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十篇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十篇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39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1

正常情况下,宝宝脐带结扎后,残留的脐带逐渐变干萎缩,1周左右脱落,也有早则3~4天,晚到3周脱落的。脐带脱落后留下的凹陷俗称肚脐。如果肚脐周围无红肿、干燥,就是正常。但小肚脐也可能出现各种状况,让妈妈们不知所措。

1 脐炎

脐炎实际是新生儿脐部一种急性蜂窝组织炎。脐处有细菌侵入,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进一步脐周皮肤红肿。由于细菌可能通过尚未闭合的潜在通道脐血管进八血循环,严重的会导致败血症,因此妈妈不可掉以轻心。

原因

宝宝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凹陷的脐部极易积水积污,不易干燥,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脱脐后如果护理不当,宝宝肚脐感染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引起脐炎。

护理

1 婴儿每天洗澡后用消毒小棉签蘸75%酒精擦净脐带残端根部和脐轮部,直到局部完全干燥。

2 保护脐带的关键是不要沾湿,避免大小便污染。要把尿布包在脐部以下,并勤换尿布。

提示:如果发现宝宝有发热、精神弱、吃奶差的情况,就应警惕是否发生了败曲症。应紧急求医,绝不能耽误。

2 脐出血

新生儿断脐时脐带扎得不紧或因全身某种疾病,均可引起脐出血。血会一点点从肚脐渗出,有时纱布或贴身的衣服会渗透。

原因

脐眼渗血,其中血管出血为最常见。有些婴儿的脐带比较粗大,干缩后使脐带上的线结松脱,可导致脐眼出血,多在宝宝出生1天内发生;也有的宝宝,因脐带留得过多,线结从脐带的残端滑落下来,导致出血。如果不是结扎的问题,同时伴有呕吐、便血等,则要考虑为出血性疾病。

护理

1 婴儿出生后,一般5~7天脐带自然脱落。在自然脱落之前,要注意检查包扎脐带的纱布是否有血渗出。如果有血。应及时请医生重新包扎止血,如果无血,则应保持干燥,妈妈不要随意解开,以免引起感染。

2 如果是因为线结脱落的宝宝,需要医生重新结扎,或使用脐带夹。

提示:只要是宝宝发生脐眼出血的情况,都要查明原因,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都要请医生处理,自己处理不好,反而会使问题加重。

3 脐疝(凸肚脐)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宝宝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护理

1 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生后一年内腹肌逐渐发达,多数可发现疝环逐渐狭窄缩小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2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根据疝环口的大小,在薄木片、金属薄圆片等硬质材料的外面缝制成比疝环口直径大1厘米的垫,垫中央缝制一个与疝环口直径相同的半球形棉花团,垫两端与松紧带相连,根据患儿的大小,用宽约8~12厘米的棉布与松紧带相连,长度为佩戴时松紧合适,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硬垫上缝制半球形棉花团,既能压迫疝环口又不影响疝环处血运,透气性好,不损害皮肤。可以较长时间地应用。

3 平时尽量避免宝宝经常大哭,以免导致腹压增高,脐疝出现。

提示:一般来说,宝宝的脐疝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若2岁以上宝宝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

4 脐肉芽肿

脐肉芽肿主要是因断脐后脐孔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或感染,而形成小的肉芽肿。宝宝脐带脱落后肚脐中间出现粉红色的肉芽肿,不同的宝宝脐肉芽肿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肉芽肿表面没有黏膜覆盖,常会有脓及血性分泌物,经久不愈,使脐部湿润。当妈妈用手指碰到时,宝宝往往会疼得哇哇大哭。

原因

脐肉芽肿可能是爸爸妈妈在宝宝的脐部误用了爽身粉、滑石粉等,由于这些异物的刺激而导致的。脐肉芽肿非常容易造成进一步严重的感染,是需要立即就医处理的脐部疾病。

护理

1 当宝宝出现脐肉芽肿时,妈妈应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肉芽还比较小的时候,医生会用硝酸银溶液对肉芽进行消毒、处理,很快就可以痊愈了。

2 如果肉芽长得比较大的话,就需要将肉芽整个先切掉。具体操作是:用线将肉芽根部系紧,由于血液流通被切断了,数日后肉芽就会自行脱落。之后,再用10%硝酸银溶液对患部进行消毒、处理,数日后就可以痊愈了。

提示:当宝宝出现脐部流血、流脓等脐炎症状时就应及时治疗。婴儿洗澡时不要全身泡在盆内,每日用75%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不要上粉剂。发现有分泌物时用2%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掉碘酒,这样效果好。

妈咪经验

淘淘妈妈:每天清洁小肚脐

我在医院工作,所以对宝宝肚脐的护理非常重视。每次洗澡过后,我都要护理宝宝肚脐。酒精及棉签是宝宝的必备品。方法是:用棉签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注意哦,是从里向外擦,擦完扔掉棉签,不可反复擦来擦去。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在我的护理下,宝宝的小肚脐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豆丁妈妈:不要让尿液污染小肚脐

有一次换尿裤时,发现儿子向上尿,纸尿裤的腰部都湿了,小肚脐也泡在尿里。后来再给宝宝穿上纸尿裤后,我将儿子的小向下放,而且穿好的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这样既使宝宝尿湿纸尿裤,也不会污染肚脐。

千千妈妈:脐疝不用怕

发现宝宝脐疝是1个月时。给宝宝洗完澡后,就发现小肚脐处鼓出一个小包,像个小枣一样大,一按就回去。当时特别担心,一个小女孩,今后肚脐这么大,连露脐装都穿不了,那可怎么办呀。后来42天时给宝宝做检查,我和医生说了,医生说宝宝的脐疝很小,估计大些就长上了,先不用管。正如医生所说,脐部的小包鼓出来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宝宝2岁,肚脐已经平了。所以有脐疝时妈妈不必过分担心。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2―01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其中腹股沟疝在小儿外科最为常见。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无瘢痕、出血少、患儿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除一岁以下小儿暂不手术外,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今,我院小儿外科已开展双孔法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586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586例患儿术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今,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86例,男466例,女120例,年龄8个月~14岁,单侧302例,隐性疝88例,双侧196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对患儿因哭闹,玩耍蹦跳,感冒咳嗽,便秘等原因,使疝块反复在腹股沟处出现或膨大感到忧虑,加上患儿及家长对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手术后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因而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我们首先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患儿及家长进行良性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方法,同时告知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腹腔镜下疝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使患儿和家长解除顾虑,心情愉快地配合手术和护理。

2.1.2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血凝,肝功,尿常规,B超等,检查各项回报单是否齐全,有无手术禁忌症。

2.1.3术前准备:术前一日为患儿洗澡做好皮肤准备,如条件不允许,可应用肥皂水清洗阴囊和会皮肤,剃会毛发,小心避免损伤皮肤。脐部用肥皂水棉签进行彻底清洗后,用碘伏棉签消毒皮肤一次,直至脐部清洁无污垢,用温柔手法辅助患儿更换清洁棉质内衣裤。由两名护士核对后为患儿带好腕带,以证明患儿所在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防止出现手术差错。指导患儿家长术前一日给予清淡饮食,术前晚24时开始禁食水,并讲明禁食水的重要性,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嘱患儿尽可能排大便一次,必要时给予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便秘。指导患儿家长术前头一晚一定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

2.1.4:术日晨给予脐部碘伏清洗一次,以保证脐部清洁。患儿入手术室前,嘱其排尿,以免术中误伤膀胱。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后护理:与麻醉医生交接,了解术中情况和用药情况。患儿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可有效防止误吸和窒息的发生。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严密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迅速处理。如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时出现体温过低,手足发冷等情况,应给予保暖。用热水袋放置足底或身体两侧,水温不超过50℃,热水袋外应加套,不可与患儿皮肤直接接触。

2.2.2卧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平卧三日,膝下垫枕,髋部微曲,或指导家长平抱低年龄患儿。3―5日后下床活动时,应指导家长注意避免患儿跑,跳,蹦等剧烈运动,家长可以牵拉患儿,控制其活动能力。

2.2.3饮食指导:一般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无特殊反应的次日可以进软食或普食。食物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并多吃蔬菜与水果,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

2.2.4阴囊水肿的护理:为防止术后阴囊肿胀,除平卧三日外,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或用小软枕垫高阴囊,并注意观察肿胀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2.5术后肩背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是在Co?气腹下完成,术中大量吸收Co?可造成高碳酸血症,引起背肩疼痛及不适感。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4―6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2.2.6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3.出院指导:术后3―5天,如无身体不适,即可出院。指导患儿及家长防止腹内压增高因素:①注意合理饮食,防止便秘;②注意适当活动,三个月内避免跑跳或下蹲等活动;③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咳嗽等一切可能增加腹内压的因素,防止疝复发。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3体会

从以上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尤其在围手术期做为护理人员应做到:(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优点,使患儿及家长配合手术。(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腹腔镜新术式的特点,针对患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全面、高质量地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等护理工作。(3)正确引导患儿及家长,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有效预防并发症,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随着祖国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也要不断努力,加大学习力度,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秋爽,李新,曲红莲.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89-390.

[2]赵宏志,秦鸣放,王庆等.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2):159-161.

[3]许晓芳,胡梦兰.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3(5):563-564.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3

近年来外科各领域向微创方向迈进,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美容效果明显、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我科对90例患儿施行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全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疗效满意。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支持和保证,本组无1例患者出现重大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9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8个月~10岁,平均5岁。90例中,其中腹股沟斜疝62例,腹股沟直疝28例,本组均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1.2方法

术前一天患儿禁吃甜食及其他易产气的食物,术前禁食8~12h,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可完全满足手术需要,也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较大患儿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附加基础强化麻醉。脐部切口0.5cm,插入气腹针造Co2气腹,腹压维持在0.53~0.80kpa,此孔放套管做观察孔。疝同侧下腹部沿皮纹方向切0.25cm小口放入套管做辅助操作孔。在腹腔镜指引下,找到内环口在体表12点的投影位置,在该处刺0.2cm小口,用特制带线钩针带一根7号丝线由小口刺入,线尾留在体外,带线针刺入到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在腹膜外紧贴腹膜绕内环口的一侧行至6点处,针刺入腹膜腔,将线的另一头留置于腹腔内,然后退针,空针再从疝内环口腹膜前的12点处绕行内环口的另一半至6点处出针进入腹腔,钩住留在腹腔内的缝线带出体外,将线收紧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观察内环口关闭是否满意,同时注意另一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之后解除气腹,粘贴伤口结束手术。

1.3结果

本组9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6d,平均4.5d。术后恢复快,哭闹少,手术麻醉清醒后能饮水,6h后进食,术后第1天能下床活动。有3例患儿术后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出院前均自行消退。出院后90例随访3~15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是小儿手术,患儿家属对麻醉、手术效果及手术后疼痛、感染等有思想顾虑,患儿表现出紧张情绪,术前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护士应主动关心患儿,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配合主管医师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原理及临床开展情况,让家属与病区同类手术家属交流,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及家属心中的忧虑,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1.2皮肤准备

脐部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切口部位,由于脐部的位置特殊,容易造成污垢残留,因此脐部要彻底清洁,可先用棉签蘸双氧水或软皂液浸泡脐窝5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再用碘伏棉签消毒两次。避免用松节油,减少术后脐部切口渗血、渗液、红肿现象发生[1]。清洁脐部时注意动作轻柔,用力适当,以免造成患儿皮肤破损而影响手术。

2.1.3检查准备

1岁以下的小儿抽血选择上肢静脉,血量不足时,可选择股静脉抽血,抽血后应注意保护阴囊和术区,抽血时患儿哭闹,疝囊可能脱出,抽血结束后应及时复位。

2.1.4胃肠道准备

术前晚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产气类食物,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术前禁食8h,禁水6h,避免术中呕吐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2.1.5其他准备

腹内压增高对手术影响最大,应积极治疗造成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有咳嗽.便秘者积极治疗,症状控制后再进行手术。巨大疝囊的患儿先卧床休息2~3日,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减轻充血与水肿,这样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术前注意患儿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感染机会。术前晚调整好患儿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哭闹或烦躁不安可用镇静剂,术前协助麻醉师予麻醉前用药。

2.2术后常规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患儿回病房,了解术中情况,呼唤患儿姓名、观察其清醒程度、心电监护、严密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及神志、表情等变化。每30min测量生命体征一次并记录。,如波动范围较大应床旁监护,注意腹围有无增大和腹腔内出血的倾向,及时报告医生。

2.2.2体位与饮食

全麻术后未完全清醒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肩下垫一软垫,保持呼吸通畅,避免麻醉药物引起恶心与呕吐导致窒息,呕吐时注意用手按压伤口减轻腹压增高对伤口的影响,次日可水平位抱起,尽量不采取直立位。麻醉清醒后能饮水,6h后可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可进半流质或普通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促进愈合。术后3天避免摄入牛奶、豆浆及过甜等产气食物,防止术后肠胀气。

2.2.3吸氧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常用Co2气腹,由于小儿腹膜吸收Co2能力较成人强,加上长时间胃肠禁食易造成高碳酸血症由Co2可能弥散入血,产生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术后常规吸氧,氧流量为3~5L/min、2~3h,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促进Co2的排出,防止由于人工Co2气腹造成的呼吸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2]。

2.2.4保持输液通畅

术后应注意保护留置针,输液堵塞,影响治疗,留置针脱落,出血量多,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输液管的各连接处应紧密衔接,注意保护补液肢体,谨防躁动不安。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如果留置针脱落,患儿哭闹不止时,可以改用口服抗生素。防止留置针脱落,这样既能保证液体量的输入,又能防止反复输液造成患儿的哭闹。

2.2.5观察切口渗血及疼痛情况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腹壁仅留3个0.5~1.0cm大的切口,皮肤表层不需缝合,采用创可贴粘贴,切口3~5天愈合,一般不会疼痛、感染和裂开,但应观察有无红、肿、热、压痛和硬结。

2.2.6腹部体征

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阴囊有无水肿,肛门何时排气排便、腹部小切口有无渗液,患儿哭闹不止,可能导致腹压增加对切口恢复不利,要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切口痛、饥饿等,再做处理。

2.2.7早期活动

传统的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术后常规卧床休息3-5天,腹腔镜疝修补术由于创伤小,第1天便可下床活动,胃肠功能恢复快,肺活量增加,肺部并发症减少,血液循环好。

2.2.8术后小便

观察患儿膀胱区情况,术后2-3h督促患儿自解小便,协助患儿坐起、侧卧或站于床边小便,避免尿潴留。

2.2.9注意保暖和安全

由于术中暴露及术中腹腔内Co2气体过量置换可导致体温下降[3],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禁止使用热水袋避免烫伤。麻醉清醒前患儿常躁动不安,躁动严重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医务人员或家长随时看管患儿,提上床边护栏,防止患儿坠床。

2.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3.1皮下气肿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局部皮下组织有捻发音。由于小儿腹壁薄弱,穿刺鞘与腹壁组织之间易出现细小缝隙,如手术时间较长,气腹压力较高,较易出现此并发症。轻度皮下气肿对患儿影响不大,一般术后2~3d即可消失。本组有3例患儿出现轻度皮下气肿,均于出院前自行消退。

2.3.2内脏损伤

此为小儿腹腔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率较低。常表现为腹腔内感染、出血、膈肌损伤后的呼吸困难。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全身状况,若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应考率有内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的发生。

2.3.3疝囊残留余气

表现为患侧阴囊积气、积液而肿大。主要因为内环口缝合后缚结前未能同时将气体从疝囊完全挤出,如残留气体不多,2~3d后可吸收。如患侧阴囊积气过多而肿大严重,则需要报告医生行放气处理。

2.4出院指导

(1)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2)注意休息,3个月内勿剧烈运动,进行适当体育锻炼。(3)根据天气变化穿衣,预防感冒。(4)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就诊以及早妥善处理。(5)如有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就诊。

3体会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瘢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做到:(1)做好广泛的宣教,详细介绍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优点,使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2)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优越性的认识,并熟知解剖知识和程序,以便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护士应掌握新术式的特点,比较新术式与传统手术的护理差异,做好新术式优越性的宣教;针对患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全面、高质量地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知识宣教。正确指导患儿康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有效预防并发症,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也要齐驱并驾,不断探索,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俏梅,徐鑫芬,林莉莉,等.两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28-29.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72

为探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经验,收治腹腔镜下进行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0例,加强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前训练以及术中护理配合。经治疗后,患儿均手术成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0例,男90例,女20例,年龄1~14岁,右侧腹股沟斜疝67例,左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2~3天安全出院。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取平卧位,头低足高倾斜15°,于脐下作切口,穿刺造Co2气腹,置入腹腔镜,用手指按压内环口对应的腹壁确定进针点,切一2mm小口,先经腹壁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内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在同口经腹壁再次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外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利用操作钳将腹内2根线经下腹部trocar孔夹出腹外打结,腹外进针处2根线收紧再次打结即封闭疝内环口。

护理配合

心理护理;小儿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敏感于环境的改变,进入手术室会产生恐惧感而哭闹不止。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天到病房行术前访视,访视者面带微笑,举止端庄,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首先对患儿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尽快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主动介绍手术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使家长认识到腹腔镜微创技术对患儿身体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让他们帮助患儿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①器械物品的准备:包括摄像显像系统、人工气腹系统、手术器械、缝合包、幕丝线、手术敷料、切口敷贴、无菌手术贴、小儿输液器、平衡液、生理盐水、留置针、无菌手套、吸引器。②仪器摆放及性能检查: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必须全面掌握腹腔镜整套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微型仪器的安装及连接方法,在手术开始前将光纤、导线、导管正确安装连接在仪器主机上。腹腔镜仪器应摆放在手术床的右下角,接通电源及气瓶,检查气瓶气量是否充足及各仪器是否运作正常,并将二氧化碳气流量调至5L/分、压力调至1.07kpa,保证仪器性能良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患儿的准备:告知家属术前少食或禁食豆制品、牛奶及含糖食品,以减少肠道胀气;按常规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以减少膀胱损伤几率,扩大术野[1]。因腹腔镜手术多选择脐部为手术入路,应加强脐部皮肤的清洁,尤其是小儿皮肤娇嫩,常规手术用作清洁的松节油有时会导致小儿皮肤红肿、刺痛等现象,甚至影响切口愈合。因此,采用消毒棉签蘸75%乙醇清洁脐部。

术中护理:①手术环境管理: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调节功能不全,加上其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且皮下脂肪少,易于散热[2]。因此,应提前30分钟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室温保持在26~28℃,湿度60%左右,防止受凉,避免环境不适而导致患儿哭闹。②患儿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再次进行三方核查。巡回护士应抚慰患儿,安定其情绪。为预防、减少身体伤害、疼痛,对患儿用静脉留置针,巡回护士取22~24号导管针于左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并保持畅通。③的管理:麻醉后协助摆好,一般取平卧位,固定时要用棉垫包好,绷带松紧适宜,既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又要充分显露术野。摆放时手臂外展不超过90°,并垫上海绵。当内镜套管和辅助套管穿刺成功后,关闭无影灯,将手术床调至头低脚高位,倾斜15°,术中观察手术进程。当腔内操作结束时,打开无影灯,将手术床调回正常水平。在术中巡回护士经常进行检查按摩,以保证患儿舒适及避免臂丛神经损伤。术毕患儿可能出现躁动现象,巡回护士应加强保护,防止患儿坠床等不安全隐患。注意保暖,同时注意管道的保护。为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全麻未清醒患儿应去枕,让其头部偏向一侧。④气腹压管理:由于小儿解剖学、生理学的特殊性,以及腹腔镜手术所需要的Co2气腹会对呼吸、循环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产生影响[3]。因此,术中巡回护士应严密观察小儿呼吸、心率,若有生命体征变化立即报告并协助麻醉医生作好处理;术中严格控制气腹压力并保持平衡,建立气腹时应逐步让患儿适应,充气时要先慢后快,预防术中Co2的吸收造成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气腹压力严格控制在8~12mmHg,避免气腹压力增高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患儿的心脏功能。⑤仪器的清洁及保养:术后,拔出仪器的电源插头,彻底断电。清洁仪器时,先用干净湿布再用75%酒精擦拭仪器表面,最后加盖仪器罩防尘。

讨论

应用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我院开展的一项新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康复快、损伤小等优点。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手术难度越来大,术中使用的腔镜器械精密、贵重,术后仪器设备的保养越来越细致。因此,器械护士应熟练掌握该手术的操作步骤,加强各种器械、仪器的操作培训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术后保养。提前备好手术器械,传递器械准确,缩短手术时间,做到沉着稳重、反应敏捷,动作正确娴熟;巡回护士应具备丰富的小儿护理知识和经验,达到较高的护理水准,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儿病情,注意保暖和呼吸道通畅,尤其是术毕全麻恢复期的呼吸管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陆艳春.腹腔镜下行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21):117.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临床体会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037

腹股沟疝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据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0.8%~4.4%,绝大多数为男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5∶1[1]。该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并且右侧多见,其自愈率较低,一般均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其中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以往最常采用的方法,随着微创技术的引进,腹腔镜的介入使本病的治疗得到了质的飞跃。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一经普及就备受青睐。本文主要针对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在腹股沟疝患儿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3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6.15±2.64)岁。诊断标准:满足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腹股沟区存在可复性肿块,可伴局部坠胀,可伴有消化不良以及便秘等症状;体征:患儿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并且可全部或者部分回纳。入选标准:符合以上的诊断标准;患儿年龄1~14岁;并且监护人同意本次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合并隐睾、鞘膜积液、肿物、复发疝以及腹股沟手术史者。

1.2方法治疗方法:术前禁食12h,禁水4h,气管插管麻醉。于脐下缘做一5mm小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压力8~10mmHg(1mmHg=0.133kpa)。置入5mmtrocar,放置30°腹腔镜。于脐与耻骨连线中点做一3mm小切口,腹腔镜监视下置入3mmtrocar作为操作孔。在腹腔镜监视下于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做2mm微切口,刺入带线endo-Close针,针尖进至腹膜外后潜行环绕内环口半周后刺破腹膜,右手持钳,钳夹缝线并将缝线从endo-Close针摘下,此时行荷包缝合内环口半周已完成,将线留置于腹腔内。将endo-Close针重新退至腹膜外,空针于腹膜外环绕内环口另半周至原出针处汇合出针,右手持钳将丝线由侧口挂线于endo-Close针后钩出体外,收紧荷包缝线,腹腔镜观察疝环口闭合良好后打结,线结埋于皮下,结束手术。疝囊不做处理。腹腔镜下探查对侧腹股沟区,如发现隐匿疝则同法处理。

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本组患儿的临床治愈情况,同时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结果

2.1手术一般情况分析37例患儿经过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其中1例(2.7%)术后1个月即开始出现右侧腹股沟至阴囊有一肿物;再次手术(开放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鞘膜积液,考虑为术后残留疝囊积液,但不能算并发症,予行疝囊离断后高位结扎疝囊治愈;其余患儿首次手术即痊愈,临床治愈36例,治愈率高达97.30%。本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96±3.9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36±0.34)d,术中出血量为(1.98±0.13)ml。

2.2术后并发症分析37例患儿术后偶见阴囊积气,仅1例出现疝囊积液,经观察后当天吸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2.7%。

3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中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儿出生后腹膜鞘突未闭,进一步导致腹腔内容物于此处堆积而向外突,继而形成疝,其中以斜疝常见。一般临床中患儿超过3个月后自愈的可能性极小,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2]。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是通过在腹股沟内上缘做一条手术切口,然后从此处进入腹股沟管,然后寻找疝囊实施高位结扎,但这种传统的手术方法操作较为困难,不仅很难找到疝囊(或鞘膜),并且还存在结扎不完全的情况,同时对于一些隐形疝囊不易发现,并且术后并发症还较高[3]。除此之外,鉴于小儿腹股沟尚未发育完全,其中某些结构还不能清晰展现,所以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无疑加大手术的辨认难度,加之此处的神经和精索又极易受损,所以这种传统方法还可能导致患儿术后发生阴囊水肿以及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发生误切,还有可能影响患儿以后的生育功能[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微创技术的普及,腹腔镜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中。国内外有关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大部分研究者均表示,这种新型的手术方法较传统手术而言,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并且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安全性较高[5]。已经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最佳的方法。本次研究是应用endo-Close针进行两孔一针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我们体会两孔法虽然增加一个辅助操作孔,但仅仅为3mm穿刺孔,极为微小,却可以大大增加腹腔内操作的简便性,并且可以在部分未完全还纳的病例中辅助还纳疝内容物。由于操作孔位置为耻骨联合与脐之间,在合并对侧隐匿疝的病例中无须另作穿刺孔,只需术者换个方向操作即可,既方便又可以减少损伤。作者体会,endo-Close针无须改良即可应用,其持线稳固,并且可伸缩的钝性套针在进入腹腔后弹起,可对腹腔内脏器组织起到保护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过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均痊愈,仅有1例患者在行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个月发现右侧腹股沟至阴囊有一肿物;然后再次行开放手术,术中见右侧精索鞘膜积液,考虑为术后残留疝囊积液。予行疝囊离断后高位结扎疝囊治愈。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手术时间,同时还减少出血量。

总之,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不二选择,随着科技的发展将完全取代传统手术治疗,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坤,吉磊,龚光伟,等.经脐两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22例.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4):37-39.

[2]卢旭生,张伟亮.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23-124.

[3]戚聿昌,叶辉,李龙,等.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23-224.

[4]李同义,孔庆元,张华,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6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6):511-512.

[5]秦军,姚清深,周林荣,等.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报告.广西医学,2011,33(1):72-73.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内环口斜疝缝扎术

微创技术是近年来外科发展的新趋势,我院一直采用腹腔镜[1,2]配合自行设计和改进了的部分手术器械行内环口荷包缝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男142例,女14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3岁8个月。

2术前准备

2.1病人准备腹腔镜下小儿内环口缝扎术是一项新技术,患儿及患儿家属对其了解甚少。所以,术前应对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及优越性,解除其紧张的情绪,尽可能取得患儿及患儿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2.2仪器准备术前先检查腹腔镜监视器、摄像组织等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接通电源及检查二氧化碳筒压力是否充足,调试好以备待用。为了便于手术者观看手术操作与进展,应将电视监视器置于手术床尾,稍斜向左侧。

2.3器械准备普通器械及敷料高压蒸汽灭菌,腹腔镜器械使用环氧乙烷灭菌。通常用一把操作钳,一把持针器,一个气腹针,两个5毫米的操作筒,带线针。

2.4麻醉与体位全部病例采用基础麻醉加插管全麻,体位采用平卧位,腰部垫小枕头以便抬高腹部,输液的手臂置于身体一侧并固定于麻醉带下,避免输液的手臂外展大于90°,以免损伤臂丛神经。

3手术方法及配合

术者常规消毒铺巾,连接光纤、摄像头、冷光源,二氧化碳导管均用3L医用保护套并固定好,巡回护士开启监视仪、摄像主机、冷光源并调节各系统参数。

给术者递两把布巾钳(若是幼儿则用手提式)在脐皱褶处提起,用尖刀切开,气腹针穿刺进入腹腔,用10ml注射器吸水进行滴水试验后,开始往腹腔内注气,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为10mmHg。此时巡回护士将手术床调节成头低臀高位15—20度,拔出气腹针,将切口延长至4mm,插入5mm操作筒置镜关闭无影灯,观察腹腔情况,在监视器的引导下选择另外一个4mm的切口,进操作钳,腹腔镜下找到患侧内环口后,再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穿入带线针,接着用持针器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连续3针左右,使内环口成一荷包缝合,拉紧打结,通常不少于3个结。带线针穿出体外,剪线。内环口即被关闭,解除气腹,在两切口各缝1针,并用敷料贴好,结束手术。

4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当天醒后可进食,自行解小便,无并发症,术后2~3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天,随访观察最长者已6年,未见复发。

5体会

国内外的小儿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一致认为,小儿腹股沟斜疝只要作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其依据是:小儿腹股沟斜疝与成人斜疝不同,成人形成斜疝的原因是腹股沟区的缺损,手术治疗的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的同时修补这个缺损,而小儿斜疝则不同,除了发育过程遗留的疝囊外,腹股沟区并无肌肉薄弱因素或即使腹壁有薄弱处,以后也可以通过发育而得到加强。腹腔镜手术和传统的小儿斜疝手术一样是依照这个原理。传统的手术方式不管切口如何改进,无论是斜切口或横切口,手术切口的长度最小也要2cm,不管用可吸收缝线或皮内缝线,术后必然会留有瘢痕。而用腹腔镜手术,虽然有两个切口,但是因为镜鞘和操作钳的口径小,切口只需4mm长,脐皱褶处的切口与皱褶重叠,术后根本看不出有切口的痕迹,因此和传统的方法相比,以其损伤小,术后不留瘢痕更为患儿家属乐意接受。

传统的手术方法有误伤膀胱的可能,其原因是手术中解剖、结扎、切断疝囊时过高,超过疝囊颈部。而腹腔镜行内环口荷包缝扎,手术中内环口及内环口周围血管、神经、输精管等清晰可见,膀胱亦十分清楚,容易辨认,所以术中不会造成损伤。

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使用腹腔镜行内环口荷包缝扎术,术中无需解剖腹股沟管,无需分离精索,因此对腹股沟管及精索的血管、神经、输精管和提睾肌不造成损伤,术后不留瘢痕。与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相比,以其手术切口小、术中损伤小、手术快捷、恢复快、术后无瘢痕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值得推广,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小儿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开展的手术,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前应了解手术方案,参与特殊器械准备,熟悉手术步骤,以及术中要注意的问题,才能主动、敏捷、娴熟地配合手术者操作,提高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手术器械及机器的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腹外疝;手术护理;体会

腹外疝是由腹腔的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离开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12年2月~12月,随机对我科腹外疝患者抽取64例,其中年龄3~81岁,现将临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2月~12月,随机对我科腹外疝患者抽取64例,其中年龄3~81岁。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特别是老年,儿童,以帮助他们解决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及担忧的心理,从而达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2.2对老年患者,应了解他们的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其它基础疾病。

2.3了解患者有无吸烟,咳嗽,便秘等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不利因素,除疼痛并发嵌顿疝需立即手术外,一般需解除引起疝复发的因素后方可手术。

2.4术前应严格做好备皮,肠道清洁准备及进手术室前排空膀胱,以免手术时损伤膀胱及术后腹胀。

3术后护理

3.1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疼痛不适表示理解和同情,并告诉患者这种不适是暂时的,进而安慰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术后当天采取平卧位,双膝下可垫一软枕这样可减轻腹部的张力从而减轻手术切口疼痛,一般术后3~6d可下床活动。

3.3切口置砂袋,一般放置12h左右以防切口内出血。

3.4全麻刚苏醒的患儿往往处于烦躁状态,护理人员和家长应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和依赖,以达到稳定患儿紧张情绪,减少患儿的哭闹,从而避免患儿哭闹造成腹压增高的因素。

3.5密切观察男性患者的阴囊颜色及有无水肿等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阴囊可用“t”字袋挂起,或以小枕挂起以减少阴囊水肿。

3.6嵌顿疝术后应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内出血,以便及时处理。

3.7饮食护理一般术后6h可进流质饮食,第2d可进半流质或普食,做肠切除或肠吻合术后患者,术后应禁饮食,必须在肠功能恢复后才能进流质饮食,逐渐过度到普食。

3.8生活护理注意休息和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营养丰富及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减少术后复发。

4健康教育

4.1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和保暖,适当锻炼,一般术后3个月内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对患儿来说,不可剧烈活动,不可大哭大闹,以免术后复发。

4.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4.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便秘者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不要用力排便或咳嗽,若有便秘或咳嗽者应及时处理,避免腹压增加造成疝复发。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8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方法也在进行着质的飞跃,微创外科技术已经成为外科的发展方向,

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一些传统经典手术走向微创化。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胆囊切除术首选方式[1]。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已有较多的报道,我们总结了2000年1月~2004年3月我院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80例115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小儿腹股沟斜疝80例,115侧。传统手术,38例,44侧,有3例为对侧二次手术。腹腔镜手术42例,71侧。其中5例术前双侧疝,24例为隐性疝术中发现而手术。所有患儿均为单纯性斜疝。

1.2方法

1.2.1麻醉所有手术术前备好气管插管和麻醉机,术中行监护仪监护,了解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情况。麻醉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1.2.2手术传统手术:单侧疝取对应侧下腹部皮肤横纹处切口,长3.0cm,双侧正中切口长5.0cm,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各层,显露精索,解剖游离疝囊至疝颈部,荷包缝合,高位结扎,分层关闭切口。术后住院4~7天,平均5天,痊愈出院。腹腔镜手术:应用针式腹腔镜器械,5mm30°镜,3mm钳。脐下缘切口5mm,造气腹,进trocar及5mm30°镜,左下腹3mm切口进钳。气腹压力维持8~12mmHg,以能充分显露术野为目的。术中能发现疝囊被气体充盈隆起,明确诊断,隐匿性疝能同时被显露得以诊断,同时手术。在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1.5mm口,进自制撬、钩针,用4号丝线环形缝合疝内环口,缝线引出腹腔,在皮下打结关闭内环口。切口创可贴敷盖。术后住院10~36h,平均18h。痊愈出院。

2结果

传统手术随访1年~5年2个月,无术侧复发,有2例对侧再发,二次手术。腹腔镜手术随访4个月~4年,无复发和对侧再发。

3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斜疝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多因腹膜鞘状突未闭而并非因肌肉薄弱。腹股沟疝的患儿年龄在3个月以上者,自愈机会很少[2]。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增大,极易发生嵌顿,绞窄,一旦发生嵌顿,不仅累及肠管或卵巢、输卵管,尚可造成萎缩,影响成人后的生育,应及早手术。公认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典治疗方法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3],一般不做修补术。而传统手术需要解剖腹股沟管结构、精索和游离疝囊。小儿组织纤细、薄弱,筋膜层次、解剖界限与成人不同,使得手术中极易造成对包绕着疝囊的精索内容物的损伤,如蔓状静脉丛、动脉、神经和输精管,这是传统手术的最大缺点。用腹腔镜施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结扎术的优点是:(1)仅在腹腔内行疝内环高位结扎,不处理腹股沟,对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无破坏,精索内的各种结构不会造成损伤;(2)腹腔内行疝内环高位结扎,能够达到传统手术不能达到的高位;(3)腹膜腔外打结,它也具有传统手术结扎牢靠的特点;(4)很多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双侧的(约占33%),只是以潜在隐匿形式存在,暂时不会在腹股沟区出现肿块,当增加腹腔压力因素存在的时候,则可出现。这一情况在传统手术中存在着只能解决有临床表现的单侧疝,而不能解决另一侧为隐匿疝的缺点,而腹腔镜手术,由于气腹压力的存在,则可以很明确地发现隐匿疝,可以一次完成双侧手术,避免以后另一侧再发二次手术。腹腔镜手术患儿在手术后1天即可出院,2~3天内则可做正常活动;(5)术后复发率低。

总之,目前使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4~7]。它既避免了传统腹壁上手术的各种缺点,又具有疗效确切,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同时又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虽然对较复杂的腹股沟疝还没有报道,但是相信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必将会成为新的经典手术。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407.

2刘贵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51.

3陈建民,马建新,等.新编实用外科学,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10:526.

4蔡志明,吴文华,罗健.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21:101-102.

5李谦,乔巨峰,王存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56例.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241-242.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9

良好的儿童健康维护需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的医务人员来提供。下面将简明扼要地介绍生后28天儿童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技能要点,便于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提供儿童健康维护。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要求,儿童在出生后28~30天,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要求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随访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询问和观察

先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了解新生儿期的一般情况,比如吃奶、睡眠、大小便、黄疸等。

若生后2~3周或更早出现呕吐,持续性加重,呈喷射状,吐出物为奶或奶凝块,不含胆汁,则怀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转诊。

体格检查

检查婴儿整体情况,如面色、精神、四肢活动等。必要时测量体温、呼吸次数、心跳。

注: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

必须数满1分钟的呼吸次数,以决定小儿有无呼吸增快。如小儿有呼吸增快则诊断为肺炎。因此,数呼吸次数时,必须使小儿安静。如果小儿害怕、哭闹或烦躁,将无法正确地计数呼吸次数。如果小儿在睡觉,不要唤醒小儿,可告知母亲(或家长)正在观察小儿的呼吸,要使小儿保持安静。

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的方法:使用有秒针的手表或电子表,通过观察小儿的胸部或腹部的运动来数呼吸次数。若小儿哭闹,应安抚小儿使之安静,再计数呼吸次数。

若不能确定呼吸次数是否正确,可再重复计数1次。呼吸增快的标准取决于患儿的年龄,新生儿和2~12个月小儿正常的呼吸频率高于12个月~5岁的小儿(详见表1)。

皮肤有无黄疸、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是否有湿疹。如有湿疹,给予针对性指导(详见图1)。

吃牛奶的孩子易患湿疹,面部湿疹要少洗,用清洁的湿布擦擦眼角即可,特别注意不要用香皂,若过痒或流水过多,则可先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可用激素类药物,涂抹后湿疹消退则停止使用。

头部头围、囟门、颅缝情况,检查有无血肿。

眼睛是否发炎、流泪或分泌物,如泪囊炎;是否有上睑下垂。

耳部和听力外耳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新生儿出生时或上次访视时若未做听力筛查,此次要查看婴儿是否对摇铃声或击掌声作出反应。

颈部是否有异常包块、是否有斜颈。

胸部观察有无胸廓畸形,如漏斗胸。

心、肺听诊时,确定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有无心音异常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腹部做腹部触诊,有无肝脾肿大、腹胀等。

脐部检查脐带的脱落情况,脐窝内或结痂下有无异常,有无脐疝或肉芽。当脐部污染、脐部有少许分泌物或少许渗血时,用75%酒精擦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需包扎。若脓性分泌物较多或有肉芽时,应予以处理。单纯脐疝,若直径<2cm,可观察至2岁。

外生殖器检查男孩是否有阴囊水肿、隐睾,检查女孩是否有粘连。

髋关节髋关节脱位可疑体征是,两侧臀部皱纹和大腿皮纹不对称,腹股沟纹深而位高,患肢较短。双侧脱位者,会增宽。若怀疑髋关节脱位,以otolani手法检查。若检查阳性,建议转诊。

外展试验(otolani征):将小孩平卧,屈膝、屈髋90°,医师面向小孩臀部将两手抓住两膝同时外展。正常情况下,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脱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内收肌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检查中有时候髋臼内外的弹响声,膝关节的半月板跳动声必须分清,不能相互混淆。见图3、4。

四肢检查肌张力和四肢活动及对称性,检查锁骨有无骨折,观察有无不正常手指(足趾)及赘肉,检查畸形足-外翻、内翻、马蹄足、跟骨畸形,两侧手足大小是否对称和相应的肌力、肌张力。

体格测量和发育评估

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若体重增长<600g/月,体格发育有问题,要寻找原因,对家长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2周后随访。

其他发育评估视力:眼球追随水平运动物体可以到中线。听力:听到声音后有惊讶反射。能被较大的声音惊到。行为:俯卧位时双腿屈曲、头能抬起,但瞬时落下、转头。社交:能够自发地微笑。发现发育障碍的孩子要教给家长如何给予相应的刺激。个别项目未通过,应在2个月龄时追访,其方式可以是电话或预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查原始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等均应存在。若觅食反射或(和)拥抱反射为阴性,提示严重病理状况,转诊。

发现以下情况需要转诊

体温>38.5℃,或物理降温4小时无效或体温<35℃。

呼吸增快:28天内呼吸≥60次/分,>28天呼吸≥50次/分。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14天),或消退后又出现,或四肢发黄。

若发炎、流泪或有分泌物,判断是否与喂养或护理有关,对症处理3天内无效。

若发现上睑下垂,则怀疑是先天性上睑下垂。

若外耳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若婴儿对声音无反应。

若胸廓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当闻及心脏杂音或(和)呼吸音异常。

有肝或(和)脾肿大,无法解释和处理的腹胀。

髋关节ortolani手法检查阳性。

初次发现新生儿四肢畸形,应给出转诊建议。

新生儿脐疝的护理方法篇10

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普通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食道裂孔疝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在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食道裂孔疝患者42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42例患者正常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nissen术治疗患者有20例,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Boerema术治疗患者有12例,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10例。所有患者手术正常进行,没有出现手术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有2例患者患者出现复发,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发育正常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检查食管钡餐检查,出现轻度反流现象患者有3例,其余患者无胸骨后烧炙感,无呕吐情况。2例复发患者再次进行手术,1例患者出现原缩小食管裂孔缝线断裂,手术采用裂孔疝补休术联合Boerema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另一例患者采用术后疝修补术+BelseymarkiV手术顺利出院,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针对有症状的小儿食道裂孔疝患者需要尽早手术治疗,针对伴随胃发育不良的患者,采用Boerema术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小儿食道裂孔疝;Boerema术;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2(b)-0093-02

[作者简介]罗鸣(1978-),男,湖南浏阳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普外科。

食道裂孔疝是各类膈疝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形成原因有很多,食管发育不良、肌肉萎缩、妊娠、腹腔积液等都可能导致食道裂孔疝的出现,临床表现为胃食管反流症状、出血等[1-2],在治疗中包括内科治疗以及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比较适合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内科治疗无效果等患者,为分析小儿食道裂孔疝手术治疗的手术治疗,现整理该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食道裂孔疝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17.2±5.9)个月,平均体重(10.34±6.28)kg,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肺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营养不良,合并贫血患者有7例,血红蛋白浓度小于65g/L。所有患者经过上消化道造影确定,17例患者为滑疝,12例患者为食管旁疝,9例患者为混合型疝,4例患者为巨大型疝,有3例患者合并短食管。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0例、B组12例和C组1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中有32例患者经腹治疗,在手术中发现有12例患者(B组患者)胃发育不良,胃容量较小,胃底难以折叠,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Boerema术治疗,沿His角方向,拉近胃连接部,缝合胃小弯和右肝下后鞘。

a组患者在手术中胃部发育正常,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nissen术治疗,胃底360度包绕食管下段缝合,固定打结。

C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治疗中采用五孔法,在脐上1cm附近的位置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trocar置入五叶拉钩用于左肝外侧叶的牵拉,充分暴露食管裂口,将胃底部进行迁移移向左下方位置,更清楚地显示食管裂孔处增大的环状缺损。操作人员开展解剖操作,在手术中需要进行交互牵拉和抓特,使胃底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依照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胃底折叠方式。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资料,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手术正常进行,没有出现手术死亡患者,患者术后身体发育正常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患者治疗前后食管裂孔疝视觉模拟评分表明,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复发情况与处理

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有2例患者患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5%,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发育正常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检查食管钡餐检查,出现轻度反流现象患者有3例,其余患者无胸骨后烧炙感,无呕吐情况。2例复发再次进行手术,1例患者出现原缩小食管裂孔缝线断裂,手术采用裂孔疝补休术联合Boerema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另一例患者采用术后疝修补术+BelseymarkiV手术顺利出院,术后恢复良好。

3结论

小儿食道裂孔疝很大一部分是先天性膈疝的一种,属于先天性风发育缺陷,主要是因为食道裂孔增大,导致腹压升高时腹段食管以及部分为题纵膈,导致胃内的食物反流,最常见的为滑疝,存在严重的呕吐情况,有部分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自愈。临床表现为呕吐、便血以及发育慢等症状。可以分为三型,i型为滑动性食道裂孔疝,ii型为食道旁裂孔疝,iii型为混合型裂孔疝。

在该研究中患者出现频繁反流情况,易导致呼吸道感染,保守治疗无效,影响小儿患者的正常发育,因此采用了手术治疗,这点与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类似[3],所有患者手术正常进行,没有出现手术死亡患者,患者术后身体发育正常恢复,体重逐渐增加。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有2例患者患者再次复发,复发率为5%,与研究报道结果相似[4]。在该研究中有32例患者经腹开腹治疗,这种有腹部入路的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能够避免胃肠道其他病变。在治疗中,针对1岁以下的幼儿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为主[5],在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中需要注意仔细查找左右膈肌脚,根据患者裂空的具体分大小缝合,保证重建的裂空与食管之间能够伸入食指尖就可。

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暴露在腹内压下的腹段食管长度与远端食道内的压力共同参与到控制反流中[6-9],导致食道裂孔疝出现反流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腹段管长度不足[10]。目前常采用的抗反流束包括胃底折叠术和胃固定术,临床中一般采用nissen术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78%~95%[11],在该研究中观点与此一致,有20例患者为控制反流,采用食道裂孔疝修补术+nissen术治疗,经过随访,手术患者恢复良好。胃固定术主要针对胃发育不良的患者,常见Hill和Boerema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延长腹段食管,但是由于小儿正中弓状韧带发育还不够健全,Hill手术在应用中寻找定位比较困难,因此在该研究中采用的是食道裂孔疝修补术+Boerema术治疗,术后随访,效果良好。

到目前为止针对食道裂孔疝的腹腔镜治疗,认为采用腹腔镜治疗滑动性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放大,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12],在国外已经成为常规的实施手术。针对ii型和iii型食道裂孔疝在国外也存在相关的报告,一般认为腹腔镜手术不适合使用在ii型和iii型食道裂孔疝,针对裂孔疝修补术术后需要进行胃底折叠仍然没有统一。在该研究中有10例小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较好。

在采用开腹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手术中需要注意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好的效果;所有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都需要采取抗反流术治疗;在采用nissen术治疗中,为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吞咽困难,要充分分离胃底,方式包绕食道过紧;为延长腹段食管长度,经食道裂孔需要在钝性分裂的同时向下牵拉;针对胃部发育不良的患者,全部采用Boerema术治疗,以免造成患者胃容量减小;先天性食道裂孔疝反流主要原因在于腹部食管不足,因此在采用nissen术治疗中需要保留3~4cm腹段食管,这是手术中的一个要点。

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为避免损伤患者的内脏,需要合理使用器械和良好暴露,在手术前需要周密和准确地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能够熟练使用腹腔镜缝合手术,可以采用3mm钢丝,从左肋缘下锁骨中线进入腹腔,无损伤牵拉肝脏,在游离腹段食管时,采用金手指器械分离食道,避免食道壁的损伤;在手术中需要避免术中出血,在手术中采用超声刀游离胃底,若是发现血管较粗可以先夹闭血管,再切断组织,避免出血;术后哽咽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在缩小裂孔中,若是过紧,就会导致吞咽困难,过松容易复发,因此在守护中采用5mm操作钳,若患者胃部发育良好,采用nissen法,若是患者胃部发育不良,需要采用toupet法,术后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进食方式。

参考文献

[1]姚晶晶,司胜清.小儿食管裂孔疝12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04-205.

[2]胡明,严志龙,蔡金晶,等.腹腔镜手术治疗1岁以内婴儿食管裂孔疝[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4):256-259.

[3]涂云飞.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0):163-164,170.

[4]吴骏,曹辛,洪伟,等.新生儿食道裂孔疝附加toupet术诊治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3):244-245.

[5]Buchlermw,Freie,KlaiberCH,eta1.Gastroesphagealrefluxdisease(GeRD):backtosurgery[J].BaselKreger,1997:128-137.

[6]钱毓贤.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21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1):59-61.

[7]郑君昭,夏兰江,邱健.外伤性膈疝误诊7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51-52.

[8]HillemieraC.Gastroesophagealreflux:diagnosticandtherapeuticapproaches[J].pediatricClinnortham,1996,43(1):197-209.

[9]刘皎然.新生儿食道裂孔疝超声表现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1):44.

[10]Leungaw,LamHS,ChuwC.Congenitalintrathoracicstomach:shortesophagusorhiatalhernia[J].neonatology,2008,93(3):178-181.

[11]赵鹏,张国志,陈建立,等.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8):114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