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工艺的传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51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1

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逐渐城市化的变革,让古老的民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在漫长的岁月中自发传承的古老艺术,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同时,中国的剪纸艺术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暴露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剪纸在工艺上很普通,只是一般材质的纸张等,这些原始的基础材质,不能很好的保存和收藏。所以很难去传承。其次,传统剪纸的纸质材料决定了剪纸的非环保性,由于工艺的简单,很多剪纸在使用之后,容易受到破坏,很难可持续的使用从而造成了大量纸张的浪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推动着剪纸艺术技术性的变革。为了更好的将剪纸艺术传承发展,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同时探究剪纸艺术创新性发展。

二、传统剪纸艺术与磁性剪纸艺术的区别

1.传统剪纸艺术

传统剪纸,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传统的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树叶、树皮、金箔、银箔、纸张、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磁性剪纸艺术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剪纸艺术,磁性剪纸不仅继承了传统剪纸艺术的所有民间文化和剪纸造型,更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融入科技的力量,这一符合社会发展的磁性剪纸艺术的优势为:用途广泛,操作简单,收藏、携带便利;磁性剪纸的种类繁多:包括肖像磁性剪纸、DiY磁性剪纸、挂笺磁性剪纸等;磁性剪纸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也可作为礼品相赠;磁性剪纸节能环保;磁性剪纸可以持续使用;磁性剪纸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三、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磁性剪纸艺术的圆融

1.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磁性剪纸艺术发展的渊源

(1)新经济时代背景的研究

新经济时代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的全面融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新经济时代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

2.中国磁性剪纸艺术与多领域、多学科艺术的圆融

(1)中国磁性剪纸艺术如何体现“圆”的生命力

①艺术升华的“圆”满。中国的磁性剪纸艺术是传统艺术的结晶与升华,将传统剪纸的背部加入磁性材料,使得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是将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充分的突出和展现,最终实现圆满的传承,磁性剪纸艺术延续着传统剪纸艺术的生命活力。

②造型图案的“圆”通。中国的磁性剪纸艺术不仅延续着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磁性剪纸艺术与传统剪纸艺术在造型图案上的圆通。剪纸的造型图案作为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既可作为装饰语言表现世间一切看得见的事物,又可以是“看不见的世界”在艺术家心灵中的“具象”。而磁性剪纸将传统剪纸的优势一一的传承下来,不仅如此,结合磁性剪纸艺术的磁性材质,艺术家们还在传统剪纸艺术基础之上自己的悟性、灵感,捕捉到美新形式美的本源赋予磁性剪纸一种一的形式美,最终展现出造型图案的“圆通”

③走向世界的“圆”融。剪纸艺术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性,剪纸艺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在装饰艺术、丝绸图案设计方面互相影响,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使得中国的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加入了高技术含量的磁性剪纸也是对中国剪纸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呢,同时也将中国的剪纸工艺融入世界的文化艺术中。磁性剪纸艺术最终走向世界的潮流中,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圆融。

(2)中国磁性剪纸艺术与多领域、多学科艺术的“融汇”与“贯通”

①“形”之和——体现理性的和谐。准确的表达磁性剪纸的图形语言是磁性剪纸艺术中体现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展现民族特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形”的把握,是磁性剪纸艺术中最为中要的基础因素。

②“色”之和——体现感性的和谐。剪纸的色彩均为红色,中国民俗以红色为一切吉喜庆典的象征,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式有了色彩的和谐,对于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才能达到正真的情感和谐

③“意”之和——理性与感性的共同和谐。磁性剪纸艺术在通过理性的的“形”和感性的“意”共同和谐表达准确的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才能有“意”的传神,最终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只有在充分理解传统元素符号的“意"。

四、总述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保护美术学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入美术院校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创造、又回归于生活的一种主要民间美术形式。在群众的民俗礼仪、衣食住行、等等的社会活动中处处展现。它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维系着整个民间艺术最本源的文化根基,因此为艺术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剪纸于2003年被我国列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从此开始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掘和保护工作[1]。

(二)美术学院参与非遗剪纸保护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体系仍处在一个单一化的视觉教育价值观,即以西方近现代视觉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但是人类美术传统是多样性的,中国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更是不能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有这个传统的一席之地,也应该认真的通过教育传承去梳理其中蕴含的独特艺术价值和本土文化精神。教育不应该放弃对民族文化根性的认知、探索与反思[2]。

民间剪纸从它诞生开始,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民族性很强。综合其独特的造型特征、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心理等,都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也处处体现着传统文化[3]。在强调艺术创作民族化和本土化的今天,可以从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这种民族文化的本源中寻找启示,从中寻找创作的艺术形式、语言符号和思维上的突破,并与国际通行的艺术理念相接轨,进而产生新的飞跃。使现代艺术创作能够建立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上,从而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演绎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风采。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民间剪纸中的优秀基因,把传统民间剪纸与现代艺术创作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发展现代艺术,因此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更好地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瑰宝,是非常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二、美术学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美术学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保护意识。

笔者对宁夏大学美术学院5个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30份,进行关于“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认识”的问卷调查,显示:1.关注程度偏低;2.院内了解途径较窄;3.院外实践活动较少。

(二)开设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课程,加强学科建设。

美术院校师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力军,对他们的培养主要依靠独立学科建设、科研政策扶持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大多没有开设与剪纸艺术相关的课程;就少部分院校开设的课程而言,也是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并没有被系统化,且没有长远规划。

(三)主题活动开展少、形式单一。

由于保护、传承剪纸艺术在全国部分美术院校才刚刚起步,所以多数的美术院校缺乏经验,开展的关于剪纸艺术的文化活动主要是以讲座、展览等形式展开,很少能达到与学生互动的效果。学生普遍认为活动单一,无法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参与保护的意愿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于剪纸艺术的主题活动非常重要[4]。

(四)活动覆盖面窄,效果不显著。

美术院校开展相关的活动一般只在本学院开展,而且多流于形式,在活动结束后也缺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导致传承剪纸艺术的深度和延续性很难达到。

(五)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美术院校对于剪纸艺术的相关科研立项较少,且缺乏与其他院校、民间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六)师资力量缺乏。

由于美术院校师资力量的匮乏,造成科研力量薄弱,研究成果少,从而影响了美术院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作用。

(七)与专业实践碰撞较少。

剪纸艺术的传承与美院传统专业艺术创作的实践联系较少,导致不能让美院师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创作的积极性和灵感,严重阻碍了剪纸艺术的传承。

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呈现出诸多美术学院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美术学院师生调查问卷的结果,走访其他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学者,深入剪纸艺术的传承人的创作,提出以下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可行性措施。

三、美术学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保护工作的可行性对策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性、确立方向。

1.提高美术学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度,明确其重要性。

2.美术学院要了解自身院系特点,包括办学理念、发展规划、人文环境等,再结合本土资源、地域民族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承、发展剪纸艺术。

(二)教学模式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5],开展派遣保护工作。

1.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曾多次邀请剪纸领域的学者、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作品展等民间艺术团体走进校园的活动,一场场精彩的演讲和作品展,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学生,拉近了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之间的距离,使剪纸艺术在校园不断“升温”,激发了不少美院师生的创作欲望,开拓了许多科研新视角。

2.组织美院师生定期采风、写生。定期安排美院师生组队,深入非遗项目剪纸的发源地,亲身体验和学习剪纸艺术,与民间艺人深入交谈,了解其背后的创作环境、创作心理、题材来源,并组织师生研讨会,最后实地进行艺术创作活动,从而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与当下艺术创作发生碰撞,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此外,许多师生通过深入农村对民间艺术的学习,还对农村、农民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他们被这些艺术传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感染。师生不但领略到艺术的魅力,还培养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敢于拼搏的精神,激发出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的巨大热情。

3.举办主题座谈活动。组织、学习、研讨关于非物质文化产剪纸的相关知识,邀请其他学院的师生,如人文学院、民族学院、甚至是理工院系的师生一起参与研讨会,集思广益,百家争鸣,为剪纸艺术的传承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4.成立艺术社团。学院给予一定资金投入,鼓励学生成立、加入剪纸社团,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体会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群众传播氛围和长效传承机制。一些学生把民间艺人请到学院言传身教,为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一些学生组织研讨会、报告会,观看剪纸有关的艺术作品展;一些学生组织成员深入到剪纸艺术所在地,亲身体验和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多一种艺术体验、多一份艺术感受,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源泉。我院2009级学生借鉴剪纸的呈像特点,利用聚光灯投射幕布产生阴影的剪纸效果编排了大型剧目《毕业生》,幕布呈现出一幅幅流动的剪纸画面,反映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生动又有新意,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5.政策积极扶持。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拨出一笔资金用于剪纸艺术传承的专项基金,鼓励全院师生开展剪纸相关的科研工作。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学院出台了部分倾斜政策助推有关剪纸传承的专题立项。

6.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院将开设民间艺术选修课程,推进剪纸艺术进课堂。具体的课程设置,我们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按照民间美术教育实践观,以及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本科必修课程教材《中国民间美术》关于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艺术实践课程进行开设。将民间美术作为必修课已是中央美院多年来开展的项目,具有相对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例如,中央美院非遗研究学者乔晓光教授,多年来对于剪纸艺术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借鉴剪纸艺术的造型语言和意向文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油画水彩作品。他指导学生大胆创新,多方借鉴剪纸艺术,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取得了传承剪纸创新艺术的丰硕成果。

7.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院对于传承剪纸艺术活动的文字、图片、视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实现资源的传承和共享。学院还利用学生资源,建立专题网站,进行文字图片资料的上传,同时加大宣传的广度和力度。

8.积极支持举办作品汇报展、作品比赛。民间剪纸艺术进校园,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热情。每年学院都会举办剪纸主题的作品大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这一行列,并取得佳绩。很多学生认为,通过参加这一活动,个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充满民族自豪感的艺术品位也得到提升。

结语

剪纸这项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背景,迎接了机遇与挑战。美术学院作为艺术传承的主要力量,对于剪纸艺术的保护责无旁贷。我们要不断加深对剪纸艺术价值的认识,并将其精华加以传承和发扬;不断总结规律与经验,使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及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富有中国色彩的现代剪纸,让传统的剪纸艺术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让它更真切地融入我们当下的艺术生活。我们坚信,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努力下,剪纸必将在更多领域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乔晓光,著.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73.

[2]乔晓光,著.中国民间美术[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17.

[3]靳之林,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09.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3

摘要:新干剪纸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据调查考证,震惊中外的新干大洋洲商代出土文物,其中青铜、玉器文物纹饰,有可能就是原始的新干民间剪纸雏形。在漫长历史发展变迁过程中,新干民间剪纸经过在传统文化、民俗及宗教思想影响下各方面的保护利用措施、经过历代剪纸艺人传承发展,成为新干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新干民间剪纸;价值;传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干剪纸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并享有“剪纸之乡”之美称。2011年,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命名为“新干剪纸之乡”。

1遗产基本形式和内涵

新干剪纸源于民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春节的彩帘,结婚的双喜,丧事的灵屋、寿鞋、鬼衣、冥钱等,妇女的拦裙花、鞋花、头盖花,新婚洞房的门帘,小孩的帽花、口枷花以及飞禽走兽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干剪纸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形式和内涵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风俗,又寓含着福份、财气、顺遂、企盼等美好生活和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生活相互结合、渗透,融为一体,成为现在新干剪纸赖以存在延续的基础。主要有喜庆花鸟、农村景象、人物典故、民间传说、生产生活、劳动场景、时事政治、家事国事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2对剪纸艺术的民俗保护管理措施、成果的评述

积极构建有效的保护体系,健全和完善保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新干剪纸在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做好组织、经费、人员、机制等保障措施。

2.1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新干剪纸是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融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地方风情,纯朴的艺术形式,丰富的创作题材,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吸引力,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地方民风民俗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保护措施与进度

(1)开展抢救性记录、保存工作。开展抢救性记录和保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动态保护过程。一是要对民间艺人的作品进行收集、整理、记录。二是关心民间剪纸艺人,经常上门走访看望,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为他们艺术创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条件。三是要对田野调查获得的文字、照片、录音、摄像及其他资料,分别予以整理、保存和归档,为今后的剪纸传承、研究和科学利用提供真实有价值的材料。

(2)保护、培养传承人,举办传习培训班,设立传习所。新干剪纸主要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至今。现在面临着传承、传习问题。一要解决资金、场所、人员报酬和其他开支;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领导认真负责管理,学校等部门单位积极配合;三要以“新干剪纸艺术培训基地”为示范,推动其他学校、农村等基层传承、传习活动。四要坚持抓好活动质量,不走过场,不图虚名,真正把剪纸培训办得有声有色,出传人,出作品;五要重点资助支持主要传承人洪桂英、彭许平、张伟良等举办的培训传承活动。

(3)征集和保存实物。已征集老艺人和部分重点作者剪纸100多幅,并已经拍照留存。今后,要继续征集剪纸作品,常抓不懈。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用文档柜,只能因陋就简解决,由专人负责,待新文化馆建成后,设立非遗工作室,有专门的非遗展览厅和非遗档案室,这将极大地改善保存条件。

(4)开展理论和技艺研究。新干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目前仍然是一项空白,亟待认真加以解决。一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和技艺研究与非遗项目申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有关部门要为此作出计划和安排,主动与高校或其他专业研究机构协调沟通,在适当时候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新干,开展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活动;三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加强剪纸理论研究,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术交流,出版研究成果;四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尤其注重外地剪纸理论研究和发展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推动新干剪纸理论和技艺研究向前发展。

(5)开展民间原生态活动。几年前,新干县尝试运用舞蹈《剪春》在舞台上反映剪纸原生态艺术形式,取得成功,并在省、市演出获过等级奖,《剪春》反映了剪纸艺人生活、创作生动形象,不仅是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是宣传新干剪纸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人从舞蹈节目中了解感受新干剪纸的艺术魅力。

(6)保护文化生态空间环境。七琴民间剪纸是新干的重点,当地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剪纸氛围浓厚,代表性传承人洪桂英就是七琴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形成了以七琴为中心的剪纸群体。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剪纸已成为当地农村妇女主要爱好和自觉行动,客观上为当地民间剪纸生态空间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远近闻名的七琴街历史古老,隔日赶墟,街上商品丰富,买卖兴旺,以广场为中心的七琴街周边,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是宣传展示民间剪纸的公共场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七琴剪纸文化生态空间环境的建设,有关部门做出建设规划和措施,形成共识和合力,以当地山水风光为依托,以民间剪纸为品牌,以市场为推手为发展理念,整治七琴广场、街道,美化环境,文化部门结合办班培训、传承传习、艺人示范、作品展览等工作,逐步把七琴打造成剪纸生态基地,展示独具特色的七琴剪纸文化艺术。

(7)推动展示、展演、交流和“六进”活动。开展剪纸展示、展演、交流和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六进”活动。

(8)组织宣传出版及网站和数字化建设。制作剪纸影像宣传光盘,深入实地拍摄,精心剪辑制作。把新干剪纸作为网站的重要内容,尝试在网站创建剪纸二维画宣传,让人们在游戏中学习剪纸,在剪纸中走近并传播新干民间剪纸艺术。组织与企业“联姻”,把剪纸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进行宣传,开辟剪纸产品宣传销售新途径。

3结语

以新干剪纸保护方案为契机,通过剪纸保护传承、科学利用的新路保护方案的实施,使其艺术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保持旺盛,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新干剪纸保护与传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刘丽丽,田晓冬.民间剪纸在现代艺术里的视觉延伸[J].艺术与设计,2007.

[3]雍自鸿.浅析“喜花”主题剪纸中的符号化寓意[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4]胡业福,刘萍.论我国婚庆产业的发展与规范[m].商场现代化,2007.

作者简介:肖鹤飞(1963―),江西吉州人,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4

关键词:剪纸文化推广策略青少年

一、引言

剪纸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因其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早在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传承处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对剪纸文化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剪纸不应该被单纯地归为民间艺术领域,从艺术角度加以文本式研究,还原到广大的青少年中,从他们的生活世界(日常生活)的实践角度,借助他们的分类加以认知。要扩大剪纸传承人的范围,从个人面向群体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为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剪纸文明,并加以主动传承和推广,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性活动,试图把剪纸文化的传承更基础化、大众化。

二、在青少年中推广剪纸文化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推广理念

1.着眼全员性。组织开展一系列与剪纸文化相关的活动、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发挥活动为主导和青少年为主体的作用。

2.追求高品位。拉近剪纸民间文化艺术与青少年的距离,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3.坚持传承性。搭建剪纸艺术作品的鉴赏、创作、展示平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剪纸一般技法。

(二)运用多样化的推广途径

传承剪纸文化,不能仅靠这门艺术本身流淌的传递模式,创新多样化的推广形式,达到“普及与传承”的预期的效果。

1.以少年宫阵地活动为依托。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承担教育、服务、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广大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主阵地作用的少年宫,有责任、有义务通过组织阵地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文化,其传播、推广责无旁贷。通过开设美劳广场,把剪纸艺术家请进来做现场演示和指导。这种在与广大青少年互动中把剪纸艺术从以往的观赏性转化为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形式,既充分利用青少年宫特有的阵地资源有利于剪纸文化传播的优势,又起到剪纸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引导作用。

2.在兴趣小组培训中渗透。充分利用校外教学培训的机制,把剪纸文化渗透到培训中。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要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绝非易事。首先创作者要有良好的美术基础,然后要具有把绘画稿件转化为剪纸稿件的能力,再者还需具备一定的剪纸技艺的能力,综合上述,仅让学生创作出有创意的剪纸作品是相当困难的。为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剪纸的技艺与如何创新,首先我们组织一系列的面向学校及各培训机构美术教师和有此爱好的教师进行专项指导活动。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传承渠道之一的保障,在把剪纸文化广泛地在学校推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依托青少年宫自有的培训项目,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把剪纸作为其中内容之一,聘请专家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技能传授。从校内教育到校外教育,营造普及型剪纸教学的氛围。

3.以赛事为途径。本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锻炼、展示和成长的文化平台,使剪纸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推广,在2011年,我们开展了首届杭州市少儿创意剪纸大赛,主要面向杭州市主城区的广大少年儿童,取得较好效果。2012年起开展了浙江省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我们把活动从杭州市主城区覆盖到全省,参与对象也从以少年儿童为主转向广大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扩大参与人群和受众面。剪纸文化的传播以组织开展剪纸大赛的形式为载体,通过现场展示和“论剑”方式加以传播,在为广大青少年搭建社会展示、交流和评价的平台的同时,激发青少年对剪纸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借此引导青少年传承剪纸工艺的文化,传承剪纸工艺的设计与剪刻技术,引导他们发展性地结合生活,原创作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剪纸艺术的发展道路。

4.以主题文化活动为手段。通过大量的剪纸现场体验、剪纸大讲堂、剪纸进课堂等活动,将重心放在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剪纸文化,让剪纸文化更接地气。

如“剪纸现场体验”活动。我们组织了“双喜临门”――剪“帧弊;“我爱中国”――剪“中”“国”字;“春天来了”――剪“春”字;“许多小鱼游来了”――剪“团花”;“新年好”――剪“窗花”等,每次都会吸引大批的孩子与家长,兴致勃勃地分享剪纸带来的快乐。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剪纸分会副秘书长方建国老师及他的团队,每年都为孩子和家长手把手地传授剪纸的技艺和设计的方法。通过各主题活动的开展,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及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这两个主场所已成为“快乐剪纸”的天堂、传承剪纸文化的重要实践地。

又如“剪纸大讲堂”活动。在“快乐剪纸”以动漫节活动为依托,自然成了剪纸大师聚焦的“剪纸创意中心”。每年都有剪纸大师如: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杭州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宋胜林老师等,都会在杭州市青少年发展中心三楼多功能厅与孩子、家长一同领略剪纸艺术创意的魅力。一张纸折一折剪一刀,大师们的神奇表现,激发现场所有孩子和家长的学习欲望,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家长和孩子们参与的过程中,只要仔细看认真学,都能学会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剪纸方法。每次活动都吸引大约1000多名孩子与家长前来参加,剪纸普及效果明显。

再如“剪纸进课堂”活动。巧思在脑中,魔力在手中。宋胜林老师、方建国老师等省内的剪纸艺术大师走进少年宫的课堂、走进学校课堂,为广大师生带去生动有趣、好玩易学的剪纸课。“艺术家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打开教室门,欢迎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在艺术家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一起参与。兔子、金鱼、蝴蝶、灯笼、房子、汽车……这些贴近孩子生活常见的东西,用一张空白纸,以折与剪的方式,就能把作品完成。通过这种课堂学习的形式,在营造剪纸技艺传承氛围的同时,把原本只是学生的单一受众面拓展到成人。

(三)把握几个关键点

1.多方资源整合,构建社会各方支持机制。剪纸是一项民间文化瑰宝,其传承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要在全市乃至全省青少年中推广这一文化,除青少年宫之外,还需要文明办、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等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大力支持。比如在大赛活动中,我们通过与杭州(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和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发挥与企业和社会公益团体的联动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通过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网站、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官方网站、杭州品质生活网、都市快报数字版、钱江晚报、每日商报数字版、杭州论坛网、金华市青少年宫官网等媒体对剪纸活动各个阶段的及时报道,从纸媒到线上媒体,以“拉网式”的方式进行宣传,使宣传的规模和广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普及现状和剪纸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我们在剪纸文化推广活动中,淡化单一的剪纸技能目标的掌握,更多是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让孩子们在“玩”的实际体验中,激发对剪纸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领略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孩子们通过学习,在“赛”的平台上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通过与剪纸艺术家面对面地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活动形式,用新一代人的独特视角和思维不断将“传统”薪火相传,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

4.必须重视宣传的力量。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数千年的传承虽有其特有的轨迹,但在当下青少年面临空前多样的文化生活选择,而剪纸这一古老的文化呈现方式,其被选择的优势并不突出,所以必须重视宣传的力量。如,在剪纸大赛活动中,通过构建空中与纸媒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将“跟我学剪纸”教学视频、剪纸大赛及各阶段的活动、最终评奖结果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网站、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官方网站、杭州生活品质网上及时,并发动《都市快报》、《钱江晚报》等媒体进行相关的采访报道,使更多的人通过媒体了解剪纸,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启示和体会

要让剪纸文化在青少年中扎根,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还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在活动对象设计上,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辐射给他们的家长或祖辈,符合校外教育阵地上青少年为主流的现状。

(二)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安排古朴民俗民风、符合时代热点的剪纸内容外,还应当更多地发掘现代生活的素材。

(三)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除了传承剪纸的艺术表现的各种技法外,还可以增设更贴近广大青少年生活的童话故事情节、卡通形象、创新表现手法,甚至把剪纸元素拓宽到应用领域,使教学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

(四)可设立滚动机制,时常举办比赛、展览、讲堂、交流等活动,活跃他们的体验形式,延伸传承。

参考文献:

[1]刘锡泰.探究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华章,2012(10).

[2]叶艳瑜.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新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4(4).

[3]陆明.浅析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2):104-105.

[4]崔瑾.论民间剪纸艺术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的价值[J].邵阳学院学报,2012,11(1).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5

现状及做法

柘荣县十分注重民间剪纸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支德艺双馨的民间剪纸艺人队伍。全县拥有“中华巧女”袁秀莹等部级非遗传承人及省市级非遗传承人65名,省政府命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名,以及300多名民间剪纸艺人,形成一批剪纸传承人队伍。抓阵地。柘荣县创建剪纸传习所,建立剪纸特色产业馆,作为柘荣海西剪纸基地被列为省级特色文艺示范基地,成为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的设计创作和对外展示特色产业的窗口。柘荣县剪纸协会与剪纸基地定期举办各类剪纸艺术培训班,重点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中青年妇女和剪纸爱好者集中学习,并组织开展创作活动,使中青年剪纸艺术骨干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批稳定的民间剪纸艺术骨干队伍。抓推广。着力加强民间剪纸艺术的普及推广,将剪纸列入中小学乡土教育课程。在全县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剪纸体验课,由剪纸传承人任教,让每个中小学生接受正规训练。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剪纸技能专业班、老年大学与各类活动中心开设剪纸讲堂。抓教本。2006年积极组织编写出版《柘荣剪纸》乡土教材,2013年编写出版《柘荣剪纸》中小学版与幼儿园版,2015年又编写出版《少年趣味剪纸》《幼儿趣味剪纸》等乡土教材,将剪纸艺术有机地融入中小学与幼儿教学中,有力普及民间剪纸艺术,促进剪纸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抓交流。聘请大学民俗教授等担任柘荣剪纸协会顾问,并定期交流讲座;每年安排剪纸艺人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参与国内外学习考察与交流。举办剪纸艺术节、剪纸年会与研讨会、展览会等剪纸交流活动,承办全省剪纸技能大赛、三坊七巷剪纸艺术大展、省商专剪纸设计大赛等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有力促进剪纸艺术的发展。抓精品。编辑出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柘荣剪纸艺术精品集》等系列丛书,有600多幅剪纸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并获奖;有300多幅(次)剪纸精品赴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大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海外一些博物馆等收藏。部级非遗传承人袁秀莹作品参加国际剪纸艺术节等大赛频频获得金银奖,以《百蝶图》《捉迷藏》作品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举办的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中获获“中华巧女”称号。

传承与创新

柘荣剪纸在传承发中不断创新,56家剪纸文化企业通过各种新平台的构建,全面打开柘荣剪纸的新市场与新局面,逐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表现手法上引“新”。由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的单一表现手法向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用。在剪纸艺术表现手法上特别重视与油画、版画、刻画、陶艺及国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剪纸的艺术性,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成为剪纸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亮点。在材料技术上求“新”。柘荣剪纸在延用传统红纸作原材料的同时,采用各种色彩的纸品并融入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出适合剪纸的新材料与新工艺,并在颜色、用料上有新变化,使剪出的作品不变色、保持长久。此外,还研发出便于粘贴的静电膜和pVC膜剪纸窗花,以及更有立体质感的植绒静电膜技术。在内容挖掘上创“新”。柘荣民间剪纸具有地方特色,在时代精神上予创意表达,以风景名胜、地理标志等为创意内容开展剪纸创作与制作,以不同单位、行业活动的要求开展主题创意创作。同时,又组织力量向动漫、卡通、奇异构思等领域拓展,在不断的创意、创新中发展进步。在用途领域上出“新”。柘荣剪纸以往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传统节假日布置、婚嫁添喜等等,拓展在办公场所和会议室布置、居家装饰、宾馆酒店展示、剪纸文化服装、剪纸文化用品、旅游景点纪念品等,让剪纸应用到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在产品开发上需“新”。柘荣剪纸在产品的开发创新上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层次化与多样性、实用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装裱各异,镜框、卷轴、挂历、台历、贺卡一起上。此外,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扩展推出水晶镶、青花瓷及挂件、摆件、剪纸宫灯等多类型产品。在产业平台上建“新”。借助网络征集剪纸产品创意,又通过网络销往各地及港澳、日本等地大客户。帮助架构各地知名油画基地和礼品城等剪纸销售平台,在太姥山、武夷山、白水洋、鼓浪屿及三坊七巷等省内外旅游点设立柘荣剪纸品牌展馆,组织柘荣剪纸创意企业参加各种创意产业博览会。同时,举行剪纸艺术家作品拍卖会,提升柘荣剪纸生产企业、剪纸大师艺术馆的对外影响力与知名度。

保护与发展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6

[关键词]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剪纸被国家列入世界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人们崇尚传统精髓,追求发扬传统文化的激情也在不断高涨。宁波象山巧手艺人们集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代代相传,谱写了我们民间艺术的光辉一页。

一、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风格,象山人秉承中华民族喜好吉祥图案的优良传统,在剪纸作品中常运用吉祥寓意图案。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术造型豪放中不失江南秀美的艺术气息,色彩以中国传统的喜庆红色和地方海洋蓝色为主色调,表现手法多变,作品装饰性极强,是难得的民间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其传承和发展值得思考研究。

宁波象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以来,为宁波象山民间剪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当地海洋文化的精彩展现。宁波象山地理环境优越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象山民间剪纸艺术能更好地绽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形态。象山民间剪纸应结合并发扬海洋地域文化特色,借助中国渔村开鱼节、影视城等知名地方品牌特色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使民间剪纸艺术借助新的载体体现地方民间特色风格,使民间剪纸艺术的得以更好地传承。作为传统手工艺的象山民间剪纸艺术当下命运与很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然而其自身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等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思考。

二、宁波民间剪纸艺术的地域特色

象山地处沿海地区,解放前经济相对落后,常年受到台风等自然灾荒和战争的考验,这些因素都促使象山人民形成了朴素简洁坚强的品质。谢才华等民间剪纸艺术家及爱好者所创作的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对高尚品格的强烈追求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当地人们长期劳动生息在同一地理环境中,形成区域意识,宁波象山剪纸艺术受独特的海洋文化影响,衍生出了独特的创作主题,他们的文化崇拜是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海洋生物为主,在剪纸创作中以博大的海洋“鱼”为蓝本,创造出独特的“渔文化”剪纸艺术作品。

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纹样,鱼在古人与今人心目中都有着祥瑞之意。受传统封建体制影响,人类通常借用鱼来寄托希望祝福能多子多孙,子孙延绵不断。笔者在观察研究谢先生的剪纸作品发现,当地人民对长期生活在象山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情,老人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对剪纸艺术的爱好不仅自筹创建了民间剪纸艺术馆,影响着象山地区乃至宁波等周边地区传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才华艺术馆中大量的“渔文化”剪纸作品风格独特,剪纸技艺精湛,既有实用意义又有独特的装饰性,色彩以海洋蓝色为主色调,醒目纯朴,创作主题鲜明充满吉祥寓意,寄托着象山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术的思考

宁波象山民间剪纸艺作为传统文化既要提倡手工艺产品的传统精湛技艺,又要考虑把民间剪纸艺术渗透到可能的产品中引向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声誉为地方民间剪纸做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来打开市场销路,实现经济效益,扩大年轻剪纸继承人的群体。在注重保护民间剪纸资源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组织发挥民间手工艺传统资源的优势,做好适度开发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象山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树立保护意识;结合地方教育,发展剪纸文化;结合现代科技,开发剪纸产业。

宁波象山民间剪纸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艺人贴近自然、爱好生活的创作激情赋予了当地民间剪纸艺术永不消失的纯真美。才华艺术馆让更多的人们能体验并感受象山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带给大家欣然以慰的美好情感。宁波象山独特的海洋地域文化剪纸艺术特色鲜明,民间创作的剪纸作品体现着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7

宋保树,男,农民,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河间市米各庄镇前楡杭村一个有着几代民间剪纸文化艺术传承的剪纸世家。受祖上剪纸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自幼酷爱剪纸。通过祖母的口传身授,继承了先祖的民俗剪纸文化。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从单色剪纸发展到套色、染色和现代多层剪纸,并多次去北京学习装裱艺术,突破了剪纸难于装裱的难关,作品自己装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创作剪出大量剪纸精品,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文化艺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得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嘉奖,并有多家电视台与报社等新闻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其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得诸多奖项,被诸多博物馆和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精心编著的《剪纸与剪艺人生》一书,于2014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了,此书大16开本,500多页,3万多文字,500幅剪纸插图。集剪纸的历史、学术和技艺于一书,叙述了自己自八岁剪纸至2013年50多年的剪纸历程。深受广大读者和剪纸爱好者的欢迎和爱戴。2015年1月21日创建了“河间市宋氏剪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建有展览大厅、办公室、艺术工作室、培训部、装裱部等职能部门和设施,5月被沧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家协会命名为“创作研习基地”。2017年2月6日成功举办了由沧州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为期6天的个人剪纸艺术展。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华诞,提升米各庄及周边乡镇的传统文化氛围,组织成立了集书画社、剪纸研习班、戏曲艺术团、大鼓队、棋社于一体的“河间市传统文化研究促进会米各庄分会”(216人),到现在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多次。

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剪纸师,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副院长,北京东方艺术馆副馆长、创作室主任。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沧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沧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沧州市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8

一、办学理念先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传承祖国民族文化

一贯以来,明德学校剪纸特色教育在“文化立校、特色亮校”这一基本理念的引领下,以“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的剪纸技巧和祖国诸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利用了剪纸这一方便简洁的形式找到了有效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挖掘了剪纸多元、创新、典雅的精神文化内涵。几年来的剪纸特色,对孩子的良好个性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营造了一个生态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管理机制健全――打造“明德剪纸模式”,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自从将剪纸定为学校特色工作以来,学校健全了艺术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分工明确、规划细致。学校的特色办学给学校整体发展带来了生机与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和谐发展,造就了旨在“普及+提高”“特色+特长”的明德剪纸特色模式。学校特色管理遵循“人本、尊重”的核心理念,在学校统一领导下,以各剪纸艺术社团的建立为抓手,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的实施方案,并将它列入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同时,对剪纸特色的考核也列入了《明德学校教师年度考核细则》《明德学校校长奖励基金实施办法》《明德学校文明班级评选条例》《星级学生评选条例》《剪纸特色教师考核办法》等多种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之中。剪纸特色工作正在全面引领着学校整体发展。

三、办学条件良好――配足配齐艺术硬件,全面开展艺术教育

学校各类剪纸器材齐备,场地设施完善,有专门的保管使用制度。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剪纸专用教室2个,剪纸作品创作室1个,作品陈列室1个,其他各类活动室一应俱全。与剪纸特色相关的图书、音像、操作资料丰富详实。学校还开辟了以剪纸为主要内涵的剪纸特色走廊、剪纸作品展示区、班级剪纸角,并坚持向师生、家长、社区开放。学校除剪纸特色教学和各艺术社团组织的发展外,继续加大力度开展了学校音乐、舞蹈、美术、合唱等艺术社团的开展,从而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提升了校园艺术教育的美感和艺术教育的感召力。

四、重视课程建设――开足开齐艺术课程,突显剪纸校本个性

为突显剪纸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组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美术基础,先后自行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2册,并都已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各年级每周设立一节剪纸课,并由专任教师任教。在普及的层面上,各剪纸艺术社团每周进行2课时的项目活动,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剪纸校本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赋民俗以新的内涵――农村小学开展剪纸特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十余个剪纸课题成果先后区获得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并多次在市、区的特色教育和品牌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五、师资队伍稳定――外借名家,内挖潜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现有专职剪纸特色教师3人,兼职教师6人。为提升剪纸特色教师的素质,学校每年进行教师全员剪纸校本培训30多次,并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目前,学校所有艺术特色教师都能积极承担学校特色项目的组织、辅导工作。全体教师的剪纸水平与辅导能力不断提升,各班主任能协作剪纸专兼职教师单独开展群体剪纸特色教学的辅导工作,成了学校内在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根据艺术特色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邀请知名剪纸艺术家宋胜林、吴善增、许景星等来校指导,作为学校艺术特色发展的外在力量支撑。

为提高剪纸特色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还积极探究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艺术课堂教学活动,几年来,多次承担省、市、区的课堂研讨、观摩活动。

六、活动成效显著――剪纸特色得以凸现,剪纸文化得以传承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9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兴趣创意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98-01

民间艺术是人类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民间艺术,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朝气蓬勃。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民间艺术正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困局。一方面,民间艺术通过地球村的传递,到达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本土文化在全球化潮流中渐渐迷失,使人们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意识越来越远。我们认为,加强民间艺术的文化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而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古老技艺,它包含着绘画、民俗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让剪纸艺术更好地走进中学课堂,如何通过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能力,创作出富有新时代精神的剪纸作品,让这一传统艺术依然能在新时期、新的国际环境下继续发展,笔者尝试着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首先,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了解程度,即要解决认识问题。剪纸作为工艺美术当中的一个门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且材料信手拈来,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创作出非凡的艺术作品。在陕北,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剪纸的痕迹,人们用这种最广泛、最普通的艺术形式,表达着最美好的愿望和各地的风土民情。剪纸蕴含着很多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只有每个民族都把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那么只有对剪纸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理解其内涵,我们才能继承和发展它,才能创作出有个性的剪纸作品。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要解决动力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学科,如果学生对其缺乏兴趣,他就会漠然置之。要想使学生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首要是激发其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看、听、想、做,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要上好剪纸课,调动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剪纸艺术流行并扎根于民间,其作品生活气息最为浓厚。为此,我给同学们展示了民间艺人的各种剪纸艺术以及他们的传奇故事,同时用很短的时间剪了一件他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教师示范是学生感兴趣并很乐意接受的事情,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下,学生怎能不愿意创作一件与众不同的剪纸作品呢?

再次,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即要解决方法问题。能不能把学生被动的学习、把老师教授剪纸的过程,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以老师为主导的引领学习过程,这是剪纸教学完成从老师死板“教”到学生主动“学”的范式根本转变的关键。使学生既能做到无稿剪纸,又能使学生在剪纸过程中自主探索学习,处理好教师教授技能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发现自己的独特创造力、自主而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要研究要解决的核心。

最后,要打破传统剪纸教学以对称折叠的方式剪几瓣花、或陈式窗花为主要内容的单一作品状态,即要解决创新问题。要坚持进行脱稿剪纸的研究,让学生在剪纸中的专注不受任何功利的驱动,积极思考、想象与创造,作品表现出学生的原创性是艺术表达中难能可贵的。老师由传统灌输剪纸的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从关注作品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让学生被动的学剪书本和传统的剪纸符号到让自己创造剪纸符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趣、艺术直觉能力,保护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打破思维定势,这样才会使学生逐步还原自然、还原生活,剪出纯朴、稚拙的独特风格,也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办出特色。

艺术教育应当是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单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这并不是艺术教育本意。并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悖,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民间剪纸艺术家没有很高的学历水平,更没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她们能够不用画稿,从心里画出样子,随心所欲的进行剪纸创造,体现出艺术是人的本能。因此我们认为,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与介入,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探索学习新技能,创造性地运用技能是进行表达的重要条件。把陕北民间剪纸引入中学美术教育课程,既是对剪纸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党中央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号召的积极响应。

总之,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孩子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通过民间剪纸艺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去寻找、发现、创造的热情。在高效课堂改革下,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胜任新观念下的教育工作,让每个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才能得以较好的实现。我们的研究仅仅才是开始,希望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剪纸工艺的传承篇10

剪纸的艺术特征可以从材料特征、构成特征、工艺特征和内容特征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剪纸的记载,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剪桐(桐树叶)封侯(送给自己的弟弟虞,封其为诸侯)”,春秋战国时期以金银箔为材料剪刻图形并用于宗教礼仪活动,到了汉代造纸术出现后,才真正出现了以纸为材料的剪纸艺术[1]。剪纸的材料无论是现在广泛使用的纸张,还是古代的皮革、树叶、丝帛,都决定它是二维的基本属性。从工艺上分析,无论是剪纸还是刻纸(剪纸也称为刻纸,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刻纸是先画底稿,然后用刻刀刻画,剪纸则是靠打腹稿,并掺杂艺人边想边剪的即兴发挥)、单色还是多色剪贴,其效果都是基于二维空间上的效果展现。另一方面,材料和加工工艺又决定了其构成特征,剪纸的剪、刻,产生镂空的点、线、面效果,从现代构成学的角度分析,其更趋向于平面构成。从内容特征角度分析,中国民间剪纸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市井生活、植物瓜果,但作为古代先民精神寄托的载体,又表现出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些角度分析,可以将传统剪纸的艺术特征归纳为装饰性、平面化、符号性和象征性几个方面。

(一)装饰性

剪纸的主要用途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些应用领域决定了其装饰性的重要特征。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用以装饰和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民间剪纸图案在内容选题上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动物和植物等,通过民间艺人在剪纸手法上的大胆取舍、重神轻形等朴素的装饰性艺术处理,使其线条流畅、色彩鲜明。

(二)符号化和象征性

剪纸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符号化纹样组合而成[2]。传统剪纸艺术汲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文化基因,大量运用万字纹、孔钱纹、寿字纹、绣球纹、云头纹、太阳纹、锯齿纹等抽象化符号,这些符号的运用一方面反映了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所承载的人类本源的文化原型,另一方面也是由剪纸的制作工艺所决定的。剪纸的符号化以古人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为基础。从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角度分析,不同的符号纹样在符号化的能指下蕴藏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民间美术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剪纸中组合运用不同的图形、纹样,往往传达着生命繁衍、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三)平面化

剪纸作为二维的物化形式,多数以平面化的视角展现生活形态。剪纸的技术手法决定其构成形式要素主要以线条为主,点、线、面相结合。在具体的剪纸手法运用上,又分为对折、四折、六折、八折等不同技法,这就使剪纸具有了对称、均衡、重复等造型特征,在图案的构成上又有复合造型、同物多型、形中形等多种具体的造型方法[3]。

二、现代设计中传统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

现代设计中艺术元素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创意为功能性的产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作为下里巴人的民间工艺因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在现代设计中不断为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注入新的艺术活力[4]。如今在重视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意的背景下,作为民间工艺的剪纸元素应用于服装、饰品、工艺品、箱包、瓷器、日用品,甚至建筑等领域的创意作品不断涌现,这为中国剪纸文化的传承,剪纸与其它设计行业、不同材质的融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剪纸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平面创意设计、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日用品设计、电子产品设计等。如图1所示,分别是剪纸元素在服装、陶瓷等产品中的运用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服装、陶瓷等产品中运用剪纸元素,配合富有中国风的青色、红色等色彩运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目前,在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运用中存在着大量表面化的现象。一是大量单纯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简单化地把剪纸元素叠加到设计对象上,两者的结合较为生硬,主要问题是没有考虑剪纸元素和目标对象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没有考虑元素与对象之间的必然性。二是缺乏对现代设计功能需求的考虑,缺乏对材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三是缺乏对传统剪纸艺术特征的传承与表现,我国民间剪纸的寓意功能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正是因为其丰富、美好的象征性才使其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如图1所示,图中的几款产品中除了表现剪纸的构成特点及装饰功能外,剪纸具有的象征性、符号性等特征并没有被表现出来。应该强调的是剪纸元素不等于剪纸,在现代设计中,剪纸元素应用的材质、环境、承载的功能在不断变化,如何将传统剪纸的形、意、符号功能与现代设计的材质运用、环境氛围、功能需求完美结合起来,是现代设计中将剪纸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考虑内容。

三、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运用中的传承与发展

将剪纸艺术运用于现代设计不应该只是构成手法和表现形式的简单模仿,更应该在传承剪纸符号化、象征性、装饰性特征的基础上与目标设计对象的功能需求相结合,将本属于精神层面的剪纸艺术赋予更广的功能属性。图2是台湾艺术家吴耿祯用中国剪纸元素为爱马仕设计的产品,将传统元素运用于奢侈品牌充分吸取了传统剪纸的艺术理念,从传统出发发展出设计师自己的设计语言。图3是运用传统的剪纸艺术制作的城市雕塑作品《天赐良鸡》,图4是索尼手机的手机壳造型设计,作品运用剪纸的手法,把现代精神和新时代观念融入画面,通过符号化、象征性的设计手段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图5的落地灯设计则把剪纸镂空的透光性特征和装饰性结合起来,实现了产品形态元素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在现代设计中继承和发展剪纸艺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剪纸艺术语言的运用和发扬

充分体现“剪”作为工具所表现的特定语言特色。不管是将剪纸元素运用于哪种设计,都要尊重剪纸语言,通过刀工的大小、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刚柔、顿挫、参差的变化,表现出剪纸的朴素美、生态美,相反,现代数字化所表现的整齐划一、粗细均匀,有时则会显得不伦不类。如图2吴耿祯的爱马仕剪纸设计中就充分表现了传统剪纸的拙朴手法,给人以亲近感。计,如何摆脱单纯形似的元素运用手法,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如图6是一系列韩国风格的现代墙贴设计,可以为我们的现代剪纸元素运用提供一些借鉴。图6中的设计把墙贴的装饰环境和周围的事物建立了一种关系,产生一种有趣的意境,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耐人寻味。

(二)剪纸特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现代设计包括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的领域和内容,现代设计不只是简单的视觉的、精神的设计,更包含了对功能的要求。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考虑剪纸特征传承的同时,还要在功能性方面进行必要的思考,使剪纸的艺术形式能够符合和匹配设计对象的功能需求。以环境设计为例,现代的新中式设计风格经常以木线的构成造型营造一种传统文化的意蕴,不乏剪纸元素运用的成功案例。与玻璃幕墙易形成光污染不同的是,剪纸风格的木构外墙装饰,满足了精神和功能的双重需求,既实现了透光的要求又满足了造型的需要,且不会因为玻璃的镜面反射影响周围环境。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图7所示,上海世博会的波兰展馆在设计上大胆运用几何造型结合剪纸元素,构成了一副既有现代感又有传统韵味的现代建筑美景,镂空的墙体实现了窗的功能,又富有美的造型。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