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59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3154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早已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也显现出了它的绝对优势。努力地全面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必定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全面地实施和运行。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是农业技术推广整体结构体系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能同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深层次地推广到农村。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完整或者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从学历来看多是中专及以下的为多数,即使是农业专业出身的人员,专业技g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只占少数。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服务过于粗放,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沼气、节能、农产品安全等新兴的项目,从业专业人员很少,多是代管、兼管或是代办,理论知识少,技术更不过硬,造成了顾此舍彼、群众意见大的结果。

1.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这已经成为妨碍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要的因素和阻力。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新技术、新产品和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费用、宣传费用,资金不足就造成推广服务系统很难维持和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差,但工资水平都普遍较低、福利待遇也低,就造成了推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将推广工作进行下去的现状。

2农业技术在乡镇推广工作中的策略

2.1健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首先国家就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人才问题,来满足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工作中的切实需求,以加强上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基层的技术推广的紧密度。同时还要动态性地优化推广结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农业技术和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站和平台,快速、及时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中。这样就扩大加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体系的途径,让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实现及时性和时效性,保障农业经济的顺利、健康、持续地发展。

2.2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上培训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高效经济作物和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等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在乡镇这种基层推行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视和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调入力度。尤其是各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严把监管关,以保证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作为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费,确保经费的使用都落在了实处,还要注意保证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3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连接农业科研成果、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坚实纽带和桥梁,是高效、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乡镇的农业推广工作,可以真正地帮助农民实现低耗能、高收入的目标。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让更多的农民真正把更新、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2

一、抢抓机遇,明确工作思路

1、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洪雅统计站历史上较完整,工作成效也突出,不少市州及其它区县的同仁都来洪雅进行过交流与探讨,省、市也给予了肯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全面深入,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客观上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奶、茶、竹、药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全县奶业发展使农民年收入达约1.5亿;优质茶园面积达13万亩,采摘面积达8.9万亩,茶叶种植使全县农民收益达1.4亿元;全县DLY优质生猪出栏达约10万头,优质山羊达7万只,长毛兔达38万只。洪雅县村级水泥路的“村通工程”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等,都无不体现我县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实在性。但从我们统计调查表反映出来的农民收入状况,却与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乡镇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我们乡镇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全国性的乡镇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统计资料的归并整理不及时,造成历史资料缺失,人员变更后业务跟不上;村级基础统计及农村住户记帐缺乏应有的检查指导;统计站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等。明年将开展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普查出来的农业数据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农业普查任务也很难保证高质量地完成。

2、机遇的来临。

一是经济普查工作已经暂告一段落,我们有相对集中的精力。二是借明年将开展的农业普查,加强向领导的宣传。三是但乡镇的撤并、优化组合、人员机构的全面调整,对抓乡镇统计工作又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其一,乡镇个数减少,合并后乡镇工作人员大幅增加,对我们及时调整确定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乡镇统计员,是一个好的机遇。其二,合并乡镇后,对于改善乡镇统计办公设施条件,加强统计站建设,是一个机遇。其三,对于乡镇领导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是一个好的机遇。乡镇合并后,各项工作都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乡镇主要领导也正在忙于合并后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这时,我们抓住时机,以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及时狠抓乡镇统计工作,对于加强各乡镇对统计的认识,提高领导们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也是一次极好的机遇。

3、明确工作思路。对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统一认识,集中精力,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乡镇统计站建设。工作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大局,围绕当前领导关心的问题,以抓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抓乡镇统计站建设和统计基础工作,抓制度建设和考核约束机制为主要内容,通过一系列连续有力的措施,切实理顺乡镇统计工作秩序,树立乡镇统计工作新形象。

二、抓汇报宣传,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我们利用市里组织到洪雅县检查农村统计工作的机会,及时向县上有关领导进行宣传汇报。县统计局局长邓平先后向县政府分管统计的副县长李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梁勇、分管经济的县委副书记魏文彪,以及县长李学文、县委书记封昌明作了汇报。县上领导对当前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视,李学文县长在各部门、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会议上严肃地指出了乡镇统计工作的问题,并要求各单位按县统计局要求抓紧整改。县委书记封昌明指示县委副书记魏文彪要抓紧过问乡镇统计的事。今年6月第一次全县统计工作会议后,县级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分管统计工作的副县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都亲自深入乡镇进行现场督促检查、落实,各乡镇对统计工作已有了一个斩新的认识,乡镇主要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

三、抓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乡镇统计工作。

1、抓早抓实,连续突击。全县乡镇优化组合刚刚结束,我局就迅速转移工作重心,以务实的统计精神,连续3次召开全县性的统计工作会议,全面展开部门延伸到乡镇的工作,这也是县级部门在乡镇优化调整后抓乡镇工作最早的。

一是6月14日,召开了全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会,县级农口各部门、各乡镇的领导及统计人员参加会议,通报市里对我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检查的情况,提出对我县农村统计进行整改的要求,拉开了乡镇统计工作整顿的序幕。

二是6月28日,召开了全县乡镇统计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各乡镇汇报6.14会议贯彻落实情况,再次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会上副县长对个别乡镇仍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提出,若再不引起重视,下一次会上请乡镇的一把手上台述职,到时请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参加。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解决人员更换后业务跟不上的普遍问题及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水平。

2、进行全面培训。在解决了思想认识,查明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镇统计规范建设要求之后,我们开展了分级、分系统统计业务培训。一是于7月份下旬,由县统计局组织对乡镇统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一次全面性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于未取得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及时开展统计上岗培训。三县级农业部门分系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培训。四是乡镇及时组织对村(居)委会、企业统计人员、农村住户调查记帐户进行培训。

3、狠抓10个落实:

①机构落实。乡镇撤并组合后,要求每个乡镇仍然保持设立单独的乡镇统计机构,即乡镇综合统计站,并单独挂牌。

②人员落实。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和技术性均较强的工作,统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又要懂得统计专业业务;既要有一定的电脑技能,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所以在乡镇统计人员的落实上,我们下了较大的功夫,有不少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会议后,都对统计人员进行了专门研究,作了相应调整。有一个乡镇为了确定一名合适的人选,乡镇领导班子作了三次研究,才最终定下来。

③办公场地落实。乡镇对统计站办公室的落实也非常重视,原来办公场所较差的,都作了调整。柳江镇还把全镇最好的镇长办公室调整为镇综合统计办公室。

④电脑落实。每个乡镇统计站必须落实统计专用的电脑设备,这是分管统计的县委副书记作出的明确要求。原来有的乡镇迟迟不能解决落实的电脑,现在也得到了解决。目前,基本上每个乡镇统计站都配备了统计专用电脑,为我们今后落实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及大大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⑤经费落实。任何一项工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都难以得到圆满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工作经费就显得异常困难。但县政府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再困难也要保证统计工作必要的经费。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每个乡镇都对统计工作经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落实了1000到30000元不等的统计工作经费。

⑥统计制度落实。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即在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又松懈下来的现象,我们采取抓制度约束,考核约束的办法,力求“治本”之效。县统计局专门制定了“洪雅县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乡镇统计人员每月至少深入记帐户点上检查指导一次,并作好检查指导记录,县统计局将对记录进行检查。县局还将制度“乡镇统计工作考核办法”,从细节着手,严格规范地要求,最后将统计考核结果书面通知乡镇党委政府。另外,我们建立了“调阅制度”,即每个月县统计局对乡镇抽调一定比例的记帐本回统计局,进行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返馈乡镇。

⑦基础工作落实。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是历史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照要求装订档案,有无重要数据统计台帐,统计数据有无基础依据,报表程序是否完善。我们明确要求,从7月份起,凡应以村为起报单位的报表,乡镇必须连同基础表一同上报,以切实保证数据的源头性,真实性。

⑧农村记帐户工作落实。农村住户调查的记帐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县农民收入状况能否如实地反映,农村住户调查工作是农村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6月上旬,我们组织对全县各乡镇的住户记帐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农户的记帐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帐不明细、记帐不规范、少记收入等。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去年忙于经济普查,县局及乡镇统计人员都无遐顾及,下到记帐点少检查指导的时间很少;二是部分乡镇领导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关心不够,过问得少;三是近年特别是今年全国性的乡镇区划的优化调整,乡镇统计人员变化大,新上岗统计人员多,对业务不熟悉。为了及时彻底解决农村住户记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县采取了狠抓思想认识,狠抓制度约束,狠抓业务培训,狠抓督促检查等一系列措施,扎实开展住户记帐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⑨统计执法落实。通过一系列抓乡镇统计工作的措施后,我们计划于8月份开始,对乡镇统计工作开展一次全面的统计执法检查,到时,我们将按照县上领导的指示,对那些仍然不问不理,存在较大问题的乡镇,坚决抓典型,强力创造乡镇统计工作良好的工作秩序。版权所有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档案馆建设乡镇档案馆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67-01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已逐渐成为推进乡镇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基于这一发展思路,我市近些年来也进行了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制度不完善、人财物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亟待将解决。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加快乡镇档案馆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目当前档案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1.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以档案馆为主体的档案工作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乡镇档案工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实现农村管理和乡镇发展的重要做成部分。另一方面,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也是实现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2.乡镇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乡镇档案馆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各县区乡镇的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发展进程很不平衡。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一些乡镇领导对建设乡镇档案馆的意义不明确,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也给档案部门分配任务,也知道“三农”档案工作有积极意义。但普遍认为档案运行并不直接影响国计民生,因此多是说起来重要的“辅软指标”。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领导多不重视或不支持档案馆建设,因此使得部分县乡的档案工作严重缺位,管理较为零散和落后。

2.2档案基础设施滞后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实施,我市多数乡镇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购置了先进的办公设备,配足了相关的人员等。但相对而言,档案管理却缺少相关的基础设备和专门的办公室。甚至有的乡镇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木质档案柜,档案室杂乱不堪,阴暗潮湿。这必然不利于“三农”档案的安全和规范管理,也难以真正发挥档案的价值。因此,建立乡镇档案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传统的乡镇档案实行的是分散管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档案的内容涉及土地、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领域,关乎社会管理的经济发展,而档案室的室藏数量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而日益增多。由于缺乏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现阶段的乡镇档案室多是以一些财会资料及红头文件为主,难以保障档案的有效利用和安全管理。

2.4人财物投入不足

从人员上讲,目前乡镇档案室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专业能力不强,业务熟悉度不足,且人员变动性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往往连贯性不强。从财物方面讲,部分乡镇财政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将档案馆建设落实到位。再者,也有的乡镇多用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在档案馆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明显不足。

3.对策与思考

加强乡镇档案馆建设,关乎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也是发展新农村的内在要求。立足我市目前乡镇档案馆建设现状,笔者认为要实现乡镇档案馆建设的目标,就需各县区审时度势,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负责,切实关心和支持乡镇档案馆建设工作。

3.1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重视

乡镇档案馆属于新生事物,其建立健全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提高过程。在此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极争取各档案部门人员、乡镇领导的重视,转变其认识上的偏差,以更好地保证乡镇档案馆建设的展开。这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思想协调工作,切实将乡镇档案馆建设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同时也需加强宣传,并结合各地工作实际,深入实际现场办公,转好进度监管,促进建馆任务的完成。

3.2健全档案各项管理制度

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乡镇档案管理,可谓是建设乡镇档案馆后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健全乡镇档案管理制度,需要县市级档案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与指导。同时,应根据不同县乡的地区差异、资源状况及发展实际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的制定和完善。再者,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涉及“三农”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产业调整、土地承包、农业规划等,内容繁杂多样,只有在制度管理条例的约束和指导下,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保证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运行。

3.3加强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从当前乡镇档案工作现状来看,档案管理还存在着相对较为分散和杂乱,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乡镇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乡镇档案馆的重要职能,其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也能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档案的集中管理首先要加强法制观念建设,促进相关部门档案意识的增强,树立其良好的责任意识,自觉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及分类保管工作。同时,也要对档案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业务学习指导,保证档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有条不紊和规范运行。另一方面,要切实实现统一管理,也需要积极与相关的主管机关的协调交流,共同探讨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定管理章程等。

3.4着力解决人财物问题

乡镇档案馆发展,离不开人财物资源作保障。只有保证人财物的充盈,才能为其他各项建设的展开提供保障。针对当前乡镇档案馆建设人财物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争取县市级、镇区领导的支持,保证乡镇档案馆基础设施完善,同时积极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档案库房建设方面,应规划出足够的空间面积,并加强档案现代保管设备和装置的配备,如扫描仪、防磁柜等,以更好地满足档案数字化和集中管理的现实需求,确保档案的存放质量与安全管理。其次,还应明确乡镇档案馆的职能和机构编制,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并将档案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维持档案馆正常运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档案馆建设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乡镇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当前乡镇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应引起相关的重视,并从思想、制度、管理以及人财物投入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档案馆建设,推进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都.基于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的乡镇档案馆室建设谈[J].档案时空,2014,10:34-36.

[2]汤少清.浅谈建设乡镇档案馆问题的思考[J].档案时空,2015,02:39-40.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乡镇建设;发展;环境保护;对策

1目前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城镇分散,规模窄小。近年来,靠行政力量驱动,许多地区在乡镇建设上搞遍地开花。由于规模偏小,难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供水、排污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科技和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体现城镇的集聚功能和规模效益,不利于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也不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相邻城镇间,普遍因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着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尤其是宝贵的土地资源,例如白沙镇在九十年代刚发展时就存在这些问题。

(2)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污染严重。我国的乡镇企业,总体来说,规模还很小、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落后,主要是一些加工简单、产业链较短,彼此联系不多的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遍地开花,布局分散,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村的自然面貌,而且侵占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加之对“三废”治理乏力,污染源已出现由点向面扩散的趋势,环境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布局分散,环境治理成本相当高,目前闽东南一带的乡镇基本都存在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投入相当大。

(3)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是乡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乡镇建设中,许多相邻地区基础设施不能共享,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其社区环境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大部分乡镇的基础设施仅有供水站、汽车站、邮电所和本乡镇公路等,而体现现代化城市文明和环境整洁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微乎其微,环境隐患大,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体现现代生活质量要求的绿化,园林系统和体育娱乐等也相当落后。城镇居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现代化城市文明,城镇本身形成“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四不像”局面。由此,乡镇难以对第二、第三产业和农民住户的集中布局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周边农村缺乏辐射力和带动作用,影响着乡镇各项功能的发挥,导致资源聚集能力弱,就业门路狭窄,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差,乡镇经济难以繁荣。

(4)缺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难以发挥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聚集功能。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作为区域内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中心,必须聚集相当规模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应达到5万人以上,必须聚集相当规模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必须聚集相当规模的物资、资金和技术,应当成为各自区域内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和城市工业品的中转站。目前,许多乡镇是靠行政力量驱动,为了表现政绩而搞形象工程,一味地追求镇区的扩张,先建设城镇,后发展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地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可谓硬件齐备。但由于产业不发展、市场不活跃,造成了“有场无市”的局面,这样的乡镇无法吸引农民进城,最终成为“空城”,浪费了有限的资源。由于行政盲目干预,兴建各类开发区使一些乡镇建设的结果是土地平了却没有人来使用,房子建好了却没有人去住,土地利用率非常低,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浪费了土地资源。更有甚者,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在许多乡镇仍大量存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乡镇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复苏与初步发展,乡镇建设对农村发展的特殊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它有利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有利于将农村社会精英继续留在农村而不至于流入到大城市,并吸纳大城市流出的各类人才;有利于在农村建设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大中城市相衔接。经过20年来的大发展,农村乡镇大约集中了2.75亿的常住人口,分别占全国总人口和农村总人口的22%和32%,它对于活跃农村商品流通,带动非农产业发展,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甚至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而大量农民流入城市形成“民工潮”,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乡镇建设的投资与消费刺激,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乡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加快乡镇发展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全国城市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发展乡镇,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率,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解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也促进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战略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冲突。我国基本的国情是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而乡镇建设加剧了这些矛盾。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乡镇的严重环境污染,使我国的环境由此出现了由城市向农村的扩散,形成了当今最难治理的大范围、区域性的污染;许多公共设施低层次重复建设,导致了今天资源的严重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宝贵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危及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我国乡镇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乡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目前,我国乡镇数量大、人口多、情况各异,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注重实效,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去向,进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要以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把经济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乡镇建设相结合,走集约型、质量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政府应探索与市场协同选择作用的机制,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区域内的社会资源,着重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1)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乡镇。在欠发达地区乡镇建设中,必须重视规划,坚持区域乡镇建设一盘棋的思路,确定中心城市―小城市―重点乡镇分层次的建设格局。要本着充分发挥乡镇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乡镇,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重点发展的乡镇一般为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城关镇或中心镇,逐步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和规模分布有序、功能互补、与城乡经济有密切联系,可以提高所在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作用的乡镇体系和工业小区。对于这些重点建设的乡镇,应首先做好规划,科学地确定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分区,统筹布置好各项建设。要着力扩大其规模和完善其功能,以发挥乡镇规模聚集效应。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了保证乡镇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避免在乡镇建设中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扩张,不切实际地滥铺摊子,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小区、机关、学校和居民小区等合理布局,水、电、路、气、排污和绿化等多种功能统筹安排,融实用、经济和美观于一体,与自然景观和乡风民俗相统一,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突出环境优先,规划先行,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品位和档次,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居住小区集中。重点发展的乡镇所辖村庄新建工厂原则上停止规划审批,停止镇区居民分散建住宅宅基地的规划审批,同时加大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力度。

(3)大力发展少污染,无公害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镇,必须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上,要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工业,大力发展少污染,无公害的产业。这就应从当地的客观条件出发,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方向,注重城镇品位,在产业立镇上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经济。乡镇建设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要利用乡镇联结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及其他原料资源充足等优势,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特色资源的开发业,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服务的第三产业。要结合本地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探索种养加工、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业。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自的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合理开发旅游等特色资源。总之,在乡镇建设中,要根据自己的区位、资源优势,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使乡镇健康发展。

(4)加强土地管理。发展乡镇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实行土地的有偿使用。以地生财,以财兴镇,靠的是激活土地资源,前提是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加强土地管理。乡镇建设用地是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要纳入各级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凡乡镇建设用地,应政府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出租,实行有偿使用,凡经营性用地出让,应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土地出让金应主要用于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实施力度,遵循国家“占地平衡”的保护土地政策,使建设用地与开发耕种用地挂钩,建设用地实行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管理。允许乡镇规划区外的建设用地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按一定标准量置换,乡镇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可以依法采取租赁、出让、划拨和入股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在严格用途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其合法流转。要引导农民向乡镇集中,鼓励农民利用原合法取得的建设用地量,参与重点乡镇的开发与建设。鼓励进镇居住的农民将宅基地转让给本集体其他农民。要充分利用乡镇空间和闲置土地,尽可能多保护耕地。

(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乡镇环境质量。长期以来,在乡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往往是以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大量地存在着土地、能源、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利用效率降低的突出矛盾,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普遍不高,导致当前我国部分乡镇环境恶化的现状。对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尽可能控制新的污染源出现,在城市规划上,应注意从生态角度进行功能布局,经济结构的选择应考虑城镇自身的生态特点。城镇规模也要考虑环境质量、土地容量、淡水保证量、绿化率和环境的自然稀释功能等,在城镇建设上,建筑材料要考虑多利用污染少,可吸收的环保型材料。

参考文献:

[1]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韩俊.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时报,2004.3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乡镇基层农业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扎实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需要在明确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管理对策,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文章将基于实践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乡镇基层农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以及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

1.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统计工作是乡镇基层农业开展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当前乡镇管理中,却存在着管理程度不佳,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问题。乡镇领导者比较关注农业的发展现状,仅仅关注所呈现出来的各项数据,但是具体的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业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总体效率。

2.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能力等将会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但是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流动情况比较突出的问题。

3.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

农业统计中数据准确,能够为各项乡镇基础农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乡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但是当前很多乡镇地区农业统计中,由于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故而实际的数据准确率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不利于乡镇基层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于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改善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农业的全面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关系到乡镇经济水平的增长。当前大量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多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乡镇基层单位领导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领导可以引入更多信息化技术手段,更换相关设备,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环境。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管理,也需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价值。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等方式,使每一位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增强统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更好的展现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

岗位培训活动可以主要分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展开。专业技能主要包含统计应用操作的方式,统计相关法律知识,常见的统计方法等等,通过专业技能的指导,帮助统计人员掌握到有效的调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工作水平的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工作态度、职业认同感等相关内容,通过职业理念的指导、职业工作价值的指导等方式,增强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稳定性。

3.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够直接展现出乡镇基层农村的经济现状。在当前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需要基于科学的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数据调研方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率。针对于存在失误的统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罚方式予以提醒。

同时,统计工作中需要关注数据的分析价值,通过数据的全面调研、数据的细致核对以及数据的全面分析等方式,切实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乡镇基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智华勇,黄季j,张德亮.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1,07(21):66-74.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6

 

从概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具体是指由农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从一种状态提升或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前一种状态是指农业经济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少,而后一种状态是农业从这种落后的局面中跳出来,通过接收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及新的体制,从而摒弃这种落后状况,让农业经济创造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最终带动农业经济及农村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们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更应该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制度不完善

 

就针对于我国的乡镇农村经济建设以发展而言,其是一项极具系统性与长期性特征的工程,必须要依据制度才能够保障顺利开展与实施。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一直长期影响着乡镇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其约束力度还较强,在管理体制上也较为落后,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乡镇农村经济的持续、长效发展。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第一,政府制度上的约束缺乏全面性;第二,制度上管理缺乏权威性,最终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等缺乏法律支持;第三,相关制度上缺乏一致性,某些制度与制度之间有冲突,例如乡镇农村发展与退耕还林两个策略之间的冲突;第四,制度实施力度不够,以往政策对乡镇农村资源的保护力度严重不够,导致其无法真正长效的发展。

 

(二)经济条件不够高

 

经济条件的约束对于我国的乡镇农村经济而言,一直以来都因为经济体制的约束,严重缺少应用在技术改善上的资金,并且外部资金、融资量也非常少。由此可见,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体投资非常少,其严重影响正常的乡镇农村技术、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乡镇农村市场的经济体系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终将阻碍乡镇农村市场的资源利用问题。我国省市的多个等级政府对乡镇农村产业扶持投入资金的安排与预计有限,这一现象也必然会导致乡镇农村的非正常成长。

 

(三)市场环境较落后

 

虽然我国是一个乡镇农村大国,许多城市乡镇农村产业经济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道路多样化,其中并没有将乡镇农村产业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导致乡镇农村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率一直处于较慢的情况中,最终导致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个行业缺乏规范性,主体参差不齐,乡镇农村经济的理念、形象等不合实际。例如,重庆的耕地非常多,但是重庆的发展更多的集中在工业产业中,这一现象也导致当地许多居民也参与到工业发展中,导致乡镇农村行业的参与者非常少,这也是导致重庆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受重视。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技术与能力的转换

 

首先,需要提升乡镇农村技术体系的创新,并深化改造我国乡镇农村经济体系,提高区域性的乡镇农村研发中心以及乡镇农村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速度,逐渐完善我国的乡镇农村体系的人员招聘以及投资建设等乡镇农村运行机制。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乡镇农村经济,并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给予乡镇农村科技创新基地以及乡镇农村研发中心,主要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方式给予扶持;最后,需要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改善乡镇农村技术的投资环境,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经济体系的创新投资方式。

 

(二)提高乡镇农村经济条件

 

在乡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渐的提升科研技术力量的投入,使乡镇农村科研技术在完善的基础建设设施的条件之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乡镇农村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对此,必须做好乡镇农村知识的产权保护。以往我国许多行业并不重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乡镇农村上,许多人并没有产权这一观念,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保护今后所研发出的各项乡镇农村产业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乡镇农村不仅与科技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农民有着“母子”关系。只有农民的素质足够,才能够使乡镇农村经济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对此,提升农民素质是必然的。当前,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农民的素质上,在各个组织、各个部门中,尽可能的推广乡镇农村技术,给予地方农民定期举行相关知识培训活动,让农民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当中。此外,政府可以联动某些高校或企业,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的方式促使大学生、相关专业专家将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知识、技术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推进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合理推动产业化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传统的独立产业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对此,乡镇农村产业化运行也是推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找寻外招商,从而更好的丰富乡镇农村产品、乡镇农村副产品的销售渠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快乡镇农村原料基地的建设工作,给予乡镇农村经济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对于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而言,则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进行整改、调配。在调配乡镇农村结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地方乡镇农村发展现状,结合其他产业,通过互补互进的方式推动乡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之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等方面都需要持续创新,才能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促进其农业经济发展,让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因此,乡镇农村经济研究者需要充分理解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现状,并针对乡镇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7

 

从概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具体是指由农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从一种状态提升或转变到另一种状态,前一种状态是指农业经济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少,而后一种状态是农业从这种落后的局面中跳出来,通过接收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及新的体制,从而摒弃这种落后状况,让农业经济创造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最终带动农业经济及农村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我们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更应该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改善,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快乡镇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制度不完善

 

就针对于我国的乡镇农村经济建设以发展而言,其是一项极具系统性与长期性特征的工程,必须要依据制度才能够保障顺利开展与实施。我国以往的计划经济一直长期影响着乡镇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其约束力度还较强,在管理体制上也较为落后,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乡镇农村经济的持续、长效发展。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第一,政府制度上的约束缺乏全面性;第二,制度上管理缺乏权威性,最终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等缺乏法律支持;第三,相关制度上缺乏一致性,某些制度与制度之间有冲突,例如乡镇农村发展与退耕还林两个策略之间的冲突;第四,制度实施力度不够,以往政策对乡镇农村资源的保护力度严重不够,导致其无法真正长效的发展。

 

(二)经济条件不够高

 

经济条件的约束对于我国的乡镇农村经济而言,一直以来都因为经济体制的约束,严重缺少应用在技术改善上的资金,并且外部资金、融资量也非常少。由此可见,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体投资非常少,其严重影响正常的乡镇农村技术、乡镇农村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乡镇农村市场的经济体系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终将阻碍乡镇农村市场的资源利用问题。我国省市的多个等级政府对乡镇农村产业扶持投入资金的安排与预计有限,这一现象也必然会导致乡镇农村的非正常成长。

 

(三)市场环境较落后

 

虽然我国是一个乡镇农村大国,许多城市乡镇农村产业经济的占比也相对较高。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道路多样化,其中并没有将乡镇农村产业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导致乡镇农村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率一直处于较慢的情况中,最终导致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个行业缺乏规范性,主体参差不齐,乡镇农村经济的理念、形象等不合实际。例如,重庆的耕地非常多,但是重庆的发展更多的集中在工业产业中,这一现象也导致当地许多居民也参与到工业发展中,导致乡镇农村行业的参与者非常少,这也是导致重庆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受重视。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技术与能力的转换

 

首先,需要提升乡镇农村技术体系的创新,并深化改造我国乡镇农村经济体系,提高区域性的乡镇农村研发中心以及乡镇农村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速度,逐渐完善我国的乡镇农村体系的人员招聘以及投资建设等乡镇农村运行机制。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大力宣传乡镇农村经济,并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给予乡镇农村科技创新基地以及乡镇农村研发中心,主要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方式给予扶持;最后,需要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改善乡镇农村技术的投资环境,发展我国乡镇农村经济体系的创新投资方式。

 

(二)提高乡镇农村经济条件

 

在乡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渐的提升科研技术力量的投入,使乡镇农村科研技术在完善的基础建设设施的条件之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乡镇农村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对此,必须做好乡镇农村知识的产权保护。以往我国许多行业并不重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乡镇农村上,许多人并没有产权这一观念,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可能的保护今后所研发出的各项乡镇农村产业知识产权。除此之外,乡镇农村不仅与科技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农民有着“母子”关系。只有农民的素质足够,才能够使乡镇农村经济获得持续、良好的发展。对此,提升农民素质是必然的。当前,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农民的素质上,在各个组织、各个部门中,尽可能的推广乡镇农村技术,给予地方农民定期举行相关知识培训活动,让农民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这些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当中。此外,政府可以联动某些高校或企业,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的方式促使大学生、相关专业专家将精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知识、技术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推进乡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合理推动产业化运行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传统的独立产业生活环境越来越差。对此,乡镇农村产业化运行也是推动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找寻外招商,从而更好的丰富乡镇农村产品、乡镇农村副产品的销售渠道。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快乡镇农村原料基地的建设工作,给予乡镇农村经济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满足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对于乡镇农村产业结构而言,则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进行整改、调配。在调配乡镇农村结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地方乡镇农村发展现状,结合其他产业,通过互补互进的方式推动乡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之下,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等方面都需要持续创新,才能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促进其农业经济发展,让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因此,乡镇农村经济研究者需要充分理解乡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现状,并针对乡镇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的制约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8

乡镇农业经济虽然与工业经济相比较远远不足,但是这种微观方面的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乡镇年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我国年农业发展的基本水平,因此,最近几年,国家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高度关注乡镇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最近几年,虽然我国的乡镇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重点的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就乡镇农业经济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乡镇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农业经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目前对农业经济定义认可度较高的是农业从业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获得而长久和持续的经济收入。与之相匹配的就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其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超过我国人口增长的比例,保证发展的持续性,生产的多样性。而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守上述的几点要求,并结合乡镇农业发展实际特点,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

1.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农民素质不高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不高,多数都在小学水平,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同时,在农村劳动力输出过程中,导致了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在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劳动力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技能不致于以及是人力资本含量较低等因素,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一些青壮年的劳动力和一些接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之后,又将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降低了一个档次,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拖累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1.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我国很多乡镇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产业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落后,造成了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和小规模,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目前,在很多乡镇地区,农民群众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和家庭小作坊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大部分农民群众还停留在直接出售最基础的农产品阶段,没有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其农业产出较少,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还停留在一个落后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乡镇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供给缺乏严重,农业生产科学化程度低,依然靠天吃饭,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迟缓。

1.3部门乡镇的农业经济思想落后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乡镇的农业经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乡镇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还有部门偏远地区的乡镇农民依然沿用改革开放之前经济体制的生产习惯和生产思想,其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十分落后,在农业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希望寄托给政府部门,要、靠、等的思想十分严重,大部分的农民群众还停留在满足温饱的追求上,缺乏发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固有思想观念的影响,农业资源在建设和开发利用以及经营方面还存停留在过去的初级水平上。在部分乡镇上地区人和土地的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提升乡镇农村的农民素质在我国,尤其乡镇地区,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十分严重,在很大一部分地区都还没有享受到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的成果,农村的教育发展十分落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人工的素质提高。这也对劳动力转移产生了制约性的影响。因此,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首要工作去抓,重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村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最后,地方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偏远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从而显著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2.2转变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首先,实现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作为农民群众的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的单位产量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乡镇农业生产应该积极推进土地进行科学的流转,采用规模经营的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其次,对乡镇农业产业进行调整。乡镇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积极的利用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是一条十分不错的选择。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深度开发与其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2.3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要不断的创新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树立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思想,不断更新是农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用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等理念指导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还要建立具有特色的乡镇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开发出更多的具有本地区农业特色的农产品,从而不断壮大和发展农业市场经济;最后,强化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坚持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郑长春,祝海飞,郑成龙.对加强乡镇农业五站建设问题的探讨[J].江西农业经济.2010(04)

[2]邬小辉.农业野五站冶前景堪忧冥冥关于乡镇农业野五站冶经费现状的调查[J].江西农业经济.2011(03)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镇乡;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诸暨

农业技术推广(以下简称“农技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手段,是联系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农业科技接受系统的桥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优化农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3]。而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农技推广成败的关键,也是农技推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诸暨市初步建立了一支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农技推广队伍,通过镇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有效增强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农技推广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诸暨市镇乡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农业技术的深入推广,应该重视镇乡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将其提高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促进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1诸暨市镇乡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

诸暨市全市总面积2311km2,辖3个街道,24个镇乡,468个行政村,总人口106.67万人。2009年,全市镇乡(街道)农技队伍共有在编人员165人,其中专职或兼职从事农技工作的133人,包括农科员23人,蚕桑辅导员17人,茶叶辅导员12人,动物卫生监督员63人,农机员18人。另32名属农技人员编制的人员,已提任镇乡班子成员,或脱离农技工作,转岗从事工业、城建等工作。www.133229.Com近几年来,诸暨市镇乡农技推广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整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促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农业转型速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出了较大贡献。

2存在的问题

2.1队伍严重老化,整体素质不高

全市镇乡农技人员中,35岁以下的仅5人,占3%;35~45岁的28人,占17%;46~55岁的53人,占32.1%;55岁以上79人,占47.9%。农技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技术人员断档,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在岗农技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达94人,占57%。高学历人员十分奇缺,高素质的人才严重匮乏,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很不合理,人员整体水平与农技推广工作发展不相适应。

2.2人员知识断层,专业技术落伍

目前,现有的镇乡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诸暨市已对农业的种植结构进行较大的调整,农业种植变成了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已由原来的粮棉油技术改变为多种经济作物技术的需求。面对现代农业发展,镇乡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高效农业多样化发展。

2.3人员配置不平衡,岗位编制不合理

镇乡之间农技人员分布极不平衡,最多的乡镇在编17人,最少的仅3人。除畜牧线因刚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人员配备还比较均衡,其他的都是配置较弱,如农机线有13个镇乡(街道)无专业农机员,特产线有9个镇乡没有专业人员,粮油线有6个镇乡出现空缺,全市各镇乡没有水产类专业人员,也没有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员。一些乡镇出现“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问题,全市镇乡(街道)现有165名在编人员中,32人已完全脱离农技岗位,占19.4%。在岗的133人中,仅畜牧线有23人专职从事本职工作,其余110人均有兼职。有的镇乡农技人员空缺后,用林业、文化线等人员充任农技员,其不懂业务,影响工作;有的乡镇让林技员负责粮食生产;有的被乡镇政府随意抽去从事计划生育、征地、选举等其他工作。全市镇乡仅有的几个特产线高级农艺师,工作在街道,无相应产业,从事非农工作,作用得不到发挥,这些不合理的配置使本来有限的农技推广力量显得更加薄弱。

2.4人员待遇较差,推广队伍不稳

镇乡农技人员待遇很低,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可以保障推广人员工资,但是“有钱养兵,没钱打仗”;而经济条件不好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都不能保障,既“没钱打仗”,又“没钱养兵”。有的乡镇级甚至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再加上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职务)晋升难,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镇乡农技推广工作条件差、待遇低、职称评聘难(尤其是聘任),是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1]。这样就难于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即使进来也留不住,使得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2.5经费保障不力,推广工作受限

目前,诸暨市财政支出方向、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正常运转,既无法引进新技术,也无法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同时,由于经费的影响,在农技推广过程中缺乏必要有效的信息传播、技术培训以及交通工具,影响推广工作效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继续教育机制也无法建立,从而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3对策

3.1健全组织建设,解决好镇乡农技推广队伍岗位问题

要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对现有镇乡农技机构进行整合,建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4]。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内设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业务上接受市农业局的指导。要明确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公益性定位,就是具体承担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农业资源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检疫、疫情报送、防疫智能化信息录入、防治处置等公益性职能。在保持农技队伍编制不变的基础上,将现有农技人员分为专职、兼职、转岗三类管理,对人员重新进行定岗。一是组建专职责任农技队伍。服务中心应设专职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同时根据产业规模和镇乡类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二是现已转岗人员保留农技干部编制,根据镇乡需要,不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三是其他农技干部为兼职农技人员,实行分线联片工作制度。人员配备由农业局提出方案,各镇乡街道确定人员,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

3.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镇乡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

要针对镇乡农技推广人员需要的知识,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机制,采取异地培训、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借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力量,每年组织选派技术骨干进行定量在职培训,开展专业知识集中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全科医生”式的基层农技干部。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不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前提下,对全体农技推广人员进行短期脱产轮训,培训的开展主要是以当前农业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做到活学活用,帮助农技推广人员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服务本领。

3.3选拔充实农技人员,不断优化镇乡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农技推广人员的补充,应由市农业局提出方案,要通过人事部门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招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弥补基层高学历专业人才的不足,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要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农业公共服务工作,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官”学习农业知识,开展农业公共服务,对表现好的选拔聘用到乡镇农业公共服务队伍中。

3.4加大支持力度,加强镇乡农技推广队伍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经费保障。市财政要加大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的经费投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农业公共体系人员经费、工作经费要全额列入市财政预算,建议原为差额拨款的农技人员调整为全额拨款[5]。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不能全部承担的动物防疫、检疫等公益性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落实。二是加强政策保障。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重点明确机构性质、职能定位、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责任落实、考核奖励等政策,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三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政府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人事、编制、财政、农口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各镇乡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5建立激励机制,调动镇乡农技推广队伍工作积极性

一是改善基层服务工作条件。要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努力改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的条件,重点加强服务场所、示范基地建设及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的配备,做到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示范有现场、进村入户有工具,确保为“三农”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奖励制度,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农技推广人员要实行奖励,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荣誉感。三是提供农技推广人才发展途径。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学历、论文、外语等限制,确立以业绩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审机制,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职务)晋升难的问题,鼓励优秀专业技术推广人才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4参考文献

[1]石会娟,宗义湘,赵邦宏.新形势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调查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76-79.

[2]呼志华.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24-34.

[3]胡秉瑞.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109-110.

乡镇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村级财务;乡级代管;调查思考

农村财务管理历来是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也是滋生腐败,导致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地方政府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在所有权、使用权、民主管理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村级账务交乡镇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监督核算。本文通过对青原区八个乡镇调查走访,从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出发探索完善村级财务乡级代管对策建议。

青原区所辖八个乡镇街道,分别管理八个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目前有编制数29名,在编人员23名,在岗人员21名,负责106个行政村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每个乡镇基本上保留一名站长,一名会计在岗,个别乡镇只有站长一名,其余人员抽调乡镇参与乡镇蹲点挂片工作。会计负责对各村居的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及账务处理,站长负责资金支付开具支票与会计及各村报账员对账并检查会计账务。各站人员配备不全,岗位设置不尽合理,有的乡镇达不到内控要求。

一、村财乡管的积极作用

村财乡管的实施,使农村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受到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建章立制扎紧村财小袋子

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为了更好地规范各村财务收支行为,建立统一的报账流程、报账规则,统一分户建立会计核算账套,统一印制收费票据,建立以旧票换新票、存根、记账销票制度,杜绝收入体外循环及“账外账”、“抽屉账”、“袋袋账”“糊涂账”的存在,有效控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库存现金超限额及挪用公款现象。

(二)同一个标准规范收支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

各乡镇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指定一名会计对各村居收支票据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核并按村居单独设账进行会计核算,各村居收支行为在同一把尺子的丈量下规范化运行,改善了过去会计资料乱堆乱放,出纳、会计账目都记流水账,原始凭证不规范,一些集体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虚报冒领等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村居会计信息失真,数字不实的不良现象,会计基础信息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三)实行财务公开,提高村级财务收支透明度

乡镇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站,每月及时对村居财务收支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报送财务报表,并与村委会报账员对账一次,并督促各村居每季公示财务信息一次,提高收支透明度,激发了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化解了村民矛盾,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四)会计统配,降低各村财务管理成本

过去村财村管时各村设会计出纳两人,实行村财乡管理,每个村公选一名报账员,减少了人员开支,减轻了村居经济负担,有效降低村居财务管理成本。

(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状得到有效遏制

实行村财乡管,使会计脱离各行政村管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会计的依附地位,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力度,转变了过去不敢说不敢抵制的状态,支出随意性得到有效控制。

二、当前村财乡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发现,由于农村法律意识、财经意识淡泊,以及财务知识匮乏的局限,村财乡管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村财乡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会计队伍不稳定

一是各村居财务人员基本是通过村干部推荐和村民大会选举产生,重人缘重威信而轻业务,年龄大,没有系统性财务知识,法律观念淡泊,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象;二是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工作人员编制由乡镇街道管理,人员随意调配,参与乡镇中心工作,各乡镇未根据业务需要按会计专技设置相应专业技术等级岗位,造成各工作人员有证无证一个样,有专技和无专技一个样,高等级和低等级专业一个样,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会计业务素质在低水平徘徊。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村干部支出随意性大

由于村级经济实行村居自治,各种规范性支出对村级财务并未涉及,导致村干部支出上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在招待费,招商引资等方面,多数村干部认为只要没放入自己的腰包,吃点喝点没有关系,有的村委会每年招待费开支达到数十万之高。

(三)财务公开制度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

财务公开是将一定期间本村发生的所有经济事项公告于广大村民的一种做法,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重要途径,也是村民参与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各村在财务公开时多以表格出现,公开的内容比较笼统,对专项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支出方面没有专项公布,受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性不强、不经核实的影响,有些数据前后矛盾,村民也看不出所以然,影响财务公开的质量,未起到财务公开效果。

(四)村民理财小组缺位形同虚设

相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成立村民理财小组,但没有一套规范的,较为细化的理财程序和财务管理审批制度,开展民主理财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理财作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多数由村干部推选,存在好人主义思想,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理财小组成员普遍未掌握财经知识,不能有效发挥内部监督作用。

(五)集体资产管理不严

农村集体资产历来管理粗放,多数村未建资产台账,报废资产未按相关规定办理核销手续,有些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一些村干部擅自出租、出借集体资产,擅自出借或自用资金,造成大量资产、借款无法收回,致使村级资产流失现象。

(六)规范化运行受环境制约

在村财乡管运行过程中,各乡镇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的会计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努力贯彻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但由于受到了环境的制约,很多收支行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最终达不到规范效果。例如,农村商贩大部分未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属家庭式经营,一些公务性支出基本上属白条列支,有的工程劳务属村民投工投劳,村民打领条收款,有些基建材料也是未向对方索取税票;现金支付比例过大,由于各村居离城镇比较远,没有银行网点,个别乡镇都是利用备用金制度,加大了资金管理风险,容易造成村干部贪污挪用现象。

(七)监督机制缺失

我区目前村财乡管的管理模式是由农业局牵头,乡镇组织实施,审计、财政、纪检监督的管理模式,农业局只负责业务上指导,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人员编制由乡镇掌握,审计、财政、纪检只有在开展专项活动时才进行检查,看似多头管理的部门实质上变成无部门管理,农业局只是在农村经济事务上进行业务指导,根本指导不了会计业务,各乡镇本身工作就繁多,往往还要从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抽调工作人员参与乡镇中心工作,也无暇顾及财务工作,审计、财政、纪检又不能随时进行监督,造成各综合管理站人员执行制度凭业务经验和各自水平,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形成了真空区、盲区。近几年发生几起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工作人员贪污挪用现象。

三、完善村财乡管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村财乡管较之以前村财村管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与会计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诸多现存的问题,制约了村财乡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一)建立更加规范的监督体系

村财乡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从上到下建立由农业、财政、审计、纪检、乡镇、基层农村事务综合管理站、村民理财小组多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的监督体系。各部门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发挥监督职能。

1.村民理财小组应不负村民重托,担起对本村财务收支行为的监督责任,对重大经济活动事项需民主讨论后方可实施,各项开支需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签字方可报账。

2.各乡镇财政所负责对村财政资金监管,对收支票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并进行会计业务指导。

3.各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负责各村委会计业务核算并及时与各村报账员、财政所资金会计对账,报送报表。

4.各乡镇分管领导负责村财乡管重大支出审批监管且协调各部门工作。

5.农业局加强对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人员管理及定期组织轮岗。

6.财政局应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的会计业务、财经知识培训以及对各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会计监督与财政检查相结合。

(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农业局应积极与财政、人社局、乡镇等部门沟通,将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工作人员编制收归农业局管理,避免乡镇随意调配人员,造成有编无人工作现状,并且每三至五年组织一次会计人员轮岗,通过轮岗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业务,也可以避免贪污挪用现象,其次统一由农业局机关设置会计专技岗位,调动工作人员树立做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业务技能。

(三)编制收支预算与财务公开相结合,遏制乱收滥支行为

各村居应提早谋划财务收支预算,对于超预算收支做出文字说明并及时调整预算,应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完善财务制度,用制度约束村委会干部收支行为,每月财务公开时应将预算数和实际支出数同时公开并列出差异说明原因,使财务公开达到民主监督效果。

(四)建立资产登记台账,加强资产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组织成员的共同资产,长期以来未建账现象存在,村集体组织应分类建立资产台账,如实反映登记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并按相关程序办理出租、出借、变卖、报废资产,杜绝有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集体资产随意出租、出借、变卖或无偿占用,杜绝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符现象。

(五)规范项目资金使用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央、省、市、区对农村各项基层、扶贫、建设等资金不断增加,这些资金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资金,资金管理使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国家政策与关怀,各村居应从立项到实施确保专款专用,各农村经济事务管理站应严把审核关,对于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杜绝白条、现金结算。

四、结论

村级财务问题仍然是当前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农村经济事务综合管理站的重点工作之一,村财乡管作为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经过多年运行不难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引起重视,不断完善深化,对于出现得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研究对策,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古昌.“村财乡管村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当代农村财经,2014(06).

[2]赵江平.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当代农村财经,2015(02).

[3]高祥晓,安存红.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