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十篇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十篇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54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能力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在初等数学学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考虑到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基础、兴趣、接受能力,对部分学生给予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分析思维指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推理的形式与方法上,分清命题条件与结论,推论时要有理有据,符合因果关系,掌握基本论证方法等。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构成判断和推理至关重要的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思维,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判断,也没法进行推理参照。概念教学的基础是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内涵和外延。其中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的范围,叫这个概念的外延;适用于概念的所有对象共同本质属性叫做概念的内涵。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反之亦然,此种关系对从属关系的概念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种有先决条件的反相关关系,避免造成学生概念混淆及以偏概全的逻辑混乱状况发生。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

哲学中,人与动物本质上的区别是制造和实用工具,并且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人类特有的意识,随着意识逐步强化,渐渐出现思维。人类一切重要活动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已经跟随数学这一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各处,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涉及的逻辑思维现象、事件,并以此让学生自行推断,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并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贴近现实生活、学生感兴趣并且具备逻辑思维问题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积极投入事情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进而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教学不是填鸭式地一股脑把知识倒给学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在基础知识清晰明确后,才能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有目的地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但要注意的是,需要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教学,同时明确数学不只是逻辑,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融会贯通。

(三)如何在思维基本训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学会和掌握思考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穿插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其中数学大多数概念都需要理解、想象,是构成判断推理的主要因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其次,选择判断能力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先有直觉判定,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才有策略。所以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判断能力的关键。

结语

良好的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今后作为一个个体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素质。素质教育观下的素质教育应以育人为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开发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基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本质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教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特殊性,分析学生思维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生知识的转换过程,给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一堂好的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训练的角度出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呈现跳跃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文本中的知识是通过语言展现出来的,文本语言表达具有简洁性,知识呈现具有跳跃性,制约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将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需要在跳跃性的知识中间架起桥梁。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的时候,这两个公理“两点能确定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不能够要要学生简单的记住这两个公理,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缩短这种跳跃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的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抽象性、概括性、复杂性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充分的有效的理解知识,这种知识结构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发展有比较大的潜力。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数10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10个小木棒,让学生将这10根木棒进行分组,看看同学们能够有几种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多种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在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重视学习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由问题为基础的,数学只是获得与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疑问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也不要太简单,那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状况,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小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内在的动力。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要传授的知识精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矩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补割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推导,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探究是思维形成的重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4.设计适当的练习题。数学的习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机枪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力。因此数学的习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系的时候,要注重习题的选择,要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一致。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系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要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够解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要走注重在课后为学生创造锻炼与时间的机会,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斯文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材的组织形式、新的教学理念等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动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2(06):32-33.

[2]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32(09):112-113.

[3]谷新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78(11):75-76.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3

首先,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定、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一项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与运用数学的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时,对元、角单位概念的教学,我预设这样一个情景:一个天气炎热的中午,小明到学校的小卖部买一个冰激凌:已知每个冰激凌五角钱,小明给售货员阿姨一元钱!售货员阿姨给小明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的得出:一元就是两个五角!(1元=5角+5角)两个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从而引出1元等于10角的概念(1元=10角)!这样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就是逻辑思维推理!是顺藤摸瓜的清晰脉络教学方法!这种顺向的思维模式不仅易于学生的理解、易于识记!而且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循序渐进的严谨思维程序!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基础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的升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因素!

然而,数学知识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其逻辑性很强、很严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呢?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二是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要重视对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四是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根据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以及思维推理的不同,我们将逻辑思维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即顺向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逆向思维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但无论是顺向思维推理还是逆向思维推理都应遵循: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特点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同时还要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的运用。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育的任务是形成那些具有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活动结构。数学的这些特点和数学教学的任务,使得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较之其它学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材具有优越的条件,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应肩负着引导、培养、深化学生对逻辑思维推理理念认识的重大责任。

二、逻辑思维的导向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来说,逻辑思维具有:顺向性、逆向性、横向性及散向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思维向抽象思维这一逻辑思维推理的转化。比如:在教学中如何求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лr),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自然推出圆的面积公式:S=лrXr=лr2;又如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一个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即用公式表示:S=2лrh+2лr2;这样根据逻辑思维推理中的顺向性思维得出的导向公式概念,并不是意味着是问题解决的升华!我们还应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中的散向性思维!在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延伸归纳推出:S=2лrX(h+r)。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整理的原则,在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化难解易的导向目的!

三、逻辑思维灵活运用的特点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准备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观察现象,探求本质。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以加强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探求科学的本质,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扩散学生逻辑思维的建议,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从感性层面上运用判断、定义和推理反映客观世界。从类型上看,逻辑思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经验型,就是根据实际行为推断的能力,例如很多工厂的工人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他们靠经验工作;二是理论型,这是以知识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很多科学家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

二、提高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大多在11-17岁的年纪,大脑正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引导,且经大量学者们研究表明,这个学习时期如果能够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将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均衡发展。物理本身就含有大量逻辑推理知识,很多理论的得出都是经过推理衍化的,如果能正确地对学生引导,在这一课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学习其他科目有帮助,而且对物理本身的学习也非常有益。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且这是长期的工作,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累良好的教学经验。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地准备教学内容,掌握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设计上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1.逻辑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是根据对比、分析、整合、概括和图像等思维过程,达到由表及里的推断目标,从而发现事物本质。其特征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判断的特征,即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出真与假;第二就是推理的特征,倘若前提条件是真,则结论一定为真,此为必然性推理,若前提条件为真,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为真,则为或然性推理。

2.逻辑思维的引导方法。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法,既然是方法,也就有其自身规律,和凭空想象有本质区别,因此需要物理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概念的框架,从而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正确结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授课时,要首先讲清两个概念,分别是杠杆和力矩,杠杆容易理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费力,然而力矩的概念就相当抽象,如果不引导,则学生很难想象力臂是什么概念。此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解释什么是力矩,就是以杠杆为基础的特殊杠杆。学生在脑海里就有了印象,通过杠杆理解与力矩相关的知识点,让力矩具备了与实物类似的真实感。为学生理清了这些概念,那么在讲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推理能力,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通过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讨,就会认识到力矩大,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就要事倍功半,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也会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关联性。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扩散逻辑思维的方法

物理教师除了要掌握逻辑思维方式的引导方法,还要知晓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科学的探索非常奇妙,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线、面、体,不断跟随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1.逻辑思维扩散的含义。按照物理上所讲的,扩散就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在彼此接触、碰撞的过程中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将墨水滴在水中,就可以看到墨水与水慢慢扩散,融为一体。逻辑思维上的扩散与之类似,就是由此及彼,由点及面,对物理知识分层分章节地进行掌握。

2.逻辑思维的扩散方法。初中物理的知识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教授他们课本上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日常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就会深入思考,从事物的现象推理到本质,从一点扩展到一面。例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动力臂和阻力臂,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图形或者实物,让他们分析和判断出哪些是动力杠杆,哪些是阻力杠杆?还可以在实践中让他们指出哪些动作省力,哪些费力。又如从高空中落下来的纸片,即使没有起风,纸片落下时也会有不同曲线,让学生积极思考原因,最后讲解主要是由纸片不同的面受力不均衡导致的,让纸片在下落时翻转、曲折。通过这样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会联想,碰到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教师有密切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教程,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科学推理,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力远.浅谈新课改条件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

[2]杨映川.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4(26).

[3]周旭.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2):63-72.

[4]黄标.试论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导学,2013(08):33.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5

一、运算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较计算能力的含义更广泛些,计算能力仅指数值计算的能力,而在中学数学内容中的运算不仅是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它还包括几何运算(平移、旋转、对称、压伸、相似与位似等变换)。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不应只局限于代数教学,而应该作为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

对运算要求达到“正确”、“迅速”、“合理”。

“正确”不仅仅是指运算的结果无误,还要明确运算所依据的理论和运算过程的依据。

“迅速”不仅仅是指熟练、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运算过程简捷(该有的过程不少,不该有的没有),只有运算过程完全合理,而又简便,才能达到既正确又迅速。但它必须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观察能力,善于使用计算工具,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

在教学中,老师除按正确的法则和最佳的方法把几个数或式组成一个新的结果的结合变形能力讲好讲活外,还应加强根据论证和运算的需要,把数或式从一种表示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示形式的分解变形能力,要加强字母运算能力的培养和高中、大学常用的运算方法的训练,例如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

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地说,逻辑思维含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和运用比较、类比、分类、归纳、演绎、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等常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使学生能遵循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思维形式,掌握思维方法,明确地使用数学概念,恰当地数学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无论是对概念的理解,数和式的运算,图形的作法或命题的论证,都应达到思维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正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推理论证的训练,做到随时纠正容易出现的逻辑错误,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能通俗地讲授一些必要的逻辑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数学教学和各种能力培养的核心。

作为一个教育者还必须做到先受教育,要学习和掌握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研究它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6

【关键词】逻辑教学;工具性;逻辑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校文科专业中逻辑教学面临的形势

众所周知,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学问,它在训练人们的思维、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普及逻辑知识非常重要。逻辑教学是普及逻辑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逻辑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

逻辑学作为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在我国高校的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已经没有逻辑学了。即使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设有逻辑课,但他们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有些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

(二)师资队伍状况

如上所述,高校逻辑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逻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也相当难,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有关逻辑方面的课题极少,且科研经费也不高。公开发行的逻辑刊物也少的可怜。在此情况下,原来的部分教师改行转岗,高校逻辑学的师资队伍大大缩减。这样又造成逻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难,进而影响到逻辑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最终导致高层次逻辑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后继力量不足。

(三)逻辑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而逻辑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素质的基础性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发展的整体化,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由以往的培养“精英”的应试教育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近年来,逻辑教学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育的惟一组织者,应是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网上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者。但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知识的惟一传授者和教学的惟一组织者,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逻辑学的性质及作用

(一)逻辑学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它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在众多学科中逻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因为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管构建什么样的学科理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要运用到概念、命题和推理,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律和规则。由此可以看出,任何其他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学。另外,逻辑学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学科。如分析哲学、相对论和量子论、语言哲学等。由于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逻辑形式,所以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与语法相似,因此,有人称之为思维的语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工具:它为学习、理解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工具,可以指导人们运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日常说话、写文章中能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符合规则、论证有条理和说服力,还能发现真理、排除谬误。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对策

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力,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全成形,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正确引导,这既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富含逻辑的学科,而逻辑思维是利用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掌握并解决好数学问题,特别是几何问题,就必须进行理解性的教与学。因此,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能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正是建立在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之上的。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知识掌握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感性认知情况下,运用合理的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得到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解决方法。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许学生能够将这个线段公理背下来,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个命题的论证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论证方法的讲解、作图、分析论证,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讲解过程,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

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剧增,在面对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和各种考验中,必须学会冷静、客观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健康、科学、正确的理性思维认知的启蒙阶段。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年龄特性,专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优势,学生可以很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实现逻辑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1.启发式教学

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现学现记能力很强,却在课后的练习上无从下笔。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多思考,寻找一个浅显的切入点,例如,一个存在多个未知数的求值问题,就可以设置一个参数作为切入点,就很容易把未知数用共同的参数表示,最终得到需要的结果。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了解题思路,就会一步步往下解答;另一方面,也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

2.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先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际的论证方法、分析练习等来强化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消化并深刻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式,还要在教学语言中注重表达的严谨、准确。针对学生的错误,需要对其进行思路分析与梳理,并且运用合理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一步加强逻辑思维的

培养。

3.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套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案,一些案例需要结合实际,也需要有一些趣味性,或者与过去的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些合理的联想空间,既培养了思维模式,也能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加深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重复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是说一两节课就能够有成效的。由于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很大程度上思维模式依然会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想要塑造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训练去引导,从而逐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鹏鹏.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6(5):32.

[2]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5):89.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8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教学,是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各类数学概念体系的过程。而数学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则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等各种逻辑方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数学知识又大都通过数学概念的联系而表达数学命题的,这些命题的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以及相互的研究都属于逻辑学的范畴。

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它在能力培养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是学习数学理论,运用数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小学阶段,算术学习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的思维形式。进入初中,就要为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思维形式过渡奠定基础。从初二到高一,则是逻辑思维的培养阶段,但此时还是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倾向于经验型逻辑思维。高二到高三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以已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属于理论型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辨证逻辑思维成分在逐渐增加。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应该很好地考虑这些阶段的特点。特别要抓住初中一、二年级这个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打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表现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运用能力的强弱上,表现在语言的表达运用和思维开展时每步的依据是否充足上。教师的数学教学,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在这方面下功夫、花气力,以求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形成、理解和深化数学概念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没有正确的数学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数学思维,不深化数学概念,就不能发展数学思维。

1.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隶属于一般概念,它是人脑反映数学对象(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结构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作为概念,它的形式遵循一般概念形成的规律,然而又将体现出其本身的特殊性,其形成过程可概述为:⑴对数学对象进行感知辨认,在头脑中建立数学映象;⑵通过观察、分析,从各个数学映象中分化出各种属性,通过比较概括成共同属性,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数学表象;⑶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抽象出数学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⑷用数学词语表达数学对象。其过程是:

上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四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形象思维阶段,第三、四阶段为逻辑思维阶段。从概念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先导,它渗透合在逻辑思维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渗入,逻辑思维就不可能很好地展开。

2.数学概念的掌握――理解和深化过程

形成数学概念以后,还须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概念。使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掌握,即进入认知过程的发展阶段,其标志是概念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揭露,建立概念体系。这也意味着对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⑴感性认识于理性认识已经结合起来;⑵新概念与原有知识已有机地联系起来;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对于数学概念的掌握,还要求将数学概念加以深化,深化的关键则是运用,数学概念的运用,即看在实践中能否将一般与个别密切联系起来,是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概念中的应用。只有从一般到特殊、特殊上升到一般的过程中。能将数学概念运用自如,才意味着概念得到了深化。

二、通过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活动是对所研究的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符合客观规律的本质性认识。因此要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应该着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就要重视数学命题的学习。由于每一个数学命题,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的,深入掌握命题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能力增长的过程。

逻辑思维对推理的基本要求是:推理要合乎逻辑,也即在进行推理时要合乎推理的形式,遵守推理的规律。因此,必须通过推理思维的训练和推理形式的训练这两个方面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推理的每一步都要求有逻辑依据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命题的推论都要有正确的根据。要指导学生,能指出推理的每一步所作依据的定义、公理、定理。在运算时,要自觉意识到运算的每一步都是根据相应公式法则(包括运算律)来进行。如果是作图,则要让学生清楚地认清是根据哪一项基本作图法来实施。

2.作关于联想思维方法的训练

推理过程的思维活动,要进行频繁的联想,通过联想“穿针引线”接通思路。应做一些便于作纵向和横向联想的练习,以便在联想的实践中学会联想。

3.作关于分类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对象一般都包含多个侧面,如果只从对象本身所直接显露的一面来进行推证,则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形象,以致产生遗漏等情况。因此,在推理进行前,必须对推理的对象进行全面、周密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种情况去考查,然后逐一进行论证,这就需要使用分类这种思维方法加以操作。注重于进行分类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周密的思考和合理的推理,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反例剖析,纠正逻辑性错误

在中学教材和一些参考资料中,都有一些反例剖析的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重视,指导学生练习,以加深自己对逻辑性错误的印象,提高逻辑推理时的警觉。

最有效是推理形式的训练是加强三段论法的运用。这种训练以在几何学习中进行为主,但在代数、三角学习中应该加以必要的注意。

三、通过数学语言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语言与数学逻辑思维的关系

⑴数学逻辑思维是借助数学语言来实现的。如在研究有关几何图形的性质或解决有关问题时,可以画一个草图,也可以不作出图形,而凭借数学语言来思考。只有通过数学语言这种物质形式(说出的、听到的、或看见的词的信号),才能把所研究的数学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它们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固定下来,从而有可能进行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⑵数学语言不能脱离数学思维而存在。由于数学语言本身的意义就是通过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是其中核心而获得的,数学语言必须要和数学思维联系起来,才能有其数学的内涵,才能表达出数学思维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失去了数学思维所概括出来的数学特征,那它就不成为其数学语言了。因此,提高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2.注意提高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语病”是由于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薄弱所导致的思维的混乱。如:

①x2、a-2颉√x-1都是正数(实际应为非负数);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漏去“任意”两字);③同位角、内错角相等(缺少了前提,漏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这一状语成分);④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缺少“同一三角形”这一状语成分)。再如,关于“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有的同学对条件中的“字母相同”不明确,以为只要有一个字母相同即可,以致出现3ax+5bx=8abx这类错误。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由于对数学语言理解和运用上的薄弱导致了思维上的混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要指导学生搞清楚数学语言的字义词意

在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字、词都有着确切的意义,要准确地理解这些字、词,就需要“咬文嚼字”(尤其是初中),如“x比y大a”,这是表示两数之差,这个“比”是个连接词,而“x与y的比是a”,则表示两数之商,这里的“比”是个名词,同一个“比”字就有不同的含义;“增加了”,后面的数是净增数,不包括原数,而“增加到”,后面的数是净增数与原数的和,要能准确地把握“了”和“到”的不同意义。

数学语言中的词比较隐蔽,但起的都是关键作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如“a与b的绝对值的和”与“a与b两数的绝对值的和”,两者虽只有“两数”二字之差别,但意义是不同的,前者表示的是“a+b颉保后者则是表示“a+b颉薄5不少同学却误以为“两数”这二字是可有可无的,因而两者列出的却是同一个式子。有的同学对于字在语言中的顺序毫不在意,如“不都”与“都不”他们以为是同一个词意。其实“不都”是对“都”的否定,一般有多种情况。而“都不”仅有一种情况。

2.要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述命题

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强弱表现之一,是用数学语言精确地叙述数学命题,为此,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针对性的练习。

在理解数学命题时,要对命题的字、词逐词逐字细细推敲。例如,在学习“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定理时,注意不能把“两组”当作“两条”;不要以为“对”字可有可无;也要注意“分别”这一关键词的重要作用。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语言中的字、词,展开比较、分析、思维操作,找出哪些字、词作了变动,对于表达命题的意义有何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并要求学生举出例子加以说明,就能加深对关键词、字所起作用意义的理解。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语言,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来学习。如对方程的同解原理2:“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数,所得的方程是同解方程”。有的同学很难全面加以理解和掌握,为此,可把同解原理2“分解”为“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抓住“都”、“同”这两个关键词来学习。

3.采用简易的数学语言进行“变式”,逐步提高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数学语言本身抽象程度上也存在着层次之分,首先可用浅层次、简明易懂的数学语言,由浅入深地逐步提高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关于异面直线所采用的定义,下面的三种表述就是由浅入深的:

a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B不同在任何平面的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传统的教学过程几乎是“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其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延伸学生的逻辑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愚认为以下几点策略对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扩散

小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有效延伸也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密切相关。故教师要在备课时,对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的设置,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只要不是牵扯到思维大方向的错误,教师都要鼓励其进行积极的纵向扩散,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授课的每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运算”时,教师应该充分设计好整除的数字,可以在黑板上先列出一组数字,让学生回答哪些数可以被5整除,或者列出一组数,让学生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字,在学生了解了整除的概念后,教师接着说:所谓的整除就是在做除后不会留下任何的余数。然后把学生分组,让每个组均以出题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进行“整除计算”的出题过程中,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和`活性。最后让学生思考总结整除的概念,并让学生从教师举出的例子中不断地进行总结、补充,再让不同的学生进行“整除”概念的补充,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逐步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一点点挖掘其思维的创造力。当然,教师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锻炼的力度,每环节或者每节课都能渗入一点,从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大发展。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学生逻辑思维的走向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教材内容作为授课的主体,有效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下,利用自己特色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扩散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除了考虑教学目标以外,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预习小数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理解小数,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活跃思维,然后再通过一个实际练习题,让学生辨认哪些是小数,除了小数以外的其他数字是什么数?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帮助学生对其他百分数、整数、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便学生进行下面的教学任务,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最后教师再逐步向学生引申小数分为哪几种,如何辨认纯小数、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总结其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让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将概括好的结论与同学们分享。这样教师通过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并不断地进行比较,并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逻辑思维的走向,并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总之,数学教材处处体现逻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逻辑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思维培养过程,把握学生逻辑思维的运用

逻辑思维培养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能够把握好教学方式的“度”。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运算,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它的推导过程是什么以及在计算应用题时要注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有一个运算法则叫“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叫做加法”,教师不但要要求学生计算正确,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方式,减少计算的失误率,如,25+36=?,教师要先让学生将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百位数和百位数对齐,然后让学生进行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其注重讲述算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该种问题进行进一步理解的过程。故教师要注重教学推导过程及计算的算理过程,此过程是对思维的发散和训练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打开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如,讲授“圆柱的体积”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应该把其公式的推断过程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让其明白此公式的推理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在日常练习中运用此公式的能力,正确地找出解题思路,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全面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归纳、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材料,从而全面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乔燕.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大学生如何培养逻辑思维篇10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逻辑思维;问题化;过程化;数学模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与之相距甚远,即使是在比较规范的重点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体现甚微。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一个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秧田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观摩一些教学大赛,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没有看到学生真正的潜能有多大,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配角,一切都包办代替。二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例如有的教师在讲《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时,仍花大量时间去讲述科学家对膜的结构的研究历程。为什么不能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呢?三是教法不新颖。目前一些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流程是:熟悉课标与教材确定授课目标谋划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然后是高强度和大密度的巩固知识点的对应训练,其出发点是教材而不是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不能主动尝试去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四是实验方式不恰当。比如学生实验,多数教师是让学生照搬教材,当然这没有什么错,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根据教材实验进行改编,甚至是拓展创作。如:教材上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换实验材料再做此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老师提出的一系列拓展问题,如:怎样判断成熟植物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如何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等。我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当代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他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课堂教学的流程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化)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学生探究问题(实验学生化)师生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巩固训练(思维飞跃)。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和把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探究的问题进行选择,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始由课程走向生活,由学校走向社会,由个人转向团队合作,这其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的角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为了认识某种客体(解决某个问题)而对现在认知结构和认识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我们知道,科学的发现能力是从简单发现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重视今天学生课堂上的“小发现”,才能创造明天的“大发现”,因为二者的研究过程(尤其是心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探究情境,教学内容问题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即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层次化。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选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例如,学习了《人类遗传病》的知识后,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我国部分地区遗传病的视频资料,资料中谈到遗传病的类型,那么如何去调查某地的遗传病情况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部分学生就开始自己设计调查方案并开始实施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探究,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一问套一问,互相串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纵深发展,始终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解决之中。比如,在讲到atp时,问太阳光能如何转变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若学生回答该问题时感到思考范围太广,难以有条理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此问题改成若干小问题:①太阳光中的能量人体能直接利用吗?②太阳光能首先被谁吸收,贮存在何处?③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动物能利用吗?④植物光反应形成的atp,其中的能量到何处去了?贮存在何种物资中?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动物所食、吸收,其中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吗?⑥动物能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什么?⑦动物体内的atp从何处而来?用在何处?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2.突出思维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化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因素的干扰,生物学教师大都是按照知识原理训练反馈测验的流程实施教学,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较多地关注了结论,得出结论后就开始了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听课练习巩固复习备考的流程,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放手学生,注重展示学科思维过程。特别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过程;原理定律的推导过程;问题思路的详细分析过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次反复其思维过程,不同学生可以使自己的不同思维过程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便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优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教师不要将结论轻易地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想象,主动去发现,将原来面对结论的被动学习转化为面向探索的主动学习,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宏观把握新课标,实现课堂教学从“一言堂”变成“多言堂”,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

3.培养动手能力,教材实验学生化

新课标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仍是教师演示,大部分课堂都是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引导例题训练巩固反馈,其效果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努力拓展教材实验,使教材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亲自动手实践。例如:教材中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实验原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实验失败了,未产生二氧化碳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培养其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观察什么?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现象表明了什么?当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要进行设计、发明、创造和筹划,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假设和办法中,如果能自己解决一个问题,那么他的思维就跟科学家思维一样是探索性、创造性的,就会使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有机结合,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便落到实处。

4.重视学法指导,逻辑思维深入化

目前的教学,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即不但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还要激发其学习的“欲”。逻辑思维是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变求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从更高层次、从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之后,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呢?学生归纳了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根据基因型判断等方法,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应注意采取延迟评判的方式,给学生留一个再比较、再质疑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指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进一步调动了思维的欲望和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5.运用数学思维,生物问题模型化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尤为重要。数学的理性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等,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之后,学生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结束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提出的以上途径和方法,供同行们参考,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