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5:15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1

关键词:绿色产业;概念;特征

中图分类号:F6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中,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绿色意识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一种重要理念。在中国,随着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深入到产业发展中。绿色产业的兴起已经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趋势。

二、文献评述

追溯起源,绿色产业发源于本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首届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1989年加拿大环境部长在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绿色计划”,第一次在宏观层次上把绿色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随后的90年代里,有12个工业化国家提出了20多项“绿色计划”。目前不同国家和组织对绿色概念认识不同。

英国政府(UK)定义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时强调绿色经济的价值在于增长效应在国民经济中的最大化,经济财富能够得到持续的增长。这一经济概念包含低碳发展、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表明,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是以自然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人类的健康发展,从产业角度来看,此处的绿色概念相当于新建产业体系,增添绿色产业这一产业。布鲁斯金学会定义“清洁经济”,这一概念同美国劳工局使用的概念有所相同,认为该经济可以在产品与服务中增添环境效益。

国内陆续有专家学者对绿色产业的定义进行研究。刘小清(1999)认为,绿色产业也称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肖卫东等(2003)认为,所谓绿色产业是指那些用绿色生命力和绿色方式生产和提供绿色产品或绿色劳务的产业。蔡凤兰(2007)认为,绿色产业泛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即产品和服务符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要求,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有利于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兴产业。何潇(2008)认为,绿色产业指立足于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或虽然消耗不可更新资源但已达到环境标准或满足清洁生产标准的产业。

关于绿色产业的属性问题,专家学者观点各异。刘景林等(2002)认为,绿色产业群体的兴起有可能、也有必要突破原有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成为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列的第四产业。对此,林毓鹏(2000)指出,绿色产业并不是指独立于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也不是单指环保产业。它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

在绿色产业的特征与评价方面,学者们也做了一定的讨论,普遍认为绿色产业必须保持“绿色”特征才能称为实际意义上的绿色产业,必须使用绿色生产力,在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中具有绿色品质,尤其强调绿色产业的自然环境必须是绿色的。朱春红、马涛(2011)从经济指标、生态指标与社会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确定了包括26个指标构成的一套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石宝峰、迟国泰(2014)从基于信息含量最大角度出发,制定了绿色产业评价指标模型。

通过总结我国绿色产业目前的研究成果,整理发现关于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概念导入阶段,主要是由绿色产品向绿色产业关注的转变,由此引发了第四产业的假说与争论;二是泛定义阶段,认为绿色产业泛指与环保相关的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产业;三是评价体系构建阶段,开始挖掘绿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从经济、生态、社会层面上赋予绿色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但总体来看,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处于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对绿色产业给出综合而具体的定义,对于其特征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也仅建立在绿色原本的环保含义上,不具备比较意义。

三、对绿色产业的新界定

本文对于绿色产业的研究,重点在于突破绿色环保的概念的束缚,提出在比较优势下综合的绿色产业定义。目前的绿色产业在局限于生态环保的范畴下是难以扩大生产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型,同样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也需要绿色指导思想的支撑。绿色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因此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定义绿色产业,不能只是一个绝对概念的定义,而应该赋予它比较的属性,具体来看有横纵之分。横向来看,所谓绿色产业也是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的。纵向来看,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发展前期并不是绿色产业,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成了绿色产业。

此处我们提出具有比较属性的绿色产业的综合定义:所谓绿色产业,是指在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前提下以较少的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等)投入和较高的科技投入获得高产出并与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

针对定义中的条件,本如下说明:

1.绿色产业不能单纯的以能源消耗高低来评判。能源消耗的多少只能作为绿色产业评判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能源消耗的高低,需要参考世界先进水平来进行定量衡量。不能武断认为煤炭钢铁行业因为能源消耗高就不属于绿色产业的范畴。但可以说,若是煤炭钢铁产业达到世界一流的能源消耗水平,在满足绿色产业其他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绿色属性。

2.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社会有效需求。产业的发展若是具备长久持续性,生产的产品就必须得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该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二是该产业的发展能够达到社会有效需求的标准。绿色产业的定义与这两方面密切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为了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3.绿色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与传统产业所理解的投入产出有所不同,重点在于科技投入的比重。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的供给,农业中的绿色产品概念也只是界定于纯天然零污染。而现定义中的绿色产业则是需要切实投入科技,以高科技来提高绿色程度。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现状。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业概念的全新界定,现归纳绿色产业的特征如下:

1.高科技性。绿色产业发展需要投入高科技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以科技含量增加产业的绿色程度。科技含量高不仅可以改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瓶颈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质方面更具备绿色属性,与传统产品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强竞争性。绿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一方面走绿色产品的路线吸引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绿色产业本身的综合实力是其他普通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具体而言,绿色产业的强竞争性体现在产品、企业及市场的实现能力上,实质上是绿色产业具备较高的比较生产力,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以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

3.可持续发展性。此处的可持续发展性有两重意义,一是环境能够持续的投入绿色产业,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的高产出也能够改善环境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能够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给后代需要创造持续性。

4.正外部性。绿色产业的发展改善了社会公共环境,其他经济人可以无偿的享受到这种福利。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使自身受益,还使社会其他主体受益,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参考文献:

[1]刘小清.绿色产业──迎着朝阳走来的新兴产业[J].商业研究,1999,09:112-114.

[2]林毓鹏.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J].生态经济,2000,02:44-46.

[4]刘景林,隋舵.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J].生产力研究,2002,06:15-18+290.

[5]肖卫东,李春才.关于绿色产业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3,05:50-51+13.

[8]何潇.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50-154.

[9]朱春红,马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3:64-70.

[10]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07:1799-1810.

[11]HmGovernment,SkillsforaGreeneconomy,DepartmentforBusiness,innovationandSkills,London,2011.(URn11/1315).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策略;技术

一、绿色建筑最基本的要素

2008中国住交会第四届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论坛暨中国之家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11月30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召开。会议主题围绕生态人居展开,将有关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各方面的经验,绿色建筑的设备等介绍给大家、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来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基本要素也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个方面,从我这方面理解、也就是通过各方面的手段和措施,在降低建筑能耗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同时合理使用和分配能源供给,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当前,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生态通风技术与“房屋呼吸”概念出现。但建筑通风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建筑的体量面积增加、密闭性加强、传统的自然通风减少、新型建筑及装修材料释放有害气体、大量使用空调和热水,室内干湿度不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在无法实现自然通风采光的房间,构造处理欠佳的墙面,容易出现凝结水和发霉,设计应通过保证足够的开启扇面积在房间内及中庭顶部(若有条件,可依建筑形式而设)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即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来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评定指标的子系统;历史与现实表明,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观的产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背景。从文化的意义上讲,现代主义建筑观是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直至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产生前,几乎成为席卷全球的主流文化,它以其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技术性、工具性、理性化等鲜明特征,几乎涉及文化意识形态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观是与追求经济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建筑观。但是,现代主义建筑观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却存在三个方面的重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使得现代主义建筑观漠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仅把自然环境当作建筑的外在变量,建筑作为一种人工之物与自然之物相对立,人正是通过建筑的功能来与自然抗争。二是割断了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内在关联。现代主义的建筑观坚决主张抛弃历史上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样式,认为它们是虚伪的、病态的、不健康的、保守的、落后的,只有放弃沉重的历史文化的包袱,割断历史与文脉,才能自由地进行建筑设计与创造。三是导致了建筑意义的丧失。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中,从世界观到人本身及其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造过程从建筑的空间、结构、功能到形式,都全面被现代技术所渗透。

二、绿色建筑的策略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我们人类如何应对呢?让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来提出几个策略:第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策略是碳减排,比如说京东意见书对气体排放量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二,应对资源短缺的主要策略是资源循环利用,包括水资源和固体的再生,和循环经济的推进,其结果是碳减排;第三应对能源短缺的主要策略是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其结果也是碳减排;第四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策略是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化补偿,其结果是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达到碳吸收、碳综合的目标。可以看出这几项策略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就是碳减排,这是大的背景;绿色建筑的建设的特点,第一是生态化补偿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优化结构体系。第三是节能环保的外来结构。第四是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室内环境控制。第五是低碳的能源系统;尽管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各式各样的列举,范围有宽有窄,但基本上是围绕这三个主题,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这是绿色建筑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加大建筑间距、集中绿地、加强绿化、并采用了较大的人工水景布置(使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小区室外地面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道路及景观铺地等采用新型透水材料,补充了小区的地下水量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小区的热岛效应。

三、绿色建筑技术理念

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来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在设计领域中、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领域中绿色建筑的目标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荷,避免施工中的严惩浪费现象,项目在施工开始就制定了绿色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目标网络图和绿色建筑施工保证体系,具体由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施工员)、组员(安全员、材料员、后勤管理员、质检员)落花流水实岗位责任,保证实施到位;屋顶绿化是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结合,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具有隔热、保温、积蓄雨水及保护屋顶建筑物等功能,同时为居民提供巨大的“氧气库”和赏心悦目的外部休憩环境,因地制宜的内涵之一是绿色建筑要与本地的建筑文化相结合。良诸地域文化悠久,建有良渚文化博物院。本项目规划设计中,除雕塑、小品外,尚在景观平台、沿河走廊、楼间花池、木伐台等处展现良渚文化。

总结:

在现今的社会里,发展绿色建筑已将慢慢的成为时代的主题,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我国的建筑不能一味追求奢侈、浪费和讲排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的发展扮演了一个最最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为绿色建筑所做的一切努力,将无愧于现在,也必将无愧于后人。

参考文献:

[1]住宅:跨世纪发展热点聚焦.99中国住宅发展论坛文集[a].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戴林琳盖世杰:“泛绿效应”下房地产营销策划的若干转变[J].建筑经济,2007(12专刊)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3

论文关键词绿色证书绿色证书制度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仅次于美国。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主要是石油、煤炭。由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局限性,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对传统能源的开采也在逐步增大。近两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电荒、煤荒、油荒现象表明我国正在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已经意识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性,并在一系列立法中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增强能源安全,保护环境。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不断严重的现实冲突,处理好能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为了改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压力及解决国民健康和能源短缺的各方面环境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鼓励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备受关注。我国积极效仿国外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制度研究,意在推行绿色证书这一新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调控机制。

一、绿色证书的定义

所谓绿色证书,又叫可再生能源证书、可再生能源信用或绿色标签,作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一项政策工具,它承载着环境、社会和其他一系列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环保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商品。一份可再生能源证书代表着1兆瓦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生产。绿色能源证书既能跟踪和核实配额义务的履行情况,又能辅助配额义务主体完成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绿色证书作为一项政府补贴手段能够有效的支持和促进国家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转型,以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逐步推广绿色证书制度,用于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绿色证书制度

绿色证书制度的运行必须依托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所提供的环境方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谓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简称rps)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用法律的形式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供给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进行强制性规定,电价由市场决定,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它以市场为依托,靠市场本身具有的功能进行调控,通过市场本身的调控机制获得最低的电力开发成本。而绿色证书作为绿色电力的交易凭证能够有效的降低行政成本,减少供电方、用电方、管理机构之间的成本消耗,降低成本的同时并为绿色电力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管理绿色电力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管理机构能够更为简单有效的跟踪及记录绿色电力的去向及消耗程度。

目前绿色证书制度还主要在发达国家间进行交易,发展中国家还没有相应的制度构建,但是国际上诸多发展中国家都看到了绿色证书制度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研究构建。在配额制的强制性指标大环境下,通过绿色证书交易系统完成证书的交易,记录可再生能源的产出情况,分配情况。该系统专为证书进行买卖的交易市场平台,在交易平台上,绿色证书的持有者(多指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能够与承担指定配额义务的绿色证书需求者交易绿色证书,通过证书交易灵活的完成强制配额,并使绿色电力进行流动成为可能。这种交易方式使得发电商在进行实际电力的交易之外还可以进行证书交易,大大的促进了发电商生产绿色电力的积极性。

三、中国的绿色证书制度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好,而电力市场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发达国家发展绿色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也意识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的交易主要依靠政府调控具有僵化性,使得市场本身的机制作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面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成本必然不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引进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确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建立绿色证书制度之必要性

1.完善能源地域格局差异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不同区域所拥有的可再生能源也存在诸多差异,不仅是地域性的差异,还存在时段的差异。比如,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冬天能源的可采性较强。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北部地区,夏天能源可采性较强。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能源可采性主要在夏天。海洋能资源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和云南。因此,义务方希望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却因为时间或地域的差异而不能实现应完成的任务(例如在不利的时间或地域有电力需求)。而绿色证书的交易正解决了地域及时段的僵化性,在证书交易体系下为义务主体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完成对可再生能源配额的完成。义务方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必然会选择最优方式的资源进行开发。如果某一地区的义务方为了完成配额要求,就存在两种选择,既可以开发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在本地资源条件较差,高于平均边际成本时,就可以不开发当地资源,选择通过购买证书来完成配额要求。这样,从宏观上看资源配置就趋向于最优。由于市场鼓励低于平均边际成本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宏观上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趋向最低。

由此可见,绿色证书交易制度是促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降低的有效手段。

2.激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多样化均衡发展

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领域,资金及人力的大量投入主要集中在这些目标产业,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所占份额较少的产业,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领域的发展却发展相对缓慢。可再生能源新领域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必然增加生产成本,这将使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内部产生不公平的发展态势。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的存在能够将内部成本外部化,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内部成本外化到最终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中去,通过绿色证书的交易带动新兴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领域各产业均衡发展。

3.体现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由传统化石能源所生产的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力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这一方面是因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传统电力企业并不愿意高成本低回报的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另一方面制度构建上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可再生能源能够顺利与传统电力一起并网销售与竞争。可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无法在传统的交易机制下显现出来,也就无从拥有公平的交易平台与传统电力竞争,这必然不利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研究及未来的发展。通过新的交易机制的建立,首先解决公平竞争力的问题,使可再生能源电力与传统电力并网销售,将环境价值计入电力成本,例如对传统电力收取污染排放费等,使得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价值以经济价值的形式清楚的显现出来,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技术革新,发展新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市场份额的加大。

(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的构建

1.交易平台的构建

首先要为绿色证书的交易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平台,我国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创建证书网上交易平台,由此交易平成绿色证书的创制、注册、转让及证书的提交等环节。交易双方可通过该交易注册系统完成证书交易,系统的运行并非完全交由市场调控,由政府机关作为第三方进行调控监管。监管机构作为交易系统的上游机关,对注册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与调控。

绿色证书的签发主体由政府监管机构完成,监管机构作为交易系统的中立方起着监管方的职能,证书通过监管机构的创制、认证核准之后才能获得合格的交易资格,才能流入绿色证书市场。所谓证书监管机构我国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根据行政区域的划分建立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监管办公室,由该监管机构实施对合格主体的认证并核准,实施证书的创制、认证、签发、跟踪、吊销等市场调控之外的政府监管手段。

证书交易系统的交易双方包括合格主体(发电商)和责任实体,双方通过证书交易系统实现绿色证书的转让,实现最终的强制配额制。双方的交易行为完全受到市场机制调节,交易价格根据市场对证书的需求情况确定价格。交易行为本身是市场化的,但是就整个交易系统而言却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受到监管系统的监管。证书在交易双方完成交易之后通过系统终端将所交易的证书数量及具体流向情况汇总到政府监管系统,由监管系统完成合格主体绿色证书的认证、注册与确认以及确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比等具体情况。因法定事由的出现,监管机构还有权在法定事由出现的情况下吊销已获取的注册证书的权利。

在该证书交易系统中,发电商可通过系统的认证获得合格交易主体资格,完成证书交易获得经济利益,责任实体通过交易系统购买并提交证书实现其法律责任的履行(配额制的履行)。即责任实体通过购买和提交证书支持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和小型发电机组额外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同时,责任实体不能完成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时也要付出相应的法律责任,支付一定数额的罚金。长期以来,中国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电力供应不足;另一方面,电网公司垄断经营,可再生能源电力因为价格因素导致其无法并入电网。我国电力行业这一"两难"境地的症结正在于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较差,而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两难问题。

2.绿色证书的价格

通过前文所述,证书的定价并不受监管机构的管辖,由市场机制主要调节,但是证书价格的构成又与相应的配额制息息相关,价格过低将导致证书的需求者自愿接受购买任务(罚金),缺少技术革新以降低自身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动力,导致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政策激励失效;而证书价格过高将导致增加企业成本压力,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证书的价格一般应当等于绿色电力与常规电力之间的差价,这里是政府对于市场调控的表现,政府通过对市场机制下确定的基本定价进行审核,在差价的可浮动范围内进行政府定价,避免出现不正当的行为。一方面对政府的定价范围进行了严格界定,一方面给予交易双方主体以定价参与权,双方制衡得以实现合理定价。

3.合格主体的认证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医院建筑发展

0前言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各国建筑界和环保人士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广泛,基于舒适生活的理念追求以及对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倡导简单生活、绿色生活环境成为人们的内心需求。由此,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能、环保、与自然交融的建筑成为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破坏较小或者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基本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理解绿色建筑之前,首先我们要对绿色的定义做一番解读。绿色代表含义很多,首先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可以代表生命以及生命的状态。可以指通常意义上的人们所认为的生态绿色。现代社会的人们出于对生态绿色的向往,将绿色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引申,绿色代表健康,使人对健康的人生与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希望,绿色是环保,她是无需任何包装的生命,她是一切万物的根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颜色,绿色是希望,是翘盼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对未来憧憬的颜色,是万物复苏的颜色!再者也可以指更深层次上的更广泛的“绿色”。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能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就是绿色的引申含义。而且人们还进一步将其它方面的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思想和做法,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引申为绿色。绿色应该可以表示为心情平静,心旷神怡,安详娴静,心情很安定、舒适,有助于健康的恢复。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医院建筑的基本内涵

2.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了解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下面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做一解读。从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和功能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应该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2)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3)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人为的建筑可以分为对环境的破坏和维护两个方面,人类将自己所需要的庇护所建筑在自然环境之中,如果对环境的破坏太大,影响到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自然的食物链、生态链的断裂,损害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建筑与自然的破坏。其二是人们的建筑与自然协调,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环境的平衡,也间接有助于人类的生活和安全健康。总体来说,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建筑过程中和使用中节约了能源和资源的建筑,是人类建筑的追求。还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建筑的布局与自然的协调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筑设计和布局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给以后的发展留足空间。

2.2绿色医院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存在的危机做出的积极反应。绿色医院建筑高效节约尊重环境,将人类健康,舒适方便的追求放在与保护环境同样重要的位置。绿色医院建筑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保障安全供水,减少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绿色医院建筑在绿色建筑的内涵之中应该还有进一步的涵义。绿色医院建筑是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思想与医院建筑的发展相结合,是医院建筑自身发展与整体生态环境发展的共同要求,是时展的必然。医院建筑应注重高效节约,并向现代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医院建筑具有促进人与环境良性互动、整体健康的更高层次功能,并且医院建筑应关注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绿色医院建筑除应采用天然药物、自然疗法外,还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坏境。要求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更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利用。绿色医院建筑是集生态、可持续发展、智能和高效节能于一体的建筑。医院建筑的绿色化本质上是从古至今连续的发展过程,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思想一直是医院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时期医院建筑的绿色化并不完全否定以往医院建筑发展的有益经验,它是对传统医院建筑“绿色化”成果的全面继承和修正扩展。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环境的高效性、舒适性。一些先进的工程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院建筑中如:无障碍设计、医院的气源供应、卫生洁净技术、视频音频通讯、物流传输、动力设备等。这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运作效率,也促进了医院环境的改善。

不同时期由于医院建筑所处的环境不同,绿色化具有不同的涵义。例如:新时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医院建筑对人的健康予以关怀的绿色思想已经由原有的生理范围拓展到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层面;关注资源能源节约的绿色思想也要求对医院建筑的健康不再局限于建筑的区域和单体,更补充了利于全球生态环境改善的内容;另外,新时期的医院建筑绿色化的思想要求医院建筑不仅应该能够维持短期的健康,还应该能够满足其长远的发展,这为医院建筑融入了动态健康的理念等等。

参考文献:

[1]韩玲.医院建筑绿色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吕富殉,张铭歧.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J].世界建筑,2004(2):22-24.

[4]周钧,杨睿.浅谈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J].生态经济,2005(2):98-100.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5

关键词: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策略;启示

一、绿色消费的内涵

关于绿色消费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学者从各自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易必武(2003)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综合考虑环境、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的消费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在消费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与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最小,实现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消费的本质特征直接体现在5R上,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万物共存(Rescue)五个方面。井绍平(2004)认为,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和环境需要而消费对环境无害或少害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方式。罗永泰(2004)认为绿色消费必须符合“三e”和“三R”原则:究实惠(economics);讲求生态效益(ecological);符合平等、人道原则(equitabl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修理旧物(Reuse);提倡使用再生资源制造的产品(Recycle)。

消费者协会认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这包括有三层涵义:是倡导消费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方面转变。

国外学者将避免使用下面六大类商品的消费者视为绿色消费者。这六大类商品是:1)危害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2)在生产、使用和丢弃时,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3)因过度包装,超过商品有效期或过短的生命周期而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4)使用出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的商品;(5)含有对动物残害或剥夺而生产的商品;(6)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的商品等。

综合上述界定,我们认为,绿色消费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行为上的体现,绿色消费承认资源的稀缺性,强调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绿色消费力求实现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协调与优化,绿色消费充分考虑消费者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考虑他人和“下一代”的生存权利的公平性;第三,实现绿色消费的途径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流通体系,从生产、采购、配送、销售、消费、回收等所有环节的绿色化。绿色消费要求提供绿色产品,选择绿色生产模式,建立绿色流通体系予以支撑。

二、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的互动发展

任何一个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反之营销观念又能引导和促进消费需求。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市场导向首先是顾客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必须以消费者为核心,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识别顾客认知价值,最终满足消费需求;其次是竞争导向,即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要考虑竞争者态势;第三是协同,即企业需要协同其利益相关者形成合力,提高企业营销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整体灵活性。可见,企业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是企业能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消费需求始终是推动企业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活动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营销实践来看,绿色营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一开始就与绿色消费的兴起休戚相关。从研究来看,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引导和促进了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是推动绿色营销产生和发展的动因之一

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细分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顺应这一要求,绿色营销首先在企业营销实践中逐渐传播开来。绿色营销是伴随全球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重视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消费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细分市场,绿色消费者是推动绿色营销的原动力,消费者是否采取绿色消费行为是绿色细分市场存在的先决条件,并直接决定着绿色营销的发展。

(二)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重要的视角之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了解绿色消费者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绿色消费行为;二是以提高绿色营销绩效为基础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绿色营销策略。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绿色营销的有效性。国外有关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绿色营销的观念虽然已经被广泛接受,但从营销实践来看,长期以来普遍感觉绿色营销不易操作,原因之一在于对绿色消费行为把握得不够,因而绿色营销策略就很难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因此推动了绿色消费行为的研究;第二,有效的细分市场应该同时具备可衡量性、规模性、可接近性、差异性和行动可能性,为此,必须努力识别刻画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因此绿色消费行为研究能帮助识别绿色消费市场的有效细分变量,成为绿色营销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绿色消费行为研究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研究的基础,同时,深刻理解绿色消费行为是实施有效营销策略的先决条件。

(三)绿色营销能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

意义上完整的营销过程包括对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的引导和培育。一方面,企业通过对资源的有限性、生态破坏的严重性、绿色消费的伦理价值与价值等方面诉求点的挖掘、展示和宣传,告诫人们使用绿色产品,支持绿色营销,使消费者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观念。同时,企业通过营造绿色消费,成立绿色消费组织,促进绿色产品的推广和绿色文化的广泛传播,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敬的行为,培育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引导和促进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形成有效的绿色需求。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6

关键词:绿色营销理念;天然气营销;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33

1引言

天然气作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能源,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非常小,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在天然气的影响中加入绿色营销理念更能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可以达到双赢。绿色营销实际上就是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来制定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理念应用于天然气销售中能够帮助社会和企业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将会对绿色营销理念在天然气营销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其对天然气营销的作用,并提出有关建议。

2绿色营销理念应用于天然气营销的必要性

(1)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能源,在近些年来,其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并且人们生产生活中对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天然气从生产到使用再到消耗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极小,符合绿色营销的范畴,其特点也成为了绿色营销理念应用的基础。

(2)随着气候和环境的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而天然气作为一种环保型能源,增加绿色营销理念更能够提升人们对绿色和生态的认识,认识到天然气的重要性,为天然气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天然气在市场的占领份额奠定了基础,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很多国家对天然气进行开发和使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健康和环保,人们使用天然气不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成本花销,可谓一举两得。

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其根据绿色能源的行业要求,在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贯彻绿色生态的理念,这对于缓解环境压力,解决国际上对能源的争夺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3绿色营销理念在天然气营销中的营销策略

3.1绿色产品和品牌策略

天然气本身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可以被包装为一种绿色产品,在进行天然气营销时,需要对产品进行生态、环保、节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介绍,着重体现天然气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特性。此外,企业也要树立良好健康的社会形象,赋予天然气这一绿色产品更多的内涵,在对天然气进行营销获取利润的同时也要认真负责的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

3.2绿色价格策略和市场定位

天然气的绿色营销价格的定位一般是在市场燃气资源定价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摆动的,企业在定价时需要充分的将环保成本、运营成本等考虑在内,同时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同类型竞争企业的定价水平以及企业自身特点等因素。制定绿色价格策略主要是在考虑因素和定价高低方面与普通定价体系有所区别,此外也会根据不同的顾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销售去向也会有所不同。企业在定价时也要特别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合理可行的价格方案。

3.3采用绿色分销渠道

在对天然气营销时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将分销渠道分为大客户营销体系和零散社会客户营销体系。大客户营销体系主要是通过营销人员对市场的整体把握,对政府、房地产公司以及大型燃料消费企业等大客户进行营销。而零散社会客户包括居民用户、工业用户等方面的小型客户。在进行绿色分销渠道建立的过程中,要注意双向并进,努力通过两个渠道的共同作用,打开天然气的营销市场,在营销的过程中要体现绿色、生态、和谐理念。

3.4绿色促销策略

绿色促销与传统促销策略相比,其开展重点是开展营销和推广活动。针对天然气这一绿色产品自身的特点,在对天然气进行绿色促销时,可以着重宣传天然气与其他能源燃料相比显示的优越性,并且可以通过一些已使用过该产品的用户产生的口碑来达到促销作用。

4结束语

通过天然气自身的产品特点以及当今社会现状和人们的需求,可以分析出绿色理念营销方式是最适合天然气的一种营销方式。企业应该结合市场和人们的需求充分认识绿色营销理念对于天然气营销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关绿色营销手段促进天然气的营销,最终实现企业在采用绿色营销手段化解环境危机的同时获取利润,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7

型发展关键所在,而目前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绿色建筑较高成本,鉴于此本文提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为绿色建筑推广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

1概述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每年约新建大量建筑项目。而据有关方面统计,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原材料,同时温室气体效应、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很大部分与工程项目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由传统高消耗发展向高效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而绿色建筑的推进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

2绿色建筑定义及内容

所谓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相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①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促进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②提高人类健康,提供整个社区和居住者健康生活环境。③促进经济发展,为开发者和整个社区人员提供经济回报。④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提高社区规划和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从本质上和传统建筑是不同的。要实现绿色建筑目标,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和建筑过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文档材料比如我国对绿色建筑要求通过相应检验,进行绿色标识,美国要通过LeeD标准认证。[2]绿色建筑的这些特点要求相对于传统项目管理而言要进行相应改变来减少风险,并在工程项目造价目标内完成该工程。

3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实施

3.1绿色建筑项目管理规划绿色建筑项目推广最大阻碍之一就是项目成本,因此项目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项目成本控制。为保证绿色建筑在预定项目造价目标内完成,业主和项目经理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开始前设置可持续性目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将建立未来所有的项目决策的框架,从而减少重大设计修改的机会,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据有关资料统计,工程设计修改或施工过程中变更是工程造价增加最大影响因素。

3.2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①项目需求评估。传统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根据市场环境及自然情况定义项目需求,而绿色建筑除要进行以上分析之外,还包括环境目标,绿色标识等级和完成该绿色建筑所需投资。②选用项目经理。聘用一名非常有经验的绿色建筑咨询顾问或项目经理,要求熟悉绿色建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有阶段,我国目前有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熟悉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所有内容,便于给予业主更合理建议。③初步场地分析和计划。在成本分析基础上,确定经济及生态目标,并根据生态目标考虑场地特点和建筑物需求,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项目初步预算,确定项目目标优先级。④项目最终场地确定。成立项目设计研讨会,包括业主和其他团体代表及项目经理、建筑师、承包商等,根据这些相关专家及利益相关者建议研究选定项目最终场地。

3.3绿色建筑项目设计①项目初步预算。根据建筑者、项目经理、建筑师和房地产咨询顾问建议确定项目初步预算。这个预算要从整个项目寿命周期考虑,从项目短期回报到长期角度考虑带来的费用节省。②项目设计。根据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设计团队,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还需要来自于项目技术专家建议,同时根据项目目标优先顺序完成绿色建筑项目设计。③工程项目施工招标。由于建筑师、项目咨询顾问、相关专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因此工程项目设计变更较少,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文件。根据相应文件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招标。

3.4工程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后就要进行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实施。

①工程项目合同。合同应包括为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的绩效协议及奖金,还应包括为完成绿色建筑相应等级的特殊条款,如使用的能源,可回收材料的现场回收要求,及未使用材料返还材料商等相关条款。②工程项目施工。为保证绿色建筑项目施工达到即定目标,工程施工期间需有绿色建筑相关技术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监督与管理,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例会,及时沟通与反馈,运用相应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保证绿色建筑能顺利竣工并通过相关部门绿色建筑相关星级验收。③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建筑项目试运转是保证项目各功能正常运转重要步骤之一,经过项目试动转后工程项目交付使用。

4结语

绿色建筑推广是建筑工业重大革命,而目前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绿色建筑成本,本文针对绿色建筑特点进行项目管理,为绿色建筑推广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6.

[2]LaurenBradleyRobichaudandVittalS.anantatmula.GreeningprojectmanagementpracticesforSustainableConstruction.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aSCe/JanUaRY2011.

[3]Bockrath,t.2000.Contractsandthelegalenvironmentforengineersandarchitects,6thed.,mcGraw-Hill,newYork.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8

截止2016年初,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2.36万km,居世界之首。公路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在便民出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寻求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已然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绿色公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公路行业,可实现公路建设外部约束条件与内在供给品质之间的协调,成为当下公路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1]。目前,中国已成功修建生态型绿色公路[2]、景观型绿色公路和低碳环保型绿色公路等示范工程,相关部门和公路界学者也提及了一些绿色公路的本质特征[3],但对绿色公路的定义尚不明确;同时,已建的绿色生态公路工程质量大多良莠不齐,缺乏客观、系统的评估方法及评估体系,尚未对绿色公路建设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因此,明确绿色公路内涵、建立绿色公路评估标准体系对于规范绿色公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全面梳理现有绿色生态公路内涵的基础上厘定绿色公路的定义,系统分析绿色公路的建设概况及评估现状,指明当下绿色公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绿色公路评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绿色公路的评估研究及绿色交通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1绿色公路理念

1.1绿色公路内涵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五大措施来保证绿色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任务涉及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品质优越和功能多元5个方面。同时,相关部门和公路界学者也提及了一些绿色公路的本质特征,如生态、安全、便捷、美观及节能等,但对于绿色公路的定义不尽相同。

彭波、陈红等人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将公路的设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4-5];秦晓春等倡导运用绿色技术及环保手段保证绿色公路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环境效益[6];郝培文等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要求,将一系列优良的可持续性实践技术运用于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7];蔡洁等借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公路定义为:在公路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高效、适用的运输条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8];李祝龙等认为绿色道路就是在满足基本路用功能的前提下,环境优美的一类公路的统称[9];欧阳斌等人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实现公路的绿色效益;贺宏斌等提及一种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公路建设理念;王朝辉提出在道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舒适、高效使用环境的生态型城市道路[10];马军等认为绿色公路就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公路[11]。

笔者认为绿色公路是在公路全寿命周期内,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注重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公路使用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绿色公路建设概况

修建绿色公路是绿色公路理念的实践和落实,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绿色理念的贯彻实施,将绿色公路建设推向一个新高潮。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力求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对各国绿色公路建设情况梳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国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中国亦开展了相当数量的绿色生态公路工程,且有诸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应运而生,但绿色公路的定位多为景观公路、生态公路、低碳环保公路等单一方面,未能全面、综合地诠释绿色公路。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双型”道路的关键时刻,规范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加大绿色公路评估和监管力度尤为重要。

2绿色公路评估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绿色公路的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跟从、资源利用率低及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所修建的绿色公路难以满足环保、景观、人文、创新、舒适、便捷等多方面需求。因此,提出针对绿色公路特性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形成覆盖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评估体系,加强绿色公路建设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2.1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交通行业在便民出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巨大负担,面对交通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交通行业应加快绿色公路建设,以公路绿色发展促进交通行业发展的绿色化。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公路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更缺少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所建绿色公路进行系统评估,以致无法确定绿色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中各关键控制点,无法判断公路是否达到绿色公路的建设要求,难以使绿色公路建设理念完整合理地应用于实践。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能贯穿于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方法及评估体系,提高公路建设各阶段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增强公路交通网体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为现代化公路建设指明方向。

2.2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充分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绿色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建设低耗能、绿色环保、低碳、舒适的绿色公路[12]。绿色公路规划阶段应侧重新科技的运用、综合效益的提高;设计阶段需注重线路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重视生态恢复以及道路沿线美化设计;施工阶段加强新工艺、新材料、节能机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运营养护阶段在利用节能技术、废旧材料的同时应进行智能化交通建设。上述绿色公路建设的各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评定方法及评定标准,难以使绿色公路高效、高品质地完成,因此,制定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成为绿色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3)缺乏系统全面、覆盖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现阶段绿色公路评估主要用以满足工程项目需要,针对绿色公路全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和常规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如何形成科学全面、覆盖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仍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5结语

本文在全面梳理绿色公路内涵、厘定绿色公路定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绿色公路建设及评估现状,指明了当前绿色公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以明确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指标、规范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为目标的绿色公路评估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建议绿色公路评估中应注意几点:第一,结合中国交通发展特性和公路工程转型需要,形成具有不同类别指标评价、定量或定性指标评价等多功能的绿色公路综合评估方法;第二,严格控制绿色公路工程质量,避免绿色公路评估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客观、统一的绿色公路评估标准,为绿色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第三,将绿色公路理念贯穿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功能路面、交通设施等方面全面分析绿色公路建设关键因子,形成系统全面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丹,方元务,王超.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建设环保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7):280-283.

[2]谭洪河,段跃华,章玉.绿色公路的发展政策探索[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12):43-45.

[3]张琴.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公路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4]彭波,李文瑛.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28-31.

[5]陈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69-71.

[6]秦晓春,沈毅,邵社刚,等.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94.

[7]郝培文,蒋小茜,石载.绿色公路理念及评价体系[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28(5):29-35.

[8]孙磊,蔡洁.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2(3):491-492.

[9]李祝龙,王艳华.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207-208.

[10]李满良,郑晨,王朝辉,等.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15(2):10-21.

[11]马军,王晋,马壮林.绿色公路客运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6(3):68-71.

[12]张兴凯,任智刚,曾明荣,等.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安全生产战略影响量化分析简[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7):5-9.

[13]袁冰.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4]蒋育红,何小洲,过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09):1399-1402.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9

学术界将“绿色包装”定义为对生态坏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够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根据这个定义,可将绿色包装的特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安全卫生。不同的产品对于包装的需求和规范各不相同,可是在安全卫生的要求方面却是相同的。包装的结构用料和使用的涂料都要对人畜无害,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的包装上。第二保护环境。包装从取材到加工,再到使用,最后到废弃的一整个寿命过程中都不能够对环境造成破坏。包装在结束它保护、移动和储存的职责之后,最好能够循环重复利用,以达到其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第三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又分为两方面的内容,即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包装的取材应该避免采用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此外,应减少包装加工的步骤,缩短包装制作的生产周期。这样做既保护了地球上的稀缺自然资源,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电能热能的损耗。在结构设计方面,包装的体积要小,分量要轻,以减少运输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包装特别是商品的运输包装的形状不要追求无谓的繁琐,尽量规整简单,以减少运输环节的压力。

二、推广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1发展绿色包装,是对人卫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假奶粉、假鸡蛋、假胶囊等造假食品骇人听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一些工业用料被添加到了食品之中。例如,无良商家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用工业燃料“苏丹红1号”给食品染色等,这些工业添加剂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包装生产属于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加入一些工业添加剂。由于包装的特殊属性,它跟食品以及药物等直接接触。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唯有同时保证包装的卫生安全,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和染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2发展绿色包装,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竞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商品加工国,出口商品物美价廉。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想出了种种理由抵制我国的商品。近年来,他们已经不再以倾销和增加关税的方式,转而使用提高绿色包装标准的手段来组织我国商品的出口。为了保障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包装,努力与国际接轨。

3发展绿色包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大。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白色污染”、工业废水问题尚待解决,温室效应、雾霾天气又让我们束手无策。推广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包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环境资源造成损害。

三、推行绿色包装的必要措施

1加强绿色包装材质研发的力度,优化绿色包装的设计

根据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既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和Degradable原则,可以看出绿色包装的推广需要材质研发和设计优化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包装的结构设计中,遵循少量化原则,减少包装材料,反对过分包装。在包装的选材上,尽量使用自然素材,使用本地材料,以减少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的消耗。绿色包装提倡使用能再生,可循环使用以及可重复使用的材质。目前再生纸,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材质得到广泛使用。这些材质依然在回收利用中存在着问题,新型包装材质的研发有待加强。

2规范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

绿色包装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可是对于绿色包装的定义和评价却始终没有一个规范。我认为推广绿色包装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具体化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量化每一个环节中的最低标准。这个量化的体系中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的消耗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包装寿命终结之后的回收率以及不可回收部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

绿色能源的定义篇10

1.绿色化学的涵义

绿色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对环境无害的化学,也通常被称为无公害化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绿色化学可以定义为利用化学相关知识,减少或者消除对人体、环境有害的物质,达到化学无公害化.有关学者提出了原子利用率理论,本质含义就是尽量做到把每一个原子都充分利用,做到真正的百分百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化学成为了一门交叉学科,不仅涉及化学工艺学,而且还可能涉及机械、化工、电子、自控等多个学科门类.随着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绿色化学,大力扶持相关产业,也使绿色化学成为一门朝阳产业.

2.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上文中绿色化学的多角度定义可以得知,绿色化学的核心是绿色,绿色当然是一个替代词.绿色化学的理念基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5R原则,所谓5R原则来源就是五个绿色化学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具体为减量(含义为尽量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循环使用(对涉及的原材料循环使用,达到高利用率)、回收(对相应的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理,做到不浪费一点资源)、再生(再生的含义就是尽量使用可以再生的资源,在原料的选择上下功夫,以利于环境保护)、拒用(拒用的含义就是拒绝使用有害物质,积极研发替代品).通过对5R原则的介绍,我们知道,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化学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的必要性

1.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学基础课,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在中学阶段,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在学生启蒙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十分重要,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在中学化学中如何引入绿色化学

熟悉中学化学教材的人都知道,在教材的相关章节中提到了绿色化学的重要性,为了从感官上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如在制备有毒气体时,我们一般的常识是在通风橱中进行,现在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为了提高反应效率,可以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反应,这样既可以获得较高的反应效率,又可以做到有毒气体零排放,通过有毒气体的制取实验,也可以引入绿色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修养.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我国中学生在绿色化学素养培养方面普遍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倡导绿色化学观念,必须在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素养.我国化学教育现状是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承担起绿色化学理念传播者的重任,以身作则,在化学实验中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绿色化学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以5R原则为指导原则(5R原则即减量、循环、回收、再生、拒用)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也可以作为实验准则,解决教学实验中容易出现的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系列问题,相关教学单位,可以考虑把5R原则作为实验室守则予以公布,真正发挥5R原则的作用,切实让学生知道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应用绿色化学原理,改进化学实验设计

在5R原则的指导下,以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为契机,积极应用绿色化学原理,改进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真正做到绿色化学在理念上深入人心,在实际行动上做到实处,结合当今中学实验室实际,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绿色化学原理,对现在的中学化学实验进行彻底改造,为了脉络清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积极探索新方法

化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方法多样性是其主要特点,化学反应不是固定的,其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可能因为环境温度、反应物浓度或者催化剂的不同而有天壤之别,有的反应自然反应极慢,但是加入相应催化剂后可以上百倍的增加反应速度,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在设计化学实验时,一定多探索,积极开发新的催化剂,尽量使反应发生的快而彻底,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上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2)实验的器具多样性

随着科技发展,化学器具更新很快,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把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化学仪器的设计生产中,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室实际,我们在进行相关实验时,既可以利用常规仪器,也可以利用高科技的微型器具,也可以我们自制实验器具,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绿色化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绿色化学的新器具,比如,在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制备硫酸铜的反应中,中学实验室提供的常规仪器太大,容易造成浪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微型实验仪器,这样既满足了实验要求,又大大节省了反应原料,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相关理念,可以对学生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实验场地和环境多样性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中学化学实验一般不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有时候试验场地不仅仅只局限于实验室,比如在做pH测试实验时,一般实验室会提供多种酸或者碱性物质以备检测,但是这样会浪费大量的实验原料,为了积极践行绿色化学理念,教师可以把学生实验室放在野外,学生采集相关标本,研磨成汁,再用相关试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或者具体的pH,这样既可以节省实验材料,又可以给学生主动性.因为,实验室的物质已经知道酸碱性,所以学生做的只是验证实验,而上述新方法,由于不知道所采集标本的酸碱性,所以这就成了探索性实验,大大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十分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3.药品利用绿色化

药品利用绿色化也是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方面,药品利用绿色化就是在化学实验时,要节约药品,合理使用药品,对于价格昂贵的药品,还要积极探索替代品,以节约珍贵的资源,从药品利用层面上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四、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行动研究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资源

现在的中学化学教材都十分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在课本中都随处可见绿色化学理念,通过实际阅读中学化学课本,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节省资源作为主体.在中学化学课本中,以节约资源作为整本书的理念支撑,例如在氯碱工业中采取了循环操作,体现了绿色化学中节省资源能源的基本原理.

(2)在设计中学生化学实验时,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其中,在设计实验结构图时,尾气处理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