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堂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43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和谐课堂创设构建

小学生和谐体育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体育发展潜力有着巨大的挖掘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为成熟之前,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情感和体育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体育精神,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挫折。

一、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涵义

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和谐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来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构建和谐体育课堂是对过去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二、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原则

(一)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就是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学生的个人方向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教育中得到身体、心理、情感以及创造性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和个人、个人与社会、都能形成和谐统一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人性化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综合素质。

(二)教育的整体性。教育的整体性主要是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阶段、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要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关系,因为和谐课堂的建立不是一段时间的和谐,不仅仅师生之间的和谐,而是在课堂中的各种要素及因素都能和谐共存,创设和建立和谐整体的课堂。

(三)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在小学体育和谐课堂构建中一定要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教师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够达到师生之间和谐沟通的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主张,当仁不让与师,这句话所体现的就是在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小学体育和谐课堂建立中能不能建立平等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的效果,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和谐课堂教学方法具备灵活性。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制定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中是没有完美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能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一句古话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说明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才会有效果,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合适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和谐课堂的构建和创设,所以在构建小学体育和谐课堂中一定要根据科目的内容和教学内容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小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方案

在构建小学体育和谐课堂中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思想波动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构建方法和方案。

(一)在构建小学体育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的认识。想要构建和谐的小学体育课堂,那么必须在构建课堂之前提高学生对于和谐课堂的认识,提高孩子们对于课堂的遵循程度,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课堂中的小点逐步渗入到学生心目中,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中总喜欢捣乱课堂秩序,课堂中打闹、不停讲话,体育小组组长说了几次他也不听,可见这位学生从心里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影响别人,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他当体育小组组长,然后让这位同学组织带队和管理课堂秩序,让学生体会一下别人带给自己同样麻烦时候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心里就会提高今后做事和学习的认识,不会轻易在给别人找麻烦。

(二)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想要教育出好的学生,应该严格要求的地方必须严格要求,在体育课堂中如果总是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体育锻炼,就会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心里不愿意锻炼,但是没有办法抗拒,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反复的要求学生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会让学生心里接受锻炼,最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自然习惯。

(三)合理的调控。有的教师在小学体育和谐课堂构建中总是因为课堂秩序乱而被激怒,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以爱的方式连接师生之间的心灵桥梁,用爱的方式去感化和教育学生,这样不知不觉中就会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对学生大喊大叫只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激化,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调控好教学的态度和方式。

三、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小学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小学生体育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小学体育和谐课堂的学习理智的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体育和谐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敢于表现和发挥,培养小学生自信乐观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2

一、课堂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

课堂文化主要是指在课堂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相互关系以及自觉践行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等。

1.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课堂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三个面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用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以及多元智能的理论作为主导思想,落实“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

2.坚持素质教育价值观,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学校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满足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满足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需求,时刻以“孩子快乐、家长认可、社会满意”为教育教学的宗旨;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吸纳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以改善基础教育服务现状为己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发展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

3.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素质教育,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素质教育理念观照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观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观照学生禀赋、兴趣和特长的培养,观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成长。

二、课堂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1.思想目标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课堂文化育人功能

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类文明永远是课堂文化建设的思想目标要求,学校要确立先进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教师要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树立先进的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提高课堂文化育人的意识,自觉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育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

教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这是搞好课堂文化建设的根基。课堂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广大教师,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将最终决定课堂文化建设的效果。

2.基础目标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落实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能特征,相信学生的多元发展潜力。教师要学会赏识、理解、宽容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处和闪光点,善于组织教学,富有亲和力和感召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处于积极上进的学习状态。

3.行为目标要求: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是新型课堂文化建设的行为目标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课堂教与学的各项活动,并及时处理好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教育对象,灵活运用引领式自主学习、启发式接受学习、研讨式合作学习、展示式体验学习等多种有效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只有改善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一般来说,引领式自主学习是其他学习方式的基础,只有有了学生预习和初步自学的准备,进行其他学习方式时才会更有针对性和更高的效率。在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学环节中各种学习方式也可相机使用,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策略目标要求:强化学生参与,优化教学策略

强化学生参与、优化教学策略,是新型课堂文化建设的策略目标要求,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居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主导作用的发挥,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教师要加强“重视主体参与,创设展示交流,讲究合作探究,做好分层指导,进行及时反馈,实现评价激励”等策略的实施。

5.质量目标要求:构建文化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构建文化生态课堂,提高课堂教育质效,是推进课堂文化建设的质量目标要求,打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努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质量、生命状态、健康成长都和课堂文化息息相关,广大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养成爱学、善学的品格,进而成为优秀的学习者。

教师要更加关注教育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扎扎实实落实三维教育目标,探索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思想理念、环境文化、学习方式、生命状态、激励导向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文化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园、乐园、家园”。

三、课堂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

新型课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思想观念先行,制度管理到位,行动措施落实,运行机制健全。

1.统一思想,建立领导机制

推动课堂文化建设,要有统一的思想认识,要有健全的领导机制。为加强对课堂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为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聘请的专家名师是教学研究的引领者,广大教师是课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2.课题引领,建立研究机制

要进一步优化校本教研策略,引导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提倡“依靠全体教师,立足教学实际,解决现时问题”的行动研究。围绕课堂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每个学科组要结合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至少立项一个小课题展开群体性研究,有效解决课堂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要强化研究意识,教育科研及教学研究要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学校科研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协调及指导作用,统筹课题的立项管理、阶段评估、结题验收等工作,通过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文化建设不断深化。

3.完善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要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进的文化管理氛围,引导教师自觉进行课堂文化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如完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检测、听课、评课等教研制度建设,突出常规管理中的课堂文化建设内容,强调教书育人,强化课堂文化育人,形成长效机制。

4.鼓励创新,建立评价机制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3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性教育,其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体育的重要作用就尤为突出。体育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而且还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但是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不注重提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得整个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前实现小学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对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对当前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来系统地探讨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体育;小学教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着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小学生大多年龄小,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均没有接受过正规且系统的体育锻炼,因此其在身体素质方面及意志力方面较弱。小学作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顽强的意志力。在很多家长看来,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忽视了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学生平时的锻炼机会少,大部分的锻炼机会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中。因此,体育课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设置系统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磨练学生的意志。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育目的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从而大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

1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课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堂作为教师教授体育知识的重要场所,增强其有效性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提升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体育课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训练,因此,学生的参与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对于小学体育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对体育教学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体育课堂的主要形式为各种体育运动,这些都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1.2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作为教师传播教学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对体育教学而言,同样意义重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其课外活动往往较少。因此,体育课堂就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唯一机会。由此可见,体育课堂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效的体育课堂往往要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有效性,除了具有创新之外,还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因此,创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对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2当前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依然较为落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在这种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为主,体育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教师难以对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2.1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

体育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应该有着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当时,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较为随意,没有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难成体系,导致教学不具有有效性。

2.2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落后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关乎着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很多老师只是应付性教学,特别是在课堂内容更是敷衍了事。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师只是单纯地领着学生做一些有效,并没有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这样就使得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3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小学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创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3.1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并要求教师严格地按照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学校积极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教学体系,对科学合理的部分进行吸纳借鉴,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

3.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就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增加科学的体育运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读。

4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更倾向于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它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就成为新课改深化中的重要内容,关乎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由于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课堂就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的唯一途径。因此,创建高效的课堂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得小学体育课堂变成一种形式,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促进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作者:周洁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林镇怀.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地安排体育教学方法[J].体育师友,2009,1(21):215-216.

[2]张龙飞.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07,1(26):311-313.

[3]张瑞文.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22):267-269.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4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一二课堂;衔接;融合

素质是在人们生活交往和为人处世时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品质,它包括自然性素质、通识性素质和专业性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突破了传统专业教育的局限,既要课内外结合,也要学校和社会联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智慧。2002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强调高校团组织要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众多高校实行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或组织校园文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才。

一、实现一二课堂相互衔接和融合的重要性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拥有不同的教育功能,但它们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物质财富高速增长,社会思想也趋于多元化状态。“90后”大学生作为思维最活跃并最易受影响的群体,其活动范围已经突破教学第一课堂,拓展至校园乃至社会各角落,第二课堂的教育意义不可忽视。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可以填补第一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

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不仅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能够不断培养和深化大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并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思想、丰厚的文化精神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在较强的业务技能水平下,能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一二课堂的相互衔接和融合,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二、一二课堂教育实施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实行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参加或组织校园文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努力推动第二课堂的教育发展。但即便如此,高校教育的重点始终落在第一课堂的专业建设上,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仍然处于各自工作的独立状态,缺少交流与合作,一二课堂相互衔接和融合机制成为形式化的趋势。

培养目标不清晰。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目前,许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能较好地处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间的关系、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高校培养重点以社会输出型为主,为适应社会需求,大力培养专业精英人才,而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短板。

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高校培养体制主要采用学分管理制度,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建立起第二课堂学分管理体系,但管理力度较为松懈,学分份额较少,无法发挥出第二课堂的功效。此外,高校实行的教学、行政一体化管理制度,在实际情况中并未实现合作共赢的工作模式,甚至出现“两张皮”的状态。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等涉及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也十分薄弱。

育人平台不完善。高校育人过程中,大学生运河杯、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是目前高校一二课堂衔接和融合的有效平台,但参与的学生对象也仅为小众范围。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活动实践,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平台来实现衔接和融合。

三、实现一二课堂相互衔接和融合的措施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坚持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技术培养与人文精神塑造相结合。这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的一次深刻变革。

1、深化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一二课堂协同育人

推进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协同育人机制,将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市场需求等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针对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二课堂不仅应有具体的学分,还应与各门学科相结合,在学科学习评价中,融入第二课堂成绩,使第二课堂不仅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起到作用,也在第一课堂中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一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使一二课堂互扶互助。

2、全面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教学生命力

高校教w模式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要从传授知识型和教师主导型的灌输式教学向开发智能型和学生主学型的启发式教学转变,培养人才的重点从单一型专才向综合型通才转变。高校教学课程应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的灌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专业特点等因素,可选用讨论式、发现式、情景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业、不断发展自身能力、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合格人才。

3、加快推进专业教育体系,落实产学研一体化教育

本科高校以“校企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重点,推进实施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农林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专业教育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为重点,加快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专业教育体系,打造“专业教育品牌”。地方本科高校通过深化地方企业和校友企业的合作,建立紧密对接的育人体系,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在转型发展中形成服务特色。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5

培养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践行新课改认为,课程、课堂、德育是影响学生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共同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人才培养的性质和质量。“两课一育”大课改的核心思想是:课程、课堂、德育,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构建。

“两课一育”成为新课改的旗帜“两课一育”大课改实施“课程、课堂和德育”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改革。“两课一育”大课改是全面、全程式的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课程改革从教育规律出发,完全按照“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核心命题进行教育,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原点。

“东辰大课改”从课程出发

课程作为一种社会性价值活动,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课程改革。学校实施大课程教育。大课程体系包括:大目标:认知+能力+情感+精神+身体;大教育:全域+全面+全程;大空间: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学生个性课程+家庭课程;大纵深: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大样式:圈养式+游牧式+自育式。

从课程建设的核心工程抓课改学校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校本资源教育力;校本课程品牌化,创造品牌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家庭化,创设立体教育模式;学生课程个性化,开创魅力个性教育。

加强课程领导力确保课改管理畅通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价值的理解力等。为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相关部门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方略,但这只是课改的初步工作,最核心的还是执行力。为了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优化课程管理,东辰国际学校建设了学校、学部、学科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构建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位一体”的课程实施目标管理体系,全方位确保课改执行力落地。

走进“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

高效课堂,是现代学校竞争的根本学校竞争最终是课堂的竞争,是课堂效益的竞争。因此,学校应努力建设适应自己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要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要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全面培养综合能力。第三,要构建适应中、高考的课堂,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第四要构建适应规范办学的课堂。

创设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第一,从课堂变革的核心发力。课堂变革主要在结构上贯彻国家课改理念,内容上建立课堂目标体系。第二,拉开高效课堂帷幕。“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四步导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学为主体、动为主线、练为主攻、思为主旨、教为主导。第三,建立个性化的模式群。模式群由学段模式、课型模式和分科模式组成。同时允许教师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第四,将学校的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自发课堂行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实施“三引领、三带动、三保障”为核心的“三三三”管理工程。

气质、价值、文化,铸造课改品质“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的气质、价值和文化主要体现在科学的课堂,即课前、课中、课后,自学、探究、提升以及学交导练螺旋上,全方位、大布局、层层推进,不断提升知识的宽度、高度、效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力在现代科学课堂上得到彰显;体现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自主课堂,全面尊重学生的思维特性和学习规律;体现在减负提质和目标统整的高效课堂;体现在尊重主体和自由对话的人文课堂;体现在思维张力和生命狂欢的开放课堂。

发展性德育,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五大价值诉求”激发德育活力德育乃国家之命脉,教育之根本,所以必须全面实施发展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倡导“五大价值诉求”,体现了“五个必须”: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生活;德育必须服务和满足于学生的根本利益;德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德育必须从基础入手;德育必须重视实践体验,实现实践、生活和体验育人。“五大价值诉求”既尊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切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既带有策略性的德育原则,又有效激发了德育活力;既是东辰德育的价值追求,又是对整个教育德育体系的有益探索。

“四大发展目标”定位德育坐标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必须实施发展性德育并集中在四大发展目标中。实施综合素质等级证书、能力等级证书、特长等级证书、科学文化等级证书为内容的四张证书制度;实施全员发展设计和目标管理,以“学习目标管理手册”为统领,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段、学期、学周、升学设计;推行“学生管理日志”,让学生通过自我规划引领学习、指导生活、引导人生;实施素质矫正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

一、社会体育专业来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社会体育的概念作出如下表述:社会体育,是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二、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与社会对社会教学大纲设计不一致,中职学校在加强社会体育课程管理和实践教学容量方面不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宽知识面方面存在的不足。1.实践教学比重偏小。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关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计方案》规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科研实践三部分。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只有社会实践部分,对于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部分基本没有涉猎。社会实践方面主要包括:组织公益性社会竞赛,体育协会活动,体育文化知识拓展等,但实际上由于可投入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单一,社会体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比重一直偏低。2.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在中职学校社会体育专业课堂教学中,兴趣引入是比较开拓此门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受地方经济和政策、社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基本没有与社会体育课程配套的教学体系大纲和教学计划。3.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程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一方面学校教学基地条件有限,仅有的部分空余场地可作为学生临时的实践教学基地,且缺乏相对应的配套设置,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社会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缺乏符合社会体育课堂所需要的校外拓展实习基地,如: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中心等。

三、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的几点策略

1.丰富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在中职学校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基础性动作师范较多,而传统社会体育教学环节可适当增加,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掌握。社会体育课堂的开展有很强的应用性,为符合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必须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拓展课堂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课堂交流活动等,将每个不同班级的教学情况相互共享,使社会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重视理论系统知识向重视综合素质提高转变,构建中职学校社会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框架。2.合理设置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教学。中职学校应将社会体育加入日常体育教学中,分散到各年级的课程设置中,重视应用类课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的安排应综合考虑教学计划和学生个人规划等因素,因人而异的安排实践教学,首先,将实践教学渗透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制定学生6-8个学时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相关社区进行实地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根据各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要求在期末有针对性的提出测评机制。最后,适当延长社会体育实践课堂的教学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反映学生对此课的反应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要保证在教学中实践的连续性。3.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基地。完善中职学校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基地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练习环境的前提。社会体育课堂对基地的选择更应该遵循以丰富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目标为动力,在探索新课堂的办学模式下,构建开放包容和谐共处的课堂环境。第一,在资源的利用上,各中职学校应坚持“立足本校,放眼未来”的原则,拓展学生课堂知识和实践途径。第二,中职学校应该配备固定的训练场地用于社会体育课堂实践的基地,以此来满足学生课堂活动的需求。4.加强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社会体育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践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和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否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从而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5.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部分学生对待体育课兴趣度不高,重要性认识不够,使社会体育课堂的实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认为社会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与体育课堂关系不大、意义不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知教育、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体现体育课堂教学新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延伸,教育改革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快捷的方式、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等都成为新的教学教育方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将当今人类科技的先进成果应用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对于翻转课堂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国内外教育界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1.突出课程要点的教学短视频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一般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根据课程要点的数量,制作多个要点突出的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突出一个教学要点,针对该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2.将学习过程分解为“自学习”和“互动学习”两个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首先为“自学习”模式,学生先根据教学视频的内容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消化、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互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3.对学习的全过程控制及效果检验机制

在“互动学习”讨论之后,学生在“自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再次对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以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翻转课堂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国内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翻转课堂必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融入我国的教育环境。

1.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要求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适合我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高,西方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个性培养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自我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更适合在自主学习阶段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在互助学习讨论阶段,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与周围同学进行深入探讨。我国的翻转课堂教育实践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在课程内容上的差异化观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等。多媒体教学视频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内容丰富的高品质教学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翻转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多媒体及信息技术。其次,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教育方法,必须先在思想上完成翻转。教师的角色由授课转为引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必须完成由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变。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心得在合作探讨与交流中解决与检验。

3.翻转课堂对信息化基础条件要求较高,软硬件条件有待升级,资源有待整合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样化教育平台不断建立,信息化教育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但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碎片化问题严重。部分学生由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或家庭原因无法通过信息化平台学习相关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力度,降低分享教育资源的成本,是发展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是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

既要发挥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新特点,又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完成学习主体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育的主、客体变化进行适时调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教师的合理引导形成良性的共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利用翻转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进行融入式的新型课堂教育。

2.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等深层次领域进行深刻改革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质量;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2-0054-04

课程改革10年间,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课堂教学行为上的改进尚需进一步加强,当前还有不少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依旧是“穿新鞋走旧路”,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授学生,从而使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难于落实在课堂中。原因何在?是这些体育教师们不够努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够明晰?显然都不是,是《课程标准》与教学行为之间缺少有效的连接。本研究试图通过以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具,架起从标准到行为之间的桥梁,使《课程标准》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1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确立了指导思想,指明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架起《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时,需要理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课程总目标规定,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1]。架起《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桥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一总目标。因此,在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具时必须要与《课程标准》保持高度的一致,以《课程标准》的目标为指导。

鉴于我国各地、各校在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方面差异较大的情况,各地、各校在落实《课程标准》的时候,需要结合各省市或自治区以及学校的情况,建立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将《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写到实施方案和计划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宏观的课程教学理念能够更加具体和可操作。在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为了确保和监测《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架起《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鸿沟桥梁的第一步,应当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要求进行,即通过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测。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课程标准》在提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同时还提供了“机会标准”,要求教育系统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平等和最大的接受学习的机会与合适的条件,从时间和物质基础上保证为每位学生提供最大的参与运动学习和锻炼的机会[2]。比如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小学生每周运动必须满150分钟,中学生满250分钟;提供安全、合格、丰富多样教学器材和设备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不能让学生总是在排队等待中度过等。对一些体能较差、技能水平较低或身体残障学生更需要保证平等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教授有意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内容是落实标准的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但是却对每个水平或学段的4个学习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1)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基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2)要选择多样化、有意义的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3)通过体能练习和评价帮助每个学生理解如何改善和保持健康,使学生明白体能练习对促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4)促进学生形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5)发展学生对动作技能和概念的认知,为学生提供新兴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视角。

3)合理并负责任地实施体育教学。教学行为是落实《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的具体途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合理并负责任:(1)教学必须针对全班每一位同学,不得将体育基础差或身体、能力有缺陷的学生排除在外;(2)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活动机会;(3)认真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4)布置课外锻炼内容,巩固课堂教学成果;(5)不允许把体育活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6)定期评价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4)建立体育学习评价计划。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教学执行情况的监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学生学习评价计划:(1)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不仅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为了学习的评价[3];(2)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既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4)评价必须与《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保持一致,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5)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监测和强化学生的学习;(6)其他相关人员如行政人员、家长等要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保证和督促课堂教学的有效。

上述4点提供最大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机会,是落实教学质量的保障。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是保证优质体育教学的载体,合理并负责任的教学是有效落实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而体育学习评价则是对教学质量的跟踪、监控与促进,这4个方面是保证新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落实的重要基础。

3建立体育教师标准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增强体能、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不但拥有优秀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能够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具体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标准,因此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不但可以填补体育教师教育的空白,而且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美国体育教师标准,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简称naSpe)认为,体育教师尤其是新体育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通过国家体育教师教育标准,而要达到高素质体育教师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naSpe为新体育教师制定的国家标准,要求新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念。

2)体育教师教育计划有助于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为新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学的知识,提供学习以及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研讨的机会,促进新教师学习具体的专业行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

3)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国家标准,给学生打造适应各种活动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并乐于在生活中参与体育活动。

4)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能够理解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重要性;能够运用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从中理解教学理念,从而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国家课程标准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给课程建立目标并说明目标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5)在认知、心理和情感领域为学生建立高期望,建立积极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既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以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又要设计和传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有助于具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并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要进行体育锻炼。

6)将评价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定期地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学生在向学习目标进步的过程中提供反馈。同时,定期的评价也能够为学生学业内容标准成就和评价计划项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影响课程的设计安排。

7)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与学生、同事以及其他人员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专业化和道德素质;能够使用有效的教学实践传授教学内容;在学科上能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承担领导的角色,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教师在系统地回顾课程、教学和评价时能够积极反思自己。

9)教师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追求上进,积极接受专业培训,如参加各种讲习班、研讨会、实地调查、课题研究等,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时刻保持自己作为高素质教师的能力;定期参与教师资格考核,促进专业发展;经常参加专业体育组织活动,并在组织中担任相应职务[4]。

不难看出,美国体育教师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在自身专业素质上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要时刻保持并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尽快建立体育教师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4明确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它具有同时性、多样性、及时性和难以预料性的特点[5]。即使是同一位教师对同一个班级,同一节课上每次都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情况。因此,尽管我们已经提出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全国各校、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千差万别的。我们难于判断一节课的好坏,但是我们却可以分辨哪些行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哪些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甚至是有害无益的。

针对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建立行为规范,将那些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和无益于学生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列出来,供体育教师学习参考,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具有直接的作用。例如,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就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学策略、课程、评价以及专业化5个方面将体育教师的行为划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与不合适的教学行为两大类[6]。如在建立课堂学习环境中,将支持、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允许学生大胆尝试、失败和再尝试,不用担心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与烦恼列为合适的教学行为。而只有高技能的或者身体健康的学生被视为成功者,老师和同学忽视那些技能比较差或者身体不健全的学生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策略中,认为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技能被视为合适的教学行为,相反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则被视为不合适的教学行为。

由此可见,可以针对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诸多教学行为进行明确的分类与规范,这样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健康发展有益的,哪些是有害应当避免的。这对进一步落实课程目标、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最直接的效益。

5研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工具

所有的教师都从评估中受益,开发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评价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作为体育教师自我评价的工具,还可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课程专家和其他研究人员评估体育教师,同时也作为新体育教师教育计划的培训工具。比如,对于中小学学校管理者来说可以利用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评价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课程专家可以利用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进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课堂观察和评价,或者与新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相结合为新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尽快促进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体育教师则可以利用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自我评价(录像回顾),并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研制体育教师评价工具对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评价一位体育教师或一堂体育课之前,每位评价者都需要根据上面所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评价体育教师或体育课。比如,需要知道哪些行为是体育教师的适当行为,哪些不是适当行为等。同时,评价时还需要遵守一定的评价原则,如评价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价;评价人员需要经过评估训练才可以观察和评价体育教师;评价需要在一学年里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和评价,不能断章取义;评价时要对整节课进行连续观察和评价,不能中间停顿;评价指导要针对每个指标作出明确的解释并提出注意事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需要对《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负责任等。

《课程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质量标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体育教师评价工具这5大部分之间既具有外在的独立性,又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课程标准》为体育教学提出了总的目标与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体育教师质量标准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保障,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是达到《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师质量标准的关键,而评价工具则是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以及《课程标准》的跟进与追踪,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提供反馈信息。因此,这5大部分之间应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形成坚实的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架起《课程标准》和体育课堂教学之间的桥梁,对促进《课程标准》的落实,改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上述几大方面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是今后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与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8(8):18-21.

[3]RickStiggins.FromformativeassessmenttoassessmentforLearning:apathtosuccessinstandards-basedschools[J/oL].http://216.78.200.159/Documents/RandD/

phi%20Dela%20Kappan/assessment%20FoR%20Learning%20-%20Stiggins.pdf.phiDeltaKappan,2005,87(4):324-328.

[4]nationalassociationforSportandphysicaleducation,anassociationoftheamericanallianceforHealth,physicaleducation,RecreationandDance.2008nationalinitialphysicaleducationteachereducationStandards[R/oL].http://aahperd.ord/naspe/publications/

teachingtools/upload/physical-education-teacher-

evaluation-tool-2007.pdf,2009-12-20.

[5]thomasLGood,JereeBrophy.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9

【关键词】课堂记录高中体育课堂管理

纪律是一种规范性的举动,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个人在团体或组织中从事某一件事情时,所遵循的某种规范和准则,从而让个人的行为能够符合团体或则组织的要求和利益。一般而言,课堂教学里的纪律性一般是教师对学生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和规定,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到的要求来进行日常学习,从而不自觉的形成一个惯性思维,比如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什么时候该去上课等,无论是时间上的,还是空间上的,在教学上的纪律都有一定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相比于其它课程而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他在空间范围上不像语文数学那般束缚于一室之间,它可以是室外的,也可以是室内的,一切都以教师的课程安排为主,也真是因为这样的空间上的自由性,导致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在纪律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学生体育学习不集中、学生集合速度拖拖拉拉、课堂点到数量不齐等。因而,加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纪律性,对于高中教师的教学而言迫在眉睫。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点到,课下点名的作用

点到不只是大学阶段所特有的一项专利,高中体育课堂也同样需要点到点名来维持学生到场的齐全性。点到具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客观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进行体育课的逃票时,会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后怕性,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制约力,让他们的逃课或则是中途退场等不良习惯得到抑制,而这种抑制,往往就是学生纪律性养成的一种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点到和点名还可以增强体育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学生的熟悉度,众所周知,高中体育课在课程安排时,往往是一周一节,因而,很多体育教师在一年下来甚至三年下来,都很难叫全班级里学生的名字。因而,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不妨进行课前点到、课下点名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前,让体育委员点名,点到的学生都答一声“到!”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又要求体育委员集合点名。点名点到是一种及时有效的集齐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注重对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体育课堂参与人员的人数,从而减少甚至杜绝逃课的漏网之鱼。

二、重视课堂评价方式对纪律教学的辅助作用

课堂评价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和习惯产生制约作用。世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好坏往往看得很重,因而,教师一旦提到要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和学期测评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自觉的被吸引过来。高中体育课堂中的评价方式往往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来完成的,但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来完成,例如,在教学排球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颠球训练,并在课堂结束前十五分钟内进行颠球训练程度测试,以六十个及格,一百个为满分,这个分数将作为学期末分数测评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数据。学生在这样的训练测评要求下,往往会不自觉的将颠球训练作为接下来的时间段内重点的学习内容,从而在争分夺秒的进行颠球,以求达到熟练颠球,熟稔颠球,在测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进而在期末测评中拿到一个好的分数。这样的测评方式,往往会极大的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任务之中。

三、向学生制定一个体育课堂纪律准则

一个班集体就算是一个小的个体,而个体对于其成员都有一项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高中体育教师作为这个整体中的主导者,有着指定课堂要求和规范的权力。一项行为的要求和准则往往会促进一个集体行为的规范性,对集体中的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体育课堂中指定一项行为要求和准则往往会促进该课堂学习氛围的提高,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有序的、有规范的体育课堂。因而,教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要将自己的一些课堂要求摆在明面上让学生知晓,例如上课下课要集合点到点名,集合速度一定要快,不准拖拖拉拉让教师等,集合时,不能窃窃私语,想说什么就大声的说,不准交头接耳;课堂活动有一定的范围,具体的范围由每一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如果是室内教学就不能出教室,室外教学就不能进教学楼;体育课是活跃的课堂,不是就给你们聊天聊地聊八卦电视剧的地方,必须运动起来,无论你是散步摇晃还是羊癫疯,都可以作为运动起来的标志。

总结

有规有矩,才能成方圆。高中体育教学在针对学生上课懒散、逃票、拖拉等毛病和问题时,一定要严抓严打,并通过具体有效的教学实践来促进课堂纪律性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不好好上课的习惯逐渐被改正。而具体性的实践和措施也需要教师在往后的体育教学中,逐渐去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好课前教学反思和课堂效果反映。

【参考文献】

[1]周杜刚.浅谈纪律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导学:九年级下旬,2011(8).

体育课课堂要求篇10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物理课堂和谐探究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43-01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学校硬件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培养适应时展的人,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要承担这一历史责任,作为物理教学,就必须构建与这个目标相适应的新时期的物理课堂。那么怎样构建新时期高中物理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高中物理课堂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高中物理课堂是由学生的成长需求决定的。传统的物理课堂忽视了对人性需求的基本尊重。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容器,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进入课堂的目的是追求知识,发展能力,探究世界的奥妙,获得自身的发展。但是,人的需求层次是很复杂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只希望学生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发展,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因此忽视其他的需求,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学生自我实现的热情。因此,新时期的高中物理课堂,必须是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课堂。在这个课堂上,首先应尊重学生,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高中物理课堂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必需。多数高中生会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主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常常能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老师从课堂上得到这些信息,并及时进行梳理,就能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缺少教学民主的课堂,教师很难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课堂上和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是当今课堂的需要。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高中物理课堂,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

二体现重过程、重探究的高中物理课堂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传统的物理教学以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只要求学生吸收书本上现成的结论。新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课堂上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且生动的物理问题研究活动,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这正是新的培养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规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定量地探究加速度和力,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体验物理学研究的神奇魅力,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构建幸福的高中物理课堂

上课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幸福的课堂应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体现。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学校要以打造智慧课堂,快乐校园,特色教育为主线,追求教育过程的幸福。”高中物理是智慧的化身,构建智慧的物理课堂,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得以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取,学生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幸福教育之花就会在课堂上绽放。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意志,将学生置于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顺应学生的天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敢于让学生质疑,并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幸福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加深师生之间情感的同时,教师的幸福感也就自然形成。

总之,新时期的高中物理课堂,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注重过程,注重探究,注重性格品德的塑造,在这样的物理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便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建志.和谐教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