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工专业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3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平台;建设特色

作者简介:刘燕(1964-),女,山东济宁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常熟?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81-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第二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院校,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学校非常重视此次培养的契机,出台了常熟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行动计划,并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作为试点,承担着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建立以“工程实践教育训练中心”为真实载体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将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础。学院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融入了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项目不仅以高起点、高标准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符合现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要求,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工程性融为一体的特色,为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

卓越计划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电气类本科毕业生最终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掌握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掌握“准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技能,为将来成长为真正的“卓越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我校以校企合作教育为抓手,以面向工程人才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现代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形成校内实验基地与工厂实验基地相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平台与情景教育平台互相融合,实践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工作内容密切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了连续的、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二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三年级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四年级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现有三个专业,分别为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则是未来几年逐步过渡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规格的后备专业。根据培养方案设计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各个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按照教学进程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从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到专业课程实验,再到专业方向课程实践,在每一个层次基本实践教学完成后均安排一个集设计与实训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与现场工程师工作任务基本对接的工程综合训练。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实验主要是针对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实验;在专业必修课程之后安排两周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及实训。之后学生分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对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在专业方向课程实验之后设置该方向的综合实践训练,最后设置四周的专业工程综合训练。

其中专业方向综合训练和专业工程综合训练平台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搭建,并将专业工程要素融入工程实践与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工程实训与实践。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企业合作建成的综合训练平台有:与美国ni集团合建的智能仪器实训中心,与常熟开关厂合建的工厂供配电技术实训室。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集先进性、工程性、综合性、创新性于一体,以高起点、高标准并与专业方向的实践工作高度接轨的设计理念成为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力实践支撑。

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特点

1.供配电技术实训平台的建设特色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2

河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电气试验一班,现有职工15人,担负着河北省南网15座500kV变电站电一次设备的高压试验、红外线测温、紫外线测试、带电测试、在线监测工作及各班组绝缘工具、安全用具的检测等绝缘监督工作。

不仅要完成繁重的生产工作,并要迅速培养新人成为班组中坚力量,一直是电气试验一班培训工作的核心及难点。采用传统的集中讲课培训方式,学习时间刻板,使得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而且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也无法满足不同水平员工的需要,经常是“听的时候,感受不少;听完之后,忘记不少;用得时候,走样不少;实际效果,基本很小”。

作者总结多年培训工作的经验,以《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为现场指导手册,以《基于Flash的立体培训系统》寓教于乐,并采用全员讲课、每周一题、现场随时小课堂、技术比武的方式,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全员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易学―口袋里的好师傅

近几年,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高压电力设备大量增加,高压试验新方法和新装置广泛应用,对高压试验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强高压试验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高压试验现场作业,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依据相关标准、规程和规定,结合高压试验特点,为解决电气试验一班老人少、新人多、工作繁重的矛盾。电气试验一班成员在班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的编写。《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随着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改变而不断更新。

《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包含了各类电力设备的交接试验、例行试验和其它常规的检查性试验,并详尽阐述了各类电力设备的试验性质、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判别标准、试验工序、试验装置、危险点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中同类的电气设备试验分为预防性试验与交接试验,根据需要再把预防性试验分为拆线试验与不拆线试验。例如主变预试:试验项目;试验仪器、仪表以及工器具;具体的、规范的试验流程图;图文并茂的试验方法和形象生动的原理图、接线图;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测量数据的规程要求。其他一次设备的试验都按照这样模式汇编起来排版归类、汇编成册。

依据《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做参照,在高压试验过程中,电气试验一班成员按照要求检查接线、依照步骤进行操作,根据原理分析数据,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严谨、规范,真正起到了有试验手册做标准的好效果!

《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的编写,使新员工技术水平迅速提高,老员工知识更加扎实不断更新。新员工现场工作可以根据“工器具的准备―进入变电站―开始工作―操作试验―数据分析―现场恢复”这一工作流程,独立完成工作,并且测量得到数据对照《手册》中的规程要求,能独立诊断设备的健康状况。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按照《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的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可避免出现违章行为。

《高压试验标准化指导手册》的编写,改变了原来老师傅言传身教的方式,变为“口袋中的师傅”“手中的师傅”来传授技能经验,实现了标准化培训,使新员工都得到名师的指点。

乐学―寓教于乐掌中宝

针对员工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电气一班成员采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建设一个集培训、趣味性于一体的系统,既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培训效率,使新职工迅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岗位技能。

电气试验一班员工根据高压试验的核心步骤,利用Flash、photo-shop、VisualBasic等计算机软件编制了《基于Flash的培训系统》。该系统具备模拟现场试验,让员工熟悉现场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熟悉仪器界面,规范操作;熟悉一次设备结构、特性了然于心等功能。

培训系统每个子模块的培训时间为1分钟,如果培训人员准确找出图中的不同之处,将有红色图框提示,反之有语音提示且图上的笑脸将变为生气表情,每次培训允许3次出错机会。如果培训人员在1分钟内准确找出图中全部不同之处,发出鼓掌声音、界面并出现“成功”来鼓励培训人员。

如培训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出错次数,全部找出各培训模块的不同之处,系统将出现“失败!同志仍需努力”,勉励员工继续学习。

《基于Flash的培训系统》还可以模拟现场试验进行试验接线、仪器操作进行培训,使员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培训,并且试验的关键步骤有文字提示。

自《基于Flash的培训系统》应用到班组培训以来,员工熟悉仪器操作方法、设备操作方法的培训次数大幅缩减。规范的操作方法,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模拟现场试验培训,保证了现场工作的安全。该系统可以在电脑,手机上使用,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该系统的应用使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大幅度提高,由“要我学”变到“我要学”,寓教于乐,乐趣无穷。

巧学―培训金点子

如何在班组生产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行之有效地开展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直是电气试验一班开展培训工作的核心。

开展培训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只是做几道题、听几节技术讲课、开展几次考试,更多的是需要将学习到的东西如何应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培训后,在实际工作起到的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全员讲课、每天一题、现场随时小课堂、技术比武的方式,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全员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全员讲课,三人行,必有我师

培训活动实行员工专题负责制,每个员工要轮流给全班员工讲课,针对工作中遇到问题,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师授课活动,每次时间一般在15分钟以上。全员都有机会在讲台谈一谈自己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理解,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学习心得。同时培训活动重点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本着“干什么讲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着重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和探讨,可以将他们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应用,也可以通过他们的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避免其他人重蹈覆辙。同时,上台讲课前的准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和制作课件对于每个员工来说本身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专业知识强化学习过程,在台上不管讲的水平如何,也不论是否有足够的深度,对于每个上过讲台的员工来说,从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方面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而在讲课过程上台下自由讨论,许多专业问题在讲课过程中越辩越明。

每天一题,每月一考

“今天的‘每天一题’,学习介损电容量的测量原理……”每天早晨,通过短信平台给每位员工发短信的方式,利用每天一题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技能知识,还包括安全常识,现场注意事项等都是与员工息息相关的知识。

为加强员工队伍技术培训,提高班组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班组素质,电气试验一班组织开展“每天一题”学习活动。让员工每天利用5分钟时间学习知识,每天学习一个题目,引导员工不断学习。

为检验学习效果,电气试验一班每月根据班组的学习题目,组织一次学习内容的专题考试,将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考核得分挂钩,进一步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综合技术水平和班组技术素质。

视频教学,声情并茂,内容丰富

初入电气试验一班,新员工第一堂课学的肯定是《高压电气试验工培训系列片》,该片包括变压器试验、断路器试验、避雷器试验、电流互感器试验、电压互感器试验、电力电缆试验、母线试验、电力变电站用安全工器具的绝缘试验八个部分。使新员工能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怎么干,并能对试验部分作相关了解。老员工通过学习《高压电气试验工培训系列片》能够发现平时在工作中忽略点、易犯错误点。《高压电气试验工培训系列片》声情并茂,内容丰富全面,使全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专业知识。

实际操作,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

电气试验一班配有实训室,可开展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试验项目,实现了现场培训室内化,学用一体化,不但提高了安全系数,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实训的便利性。

学用一体化的培训方法,既可以使培训人员在实验室面对现场实际设备,练习操作技能,减少实际工作时对现场设备的陌生性,还可以使员工将现场培训内容在教、学、用中同时进行,干中学,学中干,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产秩序,又使人人都有机会争做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全面的员工。这种培训手段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一直以来培训工作与现场实际相脱节局面,加快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培训服务生产、生产促进培训的良性循环。

技术比武,比学赶超,助青工成长成材

技能比武不只是一种技能的较量,更是素质的考验。为了比出好成绩,赛出高水平,青年员工们自发学量专业书籍,主动请教专业技术人员,请现场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帮助指导,规范、固化操作流程。

通过技术比武即带动了广大员工学技能、练技能的良好风气,又引导员工树立了“依靠技能生存、依靠技能发展、依靠技能创造价值”的学习理念,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使青工真正感受到只有拥有好技术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形成了青年职工钻研技术、创优争先、矢志成才的热潮,不但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而且为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小结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3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其各自特点如表1。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二、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城轨供电类所需实训实习场所及适用项目课程等如表2。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三、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四、总结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4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培训

作者简介:周晓虎(1978-),男,黑龙江虎林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马黎任(1954-),男,浙江桐乡人,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浙江建德3116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28-03

带电作业具有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提高检修效率等停电作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越来越受到电网运行维护单位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需要,带电作业蓬勃发展。鉴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自身的特殊性,[1]对作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方面要求很高,必须进行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建设功能完善的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就变得十分必要。[2]

在带电作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方面,大家都是在探索中前进。[3,4]浙江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从开始规划之初就全盘考虑,基地硬件建设功能完善,并荣获“2009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基地建成后,已有数十家电力生产、培训单位来基地参观、交流,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在基地运行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其培训、科研功能进行改进,在内涵建设方面更是走出一条基地教师、内训师联合培训之路,并且着力打造一支理论水平好,技能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带电作业队伍,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基地的培训功能,[5]提高培训效果。

一、基地建设

基地建于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校园周围环境山清水秀,远离城市喧嚣,非常适合学员学习、生活。如图1所示。

基地教学设施主要由500kV、220kV、110kV教学线路,500kV地面实习线路,升压系统等组成。教学线路的杆塔结构、导地线、金具、绝缘子串等集中了国内主要及常用型式。基地500kV教学线路还配有用于教学指导用的铁塔登高旋转楼梯。

1.500kV教学线路

架设500kV教学线路一条:南北走向,单回路架设,线路全长734m。500kV教学线路全部采用真型塔设计及施工。[6]塔型式分别为:1号是3基终端钢管锚杆,2号是JtS5型耐张转角塔(见图2),3号是ZmJV1B型直线转角塔(见图3),4号是ZtS2型44m直线塔,5号是ZmV2B型52.8m直线塔,6号是SJtS42型59m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导线采用4×LGJ-400/35钢芯铝绞线,地线分别采用JLB20a-80铝包钢绞线和LGJ-95/55钢芯铝绞线。

绝缘子串型式与悬挂方式多样,线路直线塔上分别采用钢化玻璃、瓷质、复合绝缘子串,绝缘子串悬挂方式有直线Ⅰ型单联、Ⅱ型双联和V双联和L双联四种型式。采用的缘子型号有:耐污型钢化玻璃绝缘子,耐污双、三型瓷绝缘子,复合绝缘子等多种规格。耐张塔上分别采用钢化玻璃、瓷长棒形绝缘子串。

500kV教学线路功能完善,可在其上实现更换耐张、悬垂、V型绝缘子串或单片;导地线、塔材检修更换;金具、间隔棒、防震锤、预绞丝护线条更换、检修;带电拆搭t接引流线;同塔双回线路停、带电检修;新工器具试验等培训、技能竞赛、科研等功能。

2.500kV地面实训线路

架设500kV单回地面实训线路一条,线路全长248m,东西走向,由2基JtS5型耐张转角塔和1基ZmSV44B直线塔的塔头部分及1基终端钢管锚杆组成(见图4),并在三相分别实现导线四分裂、六分裂、八分裂架设。可实现带电更换耐张水平双联、三联单片或整串绝缘子;带电检修或更换四分裂、六分裂、八分裂导线金具;带电(等电位)巡线或清理导、地线上的障碍物等功能。

带电作业资质培训及国家电网输电专业新员工培训证明,500kV地面实训线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及利用率。由于杆塔的呼高较低,给学员尤其是新学员训练及培训教师现场指导带来了很大方便,在其上可开展几乎所有500kV带电作业项目。在培训中,先在地面线路上进行训练(见图5),等学员掌握了技术要领,再去500kV教学线路上实战,通过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可在其上进行部分特高压检修训练项目。

3.220kV教学线路

架设单回220kV教学线路一条,全长375m,南北走向。由1号终端钢管锚杆,2号7815型28m直线塔,3号7835型24.5m耐张转角塔,4号22m猫头直线塔,5号7837型24m耐张终端塔组成(见图6)。导线采用LGJX-240/30钢芯铝绞线。绝缘子串悬挂方式有直线Ⅰ型单联、Ⅱ型双联和V双联,耐张水平双联,绝缘子类型有钢化玻璃、瓷质和复合绝缘子等。可在220kV教学线路上实现各种带电、停电检修培训。

4.110kV教学线路

架设110kV教学线路一条,线路全长232m,由1基耐张单杆、2基门型直线杆和1基门型耐张终端杆组成(见图7),杆塔为18m水泥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可满足110kV培训需要。

5.升压系统

建设500kV单相可调升压站一座。能够为500kV教学线路提供有效值为350kV及以下任意数值的工频电压,通过三相隔离开关操作能满足任意相带电的需要。升压系统主要包括开关柜、调压器、试验变压器、过电压快速保护装置、穿墙套官、室外隔离开关等设备,可实现持续12小时带电,满足带电培训需要。

建有220kV移动式可调升压站,该升压设备平时放置在升压站内,带电时,将试验变压器、保护电阻、绝缘子支架等移到站外平台,将线路连好即可工作。110kV升压设备配备有升压装置,能满足带电作业的要求。

6.带电作业工具库房

根据《带电作业工具库房》标准和《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基地建有总面积190m2带电作业智能工具库房[7]及配套的过渡库房和金属工具库房,绝缘工具、材料及各类检测仪器仪表存放于绝缘库房内,准备练习使用工器具存于过渡库房内,金属库房则用来存放闭式卡具、丝杠等金属工具。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实现库房温湿度自动调控、温湿度超限报警等功能。

7.安全设施

在所有电压等级教学线路杆塔均安装有防坠轨道,在作业人员登塔时,要求其必须佩戴防坠器,从而大大提高作业安全。500kV和220kV教学模拟线路上均装有音视频监控系统,在塔身适当位置安装可移动、变焦的摄像头,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监控多角度观察和指导指挥学员的行为动作,对不安全动作提出警告,提高培训安全。

二、基地完善与改进

带电作业基地自建成以来,分别承担了浙江电网输电线路检修技术技能竞赛、华中、华东、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技能竞赛,并于2010年承担国家电网公司委托的首次大规模的华东片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资质培训任务,共有556人参加取复证资质培训。通过承担技能竞赛和培训任务,基地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基地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对此,基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不断完善培训功能。

1.全天候实训线路建设

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下发的带电作业资质培训通知文件中,对理论、操作内容做了明确要求。理论培训4天,实训8天。基地地处江南地区,春秋两季时常有持续数天的阴雨天气,这就给带电作业培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送培学员一般都是本单位的生产骨干,对外出培训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很难延期。而且,延长培训时间又会给送培单位带来许多额外的费用。因此,如何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成为一道难题。通过科学论证,结合基地现有设备情况并考虑资金情况,设计在500kV地面教学线路2#、3#塔塔头及部分线路搭建玻璃防雨棚,从而建成全天候500kV实训线路,如果遇有阴雨天气500kV操作项目完全可以在地面实训线路上完成,大大提高本实训基地对雨雪等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该计划已获批准,正在实施中。

2.220kV、110kV部分地面实训线路建设

基地建设之初,考虑到220kV、110kV教学线路呼称高较低,一般在20米左右,因此教学线路采用的是与实际运行线路一致的铁塔、线路设计,未特别建设仅有塔头及线路部分的地面实训线路。在实际培训教学使用中发现,这种设计,仿真性良好,非常受技能水平熟练学员的欢迎。但也有一些不便之处:(1)塔形较高,上下呼应困难,不利于培训教师教授新操作方法及现场指导;(2)不利于学生观摩学习;(3)塔形较高,很难建成风雨实训线路。比如110kV更换耐张绝缘子串操作项目,由于现场使用工具较多,而大刀卡的使用方法又较复杂,在地面上讲解一些新学员根本无法领会,在高空演示,学员又看不清楚。

根据上述情况,基地研究建设220kV、110kV部分地面实训线路。考虑到资金及场地等情况,并不像500kV地面实训线路一样,建设完整的线路,而是从实用角度出发,不建设铁塔,仅模拟搭建某耐张段两端绝缘子挂点之间部分,包括金具、绝缘子串、导线、防振锤等,中间可考虑加一直线串。主要目的用来操作演示各检修工具的使用,如大刀卡、翼形卡、闭式卡、托瓶架、丝杠等,以及可进行工器具改进试验等。最佳选择建设场地为500kV地面实训线路2#、3#塔之间,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建设一段220kV和110kV线路。这样,其玻璃雨棚搭建完成后,即可建成完全意义上的全天候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即使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雨雪天数较多,仍可以顺利完成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3.特高压教学线路建设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智能电网的需要,近几年国网公司大力推行特高压线路的建设。据相关报道,到2020年,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将达4万公里,形成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网架。

投入运行线路越来越多,从事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人员相应急剧增加,急需进行特高压理论技能培训,培训市场巨大与培训基地稀少形成巨大的矛盾,而基地已拥有500kV及以下各电压等级教学培训线路及一支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水平高的培训教师队伍,但特高压教学线路仅有500kV地面实训线路上对750kV、1000kV进行模拟的六分裂、八分裂导线及绝缘子串、金具部分,无法满足未来特高压实训教学的需要,因此,为适应电力发展的需要,计划申请立项建设特高压教学线路。

由于资金、资源有限,特高压教学线路考虑交流直流同塔架设,建一基直线塔,二基直线转角塔,二基耐张塔,同时与500kV教学线路6号塔相连。交流特高压选1000kV典型设计,[8]直流线路选±800kV电压等级的常用的几种塔型进行建设,[9]交直流同塔设计,塔形需由设计院专门设计。

金具、导线、绝缘子形式等尽量实现多样性。升压设备投资较大,初步考虑利用现有500kV升压设备对特高压线路带单相电压,进电场时有感觉,有利于特高压带电作业教学、培训的开展。

三、培训队伍建设

1.内训师制度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具有高空、高电压、强电场等特点,在培训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操作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基地在培训教师方面成功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路子,在2009年就通过地区局推荐,基地审核,确定了一批带电作业能手来参加内训师培训,并专门邀请深圳一家咨询公司的资深教授来进行培训方法教学,并参加考核合格后,颁发基地内训师资格证。他们参与到基地培训教学中,非常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同时,通过与本基地专职教师共同合作教学,有利于基地教师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增加对现场工作的了解。同时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基地培训方案编制、带电作业工器具改进、带电作业示范片拍摄等工作,有效推动基地的发展。

2.基地教师培养

从基地建设伊始,就非常重视带电作业教师队伍的培养。2007年500kV教学线路开工建设,相关线路专业教师就相应跟进,了解、熟悉教学线路设计理念、设备参数、实现功能等相关知识。2008年,基地承担国网公司输电线路技能竞赛,从4月份开始组织浙江省电力公司500kV、220kV共5支队伍的集训工作,基地教师更是全程参与,担任理论教师,技能实训教练等,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对操作细节进行规范,对工器具进行改进等。通过近5个月的集训教学工作,教师们也从中获益匪浅,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带电作业从了解到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同选手们一起练习,技能水平更是有了大幅度提高。

2009年,参加国网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基地验收,线路专业教师全员动员,参加库房建设与验收,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升压站、库房管理,带电作业验收资料准备等各项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基地首家高分通过国网公司验收,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带电作业验收评分标准》被国网公司采用。

2010年,基地承担国网公司带电作业示范片制作科技项目,线路教师从拍摄方案制定、剧本编写,工器具准备,场地布置到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制作,全程参与,通过参与此科技项目,使大家对带电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一个示范片已于7月提交国家电网公司审核并得到充分肯定,其他输电线路示范片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摄制组正在进行变电带电作业5个示范片的现场拍摄。

3.建立操作队伍

带电作业是典型的团队作业,只靠一两名培训教师是无法搞好带电作业培训的。因此,基地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操作培训队伍,操作手由基地线路类专业青年教师约10名组成,由带电作业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和外聘国网带电作业专家担任顾问和教练,成员们均已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操作队伍计划按照由易到难的训练方式,对现场常用的操作项目逐项进行训练,提高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水平,同时提出工器具购置或改进计划,以期使基地配备的工器具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带电作业培训。同时,加强同生产单位的交流,了解现场带电作业应用情况,遇到的困难,采取的解决方法,带电作业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等,计划通过操作训练,达到对常规带电作业项目可以进行示范演示,操作讲解等要求,大幅提高基地带电作业专项培训的能力,开创带电作业培训新局面。

四、总结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行带电作业。而培养一大批技能、理论水平高的带电作业人员要依靠优秀的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和带电作业培训师资队伍。浙江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实训基地在基地教学设施建设、改进及完善措施、师资建设等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供带电作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参考。

参考文献:

[1]DL/t966-2005送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S].

[2]朱桂华.高起点高标准 打造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广西电网人才培训与评价南宁基地五周年创佳绩综述[J].广西电业,2010,(4).

[3]陈志卿.关于电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

(15).

[4]柳溪,郭小燕.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5]张长营,王晓红.打造坚实企业实训基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5).

[6]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S].

[7]DL/t974-2005带电作业用工具库房[S].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5

关键词: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项目开发

我校电力工程系发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全程参与下,依据中、高级电气工种职业资格能力标准,按照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开发而成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三步对应、三段推进”[1]模式,充分体现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

其中,该模式中的“三步对应”是指,实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电力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实现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对应;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生产过程相对应。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必须在某一阶段实施以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内容学习,这一阶段通常安排在学生的第五、六学期,根据学生就业预期和企业用人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在校内进行生产项目模拟实训和岗位技能综合实训,针对就业方向强化岗位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能力是发电厂、变电站变电检修工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掌握该技能有助于学生就业,有助于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尽快熟悉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基于此,依据校内现有实训设备,开发并设计基于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的综合训练项目,满足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

一、项目开发的总体思路

本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正是通过对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检修方面等的综合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对高压开关类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调整、试验、异常分析判断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本项目依据我校变电检修综合实训室现有设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开展都包括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要符合发电厂、变电所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同时设计的训练内容要符合变电检修工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本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

本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理论、技能方面的综合训练。

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要符合发电厂、变电所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此,设计高压断路器的巡视检查、高压断路器的操作、高压断路器的检修调整与试验、高压开关柜的五防检查、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与调整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中都明确规定理论方面和技能方面的考核目标,即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这样的综合训练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此改革使学生摆脱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态度,在动手实践中对高压开关类设备的运行与检修能力得到提高。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理论、技能内容构建表如表1所示。

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理论、技能目标要求如表2所示。

三、项目具体改革目标

1.制定完善的《高压开关类设备运行与检修综合训练项目任务书》,内容包括高压断路器的巡视检查、高压断路器的操作、高压断路器的检修调整与试验、高压开关柜的五防检查、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与调整五个典型工作任务。

2.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理论知识的考核目标;制定技能训练内容及技能训练的能力目标。

3.指导学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学习,理论阶段之后进行理论方面的综合考核,技能训练阶段之后进行技能方面的综合考核。

4.训练任务结束,完成所有训练项目的报告内容,包括设备认知、设备控制回路图、设备调整与试验数据的结果分析等。

5.进行答辩,综合考核。

四、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本项目是对传统毕业设计的全面改革,注重技能培训,注重动手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接近现场实际。该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依据“工学结合、三步对应、三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依托现有实训设备开展,具备可行性;

3.符合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4.“理实一体”。

五、结语

本项目的开发与设计依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依托我校现有实训设备,包括户外高压断路器、户外隔离开关、各类开关柜等,在此基础上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使之更符合现场变电检修工职业岗位需求。该项目成熟后,可在电力相关的各专业班级中展开,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提高,就业竞争力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马雁,郭琳,石锋杰.《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行动导向教材开发与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3(02).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6

大连培训中心仿真培训基地建立以来,积极服务电力系统,很好地完成了东北电网公司、辽宁电力公司、蒙东电力公司及东北电监局和相关电力企业的各项培训任务,已成功举办培训50多期,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并承办了东北电网公司变电运行值班员竞赛,对参加国网竞赛的队员进行赛前辅导,获得较好成绩。

目前,大连培训中心变电调度仿真培训基地建有5个实训室,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变电专业现已建成七套仿真培训系统,包括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1000kV特高压变电仿真、500kV可控串补变电仿真、±500kV背靠背直流仿真、500kV及220kV常规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500kV智能变电站及500kV区域化集控中心仿真培训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大运行”领域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调度专业现已建成五套仿真培训系统,其中包括沈阳地调智能电网调度支持系统(D5000)DtS仿真培训系统、大连地调仿真培训系统、大连开发区配网调度仿真培训系统、长春地调仿真培训系统各1套。电压等级涵盖500kV、220kV、66kV及10kV。地区调度仿真培训系统主要应用于电网调度运行人员的日常监视、操作、投运方案编制、异常处理、事故处理训练及操作票生成等培训;同时建有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1套(open-3000),可以进行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SCaDa/FeS/oracle/paS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综自站自动化和远动、厂站RtU、远动通信和规约及电能量采集系统等培训。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基地建设的关键。培训中心在加强培训师理论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训师现场实践能力的提升,明确要求专职教师现场实践每年不少于20天,并把教师的现场实践情况作为培训师考核和评级的重要依据,有力地提高了培训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目前,变电专业现有专职培训师12人,兼职培训师3人,全部具有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合格证,其中4人具有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合格证;调度专业现有专职培训师5人,兼职培训师3人,全部具有仿真培训指导教师合格证,其中2人具有仿真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合格证。

在完善课程体系方面,仿真培训基地也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先后编写完成了《1000kV特高压变电站运行规程》、《500kV变电站运行规程》、《智能变电站设备及运行》、《变电站仿真系统的操作使用》、《倒闸操作与事故处理》、《电工、电子、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变电站一次设备及其运行管理》、《电网经济调度》、《调度自动化运行规程》、《电气设备及运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open-3000系统总体设计与构架》、《电网事故处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电能质量监督管理》等30多本培训教材讲义,制作相关培训课件40多个,为开展多层次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连培训中心变电调度仿真培训基地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规范培训教学与管理工作,除专职培训师外,配有专职教学负责人和系统维护人员。教学实行数字化管理,每台仿真机都有相应的《运行规程》及试题库,每期培训班都有完整规范的培训记录,为每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设有专职班主任对学员进行管理和服务。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地都要根据学员的层次不同和生产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培训大纲及培训计划,由专职教学质量督导员进行培训质量评估,及时向培训师、企业和学员反馈,在评估和反馈中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7

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xxxx工作,先后从事了变电运行、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检验、生产技术综合管理、计划统计兼职工教育等工作,XX年11月通过竞争,担任xxx办公室主任。1997年7月通过乐山电业局工程师评审委员会评审确认具备助理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XX年11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理论方面。

1.较全面系统在掌握了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工原理、计算机原理等与电力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较系统地掌握了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知识。如电力系统分析、供用电网络规划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绩效考评、奖酬制度的设计、员工的培训与发展等专业知识。

3.熟悉并能正确运用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有关的现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管理条例、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城市电力网规划与设计导则、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工作有关的规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民法通则、保险法、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工作能力成绩方面。

(一)生产运行工作方面

1.能独立进行变电所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安装调试、检验工作。在任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检验工作期间,能按技术标准完成所辖110kv变电站和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年度检验工作,保证了检验质量和施工工艺,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为100%,从未发生误动或拒动现象。参加了新建35kv东林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设计。

2.按规定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每月进行分压、分区、分线线损统计与分析,编制了《xxx生产技术指标管理考核办法》和《xxx线损考核实施细则》,并适时进行修订,对照理论线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线损的原因,提出降损的措施,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按时完成供电可靠率与电压合格率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适时投切电容器、合理安排检修、业扩等工作,贯彻“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方针,减少临修,尽力避免返修,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井研电网线损率从1997年14%降至XX年的11.96%,于1997年荣获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节能工作先进个人。

(二)企业管理方面

1.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1)积极推进员工培训制度建设,按照XX版iso9000标准,认真执行“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程序”,根据此程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员工教育管理办法”。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培训结束一个月后,都会向被培训部门和员工发出一份《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由被培训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根据培训的效果填出意见,及时知道培训的真实效果,从而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使培训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制定了《xxx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将上级的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并定期进行考核。对各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员工个人愿景进行了调查,建立了员工综合能力信息库和需求信息库,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项目编号:Fw20131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32-02

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熟悉生产业务,了解工艺流程,掌握操作办法,积累实践经验,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革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浙江省教育厅从2012年开始决定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引领,推进“访问工程师”项目的实施,确保教师实践锻炼落到实处。

笔者有幸申请进入了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做访问工程师,在整个访问过程中,除了积极参与岗位锻炼和技术研发工作外,笔者也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笔者结合专业教学实际,从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课程项目案例等多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尝试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为企业量身定“教”,并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双赢,共同发展。

一、企业调研情况

1.企业情况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始建于1965年,主导产品有252kV及以下SF6GiS高压电器;40.5kV及以下系列开关设备;电磁线、铜加工产品,拥有主要生产设备529台(套)。并拥有省级高压电器开关设备产品质量检测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省电磁线产品质量检测站,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浙开高压电器研究院”、“省高压电器试验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高压电器研发中心”,现有员工858人,其中各类科技人员256人。

2.行业情况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提高,以及换流站、直流输变电等国家电网工程的落成,企业对现场装配人员、调试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输配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的支撑,但是全国目前高职院校中专门培养该种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少之又少,严重影响或制约了该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企业人员技能情况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的企业职工技能情况的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的企业职工技能情况

序号 岗位名称 人数 输变电产品熟悉人数 输变电产品不熟悉 输变电系统熟悉 输变电系统不熟悉

1 高压电器绕线工 25 15 10 5 20

2 高压电器装配工 21 10 11 5 16

3 维修电工 59 15 44 6 53

4 电工 15 2 13 2 13

5 浇注工 13 3 10 1 12

6 装配钳工 56 10 46 8 48

7 绝缘工 18 7 11 2 16

8 引线工 20 8 12 3 17

由上表可以看出,企业职工对输变电产品及系统的认识程度不同,大部分职工仅仅是只能做一种工作,这种工作对整个输变电行业的作用仅仅一知半解。而且在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中,生产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60%左右,但技师高级技师这种技能人才、现场装配调试维修人才只占5%,高级工占27%,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占68%,可见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数量偏低。

二、专业建设优化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拟定了新的建设思路,该思路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1.细化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专业岗位

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的岗位为发配电企业和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及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理岗位,针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初始岗位细化为从事操作机械设备,使用专用工具设备、仪器、仪表进行高低压电器组合装配、调试与维修,兼顾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中高压电器设备的装配、调试运行和维修的高压电器及元件装配工、高压电器装配检查工、高压电器及元件实验工、高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

2.走校企结合之路,逐步扩大合作领域

对于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学生,提高职业能力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任何能力,都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的设备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大型的设备,并且价格相当高,目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高低压开关设备仅有2套,检测装置只有绝缘电阻测试仪和耐压测试仪各一套,因此为了高效地培养此专业的职业动手能力,必然要走校企结合之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取长补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校外实习及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在2009年已经成为了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开关厂都会选派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而专任教师也深入开关厂进行顶岗锻炼。但是,在校企合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实训指导仅安排在校内进行,并根据校内的设备进行实训安排,这严重制约了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拥有一个高压电器实验基地,能进行高压电器绝缘试验、回路电阻测量、局部放电量测量、温升试验、机械寿命、emC等项目的检测及评价,如果能够将学生带入企业,参与企业的试验项目,这对培养高压电器试验工的教学工作将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此外,专任教师每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的时间一般安排1~2个月,在此期间,教师要进行各种岗位的轮换才能对整个生产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这需要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此期间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或技术培训,因此,校企合作的工作还是要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每年进入浙江开关厂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能够按照学校和企业的要求进行顶岗实习,但是顶岗过程中缺乏根据企业实际制订的针对学生的实习标准、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和实习管理制度如顶岗实习指导书撰写、顶岗实习报告等的指导。这些工作还需在今后的校企合作工作中逐渐改善、完善。

(2)校企合作共同研发技术项目。通过与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组建项目技术研究小组:笔者在访问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前期已经参与了该企业的《断路器机械特性在线监测系统研发》的合作研发,并在访问期间主持研发《SF6气体微水与密度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将此类技术项目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为社会服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产学合作基本的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合作产教研发体系。

3.基于真实产品,创设实际工作项目

结合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生产的真实的产品做平台,使学生及企业职工对产电、变电、输电、用电四个过程,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别是变电站的电气部分从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安装接线到实际运行具有一个系统概念;可以使学生对高压电器设备在输变电过程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其将其所学过的各门高压电器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构学习工作项目。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的工作岗位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工作项目的重构。按照“分析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完成课程开发,在对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各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岗位特色的课程教学项目,见表2。

(2)创设真实教学场景。我校电气工程实训基地建设按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对传统的实训室进行调整、改造,建设对应课程任务的一体化教室,完成一体化教室的初步布局。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衢州市科技局5万元的资金支持。改变后的教室包含信息检索区、工具材料区、教学讨论区、成果展示区、实训区5部分。

(3)开发学习指导丛书。结合企业、学校、课程及实训室实际,开发高压电器安装与调试类课程配套的教学各阶段教学项目——学习指导丛书1套,通过模型参观、专业实训、认识岗位实习,基于实际生产制订一体化教室管理制度,使高压电器一体化专业教室在专业学习中发挥最大功效。

(4)建设教学资源库(含软、硬件)。围绕综合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工学结合的思想,构建学生优秀作品库、高压电器制造行业标准、工具参考书籍库;基于数字化校园网平台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库;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完成并完善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开发(多媒体资源库)主要包括:试题库、课件资源库、教学情境(与企业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视频点播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三、结论

教师进行企业顶岗锻炼或者是进行企业访问的目的都是为了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师能力培养及专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业建设,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能够进行理论和实践整合,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实现从自身发展到专业发展再到学校发展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访问工程师项目服务企业途径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18-22.

[2]郭明辉,王勇.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6-9.

[3]龚爱琴.简析“访问工程师”对教学科研的意义[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133-137.

[4]张三,林海波,章永华.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0-33.

[5]朱方鸣.高职院校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的意义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4):60-61.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9

数字解读特高压技术发展背后的人才队伍

2005年元旦前5天,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专门会议启动特高压工程项目,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的亲自主持并大力推动下,汇聚了30多名院士,9所高等院校,500多家建设单位以及200多家设备厂家开展联合攻关。从特高压工程启动到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加强特高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快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通过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通过全面开展专业调考,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促进了员工业务水平快速提升,为特高压技术的研发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人才培养:2008-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培养特高压专项人才1080名。截止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采取专题培训、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了约3200名特高压及智能电网规划、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检修人才。

高压电工专业培训篇10

关键词:采集系统;培训研究;用电信息

作者简介:史兴才(1984-),男,山东沂水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培训中心。(辽宁锦州121001)王莹(1983-),女,吉林长春人,伊春市电业局营销部。(黑龙江伊春15300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55-02

2010年,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试点并全面建设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一线在业务流程与工作内容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省公司依托“SG186”营销业务应用平台,委托东软公司在沈阳搭建了基于B/S结构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功能上覆盖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各地市公司独立搭建的C/S结构负控系统,当前由于技术原因,并没有从事实上完整融于采集系统)、公变监控系统、低压居民集抄系统,在日常业务机构设置上,市公司营销部采集专责负责协调领导采集系统日常工作,市公司客服中心成立了计量管理组采集运维班、抄表催费班(负责315kVa以上的230mHz专变终端与50kVa以上的GpRS专变终端的安装、调试、采集、购电、远控、运维、更换、消缺、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区县分公司客服中心成立了计量班、抄表催费班(负责辖区内公变终端与居民表计及其集采终端的安装、调试、采集、运维、更换、消缺、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经过2年的运行实践,在安装率和采集成功率等考核指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采集系统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

采集系统中,采集运维班(原负控班)负责专变部分的日常业务,由于班组(原负控班)成立时间较长,现场实践磨合充分,在管理与日常业务上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制与技能规范标准,而且锦培中心也建有与营销现场(负控)一致的培训系统,以满足各地市公司的培训需求;分公司计量班及抄表催费班负责的低压居民用户集采部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新系统、新模式、新设备及其新技术的工作磨合,给管理与运营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特别是对班组员工的技术积累与技能经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促上阵导致不得不面对依赖厂家全面技术支持的窘境。因此,当前采集系统的培训需求主要针对低压居民用户集采部分,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现状

根据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一线实际,采集系统主站软件的设计应当按“一个平台、两级应用”的原则在省公司建设全省统一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平台,各地市公司以工作站的方式接入系统。主站的采集前置部分应当具备全省集中部署方式。对于低压公变台区中的居民用户终端和公变终端,采用集中器+窄带载波智能电能表+GpRS/CDma方式的三相智能电能表的方案,其中,本地信道采用全窄带载波模式,远程信道采用GpRS/CDma虚拟专网模式,GpRS/CDma方式的三相智能电能表替代公变终端充当关口表计量的功能。[1]

在系统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通过智能电表安装率和日均采集成功率等营销同业对标指标对各地市公司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进行考核排名,其中前者考核系统建设进度,采用工程外包模式,效果明显;后者考核系统运营质量,存在一定的指标不稳定现象,表现为现场终端及表计软硬件故障频发,特别表现在计量长期稳定性及其载波通讯性能上,在表计的故障识别、判断与处理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目前只能依赖于厂家和少数专责来处理,工作业务量巨大,故障难以及时排除,严重阻碍了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质量的继续提升,不利于当前“大营销”体制的优化推进要求,迫切需要对一线员工实施系统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各班组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

2.专业分析与需求判断

从专业角度考虑,当前的困难在于新系统、新模式、新设备及其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首先,基于国网最新企业规范的终端和智能表计并没有经过市场充分的验证,各种原因的缺陷与故障无法避免,[2]而统一设备招标带来的同一台区不同厂家设备的兼容性及售后服务扯皮问题加剧了故障的爆发频次。其次,外包业务验收不规范,导致大量故障在运营初始集中式爆发,带来了巨大的运维业务量压力。[3]最后,大量工作标准(技术与管理各方面)的缺失导致日常工作混乱,重复工作较多,运维效率低下。虽然经过了2~3年的运营实践,但仍然很难有效的运维,说明仅仅从专业的角度考虑并不完善,更实质的在于操作整套系统的电力员工专业素质的问题,在于基层各班组大量缺少技能熟练、独立思考的骨干员工,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业务培训系统帮助一线员工学习成长。

二、培训课程设置

根据现场实际,初步设定采用3天24课时对采集各专业班组人员分批次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如表1所示。

首先,采集系统涉及工种及班组人员众多,采集人员往往局限于本班组负责的流程工作单元内容,但对系统从本地到主站的全流程工作内容缺少真实的认知,既不利于本职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不同工种班组间的合作协调。故设置2课时的课程使所有采集人员增加对采集系统的全面认知,增加在终端联调工作中的合作意识;采集系统中安装的集中器与智能表等硬件设备是基于新的国网企业规范设计制造的,其结构原理与现场原有设备有了显著变化,多数采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现场使用维护方法、技巧与经验都存在一定的空白,考虑到现场人员的理论基础与工作实际,对集中器与智能表分别进行4课时与2课时的针对性理论宣贯培训,使其认知智能电表和集中器规范与硬件结构,能够识别电能表提示的各代码符号,掌握独立的查询和设置集中器参数与测量点数据的方法;采集人员日常工作依赖于厂家,不仅在于新设备的磨合过程,更在于本地载波通讯的复杂性与专业载波调试工具的缺乏,发现故障,但不能消耗大量时间定位故障位置和分析故障原因,严重影响了系统运维效率,因此,需通过对典型故障处理的讲授,培养学员分析、判断与处理故障的能力,帮助学员建立适合自己的高效排故流程方案是培训的中心内容,通过12学时的学习,使学员可以根据学习的排故流程方法独立的分析、判断与排除故障,提高采集率。其中,有4课时的内容是针对载波故障的分析和载波调试工具的使用,使其对低压载波通讯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分析典型的载波故障现象,辨别不同厂家的载波模块,学会更换载波模块。另外,针对营销现场的热点内容,增加了2课时的最新窃电案例分析,以期扩大学生的视野。最后经考核完成培训。

三、实训设备开发

上文的培训内容需要专门的采集实训设备的支持,但是当前主流的采集培训系统并没有适应现场一线的发展速度,以锦培中心2010年配备的某厂家采集实训系统为例,现场终端设备为“四合一”终端,负载采用三相虚功率负荷源模拟,其电压电流分线连接的模式并不适应单相载波表计的仿真,系统设计上采用自行开发的C/S结构,系统培训功能侧重于主站操作,对现场的终端故障模拟并未涉及。从总体上看,只能作为系统的功能展示平台,远远达不到仿真营销现场实际环境、真实复现现场故障、培养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训目的。故根据现场实际,拟搭建一个典型的(手拉手)小区配电台区如图1所示。

一个典型的居民台区由集中器、GpRS智能三相表计(台区总表充当公变终端)、一定数量的计量柜单元(8/12块单相载波电能表每单元,物业共管载波三相表单元)三大模块组成。目前现场工作的难点在于本地常见故障的处理流程与技巧(包括发现、判断、基本工具使用、处理方案、安全措施、技术经验总结积累等各环节)。其中,实训室配电箱后端设置两个并联的1/1隔离变压器模拟10kV配电变压器,隔离变压器后接集中器与GpRS智能表计(两者RS485端口连接,根据现场实际,集中器可与GpRS表统一放置于箱变计量室内,或单独放置于配电网络中心处,前者模拟培训现场接线,后者模拟培训排故技巧),集中器后按照aBC三相每相分别设置三个8单元载波表计量柜(真实配置)模拟至少72户居民用户表计(共144户每台区),每计量柜后配置8单元居民生活负载柜模拟真实负载(必须含有RLC单元),同时考虑到小区物业共管的电梯、水泵(引入谐波干扰)、路灯等单元,需添加三相载波表计量柜及其模拟负载。

为支持模拟系统集中器及表计的数据采集与上传,最大限度重现现场采集工作实际流程,满足采集各部门的培训需要,添加对应的系统后台(软硬件),要求必须满足以下设计要求:支持用户web方式登录;支持集中器与表计档案创建、查询与修改;支持表计用电信息定时采集与补抄操作;支持漏抄用户信息统计与打印;支持表计直抄;界面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保持一致;支持线损查询与计算。

四、总结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全面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并且最终发展为ami(高级量测体系)。[4]在这个不断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搭建一个能完整地仿真采集现场的系统培训平台,满足现场人员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虑到采集系统普及时间较短,国网内部兄弟单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培训平台方案可供参考,需要根据采集一线调研的实践和公司培训需求,不断调整培训平台的整体结构与优化具体细节;技术上需要不断积累和总结采集设备运行经验。文中内容仅仅是一个技术参考方案,需要根据实践继续研究深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人力资源部.电能(用电)信息采集与监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69.

[2]马利人,陈俊,叶利.自动抄表系统中智能电能表故障的分析与思考[J].计量技术,2012,(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