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管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24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1

[关键词]情报学;图书管理;可持续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06.043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06-009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加大,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努力提高客观知识社会记忆能力的实用性科学,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不少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近年来都开展了图书馆学专业,试图让更多的人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最佳工具和方法。图书情报学从其宗旨上看是为了人类求知而建立起来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学科。通过对图书馆情报学理论方面的深层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对图书馆情报学有所见解,并不断把图书馆情报学放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向新的理论体系建设高度。本文通过对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图书馆中的运用,如何让情报学图书馆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几方面的论述,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情报学图书管理,并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般认为其内涵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展,还有一个是发展的持续性。讨论发展与持续性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认为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没有发展的持续性不过是对陈旧习惯的一种延续,但是持续性又是发展的关键,不然没有持续性的发展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建立,是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势头,并逐渐暴露出多方面弊端并再也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任何一个方面,在新时期的大前提下,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思想。

2图书馆情报学形成的概况论述

我国的情报学图书馆系统管理已经具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从图书馆保存文献的功能还是逐渐成长为当前图书馆管理学中专门的一门学科,图书情报学系统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研究史书记载和促进当前图书馆管理学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到今天,情报学图书馆管理不断完善和迅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学中离不开的一种文化职能机构。专业的图书情报学主要依赖于图书馆,通过各种资料室、信息中心、情报中心、信息咨询机构等进行情报研究,并培养大量图书情报人才。其中图书馆是他们的核心和发展源。

3情报学图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情报学图书管理在当前图书馆学的一体化结合发展中,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把人才资源、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情报学图书管理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情报学图书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

3.1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情报学图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陈旧的图书管理基本完全凭借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要做好情报学图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情报学图书管理中,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旧的图书管理的状况,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情报学图书管理都逐渐由计算机进行自动管理,这样减少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使情报学图书管理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通过对情报学图书管理的研究,我们得知情报学图书管理的发展正面临许多新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已经由过去的简单的文献情报学发展到当今的高科技图书情报学的综合学科,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手工操作和半机械化,填补了学科之间的鸿沟。这样的发展,使得情报学图书管理也实现了跨学科的发展,使得原来相差很大学科之间的研究也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情报学图书管理这一学科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高,管理人员也逐渐具备了完善的信息技术,他们由过去的低级操作人员变为今天掌握高科技技术的高级人才。也正是因为这样,情报学的图书管理学科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在情报学图书管理中实施可持续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在有先进生产工具的同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永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拓展情报学图书管理的服务功能的同时,我们要不断提高文献的开发层次,其中人才的建设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才建设最核心的一点是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环境,做到人尽其才、事业留人。情报学图书管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枯燥的,如何在这样的学科中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主要就是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在情报学图书管理方面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应该优先起用和重用,让年轻的图书情报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咨询研究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和骨干,在实践过程得到锻炼和提高,激发青年人才求知识、钻业务、长才干的积极性。对于在情报学图书管理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人才在精神奖励的同时应给予物质重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情报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并能更广泛地吸引有用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推动现代情报学图书管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杰.关于图书馆情报学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管理,2006(9).

[2]郭淑芳.图书情报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J].兰州学刊,2004(5).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2

1.图书、档案、情报同出一源,历史上很难区分开。早在远古时代的档案、图书、情报是很难区分的,三者同出一源、同为一体。古代档案与图书是名副其实的“一体化”,图书馆与档案馆融为一体。

2.图书、档案、情报具有相同特征。

图书、情报、档案均具有信息性、知识性、服务性这三个特征,图书、情报、档案工作均属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论机理。根据贝塔朗菲发现的著名定律:整体系统的属性与功能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即整体的发挥不是简单地1+1=2,而是>2。应用到“一体化”研究中,即图书、档案、情报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有着自己的独立功能,但这三个系统功能简单相加的总和,是会小于“一体化”整体功能的,只有图书、档案、情报融为一体后,他们才能产生横向联系与协作,促进图书、档案、情报资源共享,才能产生1+1>2的系统效能。

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

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推广为信息综合管理提供了初步的物质基础,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综合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实现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人才和智力基础。

二、高校二级学院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特点分析

1.工作人员少,管理水平低

二级学院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和档案管理的人员数量很少,特别是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多为文秘或教务人员兼任。图书资料和档案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表现为硬件条件差,普遍缺少相应的管理和利用设施;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低,信息共享难以实现。鉴于以上特点,各高校二级学院理应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整合有限的信息资源和管理人员,发挥整体服务效能。同时,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与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大的冲突,易于为各个方面所接受,在实际操作中障碍较少。

2.数量规模小,信息内容单一

二级学院是各高校的基层单位。由于各高校普遍设有图书馆、档案馆(或综合档案室)开展高校的图书情报和档案工作,面向全校提供图书情报和档案服务,高校二级学院所拥有的图书资料和档案的数量都比较少,内容和载体形式也比较单一。图书资料多为本学院所设置专业的专业书籍和刊物,档案多为本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等。

3.特征更为接近

档案具有信息性和知识性等特征,但其最本质的特性在于其具有原始性,表现在载体上档案往往是孤本,在价值上档案具有历史凭证作用。但对于高校二级学院来说,其保存的档案,如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教案、毕业论文,其价值更多地体现为情报价值,需要发挥历史凭证作用的档案比较少。因此,二级学院保存的图书和档案,其特征更为接近,均表现为信息性和知识性。

三、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1、提升思想认识。

通过研究宣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实行高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是档案、图书管理工作适应时展的重要举措,是谋求新形势下图书、档案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更是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确立高校档案、图书管理新的价值观,树立文献资源共享,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将档案、图书管理工作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使档案、图书工作从思想到行动实现一次大的变革。

2、统一档案、图书管理的业务标准。

要以一体化管理为目标,研制并应用档案、图书通用的信息处理方法、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彼此之间信息能互相识别、互相利用。逐步协调和统一档案、图书在文献管理、检索方面不一致的地方,组织人员编制和采用适合各系统使用的分类、著录、标引和检索的分类法、著录法、主题法及文献标引法等,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利于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手段的实现。

3、改革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切实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赋予新的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双重职能(业务与行政管理职能),并在这一机构下设置两个中心,即档案信息中心与图书文献中心,求同存异,统一协调管理。合理配置档案、图书文献资源,使其呈现出适应知识、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档案、图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也要多渠道、多途径等集发展资金。以此获得在设备更新、软件升级方面的资金保障。同时,加强网络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建设,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平台,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

5、建立利益平衡机制。

实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必须从现实出发,坚持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要通过每一项一体化活动,使原来的档案、图书管理机构在融合的过程中彼此平等受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与义务。在利益分配上,可以投入的多少来换取收益;也可事先签好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之间的职责、权利及收益。总之,应尽量减少冲突和摩擦,激发双方在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性。

6、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要求的文献信息管理队伍。

新型的一体化管理,需要精通图书、档案业务工作,熟悉检索技术,并具有计算机技能的通用型管理人才。从未来发展看,以档案、图书为主的文献信息业必然形成“二位一体”的紧密结合机制。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高校文献信息管理机构必须培养一支适应一体化发展需要的管理队伍,使之素质不断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知识结构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常青,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贺于,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一体化障碍初探[J],兰台世界(理论版),2007,(3)。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3

[关键词]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119-01

我国图书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大约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然而,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情报人员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管理需要。因此,对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就要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现代图书馆建设的需求,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我国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一、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图书管理机构也因此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图书情报机构作为知识积累的主要机构,拥有对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图书情报管理人员如果想达到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相反,如果图书情报管理人员不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和充分掌握,就很难适应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开展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将图书情报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为知识信息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从而体现图书情报机构的存在价值。

二、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相关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情报管理人员自身的情况,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更新观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

作为图书情报管理人员,为了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应不断变化的知识经济市场,在生活中,一定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不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全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才能够得心应手地为知识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图书情报管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如果想要将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就必须不断地对知识信息管理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进行透彻的掌握和了解,而继续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图书情报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二)将教育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如今,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因此,在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将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图书情报机构应该结合目前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现状,围绕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发展思路,对继续教育活动进行深化。与此同时,还要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创新,在传统模式所包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应该加上信息网络知识教育和外语知识教育等多种方面。在对日常业务的进修方面,图书管理机构可以安排专家指导、学术讲座以及实习参观等活动来提高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另外,在继续教育中,图书情报机构要通过薪酬等激励机制的完善建立,鼓励图书情报管理人员进行自学。

(三)为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目前,制约我国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首要因素就是资金问题,由于教育的经费和设施不能够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从而使教育不能够充分进行,必然会直接影响教育的结果。因此,面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相关单位一定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虽然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受到资金的制约,但是仍然不能对教育工作掉以轻心,依旧要制定完善的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政策。在此基础上,相关单位要努力向国家和主管机构争取继续教育的资金。与此同时,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以此来确保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起来。由于图书情报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千差万别,因此,在对其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赵素媛.浅议图书馆在继续教育中的功能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02).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4

【关键词】图书馆;情报信息;创新发展

一、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情报信息系统不完整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因此图书的情报信息服务需要运用更高的信息技术,而现如今我国的图书馆情报信息网络系统还未能够充分运用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情报信息网络存在不完善性。想要在这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有效的管理图书馆,完善丰富信息的拓展和传播方式,充分且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情报信息网络系统显得尤其重要。

(二)消极的情报信息服务状态

图书馆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以满足市场经济大发展中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然而目前我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人员仍然有大部分人不能充分及时的认识到市场需求,一些简单日常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情报信息服务的重视度。

缺乏实践

虽然图书馆在情报信息的发展中已经初步认识到它的作用,但依然未能深入的实践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而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思想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改观,这使得图书馆的优劣度还是很大程度的依赖于管藏面积和馆藏量,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依旧无法真正重视起情报信息服务的重要性,缺乏验证情报信息服务作用的实践工作。

(三)与读者信息传达不畅通

在时展的推动下图书馆都开始提高情报信息相关服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但在与读者信息交流的层面上很多图书馆还处于空白的局面,图书馆缺少和读者有效及时的信息交流工作,这使得情报信息服务有些很大的欠缺面,将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和发展。

二、如何创新发展情报信息服务

(一)加强对情报信息服务的了解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拓展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其服务质量对于更好的发展图书馆来说具有必要作用。由于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一些落后的思想未能改善,使得目前的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图书馆需要改革完善服务思想以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加对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认识了解,要学会改进甚至摒弃以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思想中那些保守落后的部分,积极学习国内外发展良好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并合理的融入到自己的图书馆管理中,要抵制否决重藏轻用的错误图书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文献的社会及管藏意义,合理科学的利用文献价值。不可以忽视情报信息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管理人员要提高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全面性。图书馆要自觉收集整理情报信息,将自己的见解理念运用到图书文献的分类规划工作中以避免文献登记错乱无序的现象发生,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形象。而作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从内心认可对读者的服务意识,对自己在服务工作中的言行自我督促,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职责素养。简而言之,图书馆要提高对情报信息服务的认识并且学会灵活转变运用相关管理理念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加强其行内竞争力。

(二)提供准确情报信息

情报信息工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中也逐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阶段,在市场及社会中拓展出了更广阔丰富的发展创新空间。图书馆在这样全新的时代中不仅仅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同时面临着重重挑战,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中图书馆更应该挣脱传统管理落后理念的约束,在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合理的融入信息理念及市场产业理念,时刻收集最新的民众及社会信息需求情况以保障能够及时的为读者提供最有效及时的信息情报,不断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度。作为图书馆内的情报信息工作人员,应当要能够做到准确的分辨情报信息,将情报信息与当下实际情况对比核查,从而保证管内情报信息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最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善于在大信息时代中提取出实用所需的情报信息,保持图书馆的情报信息具有高实用性和高速性以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情报信息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时效性是情报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图书馆若想将情报信息工作达到高水平,就需要在及时更新社会动态信息的同时推陈出新,学会从收集整理的情报中预见将来需要的信息内容,不仅仅要做好短期和局部的工作,还要做好长远和整体的服务工作,完善发展情报信息服务。

(三)完备情报信息服务模式

图书馆需要提升情报信息的服务水平以及时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还要重视起对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可以通过让相关人员参加一些相应的培训活动以提高其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完善情报信息服务机制,要求保障每位相关服务人员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和能力。图书馆要明确自身所处地域等情况,在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合理的对情报信息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完善。针对所面临的读者的群体特性适当的拓展相应信息的范围领域。为了保证读者可以快速的从管内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可以设计一些流程标识或者任命相关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及时的帮助教导,并建立起读者获取情报信息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工作不仅仅是评估图书馆工作水平和信息质量的基准,也是科学建管的指导信息,提高情报信息服务已经是发展和改革图书馆的新焦点。图书馆需要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快速发展态势下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准,积极主动的拓展出情报信息发展市场,丰富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管理理念,促使情报信息服务最大化的满足读者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杰.论深化公共图书馆的情报信息服务[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4(03).

[2]杨小芳.图书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情报信息服务[J].知识文库,2016(06).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5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1、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

1.1研究人员创新意识不足

相当一段时间内,就连图书馆情报学本身的学习者都对本专业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这门学科是守着故纸堆在工作,一方面不需要创新,另一方面工作起来毫无激情,我国的图书馆情报学的学科发展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就图书馆学情报学这两个专业本身而言,其属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范畴之内,这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对有限的文献信息进行有组织的存储资讯检索分析,并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资料调研服务的相关学科。事实上,尽管图书馆情报学在概念定义上与情报两字息息相关,人们在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第一印象中都认为这门学科是神秘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图书馆这三个字而对图书馆情报学这门学科产生轻视的观感,认为其并不如经济管理这些热门的、能够参与到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创造价值的热门专业相比,这无疑是对图书馆情报学这门学科认知中出现的重大偏差。

1.2新技术应用不够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产业的深度融合给各个学科和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问题上,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显然落后于时代,在对于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待做出更多的工作。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帮助提高学先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效率。在互联网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是符合时展潮流的。

1.3学界规范建立不完全

自律向上的学界风气的建立有赖于良好学界规范的建立。当前我国图书馆情报学界的发展进入到低潮,这一方面源自于学者主观意识不到位,更重要的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学界机制并没有被完全建立起来。许多学校虽然建立了看似完善的奖惩机制和体系,但是其中的很多条款与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学科的发展态势严重不切合,极度缺乏可操作性,以至于很多时候,这些大部头的奖惩条款在学校的实际科研工作中不过是废纸一张,完全不被重视也不被考虑。因此,要任用那些参与学校经营业务的教师学者参与学校的奖惩机制的制定,让这些熟悉学校运行和经营的人来制定一个合理的学校奖惩机制,充分考虑一线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让奖惩机制的设立不再是花架子,而是真正实施在学校经营当中的,能为教师学者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一种机制。

2、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趋势

2.1提高研究人员思想意识

要对图书馆的相关员工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让馆员知道保有图书馆情报学相关期刊杂志的重要意义。目前而言,在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工作当中,很多图书馆对于非图书馆情报学期刊的管理还是相对规范的,并且业已形成一种良性的问题解决制度和管理体制,然而图书馆内部却对于图书馆情报学的内部期刊采取了某种宽松和放任不管的政策,这导致了在图书馆情报学的期刊流动过程当中,经常产生拒借、逾期不还等情况的发生,这应该是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应该着力避免的。

2.2引入新技术促进研究

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引入互联网技术,图书馆情报学的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整个学科发展的重大意义。应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思想应用于书籍借阅记录、催还提醒等方面的路径研究,在这些领域一旦做出成果,将极大地减少一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图书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学者要着力进行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情报学研究之间的结合,找到结合点,帮助推动行业和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2.2完善学界规范

良好的学界规范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整个学科的良性进步。在这个维度上,要对图书馆情报学的相关学者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者知道保有图书馆情报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目前而言,在图书馆情报学的相关工作当中,很多图书馆情报学的学科分支业已形成一种良性的问题解决制度和管理体制,然而图书馆情报学内的上层管理者却对整个的研究队伍采取了宽松和放任不管的政策,这导致了在图书馆情报学的知识人才的流动过程当中,经常产生种种不可调和的问题和矛盾,这应该是图书馆情报学相关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应该着力避免的。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6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管理

博物馆通过陈列的文物、图片的展示等方式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播,人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的观赏来补习国民文化、寄托信仰或者是抚慰自身的情感。博物馆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优雅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浓厚的文化气氛中尽情地放松,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如何更好的管理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出博物馆传承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对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也是博物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将高科技与图书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博物馆内图书情报进行信息化的工作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文博视野日渐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图书资料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图书情报管理面对的困境

(一)人们对图书情报管理持有的价值观较为滞后。

虽然到来的知识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性,但是从整体来看,人们并没有更为深入细致地对图书情报管理进行认识,并且对其所起到的传递功能不够重视。所以,一方面对于图书情报的管理经常是投资的较少、配置不多,这样就会使图书情报资源管理缺少一定的资源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忽视了将其进行个性化和信息化管理的价值理念。而作为博物馆中级的馆员不仅没能将博物馆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没能使管理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限制了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功能的发挥。

(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

图书情报系统是面向公众的一个服务平台,所以它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群,也正因为如此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图书情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是目前重点考虑的事情。就目前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局部性,没能将其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的同时也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机制。除此之外,单一的信息检索用户界面不能体现用户者的个性化。

(三)缺少统一化、标准化的图书情报服务机构。在对图书情报进行管理时,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服务标准,地区与地区之间不能进行良好的衔接。对图书情报文献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降低了对文献进行检阅的效率以及在对图书情报服务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时,政府缺少与之相对应的规划政策。除此之外,针对图书情报资源的建设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的功能和特点

(一)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功能

通常来说,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决定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备的功能,其功能能够帮助博物馆完成各种的任务和活动。其功能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编藏、提供相关的服务、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以及对研究推广资讯进行服务。同时还作为资讯中心,要对博物馆的资源定期进行整合,通过图书资料工作,除了可以对博物馆的内资源进行推广和利用以外,在推广教育、传递资讯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特点

首先,博物馆和普通的图书馆一样都可以对读者提供一定的间接服务。读者可以运用博物馆提供的相关功能对博物馆中的资料文献进行借阅,以此对学术信息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研究。但服务的对象是较为单一的,只服务于特定的群体。但是和普通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定不同的就是博物馆可以对读者提供直接的服务,而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就是其服务的对象也是博物馆图书资料之所以存在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也就意在说明了博物馆图书资料具有封闭性、专业性等特点。

其次,随着网络上电子文献的逐渐增多,博物馆中文献信息资源将由多个部分组成。除了传统的印刷型,还有机读型、网络型的,这就说明博物馆图书文献具有多样性。其中对文献信息存储量大、检索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的应属机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它一定会成为博物馆收藏文献信息资料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服务功能具有多样性。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除了有助于学术的研究以外还对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活跃其他业务工作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内容

可以将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采购、保管和借阅。

(一)图书资料的采购

博物馆藏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馆藏中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对文献进行征集和搜集,以保证其文献能够与时俱进,得到不断地充实。其次,要及时的掌握相关书籍的信息,做好预订的工作。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情报,特别要注意和自身工作的博物馆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搜集,然后进行汇总整理为相关的专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参考和服务。最后,要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获取想要的资料。对于珍贵的、稀缺的资料或书刊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可以对此采取复印、摘抄或照相等方法来获得。从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博物馆中有多出的复本,可以将其和其他需要其资料的单位进行调剂或交换。

(二)图书资料的保管

只要是收集来的图书资料,对于博物馆来说都是具有长久的收藏价值的,可以供人们长久使用。也正是因为这样保管好图书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保护条例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这些:对采购来的图书资料首先要及时地进行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对于稀少珍贵的图书资料不仅不出借而且要做特定的安排与保管,并且定期进行清点;对图书资料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一方面要保护图书资料不受火、尘、潮、虫等的破坏,另一方面图书资料有所损坏时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补、装订。

(三)图书资料的借阅

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业务,服务于读者。博物馆的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和场地,对读者们热情主动地提供服务。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1)从各个部门的需求出发,通过对提供的资料以及目录的了解,以此作为参考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2)设立资料室和阅览室。一个是为读者提供资料,一个是为读者提供适宜学习的环境。(3)主动地将不同的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给读者,保证借阅的程序简单、方便又正规。(4)与其他相关的单位加强联系,做到信息勤交流、情报勤沟通。

四、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

博物馆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博物馆图书资料是一个急切地问题。在对其资料进行管理时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重:

(一)更新旧有观念,规范已有制度

一方面,在观念上要进行更新。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对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所起到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转变旧有的观念,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理念,把工作做好、做实。另一方面,要针对图书资料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于读者阅览、借阅,而且可以使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轻馆员的工作量。

(二)完善体系,加强服务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目录体系加以完善,可以发挥出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检索图书的途径,不断加强和完善对读者的服务。

(三)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开架阅览

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也是提高其图书资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对博物馆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览。这样可以使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好书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拓宽读者的视野,为读者阅览提供便利。

(四)加快网络服务,促进管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向数字化转型。如今计算机检索已经代替了手工检索,博物馆图书馆室已经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检索服务方式。为了方便读者更快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避免出现对目录漏查的情况,我们应加快网络服务以此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

如今,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观念,作为图书资料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知识水平,与博物馆事业一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欧群.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构建的思考[J].图书馆.2010(01)

[2]邓伟珍.信息网络技术下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3]倪宝华.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03)

[4]叶继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未来五年重点研究领域与选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1)

[5]梁宇红.博物馆内图书情报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6]侯俊生.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2(01)

[7]《图书情报工作》2008年第1―12期篇名索引[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7

[关键词]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4)08-255-1

图书本身具有的价值、接受者获取图书信息的难易程度、获取者自身情报提炼能力组成了图书情报价值。而合理的图书布局方案和排架方式有利于图书情报价值的充分利用,这也是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的目标,同时,加大对新书的宣传和旧书的重复使用,尽可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和对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研究,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的不科学阻碍读者阅读体验的提高,而图书借阅率低势必会影响图书情报价值的实现。本文对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的进行了论述,希望对大家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一、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现状

(一)新书上架严重滞后。新书上架滞后是由于管理的不科学产生的,一般指读者所需的图书不能及时排架,是严重的管理漏洞。这个漏洞不仅使得老师、学生需要的最新图书没有上架,还采购了大量不需要的图书,人为地阻碍了知识和信息的流通,最后必然导致具有较高图书情报价值的新书变为旧书,所以说,图书价值没得到最快地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新书闲置越多、越久,图书价值的浪费就越大,也就间接地表明了图书馆藏书管理工作需改进的幅度越大。尽管导致出现新书上架滞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管理不科学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新旧图书混合排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最新的资料对人们的工作、学习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图书资料的时效性对读者非常重要,所以尽量不要新旧图书混合排架,以保证读者很快地找到所需的最新的资料,充分利用新书的图书情报价值。信息的变化更新速度决定了旧的图书资料几乎很少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而新旧图书混合排架,会给读者造成图书老旧的不良印象,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同一书架新旧图书的布局不合理。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的管理是一门技术,合理的布局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书架的利用效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层级图书布局问题。二是在同一书架上,新旧图书的分区问题。

(四)旧书剔除工作简单粗暴。简单粗暴的旧书剔除工作,会严重忽视图书的情报价值。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作者发现高校图书馆的旧书剔除工作值得商榷:图书馆内部员工以及实践学生学生,简单地以图书的出版年代和图书破损程度来开展旧书剔除工作,而那些或时代久远或已破损的图书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收藏价值,如果因为工作人员知识素养不够导致这些书被下架,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尽管这些图书不能作为最新技术进步或是学科发展的参考资料,但其编撰理念或是架构思路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的,有的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五)书架管理思路老旧。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如果不能从客户角度进行图书管理,无疑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以标准化的形式进行图书编码和书架编码的确便于图书内部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图书馆的专业管理办法,继而导致不能有效地对所需的书籍检索,甚至对后期的借阅评估造成影响。学生不借阅某一类的书籍,并非学生不喜欢,有可能是学生不知道这类书籍的存在。比如,某大学西区的图书馆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书籍放到一个让人很难注意到的到的高层夹层里,直接导致该校的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校的西区图书馆没有该类图书,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该类图书的借阅,以此做出的借阅评估也是非常的不准确的,继而影响据此评估开展的图书管理工作。

二、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读者所需的的最新图书上架滞后的问题,笔者建议在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和老师的建议开展图书的采购工作,因为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在满足学生老师的阅读需求的同时,还能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上架程序,图书馆入库前,做好上架的准备工作,保证新到图书能第一时间上架。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的馆藏分析报告和管理能力报告同样是图书采购、上架工作需要参详的重要数据。

针对新旧图书混合排架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新图书架区,并设立鲜明的公示牌,引导读者进入新架区。

针对关于书架利用效率低下的两个的问题,我们建议:一,由于胸部以上是人类最佳的视野区间,所以我们应把图书情报价值相对较高的图书摆放在正常视力可及的书架层级上。对于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我们应按照出版社或是编撰人员的权威等级顺序进行排放,并在傍边的显著位置注明其排序明细。对于学科性较强的书图,我们应照年份的远近排放,并在相应的层级标明年代区间。二,由于都是按照图书的性质进行布局的,图书馆的图书排架不会在分类上出现差错[3]。但是,由于高校是学术思想较为浓厚的处所,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及时提供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尽管相对于社会科学类的图书,自然科学的知识更新相对缓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的深入研究,其对情报资料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使读者能快速地获取最新的文献资料,我们应把同一专业领域或同一学科的新旧图书资料鲜明地区分排架。

针对图书剔旧工作不科学的现象,笔者建议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科学的图书剔除原则和办法,并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甄别图书的能力。

针对书架管理思路陈旧的问题,笔者建议实行两套管理思路,一套管理思路要能方便读者借阅,使读者简单、明了、快速地找到所需图书;另一套思路要方便管理人员,执行行业标准。要注意两者结合使用,在保证读者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实行标准化管理。

三、结束语

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对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管理不仅能促进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发展,还能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说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改进图书馆新旧图书上下架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谭娟娟.图书馆藏书籍布局、排架设想[J].图书情报世界,2012,12.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以带来卓越的绩效得到全世界的推广及应用,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商业等领域,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高校的图书馆是事业单位,虽然不是企业、商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但高校的图书馆也要通过图书馆工作者的劳动表现出知识性的产品;高校知识性产品的质量也和企业的产品一样至关重要,关系到图书馆成败与衰荣。高校的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为保证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动员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和和全体员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经济手段和科技方法,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对服务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从而科学地开发、设计、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做到最好质量、最低消耗、最优生产和最佳服务,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改进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适应时代新要求的重要出路。

1.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的完备性、更新速度及保管程度都是体现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标准,提高图书馆的管理首先要从提高图书管理质量开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有力的竞争因素。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有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信息工作作保证。知识经济下的高等教育要求高校图书馆从被动的低水平服务发展为主动的、高水平的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和发挥教育职能和传递信息的职能。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庞杂的知识和信息,以质取胜是高校图书馆捍卫和提高其文献信息中心地位的关键。在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图书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代表着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硬件设施条件。高校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需要在图书馆进行阅读和学习;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项目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社会公益类型的图书馆比较有较稳定的文献资料信息中心的地位,有相对强劲的生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可以高枕无忧了。全面质量管理已被应用在国内许多企业,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高校的图书馆是事业单位,不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虽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情报人员劳动产生的知识形态的产品。既然是产品,情报的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关系到图书馆情报工作的成败与衰荣。因此,将在企业管理中获得显著效益的全面质量管理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2.高校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步骤和方法研究

2.1高校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

2.1.1确定年度或阶段高校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受各高校不同的学术环境、情报人员能力,以及图书馆管理体系等影响,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没有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因此,不论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如何,也不管图书馆人员素质如何,图书馆工作开展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员的自觉性。为了使管理活动有效地进行,必须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在图书馆总目标的指导下,从图书馆工作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制定出明确、科学、可行的年度或阶段图书馆工作整体质量目标,然后再根据人员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人的分目标。个人分目标要各有重点,分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合理性,在充分调动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精神,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的制定应以足够的定量指标和充分的定性指标为依据。

2.1.2制定出高校图书馆质量保证体系。

高校图书馆质量保证体系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规章、方法、程序等将图书馆的工作质量保证活动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保证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质量保证体系体现了图书馆开展的各项业务之间与人员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力保证。质量管理委员会不能有名无实,它应由图书馆的馆长和其他有关部室主任,以及聘请的用户当中的一些高层次人员组成,并制定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情报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定期检查质量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年终或一个管理阶段终了对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检查目标兑现率,根据评价和兑现率给予奖惩。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合理的情报工作标准与管理标准为基础。标准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要适应高校图书馆的馆情。标准的先进性是标准的生命。先进的标准有助于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标准的制定如不考虑本馆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定得太少或太低亦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因为用户需求是标准内容的客观信息来源,是制定标准的一项原则。但是,用户需求不能代表标准,不能仅以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服务质量低的标准。合理的标准解释不得因人而异,要以书面形式出现。确定工作质量保证体系要明确信息的反馈路线,对服务质量、情报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形成良性的封闭性循环。忽视反馈信息的收集会导致对情报工作的目标不甚明了,工作质量也就不高。进行质量跟踪,可采取以下途径:建立质量跟踪卡,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给用户;走访调查;电话联系等。跟踪的内容包括图书情报产品质量及图书情报服务质量。

2.2高校图书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研究

资源建设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通过收集、积累和准备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文献服务。高校图书馆如果没有完整、系统、符合其服务和读者需求的文献收藏,读者工作就没有必要的物质保证。为了满足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信息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必须保证质量。数量与质量两者相比较,应该重质量而轻数量。在无限的信息资源和有限的购书经费的矛盾中,高校图书馆保证文献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馆藏文献的补充工作,建立良好的专业馆藏体系。

2.2.1高校馆藏文献的补充应以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学研究计划、师资培养计划为依据,坚持以专业文献为主,适当照顾全面的原则。具体地说,就是对于专业文献全面系统的收藏,与专业有关的文献重点收藏,一般文献适当收藏,逐步建立起专业的馆藏文献体系,使馆藏文献具有特色。这在单科性院校是不言而喻的,如中医学院对中医学文献的收藏。多科性或综合性大学,也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中某些学科方向的侧重,以及历史形成的特点等因素,确定馆藏特色。

2.2.2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进行补充。

高校任何一个科研项目从选题,实验或设计,到出成果,任何一步都离不开信息,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等文献是读者掌握信息的直接对象,文献是读者检索原始文献信息的主要工具,如各种书目、索引、文摘等。三次文献是读者掌握情报源的主要资料。三次文献可分为综述和参考工具两种类型,综述如专题述评、总结报告、信息预测等,参考工具诸如手册、人个、年鉴等。然而,使用合适的信息并非易事。有人对美国《化学文摘》进行分析,结果农明,化学化工论文分散在1.3万种期刊和连续出版物中,要取得个部论文的6206,须翻阅600种杂志,要取得个部论文的900,须翻阅3000种期刊,最后10%的论文,竟分散在另外的9000多种期刊中。因此,人们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查找和使用信息。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一、三次文献的补充和收藏,这样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查到和查准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已有能力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对高校图书馆所需资源进行补充。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只要对原始文献的信息进行次分析,输入计算机系统就能从中选取出一次文献索引的信息。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一次文献出版的时差,而且文献收录的范围更加广泛,能适应多样化的需求,给读者带来方便。

2.2.3做好网上信息资源的导航。

网上的信息是个庞大的信息宝藏,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为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创造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空间,但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面前,我们不可能针对任何信息都做导航,这时应参照馆藏文献补充的原则,尽量搜集网络上的信息文献,然后分析、整理、重组,围绕特定课题或专题建立重组数据库,以补充馆藏资源的不足。

2.2.4“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工作。

读者工作是传递知识情报的前沿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努力不懈追求的目标。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我们思想观念变革的前提。参照7000版iSo9000的标准,高校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描述是:“高校图书馆依存于读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理解读者当前和未来的需要,以满足读者要求并争取和超越读者的期望。”

2.3国外的先进经验借鉴

以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为例,来理解“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耶鲁大学在美国可谓声明远扬,但是一流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密切相关。“以书建校”的耶鲁大学对图书的管理和利用有着套庞大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耶鲁大学的图书馆由最初的40本图书,发展到现在约有40个图书馆,总藏书量达7600万册,在美国大学图书馆排名中仅次于哈佛,主要包括斯特灵图书馆、克劳斯校园图书馆、克莱恩科学图书馆等。任何一个馆的馆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主馆斯特灵图书馆,是自然科学图书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电脑,以及考古学力而的书籍。图书馆的资源极其丰富。就拿电脑来说,斯特灵图书馆的大堂摆着6排电脑,2排打印机,左边的期刊室和里面的音乐阅览室也都有摆放,地下室卫生间的入口处也有4台,专供学生收发电件,书库每层楼都有1台电脑,专门为读者查询图书信息之用。耶鲁大学图书馆不仅管理上井然有序,而且服务意识非常到位。以上的图书馆都有咨询台,只要读者有问题,他们会解释得清清楚楚,甚至还会带读者到书库查找读者所要的图书。尽管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有40个左右,但是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只要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向任何一个图书馆借出想要的材料,无论材料是在本馆还是在其他馆,因为所有借还手续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只要读者输入所需材料的信息和个人身份证号码,然后选择需要在哪个图书馆取书即可。同样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还书。这些手续都是为了方便读者,节约读者的时间。这样的服务和管理方式非常值得有多个分校的高校借鉴,也为高校之间的馆际间借阅提供了参考。耶鲁大学图书馆规定,不让读者把使用完的书上架,读者在高校图书馆或者阅览室使用完图书后,可以把书搁在那里,由图书馆员上架。这样可以保持图书不乱架,也可以节约读者的宝贵时间。耶鲁大学图书馆还与任课老师积极配合,做好与该学期课程有关的图书的流通、借阅工作。任课老师提前一个月把与他下学期可能有关的参考书报给图书馆,图书馆根据书单,把在库的书收集起来,把借出的书召回,修改出借信息。这些参考书便成为新学期的预定书。克莱恩科学高校图书馆将预定书分成封闭式预定和开放式预定。封闭式预定的图书个部放在总台,要到那里才能借到,不仅是只能阅览,而且是不能带出图书馆的,开放式预定图书放在期刊阅览室的开放式预定书架,读者可以自己拿到,但是只能在高校图书馆里阅读,不能带出图书馆。通过这种特殊的管理手段将与该学期课程有关的图书都在保存在库,最大限度保证读者随时查阅的需求,避免那种找不到参考书的尴尬局面。耶鲁大学高校图书馆也是完全开放的。任何进出高校图书馆的人无须出示任何证件,因为耶鲁意在帮助纽黑文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人们跨进高校图书馆的大门,难免不被里面孜孜求学的氛围所感化。经常有许多游客到斯特灵和克莱恩科学图书馆参观,有的甚至到电脑前阅览,亲身感受耶鲁的学习氛围。这种让人参与、激发求知欲的服务方式正好体现了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处处考虑到读者,处处为读者服务,为耶鲁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4高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为使高校图书馆工作全面质量管理能得到真正实施,我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要有明确的认识。要明确图书馆现存的种种弊端和不适宜状况,并使之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得到解决,这就要求从馆领导到情报人员必须对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强烈的愿望。要有明确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没有明确的计划,盲目地推行质量管理,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出计划,并按阶段检查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果,设法改进工作,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二,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没有奖惩或奖罚不力,就不能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如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图书情报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其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中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图书情报人员就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工作负责,对用户负责,图书情报服务质量就会提高。其四,提高图书情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要想使图书馆情报工作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情报队伍是不行的。提高图书情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促进情报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提高管理效率。情报人员素质提高了,就更能理解和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要领,并将其灵活应用到各项工作,使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4.结语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9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图情档工作一体化管理的问题提出已久,并在国内外的相关领域引起过讨论和研究。我国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在一些地区和单位也有所展开。

一、图书、情报、档案的渊源

1、根源相同。图书、档案在古代原为一体。当时人们为了生活和社会交往,创造了结绳和刻挈的记忆方法,以此交流思想,反映社会实践。这是情报信息记录的最初阶段,是古代的原始档案。古代文字的出现标志着图书、档案在时空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当时的文献信息内容多为朝廷政事、国家军事及天文、气候、农事、宗教与迷信活动之类,就其内容、性质和作用而言,都是难以区分的,因此统称为典籍。

2、本质相同。从三者的基本属性来看,都是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都是信息的一种形式;从信息发展的来源看,三者同属于知识信息源,都具有信息的存储、检索、提取、传输、显示等职能;三者都讲究科学技术和社会服务性,可为人类的现实生活提供种种直接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三者在组织方法、检索技术、加工处理、管理保护、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3、载体相同。图书情报档案都属于人类体外的知识信息库。知识信息需依赖物质载体才能存在。人类的知识信息一方面存储于人脑的记忆中;另一方面存储于纸、胶片、磁带等物质载体上,而这些载体正是图书情报档案的共同物质载体。

4、工作标准和规范相同。它们都是对文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为用户提供文化知识和知识成果、交流信息。这些相同的工作内容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工作标准和规范。

5、管理方法和手段基本相同。三者以承载和传递知识信息为基本的职能,必须进行输入、存储、输出的循环。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和生存的环境,现代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一是采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二是采用声像技术;三是采用光学技术;四是采用现代通讯技术。

二、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是现代高校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

一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应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网络,并完成同国内信息基础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共享全球信息资源,推动学校的信息现代化。

二是用户利用信息资源整体化的需要。现代生产与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研究与成果的创新对图书、情报、档案的需求都是整体化的,需要原始的档案资料、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还需要最新的科学情报信息。这种需要除要求快、精、准、全外,还要求手续简便、利用方便、图文并茂、手段先进。用户在得到整体化满足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的相关信息,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新的启迪、新的创见和成果。因此,图书档案情报的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受广大用户欢迎的,只有实现一体化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三是信息管理一元化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来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是国家的既定方针。随着全球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管理一元化的需求与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国际互联网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图书、情报、档案都是整个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改变孤立、封闭的体系,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协调合作,组织全国和地区性的统一网络,并与互联网连接,以便于实现文献交流和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利于节约网络资源,统一信息管理。

四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为政,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给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综合利用带来了困难。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管理学科教学都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虽各有自己特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方法和对象,但已有综合教育的趋势。例如,在大学里它们常常纳入一个系,在一个专业下开设有另外两个专业的课程等。

五是科研的需要。随着学科向综合和整体化方向发展,学科间互相渗透交叉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方法也在向整体化发展,各自为政、纵向伸展的图书、情报、档案体系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科研对图书、情报、档案的的需要是整体性的,既要原始的档案资料,又要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数据、参考资料,还要求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精、准、快、手续方便。

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主要措施

1、建立全校信息领导机构。要加强领导,对图书、情报、档案三部门进行科学的管理,打破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三者的横向联系。要从整体出发,兼顾各自的特殊性,使三者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呈现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新型专业队伍。一体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精通图书、情报、档案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检索技术和计算机技能。作为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他们还需要具备专门为广大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技能。现实中适应一体化需求的复合性人才极其匮乏,因此应重点引进在观念、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把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

3、加强图书、情报、档案标准化工作。图书、情报、档案的标准化工作是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没有统一的标准,综合加工、信息检索、信息一体化管理、网络的建立就无从谈起,用计算机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进行一体化信息服务更无法实现。例如,在信息的著录、标引、分类、检索及计算机、通讯设备的通用性等方面都应实行标准化。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已普遍使用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汉语主题表》、文献著录条例等标准;档案界颁布了《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等一系列标准;国家标准局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也已应用于图书、情报、档案各部门。这为进一步实现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4、共同建立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网络化是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是图书、情报、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应建立现代化网络,加强信息辐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图书、情报、档案整体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数量庞大、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图书、情报、档案界如何加强合作与沟通,建立统一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实现一体化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应对,努力适应时展的要求,将一体化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翁雪梅.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之我见.图书情报工作,2008(增).

图书情报管理学篇10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3-0135-01

1985年6月,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并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的发展规划,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了。学界和业界皆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从理论上进行了诸多讨论和分析,在实践中,各国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我国,由于受我国国情以及各种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的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在图书馆、档案室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1.图书、情报、档案学科同出一源、同为一体。情报产生在语言文字未出现之前,人们起初用手势、声音传递情报,语言产生后又用语言传递,这些信息被称为“口头情报”。直到文字产生后才有了“文字情报”。远古结绳记事,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档案萌芽。后来中华先民把这些档案加以汇辑,传播到外界,流传于后世,是原始档案功能升级,从而形成最早的图书[1]。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三个学科更是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2.图书、情报、档案本质属性相同。情报、图书、文献和档案都是一种信息[2]。信息是三者的本质,是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共同的基础和出发点。图书、情报和档案都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都可以被存储、传递和利用。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又可脱离产生它的实践活动而被存储和传递;都有现实的实用性;都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3]。

3.图书、情报、档案的职能、管理手段和发展方向相同。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都是信息及其载体的搜集、选择、整序、存储、传播及利用。管理手段主要是分类、编目、归档、主题、索引等,在过去都是手工操作,现今大都是自动化管理。广泛采用现代化技术是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共同发展方向,它可以使信息传递网络化,从而达到高速、高层次、高效的目的。

4.根据著名的贝塔朗菲定律:整体系统的属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这一定律应用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中,就是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功能简单相加的总和,将小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整体功能。因此,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本质就是整体内各个子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的合理流通中,向着“合”的方向发展,促进系统属性和功能的增加[4]。

二、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5]。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知识、技术等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组织之间的依存度增强,社会各界对信息资源需求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实行一体化管理,将图书、情报、档案集为一体,形成综合性信息网络,有利于图书、档案、情报资源的融合与集成,为社会提供多维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时间和行业限制,使得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网络型信息共享是资源共享最理想的模式。在实践中也有一些机构进行了三者的一体化,从其表现形式分:一种类型是把图书、情报、档案集中到某个部门管理,实现全部的一体化,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既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还是情报研究机构;另一种类型是把图书、情报和档案相互交叉地保管在一个部门,实行部分的一体化,如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图书馆等;也有的将图书馆与档案工作合在一起的,如玻利维亚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柬埔寨国家档案图书馆。

三、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我国,各高校的图书、情报、档案学专业在院系归属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设在管理学院,有的设在信息学院,有的设在人文学院,等等。这说明这些专业长期处于一种依附状态,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独立的专业定位,其发展和走向也未能形成学明确的思路,其理论水平也处于一种滞后状态。学科建设现状无法为一体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2.宏观管理无力。宏观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图书、情报和档案三个独立的系统改变封闭、孤立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伸展,组成一个统一协作网络的过程。目前,三个系统从上到下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缺乏横向联系。图书馆系统基本上属于文化部和教育部管理,档案系统由国家档案局指导与协调,而情报系统则主要由国家科技部管理。因此,成立全国性的以及各省市、各行业的图、情、档协调机构和统一的规章制度是一体化的核心内容[6]。

四、一体化实现的条件

1.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思想认识。首先,解决观念上的种种偏见,在思想上明确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科学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图书、情报、档案三界所面临的一件迫切的任务。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三者协调发展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图书馆、情报、档案一体化的途径,是信息时代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管理机制的必要手段。

2.加强宏观管理,统一制度标准。从全局出发,加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规范对工作中的各种行为加以控制和约束,改变三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封闭、孤立的状态,理顺专业系统和各方面关系,加强三者横向联系,尽快实行图书、情报、档案实体的相互交叉管理。只有制定了统一的、权威的机构和系列的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制度的一体化,才能使三个独立但本质上又相同的工作系统在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下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3.寻找三者共性,统一技术标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一体化管理就无从谈起。目前,作为三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它们的标准化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是要以一体化为目标,重新审视已制定的各项标准,结合图书、情报、档案工作的工作特点,寻找三者具有互换性和交融性的结合点,制定出凸显共性、适用更广的技术标准,以推动一体化的进程。

4.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通用型人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需要一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通用型人才队伍。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有资源共享意识,为一体化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支持。通用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专业教育。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孙伟江,付杰.档案、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4(4).

[2]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87-98.

[3][4]季晓林.图书馆办馆新模式: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天津泰达图书馆办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