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02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母婴保健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母婴保健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由产科护理人员走出病房,进入家庭,深入社区,进行母婴保健护理,延续了病房整体护理,深化了社区温馨服务,深得社区病家满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料与方法

服务对象:产科出院1个月内的母婴人群。

服务方法:纳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分区分组,责任包干制,每一责任小组由3名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每组承包所辖区域出院母婴的保健护理服务。

组织管理: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管理。制定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结合邵武市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考评标准制定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考评细则,内容包括承包母婴服务的数量,母婴月子管理,母婴服务工作质量,母婴健康知识宣教,社区服务满意度等。

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管理:结合母婴具体情况,评估月子母婴健康状况,列出护理问题,实施动态评价管理,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指导、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科学育儿、产后指导等产科社区母婴保健。

注重反馈,持续改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针对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每个月召集社区母婴保健服务小组成员意见工作会,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评价护理服务效果,找出社区母婴护理服务缺陷,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评估,调整实施计划,落实优质护理,为社区产科母婴提供更切实、有效、便民的服务。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200户社区母婴护理服务情况评估调查:产妇护理技能评估,见表1。

婴儿照顾技能评估,见表2。

产科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比较,见表3。

调查资料显示,以人为本,开展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直接为母婴提供科学、系统、全程、专业、全面的产科照顾、母婴帮助、健康教育、护理服务。产妇及家属获得健康知识、产妇护理技能,婴儿照顾技能得到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数减少,产妇及家属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讨论

探索了一条产科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在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中纳入整体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是当代护理学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整体化护理,代表了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将产科护理工作发展与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相结合,积极为社区母婴提供整体化、个性化、连续性的产科科学专业的保健护理服务。

深化了产科护理实践,丰富了产科护理工作内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注重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母婴保健的家庭指导,并能根据个体差异为社区母婴人群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专业性整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社区民众的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

增进了护患友谊,提高了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中,通过护士为母婴提供主动、温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母婴安全,这种主动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优质护理服务,使社区人们真切感受到产科护士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增进了护患友谊,社区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更新了产科专业知识,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随着人们对社区母婴保健需求的提高,不断加强母婴保健人员的师资培训,专业技能的提高,才能较好地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社区母婴保健护理服务。产科社区母婴保健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当护理面向社会,走向社区,贴近母婴,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之时,自身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纳入优质护理服务之后,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母婴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质量,极大提高了社区母婴保健护理质量,很好满足了社区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婴安全,促进了母婴健康,实践证明,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产科社区母婴保健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莉.产科助产士阶段式培养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06-207.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R5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079-01

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护理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弱势群体。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乳房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弱势群体,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3结果

例数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对照组5089.58890

实验组5095.397.599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较接受传统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有大幅度上升(p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产科母婴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035-02

maternalandinfanttothebedtheclinicaleffectofnursingmode

ZHaomin

(SichuanprovinceinGuangyuancitymaternityandchildcarecenters62800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ofmaternalandinfantbedmodelandtheirfamilymembers,theinfluenceofwomeninmaternitycarework.Guidemethods120maternal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60tointhetraditionalmode,andthenursingcarematernalandinfantimplementationbythebednursingmode(thecareandhealtheducationbythespecializedsubjectoperationnurseinthebedfinish).Beforedischargetwogroupsofmaternalhealtheducationstatisticsknowledge,nursingskillsmasters,surveyandtheirfamilymembersinthenursingmotherstojobsatisfaction.Resultsthematernalhealtheducationknowledgeandinfantsincreasenursingskillsmasterinmuchbettertha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maternitymaternalandchildhealthnurseseffect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血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4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所有护理工作均在床旁完成,指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参与,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研究对象对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婴儿护理技能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母婴知识及格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婴儿护理技术达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母婴床旁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于婴儿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加强产妇自我护理以及护理婴儿的技能水平,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新模式;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9

作者单位:525100化州市广东省化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莫彩燕:女,中专,主管护师

母婴同室是指产妇在分娩后与新生儿共处一室,共同休养,以便产妇自主参与新生儿护理,而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过程,其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足跟血采集、听力筛查、一对一健康教育等,此护理模式在保证新生儿安全、减少母婴分离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也促进了产科护理质量的整体提高[1-2]。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40岁,平均(28.9±3.2)岁。孕39~41周,平均孕(40.2±0.8)周。均为足月单胎。排除患有严重心、脑器官病变、无自我控制能力意识障碍产妇。将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孕妇饮食指导、母乳喂养、心理护理等。试验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其具体做法:将婴儿放进婴儿车,安置在产妇旁边,所有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都在产妇的床边完成,要求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学习参与婴儿护理过程,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主要包括护理工具的安置、接触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3]。

1.2.1护理工具安置为了有效推进护理工作,我院专门安排婴儿车以及床旁护理车,将婴儿安置在产妇床旁,确保产妇及其婴儿在同一房间内同时接受护理,也为产妇家属照顾婴儿提供有利条件。

1.2.2接触护理安排专门护士对婴儿进行操作,在进行接触类护理中,诸如沐浴、防疫注射等,引导产妇积极参与配合,护理人员一边进行护理,一边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讲解,力求细致简洁,语言准确生动,逐步将操作权让给产妇,直至产妇独立操作。

1.2.3健康教育我院提供的母婴护理知识信息来源有孕妇学校、产科门诊、入院后健康教育,我们采用为孕产妇提供当面授课、电子授课、悬挂宣传板、发放健康教育折页等方式。另外,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由于信息量大,产妇很难一次性掌握,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孕产妇产后的护理需求,故需根据个体指导。

1.2.4对产妇实施路径式护理指导产后第1天,鼓励并引导产妇及早进行母乳哺育,尽量安排母婴接触时间,引导产妇养成正确的喂奶姿势。产后第2天开始进行沐浴、抚触指导,要特别注意婴儿脐带和臀部清洁干燥,为其系统讲解婴儿可能发生的相关病症,使其明确护理注意事项。产后第3天,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积极帮助其消除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教育产妇了解婴儿的成长过程以及相应的体征变化。于产后第4天开始对产妇进行饮食以及个人卫生指导。

1.3观察指标[4]分别对两组产妇婴儿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婴儿护理技能达标情况以及满意率进行调查。母婴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设置50个题目,共100分,在产妇出院前要求其解答,60分为及格。婴儿护理技术情况安排3位专职护士进行共同评价、打分,顺利完成动作并不存在错误疏漏者为合格。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让产妇极其家属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母婴知识了解以及婴儿护理技术达标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提升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避免了产妇担心抱错孩子、喂错药、对孩子不好等疑虑。若以常规方式对产妇及其婴儿进行护理,虽然也是母婴同室,但护士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未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详尽指导,导致婴儿在家长层面的护理相对欠缺,加之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准确全面了解每一例婴儿的具体情况,这也增加了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5-6]。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确保婴儿出生之后就近距离接触母亲,有助于建立起亲密的母婴关系,也可以激发起产妇主动担当母亲的角色,使其尽快转变身份,给予婴儿更好地呵护。

母婴床旁护理由于所有的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产妇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加之新生儿是特殊的服务对象,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是否满意没有表达能力,无法进行监督,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既保证了母婴安全,又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需求,增进了护士与产妇及家属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在制定护士培训计划时,不应只注重统一操作流程,还应重视操作时护士的站位与操作时间;不仅要注重操作的流畅性,更要注重操作的质量;操作时不仅要边做边教,还要教会,要会教。护理操作时,护理人员常常忽略带给产妇及家属的感受。在她们面前护士应该认真对待产妇和新生儿的疼痛、欢喜、无助,并给予同情与帮助。由于我院分娩量较高,母婴同室病房内空间有限,常年加床,护士工作量大,护士必须加快速度,一些操作程序被简化[5],亦应引起关注。

结果表明,试验组母婴知识及格比例、婴儿护理技术达标比例以及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提供床旁护理,可以确保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可以有效提高产妇本人的护理技能水平,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张淑梅.人性化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4):127.

[3]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4]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3.

[5]张兰英,章玉玲.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2):51-52.

[6]张士琼,李德姣.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温馨病房应用中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0-341.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5

1对产妇和家属方面

1.1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

通过护士面对面的演示和手把手的教学,让产妇和家属直接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及时指导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纠正不正确育儿观念和方法,不断强化护理技能,直到全部掌握。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及护理技能率平均为93%,传统模式为55%[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率

母婴床旁护理,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多种权益,接受产妇和家属的监督,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孕产妇的信任和赞扬[4],获得了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家属满意率平均为92%,传统护理模式满意率为74%[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1.3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实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母婴24小时不分离,护士对产妇及家属及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协助,如早吸吮、喂奶姿势、正确含接乳头、挤奶方法等,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成功实施母乳喂养,对乳量少、乳头凹陷、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等乳房问题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1.4有利于产妇建立育儿信心,增加母婴感情

通过床旁示范和指导新生儿护理方法,产妇能够自行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从而产生成就感,也体会到做母亲的责任,建立起照料新生儿的信心和兴趣。母婴同室提供安静、卫生、舒适的环境,床旁护理使产妇与新生儿之间同步休息和活动[9],促进母婴交流,利于培养母婴之间的感情。

1.5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

产妇按需哺乳可刺激缩宫素分泌,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贫血,延缓排卵,推迟再次妊娠的时间,还可以帮助产妇尽快减去怀孕期间增加的体重,恢复到正常状态。指导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恶露排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对腹部手术切口或会阴侧切伤口进行观察和自我护理,有利于提高产妇对伤口恢复过程的认识,配合护理和进行自护,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

1.6有利于预防产妇产后抑郁

护士精心陪伴和指导护理,加上整个家庭参与母婴护理,形成和谐愉快氛围,减少了初为人母的焦虑和不安,利于产妇调整产后情绪,减少产后抑郁。

2对新生儿方面

2.1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单个床旁护理,一人一套护理用物,可降低集中护理引发的婴-婴交叉感染。对产妇和家属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教会洗手方法,接触新生儿做到勤洗手,有效预防家属自行护理时对新生儿的感染。同时,新生儿及时吃到初乳,初乳中多种类型的保护性抗体可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和过敏现象发生。

2.2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有一定的视听及感知能力,母亲与新生儿频繁地说话、抚触等都能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令新生儿感受到妈妈的爱抚,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抚触还能抚平不安情绪,给新生儿以安全感,减少哭闹,加深睡眠深度,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进食欲,刺激宝宝淋巴系统,增强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

3对医院方面

3.1有利于探索母婴护理新模式

促进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升医院品牌形象,适用社会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各项护理操作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完成,护理人员除具备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反复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演示和指导,落实健康教育内容,既锻炼了个人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3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操楠[10]认为新生儿的所有护理操作都应在床边完成,当着产妇及家属的面进行操作,护士会更有自律性,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会更强,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扎实做好基础护理,既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也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

3.4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床旁护理模式体现了产妇及家属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等多种权利的被尊重,有利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5]。新生儿护理操作在床旁进行,护士与产妇及家属相处时间增加,产妇参与护理,解除了产妇担心护士对孩子不好、怀疑抱错孩子的误会,增强了对护士的信任和认可,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 母婴,抚触,音乐疗法

1音乐配合抚触对婴儿的影响

1.1音乐配合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加快,增加免疫力,增进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接受抚触的婴儿体重增长快,而配合音乐抚触能加速胎便排出,使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少肠肝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程度。同时抚触可以降低婴儿血糖,增加婴儿食量,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加快新生儿体格发育。

1.2抚触可减少婴儿哭闹,改善睡眠,调节良好的睡眠、觉醒节律婴儿接受了音乐配合抚触能够减轻陌生环境带来的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婴儿睡眠质量都较好,哭闹少,从而使睡眠时间增加,有助于建立规律良好的睡眠,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音乐还能使婴儿身心舒服,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1.3抚触可促进婴儿神经发育配合音乐的抚触有利于促进婴儿脑神经细胞的发育,使脑细胞被利用的更多,婴儿更聪明。音乐配合抚触还对于婴儿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都有重要的影响,能放松婴儿的面部表情和肌肉紧张度。

1.4对婴儿心理的影响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胎儿都接受了产道的抚触作用。当婴儿出生后,母亲给婴儿的按摩不但使婴儿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全,而且接受音乐抚触能够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更能增加母亲和家人与宝宝亲情交流,使婴儿觉得舒适,精神放松,身心得到抚慰。消除新生儿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呈现满足感。

2对母亲的影响

2.1抚触配合音乐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在给婴儿做抚触同时,不但满足母子间肌肤接触的渴望,而且这种双向的刺激能够使母子感情升华,有助于母爱的唤起,加速母亲其角色的转化。从而使产妇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体会做母亲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2音乐配合抚触对产后的泌乳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产后焦虑症的机会产妇通过抚触婴儿,放轻柔的音乐,同时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舒畅,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2.3音乐配合抚触有利于母婴间的感情交流在对婴儿实施音乐配合抚触时,母亲的手也同时受到婴儿身体的强烈刺激,加上母亲的亲切语言,愉快的情绪,能让双方都得到感触上的满足,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给婴儿安全感和自信感,令婴儿更加珍惜自己,珍惜母亲,有助于稳定情绪,幸福永远。音乐配合抚触不仅使婴儿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婴儿肌肤饥饿感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增强,为美好的人生创造了坚定的第一步,也让母亲得到了无限的宽慰,是一项成本底,效益好,易掌握的实用护理技术。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7

新生儿在分娩下来后,存在部分的新生儿或者产妇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干预,新生儿将转入监护病房进行针对性的监护护理,产妇则进行产后哺乳干预和心理调节,但是这有可能给产妇及其家属带来不适感,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激起临床医患矛盾[1-2]。且母婴分离的产妇处于较为特殊的一种护理地位中,如何协调好母婴分离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当前医疗界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针对母婴分离后的特殊时期产妇的护理,我院组织开展本次研究,希望能为临床上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干预的产妇,年龄分布在22到34岁,所有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产检数据等均无明显差异,排除其他可能的乳腺及其他影响产妇身体素质、新生儿哺育的并发症。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及其家属均在独立自愿的基础上了解本次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医护人员一对一特殊护理结合产妇家属的心理支持引导,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予以心理支持和开导,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具体措施见下:

(1)心理护理。产妇在初为人母后,出于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必须面对母婴分离的情况,容易产生对新生儿的歉疚感,进而会迸发各种负面情绪,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调节和身体机能的恢复,导致产后大量出血、泌乳减少甚至开始无乳。因此,在母婴分离后,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要相互协作,帮助产妇建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减少产后出血、无乳等情况的产生。

(2)早期哺乳干预。母婴分离后,产妇由于心态不稳定和身体机能未曾恢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母乳分泌,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后,医护人员帮助产妇定期进行哺乳护理,通过热敷、乳腺按摩等方法对乳汁进行挤压,防止因乳汁回收导致新生儿后期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将每次收集的乳汁处理后送入新生儿处。

(3)临床健康宣教。母婴分离的产妇心理状态与一般生产后的产妇有些微区别,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健康宣教,重点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泌乳变化,宣教内容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原因送往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要向产妇解释新生儿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情况、新生儿目前治疗情况、治疗后是否存在复发可能性、如何降低复发性、出院后如何对新生儿进行自我护理、护理中的关注要点及应对措施等,帮助产妇降低自我批评心理,树立产妇对新生儿病情的正确认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关切,不会因新生儿忽视产妇自身的护理,提高两者的生活质量。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

2.结果

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身心调节、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缓解了产妇对母婴分离后的不适感,临床上有效的降低哺乳期炎症发生概率,从以前的45%下降到了19%;同时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由之前的78%提高到了现在的89%,并帮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护理w验。

3.探讨

母婴分离产妇因为缺乏有关的产后自我护理和心态调节的经验,且产妇自身的身体在产后处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期,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恢复产妇身体机能和心理调节,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3-4]。尤其是母婴分离后,产妇容易对自身产生否定和厌弃情绪,从而可能导致产后抑郁、泌乳减少甚至无乳这样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和产妇家属要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身体机能转变都要保持较高强度的关注,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临床心理护理、早(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期哺乳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健康宣教措施减少产妇生产过后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而本次研究的结果和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均证明,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身心调节、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缓解了产妇对母婴分离后的不适感,降低哺乳期炎症发生概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并帮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护理体验。能够有效的帮助产妇和新生儿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牟一建,毛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和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9):115~116.

[2]王红梅.护理干预对降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99~200.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8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的护理,提高母婴的两重安全。方法选择2004年至2009年经HiV确认实验阳性,要求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前,aiDS病毒通性传播有16例,通过静脉注射吸毒的血液传播有5例,通过卖血而感染者有3例,在孕妇怀孕14周时,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同时,新生儿诞生后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结果在24例接受母婴阻断的病例中,有21例婴儿在出生后第四个月的血液HiV检查中,HiV呈阴性,阻断率达87.5%,母婴阻断取得成功。结论由于对HiV阳性孕妇进行母婴阻断的护理,婴儿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受到aiDS病毒的传播,保证了母婴阻断的成功。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母婴阻断;护理

aiDS做为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越来越广,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阻断aiDS的传播,众所周知,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在2004年到2009年全国的医疗卫生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HiV感染中通过母婴传播的比例已经由o.15%上升到0.56%,对HiV阳性孕妇进行母婴阻断已经成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一定的产前、产时、产后干预,进行母婴阻断,可以大大的降低新生儿艾滋病的感染率。其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母婴阻断护理[1]。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至2009年经HiV确认实验阳性,要求继续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共24例。年龄在23岁到32岁之前,aiDS病毒通性传播有16例,通过静脉注射吸毒的血液传播有5例,通过卖血而感染者有3例。开始服抗病毒药物的孕周最早11周,最晚在37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其中剖官产19例,阴道分娩5例。

1.2方法(1)经疾控中心HiV确认试验阳性的孕妇,怀孕的第14周开始免费进行三联抗病毒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定为:齐多夫定(越强)350mg,拉米夫定(3tC)350mg,依非韦伦(eFV)500mg,睡前服药,连续服药二十多周直至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给予齐多夫定(越强)4mg/kg,连服2周,之后进行预防性用药。

(2)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到4个月期间应当进行HiV―Dna的pCR的详细检测,4个月后检测仍为阳性者可以早期诊断为HiV感染,阴性者则排除HiV感染,阳性者继续接受治疗[2]。

2结果

2.1用药观察及分娩情况在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中,有4例孕妇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了贫血的情况,因此将齐多夫定改为司他夫定(Dt)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输血,血红蛋白得到回升,产前血红蛋白的平均值为116.8g/L,而肝、肾功能没有受到损害。至分娩时服药时间为21天到198天,平均(102±55)天,其中35天以内4例(16.7%,分别为21、29、30、32天),36~90天有8例,90天以上有12例(50%),其中阴道分娩者服药时间65天到198天,平均(115±40)d。结果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5例。

2.2新生儿情况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因为事先给孕妇用药,所以通常的情况都比较良好,但是并不能够松懈,应当给予齐多夫定口服液(4mg/kg)口服,连服7天,有4例因为母亲抗病毒治疗不足35天而必须连续服用4周。全部婴儿均进行人工喂养,并且从第6周开始使用复方磺胺甲嗯唑糖浆预防治疗(5ml/d),直到第2次检测结果阴性为止。结果21例婴儿在四个月后的HiV―Dna检测中发现,HiV均为阴性[3]。

3讨论

3.1医护人员应当对产妇进行母婴阻断的科学指导:我们知道,母婴传播是aiDS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我们又可以分为三个小途径,这个三途径的护理干预也不一样。

①宫内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的每一个时期,因为母亲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对子宫内的胎儿进行营养输送,因此宫内传播被认为是病毒通过胎盘实现的,艾滋病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绒毛或者通过破损缺口进入胎儿循环,即为垂直传播。这个阶段应在孕妇怀孕14周时,进行三联合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可有效的阻断HiV阳性孕妇的传播。

②分娩过程中的传播:分娩过程,也是aiDS传播的重要时机,因为分娩过程中,胎儿与母体在进行强烈的摩擦,而在这些摩擦中,胎儿与含有病毒的血液和宫颈、阴道分泌物会有大面积的接触,因此导致病毒的感染,在分娩前和分娩时经母体一胎儿循环的血性传播,在宫缩时感染的几率增大,此时胎儿的头皮直接接触母体宫颈阴道分泌物造成感染[4]。因而,在此阶段预防HiV对胎儿的传播尤为重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缩短产程,减少胎儿接触含有病毒的母体血液及宫颈-阴道分泌物,可明显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

③产后哺乳传播:产后哺乳是HiV重要的传播途径,乳汁中含有HiV,新生儿感染是乳汁内病毒通过口腔或胃肠道造成的,产后3个月内混合喂养感染艾滋病危险性比单纯母乳喂养高,因混合喂养可能引起胃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胃肠道损伤可增加感染机会。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及家属选择正确合理的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是目前HiV产妇的最佳喂养方式,可以完全杜绝单纯母乳及混合喂养的风险。

因此,医护工作者应当与产妇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他们阐述母婴阻断的重要性,为他们也为他们的孩子着想,应当进行母婴阻断的治疗与护理,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虽然会有药物副作用反应,但是与之后取得的效果相比,是可以忍受的。

3.2产科护理的人性化:感染HiV的孕产妇在知晓自己的疾病后,一般都会有情绪或心理上的问题存在,这对孕产妇及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医疗工作者应当对产妇做好关怀工作,避免产妇受到歧视,而产生心理落差,不肯接受母婴阻断的护理,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并且提供咨询和一对一的心理与生理护理,专职陪伴及用药指导,对孕产妇表示理解和尊重,注意与其沟通的技巧性,并寻求其侣伴及家人的支持,与他们一起探讨养育婴儿的问题,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使孕产妇及家人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3.3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在HiV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有着职业暴露风险,对产妇的含有病毒的血液及分泌物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另外对一些由于针刺或腹腔冲洗液也要做好防范措施,因其可能通过接触护理人员的粘膜如睑结膜等而感染,因而,医护工作者在HiV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职业暴露防护。

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对HiV阳性孕产妇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及母婴阻断的护理干预,都能明显降低HiV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庆山.阳豫.刘文兴.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妇围产期母婴阻断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01):34-35.

[2]孙定勇.韩伯勇.许淑琴.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05):213-214.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安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60-02

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有益于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建立母婴亲密关系的纽带。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入院孕妇以及闲杂人员较多,加之产后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影响母婴休养,更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等不安定因素。我院产科于1997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多年的实践观察,总结母婴同室的管理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

1.1为了保障母婴安全,维持病区秩序,我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孕妇入院首次沟通告知单。孕妇入院后,由接诊护士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讲解入院相关应知内容及待产所需的物品,指导家属严格遵照病区规定的时间探视。孕妇待产期间应有家属24小时留陪,除特殊检查外不得离院。遵照我院的病房管理规定,为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我院在各病区设均有监视系统,如有探视人员进入病区,应在护士站做好登记,每次不得超过3人,以保证病区安静有序的探视环境。由于母婴同室环境特殊,往来人员较杂。中午、夜间时,也是医务人员较少但事务较多的时候,此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极易给一些非法分子有机可乘。曾经就有媒体报道医院丢失婴儿的事件发生。因此,在护理人员交班和夜班的薄弱时间,我病区关闭两侧步梯大门,仅开启护士站可见的通道,限制人员过多的流入,减少安全隐患。另外,许多孕妇及家属在入院时都会要求自带月嫂,也有由月嫂24小时留陪的。针对这一情况我科设立了孕妇留陪人员登记记录,孕妇入院时详细记录留陪人员信息并有签字。

1.2新生儿与母亲同室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观察,日间至少每小时巡视房间一次,夜间随时巡视,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婴儿异常情况,如哭声、呕吐或不哭、不吃等。夜里休息时一定要让婴儿睡在婴儿床上,特别是冬季,不要让婴儿与母亲同睡,以防婴儿发生意外。指导产妇喂奶后要竖抱婴儿,轻拍其背,促使吃奶时吞入胃内的气体排出,以防婴儿溢奶。刚吃完奶后让婴儿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呛入气管,造成婴儿窒息。

1.3每日为婴儿进行新生儿护理,包括沐浴、游泳、新生儿抚触等。为方便管理,避免差错,应由医务人员接送婴儿沐浴、游泳或特殊检查。我科为此试用多种方法来确保婴儿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病区采用填写婴儿沐浴交接卡的方法,即在母亲床头设一婴儿沐浴、游泳或检查交接卡,进行一切需将婴儿推离母亲床旁的护理或检查时,由两名护理人员共同核对母亲床头卡、手腕带及婴儿床头卡、手腕带确认辨识,规范填写交接卡并签责任人姓名,送回母亲床旁时,再次核对无误后于交接卡上填写送回时间并有签名,绝不得由他人途中交接。

2.健康教育

2.1母婴同室的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1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营养饮食,并适当进蔬菜和水果,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2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指导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h。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新生儿取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3提倡尽早哺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不定时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若条件允许,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2产妇在喂养婴儿时也应当关爱自己,做好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min,并按摩,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应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若发生皲裂,轻者哺乳前湿热敷3~5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3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盆底康复,不仅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而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

3.定期召开座谈会

我科门诊每周召开一次孕妈咪班,为孕妇及家属讲解家中待产的注意事项和入院前的准备工作,普及孕期健康知识。病区每周二召开一次孕产妇、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座谈会,由医务人员讲解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技巧,同时针对会上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做好答疑解难的工作。每周四组织一次新爸爸、新妈妈培训班,护理人员分课时讲解新生儿护理的方法,如母乳喂养、沐浴、更换尿片、游泳及新生儿抚触等,并与孕产妇、家属做互动交流,得到孕产妇及家属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候凤云.母婴同室病房管理[J].河南医药信息,1994年04期。

[2]艾宏伟,任艳芳.护士在母婴同室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护理天地》,2007,4(13)

母婴护理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母乳喂养早产儿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73

目前一些产妇由于缺少必要的母乳喂养护理知识,在给婴儿喂奶时,错误的把自己的婴儿头部紧紧搂在怀里喂奶,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8月在我科分娩产妇156例,年龄20~40岁,平均27.3岁。自然分娩122例,剖宫产34例。其中单胎154人次,双胞胎2人次。孕周32~36周,出生时婴儿体重2.0~2.5kg。

喂养方法:早产儿主张越早喂奶越好,可促进乳汁分泌。在喂养前母亲要清洗双手,用温开水清擦,把婴儿抱在怀中,吸空一侧后再吸另一侧,这样使每侧都有机会吸空。哺乳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吸吮情况,完毕后擦洗,然后再将婴儿抱直,头靠母肩,用手轻拍婴儿背部,使哺乳时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哺乳后婴儿宜向右侧卧,头稍垫高。婴儿一般在10~12个月给予断奶,但在断奶前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切忌骤然断奶。

乳汁的分类:①初乳:产后至5~7天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呈蛋黄色、质稠、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增进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婴儿的抵抗力。因此一定要将母亲的初乳喂给婴儿,保证初到人世的婴儿健康。②过渡乳: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减少。③成熟乳:生后2~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比较多,蛋白质、矿物质进一步减少。④晚乳:生后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更减少。

母乳喂养的护理

卧位喂奶护理:产妇分娩后的第1天,告诉产妇要躺着侧身喂奶,喂奶的时候让婴儿躺在床上而不要躺在产妇的胳膊上,然后把婴儿的鼻头对着产妇的,产妇要抱紧婴儿的臀部,不要用力抱婴儿的头部。防止在婴儿吃奶时,如果鼻子被产妇的堵住,就会影响婴儿的呼吸,婴儿会很自然地把吐出来。因为婴儿吸吮吃奶,是对母亲很好的一个刺激的过程,此时产妇很容易睡着。而一旦产妇紧紧抱住婴儿头部,处于睡觉状态,就会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其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告诉产妇在喂奶时,一定要注意手是扶着婴儿的臀部而不是头部。

坐位喂奶护理:一般在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才可以采用坐位喂奶,这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产妇坐着的时候最好有靠背的东西,这样会比较舒服。因为喂奶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0.5~1小时,如果产妇坐得不舒服,就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失去耐心。要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让婴儿的肚皮和产妇的肚皮紧贴,身体和头成一条直线,要注意婴儿的鼻头对准产妇的,这样很容易放到孩子的嘴里。另外产妇抱婴儿的时候,一定要把婴儿贴近抱紧,不要离得太远,要注意产妇的手必须托着孩子的臀部。

托喂奶护理:在产妇掌握躺着和坐着喂奶的护理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托喂奶护理方法。告诉产妇不要用手持往婴儿嘴里放,这样会把上下的乳腺管堵死,影响婴儿的吸吮。要提示产妇把用手“C”字形托起,手不要离太近,防止婴儿的嘴碰到产妇的手。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的清洁护理。清洁不仅可以保持乳腺管的通畅,还有助于增加的韧性,减少哺乳期皲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母乳喂养的产妇,对的护理应该暴露于阳光下进行,产妇每天准备一条干净毛巾和温水清洗,擦洗时切勿造成的刺激感或酸痛。另外告知产妇在喂奶的时候,还应注意产妇的,由于比较娇嫩,喂奶的时候应该让婴儿含住乳晕,防止破裂。

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

分娩前母乳喂养宣教:我们对孕妇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有关知识宣教,向每位孕妇发放母乳喂养宣教材料,传授有关知识及技巧,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定时向孕妇播放母乳喂养的录像,同时配宣教图片,让每位孕妇及家属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护士应再次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为孕妇清洗,为哺乳做好准备工作。

分娩后母乳喂养宣教:孕妇分娩后,要及时将新生儿脐部处理完,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接触吸吮30分钟后,将婴儿包裹好,放入开放式保温箱。产后2小时,随母亲一起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护士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具体措施的指导,随时注意婴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婴儿面部颜色和呼吸节律异常,需立即停止。母婴皮肤及早接触吸吮,可以有效地刺激母亲大脑中枢,从而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乳素可以促使乳汁分泌;而催产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可刺激下丘脑,使泌乳素分泌增多。如果婴儿不能含接,就要定时挤奶,每日不少于6~8次,挤出的初乳应盛在已消毒的杯内,用勺子或注射器滴入婴儿口中。在156例婴儿中,能够正常吸吮者150例,人工喂养者6例。

孕妇家属的宣教:家属的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因为婴儿过小,不会吸吮,许多家属不敢接触婴儿,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耐心细致地指导家属正确母乳喂养。对于确实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告知她们也要频繁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让其含接。护士要耐心指导,告诉产妇及家属,是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所谓乳汁不够或无奶等现象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不让婴儿吸吮,就会停止泌乳。讲明婴儿吸吮力越强,就越能刺激母体,产生大量的泌乳素而分泌乳汁。坚决杜绝奶瓶、奶嘴和禁止代乳品的使用。

讨论

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母亲产后的康复。母乳喂养还可有效预防佝偻病、肥胖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人体所需的各种酶类等物质,因此一定要合理喂养,不要浪费。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生后30分钟内让婴儿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使奶量不断增多。虽然母乳中维生素a、C、e的含量较高,但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母亲膳食影响,因此哺乳的母亲要保持充足的营养和均衡膳食。前2个月可按婴儿的需要随时喂奶,此后根据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一昼夜共6~7次;到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

据报道,母乳中惟一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肠道内的乳糖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时,暂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再喂奶。当母亲患感冒发热时,母亲必须戴口罩哺乳,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睡觉时不要让婴儿含着,因为口含着,奶汁或呕吐物不能随口吐出,只能反流入气管或肺内,造成急性窒息而死亡。有的孕妇因扁平、凹陷及过大的影响,致使孕妇误认为婴儿的口小而不能含接,导致产妇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为此我们要及时纠正产妇不规范的母乳喂养方法,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使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利于母婴情感的加深,从而避免不必要造成的损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红晶.母乳喂养护理方法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