系以及一个可控的课堂,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锻炼师生间建立默契性的能力,比如,一个寂静的课堂怎样激起学生配合教学的热情。同样也要锻炼驾驭课堂的能力,嘈杂、活跃过度的课堂往往被列为失败的案例,因此,需要拿出一个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或者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后进生和调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没很好地控制课堂的秩序,再好的教学策略也难于实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个例单独辅导与谈话。讲课吸引力不够以及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等,往往是地理课堂嘈杂、学生走神等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更新,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3

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依托课程本身的特性,肩负起责任意识教育的历史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笔者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也是思品课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是思品课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责任和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了《课程标准》的全部内容。解读《课程标准》,思品课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是层层递进的:七年级主要培养学生承担对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八年级让学生学会对他人、集体负责,做一个守法维权的人;九年级的学生自觉地承担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做一个为民服务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硬性灌输,需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完成责任意识教育感知一内化一升华一实践的过程。

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思品课的独特性质决定其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有各种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如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强调我们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教科版八年级思品课第九课“一步之遥”强调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等。这都是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还可以立足地方实际,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文本、生本、音像、实物、网络等资源丰富责任意识教育内容并为责任意识教育服务。

三、创设教育情境,引发责任意识情感体验

责任意识教育中应本着“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如教科版九年级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讲“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时,首先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承担应有的责任;然后介绍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引用屈原等人的诗句,重温《义勇军进行曲》,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假如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面对列强入侵和国家危亡,有何感受?”这一情境立刻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教育活动,增强责任意识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课开展辩论赛、演讲会、时事报告会以及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课外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讲授教科版七年级思品课第一单元“共同的责任”时,笔者曾布置过“请为自己设计一条关于责任的标语”的作业题。学生设计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为父母分忧是子女的责任”“学校兴衰,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国平天下,先从修身起”……等标语。从而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再如,在九年级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此为主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既认识到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陋习,又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改善评价标准,落实责任意识评价内容

思品《课程标准》说“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应……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因而教学中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调动其道德学习的积极性,评价重结果,更要重发展、变化和过程,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这样,学生不囿于背条条框框,而是回归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实现学生感知一内化一升华一实践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强烈的责仨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4

体育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满分18分)和体育统一测试成绩(满分12分)构成。平时成绩由体育课成绩(满分7.5分)、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成绩(满分2.5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满分8分)三部分构成。

体育课考评成绩的量化办法,体育课考评是对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至九年级第一学期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综合考评。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按照市教委统一制定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学时和内容开展体育教学,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估与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考评办法。每学期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评是根据学生体育课出勤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技巧情况进行评分,评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成绩分别为1.5分、1分、0.5分、0分。每学期满分为1.5分,五个学期累计满分为7.5分。

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成绩的量化办法,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依据学生的表现和出勤情况,记录学生考评成绩。参加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缺勤次数每学期累计不超过应出勤次数1/10或因病、事假缺勤次数每学期累计不超过应出勤次数1/3的可记满分。学生七年级第一学期至九年级第一学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成绩每学期满分为0.5分,五个学期累计满分为2.5分。无故不参加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的学生不予记分。

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的量化办法,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是对学生七、八年级每学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的综合评价。各区教育局要根据本地实际,配备必要的测试器材,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范要求,统一项目,统一测试,确保测试数据准确真实。学生在该学年认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完成测试,成绩真实可靠的,可评定为满分,否则按0分计算。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每学年满分为4分,两学年累计满分为8分。

体育统一测试成绩的量化办法,体育统一测试内容分为必测项和限选项,共计三项,内容和分值如图。

成绩评定中规定,凡正常参加统一测试的考生,根据评分标准按考生实测情况评定成绩。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有残疾证)的考生,可申请免试,体育考试成绩以满分30分计入升学总成绩。.因严重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及不能参加平时体育活动和统一测试的考生,可申请免试,体育考试成绩按18分计入升学总成绩。过于肥胖或患病不适于参加统一测试长跑项目的考生,可申请该项目免试。该项目成绩按必测项目成绩满分的20%,即0.8分计算。在统一测试过程中,因突发伤病中途退出测试或因自身原因超过规定测试时间的考生,可不再继续参加该项测试。必测项目成绩按0.8分计算,选测项目成绩按0.5分计算。不能在规定时间参加统一测试的考生,可以有一次在所属区测试时间范围内选择测试时间的机会。如因个人原因仍不能参加统一测试,可申请免试,其成绩按0分计算。

持有本市常住户口或蓝印户口,七年级第一学期后由外省市转入我市就读的考生及现在外省市就读并要求回津升学的考生,须参加我市组织的体育测试。2020年必测项目(一项)分值为12分,限选项目(两项)每项分值为9分,考生实测成绩按以上分值转换后计入升学总成绩。

体育考试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市教委体美劳处负责平时成绩汇总上报工作;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体育统一测试的组织管理、伤残学生免试的审核认定及体育考试成绩的合并工作;各区教育局负责体育考试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5

一、过去五年学校发展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七星农场第二中学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学校现为全国创新学习优秀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黑龙江省标准化先进学校、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学校、黑龙江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民主法治学校、农垦总局示范初中、农垦总局先进实验学校、建三江分局先进学校、建三江分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五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力打造“校风正、教风实、学风浓”的教育品牌,把学校办成家长放心、学生满意、教师舒心的标准化学校。

学校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培训,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全员参与实践,将课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广泛开展课改背景下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课堂中的民主平等气氛逐步形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得以体现,课堂教学开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五年来,学校共有3人参加全国教学大赛荣获二等奖,有4人分别获东北地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和黑龙江省“精英杯”大赛特等奖,有1人获黑龙省小学第六届教学设计与反思大赛全省一等奖,有5人获总局说讲评大赛一等奖,有20人获分局教学大赛一等奖,学校5次荣获课堂大赛团体冠军,教师相继有200余篇论文获奖及发表。5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奥赛中获奖56人次,其他奖项70多人次,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1400多名。

(二)师德建设效果显著

五年来,学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努力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第一,学校根据教育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实施意见,确定了师德培训的主要内容。第二,开展以弘扬师德师风为主旋律的专题教育活动,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树立了符合时展的新型师德形象。第三,通过榜样示范、反面警示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师德师风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文化建设成绩喜人

在过去的五年中,七星二中共投资50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这些措施大大地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星二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设各类兴趣小组,有军乐团、乒乓球队、合唱队、舞蹈队、篮球队、轮滑队、田径队、书法绘画队等,并认真组织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艺术节、明日之星夏令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既挖掘和培养了学生特长,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继有180余名学生美术作品在全国获奖,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书画名校,文艺汇演多次荣获建三江分局及农场大赛团体一等奖。在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生活中,学生既展示了他们的青春风采,也愉悦了他们的身心。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具有七星二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回顾过去,七星二中倍感欣慰;展望未来,七星二中信心百倍。在“十二五”期间,七星二中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自己实际,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努力实现学校的第二次跨越发展,争取把七星二中办成黑龙江省一流名校。

二、未来五年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新思路

总体目标:教育理念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教学环境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管理一流。

到2012年,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建立科学管理体系,营造“文明、高雅、和谐、进取、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发挥“黑龙江省标准化先进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七星二中在垦区及全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打造教育品牌,力争成为黑龙江省一流名校。

到2015年,把七星二中办成垦区、黑龙江省范围内优秀教师向往加盟、优秀学生渴望入学的黑龙江省名校。办学规模、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员工素质与办学质量和声望等方面堪称全省一流,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为龙江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力争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名校,让七星二中走向全国,让全国了解七星二中

(一)加强学校基本建设

进一步完善提高校园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水平,最终使学校绿化面积达到80%,力争实现艺体楼的建设工作,努力把学校办成放飞智慧的乐园,精神栖居的家园和灵性流淌的生态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2011年到2015年之间,七星二中争取引进新教师20名,其中研究生5名;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每年派出培训老师不少于80人次;争取高级教师人数在原有24名的基础上再增加5名,高级教师人数达到29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5年内争取完成部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五项。

(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七星二中将本着打造名师名校为目标,强化教师服务学生,后勤服务一线,领导服务全校师生的观念,并付诸实践;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每一位成员动脑子出思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学校将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打造名师名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以“十二五”为契机,不断推进课堂改革,使学校教学形成开放多元的新局面;以团队活动为抓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兴趣小组和特长辅导为抓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品位,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办学热情,形成大教育氛围。

(五)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6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依据学校校委会对教务处教学工作的要求,从质量兴校、开创教学新局面出发,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将实施素质教育定为目标,以xx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部为平台,整体推进课堂改革。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要求每个教师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教学管理,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二、主要工作

1.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

2.完善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工作,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3.召开七年级新生家长会。

4.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是在六、七、八年级全面开展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5.全校执行坐班制度,确保办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6.借助麻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部这个平台,对各年级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有其他兴趣特长的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7.组织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国学、数学、英语、文体活动。

8.九年级抓紧时间上新课,力争年内结束部分新课;加强体育课、理科实验操作等中考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力争让更多学生完全达标。

9.组织落实好各年级月考、期末调研考试工作,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要求、措施

1.常规教学

①各教研组、备课组迅速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对于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最多在一年的时间内要求使每位任课教师都当一次中心发言人。

②本学期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备课。各备课组长必须安排绝对充足的时间集中学习,讨论备课方案。确定每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训练题目和备课反思。各备课组可以资源共享。

③加强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努力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④本学期教务处将试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要求记好听课笔记,教务处将于学期结束时收集教师听课笔记。

⑤所有任课教师要落实好“三到位”工作,即坐班时间要到位,集体备课要到位,讲公开课和听课任务落实到位。

⑥各任课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大于天,坚持上课之前清点学生到校情况,有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确保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⑦本学期对六、七、八年级举行三次大型考试。考查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逐步与绩效工资挂钩。

⑧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仍坚持坐班签到制度,保证工作时间,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协作精神,做好本质工作,努力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2.教研教改

①以年级为单位,努力办好学科竞赛培养班。做到“四有”,有固定辅导教师,有固定培训地点,有固定培训学生,有指定培训教材。辅导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材,认真备课,精选训练习题,精批学生作业和试卷,力争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②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与研究》,要完成实际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撰写实验论文。

③各教研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与讲课、听课活动,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

④对于各年级竞赛班要举行期中、期末考试,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抽查学生作业、试卷。按制定的奖惩方案,对辅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组织开学工作。负责六、七年级学生的入学考试及安排转学插班学生到班学习。

2.制定教务处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会

,落实教务处工作计划,制定本组计划,布置本学期工作。

4.在六、七、八年级开展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5.教务处开始进行“推门听课”活动。

6.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始教研活动。

7.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

十月份:

1.督促检查各教研组、备课组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

2.继续进行“推门听课”。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3.六、七、八年级举行第一次月考。教务处检查学生作业及试卷批改情况。

4.组织月考质量分析会,小结前阶段工作。

5.各备课组继续开展集中备课活动。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2.六、七、八年级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

3.语文教研组开展“中华赞•诗词歌赋征集”活动。

4.筹备庆元旦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要求每班一个节目。

5.六、七、八年级小型体育运动会(具体由体育组布置并落实)。

十二月份:

1.六、七、八年级举行第二次月考。

2.组织召开六、七年级学生家长会。

3.继续开展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4.举行元旦晚会。

5.青少年活动中心舞蹈班筹备排练春节汇演节目。

2010年元旦:

1.全校期末调研考试。

2.总结本学期教研教改活动情况。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7

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的大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角色,提升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虽然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对七年级英语知识学习较轻松,但从小学英语到七年级英语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方面仍存在差异。如何使学生适应七年级英语课堂,使学生从“学习英语很枯燥的潜意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人翁意识尤为重要。因此,在七年级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学优生为先锋,带领其它学生学习,一对一的帮扶等学习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互动交流,主动学习,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语言表达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进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课堂上我是通过以下的课堂教育形式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前任务

在农村,网络不是遍布每个家庭,上网搜集资料是件困难的事情。向周遭调查资料并非难事而且学生乐此不疲地去做,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我课前布置调查任务,作为学习新课时的热身。例如,学习“Unit8whenisyourbirthday?”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回家做一份调查表:

全班同学积极行动,课前检查效果超出预期的效果,连班级学困生陆启晨积极响应,课堂学习氛围瞬间提升。

二、课中任务

课前预热之后,课中我把英语学习的重点、难点,写在黑板上。把全班32名学生按照六人一组,分为五组,设组长一名,其中两名学困生分到实力较强的一组。学优生单词课前预习完毕,领读单词。如有特殊小组可通过录音机和磁带学习。学生翻阅参考书,查找盲点抑或询问教师等。例如,学习“Unit5i'mwatchingtV.Sectiona”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词组tVshow,waitforeatingdinner,talkingonthephone,单词watching,doing,cleaning,playing,swimming,shopping,reading,pool,mall,library,对话activity2c,由组长领读,再由五名同学翻译理解课文,最终达到背诵的目标。第二环节:五个组达成共识进行听力训练activity1b&1c:Listening,activity2a&2b:Listening,教师公布答案,各组分析错点及弱点,最后达到完全听懂。最后一环节:完成课堂练习题,反馈问题,查漏补缺。

三、课后任务

课后作业基本是预习。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一堂课学习的关键,基本每位学生都会按部就班地做好。不过,各组同学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同时学习势必会导致学习层次的划分,有些同学会产生优越感,有些则会有失落感。

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会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班级有5名同学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我分析有以下的原因:1.学习英语没有成就感。2.学习英语没有良好的习惯。3.学习英语无用的观念。4.基础较差,失去信心。我让5名学生分别帮助其他五名学生,此五名学生不但单词发音准确,而且单词也流利地背下来。课堂上的学习更主动和积极。

四、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8

本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将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向教研要质量”的工作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凭借,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工作主线,开展务实、新颖、活泼的教研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ji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及学习思想品德课、地理课、历史课的积极性,提高中学生的政治、人文素养。在工作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坚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崇尚人生哲理、追求科学真理”的优良品质,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新学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信息化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组情况,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加强组内建设,团结一致协作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研组基本情况分析:

本组共有专任教师8人,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深的理论修养,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态度严谨;年轻教师朝气蓬勃,知识新颖前卫,计算机水平较高,课件制作精美。全组成员团结协作意识较强,教学工作抓得扎实有效,教育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融洽。

组别备课组长组员

政治组季芸(七年级)季芸杨森

丁乃秦(八年级)

历史组圣坤花(七年级)圣坤花杨森

赵承东(八年级)

地理组程涛(七年级)程涛郑虹

王寿文(八年级)王寿文程涛

三、工作目标: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力争创优质团队(优质教研组)。争取在八年级地理会考中均分达到87分以上,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争取全区第一,为中考打好前战。其他科目在期末考试中均分争取达到80分以上,合格率、良好率、优秀率争取全区第一。

四、工作思路:

本教研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为根本,以课堂教学创新为主旋律,努力尝试多媒体教学,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教育理论学习活动;二是搞好教学常规工作;三是进一步提高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让教学从经验走向科研;四是配合教务处组织好校级公开课,争取开几节有级别的公开课;五是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化进政、史、地课堂。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9

位目标;同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7—0042—02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统帅、灵魂,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构建纵向目标体系

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就是认清不同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它的上位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必须自上而下地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1.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领”,抓住了这个“领”,下位不同层级的目标就会“百毛皆顺”。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把握住了教学的大方向,领会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高屋建瓴地开展教学。

2.潜心钻研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潜心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深层次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等。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所任学科的课程目标与所任学科所处学段的课程目标。明确了这些,在制定下位目标时就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了。

3.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等制定。这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首先,制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教师认真通读学年(学期)所用教材,要对教材特点和设计意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而制定科学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然后,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应悉心钻研教材单元内容,理清单元的内容结构,把握单元内容与全册内容的关系,明确单元安排的依据、设计意图和地位,进而制定单元目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明确了这些,教师就会比较准确地定位单元目标。最后,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师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上位诸层目标的最终体现。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整理备课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课时目标。

二、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

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就是明确同一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教材是依据知识内在关系整合的系统整体,教材的每一层面在横向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学段(学期)所用教材进行通览,明确不同学段(学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如,通过对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通读和研究,要认识到,教材采用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把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会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教学。然后,对同一层级不同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研读,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第七至第十课。第七课教育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第八课教育学生能竞争、善合作;第九课教育学生能宽容、会尊重、讲平等、善体谅;第十课教育学生为人诚实守信。这四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索交往的品德和艺术,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对不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明确课时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包括两框(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升华和归宿。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2.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的提出也是本次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深层次地挖掘每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以什么载体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与教学情景等出发,既要重视知识目标,又要重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切实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做到主次得当,目标明确,从而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但是也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设计模式,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

七年级体育课程标准篇10

关键词:数学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26-03

学生评价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它与学校相伴产生,历史悠久,可以向前上溯几千年;说其新颖,是由于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学生评价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关系到学校及社会对数学教师的认可度与改革发展及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数学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在有利于促进、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例行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三维目标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如下做法,供教师参考,并希望大家来共同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对象是学生,一般每学期评价一次。我们依据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探讨其标准,把学生数学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差、一般、较强、强、很强。

评价分值是根据学生各项内容所得分数,按一定的权重换算而成,由这个数值可以判断一个学生数学能力所在的等级。如某一学生所得评价分值为85,可视为该同学数学能力强。由于我们建立的学生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也无法面面具到,因此在依据评价分值来确定学生数学能力的等级可能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我们在评价等级差与一般、一般与较强之间的分界值,可在±5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视学生平时表现及特殊表现调整定级,在较强与强、强与很强之间的分界值,由于后两个等级的分值区间小,因而以±3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调整定级。学生的评价分值可由表一中七个考评项目的得分加权相加而得。

表一是针对在一个学校同一年段的学生评价所用,每个学期评价一次。其中1、2两栏的成绩如以学生的原始分计算,则可能受到试卷难度的影响,造成分值偏低;如果按正态分布折算成标准分则略显繁杂,因而以年段最高分作参照标准对比计算。例如:李明同学本期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72分,而该年段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最高为95分,那么在上表2栏中的得分是15×72÷95=11.37分。同样方法可求出表一中期末考成绩得分。下面,我们针对学生平时数学作业评价、参加数学课外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方法分别以表二至表六进行介绍。

说明:表二中统计得分可每周评一次,或每月评一次,期末时取该生各次评分的平均值计为。如:陈平同学本期的各月得分顺序为86分,92分,90分,96分,90分,则陈平同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分数为:(86+92+90+96+90)/5=90.8分。

表三中的各个评价项目下不一定每学期都会进行,若有的评价项目没有举行,则把该项目的分值均摊到其他项目进行累计得分。

现在综合一下,如陈平同学本期七项综合评价分数如表七。

由此可知陈平同学本期数学能力评价为较强。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是采取等级制与积分制相结合的办法。各表中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紧扣数学能力的各种具体能力要求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如下特点。

1.打破了单一根据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但又突出了考试成绩的重要和主要地位。如期考与平时考试分共占55%。

2.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例如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占15%,学生平时参加各项数学课外活动占分15%,这两项共占30%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数学能力是在各类数学活动中产生、形成、提高的,强调了这些,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数学能力获得的基础。

3.在表四中,突出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表达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及自学能力等情况的评价,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一至表六主要评价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程度。“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所计算出的分数,更应当看到这个评价体系的建构让学生在用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