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十篇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十篇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59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1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形式。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探讨,主要侧重于集群企业融资相对于一般中小企业融资形式的优势探讨、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融资优势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如,我国温州柳市镇中小企业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东菀电子产业集群,郑州市的中小企业女裤产业集群……。为了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在我国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在某种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聚体。如,我国温州柳市镇中小企业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东菀电子产业集群,郑州市的中小企业女裤产业集群……。为了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内学者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我国学者首先是针对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特有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然后提出在我国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1对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成因研究的综述

1对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成因研究的综述

我国理论界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障碍成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与银行间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融资交易成本过高等。郭君华(2004)认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难以取得国民待遇,这与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有关;刘和平,郑芳君(2005)分析了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中小企业逆向选择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借贷;赵亚娟,桂新胜(2006)认为,在目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中小企业无论是缺乏还款意愿还是缺乏还款能力都引发信用缺失;王俊凯(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不经济,融资交易成本过高。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高,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相比都具独特的信用优势,故而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我国理论界认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所存在的融资障碍成因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与银行间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信用缺失,融资交易成本过高等。郭君华(2004)认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难以取得国民待遇,这与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有关;刘和平,郑芳君(2005)分析了由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中小企业逆向选择风险以及道德风险加大,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借贷;赵亚娟,桂新胜(2006)认为,在目前的社会信用制度环境下,中小企业无论是缺乏还款意愿还是缺乏还款能力都引发信用缺失;王俊凯(2010)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规模不经济,融资交易成本过高。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程度高,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相比都具独特的信用优势,故而应推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方式。

2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研究的综述

2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研究的综述

我国较早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学者当属魏守华,他在“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2002)一文中首先根据其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融资形成资金方面的互助支持和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一大特色,这种内部自筹资金的好处体现在提高了资本利用的效率,降低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充分调动地区内储蓄转化为投资。

我国较早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学者当属魏守华,他在“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以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例”(2002)一文中首先根据其对浙江中小企业的调查,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内部融资形成资金方面的互助支持和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是浙江产业集群的一大特色,这种内部自筹资金的好处体现在提高了资本利用的效率,降低了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充分调动地区内储蓄转化为投资。

随后,赵秀芳,周利军在魏守华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稳定的经营利润和较高的企业间信任度,使得银行更便于收集和共享企业信息,进一步阐明了中小企业集群在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克服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交易成本和促进其银行信贷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杜传文(2004)则从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其主要融资效应是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他认为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集群内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郭席四在“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2006)以及朱冰心在“论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及对策”(2006)文章中都对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优势和间接融资优势做了与前人观点基本相似的阐述。

随后,赵秀芳,周利军在魏守华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小企业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稳定的经营利润和较高的企业间信任度,使得银行更便于收集和共享企业信息,进一步阐明了中小企业集群在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逆向选择和克服道德风险、降低银行交易成本和促进其银行信贷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杜传文(2004)则从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的角度分析了其主要融资效应是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他认为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由于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集群内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郭席四在“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2006)以及朱冰心在“论产业集群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及对策”(2006)文章中都对中小企业集群直接融资优势和间接融资优势做了与前人观点基本相似的阐述。

屠竣玉、吴彦颉和杨芥舟(2009)等学者则围绕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优势。他们从中小企业集群的根植性、柔韧性和共生性三个特征分析了其融资优势。他们认为,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地域依附性和相互协作程度强,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或者说其迁移的机会成本很高,这就大大减少了其机会主义倾向,提高了守信程度。而且,集群内积聚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企业,不仅使得大量的生产要素处于随时可利用的状态,而且大量企业的存在也使得集群内经济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这使得集群内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从而银行更有意愿贷款给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另外,集群内企业在产业上的相互关联性,其实质是一种深度分工模式、围绕同一产业的一系列企业和机构的共同体,集群内的企业可共享诸多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市场、技术、信息等。这是集群企业获得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双重效益的根本所在。银行通过对集群内同一产业的相关企业贷款,不仅企业之间的共生性可以减少贷款的风险,而且还能从规模经济中大大受益。б娴母舅凇R型ü约耗谕徊档南喙仄笠荡睿唤銎笠抵涞墓采钥梢约跎俅畹姆缦眨一鼓艽庸婺>弥写蟠笫芤妗

我国学者后来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表现为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集群式融资上,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模式下的融资优势。黎文华(2009)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是指通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相互制约关系,将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融资,它包括集群整体内部融资和集群整体外部融资两种形式。张文君(2010)则认为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为前提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可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融资的共生融资模式;银行可以对相同特征的中小企业进行集聚式贷款,参照小额信贷的模式,当单个企业不还贷影响到金融机构对组织内企业的后续贷款,从而将企业被动接受监督变成了主动相互监督,形成贷款的动态激励机制。陈小梅(2011)认为,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现实经济中这些集群融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培育集群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及构建多层次的集群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以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我国学者后来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进一步深化的研究,表现为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集群式融资上,进一步探讨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模式下的融资优势。黎文华(2009)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是指通过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相互制约关系,将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融资,它包括集群整体内部融资和集群整体外部融资两种形式。张文君(2010)则认为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为前提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可充分利用集群优势融资的共生融资模式;银行可以对相同特征的中小企业进行集聚式贷款,参照小额信贷的模式,当单个企业不还贷影响到金融机构对组织内企业的后续贷款,从而将企业被动接受监督变成了主动相互监督,形成贷款的动态激励机制。陈小梅(2011)认为,虽然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但现实经济中这些集群融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应培育集群的中小企业合作文化,充分运用集群融资信贷技术及构建多层次的集群区域金融市场结构,以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3结束语

3结束语

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的内容。从上述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从最初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的理论探讨发展到目前以基于不同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阐述。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有利于敦促实务工作者采用更好的融资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的内容。从上述综述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从最初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的理论探讨发展到目前以基于不同理论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阐述。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研究,有利于敦促实务工作者采用更好的融资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郭君华.产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师,2004(10):160.

[1]郭君华.产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师,2004(10):160.

[2]赵亚娟,桂新胜.从产业集群视角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18-119.

[2]赵亚娟,桂新胜.从产业集群视角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18-119.

[3]屠竣玉,吴彦颉,杨芥舟.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9(06):118-120.

[3]屠竣玉,吴彦颉,杨芥舟.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09(06):118-120.

[4]张文君.集群融资:破解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兼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70-72.

[4]张文君.集群融资:破解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兼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资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70-72.

[5]陈小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8-42.

[5]陈小梅.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8-4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曹洪香(1963-),女,山东栖霞人,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2

关键词: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硬约束债券市场

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主要融资方式及其比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现金和通过留用利润等而增加公司资本。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公司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以及扩充生产能力的要求,都需要大量资金给予支持。这些资金的来源除自有资本外,相当多的部分要依靠外部融资来解决。外部融资的一个常见方式就是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相比,银行贷款具有程序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的优点,而且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但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也有限。

公司债券是指由公司发行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属于直接融资,银行贷款属于间接融资。债券属于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早期是和贷款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人或机构之间借钱与还钱是最简单的贷款形式,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两者之间的行为。债券在本质上也是借钱与还钱,但其与贷款的根本区别在于债券可以公开交易。贷款除非债券化,是不进行公开交易的。债券在最早是由向多方贷款逐渐延伸,即提供资金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从而产生交易的需求,最后从发行时便设计出公开市场交易的机制,逐渐分化成为具有固定收益的一种金融产品。

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股本对公司的控制权。但与银行贷款有着类似的缺点,即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多,且筹资数额有限。因为对于融入资金的公司来说,债券融资与银行贷款有相似的特点,我们把二者统称为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亦即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对公司而言,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属于长期自有资本;对股东而言,所持股份代表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相对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有着自己的优势(本文仅指普通股),如:股票属公司的永久性资本,不需要偿还,也不必负担固定的利息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由于预期收益高,易于转让,因而容易吸收社会资本等等。但股权融资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发行费用高、易分散股权等。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债权融资关系中,银行或公司债券持有人对公司的资产只具有求偿权,而不具有控制权。理论上,对公司资产拥有控制权的是股东,即股票持有人。而事实上,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不是绝对的或静态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一下:股东在公司正常经营状况下对公司具有实际控制意义,而当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或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支付债务本金和利息(即公司处于破产状态)时,债权人就有可能接管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当公司能正常支付债务的情况下,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无权干涉和控制公司;而当公司到期不能足额支付债务时,债权人就有可能借助《破产法》、《合同法》成为公司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所有者。到期能否足额支付债务就成为股东与债权人转换控制权的分水岭。

银行的债权控制对公司及其经理存在激励和监督作用。当公司违反债务契约或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迫使公司破产等方式来行使控制权,对经营者构成硬约束。这就是说债权人对公司的控制通常是通过受法律规范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都规定债权人对偿债能力不足的公司可以采取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清算,即把公司的资产拆开卖掉,收益按债权的优先序列分配。清算有自愿和强制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况更为债权人所采纳,这时在职经营者将同时被“清算”出局。另一种方式是重组,即由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等就是否对负债公司的资产及负债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和处理的协商过程。如果重组后的价值大于清算的价值,破产公司可能被重组。典型的债务重组是“债转股”,延期偿债,减免债务本金和利息,注入新的资本等;典型的资产重组包括剥离不良资产,引入新的管理制度,改变经营方向及采用更合适的生产技术等,重组也有可能更换公司经营者。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债权融资在法律上对公司经营者构成了一种硬约束。而股权融资由于投资者必须自担风险,似乎并不存在这种硬约束。但实际上在一个价值投资型资本市场上,资本成本对管理者融资行为同样会构成一种硬约束,使得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大于债权融资成本。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经营者都能明显感到股权融资的压力。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上,广大投资者过于追逐资本利得而忽视了现金回报,无意中放弃了自己的投资回报权利,以致于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形同虚设,公司管理者可以以远低于市场利率(也同时是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的融资成本(有时甚至是恶意的零融资成本)进行股权融资,而投资者却仍趋之若鹜,从而在长期资本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出现了与西方国家截然相反的公司融资偏好。

二、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分析

如上所述,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它是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长期的演进与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制度。在该制度下,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所以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即公司融资将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按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序列考虑融资方式的选择。简而言之,公司筹资先依靠内部融资,再求助于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公司一般优先选择债权融资??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仍不足时再发行股票筹资。

上述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1970~1985年,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占据第一位的融资方式均是公司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本国融资总额的66.9%、72%、55.2%、54.2%。居第二位的均是对外负债,分别占本国融资总额的41.2%、25%、24%、27.5%。整个西方7国,股票融资均居末位。美、英、德、加、日、法、意股票融资分别只占本国融资总额的0.8%、4.9%、2.1%、11.9%、3.5%、10.6%、10.8%。股票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股票融资比例最低。到1984~1990年,美国大部分公司已基本停止股票融资,甚至通过发行债券来回购自己的股份,使得股票融资对新投资来源的贡献成为负值。公司中只有约5%的公司发售新股,平均每20年才配售一次新股。

反观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极为强烈,表现在公司融资首选配股或发行;如果不能如愿,则改为具有延迟股权融资特性的可转换债券,设置宽松的转换条款,促使投资者转换,从而最终获得股权资本;不得已才是债务,而且首选短期贷款,长期贷款位居最后。这种偏好由于体制导致的成本畸低,甚至到了非理性的程度。有些公司并无好项目需要投资,却本着“不融白不融”的观念在股市圈钱,资金到手后,因无处可用,又通过“委托理财”的方式将资金重新投向股市。

股权融资偏好造成不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低于25%,而且长期债务少甚至没有长期负债。表1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构成。从表1可以看出,1993~1999年期间,权益性融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特别是1997~1999年出现了73%的高权益融资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股权融资偏好直接导致了股市畸强债市畸弱,发展比例极不协调。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构成

项目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上市公司数183291323530745851949

募集资金额(亿元)315.58138.4119.92350.5958.86746.38856.64

募集资金占筹资比例(%)72.862.343.563.972.572.672.3

借款占比(%)24.236.943.828.517.824.925.1

其他(%)4.90.712.67.59.61.91.6

资料来源:据巨灵证券信息系统及历年《中国证券报》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显然,我国公司的融资行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相悖,这种畸形的股权融资偏好只能在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方面寻找原因。我们认为,造成我国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公司资本成本的软约束性。其深层原因一是投资者缺乏投资意识,不过这一点会随着我国投资者的成熟而得到改善;二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进出不自由,特别是缺乏退市机制。

在成熟的价值投资型市场中,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级别的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因不满而抛出股票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俗称用脚投票),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对公司管理者有效的约束(硬约束)。投资股权比投资债权的风险要大,因而投资者要求的收益也相对较高。而这一约束是建立在公司原有股东坚持自己的价值投资收益(现金分红权利)和资本市场具备有效的退市机制的基础之上的。恰恰这两点目前在我国都不具备,从而形成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有缺陷:

1.资本成本难成硬约束

首先,流通股股东整体缺乏投资意识,重投机轻投资。正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不坚持自己的投资权益,只是一味追逐股票差价而忽视现金回报,造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无法对公司管理者进行有效约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缺陷使得中国公司缺乏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资本成本硬约束,从而可以在股东权益不断稀释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增资扩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公司能够上市,股权融资便大开方便之门,即使公司业绩滑坡,甚至巨额亏损,也不会马上破产,从而威胁不到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地位。若是经过一番资产重组,亏损公司再融资也不是没有可能。而如果是通过债权融资,由于债权资本成本的硬约束,由此带来的损失和破产风险往往是十分直接的,很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可以说,中国公司管理者热衷于股权融资,一方面体现了他们钻机制不完善空子的投机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管好用好资金的信心不足。

2.股权分裂也强化了股权融资的偏好

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分裂问题也是影响市场机制完善的一大隐患。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是一种以国有股为主导的“一股独大”的公司股权结构,国有股一直处于控股地位,法人股股东也往往是国有公司或国家控股公司。这样的股权结构下,流通股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就难以落到实处。股权分裂,除了影响对公司管理层的有效监管外,还强化了股权投资的偏好。因为在公司中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往往为控股股东,并且股票认购价格远远低于流通股股东的购买价格,在增发时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放弃认购不但不受损失,还会“搭便车”享受每股净资产的增值。而流通股股东在再融资时若放弃,往往会因除权形成损失。所以,由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是不会轻易作出放弃股权再融资的安排的。换言之,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使得公司筹资计划完全能按照内部控制人的意愿得以执行。这是公司恶意圈钱行为的内在根源。

3.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强有力的退市机制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融资主体进出不自由,许多有实力的公司暂时不能直接上市。经营失败的公司只要不退出市场,因市场进入门槛高,其“壳资源”仍具有经济价值,从而引发市场参与者的投机热情经久不衰,而投资理念迟迟难以建立,股权融资的成本约束也就无从谈起。

三、解决我国上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措施与途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解决我国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针对性措施是:1.尽快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早日实现股票全流通,利用市场机制促使投资者投资意识的真正觉醒。2.建立强有力的上市公司退市或破产机制,早日形成资本成本的硬约束机制。不过,根据最近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情况,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才是促进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理性回归、改善公司资金结构的根本方法。而且,目前的市场状况正给有关各方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去年上半年以来,由于股市低迷和公司债券收益上升,公司债开始热起来。从财务上分析,其原因首先与其不菲的收益有关。如2002年7月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三年,票面利率为3.51%,扣税后的收益水平为2.808%,高于同期限的记账式国债的收益率1.936%,也高于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收益水平2.016%。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定该债券信用级别为aaa级。福建兴业银行以无条件不可撤消连带责任保证方式为该债券提供全额担保。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公司债发行已供不应求,完全转变为卖方市场:6月19日国家电力公司发行的40亿电网债中,15年期债券固定利率达到4.86%,三年期债券固定利率为3.5%,而同日发行的三年期国债利率只有1.9%,因此在电网债在发行之前就有机构纷纷预定,第一天就基本卖完,连保险公司这样的机构大户都抢不到足够的订单。

其次,这两年股市低迷也促使市场各方反思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一段时间以来,上市公司的增发不断受到股市的冷落,然而上市公司融资不可能停止,客观上使得发行公司债成了第一选择。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3

关键词:施工企业;融资租赁

工企业中的施工设备,不仅是进行工程施工,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施工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的载体,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施工企业来说,对施工企业能否在竞标中胜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成功拿到工程项目之后,设备的质量、实用性等更是关乎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施工设备的取得有4种方式:第一,投资者投入;第二,利用自有资金购买;第三,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第四,以负债筹资方式取得资金,再购买设备。以投资者投入的方式取得施工设备不具有普遍性;利用自有资金购置设备的财务决策相对简单;融资租赁作为企业筹集中长期资金的方式,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设备的筹措实质上是设备资金的筹措。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更新改造的设备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专项资金不足。我国企业的设备折旧率偏低,虽经数度调整,所提取的资金仍难以满足需要。资金的分流使用。对施工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实际用于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仅为应提折旧资金的40%,挪用、挤占现象严重,企业筹措能力不足。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企业已逐渐取代国家成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府,企业筹资能力不足。融资租赁对解决目前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和扩展企业新的筹资渠道,不失为可以借鉴的方法。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和特点

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租赁可以使承租人及时使用所需资产却无需立即付出大额现金,且能够避免设备快速更新的风险。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或资本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融资租赁的特征有:租赁的期限较长,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租金与租赁资产的价值接近,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90%以上(含90%);承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融资租赁在目前在世界租赁业所占的比重约为2/3,是一种最主要的租赁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在我国也有了较快发展,“融资租赁合同”也第一次作为有名合同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融资租赁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及供货商,承租人委托出租人,代为融资并购置由承租人选定的设备,然后根据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由供货商直接将设备交付承租人使用。也可以由承租人直接与供货商洽谈,商定设备的技术要求及价格并签订买卖合同,然后将合同转让给出租人,由出租人出资购置后租给承租人,在租赁交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同:出租人与供货商之间的买卖合同及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出租人如资金不足,还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拟租赁的设备完全由承租方自行选定,其性能、使用性、存在的缺陷、技术落后风险及维修保养方面的责任均由承租人自行承担。承租方必须按合同规定,按时、定额地向出租人交纳租金。租赁期内租赁双方均不得中途取消合同。融资租赁的设备在其基本租期内只租给一个特定的用户使用,出租人在一次租期内可完全收回投资并赢利。租赁期内,设备的所有权始终属于出租方,使用权则归承租方。租赁期满时,承租方对设备有留购、续租及退租三种选择。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收取象征性名义货价的形式,将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

二、融资租赁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租赁手段,融资租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

(一)直接租赁、间接租赁和售后回租。从承租人用于设备租赁资金来源及付款对象来看,融资租赁有直接租赁、转租赁和售后回租三种不同的类型。

1.直接租赁: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的主要形式,大多数融资租赁业务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的。直接租赁采用的是购进租出的做法,即出租人以在资金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向制造厂商购置设备,然后直接出租给承租人。直接租赁的优点在于减少中间环节,简化手续,有利于降低租赁成本,另一方面,由出租人负责全部设备资金的筹措,可视租期长短、支付租金的次数及间隔时间,以不同的资金渠道,借人长短期比例搭配合理的资金,以降低贷款成本,同时可达到降低租赁成本的目的。

2.转租赁:转租赁即租进租出,出租人根据用户的需要向一家租赁公司(一般为外国租赁公司)租入设备,然后再转租给用户。转租赁涉及三份合同:两份租赁合同及一份购货合同。出租人先与制造厂商签订购货合同,然后与租赁公司签订购货合同转让协议,将物权转让而保留其它权利,出租人在转让协议基础上与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在此项交易中,出租人实际上是以承担人身份签约的;最后,出租人再与用户(次承租人)签订转租赁合同,达成转租赁交易。某些租赁公司在其自身资金来源有限、借贷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转租赁方式。某些情况下,如在跨国租赁中,当出租人无法从本国政府获得某些税收方面的好处,但却能从外国租赁公司分享外国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时,一些实力雄厚的大租赁公司也愿意采用转租赁的做法。一般说来,转租赁的租赁成本要高于直接租赁的成本。

3.售后回租:售后回租的做法是先卖后租,设备的所有者将自己的部分资产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再从租赁公司租回来。售后回租是企业缺乏现金时为改善自身财务状况而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售后回租租用于下述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资金不足而又急需某种设备时,可先从制造厂购置所需设备,然后转卖给租赁公司,最终再从租赁公司租回使用;二是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进行技改,可先将企业原有的大型设备卖给租赁公司,收现金以满足技改需要,企业在卖出设备的同时即向租赁公司办理该设备的租赁手续,以便继续使用,租金付清后再办理产权转移,设备仍属原企业所有。鲁后回租的形式类似于抵押贷款,其区别在于后者由抵押者保留设备所有权,仅在无力还贷时才丧失所有权;前者则是出卖资产所有权以换取企业所需资金,但同时又保有资产的使用权。

(二)杠杆租赁与单一投资租赁。

按照投资人对购置一项租赁资产的出资比例,融资租赁又可分为杠杆租赁和单一投资租赁两种类型。在一项交易中,租赁资产由出资人百分之百独自出资购置的称为单一投资租赁;租赁资产的小部分资金(20%―40%)由出租人承担,其余大部分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资产为抵押提供的贷款补足,由出租人出租资产所有权的租赁形式则为杠杆租赁。

杠杆租赁是融资租赁中最高级,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形式,是现代租赁业的重大发展,杠杆租赁适用于某些大型专用设备,如飞机、轮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的长期租赁业务。

杠杆租赁是一种依靠贷款的杠杆作用而构成的融资性节税租赁。出租人只需投资设备购置款项的20%一40%,即可在经济上拥有设备使用权,享受对设备百分之百的税收待遇,购置款项中的借贷部分由设备的抵押、租赁合同及收取租金的受让权作为担保,通过借贷部分的杠杆作用,充分享受一般租赁所不能获得的更多经济利益。就承租方而言,可以获得价值昂贵的大型设备的使用权,由于可以分享出租人得到的减税优惠,同时由于出租方由多个产权参加者组成,分散了投资风险,因而租赁成本可望较大幅度的降低。杠杆租赁是中国民航用以引进先进机型的重要融资手段,由于可以分享外国政府提供的税务优惠(如出租人可按飞机全部价值提取折旧,抵扣应计税额,减少纳税额;采用加速折旧方式以推迟交纳所得税等),使得租赁年利率低于贷款年利率。例如,1987年以杠杆租赁方式引进的12架大、中型客机,租赁年利率较之贷款利率低1.28%―3.34%。

三、施工企业推广融资租赁的益处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融资租赁具有以下功能:

(一)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

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取得设备的使用权。就租金而言,承租企业可以在设备投产后以产品所得分期支付,每期支付的费用仅为设备价值的一小部分,相当于“借鸡生蛋,以蛋还租,最终还可得鸡”。

与通过自我积累或贷款购置相比,租赁有某些方面的优越性。例如,企业在每年只有20万元提存的情况下购置价值100万元的设备,需5年积累方可购得,到第六年后才见效益;通过租赁方式筹措设备,则可在当年产生效益,还可争得时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租赁设备的租金偿还期通常要长于设备贷款偿还期,因而可减轻企业还款的压力;另一方面,利用租赁方式,融资与融物方式合二为一,较之贷款通过购置减少了环节,简化了手续,因而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租赁可享受税收优惠,其融资成本可低于贷款的融资成本。

(二)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

购置方式筹措设备,本来需要投入100%的资金后才能获得,且资金只能用于一个用途,利用租赁方式后,则可由租赁公司全部或部分支付设备的购置费,所余下的钱可作其它用途,以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有利于企业增加自有资产的积累。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制订的政策,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折旧年限可按租期与法定折旧年限缩短的原则确定。这实际等于允许租赁设备采用快速折旧以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许多国家对租赁投资采用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使得承租企业分享这些优惠。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增加自有资产的积累。

(四)有利于企业改善对设备的经营管理。

与购置设备相比,租赁设备的管理可以简化。财务管理中只需支付租金,一些事物性工作可以省略。对于租赁设备,承租企业不管使用与否均需按时支付租金,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强化经营意识与经营机制,优化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租赁设备的租金在签订租赁合同时便已固定下来,这就便于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和合理安排资金。租金固定,还可使企业免除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孔庆璐.卡特彼勒的融资租赁之道[J].建筑机械,2005

[2]陈东.施工企业融资租赁的运作机制及风险防范[J].商业会计,2006

[3]张姣.关于融资租赁创新的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

[4]邱建华.融资租赁与融资租赁风险规避之探讨[J].中国纺织,2002

[5]陆艳杰.谈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的合并[J].管理科学文摘,2005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4

融资结构/结构优化/金融支持体系/信用担保体系

本文正是在中国特有国情的经济转轨这样一个时期种大背景下,从融资结构在中小企业中的现状出发,找出关于融资结构的问题并加以阐述分析,然后以构建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等其他方面,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有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作用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

融资结构,又叫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筹集资金时,通过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之间其有机构成和其比重关系。企业融资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通常用融资结构来反映融资决策行为是否合理,若融资结构行为是合理的,就能产生优化的融资结构;反之,会导致融资结构的失衡。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国家政策扶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强,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有了更宽的范围。在这种新的局面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有了质的改变,由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向多元化融资结构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一)股权融资渠道的扩宽

从2003年起,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放开资本市场就是改革政策的重中之重。

(二)融资方式较集中、多元化不畅

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方式变得多元化,但是多元化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成效,究其根源是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自己筹资或银行筹资等最原始的融资方式,抑制了其发展。

(三)自我积累和盈利能力差导致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我国的中小企业因为其自身原因,自身所拥有的资金较为紧张,在维护企业的正常发展后缺少使企业做大做强的经济能力和企业优化发展的条件。这样也就使得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得到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此消彼长的状态下就使得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的弱化。

(四)与大企业相比不合理因素突出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中小企业存在着资产规模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上的不确定性大、承受外部经济冲击力若等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更多地依靠内源融资。而在选择外源融资方式上,则更多的倾向于债务融资。其中,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其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现为规模小、频率高和以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为依靠等特征。与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同,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和民间非正规的融资渠道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选择。

二、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对策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特别是在融资方面,是目前政府的宏观政策中的首要之举。政府可以对中小企业投资,可以对中小企业借债,又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通过担保的形式,亦或是监督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相比较于大企业而言,中小的需求更为迫切。融资就直接形式而言,中小企业需要的既有管理制度的支持,又有市场机会给与的支持;融资就间接形式而言,第三方担保与对口服务则是中小企业它们所需要的。由此可见,政府作为纽带连接起了中小企业从直接融资方面到间接融资方面,其发挥的作着实是至关重要的。

(二)构造金融支持体系优化中小企业

解决中小企业问题的根本就是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金融支持体系,需要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别从多种类和多成分等多个层次出发,应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难题。

(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保障中小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信用担保并且是有效的。我国政府应当主动积极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联保、互保、多渠道筹资来建立健全贷款的担保基金以及贷款保险。从而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暨担保难与抵押难的问题。

要想完善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保险机构。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在资金运作上采取保本经营、略有微利的方式,也可以将广泛的民间资金吸纳入担保体系,借助政府、市场、民间三方力量的共同推动,建立一个以商业性担保为主体的担保体系。

(四)增强中小企业内在融资能力

当前不仅是资金缺乏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自身在管理的方面水平较为低下也是中小企业需要提高的方面,还有企业财务制度的不规范以及其它影响其发展的诸多缺陷。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必须把功夫用在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把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作为努力的重点,并且强化规范运作模式,优化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从管理和财务入手降低风险,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中小企业要强化金融意识、自我积累意识,使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通过多渠道融通资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问题,就是解决其发展瓶颈的重要关键。所以我们需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构造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中小企业内在融资能力,当然还有其他的方面,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总之,中小企业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能够为我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其灵活性将会改变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深化结构改革,使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闵佳佳.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新财经.2010.10上p64。

[2]王凤京李文河.拓展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研究.金融论苑.2006第7期p156。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5

一、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认知要求

小企业在创建时都是根据市场供不应求缺口大的产品来确定创建的。企业对该产品的市场寿命,产品在产品链中的必要程度,产品现在占有市场的份额,产品在将来市场中的稀缺性,产品更新换代的趋势,市场要求产品的创新措施,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等经营中的相关要素都知之甚少。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只是现在产品卖得快,利润回报率高,目前有能力把产品生产出来,而前景的预测没有很到位的信息来证明企业的市场前景旺盛,因此不能强有力地引导投资者参与投资的信心。

二、小企业管理信息封闭,导致诸多投资因素和潜力丧失

小企业在创建初始,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竞争,一般都设置竞争壁垒,对外封锁自己的生产成本、技术含量、产品性能、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构成、产品生产程序等信息。这种封闭信息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缓解有力,但是对直接融资却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可挖掘出来的投资因素和潜力丧失。

三、小企业融资管理不规范,投资收益实现缺乏必要保障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小企业往往不能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很好地和谐一致,所以影响到投资回报不能充分的实现。尤其是在融资管理上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合理和科学的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行为和经营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资金运用和生产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协调关系,盈利分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等等问题,使得投资收益实现缺乏必要的保障。

四、小企业创建和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导致了融资缺乏吸引力

小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一般都会因为以下五种情况而影响融资。一是盲目创建。其创建一般是根据某种产品一时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冷热表象程度来确定的,而不去考虑产品长远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因此它在创建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设备简陋。小企业往往因为仓促上马和资金不足原因所购置的生产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是淘汰设备,所以经常会出现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问题。一旦设备运转出现问题,不仅不能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而且最主要的是会延误商机,造成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本。三是人才缺乏。小企业一般都缺乏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经营意识、管理水平和产品开发研制能力都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因此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衡力。四是效益低下。某种产品在创建时它的原材料价格会很低,一旦其价值被过热市场认定后价格很快会被抬高,那么产品成本就会翻倍上升。这种成本快速跟进,使得原来预测的利润很快被暴涨的成本吃光,企业的收益很快减少。五是环境制约。在市场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投资理财环境逐步完善和好转的情况下,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许多环境因素不相适应和协调问题的暴露,造成小企业不能与社会抗衡的融资困难和压力,小企业在融资信心不足和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融资。种种因素表明了小企业的融资缺乏吸引力。

五、小企业融资行为背离了商业道义,导致融资空间缩小

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格化和企业行为的随意性,使得企业融资行为经常出现一些背离商业道义问题。如在偿还债务性融资不是根据借款时的承诺为依据,而是根据企业资金宽松程度来决定是否还债,一些欠债也不能及时归还等等,造成了小企业的融资的信誉度下降。这种现象在社会上逐渐扩散和传播后,很多持币待动的投资者对小企业资金成长能力持否定态度,因而资金就不会趋动到这一块空间,使小企业融资范围逐渐缩小。

六、小企业失去了金融业规模融资支持,导致融资渠道狭窄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萌芽时期,市场主体的份额以小企业为主流,当时的金融企业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为主要业务,所以在那个阶段,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它的生命力及市场推进力都很强。而现阶段市场主体的基本份额都由大企业主宰着,金融企业的业务重心于是倾向了大企业,对小企业的业务推进逐渐乏力,甚至放弃。小企业在没有了规模资金的注入后就失去了规模发展的可能,它的市场推进力也因此没有了后劲。

七、对策建议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银银合作

我国小微企业这一概念最初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他把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统称为小微企业。“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00万个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本细胞,在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可供小微企业利用的金融资源依旧十分有限,“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一、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基本情况

小微企业的融资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构成,其中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一般指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等构成。内源融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内部融资来源于自有资金,企业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相对于外源融资而言内源融资的成本较低,所以在发达国家内源融资是企业融资的首选融资方式。

(二)外源融资

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便会转向外源融资。总体来说外源融资可以归为两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方式有向亲戚朋友借钱、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等。间接融资是指小微企业并不直接从资金实际所有者获得资金,而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来完成资金融通。充当中介的机构一般是商业银行,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等方式,此外也存在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民间借贷等。

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

作为小微企业,在创立之初主要依赖内源融资。我国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大多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虽然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关注不断提高,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抵押品、信用资质不足等,银行还是倾向于把综合实力更胜一筹的大中型企业作为信贷对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较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满足。

同时,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也相当狭窄。一方面,发行企业债与公司债的要求非常高,小微企业很难达到;另一方面,我国内地股票市场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入市门槛高,小微企业也很难进入。总之,小微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极少,上市融资与股权融资也困难重重。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目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我国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不断提高,其他融资机构融资成本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除了利息外,还有评估费、担保费、审计费等多项费用,这些支出对于本来就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据调查,59.4%的小微企业表示,其借款成本在5%至10%之间。四成以上的小微企业表示借款成本超过10%。换句话说,面临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稍许意外,小微企业就很可能遭受巨额亏损。

(三)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资金支持

在现实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长期资金进行自我发展。据调查,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长期资金来源,在有借款的企业中,借款期限在1年及以下占63.3%,信贷周期较短。数据还显示,在那些含有1年以上长期借款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里,32.9%的企业现有借款为短期借款,即存在“短贷长用”现象。银行作为小微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主要提供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而小微企业想从其他渠道获得长期资金同样困难。长期资金的缺乏将加大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的风险,所以该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三、银银合作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必要性

银银合作,指的是银行间的合作,在发达国家,银银合作由来已久。在我国,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除了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内部竞争,还要迎接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挑战,并且客户的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仅靠单个银行的力量难以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综合竞争实力,银银合作迅速得到发展。

(一)银银合作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加银行贷款数量

银银合作方式多样,常见的是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合作,即“以小傍大”、“优势互补”。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存在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设备和技术落后等缺陷,在银行业的竞争中生存所受到的挑战显然很大,但它们也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在当地有着分布齐全的网点和人脉资源。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它们在资金、技术、产品、人才等方面优势突出,但其分支机构多在一二级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涉足不深,即使有心拓展,也会面临不熟悉当地文化、当地客户基础不牢等难题。我们知道,小微企业多居于三线城市和农村,如果大小银行间建立合作平台,补齐各自“短板”,必然可以扬长避短和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以兴业银行2009年推出的“村镇银行金融成长解决方案”为例,它涵盖了资产负债与资金业务合作、科技输出服务、财富管理服务等内容,使得村镇银行的资金运用提供了新渠道,丰富了村镇银行的产品线,也解决了村镇银行技术系统上的欠缺,节约交易成本的同时,双方达到了共赢。我们知道,村镇银行主要就是征对农村小微企业以及农民个人贷款的,银银合作方便了村镇银行,最终受益的必然是农村的小微企业。

(二)银银合作有助于拓宽小微企业资金来源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常面临着银行不愿借贷的困境。但是,银银合作后,该状况可以得到很好改善。例如,商业银行与村镇银行合作后,村镇银行的技术系统得到改进,自然交易费用也有所下降,从而农村小微企业向村镇银行贷款变得更加便捷,同时,现在入股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正在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

四、银银合作模式

(一)股权发起模式

该模式主要指大型商业银行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优势,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一般而言,大型商业银行在村镇银行里的身份是大股东,村镇银行还有当地社会资本,可以说是二者的结合。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发挥了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优势和村镇银行的本土化,在运营上十分灵活,易被乡村小微企业接受。

(二)资源共享模式

该模式指大型商业银行利用网点网络、较好的客户资源储备等优势,结合村镇银行或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在当地的服务渗透力、人缘、地缘,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双方的合作主要在于客户信息共享、网点共用、共同防控风险等,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当属兴业银行2007年12月推出的“银银平台”,以“共享资源、创新服务”为理念,通过输出本行的核心产品、服务、技术和互联网优势,与村镇银行实现互惠共赢。

(三)委托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大型商业银行将自己开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交给农村的银行机构来“”,并支付一定的渠道费用,结合二者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农村金融产品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忠.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J].金融研究.2010(8).

[2]郑新林.与村镇银行共成长―打造银银平台“村镇银行金融成长解决方案”[J].金融电子化.2011.7.

[3]何海峰.加强银行同业合作,有效促进农村金融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11.3.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灰色金融信息缺口

自上世纪80年代拉美的债务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以来的东南亚及日本金融危机,区域内的许多国家纷纷卷入,我国由于未开放资本市场,而侥幸避免。金融风暴危害巨大,触目惊心――经济崩溃,股市暴跌,汇率巨变,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目前,我国金融业也存在着金融风险,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与实物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与货币经济,自然经济与粗放经济转向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有半封闭经济转向完全开放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金融业存在着计划经济的遗留旧问题,而且面临着入世后产生的新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并恰当解决这些新旧问题,就可能酿成金融风险,诱发金融危机。

我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缺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金融业领域,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都逐步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

其中,金融制度的缺陷主要是指我国金融制度中的计划经济基因依然普遍地严重地存在。相对于一般国家的金融市场化程度,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金融机构天然具有制度性缺陷,不仅没有成为真正的企业,更没有成为现代化的企业。这就造成一些问题,比如:银行负盈不负亏,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目标不明,资金没有真正按市场原则运作,资金大头投向了效益并不存在优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果形成严重的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约束软化,刺激灰色金融及灰色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体系的缺陷是指高素质的银行管理人员偏少,基层银行职员的近亲繁殖,金融员工的平均知识水平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不相吻合,金融机构的过快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使用。

我国金融活动面临的不良因素

灰色及黑色金融因素

灰色金融、黑色金融都是未经批准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黑色金融是指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金融组织及其活动,比如,从事高利贷的地下钱庄、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灰色金融是指虽不合法但却有些合理的金融活动,如老百姓之间内部互助会、未经批准的合作基金会、个人之间高息借贷(超过公布利率4倍)等。

不良资产因素

不良资产的表现形式一般是:逾期贷款、转为新贷款的贷款、破产企业的贷款,也可称之为坏帐、呆帐。一个银行或整个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总资产)不能超过20%(这里的20%大约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资本金率三项之和),不良资产额不应超过5年一个周期的利润额,或不应超过资本金的两倍。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04年末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不良贷款率13.2%,而当年主要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9597亿元。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到位,这种不良贷款的上升势头并没有控制住。而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都会发展成为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信息缺口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披露不足;二是信息充分但没有好的鼓励架构充分地正确地处理信息,三是有充足信息,但我们有没有能力接纳和分析信息,新兴市场多半没有这个智慧和智能;四是监管架构问题;五是合成谬误,比如上海的地产商每个人都说我这块地在上海是最好的地,我预测能卖最高的价。每个都这么预测,那么价格就上去了,价格一旦上去就造成过分供应,价格就垮下去了,地产商一旦亏损,银行的贷款就收不回,就造成呆账。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总体加起来是个错误,大家看到的是部分的信息,大家没有注意到在宏观层面看是个错误,这就是合成谬误。坏账统计就等于坏的风险管理、错误的信息、错误的管制和政策,迭加起来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基本是在错误信息的基础上暴露,错的信息就导致错误的决策,市场不是一个完善的市场。所以好的信息、好的账目是一个自由的活跃的好的市场的基本基础,没这个基础不可能有好的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因素

目标模糊――监管无的放矢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金融监管工作究竟应管什么,怎么管?没有具体量化标准,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行动迟缓――举措后发制人我国目前的监管大多是等问题出来以后,再去介入,后发制人,有些事后已无法弥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监管人员素质偏低――难担监管重任。手段落后――监管收效欠佳。监管手段仍以直接监管为主,大量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运用较少。监管技术和监管方式落后。法规滞后――政策标准不一。我国目前对金融机构的检查、评价和管理,还缺乏全国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直接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缺乏监督―存在道德风险。目前除了党的监督和上级监督之外,没有其他机构可以对三个专职监管机构开展工作的合规性和效率进行监督和制约。体制壁垒―形成效率损失。证券、保险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以后,对省以下证券保险机构的监管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分业监管导致对被监管机构的监管中出现了许多盲点和重复监管。范围局限―监管内容狭窄。

社会不稳定因素

腐败,特别是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将直接降低公众对自身金融资产的安全感,这对保持我国的金融安全是有负面效应的;失业与下岗形势严峻;劳动争议和上升;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继续扩大。收入差距拉大不利于启动有效需求,不利于社会稳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两失”农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国际社会因素

国际资本以更大的规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入新兴市场,它对资金流入国乃至全球来说,都带来了莫大好处,然而,它们也加快了金融危机爆发和传播的速度,加强了其力度。这些新的风险,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行合理的国内经济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其受金融危机传染的可能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随着国民待遇的实现,市场准入的逐步放松,金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均要求我国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2004年我国经济贸易依存度已达70%。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国际业务,客观上需要我国的金融机构为企业公司客户提供包括套期保值、风险控制、外汇理财等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取消不适宜的外汇管制措施,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都要求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金融产品要进一步多样化。这一点在有关文件中明确为要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wto因素

从我国宏观的经济形势、金融形势有利的一面看,我国加入wto后,已具备一定的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是我们更应当清醒地看到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形势、金融形势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一面。要考察加入wto对银行业的影响,关键是分析对国有独资银行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国有独资银行将面临下列挑战:外资银行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与中资银行开展激烈的客户争夺战,而严格分业管理的中资银行则处于劣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历史包袱沉重,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性资产比例过高,盈利能力较低,且在贷款规模、投向、投量、结构等方面,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制约和阻力;外资银行在技术和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包括高素质人才储备和管理技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令人忧虑,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同国际统一后,四大银行若不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金融问题

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膨胀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据初步统计,2005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万亿元,同比增长20.66%,本外币贷款一季度新增912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将自2005年4月25日开始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和再贷款浮息政策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幅偏快,2005年以来m1和m2实际数据均高于预测;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比年初预期高出10个百分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将有助于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增加速度,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二,公众对人民币的预期升值,公众将手中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的数量增大,银行外汇储备剧增,从而造成货币投放量加大。第三,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依然过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直接筹资不便利的问题,但是如此高的间接融资比例为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第四,m2占GDp的比重过高,这种高比例除了在极其个别的国家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的。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过大的m2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偏高。第五,总储蓄率依然偏高。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到47%,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存在产品匮乏、简单化的问题,金融深化程度还不足,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创新压抑的现象和问题。

虽然央行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安全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没有放开,国际储备充足,经常账户有盈余,因此,我国的金融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国内因素,其具体表现为:不良资产风险越滚越大;银行的贷款结构不合理导致风险加剧: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房地产贷款比重偏高,票据业务超常规发展;银行资本金充足率低。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指标,按照《巴赛尔协议》的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由于近年来银行信贷超常规增长,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少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了8%。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偏低,严重制约其抗风险和扩张的能力。资本金不足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和偿付能力,而且有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国的金融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它植根于体制内部,形成一种系统性风险,作为单个经济主体是无法克服这种风险的。一旦某个突发性事件导致投资者的非理,对个人的金融资产产生不良预期,并通过金融市场特有的传递渠道不断扩散和膨胀,当预期膨胀到一定程度,集体行动就会产生,比如银行挤兑或者大量抽离资本等等,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并进一步引发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

参考文献:

1.姜建清.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从货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汇率与最优货币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日]小川英治.新金融译丛―寿险公司金融风险管理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菲利普•乔瑞.风险价值: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中信出版社,2000

6.约翰•莫菲.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创业企业融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周小刚.周小川转轨中的风险应对.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10.刘尚希.财政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1.赵庆森.金融博士论丛-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8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理财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为信托制度、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本文立足于信托、债权及权益这三种融资模式,针对信托融资、信托市场与金融资源配置,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及研究,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信托融资;信托市场;金融资源配置

1信托融资的概述

所谓的信托融资指的是一种间接性的融资形式,其活动须以金融机构为载体,最后再在专门的信托公司与贷款人之间进行。在我国,现行的信托融资模式有五种,主要包括:传统型、资产型、结构型、服务型以及基金型。相较于其他的融资形式,信托融资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如下:首先,速度十分之快,时间是投融资关系人共同协调后的结果;然后,易于控制;最后,适应中小型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2信托、债权及权益三种融资比较

2.1从风险角度出发

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控制风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多样化金融工具的提供,引导投资者从自身实际所拥有的承受能力出发,在交易的基础上,优化资产组合,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权益融资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真实反映,对风险进行横向分担,以避免非市场风险的出现;其缺陷在于因为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关系的暴露,这就意味着对于市场性风险,需要他们直接面对。而债权融资则正好与权益融资相反。对于信托融资而言,其突出的制度优势在于连续管理、财产独立、隔离风险以及跨行业配置等等,并能立足于社会经济水平及市场供需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金融工具的利用,努力克服风险跨期处理的相关缺陷。信托融资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能克服债权与权益融资这两者存在的缺陷,还能有效吸取两者的优点,在创新组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

2.2从信息角度出发

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具有信息公开、透明的特点。权益融资不仅能自动生产信息,还能便于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此外,针对投资者,权益融资价格能充分反映其风险偏好。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生产信息功能十分有限,且单一,对信息处理的重点在于存贷款利率及信用评级。对于信托融资而言,通过制度优势、专业人员及信托平台三者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克服权益融资在信息处理上的缺陷和不足。

2.3从流动性角度出发

在融资者选择融资方式的过程中,流动性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而不同的运行机制、交易结构,均会使资金流动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信托、权益及债券这三种融资方式都具备提供流动性的能力,但是其提供机理与效果却不尽相同。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流动性与市场深度紧密相关,且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差流动性与高经济收益相结合的投资项目。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投融资者之间的流动性是由内部流行风险转化而来。对于信托融资而言,信托公司通过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资金、债权及股权信托等,优化信托资产,以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提高资金流动性以及合理配置金融资源。

2.4从内部治理角度出发

由于不同的融资形式所产生的治理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效果上也会出现不同。对于权益融资而言,其重点在于构建外部化的治理机制,而关键性作用机制在于对权益市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因为权益融资具有高流动性、分散性股权等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容易导致企业监督中出现疏漏。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其治理主要是通过介入企业内部的方式,但是长此以往,债权融资可以会因为与企业内部关系过于密切,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对于信托融资而言,其可以实现金融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由于信托融资的特殊内部制度,如财产登记、破产隔离等,就使得信托企业与投资者的共同利益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

3相关结论与意见

第一,在风险控制方面,信托、债权及权益这三种融资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劣势,权益融资在于针对投资者,可以真实反映其风险偏好;债权融资在于通过长期性、稳定性对策的采用,有效分担投融资者之间的市场性风险;信托融资在于通过结合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势,克服各类不稳定风险,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第二,对于金融市场资产而言,信息对定价的合理性产生着关键作用。而权益融资在一种假想的完善情况下,效率优势更为明显;债权融资并不具有生产信息的优势,且信息透明度不够,这就导致信息在其中也不易传播;信托融资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出现,还可以克服逆向选择的问题。

第三,就流动性而言,权益融资较好,但同时风险也高;债权融资是脆弱流动性与低风险的结合;相较于这两种融资模式,信托融资可以有效克服它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以满足各类融资人的实际需求,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第四,在市场机制成熟的前提下,权益融资能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债权融资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而信托融资既能确保资金的使用率,还能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托、债权及权益三种融资模式,从风险、信息、流动性、内部治理这四个方面出发,根据对这三种融资模式的比较,笔者认为,信托融资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融资方式,通过对权益融资与债权融资优劣势的结合,不仅能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产生,还能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构建资产独立的协调性机制,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杰,赵嘉辉.信托融资、信托市场与金融资源配置研究——基于信托融资、债权融资与权益融资模式比较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1(09)

[2]王永超.信托机制、信托融资与城市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07)

[3]钟杰,魏海丽.信托制度、信托金融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3(06)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9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影响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尤其是p2p,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融资方式,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民间资本看到了出路与希望。两种融资方式各有所长,在现阶段,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包括p2p模式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更应该改进不足,充分发挥网络便捷,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的优势,使互联网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制定相关的规章,条款,更好的规范该行业的运行,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监管前言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们生活的方式也逐渐开始改变。网络的出现,注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如今,网络已经慢慢的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传统行业的运行方式也受到网络的影响,正在发生改变,其中也包括金融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民间金融开始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借助互联网,民间金融得以扩大范围、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p2p、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新事物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诚信和风险控制也成为民间互联网金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传统金融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是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融资者手中。传统金融行业中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充分利用资金的不断循环和运动,解决了经济发展对资本量所要达到的要求。传统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了其存在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称,其局限性在于,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其风险也较大。

但无论对于传统融资模式中的间接融资还是直接融资来说,其面向的对象都是大企业,而大企业在整个融资需求群体中仅占20%,另80%的中小型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也属于两种融资模式所共同存在的局限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简单介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型科技,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可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业单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处理,而是真真正正的将金融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理念融合,二者彼此渗透,形成系统的,专业的,具有科技信息特点的新型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首先,传统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向大家提供服务,互联网发挥着渠道的作用;接下来,互联网在里边发挥的作用是依据大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得到信用支持:其次,p2p模式出现,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在融资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最后,是通过交互式营销,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将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从上述论述中,不难看出,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正在一步步的融合,互联网金融也在逐渐的成熟,发展起来。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融资模式来讲,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别于传统融资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就是p2p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种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一起。发展至今由p2p的概念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模式。

不同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相对安全的p2p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双重担保。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1对多”。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二、p2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多”模式,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

三、大型金融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此类平台有大集团的背景,且是由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因此在业务模式上金融色彩更浓,更“科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的优缺点

对于p2p模式来说,他们所面向的对象都是剩余80%的中小型企业客户。一直以来,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与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民间金融得以扩大范围、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弥补了传统金融面向客户局限性的缺点,使每一个融资需求个体都能享受由资本带来的效益。

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风险控制。在传统金融业中,客户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可靠的保障,加上银行业发展至今建立起来的信用,完全可以给客户足够的安全感。而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型行业,通过网络技术解决一些金融业务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虽然一些网贷公司风控方面做的已经足够完善,但大多数人对于这种虚拟的网上金融,还是会有一定的担心。

这些都是阻碍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的因素,所以互联网金融相关企业和平台,一定要改善该行业风控水平,因为,一个虚拟化的中介平台,最大的资本就是获得信任与安全感。目前,建立信誉度应该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工作,这样才可以继续生存和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维护交易双方共同的利益。专家指出此时互联网金融现阶段还是以行业自律为主。p2p平台首先应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恪守不建资金池、不提供虚假项目、不参与交易的基本准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指出对于p2p这样的类似于民间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可能要采取“负面清单”的形式,也即“规定其不能做什么”,限制互联网金融不能进行的一些行为活动。例如,有些担保机构直接做起了网贷,或者担保机构与p2p同属于一家集团,自己担保自己,就使得此类创新模式存在巨大风险。p2p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监管?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龚表示,p2p作为信息中介,应该是一种民间借贷的方式,而一些p2p公司,转做担保、资金池、债权分拆等信用中介功能,已经偏离了民间借贷的范畴,因为“信用中介需要计提资本,没有这些方面的管理就容易出问题,目前还存在着监管的空白”。p2p网贷必须告别“裸奔”时代,才能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一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行业。

总结

互联网金融是时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金融符合时展的要求,互联网金融使得科技与实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真真正正的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但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并不是取代传统金融的模式,而是与其相互补充。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传统金融,而传统金融的发展趋势便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p2p模式,更是极大的改变了民间资本的现状。使得社会的融资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虽然,目前为止,p2p模式发展还不完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互联网金融必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银监会龚明华,《互联网金融不能重用户体验轻风控》;

[2]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缺点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

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企业在竞争环境下取得较好的业绩和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打造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应具有的关键能力,反馈了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学术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早有深入的研究,主要观点包括:企业在生产核心产品的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优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及信息积累;企业所建的优于竞争对手的管理体系、价值体系及内部结构;企业所特有的文化等(陈根,2009)。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基因里的不可复制、替代的特性,且能够催生企业成长,带来营业利润。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学术界所认知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四个具体方面,分别是优秀的创新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生存周期较短,体现出家族式、劳动密集的特点,阻碍了其持续创新经营能力。

1.融资困难,企业缺乏后续发展潜力。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由个人独资或者多个个人合伙投资设立,资金投入及技术投入方面无法跟国有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相提并论。由于规模所限,中小企业的总体利润也相对较低,在投资人及商业银行严重缺乏后续发展的潜力。对于投资人及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相对较大、利润稳定的大型企业更加有吸引力,造成了中小企业资金供应困难,而大型企业资金相对充裕的局面,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后续发展。

2.家族式管理的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多数为家族式企业,传承思想影响下的子女直接继承现象突出。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实际控制人的个人风格、素质、管理经验、经营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继承制难以使企业吸引市场化、高素质、职业化人才,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种损害。

3.企业发展模式的困境。很多中小企业的成功,要归因于我国近30年的高速发展,企业依靠该市场机会获得了成功,但也掩盖了自身经营理念、管理体系、管理手段的落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调整期,以往屡试不爽的追加投资、加大生产、控制成本等手段效率开始下降,而依靠核心技术、现代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将会成为主流。如何带领企业进行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4.核心竞争力的认知错位。地方保护主义、简单的模仿、低廉的生产成本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不菲的利润,但由于其本身不具有稀缺性及不可模仿性,无法保证企业长期的发展。我国部分中小企业仍然依赖于上述普通优势,忽略了核心竞争力建设,在受到新进入者竞争时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此情况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合理认知以及对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急迫性与危机感。

总体来看,中小企业区别于其他公司的预期能够带来利润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即需要内生性动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在我国,资本市场包括了企业规范运作,提供融资渠道,建立现代公司运行机制等功能,因此,如何提供一个可供中小企业便利登陆的资本市场,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概述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为满足质量、规模、风险、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的资本运作要求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体系。我国正在形成由以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股权市场等为核心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成熟市场体系: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涵盖了纵向和横向的交织结构,包括以下层次:顶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市场,美国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小型资本市场(第二层),地方性股票交易所(第三层),以及作为第四层的otC及其他市场等。如此完善的资本市场结构也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英国的资本市场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板市场,第二层次为选择投资市场(aim),属于未上市的证券,第三层次为全国性的三板市场,第四层为区域性的市场。(刘文娟,2010)从多方面为国内外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更为初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多样的融资服务。

与上述市场相比,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结构虽然已经建立,但并不完善,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之间缺乏相互联系的管道,信息和资源不能做到完全顺畅的流通(时军,2015)。据统计,中国资本市场资产总额和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7%,而美国为82%,英国为71%。

截至2015年底,中国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沪深主板家数占比为38.06%,中小板为27.53%,创业板为17.45%。从总市值上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总市值为530,056.10亿元,沪深主板占比69.84%,中小板占比19.61%,创业板占比10.55%。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非常的不平衡(孙素珍,2015)。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总市值上看,主板市场仍旧是主体地位。与稳定的金字塔结构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倒金字塔结构虽在修正,但仍未真正形成底层市场基础。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务院于2013年底正式将“新三板”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新三板”市场立足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谈志彬,2016),对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设立,都起着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截至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家数从2014年末的1572家快速增长到5129家,融资金额从132.09亿元增长到1216.17亿元,新三板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挂牌公司家数已经大大超过其他板块的总和,市值达到了2.46万亿元。发展“新三板”市场是在“双创”的战略背景之下,对于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推动去杠杆化、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通过进行金融体制改革、交易制度改革来提升金融链接实体的效率,降供给、调杠杆、升结构。这一目标也暗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状:不够透明、发展不够健康,新股的发行等交易制度方面有待完善,直接融资的比例偏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等。(程湘萍,2015)

三、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关系

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竞争力形成提供了通道,而最楸憷中小企业对接的资本市场通道即为“新三板”市场。

首先,“新三板”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小额、快速、灵活”的资金需求。据统计,“新三板”2015年全年新增挂牌企业数量3567家,共完成定向增发融资2497起,融资金额达到1217亿元,形成了加速成长的趋势,并超过创业板2015年全年融资总额,加上股权质押融资、债券融资、优先股发行等业务的开展,极大丰富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挂牌中小企业将上述渠道所融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中,能极大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后续发展的潜力,

其次,新三板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根据挂牌新三板的要求完善公司“三会制度”,上述制度建立一方面能帮助企业所有者解决继承人经验或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吸引优秀管理人才提供了机会。2015年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共披露公告超16万份,针对公司重大决策、经营状况等事项进行了信息披露,提升了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同时向潜在投资者展示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三,在券商、律师、会计师、投资人等多方参与下,企业可以在模式转型、核心竞争力认知等方面获得更加专业的支持,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更为清晰且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规划。截至2015年底,参与“新三板”市场的主办券商数量为91家,会计师事务所39家,律师事务所412家,各方中介机构为挂牌企业提供了全方位专业服务。券商持续督导制度保证了企业及券商双方利益的绑定,只有与所督导的企业共同成长,各中介机构才能在将来获得可观的收益,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这种安排有利于中小企业迅速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去巩固相关优势,让中小企业获得长期健康的成长。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必行之道,未来几年内关于确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将更加完善,交易所市场将更加规范。具体到当前资本市场,注册制、战略新兴板及创业板分层呼之欲出,“新三板”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新三板”,已经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战场。因为中小企业所处企业生命阶段不同,资本运作与持续督导需求也各不相同,市场服务主体更要针对单个企业,围绕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提供全范围、全链条、多样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将成为资本市场新的研究问题。股权质押融资、优先股、债券融资、公司债、银证合作等创新的融资模式,将会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趋势。因此,在“新三板”的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将能更好的形成并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刘文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国际比较与经验总结[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时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思考[J].财会通讯.2015年第19期

[3]孙素珍.浅谈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转板制度设计思路[J].财政监督.2015年第3期

[4]程湘萍.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解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