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十篇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十篇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06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1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问题;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逐渐进入知识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时代。全球各国科技的竞争,逐一变为高端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高素质的知识人才成为了各个国家或区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飞跃发展的核心。中等专业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育出实用性、技术型人才的重担,学校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培育出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怎样结合中等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特色,探索出适合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的新办法,对中等专业学校在政治教育上尤为关键。

一、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目标理解不足

中等专业学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与普通本科或大专学校在教育方面虽存在着很多共通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自身的特点。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因此实训课和实习的课程在整体教学比重较大。因此不少校方误认为中职教育即是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政治教育的培养。

2、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社会上对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总体地位,在其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知,在实践上没有适合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模式可以借鉴。许多中等专业学校仍然照搬中学或大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政治教育方式过于生硬,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理解不够透彻。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老套,手段过于落后,教育课程虚无化,都对其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3、政治教育队伍薄弱

参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大多以学校党组织、团委、辅导员为主。可随着近些年,中等专业学校的兴起和发展,生源不断的扩大,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很多的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脚步。再加上有些许专业的政治教育工作是由专业课老师负责,在专业教学庞杂的情况下,很多专业课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导致了政治教育队伍薄弱。

二、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思想上的多样化

中等专业学生一部分是初中毕业后入学参加学习,也有的是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或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青年。招生源的多样化,导致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多样化上,相对于大学或中专生而言,中等专业学生存在着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对自身前途信心不足等特点,同时在生活习性和认知观上也更为庞杂不一。

2、学校过于迅速的发展,教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整体素质普遍的下降,对自我意识和约束力不够,这对于营造良好校风,带来了不便。加上很多中等专业学校都是从大专、民办学校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无论在政治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构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3、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教学手段对政治教育的影响

很多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对政治教育只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而无实践经验,不注重发挥学生在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味传授课本之类生硬的教学模式,不理会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学生人格上的完善,导致政治教育不能贯彻和实行。

三、中等专业学校政治教育的对策

1、将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学发展的主位

政治教育是学生人格完善的基础,学校将政治教育放在教学的主位,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理解并接受学生,从而用德育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上进,实现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2、革新政治教育的手段

在这个信息与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较之传统教学,学生更容易去接受新兴传媒手段的教学模式。学校将多媒体技术与政治教学结合,将传统的政治教育工作用网络的形式重新包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政治教育的好坏,取决于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学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政治素养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要建立由校领导和管理部分人员,以及政治老师、辅导员为主体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对教育队伍在思想政治上的要求,加大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建设,同时将思想政治也作为教职工的考核条件,并入老师的日常工作当中。

综上所述,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政治的工作既重要也系统。加大中等专业政治教育的力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接受思想道德上的熏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样性人才。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应切实了解学生自身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2

>>浅析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学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保障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现状分析及建议我国县级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浅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谈解决策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我国职业教育pLC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2.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雷世平,姜群英.我国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发展

研究[J].职教通讯,2012,(31).

[5]张祺午.规范实习管理重在制度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11,(27).

[6]陈俊兰.职校学生校外实习状态个案研究[J].职教论坛,

2012,(4).

[7]薛妍.浅析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课程属性[J].中国

成人教育,2012,(19).

[8]殷翔文,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上)

――基于江苏实践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J].中国职

业技术教育,2008,(27).

[9]贾冬艳,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侵害责任认定现状

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10]张昕辉.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的缺陷及对策研究[D].

湖南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5-01-06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3

1.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5.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6.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

7.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

9.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

10.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

11.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

1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

13.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学经费中地方政府分担比例及投入差异——基于3省25县的微观数据

14.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

1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16.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

1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

18.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

19.开封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 

20.某城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21.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22.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2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24.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25.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26.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2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8.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29.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30.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

31.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32.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

3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34.“人事”: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5.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36.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37.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38.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39.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

40.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41.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 

42.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3.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44.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

45.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46.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47.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8.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4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50.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 

51.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

52.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53.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4.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

55.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56.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

57.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58.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59.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0.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

61.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

62.国外幼儿园装备规范的比较研究

63.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及其启示

64.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 

65.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66.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67.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68.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

69.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70.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71.中美幼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

72.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73.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

74.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75.《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

76.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

77.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8.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79.困境与出路: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探究

80.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关系研究

81.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

82.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

83.1996-2013年我国幼儿园学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4.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

86.普通幼儿园中特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87.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88.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比较研究 

89.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90.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

91.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 

92.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

93.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 

94.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社区资源的整合 

95.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96.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97.武汉市幼儿园降尘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98.从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看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4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题型中的重要题型,其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向来是众多数学教育者探究的教学课题之一。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取得教学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根据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和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以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对策

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1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背景下,近年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一些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一题多解的应用题解题方法、应用题解题方法比较选择法等成果,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1]

1.2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应用题解题方法单一、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当前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归纳为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对象(学生)存在问题两大类,来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教育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者,[2]这些教龄高的老教育者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其思想又受多年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制约,致使其教学实践中缺乏积极性,[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这是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育行业而普遍产生的职业病。有些教龄较高的数学教育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在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往往会为了省事而只给小学生讲解一种解题方法,这既不是因为其教学能力不足,也不是因为其已有的应用太解题方法少,而是因为其在思想上的懈怠所产生的教学问题。此外,对于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新任小学数学教师,其满怀激情投入数学教学中,但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很多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方法不够完善,其需要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去整理这些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没有丰富的解题教学经验必将会影响到学生选着解决应用题方法的简便、技巧性。第二,教育对象(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数学应用题是一种数字、图形、文字相结合的题型,这就决定了小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字能力、句意理解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发现考试中有些小学生其他数学题型分值很高,但惟独在应用题这个题型的分值很低,究其原因发现这些小学生的语文水平稍差些。这说明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即阅读理解能力是影响其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原因。此外,数学应用题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题型。教育对象(小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差别也是导致其解决应用题千差万别的原因。

2破解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教育者突破定式思维运用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

方法犹如工具,好的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解题效果,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质量。那么,数学教育者在讲解应用题中所教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做题质量,乃至速度。简言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在通往罗马的众多道路中存在一条最为便捷的道路。[4]因此,那些新上岗的小学数学教育者要多向教龄高的教育者学习其教学经验,经常听其讲课。并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发扬不怕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教学精神,需要在不断的比较探索中探究出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好的、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并把“笨的解题方法”对“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均传授给小学生,既可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教会其简单适用的解题方法。教龄较高的教育者要突破多年的定式教学思维的限制,相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充分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开展解决应用题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2.2齐抓共管多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稍差的小学生,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与小学生的家长及时沟通,为家长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以提高小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告知家长要注意增强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喜好,选购其喜欢的阅读书,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教育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多设置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引导小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多种要素解决分析问题。

3结语

本文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的论述临近尾声,但在学术界与教育界对此课题的探究与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实践课题的研究,由于作者的教学经验、研究水平等有限,本文对小学生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这个课题的研究或许缺乏深度,期待国内外从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教育者及研究者,共同携手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究及教学方法运用实践的推广,丰富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应用题教学方法,教授给小学生多种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引导其在多种解题方法的比较中选择较简便的解题方法。

作者:董丹丹单位: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170-170.

[2]高小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8.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安全隐患;解决办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学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育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体育在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会对学生造成伤害,由此引发的各种法律纠纷和官司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针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确保体育课程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不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安全认识不足,在思想认识方面也没有防患意识,也没有教导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要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一些教师也没有主动总结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还有部分同学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也不到位,缺少防伤观念,在运动过程中好奇心大,常盲目地做一些危险的动作。还有部分女同学在运动过程胆子小,练习时往往感到紧张,这也会造成动作的失败而受伤,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为体育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活动,良好的准备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人体生活情性,促使人体迅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出现比较剧烈的运动。在剧烈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促使肌肉和内脏器官积极动员起来,能够提高韧带功能,确保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促进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活动。很多学生也不重视体育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教师在教学组织以及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对学生运动量安排是否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遵循了相关体育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是体育课程能否顺利进行,学生能否安全上课的关键内容之一。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教学规律的遵守,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运动量过大而受伤的情况。

4学校场地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部分中学体育场地或者跑道地面太硬、不平、过滑,还有杂物;学生运动的垫子破或存在较大缝隙,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问题。同时,部分体育器材安装固定不牢固,安放也不合理等情况也是存在的,还有部分体育器材质量存在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解决办法分析

学生安全问题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各方面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办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思想认识

中学体育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安全第一”观念,要把安全教育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预防安全事故教育,加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有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师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体育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提高人体大脑皮层对运动器官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确保动作更加准确,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例如,在进行跳远练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些基本的准备活动,然后还可以进行一组或者两组30米加速跑等练习活动,为学生准确掌握所学动作创造了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内容安排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具有特殊性,因为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运动,对学生的体力以及掌握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运动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合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体育课前,要做好安全检查

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体育课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体育场地,清除杂物,检查体育器材是否牢固,垫子有无破损等。另外,在部分要进行非常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之前,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为目的。在体育课程过程中,会出现激烈的身体运动和对抗,因此要想尽办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存祥.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

[2]赵晓辉.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天中学刊,2001(S1).

[3]张荣显.体育教学中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J].考试周刊,2009(20).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6

一、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情况

在这一阶段,学校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这个主题,通过集体学习、自学、座谈等多种学习方式,深入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整改思路,达到了预期目标。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学习,明确方向,分析检查工作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财政”主题进行。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其效果好坏将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我校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和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改进思路和具体措施。

一是继续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财政工作的理念、政策和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中去。

二是把科学发展观和和谐财政建设的要求作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的衡量尺度和重要工具。查清找准当前妨碍学校科学的突出问题,主要看我们的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和制度措施是否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促进__高中又好又快发展;是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统筹兼顾,推动教育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凡是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财政建设要求不相符、不适应,影响、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影响教职工积极性发挥的、妨碍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的制度和措施都应视为突出问题,必须坚决地予以破除、摒弃和纠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发展意识、、思维方式、制度措施入手,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清醒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符合科学发展和和谐财政建议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1月18日我校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成员民主生活会。这是我校继12月份召开的年度民主生活会后,又一次召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次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工作方案。

一是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我校制定了工作计划,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教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通过座谈会、走访教师、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班级以及“我为__高中科学发展献一计”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在校园网上设置献计献策专栏,设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箱,向群众征求宝贵意见。要求班子成员认真听取意见,撰写书面材料。这些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二是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何洪校长首先从办学理念、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教育教学制度措施、后勤温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回顾了近几年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我们在两个队伍的建设、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和“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解决“增强班子凝聚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三个问题作为当前学校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和最佳的突破口,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副校长左碧辉、黄东方、徐孔强分别结合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分析不足,寻找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深入剖析,实事求是,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20__年以来以来,特别是20__年年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查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主客观原因,并研究制定了“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新思路。

一是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摆问题。分析检查报告从从办学理念、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教育教学制度措施、后勤温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近几年取得的成就。同时,对照科学发展和“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的要求,对照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查找和梳理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总结为“增强班子凝聚力、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二是深入具体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造成“班子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新突破”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讲,主要在于开展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研究不够,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高度与深度不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总体的设计和思考要进一步加强,以教是合作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学科竞赛促教等以及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等等。

三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的思路和举措。针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剖析找准问题和主观根源,切实抓好整改提高,尽快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办学制度和工作措施,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办学的基本思路是及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加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坚持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强化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党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职、责、权明确,加强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党政领导成员的智慧。加强校务公开制度,加强职代会制度。校领导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建立贴近师生、贴近基层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认真组织学习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目前学校年级大、班级多、个别学科编制紧缺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即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互相帮助,主动承担任务,多为学校做贡献。另外,要把引进教师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二是进一步发挥教师、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宜的发展。特别要在教育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师生相互依存、共同促进,提高全校教育的整体质量。要继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立足学科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基于自身基础的学习成就;立足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务实地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营造塑造与自我塑造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完善德育内容,改革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健全管理机构和德育网络,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家庭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交流信息,形成教育合力。要加强常规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要开展各项有益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及感恩教育。要积极搞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是要向管理要质量,全面落实“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科学的眼光规划教育、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育,强化专业引领的基本范式,努力探索精细管理的实践模式,追究问责的评价体制。进一步强调责任意识,提高教学管理效能,完善教职工评优评先制度、教学科研竞赛制度、学生评教评学制度等,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管理细则,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强力推进各备课组、年级组的建设,切实落实“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依靠全体师生员工,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目标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要真正做到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提高能力,高三出好成绩,做到入口成绩和出口成绩科学分析,做到高进高出。坚决落实课堂目标评价要素和各学科量化指标,在目标设计和教育教学措施要切实可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和进步。

六是要加强学科竞赛工作。学科竞赛工作要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大树立学科竞赛样板的力度,以此推进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要认真研究高三年级的教学和管理,为高三教学、备考提供有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要研究处理好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关系。(2)课时安排的有效性问题。主要突出对学生知识巩固、对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及对教与学的沟通反馈。同时要加强课表安排的科学性。(3)高三年级是出成果的年级,高三要出成果,高一、高二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这几年,高一高二与高三教学的衔接问题,虽提出问题,但研究不够,要大面积丰收、培育出尖子生,今后需下大力气解决。(4)学校要成立高考命题研究小组,命题人员有效组合后,要充分发挥命题小组的作用,解决好高三命题的科学性、灵活性、前瞻性、实效性问题,要在做得更细更好上下功夫,指导好高三复习。

八是要切实加强学科特色建设,要把学科特色的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和校本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要切实落实学校制定的“以课题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师的广泛参与为渠道,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特色”的校本科研理念,把教育教学科研变为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生产力。

九是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尽最大努力继续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和广大教职工生活,保障教职工福利待遇。

十是要积极宣传我校近年来校风、学风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家长和广大群众对学校的信心,引导更多优秀初中毕业生来我校高中学习。

(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开展群众分析评议活动

在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和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问计于民,问责于已,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得没得实惠作为衡量学校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我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分析评议重在群众参与。我校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网上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确保群众广泛参与评议工作。一是所有重大步骤、重大活动和关键环节都让群众知晓、参与,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二是注重群众代表的广泛性。对内,我们征求了全体教职员工、高一年级学生家长、派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代表的意见。网上评议采取在校园网上公布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设定评议项目等办法,让广大群众、教职工对领导班子在解放思想、发展意识、发展思路、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以及制度措施、服务师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评议,重点是查找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征集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评议重在贴近工作。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教师职工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整个分析检查阶段我们共收到意见和建议共366条,既充分肯定了学校工作成绩,也提出了许多深中肯肯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出立足于当前和一定时期的改进建议,也有放眼于长远和全局的深刻洞见,是我们改进学校工作的宝贵财富。

分析评议重在取得实效。解决问题求实效是最终目的。我们始终注意边查找、边整改,边整改、边提高。要求查找问题要实事求是,分析原因要客观充分,总结经验要具体深入。多强调主观因素,少强调客观因素;多摆突出问题,少摆一般问题;多反思新问题,少反思老问题。坚决深挖根源,解决本质问题。杜绝轻描淡写、浮光掠影、大而化之,避免工作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都针对群众意见和查找出的问题,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正在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7

关键词:黑龙江省;中小学;学校体育;运动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030-04

近3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1],为了改善学生体质,学校体育运动近年来得到蓬勃开展,但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据统计中小学生的运动伤害发生率高达21.45%[2],严重影响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建立体育运动安全预防体系可保障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的安全问题,该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对运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对运动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针对而有效的措施防控运动风险,减低运动风险发生的频率。我国目前关于运动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黑龙江省运动风险研究目前还属空白,此文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为研究对象,以中小学生、家长、体育教师、体育主管领导和校医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现状,找出影响因素,以充实该方面的研究,加快运动风险预防体系的构建、加强人们对运动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运动安全防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绥化市的18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小学生家长代替小学生答卷,中学生及家长、体育教师、体育主管领导和校医均参与调查(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和中国优秀硕士及博士,以“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风险识别”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少年运动风险评估与运动安全体系”课题组所制定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研究共发放问卷4584份,回收4510份,有效问卷4455份,有效率在98.8%以上。

1.2.3数理统计法回收的调查问卷经审核合格后,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导出成excel格式,进行统计概率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通过归纳和演绎,从大量的学校体育安全现状问卷中找出学校体育活动运动风险的各因素及相互关系,分析、论证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和规律,阐明应对的方法和途径。

2结果与分析

2.1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因素识别

运动风险识别是建立学校体育安全预防体系的起点。风险识别是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3]。运动风险识别是收集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把握可能存在的各种引起运动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并对运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以更好地预测运动风险的态势。运动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通过调查和了解感知运动风险;通过归类分析,掌握运动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本研究对现有文献资料和《学校体育安全现状调查问卷》中有关体育活动中运动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整理,得到运动风险识别结果(见表2)。

本研究识别出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来源于学校管理、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和家长五个方面,同时结合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和校医问卷总结与运动风险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类,学校运动风险包括运动安全教育、医务监督和运动安全制度;教师风险主要包括运动安全检查和运动安全教育;学生风险包括运动安全行为、运动安全意识和体质健康情况;运动环境风险包括运动器材及运动场地风险;家长风险包括运动安全教育和运动安全意识,共涉及运动风险项目18项,其中学生的运动风险因素最多,达8项。

运动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其风险的识别和分类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需要长期重复多次的调查分析,才能客观总结找出引起运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成为运动风险识别的重点。关于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张媛等[4]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为学校、教师、学生和运动项目四个方面;陈冬亮,等[5]从运动本身、体育器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体育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秦巍峰[6]从风险管理的层面对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体育活动风险意识不强,学校体育设施和医疗保障系统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但这些研究的立足点主要是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做了经验性的总结。在国内已有的报道中只有王苗[7-8]、翟虎翔[1]、高进[9]等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运动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识别风险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环境和学校管理4个方面,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但关于家长在运动风险中的风险因素以往报道中未涉及,经过调查分析本研究还识别家长运动风险因素,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影响因素,为客观全面的分析运动风险及有针对性提出预防运动风险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

2.2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现状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问卷调查,对中小学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风险因素进行现状的概率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对各类运动风险因素进行现状的统计概率分析,显示黑龙江省运动风险因素存在问题概率最高的前10位分别是:43.8%的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培训;41.7%的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素检查不严格;36.4%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35.2%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35.2%的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安全事项的详细讲解;33.3%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32.6%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出现违纪行为;32.4%的运动器材数量、质量及规格不符合要求、布置不合理;29.0%的学校医务监督不力,体检工作不落到实处;19.0%的学校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差;17.3%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说明,学校在管理上有疏漏,教师和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差。

学校管理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43.8%的学校缺乏对教师、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培训;33.3%的学校缺乏对学生运动安全技能培训;29.0%的学校医务监督不力,体检工作不落到实处;19.0%的学校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差。由此可见学校缺乏运动安全教育成为运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学校将主要精力投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忽略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忽视体育,必然不重视运动风险的预防,缺乏对体育教师及学生运动风险方面急救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无暇顾及预防运动风险方面知识的学习。

教师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41.7%的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及学生运动安全隐患因素检查不严格,35.2%的教师教学中缺乏安全事项的详细讲解,说明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经验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安全检查和运动安全教育,导致运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避免运动风险的发生。这与教师的责任感不强、自身运动安全方面知识匮乏以及中小学学校对体育工作不重视,缺乏运动安全知识的培训都有关。缺乏对孩子进行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17.0111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2.0217

学生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为36.4%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35.2%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差;32.6%的学生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17.3%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冒险行为;11.1%的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8.5%的学生隐瞒疾病及有影响运动的相关疾病;6.0%的学生不愿参加培训;5.0%的学生在饥饿和饱食的情况下参加运动,导致运动伤害。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和体质差是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中小学生勇于尝试,喜欢逞强,急于求成,调控能力差,纪律性和组织观念淡薄等导致忽略正确的动作要求;此外,学校和家长的运动安全教育工作不足,导致学生防范运动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预见可能存在的危险。部分学生有影响运动的家族病,学业负担重,体育活动时间少,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体质差,容易发生运动风险。

运动环境风险现状统计中,发现32.4%的学校体育器材质量、数量和规格及布置不符合要求,16.7%的体育场馆光线差,其原因是体育器材的购买经费投入不足,调查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三年中,各中小学对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经费投入平均不足8000元,导致器材数量不够。另外,调查发现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小,这也成为体育器械布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因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不安全而引发的伤害事故占7.7%[7],是造成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家长风险现状中类内概率排序依次是:17.0%的家长担心安全问题,阻止孩子参加锻炼,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小,锻炼机会少,身体素质差,成为增加运动风险发生机率的主要问题。2%的家长缺乏对孩子预防运动损伤技能的传授在整体运动风险因素现状概率排序中位于最后,说明家长运动风险因素存在问题最少,但家长也应配合学校、教师,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工作,以预防运动风险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中小学运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学校管理、体育教师、学生、运动环境。

(2)学校缺乏运动安全教育,体育教师和学生的运动风险意识淡薄。

(3)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经验不足,学生体质弱,运动环境差。

3.2建议

学校、教师、学生、环境与家长各类运动风险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学校管理是运动风险问题的本质因素,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会加重师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重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完善运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医务监督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运动环境。同时教师要丰富教学经验,增强责任感;家长应配合学校和老师,强化学生运动安全意识,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质,以更好地预防运动风险的发生。

(下转第37页)

参考文献:

[1]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abernethyL,maeauleyD.impactofsehoolsportsinjury[J].BrJSportsmed,2003,37(4):354-355.

[3]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张媛,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33-34.

[5]陈冬亮.对中小学体育风险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55-56.

[6]秦巍峰.学校体育活动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7,28(1):25-27.

[7]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1):68-73.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1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等现象,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是影响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其次,部分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是影响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学生长期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关爱不利于其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过于溺爱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再次,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相对落后,无法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学校中缺少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活动的场所和条件,缺少图书阅读条件,缺少计算机、艺术等方面的教学条件等。

2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资源以及思想观念方面的不同。

在教师资源方面,由于受到个人因素或家庭原因的影响,不少教师会选择到城市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就职,优秀教师流失问题长期存在。缺乏优秀的教師资源对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对于教育工作不重视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农村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配合,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较多的影响;在学校方面,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缓慢,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在学生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其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给教学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3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建设

农村小学针对当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措施进行解决,一方面要通过与上级教育部门沟通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对现有设施、条件进行改造和创新,利用现有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教师组织高年级学生通过手抄、剪贴等方式制作手工书本,并将其从高年级到低年级进行传阅,丰富学校图书资源;还可开发一些对于器械、设施的体育活动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3.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提升

针对当前农村教师资源流失严重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教师待遇,对教师的生活提高关注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人才流失。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促进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其能够以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特点、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提高,积极应用多媒体、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3.3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全面关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关注。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重视和分析以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生活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观察,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给予一定的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投入到学习当中。

3.4加强与农村学生家庭的联系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家庭、家长的沟通联系,保证双方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教师要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进行指导,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配合,增强家庭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多于孩子进行联系,尽可能的减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的影响。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9

为扎实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根据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现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二阶段(分析评议阶段)工作安排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重要意义

分析评议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认真做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学习动员阶段成果,打牢整改提高工作基础,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在分析评议阶段,党员和党支部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方向。每个党员都要听取意见,自我剖析,接受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党支部要采取有效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这一阶段的工作政策性强,党员关心,群众关注。各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正确掌握政策,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时间安排

3月中旬—4月下旬。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大体分为四个时间段:

1、3月22日至4月1日。重点抓好第一阶段总结和第二阶段工作部署以及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和开展谈心活动。3月22日召开全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负责人会,布置第二阶段工作;3月23日上午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下午我局召开第一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3月24日起逐级开展谈心活动并广泛征求意见,对谈心活动和征求意见环节区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将提出具体要求(征求意见表由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统一设计,表样附后)。

2、4月2日至4月12日,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好组织生活会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4月2日至4月7日为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时间,万局长的党性分析材料由区委督导组把关,上报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各位副局长的党性分析材料由万局长把关,区委督导组审查,集中上报区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4月8日至4月12日集中开好以支部为单位的组织生活会(各位局长根据分管支部或科室必须参加),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区委督导组参加)。

3、4月13日至4月22日,提出评议意见、反馈评议结果。认真总结归纳组织生活会评议情况,经支委会研究提出,由支部书记为每个党员写出评议意见;4月21日至4月22日以书面形式向党员本人反馈评议意见。

4、4月23日至4月27日,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范围)通报评议及民主生活会情况,做好分析评议阶段总结和回头看工作。

各支部、党小组要按照以上要求把每个环节抓紧抓好,每做一步,提前想一步,往后看一步,要按照统一的时间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上不得自行提前或延后每一环节的起止时间。

三、重点做好七个环节的工作

1、广泛征求意见。各支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对党员和支部的意见。征求意见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创新能力、业务技能、工作绩效、廉洁自律、党员形象等方面。每个党员都要主动征求和听取群众及纳税人的意见。每个党员和支部对征求到的意见要认真汇总、梳理,分别整理出对党员个人、支部、局党组的意见。对党员的意见,由支部负责反馈。对支部班子的意见,召开支委会研究后召开支部大会由支部书记反馈并报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对党组的意见,由各支部汇总、梳理后上报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

2、开展谈心活动。党组成员之间、党组成员与分管的支部书记或科长之间、各支部书记或科长与本单位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要普遍谈心。谈心活动中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3、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各支部要组织党员对照《党章》、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我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践途径,结合征求到的意见,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个人党性分析材料,重点检查自己近年来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中层以上干部党员还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方面进行分析。党支部书记或科室正职要审阅本支部、本单位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党组成员根据分管的支部或科室要审阅支部书记或科长的党性分析材料,并上报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党性分析材料联系个人实际不够、问题找得不准、剖析不深不透的,要认真进行修改。

4、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各党支部要在党员进一步搞好学习、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组织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会上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不能搞“背对背”和“人整人”;批评和自我批评要防止只谈工作不谈思想,只讲成绩不讲缺点,要真正做到思想交锋、触动灵魂。党组成员、科所长、支部书记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中心组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和党组成员要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料,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5、提出评议意见。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党支部要召开支委会,根据党员个人讲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以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

6、反馈评议意见。党组成员对分管的支部书记或科长的评议意见、支部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要以书面形式如实向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方向。

7、通报评议情况。民主评议告一段落后,各支部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并上报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本情况,党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整改意见以及今后努力方向,党支部的评议结果。中心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党组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情况。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整改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经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归纳整理后,通报全局。

四、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在分析评议阶段,要根据中央提出的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五条指导原则和市、区的具体要求,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巩固和运用好学习动员阶段的成果。在第一阶段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要求,组织党员有针对性地精选学习内容,深入学习党章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及在贵州考察时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所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市委书记刘淇提出的“六个必须”、区委书记聂玉藻提出的“五增强一树立”、市局提出的“五重、五做、五个能力”、“三个转变”、“能力建设年”及我局新“五一五形象工程”、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及实践途径。进一步引导党员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自觉投入,增强自我剖析的自觉性,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要运用好在学习讨论基础上提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组织党员进行对照检查和分析评议;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新定位、新房山、新要求、新贡献”这一主题,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住查找问题这一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运用“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相互查”的方法,找准党员、党支部存在的不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我局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我局存在的其他突出问题。党员要诚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勇于正视和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要从思想认识上分析原因。党支部和党组要从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中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3、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讲究方式方法,不回避矛盾,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纠纷。党员自我批评的要求是:能够认真查摆自己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有正确的态度,做出实事求是的回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深刻,真正做到触动思想,提高认识;能够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党员之间开展批评的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对同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触及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4、坚持边议边改。要引导党员把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同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具备整改条件的,要马上就改,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群众。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组织要区别情况,多做教育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的共产党员。通过解决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生的新变化。

5、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组成员、支部书记、科长要带头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带头开展谈心活动,带头进行自我剖析,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边议边改,以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做出表率。

6、认真做好“回头看”工作。分析评议阶段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从三月下旬开始至四月下旬结束。“七个环节”的工作基本完成后,各支部要按照我局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适时对这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头看”。在抓好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同时,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要提前谋划,做好必要准备。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支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确保分析评议阶段取得真正效果。

1、要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本支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按照区委、市局和我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搞好分析评议阶段的思想动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自觉搞好分析评议的积极性。要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政策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分析评议阶段工作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效。

2、要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确保分析评议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要充分运用简报、学习园地等媒体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强化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篇10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教育政策

一、引言

目前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是从贫穷的农村流到现代化的城市,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他们割舍不下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或者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能够对孩子行使监护责任的监护人等,所以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也带到他们打工的城市,从而造就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流动儿童的产生。

流动儿童是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成长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影响到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关系到社会均衡及其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然而,虽然这些儿童依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表面上来看在生活、学习上得到了父母的照顾,但是由于受到父母工作环境、生存环境和所在城市教育政策制度的限制,这些流动儿童并未能像普通孩子那样受到应有的公平教育。基于此,本研究对已有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新思路,以期能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为该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二、文献回顾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名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得出了众多有益的结论。纵观各方学者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以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为切入点:

以“两为主”为原则,王小聪、李丽萍(2008)对相关政策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提出,不仅要因地制宜在“城中村”地区建立公立学校,并指出要着力鼓励公办学校提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管理形式,以提高流动儿童对新的教育环境的适应性。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周国华(2012)从已有的社会实践和政策目标出发,探讨性地提出流动儿童教育权利、教育经费、学籍管理、教育监督和教育教学五大保障制度,从而促进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制度从二元化走向一元化。

雷万鹏从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审视流入地政府责任和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理论架构,并指出流入地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策略、分担不同责任,以满足流动儿童多元化教育的需求。

(二)众多研究侧重关注于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有不少学者从社会排斥与整合的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思考,主要是着眼于流动儿童成长过程,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考察了流动儿童与迁入地社会的整合状况,特别是从社会排斥的视角来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期寻找到造成流动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真正的原因(周皓,2003;熊少严,2004)。

鲁化堂通指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的缺失会给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教育资源依然不足,流动儿童并不能够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另外学校教育与管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冯帮(2011)指出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上不了好学校、升入高一级学校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流动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难关,如果不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接下来的路更加难走。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并简单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探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看,家庭永远是儿童最重要成长环境,因此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永远代替不了的,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众多学者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赵娟(2003)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并阐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成长指导、教养氛围、控制方式、成熟要求四个方面,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张翠娥、李伟梁等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吕开宇、王桦(2006)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外出务工人员首先要保证其基本的日常生活,因此他们的收入会首先支付饮食、交通、衣着等生活必需品,其次会考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例如租住或者购买更好的房屋、家具、家电等设施。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则被排在了最后一位,显然,可用来流动儿童教育投资的经济能力就微乎其微。

三、研究总结

学者们从以上各个角度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其中不乏很富见解的观点,有的甚至得到相关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采纳。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不足和研究发展空间:

首先,显而易见,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最突出问题是现有文献对现象的调查和描述性分析比较多,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对现有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证研究以及量化研究,或许可以让我们在此类问题的研究上发现新的突破点。

其次,在抽样方法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学案例为主,并且样本量覆盖率也比较低,这样使得很难明确此项研究的结论是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大部分的样本是局限于某个市区或者一个县。虽然相对个案研究来说,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已经有所扩大,然而这样的结论对于决策者们来说,说服力依然显得不足。

再者,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文献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性研究分析到处都是,相比之下,对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分隔、身份歧视等领域的现实关注相对较少。虽然制度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保证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收到良好又公平的教育,并且能够愉快的与身边的同龄儿童融洽的生活、成长,不再像以前一样继续延续不利的社会弱势地位,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探讨。(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志芳.流动儿童基础教育边缘化问题及对策[J].普教研究,2011

[2]周国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研究述评[J].人口与发展,2007

[3]周国华.过渡阶段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目标体系设计与制度保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

[4]王小聪,李丽萍.当前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政策研究及其建议.铜仁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