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26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药学实验室;开放管理

民办高校体制特殊,校园内各个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质量较高。药学专业学生,以研究药学理论知识,掌握药学实验、实践能力为己任。当前,国家处在推广创新精神的重要阶段,民办高校应积极响应宏观号召,在校内大力践行创新能力培养方略。药学专业内,实验室综合作用明显。一方面,实验室可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空间。另一方面,实验室可供药学专业学生检验所学、创新实践。因此,当院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时,应开放药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场所。开放实验室将产生风险,为减少风险、消耗、损失,民办高校应妥善设定药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

1民办高校开放药学实验室的现实意义

1.1可促进药学专业不断创新

国家各个发展领域内,医药行业属于核心板块。药学专业以培养药学人才为主,人才质量可决定行业未来发展高度。因此,民办高校应促进药学专业创新。一方面,校方应改良药学专业教育模式,增加进阶型教育素材。实验室是检验理论、检验研究的重要地点,开放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时间、素材。当学生在理论课程中、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创新想法时,进入实验室验证想法、制作成品,可成为学生创新思想付诸实际的最大助力。当开放性药学实验室成为民办高校必要开课条件时,每个学生的创新思想都将拥有实践空间,国内药学产业的创新速率也将迅速提升。

1.2可锻炼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实验室的根本作用,即支持教师、学生、研究者进行试验。民办高校教学特点鲜明,即在重视理论课程的同时,绝不忽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当前,部分民办高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存在有待改良的问题。例如,部分院校内实践课程,以团体实验为主。学生进入实验室内,实践理论知识的时间有限。因此,即使药学专业学生可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室不开放背景下,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只能围绕在某一水平内。因此,当民办高校开放实验室使用权限时,学生们可按照规定进入实验室,再度夯实、提升自身的实验实践能力、经验。

1.3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药学专业内,学生就业竞争力由两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操作能力。民办高校毕业资格标准较高,一般可正常毕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已达到固定水准。但学生操作能力无法在书面上得到验证,学生自身除需具有正确的操作经验外,还应具有维护能力、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因此,当民办高校将实验室开放管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必将逐步提升。

2民办高校开放药学实验室风险分析

2.1设备风险

药学实验室内,包含大量药学专业设备。设备较为贵重,需定期维护、检修,才能正常应用。民办高校开放实验室后,实验室内将涌入大量专业学生。一旦学生在学习阶段,未能掌握正确的设备应用方法、维护方法。一段时间后,实验室内设备的耗损程度将大幅提升。对民办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已开放药学实验室,但并未设定完善管理计划,且教师未能深入传达设备操作要领的院校内,实验室器材消耗现象十分普遍。民办高校由民间出资办理,每一笔投资都应流入正确的配置计划内。一旦因器材磨损,导致校方输出大量资金资源,院校资金流动结构将出现不平等现象。即需要配置资金资源的教学板块内,无法按时获取资源,而因人为操作损耗形成的漏洞,却需要大量资金填补缺口。

2.2操作风险

学生进入实验室内开展实验,理论上应由专业内教师负责带领。但开放实验室背景下,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往往处在教师个人的休息时间内。因此,在高校并未设置教师加班薪资补助规则前,很少有教师可长期驻留于实验室内,帮助学生开展实验、纠正学生实验方式。因此,实验室内常出现学生操作失误现象。操作失误会引发两种后果,即器材损耗或实验事故。以上两点后果都将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高校需设定专业的管理制度,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3民办高校药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探讨

3.1设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在确认将实验室开放后,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将每个与实验室相关的动态因素加以掌控。设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高校可规定三个设定方向,即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确认方向后,高校应与药学专业教师商议,依照药学专业开课准则,设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要做到全面、细致,制度管辖范围不应出现重合现象。管理办法中,每个办法应配置对应的管理者,帮助各个管理者明确身份、确认责任范围。管理制度完善设定后,药学专业内教师、实验室管理者,应尽快将制度投入到实际应用中,保证实验室所有管理过程、运行过程都能以制度为核心。

3.2针对学生使用激励方法

将管理制度落实后,实验室管理者应面对学生,开展激励行为。激励行为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其一,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环境内,验证自身研究结论、创新想法。教师应进入到专业内,为学生们展示实验室器材、功能,以及实验室可操作性。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将在教师激励作用下,自主进入实验室。其二,教师需激励学生参与药学专业竞赛。国内面向民办高校的专业竞赛数量较多,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投入到竞赛中。一方面,竞赛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定位,激励学生深入研究药学课题。另一方面,竞赛也可为学生提供新发展空间,令实验室成为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重要跳板。

3.3定期维护设备

实验室开放前,管理者应仔细核对当前室内存有的设备、仪器。其一,查明设备、仪器使用状态,寿命。已经进入维护期的设备,应及时检查、及时修理。已经过期的设备仪器,应及时更换。其二,实验室内各个设备,需仔细记录,定期检查。实验室管理者,应及时记录每一位进入到实验室内的学生信息,从学生姓名、班级,再到使用时间、实验项目等信息,都需要详细记录。当定期维护、检修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人为损耗现象时,应即使调取相关记录,找出相关责任人。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实验用具,但学生同样具有维护设备、爱护设备的责任和意识。因此,实验室人员在管理设备期间,也应对使用实验室的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的设备使用、维护方法。

3.4优化实验室团队,设立收费制度

民办高校应优化实验室管理团队,传统模式下,药学专业教师同时担负教学与实验室指导工作,压力较大。针对此,校方应转变思路,聘请专业人员,专门担任实验室指导教师。此举可有效优化实验室教师团队,一方面提升团队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学生开展实验期间,可随时接受教师监管、辅助。同时,校方也可以设立收费制度。即规定每天内,研修小组可免费试用实验室的时间,超出该时间后将特别收费。此举可有效补足民办高校经费不足现象,提升学生对维护实验室这一责任的重视程度。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2

一、适时调整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满足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

《意见》指出,“中小学实验室数量和面积要基本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以满足学校实验教学需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为基础,以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原则,采取必配、选配、定制、自制等方式实现。”

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办学条件标准是市区两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核心工作。2005年,市教委等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年,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作了明确回答。2009年,对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作了修订,主要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必配调整为选配。《标准》不是封闭的,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后每隔3年左右要调整一次。

1.基本思路

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加强标准细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分步骤调整现行的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2.主要举措

(1)2011~2012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工作。目前,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已经与市教研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完成了高中和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研究成果。2011年,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以研究稿为基础,完成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正式稿,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新仪器新设备配置的需求。初中和小学标准细则将适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将以项目形式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配置研究,从专用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室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师生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研究配置规范,丰富和补充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容,满足教育教学的不同需求。

(3)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对教育适切性的研究论证工作,开展标准内设备和标准外设备的调查研究,在市区两级建立新设备的使用与论证联动机制,对教育效果好、广受欢迎的新设备适时引入标准。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难度,但非常有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技术革新教育问题,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大量装备工作,装备战线上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未来10年,北京市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何引入教育教学中,如何贴近一线用户,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2011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启动这项工作,形成北京市教育装备研究论证专家团队,尽快形成目前学校、区县配置许多“标准外”新设备的较强的指导力。

二、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实验室建设、配置、管理、使用以及论证实验室能获得有效利用的相关研究、培训和评价工作。

《意见》指出,“市教委将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发展特点,制定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意见》还指出,“市教委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市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制度,可以说北京市实验室管理长期以来无章可循,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1.基本思路

广泛调研,形成项目推动。结合学校视导工作,吸取鲜活经验,分别形成制度规范送审稿和管理评价标准送审稿,批准后实施。

2.主要举措

(1)制定“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2010年已经立项,将从实验室仪器存放管理、账目管理、教学流程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这个项目现在处于研究阶段,2011年6月底将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在基教二处的组织下,联合教研部门,在全市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视导工作,总结、分析学校的做法及经验,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规范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

(2)2010年将立项申请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价标准;2013~2015年,在全市开展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先进校评比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研究推广问题。《意见》指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按市教委的要求,网络版的完善及功能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与教研部门教学活动模块的具体细化研究,希望在2011年完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为学校教师简捷操作提供客观条件,最终达到使学校、区县和市里通过网络版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的入口、过程和出口情况,了解掌握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了解掌握仪器设备质量的反映。

三、建立市区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及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市、区两级业务必修培训;有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中要有一定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业务培训。”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计划也将于2012年完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使用问题。“建配管用”,前面3个字做得再好,“用”得不好,一切白搭。

用得不好,原因有许多。抓实验室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市教委已明确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培训责任交给市区两级装备部门了。全市中小学有10万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过去称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非常关键。可以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功能的发挥和建设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将老弱病残或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无形中导致了恶性循环,管理水平不高,使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既要懂教学,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并不是有的同志印象中的什么人都能胜任。而这类人员,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岗位中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与各区县装备部门联动,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自2006~2008年以来开展对2650名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就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进行了培训,覆盖了900余所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学校教师)。自2009年以来,每年又对小学科学教师实施了技能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应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1.基本思路

注重抓住4个环节:一是合理的课程设置;二是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三是“实践教师”务实指导与沟通交流;四是市、区两级的科学分工。总结经验,探索路径,建立市区培训模式。

2.主要举措

2011年将全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疑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替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协助和支持水平。计划培训360人。并以这次培训为试点,探索市区两级开展培训的模式,形成市区两级不同的培训对象、内容及模式。

今后几年,将针对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中存在的仪器设备、各学校都已配置但未使用、未开展教学活动的仪器设备展开技能培训。如音乐、美术、劳技、地理历史、通用技术等课程存在大量未使用的设备展开培训。

还将同时开展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有效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产品选型和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对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实施抽查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信息通报,保证性能优异和质量优良的仪器设备进入学校。”

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所以,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尤为重要。但实验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价值相对低廉,市场准入门槛低,质量检验难度较大,从而增加了政府采购难度。根据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和分析,全国部分传统的实验仪器质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些下滑,存在质量低的原因,有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质量意识问题,有标准不完善和执行不力问题,也有采购渠道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问题,还有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问题。

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事关师生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少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教育产品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装备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积极作为,落实好企业引导鉴定、标准制度执行、政策保证招标和验收、完善质量监督体制等各项工作,教育装备质量才有保障,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1.基本思路

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向财政部门汇报,落实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2.主要举措

2011年工作重点是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调查摸底。今后几年,继续开展对直接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梳理,送检测机构检测,通报检测结果;继续开展由教学仪器相关企业相关人员及装备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质量安全培训会;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办法等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

五、关注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种种探索,搭建信息共享相互借鉴平台

《意见》对实验室建设改革方面的种种探索,采取包容和鼓励态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设特色实验室”;再比如“实验教学有特殊需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特殊配置。”等。关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谈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强调,“鼓励师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调研,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采取项目推动方式,先后就“高中通用技术、心理咨询室、历史、地理、语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配置研究”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建立样板间,验证配置研究的适用性,再信息。

2011年主要对学校教室产品环境设备、手写平板电视,小学静电仪器进行试点配置并评估。

再有,近几年,学校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将实验室与教室融为一体、在校内统筹管理使用的尝试;北京市京源学校的“尽”实验室、“进”实验室、“泡”实验室、“出”实验室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放实验室、一室多用以及开展领导和教师的装备培训等鲜活的做法值得借鉴,再比如通州区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开展的“新技术进课堂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做法也值得相互借鉴。

1.基本思路

鉴于北京市基础教育装备事业仍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装备部门的同志应强调包容意识、少些评头品足。相反,需要有宽容心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且自身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学校主流业务之中。

2.主要举措

继续举办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班,开展主题培训与交流活动。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3

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我驻地办试验室在总监办、中心试验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积极开拓的工作思路和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全面强化内部管理;全力履行试验室工作职责,切实保障试验室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工程简介

***高速公路第一驻地办试验室主要负责**试验段**隧道和**互通立交施工检测任务。所监管试验任务包含**隧道出口端和***隧道进口端,***互通立交及320改线工程。工程概况如下:

***隧道左幅起讫里程为ZK0+000~ZK12+995,左线全长12995米,右幅起讫里程为K0+000~K12+960,右线全长12960米,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右线共长:25955米)。**高速公路土建S1合同**互通立交段起点桩号为a匝道aK0+000,接改大保线右幅ZXK0+780,改**右幅起点ZXK0+000接大保高速K466+644,接**高速K2696+000,止点桩号为K4+300,合同段全长3.94588公里。根据地形地物分布条件,**互通立交采用半定向Y形,立交共设a、B、C、D四条匝道和改大保线右幅线;被交叉道路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共有挖方466740立方米,填方98004立方米。

二、工作任务情况

(一)目前已完工程统计

1、***合同段**隧道进口端,合同里程桩号K0+000K4+300,左右路线各全长4.3km

2、***合同段**隧道1#斜井合同里程桩号K0+000~K1+685,路线全长1.685km

3、***合同段**隧道2#斜井合同里程桩号K0+000~K2+000,路线全长2.0km

4、**合同段**隧道出口端,合同里程桩号左洞ZK10+000~ZK12+995,路线全长2.995km;右洞K10+000~ZK12+960,路线全长2.960km

(二)截止2019年3月8日土建S1至S4合同段剩余主要工程统计

1、***合同段,***隧道左右洞路面工程;**互通立交,t梁设计437片,目前已浇筑253片,剩余184片;

2、****合同段***隧道左洞设计里程2900米,已完成550米,剩余2350米;右洞设计里程2900米,已完成870米,剩余2030米;

3、***合同段***隧道左洞设计里程2800米,已完成260米,剩余2540米;右洞设计里程2800米,已完成163米,剩余2637米;

4、***合同段***隧道出口端左右洞路面工程;路基工程土石方101680m3,涵洞3道、挡墙1段;

三、试验室工作开展情况

(一)、驻地办试验室,并督促*****试验室已按照试验仪器检定计划完成了试验仪器设备标定工作,按照试验室内部管理办法完善了2019年度仪器检定标识更换;

(二)、为了统一管理,方便工作,驻地办试验室及S1至S4标试验室2019年度已更换标准化仪器设备试验使用记录和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并已运行使用;

(三)、驻地办试验室按照自校计划完成了2019年度仪器设备自校,并已归档入盒;

(四)、驻地办试验室已完成2019年度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确认记录,完善了本年度一机一档工作;

(五)、2019年度按照试验管理办法对(******)外委材料已进行了外委送检,并督促******按照检测频率及时送检外委材料;

(六)、对**至****标进行了巡视检查,并对进场材料进行了抽样检测。

(七)、2019年3月3日**试验对*******工程稽查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进行落实整改,目前已落实整改上报;

(八)、3月8日驻地办对S3标巡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下发ZDB1-ZL(2019)-08监理指令,要求限期落实整改;

四、试验室存在问题

(一)、各标段拌和站管理不完善,有些存在问题项目试验室无法处理解决,需要项目进行处理;

(二)、各标段试验室要加强与砼拌和站的沟通、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要求进行施工,按照工作程序进行上报,严禁无序施工;

(三)、土建S1至S3标合同段目前已进场*********有限公司生产的钢筋,督促各标段材料物质部门及时办理材料准入手续;严禁未办理准入手续进行使用;

(四)、各试验室检测人员缺少内部试验工作交底,存在对本标段所涉及检测工作不清楚情况,在上级单位检查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五)、各试验室人员素质、检测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熟记规范中日常检测方法及判定依据,及时为施工提供有效的试验数据;

(六)、各试验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试验资料竣工整理,及时按照竣工资料整理办法收集整理试验资料,完善试验资料,与工程同步;

五、下一步工作要求及建议

(一)、各标段试验负责人要加大拌和站管理力度,严格按照审批材料、配合比进行施工;试验室进行专人负责;

(二)、各标段试验要严格按照材料抽检频率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把好材料关,严禁不合格的材料使用;

(三)、各标段试验室与各项目物质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通力合作,严格按照审批准入材料进场,严禁未审批的材料进场使用,一经发现按照2019年新的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四)、各标段试验室外购材料要及时按照检测频率进行外委检测,提前做好送检计划,外委材料检测台账统计工作;

(五)、各标段试验要完善落实相关内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不流于形式;

(六)、要求各试验室加强检测人员平时的培训学习,做好计划,并落实执行;

(七)、各试验室对上级部门检查存在问题整改要严格按照时限要求进行整改落实并上报相关文件资料,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落实的,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八)、试验室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坚决执行落实2019年度新的管理办法。

2019年是施工任务比较重的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各标段试验室的检测任务也接踵而来。接下来各标段试验室要严格与项目部密切协作,在项目部的统一部署下,“早计划、严要求;坚决执行,及时总结”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试验室提高试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工作积累,培训学习,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培训,加强每个人员的学习交流,继续提高试验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驻地办试验室人员将再接再厉,严格工程质量管控,做好日常工作,严格按要求保质保量,保障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

1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

血站实验室检测的标本,都是来自无偿献血者,易使检验者放松警惕,认为都是健康人,不像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各种防护措施常不能认真执行:在实验室内抽烟,吃东西放置个人物品;一些人在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重要的操作不戴防护眼镜,不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按要求对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

检测献血者的血样时,乙肝、丙肝经常被检出,梅毒、艾滋病也时有发现,还有许多没有列入检测项目的细菌、病毒、许多目前人类未知的微生物、处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质控血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如果不能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皮肤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污染.采集样本时针头的刺伤、离心标本时试管破裂溢出的血液,离心标本时形成的气溶胶、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等,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这些都是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积极培训,制定措施

血站业务部门应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全员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工作。

实验室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首先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检查及免疫制度,每年要对实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注射(或加强)乙肝疫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实验室进入人员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特殊情况时如设备维修人员需进入时,要进行登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不能戴首饰等饰品,要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乳胶手套,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接待外部人员。

实验室要“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采集到检测报告整个血液检测过程[2]。”要建立锐器具安全使用和检验标本安全处理制度,一次性采血针用后应小心置于利器盒内,达到2/3时应更换。操作时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试剂和质控品都应按传染物对待,进行可能发生溅出的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要建立实验环境及仪器设备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检验完成后要用消毒液对工作台、地面和使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用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应科学配置消毒设备,有关部门应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废物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密封防漏容器中,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还要建立意外暴露的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强,才能使大家易于执行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配置设备,加强监管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操作,血站应及时配置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有效的消毒用品、与实验室级别相匹配的生物安全设备。

血站还要积极为实验室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设备,不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接触标本的机会,也是一项增加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

血站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才能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生物安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来说,是一个以前长期被忽视而现在急需加强的工作。SaRS实验室的沉痛教训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们许多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我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会不断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5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被控制以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在我国处在较落后的状态〔1〕,尽早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体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发展和完善。为了对我国实验室安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探讨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报告如下。

1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过程

11国际发展概况早在1886年就有科霍发表过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报告,那是全世界第1次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报告。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因此,在1983年发表了第1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又颁发了第2版,1997年出版了《卫生保健实验室安全》,2004年wHo正式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2〕。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重组Dna技术的控制、实验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急救等内容。

12国内发展概况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发生以前,我国虽然有几部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6),卫生部《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血站管理办法》(1998),但均未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菌(毒)种方面,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1985)、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1986),内容仅涉及菌种的质量安全,未提及生物安全和危害性控制。SaRS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菌(毒)种保藏的要求,为今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卫生部也了《传染性SaRS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卫发电〔2003〕39号文)提出了在菌(毒)种管理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传染性SaRS型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2003.4.29)专门就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要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之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2003.8.1;wS2332002)行业标准,在管理职责、人员要求、设施设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性评估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与存在问题

21现阶段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尽快建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部委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都了重要的法律法规,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6.1)、建设部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2004.9.1)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004.10.1)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在11月12日颁发了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版)也在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上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条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特设的部级专门法律,表明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决心。为贯彻落实《条例》,卫生部下发了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12.28)、《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6.1.10)和第50号令《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农业部颁发了52号令《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5.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下达了第32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2006.5.1),与上述GB194892004和GB503462004一起,作为《条例》的配套文件,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

22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制订了部分法律法规,但从内容、结构和实施上还存在许多问题。(1)硬件方面:GB194892004和GB503462004对各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BSL3实验室建设上,尚未到考虑病原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差异很大,需要不同的防护设计和配置;单向气流组织缺乏动态稳定性指标和监控要求;实验室围护结构的强度、抗震性、消防等能力的技术参数还不明确〔3〕;实验室气密性的检测方式、高效过滤器泄漏检测的生物指标还未建立〔4,5〕,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也缺乏要求;对设施选址的环保要求不够明确;对实验室中给排水、送排风等技术观点也存在严重分歧〔6,7〕。在BSL2实验室方面,当实验室房间数较多时,没有就整体实验室的布局、流程提出指导性意见;生物安全相关产品(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器械、消毒剂)的生产技术、安装调试、过滤器更换、验收检测等技术标准还在探索阶段。(2)软件方面:尚需要逐步形成一套全国统一的、系统的、标准的、具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文件体系,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要求、操作技能和设施、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涵盖感染性样本接触、调查、采集、包装、运输、储存、交接等所有环节。目前对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器械、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还缺乏基础研究数据。特别是高致病性样本的运输,铁路部门还未批准,民航部门仍有许多机场和航空公司未得到授权。运输非呼吸道传播的病原标本或疑似高致病性样本,尚无明显证据表明危险性时,目前的法规要求太高且缺乏灵活性,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单位执行困难的局面。对于菌(毒)种的管理,在流通的审批、储藏设施和设备的条件和内部管理程序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3)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订管理体系文件,形成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宣传、贯彻我国生物安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好相关培训;强化实验室检测和管理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按标准建设BSL2和BSL3实验室并实施有效管理。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目前,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以上实验室)的建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方面初步形成了规范管理的框架,但BSL2实验室的管理还未出台相关的管理文件。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的定义,目前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活动几乎全部要求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而现有的BSL2实验室标准配置和管理要求还在讨论阶段,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3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展望

31管理职责随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从管理层面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牵头单位,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在规划、论证、建设和环保方面各尽其责,卫生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在各自领域的相关实验活动中分别把关。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必须获得国家认可,与人体相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卫生部批准、与动物相关的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农业部批准。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和制订BSL2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

32管理程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制定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aC30/2005),要求申请认可的BSL-3实验室必须在认可前期完成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要求的工作(《条例》实施前建造完成的实验室除外),申请材料经认可委审核后组织预评审(如果需要)、现场评审、整改措施的现场复核及评定委员会评定,然后作出是否认可的决定,再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监督评审和复评审。卫生部和其他部委再根据相关领域病原的危害性等级、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管理和技术水平决定能否批准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室活动。政策、规则、准则基本都有了,评审员队伍也已经建立,通过对全国少数几个BSL3实验室的试点现场评审,合格评定体系(认可体系)基本形成〔8〕。

33管理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已经实施,我国的生物安全专家库也已建立,通过评审或研究活动,对法律法规和准则的执行条款进行广泛讨论,逐步形成共识、缩小分歧,有利于行业管理的健康发展。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呼唤配套产业的介入,中介服务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逐渐合法化,但在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提供服务方面尚在起步。特别是在BSL3实验室的建设和审批过程中,由于没有适当的、合法的服务部门,许多实验室在立项、图纸设计、招标、建设、验收以及申报和评审程序上,对管理要求不甚了解,许多实验室高额投入却没有得到及时回报或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4结语

经过2年多的努力,许多单位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了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已有8个单位的BSL3实验室获得了国家认可,其中3个单位的BSL3实验室获得卫生部资格认定。全国范围内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活动的上岗证培训,菌(毒)种运输的专业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初步形成了对意外发生的应急能力。科技部也在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网络管理体系,今后可以通过网络实施行政检查、远程维护、学术交流、远程培训等活动,提高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必定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劲松.试论生物危害与生物安全[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25-128.

〔2〕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版.陆兵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赵肖兵.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中一些条文的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5,26(5):12-15.

〔4〕马宗虎,南国良,张小京.BSL3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柜的检测结果及其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7(1):28-30.

〔5〕冯树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检漏方法探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1):91-93.

〔6〕孙秀兰,南国良,张小京,等.生和安全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探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86-88.

〔7〕许钟麟,张益昭,张彦国,等.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送、回风口上下位置问题的探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5,4:15-20.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检验检疫监管、行政管理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检验检疫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涵盖我局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以下简称计算机设备)、各类应用系统的配置和使用管理,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管理,具体包括:

㈠局内网、外网、局内网等网络;

㈡应用程序类,如CiQ2000系统、数字实验室等;

㈢网页类系统,如诚信稽查系统、电子监管系统、综合行政管理系统等;

㈣其他类网络和程序系统。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仪器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工作;局综合科为全局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管理部门),办公室、财务科、检务科、机电科、农检科、轻纺科、实验室等为协管部门,按职责分别负责本科室计算机设备及各自业务系统、网络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㈠综合科负责全局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的牵头组织,负责计算机设备购置、调拨、硬件配置、运行维护等工作,并提供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㈡局办公室负责门户网站、综合行政管理系统等机关管理系统的内容维护及其用户帐号管理;

㈢局检务科负责CiQ2000系统、区域一体化(集中审单)系统、检验检疫流程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内容维护及其用户帐号管理工作;

㈣各业务科室按业务类别分别负责诚信管理系统、电子监管系统、企业备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及其用户帐号管理工作;

㈤电气安全检测中心()负责局数字实验室运行和维护工作。

第四条局综合科设全局系统管理员一名,负责全局的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维护、技术指导及相关学习培训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各科室分别指定一名具有较强责任心,并对计算机操作技能较为熟练的人员为仪器设备及网络安全兼管员(以下简称兼管员),负责本部门的计算机日常管理、维护,协助局系统管理员开展工作。

第六条局系统管理员工作职责

㈠根据上级下达的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情况,拟定本局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应用计划;

㈡负责上报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应用工作情况,反映有关应用、技术问题,提出技术支持要求;

㈢向各科室兼管员通报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指导其计算机应用及日常管理工作;

㈣负责组织开展对全局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知识培训,为各兼管员提供技术咨询,解决其无法处理的软硬件技术问题;

㈤完成局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七条兼管员的工作职责

㈠负责本科室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日常应用管理,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任务,并及时准确地向系统管理员反馈出现的网络问题;

㈡负责配合科室负责人做好对本科室所使用办公设备、计算机及相关辅助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㈢及时向系统管理员反映本科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使用情况,提出技术支持要求;

㈣对本科室其他人员进行设备的基础维修、相关操作等技术指导;

㈤参加局相关管理部门开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检查工作;

㈥负责有关设备与信息化管理的对口联系工作。

第三章运行维护控制

第八条专人使用的计算机设备由使用人保管和维护,共用的计算机设备由使用科室的负责人或由其指定的人员保管和维护。

第九条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运行及维护应遵循以下工作规则:

㈠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系统设定由局综合科统一设置,未经允许,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修改网络接口参数(主要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计算机名称、工作组名称等)。计算机接入局域网,需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并由局系统管理员或部门设备兼管员按使用要求对计算机进行设置;

㈡严格进行内外网隔离,因工作需要要求使用外网须以科室名义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检验检疫局互联网接入申请表》,经管理部门审核、分管局领导审批后,报局信管处同意后予以开通;

㈢因工作需要引进与业务有关的外来软件或使用外来磁盘、光盘,须经许可,经病毒检测确定其安全后方可上机运行,与业务无关的任何外来软件禁止上机运行;严禁在单位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游戏软件,严禁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严禁在局内网络上传播有、反动的宣传内容;

㈣使用人员应定期整理计算机数据和文件,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定期或不定期检测计算机病毒,维护数据安全;

㈤在计算机开机状态下,不得移动、更换硬件及接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有疑问或出现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兼管员处理,兼管员无法处理的,报系统管理员处理;

第十条使用部门应按规定要求定期维护保养计算机设备,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报告本部门负责人。

第十一条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软硬件系统问题或故障,采取“分步处理、逐层解决”的方法,具体为:

㈠操作人员若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或故障,报科室兼管员处理;

㈡科室兼管员若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或故障,报系统管理员处理;

㈢系统管理员若遇无法处理的问题和故障,管理部门采用向局报告、成立专家小组协商或寻求外部技术支持等方式解决。

第十二条各级网络的监督按以下规定执行:

㈠局内网、局内网为业务枢纽,系统管理员及各兼管员应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并及时沟通;

㈡CiQ2000系统升级时须由系统管理员及兼管员进行指导监督;

㈢对于综合行政管理系统、电子监管系统等局网页类系统,应严格按照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为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提高检验检疫业务计算机化管理水平,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计算机机房管理要求:

㈠计算机机房内的设备统一由局系统管理员负责保管和维护,未经同意,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㈡局系统管理员负责机房设备的软件的安装、系统升级、维修保养等的日常维护工作,并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原则上要求每半个月对数据备份一次;同时应保持机房的安全卫生,做好防火、防水、防盗工作。

第十四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应由设备使用人员填写《局设备维修申请单》,经局系统管理员核准,统一由管理部门安排维修。维修过程中如需更换硬件则需经局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具体操作详见《检验检疫局设备器具管理工作规范》。

第十五条计算机设备的封存、降级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检验检疫局设备器具管理工作规范》。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擅自开拆机器、进行软件安装造成机器系统崩溃或数据、文件丢失、硬件损坏者,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局内网络上传播、反动的内容,故意传播病毒,使局内网络及各项业务应用系统造成破坏,对肇事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7

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困难、实验手段、实验设备落后和陈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影响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和处理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实践性教学管理体制,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至关重要。结合近年来实验教学中所反映出的突出矛盾,就面向21世纪地方院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1、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

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着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实验设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周期很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的是先进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方法,而学生到实验室所接触到的往往是一些过时、陈旧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即实验手段落后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矛盾。其次,部分教学设备重复购置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于一些实验室也有重复设置的问题,导致设备利用率极低,由于主要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配套资金的短缺,使得不少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2、原因分析

造成实验室建设中诸多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因素,也有因管理体制不善、学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上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经费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总的说来,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教学设备经费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近几年来,学校盲目扩大招生人数和追求办学规模,使得实践性教学只能维持低水平运作。

(2)专业增长过热

近年来,高等教育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各院校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设和开办一些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并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实施专业改造,进一步拓展专业面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一些学校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办学条件,不顾及地方特色,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在政府主管部门缺少宏观调控措施的情况下,各种学科、专业一轰而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同一地区的各院校间抢办一个学科,甚至在一个学校不同系之间也竞相争办同一个专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增长过热的结果势必带来新专业与老专业之间、新专业与新专业之间争经费、抢设备;使那些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条件较好的传统专业不能发展,甚至无法生存;新办专业也因师资不足、教学经费紧缺而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几败俱伤。地方高校的这种畸形发展必须引起学校领导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在招生、分配等方面正逐步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但院校的实验教学至今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老一套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不协调是引起目前各校实验室教学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实验室过于分散和重复、教学人员和实验人员单独编制定岗、多数教师只负责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实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由实验人员承担,加之实验人员一般素质较低,部分人员甚至不懂专业,很多设备的潜在功能难以开发和充分发挥,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设备经费的分配只能是洒“胡椒面”,以维持简单的修修补补。在高等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科研项目需要在实验室完成、科研成果更需要通过实验室验证。而现在院校按课程设置实验室的体制,制约着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具备跨学科的现代化科学实验能力,达不到下世纪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

3、实验室建设及改革途径

面向21世纪,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等多重任务,要完成这个崇高的使命,就必须把握住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和实验室建设三个基本环节。其中,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建设的好坏,对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将产生直接影响。

(1)建设校级实验中心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尤其是工科院校,实验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校必须根据教学需要,从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以基础教学为中心,撤消现分属各系、性质相近、实验内容雷同的实验室,集中人力物力组建几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强、服务面更广的校属实验分析中心,承担各系各专业性质相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2)成立分属有关系的综合性实验室

高校由于学科设置较多、专业分得过细,加上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五十年代初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模式。即在教研室领导下按照课程设置实验室,造成学校对某些设备的重复投资。对于这类服务对象仅为几个系或学科的重复设备,应采取合并的办法,建立分属几个系的综合性实验室,设备归类、集中管理和使用。由于设备集中、实验人员集中,人员编制可相应减少,综合各学科实验人员优势,充分开发和挖掘设备内在潜能,提高科学实验技术水平、提高科研挡次,还可以缓解目前各地方院校实验室用房紧张的矛盾。

(3)建立系属实验室

近年来由于学校调控手段失灵,专业无限膨胀,新老专业设备购置重复,一些设备因几个专业课程教学都需要,于是就多套购置,使得利用率极低、甚至闲置。因此,学校应让各系对这类设备采取清查、归类管理和使用的办法,集中成立一、二个面对全系学生和教师的综合性系级实验室,集中投资,缩短设备的更新周期。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学校应当对实验室人员采取果断措施,需要进行业务提高的及时组织技术培训,实行实验技术人员上岗考核制度;鼓励那些业务能力较强、热心于实验室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工作。改革目前实验室闭封形的管理模式,使教师、研究生能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学校或系应组织一批动手能力强、实验技能高的人员承担全校实验室设备的维修和开发。

(5)开展横向合作研究、扩充实验设备

目前,各高校的发展与办学经费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政府在短期内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作为学校本身,应在调整好实验室布局、优化组合、改善管理体制、充分开发挖掘现有设备潜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下到工矿企业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立项开展合作研究,主动投身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利用横向课题研究资金扩充实验室教学设备。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8

管理部门组成及职能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由医学工程部门负责。临床试验中心由中心办公室、研究者组成的专业技术组、质量控制组、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和中心器械库房组成。组织结构。

1.1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办公室组成及职能

(1)组成:临床实验中心主任由医学工程处副处长担任,另设副主任1名,负责运行和管理该中心所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内容,对中心进行全面管理;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办公室负责,办公室人员由医院管理、临床医学、循证医学、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等组成,分别对人员、项目承接审核、质量控制、医疗器械(包括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档案、资料、财务等工作进行协调管理。

(2)职能:①制定并不断完善机构的各种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技术性文件等;②对外洽谈医疗器械试验工作,对临床试验相关资源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接受该临床试验;③负责各专业科室试验设施、抢救设备的统筹调配,并与各专业技术组协调沟通,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④对临床试验的各项任务,在试验前、中、后各阶段均按照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及监督;⑤妥善保存临床试验记录和基本文件;⑥组织院内专业人员培训,开展临床研究咨询及交流;⑦临床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时,中心办公室和研究者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及时报告伦理委员会、通报申办者;⑧监督各专业科室完成日常任务,迎接资质认定、复核评审及相关的检查。

1.2专业技术组组成及职能

(1)组成:为了保证临床试验申报的专业科室达到资质认定水平,中心办公室对申报的专业科室的发展状况和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最终决定将肝胆外科、骨科等11个在自治区处于领先水平的重点学科作为专业技术小组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工作。

(2)职能:①试验开始前,配合申办者向伦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按规定递交相关材料;②确保足够数量的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并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内,合规和安全地完成试验;③负责招募受试者,与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人谈话,告知可能的受益和已知的、可预见的风险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签订《知情同意书》;④确保将临床实验中任何观察与发现均正确完整地予以记录,并认真填写病历报告等。

1.3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组成及职能

(1)组成:包括医学工程处应急调配中心人员、各相关科室责任工程师、项目研究者等。能够积极有效地预防或及时控制和处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害和突发事件。

(2)职能:①保障突发事件中医用设备于完好待用状态;②应急医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③应急医用设备的维修与技术指导;④统计汇总医用设备状态、使用情况等信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和参加人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伦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能伦理委员会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

从不同角度保护受试者,二者既是协作关系又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1)组成:独立的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由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8名委员参加,委员中有医学专业人员,法律工作者,医疗器械专家及1名临床试验机构以外的代表。

(2)职责:①审议试验方案及相关文件,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②建立工作秩序并履行职责,遵守政府管理部门要求;③监督临床试验项目是否按照已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实施和操作;④试验完成后的全部有关记录至少保留5年。

3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

(1)中心办公室:现有中心办公室、档案室、质控室、器械库房各1间。配备了办公桌、电脑、电话、传真机、会议桌、文件柜、储藏架等,并指派专人管理。

(2)专业技术组: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待室是研究者和受试者讨论临床试验相关问题的重要场所,考虑空间私密性,各临床专业组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科室内的小会议室改造成受试者接待室,配备了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所需的设施,还配置了心电图机、呼吸机等抢救设施及与各专业相符合的急救药物,并指派各科室器械护士为试验器械管理员。

4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的建设

我院中心办公室成立了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写小组,实际工作由中心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涵盖了准备实施到总结报告过程的各个环节。根据每项试验活动的不同特点与性质,制订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工作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行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用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人员培训制度》等。根据现行规定制定相关的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急救预案和急救、质量控制管理、资料保存和档案管理、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等不同方面建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操作规程。

5人员培训医院通过各种途径

有针对性地为相关人员创造培训条件,同时,制定完备的培训制度及长、短期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机构人员、专业科室、伦理委员会及相关辅助科室人员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注重人员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循环教育,又注重实施操作过程的专业技术培训,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检查培训效果,从而保证每个临床实验参与者都能正确执行有关规程。

6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我院建立了专业科室、项目质控员和中心办公室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各级质量控制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工作内容,同时,配合申办者选派监查员的监查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与核查,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临床试验全过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部门制定完整并符合相关要求的质控计划,对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的医疗器械均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同时对部门质量管理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与经验、工作态度、持续改进等进行质量管理。

7我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中心现承接项目

我院现承接了RHQ系列椎间融合器、可吸收性外科缝线、负压伤口敷料3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分别在骨脊柱科、肝胆外科、甲乳疝血管外科进行,对试验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从计划安排、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中国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CRF)的填写到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目前进展顺利。

8结束语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技术大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7-03

一、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1.独立学院的定位。独立学院是指采用民办机制,由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创办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为实现教育大众化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独立学院是相对于母体院校而言的。独立学院由母体院校创办,但由于采用民营机制、独立办学(错位发展)、独立招生、独立发放文凭、独立财务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因而是完全有别于母体院校的应用技能型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管理使用效率。笔者认为,我国的独立学院应当建设成理论与实践技术并重的盛行于欧洲国家的高等技术学院或高等技术大学。

2.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①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技能型高校,实验室只有高起点建设,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验室是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必须基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产生于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必须是经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具有本科教育资格的公益性质的独立法人,公办民助是其初始形成形态,法人独立、资产独立、师资独立、校企合作共建是其基本特点。独立学院从诞生起就在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夹缝中以竞争求生存和错位发展,实际上许多独立学院所选择的是母体院校热门专业发展之路。近几年随着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加入专升本的行列,可以说独立学院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曾经的所谓“热门”专业近几年已经变成人力资源过剩专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基础扎实、适应面较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但这种表述已很难区分出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一般本科院校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区别,甚至不能区分出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区别。②提高学校竞争力和错位发展要求独立学院建设特色化的实验室。当前形势下,建立设备技术先进、实验体系合理、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模式先进的校内实验室,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重视实验室建设也是一个学校重视内涵发展的具体体现。无论评价什么类型的高校学校,实验室建设指标都是绕不开的硬性评价指标。凡是办学质量高的高等学校,也一定是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办学特色化和差异化也是一个学校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近期国家教育部计划将全国1200所高等院校中的600所本科高校转型定格为应用技能型本科高校,对全国现有的300多所独立学院而言,无疑将大大增加办学的竞争压力。面对这样严峻的教育竞争局面,独立学院能否在夹缝中成功突围,并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甚至成为国际知名的准民办高校,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能走完善办学体制和提高办学特色之路。特色何来?特色应该是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无论是高素质还是应用技能,单靠注重理论教学办不到,因为独立学院目前的理论教学水平普遍不是其强项,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形成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唯一选择。③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备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主,但现在一些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课堂灌输式为主,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验证性为主,缺少创新性和设计性;而现在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技能,希望新进人员最好能够马上上手,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是用人单位不需要人,而是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离他们用人要求还相差很远。④实验室设备价值及运转经费的投入是评价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和探索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问题,总结探索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经验,创新独立学院实验室发展模式,对实现独立学院办学目标和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困境

1.规模发展受限。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为例,燕山学院作为独立学院至今仍属于典型的“母体学校独资校中校”模式,特点是独立学院共享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例如实验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是母体学校山东财经大学选派的教师,实验室用房和办公用房占用的也是产权归母体学校的房屋,图书馆也是与母体学校共享,只有部分学生宿舍及其占用的土地产权归独立学院。由于母体学校长期把独立学院视同二级学院对待,导致独立学院独立办学资源规模的扩大远远落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例如按照燕山学院当前的学生规模,设备投入经费应当达到2000万元以上,但当前的设备投入只有不到应当投入经费的三分之一。

2.设备软件等经费投入欠账过多。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陈旧、数量少,造成一些学生一组多人同时实训实验时插不上手,甚至给偷懒的学生创造了条件,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独立学院采用校中校办学模式,实验室等办学场地在较长时期内往往与母校共享,独立学院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往往被母体学校决策层忽视。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为例,近7000人的学生规模实验室用房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受空间制约,实验室规模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类似情景化的大型仿真实验室无法建设。在软件经费投入方面,受传统办学思想束缚,仍有人认为软件可有可无,导致急需的实用实验教学软件不能及时购买。

3.师资引进困难。在实验教学方面,近年来虽然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教学效果有所改观,但大部分实验指导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实验模式的束缚。独立学院采用校中校模式,导致独立学院的人事权集中在母体学校,独立学院所急需的实验教学人员无法按法定程序聘用。以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为例,现有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主要由母体学校派出人员及少量临时聘用的人员组成。不仅人员数量不足,而且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例如,专职设备及网络维护人员应当配备3~4人,而目前只有1人;专职实验指导教师至少应配备10名以上,而目前大部分为兼职;独立学院没有独立的用人自,导致部分实验室管理员只能由临时聘用人员担任。不仅实验室管理水平受影响,而且有非法用工之嫌。

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

1.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构建基于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具有“三维”功能的实验教学基地。结合燕山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高起点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的思路,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应当有与在校学生人数相匹配的实验室空间规模,具有完整科学实用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实行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有健全有效的实验室设备与环境维护机制,实验室具有广泛的辐射示范效应,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为目标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即“基于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三维实验教学基地”,该基地以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实验教学研究基地和职业技术认证基地。

实验室内部管理办法篇10

一、办公室工作要定位在适应市场要求、促进企业发展上

办公室作为企业的办事部门,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定位在适应市场要求、促进企业发展上,看在企业发展中尽力如何,作用如何,成效如何,当前企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之中,处于为适应市场而深入进行的改革和调理之中,处于各种矛盾的纷繁交织之中,处于向现代企业的迈进之中,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办公室从其职能出发,应是在企业适应市场、加快发展中更为敏感的部门,研究问题更深入、更深刻的部门,更具有前瞻性的部门,推进各项工作更好的参谋设计部门。企业发展中的种种现实矛盾和需要,迫切要求办公室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上来,站在市场经济的潮头和企业发展的前沿,认识和适应市场,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的各处难点,把握企业发展的各种趋势,深入企业发展之中,在促进、推动和导向企业发展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办公室在紧紧盯着全局目标实现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敏感点问题思考、设计和开展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服务,为推进各项工作搞好相应的组织协调。办公室工作的好坏,不仅仅看其自身的微观目标,更重要的是看其在保证实施全局宏观目标中所起的作用。

在职能发挥上,要由单纯的服务向主动超前地研究问题,更好地参与中心工作的推进和决策的贯彻落实上转变。办公室工作的出发点和主要检验标就是看其为企业发展的服水平,其主要工作成果体现于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参与中心工作的推进上,因此,办公室必抓住全局中的一些重害问题,超思考,深入研究,向领导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要广泛及时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动态,及时地掌握信息,为领导把握全局,制定决策,指导工作提出参考和依据,要把握工作进展,了解发展趋势,善于发现问题,借鉴各方面经验,为领导指导推进具体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意见。

要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深入调查、研究和思考问题,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要做到“五个字”即:前:站在企业发展的前沿,始终掌握、了解全局发展中的一些要害性的问题,如改革、竞争、发展的情况、动态、问题、发展趋势等。掌握领导的思路,有自己深入的思考。高:要站的高一些,把握大局。要明大局,明政策,明趋势,明下情,明经验、明思路。这样起草的材料才能有全局指导意义。才能切中改革、经营、等工作中的要害。宽:眼界要宽,知识面要宽,研推动企业发展的“招法”要宽。远:要看得远,力争远见卓识,有超前性。要面向来,即能见微知著,又能把握下步企业发展的大趋势,这样才能帮助领导超前思考问题,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深:即研究问题,起草材料要深一些,有深刻的思想,深入的分析,以给人以启迪。要注意及时提供准确而丰富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要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和领导所关注的事项,把握重点,抓住热点,突出特点,及时提供各方面信息。信息工作之所想,应是领导之所思,信息工作之所忧,应是领导之虑,信息工作之所谋,应是领导之所急。

要注意总结好得经验,及时掌握倾向性问题,好得经验有全局指导意义,即能为领导所关注,提供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又能为各单位借鉴。办公室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好的经验为推动全局工作服务。倾向性问题是全局发展和推动某项工作的制约性因素,应及时掌握反馈,以引起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注意。要强化服务意识,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就是一个服务问题,要认真贯彻上级部门确定的方针、政策,领会领导的工作意图,全面履行各项职责职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主动为领导制定决策,实施决策提供服务。为机关为基层服务。要注重工作效率和质量,薪酬制度改革后,办公室工作台的外延大大扩展,内涵也更加丰富,。在新的形势下,办公室要从服务、服从于通信发展这个大局出发,注重工作台效率和工作台质量为促进通信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要加强对外公关和内部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千头万绪,办公室要从大局出发,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新闻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加大公关力度,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如实的宣传通信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面临的困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他们对通信的支持和理解。加强宣传工作,要积极利用通信企业的网络优势,在网络媒体上开展各类宣传。在内部注意协调好各种关系,加大督促力度,。要把握好完成任务和主动服务的关系,办公室每天都要办很多领导工作中带有执行性或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

,使领导能够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重大问题,办公室要把握好完成任务和主动服务的关系,根据领导决策需要,调查收集各种信息材料,积极主动的为领导决策做好准备,并协助领导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决策的招待情况,随时向领导反馈意见,以便领导者不断改进和调整工作部署。

一、加强信息调研,加大督查督办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工作落实。2003年办公室将把信息调研和督查督办工作作为办公室的首要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准确掌握信息,紧紧围绕市分公司的中心工作,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及时准确提供“领导需要知道”和“需要领导知道”的信息,做到“谋”在关键处、“参”在点子上,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加大督查力度,注重督办实效,狠抓市分公司各种会议和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办工作。加强同各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正常的协调督办工作制度,使督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各项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四、加强综合协调作用,积极营造企业经营发展良好环境2003年办公室将注重发挥沟通上下、协调内外、联系左右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领导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一是主动与省公司和各县(区)分公司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市分公司信息畅通、政令畅通;二是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的联系,为企业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三是加强同公司内部各职能部室的工作沟通和联系,为企业经营发展搞好协调和综合服务工作。

2003年市分公司办公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振兴信阳通信事业为己任,以服务企业经营发展为中心,以加强信息调研,加大督查督办为手段,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在市分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协调各方,加强办公室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责任制,加大常规工作的绩效考核力度,努力塑造办公室“廉洁、高效、团结、务实”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的职能作用。

二、强化办公室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办公室整体素质

为积极适应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办公室全体同志应不断加强党的政策理论知识,通信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培养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继续修订完善《公文处理管理办法》《会议管理办法》《接待工作管理办法》《办公自动化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办公自动化的延伸和推广使用工作,提高公司公文的运转速度,加快工作节奏。不断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信息咨询、参谋助手的作用,保证办公室各项工作快速、准确、有序运转,开创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三、认真履行办公室职责,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法律事务工作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2003年办公室将以同志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国家“四五”普法在公司内部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和《电信条例》的宣传学习,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事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同的预案审查和备案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印章使用管理办法》、《合同审查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营业执照、印章的使用管理,切实有效预防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和广大员工的的权益,确保企业和员工全年无重大违法事件发生。同时,做好并指导各县(区)分公司做好企业的工商注册年检事宜,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3、继续做好企业的档案、保密、工作当前是企业机构改革和市场竞争多元化的关键时期,加强企业员工对《保密法》知识的学习,加大保密宣传教育力度,强化保密意识,加强对企业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确保全年无重大失、泄密事件发生。档案工作将继续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紧紧围绕着企业的管理、发展和建设等中心工作,以提供服务和档案开发利用为宗旨,狠抓档案管理“三纳入”和“四参加”制度的落实,加强档案的设施、设备和档案微机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的建设,为市分公司档案管理晋升“国家二级”做好准备,同时完成光山、商城两局的档案部(省)级的复查认定工作,在地方组织的档案、保密工作的检查评比中争创先进单位。工作将继续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稳定局面,市分公司与各单位签订《信阳市通信分公司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稳步扎实抓发展,全力以赴保稳定”的原则,根据“属地管理”和“谁管理、谁负责”的要求,把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解决在当地,决不能推诿扯皮,把矛盾推给上级,确保全年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