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保健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02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1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行为发育;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婴幼儿保健方面的关注也随之提升。如今,婴幼儿的养护需求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者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儿童的保健中对婴幼儿的家属其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婴幼儿保健活动的定期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婴幼儿易感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率、促进婴幼儿的行为发育等[1]。本文通过对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发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保证其对婴幼儿发育期间的开展定期的保健行为,对于改善婴幼儿行为发育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3月到我院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的社区婴幼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60例。所选取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体重、胎龄以及婴幼儿直系亲属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家庭构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选取的婴幼儿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年龄范围均在6-12个月之间;②上述婴幼儿在母体内期间以及出生时均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高危疾病;③两组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均为正常;④两组婴幼儿均未患影响行为发育的生理疾病或心理缺陷。

1.2方法将上述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后,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首次行为发育的评分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2]。对a组婴幼儿家属进行婴幼儿行为发育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并保证a组婴幼儿家属对该组婴幼儿按照宣教内容对进行行为发育的保健;对B组婴幼儿家庭不进行此类相关宣教。

对婴幼儿进行的行为发育保健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如何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来制定的相对的游戏,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婴幼儿的听觉、视觉、感受器、前庭蜗神经平衡感受器以及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训练[3]。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婴幼儿的行为发育水平进行首次评价后发现,两组婴幼儿行为发育的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通过对两组对象进行第二次神经智能测试评价发现,a组婴幼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社交行为这几个层面较B组婴幼儿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快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婴幼儿保健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儿童的健康检查及保健行为还没有像接种疫苗那样被家长所接受,大多数家长仍认为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手段。同时,大多数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知仍存在着局限性,认为婴幼儿保健仅仅是对婴幼儿身长、体重、头围等数据的测量。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传不到位,对我国婴幼儿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上述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研究,不难看出,通过加强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教、提高婴幼儿保健行为开展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儿童家属的保健意识,使这一群体充分认识到儿童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善了其传统喂养、教育的方法,促使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面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育[4]。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的保健工作中开展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健康宣教是提高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

[2]高燕勤,胡玲,曹文娅,张秀英,郭开英.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1(15).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2

【关键词】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心理行为发育;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5-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人口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下一代的培育就不能放松,甚至应该从婴幼儿抓起。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婴幼儿的成长的关注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能够使婴幼儿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早期潜能开发,对于婴幼儿来说,在发育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会对人生的发展奠定下基础,婴幼儿时期也是成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1]。但是婴幼儿时期因为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使得自身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将婴幼儿接收的不利影响清除,得到及时的干预与纠正。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儿童保健科的进行保健的婴幼儿300例,将这些婴幼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双亲的文化程度、成长环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研究方法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婴幼儿都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实验组在进行常规保健的基础上进行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的宣教,同时参加一年早教课程训练。在1年后对两组婴幼儿分别进行智力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的测量,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并且得出结论。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以p

2结果

2.1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指数比较见表1。

3讨论

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对于婴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家长必须重视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当中,婴幼儿时期的智力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在婴幼儿时期如果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婴幼儿时期的教导也能够为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奠定基础。通常来说,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从一出生,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婴幼儿进行教育的着重点不一样。周岁之后的婴幼儿要进行动作连贯性训练和感官功能的感知动作思维的训练和个性上的培养[3]、语言上的培养、玩伴方面的培养等,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对于孩子智力、身体素质、精神、人格的多方面发展都有好处,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对于父母与养育者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人生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参考婴幼儿的身体状况,针对性的制订了一些潜能开发的课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刺激,对于婴幼儿的潜能进行最大程度上的挖掘。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受到的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数据表明,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进行早期发育指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且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与此同时,对于婴幼儿进行一些亲子互动型的益智游戏,对于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家长能够进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很多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意义非同一般,使得幼儿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未来发展需要人才,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而我国的新希望就是这些婴幼儿,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从婴幼儿抓起,那么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于心理行为发育的积极影响就不容忽视,对于我国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人格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于婴幼儿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我国婴幼儿的自身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智超.儿童保健婴幼儿早期教育对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509-509.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3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省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统筹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促进婴幼儿照护发展机制体制,提高家庭婴幼儿科学养育能力,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着力满足广大家庭多层次、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规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2021年,建成1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综合监管体系,探索托幼机构一体化服务和社区托育点建设。

到2022年底,完成县妇计中心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创建任务,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的指导,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

到2025年底,全县以家庭为主、社会补充、社区支撑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框架基本形成,管理规范、监督体系基本健全,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

1.全面落实休假制度。倡导单位职工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民政婚姻登记窗口设立咨询服务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和生育津贴补贴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条件,采取设置母婴室、哺乳室,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积极措施,满足职工照护婴幼儿需求。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县总工会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医保局配合)

2.加强科学育儿指导。县妇计中心和兼有婴幼儿照护内容的家政服务机构要设立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中心,县级各分娩医疗机构和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建立优生优育优教指导室,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父母课堂、育儿知识讲座,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村(社区)妇幼专干兼任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员,定期开展入户指导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3.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贯彻保育为主、保教结合的方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婴幼儿家庭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服务,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各镇办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上门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婴幼儿父母提供育儿指导和照护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妇联、各镇办配合)

(二)建立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

4.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各镇办要将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公共服务重要内容,保障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用地用房。新建小区应当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2019年版)》标准,每千人不少于8个托位的要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成居住区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用3年时间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建设。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县民政局牵头,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各镇办配合)

5.加大社区社会资源投入。根据社区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强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采取政府补助、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人社部门要在社区公共服务领域,设置一定比例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公益性岗位,用以支持机构的发展。(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三)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6.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在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等就业人群密集区域建立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引导、培育、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发改部门要按照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要求,积极争取国家托育照护服务试点专项投资,制定托育照护服务规划建设体系,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报,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保证、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7.鼓励托幼一体化建设。各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聚集优势,允许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增设托育班,招收2-3岁以下婴幼儿,并纳入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时,应考虑增加托育班资源供给,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县级公立幼儿园要积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力量雄厚的资源优势,率先推行托幼一体化建设,解决城区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实行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收托前应将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情况及时报告县科教体局和县卫健局。(县科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8.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为方便单位职工照护婴幼儿,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工业园区和职工数较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县总工会牵头,县卫健局、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配合)

9.鼓励举办形式多样的照护服务。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举办专业性、多层次、多种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可根据家庭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有序供给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婴幼儿照护服务。(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资源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管理

10.实行登记和备案制度。在我县辖区内举办的各类托育服务机构,应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并按照《托育机构登记和备案办法(试行)》要求进行登记备案。举办事业单位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委编办申请审批和登记;举办社会服务性质的托育机构,应向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举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应向县审批局申请注册登记。核准登记后,登记部门应及时告知托育机构到县卫健局进行备案,同时,将已注册登记的托育机构有关信息在15个工作日内推送到县卫健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纳入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编办、县民政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11.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设置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主动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安全设施、器材及安保人员,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过程加强监管,管理公开透明。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要加大对托育机构消防设施、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排除安全隐患。各相关部门和镇办人民政府要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主要责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及人员诚信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虐童等行为的机构和人员零容忍,对相关个人和直接管理人员实行终身禁入。(县应急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12.加强卫生保健监督管理。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执法大队以及镇办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咨询服务和监督检查,县计生协会要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婴幼儿健康管理,提升机构健康管理水平。对新设立的托育机构要按《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及时开展卫生合格评价,对评价不合格的,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期整改到位后方可开展托育服务。(县卫健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保障。各镇办、各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可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场地租赁、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招聘人员等方面给与扶持。要全面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等6部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与学校、幼儿园相同的价格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改社会〔2019〕1606号),对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1万元补助基础上,验收合格后由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安排适当配套资金给予补助。积极做好社会资金的投入引导,促进社会化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多元化投入。对引进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大力支持。(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应急局、县税务局、县卫健局、各镇办配合)

(二)落实用地保障。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并优先予以保障。鼓励利用低效土地或闲置土地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和设施,对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县资源局牵头,各镇办配合)

(三)加快人才培养。县人社部门要将婴幼儿照护从业人员列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和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把保育员、育婴员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县职教中心要增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开设儿科护理学等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对已获得婴幼儿照护指导师、育婴师、保育员从业资格并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托育机构要择优录取使用,并按岗位职责落实相应薪酬待遇。要切实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大力开展职业道德和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评价工作,依法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县人社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各镇办配合)

(四)强化信息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婴幼儿照护服务实际,应用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统计监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县经贸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加强社会支持。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婴幼儿出行、哺乳等提供便利条件,营造婴幼儿照护的友好社会环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与婴幼儿照护相关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监测,切实保障安全性。(县住建局牵头,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办配合)

(六)强化监督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落实好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发展和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备案、监管机制,各部门按事权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监督,并对日常监管负主要责任。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及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负主体责任制度。凡未登记、注册或设施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处罚。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业务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发生安全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县卫健局牵头,县科教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应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审批局、各镇办配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科教体、公安、民政、财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卫健、市场监管、应急、税务、工会、妇联、各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由县卫健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强化部门协作。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由县政府统筹安排,县卫健局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群团组织和各镇办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合作,落实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议解决本县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形成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县发改局、县卫健局要认真调查摸底,对有意向申报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单位或企业,按照项目要求收集材料及时申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托育机构,县政府按规定提供支持政策清单,确保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有效实施,顺利推进。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4

婴幼儿生长早期教育研究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人生终身教育的重要开端意义重大。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时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探究开展早期教育的方法,提高早期教育的实效性,保障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0~3岁是婴幼儿各方面发展比较迅速和重要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早期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最快时期。从脑重量看,新生儿脑重平均370克,6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2岁末约为3倍,3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研究已经证明早期良好育儿环境,对大脑发育有重要影响。若婴儿一出生就在良好环境中生长,有可能发展超常的智力。其次,0~3岁是智能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婴幼儿的智能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好得多,如新生儿就能看和听,有嗅觉、味觉和触觉能力,所以在婴幼儿早期已有巨大的智能潜力。

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若干建议

1.教育应符合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0~3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反映出相应的生理机能,作为婴幼儿家长,切忌拔苗助长,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父母要尽量为孩子创设与年龄成长阶段相符合的良好环境,以引导幼儿在个性特征以及认知能力方面获得顺其自然的成长。如果盲目对幼儿进行“填鸭式”教育,则容易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育。

2.教育要以婴幼儿为中心开展

在教育婴幼儿时,切忌按照成人标准来要求,应尽量从婴幼儿的角度着想,以婴幼儿的身心发育特征为基础。有些父母自以为在关心幼儿的健康成长,实际上是为了提升自己的面子,所以经常强迫婴幼儿按照他们的意愿做这做那。例如,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外面玩的时候遇到了同事与他的孩子,如果对方的孩子想要这个孩子手里的玩具,这位家长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说:“你应该大方一点,把你的玩具给这个小朋友玩一下。”这位家长自以为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给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如果真正为孩子考虑的父母,应该在孩子不愿意交出自己玩具的情况下,对同事说:“对不起,他现在不愿意。”之后再找机会给孩子讲解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3.要注重与婴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

与幼儿进行良好沟通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首先,由于婴幼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段,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应该多样化,让幼儿感受到全新的、多感官的不同体验。幼儿在刚出生时,感觉器官逐渐发挥作用,因此,父母要为刺激幼儿的多个感官而提供丰富的环境,促使幼儿通过感官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可以将颜色鲜艳的气球、彩条等物品挂在婴儿小床的上面;也可以经常抱着幼儿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外界事物的丰富多彩。对于幼儿来讲,任何事物都是新鲜的、新奇的,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感官来感受世界、积累经验。一岁以前的幼儿,还不会说话,当他的眼睛注视到什么地方时,父母要告诉幼儿那是什么,还可以让他用自己的小手来触摸那个事物。例如,幼儿一直注视一朵花时,父母就可以告诉幼儿这种花叫什么名字,还可以让幼儿用鼻子闻花的味道,让幼儿从视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花朵,并产生深刻的感官印象。

其次,与幼儿进行语言沟通是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虽然婴幼儿不会说话,但是在一岁之前,幼儿处于“前语言阶段”,他们能够听懂大人经常说的一些话。新生儿出生之后,各种器官都在发挥作用,所以,家长在采取其他方式与幼儿交流的同时,更应注重语言交流的重要意义。有时候,父母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无法让幼儿理解,但是语言却不一样,只要反复说,就有可能被幼儿所理解,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4.注重培养从事婴幼儿教育的专业人才

随着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对社会提出了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不但要求幼儿师范院校,以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进一步拓展幼儿教育进行改革,而且要求社会广泛关注婴儿教育及婴儿教育机构的发展。婴儿教育与幼师专业不同,它具有灵活性、社会性等职业特点,在婴儿教育机构,教师不但要学会与家长、幼儿共同开展活动,而且要具备较强的机制性。我们在深入家庭教育时,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婴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而且要针对不同的幼儿特征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5.注重系统研究婴幼儿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针对婴幼儿心理教育的理论名目繁多、举不胜数,但是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值得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课题。例如,我们应运用什么样的颜色来刺激幼儿的视力,应营造怎么样的环境来应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应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训练婴幼儿的动作发展等,这些都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属于体系化工程,为拓展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条件。

6.用自己的行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婴幼儿对于语言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观察与模仿,虽然幼儿对于自己所看到的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却都将这些行为印到脑海中,为以后的模仿奠定了基础。因此,父母与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婴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7.端正“爱孩子”的教育态度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因此,孩子们所得到的爱实在是太多、太沉重了,很多孩子就因为家长的溺爱而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产生了性格上的缺陷,如以自我为中心、经不起挫折、心理素质弱、骄纵跋扈等,成为了真正的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风吹雨打,因此,家长要正视自己对孩子的“爱”,要从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爱孩子、关心孩子。

三、结语

总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需要我们广婴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切实针对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早期教育,以达到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文娟.0~3岁婴幼儿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S2).

[2]陈科,周剑峰,柴建农,刘喜梅,盛越峰.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现况网上问卷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6).

[3]陈达光,陈燕惠,张镜源,胡君,林秋君,林新挺,张铭.健康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5

【关键词】 免疫注射;体格检查;配合程度;婴幼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的儿童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儿童健康体格检查日益重视,按时带婴幼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家长越来越多。而由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婴幼儿每月都有计划内计划外疫苗接种。家长工作繁忙,常常想把孩子带到医院后,把体格检查、预防接种等都集中在一起完成。以至于婴幼儿在接种疫苗时所产生的疼痛、恐惧心理一直延续到体格检查时,影响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对582例的婴幼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进行体格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9年2月16日至5月30日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2岁6个月以下婴幼儿。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由专人对接受预防接种后的婴幼儿按婴幼儿体格检查测量要求对婴幼儿进行头围、胸围、体重、身长的测量。按年龄<6个月,6个月~1岁,1~2岁6个月分为3组。1.2.2评估方法在接受体格检查时表现为哭闹、手足挥舞、拒绝躺下,不让医务人员测量为不配合。

2结果

见表1,2。干预前后婴幼儿体检配合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情况 表2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干预前后配合程度分析

3讨论

免疫注射过程对婴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感受,而婴幼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由于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和发育水平不同,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生疼痛时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受年龄、应对方式,父母对疼痛的反应,过去疼痛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教育方式等影响,因而影响婴幼儿体检的配合程度。表1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在体检时80.55%都配合,没有痛苦表情,这与小于6个月的婴儿对疼痛经历没有记忆,而且对疼痛几乎没有恐惧感[1]有关,与《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中120名婴幼儿在5min后疼痛减少到10%相符[2]。6个月~1岁婴幼儿71.79%不配合。6个月以后,对疼痛的反应受到以往疼痛刺激经历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操作就可以刺激婴儿,但反应程度不同。在婴幼儿阶段对疼痛刺激不理解但可以有记忆,且婴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体格检查等操作也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1~2岁半幼儿有72.15%不配合。幼儿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测体温、血压、检查耳朵等都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相似于婴儿阶段,但较强烈。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婴幼儿的不合作会造成所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由于头围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发育情况,是认知功能好坏的标志,身高、体重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体重能敏感地反应小儿近期营养状况,身高是反应小儿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的可靠指标[3]。不精确的数据会影响到小儿生长发育曲线的走势,影响医务人员对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评估。

4对免疫注射后进行体格检查的婴幼儿给予有效的干预

4.1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解除孩子的陌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为体格测量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陌生环境及旁边孩子哭闹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会影响孩子在体格测量时的准确性。对极度害怕,哭闹强烈的婴幼儿,采取渐进式心理安抚,慢慢消除婴幼儿的紧张和害怕,告诉宝宝,这是在戴帽子,看看宝宝长大了没有?不是打针,不痛,让宝宝在测量前有心理准备,减轻害怕心理,减少恐惧感。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到医院“打针”来吓唬孩子,以免增加对医院的恐惧及不正常的心理认知定位。

4.2安抚婴幼儿的焦虑、恐惧的心情医务人员用微笑、亲切的语言感染婴幼儿,使婴幼儿感到医务人员的亲切,可信任。并尊重婴幼儿,对婴幼儿的各种不恰当行为(婴幼儿用脚踢医务人员或婴幼儿不小心尿湿了我们的工作服等),要有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上进入母亲的角色,使婴幼儿感受母爱的温暖。当得知体检的婴幼儿正好是生日时,立刻送上一句祝福:祝宝宝生日快乐!聪明漂亮(帅气)!使家长和婴幼儿感受到医务人员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4.3对于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干预护理进行体格测量前先吸吮再测量,因吸吮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也可让母亲对婴幼儿进行抚摸、拥抱等肌肤性触觉刺激,来减轻婴幼儿免疫注射后的痛觉。

4.46个月以下婴儿最好选择在进入深睡眠状态下进行体格测量指导妈妈轻轻放婴儿到测量床上,双手扶住婴儿的双臂,使婴儿感觉还是被抱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大多数婴儿都非常安静,不吵、不闹。

4.5使用赞赏的语言如婴幼儿不配合,可以先让配合体检的幼儿先测量,医务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告诉不配合的幼儿:你看哥哥多乖,我们弟弟也很乖的,医生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了。在测量前多使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幼儿,因赞赏和鼓励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尤其对婴幼儿。

4.6对于个性、独立性较强的幼儿护理要耐心,细致把握其性格特点,争取其配合,避免强迫、压制的工作方法,不伤害其强烈的自尊心。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582名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配合体检的婴幼儿由37.45%上升至88.65%。如何避免对婴幼儿进行疼痛刺激,减少对婴幼儿的伤害,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满足其身心需要,尽可能不要在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后立即进行体格测量,应先让婴幼儿在做好健康体格检查后才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同时,在进行体格检查过程时,动作要轻柔,熟练,尽量消除体格检查过程中的轻微刺激,让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心身健康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庆麟,张继兰.不同年龄儿童疼痛反应特点及护理研究.护理研究,2007,21(1):241-242.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6

一、加强妇幼卫生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加大母婴保健执法管理力度。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整合卫生监督力量实行统一执法,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B超管理,按照“谁发证、谁主管”的原则,对从事B超工作的医务人员签订《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责任书,做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医务人员层层签定责任书,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提高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的能力,举办一期母婴保健法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

(二)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管,依法执业和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督促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执行凭证取环、凭证定点引产、凭证施行输卵管再通术和凭生育联系卡进行辅助生育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计划外妊娠报告制度。

(三)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督促各发证单位要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的通知》(舟卫发〔20*〕65号)文件,确保《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准确无误。发放单位《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四)督促医疗单位的妇幼卫生工作职能落实。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要继续执行《浙江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计划任务书》提出的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服务功能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考评。市直医疗机构妇幼卫生工作纳入市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二、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

(一)建立健全母婴保健服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围产保健管理。各级医疗保健单位要继续执行《关于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进一步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通知》(舟卫发〔20*〕51号)文件规定,依照《*市围产保健实施手册》及相关管理常规,规范围产保健操作规程,提高质量。继续实行孕妇自愿选择建册,加强首诊负责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早孕建册率和孕产妇系管率。按“浙江省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加强高危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症高危妊娠报告、会诊、转诊、追踪等工作,提高高危孕产妇筛查水平和县级高危筛查率。

(二)加强产科急救服务功能。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产科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孕产妇、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产科抢救小组作用,提高产科急救能力。尤其是基层助产单位,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院内高危孕产妇及疑难病症识别能力和应急救治技术,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机制。提高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努力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三)着力解决流动妇女儿童保健难的问题。继续抓好外来流动孕产妇管理和流动儿童管理工作。根据外来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宣教和摸底工作,努力提高流动孕产妇保健率、流动儿童保健覆盖率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各级助产技术定点单位要积极推进住院分娩和贫困救助工作,并做好困难(流动)孕产妇救助登记,降低外来流动孕产妇、婴儿死亡率。

(四)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操作常规,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和各项工作指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转变“以人为本”的健康管理理念,加强辖区内活产婴儿的摸底、核对,及时做好委托管理及信息反馈工作,防止儿童漏管,努力提高儿童保健建卡率及系统管理率;规范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工作,重点是对异常儿童做到及早发现、早期干预,降低儿童病残率、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儿童保健技术服务操作常规,年内编印《*市儿童保健管理实施手册》。

(五)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充分发挥各级托幼机构协调指导组的作用,建立例会制度,加强部门间联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考核合格制度。重点加强农村托幼园所的管理、培训,定期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指导、考核,使各项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根据“乡镇级卫生保健示范性幼儿园(托儿所)评估标准”,做好自评及推荐工作,拟在“六一节”前举行“*市农村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

(一)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和出生缺陷监测干预。在全市推广免费婚检的基础上,学习普陀区、嵊泗县好的经验,当好政府参谋,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婚检宣教力度,提高免费婚前医学咨询服务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依法开展婚前保健服务,严格执行婚检操作常规,创新婚检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婚检率和婚检质量,力争全市婚检率达到50%以上。按照要求,认真做好优生优育技术服务工作,重点加强一级预防,积极推动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二)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工作,提高质量。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执行《浙江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和《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工作手册》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努力提高产前诊断符合率和产前筛查率。高风险孕妇召回率和随访率要求均达到100%,低风险孕妇的随访率达90%。

(三)规范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运作方案》及工作常规,完善筛查网络。各管理中心要加大管理力度,按“*市新生儿两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筛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质控,做好可疑病例的追踪、召回和解释工作,把好质量关,规范登记、及时报告,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复查率和筛查质量。争取建立“儿童听力诊断治疗中心”,以满足疑似儿童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

(一)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继续抓好规范门诊的创建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按浙卫发〔2003〕22号“浙江省妇幼保健规范化门诊和规范工作标准”巩固和创建“二个规范门诊”,增加机构的硬件投入和人员素质的培养,切实落实“两个规范门诊”的各项标准和操作规范,拓展保健服务项目。市妇幼保健院要巩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成果,通过20*年省卫生厅的“回头看”。嵊泗县妇保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创建工作。有条件的基层卫生院要根据“*市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两个规范工作评估细则”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工作,通过创建,规范服务,提高服务能力。加强科研工作,积极推广适宜技术和新项目。

(二)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三级网的“龙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督导和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切实承担起妇幼保健的职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开展妇幼卫生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大类12项的服务内容和目标,推进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一步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社区“孕妇学校”和“育儿学校”工作,提高健康教育覆盖率,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加强妇幼卫生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保健人员素质。认真贯彻《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将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有关规定配备妇幼保健人员,解决基层妇幼人员待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切合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实际的奖惩办法,切实稳定妇幼保健队伍,促进我市三级保健网的巩固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保健人员素质。

五、积极推进母婴健康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

根据浙江省“*”《母婴健康工程项目》执行文本和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计划书。依托“母婴健康工程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妇儿保人员和产科医生的业务技术培训,规范操作。增加投入,加大基层产科建设,特别是急救物品的配备。加强高危和重症孕产妇的监护和诊治工作,建立健全产科应急抢救机制,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宣教,提高流动人口保健意识和母婴保健系统管理率,开展贫困孕产妇的医疗救助和优惠政策,确保通过《母婴健康工程》项目省级评估。

启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制定并落实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两年一次的妇女病查治工作,争取年内完成40%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疾病检查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工作要求,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保健日常工作,争取政府财政投入,规范和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和免费原则,确保母婴健康。

六、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加强妇幼卫生年报/监测工作。各级医疗保健单位按照市卫生局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完成妇幼卫生年报/监测和质控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摸底和随访调查。建立健全信息质控员例会制度,每年一次进行年报的汇审,防止漏报错报。普陀区按省监测规定程序,及时规范地完成监测和计算机网上直报工作。逐步逐级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妇幼卫生信息计算机管理工作。

七、努力完成以下指标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7

今天,省卫生厅召开20*年全省妇幼卫生暨“降消”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降消”项目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妇幼卫生及“降消”项目工作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年工作。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提高我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促进我省妇幼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请让我代表省卫生厅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各级各界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而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省妇幼卫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妇幼卫生工作快速发展的五年。全省各地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着力于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建设,进一步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不断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的态势,20*年~20*年,孕产妇死亡率由34.82/10万下降到22.43/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27‰、24.56‰下降到9.92‰、12.74‰;住院分娩率由84.14%上升到97.23%。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一)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开展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等工作中,积极建立并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有效机制,将妇幼保健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省妇幼保健院为业务指导中心、市(州)级妇幼保健机构为枢纽、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二)加强依法管理,妇幼卫生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对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实行许可准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对《出生医学证明》等法律证件加强管理。各地还将《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纳入卫生综合监督执法管理,加大了打击非法进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力度,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步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与此同时,我省还制定了《xx省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细则》、《xx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配套文件,妇幼卫生工作的管理框架和技术规范等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妇幼保健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三)建立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取得新突破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2*0年)》,积极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治工作。省卫生厅会同省妇儿工委、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认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审批许可了8家医疗保健机构为我省第一批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执业机构;全省于20*年1月1日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确定了9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于20*年3月3日启动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建立了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筛查覆盖率不断提高。

(四)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得到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得到体现

我省制定并实施了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报告、妇幼卫生统计报表、“三网”监测、“3+1”上报模式、“降消”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系列信息管理制度,统一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基础性资料和登记管理,研制开发了“xx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信息管理软件”,同时加强考核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降消”项目工作顺利推进,项目实施取得丰硕成果

我省“降消”项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卫生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40个降消项目县孕产妇死亡率为24.69/10万,相比20*年33.48/10万下降了9个十万分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1‰以下;住院分娩率继续提高,40个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46%,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96%,较好地实现了项目年度目标。

几年来,各地在“降消”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许多好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项目组织有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降消”项目工作,将“降消”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每年和各市(州)政府签订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降消”项目和“母婴安全”各项工作指标列为重要内容,并多次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省卫生厅还成立了妇幼卫生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妇幼卫生专家技术指导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保障。

二是宣传到位,群众家喻户晓。各地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母婴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我省大多数农村的公路边、田埂上可以看到宣传提倡住院分娩的醒目标语,并且采取发放“母婴安全”知识手册和“给孕产妇的一封信”等办法,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为“降消”项目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投入加大,服务能力增强。20*~20*年,我省在中央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分别落实项目配套资金500万。近三年,全省共投入近2000万元,为40个项目县的570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常用产科设备、40个孕产妇抢救中心配备了产科急救设备、为69个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装备了救护车,大大改善了县、乡两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及急诊急救能力。同时,

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省、市、县每年都举办产科质量培训班,层层培训,全省实现了对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全部轮训一遍的工作目标,提高了基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是实施住院分娩补助,贫困救助得到落实。各地认真贯彻执行《xx省降消项目贫困县孕产妇住院分娩费用补助实施办法》,对农村孕产妇和城镇低保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150元补助,对贫困孕产妇实行救助,救助额度最高达到800-1000元;全省各地还将“降消”项目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孕妇住院分娩平产费用实行定额补助,难产和合并产科并发症列入住院补助范畴,基本实现贫困县农村的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费用减免、住院分娩难产或发生产科并发症实行大病补助的目标。“降消”项目在我省实施以来,每年惠及20余万孕产妇及其婴儿,仅在2005-20*年,全省累计对40个项目县18万孕产妇实施了住院分娩补助和贫困救助,补助救助资金达到2500万元。

五是强化管理,促进项目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省卫生厅每年从部、省、市属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中选派40名妇产科专家赴项目县蹲点1-2个月指导工作,提高乡级助产技术服务水平,增强县级孕产妇抢救中心危急重症抢救能力,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通畅、分级管理的孕产妇分娩和抢救的绿色通道,保障了母婴安全。为了促进项目工作的平衡发展,省卫生厅加强督办检查,20*年共组织15个督导组对40个项目县(市、区)的80个乡(镇)、160多个村进行了抽查,走访了500多个孕产妇家庭,督导项目县覆盖率达到100%,并下发了督导函和督导情况通报,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妇幼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基本的卫生保健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妇幼卫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有待深化,投入尤显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认识在不断提高,重视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它在公共卫生建设中应有的地位认识不足,国家规定的有关政策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对妇幼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妇幼卫生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没能得到同步加强,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体的保健工作困难较大。一些地方基层妇幼卫生网络不健全,乡、村两级妇幼保健人员不稳定、岗位不固定、待遇不落实、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难以落到实处。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仍然较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妇女儿童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存在一定差距。

(二)系统管理有待加强,服务能力急需提升。

省卫生厅已制定下发了《xx省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实施细则》、《xx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对农村和城区开展基础性妇幼保健工作和建立妇幼保健工作网络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但部分地区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落实不到位。随着我省住院分娩率的大幅度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服务质量亟待加强,孕产妇分娩和急救转诊的绿色通道需进一步完善。

(三)依法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需进一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已颁布14年,但是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地方对于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的准入管理不严,导致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单位从事助产技术服务。有的地方执法不硬、监管不力、打击不够,仍存在少数未获得助产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非法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现象。同时,婚前保健工作存在职责不清、未依法管理的无序状态。《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许可,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存在管理混乱、未依法执业并监管的状况,急需各级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理顺管理程序,规范婚前医学检查工作。

(四)妇幼保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积极应对。

一是计划外生育的孕产妇保健存在隐患,这是造成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计划外生育的母婴安全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重视解决的问题。二是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难度大。三是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任重道远。四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经费缺乏。

(五)降消项目开展不平衡,各项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少数县(市)对项目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区之间、项目县之间、县内乡与乡之间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地方项目工作开展缺乏思路,工作任务未能有效落实。二是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贫困救助管理工作不规范。部分项目县存在贫困救助资金管理不规范、贫困救助宣传不广泛、贫困救助名单未张榜公布、贫困救助面过窄、贫困救助标准偏低的情况,孕产妇住院分娩贫困救助工作还需加大力度。三是培训重点不突出,效果还需提高。部分项目县(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效果不理想。四是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有待提高。五是孕产妇住院分娩限价收费落实不够。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孕产妇住院分娩收费较高、用药过度、干预过多的现象,增加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住院分娩率的提高。

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扎实做好20*年妇幼卫生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精神,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以“一法两纲”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妇幼卫生法制化规范化管理,重点做好29个贫困县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工作,以“降消”项目促进妇幼保健工作,增强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年全省妇幼卫生工作总的目标是:全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内;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2‰、15‰以内;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5%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1‰以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任务还很艰巨。党的*报告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共同推动我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此,今年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政府职责,建立保障机制,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妇女儿童占人口的2/3,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把妇女儿童规定为依法保护健康的重点人群,提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这些都说明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这是国家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随后国家将出台具体贯彻落实的意见和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这是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今年,省政府将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工作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与各地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中明确提出各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具体目标,这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对解决妇女儿童健康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强化职责,推进我省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做到认识上有高度,政策上有保障,资金投入上有力度,措施上有落实。要切实加强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合理解决并落实乡村妇幼卫生人员待遇,稳定基层妇幼保健队伍。要重视和支持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编制和财政补助政策,使其更好地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及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任务,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统筹区域规划,协调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任务,为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务院组织研究制订的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框架已经形成,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四大体系建设。妇幼卫生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是落实妇女儿童健康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各地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认真研究如何切实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将妇幼卫生工作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和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的新型妇幼卫生服务模式。在农村,要将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工作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三级网中的“龙头”作用,强化乡(镇)卫生院承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共卫生职能,落实村级承担的信息收集、健康教育等妇幼卫生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上下联动、任务落实的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础性妇幼保健服务,建立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指导、双向转诊、技术支持的管理机制,使妇幼卫生工作落实在城市的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同时,要进一步巩固并发展省、市、县三级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品牌地位和服务质量,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使城乡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三)贯彻“一法两纲”,加强依法监管,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母婴保健法》的法律宗旨,也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今年妇幼卫生工作仍要以贯彻执行“一法两纲”为核心,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业。按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助产技术、结扎和终止妊娠手术等专项技术服务的管理权限为各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婚前医学检查的管理权限为各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母婴保健法》的要求,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管理,对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机构要严格审批准入、要求依法执业。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要统一培训,统一考试,持证上岗,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行为。同时,要坚持两年一次的审核校验,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吊销其《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促进母婴保健工作法制化的管理。二要加强母婴保健依法监管。各地要加大《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整治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和使用,维护法律证件的严肃性,为母婴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保障。三要落实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治措施。今年,国家将颁发《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省要积极行动,继续落实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治措施。大力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积极协调并创造条件开展婚前保健工作,落实孕前和孕产期保健;逐步建立产前筛查网络,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和水平;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推进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推进妇幼卫生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是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常抓不懈,做到在工作措施上加强,制度上完善,机制上创新。一是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切实贯彻执行省卫生厅制定的一系列妇幼保健规范化管理文件,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制度,完善母婴生命安全的绿色通道,开展以产科质量为核心的检查和评估,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二是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为加强我省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水平,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妇幼保健机构,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工作。省卫生厅已制定下发《xx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办法》和《xx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实施细则》,各地要深刻领会,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创建。各地要以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评审工作为契机,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疗和保健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为重点,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三是开展新一轮爱婴医院评估。创建“爱婴医院”活动是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倡导的旨在促进母乳喂养、保护儿童健康的重大活动。近几年,一些地方爱婴医院管理有所松懈,爱婴医院质量有所滑坡。为此,今年省卫生厅将出台我省爱婴医院监督管理办法,对爱婴医院进行重新评估,拓展爱婴医院内涵,规范爱婴医院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爱婴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建立全省互联互通、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妇幼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十一五”期间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今年,省卫生厅将研究制定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思路,加快全省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使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五)加强项目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降消”项目上新的台阶

从20*年开始,我省“降消”项目县(市、区)由40个扩大至47个,其它55个县(市、区)继续开展“母婴安全”活动,我省还对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实行免费政策。尤其是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寄予厚望,该项工作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今年项目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影响面广。各地要精心部署,认真实施,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今年“降消”项目总的工作要求是:落实分娩补助,加强资金监管,畅通绿色通道,确保母婴安全。重点做好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工作。

1、加强组织管理,建立有效机制

今年国家加大对我省“降消”项目投入的力度,专项资金达2433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382万元,这是建国以来国家对妇幼卫生领域单项投入资金最大的一个项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充分认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进一步加强对“降消”项目的重视和领导,明确各部门和各级卫生机构及人员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死亡责任问责制,强化责任管理,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形成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相互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新增的7个项目县要吃透项目方案精神,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好本地区项目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落实好人员培训、设备配备、宣传动员、绿色通道建立等基础性工作,要虚心向先期启动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项目县学习,促进项目工作健康、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

2、切实抓好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工作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年初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制定下发了《xx省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免费工作实施办法》,对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按照400~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每例补助3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例补助100~200元,实现29个贫困县农村孕产妇在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免费的目标。29个贫困县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时启动。在此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理顺运转流程,规范服务项目,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落实好免费政策,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真正抓好抓实,使农村孕产妇真正受益。

3、严格资金监管,落实贫困救助

各项目县要按照“降消”项目有关资金管理的要求,加强资金规范管理,扩大贫困救助面,提高贫困救助标准,落实贫困孕产妇救助政策,体现妇幼卫生的公平性和公益性。各项目县要实行平产、剖宫产限价收费,对孕产妇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严格剖宫产指征。要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补助范围、提高或降低补助标准。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审计、稽查和跟踪管理,对挤占、挪用、截留财政资金,或虚报、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一经发现必须坚决严肃处理。

4、规范助产服务,畅通绿色通道

一是开展技术培训和人员进修。按照分层培训的原则,实现对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技术人员和妇幼保健人员全部再轮训一遍,产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二是规范助产技术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明确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项目,开展创建“合格产科”、“放心产房”、“平安妇幼保健院”等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各项目县要进一步规范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和完善母婴生命安全的绿色通道,做到管理有序、服务规范、技术精湛、快捷高效,确保孕产妇急救通道的良好运转和有效畅通。省卫生厅已安排专项经费为全省69所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装备了救护车,今年计划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督导车,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5、加强项目督导,巩固项目成果

去年,省卫生厅加强对项目县的督导检查,对于规范项目运行、加强项目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卫生部降消项目督导组的好评。今年,省卫生厅将总结经验,修订评估方案,继续加强项目督导,开展交叉评估,巩固项目成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项目督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市对县、县对乡的督导要做到100%的覆盖,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和工作进展,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进项目深入、健康发展。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务必采取坚决措施控制剖宫产率,用1-2年时间降低过高的剖宫产率。各地要将控制剖宫产率列入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要克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趋利倾向,防止诱导和误导群众选择剖宫产。要加强对群众的正面宣传,向群众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医疗技术服务。要进一步明确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和功能定位,对不具备条件开展剖宫产手术的一律禁止开展,原则上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宜开展剖宫产手术。对剖宫产率过高的地区要进行认真分析,查找成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使乡(镇)卫生院剖宫产率控制在25%以内,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剖宫产率控制在40%以内。省卫生厅将定期组织评估督查,并将其结果作为项目资金补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行动不好,效果不理想的地方还要给予通报批评。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8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入户指导

《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对0-3岁儿童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这就给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任务进行了双重的定位:既要开展早教活动,又要面向家庭开展早教指导活动。入户指导是早期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以多种形式走进社区选择需要指导的0-3岁婴幼儿家庭定期进行科学教育指导,促使家长树立起正确的育儿观,掌握更多育儿方法,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作为早教机构的幼儿园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入户指导呢?

一、做好入户调查工作。每个婴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为更好地在入户指导中实施个别化教育,入户前做好摸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社区每一个家庭的信息充分了解和准确的分析,才能针对婴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估,为更有针对性地入户指导做好准备工作。一做好入户调查,了解信息。如:通过调查了解0-3岁婴幼儿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养方式和教养水平、教养需求及婴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真实、客观的信息,从而对社区内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整合各类信息,客观分析。我们从调查过程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是比较零散、客观、真实的,只能表现出表面的现象,不能体现本质的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有用的资料和制定入户指导工作方案的依据,做到更加有的放矢。如,我们可以根据调查收集到新生儿健康发展水平、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带养方式及对科学育儿指导的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地了解当前该婴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受教育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以后的入户指导指明了方向。

二、丰富入户指导形式。幼儿园提供的0-3岁早期教育入户指导应该根据每个家庭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来为婴幼儿家长提供教育方法,促使婴幼儿接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开出菜单项式指导方式。一是开展交流分享式入户指导,为同龄孩子的家长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定期聚集在一起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使家长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方法。二是信息引导式入户指导,很多家庭对0-3岁幼儿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长辈多会用传统的方法来养育婴幼儿,“养”的成分远大于“教”的成分。这样的教育方式较为盲目,起不到良好成效。幼儿园应该将科学育儿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带入到婴幼儿家庭当中,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引导家长学习、参考资料上列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提高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三是实践指导式入户教育,需要幼儿园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来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并注意做好阶段性总结,提出新的成长目标,使家长在目标指引下科学育儿。四是问题探究式的入户指导,很多年轻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当遇到问题时常常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入户指导就是让家长提出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由幼儿园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消除家长在育儿方面的疑虑。幼儿园可以设立咨询热线或是建立网上论坛,使家长始终把握育儿动态,找到解决育儿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拓宽入户指导渠道。婴幼儿早期发展涉及教育、卫生、人口计生、民政、妇联等部门,幼儿园要拓宽入户指导渠道,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为推进婴幼儿早期发展而努力。

1.融入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计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人口计生委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角度大力倡导人口早教。使得人口计生工作优生政策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有了完美衔接,使公共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幼儿园在进行0-3岁婴幼儿入户指导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健全的服务网络、优质的政府政策来为入户指导提供保证和便利条件。把幼儿园0-3岁婴幼儿入户指导与人口计生经常性工作结合,和孕期教育、优生检测、计生入户随访结合,和计生协会小组月例会、生育关怀、幸福家庭活动结合让孕妇参与孕期教育、优生检测等工作相结,不断提高早教知识和工作水平

2.携手妇幼保健工作。0-3岁是婴幼儿身心健康快速发展阶段,是妇幼卫生保健工作重要内容。年龄越小卫生保健、保育任务越重,卫生部已把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列入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大纲》要求卫生部门“大力发展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公共服务阵地,对家长进行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幼儿园可以与妇幼保健院相互配合,要充分发挥基层卫生组织、妇幼保健工作者的优势和作用,和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儿童系统管理以及近年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大力宣传婴幼儿抚养和科学育儿知识。

四、提升早教师资水平。早教师资的优劣,关系到入户指导的质量。开展入户指导的早教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早教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分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建设名师共同体,大力发挥名教师名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育婴师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早教专业水平,做到持证上岗。同时,通过技能考核,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结束语:早期教育的实施水平事关婴幼儿的成长质量,幼儿园要肩负起早期教育入户指导的责任,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授给婴幼儿家长,通过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小蕊,庞丽娟.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9

【关键词】城市婴幼儿早期教养

一、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的现状和问题

终身教育从0岁开始,0~3岁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共计有7000万,其中城市占1090万。其中又有约80%的婴幼儿散居在家庭里。现阶段家庭早期教养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1.专门教养机构和幼托机构缺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不断升温,家长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养,对托儿班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他们更愿意把婴幼儿送入专门的教养机构,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教养压力,而且也能保证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导。而现实是托幼机构设置严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正规的托儿班,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2.家庭教养中普遍重智商,轻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养中,家长多重视婴幼儿生理发育、保健和智力开发,忽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保护以及情绪、感情、社会性发展和人格的早期培养。在婴幼儿发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使婴幼儿的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卡内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识和技能,8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占85%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应该从小培养。事实上很多家长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急于追求婴儿向小大人的方向发展,把一个人一生中应当学会的东西都提前学会,带来一系列超前教育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家庭隔代教养带来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年轻的父母们需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祖辈家长参与对婴儿的带养并承担一部分家务,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对社会发展有利。然而,隔代教养也带来了。通常,祖辈一些问题。如祖辈家长对孙辈的带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视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获得满足。年龄差异、时代差异和代际地位的差异,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教育问题

上有矛盾,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

二、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岁幼儿教育阶段。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在大部分地区尚未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居民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也管不好。导致现阶段城市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目前,在中国只有很少一部分婴幼儿进入正规的学前托幼机构。

2.现实原因

我国家庭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没有条件自己带养孩子,而能让家长放心托付婴幼儿的专门的教养机构和托幼机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婴幼儿只能以家庭散养为主。请保姆带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状况和个人素质等,都是婴幼儿父母顾虑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辈承担起照顾婴幼儿的重任。

3.认识观念存在偏差

对早期教养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忽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为婴幼儿幼而无知,对他们进行教育如同“对牛弹琴”徒劳无益。因此,只重视婴幼儿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问题,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传统观念认为早期教养应该在幼儿园、托儿所这样的集体教养机构内进行。面对众多家长的需求,一方面现有的托幼园所在容量上与育儿的能力上都无法适应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养资源又被闲置。三是社会和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机构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婴幼儿实施超前教育。

三、对解决城市婴幼儿家庭教养问题的思考

婴幼儿的早期教养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全民族的未来,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切实抓好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尽快制定0~6岁学前教育法规,推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该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依法保障每个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应深化教养体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机制,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将学前教育的法定年龄从3岁向下延伸到0岁,对婴幼儿教养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与婴幼儿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

探索建立一种将社区婴幼儿早期教养与保健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够保证婴幼儿早期教养服务的连续性和持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并开展适合社区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模式,如在社区的市民学校、教育学院或综合活动中心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和服务,建立“育儿教室”,成立祖辈家长委员会等,为市民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3.树立科学的早教观念,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在婴幼儿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抚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让婴幼儿在自由中孕育创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关爱中感受幸福,在和谐中健康成长。

一是重视婴幼儿情感的早期培养。对于婴幼儿的早期需要,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尊重和满足,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为父母,首先要懂得爱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社会在温馨、关爱的家庭环境中,这会使孩子的脾气变得更温顺、更自信。

婴幼儿保健重点篇10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妇幼卫生;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8-9841(2018)01—0151-07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人力资源的较量,其凸显了国民体质、数量的极端重要性。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生死考验,同时它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觉醒的意识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而对民族自身身体素质的关注和焦虑,并促使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使抗战时期又成为民族医疗保健意识的重大觉醒时期。本文拟通过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四川省开展妇幼卫生事业相关史实的重述,探讨在战争与社会转型这一历史语境中,国民政府对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在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它在制度和实践层面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抗战时期中国以每千产妇15人的死亡率、每千初生婴儿700人的死亡率居各国之冠。中国产妇、婴儿群体的死亡率不但远远高于先进的欧美各国,也与墨西哥、印度等国家有相当的差距。

抗战时期四川省(含今川、渝两地)由于地处西部内陆,科学生育观念尚未被民众接受,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显得更为迫切。大足县卫生院院长何俊明在《卫生通讯》撰文指出,“(大足县)一般的妇女,都是极度封建,有病怕羞,不愿检查,不受治疗,甚至宁死在家里,也不愿叫别人知道”。据遂宁县卫生院报告,该县“一般产妇,多蹲于地上,自己接生,稍贫者,于生产之后继续操劳,因而产妇之产褥热,产后大出血,子宫脱出等病例,多不胜举,初生儿患脐风亦多”。而在四川省边远山区,“土著妇女生育时也自行料理,不愿他人帮助,小孩的脐带,由母亲自己咬断,用布片包紧,后略将小孩身体洗擦,便算完事”。

抗战时期中国初生婴儿、产妇高死亡率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忧虑。妇幼群体保健的极端重要性为政府和社会所认识。“民族幼苗‘孕而生’,‘生而活’,‘活而存’,‘存而养’,‘养而壮’,‘病而治’”等各种问题,与“国父民族主义明白昭示”相联系,被看成“整个社会之责任,大家均须努力”。战时社会部多次发起保护妇婴运动,并通过《儿童福利办法》等法规,保障妇幼群体的福利。社会部部长谷正纲也在《儿童福利》杂志上撰文《儿童福利就是民族福利》,为维护儿童福利摇旗呐喊。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在全省首届卫生行政技术会议上,将中国国民体格不健全的首要原因归纳为,“妇女在生产之后,不讲求卫生,也不知道保护婴儿,因之婴儿死亡率非常之高”,呼吁“极力设法改进”。战时四川省通常以“保婴为保健之基础,保健为强种之基础,保种为强民之基础,强民为强国之基础”作为宣传妇幼卫生工作的口号。由标语可见,保婴被视作民族保健事业的基础。《卫生通讯》对于应如何理解这一观点作出解释,认为“婴儿是人生的基础,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均在这时养成。有健康的婴儿才有健康的儿童与青年。于是才有健康的国民,从事于建国的工作,国家才会富强起来;于是保婴又是强国强种的基础”。在四川省公共卫生实施体系中,妇幼卫生事业被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保护。1940年5月行政院公布之《县各级卫生组织大纲》对县卫生院、卫生分院、卫生所、保卫生员承担的妇幼卫生工作职责均有具体规定。四川省制定的《四川各县卫生院组织计划》、《四川省各县卫生院组织规程》等法规对县卫生院办理“全县妇婴卫生事项”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见表1)。

抗战时期卫生行政系统是政府行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定位为“政府所设,为人群谋利之事业机关”。四川省档案馆收藏的《四川省各县卫生院收费办法》规定,“为实施公医制度起见,凡一切医药皆以不收费用为原则”。公立卫生机构通过“低收费”或“不收费”等方法,吸引妇幼群体前往就诊。以成都市保婴事务所为例,在成立之初,其“普通挂号全免”,“手术及敷料费一至五元”,且规定“贫寒者按情酌量减免”。为尽快使成都市民周知,保婴事务所在《新新新闻》上刊登广告,宣称其“免费诊治妇婴疾病、产前产后检查”。1942年1月,成都市三个保婴事务所以“百物飞涨”,“为适合时市起见”为由,认定“收费规则,确有稍加更改之必要”,请求省卫生处同意更改收费规则。更改后的收费规程规定,“初诊贰角,复诊壹角”,“普通接生费贰拾元”,“药品照原价收费”,且“贫苦者酌量情形减免”。与各私立医院、诊所相比,其取费仍然极低,显示出公立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公共”性质。

如果说有关文件规定的关于妇幼群体卫生工作的内容还显得比较笼统的话,那么四川省卫生实验处所属成都保婴事务所组织章程第四条的规定,则全面而具体的反映了战时四川省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包括孕妇、婴儿及儿童保健三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乃是推广新法接生。新法接生即“曾受科学训练如医师,助产士等接生”,其对降低孕妇和婴儿两者死亡率都极其有益。旧法接生以“未受科学训练如姥姥、亲属、自己等接生”。中国初生婴儿死亡率居各国之首,“以旧法接生为其主因”。新法接生包括三个环节,即“产前检查、接生及产后检查、知识的灌输”。“产前检查至关重要,可以矫正胎位及诊治妇婴疾病,指导孕期卫生,预防难产、早产、死产等”,对孕妇和胎儿均有极大的益处。据成都市调查统计,“经产前检查者死亡率(指婴儿死亡率——引者注)为8.2%,未经产前检查者为14.91%,约高一倍”。新法接生采取“消毒接生法”,可以预防脐风减低其(指婴儿——引者注)死亡率。再加上对孕妇生产大出血、产褥热的处理等,也可降低孕妇死亡率。产后环节包括对孕妇“产后调理”、婴儿“矫治缺点”及“指导育婴常识”等内容。

(一)成都市妇幼卫生机构及其开展工作情况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成都市具有四川省“首善之区且为中外人士观瞻之地”的特殊战略地位。因此,中央卫生署和省卫生实验处对成都市的妇幼卫生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抗战时期,四川全省只有成都市设有专门的妇幼卫生机构。

1939年11月1日,成都市保婴事务所在市东新街成立,由程美玉担任所长。1940年7月,“以成都市人口之多,市区之广,一所保婴,实属不敷分配”,保婴事务所在市东城根街增设分所一所,最初由徐幼慧担任所长,1941年2月由蒋良英接任所长。原成都市保婴事务所改称成都市第一保婴事务所。1941年3月10日,成都市第三保婴事务所在北门正通顺街增设,叶式钦任所长。保婴事务所主要工作职责为“关于妇婴卫生教育保健预防治疗等事项”,是一个集治疗、预防与研究于一体的妇幼卫生机关。

1943年,四川省立妇婴保健院在成都市成立,聘请全国知名妇婴保健专家杨崇瑞担任院长,其主要职掌为“关于收容产妇、小儿各科病人及调查婴儿之死亡原因,并研究产妇、小儿各科疾病之防治问题及训练妇婴卫生工作人员等事项”。与市保婴事务所不同,省立妇婴保健院还负有“领导成都各保婴事务所与各县卫生院妇婴室,以推动全省妇婴卫生及训练妇婴卫生工作人员为中心,兼为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之实习场所”的功能。

成都市的妇幼卫生工作在全省开展得最早、最全面、也最好。其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1.成都保婴事务所组织章程规定的内容,三个保婴事务所均有开展。2.编就《孕妇、婴儿保健须知》、《婴儿保健与儿童饮食须知》等广事宣传。3.每年四月四日儿童节,举行婴儿健康比赛与妇婴展览。1941年儿童节,“成都市儿童健康比赛获奖之二十五名儿童,百分之九十曾在成都保婴事务所受过健康检查及缺点矫治”。4.婴儿死亡率及其死因调查。

“因鉴于各大都市,如北平,上海,南京,广州等对于各该市婴儿死亡率及其死因,均有详细之统计报告,但号称西南文化中心之成都,尚未有关于此项之调查”。1943年,由省立妇婴保健院杨崇瑞主任建议,中央卫生实验院拨给国币贰万元,成都市第一保婴事务所就婴儿死亡率及其死因的调查。此次调查“聘请有经验之助产士(潘淑元)公共卫生护士(赵敬荣)”负责,“本所(成都市第一保婴事务所——引者注)职员(医师助产士等)全体动员参加协助”。自1943年2月开始调查,调查队“每队由二至三人负责,每日以两队出发,平均每日调查五十婴儿”。先由城东区渐次推及城北,城南,城西各区,调查家庭“不分贫富,不论职业,或受教育与否”,采取“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探询”方式,调查对象为“自民国三十年七月一日至三十一年六月三十一日一年内出生之婴儿”,除“问有深屋大厦,庸仆拒绝传达,及户主外出者”外,共计调查“五千余出生婴儿”,“约占全年出生数之半”。通过分析调查资料,保婴事务所统计出婴儿死亡率及近因、婴儿死亡及其远因、初生儿死亡率及其接生者、两周内初生儿死因与其接生者,死婴与其年龄,死婴与其胎次,死婴出生及死亡月份,死婴与其疾病等8种表格,对从事成都市或四川省的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保婴事务所的努力下,成都市的妇婴死亡率大大降低。据成都市区三个保婴事务所的工作统计,至1944年,“每月平均可接生三百二十个左右,已达成都市人口生产率百分之三十。所料理之产母死亡率,由千分之十五减至千分之三,婴儿死亡率亦由千分之一五四降至千分之七三。在成都市,“平日对于(保婴事务所——引者注)就诊接生,颇为一般人士所称许”。由此可见,战时成都市的妇婴卫生工作开展得还是很有成效的。

(二)各县妇幼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除成都市外,四川省其余各县市没有专门的妇幼卫生机构,但各县卫生院大多设有“妇婴卫生室”,“办理全县妇婴卫生事项”(见表1)。除少数不具备开展该项工作的县卫生院外,大多数县卫生院均开展了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作为县卫生院常规工作之一纳入省卫生处制定的月工作报表。且随着各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县份逐渐增加。笔者选取中等水平的县卫生院——江津县卫生院为例进行考察。江津县卫生院于1940年7月由省立戒烟医院改组成卫生所,于同年¨月改组成县卫生院。该院“设院长一人总管院务,医师二人,护士四名,公共卫生护士一人,助产士一人,药剂生一人,事务员二人,助理员五人”。自改组为县卫生院后的10个月内,其从事的妇幼卫生工作如下:1.产前检查——矫治孕妇不应有之疾病,共查二百四十一人。2.产前访视,每日午后派助产士和公共卫生护士到孕妇家庭访视,指导家庭环境卫生及妇婴卫生常识。3.新法接生,起初二三月,每月仅三四人,五六月即有十余人,现已接五十二人,此项工作已推行到麻柳坪和双菊乡等地。4.产后访视。凡经本院接生者,到产家作产后调理,指导育婴常识,至婴儿脐带脱落为止。5.产后检查,生后四十日,产母婴儿来本院检查,矫治缺点,此后令其按期来院诊查,共查四十余人。6.儿童健康检查。四月四日儿童节,本院举行健康比赛,共检查一百余人。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江津县卫生院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涉及妇幼卫生工作的孕妇、婴儿、儿童保健的项目均有开展。其他各县卫生院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的情况与江津县卫生院相似。但也并不是每个县卫生院均开展了此项工作,以1944年为例,全省总计88县市局办理妇幼卫生工作,占全省县市局总数的61.97%(88/142—61.97%)。为督促各县开展妇幼卫生工作,省卫生处于1944年7月公布了《战时县卫生工作测验标准细则》,对县院应该开展的妇幼卫生工作内容、设备配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②。《战时县卫生工作测验标准细则》卫生的对于各县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3反映了战时四川省妇婴卫生工作量的统计情况。

抗战时期妇幼群体成为享受卫生保健的特殊人群,得到公共卫生实施机构更多的关注和照顾,这与国家长期的、根本的、全局的利益相一致,体现了民族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妇幼群体卫生保健的实施具有见效快、投入较少、实施后效果显著、关系民族身体素质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等特点。妇幼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孕妇、婴儿及儿童保健三个方面,而最重要的是“推广新法接生”。新法接生能同时降低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个人和民族均获益极大。儿童保健与学生卫生保健相似,以“可说不费任何金钱即可办到”。的身体检查为基础,兼行缺点矫治、卫生教育、疫病预防、疾病治疗优惠等内容。妇幼卫生保健的实施不但使受惠儿童和婴儿一生获益,且增进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可谓功莫大焉。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四川省实施的妇幼卫生事业不但给妇幼群体以“实实在在的医药优惠”,而且传播了现代意义的妇幼卫生保健观念,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应该得到肯定。但由于受到经费短缺、人才缺乏等多种客观历史条件和抗战这一大的政治环境的制约,对于战时妇幼卫生事业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成效又不能评价过高。

战时四川省医疗资源和政府投入按人均计算,显得十分可怜。从1939年到1945年,全省每年人均卫生经费最高不足2元零2分,最低仅为6厘;每十万人拥有的公立机构卫生工作人员数最多时达4.122人,最少时只有0.332人(见表5)。尽管政府“不仅征求而且用征调办法”来扩大公立卫生机构的用人来源,但“合格人员太少……无论征求征调,均未能有显著之成绩”。物价高涨,医务人员食不果腹,加剧了妇幼卫生事业人才问题解决的难度。

“自抗战以来,物价高涨,平均每7个月物价可以上涨一倍。”物价上涨成为战时最影响四川省公共卫生工作的因素之一。省、市县卫生经费虽逐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比例远远赶不上同时期物价的增长比率。有限的增长往往因物价上涨而抵消,各公立卫生机构均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在审查1943年下半年省政府工作计划(卫生帮份)时指出,“甲种卫生院月支经费六。四二元,乙种四六三。元,丁种二二一四元,以目前物价而论,恐人员生活亦无法维持,何以推进业务?何以购置药物?”广汉县卫生院工作人员王世开也痛陈,“抗战迄今,转瞬四年,后方物价狂涨至十倍以上,以原有之预算,应付目前一切,令人不寒而栗。年来增购一个痰盂一双扫帚,均须加以考虑,经济束缚如此,如何敢放手做事”。县卫生院的情况如此,就连位于成都市的省卫生处直属机关成都市保婴事务所也因经费短缺,导致工作人员对待遇低微、生活不安定,以及自身命运和前途深感担忧和迷茫:

一个医师如能自己开业,其每日所得的报酬,较之在政府机关服务,不知要高出若干倍,因

之一般医师多愿自己开业而不愿在政府服务。加之生活高涨,每月所得薪津只能供一个人吃

饭之费,更不用说赡家养口,于是医师更多裹足不前。三个保婴事务所的工作人员,程美玉叶

式钦二位医师,均是由中央派来的人员,其薪津均由中央补助,其他助理工作人员,都与所长有

工作历史关系,才能牺牲一切,来作这项工作。他们之所以能忍苦作这项工作,也有她们的目

的。他们认为保婴是国家的紧要事业,在抗战胜利之后,国家一定会有整个保婴政策,在将来,

这种事业一定会发扬光大的。这是她们忍苦耐劳从事于这种工作的目的。假如生活再不安

定,或再形高涨,甚至所得薪津,连个人也吃不饱饭,则再有伟大的工作目的,也似乎不能维系

工作人员再忍苦耐劳了。

为了更明确战时四川省妇婴卫生工作的人均受益情况,笔者将各项妇婴卫生工作的总计数据进行了再处理(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