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存放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1:45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理工科类专业必不可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育的重要场所,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试剂,其中管制类化学品是高校实验中经常会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主要指的是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和剧毒品。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第445号国务院令,公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随后又进行了增补,共涉及3大类,32种易制毒化学品。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门共同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共涉及148种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23条规定,公安部于2017年编制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共涉及74类易制爆化学品[1-2]。这些管制类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就是由于现场存放有大量易制爆化学品———镁粉,最终导致事故的扩大,3名学生当场烧死。因此,管制类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3]。

1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专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不断深化,高校实验室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加,尤其是管制类化学品很多实验室都有使用[4]。近年来,各高校对管制类化学品的管理不断加强,也针对管制类化学品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办法,但由于涉及实验室数量广,研究方向复杂,人员繁多等问题,使得管制类药品的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虽然高校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师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较多[5]。管制类化学品往往涉及到易燃、易爆、腐蚀,甚至是剧毒,这些特殊的化学品若不引起重视,会埋下安全隐患,如一些实验人员在使用管制类化学品过程中随意将其放置在实验桌上,暴露在空气中,使用过程中也不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防护,还有一部分实验管理人员虽然长期使用此类化学品,但总认为自己实操经验丰富,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最终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上有所松懈,导致意外发生。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到正确的处理。

1.2储存场所不符合要求

一些高校的化学品存放仍在使用传统的试剂柜,这类试剂柜仅适用于存放普通化学药品,有的甚至还是木制柜子,其安全性和安防性完全达不到管制类药品的储存要求。2018年公安部颁布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在储存场所的分类,防护区域和部位,配套的安全防范设施等方面做了最新的防范要求[3]。多数实验室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都有暂存在该实验室中的现象,实验室储存条件不达标势必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祸端。此外,某些实验室随着科研方向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储存的管制类化学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过期试剂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实验室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1.3采购管理存在漏洞

现在有很多高校都严抓管制类化学品的采购,国家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向有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商购买。但仍有高校的部分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购、电话等渠道向供应商购买管制类化学品。这种情况下学校层面很难监管管制类化学品的流通和使用,给实验室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6],然而一旦公安部门查到管制类化学品的供应商,就会根据供应商那边的购买记录倒查到学校相关人员,严重者甚至触犯法律。1.4使用过程管理不严很多高校都实行管制类化学品登记制度,也下发了管制类药品登记台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导致账目不符情况时有发生。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存放不规范,实验人员取用后未将管制类化学品及时放回试剂柜中,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实验室管理不够严格,实验人员可直接从实验室将管制类化学品带出,造成严重后果,如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某研究生就从实验室中偷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将其注入饮水机导致其室友中毒死亡。

1.5废弃物处置不合理

根据国家要求,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多数学校也出台了实验室废弃物回收的相关安全管理要求。但仍有部分实验室未按照规定执行,处理危险废弃物不规范,废弃物回收标签填写不清,废弃溶液随意混放,管制类化学试剂随意丢弃现象仍然存在,有人甚至直接将试剂直接倒入实验室下水道中,造成环境污染。

2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探索

2.1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

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多起工伤事故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发生的89.8%[7]。因此,强化安全教育是高校提升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一开始提升实验人员对管制类药品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才能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第一,加强实验人员的准入制度,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通过学校设置的准入安全教育,包括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实验方案的评估、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考试等等。通过实验方案的评估重点了解所要开展实验内容中管制类化学品的情况,通过查阅管制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了解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等信息,掌握管制类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和应急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第二,开展化学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应急处理和自防自救教育,开展实验室事故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自救能力。

2.2完善储存条件和场所

管制类药品不能一味禁止在实验室中存放,药品的运送和取用问题将使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因此与其严格禁止实验室存放增加管理难度,不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场所认定,可分为由学校部门统一管理的管制类化学品仓库和由实验室自行管理的暂存柜,这两类不同的存放区域也应符合对应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的要求对实验室储存场所进行检查、认定,配套相应的安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根据实际存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属性配备相应的防爆药品柜、酸碱存储柜、视频监控系统和通排风装置,且此类药品柜必须进行双锁管理,方能满足管制类化学品储存的条件。对于高校实验的暂存柜,可将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存放或实验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进行分级管理[8]。其中,涉及到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可定义为高度危险实验室,涉及到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可定义为危险实验室。对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做到分类有序,标签清晰;固液、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按要求分类存放,腐蚀性溶剂配有二次防泄漏容器[9],通过国家规定的储存场所条件和高校实验室的分级认定后,该实验室方有资格购买、暂时储存和使用管制类化学品,且管制类化学品的用量应受到严格管控,不超过实验室药品一周的使用量。

2.3建立管制类药品全过程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高校可依托网络科技手段,建立高校化学品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引入多家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对管制类化学品实行全过程管理。首先购买管制类化学品的教师必须先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在向化学品管理平台上备案过的有相应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提出购买申请,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所在单位部门审核,学校管理单位和保卫处审批、备案,并通过公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公安备案证明后方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该试剂。购买后,使用老师必须依规进行管理,根据管理要求,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严格遵守“五双”管理制度[10],即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其中一个必须是教师)、双人双锁、双人使用、双人记录,剩余不用或者过期的试剂或空瓶的处置必须按规定进行、双人签字确认。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分类存放、双人双锁,做好领用、使用和处置记录。实验开展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精准称量,按需取用,在取用记录本上签字记录,并在化学品管理平台更新数据。为避免管制类化学品废弃物处置不当,这类化学品须由教师本人通过提前备案进行报废处理,对随意处理的实验室予以重罚。同时,严格控制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最终回收的废弃物,分类存放,贴好标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清理处置。

2.4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应积极推进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实验室-实验人员”的五级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一级责任人,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作为二级责任人,学科负责人作为三级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作为四级责任人,实验人员作为五级责任人,结合学校自身特征,建立健全管制类化学品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职责,推动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10],确保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际使用进行领取、使用并登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可根据实验室分级管理原则和认定结果,加强对相关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定期要求对管制类化学品库存进行盘点,做好相关使用登记记录。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2

论文关键词:发电企业;危化品;存储管理

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一家燃煤发电企业,其正常生产所用的部分物资从属性上说,属于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范畴。为加强危化品的安全运输及储存管理,我公司先后制定了《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移动式气瓶安全管理规定》、《公司燃油罐区火灾事故处置方案》、《氨站氨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处置方案》等,通过这些安全管理条例和规定要求从制度上确保了危化品在运输、存储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的安全、健康、环保,建厂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危化品事故。

笔者结合日常物资供应工作实践,谈谈对在用危化品的认识及储存环节如何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工作。

一、燃煤发电企业的危化品

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化品。我公司目前使用的危化品主要有:毒害物品(如液氨、丙酮等)、腐蚀性物品(如硫酸、盐酸、烧碱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易燃气体乙炔、氢气、助燃气体氧气等)、易燃液体(如己醇、丙酮、煤油等)。公司对危化品的危险源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有:酸、碱、氨车的接卸,有可能发生酸碱氨的泄漏,造成伤人、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挥发,造成人员中毒;易燃易爆品未隔离遇火种,发生爆炸;润滑油泄漏,造成地面污染、人员滑倒伤人、对皮肤造成伤害;氧气、乙炔使用未按规定摆放、固定、漏气,发生爆炸伤人。针对这些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化学工作)、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化学主要危险品事故处理预案、公司危险化学品概述与防范及处理措施、化验人员和仓管人员取危化品证上岗等。

二、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性要求

1.设计及施工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设计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室或仓库的构造必须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资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灭火、防护拦坝等安全设施。任何易燃和爆炸性物资的储存都必须与相关法规相适应,不得随便存放。具体实施:对于储存的易燃液体,应建立适当的拦坝,以容纳任何溢出或泄漏;评估仓储物资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兼容性;对于小型仓库的危险物资储存应分间、分类、分堆储存;性质相抵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资要单独储存;所有装有易燃液体的窗口都必须贴上相应的标签或标记;所有易燃、易爆压缩气体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气瓶装载,并贴有相应的标签或标记,使用中的压力气体必须做好记录(如压力、数量、存放地点等),用后的空瓶必须送回到专门地点存放,并做好标记;安装在仓库或储存室的通风、照明设备至少每月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存放易燃、易爆性物品的所有仓库都应适当加锁,以防止未经许可者进入;危险品仓库的建立必须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对不用的、过期或老化的危险化学品按有关规定妥善封存及处理。

2.仓库的整洁

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保持整洁,仓库内必须有统一的划线保持人行走道的畅通。所有易燃品、化学品、爆炸品必须分类,分间存放,贴有标签并在货架上排列整齐。所有装载危险物质的容器(无论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应处于完好的密封状态。对于有可能倾倒的气瓶、液罐等物资应采取措施妥善地安放在支架内或搁板上防止意外。如有溢出的物体应立即清除。储存危险品的仓库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装卸危险物品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摩擦和重压。应在大门入口及储存室内显眼处张贴“严禁明火”和“禁止吸烟”等必要的图形标志。及时消除仓库内使用过的旧布和其他可燃物料。在适当的位置标明最大库容量。

3.使用接地

若有需要,仓库应按标准使用接地装置(避雷针),接地电缆和接地状况良好,并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对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并做好记录。当将易燃液体从一个容器倒换到另一个容器时,为了防止静电荷的积累,应进行适当的接地连接。接地连接用的导线或电缆、线夹应状态良好,且正确使用。连接用的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并妥善保管。强调倒换过程中易燃性,安全工作程序的警告标志应张贴在工作现场。

4.容器及包装

进库的所有物资都必须在包装容器或箱上清楚标注。标注必须正确无误,对于特殊的物资除注明常规参数外,还应显示其基本特征和安全注意事项。物资应存放在适合的容器内或包装箱中。入库时应详细核对品名、规格重量、容器包装等,如发现品名、包装不合规格,容器渗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转移到安全地点处理,不得进库。除留足必需的空容器备用或换装的需要外,尽量减少容器的库存量,以降低风险。员工应有适当的培训,以便学习、了解物资标注的含义。

5.hcs大容量储罐

hcs大容量储罐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爆裂。设计时应考虑在周边增设拦堵坝,以防止泄漏时污染周围环境或河流。正常运行或使用时应有一定的措施确保排放阀全关闭。应有合适的监控手段和设备并制订应急措施(预案)以满足意外危急时的需要。大容器储罐必须按要求加标签。

三、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

1.物资需用计划制订

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制订危品厂区运输路线图:其中对大宗用槽车罐车装运的酸(碱、氨)的进厂应专人专车按指定路线带路监督过磅,且设有液氨(酸、碱)车辆交接记录表,包含日期、车牌号码、带车进出厂人员签字及接卸车人员签字、交接时间、车辆的毛重、净重。装卸过程中注意使用ppe防护用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装卸。仓库严格按照公司《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进行收发料,危险品库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温湿度计,仓管员应每天对通风设施进行巡查,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在高温季节应每天检查危险品库室内温度,如危险品库室内温度高于30℃,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向部门领导汇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危化品仓库全面检查,主要是检查库房的照明、通风、堆放、整洁状况。库内显眼处悬挂有储存危化品的msds(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便于仓储人员或使用人员及时了解物资的属性及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2.确定公司区域范围内危化品的存放点

每月对各工作区域的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制订公司所有危化品现有的库存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储存或使用的化学品的名称、化学品类别及危险性分类、化学品数量、存放场所。同时检查各点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3.建立仓储管理系统

将储存场所要求、储存标志、储存安排与储存量、收发储存化学品、储运条件、禁配关系、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废弃等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利用仓储管理系统制订标准的工作程序。

四、加强危化品仓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基础性安全规定是保证危化品安全存储和公司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相关的岗位及人员必须配备、配齐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放置或使用化学危险品的部位或岗位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标志或警告牌;标明危险品的名称,注明其危险性质,如“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易燃液体、氧化剂、剧毒品、有毒品、腐蚀品”,“防止腐蚀、防止中毒、严禁烟火”等。

排气设施:由于化验或水处理工作中常常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凡是有药品存放或使用的地方均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我公司的通风设施一般采用通风柜及排气扇。

冲洗设施:应在大量使用或储放酸、碱、氨等部分或岗位设置喷淋器,以便人体不慎接触药品后的冲洗;应在上述部分设置冲洗水装置(冲洗水阀、水管等),以便在发生药品泄漏或扩散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冲洗用水。

消防器材:应根据储放或使用药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危险性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安全保卫:化验班或仓储班应将腐蚀品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锁在专门的药品柜中,按《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进行领用及双钥匙保管;建立完整的化学危险品台账。

应急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设急救箱,内含急救包、云南白药、红汞、紫药水、碘酊、胶布、美宝烫伤膏、绷带、创口贴、纱布、棉花等药品或用品。

化学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备洗眼装置及洗眼液;同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与性质配置低溶度的碳酸氢钠或硼酸及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酸碱烧伤时的应急涂洗之用。

2.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讲座

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事危化品工作的员工要重点进行安全专业培训,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危化品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

3.模拟现场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

以此检验相应人员执行《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水平,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3

1)类型。

在岩矿检测中,具有很多种化学药品,由于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导致实验操作事故发生。常见有毒液体包括溴水、氢氟酸、三氯甲烷等,有毒固体包括汞、苯、砷、锰及化合物,常见腐蚀物包括硫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等,常见易燃易爆物包括乙酸、乙醇、乙醚、过氧化物等。

2)危害。

化学药品如果存储和处理不当会带来相应的危害,侵害人体健康,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公共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要求,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3)侵害人体主要途径。

例如,体表吸收、误食、吸入等,进而侵害人体,影响人体安全与健康。

二、岩矿检测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预防的不足

1)人员操作不规范。

实验中没有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例如,有毒或有异味物质没有在通风橱进行实验操作;怕光、遇热能分解物质在太阳照射地方实验;称取挥发性药品后没有及时盖上瓶盖,导致化学药品挥发。

2)药品性质不稳定。

岩矿检测实验化学药品具有可燃、有毒、易挥发等特点,性质不稳定,在搬运、存储、使用中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操作,容易引发腐蚀、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影响实验顺利进行和操作人员安全。

3)药品存储不恰当。

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药品存储,禁忌药品混放,存储室电气设施、静电接地等不符合要求。存储管理不到位,药品出现泄漏、抛洒等问题,部分药品存储时间过长,因潮湿、挥发等而导致药品失效。

4)仪器设备被损坏。

仪器设备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安装,实验中对仪器操作不当,导致药品反应不完全,不能达到应有的实验效果,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现象。

三、岩矿检测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预防的对策

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药品管理。

首先,应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了解化学药品特性,严格遵守《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对化学药品进行分类,并做好管理工作。其次,落实药品管理责任制。将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落实到管理人员,有毒有害药品应该由专人进行管理。剧毒药品严格执行双人保管、收发、领用制度,实行双本账,双锁管理。对一些特别剧毒的药品要实现三人以上特殊管理,以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最后,对药品应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保管、按需取用,确保化学药品采购和使用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要确保岩矿检测试验所需药品的数量能满足使用要求,允许具有一定量的库存,以备急需使用。

2)遵循使用方法,确保操作安全。

实验中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根据实验需要称取化学药品,实验前才配置溶液,溶液配置满足实验需要即可,避免出现浪费现象。严格遵循实验方法进行操作,正确掌握仪器使用技巧,了解化学药品性质、反应条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内容,促进实验顺利完成。运用具有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要求,带上手套,口罩或者防毒面具,实验后要对容器进行清洗与消毒。另外,在实验操作中要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当化学药品对皮肤造成损害时,能够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确保实验安全。

3)规范药品存储,确保药品性能。

库存房间应该具有良好的通风、避光性能,药品柜远离火源,在满足药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易燃易爆药品。药品仓库需配备消防器材,并按规定摆放和使用;根据药品性质、危险程度、禁忌关系、不同灭火方式等,选择合理的密封和存储方式,分类、分柜、分库存放,做好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清查和盘点。禁止性质抵触的药物混存,确保药品存储合理到位。为了确保药品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危险情况,存储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室内干燥,通风良好,确保药品存储具有适宜温度,液体存储温度不超过28℃,爆炸品存储室温不超过30℃。不同药品要分类存储,腐蚀药品存储要选用耐腐蚀材料作架子,爆炸性药品应将瓶子置于铺有干燥黄砂的柜子。性质抵触,或者相互接触易燃易爆药品要分开存储,避免混存。存储室内严禁烟火,采用隔离、封闭、防爆型照明设备,重视对危险药品检查工作,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储室要安置消防设备,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做好药品管理每一项工作。

4)控制物质排放,妥善处理废物。

一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有害物质排放。要保证药品存储器皿与实验仪器的密封性,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溶剂、液体挥发;液体药瓶剩余的少量液体也应该做好保管工作,留给下次使用,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对于过期药品应该妥善处理,可以使用的尽量使用,减少药品堆积和浪费。另一方面,对实验室生产的废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将实验中出现的有毒有害气体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实验使用过的仪器要及时清洗;废弃的固液和滤纸分别放在不同的废物缸内;化学及其废渣、废液需要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才能排放;药品容器和包装需要报废时,也应该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符合规范要求,不能随意乱放,防止对周围环境带来破坏。

四、结束语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4

关键词:油化库防火防爆安全距离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规模原来越大,国家对危险品的安全措施日益加强管理。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确保安全生产,必需从设计开始对自己企业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加以防范。油料化学品库就是这一类危险源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因此做好油料化学品库的设计工作对企业,国家及人员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油料化学品库的存储要求

2.1化学危险物质分类贮存的安全要求:爆炸性物质的贮存按原公安、铁道、商业、化工、卫生和农业等部门关于“爆炸物品管理规则”的规定办理。①爆炸性物质必须存放在专用仓库内;②存放爆炸性物质的仓库,不得同时存放相抵触的爆炸物质;③一切爆炸性物质不得与酸、碱、盐类以及某些金属、氧化剂等同库贮存;④为了通风、装卸和便于出入检查,爆炸性物质堆放时,堆垛不应过高过密;

⑤爆炸性物质仓库的温度、湿度应加强控制和调节。

2.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得与其他物质共同贮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共同贮存;易燃气体和剧毒气体不得与腐蚀性物质混合贮存;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②液化石油气贮罐区的安全要求。液化石油气贮罐区,应布置在通风良好且远离明火或散发火花的露天地带。不宜与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同组布置.更不应设在一个土堤内。压力卧式液化气罐的纵轴,不宜以对着重要建筑物、重要设备、交通要道及人员集中的场所。③对气瓶贮存的安全要求。贮存气瓶的仓库应为单层建筑,设置易揭开的轻质屋顶,地坪可用沥青砂浆混凝土铺设,门窗都向外开启,玻璃涂以白色。库温不宜超过35℃,有通风降温措施。瓶库应用防火墙分隔为若厂单独分间,每一分间有安全出入口。气瓶仓库的最大贮存量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2.3易燃液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易燃液体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并与明火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一定区域内严禁烟火;②沸点低于或接近夏季气温的易燃液体,应贮存于有降温设施的库房或贮罐内,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应保留不少于5%容积的空隙,夏季不可曝晒。③闪点较低的易燃液体,应注意控制库温。气温较低时容易凝结成块的易燃液体受冻后易使容器胀裂,故应注意防冻;

④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分地上、半地上和地下三种类型。地上贮罐不应与地下或半地下贮罐布置在同一贮罐组内.且不宜与液化石油气贮罐布置在同一贮罐组内。贮罐组内贮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排。在地上和半地下的易燃、可燃液体贮罐的四周应设置防火堤。

2.4易燃固体贮存的安全要求:①贮存易燃固体的仓库要求阴凉、干燥,要有隔热措施,忌阳光照射,易挥发、易燃固体应密封堆放,仓库要求严格防潮;②易燃固体多属于还原剂,应与氧和氧化剂分开贮存。有很多易燃固体有毒,故贮存中应注意防毒。

2.5自燃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自燃物质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水燃烧物质混放贮存,也不能与腐蚀性物质混放贮存;②自燃物质在贮存中,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注意做好防火、防毒工作。

2.6遇水燃烧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遇水燃烧物质的贮存应选用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夏令暴雨季节保证不进水,堆垛时要用干燥的枕木或垫板;②贮存遇水燃烧物质的库房要求干燥,要严防雨雪的侵袭。库房的门窗可以密封。库房的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75%以下,最高不超过80%;③钾、钠等应贮存于不含水分的矿物油或石蜡油中。

2.7氧化剂贮存的安全要求:①一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氧化剂不能混放贮存;不能与其他弱氧化剂混放贮存;不能与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混放贮存;氧化剂与有毒物质不得混放贮存。②贮存氧化剂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可以采取整库密封、分垛密封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

2.8有毒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有毒物质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干燥场所,要避免露天存放,不能与酸类物质接触;②严禁与食品同存一库;③包装封口必须严密,无论是瓶装、盒装、箱装或其他包装,外面均应贴(印)有明显名称和标志;

2.9腐蚀性物质贮存的安全要求①腐蚀性物质均须贮存在冬暖夏凉的库房电,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热;②腐蚀性物质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合贮存,可用墙分隔同库贮存不同的腐蚀性物质;③采用相应的耐腐蚀容器盛装腐蚀性物质,且包装封口要严密。

3、油料化学品库的总平面布置

油化库的布置要遵从企业整体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各生产环节联系良好,物料输送合理、有序。用量比较大且运输频繁的油料化学品宜靠近物流口;应布置在厂区边缘或厂区下风向,并远离人群聚集区,同时做到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分开;应远离各类明火源,并建防雷击设施和安全围堰;要保证消防车双向到达。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1.4条: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类别。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3.3.2和业主实际需要面积综合考虑单体油料化学品库的面积。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3.5.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它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等的防火间距(m)确定与周边建构物的防护距离。

4、油料化学品库的建筑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3.15条: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在丙、丁类仓库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提隔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库房隔开,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6.11条: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设置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6.13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仓库,宜按本节规定采取防爆措施、设置泄压设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8.1条: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8.2条: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2个,当每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等于300㎡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时,可设置1个。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由于油料化学品库有防火、防爆的要求,而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并采取防静电措施”。

油化库地面荷载一般考虑单位有效面积负荷(t/㎡)为0.6~1.0,考虑地坪设计实际情况,建议地面荷载采用3.0t/㎡。

5、油料化学品库通风及电气要求

油料化学品库暖通专业应做事故通风(通风次数12次/小时),通风百叶与排气扇应位于不同侧墙面上。油料化学品库中要采用防爆型开关插座、灯具,并设置报警系统,不允许在库内设置配电箱。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5

1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人员业务低下:基层医院专职药品管理人员缺乏,许多科室虽然也明确了专人管理药品,但是大多数是随机指派护理人员开展管理,她们对药品管理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较少有参加过药品管理专业培训的,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状态。

1.2药品摆放不够规范:现在新药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一些基层医院的科室将不同类别应当分开摆放的药品混乱摆放,具体使用时非常容易出现拿错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3储存条件未能达标:不同药品储存对湿度、温度等方面具有严格要求,以及在防虫防鼠等方面也有着规范要求,部分基层医院药库建设不规范,未能达到建设要求,容易导致药品提前失效。

1.4有效期的管理疏忽:药品管理法对医院药品的有效期有着严格的规定,个别基层医院工作存在疏忽,对药品的生产日期及批号没有进行规范标注,容易出现过期药品使用的事故,以及安排药品使用时没有对照有效期先后顺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浪费。

1.5进出管理制度混乱:个别基层医疗单位对药品进出管理制度不够严格,药品采购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群众医疗负担,还具有腐败的风险,加上药品出库、入库手续不完善,导致药品管理无法实时显示动态水平,影响科室的治疗用药。

2针对不足予以纠正,全面提升基层医院药品管理质效

2.1强化药品管理岗位人员培训:医院管理层要对药品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由药剂科牵头对全院各科室涉及到药品管理岗位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应当涵盖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流程规范以及安全用药的操作要点等方面,对全部人员逐一进行技能考核,确保这一项工作能够迈入规范化轨道。

2.2分类规范摆放药品: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类,按照不同类别进行科学摆放,以便及时取用,重点要将急救药品、麻醉药品以及内服、外用和注射剂等药品分开放置,放置点设立醒目标志。要对急救药品制作醒目卡片,安排专人管理,以备急需;注射剂要标注齐备,放置在专门地方,尤其是对于氯化钾等高危类型药品更要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内服药则应当以密封无毒塑料包装放置,既要防潮还要防止其余污染源的触及;新药一定要在详细登记的基础上,注明各种信息,按类放置;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必须按照五专要求进行管理,交接时做好记录与查验,杜绝意外情况发生。

2.3规范建设药品库房:对照规范化药库建设的要求,医院应当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改造与完善,针对温度与湿度技术要求,以及防虫防鼠标准,添置必要的设备以及对药品进行规范储存,并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储存条件不达指标,要立即予以纠正。对药品在库房储存环节,也要加大检查力度,详细查验不同种类药品的储存要求,在指定库房进行存储,防止未按药品习性进行针对性储存导致变质失效。

2.4强化药品效期管理:首先要强化药品安全检查,对到达有效期的药品立即予以报废,坚决不得流入治疗环节;其次是按照规范管理要求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排序,将有效期短的药品安排先出库使用,保证不因为出库顺序问题导致损耗加大;另外,还要建立动态信息管理体系,及时掌握药品的数量及有效期分布等信息,在内网上提示信息,提高药品管理与运用效率。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6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院内感染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院各种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存发放工作,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1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员工良好的素质是搞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保障

1.1建筑布局合理和管理制度完善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设计,布局设施科学合理,各区之间有实际的隔离屏障,严格区分人流、物流通道,各区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并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各种相关文件要求制订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这些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基本保障。

1.2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管理首先,应持证上岗;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核,促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同时调整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利于更好的开展工作。www.133229.com

2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保证所供应物品的质量

2.1质量监控落实到人让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落实到各个环节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的目的,明确各班职责,制订质量监控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并掌握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

2.2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质检员负责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检查,包括:器械、物品、器具的洗涤、包装、消毒、灭菌质量及灭菌物品存放发放质量,包布使用质量等等,切实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

2.2.1把好洗涤质量关回收后的污染物品和器械应按照其性状、精密程度、材质等进行分类清洗。因为清洗彻底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2.2.2把好包装质量关首先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符合gb/t19633的要求)[2],棉布包装一用一洗,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时先进行脱浆洗涤,并进行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才使用。包装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装前仔细检查:器械、器具、物品是否完好,洗涤是否干净,锐利器械是否锋利,干燥程度,包内物品等与标牌上的数目是否相符合,并经双人核对,无误后包装,包裹体积大小、重量符合消毒规范要求,标志要清楚、醒目,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操作者姓名或代码。

2.2.3把好灭菌质量关消毒员严格遵守高压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灭菌物品的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和工艺监测(每锅进行),每周进行1次生物监测(有植入物时需每锅进行),在紧急情况下,有急需灭菌的植入物时,可在生物标准监测包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及时通知使用部门[3]。(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目前采用的是3m公司生产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培养只需3.5h左右,较以前的生物指示剂能大大缩短培养时间,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留存各种灭菌记录,以备查。

2.2.4把好无菌物品存放及发放质量关无菌物品的存放必须严格遵守无菌物品存放原则。灭菌结束后,卸载无菌物品时应仔细检查每包无菌物品的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是否合格,外包装是否破损,消毒日期有效期、品名是否清晰,杜绝不合格物品的进入,严禁灭菌物品掉地,掉地后需重新灭菌合格后方能使用。最后清点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是否相符,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存放。发放前亦应仔细检查物品外包装是否破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灭菌日期、有效期,先灭菌先发放,严禁发放不合格的物品。下送车与下收车严格分开使用,均采用全封闭车辆。(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得退回存放区。)3做好一次性灭菌物品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专室放置,严把证件审核、进货、验收、存放、保管、发放关,并做好记录。

4强化质量意识培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稍有不慎,即可危害病人生命。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质量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提高业务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是杜绝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通过以上的管理措施,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党海丰.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当代医学,2009,15(34):189.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7

关键词:化学品库,消防,防腐,职业卫生安全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应的设计规范也与时俱进,越来越以人为本,注重对人的保护,尤其是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核电厂的化学品库为例,由于贮存了易燃易爆、可燃、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而目前没有专门的化学品库设计规范,所以一般做设计的时候,也就只是考虑了消防和防腐的需求。但是在2010年8月份正式执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明确提出了对工作人员保护的若干设计要求,而且都是强制执行的条目,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在做化学品库设计时要更多的考虑对工人的职业卫生安全设计。

2、化学品库设计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2.1、消防设计

2.1.1、建筑面积要求

核电厂的化学品库用于满足在核电厂运行和检修期间存放化学品的需要,主要储存物品包括:各类气体、联氨、液氨、双氧水、酸类、碱类、油漆等。由于储存有甲类物质,所以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将整座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定义为甲类,耐火等级一级。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其占地面积不得超过750m2,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不得超过250m2。各类储存物品单独储存,各储存间用防爆墙进行有效分隔,并独立对外开门。

2.1.2、建筑间距要求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核电厂内的化学品库应距离其附近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丙类仓库不小于12米,距离主要厂内道路路边不小于10米,距离次要厂内道路路边不小于5米。

2.1.3、防爆设计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储存有甲乙类易燃易爆物品的化学品库应设计合理的泄压设施。最好利用建筑的屋顶作为泄压面,这样不仅泄压面积能得到满足,而且爆炸对周围产生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这样设计,就只能采用轻质屋面,防水和保温效果没有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的好,而且要经常维护和更换。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就只能利用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不应采用普通玻璃)等泄压,就要求有足够大的外墙面作为泄压面。现在有成品的泄压墙板设施,采用铰链将轻质墙板与建筑主体连接起来。发生爆炸时,墙板整体脱出,既可及时泄压,又因被铰链拉着,不会溅出伤人,同时还能遮挡部分其他炸出碎片,极大地减少了爆炸对外界的影响,而且事故后还可再次安装利用。

仓库内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并不宜设置地沟,以避免可燃气体等的聚集。必须设置时,可采取严密盖板、地沟内填砂等措施。如房间门口不能设置门墁而必须设置防止外溢的地沟时,则必须在地沟内设置通风口,以避免地沟内危险气体的聚集。

为了防止化学品向室外泄漏,所以化学品库室内不设置消火栓系统,仅设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以满足火灾初期的灭火要求。

为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爆炸,夏季最高气温较高地区的化学品库宜设置架空屋面,提高建筑的隔热能力。同时设置防爆排风机通风换气,防爆空调机降温等措施,使库房隔间满足储存的温度要求。

化学品库设总配电箱,设于邻近的戊类库房里。化学品库内的用电设备(包括灯具)均采用防爆产品。储存甲乙类物品的房间地面及踢脚应做不发火耐磨环氧涂料面层,并做防静电接地。化学品库的防雷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

在火灾危险环境区域设置防爆型感烟探测器;爆炸性气体环境区域设置防爆型可燃气体探测器。并在各出入口外墙上设置防爆型手动报警按钮、警铃。

2.2、防腐设计

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要求,储存强腐蚀性物质和高毒物质的场所应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腐设计。储碱的房间应采用耐磨环氧砂浆面层,其下最好再做两遍环氧玻璃钢,并沿墙翻高做墙裙。

储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地面与墙角处需抹成圆弧或斜面。

储间的门窗宜采用喷塑钢门窗,以防腐蚀。

储存强腐蚀性物质储间内的风机等设备均应采用相应防腐型的。

2.3、职业卫生安全设计

2.3.1、重大危险源辨识

在新建核电厂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都应对厂址内的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为一个评价单元。若一个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储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之和大于1,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式:1

其中,---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如厂区内存在重大危险源,应到相应主管部门进行报备,并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在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并在便于取用处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并定期保养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核电厂内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氢气、氨、联氨、乙炔、氧气、过氧化氢等,主要存在于制氢站、汽机厂房和化学品库内。同时,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化学品库宜布置在主要生产区和办公区的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3.2、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计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冲淋、洗眼设施应靠近可能发生相应事故的工作地点。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

核电厂内的化学品库根据具体储存的物质,宜在相应的房间内分别设置复合式洗眼器(带喷淋),以满足冲洗要求;在储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储存间内部及门口设防溢地沟(设防透水层),并加设门槛,有效防止储品外流。

在有毒性物质如液氨、联氨等可能发生泄漏的储存间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仪,并制定相应的运行规程,规定在人员进入化学品库之前应先运行通风系统,以避免储间内可能存在的挥发并积聚的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3、结论

虽然核电厂的化学品库很小(不超过750m2),但是因为其内存储了易燃易爆、可燃、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设计情况比较复杂。且化学品库内储存的物质基本包络了核电厂内所有非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其设计可以为其他厂房内危险化学品的储间设计提供借鉴。

由于化学品库存在火灾、爆炸、毒性和腐蚀性等较大危险荷载,所以要特别重视,充分做好消防、防腐和职业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设计,疏忽了任一方面都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针对单体设计,要做好防爆、泄爆和防腐设计,布置合适的洗眼和冲淋设施、通风、电气及警报设备等,并制定完善的运行规程,共同保障化学品库,乃至核电厂的安全。

4、参考文献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8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效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平民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沈阳药科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两所药学院校之一,始终面向全国招生,其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同时其科学研究在数量和档次上不断增加和提升;而作为药科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化学物资及制品,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专业性强、安全性要求高、交接需及时等特点,如何及时、应时地购置准备所需的化学物品,满足教学、科研工作所需,是我们后勤物资供应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购置的计划性,兼顾实际工作中的灵活性,有条不紊进行精心计划、合理安排,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探索解决.[1]。

1.高校常规化学物资的购置供应

这里所说的常规化学物资是主要指实验教学所需、每年都需购置的一般化学物品,按形状分为固体、液体、气体。这类化学物品具有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较好购置,可根据往年的用量,兼顾近年的招生班次和人数,计算时留有一定余富,保证满足用量,和规模大和信用好的供应商处购置,保证我们基础化学物资供应质量和数量要求。

2.多渠道扩展采购途径,降低采购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坚持多渠道、全方位考虑进货途径,以期降低购置成本,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落实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购置途径正规,环节规范,严格遵守学校财经制度,确保学校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3.科研化学物品的差别考虑

作为高校,教学是第一位的,必须重视并加以保障,不能出现问题。对实验教学所有所需化学物资的种类数量应加强统计,保证储备一定数量化学物资,确保实验教学使用安全,是教学平稳运行,同时与本地化学物资公司经常保持联系,及时购置。但近几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的数量和档次都有所提升,科研所需化学物品具有种类多而杂,化学结构复杂,且所需随机性强,需具备一定的化学及药学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购置渠道的人员才能完成。

4.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保证精准供应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所需购置的化学物资,目的都是为了能应时使用,但购买者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一些环节,需要负责购置人员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协调,例如,首先需了解使用者所需化学物资及制品的种类、标准、规格、数量、何时使用等情况,然后根据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落实采购单位。若与使用者要求不符,还需与使用者协商修改。最后确保在时间上、数量上、质量上达到使用者的要求。

5.特殊化学制品的购置供应处理[2,3]

药科大学的化学制品,有一些是国家控制的毒、麻、刺激性及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国家和单位均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使用时要告知使用者其相关规定和严重性。确定必须使用时,与其说明购置此类化学制品需要一定时间和程序,使之有所了解,并尽快向相关部门领导请示申领,联系购置,并严控运输、储存各个环节,确保到货安全,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使用储存回收的应严格按相关规定处理。如果在购置使用过程中使用不当,不仅会给当事的单位和个人造成经济上的财产损失,还会对周围的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破坏。

6.不易保管生物制品的购置供应处理

随着生物药物的研发及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的开设,购置化学生物制品的机会和频次增多,这些物品的购置供应具有价值高、包装小、用量少、易失效的特点,在购置供应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各个环节,积极沟通协调,做到及时应时准确购置供应,确保化学生物制品的时效性,保证物品正常使用,提高使用效率,避免物品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7.急需化学物品的应时购置处理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项目不断增多,教学和科研上会遇到急用某些化学物品情况,为及时处置教学科研所需,必须马上全面地了解情况,尽快联系安排落实,就近就快购置,力争避免贻误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化学物品购置的计划性,及早提交购置计划,减轻化学物品购置工作的压力。

8.高校对各种化学物质的储备供应[4]

作为化学物质为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购置后要及时验收储备入库,认真核对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技术参数合格证明、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进口产品报关审批单等,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做到“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落实储存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存放的仓库,设置货物架、台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例如化学物品离地离墙存放做到存放安全、堆放稳固、排列整齐、便于搬运。

设立清晰醒目的标识标牌分类标明危化事故应急储备的品名、数量、性质、危害性、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对于活性炭、漂白粉、烧碱、洗消粉、金属钠等及其它新增危化的易燃易爆物品应按照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实行分库分隔存放,并达到防潮、防腐蚀、通风、防火、防破损等要求实施。在储存中每年产生的损耗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

9.消防设施的配置、更新、维护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9

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

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7-01

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

2规范化培训

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

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

3.1严格控制产品采购。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

3.2规范库房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按照有效日期顺序摆放并合理安排发放,防止物品过期。质检人员应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同批号,不同生产批次抽样做生物监测,理化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记录备案。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库房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整齐,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墙面10cm,距天花板50cm。有资料统计,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拆开外包装,其空气微生物含量可以从原来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cfu/m3[3]。因此,应根据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装后由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送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间,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分类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无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按照领取-使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完善一次性无菌物品科室使用环节管理制度。临床、医技科室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确保物品在使用环节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径提供的物品,严格按照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做到使用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注意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过期物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设备科、供应中心应与使用科室充分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满足其使用要求。

3.4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与护理部共同负责监管全院医护人员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规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有关情况,并将其向设备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及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黄虹,等.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

化学品的存放要求篇10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272-01

消毒供应中心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在实行集中管理从临床科室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大批量复用性器械、器具和物品在进行由污到洁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医院感染的安全隐患。因此,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和全院医疗安全提供重要保证,根据自己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经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将总结出消毒供应中心在进行复用器械、器具、物品和无菌物品集中管理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和控制措施介绍如下:

1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隐患

1.1回收环节复用性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是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起始环节,在病区进行复用性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时会出现病区工作人员往往因工作繁忙而未将复用性用物与一次性使用物分开放置、使用者没有将重复使用的用物直接放置于封闭的容器中、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用物未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的现象;回收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1.2分类清洗环节去污区进行手工清洗的工作大多由工人承担,岗前未进行规范的防护安全知识培训;防护用品使用不到位,防护意识不强,标准预防理念差,抱有侥幸心理,不能正确有效的采取防护措施,洗手不规范,简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清洗消毒方法错误,器械上的锈斑、污渍、微生物清除不彻底。

1.3检查包装环节检查包装区是清洁区域,用于再生用物经过去污处理后进行质量检查选配核对、包装等过程。经过去污处理的器材在包装间暴露过程中易被带有含菌量高的空气微生物、工作人员的手、台面造成再次污染。进行物品包装时包装材料选择不正确,包布不洁净,包的重量和体积、包内外化学指示物不符合要求,用无侧孔容器。

1.4灭菌环节灭菌运行前B---D试验不合格,灭菌物品工艺监测、化学监测不合格。灭菌器仪表不准和橡皮垫圈密封不严,灭菌器气密性差;灭菌计算时间设定错误,温度压力达不到规定要求。因拟灭菌物品准备不当,物品装载不合理,超载或小容量效应,造成残留空气影响灭菌效果,灭菌器蒸汽排出管道有变曲或堵塞不通畅,灭菌前消毒柜没有预热出现湿包。物品卸载不恰当导致无菌包污染或与待灭菌物品混放。包装2小时后未及时灭菌而引起热源感染;灭菌器保养不当;摆放不规范;包裹之间空隙太小而使蒸汽穿透不良灭菌不彻底;植入物生物监测不及时;湿包未重新灭菌等。

1.5储存发放环节储存环境不符要求是无菌物品存放的最大隐患,能直接影响到无菌物品的安全。无菌物品遭污染、无菌包潮湿或有明显水渍、无菌包掉落地面或误放不洁之处而不进行重新灭菌;无菌存放区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放置失效或非无菌物品会污染无菌室的环境,造成交叉感染。无菌物品未密闭运输发放;发放人员不遵循手卫生原则增加无菌物品污染机会。

2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隐患的控制措施

2.1加强物品回收的管理对使用后的器械、器具与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封闭式回收,回收过程尽量减少污染物品不必要翻动和反复装卸,不在诊疗区域清点污染物品,以降低污染扩散的的危险。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复用性用物与一次性用物分开放置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明显污染物后放入密闭箱内封闭存放,污物回收车辆与密闭盒标识醒目,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用物应双重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单独回收处理。回收工作人员着专用回收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回收完毕后洗手、更衣。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2清洗的规范管理

2.2.1加强人员培训因去污区工作人员以工人为主,在培训方面需加强力度,科内每周组织学习流程知识和各种设备操作规程、器械清洗质量标准、职业安全、标准预防及医院感染等相关知识,进行锐器损伤职业暴露有关知识培训。

2.2.2注重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在去污区进行清洗的人员,必须穿着防水围裙、专用筒靴、戴专用圆帽和口罩、手套、必要时戴面罩和眼罩;去污区工作人员操作时要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对工作人员的飞溅,清点、分离尖锐器具使用工具,不可用手直接接触用过的针头、刀片,必须使用止血钳夹取;分离刀片时必须使用持针器,一次性锐器弃入损伤性废物收集盒内。手工清洗器械时,要保持在清洁液面下或流动水中刷洗,避免污染气溶胶扩散。

3检查包装过程的管理

3.1坚持做好检查包装间的环境卫生检查包装区域的环境空气需要净化或有效消毒,我们要严格做到包装台面,物架,墙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然后再用清水擦拭,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灯管照射2次,每次60分钟,并每季度监测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每个月对空气及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一次,要求空气监测结果为500cfu/m3以下,物理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监测结果为10cfu/cm2以下。包装间和洗涤间必须建立隔离屏障,各种医疗器材应在洗涤间经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送入包装间,严格控制进入包装间的人员数量,才能将大量微生物阻隔在包装间外,尽量减少细菌对包装间空气的污染。

3.2做好包装操作规范管理复用性医疗器械、器具、物品最终的灭菌包装,是无菌物品的无菌屏障。工作人员进包装间要严格洗手,穿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包装材料、包的体积与重量、包内外化学指示物必须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包装完成后及时灭菌,防止放置时间过长,产生热源,影响灭菌质量。

4灭菌过程的管理确保灭菌设备检查合格,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点。灭菌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植入型器械灭菌必须每批次一次,合格后方可放行。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进行生物监测。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生物监测不合格时,立即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改进,连续3次生物监测合格后再使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灭菌过程合格,物品装载符合要求,灭菌物理参数正确,灭菌循环完整才能保证灭菌质量。

5储存发放的管理无菌存放室应具有良好的洁净度,清洁干燥,其空气含菌量≤200cfu/m3以下,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5cfu/cm2以下,灭菌后的物品出锅后不能马上放入无菌室柜内,以免产生冷凝水浸湿外包布;净化空气的无菌室可直接存放架存放,需要放入柜内的物品冷却后再放入。严格分类,按日期有序摆放,确保无菌物品100%在有效期内储存与发放。每天对全部再存无菌物品核查一遍,并查询次日失效物品,质检员不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抽查。无菌物品环境空气需要净化或有效消毒,存放柜架距地面20~25cm,距墙5-10cm,距天花板50cm,材质以光滑易清洗为易,发放时双人查对,发现包装不规范、日期不清楚或胶带变色不均匀不得发放,无菌物品潮湿、变质、坠地、包装破损、污染或疑视污染必须重新处理。无菌物品应用标识醒目洁净的密闭车辆、容器运输装放,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发放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手,在病人使用前应尽量控制无菌物品的手接触次数,一般以不超过4次为宜。

6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各项管理与预防控制,可以确保可靠的无菌物品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及自我防范意识,有效地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消毒供应中心对所有复用性用物实行集中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给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重点是要做好复用性用物的回收到发放整个流程的环节和细节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员安全、物品安全、环境安全、过程安全,最终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2]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

[3]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