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行业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25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1

文章运用了altman的Z计分模型,通过对我国12(其中有6家为St上市公司)家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后发现自2009年至2012年,现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的Z值指标正在逐年递减,这表明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正在逐年上升。另外文章还分析了财务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并建议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及早树立风险意识,在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同时,注重克服行业普遍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服装纺织行业;财务风险;Z值模型

服装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2008年际金融危机,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本文对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

1纺织业现状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我国纺织行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了非常严重的困难局面,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在2009年开始稳步的回升,从整体上看,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保持良好。然而近两年,我国的纺织业先是经历了棉价“过山车”,再是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最难的则是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各种因素导致纺企成本不断上升,而纺企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行业经济风险也逐步增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2纺织行业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

2.1Z计分模型研究方法简介

本文采用广泛被使用的“Z计分模型”计算我国20家钢纺织企业市公司及纺织行业总体自2009年至2012年的Z分值,根据此判断我国纺织企业现在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Z--Score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来预测财务危机。其中,X1表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是公司的流动资产相对于总资本关系的一种衡量。X2表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表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比率可以衡量除去税收或其它杠杆因素外,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X4表示权益市值/负债账面价值,综合所有股份(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权益,负债则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X5表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资产周转率是一种能够反映公司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在竞争环境中的管理能力。

altmna通过对Z计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为Z=2.675。若Z值高于2.675表示企业较安全,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极小。若低于2.675代表企业则存在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Z值低于1.8,则表示该企业已经存在潜在的破产危机,如无有力措施,将很难摆脱困境。Z值在1.8~2.675之间时,代表企业处于灰色地带且企业财务状况很不稳定。

通过采用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和研究,证明Z-Score模型在国内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同样有很强的适应性。

2.2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Z值计算

本文选取的12家纺织上市公司的Z值计算,结果如表1。

2.3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Z值结果评述

2.3.1从结果来看,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Z值这三年年处于逐年下降阶段,2011年Z值就已经小于1.8,说明纺织行业整体破产的危险非常大。

2.3.2为了清晰地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本文还将对Z值各取值区间的企业个数及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Z值高于2.675财务风险小的企业个数除2010年高达6个,占企业总数的50%之外,2011年、2012年均都稳定在3个左右,占纺织企业总数的25%;Z值在1.8~2.675之间财务状况不稳定的企业个数逐渐正在减少,但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加入了潜在破产行列;Z值小于1.8,已经潜在破产的企业个数则正在上升,至2009年已经有超过7家,总数50%以上的企业已经潜在破产,短期内将很难摆脱此困境。

3我国纺织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原因分析

3.1纺织企业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行业利润下降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日益加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欧美等主要国际市场乏力致使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少,严重的影响出口增长。欧债危机持续升,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又在上升,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迷,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了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二是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今年来来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疯狂的棉花”。面对棉价疯涨,从而引发了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普涨受影响的主要是外贸出口型面料企业和上游的棉纱生产企业。三是人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同时到来的“用工荒”也是导致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而著称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成本费用上升

成本费用上升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直接原因

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纺织产品原料主要是棉花和化纤。自2008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企业成本大幅上涨。随着我国的郑棉期货、电子撮合连续不断上涨,缺口很大的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上升的迹象,而近年来来价格持续下降的聚酯行业,也开始止跌反弹,呈现出大涨的势头。而与纺织原料在纺织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因此,纺织原料价格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二是水电汽能源涨价推动成本上升,计划体制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被扭曲了,涨价也是对过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而纺织行业能耗高、污染较重、资源利用率低水电汽能源价格上涨必将加大企业的负担。加之,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环保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既与国家政策走势,也行业发展趋势相悖,未来将会带来巨大大的风险。

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在人力成本逐渐提高,但纺织行业大多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生产的,这种低端产业率水平很低,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人力成本,使企业成本的增加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因此,若不采取有力措施,纺织行业极有可能整体步入亏损行列。

3.3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的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了该行业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该行业所有企业的财务经营都产生影响的共性风险。

4风险研究的启示

综上分析,我国纺织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财务风险,这一方面是该行业特点和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纺织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周期,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是很小。因此若St公司想要处于良性的发展态势,必须要调整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规避财务风险。在此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其他的方式来克服行业自身存在的缺点和特性。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关于纺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公司经营、投资、筹资的整个全过程,企业应树立财务危机的观念从企业战略角度和日常运营角度综合进行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二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公司业务紧密结合。宏观的政策对纺织企业具有明显的影响,巩固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宏观政策改变的能力。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安排将风险内部化,或者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实现避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ltmane,HaldemanR,narayannp.Zetaanalysis-anewmodeltoidentifybankruptcyriskofcorporation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1977

[2]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3]路英.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管理观察2010,(16):29-30,

[4]徐继红.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8,(4)3-5.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2

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论述了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及改善贸易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实现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出口贸易作为纺织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地位尤其突出,在我国整体对外贸易领域及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走在低质低价以量取胜的道路上,我国是纺织大国但非纺织强国。《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及《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均提出我国要向纺织强国转变,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这两个文件中的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是指狭义的可持续发展,即纺织工业要向资源与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中的可持续是广义的可持续,而并不仅指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纺织工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与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纺织工业可持续是纺织工业出口贸易可持续的最基本的前提,另一方面,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

一、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体现在纺织行业出口贸易“量”的增长并且保持稳定增长的能力。对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出口数量方面的增长或者出口规模方面的扩大。

其次,贸易资源保持持续稳定的供给。贸易资源有两种:一是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或经过简单加工的资源,二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种要素,包括各种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纺织行业出口贸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这两种贸易资源就必须保持持续稳定的供给。

第三,纺织行业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递增状态。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构成了出口结构的重要内容。作为出口贸易发展的核心部分,出口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对包括出口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等各方面的整合、协调和优化,以保证系统各要素的协调配合。

第四,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较高的贡献率。主要体现促进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创汇、解决就业及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有的是无法用数量指标来直接度量的,但却是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五,纺织行业对外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国际分工利益的持续扩大。贸易条件不仅能反映各国贸易利益的分割问题,还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经济的长期发展。纺织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善纺织行业对外贸易条件并能拉动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分工利益的持续扩大。

所以,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同于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正如可持续发展不等于发展一样。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其实本质就是要造就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整个社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因此,研究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问题就是要研究如何使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可持续性,最终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纺织出口贸易。

二、实现纺织行业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纺织产品也是我国出口贸易中的拳头产品。扩大纺织品出口贸易,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而言,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和愈加严峻的贸易形势对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研究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改善贸易环境,提高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实现我国纺织行业极其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涵,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制胜的杀手锏。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产品大多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只能以低价量大取胜,而随着劳动力成本及原料成本的提高,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低价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因此,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纺织行业及纺织行业出口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的根本途径。政府、行业协会及纺织相关企业都应认识到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我国纺织行业极其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升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优势。政府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纺织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纺织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实行税收优惠、贷款支持和财政贴息,鼓励企业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注重纺织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要树立创新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及行业协会的技术创新行动,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并注重对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吸收与创新,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及行业协会提供的一切便利条件,提升企业自身及其产品的竞争力,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二)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中国的纺织业生产能力很大,但没有国际著名品牌,只能在国际分工中从事附加值比较低的一般加工,这对我国纺织行业和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纺织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势品牌,关注市场流行趋势,造就品牌效应。要实施纺织品品牌战略,应同时注重两个方面。

(1)重视品牌的内在本质,即产品的质量。品质是竞争力的基础。纺织品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优质的面料、时尚的设计、先进的工艺等。优质的面料是创造纺织品品牌的基础,也是时尚的前提和基石,而时尚的设计可以说是品牌的生命,纺织品出口贸易要想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满足市场追求“时尚”的需要。先进的工艺是纺织品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保证。因此,先进的设备、工艺以及专业的纺织人才及设计人才是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的必要条件。

(2)重视品牌的策划、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等外在要素。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只依靠提高产品品质是很难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宣传和营销手法是强烈的助推剂。目前我国纺织品除少数制造商品牌外,几乎没有较好的中间商品牌,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纺织品质量不好,而是我们没有重视品牌的策划和营销宣传。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服装企业都应充分重视品牌的推广工作,充分利用行业展会及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便利性,将自身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三)改善经营环境,规避贸易风险

尽管贸易自由化是总的发展趋势,但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不会消失,各种贸易壁垒的存在仍然不可避免,尤其是“绿色壁垒”、反倾销以及新兴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蓝色壁垒”。蓝色贸易壁垒又称“劳动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我们要不断改善经营环境,规避贸易风险。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普遍存在劳工条件和劳工环境低下问题,在国际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成为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理由。因此,为改善这种情况,每个企业都应该具备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要尽可能地为员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严格遵守《劳动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研究wto相关规则,积极申请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认证,获得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重塑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其次,为避免中国出口额快速增长带来的贸易摩擦和限制,可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即到纺织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让更多中国品牌的产品在国外生产、销售,让更多中国品牌的产品标上外国制造的标签。第三,为避免企业无序竞争,行业协会及其他纺织行业相关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尽可能地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制止内部恶性竞争,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对违规企业给予适当的处罚;第四,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国外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协调方式减少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的发生;第五,政府与行业协会要建立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动,对贸易风险做到提前预防与预警。

(四)实施绿色纺织、低碳纺织、循环经济纺织

资源与环境历来是纺织工业面临的两大问题,也是纺织工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限制条件。纺织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资源、环境友好型道路,实施绿色纺织、低碳纺织和循环经济纺织,这既对纺织工业极其贸易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又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大国责任。在新时期,培育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第一,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污染排放、碳排放,发展循环技术,减少资源消耗。第二,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业发展、生活提高过程对环境危害和资源消耗的代价最低。第三,要通过提高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和行业管理,形成价值共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第四,纺织行业针对新时期的主要约束,脚踏实地解决以下几个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加快解决开拓新型纤维资源的问题,大力开发高技术可再生生物质纤维,大力开发超仿真化学纤维,节约农业纤维用耕地,发掘天然纤维潜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突破纤维循环技术,缓解棉纤维、合成纤维原料不足的压力;二是把开发清洁生产技术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加快突破产业链全过程,实现减排和节约用水的大目标;三是加强从教育、科研、生产、营销全方位倡导可持续生产方式。

三、结束语

我国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尤其是从纺织出口大国向纺织出口强国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是必经之路。纺织行业与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纺织强国的号召,紧扣纺织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去,高度强调和重视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积极创建自主品牌,改善贸易环境,以最终实现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光,周柯,马小龙.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J].国际商贸2012(05):212-213.

[2]陈秋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评价指标[J].江苏商论,2008(6):62~63.

[3]罗琳.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32):9~10.

[4]吴志婷.我国纺织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4):108~110.

[5]陈卫红.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5).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3

关键词:纺织印染节能降耗电能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86-03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江东区”)位于杭州市东部、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地域范围覆盖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的行政管辖区域及党湾镇部分用地。2014年8月28日,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江东区”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提出“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的目标,将大江东建设成为全球智慧制造业新节点、国家战略性制造业基地、浙江省产业新引擎。大江东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江东区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印染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特点与大江东建设“智慧”“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形成强烈反差。在大江东产业升级转型大趋势下,节能降耗工作无疑是实现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纺织印染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管理创新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深思,节能降耗工作不仅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关乎整个社会环境的长远利益。

1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现状

1.1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概况

随着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与新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大型工业企业不断入驻江东,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用电需求与日俱增。2014年1~12月江东辖区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累计用电量分别为:17051.47万千瓦时、188021.20万千瓦时、12488.87万千瓦时,产业结构电量占比分别为7.84%、86.42%、5.74%;其中工业生产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7.81%,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仅占总用电量的7.73%。目前,江东辖区内的支柱行业主要是制造业中的轻工业,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截止2014年底,江东辖区全行业共17119户,其中工业4846户,纺织业1030户,占工业企业数的1/5以上。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近年来,江东区纺织业的用电量占据了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如表1所示)

为进一步分析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的电能消耗情况,笔者调查了该区4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印染企业a-D。其中,企业a自身拥有漂白、染色、印花、轧光等专业生产线,是一家集各类纺织面料的印染整理及其设计开发为一体的染整企业;企业B是一家创建较早、资金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主要加工各类化纤、混纺织物的印染和后整理生产企业;企业C投资规模较小,主营涤纶和超薄化纤布;企业D主要面向外贸市场,专营印染特宽装饰布、全棉床上用品面料的知名印染企业。

通过调查了解,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说明近几年大部分企业都做了节电方面的工作。其中a生产工艺成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重视节能降耗工作,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节能绩效显著,单产耗电量最低;企业C因资金规模有限,仅局限于一些简单无低费用的措施,比如:通过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用低谷电等,单产耗电量较高。

此外,江东辖区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管理粗放,在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节能降耗的问题,工程设计时并未系统的考虑厂房、水、电、热、汽等之间的设计关系,设计不规范,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一些纺织印染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用能及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但相关设备、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中小纺织印染企业更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大多缺乏原创性,一次性染色成功率低导致企业生产消耗过高,且主要以生产低档印染产品为主,往往使用质量低的染化料,产品合格率低、回修率高,这些都是会增加企业的能耗,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节能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1.2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因素分析

1.2.1外在因素

大江东正迈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方案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导向:发展传统主导产业(如:纺织印染)必须进一步细化集约、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高标准设定并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确保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江东辖区各工业园区围绕杭州市“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提升发展新型纺织业”的产业发展道路,以“强化生态、力推循环”的发展方向,运用高新技术和生态纺织技术重点改造提升染整产业,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能耗的降低,推动纺织整个行业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稀缺、综合能源利用率低,气候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政府对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管控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萧山有序用电协调办公布的江东范围48家高耗能企业清单中,纺织业就有32家。高耗能企业有序用电政策下达后,对江东支柱产业影响较大,日平均压减负荷在3.5万左右。杭州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任务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萧山区2014年能源“双控”工作的通知》(萧政办发[2014]23号)相关文件中再次明确,将印染、化工、铸造三大传统高耗能企业作为重点调控对象,对于未完成整治提升的印染企业责令停产整顿。这也是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政策压力。

1.2.2内在因素

电力、煤炭、热能和水等能源消耗成本占据了纺织印染企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纺织印染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而电能除了具有价格因素外,在还带有政府调控的特点,在电力负荷存在缺口、夏季高峰用电时期,高能耗的纺织印染企业往往受到限制用电的“特殊待遇”。一些纺织企业选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以实现生产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致使柴油需求紧张。江东区有个别企业甚至投资上马电厂,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如一家主营印染化工的Q企业,2005年自行投资购买三台总功率6000千瓦的发电机组,但因市场不景气,加之经营不善,导致电能成本从10%~15%上升到30%~40%,最终因发电成本高昂,2008年拆除了发电机组,投资宣告失败,使得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纺织企业所用的电机驱动系统运行效率整体比国外低近20%,纺织机械、化纤机械在能源消耗方面都被称为“电老虎”,电力消耗十分突出。染整工艺装备中应用机泵频多,风机、泵类耗电有效功率仅占30%~40%,60%~70%的电能都消耗在调节风门、阀门及管网的压力降上,再加上实际负载常有变化及工程设计裕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因此,机泵实际应用的总效率是很低的。若按工艺要求实施变频调速运行,节能潜力很大。

2纺织印染行业节约电能的对策

2.1优化生产工艺

纺织企业约有75%~80%的电能消耗用在了织造纱线和布匹生产上。纺织品在湿加工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较小,但至少占纺织厂总电能损耗的15%,主要消耗在机械运转上。节电最佳方式是减少加工步骤。可以将湿加工与其他加工处理结合在一起,以减少洗涤和烘干的次数,达到节电的目的。若能减少转动和开启与关闭次数,则能节电20%。而烘干、附带树脂整理方面的节电潜力更是高达35%。印染企业应实施“染色一次成功”技术,降低返工回修率,重视生产在线测控系统的应用,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运用自动称量和标准化配送系统,在提高产品优等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降低电能消耗。

2.2更新技术设备

在动力机械的节电方面,若采用高功率且标准的电机,可节电3%左右。根据电机绝缘等级,电机使用高温油优于低温油。电机把电能转换为驱动能的过程也会产生损耗。最新开发的电机参数表明,电机使用的材料不同,消耗的电能也就大相径庭。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引进目前国际上高效节能电机(Hems),不但节能效果好,而且寿命较长不易损坏,不易受电压和负荷波动的影响,且只产生较低的热和噪声。

对主要耗电设备进行变频改造,也是纺织印染企业有效的节电措施。例如: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机水泵变频调速后,改变了水泵电机的启动方式,小电流、平稳加速启动,不仅降低机械应力,提高电器使用寿命,染缸节电20%左右,同时还使染色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热定形机平均热效率为25%,排气损失热能占60%左右,大多数企业因人工操作不可行,很少企业进行风门挡板调节,控制排气湿度在最佳值,合理设置排气量,若通过变频调节排风机转速,既节省热能,又节省电能。

此外,纺织印染企业大多属于连续生产型企业,照明时间长,灯具数量大,各生产车间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也具备一定的节能空间。在生产工艺允许的前提下,建议企业采用LeD节能灯替代普通钠灯,热泵、冰蓄冷代替普通空调设备,将为纺织印染企业节省一大笔电费支出。

2.3完善管理体系

树立全员节能意识,建立考核监督制度。纺织印染企业推行节能降耗的首要条件是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员工节能意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切实把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作为自觉行动,结合到日常工作中去。制定能源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的行为,在岗位责任制中纳入了有关节能的操作,加强能资源的日常检查,消除设备空转等能源浪费。

加强企业能源审计,注重过程管控。目前纺织印染行业能耗缺乏一套科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有实力的企业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能源审计,提供能源分析账单,从全局、局部或系统的角度,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查漏补缺、有的放矢,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方案。一体化水平高的纺织印染企业,建议引进成套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将原料、生产、管理、营销和商贸进行程序化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把纤维―纺织―印染―服装等上中下游的研发、订货、设计产销的垂直产业整合起来,实现整体快速反应系统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生产各车间安装电表等对电能消耗进行计量考核,并与员工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根据订单合理调整操作时间,错峰用电,多使用低谷电。另外,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对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均具有重要意义。

3结论

通过对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其用电量占据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尽管在政府政策压力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多数纺织印染企业采取了一定节能降耗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显著。该文从优化工艺水平、更新技术装备、完善管理体系三个层面,对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降低电能消耗提出可行性对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优化升级,从而契合大江东“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一飞.纺织印染使用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徐敏达,韦彦斐,迟春娟.浙江省印染行业环保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9):31-36.

[3]高俊.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状况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3):81-82.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4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纺织工程;研究探索

apreliminarystudyandexplorationoftutorialsystemforundergraduatestudentsoftextileengineering

GaoDa-weiwanGLiliLVLi-bingwanGChun-xiaLinHong-qinJiaGao-peng

(instituteoftextileandGarment,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YanchengJiangsu224051,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tutorialsystemisanewemergingexploratoryeducationmanagementsystem.inthispaper,thesignificanceandnecessityofimplyingthetutorialsystemforundergraduatestudentswasstudiedandexplored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ourcollege.also,themaincontentsandfuntionsofthissystem,wereanalyzed.atlast,somenewideasandoptimizationstrategiesonfurtherimprovingthetutorialsystemweregiven.

【Keywords】Undergraduatestudents;tutorialsystem;textileengineering;Researchandexploration

0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在我们国家导师制主要应用于研究生教育。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招生的扩张,培养大学生的质量普遍有所下降,教育质量与扩招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并且高校正普及学分制和选课制,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已刻不容缓,这就是我院纺织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和前提。

1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目前这个时期学生一是社会阅历少,知识面偏窄。高中生所掌握的课程主要为应对高考,而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很少,对纺织工程专业更是了解甚少。第二,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接触社会少,有些人或自以为是,或自卑自弃,这些都是独生子女的常见弱点。

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正是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应运而生的,这种制度的实行能够给学生更多、更具体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成为社会合格人才。

2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2.1保障学分制改革顺利进行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导师更加成功的完成教学、探索并完善学分制以及推动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交流互动时间的增加使得导师可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

2.2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大学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主动灵活地选修自己喜欢的课,这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学分制允许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并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与服务,使他们将所学的课堂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自身素质修养。

2.3促进教师进步的有效途径。

导师制的实施,可以说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与学生交流和为学生更好服务的平台,把教书、科研和育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导师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

3实行导师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1帮助学生系统规划学习与生活

引导或指导学生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大学学习与生活,分析和解决其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2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导师不只是学生的良师而且也是益友,导师有能力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定相应学习计划,积极鼓励并耐心指导学生多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尽早接触自己所学专业,提高自己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

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正确地做人做事的态度,所以导师应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恰当的做事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3.4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接触和理解较少,心理方面还相对不太成熟。而导师在与学生长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关系,导师可以及时发现并协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防微杜渐,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后果。

4完善导师制的设想和优化策略

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尚处于试运行及探索的阶段,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4.1人尽其才

近年高校扩招直接导致高校教师比较紧张,致使指导效果不尽人意。对此,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让更多的老师充实到导师队伍当中去;另外可以让退休教师加入丰富导师队伍,甚至可以考虑聘请有经验纺织企业或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导师。

4.2个性化辅导

导师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和学习成绩等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授之以渔,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并协助学生完成人生规划。

4.3考核与奖励并进

导师制实行后,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验证。因此,对于导师这一较为特殊工作的考核应该尽量细化和量化,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5结语

在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推行导师制是一种旨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新尝试。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主要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导师制的实行也会全面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研究,2005-01-75.

[2]王艳峰.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02-110.

[3]刘培蕾.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再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9-147.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5

王天凯:加快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

王天凯在讲话中说,2012年以来,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压力较大,生产、销售、投资、出口、效益等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要素成本增长过快。金融危机以后的几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资收入增长年平均在15%以上,2009年增长26%,2010年增长17%,2011年增长15%。劳动力成本上涨是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的必然,这种上涨的势头还在持续。三是纺织行业特有的问题——棉花体制问题较为突出。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1/3,导致棉制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大量增加。

对于2013年以及今后纺织行业的发展,王天凯指出目前核心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王天凯说,如何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环境消耗型发展模式,切实转到创新驱动增长模式上来,是我们行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十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用全球视野来谋划行业发展,增强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纺织创新之路怎么走?一是要围绕重点技术,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在未来要加大创新力度。王天凯说,要建设纺织强国,我们要关注四个重大技术的攻关:纺织新型纤维材料、纺织新型装备、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新工艺。二是对订单转移趋势继续存在、出口压力持续增大做好思想准备,大企业要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要做精做专做特,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公平连接、共同发展、和谐共荣。在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处境艰难。大量的中低端订单的转移的趋势还会继续,要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对于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王天凯建议,研究会要着力于行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特别是在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推进自身品牌建设。

规划研究会积极参与行业调整振兴规划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6

在开启“十三五”奋斗征程的大背景下,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作为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盛会,对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意义重大。

深化科技创新,担当新时期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各界,包括纺织服装行业,一直都在寻找增长的新动力,而应对新常态最重要的是能够寻找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把创新放到了首要地位。本届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围绕大会主题“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探讨了新经济形势下纺织工业如何利用新动能提升创新能力,以“十二五”科技进步成果为基础,完成“十三五”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孙瑞哲指出,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发展整体呈现L型增长态势,行业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的主要指标增速趋于平稳。增长速度的回落,在释放压力的同时,也为行业创新发展预留了空间。面对发展新形势与创新新机遇,中国纺织工业的新经济正在酝酿,新动能开始形成。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资源投入的持续增加、教育支撑的不断增强、政策指引的科学精准以及体制机制的深入完善,使得行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在纤维材料、纺织、染整、产业用纺织品、纺织装备、信息化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的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孙瑞哲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完成好“十三五”的目标与任务,担负起新时期的责任与使命,中国纺织工业需要不断深化与推进科技发展及技术创新,着力发展纤维材料高新技术、先进纺织染整及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加工技术、绿色制造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先进纺织装备和纺织信息化技术等六大领域。

汇聚顶尖学术资源,打造一流共享平台和高端智库

经过近6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已然成为顶尖纺织学术资源的聚集地和首屈一指的交流平台。会议紧密结合纺织行业自身特点,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纺织学科繁荣发展,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不断优化会议内容,提高学术交流实效。

除主题报告外,本届年会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特别设置了纤维材料、现代纺织技术论坛、技术纺织品、纺织专项成果交流会――“相变调温技术”与“植物染料技术”、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等5个分会场,专家学者围绕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先进纺织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智能纺织、互联网+纺织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培养储备一批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建立创新的科技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营造人才发展的软环境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届年会颁发了中国纺织学术大奖等多个奖项,众望所归,高潮迭起。其中,天津工业大学程博闻、东华大学王华平荣膺本年度“中国纺织学术大奖”;江南大学丛红莲等5人获颁“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阳光集团陈丽芬等5人摘得“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奖;厦门三维丝蔡伟龙等3人获得“富丽达”2016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钨酸铋负载涤纶织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等15篇论文获得17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

精彩纷呈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智慧之火的碰撞培育了沃土,也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契机。通过科研成果的介绍和展示,以及优秀纺织科技人才的举荐与表彰,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为全国的纺织科技工作者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学研用权威平台,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纺织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引领作用。

本届年会尤其注重学术界与产业界的融合。为推动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辅助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的实用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即建立不同类型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据市场需求,提供优质科研与技术、培训供给和精准服务,实现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务实高校科研的目的。会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分别与青岛中科纺织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管理委员会、石狮市人民政府签约合作成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生态纤维和纱线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面料产业研究院”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服装和辅料产业石狮研究院”。

针对业内具有技术特色的企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自2008年开始就开展技术研发中心体系建设工作,陆续授牌了90余家研发中心企业。本次大会,学会对新加入研发中心的无锡市万邦机械制造厂等12家企业举行了授牌仪式。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7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1983年5月,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开始了开展群众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科学化研究,纺织系统思想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30年来,政研会紧紧围绕纺织经济工作和发展大局,坚持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工作宗旨,创建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的行业性活动,在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着力培育推介具有纺织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着力创建和谐企业与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弘扬新时代的纺织劳模精神,着力推进纺织企业党建工作深入发展,努力为纺织经济转型升级、加速纺织强国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等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

“30年来,政研会根据本身的活动特点在深入产业第一线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不断地向群众实践学习,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树立了协会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协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在纪念30周年活动的这个结点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如何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开拓新局面,承担更重的历史使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纺政研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强调:“政研会的工作既生根于各类行业实体经济,又生根于各专业行业联系中产业意识形态工作,是公共服务的职能,这要求政研会不仅要学习好思想政治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又要熟悉各行业有关业务和相关知识。今后,政研会要以新的姿态融入中国纺织工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就必须‘高举旗帜、刻苦学习、求真务实、善于合作’。”

会上,第三届中纺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慧兰在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5年来,政研会持续开展了“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活动,每年推介“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品牌或企业;承办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工作;开展了创建“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全行业总结推广了99家“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典型案例和经验;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活动,对全国18家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进行了授牌;开展了创建纺织企业党建示范单位活动,以学习推广红豆集团党建工作经验为契机,表彰了红豆集团等纺织行业党建工作十佳示范企业;开展创建“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活动,并向全国纺织企业发出了创建郝建秀式班组活动的倡议;承接了联合文化手册的策划设计工作……政研会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与此同时,作为30周年的贺礼,《印迹——中纺政研会30周年》大型画册也进行了首发。画册共分4部分,集中展现了政研会30年来的历程和辉煌,表达了纺织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作为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144名第四届中纺政研会理事、62名常务理事,聘请杜钰洲为名誉会长,聘请刘慧兰为顾问,聘请赵林中等21名特邀副会长。同时,授予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等33名同志“全国纺织思想文化建设功勋人物”荣誉称号;授予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王玉川等87名同志“全国纺织思想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并进行了表彰。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高德康,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分别作为企业代表和获奖代表进行了大会发言。

“政研会作为组织和推动全行业思想文化建设的社会团体,紧紧围绕纺织行业发展大局,紧跟时代前进步伐,认真落实党在各个时期提出来一系列方针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开展时代性,群众性,行业特色凝聚起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纺织强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天凯作为新一届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对中纺政研会第三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多年工作在政研会岗位和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和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了诚挚感谢和敬意。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8

纺织行业“尖兵”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增速继续居全纺织子行业之首,行业平均利润率高于其他纺织行业,未来仍将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3.7%,高于纺织行业4.5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利润率为4.7%,略高于纺织行业4.6%的平均水平。1~8月我国总计出口各类产业用纺织品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1%。1~8月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1683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00亿元,增长16.12%,利润7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非织造布168.2万吨,同比增长了1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帘子布58.3万吨,同比增长15.13%;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9.2亿元,同比增长了18.55%,其中新开工项目447个,同比增加了14.91%。

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一直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发展速度和质量很引人注目,相信占全纺织行业纤维总量30%比重的前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创新联盟连接上下游

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势强劲,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从行业技术发展来看,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一个企业、一项技术的创新有所不同,需要产业链内一系列技术的配套和集成,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因此,在企业内部研发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可以达到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创新效果。在这种形势下,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运而生。在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创建基于下游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协作共赢、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产业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开始运作的第一个年头,举措繁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召开了土工、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等专项联盟会议,来自上下游企业、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的联盟成员,在专项技术项目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互通有无,企业得到更多的消息,并对行业出现技术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联盟成员之间也互相支持帮助,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技术研究,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力度。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9

2012年12月20日,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纺织规划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出席会议并讲话。李进才当选为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於荣赓为研究会名誉会长,贺燕丽、王伟等51人为顾问,马波、刘增光等9人为特邀副会长。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同期举行。

王天凯:加快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

王天凯在讲话中说,2012年以来,纺织行业整体运行压力较大,生产、销售、投资、出口、效益等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二是要素成本增长过快。金融危机以后的几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资收入增长年平均在15%以上,2009年增长26%,2010年增长17%,2011年增长本文由收集整理15%。劳动力成本上涨是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的必然,这种上涨的势头还在持续。三是纺织行业特有的问题——棉花体制问题较为突出。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1/3,导致棉制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进口大量增加。

对于2013年以及今后纺织行业的发展,王天凯指出目前核心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王天凯说,如何从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环境消耗型发展模式,切实转到创新驱动增长模式上来,是我们行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十八大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要用全球视野来谋划行业发展,增强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纺织创新之路怎么走?一是要围绕重点技术,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在未来要加大创新力度。王天凯说,要建设纺织强国,我们要关注四个重大技术的攻关:纺织新型纤维材料、纺织新型装备、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新工艺。二是对订单转移趋势继续存在、出口压力持续增大做好思想准备,大企业要做大做强,中小企业要做精做专做特,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公平连接、共同发展、和谐共荣。在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处境艰难。大量的中低端订单的转移的趋势还会继续,要为中小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对于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王天凯建议,研究会要着力于行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特别是在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推进自身品牌建设。

规划研究会积极参与行业调整振兴规划

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於荣赓在会上作中国纺织规划研究

纺织业行业研究篇10

今年年初,为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研发中心,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36家企业申报的42个产品研发中心资料进行评审,首批共授予27家企业为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研发中心。这是继“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之后,纺机行业又一次对产学研力量进行聚合发力。

联盟中心聚合力量求发展

2009年9月9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试点联盟,它的成立对整个纺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联盟”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专项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吸收了相关产、学、研、用单位的参与,以传统纺织机械技术进步和可靠性提升、产业用纺织机械规模扩张的需求和节能减排设备推广为导向,以提升纺机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组织模式,共同开展新一代纺织设备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突破新一代纺织设备发展障碍,实现产、学、研、用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结合。

2012年,以联盟形式实际动作了四年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以联盟名义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正式启动;同时,由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已经启动了一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也正在按计划执行过程中。

而今年此次首批授予的产品研发中心,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高水平研究与开发机构,中心任务是为本企业技术进步服务。

纺机协会组织产品研发中心评定工作的负责人介绍,在企业里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增强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这是提高企业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将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并对本行业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建成后,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关注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进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测试提供平台。促进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并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同行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吸引高科技人才以各种方式为本企业服务,成为企业凝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对于成绩突出的研发中心,纺机协会将优先向国家相关部委推荐研发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技改项目和有关提升企业资质的项目;优先加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参与联盟中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优先享有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写,产品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等权利,优先享有中国纺机协会提供的技术咨询、产品推介等服务。

研发中心的评审工作将在今后成为常态,每年都将进行审定,并进行跟踪管理。

联盟实体化促使产学合作丝丝入扣

“创新联盟”运行三年多来,在纺机行业内实现了相当的影响和作用。

以‘钢丝圈新型表面涂层’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由以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为首的五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由重庆金猫并代表其他四家企业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此后不久,五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了旨在提高钢丝圈耐磨性能的“钢丝圈技术创新联盟”。

该联盟由“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批准成立,是其下的小型联盟。“钢丝圈技术创新联盟”依靠技术合同将其成员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临时的利益共同体,是技术合作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

但是,创新联盟内部成员之间无利益纽带,是一种松散的关系。从三年来的联盟组织和运行情况看,运行效果没有达到完全理想。纺机协会表示,松散的关系使联盟的参加单位很难进行技术研发合作,没有技术合作内容的联盟便越来越难以获得政府资金项目的支持。

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曾经指出,联盟构建要“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聚集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加强联盟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可以使联盟的技术合作与推广更加有效,“以企业为主体”和“共同突破”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思想,于是,走实体化道路成为了联盟的必然选择。

今年3月,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联合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实体法人机构——无锡中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准备为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合作与推广平台。

联盟实体化,作为在企业、大学和研究院之间的技术合作与推广平台,业务将围绕平台开展,将企业的生产条件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试验条件、人才资源有机结合,促使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在条件成熟以后,还将会建立符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要求的联盟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