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43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婴幼儿;发烧;常识

发烧是生活中普遍的病症,在婴幼儿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但婴幼儿的发烧状况不同于成年人的是其病症的反复性,这与其身体发育程度是有密切联系的,婴幼儿的身体机能系统处在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另外,婴幼儿的高烧一般是与感冒甚至是肺炎相联系的,尤其是在病毒感染时。有时甚至吃了退烧药,出了汗,热也不退,严重时甚至引起抽风。为此,家长应该有基本的认识,在遇到幼儿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切勿盲目退烧。退热的方法有两大类:

1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药物可以对高烧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把多种因素考虑在内,而不应盲目的使用,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应具体分析来看。应根据病情的恢复或加重状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来适时的用剂用量同时为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应该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儿童药物与普通的成人药物相比具有易吸收,剂量准确,适合儿童口感等优点,所以宜使用专门的儿童药物。儿童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药,这些药物一般的剂量和用法都比较适合儿童一般用药,间隔4小时-6小时为宜,而且用退烧药后要喝一定的水,以助出汗退热。发烧虽说是较严重的病症,但是适当的高温对身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使机体杀死一些有害病菌,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如果温度没有太高,是不需要盲目服药的。

2使用物理降温法

常用于协助药物降温,或一时找不到退烧药时可先用物理降温。通常父母在孩子高烧时,往往把患儿穿盖得更多,想捂出汗,其实这样不利于散热。可先把衣服松解一下,亦可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但物理降温法的使用也应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不是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一般说来,没有超出6个月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法。婴幼儿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很难去适应温度的较大差异的变化,另外,发烧不只是局部的温度升高,所以局部的降温效果也不明显,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就是用温水毛巾给患儿擦洗面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较薄,皮下有较大血管,利于散热;如需较快降温,可用酒精擦浴,用纱布或小毛巾浸湿,在上述部位轻轻擦洗,利用酒精挥发性较强特点,帮助散热。个别营养不良或较小婴儿,不宜用退热药或酒精擦浴时,可用温湿敷方法,或洗温水澡。特别要注意的是,酒精擦浴退烧,一般只适合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病儿,而高热寒战或伴出汗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否则遗祸无穷。用酒精擦浴退烧时,应选用含量为25%-35%的酒精,要注意不能擦拭头面部及胸前。擦浴时如发生寒战,神色、呼吸、脉搏异常,应立即停止擦浴。

家长除按医嘱治疗并护理病儿外,还应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别疾病的知识: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2

护理日记第一天

10月24

晚上10点左右,发现孩子睡觉不踏实,总是翻身。突然听到她肚子叫,喉咙里咕咕作响,像是要吐。幸好老公手脚麻利,把她搬到床外,孩子随即吐了一地。后来孩子又吐了两次,还有些流鼻涕,一家人整晚都没睡好。

专家点拨

轮状病毒的潜伏期为1~3天,发病时以呕吐为主,绝大多数孩子都伴有流鼻涕、咳嗽、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24小时内才开始出现腹泻。由于秋泻的早期症状酷似胃肠型感冒,加之孩子后期往往会发烧,父母容易误以为是感冒延误治疗。

用药 小儿豉翅清热颗粒

发病第一天,若不方便就医,妈妈可以依据胃肠型感冒的治则,给孩子吃点小儿豉翅清热颗粒,也可不用药,但不能使用抗生素。

护理 注意孩子的腹部保暖,帮孩子盖好被子。

护理日记第二天

10月25

孩子开始腹泻,早上起来拉了两次,下午拉了六七次,晚上又拉了几次,严重时十来分钟拉一次。大便水状带蛋花样,带少许黏液。孩子嚷口渴,但喝的清水都吐了出来。

专家点拨

由于病毒在寒冷条件下更活跃,所以秋季腹泻一般9月到来年1月发病较多,又以10~12月为高发期。如果孩子在此期间同时出现感冒、呕吐、腹泻的症状,首先应考虑秋季腹泻的可能性。与普通腹泻相比,秋泻大便呈水样、蛋花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无明显腥臭味,而且大便次数多,每天10次左右。父母应记录下宝贝的症状,并收集便样,尽快请医生明确诊断。

饮食 小米汤+腹泻奶粉+熟苹果汁

秋泻期间不宜禁食,即便禁食也不宜超过6~8小时。饮食应从流质至半流质,再到软饭,逐渐过渡。饮食既要有营养,又要易于消化吸收。

用药 新博林+思密达+培菲康

新博林的作用是抗病毒,思密达是一种肠黏膜保护剂,培菲康属于微生态调节剂,三管齐下,是治疗秋季腹泻的西药经典组合。但新博林可以考虑用效果更好的葛根芩连微丸、加味香连丸等中药制剂代替。若宝贝呕吐严重可在餐前15分钟服用适量吗叮啉。

护理 持续腹泻会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此时妈妈要及时帮孩子补液。若孩子出现口唇干红、口渴、皮肤弹性减低、眼睛闭不实等轻中度脱水表现,妈妈可以用盐和白开水调咸淡盐水,或直接用口服补液盐,每隔2-3分钟,喂孩子10-20毫升,持续4-6小时即可纠正脱水症状。若孩子出现尿少、呕吐严重不能进食、精神萎靡、面色改变等重度脱水表现,要立即去医院。

护理日记第三天

10月26

凌晨三四点钟。孩子吐了两次。接着又拉了一次,还有点发烧,体温38.2℃。早上喝了一杯90毫升腹泻奶粉,中午吃了点稀粥,下午还吃了点熟苹果泥。白天拉了两三次。

专家点拨

性子急一点的妈妈可能会想,孩子明明腹泻,为什么不用止泻药呢?孩子发烧也要用些抗生素,赶快退烧吧?其实这两种药,医生是不建议用的。一方面因为这两种药副作用都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两种药常用于较严重的情况,秋季腹泻一般不难控制,发烧也不会很高,所以不必采用。

饮食 稀粥+腹泻奶粉+熟苹果泥

用药 新博林+思密达+培菲康十美林

美林是口服退烧药,妈妈也可以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帮孩子退烧。烧退即可停药。

护理 继续帮孩子补液,孩子腹泻减少,补液量也可相应减少。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及精神状况。需要提醒妈妈:持续腹泻,容易使孩子充血、红肿,甚至产生皮炎,妈妈为孩子清洁完后,别忘了在孩子处涂点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

护理日记第四天

10月27

今天孩子精神很好,整天没拉。晚上孩子嚷着要吃肉,我把肉切碎加到她的粥碗里,结果晚上又吐了……正想明天给孩子停药呢,这下看来还不能停。

专家点拨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显得异常饥饿,会缠着要吃的。妈妈一定要克制,如果心软给孩子吃了生冷油腻的食物,很可能是害了孩子。另外,孩子腹泻停止后,还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盲目停药,会引起疾病反复。所以,医生一般建议孩子腹泻停止后2-3天再停药。

饮食 粥(面条)+鸡蛋羹+熟蔬菜泥

为保证营养全面充分,妈妈还可以给孩子吃些熟的蔬菜泥,低纤维的胡萝卜、南瓜、土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鸡蛋羹有收敛作用,并可保护胃肠黏膜,可以在孩子逐渐恢复时添加。

用药 新博林+思密达+培菲康

护理 中医推拿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调整肠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具体做法:

揉腹:用四指指腹或全掌在孩子肚脐周围做圆周运动。顺时针50下,逆时针50下,以皮肤红润为度。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孩子足三里穴位按揉,每次5~10分钟。

护理日记第五天

10月28

孩子下午拉了一大泡泥样大便,非常多。尿黄,口气很重。晚上没有再吐了,不过睡得不踏实,经常翻身。

专家点拨

大便由稀变稠是疾病好转的标志。但孩子尿黄,口气重考虑还是跟体内有湿热有关。湿热型腹泻在秋季腹泻中较为常见,一般表现为大便呈蛋花样、有少量黏液,伴有发热、口干、尿黄。妈妈可用乌梅车前革汤给孩子做些调理。

饮食 粥(面条)+鸡蛋羹+乌梅车前草汤+熟蔬菜泥

乌梅车前草汤的做法是,取乌梅10只、车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汤,酌加红糖,代茶饮。

用药 新博林+思密达+培菲康+丁桂儿脐贴

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丁桂儿脐贴可以间接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如果孩子睡不好觉,可以考虑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贴一片。

护理日记第六天

10月29

同昨天,孩子早上拉了一大泡泥样大便,还是有口气。可是我护理孩子的时候可能没注意卫生,现在自己已经中招了,今天拉了十几次,痛苦中……

专家点拨

腹泻很容易传染,护理病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要及时消毒,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在秋季腹泻未完全恢复前,最好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

饮食 粥(面条)+鸡蛋羹+乌梅车前草汤+熟蔬菜泥

用药 新博林+思密达+培菲康

护理日记第七天

10月30

今天孩子没大便,精神比较好,吃得也多了。咨询了医生,医生说吃完今天的药(同昨天)就可以停药了,也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了。只是嘱咐孩子可以多喝两天乌梅车前草汤。整整一周熬战终于结束了!

专家提醒

1、以上用药护理指导只适合3岁以上发病不严重的患儿,1岁以内的孩子秋泻要及时送医。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3

1.临床资料

小儿烧伤烫伤患儿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5个月~6岁,其中以1~3岁患儿居多,23例(70%),5个月~1岁患儿7例,3~6岁3例,烧伤面积2%~15%,<10%26例,10%~15%7例,四肢烧伤20例,面颈部烧伤8例,躯干部烧伤2例,会烧伤3例,以热液烫伤最多见,火焰烧伤次之。

2.护理

烧伤创面的处理:患儿入科后尽快协助医生进行创面处理,根据烧伤的部位、面积、严重程度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磺胺嘧啶银膏、湿润烧伤膏外涂,无菌敷料包扎覆盖,烧伤大型远红外线灯照射创面,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暴露或半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无菌。补充血容量:在处理创面的同时,迅速应用小儿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顺利,根据医嘱合理规范补充液体量,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的原则,速度1ml/(kg•分),尿量维持在1~1.5ml/(kg•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神志、精神状态、尿量情况,儿童每小时尿量20ml,婴幼儿10ml,小于此量应加速输液。预防感染,给予支持对症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应用抗生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输注香丹、丹参等改善微循环药物。创面及时给予换药,局部应用生长因子凝胶,湿润烧伤膏,百多邦软膏等外涂药物,注意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同时创造合适的病室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紫外线消毒房间1~2次/日,每天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床头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医务人员进入患儿房间要做好消毒隔离,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烧伤由于渗液多,机体分解代谢旺盛,消化功能紊乱,大量营养成分的丢失,另外,营养吸收和补充困难,导致创面延迟愈合[1]。因此,营养的摄入至关重要,鼓励患儿早日进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如鸡汤、鱼汤、牛奶等,少量多餐,先流食,半流食,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过渡至普食,如瘦肉、鸡蛋、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宜多吃,小儿对蛋白质、糖类食物消化较好,脂肪类差,因此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进食量少者也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如10%人血白蛋白2g,1次/日,连用3~5天,小儿氨基酸6g,5~7天,使患儿安全度过感染关。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小儿烧伤的场所主要为居家,家属监管不力和疏忽大意是小儿烧伤的重要因素[2]。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4

第一天:下班回家宝宝高烧

下班后回到家,我就感觉不对劲儿,婆婆抱着7个月的宝宝走着、拍着,宝宝却不领情,一直在她怀里扭。看到我回来,婆婆松了口气:“宝宝下午出去玩,回来后就有些不舒服,我摸着头怪烫的,正准备去医院呢。”我一听很紧张,因为这是宝宝生的第一场病,我还没经历过孩子生病。

我抱起宝宝,发现他的体温确实高,就像抱着热水袋一样。到了我怀里,宝宝更焦躁了,不停扭动,还时不时地把腰弓起来,用头蹭我的胸口。我抱紧宝宝问:“用体温计测了没?”

婆婆摇头说:“没有,他老乱动,我不敢用水银体温计。”我赶紧翻出之前买的电子体温计用,结果出来后,一家人都急了:39.3℃。我叫上刚刚到家的丈夫,抱着孩子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

到了医院才发现,儿科都下班了,只能挂急诊。急诊科大夫问过病情后,先给孩子开了退烧药。吃药后,孩子的体温很快开始下降,这时大夫建议给孩子验血,以明晰病因。化验单出来后,医生说:“孩子血液里白细胞的数量属于正常值范围,可以排除细菌感染,加上他有发热的症状,应该是病毒性感冒。我开一些药,再加上之前的退烧药,你们回去小心护理,可以采用擦温水、贴额贴这种物理方式降温。如果病情加重,你们再来医院。”

我们回到家后,跟双方老人通报了医生的结论,四老都松了口气,还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我们小夫妻不要因为心急孩子的病,就给孩子多吃药,最好采取物理方式降温。可是光靠物理降温管用吗?不是有孩子高烧烧坏脑子的说法吗?我和老公觉得不能太绝对,在我们的据理力争之下,双方达成妥协:体温超过39℃就要吃退烧药。

当天夜里,宝宝像平常一样进入梦乡,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内疚、焦躁、担忧等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难以入睡。再加上我还有不定时检测孩子体温的任务,这一夜我几乎没合眼。宝宝睡得也很不安稳,平时他夜里会醒一两次,喝过奶后就会再次入睡。那天夜里,宝宝醒了六七次。

专家点评:幼儿急疹前期发热症状,极易与普通感冒发热混淆,甚至连查血指标也与病毒性感冒查血指标差不多,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不少幼儿急疹患者在高烧期间被当成了病毒性感冒治疗,只有很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在发热时就判断出患儿得的就是幼儿急疹。

第二天:病情加重,吃药退烧

第二天上午,宝宝的病情很稳定,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婆婆非常认真地照顾:一个小时测一次体温;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温水给宝宝擦拭身体;停掉了宝宝的辅食。可是到了下午,宝宝的病情忽然加重了,体温直升到38.9℃,我们赶紧给孩子服下退烧药。但只要退烧药药效一过,宝宝的体温就又会攀升到39℃。

这天夜里,孩子很急躁,自己躺在床上会小声哼唧,抱起来哄会强烈反抗,因为大人的体温烘得他更热。我看着孩子,心里恨不得替他生病。

专家点评:得了幼儿急疹的孩子,只有发热一个症状,不咳嗽也不打喷嚏,更没有流鼻涕、腹泻等,精神也比较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加强护理,以冰敷等物理方式降温。

第三天:烧退疹出,医生误诊是过敏

经过两三天的治疗,宝宝的病情日益稳定,体温也被控制在38.5℃以下。这和我们在网上查询的结果吻合:病毒性感冒就是前三四天会高烧,后期烧就会退,病也会慢慢好起来。果然到了第三天下午,宝宝的体温已经降至正常。全家皆大欢喜,感觉孩子病好了一半。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高烧的退去,宝宝的脸上出现了红色的丘疹,开始面积小,我们没有在意,但是丘疹在两三个小时里,就占据了孩子的面部、脖子,还向着胸口进发。我们很担心,孩子是不是药物过敏,或者是在医院被传染了其他疾病。于是,我们再次带孩子到医院寻求确诊。

由于已经是夜里9点多,依然是急诊科大夫接诊。大夫看了一下病情,建议给孩子打过敏针,并承诺打针后1小时疹子就会消退。打完针后,我们回了家,安置宝宝睡下,我数着时间观察孩子。1个小时后,红疹不但没消退,反而更多,连孩子的大腿上都出现了疹子,但他看起来不痛也不痒,睡得很香。这时也不能把孩子叫醒去医院,我只好在朋友圈里求救。

好多当妈的朋友看到我的描述,都劝我安心。她们判断孩子得了幼儿急疹,该病的特点就是烧退疹出,疹子不痛不痒,一两天就会消退。我赶紧上网查询幼儿急疹,发现果然有这种情况,有些安心,决定先睡觉,第二天再去医院。

专家点评: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常见于两岁以下的孩子,3岁以后很少见。该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具体表现是孩子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4天,退热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很多宝宝第一次发热,得的就是这个病。

第四天:再次就医,确诊是幼儿急疹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5

孩子出了意外,到底怪谁?看起来似乎不难回答:谁对此事负有法律责任就算在谁头上。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除了法律归责问题,最应该反省的是孩子的家长。因为――

案例一:衣服被卷,男童窒息

2014年2月,3岁男童文文(化名)在苏州市斜塘联丰广场内的一部手扶电梯上玩耍时,衣服不慎被电梯卡住,随后在运行中电梯的强大夹力下,衣服越收越紧,导致文文呼吸困难……最终,由于抢救无效,文文不幸离开这个世界。

据报道,意外发生的瞬间,带文文出门的父亲不在身边。

案例二:窨井盖翻起,幼童坠落

2014年1月,南京某街道,未满3周岁的男孩叮叮(化名)跟着妈妈在小区里散步。突然,叮叮一脚踩空,滑进了一个污水井里,而这个污水井的位置,距离叮叮家的单元还不足30米。

发现儿子坠落窨井里,叮叮妈妈和一位刚好路过的邻居赶紧回身,想要抓住他,可是什么都没有抓到。此时,叮叮妈妈才意识到,这个污水井的井盖是反面朝上,半搭在井口上的。

消防队员在1个小时后,从六七米深的污水中将叮叮捞上来。叮叮被送进医院,医生奋力抢救也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事后,有居民反映两位身穿蓝制服的男子曾开过窨井,但未及时复位;小区一居民发现井盖半搭井口边时,曾向保安反映,但未引起重视。公安部门事后查明,窨井口的直径约80厘米,事发时露出“黑洞”约40厘米(3岁幼儿肩宽约25厘米)。

案例三:模仿动画片,烧伤同伴

2013年4月,连云港市东海县麻汪村的三个小伙伴在村头玩耍,分别是7岁的冉冉(化名)、4岁的浩浩(化名)和10岁的顺顺(化名)。玩了一会儿,三个小伙伴突然想起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冉冉和浩浩被绑在树上后,顺顺点燃了树下的树叶,由于当天风大,火一烧着便失去控制,顺顺无力救助,结果导致冉冉和浩浩被严重烧伤。后经医院诊断,冉冉全身烧伤面积达40%,浩浩全身被烧伤面积达80%。

法院判决顺顺的监护人赔偿两原告损失的60%;《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发行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赔偿两原告损失的15%。

案例四:游泳消暑,小学生溺亡

2012年9月,火热的天气烧烤一样的炙人。江西省定南县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胡涛(化名),和其他几名同学去距离学校100余米外的水塘中游泳消暑。结果胡涛不幸溺水身亡。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父母在知晓孩子要去水塘游泳时,只是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教育,未能使不会游泳的孩子认识到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水塘中游泳的危险性,所以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应对孩子的溺亡承担主要责任;该小学在取消午练制度后,没有对学生进出学校进行管理,加之胡涛溺亡的地点离学校只有数百米,有学生多次在事发地点游泳,学校没有及时发现隐患,所以该小学对胡涛的溺亡也应承担10%的责任。

预防在先,

日常呵护重于法律归责

J杨学友(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

上述案例中,无论外在因素如何,家长都有监护不周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条提出: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是监护人的重要职责。

案例一中父亲带着文文外出,就应全面担负起监护责任,并根据孩子生性好动的特点,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安全情况教育在前、预防在先。文文的意外夭折,其父负有疏忽大意、安全保护不到位的责任。

《江苏省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保护的责任者,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

案例二中叮叮未满3周岁,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其监护人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时刻警惕,时时处处注意孩子的安全。如果叮叮妈妈带他在小区里溜达时,能及时注意到身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看护仔细,远离已经存在的危险,或许可以避免这起悲剧。因此,叮叮的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

案例三中的顺顺、浩浩、冉冉因模仿引发伤害事件,仿佛看不出其监护人有什么过错,但若平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孩子观看儿童影视节日时,及时引导、告诫孩子切勿盲目模仿有暴力倾向、不安全的行为,那么就可能避免这场悲剧。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第十条二款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案例四中胡涛父母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应当对胡涛的溺亡承担主要责任。

三大关键理念,做足可控因素

J章淼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意外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这诸多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大类。以广场自动扶梯伤人案为例,自动扶梯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控因素,孩子与家长都不可能未卜先知而躲过一劫;但是家长如果根据安全提示,规范孩子乘坐扶梯的行为,把握好可控因素,相信意外不致发生。所以,最实在的儿童保护,应当事前做足可控因素的文章,而非纠缠于事后归责问题。

如何把握安全教育与现场看护这两大可控因素?

安全教育指的并不是笼统地嘱咐孩子“要小心,要注意安全”,或者严厉禁止孩子探索一切有危险的事物,而是顺应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加以切实指导。

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了《儿童伤害预防倡导》,其中教给孩子五句预防伤害的话――“车后我不玩”(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我不是小鸟,我不会飞翔”(预防跌落伤害)、“妈妈,看护我嬉水”(预防溺水)、“打火机不是玩具”(预防烫伤)、“我先问再尝”(预防中毒)。这些话浅显易懂,孩子记得住就容易做得到。

另外,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对待。曾经有父母向我咨询:孩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每次到了广场特别容易兴奋,一溜烟人就不见了,经常把父母吓得冷汗直流。我观察之后发现这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的自控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后来经医院诊断为多动症。假如孩子存在类似的发展,一味的责备或者叮嘱往往收效甚微。父母要有耐心,一点一点的矫正。比如,尽量避免去广场,如果去的话要牢牢握紧孩子的手,随着孩子自控能力的进步再逐渐放手。

现场看护并不意味着束缚孩子的手脚,但是必须起到准确评估风险并加以规避的作用。有一位母亲带儿子去小区儿童乐园玩,她发现攀爬的栏杆锈迹斑斑,摇一摇还有些松动,于是她要求物业尽快更新设施,并树立警示牌。结果没过几天,攀爬栏杆就倒下来了,幸好没人受伤。试想,如果这位母亲不够仔细,对危险不敏感的话,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其实孩子出事很多都是父母一不留神所致。比如,母亲进超市买包盐,让孩子在门口稍等,结果孩子不见了;父亲路上遇到熟人热聊几句,结果孩子跑到路当中被车撞了。家长有时不免苦恼:好动爱玩乃孩子的天性,但安全如何保障?这里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切勿心存侥幸,二是保证孩子在父母视野之内。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很多父母出门前,会叮嘱孩子:你跟好我哦。这句话本身就埋下了隐患,孩子注意力易分散,一不小心就会跟丢。父母出门前,应叮嘱自己一句:我要紧紧跟好孩子哦!

我们必须强调把握可控因素的三大关键理念。

理念一:认同“自甘风险”

自甘风险原是法律用语,现在这一概念已经延伸至法外。自甘风险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生活中处处有风险,不管特殊理由是否存在,孩子自身及其监护人首先应该承担起自我保护的责任,然后才是归咎他人或外在环境因素。

有一个例子,孩子放学后半小时没回家,父母向警局报案,被告知没超过24小时不予受理。父母很不满,与警方大吵大闹,扬言孩子失踪都是因为警方治安不力,如果孩子有个三长两短一定唯警方是问。其实父母与其花力气吵架,不如赶紧想想孩子平时常去哪里,赶紧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问问。

孩子出事背后固然有社会原因,比如儿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烧伤同伴案,部分归咎于媒体的暴力文化渲染无可厚非,但父母作为监护人肯定是责无旁贷的,首先应该自省,应该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曾经听说过外籍家长这样对待孩子的校园伤害事件,不管孰对孰错,家长首先向校方鞠躬致歉,表示“我的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接下来才商量具体的处理办法。这是一种可敬的自甘风险的姿态。

理念二:坚持“以身作则”

在家庭教育中,身教总归重于言传。父母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句话说得好,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教孩子做到呢?假如父母习惯过马路闯红灯,却反复教育孩子“红灯停、绿灯行”,那孩子在认知上就会产生疑惑:都说闯红灯很危险,但是大人闯了不也没事吗?这件事情到底可不可以做呢?反过来,即使父母什么都不说,只是每次和孩子一起过马路时,都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认可并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此外,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一味放任自流,明知孩子的行为存在风险却不加以制止。我曾亲眼目睹小孩子攀高后做出放手的动作,看得人胆战心惊,父母竟然在边上鼓掌喝彩,一副引以为傲的样子。这类父母认为“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错都在别人身上”,因此一旦出了事故,他们就去找商家、学校、公园的麻烦,却不曾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这些被宠坏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不到如何自我保护,更学不到自我负责,他们更可能遭遇危险而不自知。

理念三:洞悉“居安思危”

危险与安全其实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绝对的安全,也不存在绝对的危险。父母应该破除过度保护的安全观,认识到“危险的背后是安全”。

我们曾经做过学生校园体育运动伤害的调研,发现那些因体质不佳,平常很少锻炼身体的孩子,往往容易成为运动伤害的高危人群。这些孩子运动得少,身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普遍差,又不懂得正确的热身以及身体保护的技巧,因此更容易受伤。相比较而言,如果孩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常理推论他们出问题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实际上他们反而更少受伤。因为运动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他们更明白如何规避风险,或者如何将风险降至最低。

可见,我们应该在加以适当保护的前提下,支持孩子向外探索,而不是将孩子始终绑定在一时一地的静止的状态,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却忽视了潜藏的更大的危险。

当孩子有机会将父母的安全教育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他们才会真正认同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学会拿捏行动的分寸,在自由与约束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换句话说,有过充分的危险体验的孩子才是最安全的。

面对一个个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无辜丧失幼小生命的孩子,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为孩子也为他们的父母家人。诚然,无论是商家,还是学校,或是动画公司,对这些事故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然而,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意外一旦发生,不管他人怎样分担责任,怎样赔偿巨款,都无法还给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饱受痛苦的终究只是因伤致残的孩子或失去孩子的父母亲!

为了孩子的幸福,于法于情,父母都要加倍警惕,担负起自己的第一职责!

意外伤害一半可预防

J赵丽娜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

《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认为,受伤死亡的五大原因是:

1、车祸:每年有26万儿童死于车祸,大约1千万儿童受伤。车祸是10-19岁孩子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

2、溺水:每年有300万儿童发生溺水事故,每年有17.5万名儿童溺亡。由于一些幸存者脑部损伤,非致命性溺水对终身健康和经济造成的影响超过任何其它伤害类别。

3、烧伤或灼伤:每年有9.6万儿童被烧伤或灼伤而死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的这一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11倍。

4、摔落:每年有近4.7万儿童摔死,数十万计儿童摔伤。

5、中毒:每年有4.5万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中毒。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6

误区一:洗澡会让孩子着凉冬冬白天有点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开了一些药。服药后冬冬的烧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发烧了,38.5℃,服药又不见效。冬冬妈赶紧给医生打电话。医生详细询问了冬冬的情况,基本确定没有其他疾病,建议冬冬妈给孩子用温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妈死活不干,说那样会让孩子着凉,病上加病。医生的话:给孩子用温水洗澡,实际上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类似的做法还有用湿毛巾敷头、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导热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发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体温。此外,洗澡还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具体做法是,用低于体温2℃的温水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温很低的房间内,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是不会着凉的。

误区二:用肉汤补充营养豆豆感冒、发烧几天了,一直在打点滴。豆豆妈看着豆豆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极了,特地去菜场买了些新鲜的猪肉回来煲了汤。豆豆尽管不愿吃,但还是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里,豆豆又发起了高烧,上呕下泻,哭闹不安。医生的话:高烧也可以使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是对的。但是通过给孩子喝肉汤的方法补充营养的做法却是错误的。因为高烧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时吃油腻的食物,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这时应给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粥、菜汤、果汁、鸡蛋羹等。另外,还要给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盐水。这样做一方面可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另一方面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误区三:烧退病愈涛涛因高烧、咳嗽而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点滴,涛涛没有再发烧,咳嗽明显减轻,涛涛妈认为孩子已不发烧了,疾病应该基本痊愈,嚷着要出院。尽管医生一再解释孩子的病并没有好,但她仍然带着涛涛出院了。没想到出院后第二天,涛涛就再次发烧,咳嗽更加重了。医生的话:在生活中误以为烧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长大有人在,往往导致孩子再次发烧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误治疗。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误区四:发烧就是病乐乐妈给乐乐喂完奶,发现乐乐面色红润,一摸脑门似乎发烫了,赶紧拿来体温表一量——37.5℃!连忙翻出家中的小儿感冒冲剂,准备冲给乐乐喝。恰好这时,乐乐当护士的小姨过来探望,及时阻止了她。小姨说乐乐发烧只是暂时的,是由于穿得过多,加上吃奶用力导致的。经过松解衣被、温水擦脸,乐乐的体温很快恢复了正常。医生的话:孩子患病容易发烧,但发烧未必就是有病,因为孩子体温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吃奶、运动、哭闹、穿得过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偶而达38℃,尤其是新生儿或婴儿更容易受以上条件影响。另外,测体温的方法和时间也影响所测体温的真实数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测数值依次相差约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测腋温的时间应以10分钟为佳。因此,孩子体温暂时升高,只要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认为正常。但当孩子体温高于38.5℃时,则应引起重视。

(来源:文章屋网https://www.wzu.com)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7

幼儿园森林防火倡议书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绿色的森林孕育了人类,人类的祖先从森林中站立起来走向世界。森林是人类生存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护森林,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森林,是振兴经济,造福子孙,有益当代的千秋大业。然而,森林火灾有是森林最凶恶的敌人。一点星星火,可毁万顷林。当前正值我市森林防火高危火险期,为全面敲响森林防火安全警钟,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安全教育防范工作,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城西中心幼儿园发出倡议,特致信各位家长,恳请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森林防火的意识,并切实教育管理好家人及子女,做好以下工作:

1、子女要认真学习森林防火的相关知识,自觉遵守森林防火的法律法规,做一名保护森林的好公民。

2、家长和孩子严禁携带一切火具、香烛、鞭炮、火药、雷管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如发生或发现山林火灾,要及时报警,火警电话是119。

3、严禁幼儿携带火种进入学校,在园期间禁止放鞭炮、礼花、落地响等。

4、清明节、冬至期间上坟扫墓祭祀祭祖要提倡用植树、献鲜花、花篮等文明方式。严禁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点香烛、吸烟、野炊等易发森林火灾的野外用火和乱砍伐林木的行为。

5、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林区和绿缘从事上坟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吸烟、野炊生火取暖、火把照明、儿童玩火等非生产性用火活动。

6.父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应教育孩子不上山玩火,不在野外点火,发现火情要及时报告教师、学校或当地政府,或拨打火灾报警电话等。一旦引起森林火灾,父母必须承担监护人的责任。严禁中小学生参加森林火灾扑救。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林区和绿缘从事烧火土、烧田埂、炼山造林、烧灰积肥、烧山放牧、烧秸秆、烤桉油等一切野外生产性用火活动。

8、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痴、呆、聋、哑、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未成年人(即小孩)的监管和教育,严防引发森林火灾,如发生森林火灾将依法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各位家长,为了对您的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需要您的全力配合!让我们家校联合,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生活。

义乌市城西街道中心幼儿园

20xx年x月x日

幼儿园森林防火倡议书二

致康乐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家长朋友们: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承担着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改善气候条件,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困难,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是每个公民应具有的社会公德。当前,气候干燥,林区杂草旺盛,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国家森林资源的安全,我们特向全体家长朋友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开展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活动。每年的10月15日至笠年6月15日是全县森林防火期。在防火期内,我们要告诉父母及亲戚朋友入山踏青游玩时不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在林区吸烟、烤火、野炊和狩猎等;农事活动时不烧茬燎堰,烧灰积肥;清明时节上坟祭祖时自觉摒弃烧纸点蜡,燃香放炮等陋习,以植树、献花等方式进行祭奠,杜绝一切野外用火。

二、每个幼儿要做到自己不再林区野外玩火、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积极参与森林防火知识宣传,自觉遵守森林防火的有关法律规定,争做森林卫士。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8

坚持四项原则,看病就医要及时

原则一:选择医院要就近

家长都希望孩子的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但有些家长比较迷信大医院。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医院越大,室内环境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孩子看一次病一般至少要在医院逗留2~3个小时,患病的孩子本身抵抗力就差,在这样的环境中逗留这么长的时间,很容易通过呼吸道等渠道,染上其他病菌,以致旧病未愈又添新病。据统计,去医院看病的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占60%~70%,其他常见病占10%~20%,这些常见病治疗方法基本相同,一般医院都能诊治,所以家长们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

原则二:着急也勿乱投医

孩子看病用药后,病情的好转会有个过程。有些疾病是自限性疾病,经过适当处理后1周左右就能自然痊愈。有些家长心中无底,只要孩子不退烧,能带孩子去几个医院就去几个医院,其实,每到一处,医师都要从头了解病情,重新检查,而且生病的孩子,需要按时服药,好好休息,过多地去医院也是有害无益。至于发烧,它是很多疾病的症状,疾病的根本原因未解决,服退热药,过3~4个小时后体温还可能再升高。而体温的高低,也不完全代表病情的轻重,如果孩子精神较好,没有异乎寻常的哭闹、严重的呕吐以及抽风等情况,就不必忙着去医院。

原则三:诉说病情要准确

准确地诉说病情对医师诊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医师需要了解的情况一般有:疾病发生的时间,主要症状,病情变化过程,有时医师还要了解孩子过去曾患过哪些疾病,打过哪些预防针,家庭成员得过哪些疾病,孩子和家庭成员对哪些药物过敏等。医师的问题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希望能通过家长的回答获得能帮助判断的有效信息,比如说“腹痛半天”或“发烧5天”这样相对比较明确的语言,而不是“从外婆家回来就肚子疼”或“这几天老是发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烧起来”之类的陈述。再比如说,如果孩子发热,家长就一定要讲清楚发热开始的时间、发热的程度、有无伴有其它症状等。家长可以重点向医师介绍孩子患病的起始时间和主要症状、在家护理的情况或在外院的诊治经过等,尽量做到叙述得既简单又清晰明了,以便医师能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病情,作出判断。不要拖泥带水地说了半天,却说不到点子上,给不到医师有用的信息。

原则四:看病同时要防病

在医院候诊时,要采取一些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观察周围患儿的情况,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儿尽量离得远一些,与消化道传染病患儿避免直接接触。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最好给孩子戴一个6层纱布的口罩,可挡住病菌。看完病回家后,成人和孩子都要彻底洗手,给孩子服药前成人也要洗手。服药后注意观察孩子情况,如出现与原来疾病无关的情况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

内科外科要分清,注意事项各不同

内科:检查项目巧安排

内科主要是检查人体的五个主要脏器,即心、肝、脾、肺、肾,对许多疾病和体征,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肺功能不全等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医师就孩子的病情开出的检查项一般为验血、尿或粪便、心电图、X线胸片等,为节约就诊时间,家长合理安排检查顺序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孩子要验血又需要使用镇静药镇静时,可先去验血再用镇静药,服用了镇静药后,可先去做心电图等需要安静的项目,然后再做不严格需要安静不动的检查项目,如X线胸片。另外需要验尿或粪便时,如果孩子是在家中排便或排尿,家长可用干净的小盒子装一点带到医院。大小便在2小时内有效,注意干掉的粪便不能用于化验;小便化验,最好接取中段尿,不太容易被污染。

医师看病结束后一般都会给出处方,家长需根据处方拿药,切不可擅自增药或减药。家长在拿到药后,一定要仔细看清楚药品说明书,怎样用,用多少,饭前还是饭后等等。因为用药必须很谨慎,一旦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向医师询问清楚。

外科:准备工作要到位

术前沟通工作。小于2岁的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害怕离开父母,因此,父母可以为孩子带上一个他喜欢的毛毯或玩具等,这样能有效地安抚孩子的情绪。对于2~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选择合适的语言告诉他们将去哪里,做什么。比如告诉孩子他生病了,需要去做一个手术,那里有医师哥哥和护士姐姐照顾他,他只要安静地睡上半小时,醒后,病就好了。对于6~12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正是非常好奇的阶段,孩子通常会提出很多问题,家长应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对手术时或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出诚实的解释,可以让孩子一起参加与医师的术前谈话,与医护人员直接沟通。而对于青少年,他们往往不太愿意公开表达感情,他们更担心术后的身体外观变化、对交际活动和体育运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这时父母就需要鼓励孩子尽量说出自己的担心,并详细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

术前饮食准备。手术前一天晚上8点后不能进食或喝水,包括固体食物、糖果、口香糖、牛奶及奶制品(如布丁、冰淇淋、酸奶)、任何谷物、橙汁及任何含果肉的果汁。如果孩子是人工喂养,在到达医院前6个小时要停止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则要在4小时前停止喂养。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9

对于咳嗽宝爸宝妈决不能掉以轻心,给孩子吃药必须要及时,给孩子感冒药或再加入咳嗽药,如小儿止咳颗粒或糖浆,鲜竹沥等,如果有痰,必须要用清肺止咳的药,如肺力咳合剂,最有效的要数盐酸氨溴索了,液体的或颗粒的都可以,并且要配上消炎药效果才好,头孢氨苄颗粒或阿莫西林颗粒,如果孩子炎症不好就要加入抗病毒的要,利巴韦林颗粒。能吃药坚决不要输液,如果咳嗽不能很要的治疗,肯定会发展为肺炎,而很多肺炎患者都需要输液治疗的,所以宝爸宝妈们做好应对措施,减少输液带来的伤害。

第二难对付的则是小儿发烧。如果对孩子照顾不周,咳嗽和发烧在小孩1—3岁之间,很容易发生。咳嗽有了应对的措施,可是发烧也很难缠。37.5度左右属于低烧,要进行物理降温,最好不要给孩子喝退烧药。用温水在孩子腿弯、手肘内侧等地方擦一擦。如果高于37.5度就要及时给孩子退烧药或退热贴,或带孩子及时就医不能耽搁。所以家里常备体温计、布洛芬混悬液等药。孩子发烧一般都是炎症引起的,所以感冒药、消炎药等需要配合使用,具体使用方法遵医嘱,如果有带孩子的经验可以自行合理给药。还要记得孩子在发烧时要多给水喝,也有助于退烧,并且孩子发烧自己也觉得口干,喝点水会觉得舒服些。

另外除了发烧感冒、肺炎以外,孩子容易得的就是腹泻。孩子在2岁以内腹泻次数会比大一点的时候难治疗,并且由于孩子小,宝爸宝妈也很揪心。2岁以内孩子腹泻一般常用的则是蒙脱石散,蒙脱石散味儿不太好,所以小宝宝不喜欢喝,但是它效果好,副作用小,它仅仅是吸附肠道上的水分,刚开始使用效果不明显,用1—2天会很有效果,孩子如果逐渐好起来就要减少用的次数,慢慢再停止使用,因为一直用会过分吸附水分而是孩子由腹泻转为便秘,又成了麻烦。另外孩子如果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则可使用妈咪爱,双歧杆菌等,可以配合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所以这些药家中最好备好,免得到时手忙脚乱。

另外就是相应的便秘也让孩子受苦。孩子在过多吃止腹泻药后或换奶粉换牛奶等情况下容易引起便秘,孩子如果便秘后就不喜欢吃东西,想便便又便不了,很难受,如果过分使劲便便,还会容易肛裂出血,引起痔疮。所以如果孩子能自己便便更好,如果便不了就不要硬逼孩子,给孩子准备小儿用的开塞露,按照说明该孩子在肛门里挤一些,用不了2分钟会有大量便便便出,你会发现孩子的便便真的很干,所以不能强行逼便的。开塞露的使用不能太贫乏,否则会有依赖性,但适当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要在家里为孩子备一支或在需要时自己去药店买一只孩子专用的。

小孩发烧的护理方法篇10

正常小儿的腋下体温为36℃-37℃之间,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热。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体温可以波动于一定范围。体温在37℃以上就算是发烧了。37.5℃-38.4℃是低烧,38.5℃以上就是高烧了。但每个子孩子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要依孩子的体质而定。

如果是按直肠温度来算,正常宝宝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一般来说,口腔温度较直肠温度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宝宝发烧时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温,再选用药物降温。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

除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妈妈们平时还要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另外也要学一些发烧时的护理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