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十篇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十篇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48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1

【关键词】测绘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65-02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测绘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测绘人才需求旺的形势,如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型测绘人才是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次调研以陕西省开设测绘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对象,采用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了解了各高职院校的测绘类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对各个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的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陕西省有10所高职院校开设有测绘类专业,现将各高职院校测量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交通与测绘学院,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测绘与地理信息方向)2个测绘类专业,在校生约600人。有专职测量教师15名,外聘教师6人。校内建有测绘综合实训基地,拥有多品牌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在太白、杨凌建立了3个校外实训基地,与测绘局等企业合作建立了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2.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在校生200人左右,有专职测量教师4名。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3个,拥有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校外建有1个蓝田汤峪测量实习基地。

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测绘工程系,开设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人左右,测量专兼职教师40余人。校内建有测绘综合实训基地,有多品牌全站仪、精密水准仪、GpS接收机等,建有控制测量实训场、土木工程施工测量实训场等实训设施。校外建有1个测量实习基地,与中铁等40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4.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开设有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50余人,专职测量教师4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与大地测绘等10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5.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公路工程系,开设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300人左右,测量专职教师5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室,校外建有1个太白实训基地。

6.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地质测量系,开设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240人左右。专职测量教师9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6人。校内建有测量实训基地,设有普通测量实验室、GiS数据处理中心等,拥有全站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与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共有在校生约100人,专职测量教师4人。校内有建筑测量实训室和测绘实训室,与陕西建筑总公司等80余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8.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矿业工程系,2012年开设有矿山测量1个测绘类专业,共有在校生80余人,测量专职教师3人。校内建有矿山测量实训室,拥有陀螺全站仪(1台)、全站仪等测量仪器,与榆林市有色有限公司、杭来湾煤矿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9.西安科技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设有交通工程系,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200人左右,测量兼职教师4人,校内建有工程测量实训室。

10.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建筑工程学院,开设工程测量与监理1个测绘类专业,现有在校生100人左右,测量专职教师4人。校内建有测量综合实训基地,设有导线测量实训场、数字测图实训场、测量软件应用室等,拥有全站仪、二等电子水准仪、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设备,与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测绘类专业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的测绘类专业以培养合格的测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三个基本方面,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1.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者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测绘类人才也是这样。理论课程体系应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以专业技术课为主体来设置。如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构建以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项目为主体,开设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工程测量、测绘CaD等课程。

测绘类专业人才最基本能力是测、算、绘,必须建立与

理论课程体系相互交融的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要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技能操作性、技能应用性实训项目为主。针对测绘行业不同岗位的技术,结合理论课程体系,确定实训项目及其内容,制定实训环节或方式,如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现场教学、毕业技能考核、顶岗实习等,并建立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

2.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条件是实施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保证,对于培养测绘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合格技术技能型测绘人才的关键因素。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按照足够、先进、共享的原则,即测量仪器种类和数量足够,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测量仪器先进,与测绘行业现行仪器设备同步,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可以在教学中使用;资源共享,在满足测绘专业教学的同时,为相关专业的测量基础教学提供公共实训平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校园内建立各种实训场地,如导线测量实训场、水准测量实训场、数字测图实训场、工程放样实训场等,把校园建成一个综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按照两种模式:(1)学校筹集资金在校外建立一个综合的测量实习基地,基地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如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太原理工大学地学实习基地等;(2)学校与测绘类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局面。

3.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利于人才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中有许多测绘专业的专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测绘生产经验。为了建立一支既专业实践经验又丰富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定期安排教师去测绘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积累生产经验,使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基础上,积极与测绘企业联系,从企业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训课程的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最终形成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2

[关键词]技能大赛高职测绘专业综合素质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23-03

2012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测绘测量赛项以“强技能、增素质、展风采”为目的,充分展示了我国高职测绘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丰硕成果,增强了测绘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本文就此次大赛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职测绘专业人才提供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为今后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测量赛项的内容、赛项特点及目的意义

(一)技能大赛的内容

每支参赛队伍由4名选手组成团队进行竞赛,内容包括“测绘计算器编程”、“二等水准测量”和“1:500数字测图”。

1.测绘计算器编程:每个团队完成常规测绘计算题目、综合应用创新题目两部分。

2.二等水准测量:每个团队观测一条由3个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组成的约2km长的闭合水准路线。

3.1:500数字测图:每个团队在面积约250m×150m范围内测图。

(二)技能大赛的赛项特点

1.全部赛项都是团队竞赛形式,团队意识明显,彰显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2.充分强调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的熟练应用。

3.充分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特性明显。

4.全面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

5.充分体现行业参与合作,产学研机制作用明显。

(三)技能大赛的目的意义

大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要求,依据测绘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测绘岗位操作技能,以促进和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的。

1.大赛要求选手们熟练应用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检验了学生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等水平,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了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测绘及相关专业测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通过比赛以熟、快、准的形式把高职测绘专业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展示出来,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精华,并进行协调、整合和运用,才能在大赛中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我国高职测绘专业教学改革,同时起到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群体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测绘人才的培养水平。

3.发挥了技能大赛对测绘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导向功能。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赢得尊严的根本措施,“强技能、增素质、展风采”为目的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烈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我国高职测绘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测绘专业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

4.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参加技能大赛,对学校来说,是工学结合的好形式,它能促使教师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形成新的理解与体会,对于课程实训在课时分配中的比例、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中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技能大赛可知,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低主要取决于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为此,应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强化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

本次测绘技能大赛根据测绘行业特点采取团队比赛方式,只有每个选手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保证团队取得好成绩。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测绘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与组织者,要上通下达,多方协调,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

1.把课堂作为团队精神培养的第一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工学结合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对于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以一个小组、一个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洲强化团队精神培养。实训课程是完全以学生为主、锻炼学生技能的课程。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实训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日常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确定一个团队负责人,负责实训全过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实训期间要求学生在组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相互研讨,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实训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团队间人员难免会产生摩擦,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以及团队间互相讨论分析情况,在相互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发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冷静思考,作出最准确的抉择。通过实训使学生考虑事情全面周到,不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团队的利益,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逐渐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目的。

3.开展课外活动直接感知团队精神的意义。学校文体活动中有许多团体项目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如体育活动中的篮球、足球、排球、拔河比赛等。除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培训活动,如众人齐心“过电网”、“信任背摔”等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些活动。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团队精神。

(二)提升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此次竞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强调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的熟练应用,充分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全面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因此,应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新的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

1.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课程适时优化的“深海探珠”机制,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深海”中,探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国家乃至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从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回构”专业体系,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保持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让教材、课程及时反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与测绘行业最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教学。根据高职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时间划分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顶岗实习”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累计一年。同时,将实训课程体系分为基于单门课程的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训等四个“依次递进”层次,每个层次有任务、有监控、有考核。在“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强化如下专业技能的培养:

其一,测、绘、算、用四大技能。衡量高职测绘学生素质能力高低的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必须掌握测、绘、算、用四大基本技能。熟练的技能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为此,必须加大实验、实习的教学时数,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辅导,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测量实习实训场地,如: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自然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场地,让学生在该场地上完成地形图、地籍图的测量实习,所测的地形图、地籍图可以用来为学校的校园规划、道路设计及校园绿化等提供可靠资料,这样既能满足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同时,应改革传统的毕业实习做法,代之以“2+1”人才培养模式或“顶岗式”实习,让学生全程参与实习单位相应工程项目的接洽、立项、技术方案设计及实施,以及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成果的验收等过程,使学生在这种实习方式中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其二,计算机应用能力。由于电子技术和高精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在测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地图绘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从数据野外采集到内业计算、处理、分析、绘图,计算机已贯穿于测量学的每个阶段,测量技术正在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高职测绘专业应强化学生对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成图软件的使用和编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熟练地进行数据、图形、图像的处理工作,以便今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其三,今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更新相当迅速。一个高职学生在校3年内只能掌握基础知识和索取知识的基本方法,今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即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书,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自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为学生解惑,最后直接归纳等环节来组织教学,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生产现场、学术期刊、杂志、网络等途径查询相关资料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来解决生产现场的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资料的查询、数据的取舍、实验的安排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间。

其四,创新能力。测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就很难做好本职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而一知半解、含混不清,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也就谈不上创新。因此,学校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精心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精、学得深、学得透;同时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积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授以相邻专业的基本技能,这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三)健全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主要指性格、情感、动机、兴趣等心里特征,它参与、渗透、制约着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行为的驱动力和“安全阀”,直接影响行为者的行为及其效果。技能大赛不仅是师生技能比赛,还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比赛,选手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稳定性成为决胜要素。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全方位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克服赛场紧张、心理状态差等因素,使学生参赛时心理素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与心理素质相伴的是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艰苦的野外作业不仅要求测量人员具有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即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指导作保障。体育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它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其年龄特征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是适应社会生存的本钱”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除体育课外,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课间活动、体育运动竞赛等。与此同时,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开设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包括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也可以由一系列的讲座组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目的在于使学生适应变化、调节自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从而早就出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高职测绘专业人才。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改革,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契机,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高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真正实现“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12a20)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3

关键词:测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65-03

0 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是“实践操作”特点突出的工程应用型专业,随着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如何构建工学结合背景下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类专业在第三批国家教育部高职院校示范建设过程中,探索并成功实践了“学做相融、全真训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区。专业实践教学采取课堂实训、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培训与鉴定、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人才培养规律,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一专项技能训练一综合技能训练一职业能力培养”递进式的能力培养。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 目前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来市场对测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良好的就业形势促使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竞相开办了测绘类专业,其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测绘类专业教学强调“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突出实践操作训练”,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是在师资短缺、实训设备严重不足、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开办测绘类专业,专业定位模糊,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支撑职业能力的养成,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专业办学缺乏科学可行、规范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是“监而无效,控而无法”。

2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构成

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教学管理与运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全方位调动与配合。要立足于“能力本位”,准确定位,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才能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测绘职业教育体系。

3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3.1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测绘类专业办学点的专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测绘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体现高职特色,教育部倡导积极从企业引进生产一线的技术员、技术专家和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但由于测绘行业工作场所不稳定、工作时间不固定、测绘工作任务重、野外作业多等特点,很难从测绘企业生产一线聘请到兼职教师。即便能有幸聘到,也多为临时的“客串”,兼职教师的不确定因素多。而且,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学校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教学质量同样得不到保证。

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可分两步走:一是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寒暑假期安排教师到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积累生产经验,使其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加强与测绘行业企业、测绘学会的联系,拓宽信息渠道,聘请身体条件好、已退休的测绘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根据需要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2实训条件建设实训条件是实施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基础保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示范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培养需求,使之成为一个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培养测绘高技能人才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足够、先进、共享、配套、合作”的原则,即数量足够。能满足所有专业教学的需要;设备先进,与企业现行使用的设备接轨,突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体现先进性;资源共享,在满足主要专业的实训教学同时,为多个专业的测量基础教学提供公共实训平台:设备配套,实训室建设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i校企合作,合理安排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仪器操作和软件操作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实训室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行进行技能训练,使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开放实训室也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平台。测绘类专业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经济贫困。涉及许多信息化测绘技术,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单靠教师课内安排的有限学时是很难掌握的,需要在课外加强操作训练,开放机房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实训室可以从有条件开放过渡到全面开放,利用课内外多种形式实现开放。对于象机房这类实训室,设备单一,管理和维护方便,可先试行定时开放,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聘请计算机操作熟练、有一定的系统维护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进行管理。我校近几年也进行了开放实训室的一些尝试,如在常规测绘仪器数量充足的条件下,将部分仪器集中,在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开放使用的仪器聘请仪器操作熟练、有一定的仪器维护和保养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进行管理。管理仪器的学生在完成常规的仪器保养和维护工作外,还可以兼作仪器操作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训室开放给实训室管理和实践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提高开放效果,实训室可建立开放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开放对象、开放时间、开放实训室管理规定、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实训室管理办法等,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使开放实训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最终达到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广、覆盖面宽。当然,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开放实训管理制度,设立实训室开放专项基金,加强开放实训的指导,实训室开放才能持续、有效。

3.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3.1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本专业今后的职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从今后能胜任的对应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使实践教学内容符合实际生产,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与实际生产接轨。对于各门实践课程的开设时段、学

时、课程间的相互链接、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内容组织与实施等需要经过充分地论证,使所构建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支撑专业核心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能力养成。

3.3.2开发模块化的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对测量技术的需求,开发学科交叉、横向复合的实训项目,不仅能支撑本专业教学,而且要满足其相关、相近专业或不同专业的需要。对实训项目进行模块、标准和项目菜单化设计,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和培训的要求。

我校测绘学院开办有测绘工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三个测绘类专业,承担采矿、地质、道桥、给排水、市政、建筑工程等15个专业的测量学课程。结合这一实际,可开发图根导线布设与施测、四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网设计与施测、二等水准路线布设与施测、数字地形图测绘、公路选线与放样、建筑施工放样、一井定向、房产测绘、管道测量等多个模块的实训项目,既可支撑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和工程测量与监理的测绘技能训练。同时,学校采矿、地质、道桥、给排水、市政、建筑工程等专业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其对测绘技术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实训模块开展技能训练。

3.3.3制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审查的要求等。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训、课程综合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多种类型。课堂实训是穿插在理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完成,主要突出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施行。课程综合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都是1周以上集中的、单独考核的实践课程。为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须对课程综合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制定教学标准,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

课程综合实习和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学生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结合理论课程中所授知识进行专项实践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能力,教学内容明确、单一,教学形式和要求统一。教学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践课时、实践教学任务和总体设计思路、总体能力要求、工作项目模块,以及各工作任务实训方式、能力要求、执行规范、课时分配和考核标准等。

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正式上岗之前的最后一次演练。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和就业意向,将学生分散到各生产企业,由企业安排专门的工程师进行现场指导,学生所在的岗位不同,实习内容、实习形式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教学标准应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对每个职业岗位提出具体的实习目标、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的角色分工、教学方式、考核与评价等。

各门实践课程应按照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制定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体系,着重考核学生的测、算、绘等能力,兼顾测绘工作必备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实习报告的编写等综合素质。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根据考核指标体系所规定的内容逐项考核,既促使学生严格按规范操作仪器,又培养了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3.4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实践教学实际,及时修订并完善教学规范与管理制度,包括实习计划、实践教学运作管理规定、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实训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学生管理规定、实践教学日志、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学生到企业的生产经历技术档案、评教信息员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保障实践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通过制度建设,巩固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师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促成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3.5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体系

3.5.1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实践教学要达到预期质量目标,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使实践教学的过程与实践教学的质量目标对接。按照实践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在准备、实施、考核各阶段,对实习准备、现场指导、教学分析、实结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规范教师的实践教学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

3.5.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要体现“能力为本”的教学思路,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从教学文件、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内涵与标准以及权重系数的确定,应根据实践课程的实际考核要求以及情况的不同而科学制定。

另外,可建立课程抽孝机制,由学院组建课程考核小组,按一定比例在学期末对各班级学生进行抽查考试,根据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评价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5.3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相长”的互评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充分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学生评教有2种方式:一是每学期组织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填写“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内容可包括:实习实训条件、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训内容安排、与实际生产对接情况、规范执行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职业能力提升情况、团队协作与沟通、质量意识提升情况等。二是选聘学生信息员,规范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广泛收集、了解学生对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并定期填写“学生信息员反馈意见表”,向教学管理部门反馈,促使教师能够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

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往我们只注重单向的学生评教工作,所获取的信息仅仅反映了学生单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信息不全面、不客观。应加强教师评学工作,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另外,可建立网上评教系统,实现教师、学生网上评教,使评教数据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4构建“及时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反馈与反应系统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形成多渠道反馈并存、持续改进的机制。建立以工作简报、会议、网络实时反馈为主,电子邮箱、电话、QQ工作群等形式为辅的双向反馈通道,一方面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工作动态、学院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另一方面对教学评价、座谈、问卷、检查、听课、网络等渠道获得的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快速反应,实行自我调控的质量诊断与预警,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给出诊断,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改进和提高Ho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通过学校、学院、教研室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督导小组、学生信息员、学生、任课教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及时进行反馈。在反馈系统中,反馈的信息应及时整理、分类,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送达各教学部门、授课教师和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把信息反馈工作落到实处。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测绘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把好质量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测绘高技能人才。作为测绘类高职院校,应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尽快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改善实训条件.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促使测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呼天星.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3-34

[2]肖坤,陈粟宋.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75-77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4

在功能社会里,行业的生存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功能,才能获得社会空间和社会地位;事业的发展,不但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还要有社会需求和从业人员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回报。为此,我们可以从探讨测绘行业的社会功能中发现社会需求,从而获得测绘师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准则,依此探求测绘师的职业素养。测绘的社会功能主要有:1)社会统一功能。确定社会活动统一的时空基准,使社会的一切活动能在社会成员都能遵守的时空标准下进行。对领土、领海、属地、辖地等基本社会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定位定量测绘。2)社会监测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国情、省情、市情监测,提供有关地理信息的空间位置、面积、长度等数据。这些监测数据是社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种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的重要依据。3)社会公信功能。由于测绘师提供的测绘数据是以专业手段、科学方法获取的,不受意识形态和人为干扰,具有客观、公正和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因此合法的测绘成果具有公信资格。4)社会安全功能。测绘成果为社会治安服务,为国防、军事服务,为保密服务,为财产保护服务,为防灾、减灾、救灾服务。5)社会记忆功能。测绘真实准确地测定并记录各个时期的地理空间信息,并以各种形式长期保存这些信息,为社会提供了珍贵的“非物质”历史财富。6)社会承诺功能。测绘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成果质量进行承诺;社会管理层也要对的地理信息数据向全社会进行承诺。承诺体现信任和责任。这些功能决定了社会对测绘的需求;体现了作为社会功能业界的测绘行业的责任。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也确定了测绘行业对社会的供给。

测绘行业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社会对测绘行业的需求,测绘行业必须根据需求向社会提供合格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测绘师作为测绘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其主要包括:1)测绘师的思想品德是热爱地球、热爱国土、热爱祖国。这种基本思想来源于他们对地球环境、国家、国土的深切了解。心中装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2)测绘师的工作准则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以科学仪器、科学方法得来的实测数据为依据,交出的测绘成果以权威严密的数据保证其质量。3)测绘行业在社会中的角色是服务。测绘为人类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不动产服务,为社会公正、公平实现和谐服务。测绘师在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时,经常起着“证人”或“中间人”的角色。4)测绘师的职业习惯是安全。测绘工作经常在野外和条件比较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测绘数据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所以,测绘师要自觉养成安全生产、生活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习惯。5)测绘师的权威代言者是测绘产品。测绘成果的所有权非测绘师本人所有,但是测绘师对其完成的产品成果质量终生负责。测绘产品体现测绘师的水平、能力和品德。他的签名和他的产品并存于世,永远联系在一起。所以,合格测绘师的培养和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注册测绘师的成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即接受前期学校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第二阶段是见习,即就业并进行专业实践和取得经验;第三阶段是执业,即正式成为注册测绘师,执证上岗,依法开展业务,并不断接受再教育,进行再学习。

测绘师早期的学校教育与基础培训

一个未来的注册测绘师必须接受大学专科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与培训,时间是4年左右,这就是前期教育与基础培训阶段。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人和怎么培养人。测绘教育也一样,我国的测绘类大专院校的院、系、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将走向测绘生产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是注册测绘师的“摇篮”,培养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测绘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于未来的测绘师,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素质培养。这不是普通意义的政治思想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职业人生的教育。这些内容包括:1)对地球、祖国、国土的情感培养。只有热爱地球,才能有志趣研究地球,测绘地球,自觉学习测绘知识,自觉保护地球资源。测绘师要测绘每一寸国土(包括蓝色国土---海洋),他们的职业本能就是熟悉每一寸国土,珍惜每一寸国土。2)职业情操培养。对于执行职业准入制度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维护其行业的社会诚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社会诚信,就没有行业的地位,也就没有行业存在的空间。未来的测绘师必须有法定的严格的测绘职业操守和准则,对测绘事业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不是一般的所谓“专业思想”教育所能取代的。3)实事求是作风的培养。一切以科学仪器、科学方法得来的实测数据为准则,尊重客观事实,保证学科的严谨性。测绘师要细心维护测绘仪器,确保仪器的精密度;要珍惜测绘成果,确保向社会提供精准的测绘数据。当然,这些并不是测绘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全部。进行测绘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并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而是要将这些思想贯穿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实习、每一项活动中去。

2基础课和测绘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我国注册测绘师考试设为《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规》和《测绘案例分析》3个科目。《测绘综合能力》考核测绘科学技术知识,《测绘管理与法规》考核测绘行政管理能力,《测绘案例分析》测试测绘项目的技术管理的能力,它们反映了对注册测绘师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和资历经验的要求。其中的科技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应该在学校完成。1)对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科技基础课进行较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对测绘师来说,这3门课学好了,可以享用一生,在学校期间这些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年龄优势,离开高校进入社会再学习就会增加难度。2)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注意培养“通才”。对测绘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内容经典(尽管测绘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测绘的经典理论变化不大)、扎实,不一定要求程度太深、太细,使学生对测绘行业有全面认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备深入学习研究的前提条件。在学校期间,也有必要开设法学、经济学和哲学等与测绘结合的课程和讲座,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专业课程学习

测绘专业课程的学习最能反映学校的特色。我国目前较多的测绘专业是测量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校当然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优势开设相关专业,如大地测量、遥感、地图制图、产权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测量等深入学习相关测绘知识。专业性很强的一些课程还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习和攻读。学习专业课时,要在注重研读经典理论的同时,及时淘汰过时的技术方法和更新引进当代的技术方法。

测绘师在“见习”锻炼阶段的学习和培养

从学校毕业到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进行执业一般需要有4~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理解为测绘师执业前的“见习期”,这些人也可以理解为“见习测绘师”。1)“见习”对测绘师职业人生的影响。测绘院校毕业生在测绘生产岗位进行“见习”的这段时间将基本决定所学的测绘专业是否能成为人生的职业。测绘师在“见习”期间,主要是体会、适应测绘生产环境,掌握测绘生产技能,完成测绘生产任务。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测绘师,生产“见习”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以测绘为终生职业者,“见习期”的收获,将享用一生。2)测绘师在“见习期”的主要学习和实践内容。测绘师在“见习”期间将重点学习测绘生产的规范标准、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测绘安全生产和项目管理等;掌握测绘生产技能、保障产品质量措施与方法;熟悉项目完成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过程;学会做设计、写报告、写总结;参与检查验收;熟悉行规行约,践行职业道德,适应测绘生产生活环境;参加业内学术交流活动,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取得3项以上的测绘专业技能上岗证书,准备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等。3)学习特点和方式。测绘师在“见习”期间学习的特点是自学和自我总结。“见习”的方式最好是“师傅带徒弟”,即一个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由注册测绘师指导完成生产任务,直至完成项目全过程,最后成果由师傅把关签字。年终或在项目完成以后由本人做出总结,由师傅做出评价,逐步形成测绘师成长档案。一个见习者至少需要有2个以上的师傅带领完成2个以上不同测绘专业的生产任务。鼓励见习者在多个测绘单位、不同测绘专业和不同师傅指导下工作,有利于业务交流、人才交流和熟悉市场,并积极参加注册测绘师团体的活动。“见习测绘师”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以后,由2个注册测绘师作为“介绍人”向资质单位推荐,才可以注册为测绘师。

执业阶段的注册测绘师

通过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注册证》和执业印章以后,可以以注册测绘师名义执业。我国注册测绘师的人生执业时间约在25~35年。1)开展注册测绘师业务,履行注册测绘师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规定,注册测绘师在执业阶段按照“职业操守”运用“执业能力”开展测绘项目技术设计,测绘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估,测绘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与监督,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审查、鉴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业务;履行法定的注册测绘师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测绘项目过程;生产合格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业绩和奖惩记录进入注册测绘师档案。2)完成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教育是注册测绘师延续注册、重新申请注册和逾期初始注册的必要条件。在1个注册期内(3年)按规定至少需要完成60个学时的专业必修课和60个学时的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的课程包括测绘法律、规章、政策,专业标准、规范以及测绘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3)参加注册测绘师的团体活动,指导和培养见习测绘师和技术员。参加专业学术讨论,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开展业务项目合作;维护行业团体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言传身教测绘职工,做好“师傅”精心带“徒弟”,为他们申请测绘师注册当“介绍人”。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5

论文关键词:建筑类高职生;测量员培训与鉴定

一、在建筑类高职生中开展测量员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意义

(一)适用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对测量人才需求的需要。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城际铁路、高铁、城市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拥堵问题,各大城市都在兴建地铁,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各类农村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国家各类建设在提速,对测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近几年来,我校把握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向省测绘协会申请,在建筑类学生中开展了中级测量员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每年拿证的学生有两三百人,为建筑市场培养了一批测量操作型人才。

(二)有利于毕业生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筑类高职生拿到了测量员证后,相当于本科生在大学修了双学位。在毕业时既可以选择设计、施工、监理、预决算的建筑类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各类专业测量工作,到城市规划部门、工程勘察部门、轨道交通部门、道路桥梁部门、水利水电部门去就业或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毕业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在毕业时不但可以很快就业,而且有择业的余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首重能力培养,职业操作技能是所有能力的核心部分,提高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建筑类学生修完教学大纲要求的测量理论和实践课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员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一方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了测绘新技术特别是测绘技能的培养。

二、开展测量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无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达不到要求。很多测量培训基地无固定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由培训指导老师随机选择,不按测量员培训标准和规范来组织教学。有些基地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安排的培训学时极短,远远达不到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提出的培训课时要求。

(二)培训方法不科学。有些测量培训基地的培训老师还是按照原来上小班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方法老套,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仪器设备不足,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大规模集中培训的需要。测量仪器陈旧老化,磨损严重;无专业维修人员,坏了的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仪器数量不足,很难满足大规模集中培训的需要;先进仪器配备不齐,学生无法在培训中全面地掌握将来在生产中常用的新技术和新仪器。

(四)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在培训之前测量课中,有一部分学生会认真上好每一堂理论课,做好每一次实验,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应付老师的考勤,理论课人到心不到,实验课当观众,还有极个别学生甚至经常逃课,学生的测量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三、开展测量员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一)合理选用培训教材,严格按培训鉴定标准组织培训教学工作。在培训教学工作中,我们选定的教材为国家测绘局人事司、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教材编审委员会所编教材,参照《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6-01-02-04)中中级测量员的工作内容,在资料准备、仪器准备、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形测量、数据整理、数据计算、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八个方面,严格按照中级工程测量员的技能要求组织培训教学工作,同时接受江西省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业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测量员培训与鉴定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一般安排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操作教学48学时,理论与实践操作教学同步进行,培训总学时80学时左右。通过理论教学首先让学员学习或复习仪器的基本结构、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程序、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第二,把以前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未能讲解的部分内容做一些补充讲解;第三,针对测量员鉴定基础理论考试做重点讲解和复习。实践操作教学我们一般安排以下实验对学生进行培训:水准仪的使用,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经纬仪的使用,测绘法测水平角,竖直角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全圆方向观测法,全站仪的使用。通过前面五个实验的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程序;第五和第六两个实验可以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处理复杂测量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实验能使学员掌握先进测量仪器。

(三)传统仪器教学与现代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我们曾做个一次测试,让二十名学员在平常培训中只使用传统的经纬仪,不接受全站仪的训练,只是在鉴定的前一天由培训指导老师讲解一下全站仪的基本结构,现场用全站仪演示一下实验,然后让这二十名学员自己动手操作全站仪,每人的操作时间限定在五分钟以内。第二天让这二十名学员自由选择使用全站仪或传统仪器经纬仪来参加鉴定考试,结果有十八名学生选择了全站仪,他们都顺利地通过了鉴定,并且操作时间比使用经纬仪的学员要少很多。这个测试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传统的经纬仪的训练是掌握全站仪的基础,仪器越先进,操作起来越简单,越节约时间。在平常的教学和培训工作中,我们主要使用传统仪器,如光学经纬仪和DS3微倾式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需要对中、整平、调焦、照准、读数,现代先进仪器全站仪操作起来也少不了这几步,只是全站仪的对中可用激光来对中,整平可配合使用电子气泡、调焦可按自动调焦键、读数电子显示屏会自动显示,不需要人工读数。仪器越先进,操作越简单,先进仪器是在传统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是相通的。传统仪器掌握好了,先进仪器只要老师介绍一下其基本结构,做一下简单的演示,学生现场体验一下,会很快掌握。

(四)严把数据精度和操作时间关。在操作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把学员分成三个大组,每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分别为经纬仪组和水准仪组,在培训时间过了半程后两组进行轮换,这样可以解决实验室仪器不足问题,充分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每小组安排一个指导老师,可以及时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同时我们设计了两类表格,一类是学生实验用表,这类表格又根据实验种类不同分成不同类型,另一类是培训老师培训汇总用表。要求学员每完成一次操作训练就要认真填写一次第一类表格,填写内容包括:实验者姓名、实验开始时间、实验结束时间、实验名称、实验数据及实验数据处理,当学员完成实验操作并填完表格后,把表及时交给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现场批阅,审查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填表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精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时间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如不合格,就要求学员重新计算或重做实验。然后指导老师把学员操作效果情况评定一个等级和操作仪器和处理数据的时间记录在汇总用表上,汇总用表一方面可以记录学员的实验操作效果和耗时,同时可以对学员进行考勤。对于缺勤学员要求下一次培训时补课,对于实验超时的学员在下一次培训时由指导老师作一下时间方面的要求。

(五)创新培训方法。针对一些常规性的测试和鉴定科目,我们在平常操作训练中总结和创新了一些方法,如,采用三点一线的原理来整平仪器,通过调节三脚架的高低,让气泡中心、水准器中心和三脚架其中一个脚的伸缩连接板的中心三个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三个中心点正好调到了同一直线上,可以一步实现经纬仪的粗略整平;如果稍有偏离,再重复一次上面的步骤,这样可以节省架设仪器的时间。另如,在进行全圆方向观测法的培训时,由于在鉴定测试中目标学员可以自由选择,我们就指导学员在选择目标时让所有目标在同一水平线上,目标距仪器的距离大致相等,尽可能等高度、等视距观测,这样可以减少调焦的次数,提高观测速度和精度。再如,为了培养学员在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能力,我们经常更换操作训练环境,让学员在雨天、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中、在不平整的泥地上、在室内进行操作训练,这样即使在雨天进行鉴定、或考评员要求苛刻时,我们的学员能很快适应环境,顺利通过测试。

(六)以测绘技能大赛强化培训质量。目前测绘仪器制造业快速发展,业内竞争激烈,许多仪器公司都看好了大专院校这块销售领地和宣传平台,他们愿意花点小钱提供赞助,一方面可以搞好与学校的关系,另一方面可利用学员作为宣传媒介来推销公司的产品,同时一次大型活动报刊和网路都会进行跟踪报道,起到一定的社会宣传效果。我们可以借助测量公司这一平台,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在培训工作进入到尾声时,与测量公司合作,认真组织,举办测量技能大赛或测量知识竞赛,来提高学员学习测量知识、掌握操作技能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测量培训质量。

(七)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制度。我校测量实验室暂未设专职实验员,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都是由测量任课老师兼任,这给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测量员培训阶段,我们设定了每天实验室在下午四点后开放两个小时,建立了指导老师轮班制度,公布指导老师电话,如学员需借用仪器,指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办理仪器借领登记手续,并到现场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

(八)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测量员鉴定就像驾驶员考驾照,不但要求学员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过关,同时实验操作也必须过关。要求我们的培训指导老师要通过汇总表及时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摸清学员的底细,鼓励优等生迅速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学员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重点抓好差生的培训,必要时查查落后学员的考勤,在操作训练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讲解操作步骤,做好每一道操作程序的演示工作,真正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差生掉队。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6

一、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转型研究的意义和机遇

测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兴建的工程都与测绘技术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也出现飞跃与革新。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远远落后与市场所需技能。因此,如何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如何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加强和设置实习环节,如何与企业良好合作与对接,如何将3S、4D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测绘手段的讲授应用于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转型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资力度,培育出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决定。在这样的有利背景下,高职测绘专业教学将会步入行业的春天。各种工程的兴建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大批的测绘一线劳动者。在当前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加快高职工程测量的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一线测绘工作者。

二、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依据实用、够用原则,理论教学内容分为重点、一般和自学三个层次。重点讲授测量的基本工作、直线定线、导线测量、地形图应用和建筑施工测量等内容,安排课内实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时分配要充分。简单介绍控制测量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变形测量等一般内容,学时适当减少。地籍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隧道工程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为自学内容,不分配学时。各层次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调整后,“教”与“学”的压力减轻,教学质量更有保障。鉴于实践教学时间较短,无法完成所有的测量实习项目,以合理、实用、高效为原则,把若干小的测量项目归并到一个大的测量项目中去,使测量实习以几个大的测量项目为中心展开,既保证了实习质量又节省了时间。实习项目归并后,减掉了重复工作,使得实习时间更充分,学生测量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工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进而提高素质。二是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传统灌输知识的结论性教育转变为启发思维的过程性教育。三是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采用边理论边实践、交互渗透、逐渐递进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四是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习中,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有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集中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强化理论基础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掌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量距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原有的测量实训是按照旧教材布置的,其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与工程建设相结合。

在改革中,由于仪器数量不足,实习班级较多,无法满足同时使用的要求。要制定好实训计划,各班的实训内容错开进行,必须同时进行时,同时让不同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以满足实训对仪器数量的要求。

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实践教学部分可以安排集中进行,主要进行地形图测绘和道路纵横断面测绘。地形图测绘中主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的基本操作使用,最终准确绘制学院地形图(平面图)。道路纵横断面测绘主要针对道路桥梁专业学生,使其掌握纵横断面测绘步骤为施工放样奠定基础。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7

abstract:thegoodmanagementoflaboratoryistheimportantguaranteeofpractice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measurementstudiosetupinHuzh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thesystemofstudioassistanttoparticipateinthetrainingroommanagementisdeveloped.inthisarticle,thebackgroundofthesystem,operationmechanismandtheeffectafterimplementationarestudied.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工作室助理;工程测绘

Keywords:laboratorymanagement;studioassistant;engineeringsurveyingandmapping

中D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167-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各类实训室(或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实训室内完成理论走向实践的学习,并初步模拟本专业在社会工作环境下的部分或全部劳作过程;同时,实训室还肩带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功能。实训室的建设管理水平好坏,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高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实现,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创新管理,优化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1]

1测绘工作室助理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提出背景

1.1实训管理队伍存在的缺陷

自2009年9月建筑工程学院成立独立二级学院以来,学校对测绘实训室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进行硬件条件建设,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但与此同时,学校由于人事制度规定限制,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现建筑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共配置主任一名,兼职管理人员两名,需管理近21个实训室。管理者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专业不对口,很难对专一实训室进行精细化管理。其次,实训室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或无头管理。实训中心、教研室、专业任课教师均对实训室应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但是由于责任划分不清,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

1.2开放式实训教学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效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2]。测绘工作室建立在测绘工作任务之上,以测绘设备仪器作为管理对象,工作方式要求7×12小时开放式值班制度。既解决了实训中心人手不足的问题,保证实训室正常实践教学的开放时间,满足测绘课程对实训器材的使用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便参加省市校测量竞赛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借用设备。

1.3工学结合下助学形式多样化的需要

目前学院实训中心开展勤工俭学的形式以早晚开关门,打扫卫生,坐班值班等简单体力付出为主要形式,学生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工作室助理参与实训室管理使其在提供助学岗位的同时,更多的运用到专业知识。并且能结合实际的工作任务,拓展课外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对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发展个人空间,施展个人才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完成工作室的任务后,可提高勤工俭学助学金的标准,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部分生活资助,又为其提供了提升素质,锻炼综合能力的平台,又为学校解决了缺乏专业性勤工助学岗位的难题。

2测绘工作室助理实训室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

2.1工作室助理实训管理的工作模式

为了优化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实训室的管理效率,在结合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教研室和实训中心的师资情况及工作特点的前提下,实训室助理管理制度同工作室工作制度相合并,采取现代学徒制的工作模式。现测绘工作室有教师4人,招收学生助理32人,按照班级课表和学生自身情况分为8个小组,每组组员在三到四人,设置组长一人,每名教师带领2个小组,教师作为“师傅”负责学生“徒弟们”的培训,管理及工作任务分工。[3]工作室学期内采取7×12小时工作制,寒暑假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和实际工作任务另行安排。

2.2测绘实训室助理的管理内容

测绘实训室主要以测绘仪器设备为主,现测绘实训室拥有仪器设备统计如表1。

助理对测绘仪器的管理主要分为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的管理:使用前助理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检验和校正,使用中助理可作为实训辅助人员参与实训教学,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使用后需要对仪器及时进行养护,发现损坏立即报修。另外,助理还要做好仪器设备的借用登记,在登记表上记录借用仪器的型号、数量、班级、实训内容、时间和借用人。

2.3工作室助理的选拔和培训

工作室助理的选拔方式是以学生自主报名,教师考核进行择优选取。因为学生是单向规律流动的,大三离校后即自主就业,而工作室对外承接工作是持续恒定的。学生在工作室内的时间预计在1.5~2.5年,时长相对较短,从测绘课程成绩比较优秀,工作态度认真,对实践动手兴趣大的学生中选拔,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能力提升平台和机会,增加其就业的砝码,同时具备良好测量基础知识的学生为实训室的良性管理和长期动态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工作室助理的工作性质,为保证测绘实训室的正确管理,实训中心对录用的助理进行专项培训,培训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训室理论培训,主要包括熟悉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室对外开放时间,实训室的工作要求;第二部分是实训室实践管理培训,主要包括各种测绘仪器设备的认识,仪器的使用和检查方法,简单的维护保养和校正办法;第三部分是实训室的衍生管理培训,包括实训室卫生保洁的安排,实训课中使用仪器设备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测量竞赛仪器的借还手续,新生始业教育参观的流程。在培训过程中,对助理的基本工作素养、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同时进行重点培养。[4]

2.4工作室助理的评价机制

工作室助理主要以完成工作室的任务为主,为了使参与实训室管理的工作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实训中心必须有一个合理公正的全过程评价制度:首先根据学生的班级课程安排,以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安排了轮流值班。要求值班的助理在完成值班任务后,填写《测绘实训室值班记录》,记录本次值班的工作内容。每隔一个月实训中心对值班记录进行检查,期末对整个学期的值班进行整体考核;其次,针对测绘器材的管理规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助理是否按要求做好设备借还,维护保养和损坏报废的登记。对记录完整、无特殊请假、表现优秀的助理给予一定奖励,并报至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

3测绘工作室助理实训室管理制度运行的效果

3.1改善了实训室服务管理水平

在工作室助理参与管理前,实训中心由于人手不足,只能疲于应对实训室的常规性管理,而采用了助理实训室管理制度一学期之后,实训室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训室内能保持仪器摆放整洁有序,地面干净清洁;正常仪器设备能得到定期保养和检修,有故障的仪器设备能及时修理和更换;实训中心管理者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完善实训室制度、环境和发展规划上,推动实训室向更高级别发展。

3.2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

专业教师实践课教学有了助理后降低了课堂管理的工作量,师生比从1:40多降到1:10以下,使学生在训练时能够得到更多机会的指导;由于助理都曾经学习过测绘课程,对所做的实训科目比较熟悉,会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新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多加提醒,提高了实训的成功率;专业教师在助理完成了部分指导任务后就课堂教学成果进行调研,将实训中设置的不足之处进行提炼,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材料。

3.3培养了工作室助理的综合素质

工作室助理通过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对大一时所学的测量n程基础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完成了从书本到实践再回到书本的知识系统化整理,提升了理论平台。同时,实训室严谨、求实、踏实、认真的要求使助理耳融目染,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大量的工作管理经验,为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增加就业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为开放式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改革的重点是实训室的开放。以往实训室只在实践教学时开放,实训室使用率和实践教学满意度都很低,测绘实训室在工作室助理管理制度实行一学期以来,做到了学期中全天候开放,假期根据需要开放,有效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同时,在学院技能文化节和大三综合实训期间,参加测绘技能比武的学生和有意向寻找测绘方向就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实训时借用仪器进行训练的次数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4结束语

工作室助理实训室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一种新的尝试,主要立足于解决实训室自身管理缺陷,同时为开放式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范例。在实施过程中依托湖职院建工学院测绘工作室,以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实践课程为纽带,实现了管理的基层对接。

参考文献:

[1]郑亮.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1):242-243,252.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具测绘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57-0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力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等应用型教育的核心和要求。以模具测绘实训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模具测绘实训,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世纪8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它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近年来,该方法也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尝试,并逐渐推广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学习者如何在学习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建构一种类似于企业实际工作氛围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等在内的职业工作并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工作与学习的统一,其“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实现学习”的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本质特征。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模具测绘实训是高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模具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一个重要的模具结构认知教学环节。模具测绘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配合、工程材料等课程之后,以对生产中使用的真实模具的拆装及主要结构认知为主线,完整测出模具零部件尺寸,画出零件草图,然后经过整理,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及零部件装配有全面的认识。模具测绘不仅是模具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有效学习手段,更是模具制造岗位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技能。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认识典型模具结构,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间的装配形式和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常用的工具和辅具,掌握模具拆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产品测绘能力;学会模具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能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制图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模具拆装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具备产品测绘能力;掌握对测量尺寸进行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模具行业常用相关标准、资料和手册,会正确选用并查阅;能正确选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识读、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制图能力。

2.方法能力。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及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3.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具有创新精神。

三、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模具测绘实训课程的实践内容和要求,可构建四个学习情境,见表1。

四、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和结果记录等这几个阶段。针对模具企业工作过程,将工作内容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融合,结合模具测绘实训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工作计划、反馈信息、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资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师生共同解读“任务背景”、“工作任务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

1.基本知识技能回顾。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制图、公差、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钳工工具使用、检测量具使用等技能进行回顾。

2.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每个小组思考讨论该项目的关键信息,领会任务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模具的分类、模具结构及其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识;模具拆装工具与使用技巧、模具测量工具与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识;模具拆装步骤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信息查阅、收集、学习理解并研讨、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对学生收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领会到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其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协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计划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根据在资讯阶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报告的形式制订模具拆装、测绘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干涉,只给出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并记录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出现的问题。

此环节培养学生综合提炼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工程知识应用、技术方案写作等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决策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和比较,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具拆装和测绘工作计划,经与教师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组最终工作方案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谁负责拆装模具、谁负责测量尺寸、谁负责画零件草图并记录尺寸等。

通过此环节,学生能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制订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实施

各小组按照确定的最佳工作步骤和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小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测量、草图绘制、模具装配复原、试模等工作,并单独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CaD图纸。做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和要点记录,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场面和观察细节,对各小组所画结构简图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进行指导和评价记录;对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草图绘制质量等作评价记录;对模具装配质量作评价记录。

此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五)检查

1.小组自查。学生对装配复原的模具进行人工合模验证,并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间隙是否调整均匀;检查图纸中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确、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

2.教师检查。教师主要确认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记录问题情况。

通过此环节,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上实现了提炼升华,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优化组织教学。

五、基于行动导向法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进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传统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是从学生平时表现、学生上交实训作业的完成质量、实训总结的质量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这种成绩只能体现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比如绘图能力、软件水平等,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中各阶段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典型冲压模具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否掌握模具拆装方法,是否掌握拆装工具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否在实训过程中抄袭和代画等。针对这些情况,可将考核内容分成五个部分来综合考核评定学生成绩,具体内容见表2。(下转第163页)

其中,现场答辩、实操考核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不完善或错误的地方及时补充和讲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补漏和巩固课程内容。实操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掌握模具拆装步骤、拆装工具的使用、测量工具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实训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总之,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成为实践者、探索者和归纳者。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践过程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吸引学生,以实践结果的成功体验吸引学生,使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获得职业发展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是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边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9

【abstract】tocultivatetheapplicationskillsoftalents,universitiesneedtocooperatewithenterprisesand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occupationability.therefore,manycollegesanduniversitiesputforwardtheideaof"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whichhasdifferentmodelsanddifferentresults.However,intheprocessofcooperation,therearemanyproblemssuchas"unequal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cannotbesustainabledevelopment","students'abilitycannotbeimprovedeffectively".inviewoftheaboveproblems,thispaperproposessomesuggestscombinedwithsurveyingandmappingspecialty,suchasbothsidesjointlyformulatetalenttrainingscheme,differentwaysofcooperationtotakedifferentmanagementmode,playroleofoldtohelpnewpeople.Ultimately,achievingintegrationofthedepthofcooperationbetweenenterprisesandschools,balancingschools,businesses,studentsbenefitfromthethreeparty.

【p键词】测绘专业;职业技能;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Keywords】surveyingandmappingprofessional,vocationalskills,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thedepthof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8-03

1引言

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离不开测绘,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减灾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推动,测绘类专业人才需求剧增。反观测绘类高校毕业生,仅有少数人能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这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膨胀互成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学生向工程师的身份转化需要较长的知识补充与实践过程。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薄弱,开展实习实训仅仅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意识的教育[1]。

面对上述问题,不少高校引入“校企合作”,期望学生在参与具体生产项目的过程中,提前明确岗位能力需求,熟悉测绘作业生产规范及流程,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毕业即就业”。但受到学校、企业出发点存在差异,管理模式不合理,学生认识不深入等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一些合作中断,一些合作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校企合作案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管理、带动效应等方面深入融合,进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2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测绘是一个综合类交叉学科,可划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摄影测量与遥

感、地理信息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基础测绘、城乡建设、土地房产、城市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建库、空间信息服务、工程系列等方面的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生产研究等工作。而受办学定位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招生仅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课程以测量课程为主,辅助开设地信、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等课程,仅开展校内测量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脱节。而测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从各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研究和改革[2]。

高校测绘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测量数据的简单处理能力,保障入职后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掌握测量基础知识点、地形测图、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和空间数据处理等基本知识,面向工程施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从事地形图测绘,中小型工程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与放样,工程组织与管理,以及空间信息处理与管理等工作能力[3]。

随着测绘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工程测量技术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测量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给测绘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测绘人的工作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测绘区域覆盖海陆空,测量仪器向高精专转型,作业方式自动化、集成化高,大大解放了人力。

3校企合作综述及问题

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现代师徒制、项目合作、校外实践基地等等。其本质均是联合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期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目的。但很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企业不能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学校对学生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实现预期合作目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人才培养方案固化,不能适时按需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系统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试点学院改革”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取得重要进展。

而现阶段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顶岗实习的要求。另外人才培养方案固化,连续多年不做调整,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

3.2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

在诸多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还是企业派遣技术人员进校指导学生并负责项目的运行,都存在监控力度弱、过程反馈实效性差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仍以学生身份自居,自主性差且缺少老师的管理,会出现作业质量差、难管理等问题;另一方面,生产任务放在学校,易出现生产工期延迟,质量返工等问题。前者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后者在企业技术人员和负责人之间沟通对接都有延迟,对于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4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鉴于以上的问题,结合笔者参与校企合作以来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进行改善,实现深度融合。

4.1双方互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培养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由校内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团队首先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生产一线的岗位技能,结合历届毕业生上交的职业能力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信息,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实时调整原有培养方案中不合理的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和岗位职业标准对接,使得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比如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可根据专业生产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把学习过程划分成职业能力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由校内学习任务和校外学习任务组成,保障理论和实操同时兼备,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

4.2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加强管理,获得利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开始阶段,明确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针对合作的任务,校方应因材施教,组织感兴趣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与,避免“一锅端”造成的部分学生做事不积极,消极怠工的现象,同时要求专人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企业要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保障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对于具体的生产任务快速上手,同时定期检查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预防返工等问题出现。对于合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并鼓励学生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4.3专业办企业,鼓励教师转型“双师”

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校、企业主体分离以及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一些高校提出“专业办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通过整合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解决学生厌学、教学难教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教学团队,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校企双方合作不对等、“一头热”、管理松散等问题[5]。

另外,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由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经验的原因,导致课堂内容空洞乏味,理论联系实践较少的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紧跟测绘专业发展前沿,把握行业生产标准,实时开发和调整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4]。

4.4传帮带,老生带新生

受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差异影响,每个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表现不一,可挑选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适应性差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中,也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生将经验传授给新生,新生通过问题反馈,激发老生思考,共同进步,更好更快地完成具体生产任务。

5结论

校企合作能够实现校企双方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管理有效的条件保障下,在合作过程中突破传统浅层合作的弊端,可以加快基础测绘项目的开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性,使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参考文献】

【1】左冕.环境设计专业的能力导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06-210.

【2】王r,刘茂华,由迎春.应用型转型试点下的测绘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16(11):144-147.

【3】唐群.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科教导刊,2014(9中):46-47.

测绘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篇10

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五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2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表如表1。

3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与指导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为了更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多个测绘实训基地,有地形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为测绘专业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等课程服务。

4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健全实习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

近几年我们推行毕业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已被毕业岗前实训报告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施工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在让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

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本校工程测量专业在2005年开始改革的。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搞好毕业环节教学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大型仿真测量实训项目,分别是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每次实训结束后都有严格的实际操作考核。

5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传统的三角控制测量已被GpS和全站仪导线所取代,根据现场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经典的控制测量实训变为GpS观测与数据处理、全站仪5秒导线及三角高程测量、J2经纬仪实训、精密水准测量四大块,改造后的实训方案更接近实际现场情况。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注意与施工现场的密切结合,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讲授中注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GpSRtK数据采集和数据放样的强化训练,并在课程中进行了人人过关的严格考核。为了达到实习、实训仿真,我们在虎石台地区和帽山分别建立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永久实训基地,共埋设23个首级控制点。可满足两个班级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实训需要。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它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经过几年的运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

6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每次测量实训结束后,同学们都要进行测量仪器有针对性的操作考核,主要涉及到DS3水准仪、DJ6经纬仪,DJ2经纬仪、全站仪。在方案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主要是根据观测结果的精度和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及所测时间评定该项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于以上两项考核中精度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即按不及格处理。因为测量工作必须以满足精度为前提条件,又快又准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中每项实践教学考核要求均与测绘职业相关工种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