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就业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45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方向;社会岗位需求

现在,我们以某高校管理学院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相关数据为例,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上大学圆梦,无论是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通过接受教育这条路改变自己的现状,随着逐年高校招生计划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一直攀升。根据各个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动的数据显示,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这个“多”字,就形成了现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市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单一的局面。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在于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比较模糊,比较盲目;市场人才的需求单一在于社会岗位要求越来高,很多岗位都要求高素质人才,高技术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社会岗位需求不对等、不平衡,会出现某些岗位很缺人才,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暂时没有任职相关岗位的能力,就只能处于待业的状态。

2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社会岗位需求

2.1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现状

现今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也各不相同,相应专业的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岗位需求向各个高校的毕业生抛出橄榄枝,让毕业生的职业梦想有一个平台得以展现。以某高校管理学院物流专业为例。

首先,物流专业是最近几年很具发展前景的专业,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史中,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高校属于国家骨干院校,物流专业的大多数毕业生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方向,毕业生定了方向后,会学习实践院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基础物流、物流设施设备认识、物流专业英语训练、国际贸易演练、物流市场营销调研、仓储配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电子商务软件操作等等物流方面的实训,毕业生最后一学期经过这些实训安排顶岗就业实习单位。基本上,选择了就业实习单位,就给自己的就业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其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好了实习的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就业顶岗实习。

最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根据自身的实习经历,把自己就业方向的概述,用毕业论文的方式反馈给学校,学校管理学院及招生就业处根据学生的就业规划,和物流市场的现状、前景等等,指导毕业生定位就业方向,并对部分迷茫的学生提出建议。

总的说来,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是专业知识不过硬,社会经验不过关,毕业生难以把物流专业知识应用于相应的物流企业。

2.2物流专业社会岗位需求

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物流处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根据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经历,以及实习期间的就业方向概述,学校会在毕业之际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毕业生做好简历,在学校管理学院和招生就业处老师指导下投递简历。物流专业的招聘会,来的公司不仅仅只是物流行业的公司,还会有与专业相关的公司参加。但是,即便这么多公司来高校参加招聘会,这些公司的招聘专员也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以及大学以来的社团表现,进行筛选。

物流行业的公司面向社会的岗位是:营业员(吃苦耐劳)、业务员(积极乐观)、片区经理(组织能力强)、项目经理(策划能力强、有时代前沿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物流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物流专业优秀,同时还需要专业素质高,应变能力强。

3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规划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

随着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对于“就业”问题越来越迷茫,毕业生就业压力日增不减,社会岗位要求日益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高校的招生就业处,怎样才能使本校的毕业生明确就业的方向,在就业严峻的社会上杀出一条血路?又需要怎样做才能使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能够准确的对准社会岗位的需求呢?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就业处相关老师积极指导,毕业生的仔细规划。

3.1高校招生就业处积极指导

作为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即便有实习的经历,也对社会物流行业的根本需求了解不够。这时候反馈回来的实习概述,需要在学校招生就业处老师指导下综合分析每个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出学生的疑惑。在毕业生制作简历、规划就职单位的时候,针对先进物流市场、物流行业的前景做一个专业性的讲述。针对个别学生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组织物流专业教授,开设讲座,组织毕业生答辩环节。

3.2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要了解毕业生实习状况

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都是有为期一年或者半年的实习时期,是毕业前期的一个专业实践课程。在这一段时间中,招生就业处保留所有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联系方式等等。物流专业毕业生实习的单位不仅仅全是物流单位,也有与销售相关的企业、创业合伙的项目单位等等。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大多数比较迷茫,对自己就业的方向不够明确,只是把习当成一种教学的实践课程,不能够真正体会到实习过程中实习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学校招生就业处应对毕业生进行联系,获取毕业生就职状态,以及毕业后就业方向的规划,明确认识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及时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清楚专业岗位需求的核心。

3.3高校招生就业处开设答疑平台

依旧以某高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分析,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无非就是专业对口,比如我国现在比较前沿的物流公司德邦、远成、天地华宇、佳吉等等。由于近几年经济有些浮动,对物流市场也有些影响,很多物流公司有裁员的现象。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市场的一线消息,还要告知毕业生专业市场动态消息,使毕业生明白自己处于怎样一个位置。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就业处开设物流专业的答疑平台,及时帮助毕业生清楚社会岗位的需求状态,明确自己就业方向。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2

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同时有很多大学设立了物流专业,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当前物流专业设置了很多关于物流的课程,但是就具体的培养目标而言就不尽然了,课程多但是杂,物流属于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专业了,但是就目前大学生的学习而言,物流专业的学生学的也只是简单的物流课程,笼统的经济理论,并没有完全系统地对物流有一个深入的学习。

(二)师资力量薄弱。1.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缺少专职从事物流专业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更加缺乏对物流行业有着深刻见解的老师。2.教师缺乏从事物流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大多数老师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经历,因此对物流行业最大的了解也是在书本上,在社会实践上并没有很多的个人理解和能力,而且很多照本宣科,对学生能力进步幅度也没有极大的提高作用。

(三)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对于物流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学校应更多地为学生准备实践操作的机会,然而,很多大学校把重点都放在了书本上,但是对于社会实践操作上,大多数大学并没有实验室或者对学生留社会实践作业等等,因此实践操作能力上,很难培育出在物流专业上的精英。

(四)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大多数大学重视书本上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却十分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忽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但是仅仅依赖课堂,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物流行业对大学生精英能力的需求。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1.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中国物流发展的软环境不足,中国在创造物流发展方面的宣传力度并不大,因此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物流行业,愿意学习物流行业并有强烈的欲望为其发展作贡献。2.物流精英培养体系的系统化。在物流精英培养体系上,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可以通过考试等进行分班,因材施教,而且要在各个学府都建立物流培训制度。然而,学历并不能说明一切,所以还一定要在没有学历但是有学习热情的人上下功夫,多建立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在物流方面的素质修养。

(二)物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支持。1.提高该行业人员的职业修养。要加强该行业目前精英的职业修养,因为就长远而言,高的修养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培训,更加进一步提升其专业能力水平,使其进一步向超经营发展。2.加强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由于现在物流行业鱼龙混杂,很多优秀的物流行业精英被埋没,因此要加强资格认证,比如设立物流师证等,使真正的物流行业精英能够受到保护,而且加强其资格认证,会增加该行业的公平性,因此物流人才水平会不断提高。3.增加物流精英培养方法。让更多国内的物流精英们到国外去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让更多的物流专业教师到国外去学习,增加物流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要更多地引进物流行业的学生,将国外的技术引进到国内来,吸引更多的国外优秀物流精英。

(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1.确立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方向。许多高等学校物流行业并没有将物流方向专业化,甚至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其实物流行业的课本并不少,但是有很多一部分是经济专业的,如西方经济学等,而真正物流行业的课本却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可能会营造一种氛围,就是很多的大学生学东西学的不精。培养人才方向,选定物流专业是一个比较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培养多功能性质的人才,物流专业的课本有海商法、报关实物、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自动化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应将其专业性质的课本与西方经济学等公共性质的课本分开,而分开后又再一次将物流本专业类的课本进行系统的规划,这样大学培养人才方向才会有一定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上也能培养一定的方向感。2.提高物流教师水平与丰富教材内容。教师的水平及实践经验不足,是物流业精英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师能力,所以要提高教师水平,尽可能从国外引进优秀教师来。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派选一些年轻优秀物流专业老师到国外进修学习,了解物流专业国外的先进理论,更要从国外直接引进物流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从多多开设物流专业的活动,增强物流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因为物流专业主要依赖实践,所以在教学任务上必须运用课本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会使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减少当前所使用的传统的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方式,引进企业管理者组织实践案例的教学,采用分析案例法、模拟培训、投影仪等当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通过市场调研、社会实践、企业考察等各类的社会实践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社会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设立校内实验室,增强学生物流操作能力,顺应当代对物流行业社会发展的需求。4.加强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1)课程安排。依照当代社会对物流专业行业精英的需求,设立和增加物流方向课程和专业。增加的学科应该是由具有充分物流经验的人编写,可以让即使没有实践条件的大学生能感受到物流的强实践功能,内容要生动有趣,增加大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向往,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继续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废。(2)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质量和质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好的物流专业应该尽可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多地运用模拟实验器材。大学应尽可能增加除了课堂教学的社会实践,在传统讲课的基础上,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不会或者一知半解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学习到物流知识,提高物流方面的就业能力。5.改革物流精英培养方式。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教育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改变,许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如果大学专业再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将会落后于许多专科院校,物流专业这个强调实践的学科更是如此,很多国家都在改善专业划分过于狭窄的缺点,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着不空谈,专业化,实践能力强的方向发展。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保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植物保护工作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保工作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式之下创造了新的机遇,更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植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懂得植保专业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懂得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整体把握,制定环保、高效、全面、系统的防治策略,不能为了防虫而治虫,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2]。为此,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和“绿色植保理念”,用新理念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探索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不断开创植物保护工作新局面[3]。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类人才、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过专业重组,建立了由农学和植保2个专业组成的农学院,使本校的资源得到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在此背景之下,植保专业近年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广东植保领域输送了大批人才。但近2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农业部门、植保站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传统就业单位需求由大变小,而非传统就业市场却在悄然兴起,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本科招生规模由萎缩转变为扩张,招生与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农业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农业院校植保专业的方向设置,植保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必须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为此,根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对植保专业的方向进行延伸,并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探索。

1专业方向就近延伸

以往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地植保站和农业部门工作,就业方向比较固定,而且就业需求也比较大,一般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因此也没有必要再将专业进行细分。而且社会就业市场对仲恺农业工程学校植保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反映都比较满意,说明该校植物保护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

在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传统专业农业类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本科水平向研究生水平更高级更专业人才转变,因此积极鼓励学生考研,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促进高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毕业大潮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此外,本系在2000级专业方向设置上作出了调整,决定除保留一个传统的植物保护专业外,新增一个植物保护专业城市植物保护方向。

与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相比,城市植物保护培养的目标有所改变,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城市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园林绿化、高尔夫球场、公园及物业小区、文物及图书档案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具备城市植保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植保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通过专业方向的延伸,为城市绿化和卫生建设输送一批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拓宽了植保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为植保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自加入wto至今,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与世界各国商品贸易变得更加频繁,跨国的货物运输将会增多,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检查把关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各地海关港口及动植检等有关部门所肩负的任务会加重,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同时为了使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延续地更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两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学校申报了2个新的专业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

由于扩招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植物保护专业生物安全方向和动植物检疫方向仍然在积极准备和筹办之中,还没有招生指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2010年将实行分步走的战略,先集中精力筹建植物保护专业动植物检疫方向,并向学校提出了申报。

2教学内容更新与重组

为了配合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对植保和城市植保2个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作出新的调整。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不做调整,只是在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的设置上做出相应调整。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植物保护专业继续按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做些调整。为使毕业生能够更快适应农药厂家和销售部门的工作,提高竞争力,增加了一门农药销售学。考虑到果、蔬、花卉植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病虫种类多,从2001级开始增加了一门必修课园艺植物栽培学。同时要求本系的教师,尤其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原有教师要根据生产实际不断调整授课内容,以往以稻、麦、玉米等为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农业局面已逐渐变成由果树蔬菜、花卉苗木、园林草坪以及经济油料作物与之并存的新的农业格局的转变,不断提高课程实用价值。

对城市植保方向,专业基础课设置了园林植物栽培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城市植物病理学、城市昆虫学、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昆虫饲养技术与应用和资源昆虫及利用等一些与专业方向有关联的新的课程。

在院系重组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果树、蔬菜、园林草坪、观赏花木等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充实和完善到植保教材中,并逐渐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并且要配有完整的实验实训指导、实物标本、图示、多媒体教学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市场调查,在完善两专业方向设置的同时,积极做出调整,以为正在申报的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方向课程的开设做好充分准备。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4]樊东,赵奎军,张伟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5]李平.中学体育改革初探[j].新西部,2009(12):215.

 

3实践教学的适时调整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植物保护作为传统农业类专业要着眼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观念,在抓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制定的多元教学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②网络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集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例子,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③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④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目前各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都大力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因为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和科学的工作作风。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其实验内容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涉及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多项实验内容的综合。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原来全系只开设1个综合性实验,现在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必修课及重要的选修课都必需开设至少1个以上的综合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达到90%以上。⑤积极推行开放性实验。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积极鼓励他们根据课程设计要求,亲自设计实验,同时将实验时间延长,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自主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则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施方式上,根据本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和特点,选择了预约开放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实验教师协商,预约做实验的时间和项目内容。

实习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就业市场的改变和专业方向变动,也对实习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以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是面向农业推广部门,所以生产实习安排在县级植保站,实习内容是病虫监测预报和大面积防治,时间为2个月,分2次进行。2003年,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考虑到广州省农业推广部门5年内对植保专业毕业生不会有大的需求,而考研和在农药行业就业则是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决定将实习地点改在科研单位和农药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应实习单位的要求,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合并,并将时间延长到24周。

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教兴农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依靠农业教育。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植保人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应继续坚持本校的办学宗旨,弘扬仲恺精神,突出仲恺的农、工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植保专业的竞争力,而延续植物保护专业的生命线,唯一的出路将在于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争取做到一毕业就能适应本专业相应的工作,提高竞争力[4,5]。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保科技人员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植保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阵地,随着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新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合理构筑高等农业院校植保专业人才素质,将使植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4参考文献

[1]刘长江.植物保护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j].新农业,2009(7):4-6.

[2]肖国学,冯跃华,易勇.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7):143-145.

[3]蒲崇建.对做好新时期植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植物保护,2009(23):24.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物流;物流专业建设;思考;就业

中图分类号:f252.1;g7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0-0117-02

近几年,物流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物流企业极度缺乏中、高级人才,该问题已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甚至制约了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但与此情况不符的是,目前我校物流专业的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专业建设调整和提升势在必行。

1我校物流专业存在问题以及现状

1.1招生困难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是从2006年开始招生,招生情况出现了过山车似的变化。2006年,我校物流专业的人数是150人左右,2007年学生人数是260人,2008年学生人数是304人,2009年学生人数是104人,2010年学生人数是80人,2011年学生人数是85人,2012年学生人数是60人。近两年,物流专业招生困难,一方面,是各媒体深刻分析了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顽症——进城难、乱罚款等问题,影响了家长的心态,使学生家长对物流专业产生了困惑;另一方面,我国物流发展速度虽然快,但大部分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公司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搬运、装卸、储存等阶段,造成学生毕业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待遇差等情况。再加上目前从事物流的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工,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这就使家长和学生认为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也可以干物流工作。

1.2就业不理想

1.2.1生源结构

目前,我校物流专业的生源结构,尤其是男女生比例不是很合理,历届物流专业大多都是女生多男生少,比例为6∶4.很多物流企业都是从以前的运输、仓储公司转型过来的,很多企业的业务活动特别是基础操作业务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因此,很多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还是倾向于选用男生,这样就使女生在顶岗实习和选择就业岗位的机会相对减少,而且其就业面较窄,主要集中在一些信息处理工作、仓库管理工作岗位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思想负担。

1.2.2就业心态

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或评价过高,缺乏吃苦耐劳、踏实苦干的精神,很难坚持从基层或一线的操作岗位做起。从我校的毕业生调查表中可以发现,毕业两年后,只有10%左右的学生继续从事物流工作。这说明,学生就业心态不平稳,也会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影响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

1.2.3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有四位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其中,三位是经过相关专业学习和培训后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还有一位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可以说在实务操作方面是空白的,即使考取了相关技能证书或参加过一些短期培训,也只是在学术理论方面有所提升,真正的实际操作经验还是有限的,甚至没有实践操作的经历。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又忙于教学工作,缺乏在现代物流企业中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实训教学和技能操作教学中也只能是进行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物流实操的讲授和练习,这样必然会出现学生操作技能低下的情况,就业领域也肯定会受到限制。

1.2.4实训室建设滞后

我校目前只有一个不到100m2的物流实训室,只有少量的实训设备,只能实现简单的仓储实训作业,而且实训指导教师缺少项目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不能将实训项目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同时,实训室结构模式单一,实训内容、形式单一,简单验证性实训较多,而综合、设计性实训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2完善和深化物流专业建设的措施与想法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劳动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并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以“支撑现代物流技术岗位核心能力的知识、技能需要”为原则来制订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物流专业要培养的是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人才。中级班的培养目标是仓储配送方向和物流信息处理方向,主要是向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三方物流和企业物流企业输送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拣取和流通加工的一线操作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仓储、配送的基本流程,掌握仓储、配送所使用各种工具的相关知识,能够作出合适的计

划并掌握一定作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中级技能人才。高级班的培养目标在仓储配送方向和物流信息处理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港航物流管理方向和采购方向,向制造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国际运输企业输送从事外贸跟单、报关和报检等国际物流运营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使学生了解国际物流中报关、报检等货代的基本流程,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填制与国际物流有关的各类单据的高技能基层管理人才。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宽口径行业,在物流过程中会涉及多个作业环节,所以,专业的整体设计要根据学校的规模、资源和区域经济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设定。

2.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的物流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根据企业和社会劳动力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品德+技能”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品德课、社会关键能力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职业技能综合课和选修课等五个模块。每一模块对应相应的能力结构,每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将能力本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应增加实训(实践)课程教学比重,增加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内容,顶岗实习内容,新增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要针对运输配送、仓储、快递、采购、营销、信息、客服等主要岗位群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宽平台”为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职业技术课程平台;“多方向”为四个物流职业方向。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第一、二学期学习职业基础课程,第三学期学习职业技术课程,第四学期学习职业方向技术课程(学生依层次和中、高级就业定位,选定职业方向),第五、六学期在校外订单企业、联合办学企业或其他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品德课、社会关键能力课要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活动始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好使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3师资培训

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优化教师工作分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学校与物流企业深入合作关系,并制订严格的教师顶岗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每学期定期派出教师到合作物流企业顶岗工作或带班。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教研活动,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积极提高自身水平,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校每几年组织一次校园技能大赛,制订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增强沟通能力,还能对日常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师资培训除了向“双师型”目标努力外,因为物流行业是一个宽口径的行业,在物流过程中会有多个作业环节,涉及的课程也较多,所以,作为物流专业的教师不但要能上几门专业课程,还要明确自己的专业领域。专业教师应该要知道自己在哪些专业课程领域有优势,哪些教学领域更适合自己,从而将自己教学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该课程上,做到“精益求精”,以更强、更有效的专业教学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强化,做一个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操作教学经验的“专才”,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

2.4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让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教学过程。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联合进行技能测试,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具针对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完成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毕业实习。同时,企业接纳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院方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及时满足这些单位对提高技术人员素质的需要,具体做法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和南方物流有限公司等,建立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参加生产实训,此合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4.1入学的生产认知阶段

在入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专业认知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南方物流有限

司、广东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对他们进行感性教育,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们开设专业认知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为优秀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在此行业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方向的规划。

2.4.2中期实训

在二年级第三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前往公司进行中期实训,为期二个月。将课堂搬到企业,在这些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共同制订培训方案,聘请企业员工担任培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仓储作业实训环节。

2.4.3顶岗实习

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选择职业方向,并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

2.5实训室建设

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实训项目来建设校内物流实训室。在实际教学中,对相应课程标准加以修订,修订完善《仓储作业实务》等课程的课程标准,强化实训、实践环节;在运输、仓储类课程设置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修订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货代管理的实训指导书,进一步加快和完善“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同时,要更新、增加实训设备,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使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室更规范、更先进,能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5

【关键字】技工类院校物流专业物流实训体系

Brieftalkabouttheconstructionofthepracticalmaterialcirculatingofthevestibuleacademy

SuYu

【abstract】thevestibuleacademy,asthecradleofcultivatingthepersonwithskillandabilityemphasizeson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acticalability,especiallyforthematerialcirculatingspecialty,theestablishmentofthepracticalsystemisoneveryimportantchokepoint.takingthecaseforexample,thewriterhasanalyzedtheinfluenceofthefactorsontheestablishmentofthepracticalmaterialcirculatingsystemofthevestibuleacademyandalsoofferedsomepersonalsuggestion.

【Keywords】Vestibuleacademymaterialcirculatingspecialtypracticalmaterialcirculatingsystem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日益增长。有报道称“目前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超过600百万”,物流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物流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原本相对滞后的物流人才教育在这几年逐步进入了快车道,但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开设时间短,缺乏特色和专长,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物流行业需求严重偏离。面对这样的供需矛盾关系,对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各类技术院校而言,如何把物流教育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出确实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流实用人才,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1.技工类院校物流实训体系建设现状。物流实训建设的情况,事实上取决于各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规划。物流专业建设的规模和方向都会影响物流实训体系的建设。纵观目前国内各类技工院校,比较典型的是以下两种情况:

1.1物流专业的设置依附于其他专业之下。物流专业的方向有很多,但无论哪个分支,都应该以物流为前提,才能称之为物流专业。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多数院校对于物流专业都处在探索阶段,因此通常将物流专业设置成其他专业的附属。例如,汽车维修与物流专业、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等等。诸如此类的专业名称中虽然都带有“物流”,但绝大多数都是在主要专业课程安排之余附加上一些物流专业课程,而没有将物流建设成一个独立的专业。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实训设施的建设自然不允许占用过多的资源,通常都是利用现成的设施进行简单的教学,例如汽修专业之下的物流专业设施就主要是汽车驾驶等等,甚至没有任何的物流实训设备,实训投入少之又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不强。

1.2物流专业自成体系。这类院校通常将物流专业的开发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项目进行实施,准备工作十分充分,专业中基本涵盖了物流的所有专业方向。以此作为学校建设物流专业的前提,这类院校在物流实训设施的建设上自然投入也较大。不少院校在这方面的投资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但并非高投入就产生好收益。举例来说,仓储设施可以说是大多数院校都会考虑的实训设施。许多院校在进行仓储设施投入的时候,都会考虑最先进的一些设备,例如立体仓库、自动化仓库等等。先进的自然价值不菲。这类设备从软件到硬件基本需要几十万的投入,设备本身的先进性自然无需多言,学生也很快就能上手操作。但就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水平来看,设备如此先进的专业化仓库并不多,即使学生掌握了这方面的操作技能,就业也不一定对口,甚至可能根本没有使用的机会,那么从实际来说,并没有达到实训的目的。也就是说,脱离了实际的需求情况,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总之,目前各院校的物流实训建设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成功案例不在多数。

2.我校物流实训体系建设的探索。我校作为粤北地区首个建立物流专业的技工院校,可以说在物流专业的建设上已经小有规模,但在专业建设瓶颈问题――实训设施的建设上,也还是处在探索阶段,下面就本校的实践,谈谈我对物流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看法。

2.1物流专业建设情况分析。从各技工院校物流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校物流实训体系的建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①学校的经济实力;②物流专业建设的规模;③物流专业建设的方向;④物流实训设施建设的目的。

2.1.1学校的经济实力。学校的实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在专业建设上的投入。一些实力雄厚的院校甚至仅仅在物流实训设施上的投入就可以达到两三千万。但是,就目前国内技工教育的现状来看,综合实力强的院校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并且由于竞争压力,都是向专业多元化发展,不可能在一个专业上进行高投入。我校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尽管是省直属技工学校,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种种原因,我校发展一直没有什么大突破。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的建设重点都是放在机械类专业上,物流专业建设相较之下属于新专业。虽然经过近年的建设,物流专业也已经成为支柱,但学校本身的经济实力不允许过多的投入,那么就需要寻求一种“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法,既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又不影响学校整体投资计划。

2.1.2物流专业建设的规模。物流专业建设的规模由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对该专业的开设意图决定,自身也是影响相关设施建设的一个要素。近年来,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专业物流人才极度稀缺,也催生了各类院校中的物流专业。作为技术性人才培养的摇篮,各技工院校也积极开设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但是,学校本身的情况使得各院校的物流专业建设的规模各不相同。规模大的,一般是希望将物流专业开设成品牌专业,以在该领域拨得头筹,所以开设专业基本涉及物流所有方向,在校学生可以达到两三千人,比如广州市交通技校;规模小的,仅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甚至可能是一个方向中的一个具体操作环节作为专业内容,在校学生也只有几十人,比如一些地方性的转型技校。当然,大多数的院校都属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规模中等,实力一般,但同时又希望能将在这一崭新学科领域有所突破。

对于我校而言,物流专业是一个独立专业,并且已经由最初的一个方向一个班级发展到目前的两个方向四个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尝试慢慢转变为将其作为支柱专业来建设。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处于建设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实训设施的建设上,要在立足目前需求的情况下,长远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

2.1.3物流专业建设的方向。物流专业设施的购置取决于物流专业方向。物流专业设置的配备必然是以教学需要为基础的。运输方向的,需要相应的运输设备;物流信息处理方向的,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工具,等等。

我校目前的专业方向有两个,仓储配送方向和货运方向,那么,在实训设施的建设上,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与之匹配。

2.1.4物流实训设施建设的目的。即该设施的组建是为了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直观认识的。这类设施一般不需要学生动手,可以用挂图、沙盘等解决,但一定要体现物流流程。第二种是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这类设施要综合考虑教学需求和实用性,将理论和实操全面结合起来,还要兼顾今后学生就业的实际。这两类设施对物流的教学有不同的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都要配备。

2.2我校物流实训体系解决方案。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学校自身状况,拟定物流实训体系解决主要分三个模块,具体如下:

2.2.1理论教学用设施。这一部分的设施主要是用于辅助理论教学。理论是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一部分的知识是整个专业架构的基础。但是,一方面,理论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仅仅依靠书本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操脱节,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技工院校所面对的大都是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初中或高中学历学生,从普教的应试学习到强调动手的技能学习,很难一下子把所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因此,理论教学需要有专门的设施进行辅助,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的顺利传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结合考虑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设置情况,我们对于理论教学所需设施主要投入在模型建设上。

①模型所针对的理论知识范围。教学用模型为了教学而设,那么在模型的选择上就要结合教学内容考虑。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立足书本。模型必须依照书本教学所涉及知识设计;第二,兼顾成本。相对于大型操作设施来说,模型的制作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因此,除了书本上要求的之外,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必须了解而投入成本又无法负担的操作设施做成模型教学。

②模型的类型。教学模型主要有沙盘模型和演示模型两种,我们选择采用两种模型结合的方式。沙盘模型主要针对整体物流设施建设,例如港口操作设施、运输网络设施等等,要求能体现设施的完整性和操作流程的连贯性。演示模型主要用于个别的操作性设施,例如起重机器的运作、自动导引车的运作等等。

总之,理论教学用设施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对物流的基本设施设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2.2校内实训设施。对于物流专业而言,在校内配备基本的实训设施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地处粤北山区,虽然处于一个交通枢纽城市,但总体物流业发展并不发达,对于设立物流专业的院校来说,实训的环境不理想。尤其是我校开设的是仓储配送方向和货代方向,附近基本没有针对性的可供实训的企业。因此,在校内配备实训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模块,我们按专业方向分以下两部分设置:

2.2.1仓储配送方向。此部分的核心为一个小型模拟仓库,当中配备仓储所需的基本设施,如:简易货架、条码设备、输入输出终端等等。

在模拟仓库的基础上,延伸出配送、超市等方向的实训设施。

2.2.2货运方向。此部分以货运整个业务流程为主线,按照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岗位进行设置,需要配备计算机、打单机等硬件,以及一套模块齐全的货代软件。

在这一模块中,讲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操作性强,需要对软硬件设施进行一定的投入,但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先进和全面。基本原则是:立足专业需要,兼顾就业实际。

2.2.3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施固然重要,但毕竟有限。最有效的实训手段就是直接将学生带入企业实习,既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又能帮助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及时完善专业。我校本着校企合作的理念,积极与物流业发达城市的各类企业联系,力求为整个专业破除实训瓶颈寻找出路。

3.物流实训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结合我校物流实训建设的实践,下面是几点建议:

3.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物流包括的活动环节非常多,一次将所有物流活动环节、物流技术囊括在一个物流实训设施中是不现实的,应该根据学校定位、学生就业方向等因素,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如:考虑到生产物流的复杂性(需仿真系统),模拟成本较高,可以将这一部分列入后段计划,根据今后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再投资。避免浪费。有些学校由于没有规划,系统功能类似,造成了重复投资的浪费。

3.2突出重点。与物流有关的试验系统很多,一些系统还处于研究阶段,许多物流企业现实流程中并没有采用,而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先进和全面,采购了很多系统与设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很多系统和设备根本没有用,浪费了投资。因此,物流实训的建设应该符合特色物流教育的需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之后,首先建设核心部分,再依次建设其他部分。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物流教育管理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18-01

一、现阶段我国物流中等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物流已成为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中,对物流中等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最近几年,学历教育快速发展,近千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特色与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相比,目前我国的物流教育还是有差距的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把课堂搬到企业去、搬到实习车间去的还不多。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差,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物流中职教育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1.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定位不明确

现阶段中职教育学校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很多中职院校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致使很多院校为提升自己的招生水平,选择了开设物流管理这样一个比较叫好,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就专业教育来说,缺乏整体规划,学生的培养目标缺乏专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2.物流中职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物流专业的刚刚兴起,我国的物流人才稀缺,很多从事中职物流教育的教师都是来源于其他专业转行,只有一小部分接受过物流专业高等教育,这无疑是现阶段我国中职物流教育的一大诟病。

3.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实训设施匮乏

过去物流企业喜欢能力强和学历高的毕业生,但现在的情形并非如此。尽管不少高学历学生来到企业,但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程序非常陌生,作为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的中职学校很多学校不具备学生的校内实训场所,很多学生只是在书本上见过物流的常用设备,缺乏各项专业技能和对设备的基本了解。在学校很少接触企业的实际工作,虽然是物流专业毕业,但不能适应工作,致使很多学生毕业无法学以致用。

三、办学思路改革的具体措施

1.准确分析物流企业中适合于中职学生的岗位群

学生就业时主要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物流综合企业)、生产企业物流部门、大型零售企业及相关企业和部门。物流管理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①仓储与配送业务岗位群②运输业务管理岗位群③国际物流业务岗位群④企业物流岗位群⑤特种产品(医药食品、农产品)经营物流企业岗位群(养护员、仓管员等)等。针对这些岗位群,分别设定相应的专业方向,使得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群对应更加准确。

2.专业方向的确定

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专业教育可以定位为以下3个专业方向,即仓储与配送方向、国际物流方向和物流信息处理方向。(1)仓储与配送方向主要向企业、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输送从事装卸、检验、保管、拣取和流通加工的一线操作人员,使学生了解仓储与配送的基本流程,掌握仓储与配送所使用各种工具的相关知识,能够作出适当的计划并掌握一定的作业能力。(2)国际物流方向则向制造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国际运输企业输送从事外贸跟单、报关和报检等国际物流运营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使学生了解国际物流中报关、报检等货代的基本流程,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填制与国际物流的各类单据,具有一定的外贸英语的读写能力。(3)物流信息处理方向主要向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输送从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等相关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使学生具有仓储、配送、运输、货代、订货等物流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具有计算机维护与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和熟练操作相关的网络软件等。

3.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定位,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上面谈到的3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进一步提高实操课程的比重,并且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核心课和实操课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在开设专业选修课方面,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进行“互选”,或者增加一些相关内容的课程。在设置各个年级课程时,则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梯次问题,一年级主要开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二年级则要适当调整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增加考证培训课比例。三年级在设置课程时,则要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的要求,并且适当增加实操课程,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外出进行专业实习。

4.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主要向社会和企业输送第一线的物流实操型人才,推动“校企合作”之路,具体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第一、走“校企合作”之路,依据企业为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层次、招生数量、技能要求等方面提供的准确信息,进行教学计划,乃至招生规模的制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符合企业的需求。第二、物流专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增加实训课的比例,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反复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关系密切、技术先进、数量足够的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5.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中职物流专业教材的质量,开发校本教材

目前中职物流教材的数量和种类比前两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各种出版社所出版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理论性太强,过于枯燥,超过了中职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建议教育部要加强对物流教材出版的管理,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规范指导中等职业物流专业教材的编制和出版,以提高物流教材的质量。

综合上面本人观点的表述,可以将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的模式归纳为:以当地区域经济特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准确作好专业定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和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的实操型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加强校企合作、促成专业定位、培养实操人才”是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模式的核心。

参考文献

[1]李育蔚.物流管理工具大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7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学校特色与定位、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家长与校友期望、学生个人能力与发展等,确立了三级(校级、院级、专业)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即学习成果的确立。制订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目标为:面向畜牧兽医行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较高敬业精神,具有信息处理、有效沟通和终身学习能力,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的兽医技术人员。核心能力从协作力、学习力、责任力、执行力、专业力、发展力六个方面进行制订,每项核心能力指标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沟通整合(协作力),具备与他人、动物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跨畜牧、兽医等专业合作的能力。二是学习创新(学习力),具备学会学习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及创业的能力。三是责任关怀(责任力),具备承担责任、关怀社会、关爱动物的精神;具备人文、艺术的基本涵养。四是问题解决(执行力),具备发现、研究动物疾病问题的能力;具备制订、实施动物疾病防控或诊疗方案,处理动物疾病的能力。五是专业技能(专业力),具备运用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检验动物疾病技术、技能的能力;具备管理动物诊疗企业岗位的能力。六是职业素养(发展力),具备爱岗敬业、遵守规范、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职业操守;具备适应岗位、心理调适、自我提升的能力。

2课程的调整

在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导引下进行课程调整,将原来的基础课+专业课调为素质通知课程、专业统整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学程,增加体现学生协作力、责任力及发展力的课程,以便达到预期目标。素质通知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语文阅读与表达、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办公设备与软件应用、专业英语、体育、就业指导等;专业统整课程开设实用化学、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及免疫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动物病理诊断、动物临床诊断、动物药物应用、动物外科手术、动物防疫检疫、中兽医、兽医法规等。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和宠物疾病模组课程,学生可根据就业方向进行选修,也可全修。动物疾病模组课程有牛羊病防治、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宠物病防治、特种动物病防治;宠物疾病模组课程有宠物内科病防治、宠物外产科病防治、宠物传染病防制、宠物寄生虫病防制等。

3课程的设计

动物医学专业在课程设计时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照兽医行业“诊治防控检”工作过程开发学习领域,突出动物疾病诊治能力、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检疫检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养殖场、动物医院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是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等。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的收集,整理出疾病调查、病原检验、病理剖检、临床检查、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疫病预防与扑灭等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动物医学专业的行动领域是动物疾病诊断、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疫病预防、动物疾病控制和动物检疫检验。在此基础上,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与企业行业合作,参照兽医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兽医临床工作特点,以诊疗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成果导向课程大纲及单元教学设计的开发。

4课程的实施

在单元教学中设计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在学习情境实施过程中,按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整合活动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单、工作任务书、评量表等材料,指导学生按项目式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实施行动导向学习,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5学生学习成效的评量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231-02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发展的头等大事,尤其是作为地方高校,科研能力薄弱,往往以教学为主体,促进就业就是地方高校的重中之重。生物工程专业虽然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但是因各种原因,使生物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面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我校借“十二五”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契机,针对专业特点,探寻就业难、就业率低的原因,“以就业为导向”,从人才培养上多方面发展促进就业,使生物工程专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部级特色专业,使红牌专业没有成为我校就业的后腿,为我校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增彩。

1生物工程专业就业难的原因

生物工程专业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相互交叉发展而成的一门复合性学科,被视为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是培养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教学、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高,使生物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主要原因有:

1.1国内生物工程应用型产业发展不够

国外,生物工程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它已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全球生物工程的发展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国内,生物产业有了大幅的发展,生物行业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发酵行业,已涉足到医药、食品、饲料、农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燃料、环境及空间生命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但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应用还不够普遍,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生物产业企业较少,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生物工程应用型产业还有待发展。产业规模小、新型生物工程应用领域还未发展起来影响了该专业的就业。

1.2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生物工程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时正式设立的,由原来的部分生物化工、微生物制药、部分生物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转化而来。当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生物学的热潮,21世纪也被誉为生物学的世纪,而生物工程因为沾了生物的边,也被炒得很火,大量学校开办该专业,相对于未完全发展起来的产业,毕业生已经饱和,而新型产生的生物工程应用领域,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继续深造学习,要求更高的学历。加之,生物工程专业口径很宽,所要求的科目多而不精,各个层次高校开办该专业情况千差万别,专业方向也各有不同,专业课设置不是很成熟,生物科学专业课和工科知识学习均深度有限,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

2解决生物工程就业难的对策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就业难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我校“以就业为导向”,从各个方面努力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进就业。

2.1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用就业需求

生物产业在不断的发展,比如,以前,传统产品啤酒、酱油、味精等发酵产品的生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到目前逐渐涉足到医药、食品、饲料、农药、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燃料、环境及空间生命支撑系统等各个领域,并且在就业方面生物发酵方面的岗位越来越少,而新兴产生的生物工程领域需求的就业岗位在逐渐增加。为了适用这样的就业变化,以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方向主要以发酵工程为主,逐渐转变为生物制药和发酵工程为主。相应的增加了《实用药物学基础》《生物制药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等配套课程。对于企业需求工程应用型强的人才,我校增加了工科知识学习的课时量和深度,加强了实验、实践和实习教学质量,培养企业更认可的应用型人才。

2.2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质量

针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质量不高,是学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学校“创新立校、人才兴校、质量活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坚持“基础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高的高质量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9

关键词: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培养方案

1高校物流学科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2000年,经教育部批;隹,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不过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分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物流工程”专业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设置,该专业侧重于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的问题,与生产运作、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较为紧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学设置,主要侧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系统。据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12月9日举办的关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全国设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相当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学院中发展或者设置物流类专业,而是在传统的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等与物流学科相关的学院中设置物流专业。这些高校的物流学科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该校物流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就连教材和课程的设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电子信息学院设置的物流专业,其方向偏向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电子商务等:在机械学院设置物流专业的,其方向则偏重于企业生产作业规划,甚至一些带有某些传统学科色彩的管理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也是偏向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等物流学科中的某些方面。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重视,毕竟从现代物流的角度而言,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不足以体现出物流学科的内在要求与特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口向,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对该专业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2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2.3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7年为止,我国共计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o万人以上,差距悬殊。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2.4课程设置不成体系

在物流专业主干学科划分、专业课程设置和核心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有较大分歧,由于本身的学科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几门专业课,从而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构建

本文从培养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有效途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两个维度研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出了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3.1依据物流岗位群、物流人才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界定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审视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等方面来确定,以保证其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目前,物流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中职层次,节点性、操作性初级管理人才;第二是高职层次,综合性、操作管理人才;第三是本科层次,学科性、物流策划、管理人才;第四是研究生层次,研究人才、学术性高级管理人才。具体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一种是应用型。大多数人认为研究生教育层次所培养的人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又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二是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它侧重于具体的岗位技能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从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来看,大多数停留在作业操作岗位,如物料保管员、车辆调度员、货车(叉车)司机等,对高职高专而言,就业岗位及其应用技能的要求可能是明确的,但对本科层次而言,除仓储、采购等岗位外,毕业后就能立即从事主管岗位工作的很少,所以物流管理本专科专业可以分领域设方向,如工业企业方向、电子商务方向、信息管理方向等。因此,根据社会需求设计明确的物流管理岗位以及构建其应用技能,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各高校应该是在物流专业目录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物流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构建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强调课程体系符合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其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相互协调的高素质人才再者,构建的课程体系不仅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还要着眼持久的发展潜力。

生物力学就业方向篇1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使物流业成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成为物流业振兴与发展的九大保证措施之一。规划指出,,要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物流作为生产行业,涉及一产、二产、三产的多个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愈发达要求物流相应地愈发达,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调查统计预测,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纷纷设置物流专业,已有媒体称,目前,物流人才已供过于求。如何充分发挥高职人才培养优势,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满足物流产业发展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办学面临的一项亟待待解决的问题。唐山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经过5年的办学实践,紧密依托区域经济与行业背景,按照统筹教学资源、以学生思想意愿与具体实力为依据,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保证的专业群办学理念,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专业建设与办学特色

通过深入的调研,结合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京津冀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将物流管理专业准确定位,划分为生产与消费物流、快递物流、国际物流三大办学方向;借助专业群建设平台,以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形成了“一统三分两结合,校企共赢,订单培养,多证一体”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筹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行动导向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缩短教学与就业的距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体系、技能比赛及管理措施,保证学生良好实践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一)依托地域特点与行业发展优势,明确办学目标、需求

1.生产与经营企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唐山是钢铁、煤炭、石油、陶瓷等各大类工业产品的重要产地,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带动了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物流已成为唐山市七大主导产业链之一。例如,以开滦煤炭、唐山钢铁等为首的大型工业企业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以八方、华盛为首的连锁零售企业,也在加快改造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能力,大力发展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在大型商品批发贸易市场的毗邻地正陆续建设着一批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真正具备现代物流特征的企业。生产与消费物流行业的发展对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专业人才产生强劲的需求。

2.沿海港口物流产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唐山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唐山港口及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工业区以四大主导产业(大码头、大电力、大钢铁、大石化)为主完成布局,2008年,唐山市“四点一带”区域规划正式启动实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海洋化工产业。乐亭新区将建成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旅游胜地和市区产业转移承载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丰南沿海工业区将建成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市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曹妃甸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与配套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成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辐射的承接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自行车配件与五金制品产业。港口经济的发展将对港口及国际物流人才产生强劲的需求。

3.快递行业的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快递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快递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行业附加值高、就业效应大。我国快运快递业正在逐步从邮政专营中分离出来,民营快递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缺乏。据中国国际货代协会估算,到2012年我国快递企业从业人员将达到或超过80万人之多,如何提高现有快递人才的素质、增加快递专业人才的供给已经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4.岗位人才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定位。物流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宽视野、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宗旨,面向唐山生产、消费物流、港口物流、快递物流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首次就业岗位:国际货运人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仓储保管员、采购员、理货员、仓储调度员;运输调度员,客服专员、配送策划员;快递员、输单员、快递物流理货员、国际快递货运等。目标岗位:物流经理、理货班长,仓储主管,采购主管、运输主管,配送主管,客服主管;货运基层经理、快递基层管理人员等.

(二“)一统三分两结合,校企共赢,订单培养,多证一体”专业群办学理念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以物流管理专业群理念统一招生,基本招生规模为每年至少三个班150人,依据市场需求与订单班情况适当增加招生人数与班级容量,一年级统一学习物流专业基础的“平台课程”;二年级依据学生意愿、行业需求、个人资质划分专业方向,按照专业需求定位的消费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三个方向和实际学生人数划分为多个班,班容量在40人以下,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多模块”专业课程;三年级广泛结合专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展在师资互通、课程建设、证书配合、岗位对接多领域深度合作的订单培养课程,探索并逐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体制。

(三)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结合三大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所有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完成硕士学位攻读,并力求在专业分布上合理化。带动年轻教师开展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大力鼓励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与改革中锻炼教学团队,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组织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实践锻炼;引进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探索校企共同课程开发,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提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建立与企业一线的密切联系,了解行业一线岗位需求,开展校企共建、科研合作、课程开发等深层次的合作。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建立稳定教师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从企业引入专职行业专家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

(四)校企合作,开展“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建设

围绕专业三大方向进行“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建设,结合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开发,完成物流基础、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快递实务、国际货代、物流企业管理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任务;建设物流仓储、企业模拟操作及物流软件操作实训室,建设连锁经营、快递物流校中厂实训基地,完成仓储配送实训、物流企业调研、快递综合实训、国际货代等综合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借助物流技能大赛形式,提升办学水准与社会影响力;通过校企合作定单培养,进行顶岗实习综合实习项目的开发工作。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广泛积累与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经验,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过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专业建设实践探讨

(一)依托区域行业特色广泛开展专业调研

1.明确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一是为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奠定基础;二是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回访,了解其工作状态及发展空间,获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反馈;三是为物流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物色物流企业参会候选人。

2.确定调研内容。了解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物流人才数量、层次、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明确适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物流岗位及相关岗位职责;了解物流企业相关人员对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证书的意见和看法;了解毕业生在物流企业的适应程度及发展前景等;了解物流企业校企业合作的意向。

3.制定调研方法。调研采用问卷、座谈、参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走访典型物流企业的相关人员及在物流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获得直观的第一手资料。

(二)按专业群建设理念,科学进行专业分流

按照“一统三分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大学二年级可以选报企业物流、国际物流、速递物流三个专业方向。专业分流工作在“自由申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适当调整”指导思想下,依据三个分流指标:一是学生填报的志愿,二是学生独立撰写的物流调研报告,三是学生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国际物流方向要求外语成绩必须达标)。遵循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增强专业分流工作透明度的原则;坚持自主选择与分流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个人志愿与宏观调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需求与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分流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方向的就业状态,又结合各专业方向的培养条件与能力,同时避免毕业去向的过分集中。专业方向分流工作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末开始起动,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5月份之前完成,以保证第二学年教学工作安排的顺利进行。分流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动员阶段、填报志愿阶段、录取与调剂阶段、分流结果公布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必须按时保质完成。

(三)校企互融,订单培养,探求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互融,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订单培养,意于缩短专业办学与就业市场的距离,满足企业对急需人才的直接需求,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通过深入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三个办学方向,选定参与企业的范围,寻求具有良好合作意愿的企业。大型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如苏宁、国美电器连锁、庞大汽贸、国大连锁、医药连锁店等企业,此类企业业务正在积极扩张,人才匮乏,尤其缺乏基础经营层次管理人员,员工就业发展空间较大,管理规范,是学生就业的不错选择;emS快递、顺丰快递、宅急送等快递企业因急需提升一线员工的基本素质,需要大批引进基层管理人才及基层员工,与院校和积极性较高;天津港口、唐山港口、京津地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行业、外贸急需的国际物流人才等。

2.院校针对企业需求与自身情况,寻求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合作支点。院校需求:借助企业物资资源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集合企业一线专家,合作畅谈,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共建实训室和生产型教学基地;解决学生的就业。企业需求:提前将企业文化进行渗透,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解决未来员工招聘困难,降低未来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费用与时间;力所能及承接合作基地的生产任务;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企业员工的培训与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