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十篇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十篇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59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1

4月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联合讯绿色频道在京共同了《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指出一批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的在华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对中国的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环保组织呼吁大型品牌能够与政府和公众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纺织产业的节能减排。

报告直接将调研的48家品牌企业名称公诸于众。当调研机构通过调研指出品牌企业供应链存在违规污染情况后,品牌企业表现出非常大的不同。此次会明确描述了这些品牌企业的不同表现。

这样一份报告对于中国纺织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是指公众对于48家品牌消费的影响,更体现在对纺织品牌前端的影响。简单说,它可能导致很多依靠订单的印染企业消失。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品牌企业对供应链企业展开深度调查,进行深度整改后依然不能达标的企业,品牌当然会考虑更换订单企业,而且他们此举具有非常大的可操作性――毕竟目前中国纺织产业的加工能力是过剩的。

进行调研的机构已经认识到了此举对于纺织行业的影响。在新闻会的现场提问中,有记者开玩笑说,调研人员应该雇保镖,因为接下来的调研会充满危险。调研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也回应说他们在调研中将非常谨慎。

主办方强调,其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为纺织行业的清污行动提供动力,并且一再说明,中国纺织行业污染治理不缺资金、不缺技术,就是缺少动力。但此举对于纺织行业的负面影响仍然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速依然出现下滑,内销拓展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这一行动显然是在其压力最大的时刻又加上了一块砖头,甚至给部分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切中的是要害

nGo对于一个行业的调查如果仅仅是一个面上的污染调查并没有多大意义,事实上,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中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已经被纳入了日程。无论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核,还是在企业上市申请中,都实行的是环境污染一票否决制。

问题的关键是本次调查的切入点是品牌产业链。品牌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又对其前端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展开品牌产业链污染调查要比别的调查更有影响力。当然,这些问题的前提是纺织行业对于环境的污染确实存在。

调查显示,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量约占世界一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的34%。纺织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时尚服装也装点了世界。然而,纺织业每年产生的近25亿吨废水和其他污染物,却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土壤和地下水。

调研中环保组织发现,中国的纺织业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下。其中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占整个纺织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0%,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同时,纺织业在循环用水方面远远落后于多数其他产业,造成用水效率极低。

调研显示,大量纺织企业存在环境违规记录,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仅在中国污染地图数据库中收录的纺织企业就超过6000家,其中部分企业因私设暗管、污水直排、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等,受到处罚或被限期治理。而这些企业中,不乏大型国际、国内品牌的供应商。

纺织行业是中国最大的水污染源之一。其废水排放强度高,重复用水率很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比例达30%以上,纺织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纺织行业废水中染整废水约占80%,化纤生产废水约占12%,另外8%是其他纺织废水(2004年行业估算数据)。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5省的染整废水总量约占全国染整废水排放总量的90%。

但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显然不是纺织。即使在工业废水排放领域,其中的大头也不是纺织。之所以选择纺织作为切入点,大概是看中了纺织中的供应链的特殊性。纺织行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品牌对于前端企业的影响力巨大。“品牌企业非常重视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揭示其产业链存在污染,品牌企业对于产业链前端企业污染改造的推力很大,而纺织污染治理缺少的恰恰是这种动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品牌反应有差别

据调查者介绍,他们的调研方法是: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纺织产品制造商与知名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环保组织于2012年3月22日、26日和29日向46家企业的Ceo发出信件。接下来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品牌企业对于提示信的反应非常不一样。

提示信发出后,部分品牌已经作出了答复。其中耐克、溢达、沃尔玛、H&m、Levi's、阿迪达斯、Burberry等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进行查询并推动解决。部分品牌除了对环保组织信中提到的具体问题作出回复外,还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组织的参与表达了支持。

耐克在回复中写道:“作为绿色选择联盟的长期成员,我们(耐克公司)支持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相关中国环保组织推动中国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工作。”“耐克公司不仅仅自己在使用ipe所收集的公共信息数据库,还要求在华供应链伙伴关注自己的环境行为,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要求公布整改计划。”

Levi's公司在回复中写道:“我们相信,该数据库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以确定我们中国供应商的合规情况。它揭示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并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亟须整治和参与的供应商上。”

阿迪达斯写道:“我们欢迎近年来绿色选择联盟在促进中国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努力,也赞扬ipe在推动关于污染和环境违法信息公开方面所起到的领导力的作用。”“如果供应商违反法律,包括环境和污染控制法规,我们要求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整改,我们会写警告信进行跟进,该情况(在最坏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终止业务关系。”

而C&a、tesco、Gap、李宁、target、next、Uniqlo等品牌,之前虽然未有过交流,但此次依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沟通,并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深度调研供应商违规情况,考虑建立供应商检索体系,也值得肯定。

但是,在48个品牌中,依然有32家没有作出答复。这其中既包括marks&Spencer、esprit、CalvinKlein、armani、家乐福等国际品牌,也包括361˚、安踏、雅戈尔等国内知名品牌。调研机构对于未回复企业也作了某些正面的推断,他们说:“诚然,品牌未能回应也可能是缘于客观因素,例如回复时间有限、内部信息传递流程多、语言和供应商名称的迷惑。”

在对于品牌的评价中,调研机构对于ZaRa的评价最差。报告说:“一些品牌(ZaRa)未予回应,是由于其对社会监督的抵触。”

对于ZaRa的差评缘于ZaRa的回信。调研机构看到ZaRa的部分疑似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包括被当地群众投诉,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被评为当地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之一,以及因清理废水池事故导致多人伤亡等。此番发信之后,调研机构收到了来自ZaRa的回复,其中写道:“很遗憾我们不能回答来自学校、大学和专业人士等个体对于我们业务模式问题的回应。”

调研机构认为,“显然,ZaRa的部分疑似供应商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同时,他们还认为ZaRa违背了其公开承诺。因为ZaRa作为全球最大的时装零售公司之一,在其网站宣称“真诚地与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建立联系;持续地与前面提到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组织进行对话;最后,整体业务活动要透明性,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透明。”调研机构呼吁ZaRa停止以“业务模式”为借口,尽快对环保组织的质疑作出回应,推动其供应链解决污染问题。

对于ZaRa的反应是否是因为其对社会监督的抵触,笔者不下定论。因为中间是否存在误会我们也不能得知。列举这些,笔者的目的仅仅是展示一下调研情况,至于其中的对错判断则由读者来作出。

是契机的几率有多大

对于这样一份报告,对于公众来说,可能会对其品牌消费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能发生的,不好量化的。对于一部分品牌企业来说,有可能推动他们更加关注其供应链的环保问题,并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推动其前端产业链的污染治理。而对于印染企业来说,有些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他们非常可能因此而失去订单。这种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印染企业来说是非常棘手的。

首先是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在技术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污染治理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也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项难题。

面对一个没有现成解决方案的难题,印染企业显然非常困难。但调查方的一位负责人马军认为,这种活动恰恰为推动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动力。“当他们发现造成环境污染而生产的产品无法卖出时,环境污染的成本已经超过了企业的承受极限,置之死地而后生,接下来他们才会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创新。既然利益可以驱动他们进行技术创新,那么生死存亡的威胁更加可以驱动他们进行环保方面的创新。”

暂时或许是一个灾难,未来或许是一个契机

纺织产业链环保确实是一个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污染困境需要多方参与解决。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公众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同时从中国纺织工厂采购商品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也需要采取行动,从确保供应商遵守环境法规开始,进而为供应商创造商业激励,鼓励他们不断改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能源的消耗和有毒化学品的使用。跨国买家不应利用监管漏洞,从中国工厂购买廉价但缺乏可持续性的产品。

近年来,基于对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和品牌商认为,辨识其供应链中的相关工厂,并以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作为与工厂进行商业交易的一个必须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2

二、以发展的眼光理性看待中国纺织业的环境发展现状

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必须先厘清一个概念,纺织产品上有害物质的残留符合生态安全的要求有两种可能:一是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有害的染化料助剂;二是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有害的染化料助剂,但在后续的湿处理过程中游离或残留的有害物质被洗掉并随废水排放了。因而,纺织产品是否符合生态安全要求与纺织业是否存在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并无直接关联。那么中国纺织业,特别是印染行业的环境污染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举一个例子,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曾两次以“时尚之毒”命名的调查报告。其报告之一《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称,2010年6月和2011年3月,绿色和平组织分别对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宁波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和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最终,绿色和平组织确认被调查的两家企业在生产中使用和排放了有毒有害物质,并造成环境水系的污染。同时,根据调查,绿色和平组织认定14家国际知名品牌与被调查的这两家企业有着供应关系。由于这些品牌公司应该并且有能力与供应商一起淘汰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因而这些品牌对供应链中发生的有害物质排放和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报告之二——《时尚之毒2: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则再次将全球15个知名服装品牌推到了全球公众的面前。据称,绿色和平组织在2011年4—5月间,在全球18个国家采购了15个全球知名品牌的78个样品,除了3个样品未标明产地外,其他产品的产地涉及13个国家,而产品本身则涉及由天然或合成纤维制作的男装、女装和童装,款式包括衬衫、夹克、裤子、内衣和帆布鞋。此次抽检的78个样品检测目标直指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据该报告称,在被检测的78个样品中有2/3(52个)的样品中含有npeo(高于1mg/kg的检出限),其中除了1个品牌之外,有14个品牌的产品被检测出含npeo;在18个国家购买的样品中有17个国家购买的样品检测呈阳性;在13个原产地中有12个产地国生产的样品检测出npeo。据此,绿色和平组织认定,在被抽检的15个知名品牌中有14个品牌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npeo。而且,由于npeo很容易被从纺织品上冲洗掉,因而上述检出的含量水平并不能代表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含量水平。同理,即使在上述检测中未被检出npeo的样品,也不能证明其在生产过程中未曾使用过npeo。

这两份报告的高调推出,对相关品牌、生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毒水”、“毒衣”,乃至使用“时尚之毒”这样出挑的字眼,对吸引大众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眼球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在吸引公众关注环境问题方面,绿色和平组织取得了成功。

但是,吸引社会的关注是一回事,而让公众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原委却是另一回事。暂且不论这几次由绿色和平组织自己组织实施的调查在程序设计中是否科学合理、采样过程是否公开公正有监督、分析检测是否是在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等程序性问题,单从公布的检测结果来看,就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对雅戈尔纺织工业城和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排放废水的检测,有的给出了具体的被检出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含量,有的则只给出了检出的物质但无含量数据。从专业角度看,如果一种检测手段或方法能检出某种物质,且被检出物质的含量在检出限以上,则应报告具体的检出结果数据。如果在定性检测时怀疑有某种物质存在,但在定量时其含量又低于检出限,无法给出确切的数据,应认定为未检出。根据未有具体检测结果数据的检测报告来推断一定含有某种物质,无论是从程序、规范还是依据上来看,都存在严重的瑕疵。当然,也有可能是检出的量太低,甚至远远低于法规规定允许的标准,因而也不愿公布结果,反正是你用了,你排放了,你就应该承担责任,禁用和限用的界线被混淆。由此,又可以引出更进一步的问题,而这也是目前更多的人在冷静之后所关注的问题:绿色和平组织所公布的这些所谓的有毒有害物质,世界各国究竟有没有相关的法规对其使用进行规范?是绝对禁用?还是应该授权使用或限制使用?或者根本没有任何限制?如果是可以授权使用或限制使用,那究竟哪些场合可以使用?限制使用的限量又是多少?从大部分绿色和平组织给出的检测数据来看,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那这个水平与周边环境,乃至欧美等国类似环境的本底水平相比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有些有害物质究竟是环境背景中就大量存在的还是企业使用和排放的?绿色和平组织的两份报告中大量涉及中国的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纺织业在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方面,既无国家法规的规范,也无企业自律,虽然被指责的是作为采购商的知名品牌,但作为供应商中国的企业显然难辞其咎。

绿色和平组织在其报告中坦陈,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问题不仅局限于中国,这一问题其实是许多品牌和国家所共有的全球性问题。那么,这个全球性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途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从而寻求科学和合理的解决办法?相信这才是社会公众、知名品牌、生产企业,包括绿色和平组织本身所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化学品的使用已经无所不在、不可避免,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如何准确评估其使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加以合理控制,特别是对一些持久性的有害物质的控制,才是人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行为准则,切忌走极端或以模糊的概念使人无所适从。举一个通俗的例子:食盐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是人体所必须的,当每天的食用量控制在6g以内时,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如果每天的食用量大大超过这个数量,则对人体可能是致命的,而化学品的科学合理使用也是相同的道理。事实上,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产品或环境中检出痕量物质已非难事,对检测结果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对推动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保持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乃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指出,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减少优先管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并且也在努力清除此前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但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认识、政策还是具体的治理方面,发展都比较缓慢。因此,许多全球知名品牌纷纷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或从这些地区采购产品,从而利用发展中国家不够完善的环境法规和低成本,从中渔利,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报告中所提及的宁波雅戈尔和中山国泰所排放废水中有害物质的量与欧美的废水排放标准和实际的环境水平相比又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近年来,中国印染行业在推广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强化产品的生态安全性能监控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实际进展如何?其实答案仍然可以从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中得到,只是需要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对比性数据并加以科学比较。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指出在雅戈尔的废水中检测出了含氯酚,但却未告知其含量(0.03~0.06μg/L)其实远远低于欧盟地表水的要求(2μg/L,以毒性最强的五氯苯酚计)以及欧盟和加拿大的饮用水要求(分别为0.1μg/L和33.3μg/L)。公布这个数据要说明什么呢?

关于含氯有机溶剂,工业用的含氯有机溶剂数以百计,许多国家对直排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流中)含氯有机溶剂的控制都是以aoX值来规范的。德国对直排废水中aoX的限量要求是100μg/L,而雅戈尔废水中含氯有机溶剂的总量仅为6.1μg/L,这个结果如果放在德国,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减排案例。

壬基苯酚(np)和实际应用中作为其主要来源的npeo在欧美早就被禁止使用,环境中np的浓度已显著降低,而且也早已不再被列入欧盟的日常监控项目。根据欧盟指令2008/105/eC,欧盟地表水最大可接受的np浓度为2μg/L,而雅戈尔废水中np的含量(14μg/L)超过了欧盟的标准。关于npeo的使用,根据欧盟指令2003/53/eC,如果产品或排放物中np或npeo的含量≥0.1%,即不得用于工业洗涤(除非循环使用或焚烧)、家用洗涤、纺织及皮革加工工艺(除非不排放污水或经严格处理)、纸浆和造纸生产、化妆产品、杀虫剂和生物杀灭剂的配方。不过,各知名品牌和国际买家在实际操作中对其限量要求也是五花八门的,一般在100~500mg/kg之间。事实上,在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直接使用apeo,其最终产品上的残留量一般可达数千ppm;如果按欧盟的规定在

关于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在绿色和平组织给出的雅戈尔废水中的浓度(0.0031~0.0087μg/L),不仅大大低于在德国的地表水中的实际平均浓度,而且也大大低于2005年加拿大进行的一次污水监测高达0.549μg/L的结果,虽然加拿大已经不生产pFoS了。至于报告中提及的pFoa,不仅同样未超过德国地表水中的实际浓度,而且是否禁用,世界各国仍未达成共识。

关于苯胺类物质,绿色和平组织对雅戈尔废水的检测报告中对检出的苯胺类物质给出了两个定量结果,一是苯胺和各种氯苯胺的总量在0.1~2.1μg/L之间,但未给出具体的各种氯苯胺的异构体名称,所以无从判断其中是否有高毒性的含氯苯胺存在。事实上,这样的含量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国家对饮用水的限量要求,而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饮用水中苯胺的含量在6μg/L时(日常生活摄入量),引起癌症的风险为1/106,而雅戈尔工厂所排放的废水显然不会直接作为饮用水的。此外,报告中还单独列出了明确对动物有致癌性的邻甲氧基苯胺的浓度为0.07~0.08μg/L,这个量显然也大大低于饮用水的标准。

关于重金属,数据表明,从中山国泰染整有限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检出的铬(Cr:42μg/L)、铜(Cu:24μg/L)和镍(ni:37μg/L)均低于德国法令规定的经处理后的废水排放标准(Cr:50μg/L、Cu:100μg/L和ni:50μg/L)。

至于其他一些物质,绿色和平组织虽然提到了在废水的检测中有检出,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数据,笔者无从分析。一般的推测是,在定性检测时有发现,但在定量测定时因低于检出限而无法给出具体结果,因而难以认定其检出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危害。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在环境治理和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各相关行业在自律和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方面也是成果斐然。我国印染行业也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工艺、技术、装备、无害化学品的使用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贸出口的迅速上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纺织产业的产量和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绝对量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节能减排对废水排放相对量减少的实际效果,但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比较一下产量增长与排污情况的变化就不难发现,这些年我国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中提及的宁波雅戈尔和中山国泰废水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这两家印染行业的代表企业在减少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所排放的废水中被检测出的有害物质浓度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或国外的先进标准,这是中国纺织业在过去数年中减少使用和排放危险化学物质的努力取得积极进展的典型事例。

三、为时尚清污,中国纺织业任重道远

现代纺织业的生态安全与环境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之前的数十年中,工业化国家在有害物质控制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对优先控制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方面,通过从源头上控制的办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在努力清除已有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方面,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由于积累时间太长、数量太多,至今无法达到彻底的治污效果,本文前述的欧美目前地表水的有害物质含量的实际水平,乃至相关法规仍无法对某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完全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或是出于法规和成本的压力及目标市场的变化,世界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产业转移不可避免,以纺织、皮革、制鞋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支柱产业,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随着产业、技术、工艺的转移,原本在发达国家已经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误用或滥用问题,同样出现在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观念、技术、法规、资金等诸方面的相对薄弱,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在人类、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障碍。在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迅速改善的同时,环境问题也已成为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而传统的末端治理模式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强化从源头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已经刻不容缓。

虽然中国的印染业在节能减排和产品的生态安全性能提升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面临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和环境制约的矛盾和压力。2010年,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总量已经达到4130万t,占全球的比重已经超过50%,约为52%~54%,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对染化料助剂的消耗量自然也是巨大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在纺织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以湿态加工工艺为主、必须使用大量染化料助剂、能耗高的行业,印染行业既承担着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的重任,又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其中,产业布局与环境条件、减排目标与技术、装备与设施配套能力、企业规模与减排效率、法制建设与监管、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减排责任意识、投入与产出等仍是中国印染行业所面临的矛盾焦点,环境污染事件仍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技术的现代化、管理的规范化、监管的法制化和布局的生态化。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谁应该为解决环境问题“埋单”?显然,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并形成联动机制,才是解决这一世界性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环境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这里面观念、技术和资金是最大的关键。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第一要务,长远的环境问题往往被忽视。在发达国家,保持洁身自好,将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产业转移而一推了之也绝非个案。对业界而言,尽可能降低成本,保证利益最大化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对消费者来说,如果由于环境及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而造成消费者信心缺失的话,则会对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根本性的冲击。

虽然从测试结果来看,被绿色和平组织点名的宁波雅戈尔和中山国泰排放的废水在整体上并未超标,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与从源头上控制的要求仍相去甚远。因为绿色和平组织所关注的都是那些持久稳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哪怕企业能确保其日常排放的废水都能达到法规允许排放的要求,但其累积效应却是巨大的。虽然各自都能满足法规的要求,但汇集起来最终必定会超过自然界所能承受的承载量,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也会随之而荡然无存。想必,这就是绿色和平组织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其意义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非常深远的。不过,仅仅将矛头指向品牌拥有者和产品的生产加工业也有失偏颇,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应该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作为供应链最上端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企业,让他们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欧盟推出ReaCH法规的目的所在。

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中国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由于资源的不平衡,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世界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21世纪的发展主题。关注民生,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也是各行各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各国及各相关行业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采取有差别的节点目标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国的纺织业虽然在数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的龙头老大,但就行业的整体水平而言,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落后的技术能级、迅速增长的生产要素成本、日渐突出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及保持行业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等构成了目前中国纺织业错综复杂的局面。走出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转型升级,而其中,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年,中国的纺织业,特别是被称为纺织业中排污大户的印染行业,在倡导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看到问题继续存在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已经取得的巨大进步。

中国纺织业在有毒有害物质安全使用的立法、标准化和推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方面已经取得积极的进展,并卓有成效,应该予以肯定。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加强对其上游的染化料助剂行业产品的选择和监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有毒有害物质的误用甚至滥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天祥集团作为全球第三方质量安全保证服务的权威机构,近年来与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开展紧密合作,不仅在帮助中国的染化料助剂生产和出口企业积极申请ReaCH注册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在通过提供对染化料助剂的化学品生态安全认证服务,为中国的染化料助剂生产行业和印染加工行业实现上下游联动,减少和限制使用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强化从源头控制,为最终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零使用”和“零排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然,基于理念、法规、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因素,减少和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各方对此应该有一个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话题回到本文开头的关于几家nGo联合的题为“为时尚清污”的报告。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监督渠道,nGo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如何更为理性、客观、科学地看待某些事物,可能需要更为深入的作风和更为专业的视角,仅凭一些不完整的二手资料、简单地挑一些能反映自己意志的事例或数据和以一些能抓人眼球的语句拼凑出的所谓调研报告,很难给观众带来真实、客观、科学和完整的视野。而且,基于公众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有限,这样的报告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是误导。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缺裁判员,而缺的是更多的运动员。如果不能做运动员,至少也要学着做教练员,虽然自己未必能做,但至少还能给运动员一些指点。因此,提出问题固然是重要的,但如何找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最终解决问题,才是事物的关键。相信这些nGo若能本着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自己的深入调研并取得第一手资料,也许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荣圻,王建平.生态纺织品和环保型染化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孙晋良.ReaCH法规与生态纺织品(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张芸.纺织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分析[J].印染,2012,38(5):37-40.

[4]黄文辉,黄晓华,王建平.色牢度测试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针织工业,2006(12):4,39-42.

[5]王建平.我国针织产品质量现状及应关注的问题[J].纺织导报,2012(7):54-58.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我国纺织印染助剂;新形势;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70-01

纺织印染这样的助剂可分成:预处理必备的助剂、染色类的助剂。详细而言,前者含有浆料、渗透剂及油料;后者含有固色剂、匀染及分散剂。借助印染助剂可添加多样的色泽,让色调变得更稳固。同时,织物若添加了助剂,将变得更柔顺,有着舒适的优势[1]。助剂可以阻燃,有着防水特性,可以吸附异味。在新形势之下,有必要明晰印染助剂特有的进展走向,探析进展途径。

一、印染业的新形势

历经改革开放,印染业获取了凸显进展。从现状看,内需持续升高,日常消费升级。多样产业优化,耗费掉的助剂也添加了总量。在这种态势下,助剂中心被移转至我国。金融危机以后,经济日渐回暖。去年上半年,国内纺织印染维持着稳定递增的倾向,恢复优良水准。生产稳步升高,今年制备出来的助剂超越了前些年的水准。

新的形势下,染料及印染范畴的行业应能继续延展,总体趋向优良,维持着递增的水准。经过推测可得,助剂需要还会递增,升至20%之上。助剂行业面对着新的时机,总体形势优良。

二、新态势下的疑难

新的形势之下,印染助剂业拥有了本源的进展动力,拥有提升空间。然而也要明晰:对比先进国家,我们显现出来的行业总水准仍有着偏差,存在多样疑难。

(一)依赖仍没能减退

最近几年,每一年度进口的助剂仍旧偏多,超出助剂出口。由此可以得知:进口助剂显现了偏高的附加值,例如高能助剂、多样性能助剂;但与之相比,出口助剂被划归为低端助剂,二者差异明晰。例如:有着高渗透特性的助剂、乳化及洗涤剂、防止酶变的助剂、耐静电及耐久特性的助剂,国内市场都没能予以供应,还要依托进口。国内助剂表现出来的可信特性仍偏低,环保成效也并不优良。

(二)缺失查验性的数值

国内调制出来的通用助剂很近似进口类的助剂,二者特性相当。助剂自带的特性涵盖着理化特性、毒理学范畴的若干特性、生态类的特性。针对这些指标,仍旧没能妥善去查验,数值不够精准。这种情形紧密关联着助剂被加工的流程。很多人觉得:多样助剂固有的特性都很近似,不检测也可以。但实际上,添加原材不同、合成必备的路径不同、管控流程不同,助剂夹带着的杂物也会显现差异[2]。缺失毒理检定,添加了额外成本,影响助剂结构。

(三)没能拟定可用的指标

国产助剂依循的查验指标被设定成通用类的,没能显现特性,也缺失针对性。没能接纳通用类的国际指标,例如禁用多样的毒害物、限制环境毒害。制备助剂的流程、采纳的指标都凸显了滞后的倾向。现有的分散剂、固色及柔软剂并没能吻合助剂市场。给定指标偏旧,没能及时变更。后续执行缺失了力度,助剂市场混乱。

(四)显出了同质倾向

依照通行分类,印染助剂可被分成60多个现有的类别,含有三千余种。国内市场之中,多类助剂显现了同质化,彼此性能近似。这种情形下,很难规避抢夺市场、彼此比拼价格。某些助剂没能经由测试,就被推广至市面,用于纤维印染。这就添加了企业损耗,影响厂商信誉。

国产印染类助剂没能侧重开发,缺失技术支撑,也缺失本源的创新认知。现有行业倾向为:重复调配制剂、忽略后续的合成、创新力量偏弱。新调制出来的表层活性剂、单体类的助剂仍偏少,缺失必要创新。助剂混同了活性剂、常用基本原材,显出明晰的同质化。

三、探析创新路径

最近几年,低碳经济进展,印染业随之变更。接纳高新技术,创设了印染必备的新途径,适合多样纤维。纺织品增添了固有的附加值,注重调配更为适宜的新助剂。新助剂类别为:低温节约助剂、多重性能类的助剂、专用特性的助剂。摸索创新路径,就要注重如下要点:

(一)调制新颖产品

最近几年,低温活化特有的多样助剂正被调制出来,含有漂白助剂。借助双氧水,在拟定好的低温情形下着手去调制。在这之中,活化特性最优的应为阳离子的新助剂。漂白衣物时若添加了这一助剂,将会缩减温度,缩减漂白耗费的时段。对比常用流程,它还缩减了投入进来的碱物质,降低碱的总量。节省漂白时间,提升了漂白可得的产物性能[3]。这类助剂可被侧重研发。

加工处理以前,选取助剂即可除掉硅油、酯类油及矿物油,还可节省耗能。这类去油助剂并不含有碳氢类的化合物,低温情形下即可乳化酯类、乳化矿物油等。此外,乳化去除了多重的杂物,适宜氨混类的纺织物。乳化移除油脂,促进生物降解。有机溶剂显出了非水溶的特性,预处理即可膨胀,获取染色成效。伴随时间进展,我们也摸索制备出了这样的新助剂,节省总体能耗。

(二)接纳最优的工艺

助剂变更中,复配增效类的流程、化学合成流程凸显了必要价值,不可忽略这一作用。日后进展之中,研发可得更为多样的新助剂,改进初始性能。环保依循的指标日渐严格,合成难度变大。化学行业以内,新颖技术占有的比值也被缩减。合成印染助剂,凸显助剂独有的特性,即可增设核心技术。注重合成技术,是助剂变更的总倾向[4]。

催化技术进展的速率很快,是典型的技术,它有着最优的选择特性,纯度也很优良,耗费污染很小。催化技术有着更高的节能特性,归属新式反应。从现状看,催化技术整合了加氢还原、化合物特有的催化流程、借助酶的催化。催化调配出来的助剂有着减排特性及节能特性,包含内外复配。耗费最小比值的总能源,获取最优产能。

(三)供应更为细化的新服务

印染业在更新,纺织途径也快速被改进。减排以及节能,是面对着的新疑难。行业竞争升级,印染助剂变更了固有的类别,拟定更严指标。这种状态下,要供应有着个性的、更细化的服务,协助用户筛选最佳的助剂。唯有提升服务,才会延展助剂类的总市场,创设更多产品。重构印染企业,拓展它的规模化。拥有竞争认识,调动应有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并着力去创新。

结语

纺织印染依托的多类助剂都被创设出来,面对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识别这种现状,就应直面显现出来的挑战,大胆摸索创新。提升印染水准,有序衔接着产品及工艺,创设新式管理[5]。适应形势变更,不断提快印染类的行业进步,适当运用助剂。

参考文献

[1]蔡继权.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J].纺织导报,2010(09):106-108+110-111.

[2]杨荫堂.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近30年的变迁及今后发展[J].印染助剂,2015(08):6-10.

[3]章杰.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在新形势下的创新新途径[J].印染助剂,2011(01):1-8+13.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4

近30年来,他凭借自主创新,占据了纺织、印染电气控制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他依靠脚踏实地换来了累累硕果:短短几年内公司不仅成为了国内极具规模、极具实力、专业从事纺织及染整智能化控制技术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而且还获得了国家印染数字化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仁。

虽然目前纺织行业整体市场行情低迷,但是常州宏大集团却实现了较大增长。据了解,去年常州宏大集团销售增幅超过了20%,预计今年公司销售会比去年更好。宏大公司是如何实现逆市上涨的?企业产品引领市场的秘诀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公司董事长顾仁。

潜心研发,过硬产品引潮流

常州宏大一直立足于纺织智能化装备的改革创新,产品主要涉及纺纱、织物检测、印染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目前,公司研制的HVmC-15系列智能整纬整花一体机、D-S800环锭纺纱线智能在线检测系统、HV生产过程影像智能验布系统、纺织全流程环境智能系统等产品已经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尤其是公司首创、国际领先的“整花”技术,更是实现了印染智能装备整纬、整花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中国纺织》:技术研发一直是宏大科技的最大优势,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关于世界领先的智能整纬整花一体机的详细情况吗?

顾仁: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纬弯纬斜,过去通过光电整纬进行调整,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织物组织越来越复杂,客户对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提花等织物形成花型以后,只检查纬纱直不直显然就不够了,那么花型正不正该怎么检测呢?针对客户这种需求,我们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VmC-15系列智能整纬整花一体机,可以检查复杂组织织物的花型正不正。霍克威视系列智能整花整纬机首次在全球解决了印花布、提花布、蕾丝布等梭织和针织等面料花型变形无法校正的难题。

这种整纬机应用视觉检测技术,侧重于机器识别。它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全幅扫描整纬整花技术和大于2000个检测点的工业相机智能成像技术,真正实现了对织物纬向纹理的精确检测,彻底结束了纺织行业只能整纬不能整花的时代。目前,它已成功应用在色织、家纺、雪纺、沙、窗帘布、数码热转移印花等多个领域,并在国内多家知名印染企业成功使用,收效显著。同时,在4月份结束的印尼纺机展上,该机还以实物形式展出,获得了国内外展商及印染企业的高度评价与关注。在今年的越南纺织及制衣工业展览会及土耳其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常州宏大科技集团展出了世界首创的“霍克威视智能整花整纬机”,产品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国外纺织印染企业的高度关注。

《中国纺织》:除了生产、研制智能整纬整花一体机外,公司还在推广哪些领先技术和装备?

顾仁:我们一直是做自动化产品的,目前主要还是在做印染设备,棉纺设备占比例不大,大概占20%左右,印染设备大概占比70%左右,还有其他部分占比10%左右。

目前,宏大科技公司装备、技术已经涉及从纺纱、坯布到印花产品的多个生产环节和工序。我们从事印染装备的研发、生产已经近28年历史了,产品主要集中在关键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印花、染色等自动化、智能化产品,如定型机自动超喂及智能纬密测控系统,前处理、后整理助剂自动称量与输送系统、智能密度仪,pH自动萃取仪等。这些产品属于“十三五”期间推广的六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范畴。我们研制的智能化印染生产线实现了投料、配料等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目前,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和软件控制系统,但更多的是做设备内部的控制设备,这些控制系统或者与主机配套,或者为用户设备改造提升。同时,我们还研制生产数码印花专用设备,比如智能切毛边切机、恒张力送布、恒张力收卷机等,该系列产品已与mS等国际产品成功配套。

此外,为了适应生产连续化、高速化要求,公司研制了霍克威视“织物破洞在线检测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纺织企业织物破洞、瑕疵问题。该系统利用视觉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代替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人工目视检测,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人工出错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长时间稳定性,大大提高了纺织印染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对产品质量的管控能力。它已经在山东鲁泰、愉悦家纺、江苏瓯堡等国内多家优秀企业成功使用,收效显著,为客户创造了核心价值。

除了印染、织造装备外,我们还开发除了“D-S800环锭纺纱线智能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以提升纺织企业生产效率和解决生产环境治理为目的,实现了对环锭纺单锭纱线断头和锭带打滑的在线检测。它有四大优势:首先,每个锭子安装断纱检测传感器及报警指示灯,实现了100%单锭监控,可及时提示断纱情况,方便挡车工观察;其次,实现了锭带打滑检测,大幅提高了纱线质量;第三是机头和机尾各安装两级报警指示系统,不仅显示断头数据,而且记录、计算、分析断头率,同时还可方便查找问题锭子;第四,高效实现对粗纱停喂与喂入进行自动控制,发现断头及时动作,为企业节省原料成本,采用“D-S800环锭纺纱线智能在线检测系统”可提高车速20%左右。

《中国纺织》:近日,公司研发的碱浓度在线检测技术获得了一项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您能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顾仁:大家都知道,碱浓度的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到印染前处理的质量。目前,国内部分印染企业的丝光机碱浓度控制还是靠人工操作完成的,存在量值不易掌握、实时性差,丝光钡值一致性控制差,用碱量大、治污成本高、丝光工艺重现性差等缺点,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确保染色一次成功率,丝光机碱液浓度自动控制已是当务之急。

常州宏大研制的“碱浓度检测及自动加碱系统”通过数字化设定参数,实现了自动配碱、加补碱,还具有自动清洗保护功能,大大提高了可靠性、稳定性。系统对现有丝光机进行了简单改造,实现了丝光机淡碱循环利用和浓、淡碱双变量自动调配检测控制。这种自动配料和加料功能高精度量化了碱用量,可节约至少20%的碱用量,大大提高了淡碱的利用率。该产品已荣获全国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并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列入国家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产品目录,2010年修订后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规定“丝光工艺必须配置碱液自动控制和淡碱回收装置”。目前,该系统已占据国内市场的90%以上,为行业节能、减排、增效、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

紧跟需求,供给侧策略赢市场

《中国纺织》:目前,行业内不少企业都遇到了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

顾仁:当年我们刚做在线检测系统的时候,大多数印染企业都不感兴趣。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目前,常州宏大已在“在线检测”领域做到了行业前沿,引领着整个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同类企业此时再想跟进,已经晚了半拍了。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企业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的推进,企业在做研发时一定要有对市场未来需求的预见。当前,印染企业对智能化印染设备的优势已经达成了共识,对智能化印染设备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去年公司销售增长超过了20%,由于产品可以解决印染企业的核心问题,所以设备的推广难度并不大。目前企业对这种产品的需求,用过去的话说就是解决了他们的刚需问题,过去这些为没有办法根本解决,但是客户一直需要解决,所以现在我们把能解决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如果从局部应用来讲,我们的智能化、环保设备在企业的应用量已经很大了,但如果从全面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来讲,目前已经进入逐步推广阶段,需求总量正在逐步加大,随着智能制造国策的推进,我们对未来的市场需求空间十分看好。

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始终在引领国内发展。我们较早推出的产品,不论是浓碱度检测还是pH、含潮率的检测,都具有较大优势:节能20%~30%,设备染色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有些难做品种的一次成功率由60%~70%可以提高到90%以上。一次成功率非常重要,产品一次就能成功,那企业都能赚钱,如果其中一部分要返工,那企业就不一定能赚钱了,如果再返工一次,那就会亏钱。

印染行业是因为多数人不愿意到这个行业来,所以智能化产品是适应时展趋势的,微观上这个行业可以用更少的人,实现连续化、高速化生产,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

《中国纺织》:近期,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公司在未来的产品研发方面有哪些重点?

顾仁:今后企业的开发重点仍然要围绕智能化的主题展开,除了印染以外,我们还做纺纱过程中的单锭检测,控制纱线的断头、捻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人的劳动强度,人工不用巡回去看哪个锭子纱线断了。哪个锭子纱线断头了,系统会告诉操作工,操作工去接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一个10万锭的车间,我们一般认为锭子的转速是一致的,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它们之间有差异,究竟这种差异符不符合工艺设计的要求,一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都不清楚,但是装了这个系统以后,操作人员马上知道了。哪个锭超过了要求指标的范围了,就需要维护、维修了。

《中国纺织》:如何处理生产规模化和订单碎片化的矛盾?

顾仁:我们会根据客户企业的具体需求,做一个定制化服务的方案,然后根据他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解决生产规模化和订单碎片化的矛盾,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公司产品本身就是模块化的产品,可以灵活应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第二就是我们的设计人员都是经验很丰富的设计人员,对生产非常清楚、非常了解,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对控制软件做出修改;第三生产上我们会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可以完全达到用户要求。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纺织印染行业成本核算管理形式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经济收益,必须明确其和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企业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环境能促进企业进行相关生产活动,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终结者。为了对企业和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立足于当前施工工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研究标准,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核算体系管理中。

一、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环境成本发展现状

基于纺织印染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下将对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环境成本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企业信息披露

环境信息披露在是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从现有的纺织印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知,如果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适当的审批,则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初期发展阶段设定环境保护目标,但是由于没有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审核,出现排污不达标的情况,进而导致相关环境成本没有单独显示,甚至出现核算体制不明确的情况。

(二)核算方式不合理

根据我国当前现有的企业会计审核制度的要求,纺织印染行业的核算成本比较高,涉及到直接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及项目审核费用等,基于审核方式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应用,则会出现核算方式不合理的情况,直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材料费用的归档管理和分配在应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原料通常是按照其应用属性进行设定的,如果出现属性不明确的情况,会对现有的核算方式造成影响。其次是人工费用的应用,针对应计入产品成本管理的项目要引起重视,如果出现管理失误的情况,其发生额应计入“生产成本一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并进行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核算机制不严谨

纺织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说明企业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越多,排除的在废弃物也不断增加。核算机制是影响企业成本核算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实践管理中存在核算形式不确切的情况,直接给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同时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成本构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内容,如果核算机制不合理,则直接对经济收益造成影响。

二、纺织印染企业成本核算形式分析

基于纺织印染企业发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前发展特点,探究切实可行的核算方式。以下将对纺织印染企业成本核算形式进行分析。

(一)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制度

基于当前企业外部发展的特殊性,为了对核算程序进行有效的分析,必须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会计制度。如果缺乏强制性的准则和规范,部分企业则不会主动披露环境成本相关数据。因此要求相关企业从现有的发展形势入手,根据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指标管理体系。在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必须突破原有的计量因素的限制,为了避免出现计量单位多元性发展趋势,必须结合现有的发展形势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出现环境会计信息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根据法律管理体系的限制,增加相关环保支出,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采用合理的核算方式

根据当前纺织印染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必须根据实际发展要求,采用合理的核算方式。其中作业成本法是实践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在是管理会计采用成本归集管理的形式,将成本分配到个人身上。如果其中涉及到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领域,必须重视生产过程、产品及相关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对环境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其次作业成本控制法能建立系统的作业成本管理库,在确定成本动因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纺织印染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按照企业成本的种类等因素将其以一定的标准分配到企业的各类产品中去。

(三)提升核算人员的素质

针对当前纺织印染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为了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要注重提升核算人员的素质。成本核算人员掌握整个核算机制,如果对其控制不当或者管理不当,则会出现信息核算失误的情况,基于其管理的特殊性,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机制,掌握基本控制方式。在实践中必须从企业发展的源头入手,对产品成本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纺织印染行业环境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提升其应用的合理性,需要立足于当前,根据企业当前发展趋势确定成本核算模式。基于纺织印染行业整体发展的局限性,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限制,确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综合资源利用,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搞好末端清洁治理,从而使废弃物最少排放或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除了掌握基础性核算机制以外,必须强化自身责任感,掌握基本运行方式,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梅.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一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J].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03

[2]徐瑜青,王燕样,于增彪.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生命周期全成本法[J].上海环境科学,2013;02

[3]刀刘妍,赵邦宏,王淑珍.关于日本企业环境成本分类的思考和启示一以三菱电机公司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6

随着国际及国内生态纺织品标准的颁布,纺织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纺织工业中化学助剂的大量使用是造成人体及环境危害的重要原因。本文就生态纺织品的相关法律背景、化学助剂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各类高危化合物的毒性毒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化学助剂发展方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纺织品;化学助剂;毒性毒理;替代

引言

纺织品的生产加工中会用到种类繁多的化学助剂,它们或多或少地含有有害物质,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纺织品中的残留物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纺织工业废水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化学助剂,会对空气、水源、土壤造成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的要求标准不断完善,纺织品及其原材料在生产加工中所使用的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有害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关注[1]。自美国化学会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均将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采用新技术、以节能减排作为目标[2],推动了全球的绿色化学技术革命。我国作为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正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最大的挑战――技术贸易壁垒[3]。近年来,“绿色壁垒”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成为技术贸易壁垒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使我国纺织品出口受到阻碍[4]。因此,从法律法规方面对纺织行业有毒化学试剂进行严格的技术要求,进而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势在必行。

1生态纺织品相关法律背景

在“绿色化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积极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出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毒无害的产品,并对纺织加工工艺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作出了限量规定[3],目前全球已有10多种绿色纺织品标准,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有:oeko-tex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eco-tex(国际生态协议)、eco-Label(欧盟生态标志)、m.S.t(通过了有害物质测试的纺织品)、m.U.t(无环境污染方法制造纺织品)等[5]。oeko-tex100是最具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纺织品标准。它是1992年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pH值、甲醛、重金属、杀虫剂、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致敏染料、氯化苯及重金属含量等作出了规定[6]。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ReaCH法规则要求对化学品的终端用户,包括纺织品服装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在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时出示相应安全评估报告[7]。德国针对危险物质、危险配制品分别制定了《危险物质法令》、《有毒物质法令》等法案,对有毒化学品从研制到处置的所有环节予以管理[8]。美国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学品条例》、《有毒物质控制法》对化学品的制造和使用作出了强制性规定;《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规定了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对高毒性化学品的使用含量和浓度也有严格要求[9]。日本环境协会制定的用于日本环境标签(eco-mark)认证标准、《家用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法》和《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的实施规则》,都从健康和卫生的角度出发,规定了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范围[10]。我国也于2005年1月1日强制执行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加强纺织品安全和对应纺织品“绿色壁垒”具有重要意义。

2高危化合物及其毒性毒理分析

种类多、用量大、排污高是纺织化学助剂使用的几大特点,由于表面活性剂中具有甲醛、apeo、pFoS、pFoa、致癌芳香胺等大量有害物质,因此对人体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11]。纺织加工过程工艺繁杂,所用化学品种类多样,主要分为织造纺丝助剂(浆料、油剂)、印染前处理剂(退浆、煮练、漂白、氧漂稳定剂)、染料、染色助剂(匀染剂、渗透剂、固色剂、消泡剂、分散剂、防泳移剂、柔软剂等)、印花助剂(印花糊料、增稠剂、交联剂、粘合剂、防污剂等)以及后整理剂(柔软剂、防水拒油剂、阻燃剂、免烫整理剂、抗静电剂、抗菌剂、防紫外剂、抗起毛起球剂等)等类别[12]。

对于其中的高危化合物国际环保工业协会颁布的oeko-tex100对纺织品甲醛量、重金属含量、杀虫剂、致癌芳香胺、致敏染料、氯化苯含量作出了严格规定,甚至禁用。2010年经过修订,又加入了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二辛基锡(Dot)及多环芳烃化合物(paH)的项目[13]。2007年6月1日生效的ReaCH法规把致癌、致基因突变和生殖毒性物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高效性、高生物及类型物质等高度关注化学物(SubstancesofVeryHighConcern,SVHC)列为重点监控对象[14]。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已于2008年10月28日、2009年9月1日、2010年3月8日分3批共公布了38种SVHC物质,如表1所示[14-15]。

表中各物质广泛用于纺织加工生产的各个工序。例如,重铬酸钾、重铬酸铵、铬酸钠、铬酸钾作为硫化染料和苯胺异染料氧化剂,是合成金属铬合染料的媒染剂;硼酸是无机阻燃剂和有机硼系阻燃剂的主要原料;六溴环十六烷是溴系阻燃剂的主要原料;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主要的印花用粘合剂、印刷油墨软化剂和染色载体[14]。随着这些物质的使用限制,必须采取新的物质对其进行替代。目前纺织工业中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2.1甲醛

甲醛是最早提出的被监控的有害化合物之一,在纺织加工中,主要用于耐久性印染助剂中的免烫整理和固色整理,目前纺织印染助剂中的甲醛超标主要来源于分散剂mF、含有甲撑磷酸的螯合剂、丙烯酰胺n-羟甲基助剂、皮革鞣剂、锦纶助剂等苯酚及其衍生物的甲醛缩合物[16]。甲醛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视丘有强烈的作用。甲醛还会引起剧烈的眼和鼻黏膜的刺激,流泪,流涎,鼻中流出黏液,严重者可发生眼眶蜂窝组织炎及坏死。

甲醛对动物毒作用的远期效应(诱变、致癌和致畸)及其作用机理已有许多报道[17]。当甲醛进入机体后,所产生的自由基能增强助氧化系统,使生物膜产生脂质过氧化,从而损伤膜结构甲醛染毒可使小鼠组织SoD活力明显降低[18]。甲醛可以启动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通过导致细胞Dna损伤以及对细胞酶、睾酮水平等因素影响生精细胞的分化,损伤各级生精细胞,导致细胞凋亡率的升高[19]。

2.2禁用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指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偶氮基(―n=n―)与其连接部分至少含一个芳香族结构的染料。偶氮染料本身没有毒性,其毒性主要来源于与皮肤接触后,分解形成的致命芳香胺化合物,并被人体吸收[20]。目前大约3200多种偶氮染料中,禁用偶氮染料占世界全部偶氮染料品种数的7%~8%,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8%[21-22]。

2.3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

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是全氟化合物的代表,也是全氟化整理剂和全氟化表面活性剂的原料,主要用于防水、拒油、易去污整理和特殊表面整理[23]。但pFoS一旦被生物体摄取后,会优先吸附在蛋白质上,大部分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并积累在肝脏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对肝脏、神经、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拒油毒性和致癌性,还会造成呼吸系统病变,并且pFoS的毒性持久性强,很难随新陈代谢而分解[24]。经试验证明,人体对pFoS的排出时间需要8.7年,且当体内浓度积累至2mg/kg时就会导致死亡。

pFoS还是最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在任何环境下试验都没有出现水解、光解或生物分解现象。同时,全氟辛酸及其盐也是一种难以分解的有机高聚物,也会在环境中聚集,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累,既会进入食物链中,也会对人体健康与环境造成潜在危险。

2.4重金属危害

重金属通常是指密度在81cm3以上的金属,如铅、铬、铜、镉、汞等。少量的重金属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其浓度一旦过量,就会危害人体健康。纺织品上的重金属一旦被人体吸收,就会蓄积在大脑、心脏、骨骼、肝脏、肾脏中[25]。当器官中重金属含量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影响身体健康。纺织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纺织纤维原料的种植、制造和加工过程;金属络合染料;纺织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和助剂;纺织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设备、材料的交叉污染[26]。

此外,邻苯二甲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溴系阻燃剂、环境激素、含氯有机溶剂均为高危化合物,其毒性毒理机制均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3建立绿色纺织工业体系

3.1建立完善的纺织行业标准

随着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传统的贸易壁垒将被更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取代。现代纺织行业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还与纺织行业的标准化水平有关[27]。标准是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更是进入市场的哨兵,不仅可以衡量产品质量,还是推动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完善的先进标准体系才能够促使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革新来改善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28]。

近年来,我国也颁布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标准,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并未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且执行机制不够完善,因此执行情况并不太理想。同时,我国的纺织标准体系在观念上和技术上比较落后,环保意识落后,缺少前瞻性[29]。因此,我们必须勇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加强与欧美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倡导企业和相关人员加入到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中来,从而将我们的纺织标准建成先进的完善的纺织标准体系。

3.2建立纺织工业化学助剂毒性毒理数据库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交流的增加,吸收了大量的海外先进技术和理念,竞争力有所提高[30]。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低;整体技术装备还存在明显差距;企业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31]。发达国家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台及ReaCH法规[13]、okeo-tex100等生态纺织品法律法规的颁布,使企业发展不断受到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对纺织工业化学助剂进行毒性毒理评价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势在必行。数据库对纺织工业各个环节中所用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毒理学信息、放置条件、应急处理措施、评价标准进行总结。通过对毛纺行业中相关助剂毒性毒理的分析,便于我们从纺织行业源头抓起,减少工业生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建立行业标准和预警机制,引导行业自律,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贸易风险成本,实现毛纺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数据库的建立还将填补该领域的空白,为开展纺织品毒理学研究工作、建立预警体系等方面打下基础,进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高我国纺织品的市场竞争力。

3.3高毒性化合物的替代及新型绿色环保助剂的开发

自2001年12月10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欧盟不断设置纺织品出口的“绿色壁垒”,以纺织染料和纺织助剂为主的纺织化学品的禁用面不断扩大,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2007年6月1日,欧盟颁布ReaCH法规[32],即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要求年产量超过一吨的所有现有化学品和新化学品及应用于各种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注册其基本信息,只有通过注册的物质才能在欧盟内生产或出口。这些对纺织品和纺织化学品的绿色要求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一个主要问题[33]。因此,及时把握这些行业动向,提出高毒性化学品的替代建议,对纺织行业进行绿色化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为例,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世界各类表面活性剂消费量中占7.5%,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加工中,作为纺织、渗透、乳化、洗涤助剂的主要原料[22]。虽然其本身不具有致癌性和致变异性,但随污水处理进入河流水域后,随生物降解过程apeo的eo链被打开,代谢为短氧乙烯链、羧酸及烷基酚,随其在生物体内聚集,并由于生物链富集作用而在高一级生物链被放大,从而对人体致毒。但与其结构相似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生物降解率高、毒性比apeo低,是一类无公害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替代品[34,35]。对于欧盟禁用的偶氮类染料、多氯联苯及杀虫剂等物质,我们可以利用Ca及计算机模拟分析来寻找其相似的低毒甚至无毒的化合物来进行替代。

4结语

在生态纺织品门槛不断提高的今天,控制纺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生态监管,是促进产品升级、保护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环境的需要。对整个纺织产业链条中涉及化学品的各工艺环节作系统分析,对化学品毒性毒理进行系统分类、分级,并开展高危化学物质替代品研究,从而达到调整纺织工业化学助剂结构,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建立绿色纺织工业体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tLDawson.itmustbegreen:meetingsociety'senvironmentalconcerns[J].Colorationtechnology,2008,124:67-78.

[2]章杰.后配额时代禁用和限用的纺织化学品现状与对策[a].第十届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论文汇编.2008:178-185.

[3]Juliee.williamson.textilemanagementawashingreenopportunities[J].Healthcarepurchasingnews,2008(7):53-55.

[4]e.Dharani,S.Janani,p.mythili,etc.Green/eco-friendlytextilemanufacturing[J].Colourage,2010(3):39-44.

[5]王俊杰,魏玉娟,吴丽.生态纺织品标准及检测[J].染料与染色,2009,46(2):49-54.

[6]顾平.推行oeko-tex100新标准应对纺织产品“绿色壁垒”[J].印染助剂,2005,22(1):42-45.

[7]程鉴冰.国内外纺织品服装技术法规和标准比较分析及对策[J].丝绸,2005(1):52-53.

[8]施用海.各具特色的欧美日纺织品标准[J].对外经济实务,2009(3):47-49.

[9]于杨翟,傅利英.美国有毒化学品的规范走向及启示[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4-21.

[10]GrahamR.parslow.multimediain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educationCommentary:wiki:theFastwaytoCollaborativeauthoring[J].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education,2005,33(5):371.

[11]宋肇棠.环境保护与环保型纺织印染助剂[J].印染助剂,1998(2):1-9.

[12]黄茂福.化学助剂分析与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27-36.

[13]oeko-texStandard100.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2010年修订版.

[14]陈荣圻.高度关注物质及其毒性、用途与替代[J].Cat中国纺织及成衣,2010(12):7-9.

[15]陈荣圻.欧盟近期的高度关注物质[J].印染,2008,19:6.

[16]何陆春,董永春.纺织品甲醛释放规律的研究进展[J].针织工业,2005(8):8-51.

[17]叶琳,邢沈阳,吕毅,等.甲醛对小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4):519-521.

[18]王春华,叶琳,隋春生,等.甲醛对小鼠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3):448-450.

[19]邢沈阳,叶琳,王南南.甲醛对雄性小鼠的生殖遗传毒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4):716-718.

[20]王卉卉,牛增元,叶曦雯,等.染色纺织品与皮革制品中23种禁用偶氮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9,28(8):944-948.

[21]姜逊,张玉莲,汪福坤.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现状和发展建议[J].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52-53.

[22]陈荣圻.非结构性的禁用偶氮染料与偶氮颜料[J].印染助剂,2008,25(11):1-8.

[23]欧盟官方网站公告,europeanparliamentmovestoRestrictperfluorooctaneSulfonates(pFoS).2006.11.

[24]陈荣圻.pFoS禁令及含氟整理剂的替代取向(上)[J].染整技术,2008,30(3):45-49.

[25]傅科杰,杨力生,童鲁波,等.纺织品中残留重金属的来源因素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4,14(4):25-27.

[26]陈荣圻.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的生态环保问题[J].印染,2008(5):45-47.

[27]李建萍.我国纺织标准的现状及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J].四川丝绸,2005(2):31-33.

[28]龚,高明星,陈晓伟,等.得标准者得天下――试论制定中国生态纺织品标准的战略[J]中国纤检,2010(6):30-33.

[29]张传雄,李桂梅.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的发展现状[J].纺织导报,2010(11):87-88.

[30]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毛纺业呈回升向好态势[J].纺织服装周刊,2010(8):36.

[31]侯祖玲.毛纺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品升级换代[J].毛纺科技,2000(2):8-11.

[32]曹竖.欧盟化学品新政ReaCH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法律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33]赵瑞.欧盟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立法经验及其借鉴[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2009.

[34]陈小泉,古国榜.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环境行为和环境风险[J].日用化学工业,2001(6):30-33.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7

8月2日~6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4名纺织行业专家从193个符合评审要求的申报项目中,评选和推荐了132项获“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其中,一等奖项目有14项、二等奖项目有43项、三等奖项目有75项。

中纺联名誉会长、纺织之光基金会名誉会长许坤元,中纺联副会长高勇,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展宝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中纺联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副主任徐新荣,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等出席了此次评审会议。

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李金宝在会上对本次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到,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198项,按申报和评审要求,对材料进行了汇总和形式审查,对部分材料不全的项目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进行补充,共有193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其中化纤产业用项目共53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7项,纺织项目62项,印染项目31项。根据申报项目的专业分布,今年分为化纤和产业用、机械和自动化、纺织一和纺织二、印染一和印染二4个评审大组,8个专业评审小组。从专家库中遴选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中纺联54位专家参加今年的评审工作。

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从纺织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着对纺织科技发展负责的精神,科学、公正地履行评审职责,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科技进步成果显著

作为一个“老”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老战士,同时也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第一任理事长的许坤元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感言。他谈到,“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国梦,童年时期我也有一个梦,那时穿着用祖母纺的纱、母亲织的布、父亲染的布做成的土布衣服,希望什么时候能够穿上洋布。一晃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年过七旬,我国的纺织业从人民缺衣少布,到现在我国纺织业占全球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变化铭记了我们纺织战线上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科技进步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十二五”规划已经时间过半,许坤元重点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的科技进步提出的突破十大类50项关键技术和在全行业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并详细解读了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机制,着眼未来。

许坤元提出,“这些年,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得到了很好的成绩,2012年4项纺织科技成果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到我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许坤元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是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第一资源——人才建立的平台,肩负着行业技术进步的重任,专家要站在全球纺织科技的最高点,不断地刻苦学习和钻研,积极工作,为中国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陈树津在会上表示,为了行业的发展,为了行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在中纺联的领导下,按照中纺联的要求,会更加努力地支持纺织行业科教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动员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纺织企业为基金会捐款,从而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纺织行业科技教育活动。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8

本届会议以“树立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示范,推进纺织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环资委主任杨东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朱广庆,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毕俊生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长丝织造行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代表以及有关省市地方协会代表、高等院校专家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环资委常务副主任孙淮滨主持。

新时代新要求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会上,高勇做了题为《2013/2014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的主题报告。他表示,2013年,我国纺织行业的主要运行指标同比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运行质效提升发挥了根本支撑作用,可以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从2013年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面临的外部发展压力并没有较上年有明显的减轻,国内棉花流通等关键问题仍未解决。

“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总体上依然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不过也应该看到,2014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总体上有望较2013年逐步向好,将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提供相对有利的条件。因此,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同时完善政策调控,进一步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仍是确保纺织行业继续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高勇强调。

对于行业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据高勇介绍,2011年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形成行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顶层协调机制,推动行业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而就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环资委“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不难预见,此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将在纺织行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2014年,在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领域,纺织行业将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把握好节能减排形势,认清形势才能明确任务。二是要加大成熟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各级政府的力量,推广减排做得好的地方成熟经验。三是引导企业对高污染落后设备有序淘汰,争取国家环保专项的支持。环资委也需要在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数据分析、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与推广、政策咨询等方面继续深入,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高勇说。

作为环资委主任,杨东辉在会上介绍了环资委的相关情况。“环资委”成立后,在行业内开展了示范企业评选、节能减排诊断、标准制修订、技术咨询、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分析等活动。2013年环资委的一系列工作也是为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2014年,环资委还将继续建立健全自己的组织机构,继续开展在行业内产生良好影响的系列活动。”杨东辉表示。

据孙淮滨介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每年都会组织召开全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本届会议,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一起总结经验、分析现状,探讨如何解决困扰行业发展的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难题,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

祝光耀表示,纺织行业是关系民生的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近几年,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纺织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坚持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方面进行研究。在各方的大力推进下,行业内的一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得不错,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未来,纺织行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体制、工作体系等,还需要由点到面进一步研究。纺织行业在树标杆立典型方面,今后也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当然,国家层面今后也会在这方面设立一些基金和奖励政策,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纺织行业在这方面的发展。

毕俊生指出,工业的清洁生产其作用非常大,在生产过程中清理污染物,远好于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进行清理,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党的十做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家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工业生产也不能例外。工信部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生产工作的指导。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各项清洁生产工作,对国家的各项要求做出新的推进方案,进行重大技术的攻关,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提高水平,并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的试点工作,引导从末端治理向链条发展转变。希望纺织行业再接再厉,做到生产对环境影响最小化。”毕俊生说。

树标杆立典型企业经验引发行业新思考

“这次会议选择的主题,就是要体现纺织行业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力度和信心。示范企业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树立示范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让企业有技术可示范,有榜样可学习。”杨东辉如是说。

在本次会议的专题论坛环节,来自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熙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金堂轻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的相关代表,也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议题,进行了经验的分享。

北京中科熙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苗景义表示,“十一五”开局之年与收尾之年,纺织行业内的化纤、棉纺和印染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到纺织总能源消费的60%以上,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这三大产业仍然是纺织行业节能的重点。他建议,对于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生产工艺可采用相适应的节能方法,比如在棉纺上对空调、空压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化纤纺丝过程中对空压系统进行改造,达到节能效果;在印染上可以采用太阳能供热及余热回收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现在工业领域上,太阳能用热技术有了一些进展。在纺织领域,常熟凯达印染厂、佛山佳利达纺织印染厂和浙江达利印染厂有实际应用,但是还远远不够,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苗景义说。

郑州宏大纺纱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民介绍了公司在节能方面的一些进展。他表示棉纺织企业在节能潜力方面,往往是从建筑系统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锅炉系统节能、清洁电能质量、空压系统节能、能源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这几个方面进行。他指出,纺织行业“十二五”节能潜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投入可能要达到2.49亿元人民币,但是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可减少能源1.4亿元、节能8.6万吨标准煤、减少23.9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平均节能率达到14%,可以说带来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广东弘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民介绍了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经验。他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对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成绩进行总结是有利于行业今后发展的。“近十年来,纺织印染行业清洁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企业员工的认识有所提高,、单位产品资源消耗不断下降,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得到了广泛使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印染行业,重枝节轻系统、重设备轻管理、重投入轻维护、重硬件轻人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而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印染企业也需要注意重视源头控制,系统地进行节能节水工作,大胆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理手段,强化管理能力。”杨爱民说。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9

新思维调研模式:深挖“梅李经编”发展潜能

5月28日上午,“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常熟梅李站新闻会在梅李镇政府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特约副会长谢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孙淮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以及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的相关领导和万里行活动媒体团的成员共同出席。大会依据万里行活动“四个一”的基本内容,分享了《经编之路》和《人文梅李》宣传片。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受中针协经编分会委托,作了《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中纺联副会长张延恺、中针协会长杨世滨将万里行梅李站站牌和水晶纪念杯授予了梅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宁江和梅李镇人大主席陈俊,中纺联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赠予梅李镇党委委员冯利明,中针协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将万里行里程大旗授予梅李,随后又交到了万里行第三站代表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洪的手中。

“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十二五’的关键发展时期,2020年要实现纺织强国的梦想,这些都需要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通过自身积极的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来推动。”孙淮滨表示,在此背景下,开展万里行活动,正是意在通过这样一种探索性的宣传形式,加快我国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集群的产业调整和提升步伐,从而实现未来5~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总体目标。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建在发言中指出,“走基层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是一种全新思维的产业调研模式,通过众多媒体的不同视角,全方位审视行业发展的优劣,深度挖掘梅李经编产业的发展潜能,将为梅李经编实现新跨越提供重要参考,成为其前进路上的新起点。

发展“四步曲”:“聚沙成塔”精神的真实抒写

“2011年,梅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工业总产值3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会上,据梅李镇镇长张宁江介绍,目前,全镇已形成冶金机械、化纤纺织、电子轻工、装饰玻璃、服装皮件、经编家纺六大支柱产业,“经编更是其中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梅李镇共有各类经编规模以上企业65家、个体户1000多家;拥有刷花机、ks织机等各类经编机械近3800台套,占市场上国产经编机总份额的70%;经编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且有150多人常年在世界各国从事销售贸易;以生产各类经编布为主要特色,产品有长毛绒、珊瑚绒、冰花绒、短毛绒、孔雀绒、金光绒、南韩绒、珍珠绒、麂皮绒等3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20万吨,年产值超10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罗马尼亚和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经编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并丝、经编、剖幅、刷花、印染、拉毛、家纺、服装等上、下游行业的发展。

这一斐然成绩的取得跨越了20多年,经历了小作坊起步、快速成长、调整提高与转型升级四个发展阶段。张宁江告诉记者,“梅李经编”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梅李镇党委、政府冲破原“苏南模式”,将原集体企业“常熟食品饮料厂”提供给私营业主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为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多人合租、小作坊式生产的模式。1995年,梅李镇成立“江苏梅李民营轻纺工业园”,为经编产业走向集群经济发展建立了“根据地”。2002年,梅李经编迎来一次飞跃,政府在土地批租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民企龙头开始批租土地新建厂房、扩大生产,成为企业规模发展的先行军。2006年,梅李商会经编印染分会成立,梅李镇的经编产业进一步踏上了龙头引领、抱团发展的新征程。2008年1月12日,梅李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经编名镇”的称号,梅李经编产业由此踏上了新一轮腾飞的跑道。近年来,梅李镇规划282亩土地,组建常熟市梅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后在新品研发、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引领当地经编产业发展,现已有10家规模企业入驻。如今,梅李的经编产业已经形成了集原料、织造、后整理和终端产品于一体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特色明显、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效益提高等优势和特点。

四个发展阶段完整地串联起了一部梅李经编的精彩成长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梅李经编产业积跬步以致千里的发展历程,恰是对梅李人所崇尚的“聚沙成塔”人文精神的最真实抒写。

起航:“中国梅李经编世界”的区域品牌构想

按照《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的要求,梅李经编还将朝着更宏伟的目标大踏步前行。该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梅李地区经编产业的发展要以从量的扩展转化到质的提升为指导思想,提升附加值,开拓新领域,优化产品结构。以构建完善的价值链为重心拓展产业链,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重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做强做大经编产业为重心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行业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这恰与梅李镇党委、政府全力打响“中国梅李经编世界”区域品牌的构想不谋而合。据张宁江透露,目前,通往这一构想具体的高水平与可操作性一致的大目标已经起航。“首先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业集聚水平。”他表示,梅李经编将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建立更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骨干企业带动面上企业的发展,并积极吸引基地外的企业向基地聚集,促进基地企业相互配套,产品开发从相对单一分散向产品群、产业链发展,形成专业特色和规模优势。同时,依托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快争创名牌的步伐,对创立成为苏州级以上名牌的企业给予重奖,以提高企业创立名牌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梅李镇经编特色产业的档次。

“二是着力建设经编产业集聚区。”他说,梅李镇经编产业在2011年即成为了超百亿集群,并且正在负责制定江苏省经编行业产业标准。梅李积极与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全面加大企业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力度。目前,镇上的企业如众望经编、宝沣特纤,已分别与南通大学、江南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群英针织、新昌经编等企业也将与高校携手共同研发经编新产品项目。梅李镇还将充分发挥经编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组织外出参加各类会展、交流,扩展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于广大经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梅李经编产业的规模。“十二五”期间,梅李镇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经编企业4家、1亿元以上企业15家;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5个、苏州市级名牌10个。

《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梅李的经编产业将实施的具体项目包括:差别化、功能性绒类经编产品的开发;双针床经编产业用产品、全成型经编技术及产品等经编技术新领域的拓展;进一步加强经编技术平台建设;提高经编企业的管理水平,从各方面、各层次大力培养经编技术人才;引导经编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创导经编企业差异化发展,争做“特色企业”和争创“特色产品”,专利、报奖走进每家企业等。

示范:龙头企业的经编心路

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是梅李经编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记者了解到,以“群英”、“昌盛”、“众望”、“新昌”、“永新”等一批重点经编企业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致力于经编制造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拥有先进完善的生产设备,并且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5月28日下午,万里行媒体团集体参观了“群英”、“昌盛”等梅李的经编骨干企业,目睹了经编产品的生产全过程,透过其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心得体会,也足以窥见整个梅李经编产业的面貌。

《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中分析认为,技术开发能力薄弱、附加值偏低,都是我国经编产业尚存在的弊病,目前附加值较高的经编产品还需进口。而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充分感受到,在这些问题上,梅李的经编企业已经开始寻求自己的突破。在群英针织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大厅内,一款由8层网状结构经编织物叠加组成、触感极其舒适的“3D床垫”吸引了媒体团的目光,“该床垫是我们针对高端家纺市场开发的功能性产品,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所用材质是公司新开发的‘绿色3D加厚网布’。”据群英公司总裁蒋建良介绍,这种网眼布密布成千上万个网孔,六面透气,不易受潮、霉变和变形,具有弹性适中、舒适卫生、抗菌防螨等优点。并且,通过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和技术,真正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同系列的产品还包括枕头、靠垫、汽车坐垫套等,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赢得了海外客商的青睐,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目前,“群英”已形成了集化纤纺丝、经编织造、染色印花、后整理、家纺制品以及新品开发生产一条龙、内外贸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年产量达万余吨。2011年销售产值达到6.8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近1亿元。谈到个中诀窍,蒋建良表示,首先在于以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提升发展水平,“我们全套引进德国卡尔迈耶公司中高速KS经编机及各种印染流水线生产设备,各套定型机、磨毛、起绒等后整理设备,从产品的设计开发、织造到印染、后整理全过程,做到了独立完成。”同时,在经营过程中注重技改投入,重视节能环保和降本节支,及时淘汰高能耗的老设备,更换新技术、节能型的新设备与新产品、新工艺。

在昌盛经编织造有限公司的车间,记者体验了其所采用的“仓储式管理模式”,这也是昌盛管理上的一大特色和创新。从成品出库到装车发货,整个过程均由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立体仓储管理系统严格把控。运用类似超市的数字化管理,在最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查货、验货、出货和产品信息的总结记录。据昌盛公司董事长朱岳民介绍,这种立体式管理能够避免发货过程中的差错,不仅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为企业有效节约了成本。”

新昌经编织造有限公司总裁姚文朴则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真丝绒经编面料,手感滑而细腻,如丝绸一般,主要用于制作毛毯、衣服和家纺产品等。“这也是珊瑚绒面料的更新换代产品,预计三五年的时间内,就会取代珊瑚绒。”他表示。据介绍,作为织造、印染、后整理一条龙的综合性企业,如今“新昌”也建立了自己的家纺终端品牌,目前主要做出口销售,产品远销欧美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未来几年,我们也要通过打品牌来进入国内市场。”姚文朴说。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新昌”每年都会拿出百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产学研方面也与高校开展合作,每年年底还会出台一些人才奖励方案。也因此,当前很多企业都遭遇的“用工荒”问题并未在“新昌”出现。尽管用工压力不大,姚文朴还是关注到了整个行业的用工成本呈逐年增加之势,致使企业负担不断加重。此外,还存在企业职工年轻化所带来的问题。“对于刚入职的毕业生,公司会为其做好3~5年的职业规划,但尽管如此,很多年轻人还是不愿意下车间,无法沉不心来基层工作,尤其是占企业职工总人数比例20%~30%的“90后”,稳定性往往较差。”他表示,“其实步入这个行业,从一线做起非常重要,当初我也是边当工人边当老板,只有积累了基层的技术和经验,才能做好管理。”在经营渠道上,姚文朴表示,“新昌”会通过参加面料展等业界展会,不断拓宽渠道。“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理想的大环境下,参展对于企业的宣传及推广起到很大作用。但宣传的同时,还是要将主要心思放在产品质量的提升上。”他表示,“新昌”将力争在3年内全面实现企业的精益化管理。

记者手记

如今,经编已成为梅李的六大特色产业板块之一,而若追溯“梅李经编”的发展源头,却是几个私营业主合买一台经编机的小作坊生产模式。据悉,当时,为了解决生产规模小所导致的产品销路困难,曾上演过“8个农民出国闯天下,使梅李的经编产业与国际成功接轨”的传奇故事,成为了经编行业的一段佳话,同时也将梅李人“聚沙成塔”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也是梅李经编的最大亮点。

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篇10

挑战面前需稳健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新闻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表示,“在各种因素集合的挑战面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仍然在1~8月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这是我们行业在挑战面前所作出的各种努力的结果。”

孙瑞哲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挑战,首先是行业自身需要不断调整来应对国内外需求的变化;其次,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包括棉花及其他纤维原料所涉及的产业安全,以及废水排放等在内的环境问题要求我们要及时开拓思路;再次,涉及出口退税、棉花收储等在内的政策效应与市场机制,在给予机遇的同时,也让企业承载了压力;最后,纺织行业特有的产业特色,要求行业不能继续按照传统思路谋发展,要坚持创新、促进行业的加快转型。

他表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使得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更具意义。“当下,是中国的纺织产业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正要通过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这样的一个集科研与学术一体的平台,来推动行业与企业的创新发展。办好本届亚洲纺织会议,不仅仅是我国纺织学术交流走向世界的途径,更重要的在于能够推动纺织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在当天的会上,作为本届亚洲会议的赞助单位,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总经理胡松、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副总裁丁彩玲、黑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忻国华、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上海西达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林源杰以及开平市信迪印染厂有限公司的江红博士也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学术成果。

聚焦“纺织新展望”

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暨2013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将于10月24~26日在上海松江举行。本次会议以“纺织新展望”为主题,届时将颁发2013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中国纺织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奖项。

亚洲纺织会议是由亚洲纺织学会联盟(Fapta)组织的重要活动,每两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以“纺织新展望”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作报告,举办地点在东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