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十篇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十篇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43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33-0085-03

theobservationoftheefficacy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ChildrenwithneonatalJaundice/ZHaoJian-qio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earlynursinginterventioninneonataljaundice.method: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December2014werechosen.86casesofneonataljaundice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andtheconventionaltreatmentgroup,and43casesineachgroup.theclinicalrelatedindicatorsweretakenforcomparisonandresearch.Result:(1)thedifferencesofthelevelofinterventionafter1dayoftheneonataljaundiceofthetwogroupswer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theinterventionof2d,3d,4d,5d,theleveloftheroutineinterven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earlyinterventiongroup,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earlynursingintervention;neonataljaundice

First-author’saddress:the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nanchong,nanchong637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kg,最小2.5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女

早期干预组(n=43)33103.66±1.35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33103.55±1.3226.55±5.33

字2/t值0.00000.38200.1704

p值1.00000.70340.8651

1.2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cm处。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3.1forwindows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h

组别第1次排便时间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5.27±1.71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18.77±3.2260.43±2.33

t值24.280981.5332

p值0.00000.0000

3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2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护理责任,全面落实和深化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医疗的整体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护理人员的思维和医疗行为,无处不为患者的利益,将患者的所有活动摆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措施需要方便,工作过程应该简化,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低耗,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患者有安全感,让患者的身体舒适,用帮助来平衡患者的心理,获得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以高品质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内涵。当新生儿黄疸时,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可增强疗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黄疸;新生儿;优质护理

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患儿严重的中毒性脑病如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等影响尤为严重[1]。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黄疸是在儿科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原因为胆红素产生太多,肝功能异常,胆汁引流障碍,胆红素代谢紊乱可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正常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未成熟,大脑中的高胆红素浓度引起胆红素脑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害[3],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代丹丹[4]研究认为,用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给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康复时间短,能够有效控制治疗后遗症。

1新生儿黄疸症状特点

1.1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持续3周左右消退。

1.2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15天后黄疸仍不消退者,或退而复现等均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过重出现手足心发黄,新生儿精神差、拒奶、体温升高、尿液深黄色,大便呈灰白色,更为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抽搐等现象。

1.3道梗阻可出现黄疸,肝脏疾病新生儿黄疸一定要到医院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特别是核黄疸发生时,会损坏神经系统,也称为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非常高,及时治疗生存下来也会有智力低下,如视听障碍、手足抽搐等后遗症。

1.4黄疸期密切观察、及早采取干预手段是治疗的最好办法,临床上多使用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中药“茵栀黄”在配合照射蓝光治疗,定期使用黄疸测试仪监测黄疸的情况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5每天新生儿体内合成的胆红素超过成年人的2倍,这时其肝、肾脏器还未发育充足、排泄和胆红素吸收能力低下,加大了黄疸发生的风险[5]。黄疸发生高风险因素还包括新生儿合并酸中毒、缺氧、脱水、饥饿及胎便延迟排[6]。严重的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非常重要[7]。

2优质护理方法

优质护理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喂养次数、改善外部环境、密切观察病情、新生儿抚触按摩等方法。

2.1健康相关教育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向其宣教相关的知识并解答问题,同时对蓝光临床照射治疗原理与治疗成效简单介绍,使之明白蓝光照射治疗流程与治疗过程当中需注意的事项[8]。

2.1.1护理人员要以一对一的形式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疾病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包括患儿皮肤、臀部的护理和应急的相关护理方法,对母乳和代乳品的喂养方法,关于黄疸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家属对黄疸疾病有所了解[9]。

2.1.2皮肤护理。黄疸患儿受黄疸湿热相加的影响,会产生剧烈的皮肤瘙痒感。指导产妇时刻保持新生儿皮肤的干净清洁,防止新生儿不自主的将皮肤抓破。

2.1.3指导患儿家属采用正确的喂养方式,以保证患儿肠道内部能够创建正常的菌群,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提高排便功能,降低胆红素的肝肠循环作用。帮助产妇正确掌握新生儿的进食规律,指导产妇在新生儿感觉饥饿啼哭之前进行哺乳,使新生儿自行建立内循环肠道菌群系统。掌握新生儿的排便规律,母乳喂养多为3~4次/d[10]。

2.1.4脐部护理。指导产妇每天坚持使用低浓度的碘伏或安尔碘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擦拭消毒。

2.1.5喂药护理。指导产妇在为新生儿喂药时,保持新生儿的头部略高于身体,向左侧稍微偏斜,避免新生儿出现反流现象,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

2.1.6指导患儿家属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的发病时间、病程进展、大便颜色,观察有无出现发热、皮肤感染、脐带感染等其他症状[11]。

2.1.7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2.1.8护理过程中要适当增强患儿的体质,每天都坚持游泳和抚触,并利用蓝光照射15min。

2.1.9及时记录患儿的信息资料,并妥善安排好出院跟踪随访工作。在社区的产后访视中,很多新生儿健康问题都是因为护理和喂养不当造成的,所以社区医生在产后访视中对新生儿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2.2外环境的准备护理人员对病房卫生应密切关注,保持病房内的清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的温度应在25℃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65%。蓝光照射治疗温箱的温度在31℃左右,温箱要有软棉布覆盖,并将新生患儿头部放置于温箱的一侧,目的是防止在婴儿活动的过程中受伤.在将患儿放入温箱中治疗前,要修剪患儿的指甲并给患儿带小型手套,防止患儿抓伤自己的皮肤。

2.2.1加强患儿的补水护理。在促进排尿降低胆红素的前提下,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如果小便次数小于6次每日,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补液等治疗措施。

2.2.2合理喂养。新生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可加速粪便排泄,有利于降低血胆红素浓度。除严重的母乳性黄疸外,应按照患儿需要尽早给予母乳喂养,一般每4小时1次。当患儿黄疸严重躯干和四肢出现时,需采用人工喂养停止母乳喂养,为避免因喂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配置奶粉时需严格按照规定,否则会对患儿机体营养状态造成影响。喂养次数的增加:每隔4小时对患儿进行一次喂奶,喂奶时需注意应选取右侧卧位,此可使得奶水充盈于奶瓶的瓶颈部位,对空气有封闭作用,能够避免其进入婴儿胃中,当喂奶结束时,选择正确舒适的侧卧放置患儿,防止发生患儿溢奶窒息的情况。发现患儿有呕吐现象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检查,并进行清理,维持温箱内的环境卫生。

2.2.3抚触按摩。对患儿腹部进行抚触按摩治疗。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有助于胃肠活动,可刺激患儿胎粪排出;也可以由专业护理人员协助患儿使用新生儿特制游泳圈在确定水质清洁、水温在37℃的温水中进行游泳练习。游泳练习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道蠕动使食欲增强。在将患儿放于蓝光治疗温箱中,可轻轻抚摸患儿的头部,此方法可使婴儿很快自然入睡,给予患儿安全感[13]。当患儿平静下来,需对患儿采取正确的放置于箱内,在患儿背部与腹部进行环形抚摩,可对皮肤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从而兴奋脊髓神经,使中枢的兴奋性增加,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14],同时还能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进婴儿食欲,使其摄奶量增加,使患儿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增长加速,促进尿胆原的生成,降低非结合胆红素的含量。在给患儿抚摸的同时,播放婴儿催眠曲,如此能够有效全面地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

2.2.4院外护理。交代家属患儿应多休息,运动适量,避免疲劳过度。加强家长的出院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出院治疗依从性。做到饮食合理,按医生规定复诊。优质的护理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是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儿科护理。蓝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部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发现照射灯管与患儿的距离、患儿体温和辐射区域大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将重点加强对疾病的细节治疗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为了减轻黄疸症状应避免脱水的发生,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变化记录小便次数尿量,充分评估患儿体液量。患儿的饮食干预,加速胆红素在胃肠道内的排泄,使黄疸症状减轻。通过抚触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刺激胃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释放,加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出,使胆红素在胃肠道的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黄疸指数[15]。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加强患儿的抚触护理,让患儿有亲切和信任感。采用个性化的指导,加强了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了基础护理,提高家庭满意度,与鞠燕等[16]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效果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患儿退黄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避免发展为病理性黄疸,优质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雨燕.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40.

[2]ScraffordCG,mullanyLC,KatzJ,etal.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neonataljaundiceamongnewbornsinsouthernnepal[J].tropmedintHealth,2013,18(11):1317-1328.

[3]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3):90.

[4]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5]杨红炬.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2):83-84.

[6]周淑艳.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4):124.

[7]暨惠萍.48例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4,12(7):247-248.

[8]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9]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10]王海玲.健康教育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144-145.

[11]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95-96.

[12]杨燕.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11):646-649.

[1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2):3420-3422.

[14]王玉红.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8.

[15]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6(b)-0106-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多样,而蓝光治疗以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目前临床应用的常规疗法之一[1]。本文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进行蓝光治疗的26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与方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61例。患儿日龄27h~25d,足月儿197例,早产儿64例,男151例,女110例,体重2150~4850g。其中36h内发病27例,37~72h发病133例,72h以上至7d发病67例,7~25d发病34例。母乳性黄疸69例。以上病例检查血清间接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有蓝光治疗的指征[2],无蓝光治疗禁忌证。

1.2方法

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面照射光疗保育箱进行光照治疗,温度调节在32~34℃之间,光照距离大约为35~40cm,以蓝光波长为450~460nm,光照强度500~600w/cm2的光线连续照射12~24h不等,如出箱后监测胆红素又复升高,再入箱照射,最多照射不超过72h。同时针对患儿的病情给予其他相应的护理。

2结果

261例患儿通过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黄疸消退时间为12h~4d,其中12h消退28例,24h消退87例,36h消退79例,48h消退51例,72h消退16例;有效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也无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出现,均痊愈出院。

3护理措施

3.1光疗前的护理措施

3.1.1宣教和知情的落实蓝光治疗前要向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可能对患儿的危害和不及时治疗的后果。说明光疗的目的、注意事项。获得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3.1.2环境及治疗仪器的准备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5%~65%,注意通风并定时消毒灭菌;做好光疗暖箱的清洁,尤其是灯管的灰尘的清除,以免灰尘影响治疗效果;监测灯管的亮度、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保证灯管在有效期内使用。光疗前要预热治疗箱,使箱温升到30℃再入箱;湿化器加水至2/3,以保证光疗时箱内的湿度;为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用软棉布围在箱内四周。

3.1.3患儿的准备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给患儿洗澡,剪指甲。为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用黑布眼罩遮盖双眼,会阴、部位用尿不湿遮盖。

3.2光疗时的护理措施

3.2.1保持患儿舒适的护理新生儿光疗时全身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与母亲分离且时间长,缺乏安全感,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用轻柔的语调与新生儿讲话并给予抚触,使其产生如在母亲怀中的安全感。为了保持恒温,所有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每隔1~2h翻身1次。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布皮炎出现。如出汗多应及时给予擦拭,防止皮肤破损。

3.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和调节蓝光箱中的温度和湿度,箱内温度为30~34℃,温度高低根据患儿日龄及体重而调整,日龄大、体重大的温度调节在30~32℃,如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则调节在33~34℃,每4小时测1次体温、呼吸、脉搏,保持体温在36.0~37.4℃,并根据体温调节箱内温度;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观察患儿黄疸的深浅和患儿精神状态,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有否改变,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皮疹,有无呕吐、腹泻、呼吸暂停、嗜睡、惊厥等;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以及大小便的颜色。

3.2.3合理喂养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所需液体量要增加10%~25%[3],因此除注意保持箱内一定的湿度外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尽量喂母乳(除母乳性黄疸外),充足的液体量还可以增加患儿尿量,促进水溶性胆红素随尿液排出,可降低血清胆红素,从而协助黄疸消退。

3.2.4输液的护理根据医嘱为患儿输液,为减少反复穿刺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尽量采用BD静脉留置针(Y型)给患儿穿刺输液;同时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等。

3.2.5要保持患儿的大便通畅如72h内发病胎便未转黄者均予采用温开塞露稀释液(取开塞露3mL及0.9%氯化钠溶液7mL混匀,灌肠液温度37~40℃)灌肠,促进胎粪尽早排净。其他患儿要保持大小便的正常排泄,胎粪的排泄可有效的降低肠壁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黄疸的消退[4]。

3.3光疗后的护理

在光疗结束患儿出箱前,将包裹的被子和所穿的衣服预热,以备出箱后能用上暖和的衣被。出箱后小心地摘取眼罩,检查眼部有无炎症表现,及时的给患儿洗澡或擦身,同时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记录光疗时间,停止时间及黄疸消退情况,继续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有无反跳现象和患儿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四肢肌张力、吃奶等情况。及时清洁并消毒所用过的蓝光箱以备用。

4讨论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措施之一,治疗的机制是光疗能使胆红素吸收特定波段光产生的光化学作用,使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迅速通过胆汁至肠道及尿排出体外,也就是通过改变胆红素的结构、性质和排泄途径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5]。光疗效果好,安全,方法简便,基本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极少数可出现较轻和易过性的并发症如发热、皮疹、腹泻、紫外线灼伤、核黄素缺乏、氧化应激反应、青铜症及低血钙等[2],由于蓝光照射治疗具有安全、方便、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6],目前已普遍作为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但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距离、光照面积、光照时间以及新生儿身体状况(胎龄、日龄、体质量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对光疗疗效均可产生影响。其中光照强度、光波长、光照面积和光照时间是直接决定光疗疗效的主体因素;其他因素即新生儿身体状况、光照距离等均是通过影响上述主体因素从而影响光疗疗效。根据蓝光治疗的原理及可能影响的因素、副作用等,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全面细致的观察、适宜的综合护理措施,使光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本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副反应发生,患儿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StokowskiLa.Fundamentalsof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J].advneonatalCare,2006,6:303-312.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华婢.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中增加舒适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0):48.

[4]郑肖玲,谢佐卿,郑雪芳.刺激和腹部抚触对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19-20.

[5]maiseismJ,mcDonaghaF.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J].nengJmed,2008,358:920-928.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巩膜、皮肤、黏膜黄染,属于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1],胆红素过高可引发胆红素脑病,进而严重影响新生儿听力、智力及肾脏,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蓝光照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可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但该技术易使患儿出现烦躁、哭闹、发热、腹泻及院内感染,家长十分担心,引起的医疗纠纷亦较为常见。我院对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了一系列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1~28d,平均(8.4±1.5)d,体重1500~3800g,平均(2305.3±367.5)g,剖宫产38例,顺产15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12例,过期产儿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28d,平均(8.6±1.8)d,体重1500~3850g,平均(2312.6±389.6)g,剖宫产35例,顺产12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为患儿佩戴护眼罩、清洁指、趾甲及皮肤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一系列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光疗前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使家长明白光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常见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安抚患儿,缓解患儿紧张、焦虑等情绪,协助患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嘱患儿舒展四肢,在其腹部均匀涂抹油,并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抚触按摩,力度以感觉舒服为宜,促进患儿肠蠕动;采用柔软衣物或毛巾将光疗箱布置成一个类似子宫内的环境,以95%乙醇擦拭灯管,保持光疗箱温度和湿度适宜;为患儿佩戴黑色眼罩,防止蓝光损伤患儿视网膜,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扯落眼罩[3]。光疗时及时清除患儿汗液、呕吐物及大小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出入水量,防止患儿出现不显性失水;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使其控制在36.7℃~37.3℃,减少体温波动较大的不利影响。光疗后轻轻摘去患儿眼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皮疹处,嘱患者出箱后迅速穿衣,防止着凉,同时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记录是否出现并发症。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烦躁不安、失水增多、皮肤损伤、发疹)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期间烦躁不安3例、失水增多2例、皮肤损伤2例、发疹2例,总发生率为17.0%(9/53)。对照组治疗期间烦躁不安10例、失水增多9例、皮肤损伤6例、发疹8例,总发生率为70.2%(33/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60%的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研究表明[2],部分新生儿可因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而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导致核黄疸发生。目前临床上可采用换血、光照疗法及药物干预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中蓝光照射疗法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疗法需使患儿单独处于光疗箱内,多数患儿会因此缺乏安全感而哭闹、焦躁不安,亦会因为体温过高或过低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治疗依从性随之降低。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光照治疗实施了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光疗前心理干预、知识宣教及抚触护理,光疗时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保证患儿营养及水分的供应,光疗后协助患儿保暖,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等。抚触护理可减少光疗对患儿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刺激,促进患儿神经发育,使其尽早将胎便排出,减低肠道内胆红素的重吸收,进而降低黄疸指数;为患儿提供鸟巢式的光疗环境,使患儿手脚能触及到柔软的衣物或毛巾,增加患儿安全感,消除焦躁不安情绪,减少哭闹;加强巡视,按需为患儿喂水、喂奶,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定期更换尿不湿,佩戴眼罩时确保松紧适宜,同时每日监测胆红素水平,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总之,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可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光疗环境,减少外界对患儿的不良刺激,缓解患儿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0%)明显低于对照组(70.2%),证实了护理干预可提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可作为蓝光照射治疗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6)04(b)-0096-04

[abstract]objectivetoapproachclinicalcurativeeffectoftreatmentneonataljaundicebyYinzhihuangoralSolutioncombinedwithclearanceofbluelightandbifidobacteriumtripleviable.methodsClinicaldataof120caseswithneonataljaundicein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neijiangCityfrommarch2012tomarch2015wereanalyzed,theywerediv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thetreatmentmethods,40casesof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treatment,80casesofcombinationgroupweregivenYinzhihuangoralSolutioncombinedwithclearanceofbluelightandbifidobacteriumtripleviabletreatment.thelevelsofpercutaneousbilirubin,timeoftherapy,clinicaleffectsand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of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wereobserved.ResultsLevelsofpercutaneousbilirubininthecontrolgroupandcombinationgroup[(312.3±50.4),(309.8±48.4)μmol/L]beforeandaftertreatment[(176.7±22.4),(125.8±18.7)μmol/L]had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levelsofpercutaneousbilirubinoftwogroupsaftertreatmentwerelowerthanthosebeforetreatment,thepercutaneousbilirubinofthecombinationgroupaftertreatment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veragevalueofbilirubindailydecline[(46.8±8.7)μmol/L],timeoftherapy[(3.4±0.3)d]ofthecombination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33.6±9.1)μmol/L,(5.0±1.0)d];totaleffectiverateofclinicaltreatmentofthecombinationgroup(100%)was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90%),and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11.3%)waslowerthanthecontrolgroup(45.0%),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YinzhihuangoralSolutioncombinedwithclearanceofbluelightandbifidobacteriumtripleviablecanobviouslyimprovetheclinicalsymptomsofchildrenwithneonataljaundice,andhasagoodefficacy,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YinzhihuangoralSolution;Clearanceofbluelight;Bifidobacteriumtripleviable;neonatalJaundice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是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皮肤、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胆红素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严重者可能造成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甚至导致死亡[1-2]。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复杂,包括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胆道闭塞等[3-4]。早期的新生儿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比较困难,一般正常足月新生儿发生黄疸比例为60%,而早产儿中则有80%在出生后2~3d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对脑组织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如果胆红素血症比较严重则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5-6]。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女19例,男21例;孕龄37~40周,平均(38.2±1.5)周;新生儿体重2.4~4.6kg,平均(2.8±1.3)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5±1.1)分。联合治疗组80例,其中女34例,男46例;孕龄37~40周,平均(38.4±1.4)周;新生儿体重2.5~4.5kg,平均(2.9±1.2)kg;apgar评分7~10分,平均(8.3±1.0)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口服金双歧(规格:0.25g/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111211)治疗,2片/次,2次/d。持续蓝光照射,照射12~18h,停止8~12h。观察患儿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规格:10mL/支,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批号:Z11021351),出生体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的测定时通过经皮胆红素仪(JH20-1C型),主要是观察新生儿眉心中点、颜面部和前胸的胆红素情况,每个部位分别测量3次,以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研究结果。

1.3.2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主要是两组新生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时间。

1.3.3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效果评价标准[7-8]为痊愈:黄疸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血清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状态;显效:黄疸患儿绝大部分黄疸明显消退,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降低;有效:黄疸患儿的部分黄疸消退,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者。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3.4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新生儿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经皮胆红素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值、结束治疗所需要时间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表现,诱发新生儿黄疸原因比较多,胆红素生成过多、胆红素运载不足,肝脏对于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下降,胆汁排泄系统障碍。另外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可以促进肠道内结合胆红素分解,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从而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9-10]。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生成较多,正常成人胆红素每天产生3.8mg/kg,新生儿胆红素产生的均值为8.8mg/kg。②新生儿机体器官代谢胆红素能力相对不足,在新生儿期间肝细胞和胆红素会结合,利用排泄途径,进入肠道能力会出现暂时性降低,很容易发生短暂性的肝内胆汁淤积。③新生儿转运胆红素能力相对比较低下,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结合胆红素量较少,未结合胆红素进入到肝细胞能力降低,从而造成胆红素结合能力降低。④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中肠腔内有较多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可以将已经结合的胆红素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另外新生儿肠道内益生菌缺乏,将胆红素转变为粪胆原、尿胆原,因而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吸收明显升高[11-12]。新生儿黄疸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干预治疗,胆红素水平会迅速升高,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诱发胆红素脑病、听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者可能诱发死亡。有资料显示,胆红素升高患儿有50%~70%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13-14]。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联合治疗组主要是通过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其中茵栀黄口服液主要包括茵陈、栀子、黄芩和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茵陈具有很好的利胆作用,可以促进胆汁中胆酸、胆红素排出,栀子可以清除湿热,促进胆汁分泌[15-16]。黄芩可以通泄胃肠郁热,护肝降酶,松弛奥狄括约肌,收缩胆囊,增加胆汁流量,有效地抗氧化损伤,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17-18]。蓝光照射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波长450nm的蓝光可以被胆红素分子吸收,胆红素分子还可以在蓝光照射下发生异构反应,从而从原始的ⅨaZ型转变为Ⅸae型,Ⅸae型胆红素分子水溶性比较好,可以经过胆汁排泄到肠腔中,还可以从尿液中排除体外,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水平。蓝光照射皮肤的浅表组织,可以促使皮肤表面分布的胆红素转化,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有资料显示[19-24],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可以减少母婴分离的时间,利于母乳喂养,依从性较好。还可以降低护理工作量,增加蓝光的利用率,降低发热、腹泻、皮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3种活性菌,3种活性菌是肠道内的正常益生菌,其可以产生乙酸和乳酸,可以保持肠道内pH值为2.8~3.1,促使肠道内形成酸性环境,从而控制有害细菌形成的异常发酵,促进肠蠕动,利于胆红素排出,降低肠肝循环,促使肠道内结合胆红素分解,变为游离胆酸,并且抑制直接胆红素分解成间接胆红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以有效减少体内脂肪酸生成,促进白蛋白占据胆红素的结合位点,从而减少游离胆红素形成[25]。

通过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和治疗后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新生儿黄疸治疗后效果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新生儿黄疸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结束治疗所需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利于胆红素排泄,促进胆红素消退,有效地降低经皮胆红素,三者联合使用,降低胆红素效果更加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联合治疗组新生儿黄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间隙蓝光照射可以减少持续蓝光照射引起的热能聚集反应,从而减少患儿发热症状的出现。间隙蓝光照射还可以避免长时间蓝光照射造成的皮疹发生,避免患儿肠道蠕动过度增加诱发的腹泻。

综上所述,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颜思璐,宁岑.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可行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3):361-362.

[2]余有妹,宋末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31-1233.

[3]Gbadamosiit,obogoSF.ChemicalconstituentsandinvitroantimicrobialactivitiesoffivebotanicalsusedtraditionallyforthetreatmentofneonatalJaundiceinibadan,nigeria[J].natureandScience,2013,11(10):130-135.

[4]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39-1240.

[5]nantakomolD,palasuwana,Chaowanathikhomm,etal.RedcellandplateletderivedmicroparticlesareincreasedinG6pDdeficientsubjects[J].eurJHaematol,2012,89(5):423-429.

[6]罗永奇.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48.

[7]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ubcom-mitteeonHyperbilirubinemia.managementofhyperbilirubinemiainthenewborninfant35ormoreweeksofgestation[J].pediatrics,2004,114(1):297-316.

[8]邱婧,王春梅.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3):199-200.

[9]RuudHansentw.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therapeuticeffectsonmorethanonelevel[J].Seminperinato,2010,34(3):231-234.

[10]黄艳春,彭曙辉.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944-3947.

[11]StanfordJa,ShulerJm,FowlerSC,etal.HyperactivityintheGunnratmodelofneonataljaundice:age-relatedattenuationandemergenceofgaitdeficits[J].pediatrRes,2015,77(3):434-439.

[12]张栋武,余健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致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1):1510-1511.

[13]mreihilK,madsenp,nakstadB,etal.earlyformationofbilirubinisomersduringphototherapyforneonataljaundice:effectsofsinglevs.doublefluorescentlampsvs.photodiodes[J].pediatrRes,2015,78(1):56-62.

[14]杨紧根.湖南娄底地区新生儿黄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9):38-40.

[15]HuttoneK,HassaneS.Latevsearlyclampingoftheumbilicalcordinfull-termneonate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controlledtrials[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14,297(11):1241-1252.

[16]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17]StollBJ,Hansenni,adams-chapmani.neuro-developmentaandgrowthimpairmentamongextremelylowbirthweightinfantswithneonatalinfection[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14,1(19):2357-2365.

[18]杨春鸿,金晓秋.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19]王玉.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260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137-138.

[20]唐春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38-140

[21]Glantza,marschallHU,mattssonLa.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relationshipsbetweenbileacidlevelsandfetalcomplicationrate[J].Hepatol,2004,40(2):467-474.

[22]ReyesH,Baezme,GonzalezmC,etal.Selenium,zincandcopperplasmalevelsin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nnormalpregnanciesandinhealthyindividuals,inChile[J].JHepatol,2000,32(4):542-549.

[23]刘承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71-172.

[24]瞿小华.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38-39.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6

病案:10岁的小丽刚随妈妈来北京一个月就出现发热,两天后又出现恶心、厌食、尿色深黄,妈妈赶紧带小丽去医院就诊,抽血化验后医生说是“甲型肝炎”,还告诉小丽妈妈这病本来是可以用甲肝疫苗预防的。小丽妈妈忙不迭地向医生了解甲型肝炎的相关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现阶段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住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又有哪些特点呢?

甲肝的病因及传播特点有哪些?

甲型肝炎病毒(HaV)为微小Rna病毒,目前已定名为肠道病毒72型。这种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经连续传代后毒力逐渐减低,故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这种病毒只有一型,并无亚型,故由这种病毒制备的疫苗和诊断试剂可以世界通用。本病毒的抵抗力较强,56℃30分钟仍不能将其杀灭;对一般浓度的清毒剂也有较强的耐受力。但100℃5分钟可将其杀灭。

这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大便中,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即病人大便中的病毒污染了水、食物、苍蝇和手等经口传入,因此甲肝有时可呈水型或食物型暴发流行。例如中国某大城市就曾因食毛蚶而引起3次暴发流行。牡蛎引起的在其他国家也屡有报道。

但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还是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因此本病常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流行,特别是秋冬季和春季。

专家提示:

甲肝病毒在大便中的存在时间不长,一般在潜伏末期在大便中出现,至黄疸出现后多迅速消失,因此认为黄疸越重越有传染性的看法是不对的。

甲肝病毒感染后,除能引起甲肝的明显症状(称显性感染)外,还能引起隐性感染,即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症状,但体内可产生抗甲肝病毒的抗体,对甲肝产生了免疫力。甲肝病毒感染的发病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是不同的,一般在第三世界国家,粪-口传播的疾病较多,甲肝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儿童。而成年人大多数都已感染过甲肝病毒,有了免疫力,故患甲肝较少。而发达国家中,由于粪-口传播的疾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因此儿童时期甲肝病毒感染比较少,不少成年人对甲肝病毒没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就会发病。

临床上是如何诊断的?

甲肝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1个月,故托幼机构流行时,常常每隔1个月左右就有新病人出现。注射丙种球蛋白可使潜伏期延长。甲肝病人的症状轻重可有很大不同,但一般不转变成慢性。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时常无黄疸,主要表现明显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同时常有疲乏无力。有时病初可发热。约一周左右后开始出现黄疸:先是小便发黄呈浓茶样,继之巩膜发黄,最后全身皮肤发黄。黄疸持续约2~4周后逐渐消退,肝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病人痊愈。肝功能试验中最灵敏而简便的是测定血清谷一丙转氨酶(SaLt),此酶在病初黄疸出现以前即明显增高,故可协助早期诊断,常在黄疸消退后数周才恢复正常。故此酶异常时常提示病人未愈。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基本同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和疲乏无力,但不出现黄疸。因此凡无任何原因而突然出现明显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时一定要怀疑本病,应查血清谷一丙转氨酶,如明显增高常有助于诊断。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预后均很好,一般均于3个月内恢复。

急性重型肝炎亦称暴发性肝炎或急性黄色肝萎缩。病初常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黄疸出现后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精神症状,表现烦躁不安、尖声喊叫、精神错乱,类似精神病;亦可精神萎靡、高度嗜睡。精神症状出现后1~2日常开始昏迷,并有肝脏缩小,常于2周内清醒或死亡,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因此凡遇黄疸病人出现精神症状时,一定要考虑本病,积极抢救。

亚急性重症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病初和急性黄疸型肝炎一样,但症状更严重。病人有恶心、呕吐、腹胀、不能进食、高度乏力、严重黄疸。不久即出现腹水、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及无尿等。晚期病人也常出现昏迷。病程可达3周以上。病死率常达50%~90%以上。因此凡遇肝炎病人出现高度乏力、严重呕吐及腹胀、高度黄疸时,应考虑本病,积极抢救。

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性肝炎或胆小管性肝炎。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严重黄疸(血清胆红素常达10毫克/天・升以上),黄疸呈梗阻性:病人的大便呈灰白色,小便中只有胆红素而无尿胆原和尿胆素。血中碱性磷酸酶及转肽酶均明显增高,皮肤常有瘙痒等。梗阻时间常达3周以上,有时可达数月。因此这种病常被误诊为外科性黄疸。

上述五种类型肝炎不但甲肝病毒可引起,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戊肝病毒也均可引起。要确定是不是甲肝病毒引起,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查病人血中的抗甲肝1gm抗体(抗-HaV-igm),如为阳性,一般即可确诊为甲肝。其他如抗HaV-igG在病程中有4倍以上的升高,大便中发现甲肝病毒颗粒等也可确诊,但临床使用较为受限。

如何有效地预防甲肝?

1、健康教育,卫生宣传,阻断粪-口传播途径,搞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在流行地区不饮生水,消灭蚊蝇,妥善保管食物,不食生蔬菜和贝类食品。

2、饮食行业应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保护易感人群。对流行区和将要进入流行区的高危人群应尽快接种甲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种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地预防甲肝的发生。在有条件的地方对易感人群应推广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抗体水平。防止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

4、卫生医疗机构一经发现、确诊甲肝患者后,应立即向当地传染病监测部门报告,并隔离病人,对周围接触人群进行病原学检查,防止大流行的暴发,对病人所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要进行及时的消毒。

一旦患有甲肝将如何治疗?

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者就地隔离治疗休息。

饮食急性肝炎食欲不振者,应进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有明显食欲下降或呕吐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食欲恢复后注意限制饮食,避免体重增加过多,以免发生脂肪肝。一般比病前增加1公斤以下为佳。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急性肝炎的中西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别。各地可根据药源,因地制宜就地选用适当西药或中西药进行治疗。用药种类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用药要简化,不主张常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肝炎。淤胆型肝炎可采用中医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茵栀黄注射液等。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低于37周的活产婴儿。由于其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如何保证早产儿高质量地存活,是新生儿科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2]现就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

1.1 体温调节功能差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3,4,5]

1.2呼吸不稳定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4,5]

1.3消化功能低下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3,4,5]

1.4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3,4,5]

2 早产儿的护理

2.1保暖护理保暖是对早产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护理措施,对早产儿采取的任何治疗和抢救措施均应在保暖的前提下进行。[6]

2.1.1控制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早产儿体温异常,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应设早产儿专室,控制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5%,以防失水过多,并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湿度过低,会使早产低体重儿蒸发量加大而散热,影响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室内备新生儿保暖箱、蓝光箱、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抢救车,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心肺复苏等。[7,8,9]

2.1.2保持中性温度中性温度是指患儿处于该环境温度下,既能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又能使其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暖箱来提供中性温度的。暖箱的温度和湿度均是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来调节。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所需箱温和湿度越高。一般出生3d,箱内湿度可达70%~80%,1周后降至55%~65%。温度调节,一般体重在2000g~2500g者,暖箱初始温为28℃~30℃;体重1500g~2000g者,箱初始温度30~32℃;体重1000g~1500g者,暖箱初始温度32℃~34;

2.1.3皮肤接触取暖 胡宝俊[13]报道:正常婴儿分娩后和母亲肌肤接触30min,除可促进母乳喂养、增加母子感情外,还可以借助母亲的体温取暖。经临床护理实践证明,母亲自身的体温比暖箱要好得多,并且使出生的新生儿在寒冷孤独、不适应的环境下,再次裸体接触母亲温度、湿度适宜的皮肤,接触胎儿期熟悉的母亲的心音、呼吸音,能使早产儿产生一种安全、舒适和满足的心态,有利于婴儿保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还能促进母亲早泌乳,利于母婴健康。董俊梅[14]认为:如不具备暖箱条件,可采用肤温传热的方法,把早产儿抱于母亲怀中紧贴母亲皮肤保暖,一般1h~2h后体温能升至36~37℃,此方法既经济实惠,又利于增进母子间感情。

2.2呼吸管理生后6h内必须严格监测呼吸情况,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四肢末端的色泽,对有呼吸困难的患儿应给予氧疗。氧疗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要加温、加湿,氧浓度为30%~40%,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一旦缺氧症状改善应立即停止吸氧。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年来,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屡见报道。吸氧的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如出现呼吸暂停应予以物理刺激,如拍打足底、托背等处理。对出现频发呼吸暂停或肺出血的早产儿应配合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同时做好呼吸机管道护理。[15]

2.3 喂养护理

2.3.1喂养方式 对不伴有消化道疾病的早产儿,主张早期喂养,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上,无发绀、窒息者,吸吮反射良好的早产儿,可直接吸吮母乳;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吸吮反射欠佳,吞咽功能尚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喂养;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产低体重儿,改用鼻饲管喂养。高玉先等则主张:①体重在1300g~1500g的小儿,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较差,但胃肠功能尚可者,可采用间歇胃管法,即用注射器垂吊式,操作时奶液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②不能耐受间歇胃管法喂哺及有缺氧症状或呼吸困难者,可采用持续胃管法,即用输液泵将乳品1日量以1mL/kg·h~2mL/kg·h速度匀速注入,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保证胃管的正确位置,加强巡回观察,4h更换奶液1次,并检查胃残余情况。对有发绀、窒息者,可适当延长喂养时间,由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12]

2.3.2喂养量奶汁首选母乳,其次是雀巢早产儿配方奶或惠氏早产儿配方奶,出生体重小于1000g者1h喂1次,开始量为1mL~2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1mL;1001g~1500g者1.5h~2.0h喂1次,开始量3mL~4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2mL;1501g~2000g者2h~3h喂1次,开始量5mL~10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5mL~10mL;2001g~2500g者,3h喂1次,开始量为10mL~15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10mL~15mL,每日测体重1次,及时调整喂养量,使体重保持在每日增加10g~30g为宜。[12]

2.4预防感染 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士必须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从点滴做起,防止交叉感染而危及患儿生命。进入病房人员均应更换专用鞋、帽和工作服。每次接触患儿前洗手、带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呼吸道疾病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病房。病室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暖箱内外侧面,每周更换清洁暖箱一次,每月对病房实行封闭熏蒸大消毒一次。每月定期做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手指细菌培养,发现疫情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处理。[9,10]

2.5康复护理

2.5.1抚触 由专业人员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抚触。黄叶莉[16]等报道,婴儿抚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医疗护理技术,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多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温和的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伴随着胃肠道的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同时减少婴儿焦虑和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两者均利于体重增加和体格发育。柯国琼[17]等对400名足月正常婴儿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420d时两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神经系统等有极显著性差异,抚触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抚触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改善营养,有利于凝固脂肪软化和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抚触刺激通过一系列反应能升高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汤丽娟[18]研究报道,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缩短新生儿第1次胎粪变黄时间和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经皮黄疸指数,即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可见,抚触有助于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完善,增进亲子感情等。总之,婴儿抚触是一种对婴儿健康有益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且值得广大医护人员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2.5.2健康教育 在早产儿出院时应建立健康联系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通健康咨询热线,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早期干预,并定期跟踪观察及早发现问题,改善远期成长目标,提高早产儿存活质量。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2]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79.

[3]程玉娥,吴晓英,陈玉秋.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2:154.

[4]季武兰.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342.

[5]王翠英,孙花,邵欣胤.出生低体重婴儿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7:155.

[6]赵时敏,孙建伟.小儿急救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7]费献民.518例早产低体重儿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3:108.

[8]李士娜.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359.

[9]王青.105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经验[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34.

[10]李春兰.54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4,334:550.

[11]卓燕芳,郭惠敏.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1:105.

[12]高玉先,张葆荣,李春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53.

[13]胡宝俊.30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医结合杂志,2004,1318:2494.

[14]董俊梅.早产儿护理、治疗新观点[J].航空航天医药,2004,153:168.

[15]朱清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73.

[16]黄叶莉,霍世英,蔡伟萍,等.国内外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14-16.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改良方法;临床应用

improvedmethodsandClinicalapplicationofmassagenursingResearchprogress/LiHai-hua.//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4,11(32):151-154

【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focusesontheyearsofworkexperienceintherelevanttechniquesandimprovedmethodsofnewbornmassage,butalsoanalyzesitsclinicalresearchnurse,throughthetouchofthenewborn,sothatthebabyfeelsafe,comfortable,emotionalstability,reduceanxietyandirritability.

【Keywords】newborn;massage;improvedmethods;Clinicalapplications

First-author’saddress: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anhuima’anshan,ma’anshan24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2.05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抚触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为了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抚触工作,现将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方法

1.1抚触的对象无合并症的早产儿、正常的新生儿及疾病的新生儿,有研究表明,早产低体重儿生后经过1h观察,对无严重并发症且基本生命体征稳定者进行抚触也是安全的[1]。

1.2抚触的时间新生儿从出生后24h开始进行抚触,每天1~2次,每次15~20min。

1.3抚触前的准备

1.3.1环境准备室内温暖舒适,温度28~30℃,湿度55%~60%,早产儿抚触应在远红外辐射台或在暖箱内进行,抚触的同时播放温馨、轻柔、愉快的音乐,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1.3.2抚触者要求洗手,双手温暖,指甲短于指端,不戴手饰,双手涂以婴儿润肤油,抚触时要充满爱心,面带笑容,与婴儿交谈,有研究表明,在抚触过程中以亲切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及眼神的交流是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良性刺激,给宝宝爱和满足,能安抚宝宝的情绪、减少哭闹、增加睡眠、增进健康[2]。抚触者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人员。

1.3.3婴儿的准备一般在婴儿沐浴后,午睡前,或喂奶后1h,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清醒时进行。预备好毛巾尿布、替换的衣服及婴儿润肤油。

1.4抚触的步骤(1)抚触者洗手,温暖双手,将宝宝放置于温暖柔软舒适的卧具中。(2)双手涂以婴儿润肤油,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抚触,然后逐渐增加压力,使宝宝逐渐适应抚触。开始的同时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告诉宝宝开始抚触了。

1.5抚触的手法

1.5.1传统的抚触手法(1)头面部(舒缓面部紧绷):取适量润肤油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画一个微笑状;眉头、人中、下巴同样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画一个微笑状。头部:一手托头,另一只手食、中、无名指腹从前额发际抚向脑后,最后停在耳后乳突部轻轻按压,换手抚触另半部。(2)胸部(畅通呼吸循环):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左手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要避开。(3)手部(增加灵活反应):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抚触手腕,用同样的方法抚触另一只手,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并轻拈婴儿手腕和小手,在确保手部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掌心抚触至手指,并搓揉大肌肉群及关节。(4)腹部:腹部的抚触方法有助于其肠胃的活动,其方法是按顺时针进行抚触,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用手指尖在腹部从抚触的方向向右进行抚触。(5)腿部:腿部的抚触主要是为了增强婴儿腿部的协调性,主要的方法是对其大腿、膝部、小腿进行挤捏、搓揉等抚触,在抚触的过程中要注意婴儿的安全。(6)背部:背部的抚慰主要是为了舒缓背部肌肉,主要方法是双手从颈部向下抚触,然后用手指尖轻轻抚触脊柱两侧肌肉,然后再次从颈部向脊柱下端迂回运动。

1.5.2改进的抚触手法背部前额下额头部胸部上肢臀部下肢,背部抚触行改进“3-3-3”的方法。背:新生儿俯卧位,双手手掌自脊柱的中央向两侧弧形滑动大按抚,从上到下,共3下,然后从下到上,从中间向两旁用大拇指横行抚触脊柱两侧肌肉,共3下。两手自颈部向尾部方向交替从上到下划圈式滑动,共3下,其他同常规的抚触方法。叶钒等[1]通过结合中医的背部经络学,进行的背部抚触的改进,经临床观察证实,效果显著,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1.6抚触的

1.6.1传统的抚触新生儿先仰卧位抚触头面部、胸腹部、四肢、手足,然后再俯卧位抚触背部。有研究表明,当进行先仰卧位抚触时,新生儿面部、躯体和四肢无着落,有抓空感[1]。

1.6.2改良的抚触先俯卧位抚触背部,再仰卧位抚触头面部、胸腹部、四肢、手足。肖雪英等[3]将276例足月分娩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8例新生儿采用先俯卧位后仰卧位的抚触,对照组138例新生儿采用先仰卧位后俯卧位的抚触,结果显示抚触过程中和抚触操作完成后,观察组新生儿更安静、满足,很少出现哭闹不安的情绪。抚触时先俯卧时,新生儿腹部和四肢紧贴在温暖舒适床上,姿势和胎儿宫内的姿势是一样的,感觉更安全,新生儿更愿意接受,更符合新生儿的心理需要,更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有助于稳定情绪,增进健康,为宝宝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抚触空间,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3]。

1.7抚触的注意事项(1)抚触是抚摸和按触,不是按摩,新生儿皮肤娇嫩,动作宜轻柔,力度要适宜、均匀、柔和,切忌用力,以免损伤皮肤。(2)抚触时避开乳腺和脐部。(3)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出现哭闹、肌张力增高、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应暂停。(4)抚触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和床温的恒定。(5)抚触时注意和新生儿进行目光和语言的交流,抚触过程中手指不得离开新生儿的皮肤,不得与其他人闲聊。(6)抚触时宝宝不宜过饱也不宜太饿,一般进食1h内不宜进行抚触,以免引起呕吐。(7)新生儿皮肤接种、红肿处不宜进行抚触。(8)有肺出血、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脏器功能衰竭时暂缓抚触[4]。

2临床应用

2.1在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中的应用新生儿硬肿症是指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皮肤硬肿和低体温,重症可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5]。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产热储备张力不足,摄入量不足又导致集体产热少,皮下脂肪易于凝固而变硬,抚触可以刺激早产婴儿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维生素e的吸收,预防新生儿硬肿症[6-7]。范美艳[5]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抚触疗法,先给患儿全身抚触,然后在硬肿部位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由内向外作环形抚触,2次/d,每次10~15min,直至硬肿变软、消退,抚触时用力适当,结果显示抚触疗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且无不良反应,对新生儿冷伤的配合治疗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郭静等[6]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抚触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结缔组织的营养和代谢,改善硬肿部位的血液供应,使脂肪变软,从而有利于硬肿的消退。

2.2在早产低体重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s,或虽不到15s,但伴有心率减慢(

2.3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随着围生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益突出和重要,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在喂养过程中易发生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体质量的回升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接受抚触的患儿进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升高[8]。胃泌素不仅能促进胃蛋白酶和胰酶分泌,还可以促进胃蠕动及肠黏膜的生长,促进食物消化,胃排空加快,减少了胃残留,促进胃肠应激性溃疡的愈合,使胃出血改善,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胰岛素能增强乳糖酶活性,减少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生,使早产儿增加了对营养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结果显示,抚触可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情况[9]。

2.4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中的应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如吞入羊水量过多,或吞入被胎粪污染或已被感染的羊水,或含较多母血的羊水,刺激新生儿的胃黏膜,导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而引起的呕吐,表现为生后尚未开奶即开始呕吐,呕吐物呈泡沫黏液状,有时呈绿色,被胎粪污染的羊水,有时呈咖啡样物。白俊华等[10]采用抚触疗法治疗28例患儿,结果显示抚触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2.5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快、可塑性强,及早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儿愈后有重要的影响。张美英等[11]对47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抚触疗法,结果表明,抚触疗法可促进新生儿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可改善中/重度Hie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通过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抚触治疗[12],发现患儿脑瘫发生率明显降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也较对照组早,说明抚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2.6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大,如血清胆红素浓度持续过高,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引发胆红素脑病而留下后遗症[13]。新生儿胎粪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胎粪排出延迟,积聚在肠道内胆红素会被重新吸收入血,会引起或加重新生儿黄疸。有报道显示,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可明显加快新生儿胎便的排出,能明显缩短胎便初排及转黄时间,有利于降低病理性黄疸及核黄疸的发生[14-15]。王学刚[16]报道抚触能有效促进新生儿排便和黄疸消退。另外,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的排出[15]。

2.7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在儿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生儿窒息与脑瘫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密切相关,它对儿童的认知、行为的影响非常大。现nBna评分已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于,用于判断窒息新生儿的预后[16]。通过对90例患儿进行抚触治疗发现窒息患儿进行新生儿抚触可以增加行为神经评分,降低神经系统的伤残率,提高窒息患儿的生活质量。孙会青等[17]对60例首次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正常但

总之,抚触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普及性、社会成本低的新护理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优生优育的观点逐步加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加大抚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抚触的认识,使抚触得以普及。

参考文献

[1]叶钒,唐浪娟,程淑华.新生儿抚触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91-92.

[2]刘翠莲.抚触过程中外环境因素对新生儿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5):53-54.

[3]肖雪英,王峰.新生儿不通抚触舒适度的临床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2008,23(2):151-152.

[4]章鑫,王青,刘菁华,等.“鸟巢”及抚触手法在新生儿光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44-145.

[5]范美艳,姜晓磊,张赛赛,等.抚触对新生儿疾病与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24-25.

[6]郭静.新生儿抚触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77.

[7]汪露云.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护理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82-83.

[8]梁涛.游泳与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近期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84-185.

[9]张丽华.浅谈婴幼儿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69-70.

[10]白俊华.双歧杆菌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4-115.

[11]张美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7(25):17.

[12]黎彩霞.新生儿抚触应用于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80-81.

[13]侯纪湘,李娜.早产儿实施游泳与抚触120例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132-133.

[14]韦艳姬.发展性照顾理念在新生儿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27.

[15]朴红梅.抚触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581.

[16]王学刚.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29(15):23.

[1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08-109.

[18]封维恭.新生儿游泳抚触保健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2.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69-03 

B族链球菌(GroupBStreptococcus,GBS),又被称为无乳链球菌,通常情况下寄居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一旦产妇感染B族链球菌,将会对母婴的健康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导致产妇宫内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等。根据相关临床资料表明:我国约30%的产妇会感染B族链球菌,并通过分娩直接传给新生儿。为在临床中预防产妇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我院对2000例产妇孕期资料展开深入研究,总结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0例进行产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进行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其中B族链球菌阳性130例(6.5%),B族链球菌阴性1870例(93.5%)。阳性组产妇中年龄为23~36岁,平均(28.0±1.2)岁;孕周为35~39周,平均(37.0±1.5)周。阴性组产妇中年龄为24~35岁,平均(27.0±1.1)岁;孕周为33~40周,平均(37.0±1.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所选病例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即妊娠第28周~40周);(2)经B超诊断后确诊为单胎妊娠;(3)心肺功能健全,无全身性疾病;(4)在近期内未应用抗生素;(5)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检测方法 

使用由珠海华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链球菌B族快速检测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族链球菌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获取研究对象阴道宫颈以及肛周带菌棉拭子,根究快速检测卡的步骤逐一检测,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判读结果,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产妇为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检测结果表明:2000例妊娠晚期产妇中,B族链球菌阳性130例(6.5%),B族链球菌阴性1870例(93.5%)。应用该检测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如:(1)革兰阳性菌不会干扰检测的结果;(2)对B族链球菌具有敏感性,即使在感染初期也能准确检测出;(3)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B族链球菌检测卡方法的检出率更高;(4)操作方法简便,能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B族链球菌阳性产妇及B族链球菌阴性产妇的妊娠结局(包括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以及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进行对比分析,并由医护人员进行详实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通过分析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能够得知,B族链球菌阳性的产妇,其发生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以及产后出血的概率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的产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能够得知,B族链球菌阳性组的新生儿发生感染、肺炎、窒息以及病理性黄疸的几率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组的新生儿,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妇在怀孕期问,其阴道内的微生物菌群以及内分泌系统处于特殊状态,会增加生殖系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根据现如今已有的文献资料表明:在我国产妇带有B族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3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从怀孕28~40周的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又被称为无乳链球菌,是革兰阳性菌的一种类型,主要寄居在女性生殖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当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产妇产后出血、早产以及新生儿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我院对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妊娠结局方面,B族链球菌阳性的产妇,其发生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以及产后出血率为16.1%(21/130)、38.5%(50/130)、14.6%(19/130)、15.4%(20/130)、9.2%(12/130),明显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产妇的6.1%(114/1870)、25.8%(482/1870)、5.2%(97/1870)、3.6%(67/1870)以及2.7%(50/1870),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妊娠晚期的孕妇如果带有B族链球菌,将明显提升发生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以及羊水污染的几率,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产生该结果的原因为:(1)B族链球菌对于产妇的绒毛膜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会导致胎盘绒毛膜感染,随后引发宫内感染;(2)在产妇妊娠晚期,抵抗力比较弱,致使寄居在消化系统的B族链球菌发生逆行感染,与炎症进行反应的过程中产生蛋白水解酶,减少胎膜的张力,导致胎膜早破;(3)产妇一旦发生宫内感染,会影响到宫缩程度,引发产后出血。此外,B族链球菌感染还会威胁新生儿的健康,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族链球菌阳性组的新生儿发生感染、肺炎、窒息以及病理性黄疸的几率为16.1(21/130)、8.5%(11/130)、10.8%(14/130)以及20.0%(26/130),均显著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组的6.4%(119/1870)、2.7(50/1870)、2.4%(45/1870)和4.2%(78/1870)。 

简述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篇10

资料方法

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早产分娩86例,其中34~36周68例,28~35周18例,男性49例,女性37例,存活83例,死亡3例,存活率97%,死亡率3%。

常见问题及护理

体温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产热少致体温过低,调节能力差,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融点高,寒冷时易于凝固,易引起硬肿症。所以保温是关键,应特别注意保持体温,一般室内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其护理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2000g者应放在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用简易保暖方法,可选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详细记录。

缺氧和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全,调节能力差,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逐渐萎陷,导致通气不良,易出现缺氧,发绀、呼吸困难。同时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脑损伤,易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或窒息者,立即吸氧或人工呼吸、给氧浓度30%~40%为宜,最好含有Co26%~10%,以刺激呼吸中枢而改善呼吸,应注意氧浓度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易过长,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应持续正压呼吸用氧,早期可用呼吸机,持续吸氧时,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以防氧中毒、视网膜剥落失明等。同时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有效吸痰,促进废液排出。

消化功能弱:早产儿吞咽反射差,贲门扩约肌发育不良,幽门扩约肌发育较好,胃容量小,易呕吐、溢乳引起呛咳窒息。因此置患儿头高脚低位,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右侧卧位,防止误吸导致窒息。

早产儿多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且对脂肪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有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祠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其营养液,喂养后宜取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起测体重1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肝脏功能差: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摄取能力较差,其生理性黄疸维持时间长,而且较重;凝血机制不健全易出血,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患营养缺乏症;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因而在饥饿时血糖易于过低而发生休克。对早产儿补充凝血因子可肌肉注射V~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必要时输新鲜血液或血浆,同时早开奶防止低血糖。

抵抗力弱:由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发生感染。因此预防早产儿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做好病房床单及日常用品的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