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常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16

生物常识知识篇1

关键词:物理知识生活生产应用

物理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些物理知识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积累出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丰富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更有现实意义。下面我就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与生活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力的应用随处可见,如农村盖房砌墙壁时,测试墙壁是否垂直,经常要用到重锤线;做踢毽子活动用的毽子时,往往栓几枚铜钱之类的金属器件,是为了加快毽子下落的速度,控制下落的方向;农村盖房子前,夯实地基需要重力。如果没有重力,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喝水时,水倒不进嘴里;飞起的垃圾不能回落到地面,将永远飘浮在空气中;树叶和果实也不会落到地上,而是像失重一样飘在空中。教学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实例进行讨论,再举出类似的实例,体验重力的应用。

摩擦力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皮带运输机运输传送物品利用的是物品和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摩擦力既有有利于我们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如人步行靠的是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光滑的表面上行走是非常困难的,如在泥泞的路上行走容易摔跤,就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力太小的原因;汽车在雪地上行进时容易打滑,也是因为雪地光滑,摩擦力小的缘故;轮胎表面和鞋底常常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是为了增加接触地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摩擦力而顺利地通行;机械零件运转都要加一定的油是为了降低组件间的摩擦,有利于机器良好地工作;生产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对不利于我们的摩擦力,应尽量想方设法减少。

杠杆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等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到的剪刀、钳子、筷子、镊子等也是杠杆原理的简单利用。在利用这些工具工作时,结合杠杆的工作原理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实现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目标。

压强的应用极其广泛。如履带式拖拉机靠着它宽宽的履带,可以很容易地在松软的田地里耕作;滑雪板做的又宽又长是减小对雪地的压强等。抽水灌溉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涵洞和虹吸现象是利用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原理应用,等等。

二、热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学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大量的热学物理知识。如我们的一日三餐,美味佳肴,饭菜的加热与烹饪都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冬季取暖更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家家户户用的太阳能和热水袋也包含着许多热学知识和原理;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水箱严禁缺水;家用电器的外壳都有散热孔等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冬季温室大棚要用草甸子进行保暖;冬季许多花草都要移入室内或避风向阳的地方养殖;有的还要给小树穿上“棉衣”系上草绳或绑上稻草,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暖水瓶的保温技术原理,暖水袋的使用,土暖气的热传导,保温桶的使用等都是常见的热学原理的应用。随着人们热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最近盖房子都要对房体和房子的房顶用泡沫板材进行保温处理,大大增强了隔热和保暖的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经常见到的,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学生随时都能体验到的。

三、光、声现象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光与人类息息相关。白天需要阳光,夜晚需要灯光。电影电视、照相录像都是光学原理;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内含着光学原理;红蓝白等各种颜色的光谱不同形成了雨后彩虹;海上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独特的海市蜃楼奇观;日月食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自然现象;另外,根据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不同要求,可选择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车辆根据不同需求也设计了远光灯、近光灯、示宽灯、雾灯、报警灯等各种灯光,并根据光学原理对各种灯光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作了相关规定。手电筒聚光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灯泡发出的光照在反光环上,并反射至前方,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通过调节入射角大小来完成聚光。

四、电学知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生物常识知识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前概念教学利与弊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前概念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日常生活中对于物理现象的认知,也就会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形成物理学习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利有弊,下文就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力学知识的时候形成的前概念进行阐述。

1.1在学习物理的相互作用力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解。

物理学中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作用,但是学生在未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对于“力”与“力气”的概念认识不足,这主要是源自于学生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而这些认知常常会出现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常常对力的大小产生曲解,例如:认为身体强壮的人的力气就大,或者是男生的力气大,女生的力气大,等等,并且学生在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时候对于相互性认知不足,尤其是学生认为磁铁之间需要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这些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多数是来自于学生对日常物理生活的观察及认知,这些物理学的前概念都是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得出的直观感受,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感知多数与实际的物理基本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1.2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力使得物体发生形变的时候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解。

初中物理知识关于力的效果有两类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力能够使得物体产生形变,但是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当物体受到挤压的时候,软的物体会发生形变,而硬的物体不会发生形变的认知,出现这一错误的物理前概念的认知的原因就是当学生把书本放在课桌上的时候,桌子不会发生形变,由此产生“硬的物体不会产生形变”这一错误的前概念,这主要是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感知到的,这些前概念是学生在逐渐增加的生活常识中形成的,是经过长时间观察形成的,在接受物理教学正确概念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难以接受的现象,长时间受到前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物理基本概念的认知不足,物理学习效果减弱。

2.物理教学中前概念对于教学的利与弊的分析

2.1前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在学习正确的物理基本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了许多物理基本概念的认知,根据生活经验,初中生也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的认知,这些前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资源,前概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1,2]。

当初中生的脑海中存在的是物理基本概念的正确属性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正确前概念的支架及基础的作用,将正确的前概念当做学生认知物理知识的引燃点,引导学生以前概念为基础,通过各种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更快地构建物理的科学知识体系。

例如:利用知识类比的方式整合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将新的物理知识与学生以往形成的前概念建立一定的联系,发挥前概念的基础性作用,由此降低复杂的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例如:学生在学习重力的概念的时候,可以将重力的知识与电场的概念进行类比,将具有共同点的物理知识概念进行类比及理解的迁移,这样学生在学习了一部分的知识之后就会更坚定地认知一些物理知识概念,将彼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物理知识概念的结构体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顺利地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习的概念思维导图。

2.2前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消极影响。

多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就得出正确的物理知识概念的,例如学生对于力的相互作用及力致使物体发生形变等概念的认识,学生无法通过观察而得出正确认知,由此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脑海中的前概念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接受正确的物理概念,一些正确的物理学习概念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会导致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正确的物理学习概念的时候无法顺利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的知识,甚至是无法正确地理解错误的概念。

由于错误的前概念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之间存在较大冲突,为了顺利进行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物理错误的前概念产生的原因,进而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进而找到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认知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最后找到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物理现象认知的前概念。

例如: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或者是物理实验的方法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借此指出学生理解的错误类型,在物理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结果的预测,借此机会了解学生产生错误前概念的原因,随后物理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指出学生的认知错误,给学生巨大的思维震撼,动摇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3.结语

初中生在物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尤其是受到日常生活中对于物理现象的认知而形成的物理知识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本文就物理前概念对教学的利与弊的分析提出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此顺利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纠正自身形成的错误物理基本概念,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常识知识篇3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生物常识知识篇4

1生活中物理现象结合课本的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经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遇到许多现象都需要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如我们用的电,都需要相关的物理知识去帮助我们更安全和方便地用电,而如今我们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只是物理中的一小部分,物理涉及的不止电学,如我们的交通行业,需要力的知识,浮力、牵引力、摩擦力等等,在未来我们的学习、工作,很多东西都和物理有联系的,因此,为了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应该学好物理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学习物理时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教学实践的制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学到物理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实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因此,我们的物理学习缺少实践能力.考试分数是我们成绩好坏的体现,因此,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时,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课本的知识上,没有意识到将生活常见的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也没有在意生话的细节,导致了我们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欠缺.加上物理概念知识是非常抽象的,只有结合实际的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3将生活的物理现象结合课本物理知识

3.1生活中的激光

我们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合理地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学习《激光》这一课时,我们了解到,激光对我们的科学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工业、医学上的各种仪器都会使用到激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首先我们知道,激光与我们生活中普通的光不一样,激光频率单一,并且有相干性,颜色很纯,光的强度特别大,而且其平等度和方向性非常好,我们可以寻找生活中与激光相关的东西,比如有些职业所用的激光测距仪,我们要知道其使用原理:因为激光平等度好,亮度高的特点,因此可以让我们能精确地测量距离.如摄影行业用的激光全息投影机,也是利用激光单色性和相干性的特点来制作的,通过激光显示全息图像,可以让图像更加富有感染力.而在我们医学里,也有很多手术用到激光,这是因为激光能产生一种高强度的光,能够直接穿透我们的皮肤,创伤性也比较小,所以不用担心手术会留下疤痕.如一些美容行业也会用到激光,激光祛斑、激光点痣等.我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才能学以致用,从而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

3.2生活中的电滋波

我们在学到《电滋波》这一课时,我们知道,电磁波是一种能量,凡是可以释放能量的东西,都会有电磁波的存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因此,电滋波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我们单单只在课本上学习什么是电磁波的活,很难理解其的原理.因此,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和电磁波相关的东西.其实,电磁波是无处不在,大自然中也有许多东西和电磁波有关,如太阳,它是可以发出热能的,靠的是电磁波的传送.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磁波被人们所利用,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如电能、热能、通信等.

我们在学习电滋波时,知道了电磁波段很广泛,可由频率和波长之分,有长波、中波、短波、微波之分,并且传播的方式也不同,人们根据这个原理,把电磁波利用在不同的地方.如长波,容易产生衍射现象,可以绕过障碍物,如大山,很高的楼房等等,可以利用在卫星通信方面的工作,如卫星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收音机、手机通信等;因为微波是直接传送方式,并且容易穿过电离层,所以微波更适合用于电视、导航、雷达的工作,还有我们生活中所用的微波炉、电磁炉、电吹风、电风扇等;在我们的医学上,所用的治疗仪器,如Ct、X光等.因为电滋波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所以,我们在使用一些有关电磁波的电器时,就要注意了,因为我们使用的电器都是通过短波和微波来传播的,所以,在使用电器时,应尽量和电器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知道,电磁波无处不在,就连墙壁里隐藏的电线,也会有电磁波,所以,我们睡觉时就要远离与装有电线的墙壁.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物理知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电磁波,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电磁波.

3.3生活中光的颜色

生物常识知识篇5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论述

1.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标准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的合理选择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知识.充分挖掘实际课程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从而将课程知识中抽象化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广大学生耳熟能详以及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经验上.确保广大学生可以熟悉掌握实用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知识、学习技能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1.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根据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了解,可以归纳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概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要将广大学生的日常物理生活经历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高中物理教材知识中的生活性元素,积极联系与日常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有关的各种生活背景,不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2.1我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我国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分析研究生活化课堂教学,部分教育学家针对教育生活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及想法,比如我国著名的作家以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针对教育生活化的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观点.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在课堂教育中大力提倡生活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科学理念.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融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要把生活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核心,相反没有把生活作为核心的课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死教育.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的知名教授也提出了与课程教学生活化相关的理论研究观点,裴娣娜教授对于课堂教育的主要观点是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注入实际教学过程中,让课堂教学充分活力,确保现代化课程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2.2国外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分析为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对于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在研究时间上来看,已经有近百年的时间了.研究成果不仅包括我国教育学家的先进研究成果,也包括国外教育学家的科学化研究成果.在二十世纪初期,国外教育学家杜威就针对课堂教育的生活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学校就是社会.教师的课堂教育需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积极鼓励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学习,在活动中更直观的学习到课程中重点以及难点问题,使课程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就广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和谐教育发展理念,大力强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课堂教学逐渐生活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主人翁精神.

2.3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随着现代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课程在实际内容上要确保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在教学中要适当加强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实际联系.课程内容要反映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成果以及科学化的科学新思想,积极关注现代化物理学知识技术推广应用给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增强高中物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以及责任感.从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程的要求来看,大力强调日常生活中高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与日常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同时高中物理知识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2.4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基本性质的需要

高中物理教学课程是现代化普通高中科学化教学领域的基础性教学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高中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对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基本性质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形成紧密联系.将高中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元素科学的融入日常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生活化.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制约因素

3.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意识淡薄

虽然现阶段课程改革中将课堂教学回归到日常生活作为核心改革理念之一,在高中物理的课程改革中对生活化教学做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体化要求.但是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意识相对淡薄,仍然存在高度重视科学理论教学,而忽视生活化实践教学的现象.在高中物理概念性教学以及规律性问题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往往会直奔物理知识教学主题,大力强调学生要加强练习,重视高中物理结论在练习题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3.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精神生活重视度不够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重视实际物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将精神生活逐渐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往往忽略精神生活,从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课堂生活的精神层面相对贫乏.高中物理教师要尽量营造和谐民主以及积极向上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建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及竞争学习的课堂教学生活.

3.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

现阶段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较为普遍的是以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接收知识为主,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对物理知识的选择性.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期间往往忽略物理知识背景的引导以及传授,不能将课本中的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还原,不能针对性的对物理概念进行适当推导,直接将高中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对物理知识的建构过程一知半解,自身发现问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较大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也被这种单一式的教学方式严重扼杀.

3.4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不正确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广大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本质问题的理解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物理知识合理运用的推理能力水平.但是,现阶段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不正确,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有错误认识.强调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仅仅追求表面的生活化,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就行.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度智力思考,缺乏系统性的高中物理知识建构过程,导致学生难以使用高中物理概念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4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研究

4.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例子

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内容存在抽象化的特点,但是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现实存在的,广大学生可以清晰看到体会到甚至亲身经历过.比如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由一个小游戏进行引入教学,在课堂教学前可以准备两个细瓶颈的较大瓶子,一个瓶子里面装满清水,而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满肥皂水.让男学生以及女学生比赛谁的力气大,先让女学生利用自己的两只手指捏着细瓶颈部位将清水瓶子提起来,男学生将手指在装有肥皂水的瓶子中侵一下之后,再利用自己的两只手指捏着细瓶颈部位将清水瓶子提起来,结果显示无论男学生的力气有多大,都不能很容易的将瓶子提起来,而女学生却轻而易举的就把瓶子提起来了.这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利用课堂教学解决问题.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与实际物理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高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物理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充分激发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积极培养高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观察能力.高中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高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背景,不断挖掘深层次的物理因素,利用高中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具,合理设计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大力开展创新性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达到推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现代化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质量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比如在高中物理超重失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个杯子、一张餐巾纸、一根线以及一个重锤,实验操作如下:用一张餐巾纸蒙住纸杯口处并用细线扎紧杯口,在该餐巾纸上放一适量重锤,当加速上升时会发现重锤穿破餐巾纸落入杯底;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餐巾纸无恙且纸凹痕变浅,学生在观察、思考、老师的引导下探究超重失重原因.演示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价格相对便宜,从根本上拉近了学生与高中物理实验的距离,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高中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的不良恐惧感.又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讲机械波一节时,准备一根普通绳子,用一根绳子在地面上展示水平方向振动的绳波向前传播,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绳子动起来了、有向前运动的东西、此起彼伏和周而复始、组成绳子的点只振动以及振动快慢取决于绳端的振动频率等,教师在学生的观察、质疑、思考中展开教学.

4.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实现教学生活化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教学主要是从大量的高中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实验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可以反映日常生活中某些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经常对这些生活经验的产生原因一知半解,不能追根究底的进行分析研究.因此,要想使高中学生对高中物理概念有着正确的认识与思考,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从高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物理现象,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归纳总结,得出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将高中物理课本中的概念进行还原,然后建立新的高中物理概念,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记忆.比如,高中物理教师在高中物理知识“作用力”的概念教学中,充分利用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到的生活经验,包括手提重物的“力”、拉力器的“力”以及推车时的“力”等.在高中物理知识参考系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亲身经验包括乘车以及跑步健身等,利用这些经验引出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概念学习.

4.4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练习环节实现教学生活化

生物常识知识篇6

初中生物可以渗入医学常识的内容很多,各册书都有。比如七年级上册讲了病毒的结构、种类、同人类的关系等,可以很自然地和医学常识结合在一起。七年级下册讲了人的几大系统,几乎每一章都同医学知识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八年级上册中的“细菌与真菌”,八年级下册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等,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医学知识。

二、生物和医学的有机融合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同医学常识进行关联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七年级中“血液”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能够和医学常识进行综合,学生会非常容易理解并接受。第一,我们从导入的过程来看,课本中的初始部分用医学常识问题导入会非常方便:“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意外事故,有许多人是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若是能够对其及时地输血,失血者就有很大的可能恢复到健康状态,血液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第二,在正文的讲解环节中,资料分析一部分内容也是展示医学知识的良好平台,从检验科报告单这一角度讲解血液的组成成分与功能。三种不同血细胞的讲解更能让学生涉及众多的医学常识。白细胞拥有防御保护功能,其数量不在正常范围就可能发生炎症。另外,红细胞具有输送o2与一部分Co2的作用,红细胞减少会造成贫血的情况发生;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凝血,血小板数量降低会导致异常出血,数量升高会形成血栓。从这节课来看,自始至终都可以有医学常识渗入,在课堂中合理渗入相关医学常识,教学效果会更为理想。

三、生物课渗入医学常识的作用

1.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自觉性

所有人都对自身健康非常关注,从这一角度来说,在初中生物课堂里渗入医学常识,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自觉性,减少教师强迫其学习的烦恼,变“让学生知道”为“让学生想知道”,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可以极大地提升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同学习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也就会更为关心,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对于初中生来讲,平常的感冒谁都得过,知道疾病的痛苦,想要身体健康,想多了解医学常识是极为普通的心理。

这样,生物课程就会自然而然地变成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的一个渠道,从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3.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医学知识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所起到的是桥梁纽带的作用,一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概念,可以通过医学常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了解掌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用好这个桥梁纽带,将学生更自然地引入到教学当中去呢?

生物常识知识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入;复习;事例;旧知

生物课堂的导入很重要,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如果在课堂开始就走神,就会错过一些基础知识。那么在接下来的理解过程中,就会显得生疏难懂。而且有些学生忘记了之前学习的知识,这样在学习新知时,就会变得非常艰难。因此,教师要别开生面地导入。导入的方式需要不断地优化,以确保使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一、运用复习导入,为学好新知打下基础

课堂时间有限,有些老师认为课堂中就应该教学新的知识,回顾内容应该放在课后。但是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自主能力不强,课后复习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学生也不知道复习的具体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这种复习方式也是一种导入,利用复习导入新知识。复习的内容是与将要教学的知识密切相关的,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对于基础知识了解不多,那么在理解方面会变得非常难,学习效率会降低很多。例如,教学“植物运输”时,有些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都不了解,那么教学过程会变得艰难,因为运输水就是依靠根毛的渗透作用进行吸水,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点,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即使在课堂中利用了一些时间来复习旧知识,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具体的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效率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因为知识基础打得非常牢靠,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容易便能听懂了。

二、运用事例导入,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生物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举例引导的时候,老师就可以从生活方面出发,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引导。学生对于周边的事物兴趣较大,如果在课堂中提及这些生活事物,会使学生觉得课堂更为亲切,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例如,教学“反射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分成2人一小组,接着让其中一个学生将一条腿放到另一条腿上,该名学生要放松自己,另一个小组成员用手轻快地叩击膝腱,发现腿会极速前踢。学生看了之后会觉得非常有趣,为什么会这样呢?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因为当膝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扣膝腱会让四头肌收缩,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觉得很奇妙,想进一步去探索原因,教师接着便可以引出反射弧这个概念。老师通过这种事例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正所谓“问题是良好的导师”,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没有问题的引导,可能不知道学习方向。问题设置的巧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问题不甚了解,就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有一个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慢慢深入了解生物,从而发现生物的趣味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如何进化的?如果一片土地荒无人烟,那么这地方经过无数年的演变还能够诞生生物吗?是否在若干年后这块地会变得森林茂密、鸟语花香呢?有些学生认为不可能,那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物进化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看到土地从一片荒芜演变到茂密的丛林后,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学生自己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什么植物让石头变为土壤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四、运用旧知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生物知识前后的联系是较为紧密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不太会注意这个方面,教师由于站得较高,能够清晰地认识知识的前后联系。利用旧知识进行知识导入,能够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难度不高。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对于已学习的知识理解起来更加容易,面对新知识,会在心中生成莫名的恐惧感,其实新知识并不难,只是学生心中存在畏难情绪。利用之前的知识作基础,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之前的知识理解得更加牢固,而且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时,老师可以先问问学生植物的基本构造是什么?人体是怎么运输血液等物质的?植物也需要从土地中吸取营养,那么植物是如何运输物质的?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首先回顾植物的茎的构造,接着与人体运输相比较,最终得出植物的运输方式。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较好地理解植物运输的相关知识。

总之,生物课堂应该是活跃的,对于导入教学方式要加以优化,做到真正有效的导入。利用生活事例、联系前后知识点、问题引导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地方,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生物常识知识篇8

在此理念下的生物学课堂,应该是创造与学生特征相关的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探究,主动学习建构的过程。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生物学知识。

一、在导言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主动建构生物知识的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走进教室并不是一张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教师对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高中学生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或者说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情景已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发现力。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做一个有心人,关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部分,结合学校教学活动特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情景,将生物问题生活化、生命化,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激活,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导言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开始时,学生往往注意力分散,很难集中,上课铃响后还没有进入状态。为了尽快让这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工作,运用各种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并且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刺激他们的兴奋点。

2.在导言中的诗歌情境创设

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以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注意力,牵引学生的思维,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优美的环境中探索知识。新教材中的章序中就有许多是以小诗来概括本章内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章序中的诗,对学生学习有概括和激引作用。如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该章序的诗,其知识概括性和语言性都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说明了稳态的特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说明了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性;“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既说明了稳态的形成和意义,更是一句对学生的德育作用的暗语。因此,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如配上多幅图片和音乐,让同学朗诵诗,营造一个图、诗、声的结合氛围,充分体现课堂的教学美,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在课堂上也可以如此享受,学习知识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

二、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情景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

1.教学过程中插入日常生活情景

日常生活情景具有直观、形象、直接的作用,同时它是学生有机会经历的,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往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带这这些问题与老师一起探究。

2.教学过程中应用比喻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物学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凭借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构建模型来学习。思维中缺乏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导致无法把这些抽象知识生活化、简易化。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模型。讲到模型时,很多人会说模型不是有吗?各种各样的生物模型实验室有的是,但我认为这些模型还不够生活化,还不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不能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因此,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体来做比喻构建模型能更有宜于学生的知识掌握。

三、提供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的自由空间,发散性发展学生主动建构能力

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以前“搬运工”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采购适合自己发展的“原材料”和装运知识的“车辆”。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作为认知对象的知识点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到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让学生会学的核心是学会思维,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思考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为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走过一段美好的人生旅途。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强化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的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将来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而联系的设置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景,应使课堂外显的节奏与学生内蕴的生命节律共振。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基础来进行教学,并且给予学生基于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的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不断促进他们在主动建构中发展生物学知识和丰富生物科素养,在参与中体验自身和价值和魅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中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在此理念下的生物学课堂,应该是创造与学生特征相关的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探究,主动学习建构的过程。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才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学习、主动建构生物学知识。

一、在导言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主动建构生物知识的需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走进教室并不是一张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教师对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自己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知识。高中学生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或者说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情景已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发现力。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做一个有心人,关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部分,结合学校教学活动特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情景,将生物问题生活化、生命化,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激活,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导言中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导言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开始时,学生往往注意力分散,很难集中,上课铃响后还没有进入状态。为了尽快让这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需要我们教师做好工作,运用各种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并且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刺激他们的兴奋点。

2.在导言中的诗歌情境创设

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以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注意力,牵引学生的思维,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优美的环境中探索知识。新教材中的章序中就有许多是以小诗来概括本章内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章序中的诗,对学生学习有概括和激引作用。如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该章序的诗,其知识概括性和语言性都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却总是轻波微澜”,说明了稳态的特征;“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说明了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性;“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既说明了稳态的形成和意义,更是一句对学生的德育作用的暗语。因此,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如配上多幅图片和音乐,让同学朗诵诗,营造一个图、诗、声的结合氛围,充分体现课堂的教学美,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在课堂上也可以如此享受,学习知识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

二、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情景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

1.教学过程中插入日常生活情景

日常生活情景具有直观、形象、直接的作用,同时它是学生有机会经历的,这些日常生活情景往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带这这些问题与老师一起探究。

2.教学过程中应用比喻的方式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物学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凭借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构建模型来学习。思维中缺乏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导致无法把这些抽象知识生活化、简易化。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生活化的知识模型。讲到模型时,很多人会说模型不是有吗?各种各样的生物模型实验室有的是,但我认为这些模型还不够生活化,还不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不能符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因此,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实体来做比喻构建模型能更有宜于学生的知识掌握。

三、提供学生创造生活化情境的自由空间,发散性发展学生主动建构能力

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以前“搬运工”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去采购适合自己发展的“原材料”和装运知识的“车辆”。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作为认知对象的知识点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到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知识应该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让学生会学的核心是学会思维,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思考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为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走过一段美好的人生旅途。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强化学生主动建构生物知识的意识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将来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而联系的设置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

生物常识知识篇9

另外,还有一些基础题,虽然不和课本上的原话一模一样,但也只是在课本所呈现的知识基础上,略作修饰和处理,稍微变换一种说法或角度而已。例如。07江苏生物4题,08上海生物29,题,08全国Ⅱ,2题。由此可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在高考复习中是相当重要的。拿足拿好基本分,对高考取得好成绩,无疑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么,该如何在复习中正确有效地回归课本,熟练掌握课本知识,提高复习的效率呢?

一、在时间上

回归课本复习的时间,通常安排在二轮复习之后,一轮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编排的章节逐一复习的,二轮复习通常是以专题复习的形式侧重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及解题能力的训练。在经过两轮复习之后,学生的脑海中储备了大量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等。这些众多零碎的知识点易出现混淆。所以在二轮复习之后,有必要重新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弄清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理解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道理。这个阶段,回归课本,往往会使学生有一种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名登山运动员,在登上山顶之后,再回头看自己登顶过程中的路线,沿途的景致,一览无余。

二、在方法上

1、通读课本

生物学科知识点非常零碎,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哪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考。因此,第一遍回归课本,要求通读每句话,包括书上的小字部分,课外读,旁栏小资料,虽然这些内容不是考纲所规定的直接考查的,但通常会成为出题的题干背景或素材。认真将课本一字不漏地通读一遍,课本上的每幅图,每张表,也都在阅读之列。为了使这遍阅读有效,可以让学生对照考纲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这样就使阅读在通读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己清楚所有知识点中,哪些内容在考查之列,各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是什么层次。这遍阅读的检测手段,可以采用填空识记的形式,将需要识记的知识点看做填空题,分析在哪儿最易考查。

2、精读课本

在第一遍通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本进行精读。精读的对象主要是课本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精读要求弄清书本上的每个概念,每条原理,理解这些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和比较。能分析生物学原理,能理解生物学过程。如果说通读只是对知识的了解和识记,那么,精读则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精读,要能熟练识别课本上的结构图,要能正确绘制过程图,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图,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生物工程的流程图等等。通过精读,要使自己对课本那些必考的主干知识有一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3、研读课本

研读,即研究性阅读。这一阅读要求的层次就更高了。通过研读,不仅要对相关知识能理解,更要对知识原理进行运用,并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要能将课本的文字转换成图形,也要能用文字表述图形的含义。要对书本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提练和升华。例如:正确无误地绘制光合作用的过程图属于精读的要求,那么,在研读时就要会分析改变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如C3如何变,C5如何变。精读知道酶具有专一性,研读则要清楚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反应,何为一种,何为一类。精读知道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是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研读则要求能将这一过程的含义以坐标图的形式表现出在这一过程中相关膜面积的变化关系。精读后知道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常见的原核生物有哪些。研读则要求能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作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从结构角度,从代谢角度,从遗传变异角度,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角度,从进化的角度等。

研读不仅要求深刻理解知识,更要能灵活运用知识。研读课本最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是相似知识点的辨析,不定项选择题训练和简答题变式训练是最常用最有效的。

生物常识知识篇10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教育;新课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同时“生活教育”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学教育“更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其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重视生活的联系。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当中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物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生物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生物”高高在上,学生畏惧“生物”的现象。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生命世界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获得成功。

一、在生活中寻找情境,开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之门

新的生物知识的引入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典型例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生物学问,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生物的恐惧和厌烦心理,明确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中如此,高中生物教学亦是如此。

所谓“生活性”是指生物课程内容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现象和活动。这个情境设置符合观察―思考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树立了本节学习的目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生物知识走向生活实践,让学生体会生物知识的价值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乐于用学到的生物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何养好家里的花卉、金鱼”“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人体健康与疾病”等等。但学生很少用生物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和策划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生物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从课内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与高考的能力要求也是符合的。

三、学以致用,用生活中的生物启迪学生创新的智慧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例如,仿生学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边缘科学,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仿生学应用的例子,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相关问题,模仿相关原理进行发明创造。如通过研究爬山虎的脚设计一款登山鞋等,可以适当开放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发明创造条件,通过创造发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大有帮助。

总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的经验联系起来”。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我们把生物教学立足于生活,让生物教学在生活的大课堂中起飞!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