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基础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12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脑美术基础教学

一、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现状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设计软件,却不会利用这些软件设计进行美术创作,无法很好地融合,不能达到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目标。随着现有设计软件的不断完善,利用简单的一些操作有时候就能产生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由此产生了做设计只需要掌握好几个设计软件就可以了,没有美术基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带着这种想法,很多学生完全沉浸在电脑世界中,作品常常只是一些花哨的软件技术堆砌,不懂得审美和造型的杂乱拼凑。一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虽然不断增强,但作为美术设计上的创作能力却没有得到加强。电脑美术设计是必须以“美”作为基础的,“美”是电脑美术设计的本质特征之一,而“美”如何通过视觉造型取得,那就是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美术基础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要让学生学好艺术设计,让学生能真正创作出动人作品,必须打好美术、设计基础,越是专业基础差的学生,越有必要。

二、中职电脑美术专业必备基础

电脑美术,继承了传统美术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具有传统美术的表现形态和特征。要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除了掌握高科技的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传统美术知识和技巧,需要有传统绘画要求的素描、构成、色彩等基本知识。美术基础是电脑设计的根本。

1.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能帮助学生对电脑设计中物体形态、结构、明暗、透视有更好的表现。学生在进行电脑设计之前,必须要有基本的素描基础训练。如果学生不具备素描的造型能力,就很难运用电脑对物体进行形体建模,以及表现出它的各种关系。比如,用电脑软件进行图形的绘制时,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往往比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抓形快,塑形准。

2.掌握构图的形式与法则,有利于电脑设计中的排版、布局和创意。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还要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增强设计的形式和美感,有利于电脑设计的创意、排版和布局。要想做到构图的完美性,学生就一定要加强构图的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把握住构图的形式与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电脑设计中熟练应用。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力和创造思维力,使设计出来的作品在构图形式上更具艺术美。

三、美术基础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的创造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在教育实践中,中专学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相似性,没有大的突破,设计创新能力不强。对这种情况,我们无须失望。与他们以前相比,他们的作品已经有了新的特点,有了新的进步。我们要在学生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处理,鼓励他们打破常规。中专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性,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这种特点,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表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大胆创作,即使创作的成果不理想,也要鼓励和赞扬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作品便会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

2.电脑美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能完全依赖教材。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自己地区或学校的实际,如模块开设、选修安排、课时设置及当地美术资源的情况等来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现在市场上关于职业教育的美术类课程很少,而且有些已经过时了。往往很多老师上专业课时都把课本放一边,没什么用。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编排校本教材,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用书。另一方面是课程的形式太陈旧,无法满足本专业的要求。现在的学校基本上就是理论加上机课,第一学期上些美术基础课,第二学期上些软件课。如此以来课程单调,纸上谈兵,很多学生越上越没兴趣。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2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认知科学基础;脑机接口;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084-02

一、关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

认知科学是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生物基础,是从“自然智能”到“机器智能”之间的桥梁。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感知和思维信息处理过程的学科,认知科学主要研究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类再完成认知活动时是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等教学领域的重要课程。[1,2]自我校2009年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来,认知科学基础一直是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人脑认知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与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敏锐的洞察能力,同时使学生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意识,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3]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有的计算架构不能有效实现具有泛化能力的人类认知信息加工机制。借鉴人类脑认知机制,通过脑认知和神经科学与机器学习相融合的方式,构建一种类脑的“学习机器”,而不是简单的“机器学习”,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此,学习并理解人类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智能信息和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以工程技术应用为背景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该学科涉及多学科内容,比如心理学、神经科学、数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科学乃至自然哲学等,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太浓厚,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也颇为费心。此外,由于“认知科学基础”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大部分学生在模式识别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上面的基础较薄弱,对于该门课程的脑功能信号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部分的教学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针对该课程理论和实时性较强、涉及教学内容多、交叉广泛等特点,笔者自承担本课程教学来,结合我校学生和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摸索改进。本文将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方法融合进认知科学的神经机制探索与学习,从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

本课程将使学生学习到认知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脑与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基本研究手段,脑与学习、意识、行为的关系,深入了解感知、注意、记忆的生物和生理学本质,实现人工大脑、人工神经网络、听觉计算、视觉计算、脑机接口、认知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目前认知科学方面的教材大多为国外翻译教材,并且聚焦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比如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同时该学科实时性较强,和当前脑与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紧密相连,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同时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认知科学基础相融合。

认知神经科学旨在联合心理学、哲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心智的,并阐明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脑机制,即在分子、细胞、脑功能区到全脑等多个尺度上如何实现认知功能。脑机接口是近二十多年来兴起的涉及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及信息科学、医学等多领域的人机接口方式,是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的神经信息交流与控制通路。

该课程在大三年级开设,且该专业的学生已在前面学习中学习人工智能原理、信号处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理论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教材选择上,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认知、大脑和意识——认知神经科学引论》,并参考其他辅助教材,比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脑机接口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认知神经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包括感觉与知觉、注意与意识、情绪、语言、记忆、学习等。

2.认知活动的生理基础,包括大脑结构、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等。

3.脑功能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包括大脑节律、脑功能信号(eeG、fmRi等)采集、常见脑功能障碍、脑信号分析基本方法(包括基于时域/频域分析的eeG分析方法、脑电源成像基础等)。

4.脑机接口技术,包括脑电信号预处理(零参考电位、拉普拉斯空间滤波、数据归一化、插值技术),脑功能信号特征提取方法、模式分类器(比如Fisher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设计。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知科学基础课程交叉性强,尤其涉及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非工科学科,对于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压力较大,学习兴趣不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发挥自身乐观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择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在语言表达上尽量避免生硬,力求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讲解知识点。同时,善于利用网络视频,比如在课程绪论部分,通过播放网络公开视频《打开思想的大门》片段,激发学生学习脑认知功能的兴趣。

2.注重与智能科学与技术其他课程知识的衔接。在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教学部分,笔者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讲解了常见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结构,并重点讲解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基础——感知机。在脑机接口教学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的信号处理和数据预处理的基础知识的回顾,重点复习信号滤波、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等内容,再进入脑机接口系統的学习,教学效率得到了明细提升。

3.适当使用板书,细化推导过程。对于一些知识点,比如动作电位产生过程、部分公式的展示,仅依靠ppt教学过于单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播放ppt时需要适时插入细致的板书。同时板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神经细胞和感知机与人工神经网络时,教师从点到平面的距离入手,并引导学生回顾梯度下降法等相关数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切实地把前面学习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应用到本课程。

4.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在理论课程教学期间,“认知科学基础”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在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基于matlab和python等工具,以2005年国际BCi竞赛的p300数据为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设计常见的模式分类器(如Fisher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深度神经网络等)分析脑电事件相关电位。同时,使用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neuroScan和Brainproducts脑电采集放大设备,利用e-prime设计脑电刺激程序,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采集并分析p300字符拼写脑电数据。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3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实际情况,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推动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全面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是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基石。因此,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工作是本年度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

1、继续健全以校长为组长的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明确责任,做到各明其责,各尽所职。将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提高其重要性,将本项工作作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召开专题研究会议,探讨推进我校电脑制作活动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式、方法。

2、领导小组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召开专题会议,共同讨论制定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计划。

3、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并作好检查的反馈及纠正。落实奖励制度,凡在各级全国的电脑制作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及辅导教师都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具体实施办法见《管理制度》)。

4、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满足特色学校的建设、活动的开展、教师培训及参加各类比赛等。作好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并多方筹措资金,支持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三、做好电脑制作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实和维护工作。

本年度,我校将继续加大对电脑制作活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实电脑制作活动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备,派专人对专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电脑制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实电脑制作活动的各种软件资料,不断更新。

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工作畅行。

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我校将在配备一名专职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和一名兼职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吸收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辅导活动的范围,争取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电脑制作活动中来,扩大电脑制作活动的影响力。

积极组织辅导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电脑制作方面的培训活动,积极组织辅导教师学习外校先进经验和业务知识,定期开展电脑制作活动专题研究会议,探索辅导电脑制作活动的新方法,新技巧。作好电脑制作活动的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关注电脑制作活动发展的新动向,提高教师电脑制作活动的辅导水平。

五、落实课程开设,加大电脑制作活动的开展力度。

1、继续深化我校电脑制作活动校本课程的开设,做到班班开课,人人学习,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辅导,提升校本课程的开设质量和辅导水平。

2、继续开展电脑制作活动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制定专门的辅导计划,确定目标任务,做到先备课后福到,并每周活动一次,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4

有天,一群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找我叙旧,他们九个人都是电脑美术班的,当我了解他们工作情况后,让我这个给他们上过课的老师心里觉得既欣慰又可惜。欣慰的是这九个学生他们都能找到固定的工作岗位,有两个从事与电脑美术相关的工作,一个做平面设计,一个做室内设计,可惜的是其他人的工作却与电脑美术不相关,三年的专业学非所用,这可不是我们中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结果。目前很多学生虽然学会了电脑软件操作。但做出的作品水平不足是存在的问题。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要有创意,还要有构图、造型、色彩等,这些是组成作品重要要素。构图是组成画面的一个部分,又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整体统一各个部分组合的一种形式,掌握好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让画面达到形式上的完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造型表现对象的特征、本质、精神,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重要手段。造型的好坏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色彩情感,不同的个性表现传达着艺术家的构思和创意语言,色彩之重要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都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三要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风格密切相关。审美意识是走在作品创作的最前端,没审美意识的作品谈不上是件好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是以学习美术为首要任务,通过素描、色彩的训练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提高美的审美能力。

学习美术基础就好比修高楼的地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它直接关系到造型能力、色彩表达能力,以及艺术创作水平。而计算机就像你手中的笔,只是你的绘图工具,即便有完美的创意,如果没有基础也无法表现出来。作为中职美术教师,美术基础在学习电脑美术创作中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学生上三维软件课面对屏幕里的操作视图需要敏感的空间造型能力,素描基础不好的同学往往学得非常吃力,对比基础好的同学需花上2~3倍时间来学习视图操作,学习进度较慢,严重的连基本的透视关系都不正确,模型结构错误,学习打灯光时对灯光的协调和光影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平面软件课也反映同样的情况,色彩搭配大红大绿颜色生硬,造型依旧不准,最后他们也只能学会怎么用软件。所以美术基础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必经课程,必须学好,然而现状是美术基础课在大多中职学校越来越不受重视。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因素造成。

首先,盲目跟风地加入热门专业。为了吸引生源,很多职业学校都不断开设电脑美术课程。中职电脑美术教学在中职教育里没有特别的规范,大都是学校之间相互参考,自己摸索改进,有的不是特别专业,造成在教学上只注重学生在电脑上的操作能力,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的重要性,美术基础课的设置能少就少,学习时间太短,学生基本只能是走马观花。

其二,学生素质问题和对专业的不了解和错误认识。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职,学校为了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就读学生相当大部分学习自觉性比较低,接受能力比较差;加上今天计算机已普及家家户户,对计算机的认识也日趋年轻化,很多错觉让他们认为只学会电脑就有出路,导致很多刚入学的学生上课时常抱怨为什么上美术基础课而不是电脑课。厌学心态不在少数,种种原因导致课程完后效果较差。学校妥协了,认为学习效果不好,大多数学生又不愿意学,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美术基础课上。

学生刚入学从零开始学习难免会画不好,加上有些自觉性不足很容易出现没信心开始厌学的状态,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没法教好。我上过一个一年级电脑美术班的素描课,班里不乏自觉性差、喜欢捣乱的学生,他们上课有的根本放着不画,督促过后他们会画上几笔,等你走开又停了下来,过了几天都不见他们的画面有多少进展,于是我继续督促并还让他们几个看我再次示范了一次,再把他们的画放在一起总结他们画面的优缺点,过后他们的画面很快就有了起色,越画越有信心,而且发现里面个别很有天赋,于是他们中开始画得好的同学慢慢带动了其他人,最终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任何学校包括中职学校都会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和有部分自觉性不高的,但作为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不能随意放弃他们。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11―0068―0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加入了诸多新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进行探析,以期给教育同仁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欣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后者为基本技术,也是整合学习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R档缒悦朗跹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2.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欣赏包括传统音乐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欣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行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教育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小学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的部分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今,社会对从事电子美工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大增,导致了电子美工人员异常缺乏。在我国,电子美工人员的培养数量有限,国内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也大幅低于国外。症结在于电子美工需要双向复合型技术(美术和计算机作图相关知识),而我国在双向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知识,可以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里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为其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知识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可行的。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6

一、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性

专业基础课是所修专业方向知识点的基础部分,是学好这门技术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我国高师音乐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大体是按照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这三个专业方向来分的。本文以音乐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进行分析,课程如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美学、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歌曲作法、中外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弊端,随着电脑技术的提升和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教学模式得到改进,教学的快捷性、应用性也应得以提升。

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在高师音乐类基础课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常说一个人乐感好,就是他对音高、音色、强弱、力度音乐这四要素把握得好。视唱练耳课程是通过对各种音阶、旋律、音程、和弦、节奏的视唱和听辨锻炼学生的音乐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唱、听、记、写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掌握音乐风格特点,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的学习打下基础。

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方法:高师音乐类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大多以班级课形式出现,也按分层次小组课形式教学的。后者也是近两年很多高师音乐类院校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出现的教学改革形式。练耳是在视唱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单音、音程、音阶、旋律、节奏、风格、音色等听辨训练,与视唱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如同木桶原理,需要同步进阶训练。

视唱教学步骤:1.练习打拍子,2.音阶视唱练习,3.各调的音程构唱,4.临时变化音的视唱训练,5.节奏、风格训练,6.简易二声部及多声部练习。

练耳教学步骤:1.单音训练,2.音程训练,3.和弦及转位,4.调式,5.节奏与风格练习。

以上的教学和练习方法都是以钢琴为基本教学工具来进行的,课堂效率与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教法有很大关系,但如果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相关技术知识,就能使音色丰富化、节奏风格多样化,加强了视觉和听觉感知,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常用的视唱练耳软件是earmaster,分音程对比、音程听辨、和弦听辨、转位和弦、和弦连接、音阶听辨、节奏模仿、节奏纠错、旋律听写等几大类,放在不同的软件模块中,供使用者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级别来进行练习,如:进级式练习,音程听辨模块,使用者可以先从一度音程听起,然后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一直到八度内的所有单音程,再到复音程都可以进行练习。模块式练习,听单音练习再到音程练习,然后是和弦练习;也可以是听音练习再到节奏练习或者游戏听音练习;作为对耳朵的一种调剂。

总结起来,视唱练耳课程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相关软件后提高了课堂的听觉、视觉效果,使课堂显得更加逼真,课程的联系性、实用性加强。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学生专业方向所学的专业技巧课程方面的知识课程体系,如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声乐、钢琴、合唱、舞台表演、意大利语等;音乐学专业作曲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作曲技巧、和声、配器、复调、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如何能学好专业方向而开设的。如果能在这些课程中加入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便可以提高课程的课堂效率和应用,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下面笔者对电脑音乐制作如何在声乐专业方向发挥应用性做以论述。

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是现行高师类院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通过人的气息控制各个腔体的共鸣带动声带发声的一种演唱模式。现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美声、民族对歌唱的气息和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通俗唱法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演唱的状态、位置、用嗓和音色都不做严格或统一的要求。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加入将对演唱的初期到后期教学有一个全程的跟踪和保护,让演唱者得到更多的体会和全面的发展。

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分别是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歌曲演唱、跟伴奏演唱、指导演唱。在以上声乐学习基础上,加入意大利语、钢琴伴奏、合唱、舞台表演等课程学习,辅助演唱者达到一定的演唱能力要求。而电脑音乐制作的加入可以加强各辅助课程的联系,并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1.乐谱制作软件Finale、overture、雅乐等,分别进行简谱雅乐和线谱Finale、overture的制作学习,使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伴奏谱面的制作有详尽的认识。通过乐谱制作,让很多学生全面地认知了乐理知识,为以后的作品演唱打下基础。学生在艺术歌曲演唱时遇到问题,比如正谱钢琴伴奏的调不适合其演唱,往往需要移调记谱,这就比较麻烦,需要一个一个音的移调,而在制谱软件中,可以先按原谱制作,然后轻松一键任意移调。这对美声、民族声乐学习的学生很有帮助。

2.自动伴奏制作软件tt作曲家、Bandinabox。通过学习,学生只要输入和弦和选择适合的伴奏风格、段落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一首歌曲的伴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声乐学生缺少伴奏的情况。tt作曲家软件伴奏风格趋向艺术歌曲、民族类歌曲;Bandinabox软件伴奏风格趋向pop、rock、bluse、jazz等流行风格。这两个软件基本上可以涵盖现行的音乐风格,满足学生对歌曲伴奏的需求。这对流行音乐演唱方向的学生特别有帮助。

3.录音软件nuendo、Samplitude2496等。学生通过录音软件的学习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将人声录入到电脑软件中,进行试听、修改和添加效果。如果在演唱的同时还能做到仔细听辩自己的声音,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一个歌者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往学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只是知道各种声乐理论,在演唱的时候尽量照顾,其实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如音高、强弱、气息、控制、共鸣这些都会有细微的变化,而这些细节的东西录音软件会完全记录下来,学生静下心来专门听自己的问题,会比演唱时去关注自己的声音要容易些。这也是很多学生进过录音棚之后,对自己的声音会有所认识或是演唱有所改善,就在于此。

三、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感知现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这是为什么?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普及率越来越高;二是以电脑为载体的各类音乐类软件的出现。因为过去教学中的条件限制,我们很多音乐课程都无法较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性的软件出现了,如视唱练耳软件、和声软件、作曲软件、钢琴练习软件、声乐练习软件等。正是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让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更加整体化。那么,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构建一个合理的电脑音乐制作课程体系呢?

高师电脑音乐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对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设置,以普修、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理念开设,在我国各类师范类院校中多是以此方式出现。因电脑音乐制作的专业性,这种渗透型的开设方式是正确的。

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在音乐学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里,除去作曲方向的所有音乐学专业方向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作曲理论方向开设在专业核心课程里,学期为两学年,128个学时,二、三年级开设。 

这里面除去音乐学作曲理论方向的学生,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学生都在三年级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先修课程为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等理论课程,通过以上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乐谱制作、视唱练耳软件、自动伴奏制作、录音等电脑音乐制作学习中找到实践点和联系点,也为其后面的声乐、器乐专业和各种理论学习做好铺垫。

作曲理论方向在高师类音乐院校并不是都有开设,只是部分开设,在已开设的高师类院校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大多都放在二、三年级开设。先修课程有歌曲作法、钢琴伴奏、和声学、器乐曲写作;同步课程有合唱排练、多声部写作、配器法等。通过自动伴奏、乐谱制作、音乐制作、软件混缩等学习,将学生脑海中的配乐理论以音响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其后面的作曲理论提供了制作平台,让理论与实践之间更近了一步。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7

从传统意义上讲,电脑音乐与miDi是同一个概念,其核心技术是计算机音序软件的运用和电子乐器的数字化(miDi的含义为“乐器之间的数字接口”)。从Fm调频到pCm采样回放,从Va仿真声学到apm物理模型等,无不是围绕“音色”这一核心而进行的技术变革。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电脑音乐是与电子乐器分不开的,而电子乐器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音色采样技术的历史。

由于电脑音乐设备有与传统的音乐设备(如各种乐器、录音、音响设备)不同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计算机数字信息压缩技术、交互技术、可存储可读写技术、多维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所以能够实现传统音乐条件下无法实现的许多神奇的功能,给音乐领域带来全新的理念,再加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高速度发展的特性,电脑音乐的变化更令人眼花缭乱,必将给音乐教育带来一场革命。

二、电脑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理论教学上需要视听统一(视觉和听觉保持一致),两者缺一不可,这是音乐理论教学的需要和特点,也是传统音乐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随着电脑的出现以及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传统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电脑日益完善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本、图形、动画和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手、眼、耳、脑并用,真正做到视听统一,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新鲜感,独特感,惊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兴趣,给音乐理论教与学带来极大的收益。

三、电脑音乐与音乐教育观念革新

1.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的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师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儿童器乐教育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不断升温,但学校的艺术教育却始终未能受到充分的重视。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要求教育进行大调整,即从应试教育转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我们知道,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生理能力的发展基础之上,例如人的感觉、知觉、想象、理解、领悟、转换、发散思维等,而艺术的陶冶有利于人的这一切基本品质的形成。高度重视并加强学校的音乐教育将是我国教育革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改革中国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从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在中国近现代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教育的时代背景中逐步形成的。今天,许多有远见的音乐教育家已分析出这个课程体系日益暴露出的缺陷。

一是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建立世界音乐文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理解有代表性的世界各种文化的音乐和音乐实践(包括中国古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现代音乐、欧美音乐以及亚洲、非洲、北美、南美等主要世界文化音乐体系)。二是与世界课程改革潮流接轨。建立以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知识和能力与自己的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三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接轨,建立以电脑音乐和网络为技术平台的现代音乐教育环境和音乐学习资源体系。

四、对于课程内容设置的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翻阅部分教材时不难看出,都是一些软件使用的基础教材,有的干脆就是某一软件的使用手册。学完之后,学生只掌握了软件使用的方法,独立编曲能力几乎没有,学生对于应用性的编曲无从下手,这使不少学生对该课程感到失望,同时也无法胜任未来的教学、工作需要。基于这些情况,从培养的目标及实用的角度出发,笔者对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提出如下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高等院校的电脑音乐学习可以分为选修和专业两种情况。对于选修的学习,课程开设时间最好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也即本科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开设,专科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课程教学时间为一个学年。因为此时开设课程,学生已对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和声知识、作曲知识、配器知识等,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软件的同时,已经开始编曲的尝试了,这样从一开始就把电脑音乐制作的魅力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而不至于将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停留在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上。

对于电脑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传统作曲理论等课程以外,从大一开始应逐步开设音乐软件操作、miDi理论知识、数字声音理论、电子乐器演奏、声音主观评测、录音、混音、流行音乐风格、合成器技术、声音采样技术等专业课程,使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具备独立完成各类音乐创作和制作的能力,具备录制、缩混大型乐曲和影视作品能力,并为研究生阶段学习音乐编程、声音合成、电子音乐创作和互动多媒体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8

关键词:医学形态学;电脑绘图;医学插图;互联网信息时代

医学形态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包含以组织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为主几个科目,某些课程体系还囊括有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等科目。作为理论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医学课程,实验课也是和理论相并重的教学手段。而医学形态学实验课最大的共同点是,需要对学习对象的外部形态、内观结构,及其状态变化等有关键深刻的比较区分。所以在这些科目的理论课上,不仅需要有大量的医学插图辅以教学,同时在实验课上,也会加入大量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镜下观察图的内容,但目前这种绘图形式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手绘阶段。在当下生活工作已离不开互联网和电脑信息的时代,医学专业也毫无例外地被这些工具渗透着。单从多媒体领域而言,从课本插图,科研论文机制图,到学术会议成果展示以及现今上课十分提倡应用的微课,从二维,三维静帧图片,到动态视频,动画,都离不开电脑的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在这方面已经把我们从工业化体系中解放了出来,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领域。与此同时,既有医学专业,又懂得结合电脑应用,制作相关成品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时代也变得相当有需求。如果我们从基本的二维绘图开始,通过结合医学专业实验课的需要,引入电脑绘图这种形式,这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也能让他们掌握多一门适应这个时展的技能,对他们日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同时也能为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学术会议等产业提供具备这方面技能的专业能手,为这方面的工作需求打下基础。

1医学形态学绘图的意义

传统的医学绘图包括线条图、素描、彩色铅笔、水彩、丙烯颜料等,至今一直存在,目的意义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也因为基于这样的本质,绘图一直是医学形态学实验课上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1-2]。

1.1提升学习能力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并了《学习金字塔》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一般是指听讲、阅读等学习行为,特征为输入式;主动学习则以实践为主,包括重新组织再演练,比如讨论和教授,能将原来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特征为输出式[3]。绘图作为经过自己观察,总结,提炼再重新表达的一种实践形式,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较只是读图有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更好的提升作用,也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对理论课的重要补充。

1.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能力培养方面,绘画需要有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造型能力,还有创造力。作为从事科学专业的理工科生,思考离不开观察力,动手做实验离不开手眼协调能力,提炼和总结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造型能力,要设计科研课题,处理和解决科研中的困难,更加少不了的自然是创造力[4-5]。另外,医学形态学的实验绘图主要用于客观记录实验的观察对象,绘图需要尊重客观存在性,讲求对象的实际比例、位置、大小及数量,评价基准主要是对实验对象的特点特征进行如实描绘和规范记录,在这过程中也考验了学生对待自然科学的严谨态度[6]。因此,虽然绘图看似更像属于艺术的领域,但如果懂得把艺术中的科学性合理运用到科学实践中,是一种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的素质体现,这从达芬奇以来就一直是很提倡和鼓励的人才发展方式。

2让学生掌握电脑绘图的意义

引入电脑绘图的形式,并非是为了取代传统的绘图形式,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电脑绘图的优势,我们不仅能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实践内容,还能为他们以后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增加能谋求生存的技能。

2.1电脑绘图在医学形态学的应用优势

首先,所有绘图软件都有一个层的功能,这功能可以让绘图者把一些复杂的绘图对象拆分成不同的层来进行绘制,比如美国JohnsHop-kins医学院,神经与医学艺术应用教研室的ianSuk[7]教授就通过pHotoSHop的层功能,分开绘画人体局部的骨头、肌肉、神经。当这些图层同时显示时,它是一张复杂的局部解剖图,但当这些图层单独显示时,它就只是这个局部的单独的骨头,肌肉,或者神经。这样,既可以达到以解剖的思维教授学生,也能同时展示复杂的局部及整体。另外对于像肿瘤这种要表现不同时期形态变化的相关器官,利用层的功能,可以在不重复绘画器官的同时,只画出不同时期的肿瘤形态。这些在传统绘画中,都是只能通过重复绘制多幅图片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关于医学形态学方面的电脑绘图论文,在国外还有Frankm.Corl讲解如何教授用电脑软件绘画解剖学、神经学方面的报道[8]。其次,绘图软件里面的工具有网格,有标尺,包括颜色在内,都有国际统一的数字标注,这些都是传统绘图工具所无法给予的。在这些工具的利用下,可以做出更符合比例要求,更统一规范的图,因此也更切合医学绘图严谨、精准的要求。同时对重复批量的图像形式,电脑绘图也有相关功能可以有效提高绘图的效率。最后,无论社会发展如何,医学课本、参考书的插图、论文的部分解说图、论文会议的展板等宣传资料,曾经用在课堂的挂图,现在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医学绘图都有很大的需求,这些东西为了更符合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需要,所用到的技术手段都离不开现代的电脑绘图技术。通过课堂教授电脑绘图技术,同时结合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多一门基本切合时展趋势的绘图技能,为既有医学专业知识,又通晓电脑绘图软件的市场需求提供了人才劳动力。

2.2更切合当下时代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交流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电脑逐步取代一些传统表达方式,比如书写、摄影等的时代,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这一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教育”也成为其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们老师不仅要引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授课方式,也应该让学生有建设“互联网+”的能力。医学作为一门由始至终不会被时代抛弃的学科,教学的途径和方式还是依然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并轨。除了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自然也还会有数字化的实验操作方式。在需要依赖仪器和实验工具作为实验手段的实验课,已逐渐有虚拟实验室的形式出现,但制作这些软件和课程的技术手段大多数要么依赖专业老师课余自学,要么付费让非专业人士制作。而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应该培养这一领域,既有专业医学知识,又懂使用电脑工具制作多媒体课程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固然需要掌握更多软件的使用及编程的知识,但在还没有形成这方面的专业前,我们可以先从最简单的2D绘图尝试做这样的跨学科教学结合。

3电脑绘图引入实验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3.1软件的选择

电脑绘图软件如今已是发展相当成熟的工具,只要掌握基本技能,再加点创意想象,就可以在各类绘图产业谋得一席之位。常用的主流电脑绘图软件有aDoBa公司的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公司的CoReL-DRaw。其中iLLUStRatoR,CoReLDRaw是用于绘制矢量图的,pHotoSHop是绘制位图的,但只要掌握其中一个,其他软件,包括周边不主流的皆可触类旁通[9]。主流的软件基本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绘图,一种通过布尔运算(可以把几何图形组合或者相切进行造型),一种是通过贝兹曲线,还有一种是鼠绘,或者通过外置硬件———绘画板绘制。除了最后一种方式,前面两种都不需要绘画基础,而是注重图像思维,让没有绘画基础的人都能通过学习掌握。

3.2硬件的配备

随着医学实验课堂的改革,数字切片、互动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的引入,在医学形态学的实验室利用电脑教学已经相当普遍,每桌一台电脑及显微镜相当于基本配置,因此在电脑中安装绘图软件也可以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可以置上数码绘图板,让学生可以有更完整的选择方式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绘图方法。

3.3学生的素质条件

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习惯使用电脑,互联网生活也是他们生活无法离开的一部分。个人对电脑的基本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概念已不像从前那样,需要专门的培训教授才能掌握,而是随手就能熟悉的生活工具。电脑绘图软件在使用上很多功能也和电脑办公软件有相当的互通性,甚至有些学生在早期的学习阶段,如中小学阶段已经有电脑绘图课程的初步接触,有机会在学校的组织下,自己能制作一些小课件参加相关的比赛,也或者有通过自学摸熟了pHotoSHop这类软件的,很多绘图软件对于他们而言,门槛都不会太高,因此对于接受电脑绘图软件的学习,是可行的。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电脑的基础教学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计算机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从发明之日起就使用英语作为人机交流的桥梁。电脑中的第一条命令、第一个语句乃至每一个符号以及用各种电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都是用英语单词或英语单词的缩写形式写成。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和电脑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然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职业学校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教学应从基本开始,落实英语音标、语法等基础知识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对于现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情况下,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不了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学校有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学校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针对此问题,老师要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和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落实音标和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英语教学应抓住学生心理,实行理想和信念教育,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错误的认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对于英语的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计算机中各种语言、命令符号、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的变化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法谈起操作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的需要。

三、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英语教学应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行心理教学法和直观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成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是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的气喘嘘嘘,学生听的迷迷糊糊,再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化的程序,课堂教学没有了生机和活力,老师主动的灌,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某些学生对计算机本身的知识掌握不够,计算机英语其实就是计算机和英语两门学科的综合,英语教学应注重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之间的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和电脑教学各自为政,互无联系,导致人们对简单的英语单词在电脑中出现时就不知所措、不得其解。能否把英语和电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否将英语和电脑同时进行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实践证明两者有机结合益处很多。毫无疑问,学好英语能促进电脑的学习,反之,凭借丰富的电脑知识、电脑操作经验以及电脑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可快速学好英语。因此,想学好英语是绝对离不开电脑这个现代化工具的。英语和电脑的教学同时进行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有意去剖析同一单词的日常含义和在电脑中的含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这对英语和电脑的教学大有裨益。例如,我们平时在学校学的英语单词drive是“开车”之意,从未学过drive词义为“驱动器”,而且在《新英汉词典》中也没有“驱动器”这个解释。如果在教学中兼顾其在电脑中的含义,这将使学习者受益匪浅。像这些重要的常用英文单词还有很多。

熟练的电脑操作有助于学好英语,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大趋势。多媒体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可谓“声情并茂”,给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应用有利于人性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的实现,对外语学习正产生着积极的、巨大的影响。与传统的学习手段相比,电脑多媒体为学习英语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学习者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样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生动性。电脑多媒体的交互功能,使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人们从多媒体外语课上学到的知识相对牢固得多。研究表明: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的50%,交谈时自己所说的70%。而多媒体的视、听、做全方位手段,以及交互式、立体化、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能使人们很快掌握自己所学知识的80%~90%。显而易见,电脑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最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的。

由此可见,对英语老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不断加强英语知识更新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五、中职学校计算机英语教材版本种类繁多、难易程度不同,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选择性教学,必要时要采取分层教学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也就是说,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合理分配课时,妥善安排教学顺序和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能否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关系极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就是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难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是取决于教材的本身,而且是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在备课过程中,什么是备教材要先备学生?就是要慎重把握教材的难易度,也就是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的程度。

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个层面,把教材的难度划分成几个区分度,使班上优、中、差各类学生都能对教材难度感到适宜。这就要求教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习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了,各获各的益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同样感悟学习生活的人生价值,同样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样地自信和自强,同样的自尊和自爱。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但却有一样的生命价值。世界上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但却有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即不是让学生接受大一统的教育,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学习的权力,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感悟和体验教育人生的权力和机会。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班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英语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加入更多的趣味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握好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信,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的中职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