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十篇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十篇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28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1

幼儿急疹的病因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6~18月小儿,3岁后少见。本病好发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见到,整个病程约8~10天左右,男孩女孩均可发病,一生中感染两次以上者极少见。

幼儿急疹的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0天左右,起病急。

宝宝首先是持续3~4天发高烧,体温在39℃~40℃之间,但孩子状态良好。

高热早期可能伴有惊厥,宝宝可有轻微流涕,咳嗽。

在发热期间有食欲较差、恶心、呕吐、轻泻等症状,咽部轻度充血,枕部、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体温持续3~5天后骤退,热退时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初起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皮疹在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晚,但无压痛.,在病程中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可增高。

幼儿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什么影响,一般宝宝只得一次。

幼儿急疹的治疗

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是加强护理及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方案为:

患儿卧床休息,室内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多饮水,以利出汗和排尿,促进毒素排出,以温开水为佳,不要喝甜水。因为小儿发热时食欲欠佳,甜水会进一步影响小儿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幼儿急诊的居家护理

宝宝出现幼儿急疹时,爸妈在在家如何护理呢?特别是当宝宝出现了发热、惊厥等症状后,又该如何护理?

1.发热时的护理

婴儿发高热时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和适当的药物降温。

高热时物理降温可用温水为孩子擦身,如手心、脚心、额头、腋下等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防止孩子因高热引起抽风。也可以给孩子温水浴,有利于降温。体温超过38.5℃时适当应用婴幼儿退烧药。

高热时宝宝的被子不能盖得太厚太多,认为捂汗能退热的观点是错误的,捂汗会使汗液不易排出,造成孩子体温的升高,更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经常给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渍,以免着凉。小儿发热出汗时,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或柔软的干毛巾给孩子擦拭,尽量不要用酒精擦浴。

患病期间小儿体虚,应特别注意避风寒。

孩子这时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用一点疏风解表的中药,清热凉血,促进退烧。

2.惊厥时的护理

婴幼儿高热惊厥的高发年龄是6个月~4岁,所以幼儿急疹出现高热容易导致高热惊厥。一旦出现高热惊厥,要及时处理:

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

积极降温,同时松解衣被,用温水擦浴(颈侧、腋窝、大腿根部)。

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侧卧,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被宝宝吸入。

患儿尚未牙关紧闭时,可用手帕、布垫折成条或勺柄置于上下牙之间,以防宝宝咬伤舌头。

经过简单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对于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病儿,在发热初期时,预先给予退热治疗。

3.消化道护理

有的宝宝在幼儿急诊期间会出现轻度腹泻。此时宜给宝宝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需要补充更多液体,多喝白开水、菜汤、果汁等,防止体内过多的水分丢失。如果宝宝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可以给宝宝少量多次进食。

幼儿急疹怎么预防

幼儿急疹是病毒引起的儿童特有的一种轻型发疹性传染病,所以是会传染的。如果你的宝宝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你的孩子,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幼儿急疹的病毒。

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同时,应鼓励宝宝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1周岁以内的小儿发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尽量少带孩子串门或去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多,细菌及病毒在空气中的密度相对比较高,这样小儿染上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还要注意膳食营养的均衡,饮食一定要有规律,在能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保证孩子正常的身高体重的增长。

幼儿急疹如何鉴别

爸妈应学会幼儿急诊与麻疹、风疹的简单的鉴别,以防延误治疗。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2

为此,我们总结了一些1岁之前宝宝的常见状况,以备奶爸奶妈或准妈准爸们参考。其实,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食物的婴儿,除非先天就患有某些疾病,否则,很少会出现什么严重的健康问题。妈妈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说是“小状况”而不是疾病,就是这个原因。

新生儿黄疸

大多数的新生儿都会不同程度地患上新生儿黄疸。这是因为婴儿在出生时,体内往往携带了多于正常需求的红细胞。当这些红细胞被体内的废物处理系统弄破时,胆红素就会释放出来。其实我们体内每天都在进行这种程序,但对于成年人来说,肝脏会把这些多余的胆红素处理掉。而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处理胆红素的程度,所以,这些黄色的色素就会沉积在皮肤上,让婴儿的皮肤变黄。一般来说,这种正常的黄疸会持续一到两周,无需任何处理就会自然消退。如果是由于aBo溶血导致的黄疸或母乳性黄疸,应请教医生,寻求解决办法。但即便是这两种情况,也无需格外担心。因为严重的黄疸可以通过照射蓝光解决,而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暂时停喂母乳,待症状缓解之后再继续喂哺来解决。

吐奶

大部分的婴儿都会吐奶。如果你的宝宝吐奶很多,那很可能只是因为他正在学习吃奶的技术。吐奶的原理是:如果宝宝吃母乳或配方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就会随着奶一起进到胃里。当胃收缩时,就会有一部分奶又被带了出来。相对于宝宝的个儿头而言,他需要摄入的营养很多。再加上有些宝宝真的很喜欢吃奶,因此难免有时候会吃得小肚子里都装不下了,于是就会发生吐奶的现象。此外,新生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宝宝食道末端的肌肉,也就是控制食物进出的肌肉,可能尚未长好,所以也会导致吐奶。

总之,如果是单纯的吐奶,就无需担心,更无需治疗。喂奶之后竖直抱一会,轻轻拍嗝儿,都是可以防止吐奶的好方法。大部分的宝宝在六七月大,学会独立坐直以后,就不再吐奶了。

湿疹与尿布疹

如果你看到宝宝皮肤上有一些鳞片样、好像很痒的红斑,他很可能是长婴儿湿疹了。婴儿湿疹也称特异性皮炎,是一种皮疹,两个月至两岁之间的宝宝最容易发生,发病率约为25%。湿疹的发生常常与遗传或过敏有关。虽然婴儿湿疹并不是对某种物质的过敏反应,但可能通过宝宝周围环境或饮食中的过敏原诱发。不严重的湿疹,可以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涂抹具有缓解湿疹功能的婴儿乳霜解决。不要让宝宝抓挠患处,因为这会加重病情。

大部分的宝宝都得过尿布疹,也就是俗称的“红屁股”。多余的湿气和敏感的皮肤是引发尿布疹的罪魁祸首。对付尿布疹的方法是经常给宝宝更换尿布、勤洗屁股以及涂抹凡士林或含有氧化锌的护臀霜。如果可能的话,经常给宝宝晾晾屁股,享受一下“空气浴”,也是预防尿布疹的有效方法。要注意的是,宝宝长了尿布疹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肥皂清洗患处,它会使尿布疹变得更加严重。要用清水洗,不要用湿巾擦拭。

肠痉挛

关于肠痉挛,首先要确定的观念是:肠痉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它往往发生在健康的宝宝身上。美国知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博士说:“如果你不确定宝宝到底是不是肠痉挛,那就说明一定不是。因为肠痉挛宝宝那种爆发性、无法安抚的哭闹,是非常容易分辨的特征。”肠痉挛的判定标准是:连续3个星期以上,每星期超过3天,每天3小时以上无法安抚的大哭。肠痉挛宝宝,大多数都会在晚上5点到8点期间哭闹。

宝宝肠痉挛属于单纯功能性病变,无器质性病变,所以,即使是有肠痉挛症状的宝宝也会像其他宝宝一样健康成长。细心的妈妈们应该注意找出宝宝肠痉挛的诱因,比如食物过敏、着凉、胀气等等,并在日后注意避免。另外,在宝宝发生肠痉挛时,要耐心地安抚,千万不要用力地摇晃宝宝。

值得庆幸的是,肠痉挛并不会维持太久。它一般开始于宝宝2周左右,6~8周后达到顶峰,4个月以后就很少出现了。

腹泻或便秘

新生儿每天的大便次数通常可多达10次,之后逐渐减少。1岁之前,大多数的宝宝每天排便1~2次。只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婴儿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腹泻。如果每天大便不超过4次,就不算是腹泻。对于6个月到3岁的宝宝来说,如果经诊断不是由于消化不良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那么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秋季腹泻,即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所以叫秋季腹泻。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可以自行痊愈。注射轮状病毒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秋季腹泻。

大部分的腹泻只是小麻烦,很快就能痊愈。腹泻最令人担心的是脱水。所以,应及时给腹泻宝宝补充水分。

添加辅食之后的婴儿,大便会变硬。有些婴儿会出现便秘症状。对于便秘的宝宝来说,多喝水、适当吃些蔬菜水果、更换其他牌子的奶粉或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判断宝宝便秘与否要看宝宝的排便规律。没有所谓“正常”的排便次数和时间,任何排便规律,只要对你的宝宝来说是正常的就可以。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婴儿在周岁之前的常见病,大多数婴儿都会有这个经历,婴儿首次出现高热也多半是由于幼儿急疹。婴儿在6个月以后易发幼儿急疹,是因为从这个时期起,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幼儿急疹的特点是不分月龄、季节、地区,病程非常类似,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幼儿急疹的发病初期是发热,体温在38℃~40℃。一般来说无论是否注射退热针,第4天都会自然退热。退热以后,婴儿的胸部和背部会出现小红疹子,逐渐扩散并波及到全身。偶尔会伴有腹泻的症状。到了第5天,一般就会完全恢复正常了。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3

1最常见的病――感冒

感冒是孩子最容易得的一种病,一般婴幼儿每年平均感冒4~5次。

典型表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不同年龄段又各有特点:小婴儿表现为轻微发热或不发热,但会因鼻塞症状较突出而出现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还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儿表现为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如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有的孩子还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大孩子一般症状较轻,有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多不发热或低热,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腹痛,这可能与肠蠕动增强导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等有关。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病原体主要侵犯鼻、咽、扁桃体及喉部而引起炎症。

孩子感冒时不能随便用药,尤其是小婴儿,要先区分病因,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再针对病因用药。如果孩子感冒合并发烧,不要急着退烧,只有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使用退烧药物。因为适当的发烧对人体是有利的,它可以帮助人体消灭体内的细菌或病毒。但当孩子体温持续不退时,要到医院查明病因。

2最让人心急的病――腹泻

孩子患腹泻病,通常症状要持续一周左右,令家长们又是心急又是心疼。

典型表现: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出现蛋花汤样稀水大便),大便次数增多(比平时次数明显增多),严重时甚至出现皮肤干燥、尿少、眼泪少等脱水症状。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腹泻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而非感染性腹泻则是由饮食不当(如喂养方法不当、食物不适宜或突然改变、食物量过多或过少)、食物过敏及腹部受凉等因素引起。

孩子出现腹泻时,首先要查明原因。可进行大便化验,如果孩子同时伴有发烧症状,还应该检查血常规。婴幼儿最常见的腹泻为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表现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多、量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秋季腹泻容易发生脱水,治疗主要是合理补液,孩子腹泻期间,家长要给孩子喝一些糖盐水,吃易消化的食物。

腹泻用药要根据症状决定。比如,细菌感染性腹泻通常伴有发热,大便化验发现有白细胞及红细胞,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而非感染性腹泻则要调控饮食,适当减少奶量,以米粥等清淡食物为主。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及肠道微生态药物(如妈咪爱),以利于恢复。

你知道吗?

有时候,并不是止住腹泻就万事大吉了,比如孩子拉痢疾时,肠道里存在大量细菌,腹泻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如果过早使用强力止泻药,毒素排不出,反而对孩子的身体有害。

3最容易复发的病――湿疹

宝宝脸上长了湿疹,抹上治疗湿疹的药膏,小疙瘩很快就消退了。可没过多久,小疙瘩又出现了。反反复复,令妈妈们烦恼不已。

典型表现:湿疹主要表现为针头大小的红色小疙瘩,对称性分布,表面可以起皮,严重时会流水、糜烂。其中额头、下巴和脸蛋为湿疹的最好发部位,严重时累及头皮、躯干及四肢。大多数宝宝会有非常明显的瘙痒感,宝宝因而哭闹、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选择科室:小儿皮肤科

医生的建议:仅有小红疙瘩时,可以外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激素类药膏,如:1%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艾洛松等,但要“见好就收”,病情好转就及时停用,以免出现副作用。流水、糜烂时,要用3%硼酸水冷敷,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冷敷可以很快减轻皮肤的水肿和渗出。

大多数患湿疹的宝宝皮肤非常干燥,干燥会加重瘙痒感,引起搔抓,搔抓又会使湿疹加重,导致皮肤更痒,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所以保持皮肤湿润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在病情缓解期,每天坚持给宝宝擦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润肤品,可以滋润皮肤,降低皮肤敏感性及减轻皮肤瘙痒,减少湿疹的复发概率。夏季潮湿,可以选择润肤露;冬季干燥,可以选择润肤霜。热也会增加瘙痒感,所以不要让宝宝过热,衣服要穿得适当。

你想到了吗?

湿疹反复发作,可能与过敏有关。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反复出现湿疹,很可能是食物过敏所致。过敏的食物以鸡蛋清、牛奶最为常见,其次是小麦、鱼、黄豆和花生等。宝宝或哺乳期的母亲不吃这些过敏食物,湿疹会明显减轻甚至痊愈。但鸡蛋、牛奶是宝宝最基本的蛋白质来源,所以不能草率禁食。如果怀疑宝宝有食物过敏,可以带他上医院检查过敏原,明确过敏食物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膳食,以免引起营养不良。

4最有惊无险的病――婴幼儿急疹

一直很健康的宝宝突然发起高烧来,真是吓着了爸爸妈妈。过了几天,烧退下来了,身上出现一片片的小红点,这才放下心来―原来是婴幼儿急疹!

典型表现:突然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5℃甚至40℃以上,持续3~7天。在体温消退的同时,全身出现略带桃红色的斑疹或略高于皮面的丘疹,受触压会褪色。红疹主要密集于躯干部位,面部和四肢也会有稀疏的分布,皮疹持续几个小时~2天消退。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婴幼儿急疹是一种自愈性疾病,过一星期左右宝宝就会自行康复。但是由于患病时体温很高,让父母非常担心。尤其是在体温骤然升高时,大约有10%~15%的宝宝会出现高热惊厥,持续2~3分钟,令父母惊恐不已。

婴幼儿急疹的护理很重要。要让宝宝多喝水,以补足水分。体温过高时,可以服用退热药或采取其他的降温措施。一般来说,发病期间虽然宝宝体温很高,但精神状态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发现宝宝精神不振,或者突发高热惊厥,应尽快送医院观察。

婴幼儿急疹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常常在春、秋季节形成小规模的流行,最易侵犯6个月~2岁的宝宝。所以,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疾病发生,此外,在流行期间要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以防被传染。

5最容易发现的病――鹅口疮

宝宝患鹅口疮时,即使不喝奶,口腔里、舌面上也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很容易发现。

典型症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鹅口疮又叫“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在新生儿期发病率高,尤其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弱、慢性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宝宝。感染多来源于产道或不干净的奶具,但正常新生儿也可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会发病,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发病。鹅口疮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少数严重者全部口腔黏膜都被斑膜覆盖,甚至可累及咽部、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宝宝因此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鹅口疮,可用以下方法:1.母乳喂养前,先用温开水清洗,必要时喂奶前后用2%的碳酸氢钠涂抹。2.宝宝的食具、奶瓶要保持清洁、干爽,定期消毒。3.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给宝宝清洗口腔,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4.发病后,可用消毒棉签沾2%碳酸氢钠水清洗患处,每天3~5次。同时给宝宝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病情严重时可局部涂抹10~20万单位/毫升制霉菌素,每天2~3次。

你知道怎么区分鹅口疮和奶块吗?

鹅口疮虽然形似奶块,但与奶块不同:奶块很容易就能擦掉,但鹅口疮则不容易擦掉。如果强行剥落,局部黏膜会潮红、粗糙,还可能溢血,而且会迅速再生。

6最容易被忽略的病――尿路感染

小宝宝患尿路感染时,往往不像成人那样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而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病变等症状,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典型表现:尿急,尿频,尿痛,但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尿布更换的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会发现有尿布疹或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特征。

选择科室:小儿内科

医生的建议:婴儿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概率并不低,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其高,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3~4倍。

小宝宝不会表达,尿路感染的症状又不像别的病那么明显,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宝宝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病,所以,尿常规检查非常重要。不仅是发现宝宝尿频或尿液颜色改变时要查尿常规,有时候宝宝发烧也应该验尿。

宝宝患了尿路感染后,不要给他乱用药,要让宝宝多喝水,必要时可以做尿细菌培养,以便选择不耐药的、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7最容易被误解的病――尿布皮炎

宝宝又红屁股了,这种病医生称之尿布皮炎,所以,家长一般都认为是尿布惹的祸。其实,虽然尿布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并非全部责任。

典型表现:轻者表现为尿布区(臀部、外阴、小腹、大腿根等尿布覆盖区)皮肤粗糙、发红。重者可以起皮,出现小红疙瘩。更严重的甚至出现皮肤破溃和糜烂。

选择科室:小儿皮肤科

医生的建议:尿布皮炎的发病与尿布区皮肤闷热、潮湿和摩擦刺激有关。尿布过硬、过厚、没洗干净,或使用了不合格的纸尿裤等,都会刺激宝宝的小屁股,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尿布皮炎。

但是尿布皮炎不全是尿布本身惹的祸,没有及时给宝宝更换尿布或宝宝腹泻等,也是尿布皮炎常见的病因。因为尿布更换不及时,会使尿布中陈旧的尿液分解产生氨,氨使皮肤酸碱度发生改变,从而刺激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而且,尿布不及时更换,会使宝宝的小屁股闷热、潮湿,从而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诱发或加重尿布皮炎。宝宝腹泻时,大便的酸碱度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刺激宝宝的小屁股,引起尿布皮炎。

避免尿布皮炎,关键在于保持小屁股的清洁和干燥。首先要为宝宝选择柔软、清洁、透气的尿布或质量合格的纸尿裤。其次,尿布一定要及时更换。2~4小时更换一次尿布,夏季或宝宝腹泻时应增加换尿布次数。大便后(尤其是宝宝腹泻时)不能光用手纸擦,一定要用温水清洗,清洗后别忘了给小屁股涂抹一些护臀霜,以保护皮肤。如果发现小屁股发红了,清洗后可以外用5%鞣酸软膏(注意:抹药时一定要用洗干净的手揉一揉,帮助药物吸收),每日3~4次,一般7~10天就会明显好转。如果不见好转,要及时看医生。

8最早出现的眼病――鼻泪管堵塞、泪囊炎

刚出生的宝宝通常是没有眼泪的,如果你的小宝宝一出生就眼泪汪汪的,那很可能是鼻泪管堵塞了。

典型表现:爱流泪,眼睛有分泌物,严重时,压迫泪囊区皮肤,能看到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选择科室:小儿眼科、眼专科医院

医生的建议:人的泪道由泪小点、泪小管和泪囊组成,鼻泪管堵塞多数是由于鼻泪管在鼻腔下端出口的先天性膜组织没有破裂,或因上皮碎屑堵塞管道(特别是近鼻腔的下部)所引起,少数可能是鼻骨狭窄或鼻部畸形所造成。胎儿时期,鼻泪管下端有一层薄膜,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鼻泪管膜组织是完整无缺的,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前(约出生后3周)就会破裂。如果这一薄膜没有破裂,那么,在泪腺开始分泌之后,泪液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液长期被堵塞于管道内,刺激管道腔黏膜并引起细菌感染,就会引起泪囊炎。

在治疗上,一般先局部滴抗生素眼液,最好能在医院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滴药前,先将泪囊囊腔内的分泌物全部挤出,再在眼内滴抗生素眼液。眼药水一次点1~2滴就够了,如需同时滴用两种眼药水时,至少要间隔5分钟,每天点的次数为4~6次。另外,每天要给宝宝向下挤压泪囊部,因为先天性残膜有可能被泪囊内液体冲破。方法是:在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液的同时,从泪囊部朝鼻腔进行轻压按摩,每天2~3次。

由于大多数宝宝在出生6个月内,泪道仍处于继续发育阶段,因此,开始治疗时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年龄稍大(出生后2个月左右)后,可考虑泪道冲洗或探通术。

9最紧急的病――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而且是急症。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典型表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而且腹痛开始得异常突然。

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就是阵发性哭吵。平时健康的宝宝会突然哭闹不安,安静10分钟或数十分钟后又发作,而且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哭闹表情异常痛苦。

呕吐是另一早期症状,在疼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刚开始吐的是吃下去的东西,继而带胆汁,1~2天后呕吐物中会带有粪臭味肠内容物,这说明梗阻已经很严重。疼痛和呕吐开始后不久,宝宝会拒绝吃东西。便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6~12小时,大便时排出一种稀薄带黏性果酱色的液体,几小时后又会重复排出几次。

选择科室:外科急诊

医生的建议: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起病急,多见于健康肥胖儿,以2岁以下尤其是4~10个月的小宝宝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肠套叠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而得到治愈。如果延误诊治,轻者须开腹手术复位或因肠坏死须进行肠切除,重者则可能因肠梗阻并发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肠套叠的治疗方式与时间密切相关,所以,如果发现宝宝的哭闹与平时不一样,而且无法安抚时,要及时带宝宝到有经验的大医院就诊。即使忽视了宝宝的哭闹和呕吐,但发生血便时,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能延误。

10预防时间最早的病――佝偻病

“他会不会缺钙?”这是妈妈们常问的问题。要想宝宝不缺钙,你需要从他还没出生起就早早预防。

典型表现:佝偻病的前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汗多、夜惊、枕秃、肋骨外翻、出牙迟等都可能是佝偻病的前期表现,但同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复杂,有这些症状也不一定是佝偻病。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下肢弯曲、肋串珠等是比较典型的佝偻病表现。

选择科室:儿童保健科

医生的建议:佝偻病更多的时候被称为是“缺钙”,似乎佝偻病是因为钙缺乏而引起的。事实上,引起佝偻病的原因可以是缺钙,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或两者都缺乏。因为人体钙的代谢与维生素D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导致骨骼钙化异常。佝偻病主要见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婴幼儿,严重的会遗留骨骼畸形。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4

记得发病前一天,丁丁还生龙活虎的,哪知第二天起来精神就不大妥,一量体温38.7℃。我赶紧给他贴上退热贴,并且用温水擦了擦他的小手小脚。

下午,丁丁的体温略有下降,可是一到傍晚,体温又升到39℃。丁丁爸不淡定了,催着我带孩子去医院。医生询问了孩子的一些症状,并且做了相关的抽血检查,然后问有没有得过幼儿急疹,我摇摇头。医生告诉我,孩子很可能得的是幼儿急疹,并且开了美林和泰诺,告诉我要多给孩子喝水,多注意退热。

回家后,我赶紧给丁丁吃了药,刚吃完药,体温就下去了,我松了一口气,可是第二天,孩子的体温又是39℃,精神比第一天更差了。我打算给孩子洗个温水澡降温,但丁丁爸死活不肯,他认为发烧就应该捂着,并且质疑头一天那位医生的判断,自己带着丁丁去了另外一家医院。谁知这个医生也怀疑是幼儿急疹,并且告诉丁丁爸两点:1.要有耐性,及时给孩子退热,多喝水;2.可以洗温水澡退热,但不要急着把体温降得太低,降到38.5℃就差不多了。

听到另外一个医生也这么说,丁丁爸没话好说了。

接下来的几天简直不堪回首:丁丁的体温反复得厉害,吃了药就降点,药效一退立马又回到39℃以上,我和丁丁奶奶只好轮流给孩子擦身、吃药、洗温水澡;由于身体不舒服,丁丁半夜总是哭闹,我和丁丁爸轮流当班,两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及时降温。丁丁也给折腾得病恹恹的,饭都吃不下,但空着胃吃药不好,所以我还要想着法子让他多吃东西。

就这样“全家抗战”一直坚持到第四天,丁丁的体温奇迹般地恢复正常,只是在脖子、背上出现了好多疹子。又过了两天,疹子也消失了,我带丁丁回医院复诊,丁丁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

丁丁病好之后,我才有时间去弄清楚什么叫幼儿急疹,原来它是0~2岁宝宝的常见病之一,在欧洲有些地方叫there—day—fever(三天高热)。

我总结了一下护理经验:

必须顶住老人的压力,在丁丁发烧期间,奶奶不止一次想带丁丁去打点滴。但幼儿急疹引起的发烧,抗生素、输液都没有效果,药效退了一样烧,使用抗生素反而会破坏孩子本身的抵抗力。

吃了退烧药后,孩子的体温会下降,并且会出汗,此时要注意及时给他擦汗,换衣服,以免着凉引起其他疾病。

在反复发烧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缺水,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喝水。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5

编辑/刘雨林

“猩红热病来啦!”这话大概不如“大灰狼来啦!”对孩子更有威慑力,可虽然您知道如何去地对付大灰狼,但您知道如何去对付猩红热吗?到了猩红热高发的春季,其实只要了解,您与孩子一样可以从容面对……

2岁多的小力力说自己嗓子痛、肚子也痛。妈妈认为小力力患了感冒,给他服用了一些治疗小儿感冒的药,当晚小力力还是发起了高烧,体温一下子上升到39℃,脸烧得红通通的,手脚却有些发凉,还0区吐了起来。去医院做血常规化验,结果表明,小力力的身体内有急性细菌性感染,医生立刻做了退烧处理。可是第二天,小力力身上又出现了很多密密麻麻、鸡皮疙瘩大小的红色皮疹,这回医生确诊为“猩红热”,并且提醒妈妈,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在患病期间以及恢复后有无其他异常,一旦出现不正常的表现,就要及时就医。这使妈妈感到有些奇怪,病都好了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因此,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宝宝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或是家里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宝宝感染上猩红热。

不过,宝宝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宝宝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患猩红热宝宝的难受经

通常,猩红热起病很急,患病的宝宝表现出怕冷、发烧,轻者发烧38℃~39℃,重者可达到39℃~40℃,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和呕吐、头痛,扁桃体出现红肿或有化脓性渗出物,嗓子非常疼痛,尤其是在吞咽时。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出疹后3~4天,患病宝宝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

发病后一周左右,皮疹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宝宝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患病后第一周的周末至第二周的初始,皮肤开始出现片状脱屑,通常颜面和颈部脱屑为糠屑状,躯干处脱屑为鳞片状,手掌和脚底脱屑则呈现手套或袜套状。猩红热皮疹消退后,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疤痕和色素沉着,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猩红热居家防护对策

对策1切断传染源

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幼儿园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对患病的宝宝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宝宝。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宝宝。

对策2医院治疗

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对策3休息加营养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宝宝;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把切成丝的白萝卜酌情加葱油、白糖、盐拌匀,适合发烧后食欲不佳的宝宝;杨梅舌明显的宝宝,可服用参麦绿豆粥,方法为取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绿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将沙参和麦门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与绿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它可作为一种变态反应原刺激身体产生抗体,发生变态反应。这类变态反应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患猩工热的2~3周,此时正是链球菌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的时间。因此,妈妈切不可把猩红热当作一般的感冒来对待,它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6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大、全(流感的发病率高,波及面大,可影响到全民身体健康)。本病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小宝宝患流感,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生高热,干咳、呕吐、甚至出现惊厥等症状。宝宝的眼部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有?性分泌物,早晨睡醒时两眼眼睑常被分泌物?住而不能睁开。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炎、眼睑下垂、复视,甚至视神经炎。

预防措旋:

要想让宝宝躲过流感,就需要给宝宝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还要均衡营养,规则作息,增强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哦!

治疗方法:

如果你的小宝宝已经染上流感,那么,治疗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①隔离。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②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才能有效;

③加强支持疗法和预防并发症,让宝宝休息好,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应用要有的放矢;

④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如果患结膜炎、角膜炎,要滴抗病毒眼药水,合并细菌感染,要滴抗菌药水……同时请中医诊治开药合并治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2、母婴患“痄腮”别忘治眼病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稍大宝宝,甚至成年人也有出现。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以唾液飞沫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带有疼痛感为其主要特征,伴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为“流腮”常见并发症,如果是青春期以后的患者,还可能并发卵巢炎或炎等。

宝宝患“流腮”病程中,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并出现流泪、眼眵多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后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预防措施:

给宝宝预防“流腮”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注意加强隔离传染。

治疗方法:

①生活上要让宝宝卧床休息,进食半流质或软食;

②肿胀部位可遵医嘱用药和外敷;

③积极控制、治疗并发症;

3、宝宝得麻疹眼部有表现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传染性较强的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在冬末春初时流行,好发于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的宝宝,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

眼部症状是麻疹主要病变之一。麻疹早期即可出现结膜急性炎症,并存在于整个阶段。如有感染而侵犯角膜,可形成溃疡,严重者甚至角膜穿孔,造成不良后果。此外,也有少数患儿出现视网膜或视神经炎症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麻疹要做好隔离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加强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要抓一般护理、中医疗法、对症疗法和防治并发症。眼部治疗要根据病情,如出现结膜、角膜炎症,应外用眼药水,角膜炎严重时应散瞳治疗;角膜干燥、软化,应及时给予鱼肝油内服或肌肉注射。

4、母婴出风疹宝宝生眼病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丘疹斑和耳后与枕后淋巴结肿大。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年龄绝大多数在5岁以内,其传染性不如麻疹强。病原体由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宝宝,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布传染。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妊娠中或生产时感染风疹波及胎儿后,病原体可在新生儿咽部持续生存,长达6个月或更久,因而可能在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中发生接触传染。孕妇接触风疹后也会隐性感染,而使胎儿发病。

宝宝得风疹常见的眼部症状是结膜充血,并随皮疹消退而消失,但如母亲患风疹,常常影响胎儿眼的发育。据文献记载,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发生风疹,新生儿常有先天性异常,如小头畸形、聋哑、心脏及眼部异常,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

预防措施:有效预防本病要按规定给宝宝注射风疹疫苗。妊娠妇女应尽量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如已接触,应尽快肌肉注射成人血清60毫升,或胎盘球蛋白,有时可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以防胎儿受染而产生先天性疾患。

治疗方法:

1、宝宝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以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2、如果结膜充血明显,可点滴抗炎眼药水治疗。

5、宝宝生水痘眼睛受影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儿童传染病,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皮肤及?膜上分批出现丘疹及疱疹为其特征。水痘由接触传染,飞沫传染也很重要。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居多。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居多。

发生在眼睑上的疱疹,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并由于局部坏死、结疤,而发生眼睑畸形。角膜疱疹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疤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本病治疗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不使水痘破溃,让其自行吸收。如继发感染,则须按炎症处理。在眼部,也要保持眼睑清洁,不使破溃。

治疗方法:

对于结膜、角膜炎症要用眼药治疗。对于角膜疱疹,为防病灶扩大,也可用烧灼法。这些都需及早到眼科专业医院治疗。

6、宝宝百日咳

眼白会出血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乌啼样吸气声。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好发于每年3~4月份,以2~4岁儿童为多见。年龄越小,越容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百日咳会发生眼白出血,这是由于剧烈咳嗽而引起的。因为剧咳还可能使眼睑、虹膜与视网膜血管破裂,发生眼睑、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其中眼白,也就是结膜下出血是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颜色鲜红,多少不一,一般在1~2周内吸收,不留痕迹。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皆发生于痉咳期咳嗽严重时,前房出血吸收容易,玻璃体积血吸收较慢,至于视网膜出血可望于百日咳痊愈后吸收。此外,也有因百日咳合并视神经发炎而严重影响视力的。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要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预防接种菌苗,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治疗可采用一般疗法、抗菌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出现眼部症状后,对眼内出血,可使用维生素C,发现视神经炎时,可予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制剂。

7、“流脑”生炎症眼肌多麻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侵犯脑脊髓膜。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终达脑脊髓膜或身体其他部位而产生炎症损害。流行病学有两个80%: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者约占全部病例的80%;春季所见病例约占全年总数的80%。

本病临床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临床虽轻重悬殊,又分急慢两型,但临床多见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其眼部表现最多为眼肌麻痹,出现内斜视或外斜视。视神经炎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

预防措施:

对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7

第一问

怎样才能确定宝宝是不是得了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初期,宝宝会有发热、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几个小时到一天左右的时间便会出现皮疹,有的宝宝会全身突然长满,有的宝宝则是局部出现而后蔓延至全身。水痘刚开始呈红色的小丘疹状,两天以后会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泡,周围呈淡红色;三、四天后小水泡就会干缩,而后结痂;一到三周以后痂皮就会慢慢脱掉。

当然,家长如果没有医学知识,最好不要自己给宝宝诊断,到医院给宝宝做个检查是最万无一失的做法。

第二问

水痘病毒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

水痘病毒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很强,在冬春季的发病率特别高,因为室外温度低,人们通常将门窗紧闭,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水痘病毒藏身在患病宝宝的水疱液体、血液和口腔的分泌物里,呼吸道的飞沫能传播病毒,使用患儿接触污染过的用品也会间接传染。所以,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同让宝宝与患儿共用洗漱用具。感染了水痘的宝宝要注意隔离治疗,不要再上幼儿园或学校,否则会造成大规模的水痘感染疫情。

第三问

宝宝得了水痘,饮食上该注意什么?

宝宝得了水痘以后,可以正常饮食,蛋白质和肉类都可以吃。不过患儿一般会食欲下降,一旦发起烧来更是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家长要注意多让宝宝休息,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C,因为发烧会消耗较多的维生素C,橙子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水果都可让宝宝多吃点,海鲜一类或刺激性的食物则要少吃或不吃。

第四问

宝宝患水痘之后,该怎样护理?

水痘会引起身上瘙痒,宝宝会忍不住用手去抓,抓破的水痘若处理不当会引起感染,所以家长要注意把宝宝的指甲剪短并磨平。晚上睡觉不能时常注意宝宝情况时,可以给宝宝带上手套。

由于患水痘会引起发热发烧,宝宝容易出汗,家长还要注意让宝宝保持身体的清爽,每天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否则汗液中的盐分会刺激破损的水痘,严重的还会造成皮肤感染,导致宝宝不适。

第五问

怎样才能缓解宝宝的不适?

可以准备一些炉甘石洗剂止痒,用消毒过的棉签轻轻涂抹在患处。给宝宝洗澡时,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也可以稍微缓解。

第六问

水痘破了如何护理才不会加重病情?

水痘是否破了与病情并无直接的关系。得水痘其实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般都需要7~10天的时间才能痊愈,水痘从结痂到脱痂的时间则更长。如果这当中水痘破了,只要吸干外涂一些龙胆紫,然后让它自然愈合即可,不要包扎,包扎后伤口反而更容易感染发炎。

第七问

是否能服用药物加快痊愈的速度?

水痘发热在38摄氏度以下,可不用退烧药,多喝开水,体温达38~38.5摄氏度以上可口服退烧药,如高达39摄氏度以上需配合物理降温,比如在头部加用冰袋冷敷。全身症状明显时可服用维生素B1和板蓝根,若发现皮肤有感染的迹象要立刻求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第八问

是否有办法预防水痘?

在冬春发病高峰期,注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多让宝宝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是抵御病毒最根本的办法。另外,接种水痘疫苗,也是当前预防水痘感染最有效的办法。

第九问

接种水痘疫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水痘疫苗是经水痘病毒传代毒株制备而成,12月龄~12周岁的孩子都可以接种。水痘不是常规免疫性疾病,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第十问

家长会不会从宝宝身上感染上水痘?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8

为了保障婴幼儿的健康,为其进行疫苗接种,即可有效地建立起免疫防御屏障,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还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一些传染病。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儿麻痹症,此病一旦发病,其结果非常严重,除夭折外,即便活下来也会带来终身残疾。

可见,在现代医学日益进步的今天,接种疫苗,仍然是目前预防某种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办法。

计划内疫苗计划接种

卫生防疫部门规定,小儿出生后至一岁内应有计划地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以预防和控制对儿童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威胁的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这些疫苗被国家纳入计划免疫中,因而称为计划免疫内疫苗,即一类疫苗。其种类有:

卡介苗新生儿及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为接种对象。其作用是增强对结核的抵抗力,预防结核病。

温馨提醒接种卡介苗后两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为正常反应。保持接种部位局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接种后4周内不能同臂同部位接种其他疫苗,2~3个月内避免接触结核病人。

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早产儿体重大于2000克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月、6月龄分别接种第二、三针。其作用是预防乙型肝炎。

温馨提醒接种乙肝疫苗需连续3次。第二、三次的接种日期若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但不能提前。接种后抗体可维持3~5年,以后再加强注射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又称小儿麻痹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正常婴儿在出生后第2、3、4月龄各口服一粒,连服3次,每次至少间隔4周,即宪成全程的基础免疫,于4岁时再服一次以强化对该疾病的抵抗力。其作用是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温馨提醒 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的宝宝禁服糖丸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服用糖丸时,用冷开水送服,不能用热开水送服用。服糖丸后在2小时内不吃热的东西包括母乳。服用后如果因吐奶或呕吐等导致疫苗服用剂量不足,可重新补服。

百白破三联疫苗婴儿出生后3月龄接种第一针,4月龄和5月龄时再分别接种一针,即在婴儿体内产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抗体。在一岁半至两岁时加强,接种第四针。其作用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温馨提醒 如果给婴儿注射疫苗后,体温升至39.5℃以上,有抽搐、惊厥等严重反应,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在接种第二、三针时,应将上述情况反馈给医生,由医生决定减少剂量注射,或不再进行注射接种,以免再次发生反应。

麻疹疫苗在宝宝出生后8月龄时初免接种第一针,1岁半、7岁分别加强一针。其作用是预防麻疹。

温馨提醒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应当慎重使用麻疹疫苗。当宝宝发热或病毒感染时,应暂缓接种。在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后,需间隔3~6个月才可接种麻疹疫苗。

麻风腮疫苗 1岁以上的孩子为接种对象,能够同时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产生免疫。用于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乙脑疫苗 接种对象为1岁、2岁、6岁的孩子,其作用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接种时间在每年的3―5月进行。

流脑疫苗 接种对象为6月龄、2岁、6岁的孩子,用于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接种时间在每年11~12月进行。

甲肝疫苗 接种对象为1岁半以上未患过甲型肝炎者,其作用是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计划外疫苗选择接种

作为儿童免疫疫苗,计划免疫内疫苗早已为父母们普遍接受,而一些计划外免疫疫苗(有价疫苗),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疫苗,父母们却知之甚少。

何谓计划外疫苗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研制成功新的疫苗。但由于种种原因,如有的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属于地方性或局部流行;有些疾病的危害性较低,如水痘;“有些疫苗价格昂贵、产量有限,这些疫苗暂未被纳入计划免疫,因而被称为计划外疫苗,即二类疫苗。有些父母对计划外疫苗认识不妥,认为自愿接种等于可种可不种。像流感这些季节性、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对过集体生活的幼儿园、小学里的孩子,容易交叉感染。接种这些疫苗,能够有效地相应减少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大有裨益。因此,应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个人体质、疫苗作用等加以选择性接种。

常用计划外疫苗

流感疫苗对6个月以上以及上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以及身体抵抗力差、患者慢性病等个体进行接种,以达到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目的。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适用于出生后2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主要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

肺炎球菌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一般用于2岁以上、体弱多病的孩子。

留心观察护理得当

凡药三分毒,接种疫苗也是如此。因而在进行疫苗接种前后,需注意有无接种禁忌症。接种后的护理以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才更有利于确保身体健康。

查看身体状态带孩子接种疫苗时,要问清这次接种的是什么疫苗,并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几天的身体状态。因为疫苗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而是一种从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提取制成,刺激人体产生对疾病抵抗的被称为“抗原”的一种合成物。因此,当孩子身体出现下列特殊情况时,应暂缓或不适合接种疫苗。

感冒初期、发热、皮疹等,暂时不宜接种。

患有严重心、肝、肾脏病、血液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惠有严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严重哮喘和先天性免疫缺陷不宜接种。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脑炎后遗症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

过敏体质易产生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最近4周内曾使用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被动免疫制剂者,应推迟活疫苗的预防接种。

某些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暂缓某些与之有反应的疫苗接种。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也应暂缓预防接种。

患过终身免疫性疾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由于体内已产生抗体,无需接种此种疫苗。

补种疫苗

错过了一次疫苗接种何时才补种呢?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9

宝宝发烧,到底该怎么护理,退烧药怎么吃,需要打针输液吗?妈妈们对于发烧,可能还存在很多误解,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宝宝发烧,你最该知道的n大常识。

家长对发烧的11个误解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事实: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都会使身体发热。但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则有80%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耳朵或颞动脉:38℃及以上;口腔:37.8℃及以上;腋窝:37.2℃及以上。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事实: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事实: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事实: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汤亚南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事实: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事实:只有发烧在引起不适时才需要治疗。北京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董丽娟说,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5℃时,是不用进行处理的,多喝水就可以。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哭闹、脸色苍白发灰,就需要治疗。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事实:这是错误的。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即便是后者,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误区8:体温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

事实: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误区9: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事实: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10: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事实: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刘春阳说,小部分的重症发热会出现没有精神、服药后发热症状仍然持续不退,以及面色发灰等现象。

误区11: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事实: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

最后,请记住,发烧是个好事情,它能帮助孩子摆脱感染。请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

如何辨别宝宝发热or发烧

婴幼儿容易发热的原因:

婴幼儿容易产生发热,其实是因为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人体一旦受到病毒感染,会自动产生抗体,导致白细胞水平升高,并提高体温调定点,以此抵抗病毒的侵入,而体温就会相应升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渐渐增加对病毒的抗体,由于婴幼儿多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导致发热。

儿童发热的常见表现

怕冷:怕冷是发热前期的一种表现,测量体温时可能还不到38℃。但此时孩子会出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有时伴寒战、肌肉酸痛、无力等。

体温升高:体温攀升,皮肤发烫,表示孩子可能已经发烧了。此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浅而快,心跳加速,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出汗:当孩子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这时为了降低体温、排出热量,人体就会排汗,以降低体温。

怎样知道宝宝是否发烧:

摸: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是,妈妈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穿衣厚薄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孩子的舒适和健康。

看:如果孩子脸部潮红、嘴唇干噪、甚至哭闹不安、没有食欲时,妈妈应该警惕有发热的可能。另外,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孩子排尿量会较平时少,并出现小便发黄、颜色较深,这也可能是体温增高的一种表现。

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当然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发热时的对策: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宝宝发烧原因排行榜

为了让妈妈们不至于手忙脚乱,正确面对并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我们请专家根据新生儿科和一般儿科的门诊情况,将宝宝发烧“最有可能的原因”做前10名排列,并标示其危险性。但每个宝宝都是独立个体,发烧的原因多种多样,了解前10种可能只是了解了一部分,您的宝宝发烧也有可能是排名在第11、第12……的原因,所以就医是惟一安全的方法。

1.感冒危险性第5名

2.耳鼻喉发炎危险性第7名

3.玫瑰疹危险性第8名

4.打预防针危险性第9名

5.败血症危险性第2名

6、尿道感染危险性第6名

7.脑炎、脑膜炎危险性第1名

8.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危险性第10名

9.肠胃炎合并脱水危险性第4名

10.川崎病危险性第3名

宝宝发烧“3宜”“3忌”

发烧是一种症状,是体内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发烧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觉:宝宝在夜间容易发高烧。这是因为宝宝身体的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而宝宝生病的时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不喝水,体温就更容易升高。

如果晚上宝宝睡着了,体温很高,要把他叫起来喂退烧药或做物理降温,否则体温过高会导致高热惊厥。若宝宝体温持续超过39℃,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热惊厥病史,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烧药后,及时送医院就诊。

护理发热患儿3宜

1.宜保持家居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是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2.宜多饮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以防感冒。

3.宜选用适当的退热措施。物理降温,是利用物理学散热的对流、传导、蒸发等原理的退热方法,安全、简便而可靠,是首选的退热措施。譬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是利用对流原理的一种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种发热时不能开窗,不能吹风扇的看法是错误的。当然,不能对着病孩吹风扇。根据热传导的原理,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温水拭浴,可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便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前。当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护理发热患儿3忌

1.忌门窗紧闭,衣着过多。门窗紧闭,不利空气流通,衣着过多,有碍热的散发与蒸发,均对退热无益。

2.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3.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各样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

孩子发烧看医生前n个重要提醒

【重要提醒】

孩子发烧

因“度”制宜

一般来讲,孩子腋下温度达37.5℃时,就认为是发烧了。

腋下温度在37.5℃-38.5℃属于低烧,此时应观察孩子的情况,多喝水、饮食清淡,采取温水、酒精擦拭孩子腋下、腹股沟等物理手段帮助降温。

腋下温度超过38.5℃为高烧,可喂服一些儿童退烧药。如体温不降,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烦躁哭闹等,最好及时就医。

腋下温度超过39℃,孩子随时可能因高热出现惊厥,此时家长更应密切观察孩子情况,并做好降温工作,及早就医。

测量体温最好在餐后两小时以后,因餐后体温受消化代谢的影响,会比别的时间略高一些,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孩子表现虽然发烧但精神好

妈妈应对密切观察别太担心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发烧并非一种病,而是诸多疾病表现出的一种症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程燕介绍,冬季发烧,门诊排名第一的疾病就是感冒,此外,小儿五官科疾病(比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还有肠炎、脑膜炎、脑炎、泌尿道感染等,都可引起孩子发烧。

发烧可以说是一种警讯,它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是孩子产生抗体即免疫力的过程。所以,看到孩子发烧,只要未超过38.5℃,家长就千万不要急着降温,马上降温看似是在帮孩子,实则是打断了机体组织反攻的程序。

如何判断孩子发烧是否严重呢?如果孩子的精神很好,虽然发着烧,但是照吃、照玩,没有明显不舒服的症状,那就不必太过担心。如果孩子表现出烦躁不安,或者精神萎靡、厌食、呼吸困难、哭闹,尤其是有抽筋或者头部僵硬、身体出现紫斑等情况,即使体温没有超过38.5℃,也要马上就医。当然,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也应及时送医诊治。

孩子表现身上很热但四肢冷

妈妈应对赶紧散热千万别捂

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摸摸孩子身上很热,可一摸手脚又是冷冰冰的。孩子这是发烧了吗?程燕解释,这种“假冷真热”实际上正是孩子高烧的前兆,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多见。这时,家长要想知晓孩子的真实体温,最好用体温表测量一下孩子的腋下温度。

发现孩子手足冷、躯干热,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温水,按摩、揉搓冰凉的手足及背部肌肤,也可用温水给孩子泡脚。这些让孩子微微出汗的方法,都可以让身体的邪热透发出来。

此时最忌讳的就是捂,如果家长用棉被将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反易使孩子的体温无法及时散发,甚至会导致孩子抽搐。

孩子表现持续发烧但不出汗

妈妈应对多喂水喝促进排尿

孩子若发高烧,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同时要帮助孩子物理降温。

如何帮助孩子降温呢?目前普遍推荐的方法是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孩子的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当然,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孩子多喝水。喝水不仅可以补充因发热而蒸发掉的水分,防止孩子脱水,且饮水后能促进出汗,水分的蒸发也可帮助退热。多喝水还会促进孩子排尿,已有的研究显示,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妈妈要知道】

孩子发烧细辨病因

感冒引起的发烧,多伴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问题,有的孩子还会食欲不振。肺炎引起的发烧多有咳嗽、咳喘、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宝宝幼儿急疹如何护理篇10

【关键词】麻疹;流行现状;防控对策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推行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之前,麻疹病毒感染了全世界95%~98%的<18岁儿童,人们普遍认为麻疹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麻疹的危害性在于并发症,其中造成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喉炎及脑炎。麻疹减毒活疫苗(mV)使用前,全球每年因麻疹死亡约250万人[1]。麻疹减毒活疫苗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和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其持久及终身免疫效果,保护了全球范围<8~12月龄乃至年龄更大的儿童。但是,在麻疹减毒活疫苗(mV)使用40多年后,尽管麻疹减毒活疫苗列入了计划免疫,对8月龄以上婴幼儿实施免疫接种,但近年麻疹流行仍以散发与局部爆发模式并存,威胁着婴幼儿健康。因此,掌握麻疹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必要。

1麻疹发病现状与特点

1.1麻疹发病现状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目前我国麻疹疫情形势严峻,2008年1—2月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上升近60%,部分地区有爆发和流行,而且麻疹患者高发年龄从以往1~5岁的幼儿,转到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20岁以上的成年人[2],出现明显的以青壮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移位”现象[3]。1991—2004年浦东新区的麻疹发病资料显示,该区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左右,而从2005年开始,该区的麻疹发病率急剧升高,明显超过历年一般发病水平[4]。

1.2麻疹发病特点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已经成为流入地麻疹控制的重点,连玉峰等报道,珠海市1993—2002年常住人口麻疹发病率波动于1.40/10万~3.05/10万之间,暂住人口则波动于2.31/10万~35.27/10万之间,其占当地麻疹发病的构成超过70%。石增宝等对1994—2001年临沂市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病的分析中表明,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为13.85/10万,户籍人口的发病率为8.35/10万。李国斌对2003—2006年临武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显示,流动人口的年均发病率为80.99/10万,是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10.59/10万的7.65倍。

1.3麻疹发病因素在人们的印象中,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不患麻疹,因为婴儿出生时带有来自母亲体内的被动免疫抗体。近年来,由于儿童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在妊娠时体内麻疹病毒的抗体已下降,这样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没有从母体获得麻疹的先天性免疫,所以在6个月内仍有患麻疹的可能。资料显示: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是不能终身免疫的,免疫力仅可维持15年,以后就减弱、甚至消失[5],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20岁以上成人当时接种的mV效价不稳定,接种剂量少,且mV接种率不高,存在较多的免疫空白,一旦感染麻疹病毒,即会导致麻疹发生。另外,外来流动人口大多由内地农村进入本市,婴幼儿及成人由于免疫缺失,进入城市后居无定所,卫生状况差和易感性强也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

2麻疹的控制

2.1政府重视2006年11月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说明麻疹发病现状已经引起政府重视,并明确了我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实践证明,芬兰、匈牙利、美国等采用2针免疫接种率>95%,消除了本土麻疹。第2针mV接种可以为未接种第1针和初次免疫失败的儿童再提供一次免疫接种的机会,减缓因未接种第1针而造成易感人群累积。全国各省市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采取常规免疫2针接种率>95%,辅以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加强监测和疫情控制,已成为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工作措施和工作目标。

2.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宣传上海有外来流动人口500多万,遍布全市各区县,尤以城乡结合部为甚。宝山区有外来流动和务工人员40多万,他们居无定所,流动性强,加上卫生意识淡薄,是防控麻疹发病的重点对象。如何做好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和提高接种率,一直困扰着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因此,政府应加以协调,各街道居委和乡镇所属村委及所辖学校、幼托机构与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形成排摸网络。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排摸不漏户,登记不漏人,宣传全覆盖,使适龄婴幼儿童及时进行麻疹接种,从源头上控制麻疹发病。同时对入托、入学的外来流动儿童免疫缺失对象,在入托、入学前做好2针麻疹疫苗接种,同时可以考虑将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杜绝因抗体缺失而引发麻疹病例的发生。

在开展网络、电视、广播宣传形式的同时,社区、乡镇利用版面、宣传画、黑板报、宣传折页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控麻疹宣传活动,尤其在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应采取经常走村入户,对外来流动人口反复进行传染病预防和麻疹防控宣传,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适龄儿童免疫接种主动参与意识。对流动儿童和薄弱地区利用麻疹强化免疫宣传、4.25计划免疫宣传等时机进行调查、补种,最大限度地消除麻疹疫苗“零剂次”人口比例。

2.3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还有4年多时间,预防保健工作者面临着时间短、任务重、责任大的局面,要完成这个《行动计划》,必须做好仔细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措施,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认真仔细做好工作。医疗机构在麻疹高发季节,要做好预检分诊、隔离治疗工作,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根据麻疹控制的需要,对周围人群迅速开展应急接种,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还应加强自身责任意识,发挥社区协同优势,使麻疹防控工作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麻疹流行仍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麻疹疫苗接种的管理,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成年人的强化免疫。控制传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主要途径。特别要做好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提高对防控传染病的认识,经过努力贯彻和完成好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保障婴幼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陈伟文,陈志,侯春霞.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8,8(1):82-83.

2中国新闻网.麻疹疫情出现新动向,婴儿预青壮年成高发人群,2008-6-12.

3常虹,唐岩.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