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55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1

【关键词】脑血管病医学教育;脑血管病专科培训;神经科恐惧症;长期课程;临床教育者

受人口老龄化及缺血性卒中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影响,全世界对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对神经科的畏惧以及脑血管病专科培训不足导致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相对紧缺[1]。师资配备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治疗手段有限,职业倦怠率高,神经解剖复杂,以及神经科查体困难等是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的重要原因[2]。为此,美国医学教育着眼于课程调整、师资培训以及脑血管病亚专科建设,对本科生、医学生及毕业后医学教育进行了长程系统性优化,以引导更多人从事脑血管病专业。本文对此进行介绍和总结,为我国脑血管病专科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1尽早开展本科生脑血管病相关教学

美国医学教育类似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需完成普通本科学习并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与神经科学有关的大学课程多以基础科学为主,缺乏临床教学内容[1-2],仅有2.7%的本科生考虑选择从事神经科工作[1]。因此,美国神经病学会鼓励大学教育增加临床教学,特别是脑血管病专科相关教学内容,用丰富有趣的脑血管病实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如成立脑血管病学习小组,参加脑血管病基础或临床研究相关的实习项目,促进医疗机构与大学合作,鼓励学术型脑血管病专科医师参与大学生教学等方法,增加大学生对神经科及脑血管病专业的兴趣[1]。具体实施时,强调以不与本科生日常课程冲突为原则,借助大学校园、医疗机构或是网络资源,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及评估指标。导师在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的同时,要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工作责任及文献阅读量等。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开设的“临床神经病学实践”项目将每周一次的75min理论教学和每周半天的临床见习相整合[3],不仅在教学中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背景调查等研究方法,还通过临床见习锻炼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了互相尊重、责任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该项目明显增加了学生对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激发了大学生对脑血管病专科的兴趣。

2针对性培养医学生脑血管病相关基本功

医学生对神经科的畏惧在学完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后甚至会更加严重,这与神经系统疾病繁杂,神经科解剖复杂及查体困难有关[2]。脑血管病病情变化快,工作中经常遇到沟通困难的情况,又进一步增加了医学生对脑血管病的恐惧感。因此,医学院神经科教育的调整强调以医学生需求为中心,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医学生参与度,帮助医学生领会神经科的内涵,注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临床研究发现,上级医师在查房前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介绍,与医学生说明需要沟通交流的重点,在查房后进行简短的总结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理解及医患沟通能力[4]。模拟教学是提高神经科查体教学效率,让医学生尽早接触真实患者,培养其对神经科兴趣的有效手段。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日(neuroDay)”课程,将神经科查体教学与模拟查房相结合[2]。在正式授课前1周,学生先通过视频预习神经科查体内容,了解解剖知识,熟悉教学内容。模拟查房时,将学生分为10~11人的小组,针对11位患有神经科典型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真实患者进行模拟诊疗。患者分布在不同房间,每个房间还配有1名指导老师,医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病史采集及查体。通过“神经科日”的沉浸式学习,医学生对脑血管病等常见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锻炼了神经系统查体及沟通能力,减少了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专科的恐惧感。

3健全脑血管病专科培训体系

全面清晰的专科培训体系是学科储备人才的关键。美国自2003年起设置了具有专业认证的脑血管病专科培训[5]。近年来,随着大血管闭塞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又派生出了神经介入亚专科。神经科住院医师完成4年住院医师培训后,继续1~2年的脑血管病或神经重症专科培训,再接受2年的神经介入亚专科培训,最终成长为神经内科体系培养的介入医师,约占神经介入医师的1/3。与神经外科或影像科专业培养的神经介入医师相比,神经内科介入医师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全程医疗服务,包括急诊室初诊、溶栓、血管内治疗、重症监护、住院治疗及出院后门诊随访。为了进一步优化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培养体系,打破职业发展壁垒,美国医学教育从导师任职、轮转科室分配及教学模式,如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增加学员动手机会等方面进行调整,不断对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培训进行完善[6]。

4强化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师资是医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吸引专业人才的重要资源。为了完善师资储备,美国神经病学会将神经病学医学教育设定为一个专门的亚专科。专科培训时长为1~2年,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等[7-8]。同时,鼓励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注重“临床-教育者(clinician-educators)”的培养,对医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设立专门的教学晋升路线。在美国,神经科住院医师是医学生近1/3医学知识的来源[7]。因此,对住院医师进行医学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是改革的重点。改革建议设置专门的教学课程,将教学能力如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等作为住院医师培训核心胜任力的考核指标[8]。耶鲁大学医学院设置了住院医师长期临床教学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启迪式课程、核心领导力培养、床边教学以及导师能力培训等。住院医师不仅是临床课程小组学习的领导者,还可以利用情景模拟,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通过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临床教学能力,实现高效率的脑血管病相关教学,增加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对脑血管病专业的兴趣[7-8]。

5讨论和建议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2

追踪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赵以成教授从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回国后于1952年在天津总医院组建脑系科,1955年兼任同仁医院院长及神经外科主任,1959年神经外科由同仁医院迁往宣武医院,同年组建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1966年由他的弟子王忠诚继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1982年王忠诚教授将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迁往天坛医院[1]。

现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暨天坛神经外科中心拥有350张床位,10个病区,为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其中,小儿神经外科36张、脊柱36张、血管病36张、颅底和脑干72张、综合36张、外伤36张、功能36张、半球肿瘤36张、神经介入25张床位。脊索瘤每年手术30~48例,约占国内手术患者90%以上,脑干实质病变已手术500多例,病死率<1%,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王忠诚院士是世界上切除最大动脉瘤的神经外科专家,1995年他成功切除一自脑干至胸髓2.5cm×22cm大小室管膜瘤,他是第一个完成动脉瘤夹闭大于1000例的专家,也是第一个完成10000例开颅手术的神经外科专家。2003年王忠诚院士在第12届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荣获“最佳荣誉奖”[3]。

20世纪70年代介入神经放射技术诞生了,它集神经影像学、神经外科手术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神经病学为一体,使得功能区巨大的或手术达不到的脑、脊髓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巨大动脉瘤等均得到有效治疗,使需手术治疗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免除开刀之苦,使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手术通过术前栓塞而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介入神经放射治疗给神经外科带来新的发展。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开展126张床位,3个病区,颅内肿瘤30张床,功能神经外科36张床,血管病30张,神经介入中心30张床位,以颅内外及髓内外血管内治疗著名,在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髓周瘘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2001年共完成脊髓内血管畸形13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6例,髓周瘘53例,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22例,椎体血管瘤22例,椎旁动静脉畸形24例[4],目前总例数已超过800例,脊髓血管病每年治疗100多例,占国内手术治疗率的90%以上。每年培养神经介入医师30多名,为国内外最大的培养基地。11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与时俱进,和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合作建立的“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成立,所长为世界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主席Sarmi教授。Sarmi教授从医40年共完成听神经瘤3000例,China-ini作为国家平台,发挥国际水平,起到辐射全国的作用。2004年11月下旬Sarmi教授现场作了精采的手术演示,采用国内少有的半坐位,术中利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监测面神经,直接听神动作电位和听性脑干电位监测听神经瘤术和桥小脑角术式。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均没有面瘫,听力均得到了保留。

2国外神经外科发展状况

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分11个研究小组:神经再生、神经分子生物、神经科学、癫痫、脑成像、神经生理、神经免疫、神经肌肉研究、神经肿瘤、神经基因、神经外科。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是最早进行Ct扫描的中心之一,第一个在帕金森病的手术中用计算机记录患者在清醒状态下丘脑活动,是第一个在加拿大制造了pet设备,它的pet是北美第一个装备了小型回旋加速器的设备,“神经学的本质在于理解人类自己”源于该所penfield教授的话。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120张床位,应用三维监测的脑成像形式,脑瘤组织学分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整个成像领域已成为临床医学家和科学家协同工作的缩影,为癫痫外科的一个世界中心[5]。

神经外科“世纪泰斗”―m.GaziYasarjil对神经外科最大贡献是发起了显微神经外科的革命[6],很少有人知道Yasarjil的设计才能,他几乎是自己动手设计了一套装备齐全的手术器械,包括:可移动的显微镜、自动调节的牵引器、显微器械、动脉瘤夹和填充物,使动脉瘤的夹闭发生了改革性的变化。显微镜在一个电池开关控制下能随着Yasarjil的头一起运动,就像一只蝴蝶在大脑上飞舞,甚为美妙。在德国他完成了他对神经外科所做出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三个贡献中的第二个,将立体定向学科应用于神经外科,大大提高了双侧丘脑切开治疗帕金森病以及震颤和痉挛,他发现了借助于血管造影所提供信息的外科模式。Yasarjil对蛛网膜下腔手术深入地思考和细致地手术,他不停地交换着双极电凝和牵开工具,绝大多数手术可以在不伤及软脑膜和蛛网膜的情况下处理,打开大脑的裂沟就像翻开一页书的迅速,而手术野非常的干净,他对神经外科的热爱和丰富的经验改变了成千上万原先不能手术患者的命运,他对神经外科的贡献把神经外科从上半个世纪带到这个世纪[7]。

3存在差距

总之,国内神经外科面临严峻考验,床位周转率太低,科研成果太少,以国内最好的神经外科中心―

―天坛神经外科为例,床位350张,年手术例数5000多台,但不及北美神经外科100张床位手术量,国内流行病学影像学及预防医学发展滞后,尤其在边远山区更为落后,肿瘤生长很大才来手术,故手术效果较差,术中不重视电生理监测,神经外科标志性手术听神经瘤的保留听力太低,大宗病例统计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80%、30%[2]。德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Sarmi教授一组病例面听神经统计报道分别为:1985~1997年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5%、46%;1997~2002年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6%、67%;2002年至今面神经功能保存率及听力的保留率分别为:98%、75%。颈动脉内膜剥脱及脊柱手术应归神经外科范畴,国外占神经外科60%以上,神经外科最大的优点是在显微镜下手术,操作精细,现在国际脊柱病的治疗,采取不破坏脊柱旁肌肉的附着、血运和神经结构的微创技术:Sextant,而国内脊柱病的手术多数由骨科医师做,国内颈动脉内膜剥脱301医院周定标教授开展较好,其他医院开展数量较少,有些由血管外科医师做,不能更好地发挥神经外科的优势,因此,神经外科的领域比较狭小,这些都是有待的领域。

4展望未来

勿庸笔者讳言,我国神经外科实验研究工作较为薄弱,近20年各地做了不少工作,但创新或首创较少。众所周知,实验研究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大力加强,否则只能跟着人家后面走。现在国内几个中心已经从分子水平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治疗,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成为可能[8],相信我国学者将会赶上国际水准并做出成绩,将会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9.

2赵雅度.五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的进展.中华外科杂志,1999,9:37-39.

3李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4).癌症,2003,5.

4凌锋,张鸿祺,李萌.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与治疗.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2002,8:24-25.

5付辉.蒙特利尔科学研究所・天坛神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6王忠诚.世界神经外科发展简史(4).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4(4):4-9.

7叶迅.神经外科“世纪泰斗”――Yasarjil・天坛神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4)14-188-03

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主要以心悸、周身不适、头晕等躯体症状作为主诉,但是一部分患者神经系统查体并没有阳性体征,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发现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全身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疾病[1-3]。本次研究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症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更加深入了解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症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123例,年龄25~67岁,平均(45.9±11.3)岁,男77例,年龄24~66岁,平均(44.9±11.4)岁。大专以下学历120例,大专或者大专以上80例。23例教师,30例医护人员,13例会计,34例个体,70例工人,30例无职业。发病前55例患者有不良生活事件。

1.2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4]进行分析调查,接受调查的患者分为没有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组和伴有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出14个问题,要求患者回顾近一个月的心理状况回答。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量表包括抑郁和焦虑两个亚量表,各有7道题针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等级分为0~3,即抑郁和焦虑的最高分小于21分,0分为最低分。抑郁和焦虑的两个量表分值划分:无症状0~7分,症状可疑8~10分,症状肯定存在11~21分。8分为评分起点,有症状和可疑者为阳性[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伴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没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人民躯体疾病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正在增加[6-8]。加强防治躯体疾病伴有精神症状,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任务。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负荷,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发生率在不注意调节的人群中增加[9]。神经内科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等慢性病的病程缓慢反复,病情进行性发展,患者工作能力、生活能力下降、经济收入降低,进一步引起病情变化[10-12]。这些慢性疾病患者中情绪障碍普遍存在,但是本次研究尚不能说明哪种疾病更容易伴发焦虑或者抑郁症。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伴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在抑郁和焦虑评分方面均高于没有神经内科疾病的患者,他们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焦虑和抑郁症状是神经内科的普遍现象,并且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发病机率越大。在对此类患者的躯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医务工作者要从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入手,及时选择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和心理干预,解除患者抑郁与焦虑的负面情绪,综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7]。

[参考文献]

[1]王泽帅,马建军,李学,等.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12):51-52.

[2]张朝霞,陈玉丰,曾国华,等.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1(12):1908-1909.

[3]海丽红,李瑞刚.急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4(1):156-157.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56-287.

[5]韩利,梅翠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级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28(17):12-13.

[6]朱雪丽.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43-44.

[7]付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9(27):803-804.

[8]LindaS,SushmitaS,Ralphw.Depressionandothermentalhealthdiagnosesincreasedmortalityriskafterischemicstroke[J].amJpsychiatry,2004,161(9):1090-1095.

[9]丁宇杰,朱卫明,陆光华,等.急性期脑卒中后焦虑患者171例的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2):113-115.

[10]nomurat,inoueY,miyakem.prevalenc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restlesslegssyndromeinJapanese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movementDisorders,2006,20(3):380-384.

[11]parka,Stacym.non-motorsymptomsinparkinson'sdisease[J].Journalofneurology,2009,256(3):293-298.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教学

       

临床见习是衔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临床医学集中见习时间仅2~3月,神经内科又是内科系统最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简明、透彻的理解神经内科疾病,现就此谈谈体会。

     

1 明确专科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

       

神经内科是一门复杂、抽象、科学性强的学科,是内科学的难点。所谓“难”主要难在复杂抽象的神经解剖和逻辑性极强的“定位定性”临床诊断思维方式。见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神经内科具有专科独特性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要求更对学生搜集整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的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2 端正临床见习动机,培养严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神经内科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某些临床医学本科同学错误认为自己不做神经内科医生就对神经内科见习马虎、敷衍,作为带教老师有责任对这部分同学进行帮助与教育,教育他们认识医学是一个整体,无论今后在那个医学领域从事工作,神经内科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要成为一个素质医学人才,必须知识全面,基础厚实。

     

3 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1 先进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神经解剖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1] ,然而许多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不能直视。现有的解剖图谱缺乏立体感,不便于理解邻近结构的相关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和记忆呢?我们的经验是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就注意对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保存,对有意义的病例的Ct、mRi片用扫描仪扫描后保存。在见习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料,再结合简化的图象、实体解剖模型,网上下载专业资料上的彩图和手术中的照片、三维立体动画,通过幻灯片、多媒体的形式放映,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的特点,帮助学生对神经系统解剖的理解和记忆[2] 。

3.2 开展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

     

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是见习带教的核心教学目的。病例讨论是最行之有效,也是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病例讨论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病例讨论中尤为关键的环节。讨论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针对刚学完神经疾病理论知识但毫无临床经验的学生,选择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基底节区梗塞、急性脊髓炎等较为适宜,尤其在刚开始的一、二个病例。象多发性硬化、遗传性疾病等较复杂的病例,往往会使初学的学生感到思维纷乱,不知从何处着手,而对病例讨论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在讨论前一两天,应将选择好的病案发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对相关解剖、病理生理知识进行复习。讨论前的准备越充分,讨论就越深入,学生积极性越高,讨论的效果就明显。

     

3.3 观摩新技术新进展,加速知识更新

     

医学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神经科,有很多新技术、新观念是本科教材所没有提及的或仅是简单描述。作为教师应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时把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尤其是结合本科室的科研临床特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和发展方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神经科都瞩目的新技术,是脑血管病治疗的焦点。我科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和科研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的工作,如股动脉封闭器、大脑中动脉支架等均属西部首例。在见习过程中,作为专题介绍给同学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医学知识。心理障碍以前鲜为国人接受,综合医院的医生对这一类疾病也认识不足。近几年,综合医院的情绪障碍的识别、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也是我科的一大医疗特色,并成立了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在见习过程中,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同学们对心理疾病尤其是躯体疾病伴发的情感障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改变了以往“心理疾病不是病”,忽视患者情绪情感的错误观念。

    

总之,神经内科学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课程,神经内科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端正我们的教学态度,坚持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华,郭峰,武成斌.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3):244-245.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5

神经影像学判读带教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神经病学历来是医学生学习难度最大和教学难度最大的学科之一,教学质量和效果往往不佳。神经病学一直以来以其教学内容广泛、学科基础复杂、思维系统严密的特点,其内容涵盖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涉及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等;都是医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所在,还在一些医学生中产生了特定的恐惧情绪。所以在临床见习阶段这一关键时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的兴趣,对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长期的神经病学见习带教工作中,发现神经影像学检查的正确判读,能够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神经病学的复杂性

神经病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很广,与内科、外科、解剖学、病理生理等学科密切相关,因为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影像学的广泛应用。神经内科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而课时相对较少,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造成见习、实习学生在神经内科临床学习的时间短,任务重。虽然本院是一家大型教学医院,病种相对较全,但由于不同病种的分流方向不同,常常存在有些疾病,甚至是作为教学重点的常见病的病员缺乏的情况。这样就使影像学资料的保存功能更加重要。这些资料对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时非常困难,教师亦觉得教学不容易,其主要原因在于神经解剖的复杂性、抽象性,单纯的文字表述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学资料、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和形象。电脑的普及使得现在很多医学院校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电脑的便利,影像学改变等相关知识置于网络上,互动教学。

二、神经影像学的作用

带教老师应该培养同学初步的影像学阅片的能力,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要看好影像片,除了有扎实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基础,还要大量的阅片,才能对疾病得出基本正确的影像诊断。教学中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辨别正常的与异常的影像学资料的表现,并分别分析它们在诊断中的意义。复习影像学基础利用较短的时间复习影像成像原理,有助于学生对影像学资料的理解。同时比较讲解正常与异常的影像片。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数字减影(DSa)、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等,随着这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正确性大大提高。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接触临床病例时,带教老师应结合一些典型病例的Ct或mRi或DS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反复讲解,使同学基本掌握这些病变的影像学改变,这样既能加深同学对神经系统不同受损部位以及相应脑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的认识,帮助同学巩固加深既往学过的神经解剖知识,又能提高同学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同学的神经病学学习热情。

三、神经影像学正确判读的意义

神经病学的诊断要求先查明病变的部位(定位诊断),再查明病变的原因(定性诊断)。面对每一位患者,带教每一个学生,神经科医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就是要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等,并应判定病变为弥散性、局灶性、多灶性还是系统性。要做到准确定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理论基础,熟悉神经系统各种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然而在实习带教中,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DSa、SpeCt、pet等并综合分析判断,明确病变的部位。这应是带教老师主要的带教重点和难点,能够正确的阅读影像资料。那么疾病已经诊断了一大半了。近20余年,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以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总之,初学神经病学的同学们,都会感觉到神经有些内容很抽象、很深奥、难以理解。但如能真正投入其中将会体味到他的无穷乐趣。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吃透书本,然后认真阅读影像资料,能够正确判读,才能在以后成功的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问题。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把神经病学学好、学精,以后投身到神经病学的研究,开阔视野、展望未来,以推动神经病学向更高、更新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2]HudsonJn.Linkingneurosciencetheorytopracticetohelpovercomestudentfearofneurology[J].medteach,2006(7):651—653.

[3]王伊龙,王拥军,周永,等.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7—30.

[4]赵晴,杜建时,高明.pBL教学法在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8(11):1131—1132.

[5]罗海彦,胡长林.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383.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6

1研究对象

我院是一所以神经科为先导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神经外科包括13个病区,床位数473,护理人员214人。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于2016年1-12月,对在我院神经外科工作3年以内的76名护士进行培训。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其中本科学历22名,大专51名,中专3名。

2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由神经外科教学护士长、教学干事、临床带教老师共4人组成培训小组。2.2形成典型模拟病例。选择合适的病例,并精心加工为教学所需要的临床典型病例。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病例,并不都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往往会出现很多干扰因素,直接将临床病例应用于培训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此研究中,经过培训专家的多次讨论,最终根据神经外科专科特点以及对神经外科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将临床病例加工成模拟教学所需的典型模拟病例。2.3培训方式与内容。2.3.1模拟病例理论教学集中授课与随机课堂相结合。授课内容包括神经外科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常用抢救技能、神经外科护理应急预案等,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病例有机结合,紧扣核心知识。讲授层次清晰,重点明确,增加认知与理解,强化营养护理促进疾病治愈与康复的理念。模拟病例举例:第一部分(患者的初始状态):某某,男,35岁,患者于9h前发生车祸后出现神志昏迷,鼻腔、外耳道出血,于当地医院急诊,头部Ct显示“颅内脑出血,颅骨骨折”,胸部平片示“气胸”,急诊给予“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灌洗”,患者无明显好转,自主呼吸差。当地给予气管插管,随后急诊救护车转来我院。我院急诊头部Ct显示:“颅内多发挫裂伤,脑干出血,脑疝,颅内多发骨折,气颅”,急诊以“开放型颅脑损伤(特重型)”收入院。入院来,患者神志深昏迷,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致伤原因:车祸。伤后意识:昏迷。伤后症状:眼眶肿胀,鼻腔外耳道溢血。光反射:消失。引导问题:患者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哪个需要最优先处理?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途径?措施依据是什么?第二部分(给予措施1或2后患者的状态变化),引导问题:患者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途径?措施依据是什么?2.3.2情景式操作技能培训经过培训小组深入探究,结合神经外科护理特点及低年资护士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同时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护理部制定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操作指南》及《临床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相关要求,将15项操作作为神经外科基本操作培训内容,分别为: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口腔护理、男/女患者导尿、皮内注射、静脉输血、口鼻腔吸痰、肌肉注射、鼻饲技术、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CpR/除颤技术、轴线翻身、肌力分级、GCS评分、约束法等。每月月初由培训小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集中情景式示教培训,2016年每月1期,全年共12期。要求事先设置情境,实现案例重现,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担当标准化病人,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情景式操作技能举例(约束法培训)患者病情设置:颅脑肿瘤切除术后,刚刚从手术室转回病房,患者全身留有皮下引流管、气管插管、尿管,同时患者烦躁不安,情绪异常激动。培训内容:护士对患者病情及情绪状态的观察,约束方法的培训。2.4教学效果及评价。培训前对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综合技能进行初步测评,之后每月月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当月所学理论、操作技能及综合技能的考核。连续培训12个月后对所培训的全部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理论、操作技能及综合技能,考官为神经科13个病区的护士长及神经外科科护士长。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模拟病例教学法培训前后护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技能均比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

4讨论

模拟病例教学在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护士首先需要根据临床实际病例,综合并运用多种已有知识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通过真实的护理操作过程观察各项措施之后患者病情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进一步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外科典型病例的引导,护士将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地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评价等护理程序运用到临床护理中。神经外科护理学是外科护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由于其疾病特性,决定了它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护理科学。随着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尤其伴随着神经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神经病学更突出其专业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颅脑肿瘤、颅脑创伤等疾病需要具备神经科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并有精湛的临床技能的护理人才为神经科患者提供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6]。模拟病例教学对于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有很有必要,但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对培训者也有很高的要求。培训者需要兼具培训者、引导者、反馈者的角色,能够引导低年资护士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同时还需对护士的行为有反馈评价,同时给予进一步指导。模拟病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关联、归纳、总结,可以锻炼低年资护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护理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采用模拟病例式教学法培训前护士的理论成绩(75.4±4.3)分、操作成绩(82.7±2.5)分、综合技能成绩为(80.2±3.7),培训后其理论成绩(83.6±5.5)分、操作成绩(88.6±1.9)分、综合技能成绩为(85.8±2.6)分,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病例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探索学习的模式,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促进低年资护士对神经外科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范艳竹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参考文献

[1]彭翠香,王非凡,崔莹,等.系统化护理教学在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1,(07):503-504.

[2]吴薇薇.病例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6,(4):350-351.

[3]张悦,陈艳,夏玲,等.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对护理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09-813.

[4]VillemureC,tanoubii,GeorgescuLm,etal.anintegrativereviewofinsitusimulationtraining:implicationsforcriticalcarenurses[J].CanJCritCarenurs,2016,27(1):22-31.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7

【关键词】神经内科;疑难病例查房;教学

UseofDifficultCaseswardinspectionofneurologyinteaching

LiuRuo-zhuo1,maming-hui2,YuSheng-yuan1

(1.Dept.ofneurology,ChinesepLa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853;

2.ministryofResourcesConstruction,ChiesepLamedicalLibraryBeijing100039)

【abstract】themainpurposeofneurologyrotarytrainingistomakeresidentsmaste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thebasic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incipleofneurologiccommondiseaseandfrequently-occurringdisease,tocultivateresidentabilityofagileuseknowledgetosolveclinicalproblem.Difficultcaseswardinspectionwithstandardized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participantsadequatepreparationandspeakingenthusiastically,canhelpresidentsorganicallycombineneurologicaltheoreticalknowledgewithclinicalpractice,thenwillimprovetheteachingeffect.

【Keywords】neurology;Difficultcaseswardinspection;teaching

总医院作为北京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之一,每年均承担着北京市住院医生的培训任务。神经病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是一门理论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内容繁多,理论深奥。神经病学轮转培训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住院医生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诊疗原则,培养住院医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密切相关,所以刚刚接触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住院医生常常感到抽象难懂,不易理解。因此,临床实践便成为住院医生理解神经病学理论知识,掌握神经病学思维方法的最佳途径。由于住院医生在神经内科轮转培训时间较短,要短期内达到上述目的,教学查房便成为了帮助住院医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衔接的有效办法[1]。本科室每周一次的疑难病例查房已坚持多年,在我科轮转培训的北京市住院医生出科时反映良好。本文总结了我科多年来疑难病例查房中的几点体会,现汇总如下。

1.建立规范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疑难病例查房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我科制定了严格的疑难病例查房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规范的查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规范了查房程序,又在确保了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医疗及教学质量。

1.1查房时间定为每周二上午9:00;查房地点为神经内科会议室;参加查房人员为神经内科老专家、各亚专科主诊医师、各亚专科主管医师、全体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及各病区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必要时可邀请与疾病相关的科室专家共同参加查房;查房对象为我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不明确的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

1.2查房前准备:

每周五由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上报拟查病患,并提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医疗秘书于查房前3天通知全科人员参加疑难病例查房患者的简要信息,全体医师应主动熟悉疑难病例的病情,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查房发言。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对病例进行充分准备,每次查房要求制作ppt,同时整理准备好患者的所有病例资料,尤其是神经影像学资料,必要时可拍摄患者的录像,拍摄同时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疑难病例所在病区的主管医师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专科查体,了解掌握患者病情演变情况与近期存在的问题等,事先查阅、复习与该病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做好主要发言准备并提出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3查房程序:

疑难病例的经治医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汇报病历后,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病例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本病例诊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各亚专科病区主诊医师及老专家按照既定顺序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诊疗计划。发言顺序为:疑难病例的主诊医师其余亚专科病区的主诊医师老专家;发言间隙参加查房的人员可根据查房患者的病例特点对专家进行提问,专家根据相应问题进行解答。最后,疑难病例查房的主持人对全体专家会诊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患者进一步的诊疗计划。疑难病例的主管医师负责执行会诊意见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向全体医师通报随访情况。

2.疑难病例查房相关注意事项

2.1查房前一定充分准备。

医疗秘书于查房前提前通知全科人员,各亚专科主诊医师提前至病房检视患者,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真正做到“三看”(看病人、看病历、看资料),结合患者病例特点及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充分准备查房发言。各位主管医师及住院医师认真复习病患相关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参加查房讨论,才能有所收获。各级医师的充分准备将直接关系到疑难病例查房的质量及其教学效果。

2.2查房期间遵守查房制度。

全体人员按规定时间参加查房,不得迟到、早退,不得随意中途离开。查房参加人员衣装整洁,仪表端庄,手机要处于震动状态,非医疗事件不接打电话。参加查房人员,禁止交头接耳或高声喧哗。查房报告病历及讨论发言时,均应注意声音清晰,使用普通话,使全体参加查房人员都能听清楚。同时注意做好保护性医疗制度,凡对病人有不利影响的讨论都应在会议室内集中讨论。

2.3查房过程中踊跃发言。

疑难病例查房过程中,切忌老专家“一言堂”,应鼓励各级医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否则容易使其他医师成为陪衬,既影响查房质量,也容易使住院医生丧失积极性[3]。鼓励住院医生在疑难病例查房中踊跃发言,能使住院医生有主动意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疑难病例查房中的专家发言切忌高谈阔论,脱离查房患者的具体病情,这样容易使疑难病例查房变成纯粹的理论授课;老专家及各个亚专科主诊医师需要从医疗角度出发,针对查房患者的病情提出诊治措施,同时发言既要涉及该病相关的基础理论,又要介绍相关亚专科的最新学术进展。这样才能达到医疗与教学的统一。而住院医生通过对具体患者病情的认识,主动参与查房,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尽管神经病学是内科学中比较难以入门的临床学科,但是我院的疑难病例查房由于准备充分,全体医师积极参与,不但让住院医师将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还激发其学习神经病学的主观能动性。住院医生在我科轮转培训过程中养成了神经内科独特的临床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将我院老专家老前辈的医疗作风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王永清,仇元峰,李延鹏.加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训的做法.[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7):667-668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8

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宗教认为是神鬼附体,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包括医学研究的进展,终于得出精神病是脑部病变所致的结论。但人类各种复杂的精神活动难以用动物模型再现,使科学实验研究举步维艰。也正因如此,这一领域的科研进展显得异常珍贵。不久前,在泛亚太地区精神卫生学术会议上,孟凡强副教授就欧洲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精神病发病因素所做的报告,引起全体与会者极大关注。他也被视为这一领域科技信息的热心传播者和研究者。

会后,记者专程赴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访问了孟凡强。

精神刺激与精神疾病

“不如意事常伴人生,受了精神刺激会得精神病吗?”听了记者的提问,已有17年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孟凡强微微一笑说:“确实常有人产生这样的疑虑,有必要作些解释,以避免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于是,他介绍了如下知识。

各种精神异常、精神障碍都是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有些精神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病因有多种:由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如颅内感染性疾患、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等;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肺性脑病、心源性脑病等;由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如药源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等。明显由精神刺激引发的是反应性精神障碍。此外,神经症发病也与精神刺激、精神负荷有一定关系。

天灾人祸、家破人亡等强烈精神刺激,长期家庭不和等慢性精神刺激,或多种精神刺激因素在短期内集中出现,对大多数人都会引起不良应激反应,但不同人的反应强度与反应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多数人靠机体的适应性与代偿能力逐步恢复健康,只有少数人才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发病常在受到创伤刺激后数周至6个月内。病症表现为联想松弛,喃喃自语,言语内容重复,有片断的妄想和幻觉,行为错乱,姿势怪异,病情与创伤事件有密切关系。患者脱离刺激源后,会自发缓解,多数不需长期药物治疗。

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其发病与精神应激和性格缺陷有关。患者神智清楚,自知力完整,有社会适应力,经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会逐步康复。目前,有些不科学的广告宣传说神经症不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精神病,变成疯子、傻子,完全是耸人听闻,毫无科学根据!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精神病,大多数是指那种言行荒诞、幻觉妄想离奇、情感变化无法理解的精神病态。具有这类表现的首先是精神分裂症,其次是情感性精神障碍。这两类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精神刺激最多仅是个诱因,很多精神病的发病并无明显精神刺激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反应性精神病的发生在战争、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期间显著增加。而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在平时与世界大战期间,并无明显变化。可见后者的发生与精神刺激无内在联系。

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成千上万个神经细胞完成的。近几十年来,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精神药理学发展迅速,科学家已深入到神经细胞膜、氨基酸、酶、受体等分子结构研究脑功能和精神现象,揭示出脑内神经元是以特殊化学物质,即神经介质为媒介传导兴奋或抑制反应的。以上所说两类精神疾病都有神经介质的代谢异常,而抗精神病药物正是通过拮抗阻滞这些介质发挥药效。另外,这两类精神疾病发病与遗传有关。目前,分子遗传学家正在患者聚集的家系中捕捉致病的相关基因。

由此可见,精神病的发生大都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原因,绝非是遇到精神刺激,“小心眼儿”想不开造成的。精神病的防治也绝非仅避免精神刺激就能奏效的。

精神刺激与精神卫生

“精神刺激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精神病,但不良刺激引起的过度应激反应影响身心健康。”阐述这个观点,孟凡强驾轻就熟。他曾在著名精神卫生专家沈渔教授指导下进行过多年专题研究,宣讲起来更是乐此不疲。

他说,“精神刺激”在现代医学中有个专门称谓:“应激源”。机体对它的反应称为“应激”。应激反应并不都是有害的。人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应激源,不断进行分析综合,认知评估,出现正常的喜怒哀乐和忙碌的适应行为。这种适度的应激有利于提高效率,也有益于健康。但是过度应激或持续应激状态,对身心健康不利。

这类过度应激有如下表现:意识过于敏感,外界突如其来的一般声响就能引起惊恐;注意力不集中,失误较多,易发生工伤与交通事故;思维杂乱,茫无头绪;易激惹争吵,易哭泣,焦虑,神色慌张,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手抖口吃,不愿与人接触;口渴,尿频,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头昏无力,浑身慢性疼痛;减退,月经不调,产妇停止泌乳;对烟酒或镇静剂用量增加。

为了减轻应激反应,使人们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工作,就必须重视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内容。前者是指整个人群的心理健康;后者是积极防治精神疾病。有趣的是,全球的精神卫生运动是由美国一位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彼尔斯康复后根据自己和家人患精神疾病的感受所写的《失而复得的心》唤起的。如今,精神卫生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精神卫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团结、友爱、互助的生活环境对减少应激的致病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来自家庭、朋友、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是鼓舞人的重要精神力量。研究显示,获得精神支持的人群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没有精神支持的人群低。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家庭支持与否呈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9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概念抽象、病种繁杂,加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课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住院总医师在实习生的教学培训中肩负着董要的作用。住院总医师虽然不是实习生的直接带教老师,但是作为住院总医师来讲参与实习生的培养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如何指导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参与实习生培养的一些观点、体会报告如下。

   1 明确专业实习目的和重要性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前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遗忘较多,有的实习医生认为神经科与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入门很难,在短短2周的实习时间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医生到神经科的第一天,住院总医师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及时向学生宣传神经内科实习的重要性,强调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肢体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等神经科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证候。说明神经科的专业知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人群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必需的条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2.1 日常医疗工作中三级查房的带教模式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中,每一位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在上级医生查房时由实习医生负责病人病史及病情变化的汇报,以此训练实习生语言表达、病史归纳及综合分析能力。上级医生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实习医生所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

   2.2 操作能力的训练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习医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难免遇到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的病人,而腰椎穿刺术又是神经内科临床最常见操作。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医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机会,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两次腰椎穿刺术。首先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老师在示范腰椎穿刺术的过程中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

   2.3 神经介入检查的演示及读片会

   

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开展让神经内科医生对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与干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实习医生在科期间专门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上午的手术参观及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读片会,让实习医生有机会对神经介入这项新技术有初步了解,并通过阅片加深了对脑血管病知识的巩固。读片会由经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并将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呈现,接着由教授对每种检查结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片会上所有的检查结果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最为直观的看到教授讲解的内容。

   3 重视实习医生对实习教学的反馈意见

   

住院总医师在每一轮实习完毕时都要诚恳地征求实习医生对神经科实习教学的意见,包括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带教老师的评分等,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对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满意的。

   

住院总医师虽然没有直接地带教实习生,但是由于住院总医师的特殊角色,在科室领导与实习学生间犹如一座桥梁,使住院总医师随时可以发现在实习生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教训,向科室主任提供好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对实习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能将科室对实习生的培养要求传达到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雁,刘国祥,陈黎明.健全住院总医师制促进外科人才培养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91-192.

神经病学和神经内科篇10

神经病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理论性,概念抽象、病种繁杂,加之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课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住院总医师在实习生的教学培训中肩负着董要的作用。住院总医师虽然不是实习生的直接带教老师,但是作为住院总医师来讲参与实习生的培养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本文就住院总医师如何指导并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参与实习生培养的一些观点、体会报告如下。

1明确专业实习目的和重要性

神经病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由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课时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前期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遗忘较多,有的实习医生认为神经科与复杂的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入门很难,在短短2周的实习时间里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缺乏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医生到神经科的第一天,住院总医师就把他们集中起来,及时向学生宣传神经内科实习的重要性,强调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肢体疼痛、头痛、眩晕、抽搐、昏迷等神经科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证候。说明神经科的专业知识在整个临床医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人群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掌握神经内科临床知识和技能是每一位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所必需的条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

2.1日常医疗工作中三级查房的带教模式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中,每一位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在上级医生查房时由实习医生负责病人病史及病情变化的汇报,以此训练实习生语言表达、病史归纳及综合分析能力。上级医生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进一步巩固实习医生所学的知识,教会他们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

2.2操作能力的训练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实习医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难免遇到需要进行腰椎穿刺的病人,而腰椎穿刺术又是神经内科临床最常见操作。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的提供实习医生学习该项技能的机会,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两次腰椎穿刺术。首先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老师在示范腰椎穿刺术的过程中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

2.3神经介入检查的演示及读片会

神经介入检查与治疗的开展让神经内科医生对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与干预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实习医生在科期间专门安排了每周星期二上午的手术参观及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读片会,让实习医生有机会对神经介入这项新技术有初步了解,并通过阅片加深了对脑血管病知识的巩固。读片会由经管医生介绍患者病史并将患者的各种检查结果呈现,接着由教授对每种检查结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读片会上所有的检查结果以投影的方式展示,让学生能最为直观的看到教授讲解的内容。

3重视实习医生对实习教学的反馈意见

住院总医师在每一轮实习完毕时都要诚恳地征求实习医生对神经科实习教学的意见,包括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带教老师的评分等,以便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从反馈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的实习医生对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满意的。

住院总医师虽然没有直接地带教实习生,但是由于住院总医师的特殊角色,在科室领导与实习学生间犹如一座桥梁,使住院总医师随时可以发现在实习生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教训,向科室主任提供好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对实习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能将科室对实习生的培养要求传达到带教老师与实习同学,全面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雁,刘国祥,陈黎明.健全住院总医师制促进外科人才培养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