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资金来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41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1

一、经济资源收益结构与社会福利保障的特征

(一)经济结构与资源收益特征从广州市统计局了解到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其中,全年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99.9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6%;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增长6.1%;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增长18.0%;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增长22.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可见,国有企业及公共经济资源收益可以成为社保基金资金后盾。

(二)社会福利保障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从1951年2月养老制度建立开始,不同阶段、不同规定,逐步解决了不同群体的社保问题。由于历史及制度原因,产生参保时间、地区、缴费层次、缴费金额等不同,客观造成保障专户资金积累不足,今年社保的全国性统一,增加了财政未来资金支付的极大负担。

因此,在社保基金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资源收益作用,长期有效筹集社保基金资金,又要实行社保基金资产分模块核算及科学运营管理,解决社保资金的现在支付问题,并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做好未来资金积累。

二、社保基金资金资产的长期有效筹集

(一)政府公共事业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归集筹资方式结合我国经济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电力等公共经济资源投资建设。近年,广州财政对广州地铁连续保持每年约40亿元投资。如果财政每年对地铁等公共建设投入资金,首先划拨入社保基金,然后以社保基金作为主体,对地铁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及收益直接管理,这样财政投资形成的经济资源及收益,将成为社保基金筹资的长期资金来源。

(二)国有企业的收益管理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广州拥有关系国民经济生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机场、高速公路、造船、电力等收益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如果社保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收益管理,将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年度收益,按一定比例拨付到社会保障部门,有利于保证社保基金现金的长期持续流入。

(三)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筹资社保基金资金通过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能有效快速地筹集社保基金资金。从广州国资委调查了解到,计划在今年将珠江啤酒、南方碱业、广州酒家等九家国有企业上市筹资。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即将上市的国有企业初始投资,使社保基金资金成为大股东,这样随着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将得到远远高于原始投资价值的市值,使社保基金快速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确保社保基金资产快速稳定增值保值。

(四)政府民生工程项目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近年,政府部门加大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资金投入,加强廉租房的投资建设。广州财政一般预算连续多年将3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2009年还增加到5.2亿元投资。如果政府将廉租房固定资产转化为社保基金有形资产,并将廉租房管理与低保人员的就业生活管理及社保基金资金管理相结合,客观体现为社保基金资产和收益的长期增加。

三、社保基金资金归集与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模式

(一)基于社保基金筹集角度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在社保基金内积累到一定时期,未来需要支付给参保人,应该表现为负债筹资;政府对公共事业、国企、保障住房及设施投入资金,划拨进入社保基金,这部分表现为社保基金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和“实收资本”增加;对公共事业收益的直接管理,表现为获得长期资本投资收益。

(二)基于社保基金资金运用角度个人、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加上政府拨入资本,归集构成社保基金筹集体系内容,必须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分模块核算及运营管理(如图1所示)。企业和个人缴纳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账户,供应目前社保资金支付;由政府划拨和来自于公有经济的资金额支持社保未来长期资金需要。确保现在社会福利保障正常运行,同时创建社保基金的长期增值保值运营机制,保证未来社保基金资金的持久长期有效供应。

四、社保基金归集资金的分模块管理内容特征

(一)社保基金的资金运营管理内容特征在社保基金的核算运营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目前来参于个人和企业筹集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资金核算运营,保证资金统筹和收支预算平衡管理。其次,为了应对未来社保资金支出的巨大缺口,社保基金还应该将政府拨入的公共资源投资资金,进行准确核算和严格的收益管理,形成社保基金资金长期良性积累渠道。

(二)社保基金的资金综合归集与分模块运营的体系特征为了做到有计划科学积累社保基金资金,必须实行科学的资金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遵循以收抵支略有结余、量入而出收支平衡、持续资金累积原则,将综合筹资归集而来的社保基金分成10份额四个模块规划核算运营。其中,10%为保障备用金用作库存现金周转备用;30%为现在支付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当年全市医疗、养老及失业等保障资金支付,确保当前社会福利保障;30%为高收益资本投资资产,用于高收益金融投资、国有企业及公共交通事业等投资,确保社保基金资金资产长期保值和增值;30%为保障事业资产,用于整备社区医疗条件、社会养老需要的老人公寓、老人医疗看护床位、电子监护设施和人员培训等福利事业投资,不断支持并完善广州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创造社会福利养老条件。

可见,社保基金资金分1333模块会计核算及运营管理模式,在专项资金的征缴、支付、划拨过程中,通过财政统一专户的行政预算会计职能,调动了社会公有经济资源作用,体现了社保基金的社会共享福利性特征。

五、社保基金资产筹集与分模块运营管理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是个长期有机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经济结构和福利保障特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广开筹资渠道,严格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科学运营管理,做好社保体系建设和资金长期有效供应。

首先,在社保基金的筹集方面,全面做好个人及企业社保资金的正缴,发挥社会主义行政职能和公有经济资源优势作用,有利于加强社保基金统筹归集管理,有效做好社保基金长期筹集积累。其次,社保基金实行资产分1333模块核算综合运营管理。第一,有利于有效承担现在五项福利保障支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付,为不同群体国民提供福利保障;第二,有利于发挥社保基金的资本作用,获得高额资本理财收益,有效保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第三,加强社保基金资金对社区基本医疗卫生、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及服务组织建设投入,有利于以有限的资金,充分有效调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福利保障资源,为社会养老保障提供条件;第四,做好公有经济资源收益管理,有利于社保基金资金长期积累,保证长期有效供应社会福利保障资金。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开源扩大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筹集,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利用公有经济资源建立多层次长效社保基金筹资渠道。另一方面严格社保基金资金分配运营科学管理,做到节流储蓄做好社保现在支付和未来资金增值保值储备管理,完善社保基金资金核算及运营管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做好社会福利保障工作,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2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是由我国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其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拨款;财政拨入公益金;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或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等。社保基金投资是指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1999年1月,国务院第259号令,颁布《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根据条例办法,西安市自2000年5月开始地税征缴社会保险费,开始建立西安市社保基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总量持续攀升,2000年入库各项基金和社保费仅10.05亿元,截止2011年11月,西安市地税系统组织入库各项基金和社保费(不含教育费附加收入)101.25亿元,首度突破百亿大关,11年来社保费和基金收入增长10倍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和保障当前和长远的需求,社会保障制度就不能顺利实施,就可能会出现“失保”或者保障不足的情况,破坏社会安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一、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现状

经过数年的运作,西安市社保基金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西安市社保基金期末余额达到103.4亿元,净增加5.6亿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与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各占三分之一,其余增加部分为投资收益与财政拨入公益金。在投资运作方面,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国债、银行存款、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有价证券等等,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不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高于40%。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不得超过该企业所发行证券或该基金份额的5%;按成本计算,不得超过其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值的10%。委托单个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的资产,不得超过年度社保基金委托资产总值的20%。

因此,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投资流向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国债为主,2002年,西安市社保基金60%投向银行存款,20%为国债,2008年投资比例有所改变,银行存款与国债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委托投资比例上升,其中银行存款占40%,国债18%,而委托投资达30%以上,与银行存款比例相当。与其他省市一样,西安市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收益率还较为低下,投资效果不好。尽管西安市近几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3.02%左右,但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和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就特别低,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值。

二、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来源渠道窄、规模小

基金的来源由以往的部分国企的雇主和职工、政府少量的补助、少量的基金投资和利息收入、滞纳金和罚款收入发展为现在的城镇居民、城镇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从业人员等等都纳入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范畴,尽管资金的来源渠道增加了,但与此同时,社保的覆盖面也大幅扩大。除此之外,西安市还将一些社会捐赠和福利收入注入到社保基金中来,但西安市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依然是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不多。因此,要扩充西安市社保基金的规模,需开拓展社保基金的其他来源渠道。

2、投资的收益率太低,投资渠道的限定性,很难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现阶段西安市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而没有由投资专家操作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虽然近年来银行利率有一些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总体的投资回报率偏低,没有办法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购买国债也同样不能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

3、证券市场不成熟,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体制不健全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保障基金与证券市场可以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国有股、国有法人股的减持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为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资金,解决社会保障基金转型期的资金窘迫;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各种证券、债务组合或金融创新帮助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大量滚存资金可以托起证券市场,成为活跃和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股票市场管理也不够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专门投资运营机构,这样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4、社保基金运营的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督制度缺失

目前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基金监督部门和具体的监督体系,没有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于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系统的跟踪监督的制度。社保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运营具体细则、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健全,使社保基金的所有者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控,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成功运营的启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改变投资方式简单、投资效益不高的局面,纷纷通过放松管制和加强政府协助等方法,积极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推进社保基金私有化和运营的证券化进程。

1、拓宽投资渠道

在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很有特色。美国的做法是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将社会保险基金聚集在一起,以取得最高投资收益为目标,由投资专家操作共同基金的营运,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债券、股票等各种渠道,使基金获得了较高收益。加拿大为保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成立专门投资机构,配备或聘请投资专家来专门从事基金投资。为降低风险,基金的50%委托政府投资或购买政府债券,另外50%分别投资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并把银行存款视为没有办法的办法。英国于1980年专门成立国民投资与贷款办事处,接受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委托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一部分按国家规定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投资,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另一部分用于短期信贷,特别是借给政府作短期用款。

2、社保基金运作私有化

社会保障的私有化改革是有关国家在面临人口严重老化、传统的现收现付式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日益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对本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种战略性的调整。它实际上是将提供退休收入的责任由政府部门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职工个人身上。

私有化的主要内容是推行个人账户制,并给予个人以一定的投资选择权以提高养老基金的服务水平。最早实施私有化改革的是智利,主要措施是,加入私人养老保险计划的职工个人可从21家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aFp)中任选一家开立自己的个人帐户,养老基金之间是竞争关系,类似于美国的共同基金。这些基金按法规要求对股票和债券进行组合投资。投保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的帐户挪向另外一家公司。由雇主每月按其工资的10%代其向个人帐户缴纳保险费,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职工个人帐户养老储蓄的投资,职工退休后可将本金和投资收益一次性,或者按月从个人帐户提取。

3、社保基金运营的证券化

世界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社保基金涉足证券市场,购买企业股票和债券。养老基金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已经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也是证券市场上主要的稳定力量。

4、社保基金运营主体多元化

在一些人口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如日本,日本的养老金分为两种即为退休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前者由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养老保险的形式承办,后者则由信托银行通过养老金信托等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在运营养老金资产的过程中,严格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四、优化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建议

1、完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道德风险,要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严禁乱用、挪用、挤占基金,将西安市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纳入法制化轨道,使社保基金真正走上规范运作和良性运转的状况。

2、健全社保基金运营资本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社保基金的投资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进行,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公开的成熟的资本市场。也就是说在选择资产投资管理人的过程要公开、公平、合理、阳光,通过对外招标等方式使投资管理公司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以保障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另外在与投资管理公司的合同条款中一定要规定“退出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即投资公司要接受有效的监督,如果发现投资公司在规定时期内没有达到合同中约定的收益目标,则可以将社保基金从该投资公司中退出,重新选择效益好的投资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不能没有约束。同时要根据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如投资运营能力、风险规避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激励机制,以提高社保基金运营效率,这样基金投资公司才能有更高的投资积极性,使其投资运营效果更佳。

3、拓宽投资渠道,调整投资结构

投资领域除了低风险和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外,可适当的较少的比例投资股市,社保基金投资股票时必须坚持“分散风险、多种投资组合”的原则。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大实业投资的比例。社会保障基金在投资时不但要考虑保值增值,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因此扩大社保基金在实业投资的比例,尤其能源、电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实业投资,这些投资不仅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飞速增长,造福整个社会。

4、要有社保基金运营过程透明的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

及时对基金投资进行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基金管理透明度,督促投资公司提高投资的效率;同时充分的披露信息使投资公司置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监督机构的多重监督之下,有效防止投资公司为了谋求投资运营效果而进行的各种违法、违规操作,损害他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效应,投资,制度缺陷

0、引言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而且会与许多经济和社会变量发生联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限制了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效应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其对策,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基金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调控作用。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缺陷

(一)社会保障基金资金不足

社保基金收支缺口巨大,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必然发生的现象,但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把这种分化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实施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保障供需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为例,据测算,如果把企业(单位)供款限定在工资总额的20%以内,制度转轨采取渐进方式,我国未来25年的统筹基金年均缺口将达到717亿元,总缺口1.8万亿元。[1]现实表明,在社会阶层持续分化的背景下,现有保障体系很难为应保人口全面有效地提供保障,缓解贫富差距因此缺失了一个基础平台。

(二)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而且无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限制了国企改革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国企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为此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控劳动力结构,这样必然有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无法把所有企业的各种类别的职工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失业保险为例,目前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职工,覆盖面仅占全部城镇劳动者总数的一半左右,如果考虑到许多非登记失业人口,则现阶段失业保险的覆盖面会更小。这就造成了我国的劳动力在地区、部门、行业尤其是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流动不畅,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就业水平的提高无法实现。

(三)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运用渠道单一

社保基金筹集和运用渠道狭窄,限制了社保基金本身的保值增值及其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从社保基金的筹集来看,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而且投资运营方式比较落后,限制了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除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之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的资产基本是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国债、存款,基金运作回报率低微,保值增值能力有限。如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为34.07亿,如果按成本计价法计算,收益率为2.71%,而2003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同比上升了3.2%。[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曾经表示,即使每年的收益率能够达到5%,2万亿元的基金,一年至少有1000亿元的收益,仍然不足以补充4亿人口养老的费用。

2、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缺陷的化解路径

(一)多元化筹集社保基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采取财政手段弥补历史欠账形成的隐性债务

首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比重,弥补基金缺口。其次,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融资。由于当前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来源于养老金积累,将国有资产的一定份额划入社会保障基金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发行长期债券进行融资。通过扩大国债规模的方式来吸收和消化养老保险历史欠账,从而将隐性的政府债务显性化,既体现了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也不会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转换对某一代人造成的福利损失。

2.通过税收渠道增加社保基金来源

从长远看,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最佳的筹资方式。社会保障税稳定性、法制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来源。政府还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动社会保障税税率,发挥其稳定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目前可以通过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将一部分个人所得税纳为社保收入。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也可以成为社保基金的来源。另外,还可以在现有消费税的基础上对一些极高档消费品加征专项用于社会保障的特种消费税。[3]

(二)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渠道,使社保基金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

1.持股国企,参与国企所有权改革和公司治理改革。由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国有企业,主要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第一,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公有制属性,不会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第二,原有计划体制造成国企的已退休职工和即将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已经转变为国有资产,划拨一部分国有资产交由社会保障基金法人持有,实际上是把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的那一部分财富归还给社保基金的受益人。

2.参与住房融资,发挥资金跨期配置作用。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规模庞大的购房贷款作为支撑,目前实行的是以公积金贷款为主、辅之以商业贷款的做法,但是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住房改革的融资难题。因为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如果商业银行大量增加住房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就会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的时间结构就不合理。[4]因此,必须开辟新的购房资金融资渠道,以免将来严重制约住房融资并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加筹资收入

应该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所有参保单位都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可以选择将进城农民工覆盖进来。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力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尚未被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致使进城农民工仍然处于流动状态,严重妨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齐海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李曜.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4

【关键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

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管理和运作基金的活动情况、使用管理基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以确定社保基金收入、支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反馈信息。国外审计经验表明:绩效审计是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一、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

我国社保基金的组成基本实行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从国家财政、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三个渠道进行征集的用以对特定劳动对象提供物质补偿的专项基金。社保基金是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作为受托方,对社保基金负有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的责任,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社保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运作的情况。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在社保基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对社保基金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责任。通过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能有效地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监督审计法律规定执行情况的需要

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早在1997年,《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第三条就已指出:社保基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社会团体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的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对社保基金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目的是将社保基金筹集、使用全过程以及管理的效益性置于经常的审计监督之下,充分发挥社保基金使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是增强公众民主意识的需要

社保基金是事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公共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要求政府审计机构加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希望获知社保基金经办机构使用和管理社保基金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而审计部门可以满足这种需求,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社保基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因此,由专业审计人员实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提供客观、公正的反馈信息就成为必然。

二、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

审计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因审计项目而定,笔者仅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作简要探讨。笔者认为:绩效审计目标是指通过绩效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绩效审计必须达到的目标。就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而言,就是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据此,确定其一般目标为:

(一)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高效或有效地执行国家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社保基金的社会团体,其工作是否经济,是否有效率,是否遵循现行法规,是否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是否遵守了有关经济性和效率性问题的法律规章制度,是绩效审计的首要目标。通过开展绩效审计,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示问题,监督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

(二)对被审计单位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向政府中的决策者和社会并通过他们向人民提供信息来加强行政部门的责任。从社保基金收支和管理的角度看,潜伏着一定的风险,审计机关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社保基金实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立规避基金风险的“防火墙”,监督实现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目标,为政府机关或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三)发现并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不高和不经济的原因何在;有无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正在实施。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认为:通过绩效审计,应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管理打好基础,为经济性更强、效率性更高和效果性更好的公营部门管理作出贡献,并促使公营部门的信息和全面经济责任得到改进。

(四)提高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率

保值增值是解决基金在未来遭遇贬值风险时确保实际支付能力不降低的重要手段。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情况的有效监督,促进社保基金经办机构和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基金运营结构和信息反馈体系,逐步改善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效益,最终实现安全的保值增值目标,提高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内容

在经过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并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目标的定位之后,笔者拟将社保基金绩效审计评价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保基金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内部控制通常被看作是保护资产、预防和发现错误以及违法事项的第一道防线。审计人员通过对社保基金经办机构、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和健全性测试,以确定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各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是否明确,是否按规定分别单独核算各项社保基金,个人账户管理的基金收支情况是否清楚等内容。

(二)社保基金政策执行效果性审计

社保基金审计政策性强,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自身履行征缴、使用、管理基金的职责任务重大。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各项政策法规是否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有无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影响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的情况;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领导对与社保基金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否存在由于片面理解有关文件而导致执行政策不力甚至出现决策失误等情况。现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了对违反条例的处罚措施,但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从而制约了对违反该《条例》行为的处罚力度,影响了社保基金政策执行的效果。

(三)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是指社保基金筹集成本与使用成本的节约性,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收入征缴的开支成本是否适当,征缴管理基础性工作是否完备;经办机构是否按法定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是否按规定将基金存入财政专户,有无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随意减免、搞多头开户、账外存储或者将基金运营所得、收取的滞纳金存入账外、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四)社保基金支付使用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是成本效益比较,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基金使用来展开:1.社保基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基金,是否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基金,有无拖欠截留、擅自改变用途、贪污私分等问题;2.社保基金使用中预算控制是否得当,相关资料与信息是否完整,基金结余的账面数字是否正确;3.基金支出是否按规定编制计划,调度和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有无采取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手法损害、侵蚀基金的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基金用于风险投资或将基金挪作他用的现象。

(五)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审计

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在于保证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仍能享有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安定;经济效益则是尽可能地争取赢利,使筹措积累起来的社保基金大于各项社保基金的支出。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经办机构或个人,有无违反规定随意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用于投资、放贷、经营、搞基本建设等情况;是否按规定管理社保资金,是否严格审核用款计划并按预算足额及时下拨财政补助资金;社保基金经办机构是否按规定发放社会保险费,有无虚列支出和挤占挪用等情况。前几年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社保基金收益率也不断下降,国债利率受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也大幅下调,社保基金的投资效益较差,使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目标难于实现。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连续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专家分析认为加息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社保基金资源管理效益性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为进一步强化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规范社保基金审计工作,审计署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按照以上精神要求,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也一定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审计的工作重点,成为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映辉,钟贵江.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绩效审计的探索[J].审计月刊,2007,(1):15-16.

[2]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区域资金监管机制

1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系统由经济、社会、环境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是一个自我循环和发展的系统。经济系统的消耗表现为运行中的投入,即与企业产供销各环节相街接的企业成本(市场成本),它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系统运行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维持行政、教育、社会保障之正常功能,须征集社会保障税、所得税、增值税等传统意义上的税收(是企业外部的社会成本)。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要求对环境的破坏予以补偿和修复,因此对使用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应予征税。

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要求人类既能消化环境成本,又能促使环境的发展。基于环境成本而征收的税金应能促使自然界正常的新陈代谢和世代替换,既能满足人类消费的需要又不损害地球,既能满足当代人建设幸福生活的需要,又要为后代留下优良的发展空间。

2环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机制

2.1目前存在的问题

(1)资金筹集方面。①资金数量少,难以支撑环保工程的正常运行。我国主要依据部分资源消耗量和估算排污量来征税,征税范围较窄,纳税人和资源消费者不对称,许多资源消费和污染环境行为并未征税;②资金的取得缺少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常借助于临时性行政手段和随意性罚款来取得环保资金,使环保产业由于缺少可持续的资金保证而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③企业缺乏主动的环保参与和治理意识,与征税机关讨价还价,不肯交纳或拖欠税收;

(2)资金使用方面。①缺乏环保的专项规划,资金的使用方向无严格的界定,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项目论证,更缺乏法律上的保证;②资金使用上的“长官意志”导致使用效益低下;③许多项目建设缺乏配套资金或不能及时到位,致使许多环保项目建设中断或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转。

2.2对策

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须重构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机制,使其良性循环、再生利用。总体思路是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应严格遵循对称性原则。所谓对称性原则,指的是资金的来源与运用上数量和结构的协调状态。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税,建立相关基金来支持环保产业,以此促进人类生存的环境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1)开征资源税以期对资源予以补偿,促进对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为体现“公平税赋”和“重点保护”的原则,所有开发和使用资源的单位及个人均为纳税人,同时,将资源税划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区别征税。

(2)对有害于环境的活动课征污染税。主要细分为大气污染税、土地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污染税。征税标准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资源的使用量)从量定额征收。税率全国统一,但考虑到地方治理污染的具体作用,可将其作为地方税。

(3)建立资源价格补偿基金。即便全面开征资源税、污染税,也无法补偿过去掠夺式开发造成的历史欠账。政府应根据目前的破坏程度及未来资源的稀缺状况,开征资源价格补偿基金(类似三峡工程的水电附加)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对现有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4)建立环保发展基金。各级政府应在预算中建立环保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本地重大环境整治工程、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的处理、区域结合部污染整治、外地区环保援助和赔偿等。这项基金应来自三个部分,即由资源税、污染税提取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和从预算收入中提取一部分。)对环保产业的减免税照顾。环保产业的运行依赖资源税和污染税,它不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以未来的生态效益为目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它应该处在产业政策保护的核心层,减免税理应成为财税的出发点。

(6)向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筹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贷款),广泛开展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发展合作,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3资金的监管机制

(1)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法规,提高环保资金法律保证程度。首先,应依据《环保法》及国家其他法规,修订《资源税法》、修订《污染税法》、《资源价格补偿基金法》、《环保发展基金法》。其次,修订《预算法》,建立环境保护预算,在各级财政收支中,应单列“环保收入”项(即两税、两金),环保支出项,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再次,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者,应根据《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其惩罚标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2)对促进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责任重新进行定位,这是强化各部门资金监管责任的前提。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规划、组织和协调,组织辖区的综合治理,协调辖区内各部门的矛盾;财政部门,落实预算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指令拨付资金;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任务监督管理。人大按照公众的意愿,有权从立法执法各环节行使监督权。

(3)建立环保资金专供机构,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对环保资金应实行专项拨款、定期报账考核、结余留用制度。在财政部门设立“环保科”专门进行环保资金的使用管理。使用时,先由财政部门将该项资金交付“环保科”,环保科据对环保部门的考核下拨环保资金给环保部门。环保部门采用定期报账、定期考核,年终会同社会审计机构综合评定。评定标准可由污染治理技术部门颁布,达到预期标准的,结余资金可留用,并给予一定奖励。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资金经济转轨压力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平衡面临的压力

(一)离退休人员的增长速度超过缴费人数的增长

随着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人数不断增长,但领取养老金的人数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养老保险人数的增加幅度:1993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与领取基本养老金人数之比为4.35∶1,2003年为3.02∶1,也就是说,10年前4.35个人养1个退休人员,而10年后只有3.02个工人养1个退休人员,在职职工的赡养压力大幅度增加。

(二)高失业风险与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的压力

以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和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高失业率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难以回避的问题。未来5-10年,全国每年将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人,加上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将给我国就业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失业,使得失业保险面临严峻的资金考验;大量应当进入失业行列的人员错位进入养老队伍,把对失业保险的近期压力扭曲成了对养老保险的长期压力。

不少地方的失业保险基金已收不抵支。从收入情况看,有不少企业欠费,多是由于企业亏损或经营困难而无力缴纳。在收入无法充分保证的同时,支出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根据“三三制”的资金来源规定,在经济效益很差的企业以及结构调整任务沉重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性城市,无论是应由企业筹集的部分,还是应由城镇失业保险基金承担的部分,一般都做不到准时、足额到位,责任自然集中到地方政府身上。但这些地方政府的财政也很紧张,难以落实足够的资金。

(三)产业结构演变及城镇化加速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的影响

城镇居民较农民具有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的增加,必然加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支付压力。另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迁移到城市,农村老龄化程度将加剧,农村社会保障需求增加。

城镇化将促成就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趋于增加,对社会保险需求的人数增加;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我国资本排挤劳动力的程度增加,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岗位增速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速。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必然要求对劳动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相应进行调整,而老年职工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对老年职工实行的内退、提前退休等特殊照顾的保障政策,导致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成本向社会保障转移,加大整体社会保障支付的压力。

(四)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及失地农民保障缺失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压力

收入差距过大致使对社会保障的强烈需求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保障供给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通过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缩小一次分配差距,是经济体制转轨新阶段中社会保障融资制度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统计收入数据失真的问题。收入数据失真导致以官方统计工资数据作为稽核标准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社会保险收入减少。

失地农民和城市居民已无本质区别,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风险。目前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而缺乏社会保障的基础和条件,政府承担了较少的责任。尽管可以按照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原则进行融资,但仍然会增加我国社会保障的收支平衡压力。我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将失去全部保障。尽管失地农民一般会得到一定的收入补偿和安置,但无法满足家庭所有成员长期稳定的生活需求。

(五)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融资的压力

从长期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现行融资制度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城镇化对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收支形成一定的压力。预计到21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养老负担和医疗费用将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将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支付压力。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决对策,不仅社会保障制度无法平稳运行,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融资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进行重新定位

社会保障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社会保障成为最大的政府开支方案。根据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财政支出结构应该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相一致。为了加强和落实财政支出的调整,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变“救火式”的财政投入为经常性的财政投人,建立财政预算内社保专项基金,每年可以按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定比例或一定额度,安排社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也可规定按一些税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社保专项资金,列入社保科目;要在财政预算内建立专用基金,逐年积累,壮大规模,改变每年预算安排社保资金时,需要多就多安排,需要少就少安排的状况,避免随意性。

(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融资制度

1.完善各级政府对社会救助分担比例与办法

由于低保范围不断扩展、新对象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与资金需求还存在较大缺口。可以在目前分级财政体制的基础上,以中央财政负担50%为基准、实事求是地制定各类地区的负担比例,对特别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的负担比例可以再提高。另外,为保证低保资金的合理利用,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要会同其它相关部门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以个人所得税为低保制度的专项资金来源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约占整个财政收入的30%左右,而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也大约占财政支出的20%~30%,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人所得税支持了社会保障的开支。我国随着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财政所承担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大量增加,可以考虑将个人所得税等属于调节收入的税种规定为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付的固定来源。

3.积极拓宽社会救助融资的其他渠道

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补充社会救助基金:⑴制定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放宽慈善基金对筹集资金的限制及制定优惠的慈善用地政策;⑵通过发行社会保障从社会上筹集资金补充社保基金;⑶拓宽社区服务的融资渠道。积极鼓励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和各种民间团体以各种形式投资兴建并管理社区服务设施;⑷开征遗产税。

4.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融资

公共卫生体系脆弱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较大漏洞,我国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医疗救助融资制度严重滞后。从各国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的经验看,国家应当承担医疗救助的主要责任。我国医疗救助资金原则上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对困难地区中央出“大头”,但地方也要匹配资金,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通过社会捐助筹资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征收烟酒和高档特别消费税等途径筹集医疗救助资金;设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基金对流动人口突发的疾病和特困人口的危重疾病予以救助。

(三)转轨过程中的我国失业保障融资

1.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失业保障中的责任

失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工交纳的社会保障费(税)是合乎逻辑的,但这部分的社会保障费是有上限的。在大多数国家,当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时由国家财政来补充。我国失业风险构成不同于西方国家,主要是体制改革原因。改革的失业成本应该主要由国家承担,要在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摊负担的基础上,强化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责任,建立“政府负担主要责任、企业和劳动者起辅助作用的三方负担方式”。

2.完善失业保险融资制度

⑴通过立法保证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通过失业保险立法,对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资金来源、管理机构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失业保险基金按期足额收缴;提高失业保险的统筹层次抵补低层次统筹基金的地区性缺口和阶段性缺口;⑵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和预算管理。主要强化失业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管理,将失业保险基金作为专项收支纳入国家预算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部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各项安全投资,确保基金安全。

3.建立失业保险融资的补充机制

⑴对下岗职工的劳动贡献实施适度补偿。补偿资金应主要来源于现有企业的存量资产,筹资办法可结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的过渡费用筹集一起制定;⑵推行雇主补偿制度。雇主必须承担解雇员工的责任――推行解雇补偿制度,雇主必须按照职工的服务期限等条件支付被解雇职工一定数量的补偿费用。其意义是:可以对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变化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雇主随意解雇员工的行为。此外,政府还可以研究制定其他对雇主裁员行为有约束的政策,比如对集中过量裁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有较大就业贡献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减免税优惠。

(四)设立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压力

通过“预筹基金”可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建立了养老储备基金制度,如美国、法国、爱尔兰、挪威、新西兰等。2000年我国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但工作进展不大:一是资金来源没有制度化,导致筹措速度过于缓慢;二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收益状况不良。充实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的关键在于:⑴争取财政预算向社保基金拨款的制度化;⑵要实行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合理分担;⑶社保基金来源应该法制化;⑷将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融资与税制改革相结合。可考虑征收遗产税、奢侈消费税以及从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税收中划出一定比例补充社保基金。

参考文献:

[1]白天亮.失业率是否还会上升.人民日报,2003年2月8日第6版.

[2]胡鞍钢.关于建立全国统一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建议[J].2001(4),第13页.

[3]唐钧.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136页.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7

 

关键词:社保基金市场化运营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管理分析

(一)社会保障基金涵义以及来源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为了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律、行政或市场运营等手段筹集积累的资金.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能顺利进行的基础和物资保障。因此,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问题尤其是如何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中实现保值、增值是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从具体项目来分主要包括:由城乡企业参保企业和职工缴费建立起来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个人缴费建立起来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财政全部拨款建立起来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靠企业和职工缴费建立起来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建立起来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等。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筹集的方式分可分为一下三类:一是国家强制执行的由投保人和其单位共同缴费筹资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住房保障等。第二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用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区服务的基金。第三是以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保险形式存在的商业保险基金。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统筹制度,从实施到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和投资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流动性比较差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社保基金的增长速度快,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下如何使社保基金有效的保值增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社保基金只能投资国债和存入银行,这种投资安全系数高,但从长远来看存在贬值和流动性较差的风险。社保基金贬值的问题来源于通货膨胀。而流动性较差的问题是因为对国债的投资。目前社保基金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基金的余额除预留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其余的按规定只能全部用于购买国家特种定向债券,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投资。从我国现在发行的债券种类来看凭证式国债的利率比较高,我国的社保基金基本投资在凭证式国债,但凭证式国债一般不能上市流通,流动性较差,所以社保基金在做这种投资后的流动性也比较差。

2.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保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

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退休福利的问题,特别是社保基金的管理问题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关注。我国也即将面临一场人口的变化,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较年轻的社会,2004年我国60岁及上的老龄人占人口总数的11%,但到2040年,联合国估计该比例将上升到28%。我国也将面临老年化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以及因国企改革退休,下岗职工的增多,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的费用以及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基金大大增多,这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急剧大幅增长,而社会保障基金却增长缓慢并存在贬值的风险,这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

二、针对以上管理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社保基金筹集问题,我国大部分学者以及社会上从事社保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法,大致归纳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改社会保障费为社会保障税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国际上社会保障系统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目前在已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140个国家中有80多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障税有强制性特点,通过强制征收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能向社会及时足额的供给社会保障基金;使我国经济体制能更好的同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

(二)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累积制过渡

现收现付制是根据“量出为入”“以支定收”的原则,依据当年社会保障的支出来筹措社保基金的。采用此种模式可以避免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但因为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国企改制大量员工下岗等问题的出现,将会对现收现付制这种筹资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现收现付制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进行改革,必须改为基金累积制。基金累积制是以“量入为出”为原则,是将将来发生的费用提前提取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即当期员工的保障费用由自己来承担。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达到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但是采取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漫长的积累过程中会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且我国现在是处于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当代人要付两代人养老保险的双重负担,因此在这种转变模式中关键要解决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问题。

以上两种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方法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解决了社保基金制度改革中的部分问题。保障费改保障税是国家采取强制手段征收社保基金保障了资金的征收效率,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过渡强化了社会保障中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

如何使社会保障基金不贬值达到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重要难题。如果继续采用现在的管理模式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家债券,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的调整,通货膨胀等因素很难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甚至是贬值。因此为了社会保障更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社保基金进行市场化运营方式,在市场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一)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营的内容

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是指由有关的经营机构将社会保障基金投入市场特别是金融资本市场中,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社会再生产领域,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在市场的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能在市场中运营,要将基金分类根据不同的基金来进行市场化经营。根据流动性可以将社保基金分为三类:第一准备金,第二准备金,第三准备金。其中第一准备金是用来支付三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障的基金;第二准备金是三个月以上一年以内的用于支付的社会保障基金;第三准备金是那些用于支付较长时期后给付的社会保障待遇的部分基金。根据分类,第三准备金流动性不大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这部分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关键。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也要考虑要安全问题,由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需要投资者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目前允许社保基金投资的国家都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尽量分散投资的风险。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8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SocialSecuritytax),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payralltax)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SocialSecurityContribution)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一)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社会福利方案体系较为完善,具体包括国家养老金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方案、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方案。其中,国家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工资税提供资助,同时,还从联邦税收收入中取得占养老金支出一定比例的补贴。目前这一比例为25%。国家医疗保险方案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工伤事故保险几乎完全由雇主的工资税提供资金,失业保险几乎完全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而其他社会福利方案所需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下表列示了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1998,%)

1996年德国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税收入总额为6550亿德国马克,而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6555.1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9.92%;1997年社会保障税收入上升到7817.94亿德国马克;社会福利开支为7920.69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8.70%。

以上数据表明,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政府转移支付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于其他社会福利方案。这也使得社会保障税在德国的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二)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俄罗斯、瑞典。俄罗斯的社会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其他福利。具体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中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资金总量的81%,其余7%来源于预算,10%来源于增值税,2%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77%来源于社会保险税收,23%来源于地方预算;失业保险主要以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一小部分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和自愿的捐赠;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来自于社会保障税,而支付其他福利的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下表列示了俄罗斯主要福利计划的资金来源。

俄罗斯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1995,%)

1995年,俄罗斯社会保障税收收入为950亿卢布,占社会福利支出(1080亿卢布)的87.80%。

瑞典的情况与俄罗斯相似,1996年该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3807亿瑞典克朗,其中67.61%(256亿瑞典克朗)来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下表列示了瑞典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1997年瑞典用于资助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收入的分配的百分比

一、引言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SocialSecuritytax),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payralltax)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SocialSecurityContribution)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一)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社会福利方案体系较为完善,具体包括国家养老金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方案、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方案。其中,国家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工资税提供资助,同时,还从联邦税收收入中取得占养老金支出一定比例的补贴。目前这一比例为25%。国家医疗保险方案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工伤事故保险几乎完全由雇主的工资税提供资金,失业保险几乎完全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而其他社会福利方案所需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下表列示了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1998,%)

方案名称社会保障税投资收入预算转化

养老金75025

医疗保险10000

长期医疗保险10000

意外保险10000

失业保险10000

其他社会福利方案00100

1996年德国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税收入总额为6550亿德国马克,而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6555.1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9.92%;1997年社会保障税收入上升到7817.94亿德国马克;社会福利开支为7920.69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8.70%。

以上数据表明,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政府转移支付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于其他社会福利方案。这也使得社会保障税在德国的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二)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俄罗斯、瑞典。俄罗斯的社会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其他福利。具体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中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资金总量的81%,其余7%来源于预算,10%来源于增值税,2%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77%来源于社会保险税收,23%来源于地方预算;失业保险主要以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一小部分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和自愿的捐赠;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来自于社会保障税,而支付其他福利的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下表列示了俄罗斯主要福利计划的资金来源。

俄罗斯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1995,%)

项目社会保障税增值税转移预算转移其他

养老基金811072

社会保险基金9019

失业保险9010

工伤保险982

1995年,俄罗斯社会保障税收收入为950亿卢布,占社会福利支出(1080亿卢布)的87.80%。

瑞典的情况与俄罗斯相似,1996年该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3807亿瑞典克朗,其中67.61%(256亿瑞典克朗)来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下表列示了瑞典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1997年瑞典用于资助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收入的分配的百分比

项目社会保障税投资收益预算转移保险费、赡养费用或市政

基础养老保险6238

辅助养老保险6139

部分养老保险7327

疾病保险99.90.1

工伤保险982

看护津贴95

住房津贴991

养育子女津贴100

赡养补助6733

向家庭提供的住房津贴100

其他项目

自愿者失业保险937

基础失业保险100

郡级医疗服务费68572

(三)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加拿大。加拿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主要包括养老金方案、健康保险方案和失业保险方案。其中养老金方案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固定数额的全民方案,叫作全民养老金方5案,其资金全部来源于联邦一般性税收。第二个是与收入挂钩的方案,这一方案对于魁北克人来说是“魁北克养老金方案”(Qpp),对于其他加拿大人来说是“加拿大养老金方案”(Cpp)。Cpp和Qpp的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保障税,前者由联邦政府和各省(除魁北克外)共同征收,后者由魁北克省征收。健康保险方案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一般性收入,而失业保险的资金来自于薪金税。下表列示了加拿大主要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加拿大主要社会福利保障方案,1998收入来源分配情况(%)

1998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为594.56亿加元,其中联邦社会保障税收入为188.42亿加元,所占比重仅为31.69%;该年度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税收入为444.11亿加元,占社会福利支出(1001.31亿加元)的44.35%。可见,加拿大政府实施社会保障计划、贯彻社会保障法令依靠的是财政支出中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其中联邦财政把很多税收收入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再分配到个人手中,使之形成个人的消费基金,这些款项构成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运转的另一大资金来源。二战以后,这种转移支付在各级政府中均不低于社会保障税收入的规模。加拿大社会保障税收入在其社会保障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也使得加拿大社会保障税收入在其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偏低。

采用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的优点在于,该模式容易体现纳税人缴纳的税收与其应得的福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福利水平随着每个纳税人纳税多少而变动。这已成为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一大特点。同时,这种方式也使得政府为社会保险筹资与政府其他职能分离开来,这种分离无疑加强了对社会保障在财政上的监督,因为福利水平是随着社会保障税收入的增长而扩大的。该模式的缺陷在于工作在未被社会保险所覆盖的行业中的人们不能享受福利。这种限制的影响对于那些拥有很多非正式工作、大量个体户或农村经济的国家尤为重要。

采用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的优点是社会保障计划对每个公民来说是自动实现的。在该模式下,享受到福利计划的公民范围扩大了,即政府通过预算拨款为每个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福利。该模式的缺陷是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与其所受福利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因而人们往往希望能够向政府施加压力,通过预算来实现福利的增加,而不是提高纳税额。

三、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

现代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设置的方式不同,大体上可以将社会保障税分为三类:一是单纯按承保项目而分类设置的项目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瑞典为代表;二是单纯按承保对象而分类设置的对象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三是以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相结合设置的混合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特点。

(一)项目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项目型社会保障税模式即按承保项目分项设置社会保障税的模式。这种模式以瑞典最为典型。除瑞典外,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都采用这一模式。

瑞典的社会保障税按照不同的保险项目支出需要,分别确定一定的比率从工资或薪金中提取。目前瑞典的社会保障税设有老年人养老保险、事故幸存者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父母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资税七个项目,并分别对每个项目规定了税率。老年人养老保险税的税率为13.35%,事故幸存者养老保险税税率为1.70%,疾病保险税的税率为了,50%,工伤保险税的税率为1.38%,父母保险税的税率为2.20%,失业保险税的税率为5.84%,工资税的税率为8.04%。征收的办法是按比例实行源泉扣缴,税款专款专用。以前,公司受雇人员的社会保障税全部由雇主一方缴纳,以便于征收管理。总的来看,瑞典的社会保障税税负是比较重的。1999年,政府雇员和企业受雇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大致为他们工薪总额的40.01%;自由职业者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大致为他们直接收入的38.2%。

项目型社会保障税的最大优点在于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承保项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专款专用,返还性非常明显,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支出数额的变化调整税率,也就是说,哪个项目对财力的需要量大,哪个项目的社会保障税率就提高。其主要缺点是各个项目之间财力调剂余地较小。

(二)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所谓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是指按承保对象分类设置的社会保障税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社会保障税虽然被称为“国民保险捐款”(nationalSecurityContribu-tion),但也具有强制性,且与受益并不完全挂钩。因而虽然称作“捐款”,实际上也是一种税,其性质与用途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并无轩轾。英国的社会保障税在设置上主要以承保对象为标准,建立起由四大类社会保险税组成的社会保障税体系。

第一类是对一般雇员征收的国民保险税。它是四类社会保险税中最主要的一种。该税的课税对象是雇员的薪金或工资,纳税义务人包括雇主和雇员。雇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在国家退休金计划之内的雇员,一部分为不包括在计划之内的雇员。两部分雇员及其雇主所适用的税率各不相同。前者雇员税率为9.0%,雇主为10.54%,应税工资最高限额为每周235英镑(全年12220英镑);后者则规定有一个起征点,每周32.5英镑以下免税,32.5英镑到235英镑之间,雇员税率为6.85,雇主为6.35%,超过235英镑不再纳税。另外,每个雇主还要缴纳税率为1.5%的国民保险税附加。

第二类是对全体自营者(个体工商业者)征收的国民保险税。征税对象是自营者全部所得。实行每周征收4.4英镑的定额税率。起征点为年自营收入1775英镑。

第三类国民保险都是对自愿投保者征收的,希望取得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可以缴纳此税,希望增加保险金权益的雇主、雇员和自营者也可缴纳。该类税收按每周4.3英镑的定额税率缴纳。

第四类是对营业利润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自营者征收的国民保险税。起征点是年利润额3800英镑,最高限额为12000英镑,税率为6.3%的比例税率。

英国的国民保险税与所得税一并缴纳。

英国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不同就业人员或非就业人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税率制度,便于执行。比如对收入较难核实的自营人员和自愿投保人采用定额税率,征管不会遇到麻烦,对个体或独立经营的营业利润按一个比率征收也十分便利。由于设置了起征点,使低收入者的税负有所减轻,因而英国的社会保障税累退性要弱一些。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征收与承保项目没有明确挂钩,社会保险税的返还性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所谓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即以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并存设置的社会保障税模式。美国是采用这一模式的典型国家。该国的社会保障税不是一个单一税种的结构,而是由一个针对大多数承保对象和覆盖大部分承保项目的一般社会保障税(薪工税)与针对失业这一特定承保项目的失业保险税,以及针对特定部分承保对象而设置的铁路员工退职税和个体业主税四个税种所组成的税收体系。

1、薪工税

美国于1937年开始征收薪工税,当时的目的是为老年人筹措退休金,税款专用,之后陆续实行残疾人保险、医疗保险等。美国薪工税的纳税人为雇主和雇员。征税对象分别为雇主全年对每个雇员支付的薪金工资额和雇员全年领取的薪金工资(包括奖金、手续费和实物工资)额。在美国,薪工税没有减免扣除规定,但有应税收入最高限额规定。也就是说,薪工税税基数额有最高限度,超过部分不再征税。这意味着每个人缴纳的薪工税有最大限额。薪工税税率是统一的比例税率。雇主和雇员适用的税率相同。薪工税的税率各年度均不一样,且有不断提高之势。1937年税率为1%,1950年税率为1.5%,1960年税率为2.5%,1971年税率为5.2%,1980年税率为6.13%,1990年为7.65%。薪工税实行源泉扣除法。雇员的薪工税由雇主在对雇员支付工资、薪金时,将税款源泉扣缴,连同雇主本人应缴税款,在季度终了后的下月最后一天前申报缴纳。

2、铁路员工退职税

铁路员工退职税是为铁路人员设计和以为铁路公司员工筹措退休费为目的的税。其纳税人为雇员、雇主,课税对象为雇员领取的工资和雇主发放的工资。该税同样有应税收入最高限额的规定。1980年雇员税率为6.13%(月工资最高限额为2158.33美元),雇主税率为9.5%(雇主对每个雇员支付的月工资最高限额同样为2158.33美元)。此外,铁路系统也有独立的失业保险税,目前税率为8%,应税工薪最高限额为每人每月600美元,税款全部由雇主支付。铁路员工退职税也实行源泉扣除法,雇主在季度终了后两个月最后一天前把自己和雇员的税款一并缴纳到税务部门。

3、联邦失业税

联邦失业税是作为联邦对各州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提供补助财源而课征的。该税以在一个日历年度内的20天期间(按满20天计算)雇佣一人以上或每季支付工资、薪金1500美元以上的雇主为纳税义务人,按其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总额计征,且无宽免或费用扣除。目前最高应税限额为7000美元,税率为6.2%。雇主支付给州政府的的失业保险税可以从向联邦缴纳的失业保险税中抵免,最高抵免率为联邦失业保险税应税工薪的5.4%,因而联邦失业保险税的实际税率为0.8%。失业保险税的缴纳,须按历年编制申报表,在次年的1月31日之前缴纳,也可实行分季缴纳。

4、个体业主税

个体业主税又称自营人员保险税,是为个体业主(除医生外)的老年、遗嘱、伤残及医院保险而课征的。纳税人为单独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业主,征税对象是个体业主的纯收入。个体业主的起征点是400美元,税率为12.3%,完全由个体业主承担。个体业主税实行同个人所得税联合申报的办法,纳税过程和个人所得税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适应性较强,可在适应一般社会保险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行业实行与行业工作特点相联系的加强式社会保险,还能让特定的承保项目在保险费收支上自成体系。该模式的缺点是统一性较差,管理不够便利,返还性的表现不够具体。此外,这一类型的社会保险税累退性较强,再分配的效应受到抑制,社会保险税的社会公平功能趋于减弱。

四、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

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尽管其设计与实施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近似之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

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一般为雇员和雇主。由于自营者不存在雇佣关系,也没有确定的工薪所得,是否应纳入课征范围,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只有纳税才能享受社会保障利益,因而多数国家在行政管理条件可行的情况下,把自营者也包括在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范围之内,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纳税人范围的扩大,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雇主与雇员纳税人的确定一般以境内就业为准,凡在征税国境内就业的雇主和雇员必须承担纳税义务,不论其国籍和居住地何在。本国居民被本国居民雇主雇佣在外国工作的,有些国家(如美国、巴西)也要求缴纳社会保障税。

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税体系中,多数项目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是雇主和雇员双方各负担一半,如美国的养老金税(各为6.2%)、健康保险税(各为1.45%),德国的养老金税(各为9.75%)、健康保险税(各为6.8%)和失业保险税(各为3.25%)等。有些国家雇主负担的比例要高于雇员,如俄罗斯的养老金税(雇主28.0%,雇员1.0%)和加拿大的联邦失业税(雇主4.13%,雇员2.9%)等。极少数国家雇主负担的比例低于雇员,如瑞典的养老金税(雇主6.4%,雇员6.95%),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瑞典政府出于加强福利与成本相联系的公众意识的考虑。养老金计划容易给政府形成较大的政治压力,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养老金,并且越多越好。因此,由雇员负担大部分的养老金成本有利于抵消这种政治压力。个别项目完全由雇主负担,如俄罗斯和瑞典的健康保险税、美国的失业保险税等。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税一般都由雇主负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福利中的成本分摊到相对的行业和产品中去,同时又对创造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起到激励的作用。雇主所缴税款可作为费用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全部列支。而雇员和自营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除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土等少数国家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限额或定率扣除外,一般国家均不允许扣除。

(二)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

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是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有时还包括自营人员的经营纯收益额。这里的工资和薪金,不仅包括雇主支付的现金,还包括具有工资性质的实物收入和等价物收入,但工薪以外的股息、利息所得、资本利得等通常不计入社会保障税的税基之内。各国一般对应税工薪有最高限额的规定,即不是对纳税人的全年总工薪课税,而只是对一定限额以下的工薪收入额征税。最高限额的高低因国而异,一般在各国平均工资水平的1.2到2.7倍之间变动,并随着各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而调整。最高限额的设定,体现了社会保障税缴纳与受益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那些通过私人准备、团体签约准备或工人自愿行为补充国家的福利计划留有一定的余地。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采用这种办法。相反,在俄罗斯的社会保障税体系中,没有一个项目规定了最高限额,因而其社会保障税具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特征,这与该国所强调的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国家既规定了应税工薪的最高限额,也规定了应税工薪的起征点,因而应税工薪即为起征点与最高限额之间的那部分工薪收入,超过最高限额和起征点以下的工薪收入不课税,如英国、加拿大、德国等。也有的国家只有起征点的规定,如意大利。这体现了对低收入者的一种照顾。除此之外,社会保障税一般不设减免额或费用扣除额,不象个人所得税那样可以从总所得中扣除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开支,或者扣除一些个人宽免项目,而是把工资薪金所得直接作为课税对象。

(三)社会保障税的适用税率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形式有所差别,少数国家实行单一比例税率,大部分国家按不同的保险项目设置不同的差别税率。例如瑞典的社会保障税按不同用途分为7个保险项目,又按工资和薪金额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在社会保障税率的形式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比例税率。

各国社会保障税税率水平的高低,一般是由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人收益的多少决定的。一般的情况是,刚开征时,保险的覆盖面小,保险项目少,税率一般较低。随着保险项目的逐步拓宽,税率随之相应提高。目前,凡是保险受益多的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税率都比较高。欧洲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税税率一般都在30%以上。根据各国经验,社会保障税税率的高低应当适度,既要考虑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人民的承受能力。

五、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管理

(一)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机构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机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家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另一种则是基金管理部门进行征收。

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如加拿大收入部负责征收除魁北克(该省养老金税由魁北克收入部征收)外所有省份的社会保障税;美国所有的联邦社会保障税均由国内收入局征收;瑞典的税务机关(包括中央级的税收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税务机关)负责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将税款征收集中于一个机构减轻了雇主的负担,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

有些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则由基金的管理部门负责收缴,如德国和俄罗斯。德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部门是大病基金,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的。由于社会劳工事物部、财政部以及医疗、养老金和失业保险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合作关系和共享的数据库,德国很少发生社会保障税的偷漏税问题。雇主及雇佣合同必须在有关政府部门登记以便允许其证实每人总收入及社会保障税的减免。由于所有社会保障税都由为在职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的组织征收,这使得雇员获取社会保障的资格同缴纳社会保障税紧密相连,更进一步促进了所有雇主遵守税款缴纳的有关规定。在德国,如果雇主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障税,其雇员将会失去社会保障的资格。对雇员来说,偷逃社会保障税将会得不偿失,特别是医疗保险,因为如果雇员缴纳了医疗保险费,其抚养人也将无偿获得保险。这一体系的缺点是雇主的纳税成本较高。雇主需要同许多机构接触,如每月交纳所得税时需同财政部接触,每月缴纳社会保障税时同各个大病基金接触,而且每年向大病基金、联邦就业服务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汇报其雇员数量、雇员收入以及大病基金税额缴纳等情况。俄罗斯3/4的社会基金自己征收社会保障金。这种方法因征收成本较高、征收效率较低而受到批评,因为各基金必须负担为征收税金而支付成本,而且还要检查雇主是否缴纳了适当的税额。由于各基金均独立征收税金,因此造成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以养老基金为例,该基金通过一个由约240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办公机构组成的网络进行税款征收。由于企业不配合以及财务上的困难,养老基金很难做到税款的应收尽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运用一系列手段帮助养老基金改进其征收策略,其中包括更改养老金的内部运作方法和程序以及个人帐户的引入。

究竟由何种机构征收社会保障税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当一个国家税务当局的征收行为是有效的并且是高效时,由税务机关集中征收社会保障税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雇主的纳税负担,并且可能促进税款的顺利征收。相反,当税务当局的作用较弱时,由社会保障机构负责税款的征收可能优于税务当局,因为雇主和员工们可能更愿意将税款交纳给社会保障机构而不是当作一般税款缴纳给税务局,特别是当他们的健康保障和养老金直接与缴款息息相关时。

(二)社会保障税的纳税期限

几乎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都实行由雇主源泉扣缴的课征办法。具体地说,雇员应缴纳的税款,由雇主在支付工资、薪金时代扣,最后连同雇主所应缴纳的税款一起申报纳税。无须雇员填具纳税申报表,方法极为简便。至于自营人员的应纳税款,则必须由其自行填报,一般是同个人所得税一起缴纳的。

多数国家按月征收社会保障税。如瑞典规定雇主应按月为其全体雇员向税务机关缴纳社会保障税,税款应在次月的10日内缴清;德国规定所有雇主和自由职业者都要在每月15日之前把上一月的社会保障税存入有关帐户;俄罗斯的雇主按规定应按月向社会基金缴纳社会保障税。

有些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纳税期限视企业规模而定。比如,美国要求雇主将社会保障税定期直接汇往国内收入局,汇款的周期随企业的规模而不同。大型企业每5—7天汇款一次,小企、比每三个月汇款一次。与美国相类似,加拿大规定代扣代缴总额不超过15000加元的雇主按月申报,总额为15000到50000加元间的,每半个月申报一次,更多的为每周一次。

各国一般对自营者的纳税期限另有规定。如美国规定自营者在缴纳所得税的同时缴纳社会保障税,每三个月预缴一次,每年年底申报所得税时进行汇算清缴。加拿大要求自营者按季缴纳社会保障税税款。

(三)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国都形成了核定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准确性与诚实度的机制。在一些国家中,这种机制是通过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的配合来实现的。比如美国,雇主每3个月向国内收入局提供一份报告,列明已上缴的税款总额及其在社会保障税和个人所得税间的分配状况。每年,雇主还向养老保险机构提供一份报告,列出其雇员的人数、收入以及从每个人的收入中代扣代缴的税款。养老保险机构将这些报告和季度纳税申报表作以比较,以核定每份报告的准确性。与美国相类似,德国的雇主每年要向长期医疗基金、养老金机构和联邦就业服务局汇报雇员收入及年度社会保障税缴纳的数额。各基金管理部门会将从大病基金获取的税金的数量与雇主的报告进行对比,以核定雇主纳税的确切性。在其他国家中,这种机制是单纯通过税务机关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来实现的。比如,瑞典的税务机关有权对任何纳税人的帐目进行审计;在俄罗斯,雇主必须提交报告说明雇员工资以及每季度向各基金管理部门支付的税款。每个雇主向银行支付的款项均被记录在基金管理部门的电脑系统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通过比较银行款项与雇主提交的社会保障税清单上的数字来核定雇主是否缴纳了正确的税额。

所有国家都依靠征收机构的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来保证税法的正确执行,并使社会保障税税款不被挪做他用。例如,加拿大收入署将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年度养老金和失业金与按月申报的实际额对帐,对两帐不符的雇主进行审计;加拿大收入部准备加拿大公共帐户的帐务报表以及所有政府部门的帐务报表,说明收入与支出,并接受总长的审计。审计总长起草“加拿大公共帐户”,该帐户内容包括政府的财务报表,表达审计总长对报表的意见和看法。德国的大病基金、养老基金、长期医疗基金和联邦就业服务机构都拥有内部审计权,而该国的联邦社会劳工事务部连同审计总署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各项基金实行审计监督。美国财政部每天公布其中央银行主要帐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统计和管理人员会监控这些报告以确保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得到适当的运用。政府帐户的现金流动情况每年有政府聘请的独立审计师或财政部的总检查员审计。这些审计在美国会计综合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该办公室将其监督结果汇报给国会。

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各自国家的政府资金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财务管理,另一类是社会保障机构拥有自己的资金管理系统。前者的典型国家是美国,该国征收的社会保障税收入先存放于全国各地商业银行的联邦财政部门的帐户中,然后转入中央银行中财政部的主要经常帐户中。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投资活动均由财政部长统一控制和管理。采用这类方式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和瑞典等。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国,该国的各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所收取的税金以及需要支付的福利费。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还有俄罗斯等。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机构与其社会保障税的征收部门是对应的。由税务当局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部门往往是该国的政府资金管理系统,如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由社会保障机构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部门通常是该国的社会保障机构的资金管理系统,如德国和俄罗斯。这主要取决于各国社会保障机构的地位与作用。

各国一般都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留存部分用于投资,以使这部分社会保障税保值增值。比如,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留存部分可以用于国债投资,投资活动由财政部运作并由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监督。加拿大和瑞典指定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管理这些积累下来的税款提留。委员会可以投资私营企业的证券,但这种运作由国家政府监督。所有收入在转入社会保障委员会帐户之前必须经由国家政府帐户转出。

六、社会保障税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借鉴

(一)我国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应占的地位

笔者认为,我国应采取主要依靠社会保障税取得社会保障资金的模式。一方面,鉴于当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能力,征收上来的社会保障税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目前仅全国540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缺口就达50亿兀以上,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今年的收支缺口也将在100亿元以上(经济日报,2001年7月5日)。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社会保障费改税后,收入不会大幅度地增加,这就必然要求用一般税收等其他方面的资金予以弥补。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税又必须占社会保障基金中的绝大部分。因为公众有这样的心理倾向:享受的福利多多益善,交纳的税费则越少越好。九十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税费的缴纳与收益脱节,责任与权利相分离。如果以一般税收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主体,就会破坏个人所缴纳的税费与其享受到的福利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我国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

除用一般税收弥补社会保障收支缺口外,还可将一部分国有资产拍卖收入转化为社会保障收入。2001年6月国务院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没有包含在工资之内,国家予以预先扣除,直接变成了新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因此对过去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下岗人员,国家理应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拍卖收入划归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下岗职工理应获取的社会保障待遇的一种补偿。

(二)我国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差别较大,加之户籍管理严格,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应以采用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为宜。即对于城镇劳动者,根据不同保险项目支出的需要,按承保项目分项设置社会保障税,分别确定一定的比率从工资或薪金中提取。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原则,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应设置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四个项目,等到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后,再逐步增设其他项目。在目前欠缴社会保障费的企业比率较高的情况下,这种征收与承保项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专款专用,返还性非常明显的社会保障税设置方式有利于减小征收阻力,使社会保障税应收尽收。此外,采用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税设置方式还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支出数额的变化调整税率,以满足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对于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收入较难核实的农民采用按各地区收入不同而略有差异的定额税率征收,可以相应降低征管成本。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税,一方面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防止我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业已取得很大进展,截至1999年底,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已达19096个(中国统计年鉴2000),这也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

1、我国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

纳税人包括企业、机构、城镇劳动者个人和农民个人。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四个项目的纳税人分别如下: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纳税人包括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成员和个体劳动者。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税一般都由雇主负担,对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税率,从而达到福利中的成本分摊到相对的行业和产品中去,以及激励雇主创造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的目的。相应地,我国工伤保险的纳税人包括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2、我国社会保障税的税基

我国社会保障税的税基是工资总额。具体分为单位纳税税基、个人纳税税基。单位纳税税基为全部职工应税工资之和;个人纳税税基为月实际工资额。为避免产生税收争议,月实际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的项目计算。对收入较难核实的个体劳动者和农民个人采用定额税率,根据月平均收入水平和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参照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的做法,对个人工资收入超过平均工资一定限度的部分,免于征税。目前我国应税工资的最高限额可以规定为平均工资的3倍。

3、我国社会保障税的适用税率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大多按不同的保险项目设置不同的差别税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税率不宜过高。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的考虑:首先,中国的企业近年来正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市场需求特征发生了变化,消费选择性加强。很多企业对此很不适应,经济绩效下降,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有不少处于亏损状态,过高的社会保障缴款只能加重企业的负担。其次,中国的高层次消费正在扩展,住房、养老、教育等将转化为商品,这会促使中国居民调整支出结构。因此,如果让工薪阶层承担较高的社会保障缴款,势必约束整体消费进步和市场化改革。再次,中国有近13亿人口,劳动力接近7亿,如此庞大的劳动大军,迫使中国只能走高就业低工资的道路,因而也就只能以较低的税率征收社会保障税。

据有关人士测算:在养老保险采用部分积累制的条件下,如果替代率从目前的80%下降为58%,养老保险税率应为15%,企业负担10%,个人负担5%。在现收现付条件下,失业保障税率可定为3%,企业负担2%,个人负担1%。医疗保障税率可定为7%,企业负担5%,个人负担2%。工伤保险2%,完全由企业负担。这样,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税总和为20%,个人负担总数为7%。笔者认为,这一负担率是合理的。

对于收入较难核实的个体劳动者和农民个人,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采用定额税率。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除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外,其他单位职工的工资总额为9829元(中国统计年鉴,2000),比照这一数额,个体劳动者的月收入可视为819元,按照上述比例,则个体劳动者每月应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定额税率为:养老保险税122.45元,失业保险税24.57元,医疗保险57.33元,工伤保险16.38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的资料,1999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人为2210.3元,由此可以计算出农民应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为396.781(即2210。3X”%)元/年。

在此基础上,个人可拿出一部分收入投向个人养老帐户,从而使高收入者自己提高替代率。

(四)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

职工应负担的税款。由所在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进行源泉扣缴,最后连同单位所应负担的税款一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个体劳动者和农民个人的应纳税款,须自行申报,同个人所得税一并缴纳。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列入企业财务费用.可进成本;行政事业单位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列入当年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可以从个人所得额中扣除,免交个人所得税。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后,由税务机关负责税款征收,将有利于降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成本。利用现有税务部门的组织机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征管,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征管经验、人员素质、机构系统方面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效率。

在纳税期限上,我国可采用按月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做法,这样做既符合明确原则,也便于征收管理。同时,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要求企业、单位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报告,列明其上缴的社会保障税税款;此外,企业、单位每年还应向社会保障机构提供一份报告,上面列明其职工的人数、收入以及从每个人收入中代扣代缴的税款。社会保障机构将这些报表作以比较,以核定其准确性。这样做可以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和支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便于加强资金运用中的管理,减少滥用和挪用的现象,有利于将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活动比较全面地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应为财政部。社会保障基金的留存部分可用于国债投资,以使这部分社会保障税保值增值。

七、结论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表示,在适时开拓社会保障新的筹资渠道方面,国家将在强化社会保障费征缴的基础上,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这表明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是我国社会保障筹资的必然趋势。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9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问题对策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不精准的缴费基数。分块管理的形式在目前的各类社会基层保险中普遍存在,缴费基数核定的方式也各自进行,使得参保征缴技术在不同的基金间难以形成统一,虚假和不准确的参保缴费基数相继出现。

2.零散的社会保险数据。因涉及面广泛在社会保险中的这一特性,又加上繁多的业务数据与冗杂的原始凭证资料,造成缺乏管理和监督问题,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巨大的业务量,社会保险数据在记录时难以完整、及时,致使不完整的记录资料在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和社会保险待遇的有关享受上相继地出现问题。数据资料中某些不准确、不完整项目信息的录入是其突出表现的特征,情况特殊时还存在着部分信息没有录入的现象。

3.较多的欠缴保险费现象。保险费的拖欠一直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体现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效益较差的一些企业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能力。其二是认知观念上浅薄的一些企业,用带来损失和加重负担的方式来看待对社保保险费的缴纳;对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眼下和未来之间的利益没能合理进行认识,将工资放于第一位,保险则抛于脑后。其三是征缴力度缺乏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征收机构,没能制定有力的措施来应对欠缴的保险费用。

4.紧密度不足的社会保险基金联结。分块管理的形式在目前的各类社会基层保险中普遍存在,并且不紧密甚至互相断绝的联结于相互间。形式上表现为无法共享的资源平台,社会保险总体发展状况的难以了解,统一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使得社会保险待遇在个别基层间被重复享用,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监督工作的负担。

5.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民政和工商等部门间的配合没有很好地协调一致,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平台各自独立,无法使信息数据得以共享。一些政策出现重复享受,无法准确完整地使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得以落实,一些保险金得不到合理的发放,流失现象严重。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1.政策宣传的进一步推广。在政策宣传上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使企业和员工能对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做全面的了解,使其在参保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上做出充足的认识,增加参保的积极性。一方面利用新闻媒体的优势,全面做好宣传工作,全体动员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动用业务上的精英人才深入企业,同员工进行有效的交流来促使其积极参保。

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多渠道开展,使其业务水平全面提高。选用责任心强和业务素质高的人员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锻炼、学习的培训上多多重视,积极进行充分地带动。

3.征收力度的加大。地税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欠缴问题实行有效的措施,对有关企业逐一分析其拖欠的具体原因,仔细审核,并作详细的记录说明。与此同时对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做企业动态跟踪的通报,与部门间的配合做到协调一致,将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征收的有效落实。

4.资源管理机制的加强。第一,社会保险信息数据库的健全。全面搜集参保人员的资料信息,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及时建立完整的个人账户,将个人基本信息、缴费的具体情况和享受社会保险的相关待遇等进行记录。第二,统一管理形成于各个基金之间。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参保人员的总体状况有一个全面详尽的了解,社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规范,尽量避免浪费和损失现象,令基金发挥出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三,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完善。可以由地区政府组织邀请税务、民政、工商和社保部门一起参与探讨,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使信息共享机制的制定更加合理,使国家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都能够平稳、公开的实行。

5.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第一,社保经办机构对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成立其专门的基金监管组,对基金征缴的前后阶段做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第二,劳动和社会保障、税务、民政、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加强监管于基金的整个实施过程之中,接受社会的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第三,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的有效利用。对不同的基金运行,使用各种措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将基金管理的风险降到最低,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安全。第四,社保经办机构将对机制的完善作为出发点,探索将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在制度管理上进行改进,使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投资运营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源方面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史债务沉重;第二,收入增速缓慢;第三,筹资渠道不畅;第四,企业缴费负担沉重。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历史债务沉重

1984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主要采取现收现付制,该制度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为了使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我国于1984年对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进行了改革。本次改革的重点是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改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然而,新制度的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转制成本,不仅要延续旧制度兑现对劳动者养老的承诺,而且要按计划逐步为新制度积累基金。由此一来,那些在新制度实施以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那些在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中人”,其个人账户都存在一定的空缺状况,而这些空缺只能由政府负责填补,形成数额巨大的沉重历史债务。

除了转制成本会导致形成沉重的历史债务外,还存在另外一个导致沉重历史债务的因素。本次改革虽然将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积累制,但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却存在混账存放的情形。也就是说,当社会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时,无需征得个人同意,便可直接动用个人账户基金,而且这种借用没有数额方面的限制,也没有利息和偿还期限的规定,这就成为了一种毫无代价的直接借用,这种没有将两个基金账户从根本上隔离管理的做法,很容易导致个人账户成为空账,侵犯公民个人的利益。长此以往,个人账户将形同虚设,仅作为记录养老保险基金数额的工具存在,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个人账户的实际积累额也将远远低于名义积累额,这部分空缺将成为下一代需要偿还的沉重历史债务。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速缓慢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也逐步完善健全,目前已经形成了五险一金甚至是五险二金的社保缴纳格局,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部分企业还建立了企业年金)。随着社会保险基金内容的丰富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基数和比例的提高,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规模日益扩大。这就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工伤人员以及生育妇女等人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并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额绝对值不断增长的同时,由于社保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私营企业的职工及农村劳动者尚未被纳入社保的统筹范围内,我国社会保险还处于较低的保险层面,这将大大限制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额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2005年至2012年我国社保基金结余、增长额及增长比例统计表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不畅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有四个筹资渠道,分别为职工个人缴费、用人单位缴费、政府财政补贴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并不畅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个人认知不足,目光短浅,未曾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使得存在个人少缴社保基金的行为;第二,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压榨职工劳动力,通过少报工资总额的方式达到少缴社会保险基金的目的,有时候甚至逃避缴纳责任;第三,国家财政补贴也为社保基金的筹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财政收入用途广泛,使得实际的财政补贴力度很是有限,目前还仅停留在允许社会保障基金税前列支和财政托底的层面上;第四,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受到诸多限制,而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也不够规范和完善,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较低,投资收益率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出现贬值迹象。

(四)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基金的负担沉重

根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缴费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社保缴纳额度因地区而异,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为22%,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为10%,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为1%,工伤保险的单位缴费率根据单位被划入的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为0.5%至2%之间,生育保险的单位缴费率为0.8%。以上各项合计,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率将达到职工工资总额的35%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更高。如此沉重的社会保险基金缴纳任务,使得许多企业铤而走险,采取各种非法违规手段达到少缴、漏缴甚至是拒缴的目的。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个方面。

(一)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规模日益扩大

人口基数大是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发展和进步的一大难题,计划生育的实施虽然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却激发了另外一个问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的形状,即老年人口日益增多,青年人口少,我国进入了快速老龄化阶段。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在未来,每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规模将逐渐减少,支出规模将逐渐扩大,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将不断加大。此外,虽然我国已经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支出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说缺乏先进有效的监控手段和信息系统,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被冒领、骗领的情形,大量养老保险基金被侵占、挪用,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规模日益膨胀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不仅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使得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日益膨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导致未来缴纳医疗保险的人数减少,领取的人数增多,使得医疗保险的收支差额不断扩大;第二,老年人身体抵抗力日益下降,患病率偏高,将花费更多的医疗费用,加大医疗保险的支出规模,增加社会压力。此外,随着医疗水平、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就医观念的改变,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比如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对自身的保养也开始从单纯的治疗型向消费型转变,有些人的病情用国产药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却要求用进口药,这将使得医疗费用呈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速度增长。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问题

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严峻加剧了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压力,但失业保险金也仅仅为失业人员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另外,在失业保险金的支付过程中,由于资格审查不严,导致一些已经重新就业的人员继续在领取失业保险金,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失业保险金的流失。此外,由于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不够严格,常常出现被侵占、挪用的现象。

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法律限制过严,投资渠道单一;第二,缩水现象严重,保值增值困难;第三,统筹层次较低,监管力量薄弱。

(一)法律限制过严,投资渠道单一

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2012年3月财政部《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强调,“财政国库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具体转存定期存款、购买国家债券的操作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任何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这些严苛的法律规定,严重限制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虽然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但却是以牺牲市场效率为代价的,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尤其是在当前通货膨胀率大于银行存款利率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处于贬值状态,而且基金结余越多,贬值越严重。

(二)缩水现象严重,保值增值困难

2012年8月审计署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占38.44%、58.01%和3.55%。我们假设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结余中有40%用于活期存款,其余60%用于定期存款,由此得出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状况如表2:

表22005年至2012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缩水”规模测算

注:⑥=(①+②)/2*[(③-⑤)*60%+(④-⑤)*40%]。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根据上述推算可知,自2005年至2012年,我国社保基金当年投资收益有6年均为负数,社保基金结余累计缩水接近1700亿元,严重贬值。

(三)统筹层次较低,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除基本养老保险由省级单位统筹管理以外,其他四项社保基金绝大多数仍由县市级的地方社保基金经办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而且,不同险种基金还要实行独立核算,如此一来,每个统筹单位又衍生出数个基金行政管理机构。也就是说,我国社保基金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个统筹单位分散管理,呈现“碎片化”的管理状态。由此可见,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体系还处于统筹层次很低的状态。由于社保基金被分散管理,每个统筹单位管理的社保基金规模很是有限,使得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难以形成合力,加大了社保基金的管理难度。此外,我国社保基金的管理局面是“松监管,严管制”。虽然我国于2010年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对于社保基金的收缴、管理、运营和支付等问题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就已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但由于负责监督管理的人员数量不足,监督力量薄弱,导致我国社保基金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同时,社保基金的管理既要接受上级监管部门的纵向领导,又要接受地方政府的横向行政干预和影响,双向管理使得社保基金的管理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郭士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险“碎片化制度”危害与“碎片化冲动”探源.社会保障研究[J],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