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十篇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十篇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42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发展趋势空间地理信息问题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39-02

海洋地理信息学科理论的不断丰富,为世界各国了解海洋地理环境提供了参考信息,确保地理信息相关问题的高效处理。提高对海洋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的正确认识,可以为海洋地理环境研究工作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构建功能强大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促使海洋地理环境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快速处理,为海洋地理环境研究工作推进注入活力。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也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从以下不同方面对该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家海洋测量局在航海自动化制图中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海洋数据管理及数据库系统的显示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海洋地理信息三维空间建模分析展开了讨论。随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海洋地理科学家实现了数据模型系统构建,为海洋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并提出了“以海岸链为基线的全球数据库”的构想。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也逐渐成为了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球地位及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海洋带空间研究,并对海洋地理数据进行了分析与管理。当前“海洋渔业遥感信息服务系统技术和示范试验”专题活动的开展,对渔业方面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长期的实践活动总结分析中,发现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共同支持下的GiS能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高效采集、存储、分析与处理等,可以进行三维空间内的可视化研究。因此,构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arine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mGiS)中可借助GiS的优势,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深入分析,获取丰富的海洋数据,以便适应海洋科学的发展要求。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构建融合了海洋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等多种学科,并借助GiS、数据库等技术的作用,扩大了其实际的应用范围。

mGiS是在计算机硬件条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海底、海面、水体、海岸带及大气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存储、集成、显示和管理,进而作为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制图、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模拟预测及决策辅助等服务,并且结合web技术可以实现海洋数据和相关mGiS功能的实时共享,逐渐优化了海洋科学发展中各类数据的管理方式。

2当前mGiS的应用现状分析

2.1海洋渔业方面的应用分析

在可靠的mGiS系统及软件的支持下,海洋渔业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海洋环境模拟实验室,结合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的优势,促进了海洋渔业发展。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构建了性能可靠的GiS平台,并采取设置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了海洋渔业的生产调度指挥,并在渔业渔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作用下提高了海洋渔业信息采集效率。这些方面的内容,都与mGiS密切相关。

2.2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为了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应注重mGiS空间分析功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合理运用,全面提升海洋资源开发中的综合管理水平。灵活运用mGiS,可以为海洋资源综合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构建出科学的海洋油气评价模型,确保海洋资源开发作业高效性。同时,结合mGiS的作用注重海洋地理空间遥感信息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构建出可靠的海洋数据库,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质量。

2.3海洋环境评价与保护方面的应用

海洋地理环境复杂,各种环境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着海洋环境评价结果准确性。因此,需要注重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动态化、可视化的方式增强海洋环境评价结果的合理科学性,并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策略。在mGiS的作用下,可以为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通过设置基础平台的方式实现海洋环境动态分析、三维空间动态模拟分析、流场动态显示等,为灾害预测、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信息。

2.4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

作为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自然区域,海洋带的存在丰富了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针对海洋中包含的丰富矿产及生物资源,运用mGiS可以对蕴藏这些资源的专属经济区进行科学的考察、监测、规划与管理。有利于提升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同时,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可以对海域海图及相应功能的划分、海上石油平台、遥感影像等进行综合管理,为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

3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3.1缺乏有效的数据,数据异构性突出

虽然海洋探测技术和相关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环境、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资料呈指数增长,但是由于海洋面积广阔,这些数据资料往往分布离散,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以往调查获得的许多数据由于精度不够、存储格式不统一、数据字段不足等种种原因无法使用于mGiS,需要挖掘与提取所需的信息,m一步开展大范围的海洋科学调查,同时注意海洋科考数据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海洋科学考察工作开展中需要多种专业设备、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往往存在着数据结构标准、存储格式、空间参考标准等不统一,加上海洋数据采集精度、图像分辨率等有所差异,致使海洋数据异构性对mGiS的实际应用造成了影响。

3.2数据难以进行有效表达,缺乏专业mGiS软件

海洋环境复杂,与其相关的数据和事物难以进行直观、形象的表达,加深陆地测绘中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比例图等难以应用到海洋研究中,影响着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上海洋科学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对其中的要素场未进行合理的组织表达,致使海洋数据表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r,当前构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中经常采用的是传统的GiS软件处理模式,为充分地考虑海洋数据的离散型,加大了海洋三维甚至四维空间数据处理难度,客观地决定了重视专业mGiS软件开发必要性。

3.3开放性有待增强

由于海洋调查通常都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部分数据在军事、国防建设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海洋数据通常保密性较高,但是大部分非保密海洋数据由于所在系统开放性不足及不同系统间构建标准不一等原因无法实现数据和服务的共享,影响了实际的研究工作效率,降低了海洋数据利用效率,造成了相关信息资源浪费。这些内容客观地说明了mGiS系统未来建设中开放性有待增强。

4未来mGiS的发展趋势分析

4.1web技术与mGiS技术的有效结合

由于当前我国拟在mGiS研究中主要依赖于科研机构及政府的相关部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了海洋信息资源浪费。因此,需要注重web技术与mGiS技术的有效结合,通过在web上各类空间数据,确保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到这些数据,从而为空间数据高效利用、各类决策制定等提供参考信息,减少mGiS重复建设,保持信息资源利用高效性的同时全面提升mGiS研究水平。

4.2不同维度m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实现mGiS产业化

相对而言,海洋环境更为特殊,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需要注重三维空间、四维空间数据使用,并保持这些数据的表达效果良好性。因此,需要注重虚拟现实技术与不同维度mGiS的有效结合,实现虚拟环境中海洋环境的模拟分析,增强海洋数据表达效果,提升对海洋环境研究过程中的整体感知水平,促进mGiS的快速发展。同时,需要结合mGiS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重视其产业化发展,开发出更多的专业mGiS软件,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科学决策,实现mGiS产业化。

4.3多学科融合,全球尺度mGiS的有效把握

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mGiS建设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多学科的优势,确保其在测绘、遥感、地理空间分析、管理等方面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未来mGiS建设中应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推动海洋科学的稳定发展。

5结语

丰富的海洋资源,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强大的GiS技术支持下,mGiS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逐渐应用于海洋各领域。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在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应用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大对这种先进技术的研究力度,促进海洋科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龙,马志华.我国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J].海洋通报,2012(1):113-119.

[2]王会平,王知.海洋地理信息在航运中的运用与发展趋势[J].水运管理,2010(8):4-6.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软件

一、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代码,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成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组成部分。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多技术交叉的空间信息科学,它依赖于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基础性学科,又取决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步与成就。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又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它的应用可深入到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二、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介绍

当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mapinfo软件

mapinfo系统是美国mapinfo公司研制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1986年推出第一个DoS版本mapinfoV1.0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windows版本mapinfoV3.0,其产品逐渐变得成熟,并很快流行起来。1995年和1998年分别推出mapinfoprofessionalV4.0和V5.0,使这个产品趋于完善。mapinfo是美国mapinfo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mapinfo含义是“mapping+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经历了近20年时间,mapinfo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100家软件公司之一。产品行销58个国家和地区,有22种语言的版本,超过30万个正式用户。该产品在1990后进入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arc/info软件

arc/infoUniX/nt版(以下简称arc/info)是eSRi公司系列产品中最经典、功能最强大的专业GiS产品。现在已经用于全球范围6000多个重要机构和组织中,在我国也拥有150多个用户(截至1995年)。arc/info的第一个产品完成于1978年,主要在小型机上运行。1996年底,eSRi公司又把工作站版arc/info的全部模块移植到mSwindowsnt之上,使工作站环境下的arc/info软件功能全部在微机上实现。1999年底推出基于windowsnt上的arc/info8.0,添加了arcGeodataBase,arctoolbook和arcmap等功能。中国3S吧

(3)GeoStar软件

GeoStar是武汉吉奥信息工程公司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Star系列软件最独特的特征在于矢量数据、属性数据、影像数据,Dem数据高度集成。

(4)mapGiS系列软件

mapGiS是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面向网络超大型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平台。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分布式跨平台的多层多级体系结构,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具有面向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描述任意复杂度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完全表达空间、非空间、实体的空间共生性、多重性等关系。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

在中国,数据问题是限制GiS发展的突出问题。GiS的研究对象和基础是数据,离开数据,GiS也就失去了价值。尽管我国GiS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从应用来看,GiS的发展规模和普及程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在民用和经济领域,GiS的应用更为落后。目前,我国GiS的应用范围很窄,大多集中在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所承担的大型项目中,社会普及率很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这种情况与我国在GiS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GiS数据的保密性。随着大量GiS数据的共享和开放,GiS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强大的功能,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服务。

2.GiS软件开发的产业化及市场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GiS基础软件技术支持得到了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品牌,如mapGiS、Supermap、GeoStar等,并在较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总体上看,中国GiS市场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规模偏小,空间分布不均衡,产业化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GiS软件应用及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也有不少政府部门自己成立新的部门,承担自己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在市场环境中,与arcGiS或mapinfo这样的产业化公司相比,这些机构和单位也许有较强的开发能力,但在市场拓展及售后服务方面则相形见绌,而市场及服务对于软件产品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为进一步发展中国GiS软件产业,我们在产业化及市场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应该率先分析“信息”的定义,其指的是描述事物的存在形态的具体形式,比如文字或者数据等,这些都能够被当成需要处理和传递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可以引申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成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处理以及传递信息的科学技术,比如信号或者信息处理、通信技术或者传感技术等。

1计算机的多核发展趋势

迄今为止,处理器作为电脑的核心系统,它的发展出现了多核发展趋势,处理器拥有越来越快的运算速度,处理器的体积出现了日趋减小的趋势。处理器技术是其核心技术,截止到目前,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已走过很长时间,自从诞生了首台计算机以来,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它也充分地表明,它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处理器的体积会越来越小,但速度却会越来越快。处理器从单核增加为多核,如今四核、八核处理器的电脑已经屡见不鲜,多核心代替了传统的单核心,其多媒体技术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人工智能技术。图像处理以及语言识别技术能够使人们和计算机开展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今后,电脑的智能化程度会更高,也会更加人性化,无处不在地影响人们生活以及工作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出现了云计算、云存储等在内的多种云技术,这些技术充分地显示了自身的极大优势,充分地表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了计算机的效能以及品质。

2通信技术的综合化、宽带化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涵盖了光纤传输技术、数字微波技术、卫星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以及有线接入技术。当前不少国家业已实现低轨道卫星的商业化通信;每三个月到四个月,光纤传输技术自身的传输速度会提升一倍,通讯业务已经实现了传递各种活动画面的目标;移动通信领域的各种技术迅速发展,当前,当前CDma、GSm数字移动通信业已全面代替了传统的模拟移动通信,GpRS和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商业化水平较高,当前国内外业已颁布实施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从之前采取的准同步数字系列全方位地进化到了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国内外宽带接入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极大提升,wiFi无线上网和热点无线接入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ip电话逐步渗透到电信业务领域,加速融合传统电信技术以及先进的ip技术,DwDm光传输、包交换、web应用以及ip选路业已变成下一代宽带网充分关注的要素,此外atm技术与ip技术也会密切结合起来,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

3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针对这一点,主要原因是经由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密切合成的光电子技术业已拓展到光存储、光显示以及激光等在内的诸多领域,还将在工业、农业、军事以及医疗等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持续研究光电子技术及其运用,势必会增加光电子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眼下,激光器在军事领域和医疗事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固体激光器以及半导体大功率激光器成为了研究和发展光电子激光器技术的关键方向。光显示领域是光电子技术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平板显示技术朝着可折叠化的趋势日益发展,LeD灯具也会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

4微电子技术的系统集成发展趋势

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全部关键技术中,电子信息硬件产品中的重中之重是集成电路的相关制造技术。眼下很多领域都广泛运用集成电路,从计算机中的处理器(CpU)到多种类型的iC卡,均采取了集成电路技术。当前微电子技术经历了超大规模(VLSi)、大规模(LSi)以及特大规模(ULSi)集成等发展阶段,1995年更是迈入到了极大规模(GSi)集成发展阶段。集成电路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典型,对发展全球经济发挥着重大影响。就集成电路技术以及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言,芯片面积会逐步增大,集成度会逐步提升,片上系统会越来越健全,然而其特征尺寸却只会日益减小。今后十年内,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依旧会是硅基CmoS电路,它的关键发展趋势将体现出细微化的加工技术和大直径化的硅片等。

5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这些跨国企业依靠自身的充足资金,强大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顶尖水平的高科技人才和全球范围内无处不在的企业网络等多种优势。这些跨国公司变成了研发、推广以及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以产品的关键核心力量,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推广和普及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应该密切融合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持续地进行深度整合。在开发、研究以及创新等诸多流程中,部分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够积极地发挥较强的灵活性,在开发和研究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领域获得一定的突破,在网络化整合的过程中做出不容忽视的成效,日益发挥其重大作用,推动和促使电子信息技术具备日益显著的网络化趋势。

6结语

国内在研发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持续地将其运用在各种产品和设备中。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聚精会神地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脉络,持续地研发和设计全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和设备,使我国能够及早控制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稳步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97-198.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建筑单位工程项目的信息也逐渐增加,这需要建筑单位改善当前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建筑施工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现状

建筑施工单位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并不十分乐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施工工作的开展。虽然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已经配备了自动化办公系统,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大都成为了一种摆设。另外当前建筑施工单位中信息化人才比较缺失,虽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相关的设备并不完善,信息化人才也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缺少合理的规划,并且信息化管理覆盖的业务范围也并不全面,很多工作都难以实现信息化建设。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

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是建筑单位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建筑施工工作管理水平。当前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施工项目管理趋于高效

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加,对于项目信息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十分重要。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建筑施工的信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建筑单位的运营成本,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管,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电子商务的普及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发展方式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筑单位的工作效益得到一定的提升。信息网络的实现有助于资源的共享,可以为建筑单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商业往来,这有助于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建筑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电子商务也逐渐普及,这也是建筑施工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数字化趋势的加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十分明显,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性,数字化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企业的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筑施工中实现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三、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对策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一)合理规划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对于其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好良好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建筑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借助其他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制定出相对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方针,国外一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比较高,建筑企业可以借助这些行业的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建筑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做到实事求是,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化建设与建筑行业相结合,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二)完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设备

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数据库是保障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建筑企业还存在信息化设备不完善,信息数据库不完整等状况,作为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今后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管理部门应该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设备,增加信息化网络的覆盖范围。信息数据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将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机械信息计入统计数据库,同时还需要将施工人员的信息纳入系统进行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储存着整个施工单位的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建筑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增加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需要。建筑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加强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培训或者是辞退,这种考核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缺少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建筑单位可以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壮大信息化技术队伍。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技术进步,更好地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力。

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对于今后提高建筑行业施工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十分乐观,建筑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设备和数据库的建设,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信息化;美军;空袭作战;基点

21世纪,美国空军在战略上将以新的"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战略指导未来的空袭作战,主要采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式打击。可以预见,随着美国空袭作战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袭作战将成为美国21世纪信息化战争的主导作战行动,呈现出以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点的发展趋势。

一、体系化是美军空袭作战的总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高度融合,越来越强调体系对抗,武器系统的信息智能化牵引下的一体化趋势非常明显,在空袭作战方面突出表现为远近一体、软硬一体和空天一体。

1.远近一体化。远程攻击、精确突击,是依靠高技术装备及在打击方式上的巨大优势,以空袭兵器在不与对方接触的条件下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作战方法。临空突击,是空袭飞机飞临目标上空进行轰炸的空中作战方式。美军既具备始终远程精确攻击、"外科手术式"打击的非接触作战能力,又具备全纵深范围内的近距离作战能力。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作战不可能是单纯的非接触作战,只有将远程精确攻击和临空突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空袭作战的威力。在各个国家也逐步进入信息战的现实条件下,美军想单纯依靠其精确制导武器获胜没有可能,远近一体化是必然的选择。

2.软硬一体化。"软"杀伤就是对防空方广泛实施信息网络攻击、电子干扰和心理威慑,以削弱或降低其武器装备(系统)、作战人员的作战效能和作战能力;"硬"摧毁就是对防空一方实施综合火力突击,破坏对方的防空体系。美军十分重视使用高技术空袭兵器和信息智能化作战平台,采用高度合成化的作战力量和空袭手段,对防空武器系统和重要目标进行有效的物理摧毁和重点打击。同时,随着电子、网络和心理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软硬兼施,扰打并举"成为信息化空袭作战的鲜明特征。软硬一体化空袭作战,必将成为争夺信息化战场主导权的关键。

3.空天一体化。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优势,精确制导武器、战略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大量部署以及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信息作战系统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美军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实施空袭作战,使得"机、弹、星"联合的空天一体化成为可能而且是必须。基于太空智能技术和太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空天力量的战略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由空中火力战场为主、太空技术战场辅助构成的空天一体化空袭作战将基本形成,成为21世纪战争新的制高点。

二、网络化是美军突袭作战的大格局

网络中心战主要是针对平台中心战而言,是指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将信息优势变为作战行动优势,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从而协调行动,发挥最大作战效能的作战样式。作为信息网络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军极力推行"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未来一个阶段的网络化趋势显著。

1.杀伤链。即通过网络把各种传感器、人员、武器用一种新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多种信息点就可以作为一个集合体操作,为信息快速回传和快速瞄准决策创造条件,使战场态势感和信息优势显著增强,缩短发现、定位、锁定、跟踪、交战、评估时间敏感目标瞄准的时间,提高同步使用致命和非致命武器打击的能力,体现了网络化趋势的快速性。

2.战区信息栅格。即通过卫星为机动作战飞行器提供网络化的可部署战区信息栅格服务。信息优势成为2020年美军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从烟囱式的系统转向全球信息栅格后,大量数据可通过网络同时收集、处理、融合形成知识,生成的信息数据更加精确,最终达成信息优势,体现了网络化趋势的准确性。

3.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即美军航空航天远征部队的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从快速反应、前沿优势和兵力投送概念的角度来讲,未来制空力的争夺除了火力打击外,还将通过增强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网络,提高作战网络评估和前瞻性战斗空间感知能力。在敌防空系统反击的情况下,美空袭作战追求的是更高的准确度、更少的平台,更早的取得集中打击的效果,体现了网络化趋势的高效性。

三、智能化是美军突袭作战的新追求

出于对"零伤亡"的追求,加之作战环境日趋复杂、作战任务日益多元,通过智能化的作战手段达成军事目的,成为美国多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提高无人机使用门槛,却持续空袭巴基斯坦、也门等国边境地区。在美国调整的研制和装备计划中,无人机的比重一直有所上升,美空袭作战的无人化趋势显露无遗。

1.联合无人空战系统(J-UCaS)。区别于以往小型无人机,联合无人空战系统在机体大小、航程和负载能力方面大大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无人机也将具备"全球到达"能力。无人作战飞机使用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有人驾驶飞机的补充,利用火力硬摧毁和电子软杀伤压制防空系统,为有人驾驶飞机执行打击任务提供支持;二是对高价值、时间敏感目标进行持续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三是具有极强的续航能力、较大的负载能力和较高的生存能力;四是智能化,具备简单紧急情况处理、敌我识别能力和实现与C4iSR体系结构的"无缝"链接;五是执行在"禁飞区"飞行等维和任务。

2.军用无人直升机(VtoL)。除具有"全球鹰"、"捕食者"等固定翼无人机相近的功能,军用无人直升机起降更便捷、机动性更好、作战用途更广泛。目前美国发展的无人直升机主要有三种:蝶型无人直升机,其圆环本身在直升机的机身,装载有热成像仪、激光测距、超宽带雷达;侧转旋翼式无人直升机,既可垂直起降,又具有固定翼飞机的快速飞行水平飞行的性能;传统型无人直升机,其机体形状和性能与有人驾驶直升机相似,如"a160蜂鸟"无人直升机。目前,军用无人直升机朝着武装作战性能更高、系统更加智能、广泛使用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3.军用无人传感器。无人传感器是由遥控设备或自适应程序控制操作的,可以在无人条件下将各种非电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换为可处理、可传输的物理量(一般为电量)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功能材料实现信息检测,如利用气敏电阻形成浓差电池式电动势测量气体浓度等。其军事方面的应用主要在气象监测、高空侦察、光学摄像、化学检测、核爆探测等领域。未来的美空袭作战将依赖"新型无人气象探测飞行器"和"下投式探空仪"等非常规气象探测装备,获得包括无人地区、海洋上空和敌纵深内常规气象探测设备不能获取的有针对性的资料,并可结合网络化技术快速地将信息传输到各作战单元。

参考文献:

[1]惠琦、张涛、于磊,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美空袭作战运用和发展趋势[J],国防科技,2005.11

[2]邓祁零、张淼、陶小宝,美军空袭作战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11.04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发展趋势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及信息价值管理界定

发展初期的房地产企业以施工建设相关财务管理报表信息处理为主。进入房地产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企业经营发展形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购物中心、酒店为主的商业地产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盈利点。多元化发展使得企业数据突变性增长,房地产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成为时展的要求。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房地产企业决策、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项目地域性、政策性强等特点。随着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市场向有序化、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运作方向转型。为了保障房地产企业各项资产和业务系统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运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建设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管理问题。在价值管理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信息与验证作用的信息系统是价值管理成功的关键技术支持。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就是房地产企业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一体化、全面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规避信息安全管理风险,处理企业日常事务,统计分析海量数据,提供管理决策辅助,预测业务价值趋势,验证市场的价值预期,提升企业价值管理绩效。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环境和行业状态的变化发展,以及“信息化带动房地产”口号的提出,我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意识极大加强。但是任然存在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误区,具体表现为:1、信息化是一次性工程;2、信息化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3、企业信息化只要投入就会有产出,不重视投入产出比;4、企业信息建设就是购买一套软件;5、信息化系统要功能完备,产品成熟;6、只看重供应商的产品品牌;7、陷入“eRp”的陷阱;8、追求系统的完美。

(二)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协同效应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采用的项目运作模式缺少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使得管理层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各项目情况,不能充分的在各个项目之间调动资源,无法为管理决策层提供足够的数据依据,对项目的潜在风险难以预测。房地产企业缺少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平台,缺少对开发项目的投资分析、项目的工期、投资、质量的有效控制。缺少对开发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开发商与建设相关方之间缺少协同平台进行工作协作。以上项目信息价值管理协同问题导致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面对以下四大危机:1、成本管理危机(如何对经营计划进行有效的监控;如何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如何实现对项目成本即时有效的控制;如何实时地进行成本的多级核算);2、项目管理危机(如何有效解决分散作业与集中管理的矛盾;如何实时了解和控制项目的进度;如何对项目的人、财、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实现项目三算的实时对比分析);3、物流管理危机(如何杜绝暗箱操作,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如何降低库存成本,包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仓储成本;如何提高库存周转率,并且向零库存迈进);4、资金管理危机(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财务能力;如何对各类应收款进行准确的帐龄分析;如何动态监控现金的流入、流出;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控制资金经营风险)。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系统一般有如下系统组成:财务管理系统、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甲供材料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采购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第三方商业智能系统和售楼系统等。围绕着这些系统,企业需要建立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个性化、集成化,同时需要随需应变的行业解决方案,以便完善各系统之间的集成性、整体性与协调性。

三、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发展趋势表现为五个方面:1、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管理更趋向于价值工程管理。首先,房地产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其次,房地产企业更加重视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后,有机集成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优化运行质量、成本、进度,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2、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房地产企业服务价值链信息管理。3、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强化业务整合。房地产企业原有的高耸型结构将逐渐被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将使企业内部外部的整合加速,整合周期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并最终推动企业流程的重组。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将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核心。4、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需要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的企业环境和氛围强力支撑。其次,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强化的企业内外部整合,将为企业文化的塑造提供便利。5、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更注重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保证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顺利推进的基本要件是企业信息标准化的实施。房地产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是解决房地产企业供求决策的信息前提,而房地产企业与外部联系的信息标准化是解决信息集成和共享的基本途径。另外,对于房地产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评价,也需要规范的评价方法和统一的评价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房地产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速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进程。只有认识到企业信息价值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才能够促进管理创新、产业升级,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趋势

工业自动化是一个具有很高的综合性的工业控制过程,主要是集自动控制原理、仪器仪表理论、计算机系统以及网络信息等为一体,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工作,对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测、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决策的优化和调度,并达到提高工业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另外还能够大大的降低工业生产的消耗,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自上世纪以来,工业自动化控制就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广泛的应用,它能够有效的解决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之间一致性的难题。

1.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控制系统有三种,即pLC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和工业pC控制系统,下面从这三个控制系统详细的介绍一下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

1.1工业自动化控制的pLC控制系统

自从工业自动化控制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开始应用以来,pLC控制系统就一直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主导地位,因为这种控制系统能够为多个不同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化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控制方案,并与其他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方式一样,共同推动着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目前世界上pLC控制系统的生产主要以国外生产厂家的业务为主,这种控制系统的型号大约有三百多种。虽然我国国内的pLC控制系统产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品牌质量,简而言之就是我国pLC控制系统产品的生产还没有产业化,所以我国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所使用的pLC仍以国外的产品为主。如今pLC控制系统产品在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在其他的领域也有应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1.2工业自动化控制的DCS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即DCS控制系统,是20实际七十年代被研发出来并获得成功运用的,但是我国自主研制的DCS控制系统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取得进展的,并全力展开了国产化DCS控制系统的技术攻关。随着我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DCS控制系统在我国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在产品的技术方面,还是在产品的质量、安全方面,都达到了世界DCS控制系统的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DCS控制系统产品生产企业,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1.3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工业pC控制系统

目前世界上工业pC控制系统开始逐渐地替代pLC控制系统和DCS控制系统,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因为这种控制系统具有分布控制系统的优点,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具有基础性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另外工业pC控制系统还存在不同的客户模式以及服务器模式,所以工业pC控制系统还可以作为客户机或服务器,从而形成具有区域性的工业pC机群,这种机群通过网络的方式形成把管理和控制统一起来,有效的实现了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所以这种方式还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收集起来,建立信息综合系统。

2.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2.1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实际需要,pLC控制系统开始逐渐的向微型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性能以及结构方面,pLC控制系统逐渐的向工业pC控制系统的转化是为了pLC控制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目前的pLC控制系统产品具有很多缺点,例如体积大、价格高等,这严重阻碍了pLC控制系统产品的广发应用,所以pLC控制系统产品向微型化发展是其近期的一个趋势;虽然目前pLC控制系统产品的所占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市场的比例较大,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扩展,pLC控制系统已经有所落伍,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如今很多的客户都要求pLC控制系统产品要具有网络接口,这样可以使pLC控制系统的开放性更加广泛,所以pLC控制系统网络化也是其近期的一个发展趋势。DCS控制系统则逐渐向基于现场总线的FCS控制系统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使工业自动化控制更加的分散化、数字化以及开放化,同时还能够实现双向传输和多分支结构的信息通讯网络化,另外还方便安装,只需要在产品生产现场装置和总控制室的自动化控制装置之间进行安装即可,现场总线的技术可以使检测控制设备同时具备通信和计算的功能,可以有效的提高信号测量、传输以及控制的精度,提高控制系统和控制设备的整体功能。

2.2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健全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信息技术模块及其自动化仪表模块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要想建立健全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就必须合理的对其进行协调。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信息化对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作用非常大,它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模块及其信息化模块的有效协调。自动化仪表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应用等,所以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靠自动化仪表技术,所以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结合,是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近期的发展趋势。要建立健全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是一个艰巨而又漫长的任务,该体系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仅需要我们单独的完善各个组成部分,还需要我们完善整个工业自动化控制。

3.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工业自动化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都还不完善,无论是在控制系统还是在整个控制体系当中,都还存在着不足。随着一系列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专项实施,将会使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顺,孙刚.工业自动化控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1(5):99-100.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一)会计电算化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

企业的财务系统既要严格遵守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而不是一个孤立的账务系统。在构建企业财务系统时要充分结合供应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的体系和流程。比如说,账户结构的设置、账务流程的安排、各操作环节的衔接设计、报表内容的需求等。同时更加注重于业务对财务的影响和财务对业务的控制。(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要符合企业整体管理的需要一个企业由不同的管理部分组成,那么,电算化系统应由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系统,及时反映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态,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既要反映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又要能反映非货币计量的信息;既要强调可靠性,还要强调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应充分体现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理念,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多样化信息需求。

(三)财务软件模式要灵活,具备通用性

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不同信息流的一体化、集成化目标。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现代化方法。因此,首先要求未来的财务软件开发应充分考虑其融合理论与通用功能,从而实现不同数据相互传递、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系统软件下通识通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管理部门结合各企业情况,提供一个适用于单位普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模式,使各单位的工作方式得以统一。

(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以电子商务为导向基础

目前,电子商务技术,成为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的重要技术环节。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络资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加强其财务决策和管理活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全面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现代企业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了,只有走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前列,只有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术,才能在国家经济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信息技术的重要手段就是电子计算机。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新领域——网络会计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外部网(extranet)使企业对外有选择地对合作者开放或提供有选择的服务,使信息共享。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三)eRp(企业资源计划)——财务软件发展趋势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

eRp的全称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的意思。是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他的使用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财务管理软件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四)会计电算化的国际化趋势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的进程,管理和电子商务软件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财务、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应用的企业级财务软件将成为财务软件市场的主体。面对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应建立一个适应于国际化环境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帮助企业尽快适应于国际化竞争,争取让我国的电算化摆脱落后停滞的局面,在国际电算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年

[2]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12-01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视频监控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这也使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存在现实意义。

1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视频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各大领域,是一种防范能力超强的弱电控制系统,通过监控摄像头等信息捕获系统,将监控设备安装地点的实时情况传送到监控总控制台,对监控场所的监督达到及时有效的程度。就目前而言,视频监控系统正处于模拟视频监控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混合运用的阶段,并逐步向数字监控系统转化。

1.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利用矩形切换器将原来分散的系统微型集中化,主要运用于单一工作站的出入口控制及报警设备的全面控制;另一种是基于pC机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和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以实现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转换为主要目的,运用于视频切换和云台监控等控制系统。

随着技术要求的不断严格,模拟监控系统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模拟控制系统适合的区域监控范围相对较小,扩展性差且无法形成有效的报警联动系统。

1.1.2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这种系统的工作优势主要是可以简化系统结构,以计算机为载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且存储容量大又便于查询;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这种系统以应用为中心,指令精简,反映快且稳定。

1.2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数字智能化和网络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网络将数据进行共享,既简化了系统操作的步骤,又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基于视频交换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2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现状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就是对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的控制平台,主要是管理其网络设备、视频数据、用户权限、存储内容等,是视频监控系统得以发挥效用的根本保障。就目前而言,视频监控系统表现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系统无缝大融合这两大特点。

2.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国家有利政策的不断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视频监控系统的市场扩张是国家安全行业的市场扩张,自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至今,安防建设成为各市的重要建设项目,预计到2015年,安防产业总值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其中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元,可见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2系统无缝大融合

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常常都是分区域建设的,各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加上当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视频监控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不具有共享性,仅供该区域安全管理调用。而现在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无缝大融合,一方面不仅把各区域的监控系统相连接实行共享,更是把各区域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共享,使得有关部门在搜集所需数据时,能以最快速度发现需要的所有相关视频信息,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更是把门禁、消防、卡口等业务融合到视频监控系统中,使其达到更全面的安全效果,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3制约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发展的因素

如上述所描述的,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在国家政策的促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市场发展机遇,更多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使得其安防水平更加有效,但在当下市场多变、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面临挑战。

3.1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

为了达到全面的监控,实现完善的安防建设,就需要增加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这必然会增加数据量,且视频画面逐步向高清转变,高清所需的存储空间更大,所以,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于管理将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

3.2事前预警能力薄弱

现在许多视频监控系统仅仅记录事情发生的过程,只有利于后期调查取证所用,事前预警功能相对薄弱。因为预警能力取决于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的先进性,但目前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缺乏统一标准,用户期望高于其实际能力,基础设施不符合条件等。

3.3大融合困难

上述讲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要实现大融合,但这终将是一场大型工程,首先需要取得各市各部门的同意和配合,其次还需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逐步完善,接着是网络共享在技术水平上的支持,还有信息的相对保密性的管理,最后是实施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成本控制相关管理。

3.4信息提取不易

量越多,信息就越难查询,如果没有良好的大数据管理,那么在视频共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就会使有用信息的提取更加困难。例如,要提取某一时刻某一地段的视频,就容易出现许多相关却又无用的信息,反而使得其工作量增加了。

4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发展趋势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突破上述的制约因素,使其更完善,为安防建设的有效实施尽力。

4.1业务扩展弹性大

由于监控系统的大融合,使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业务涉及范围逐步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拓展范围将继续扩展,由于集成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要求管理平台有较大的业务扩展弹性。

4.2存储能力强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视频清晰度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其存储能力更强。一方面要求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扩充,体积尽可能缩小,另一方面要求开启智能化存储模式,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存储,降低内置存储设备的压力。

5结语

从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讲述,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都可以发现要在竞争压力巨大的市场上得到发展,除依赖国家政策辅助这一客观因素以外,还需不断发展创新,运用先进技术,将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实现环环相扣的高效管理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钦海.电力行业监控管理平台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2013(22):300-302.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篇10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趋势: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根据这些发展趋势提出了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不断更新成本观念。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1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1.1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1.2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1.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决策的相关性。向管理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传统成本计算向决策者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往往是失真的,容易发生,因此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反映的预见水平。其次,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作到有备无患。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作业成本法不可避免地要增大成本计算的工作量,而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还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作业成本法普遍缺乏认识,在对成本动因的选择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成本制下的缺陷;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作业成本法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这些都制约或限制了我们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和应用,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2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需要,以及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引进、学习各种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成本会计:

2.1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转贴于

总之,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成本会计核算中来,是成本会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极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程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预算成本、有效控制成本以及全面地分析、考核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计算机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基础。

2.2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2.3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

因此,长期坚持大力发展成本会计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最终朝着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环.有关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