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23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1

【关键词】静电防护;雷电防护;感应雷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中机动车辆的数目也在迅速增加,对于石油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作为储存石油和提供石油的设施来说,油库和加油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石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静电或者雷电发生时很有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做好对油库和加油站的雷电和静电安全保护措施。

1.油库加油站静电防范策略

静电是造成油库加油站爆炸事故的主要点火源,因为油库、加油站的油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会产生静电,当产生的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以引起爆炸。

1.1加油站,油库静电的产生

一方面,油库、加油站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发生流动、沉降、搅拌等接触、摩擦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主要包括:流动带电、冲击带电、沉降带电和喷射带电。油品流动带电就是低导电率的轻质油品在管道中流动与管道之间产生摩擦,使得油品带有静电荷。沉降带电是因为油品本身含有杂质,当其中的杂质与油品进行相对运动时,杂质中的水珠和颗粒会带走吸附在界面上的电荷,使水滴和有带上不同的电荷。冲击带电是指油品从顶部注入储罐内式,油粒与罐壁之间发生碰撞而带电。喷射带电是因为油品在管口高速喷出的时候在界面处形成双电层,使粒子和管口分别带上正负电荷。

另一方面,油库、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可能产生静电。油库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由于在活动时,衣服之间产生摩擦或者是鞋子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造成人体带电,引发爆炸燃烧事故。在装油作业中,采样器不接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导体,在接近油品的时候就会由于静电感应而出现放电现象。

1.2油库、加油站静电防范策略措施

1.2.1控制静电的产生

油库、加油站中避免静电的引起的爆炸最主要的是控制静电的产生,控制静电产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1)控制油品的流速,油品流速越高,与管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产生的静电量也越大,要控制好流速做到有效预防静电的产生。(2)改变油罐车的卸油方式,因为油罐从顶部开始卸油的话,油就会冲击油罐壁,加速油的蒸发,使油品的带电量急速增加,所以在进行卸油过程中可以采用潜流式灌装油,减少卸油中的静电产生。(3)油库、加油站操作人员由于衣服材质的不同,在频繁的摩擦或者是穿脱衣服时容易产生静电,所以油库、加油站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该避免穿化纤材质的衣服,应该穿防静电服,不用丝绸和化纤类的布去擦拭加油机、量油口。

1.2.2采用泄露法、中和法和工艺控制法消除静电

泄露法是利用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铺设导电橡胶或者是喷涂导电涂料等措施使静电荷可以很容易的从带电体上消失,减少电荷的累积。中和法是利用正负电荷相消、外加直流电场、电离空气等方法对带电体中加入一定的相反电荷,使两种电荷达到中和。

2.油库、加油站雷电防范策略

2.1油库、加油站雷电防护存在的问题

加油站油库的选址不合适,加油站一般设在高速公路以及国道旁边,很多加油站的规模较小,不具备实施多级防雷方案,加油站油库的电力系统不安全,一般加油站才有的是380V的交流电,电线是架空明线介入站区然后地埋引入建筑,这种方式很容易感应雷电电磁脉冲,加油站的通信线路也是从户外架空明线引入的,而且一般没有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不能有效防止雷电入侵。

2.2油库、加油站雷电防护措施

2.2.1油库的防雷措施

(1)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原理是利用避雷针把雷引向自身,再通过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低下,保护油库的安全。

(2)消除油气泄漏。油库遭雷击起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关附近有可燃性油气混合物,所以要对各种油罐采取措施,对于非金属油罐进行更新和修理,对于金属油罐要对它的检修要求以及操作规范有明确的规定。提高油罐对雷电的屏蔽能力,减少油气外漏。

(3)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都会造成短路和爆炸。所以对于油罐来说还是要做好接地工作,接地电阻值要在30欧以下。

2.2.2加油站的防雷设计

(1)加油站的直击雷防护:①油罐区的防雷措施,根据油罐规定,油罐区的防雷等级应该为一类,要求金属油罐必须做环形接地,而且接地的点应该在两个以上,两点之间的弧形距离应该在30m以上,当钢油罐的顶板厚度大于4mm时不需要安装直击雷预防装置,当钢油罐的顶板厚度小于4mm就需要安装防直击雷设施,对于雷电出现比较多的地区应该安装独立的避雷针,避雷针与油罐的水平距离不能小于3cm。②建筑物的防雷,加油站的建筑物防雷属于二级防雷范围,包括营业厅、罩棚以及加油站内其他的建筑,加油站的建筑物防雷使一般采用避雷网进行保护,避雷网应该在加油站建筑物的各个屋角、屋脊等容易受到雷击的部位铺设,将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与避雷网连接,为了提高效率,加油站的防雷接地可以与防静电接地、以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但是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Ω。

(2)加油站感应雷防护:①加油站电源系统的防雷,根据加油站配电系统的不同,可以将加油站电力系统的防雷分为三个级别,对于一级防雷来说可以在380V低压总配电箱中安装标称通流容量25ka的电涌防护器。对于二级防雷,选用通流容量20ka的浪涌防护器,但是要在浪涌防护器前安装空气开关作为短路保护装置以免浪涌防护器受到雷击而损坏。对于三级防雷来说,在使用了前两级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还要在加油站的计算机管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出使用防雷电源插座。这样层层保护就可以有效防止加油站中感应雷电的产生。②加油站信息系统的防雷。工控机、机柜、各种的SpD(浪涌防护器)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接地端均应以最短距离与等电位接地网络可靠连接。还需要在液位仪控制线上安装额定负载电流1.0~1.5a的大功率特殊信号电涌防护器。加油站的iC卡工控机的UpS后和电子设备上安装响应时间小于或者等于50ns,标称通流容量大于10ka的浪涌防护器。

3.结论

当前阶段,油库、加油站的静电和雷电防护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隐患,在油库、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到静电和雷电造成的后果,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确保加油站和油库的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王伟良,何灏,毛传泰.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设计[J].广西气象,2007,(04).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2

关键词:静电控制原则控制方法危害

1、静电的产生、特点及其危害

1.1静电的产生

与通常强电、弱电系统中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不同,静电是这样一类电荷:这些电荷并不物体内运动,而是被束缚于物体的表面。由于物体表面的正负电荷不平衡,对外呈现出静止电荷,并由此形成空间电场,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

⑴不同的两种非金属材料摩擦、接触分离时,电荷在这两种物体间发生转移,造成物体的正负电荷失去平衡而带电;

⑵非接地金属体因感应而带电。

1.2静电的特点

静电有这样一些特点:高电压、强电场,发生放电的持续时间极短、电磁辐射频带宽。

带电物体对地电压与物体的电容量及其所带电荷量均有关。对一般的非大型物体,其电容量一般在数pF至数百pF之间,静电电荷可导致其产生数百至数万伏的对地电压。发生静电放电时,因放电电阻、电容小,其放电时间常数一般很小(常小于1μs),并产生全频电磁辐射。

1.3静电的危害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静电已经成为现代电子工业生产中使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装备损伤的重要根源之一。静电可能造成电子元器件、电子系统损伤或损坏;造成电子系统数据错误、控制系统失控等故障。同时由于静电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危害往往不易被识别或被检测到。

静电电荷本身并不会产生危害,危害主要来自静电放电的过程。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静电危害,实际是指静电放电所产生的危害。对现代电子工业,静电的危害方式和途径主要有:

⑴直接接触放电

电子器件接触带电物体,高电压导致其内部被击穿,或瞬间的大电流导致器件失效或可靠性降低;

⑵感应放电

器件在静电场作用于电荷发生移动,形成了电位梯度,如与金属体或接地体接触,发生放电,造成损伤或失效。

静电放电不仅可能损伤电子元器件,而且可能导致控制失灵、数据错误;静电放电的电磁辐射带宽高达数GHz,近距离的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造成电子设备的误动作或数据错误。

2、静电危害的控制原则和控制

在静电可能对电子装备或器件产生危害的区域,建立静电保护区域(electrostaticprotectarea,epa)是十分重要的。在epa内,人们采取各种防静电措施控制静电危害。

2.1控制静电危害产生的主要原则

控制静电危害的主要原则有:

⑴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减少物体的静电电荷量,使其对地电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⑵控制各物体之间的电位差,减少静电放电。

2.2控制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控制原则,控制静电危害的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降低静电产生的速率,提供静电泄漏通道及等电位连接。

⑴降低静电产生的速率

在运动中物体因摩擦、剥离等因素产生静电的速率(起电率)不仅与运动速度有关,也与材料有关。因此,除了尽量避免高速摩擦、高速剥离外,还应尽可能使用起电率低的材料。一般说来,使用防静电材料(电阻率在104~1010Ω的材料)、防静电制品(防静电材料制造的用品)或不易起电的材料(如棉布等),可大大降低静电起电率。

⑵提供静电泄漏通道

物体在运动中(或因感应)不断产生电荷积累,同时也不断流向大地或被空间异性电荷中和,使起电与泄漏最终达到平衡。这个平衡点决定了物体最终的静电电压,因此,为使物体带电量低至不产生危害的程度。静电泄漏有两种方式:接地和空间电荷(离子)中和。

①接地接地是指将物体与大地连接,使物体的静电电荷对地泄漏。静电接地分为直接静电接地和间接静电接地两类。

直接静电接地:将金属导体直接与大地电气连接(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0Ω);

间接静电接地:将非金属导体,通过其自身或防静电用品、制品、或通过金属导体,与大地连接(接地电阻104~1010Ω)。

因不同的电子器件对静电的敏感程度(可能造成其损坏的静电电压值)不同,因此,对间接静电接地电阻的要求也不同。根据不同的要求,可将epa分为a、B两级:凡存在易损电压小于100V的器件或产品的区域为a级epa;存在易损电压大于100V器件或产品的区域为B级epa。不同级别的epa对间接静电接地电阻的要求不同。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既能针对性地防止静电损伤,又能节省防静电的费用。

②中和空间电荷(离子)利用空间带电离子,不断中和物体所带静电电荷,使其静电电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⑶等电位连结

将一切非带电金属体进行等电位连接,使其之间保持相同的电位,以防止静电放电的发生。

3、防静电危害的措施

防静电工作是项系统工程,该工程环环相扣,只要其中一环不注意,使静电损伤了电子元器件,则其它各环的防静电工作白做,防静电经费白花。防止静电危害,必须根据上面亿阐述的控制静电危害的原则,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全面、系统地控制,才能有效的控制静电危害。下面对epa的防静电危害措施以及目前一些常见做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3.1防静电接地

为了防止感应带电及出现电位差,所有非带电金属体均应进行接地。金属物体本身不会因摩擦带电,但可能因接触带电体或因感应而带电,成为静电带电体。这种情况下金属体整体电荷仍然平衡,但其不同方向表面电荷是不平衡的,并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因此,除非不允许或不能,epa内所有非带电金属均应接地,且一般情况下应采用直接静电接地。

生产中非金属材料的制品、工具、容器等,应尽可能使用防静电材料制成,并进行间接接地。使用防静电用品、工具和制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接地,一方面降低静电起电率,另一方面提供静电泄漏通道、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地面、人员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佩带防静电腕带,配置防静电工作椅等。这些制品、用品、工具、设施等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相应epa防静电等级的要求。

3.2防止人体静电危害的措施

人员作为生产的主体,活动范围较大、随机性强,差异大,因此人体静电是最易产生并造成危害的。防止人体静电危害,目前很多epa区域出入口要求设置静电释放装置(如接地金属球或手柄),人员进入前被要求触摸该装置,以释放静电,实际上,这种措施只能一次性将人体静电释放,并不能保证人员进入epa后的活动中不产生静电和静电积累超过安全允许范围。而最大的危害,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因活动(包括感应)导致静电积累,因此,这种措施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在进入epa前测量人体静电电位,也只能反应在进入epa时的静电电位情况,不论其测量结果是否满足要求,都不能代表其进入epa后静电电位可能达到的数值,因此,这种测量结果并不能作为人员是否可以进入epa的依据。

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积累,将其静电电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一方面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避免穿化纤服装,减少静电的产生。另一方面应该采取的措

施是始终为其提供静电泄漏的通道,通过防静电地坪、防静电工作鞋(袜子、鞋套)、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椅、防静电腕带等,在贯穿生产的整个过程和所有位置,始终保证人体有足够的、且保证人员安全的静电泄漏通道。这样就可将人体静电电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3绝缘物体消除静电的措施

原则上,epa内应尽量避免使用绝缘材料,因为绝缘物体(电阻大于1010Ω),采用接地方式是不能消除静电积累的。

对必须使用的绝缘材料,应采用空间带电离子中和的办法,消除静电。例如可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产生离子风的静电消除器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主要有:消电时间

3.4临时或特殊epa的防静电措施

对一些临时的或特殊epa,不允许或难以设置接地装置的区域(如某些电子吊舱等),采用等电位连结就尤为重要。这种情况下,等电位连结实际上就是设置一个非零位的浮地,将非带电金属、防静电设施、用品、制品等统统连接到该浮地,形成等电位,虽然不能将静电电荷泄漏到大地,但在整个epa内避免出现静电电位差,造成放电。此外,在可能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消除静电以获得更佳效果。

3.5关于电阻检测

面的叙述已经说明,接地是epa内一个重要的防静电措施。如何确定间接接地电阻值及其是否满足要求,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技术问题。

由于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防静电设施、制品等用品,其电阻与电压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不同的电压下,其电阻值不同,如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环氧树脂类防静电地坪,在500V电压下测量与100V电压下测量,其结果相差可达数上万倍甚至更大。目前我国多数防静电标准或规范,仅对防静电泄漏电阻要求有规定,而对检测方法或检测条件并没有做出规定或说明。原电子部标准规定的检测电压为500V,后经修编(归属信息产业部)在SJ/t10694-2006《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中规定了防静电制品、设施电阻检测电压为10V、100V;wJ2146-93《兵器工业防静电用品设施验收规程》规定的检测电压为500V,目前其正修编,测试电压也改为10V、100V、500V。这样国内的静电泄漏电阻测试电压标准实现了统一。而100V、10V的测试电压,也是ieC标准所确定的测试电压。

4、结束语

一般说来,静电是一种现象,静电电荷的积累本身并不会造成危害,静电危害主要来自于静电放电。防止静电危害,应该从控制静电电荷的积累和防止发生静电放电两方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同时应根据epa内产品或器件的静电敏感程度确定等级。使用的防静电用品、制品、设施应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防止静电危害,既要从设计上首先考虑,也要从管理是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也应避免一些无效的、或者不必要的做法,以减少浪费。

参考文献

[1]来宏维著,《电子工业中的静电控制技术》,上海出版社,2001.

[2]关效圣编著.《静电灾害及其防控》,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3

1.1爆炸分析

聚丙烯生产工艺中的爆炸危险是由多项原因引起的,而且爆炸危险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闪爆、聚爆等,严重影响了聚丙烯生产工艺的安全控制。分析聚丙烯生产爆炸危险的原因,如:

(1)聚丙烯生产原料引起的爆炸,丙烯是生产中的主要原料,一旦工艺中发生丙烯泄露,即会在设备生产底部聚集,导致设备膨胀爆炸;

(2)温度失控,聚丙烯生产过程中的聚合反应,需要严谨控制温度,如果温度与生产工艺矛盾,就会引起爆炸;

(3)粉尘聚集,粉尘占据了聚丙烯反应的空间,受到膨胀影响而发生爆炸。

1.2静电火灾

静电是聚丙烯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危险源,虽然聚丙烯是非导体,但是表面很容易聚集静电电荷,特别是在聚丙烯流动的状态下,静电电荷与周围的设备、管道发生摩擦,长期摩擦的过程中发生静电感应,如果聚丙烯生产的环境较为干扰,也能发生静电火灾,引发严重的危险事故。

1.3堵塞危险

因为聚丙烯生产的产物,具有粘合、依附的特性,容易粘结在聚丙烯生产的设备表面,长期以来形成了固结体,所以引起了堵塞的危险。例如:聚丙烯生产中采用管式聚合器,在反应后期产生大量的粘合物,集中粘结在管道内壁上,导致管式聚合器内形成了堵塞的问题,如果管式聚合器内聚集物较多,即会影响管道的输送水平,管内的压强、温度等都会偏离正常的数值,也能引起爆炸或火灾风险。

2聚丙烯生产工艺的安全措施

综合评价聚丙烯的生产工艺,针对工艺的危险性提出安全控制的措施,确保聚丙烯生产的安全性。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可以采用蒙德法分析危险源,落实相关措施的安全控制。

2.1爆炸控制的措施

聚丙烯生产工艺危险性中的爆炸控制,需要根据爆炸危险的原因规划措施应用。首先是防止丙烯过度聚合,聚丙烯生产时严格按照原料的投放顺序和比例执行,消除潜在的聚合危险,监督聚丙烯生产的过程,防止原料聚合;然后控制聚丙烯生产的温度,可以在聚丙烯生产中安排冷却工艺,重点控制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放热;最后是预防粉尘爆炸,规范处理聚丙烯生产工艺中的堵塞问题,遵循聚丙烯生产的要求,防止粉尘堵塞聚丙烯生产的设备和管道。全面控制聚丙烯生产工艺中的爆炸危险,保障聚丙烯生产的经济效益。

2.2静电火灾控制的措施

为了防止静电火灾,聚丙烯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静电接地的方式,还要注重聚丙烯生产环境的控制,防止生产环境过于干燥。聚丙烯生产时,应该定期检查静电接地的可靠性,也可利用加湿的方法,消除聚丙烯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火灾的危害。除此以外,聚丙烯的输送工艺中,增加氮气物质,防止聚丙烯表面的静电与设备或管道结合,保障聚丙烯在管道运输中的安全性,充氮控制的方法是目前防静电火灾中最简单的一类,解决了精丙烯生产中的静电问题。

2.3堵塞危险的控制措施

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监控聚丙烯生产的堵塞危险。自动控制系统检测到堵塞危险时,会自动发出警报,促使生产工艺进入紧急处理的状态,提高聚丙烯生产系统的输送能力,以免聚丙烯的产物过度聚集在生产管道内。部分情况下,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报警的功能,提供紧急处理的手段,有利于控制聚丙烯的堵塞问题。自动化控制系统非常注重堵塞风险的控制,通过实践性的操作方式,杜绝堵塞的风险,防止聚丙烯生产中发生危险事故,提高聚丙烯生产的效率。综上所述,聚丙烯生产工艺的危险性,需积极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利用可靠的安全控制措施,规避聚丙烯生产中潜在的危险隐患,加强聚丙烯生产安全控制的水平,消除聚丙烯的危险源,促进生产工艺的安全进行。所以,在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实行安全控制,保障聚丙烯生产的安全水平。

3结语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4

关键词:电气;事故;预防

引言

在安全生产中.电气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触电伤害作为现场工作人员的四大伤害之一,其在18种工伤分类中占据第四位,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而产生的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生理效应而导致的伤害。尤其在潮湿地区或进入夏季,气候炎热潮湿.触电伤害容易发生。为防止触电伤害事故,必须加强用电安垒管理。施工现场的电气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就应从“人一机一环境”综合考虑,并注意电气的系统性、完整性。

1电气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1完善制度,健垒用电手续

为确保生产和基建任务顺利进行,防止电气伤害事故,落实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认真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电业系统规定的“两票三制”,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纠正存在的问题。由于生产基建、设备检修、新设备试车等多项工作.设备停送电频繁。如这些环节协调失误.就可能发生事故。为避免因停送电不协调导致事故的发生,应该拟定“设备检修停送电联系规定”。凡供电由电气作业人员直接控制的传动机械设备停电时,必须由工程项目负责人填写“联系单”,持单并由设备操作工签字同意,再由值班电工签字方能进行停电操作,停电后,经验电、装设按地线、悬挂标志牌,将联系单交工程项目负责人保存,即可开始设备检修等工作。工程项目完毕,再经有关人员签字,经检查确认安全,方可送电。

1.2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在电气现场工作中,为了减少电气伤害事故,确保电气安全,必须确保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垒。

首先,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检查身体.并证实确无妨碍电气工作的疾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并且考核合格,持有上级部门颁发的电工作业操作证,才能担任电气作业和电气作业监护人工作,其次,电气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按章操作。在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必须按照《爆炸性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选用标准》执行;同时,电气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熟悉触电急救方法。当电气工作人员在工作,尤其是在危险区域进行工作时,监护人员应随时提醒.注意安全,禁止大声怪叫,以免引起错觉而引起事故。当气候条件恶劣时,应停止户外电气作业,不得已而紧急抢修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雷雨天气需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壁雷装置。

1.3确保设备安垒 要防止发生电气伤害事故,电气设备本身的安全是前提条件。如果电气设备本身不安全,也就谈不上电气安全。因此,任何一家企业,要想杜绝电气伤害事故发生,首先要做到使用的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要想做到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电气设备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要有备用电源,尤其是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

做好防触电工作,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可采取以下措施: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漏电保护,绝缘保护,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垒距离,连锁保护,

做好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工作:消除电气引燃源。为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因过载、短路等故障,产生引燃温度、引起电气火灾,除按常规设置过载、过电流、短路等电气保护装置外,可装设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根据燃、爆介质的类、级、组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类、级、范围,配置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爆等级电气设备(包括线路导线、接地装置),防爆电气设备的配置、维护应符合整体防爆要求。还应采取必要的隔离、连锁保护装置、防静电等措旋;要有安全距离,一般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场所间的安垒距离,采用消防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注意通风,电气设备通风系统的进气不应含有爆炸危险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废气不应排人爆炸危险环境,通风系统必须用非燃材料制成,电气建筑物、电气灭火、消防电源、消防报警和控制等对策,一般由消防行政部门按消防规范要求提出;

要有防静电措施。为预防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引起静电电击和火灾爆炸,从消除、减弱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着手,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工艺控制,即从工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结构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避免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要防泄漏,生产设备和管道应采用静电导体,存在静电引起爆炸和静电影响生产的场所,其生产装置(设备和装置外壳、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都必须接地,采用静电消除器进行中和,减少静电非导体的静电,采取屏蔽措施,有可靠接地的屏蔽装置。

1.4科学处理事故、减小危害

对已造成触电事故的人员进行正确实施科学救护,是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关键。一旦发生电气伤害事故,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1.4.1 及时、正确地脱离电源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抛掷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5

【关键词】输油站;静电;防静电;跨接;雷击

一、输油站静电的危害性分析

由于输油站设备众多,管线连接面、密封面、排污孔等数量较多,当存在设备故障或者事故的情况下,油品泄漏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工艺区油品泄漏后易形成可引燃或引爆的油气区。根据统计表明,10%~20%的瓦斯意外燃爆事故是由于静电放电引起的,因此对于瓦斯等可燃气体的静电安全及其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静电放电产生火花

静电放电(eSD)是指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静电放电分电晕放电、火花放电、刷形放电、沿面放电四种类型,由于输油站装置区均为金属设备,且设备多棱角,因此在输油站装置区易发生危险性较大的火花放电。火花放电发生在两个带电导体的间隙中,通常是金属,是一种典型的强烈电容性放电,火花产生引燃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它的能量w。当放电能量大于可燃蒸汽最低点火能(mie)时则引发静电灾害事故。

或者

式中,w表示放电能量,单位为J;C表示放电物体间的电容,单位为F;V表示放电物体间的电压,单位为V;Q表示静电放电电量,单位为C。

(二)静电灾害隐患

静电放电形成火源,进而形成事故需要四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存在电荷分离的有效形式;必须存在积聚分离电荷的条件,并保持一定的电位差;静电放电释放的能量足够大;静电放电必须发生在可引燃的混合物。就输油站来讲,存在含空气的油气空管段和容器,也存在油品泄漏形成动态高浓度油气区的可能,在防静电措施失效后也存在静电火花放电的可能,所以输油站客观存在静电灾害发生的隐患。

二、输油站静电来源分析

(一)储运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在输送过程中,油品作为导电率较低的碳氢化合物,与管道内壁、阀件和弯头处产生磨擦、碰撞、摇晃时,容易发生电荷分离,使管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原油带负电荷,从而产生静电;油品流经过滤器与泵式系统,沿途发生灌装喷溅、冲击罐壁时,因流体分离流速过快,也会产生静电。

(二)油品自带静电

当油品电导率在10-12~10-11s/m时,其自身会产生并携带大量静电荷,危险性很高;当油品电导率超过10-9s/m,其电导率较高,静电荷容易泄漏,由于自身所带静电荷很少,油品静电危险性随之降低。特别是高电阻油品,掺入水分后,在管道或储罐中具有携带较高静电的可能。

(三)雷云感应

静电感应容易引来雷电袭击,在雷雨天气,输油站管道金属设施顶部会感应产生大量相反电荷。随着雷云放电,顶部大量电荷失去约束,如果此时没接地或接地不良,会形成非常危险的聚集电荷,将沿着金属管道向四周金属设施放电产生火花,危险性极大。

(四)人体产生静电

一般人体带电为2~4kV,常见的纤维毛衣脱下时,产生的静电超过10kV。输油站工作人员在现场活动中,与外在各种介质间摩擦接触,可产生1~10kV的静电,产生火花的能量可达20mJ;此外,人通过带电微粒吸附、感应也可能带电,因此,对工作人员防护静电十分必要。

三、输油站防静电措施

(一)管道设备防护

控制油品流速、流态的急变是减少静电荷产生的一个有效措施。油品的流速与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v2d

在输油站管道设备处,设置静电接地和静电跨接(见下图),防止静电电位差,而产生放电。

(二)防范雷击

1、在雷电雨天情况下,输油站管道、仪器仪表外壳会聚集电荷,因此应当确保这些设备材质质量较高。在阴极保护下,当防雷、电气保护、防杂散电流、电磁屏蔽等的接地系统有电气连接时,不必静电接地。

2、改善储油罐结构,安装雷电预警系统和避雷针:①储油罐内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粉刷涂料,可以有效消除静电放电的产生;②灌顶采取喷淋技术,可在延缓硫腐蚀的同时,降低储罐温度;③设置接地跨接,加速静电泄漏,使静电难以大量聚集;④加强对储罐体的检查,一旦发现缺陷及时维修。

3、设置地下油罐,可直接有效地避免雷击产生的静电危害,油罐灌顶覆盖土厚度大于0.5m,罐坑周围应填厚度为25cm的粗砂,下罐后,再回填15cm

的细砂夯实。该类油罐既可以避免地面上油罐因温度的升高,产生原油损耗,又可以避免雷电的袭击,大大降低了雷电的危害。

(三)避免油品与水、空气混入

在不同闪点油品相混或者油品中混入水的情况下,与空气接触时,会大大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油品含水率为5%时,会产生

15~60倍的静电效应,因此要减小油品与水的接触。储罐通风会瞬间增加静电发生概率,为了尽量避免油品与空气结合,可以采取在灌顶充填惰性气体防止油品与空气中的可燃气体的接触掺混,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

(四)导走产生的静电

1、输油生产设备设施静电接地和静电跨接

(1)静电接地与跨接是消除静电危害最有效的措施。

(2)静电接地是指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联通而形成等电位,并有最小电阻值。

(3)跨接是指将金属设备以及各管线之间用金属导线相连接,形成等电位体。

(4)静电接地与跨接的目的一是把产生的静电导走,避免因静电积聚而引发放电着火;二是人为地使设施设备形成等电体,避免因静电电位差而造成火花放电。

2、油罐的接地与跨接

对于金属拱顶油罐,外壁良好接地即可。对于浮顶罐或内浮顶罐,除外壁良好接地外,需将浮顶与罐体、挡雨板与罐顶、活动浮梯与罐顶进行跨接。跨接使用截面不小于25mm2铜绞线。为保证接地安全可靠,油罐接地点应不少于两点,并应沿罐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宜大于30m。

3、管线的接地与跨接

(1)输油生产设施的防静电接地,直径大于或等于2.5m或容积等于50m3时,其接地点应设2处以上。上述设备的金属浮体必须与罐体相连,与地绝缘的部件应接地。

(2)输送原油的金属体(除埋地管线外)管道应做防静电接地。接地的部位如下:管道在转弯、变径和分岔处;管道在进户处;直管段每隔100~200m接地一次,埋地管道应在进户处接地一次;室内金属管道和附件通过工艺设备做防静电接地,附件可不另做跨接。

(五)预防人体静电

输油站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穿戴防静电的服装、鞋、袜及帽,必要时应该使用腕带直接静电接地;同时,还应在防火岗位的出入口配备静电消除装置,主要是利用该装置使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对,消除和中和带电体上的静电。

结语

综上,熟悉静电有关知识,认清其产生原因和对储运生产与经营的危害,吸取经验教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防止静电工作,以消除静电引发的火灾和爆炸因素,才能确保输油安全。

参考文献: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6

关键词静电;静电防护;除尘系统

中图分类号tS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12-0098-02

1静电概论

静电的发生是客观的,引起原因较为多样,比如摩擦或接触等。静电具有作用时间短、电流小、电量低于电压高的特点。其实,静电的本质为带电的静止电荷,在分离与摩擦作用下,静电由此产生。在摩擦作用下,物体发热,加速了材料内部分子的运动,随后,分离了两种物质,一个物质中的电子向另一物质转移,静电进而出现。如果缺乏电子或电子出现转移或数量较多,电场进而出现,静电就是该电场。分离或摩擦的物质决定了静电场的数量,同时也受环境湿度的影响。

在原子之间很容易转移电子(或电荷)的物质被称为导体。那些不能转移电子(或电荷)的物质称之为绝缘体。不论导体还是绝缘体在静电作用下都可能带电荷。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付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散耗、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组成,具有静电泄露,中和与屏蔽等功能。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

2粉尘的分析

粉尘,即固体物质被磨碎,呈现出细粉形态。可燃粉尘则是会发生爆炸或燃烧的粉尘。悬浮粉尘则是在空气中悬浮的物质,沉积粉尘怎是固体表面的沉降的粉尘。已知的可燃粉尘有饲料、金属、林产品、农夫产品、合成材料、煤炭、粮食。比如燃料、烟草、淀粉、铝粉、鱼粉、棉花、血粉、塑料、纸粉、小麦等。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加工有机物时,出现的粉尘具有爆炸性。其发生的条件有:第一,空气中悬浮了适当浓度的可燃性粉尘,即通常的粉尘云;第二,氧化剂与空气较为充足;第三,摩擦、振动强烈或存在火源。在现实中,如果存在上述的第一与第二条件,易燃粉尘就可能燃烧进而出现爆炸事故。

作为一种污染性以及危害性的粉尘,有必要对其防治。对生活、工作环境内的粉尘以除尘系统加以解决,是不错的办法。在对可燃性粉尘做除去措施时,要注意防爆、防火措施的建立,如果预防措施采取不当,那么除尘设备也可能造成火灾。在满足第一与第二两个条件后,除尘系统可引起起火、爆炸。这是由于,在吸尘过程中,必然吸入空气,再空气循环时,满足了充足的氧气供给,给可燃粉尘以可乘之机。在常见事故中,冲击摩擦、静电火花、明火、自燃发火等都是除尘系统可能引发的事故。带电的管路、带电的尼龙布等可能引起静电火花,灰斗内或布袋中收集的粉尘积蓄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氧化反应,久而久之氧化热,造成自燃发火。在除尘系统中发生了铁片的碰撞或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检修时没有注意安全防护直接敲击出现的火花造成了冲击摩擦。在检修过程抓奶哥,电焊火花或气焊火花可能造成明火的出现。

卷烟厂中的重要加工车间要数卷解包车间与制丝车间,这也为粉尘的产生早就了便利。以制丝车间为例,对烟叶进行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加工时,在输送烟梗、烟丝以及烟叶和在对其加工环节,潮气与粉尘将会出现,切丝机、烟丝流动冷却剂、梗丝膨化塔、烘梗丝机、板式烘丝机等将会产生粉尘。膨胀烟丝风送、复烤梗风送、梗丝风送等为物料风送的主要设施。在输送物流时,因为物料从高处往下掉落,高差的存在会引起粉尘的产生,这些机器有垂直切片机、喂料机、带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以及梗丝加香机等。

作为一种干式滤尘设备,布袋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可对非纤维性粉尘、干燥粉尘以及细小的粉尘有效捕集。非纺织毡与纺织滤布为滤袋材料,含尘气体经纤维织物的过滤,当袋式除尘器接收到含尘气体时,粉尘比重大、颗粒大,受引力影响沉降到灰尘斗;粉尘细小,则会被阻留在通道,净化气体。通常新滤料并无太高除尘功效,在长期使用后,因为静电、滞留、筛滤、扩散以及碰撞效应,粉尘集聚在滤布表面,这就是初层。在以后的吸尘,滤层就是初层。因初层的阻碍,即使滤料网孔很大,过滤效果依然很高。当滤料表面过多的粉尘集聚后,会提高除尘器阻力与效率,滤料两侧存在较大压差时,滤料上的细小粉尘将会被挤压,降低除尘的功效。此外,除尘系统的风量也会除尘器过高的处理受到影响,所以,在一定的阻力后,应该清灰。清灰过程要注意保护初层,防止效率大减。

排灰机构、灰斗、上下部箱体为布袋除尘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能充分的发挥,除履带材料的选取外,清灰系统的影响可以说是关键性的。所以,布袋式除尘器以清灰方法来判断其好坏。

当前,清灰方法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气体清灰。通过外部大气会高压气体的力量对滤袋进行反吹,可对滤袋上存在的积灰较好的清除。反吸清灰、反吹清灰、脉冲喷清灰是常用的气体清灰法;

2)机械振打清灰。主要有顶部与中部两种形式的机械振打清灰,是在机械振打设备的作用下,对排滤袋轮流振打,对积灰进行清理;

3)人工敲打。即以人力的方式对滤袋做拍打,对积灰做清除;

根据袋的过滤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内外两种滤式,以毛纤维、玻璃纤维、棉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等纤维用料,滤料因纤维的不同而出现功能差异。208/901涤纶绒布是较为常见的滤料,其温度限制在120℃以内。玻璃纤维由硅酮树脂提炼,其温度限制在250℃以内。面貌织物并无腐蚀性,其温度为80℃~90℃以内。

3事故原因分析

除尘系统在采取一定措施虽能防止发生爆炸事故,但在除尘器内局部仍有可能出现起火燃烧现象,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处理可燃性粉尘的袋式除尘器在进行烟气除尘或煤气净化过程中,当烟气冷却装置、喷雾嘴等出现故障时,滤布就可能被高温烟气烧坏,甚至造成火灾。

除此之外下列原因也不可忽视:

1)由于设备使用过程中,清理不及时,造成大量粉尘堆积,粉尘浓度超标;2)防雷防静电措施不到位,也是可能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4防雷防静电防护措施建议1)安装电源SpD防止雷电波的侵入;2)安装可靠有效的防雷防静电设施;3)安装静电泄放设备;4)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半年进行一次检测。

参考文献

[1]马云歌.烟草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评价的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2006(6).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7

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试运行管理应急预案1、一般故障

故障现象

原因

处理措施

流程不通

1、阀门故障

切断气源检修

2、异物堵塞

切断气源疏通管道

法兰漏气

1、螺栓未紧或紧偏

均匀拧紧

2、垫片损坏或偏置

更换

盲板漏气

1、盲板质量问题

更换

2、密封件问题

更换密封件和加密封脂

调压阀不起作用

1、连接管问题

按操作说明书维修调整

2、膜片损坏

更换

3、设定压力与实际不符

重新调整

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输气管道在试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有:管道穿孔爆裂,管道水灾冲断,天然气中毒以及站场遭受雷击,火灾等。天然气站场,阀室属易燃易爆场所,因此,对其防火防爆措施有很多的要求。当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范围后,遇火源即发生燃烧或爆炸。由于天然气燃烧猛烈,扩散速度快,扑救起来极其不易,而且天然气站场,阀室一般均设计在比较偏僻的地区,消防队伍不可能及时赶到。因此,要求全线人员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一切防护准备,并根据事故情况不同,认真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管道爆裂,天然气大量泄漏的处理:

正确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管段的位置,并迅速派人到现场勘察,及时向站长及东胜分输站值班人员汇报。

站长通知距离事故点最近的人员迅速关闭上、下游阀室线路截断阀,组织现场人力对天然气扩散危险区进行警戒,严格控制一切可燃物可能发生的火源,避免发生着火爆炸和事故蔓延扩大。同时通知抢修队进行抢修。

(二)各种原因引起的管线小型漏气的处理

小型漏气指的是管线本体、焊缝及阀门、连接法兰因出现很小的砂眼、裂缝和密封不严而引起的漏气,这类问题可采取不停气不放空,用带压堵漏、紧固的方法解决。其主要器具是用半圆顶丝管卡或柔性钢带顶丝管卡。当发生小型漏气时,工作程序如下:

通过线路检查发现或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报告发现漏气后,迅速掌握漏气的时间、地点,车辆进入道路及当时全线输气状态,由站控室通知供用气单位及上级主管领导,同时通知抢修队带上相应的工器具、设备、材料赶到现场,组织抢修。

派人到现场消防警戒(根据漏气点,哪里能先到达,就由哪出车派人)严格控制一切可燃物和可能发生的火源,避免事态的扩大。

管卡堵漏只是临时措施,待以后进行管线计划停气检修时再补焊或更换管段。

(三)天然气防中毒措施:

硫化氢防毒措施:

当场站及管线发生大量气体泄漏时,必须预防硫化氢中毒情况的发生,硫化氢对人体具有全身毒性作用,在机体内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重度中毒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抢险人员在可燃气体大量泄漏情况下进行抢险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静电服等安全措施,在抢险作业时,必须有二个人以上同时在现场。并随时保持联系。当发生中毒事故时,应将中毒人员抬至通风地带进行抢救(如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挤压、清理口鼻污物等),情况严重时应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治疗。

(四)天然气站场防雷,防静电措施;

静电产生的途径很多,静电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在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场所内,可能会引爆危险物质,因此防静电安全措施在输气站场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雷电是大自然的静电放电现象,石油工业构筑物及工艺装备等设施遭到雷电袭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在其波及范围内,可能造成设备或设施的毁坏,导致火灾和爆炸,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预防雷电袭击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

1.防雷电措施

(1)防直击雷措施: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使被保护的构筑物和设备及突出物体(如放空管等)均处于避雷针或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

(2)防雷电感应措施:为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构筑物和设备及突出物体(如放空管等)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为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的火花,在管道连接处如弯头阀门、法兰等应用金属线跨接。

(3)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低压线路的电缆或金属管道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4)定期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合格及时整改。

(5)遇有雷雨天气,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电气设备应断电。

(6)电气设备加雷击熔断器.

2.防静电措施

(1)在有危险气体存在的区域应使用那些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在有防雷接地系统的条件下,可与防静电措施与之共用。

(3)工作时穿防静电服,喷静电消除剂或用静电消除装置消除静电。

(五)场站紧急情况的处理。

一旦发生爆裂、天然气大量泄漏,应(1)马上关闭事故段上下游阀门(上游阀室阀门会自动关闭)(2)打开放空阀放空,如果能够点火放空最好(3)切断电源,断绝火源,大范围设立警戒区,疏散当地居民(4)同时向消防队报警,(5)停气,放空后处理。

在接到站内的报警通知的同时,应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事故的原因及采取了何种措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及时通报主要领导,通知各单位做好停气准备,逐渐降低沿线压力,努力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8

【关键词】加油站;防雷检测;关注点;准备工作;注意事项

引言

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环境,极易遭受雷击,是防雷防静电检测的重点场所。加油站防雷安全隐患存在人为及非人为因素影响,应加强完善防雷、防静电安全的管理措施,将防雷、防静电设施维护管理纳入到日常检查工作中,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在每年雨季来临前,防雷机构都应及时开展好加油站防雷、防静电专项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国标、行标等规范,重点对罐区、卸油接地报警仪、储油罐、液位仪、加油机、加油枪等电气接地部位进行检测,确保防雷、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完好,无断裂、无损坏、无松动、无锈蚀,确保各部位电阻值符合《加油站管理规范》要求,确保接地指示牌醒目且无破损,特别对容易出现疏漏的环节和隐患易发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与检测,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检测点做好记录,规定时限,全力整改,及时复检,保证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在雷雨到来之前能正常投入使用。加油站防雷检测包括直击雷、感应雷防护装置等检测项目,通过防雷检测,防雷技术人员可及时发现不安全防雷隐患并向用户提出整改意见,旨在全面做好加油站防雷检测与保护工作。

1.开展加油站防雷检测工作的关注点

加油站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各项防雷措施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而且作为防雷安全检测重点区域,加油站每年都应按照规范规定接受两次安全检测,防雷检测工作开展应高度关注以下几点:

①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20.3条规定,加油站加油区、储油区建筑物属于ii类防雷建筑,加油站加油棚、值班室等应严格按照ii类防雷建筑标准进行检测。博州为雷暴多发区,一些加油站存在装修改造过程中防雷安全装置遭受人为破坏等现象,因此要加强加油站防雷工程认真细致检测。

②重视加油站中较隐蔽工程,对油罐区独立避雷针进行检查,查看避雷针是否与油罐作共用接地处理,如果没有实行共用接地,要测量避雷针与油罐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超过2m。认真严格检查独立避雷针、加油棚、配电房直击雷防护设置是否完好,检查电源防雷设施、SpD电涌保护器、油罐接地设施是否合格;检测加油棚每根柱子接地电阻是否相等。

③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规范规定,对于腐蚀环境下加油管道中法兰等,要认真检查其连接处是否采用金属线进行完好跨接;而非腐蚀环境下未跨接的加油管道法兰,对其连接螺栓处进行检查,查看连接螺栓是否完全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并对连接处过渡电阻作检测,要求该电阻值应

④按照《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6850156-92第3.8.7条规定,加油站卸油场所要具备静电防护设施,作防雷检测时,需检查加油站卸油场所是否已安装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接地装置是否完好,检测静电防护装置接地电阻是否≤100Ω,对不达标的接地电阻提出整改措施。

⑤查看加油站内电力、通信线路布设是否科学、合理,进出室内(棚)的金属线路是否作屏蔽处理,查看电涌保护器SpD是否正常工作;对加油枪是否进行良好接地进行检测,作好加油机税控板信号防雷电波入侵装置的检查,确保加油站卫星、电视等接收天线均处于LpZ08区保护范围内。

⑥在进行加油站防雷检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加油站所处环境,分析加油站周围电场、磁场对加油站的影响,以及对加油站接地电阻值的影响,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2.加油站防雷检测准备工作

①制定完善、严格的防雷检测计划,并认真对照所检测加油站防雷设计图纸及相关的历史数据资料,深入了解加油站现场环境,制定检测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②对接地电阻值测试仪、等电位测试仪、电涌保护器测试仪、手持卫星定位仪、测试地极、工具箱及防爆对讲机等检测仪器进行查看,确保仪器经法定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精度要求,能在有效期内正常工作。

③避开雷雨天,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检测,确保现场环境适宜对土壤电阻率及接地电阻值进行测试。

④在加油站这种易燃易爆环境中,空气中到处挥发弥漫着可燃性气体,在进入检测现场时不得携带打火机等可产生明火或火花的器件及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等,严禁吸烟和拨打手机等,穿戴防静电工作服、胶皮底防静电鞋子,不能穿带金属底(钉)的鞋子,佩戴防静电手套;对现场开展检测工作时,严禁用带铁锉刀锉或敲打金属物,以免产生火星,造成火灾事故。

⑤参与加油站的防雷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加油站相关安全规定及防雷检测规程要求。现场防雷检测工作开展通常先简后难,先外后内,先对直击雷防护设施进行检测,然后再查看检测感应雷防护及等电位连接、静电防护措施等。而且要深入了解加油站周围地下金属管网敷设情况,再依据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原理及相关要求准确布设辅助电压及电流极桩位。

3.防雷检测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进行检测时,应严格遵守加油站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最好由加油站相关安全管理人员陪同进行。攀高危险作业时需遵照攀高作业安全守则,认真遵守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进行防雷检测。

②接地电阻测试仪器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要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进行配电室、变电所、配电柜及其他带电设备检测时,应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棉制衣服、绝缘垫等配套的绝缘设备,避免产生电火花或静电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③注意连接处要尽量进行焊接或熔接,焊接点要作防腐处理,埋地油罐需进行相应的接地和防腐处理,尤其是埋地管道等电位连接与管线布置及之间的距离。规范检测用表和其他设备检测方式、方法,正确使用检测仪器,整个检测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进行整改修复。

4.结语

当前,大部分加油站能积极配合防雷检测部门做好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防雷检测中心应严格按照防雷规范规定要求加油站对防雷安全检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但也存在着一些人员防雷知识缺乏现象,使得加油站防雷检测工作存在一定的开展难度。因此,还要加大雷电知识和防雷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雷电防护知识科普宣传,使防雷减灾重要性深入人心,使加油站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充分了解雷电及其发生规律,提高防雷意识,更多的掌握雷电防护相关知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积极接受定期年检,变被动接受检测为主动行动,将被动强迫防雷转变为加油站业主自觉主动防雷,提高加油站防雷避灾能力,避免和降低雷电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中国计划出版社.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9

(独山子石化公营销调运处南站新疆克拉玛依838600)

摘要营销调运处南站是独山子石化公营销调运处铁路运输的龙头单位,承担着独山子石化公司大多数的铁路运量,常年拉运独山子石化公司的汽柴油、液化气、苯类产品,随着铁路运输业务的不断增长,危险化学品运量逐渐增大,因此,火灾安全也尤为重要。由于条件所限,加上从业人员的消防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极有可能导致罐车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笔者论述了铁路罐车油品装车的现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现场对策,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油品罐车火灾

一、铁路油罐车油品充装过程危险性分析

铁路是我国成品油运输最重要的工具,每年通过铁路运输的成品油占其输送总量的60%以上,这中间又以车用汽油等轻质油品占绝大多数。成品油充装过程是铁路油罐车运输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铁路油罐车充装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其防火防爆问题。成品油充装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成品油闪点、燃点和自燃点较低,具有易燃烧的特性,成品油热值越大,火焰温度就越高,辐射热强度也越大,油蒸气的大量排放更是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隐患。油品的蒸气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即能爆炸。爆炸极限越低,危险性就越大。着火过程中,燃烧和爆炸又往往交替进行。一般是先发生爆炸,然后转为燃烧。超过爆炸上限时,遇火先燃烧,待浓度下降到爆炸极限时,即会发生爆炸。火场及其附近的油罐车受到火焰辐射热的作用,如不及时冷却,也会因膨胀爆裂增加火势,扩大灾害范围。强热辐射易引起相邻油罐及其他可燃物燃烧,还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因此对铁路油罐车充装过程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铁路油罐车油品的充装工艺:根据我国铁路油罐车的现状,担负运输的主型罐车主要有G6、G9、G10、G11、G12、G14、G15、G17、G17a、G50、G60等10余种,目前笔者单位以G60、G70罐车为主,主要装车油品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苯类等易燃油品。

铁路油罐车装油方式大体分为:底部装油或称潜流装油;上部装油或称喷溅装油。前者较为合理,但底部装油也可能产生新电荷,特别是当容器底部有沉积水或有其他品种的残余油品时,也会产生很高的静电电位。后者更易产生静电,因为当油品从鹤管高速喷出时,将因发生液体分离而产生电荷,当油品冲出到容器壁还会造成喷溅飞沫而产生静电。同时上部装油促进油雾的产生,也易使油气、雾气混合物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此外,顶部装油还会使油面局部电荷集中,容易产生放电。

目前石化公司铁路栈桥在用的铁路油罐车装油方式多采用喷溅装油,一般装油时鹤管伸入槽车口1m左右。开启油储罐的放油阀门,启动装油车油泵,油品经输油管送到铁路装车栈桥总管,由罐装工人放好鹤管后,开启鹤管阀门,油品输送入罐车测量油位符合要求后,关闭鹤管阀门,充装结束。

据统计国内较大的成品油静电事故中,铁路油罐车装油事故占首位,其次是油储罐装油事故,因而对铁路油罐车装油时的静电要特别注意。成品油产品在流动、过滤、混合、雾、喷射冲洗、加注、晃动等情况下,由于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从而积聚静电荷。当积聚的静电放电的能量大于可燃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并且在放电时油品蒸气和空气混合物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将引起静电危害。

喷溅装油静电危险性分析:在喷溅装油的过程中,活动套筒式小鹤管可以伸到槽车底部装油,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为方便,二为减少油品损失(鹤管头不深入油内造成鹤管里阻力增加,油会从套管间溢出),所以都没有把鹤管插入槽车底部。这会使鹤管口附近的油面上集聚更多的电荷,电位梯度增大,容易放电。应该采用底部装油或将鹤管伸至接近罐底,在装油后期油面电位达到最大值时,油面上部没有突出接地体,可避免局部电场增高。在局部范围内可避免因油柱集中下落形成较高的油面电荷密度。减少喷溅、泡沫,从而减少新产生的静电荷。减少油品的雾化及蒸发,可避免在低于闪点温度时点燃。

油罐车内静电分析:油料的电导率较大时,车内各部分油料的电荷密度容易趋向均匀。因电荷有同性排斥的作用,油中的电荷有流向油面的趋势,又因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油面电荷较多,这就是所谓的趋表效应。当油品流动较慢时,车内各部位的电位易趋向均匀,而电荷不均匀的现象较明显。鹤管装油时接近油面,其管口末端形成的不同对局部电容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引起电荷密度及电位的差异。油罐车在装油的整个过程中,油面电位是随着液面上而变化。最高电位出现在1/2~3/4容积处。一般说来,在鹤管油柱下落处的电荷密度较大,在车内中部位置电容较小(有爬梯时稍有增加),所以油罐车中心部位电位较高。成品油充装过程其他危险性分析:

在成品油充装过程中,火车装卸栈台可能发生的火灾有:油罐车罐口起火,地面流散液体着火,油罐车翻车着火。引发火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车辆未经过检测,车况不佳,违章操作等;(2)使用的各种油类物质,遇到高温、明火、雷电、静电等因素引起火灾;(3)在有可燃气体和易燃物存在的场合,静电放电、雷电放电均可引爆火源,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4)由于油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蚀性物质,它们对贮罐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同时还受到电化学腐蚀,从而导致贮罐跑、冒、滴、漏,遇火源而发生事故;(5)装卸油品时,使用不防爆的工具,或由于不慎磕碰发火,也易引燃油蒸气;(6)装卸中,未安装导除静电装置或静电导除装置失灵,由于油品冲击,在车壁上集聚静电荷放电打火;(7)油罐车在敞盖作业的条件下,外来火种飞入或接近敞口油罐车,引燃油蒸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二、铁路罐车油品充装过程火灾爆炸事故预防对策措施

1.铁路罐车油品充装过程预防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1)铁路装油栈桥的固定设备原则上要求在多个部位上进行接地。其接地点应设2处以上,接地点应沿设备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m;(2)贮罐内壁应使用防静电防腐涂料,涂料体电阻率应低于100mΩ·m(面电阻率应低于1GΩ)。(3)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油品,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如采用其他有效防静电措施,可不受上述限制。(4)在装油前,必须先检查罐车内部,不应有未接地的浮动物。(5)装油鹤管、管道、槽罐必须跨接和接地。(6)装油完毕,宜静置不少于20min后,再进行采样,测温、检尺、拆除接地线等。(7)铁路油罐车未经清洗不宜换装油品。(8)作业人员充装操作时要身穿防护服,装油时鹤管应插到罐车底部不高于0.2m处,油品流速应小于4.5m/s,以防产生大量静电。

2.预防静电危害的管理措施。(1)管理部门应制定防静电危害具体实施方案,并加以监督检查。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静电安全技术知识,当发现静电可能酿成事故时,有权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主管领导。(2)所有防静电设备、测试仪表及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3.铁路罐车油品充装过程其他危害对策措施。(1)严格控制火源的对策措施:严格执行动火制度。维修、施工在禁区动火,必须执行动火审批,动火现场采取必要的救护消防措施。电气设备均应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电器设备、设施老化或损伤应及时处理或更换。严禁把明火源带入禁火区域,严禁在禁火区域内吸烟。定期检查、检测防雷、防静电的连接件和接地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铁路专用线油品充装栈桥上的翻梯应装胶垫或胶轮,无胶垫或胶轮严禁使用。铁路专用线油罐车在充装作业前必须在车辆两端或尽头线来车一端不少于20m处,在车方向左侧钢轨上安装带脱轨器的红色防护信号。作业完毕清除线路障碍物后,方可撤除。防止车辆误进有充装罐车的线路。铁路油品充装栈桥爬梯口设置消除人体静电消除器。

(2)防油品溢出或泄漏的对策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严禁违章操作,避免发生充装过量或因鹤管位置未放好而发生溢油、冒油事故。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养护和定期检查工作,防止油泵、管网、阀门的漏油。加强充装过程油品液位的监控,以防充装过量或冒油。如装卸过程中出现溢油或罐车车体及走行部分有油品,必须处理干净后才可动车。

(3)铁路专用线管理对策措施。加强铁路专用线的正常维护、维修,及时消除各种病害,严禁带病使用,杜绝铁路罐车脱轨现象的发生,铁路专用线应当制定防止车辆溜逸的详细管理规定,并设置防溜逸设施机具(如铁鞋、车挡器等),否则,一旦车辆溜逸,会发生撞车、脱轨、颠覆、重大火灾、人身伤亡等事故,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防溜逸设施要维护使用好,防止铁路罐车溜逸,以免罐车发生相互碰撞与铁路运输相关的任何同类设施,设备都不能侵入铁路机车车辆限界,铁路专用线也要遵守该规定,专用线的装车鹤管在车辆进入或牵出装车线时,必须处在栈桥上方并予以锁闭,以免侵入机车车辆限界。如车辆进入或牵出装卸线时侵界,就可能与机车、车辆相撞,造成机车、车辆、装车设备的损坏,严重时可引起油罐车火灾、爆炸事故。

4.铁路油罐车罐口火灾的扑救方法。铁路油罐车罐口发生火灾,一般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呈火炬状,火焰温度较高,对装卸油栈桥、鹤管及油罐车本身有很大的威胁。可采用下列方法扑灭油罐车罐口火炬火焰:(1)火焰仅在罐口部位,可采用窒息法扑灭。一般可采用覆盖物盖住罐口,使油蒸气与空气隔绝,燃烧停止也可利用油罐车罐盖,使其关闭严密,熄灭火焰。(2)采用干粉灭火器,向罐口喷射,扑灭火焰。(3)火焰较大,可采用直流水枪,组成水幕,隔绝空气,扑灭火灾。一般情况下,采用数支直流水枪,从不同方向交叉射水,开始都对准火焰下部,然后同时上移水枪,将油气和空气隔开,扑灭火灾。也可采用泡沫钩管,挂在油罐车罐口上,用泡沫扑灭油罐车火灾。

特别应注意,油罐车发生火灾后,应尽早采取冷却措施,对油罐口附近及其邻近建(构)筑物进行保护,防止火灾扩大。

5.发生油品溢流火灾的扑救。油罐车油罐破裂时,发生火灾随着油品流散,形成较大面积复杂的火灾现场。

油罐车火灾,火焰辐射热大,很难接近火源。油品不断流散,对灭火人员也有一定的威胁。应根据不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灭火方法:(1)冷却油罐防止变形破坏。消防队伍达到火场后,灭火指挥人员应迅速查明火灾情况,应冷却燃烧油罐和邻近油罐,防止油罐进一步破坏。(2)扑灭流散的液体火焰。根据地形和地势,修筑阻火设施(筑堤、挖沟等),防止油品进一步流散,控制火势扩大。然后组织泡沫(或喷雾水流),对流散液体火灾发起进攻,将其扑灭。

6.大面积液体流散的油罐车火灾的扑救。油罐车颠覆造成数个或数十个油罐车起火,火灾现场极为复杂,这不仅对其他列车通行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还可能由于油品流散,影响全厂及附近设施、建筑物的安全。

扑救这种火灾,应根据地形和灭火力量,选择突击方向和突击点,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或在局部上集中优势力量),配合公司消防堵截包围,重点突破,穿插分割,逐个消灭的战术:(1)控制火势,防止蔓延。为防止火势扩大,应将未燃烧的机车、油罐车与着火的油罐车摘钩,开到安全地点。(2)筑堤拦油,缩小燃烧范围。用沙土筑堤,将流散液体火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3)扑灭火灾。在堵截包围、控制火势的条件下,将燃烧区实行穿插分割,然后逐片消灭。

7.扑救铁路油罐车火灾应注意的问题。(1)扑救初起火灾时,铺设的水带线路,不应妨碍列车通行。(2)保证火场用水。(3)疏散油罐时,摘挂车辆应注意人员的安全。必要时应组织水流,对疏散人员进行保护。

防静电安全措施篇10

1.1直击雷直击雷的危害直接表现为电效应、热效应、机械力效应。雷电直接击到加油加气站的防雷设施或设备上,因其有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大电流的直接雷击可以对建筑物造成机械损伤,摧毁服务设施及相关设备(如加油加气机等),危及人身安全等。1.2闪电电涌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线管道的作用,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到加油站的加油机或办公楼,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1.3闪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感应,它可能是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这对加油加气站具有严重的威胁。1.4雷电反击雷电流在流入大地时,在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高电位会对附近其它物体发生闪络反击。

2防雷保护技术

2.1防闪电感应措施由于闪电感应的作用,雷电流迅速变化再起周围空间产生瞬变的强电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雷电过电压,进而对电气电子设备造成破坏。入侵途径主要途径有: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线路及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据不完全统计,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事故80%以上是由闪电感应造成的,如加油加气机、计费系统、液位控制系统等容易遭受闪电感应的袭击,使系统损坏失灵。因此闪电感应的防护是在以上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加油加气机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有屏蔽、等电位、过压过流保护、接地等,通过以上方法将闪电感应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消除在设备,从而有效的保护各类设备。2.2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由于闪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线路侵入到办公楼或加油加气机系统,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室外低压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进入加油加气站办公楼处的电缆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线宜全线采用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埋设,其两端的屏蔽层或钢管等与等电位连接带相连。2.3等电位连接措施国际上非常重视等电位连接的作用,它对用电安全、防雷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都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理论分析,等电位连接作用范围越小,电气上越安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了等电位连接的概念: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为了降低电位差造成的伤害,将电气系统的电气设备可导电外露金属外壳、金属构件等用导体与防雷装置连接,使其电位相近或相等,进而保护人身或设备的安全。等电位连接分为总等电位连接,局部等电位连接。①总等电位连接作用于全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可以将侵入的电涌电流汇流至总等电位处,然后经引下线引流入地。②局部等电位连接是在局部范围内通过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金属结构件、相关设施的金属管道、用电设备外壳用导线互相连通。如加油加气枪与加油加气机的连接就是局部等电位连接。2.4加装电涌保护器(SpD)电涌保护器(旧称避雷器)是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低压电源SpD与设备并联,其工作原理是无电涌出现时呈现出高阻抗,当有电涌时呈现低阻抗,进而将电涌电流泄入大地,起到保护电气电子设备的作用。在加装电涌保护器时,要考虑合适的位置:一是在户外线路进入加油加气站的办公楼处,即LpZ0a或LpZ0B;二是靠近设备处,即LpZ2处和更高区的界面处。选择电涌保护器时,应选用有较小电压保护水平值得电涌保护器,并应采用合理的接线,同时应缩短连接线的长度,尽量减小引线产生的感应压降。2.5综合布线与屏蔽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间相对位置不变。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直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至同一接地体。综合布线时减小回路面积,以减少雷击电磁辐射对环路的影响。2.6接地加油加气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笔者在防雷检测中发现有的加油站卸车接地就在油罐区旁边却单独埋设接地体,而不是与油罐共用一个接地网,应实行等电位连接。供配电系统要有重复接地,采用tn-C-S系统配电柜箱、盘、发电机机座、加油机等设备都要实行保护接地。与接地装置可靠相连。

3消除静电危害

3.1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统一解释静电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这些假说的共同之处是双电层的形成。在所有的情况下,双电层是发生静电的直接原因。物质接触起电是最流行的假说。按照这种假说,静电是由于原子力和分子力在两种不同物质接触表面上的不平衡性而发生的,伴随而来的是物质电子或离子的重新分配,并形成符号相反的双电层(每个表面上一层)。实验证明,正电荷聚集在两种接触(摩擦)物质中介电常数较大的那一种的表面上。如果接触物质介电常数相同,则不产生正负电荷。3.2静电的消散自然界中一切实际的带电体上所带的电荷,都在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消散。静电消散的主要方式是中和与泄漏。一是通过空气,使物体上所带的电荷与大气中的异号电荷中和;另一种是通过带电体自身与大地相联接的物体的传导作用,使电荷向大地泄漏。3.3防静电的措施加油加气站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消除或防止静电的产生:①良好的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的基础。笔者发现一些加油加气站的防静电接地桩长时间风吹雨打,锈蚀严重,在输油或输气的过程中,静电的泄放有可能不畅通,进而造成了静电的集聚。因此,场站的静电接地桩要经常做除锈处理。②防止工作人员静电的积累。静电的来源有两个因素:一是摩擦,如衣服的相互磨擦等;二是静电电荷的转移,如接触其他带静电物体后电荷转移到工作人员的身体上。为防止人身上静电的积累,工作人员可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袜,同时,办公场所采用防静电地板。③增湿。实验表明:物体表面的导电能力与空气的湿度呈现正相关性。增加加油加气站周围的空气湿度,使加油加气机及其附属设施与地之间形式一个导电通道。一般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就会有很好的防静电效果。

4雷电反击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