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单元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16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1

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人才依然是传递新闻信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先进的理论素养

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与所接受的理论更为多元,因此,以正确的理论对新闻传播工作进行指导十分重要。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信息传播量与范围已经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同时对于信息的审核难度剧增,致使在新闻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尤其是网络的存在往往会使与事实相悖的新闻在社会上传播,这就需要新闻传播人才具备先进的理论素养,始终保障传播的新闻信息与主流社会一员相符,与党和国家的政策相符。

(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所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广泛,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从业人员往往存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忽视和淡薄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新闻传播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网络时代旗帜更为鲜明的为人民服务,真正为党和人民代言。

(三)较强的自律理念

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对于信息的变得相对容易,同时在考核方面也与传统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新闻传播人才应当逐步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树立自律理念,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接受别人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自我改正。

(四)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传播信息是新闻传播人才的本职责任所在,在网络时代海量的新闻信息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必须要时刻以一颗高度的社会责任心,担负起对社会的应尽责任,不漏报、不瞒报、不假报。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传播人才职业道德的根本,在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工作中,更是不可偏废。对于新闻传播人才而言,应当全心全意的为新闻受众服务,在工作中公正无私,坚持真理。同时,作为新闻传播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多元化的新闻来源和各种影响,要尊重事实,坚守据实报道。

二、新闻传播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在网络时代,对于新闻传播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从事新闻职业所应遵循的核心准则。因此,应当着力推进新闻传播人才对此方面的学习。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纳入到新闻传播人才的日常学习之中,在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采取定期培训、集体讨论等方式。要创新学习方法,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事例的示范效应重点展开教学,并辅以现代高科技的教学与学习手段,让新闻传播人才从中学经验,受教育。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想日益多元,对新闻传播人才的信念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新闻传播人才具有教育责任的各级机构与部门要积极探索出一套有益于新闻传播人才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系。在方式方法上,除了通过传统的集体讲授方式深化新闻传播人才理想信念之外,还可以开展现场体验、情景模拟以及经典案例教学,加深学员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加强理想信念。

(三)加强新闻传播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新闻传播人才良好的职业形象,纠正新闻行业不正之风是加强新闻传播人才思想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因此,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新闻单位强化道德教育活动。新闻单位应当坚持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形式对新闻传播人才开展职业道德强化教育活动。二是建立日常检查机制。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教育和处罚,以保障新闻传播人才职业道德建设所应有的效果。

(四)加强新闻传播人才自律能力

在网络时代,加强新闻传播人才自身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报道新闻事实时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真实反应最广大人民的呼声;随时保持高度的质疑,将客观正义带给社会。二是提高新闻传播人才职业修养。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方式,善于抓典型,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来增强新闻传播人才的自律能力。同时,要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对新闻传播人才加强职业理念和职业教育的培养。

三、结语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新闻学;课程思政;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4;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09-0-02

一、教学目标与内涵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发展与协作呈一体化的趋势,信息环境高度开放,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传媒行业作为宣传与舆论的重地,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需求,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融媒体环境仍有很多问题,媒体环境污染、诚信问题,媒介垄断、外国媒体肆意捏造事实,信息侵犯,谣言四起,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环境与格局之下,如何在提高新闻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软”与“硬”两种实力共同进步,培养高素质的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现阶段高校新闻思政教育的主要要求。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的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融媒体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立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二、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践途径

(一)教学内容

在新闻学概论中因其理论的特殊性与案例的丰富性,更新较快且常与时政内容相结合,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使用恰当的方式寻找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知识的传授”与“价值的引导”,拓展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创新意识,激发新闻学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力。

1.新闻学与新闻事业发展史

新闻活动是人们应对外界变化,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媒介形态的不断更新,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都是与人类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密不可分的。通过对新闻事业发展中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我國新闻事业的灿烂与我国的技术和文明对整个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一份贡献。“邸报”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早一个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文明创造,早于后期古登堡发明轮转印刷机,为世界文字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动力支持;中国特色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支撑,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

2.新闻的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媒介,却弱化了“核实功能”,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大量不实信息、谣言通过融媒体平台散布开来,这与新闻本身的特点——真实,是背道而驰的。在教学中,从经典的“华南虎”事件、“纸包子”事件讲到2019年“部分字词改读音”等事件,强调其关键性,从这些虚假新闻中学习基础的新闻知识,树立正确的新闻生产原则,坚持真实性导向,反复核实信息源,对所发信息负责,对所传信息负责,对受众负责,客观如实地反映现实所发生的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诚信待人待物,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坚持理想信念,共创和谐的生活。

3.新闻事业的功能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是一切功能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新闻事业还具有宣传、舆论引导与监督、赢得利润、提供娱乐等作用。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世界各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年群体过分崇拜西方与外媒,不假思索地完全认同外媒的观点,却排斥我国媒体的宣传报道,例如香港的暴动事件,参与的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分析这些报道和事件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区分传播与宣传,识别外媒报道中的不良意图,理解西方的宣传概念已经“污名化”,换用一些其他的形式代替宣传,莫要无端拒绝我国的宣传报道形式。另外,外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偏颇与不实,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和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他们运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等方法,传播了大量对我国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如何帮助学生合理辨析报道中的不实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跟风,不盲从,如何引导利用对外宣传,表达我国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做一名合格的、理性的中国大学生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举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优秀的宣传报道作品,在作品中,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所做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了道路,带来了希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勇敢、勤劳及智慧,应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自信、自豪。

4.新闻的受众

融媒体时代,受众具有普遍性,作为未来新闻从业者的学生,要关注到新闻受众地位的变化,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运用pBL模式(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积极引入前沿理论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例如,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把关人”到“守门人”到“寻路人”,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跟受众地位的变化有没有关系,同融媒体发展关系是什么,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关注地位变化的同时,考虑到时代背景的改变给受众地位带来的影响,辩证地分析问题,创新性地解释与回答。而作为普通的受众一员,要根据变化作出适时的反应,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事物。

5.媒介融合的发展与趋势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近期新闻研究关注的重点,在最新一版由李良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的《新闻学概论》教材中,直接把“中央厨房”式的管理模式单独成章,其重要性可想而知。2014年8月,媒介融合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行。媒介融合在西方推行较早,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推进媒介融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情况,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生搬硬套,需结合中国实际。

在教学中,选取了两次的讲话节选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则是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风险和应对方法。通过认识这些风险,大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我国的风险,更要培养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风险意识,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第二则是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更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多次强调了融媒的重要性,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维护网络安全,在网络空间里凝聚共识,传递正能量,用好媒介,做好媒介融合,最终建立“四全媒体”。作为有专业理想的学生,更是要从专业的角度解读的讲话,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因为媒介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不能脱离政治去谈媒介融合,这是不切实际的,结合我国的媒介融合的目标,在了解世界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的同时,深切地为我国媒介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媒介观,逐渐提升自身的新媒介素养。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

1.结合网络智媒新技术,开启多元教学模式

融媒环境下,新媒体与其app的不断开发,新平台和新技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生动形象的有效传达成为关键。新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居多,枯燥无味,但胜在时政案例颇多,且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例如,我国的宣传有多种方式,很多县村在宣传国家政策时常用标语、条幅,还有一些地区为了反腐倡廉专门建立了警示基地,但这些地区通常距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现,也可通过3D和VR技术,大大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也缓解了教学资源的紧张,拓展教学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課堂后,对于难理解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答疑,既解答了问题,又寓教于乐,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健全的交往观。还可利用空余时间录制微课,将思政知识点蕴含其中,放入固定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点拨,加固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

对于教学效果的验收,在课程进行中,采用全新的测试模式,设置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结合的题目形成问卷,每题分数、总分、答案固定,采取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学生可自行检测,查缺补漏;教师也可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分数,观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2.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益于知识的主动吸收与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主题的不同,可选择主题辩论赛、现场采访模拟、新闻播报与点评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与课外活动。增设热门话题的“新闻会”,学生自主演绎与研讨,争取覆盖每一位学生,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与活跃度,理性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中的矛盾问题,洞察社会形态,观察社会冷暖,提高社会自知力和社会的责任感。

3.关注个性化成长,定制个性化课程

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对待课堂的态度均有所变化。传统的课堂在既定的框架下授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形式,学生虽共同完成了课堂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接受程度与需求。在教学中可以多构建板块兴趣模式,通过网络或者学习兴趣小组呈现,学生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增加群体课程之外的个性化教学活动,教师进行个性化的点拨。

三、结语

融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任重道远,探寻新闻学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路径的意义在于,学习新闻学概论课程的学生大多是未来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新闻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基地,更是社会教化的场所,通过专业知识的有效传达,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式引领,做到专业中育人,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新形势寻找多元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热爱,进而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收稿日期:2020-3-7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3

当代新闻传播的研究起始于拨乱反正,该时期新闻为了摘掉新闻无学的伪帽子,不顾反对和逼迫率先建立了新闻学。在1980年初期,新闻领域的学术焦点汇集在新闻改革与创新方面。不管是新的新闻、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新学科新闻学基础上,其核心和主旨只有一个:为新闻传播而呼吁和呐喊。1989年的春天,政治风波的洗礼扭转了新闻传播的核心主旨,强烈的现实反差从知识分子的身上暴露出来,新闻传播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和洋气的代名词,现实关怀的写照下,新闻传播学转向知识命运共同体,通过该时期的潜心专研,逐渐有了当今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现有研究成果成为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并为传播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奠定了一定的保障。直至1997年,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成为了与教育学、医学、工学、农学等持平的一级学科。1999年,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招生的规模和数量,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发展,师资队伍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业务渠道更加宽广,研究领域更加宽泛,新闻传播学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总而言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研究主体的特征

21世纪前期,新闻传播学缺乏独立性的审视与批判,只是单一的拥有少部分政治资本。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1989年末,相关学者以资本论、务实论、教育论等学说对新闻传播学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批判,对出现的政治风波和爱国运动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并完成了传播知识的理论重构,随着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创新成为了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学飞快的崛起,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且行政化的色彩逐渐变浓。总体而言,教育成为了新闻传播学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本。

三、研究内容的特征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已经由应用型转为理论型,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闻传播学的变化顺应了世界的发展;其次,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现象,被社会广泛关注,且已经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构成了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后,我国对新闻传播的重视力度和程度逐渐高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两会的精神等很好的诠释了新闻传播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新闻传播的自由和学术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的特征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创新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让新闻传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后期,新闻传播的方法论逐渐成为学者热议的焦点,其方法单一、方法简单的不足之处逐渐的暴露出来,而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也变得更加成熟,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已不单单是单一的路径,而是多元化与多样化组合的全新路径。特别是在2000年后,一大批新闻传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指引了方向。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高中时评思维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时事评论,即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评判。在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将时事评论写作引入高中阶段教学,既是适应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新课程课标的要求,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对于有效提升高中生的作文能力大有裨益。

一、时评的思维训练功能

(一)时评对“个性化”的张扬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提出高中阶段“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单要教会学生如何结构文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加厚学生的知识积淀,引导他们走向更开阔宽广的天地,让学生写出真实而富性灵的好文章。

而时评的材料一般是最近的热点新闻,内容新颖,话题“火辣”,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而且,既然是评论,你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你的观点,发表你的主张,阐述你的论据,允许甚至鼓励你的自由、个性化地表达。

(二)时评对思维的收敛性要求,有利于增强学生写作思维的严谨性

其一,时评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及其结果的有效率的表达,它所使用的思维方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它的思维特征最主要的表现为收敛思维、聚焦,训练时评写作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收敛思维水平。收敛思维对高考作文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不可小觑。首先所有的高考文题都是收敛思维的结晶,考生必须以此作为基础,才能展开思路进行发散,同一文题可以有各种不相同的立意角度,但都不可离开统一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新材料作文,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发散,均不能脱离材料及其含义作文。再者,记叙文的线索、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全文的结构均由收敛思维演化而成,没有收敛思维,文章的材料分散杂乱、结构松弛无序、将难形成统一的整体。

其二,随着网络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中学生越来越多的获得了发表意见的机会,他们表达看法、参与讨论的欲望空前高涨。但同时,他们又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看问题又比较容易情绪化、片面化,肤浅化甚至极端化,需要我们适当的引导、点拨。

二、开展时评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一)整合教材资源,全面准确理解文体特征

对于时评的文体特征的理解,很多高中老师仅仅局限于高中必修教材,这是非常不全面的。

以广东的粤教版为例,除了必修4有专章介绍时评外,还有选修8《新闻阅读与写作》、选修12《常用文体写作》、选修15《论述文选读》,共3本选修教材中均有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这几本教材虽然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时评的一些特征,但是都不完整,我们需要将这几本教材加以整合,才能完整地理解时评这种文体。

必修4第一单元“关注社会”,侧重了解时评的文体特征,对于入门训练有借鉴作用。选修8第三单元“新闻评论”,侧重介绍时事评论具有新闻文体的一些特征――时效性、政治性、说理性;选修12第二单元第1节“时评”,侧重讲述时评作为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据实而评(事实性)、应时而作(时效性)、凭理而断(评析性);选修15第二单元第三章“时评”,侧重介绍了时评作为评论文章的一些特征――针对性、评析性、群众性。以上分布在各册书中的章节,都有对时评的介绍,既有共同点,也各有侧重。我们如果要对时评的文体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解,则需要整合以上各章节的内容。时评的文体特征可以完整地表述为五点:话题火辣(针对性)、应时而作(时效性)、据实而评(事实性)、评理而断(说理性)、大众声音(群众性)。因为这些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选题和表达结构、语言风格的问题,不讲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高中生的时评写作就很容易与杂文相混淆,影响时评的表达效率。

高中生写时评应该有意识地与社会上的时评区别开来,目前,社会上的时评越来越表现出杂文化的倾向,他们追求思想的广阔性,纵横开阖,用语喜调侃、冷幽默,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但是也往往导致文体不清,这一点,高中生训练时必须避免,文体一定要规范,杜绝杂文化倾向,因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高中生训练时评主要是为了特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二)依据文体特征,设计课堂教学

就文体特征而言,时评是论述文的一种,它重说理评析,但同时,它也有新闻作品的特点,具有新闻传播的特性,如结构规律、语言风格等更趋近于新闻作品。

在高中很多课例中都提到一种训练模式,他们还从教材中找到所谓的范例文章,强调时评写作的一般构思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这种结构视为构思时评的一般结构方式。殊不知,这种指导是不严谨的。尽管时评归到了论述文一类文体中,但是它在结构上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特点在于:总是把论点放在前面,把新闻事件放在前边。这是因为具有新闻特性的时评,特别讲求传播的效率,它把论点放在开头,就类似于新闻报道的消息体裁的“倒金字塔”――把最重要的事实、事件发展的高潮和结局放在开头。“论点前置”结构在新闻评论中具有普遍性。这涉及的实际上是适用于时评的表现方法,或者时评表达的规律。

(三)明确训练目标,把好选题关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设计出适合高中生写作的时评类作文题。不是所有的国家大事、新闻热点都能拿来给高中生评论,也不是所有的生活现象、热门话题都能拿来做题目。

在选择话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学生对话题的关注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地域特征尽量选择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在时评写作训练的初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广东的多数高中生相对于北京等地的学生,对政治性话题、国际性话题关注度不高,但对身边的民生问题、经济话题和维权问题关心较多。二是要注意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些话题非常热门,比如计划生育政策改革、高考制度改革等,学生也有很高的关注度,但是由于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多凭着情绪上的指引,而缺少必要的专业背景,容易得出“计划生育必须放开”“高考必须取消”等偏激的结论。三是要注意话题本身的敏感度。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高考作文实际上就具有价值导向功能,要求高中生在作文中表现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考生的言论空间一般不能超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四)训练有序,保持思维训练的连续性

高中时评写作训练是很有必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我们高中三年的训练应该有一个合理有序的安排,依据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在符合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有阶段性、有目的性地加以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高一下学期后半学段,大多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形成关心生活、参与生活,展开恰当联想和合理想象,不断取得生活素材和生活经验,又能切实地反映生活的能力,着重正确立意和选材。

高二年级思维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形成收集各种材料、整理分析材料并进行议论评价的能力,在实际生活里养成下判断、推理都有条理的习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训练目标:写好时评,即掌握基本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和层递式;把握由总论点分解为多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分析的方法。

高三年级思维能力则着重培养思辨能力,要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辩证分析,把思考引向深入。训练目标:会写时评,即学会谋篇布局,注意论证结构的严谨性、周密性;培养思维,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较为深刻的论述文;学会综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论证时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富有文化内涵。

(五)创新训练形式,培养思维品质和能力

(1)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处于自由的写作状态,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我们很多教师在指导时评写作训练时,仍然是老一套的做法,只是局限在课堂内,通常要求学生一小时内完成800字的作文,老师讲学生练,而忽视易为青年学生喜爱的微博、论坛等网络新媒介,形式单调乏味,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时评的训练优势。

(2)从新闻点评的训练入手,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思维路径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更注重训练新闻点评的写作,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见解(判断)突出,且有简洁的论证过程,新闻点评可以为我们的时评训练提供一个阶梯。我们的时评写作本来就需要由短而长,由浅入深,所以新闻点评对于我们培养时评写作能力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如:

案例一: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不少于80字。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参考点评展示:

(1)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从而发挥现代传媒受大众喜爱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2)人们盲目追随时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心态浮躁。传统经典应被大众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乐、电视节目而去关注它,那么,只是凑热闹,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对传承优秀文化不利。

此则新闻点评,包含的思维过程有:(1)聚焦,抓准评论现象的实质――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娱乐传媒热闹一时;(2)摆出自己的判断,写作简短的评析。拿出己见,简要论述。(好,好在哪;不好,为什么)

所以,当学生对完整的时评写作感到棘手时,我们不妨首先降低难度,从训练新闻点评开始,先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写作思维路径。

(3)以活动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提升思维的深度。

在现今的网络新媒体下,高中生受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的影响,认识问题较肤浅,写出来的时评一是浅,只是表面的议论;二是空,只是在直接地表达情感,没有深入去分析。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就必须创设活动平台,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以活动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加大学生阅读的量,最终加深写作的深度。

总之,以时评写作思维训练为切入口,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是探索有效作文教学的一个尝试,是落实常用文体写作教学任务的一个策略。时评写作思维的有效作文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时评的文体特征和思维特征,又要尊循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征,科学有序、循序渐进地进行。

参考文献: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5

蔡元培先生并非新闻学者,但却是中国“倡导新闻研究与新闻教育的先行者”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热心支持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大学校长”②。他担任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会长,并为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大意》撰写序言,推动了中国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在他为数不多的涉及新闻工作的文章、演讲中,不断呼吁、提倡“新闻自有品格”的思想。

1918年10月14日,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会上发表演说,痛感于“新闻中常有猥亵之纪闻若广告者”,指出“吾国新闻,于正张中无不提倡道德;而广告中,则诲淫之药品与小说,触目皆是;或且附印小报,特辟花国新闻等栏;且广收妓寮之广告。此不特新闻家自毁其品格,而其贻害于社会之罪,尤不可恕。”在这次演说中,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新闻自有品格”的观点,并且诚恳希望“研究新闻学,必皆与新闻界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幸有以纠正之。”③

同月20日,在《国民杂志》社成立会上的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再次指出,杂志若“加以卑猥之小品,若广告,以迎合一部分恶劣之心理”,则亦“污损矣”。希望办杂志者力去这种“弊”端。④1919年1月,在为《国民杂志》作序时,蔡元培先生又特别指出,“近来我国杂志,往往一部分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之治安策,而一部分则杂以侧艳之诗文,恋爱之小说,是一方面欲增进国民之人格,而一方面则转以陷溺之也”。愿《国民杂志》“勿以无聊之词章充篇幅。”⑤

“新闻自有品格”。蔡元培先生之所以这样恳切地期望与劝勉,执着地呼吁与呐喊,是当时实情所逼迫,也是当时贤者所共识。当时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界,出现了形形的怪现象,“首先是报人、报纸品格低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军阀、官僚和政客以出钱办报和给报刊津贴等方式贿买报人、报刊来为自己作鼓吹。于是,办报就成了文丐卖身投靠、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许多报纸沦为军阀、官僚和政客的附庸。”另一方面,还有“黄色小报泛滥成灾”,“这类小报专门刊登娼妓、武侠、神怪、公安、黑暗、滑稽等为内容的作品,去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⑥

蔡元培先生提出“新闻自有品格”,特别强调“新闻品格的一致性”。首先是媒体品格的一致性―――正张(相当与今天的新闻版)与副刊、广告在思想道德品格上要一致,尖锐批评报纸“正张中无不提倡道德”,而副刊和广告“诲淫之药品与小说,触目皆是”的报格分裂现象。其次是新闻业界与学界的互动和一致性。他特别重视新闻学研究,提出学界要积极影响于业界,尽力纠正新闻业界的腐败低俗之风。“研究新闻学,必皆与新闻界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幸有以纠正之。”⑦另外,蔡元培还多次强调新闻人做事与做人要一致的思想,这也是知行合一理念的体现。1918年9月,蔡元培在北大开学式上演说,“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⑧他支持学生创办《新潮》、《国民》等杂志,“以发挥学生自动之精神,而引进其服务社会之习惯”,要求学生“作此杂志,则所出杂志之务有以副学生之人格。”⑨

尽管时过境迁,但蔡元培先生批评的低俗新闻盛行、虚假广告泛滥,报格分裂、新闻工作者人格分裂的现象,今天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温8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新闻自有品格”的忠告,对我们改进新闻工作、净化新闻事业仍有启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注释:

①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第312页,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②方汉奇:《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中国记者》1998年第5期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6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媒体融合将逐渐成为未来各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单从经济学角度考量,媒体融合无疑可以为传媒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媒介批判的视角来分析,媒体融合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负面效应,有些典型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媒体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媒集团的竞争力

媒体融合在带给媒介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媒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媒集团旗下的各子媒体虽然都属一个集团,但是由于受众和广告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当然,在同一地域内如果还存在其他与其竞争的媒介集团,保持本集团旗下的各子媒体之间适当的竞争关系对整个传媒集团本身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记者”获取的新闻内容被融合在一起,通过数字平台到集团下的子媒体实现资源共享。“由于内容大体一致,这个媒介集团只相当于派出了一个媒体参与到该地域的媒介竞争中。原来同一传媒集团下各子媒体依靠自己的特色互相竞争的机制在媒体融合的影响下逐渐消解,这将直接影响该传媒集团的地区竞争力。”①显而易见,如果传媒集团下各子媒体之间只强调融合关系而不重视适当的竞争关系,那么该传媒集团的发展动力就会严重不足。

第二,在媒体融合时代,各子媒体新闻的内容可能会出现同质化倾向。新闻内容的同质化意味着各子媒体的新闻产品缺乏本媒体的特色和个性。这也难怪,媒体融合促使了“全媒体记者”的产生。“全媒体记者”模式和新闻内容的共享机制突出的是共性而淡化的是个性,强调共享而不是独占。比如,“对于一些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由于受场地、采访人数等限制,传媒集团一般不会让旗下的每家子媒体都派出记者进行采访。一般而言,该传媒集团会组建一个记者团进行采访,最后联合发稿,各子媒体共享稿件。这种模式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集团节约成本的通常做法,所以新闻同质化问题日显突出就不以为奇了。”②同质化问题最严重的是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新闻内容,因为人们每天都会使用多种传媒工具接触新闻信息。如果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出现的新闻内容都大同小异,势必引起受众的不满和厌烦,从而直接影响传媒集团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不同介质媒体之间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将是今后媒体融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媒体融合过程中传媒集团的内耗也是削弱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媒体融合会彻底改变传媒集团的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也会使当前一些子媒体的高层负责人的权力被大幅削弱,整个传媒集团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分配也会出现较大的改变。”③这就极易造成集团内子媒体之间的矛盾,也会招致集团内既得利益群体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总之,面对这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媒体应该事先进行充分的考虑,制定出妥善的应对方案,避免问题出现时才手忙脚乱。

二、媒体融合容易滋生媒介垄断经营,消解媒体的多元化

按照欧洲理事会对媒体多元化的定义,媒体的多元化应该解释为媒体供应的多元化。媒体的多元化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具体考察:一是市场上存在众多的媒介机构,二是市场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意见和表达。媒体融合在这两个层面上都会对多元化带来负面影响。

从第一个层面分析。与理想恰恰相反,媒体融合会加速媒介的垄断经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布莱恩・布鲁克斯和章于炎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关于媒体融合的讲座上谈到:媒体融合是一个新闻学上的假设。媒体融合的核心思想就是媒体组织机构的整合,首先是不同介质的媒体技术上整合在一起,再就是媒介的合并和所有权的进一步整合。媒介的合并和所有权的整合最为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媒体的管理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当媒体发生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融合后,垄断势力会大大增强。通过兼并、融合,最终市场上会只剩下少数几个大型的媒介集团,原来可以听到多种声音的媒介市场将只能听到少数几种声音了。

再从第二个层面分析。当媒介进入垄断经营后,原来市场上存在的多种多样的意见和表达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媒体融合对记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融合环境下,一位记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传播工具,还要为多个媒体提供新闻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记者和编辑的工作量出现了几何倍的增加。在身体和精神压力下,他们难免会给不同媒体提供相同或相似的新闻内容,这就容易造成新闻内容和观点的雷同。这些相同的内容在多家媒体上反复刊播自然会降低言论的多元化。④

此外,参考西方媒体融合的经验,媒体融合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向垄断经营发展的过程,媒体融合极有可能导致更大的媒介寡头垄断媒介市场,这将造成一系列危害。媒体融合产生的媒体垄断会影响受众对环境的全面认识,造成受众思想的单一性。媒介集团会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的内容使其产生一致的口径,整合传播,它们按照新闻信息对自己的利弊从各个分媒体中大量筛除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同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再从本源上看,能够促成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因是商业利益,广告是媒介获得利润的关键,所以媒介集团往往用大量的娱乐类节目吸引广大受众,再把它们卖给广告商。一些娱乐类节目和广告对媒介组织新闻报道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我们的报纸、电视,尤其是当前的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轻松的娱乐节目等,给受众制造商品“购买情境”(软广告)。与此同时,严肃的、有深度的节目和社会新闻等逐渐减少。⑤

三、媒体融合将对新闻专业的教育形成巨大冲击

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介质的媒体技术的融合,它对记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名记者要熟练掌握相机、手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多媒体工具,还要学会运用多种软件制作新闻,为多个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媒体融合进程会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技术的压力会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近几年来,新闻人才的培养出现了一些误区。一些人认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只需要会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就基本上符合要求。因此,他们在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着重强调对各种媒体技术的掌握,加大了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比重,但无意中忽视了新闻的通识教育等。强调多媒体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积极意义,但是新闻不是仅从某种技能而来的,不应该仅由技术的发展决定新闻学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仅仅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而不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的滋养,这会使新闻学的教育在媒体融合时代迷失自己的方向”。⑥

同时,媒体融合也加剧了高校多媒体教师资源的匮乏,这对于新闻专业的教育也是十分不利的。近年来,受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新闻学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教师相关媒体的实践经验越来越少。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上这种情况是与新闻学注重实践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媒体融合时代问题就更为严重,如果说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资源匮乏,那么有多媒体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少之又少了。⑦此外,由于我国的媒体融合尚在进行中,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尚未成熟。在教学中,教师很难把媒体融合中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直接用于新闻学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媒体实践经验上看,还是媒体融合的教学理论,当前新闻专业的教育远不能满足对新型新闻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这两方面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四、媒体融合会加剧媒介生态环境的失衡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媒介技术大大改变了原来大众传媒单向传播的格局,为广大受众带来了一些便利,但事实上,由媒体融合引发的媒介生态失衡问题也在不同程度地加剧。

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促使融媒技术不断完善,信息生产量几何倍增长,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虚假信息开始泛滥,危害越来越大。虚假信息的泛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一般受众也能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与中来。但是普通受众毕竟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他们很多只是比较熟悉新媒体技术而已,对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分析、判断能力是比较弱的。这就造成一些受众自己制作的新闻信息并不能完全反映事实的原貌,无意中就造成了许多信息失实。第二,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信息的传播日益加快,但是如果受众的媒介素养没有相应的提高,也容易造成社会虚假信息的产生和泛滥。受众缺乏媒介素养,不能正确解读新闻信息的含义,往往造成他们“听风就是雨”,错误理解相关信息的含义,假如他们再利用新媒体工具广为传播就容易造成虚假信息在网络上、手机上的快速泛滥。第三,媒体融合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缺乏责任意识的人和社会组织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有意制造一些能吸引广大受众眼球的“媒体事件”。但是许多类似的媒体事件纯属子虚乌有,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这也是造成媒体融合时代虚假信息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媒体融合也加速了受众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使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受众信息选择的个性化、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这大大改变了以往媒体强势覆盖“号令天下”的传播格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传媒业一改过去“大而全”的经营策略,转向对某一部分受众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提供互动式、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理念从一方面而言满足了不同受众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增强了受众的主导权和自主意识,但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并不稳定,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尤其是媒体宣传的影响。受众在彰显自己个性化的同时,也在远离一些价值标准。

五、媒体融合对受众和信息流动的影响

媒体融合促使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使得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日益双向化。受众可以通过新的传播工具随时与大众传媒开展互动,甚至可以通过诸如博客、微博等传播渠道自己新闻,一改过去大众传媒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传播格局。但是,我们在欢庆媒介技术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媒体融合催生的多种新媒体技术其最终得益的并不是普通受众。也许在一个新的媒介技术刚投入使用时,使用最多、得益最多的是普通受众,但是情况很快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段时间后,使用新媒体得到关注最多的仍是拥有大量注意力资本的名人、明星和重要人物。普通受众的信息绝大多数无人问津,很快被“信息海”所淹没,而名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拥有大量的注意力资本,使用新媒体时(例如博客、微博等等)立刻就能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为自己赢取更多的人气。可以说他们对普通受众注意力的掠夺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掠夺的范围变得更广。“普通受众将逐渐沦为名人注意力资源的打工者,为其赢取更多人气。”??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媒体融合时代依然无法改变,甚至有可能会愈演愈烈。

第二,媒体融合催生的新媒体技术使得人们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但是,如果民众的信息责任意识差,媒介素养没有相应提高,那么“黄色信息”在媒体融合时代活动的范围将更广,危害也更大,这与当初对新媒体技术的预期是截然相反的。要想新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应该使人们使用它们的智慧与当初发明它们的智慧并驾齐驱。技术是中性的,技术能发挥何种作用关键在于使用它们的人。

第三,媒体融合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信息资源不平等的流动。媒体融合时代,国际间信息的流动比以往更频繁,流动的量也比以往更大。随着技术壁垒逐渐突破,西方国家的信息通过数字网络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最新的融媒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方式等依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大量的信息输出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民众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陈国权:《现阶段媒介融合易产生的负效应》,《中国记者》,2009年第6期。

②陈国权:《报纸网站不要融合――我的“范媒介融合”观》,《中国报业》,2010年第5期。

③陈国权:《质疑媒介融合――数字化时代的报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战略应对》,《中国记者》,2010年第7期。

④王亮:《反观媒介融合的负效应》,《新闻事件》,2010年第9期。

⑤刘建明:《西方媒介批评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385-386页。

⑥黄建友:《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改革探讨》,《当代传播》,2008年第6期。

⑦蔡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今传媒》,2009年第1期。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8-01

一、课本资源融会贯通,集中发散。

(一)重视单元导语,把握章节脉络。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首先,重视单元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导语中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是对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的方向性了解。“活动建议”的内容不应拘泥于课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挖掘发散,教师也可自己设置活动。理清导语告知的内容,做到章节脉络的熟悉,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础。

(二)抓单元重点,理清活动思路。

明确单元重点,理清思路。对活动的设计要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及每个成员的角色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这是抓住单元重点,理清思路的保证。活动设计做好了,课堂合理掌控就可以了。综合性学习讲究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在整个课堂体现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要求每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及各组员的具体任务,以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是肯定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创新精神及学生自我感受描述的必要方式,再次理清综合性学习的思路和目标,是突出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印象的好办法,也是对综合性教育知识点的再度梳理。

(三)发散思维,从课本挖掘智慧。

教材是课本及教辅资料的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在综合性学习上有多少成就,它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增强开发课本资源的意识是挖掘智慧的根本,而提高组织和加工能力是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再度提升,是通过语文老师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延伸、补充和重组给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外综合学习氛围实现的。

二、课堂在线升华,活学活用综合性学习。

(一)抓住课堂。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对课堂的协调是前期活动计划的实现,虽然有前期细致入微、重点突出的活动纲要做铺垫,课堂却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惊喜和意外。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有价值的调动他们的潜能和智慧,避免钻牛角尖式的对一个问题的纠缠而忘记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里担当的重要角色。语文本身是个发散的科目,而综合性学习更是一个对知识发散、总结、归类、重组的发散性过程,因而抓住课堂、掌控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升华拓展。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冲动的原动力,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的调动往往会超出老师预计的结果。这个时候是老师深入引导,以学生为主导,激发他们进行兴趣点的相关培养,综合性学习升华拓展的绝好时机。想学什么,对什么充满兴趣的时候,学习什么一定效果最好,这就是对综合性学习的升华拓展。

三、科内科外边缘融合学习,走综合性学习之路。

(一)学科内的整合。学科内整合指的是语文框架下各知识点的整合。首先我们要有整合资源的意识。景物描述牵动景物描述、古文学习联系相关现代文学习在同类、在分类里总结、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手段。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二)学科间融合。学习《赵州桥》一课,我们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的造桥工艺,引发我们对各种造桥工艺了解的欲望,从语文里我们学到了建筑学。这就是综合学习所要教给我们的自然生长力,换句话说是自觉学习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重视资源积累。

(一)关注新闻。

综合性学习的课外拓展,资源利用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新闻的关注,新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生涩、枯燥的。然而,综合性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了解新闻却必不可少。那么老师便可以将新闻融入到有趣的综合性学习课堂中去,利用课前的5-10分钟开展“新闻知多少”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看、听新闻”“转述新闻”“写新闻”“说新闻”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得喜欢新闻,主动说新闻,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二)关注文化。

文化博大精深,综合性学习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离不开文化。老师可以设计与当地风土民情符合的地方文化综合学习课堂;也可以设计相声、小品、地方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和认知度。

(三)重视网络。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变成了庞大的资源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除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课堂外,还可以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语文综合性结合,而且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设计有效的教学课程。可利用网络图文并茂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课本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以课本为本,综合发散、多学科交叉、多环境呼唤、多情景感受,让学生们真正的能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请我们以课本为主,重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学生们丰富多彩、经纬错综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J];河北大学;2010年05月.

[2]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04月.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8

一、立足理论根本,着力提高干部理论素养

一是健立健全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取得实效。重新调整了区委中心组成员机构;制定和完善了党委(党组、党支部)中心学习组《学习通报制度》、《考勤制度》、《学习经验交流制度》;印发了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年度计划和季度学习计划,对中心组成员全年理论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要求进行了安排;强化了科级中心组理论学习考核,将学习考核纳入了区委工作目标,并与领导干部的提拔、使用挂钩,实行了动态化管理。二是把握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有的放矢。把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党委(党组、党支部)中心学习组学习的三大重点,坚持“三进”,在《宣传工作》、朝天电视台上开辟了理论专栏、专题节目。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名理论工作者深入到机关、乡镇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加强先进性教育学习读本的理论辅导工作。还认真学习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了执政理念,提高了执政能力。全年,区委中心学习组集中学习达次,撰写心得体会余篇,在市以上报刊公开发表多篇;科级中心组撰写理论(调研)文章近篇,在省、市新闻媒体发表文章篇。其中,区委书记向成军撰写的《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区的第一要务来抓》、区长李天满撰写的《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心在提高人口素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秀珍撰写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朝天》分别在《广元日报》、《精神文明报》发表,并被多家网站,有力地指导了全区工作的开展。

三是把理论学习和基层调查研究相结合,注重理论成果转化。区委领导班子先后次深入到乡镇、部门和企业就工作思路、农业主导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紧密结合区情实际,精心分析论证,确立了把小水电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仔猪基地建设、蔬菜干果生产加工和劳务书输出等六个方面作为项目建设重点。

四是认真开展了“朝天怎样抓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了发展思路。--月,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朝天怎样抓发展”大讨论活动。全区近百个单位共开展讨论会余次,参加人员达到多人。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全区各级干部联系工作实际,查摆出了在思想观念上存在思路窄、观念旧、胆子小,超前谋划和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的问题;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的方法也不够灵活的问题;在干部作风上,存在着重视学习不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的问题;行政过程存在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够高的问题。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新的发展措施,确立了“农业稳区、旅游兴区、工业富区”的发展思路。

二、围绕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了对外新闻宣传力度。按照“上大报、攻头条、出精品”的新闻外宣思路,围绕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学习贯彻市上“三会”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矿业秩序整顿、平安创建和区委中心工作进行了宣传。全年,全区在市以上报刊(台)共发表新闻条,上稿数量大幅上升,首次突破千件“大关”,比去年增长%。其中市级报刊(台)上稿篇;省级报刊(台)上稿篇,比去年同期增长%,《某省日报》上稿件,比去年增长%;部级报刊(台)上稿篇,是建区以来最高纪录;在市以上报刊刊发千字以上重头稿件件,比去年增长%。在《某省日报》、《广元日报》推出的《扬鞭策马越古栈—朝天区实施“夯基”战略纪实》、《红土地上织“蜀锦”—朝天区发展交通纪实》、《真字当头—朝天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纪实》、《构建和谐朝天—朝天区“文明走廊”建设纪实》、《为灾民撑起一片绿荫》、《创新中加快发展—访****朝天区委书记向成军》等一大批有影响的重头稿件,有力地宣传了朝天区委、区政府带领万人民战胜困难、建设小康所取得的成就。

二是加强典型宣传。全年共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台推出王弟太、贾好春等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个,比去年同期增长%,社会反响强烈,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向先进学习,立足山区,一心为民,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为加快朝天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对内宣传工作成效明显。朝天电视台利用有线电视大力宣传朝天各地贯彻中央、省、市工作精神和改革开放、三个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全年共播出稿件件,完成年度任务的.%;制作专题片部;推出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特别报道期;开办专题栏目期,其中在市电视台(电台)播出件,在某省电视台播出件;新推出了《科技大蓬车》、《朝天人才》、《巾帼风采》等栏目,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是加大新闻管理力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出台了《朝天区新闻宣传管理办法》、《朝天区重要稿件报审制度》、《朝天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了新闻管理规定,完善了新闻管理责任制;做好境外记者来访的接待工作,共接待《某省日报》、《某省农村日报》、《华西都市

报》、某省电视台等省级媒体来朝采访次,《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部级媒体来朝采访次,以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采访次。向各乡镇、各部门印发了全年和季度新闻宣传要点,下达了新闻宣传任务,实行严格考核,半年通报一次。并积极与通讯员联系,提高了稿件的采用率,全年通讯员上稿篇。

三、突出主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了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今年初,在全区各地举办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报告会,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再次接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再教育;狠抓了《*条例》的宣传,制定了宣传方案,政府分管领导作了专题电视讲话,并在农村张贴了《*条例》,做到了家喻户晓;开展了《宣传“号文件”,促进增粮增收》大型宣传活动,以乡镇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对中央、省委“号文件”进行了详细集中的宣传,使农民对中央的“三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是重点抓了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结合市情区情,在全区机关、乡镇举办了形势政策报告会,全区共举办各类报告会余场次,报告会做到了“五讲”:即讲建设成就,让群众了解新发展;讲方针政策,让群众胸中有全局;讲政策思路,让群众支持新决策;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群众受到鼓舞,近万名干部群众受到教育。

三是多种方式落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周年。在朝天电视台展播了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周年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并要求各乡镇、区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认真收看,并撰写心得体会;各中小学校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结合政治课、历史课等举行抗日战争历史知识讲座,邀请了一些老同志、老干部和专家学者宣讲抗日战争史和红军长征史余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还向各中小学校捐赠余册优秀革命题材书刊。

四是认真开展了“五下乡”活动。在转斗乡和羊木镇举办了个区级部门参加的“依靠科技、助农增收”为主题的“五下乡”活动,共发放科技宣传资料份,悬挂图片张,制作展板余张,赠送农药瓶、种子袋、果树修枝剪余把,开展义诊多人次。区级相关部门还经常组织开展科技、法律、卫生、文化下乡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此外,进一步完善了《朝天区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注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指导和监督,加大了考核力度。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是实施“工程”,强力推进川陕毗邻地区“文明走廊”建设。以“国道线”沿线个乡镇为文明走廊的实施主体,具体落实好文明走廊的各项建设工作。沿线乡镇机关要按照“文明单位”的标准,争创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沿线行政村要争创区级以上“文明村”;抓好个“文明示范村”建设,即转斗乡黎明村、中子镇柏树村、宣河乡龙门村、朝天镇楼房村、沙河镇望云村;建设“五大基地”,即“沙河核桃基地”、“中药材基地”、“瑞丰养殖基地”、“川北花卉基地”、“川陕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基地”;打造“八大长廊”,即“文明交通长廊”、“农村人才示范长廊”、“生育文化长廊”、“社会综治模范长廊”、“廉政文化长廊”、“公民道德建设长廊”、“绿色生态长廊”、“干果产业示范长廊”。目前文明走廊各项建设正有序推进,省委宣传部《宣传工作》、省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均对朝天区开展的文明走廊建设工作向全省作了经验介绍,省、市各大主流媒体也先后余次作了报道。

二是创新开展“文化大院”建设。按照“三贴近”和提高城乡文明的要求,在我区曾家镇建成两家农家“文化大院”。由市文明办、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共同出资,把雷家和王家两家大院作为试点,对房屋、环境,进行了装修和整理;添置了大屏幕彩电、dvd、书柜、座椅、台球桌、太空漫步机等设备;赠送了“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向社会承诺:对本镇百岁老人,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省级以上劳模、考取国家重点大学本科生每年免费提供就餐一次、游玩一日。

三是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创建的指导和复查。全年新创建省级文明村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个,市级文明单位个,蒲家乡元西村获全国创建文明村先进单位称号。在文明单位复查中,严格按照文明单位标准,取消了个区级部门的“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朝天电视台开辟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和“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播”栏目,各中小学校认真开展时事政策、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活动。在“公民道德教育月”中,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了“青少年维权岗服务上街头”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余份,书写宣传标语多幅,接受咨询余人次。大力整治规范网吧,建立健全对网吧的日常巡查制度,实行了实名登记,基本杜绝了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认真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区委宣传部向全区未成年人赠送朝天乡土教材《朝天文化揭密》册,区文明办向全区未成年人赠送《朝天区公民道德规范》读本.万本;努力解决农村未成年人因贫困上不起学的问题,全年共争取“扶残助学”、“中西部盲童项目”、“明德奖学金”、“宏志班”、“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项目和发动党员干部捐款.万元资助名学生完成学业。

五、加强指导协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一是按照抓重点、抓大事的原则,加强了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广电等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牵头组织了朝天区“广元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和区教育系统“广元市劳动模范”的评选工作,强化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和指导、督查,加大了对学校卫生、安全的调研,促进了中小学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区科技局加强了科技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与广播电视局开办了《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申报省级科技项目项、市级科技项目项,结合朝天实际组织开展了各级各类科技培训次,培训干部、群众.万人次,新组织申报专利项;区计生局大力实施生育文化工程,投入万元建成文化大院个、生育文化中心户,年累计完成计划生育帮扶户户,完成发放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户,全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区文化局在朝天、平溪、羊木、中子等乡镇抓建了户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文化大院,向上争取价值.万元的流动电影放映车一辆,组建电影放映队支,成功引进曾家山旅游度假开发项目,签约资金万元,突出以建设“明月峡交通文化主题园区、雪溪洞休闲度假区、龙洞背山寨文化体验区”三大园区,着力构建明月峡旅游精品区;区卫生局狠抓项目争取工作,年内共争取到除氟改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卫生执法、降消等项目,争取项目资金余万元,重拳打击非法行医,全年共查处医疗卫生违法案件件,成功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区广电局狠抓乡镇光纤联网建设,年内新增用户家,加大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共完成个村的光纤建设,使余户看上了电视,顺利通过了市市上的验收。

二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进行文化生产,《川北山歌》、《川北薅草歌》、《大山情韵》、《历代诗人咏朝天》已由中国大众文艺出+社正式出+,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积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朝天区优秀精神产品奖励办法》。

六、加强宣传干部管理和培训,着力提高宣传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宣传干部队伍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坚持把活动的开展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查问题、找原因、明方向、定措施,切实整改,全体宣传干部党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二是加大了对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组织宣传干部参加省、市培训和到兄弟县区学习余人次,通过学习和培训,宣传队伍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9

**日报社出版《**日报》(蒙汉文版)和《**晚报》3张报纸,周出版报纸对开版88块,日均见报文字17万多字。现有职工193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08人,副高以上职称18人,中级35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锡伯6个民族。离退休人员98人。内设20个部室,社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有党员103人(其中在职党员95人)。全社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2006年总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2005年8月以来,**日报社党委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为新的起点,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宣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

三、

四、

五、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

七、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

一、二次党代会精神,增强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的市场意识;以办好报纸为核心,以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为重点,以整合挖掘新闻资源、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报社,报社新闻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区“十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6年获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局(处),自治区报纸印刷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为全市工作大局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近两年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日报》(蒙汉文版)、《**晚报》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以提高办报水平、提升报纸新闻舆论服务水平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宣传形式,改进宣传手段,加强新闻宣传策划,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完成2005、2006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服务。2005年出版《**日报》汉文版308期,蒙文版196期,《**晚报》212期;2006年出版《**日报》汉文版250期,蒙文版195期,《**晚报》247期,没有发生导向性错误。

在报纸新闻宣传中,以日常宣传为基础,以专题宣传为突破,以重点宣传为亮点,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在每块版面、每期报纸中。两年多来,在贯彻落实市委一次、二次党代会、“十一五”规划开好局的宣传中,先后开辟了“重点建设和重点企业巡礼”、“纪念抗战60周年”、“优化发展环境百日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产业化之路”、“走旗县看亮点”、“旗县委书记访谈录”、“解读十一五”、“早春二月走河套”等专栏,把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心工作和“十一五”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规划和战略措施如数交给各级干部和群众,发挥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闻宣传中,牢牢把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推进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加快工业发展,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三化”的良性互动为重点,对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系统连续的宣传报道,实现了专题宣传有策划,重点宣传有深度,舆论监督追求善意的结果,注意把握好角度、尺度和温度。

撤盟设市,我市的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我社把对市人大、政协的宣传列入重要内容,深入宣传报道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作用;政协委员提案、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情况等。每年三报发宣传人大、政协的新闻各300多条。对市人大全会和市政协全委会,三报提早安排,分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进行宣传报道,抽调20多名记者上会采访,去年“两会”,重点策划了“工业经济”、“城镇经济”、“政协委员谈发展”、“人大代表谈发展”、“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9个专题。扩版4期,发新闻专版30多块。今年“两会”,日报扩版两期,发新闻专版27块,蒙文报23块,晚报22块。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2005年、2006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蒙汉文报对全市三批先进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宣传。先后开辟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时代先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在基层》、《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学习问答》、《爱的暖流》、《先进性教育成果展示》等栏目十多个。在成果展示、迎接验收宣传中,以“先进性教育成果展示”、“巡礼”、荣辱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辟专栏与专题,先后刊发了反映乡镇机构改革的“瘦身强体活力现”,反映市委战略决策的“谱就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反映社会保障方面的“用爱心编辑173万人口的安全网”,反映市直机关先进性教育的“东方风采满眼春”,反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改出一片新气象”,反映基层组织建设的“双链双推”为我市基层组织添活力,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市建设”、“两免一补”、“建立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长效机制”、“优化环境”等专题16个,发专版10块,发稿150余篇,这些重点策划报道,为我市先进性教育顺利开展和通过中央总结验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双链双推”活动和机关“三创一落实”活动进行了深入宣传。同时,加大对纪检监察工作宣传力度,每年刊发党风廉政新闻宣传稿件100余篇。

以市二次党代会为标志的全市党组织换届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在对旗县区乡镇苏木党委换届进行深入宣传的基础上,对市二次党代会分会前、会中、会后进行了认真策划、深入报道。在市二次党代会期间,日报、蒙文报、晚报派出23名记者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以消息、言论、侧记、专访等多种形式,先后刊发有关内容的稿件300多篇,日报发新闻专版20余块,蒙文报发专版18块。对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分节前、节中、节后三个阶段,抽调了十余名记者进行全程采访报道,先后开辟专栏23个,发稿608篇,策划专版48块;对第二届河套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发挥了地区党报舆论主阵地作用,形成了有力的舆论声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我社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套文化艺术节宣传先进集体”。

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将外宣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并给予优厚稿酬。2006年共完成外宣任务232篇,其中汉编部完成76篇,蒙编部完成136篇,晚报完成20篇,超额63篇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外宣任务。

二、整合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按照“巩固蒙文报,发展日报,做大晚报,拓展产业,发展事业”的发展思路,以整合挖掘新闻资源、优化报纸结构、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办报思路,更新办报理念。为了满足一些地区、行业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2006年《**日报》由2005年底的周对开24版增加到32块版。在原基础上,与相关旗县区和单位联办了电业、共青团、就业、税务、金融、气象、公安、卫生与健康及临河、磴口、中旗、后旗等新闻专刊,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开设周刊,为社会各行业和单位提供了宣传平台,满足了不同行业宣传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报社的收入,为日报的发展拓展了路子。

2005年初,社党委提出举全社之力打造一张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新晚报。《**晚报》创刊两年来,紧紧围绕为老百姓服务这一办报宗旨,与老百姓贴得越来越紧。两年时间共接听民生热线5226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06年3月1日创刊一周年之际,社党委提出“二次创业”的号召,全社干部职工走上大街,将4万份当日56版的晚报免费送到临河各条街道两侧的商业网点,并开展了《**晚报》首次读者意见有奖调查活动;3月13日,全新改版,改版以来,以“每日新闻+深度报道+每日副刊+每日专刊”的版面结构,以“最全新的新闻覆盖、最解渴的深度报道、最温情的每日副刊、最实用的每日专刊”,使晚报的新闻含金量、公信力、亲和力不断提高。“3·15”在市人民广场设投诉台,接待群众投诉;“五一”黄金周,在市人民广场成功承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首届名优特新商品博览会”,盛况空前,成果喜人;同时开展了“消费者最喜爱的20大品牌”评选;5月20日,在市人民广场开展了为患白血病的两岁少儿小耀伟的捐款活动,筹集善款34864.43元;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开展了“读晚报、喝金川、看世界杯”和“国际建材杯”五人制足球赛等活动;7月20日晚,在人民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下半年举行了“时尚pk进行时”活动,2007年元月举行了全市青少年三人篮球赛。近期将开展“中华奥运小记者”全国招募活动选拔赛。这些活动,已经超越报社本身,成为引导社会行为的导向,也有效提升了**日报社在全市的地位和形象。

三、落实全市人才战略,为办好三张报纸打造卓越团队

社党委一直把人才建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全市人才工程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采编人才队伍,市场意识浓、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经营人才队伍,懂专业、会经营、懂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一是把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扎扎实实坚持下去,引向深入。从2002年5月份在全市率先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以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05年确定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活动教育”年;2006年确定为“学习培训年”;2007年确定为“学习培训年”、“新闻宣传策划年”和“制度建设年”,逐步营造了全社浓厚的学习氛围,把终身学习、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素质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2006年初,开展了“树立新闻宣传市场化意识”的大讨论,新闻业务、卓越团队心智训练营、文明礼仪、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一系列业务培训。10月下旬到12月中旬,开展了“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培训”活动。社党委成员带头,结合工作实际每人为全社做一次辅导报告,部主任、副高职称人员在部门做业务辅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全社自觉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空闲时间在一起闲聊的少了,学习的多了,不少同志每天坚持到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记学习笔记。很多同志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每年至少组织3次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测试。

二是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使优秀人才在报社这块阵地上发挥聪明才智。结合整合新闻资源、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和方法,全社推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聘中层干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任人唯贤,注重群众公论。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经市编委批准,2006年公开考聘录用了8名大学生,加上市里人才储备,有9名大学生补充到编采第一线。晚报根据自身需要,公开聘用了部分采编人员,并推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末尾淘汰制度。

四是蒙汉编辑部全部实行积分制,量化考核,在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晚报变死工资为绩效计酬,实行绩效挂钩、按劳计酬的分配机制,逐步实现由发档案工资向按岗位按贡献计酬转变。对聘用人员与在职人员在竞聘部主任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一视同仁。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社发展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

2005年8月至11月,我社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社95名党员全部参加,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发展出成果、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应用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加强社党委班子和党支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社党委建立了学习、工作、议事、廉政等一系列制度。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带动全体干部的理论学习,对重要学习内容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部主任学习。通过读书会、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认真准备,开好每年一次社党委**生活会。会前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会后在全社大会上对整改意见进行了反馈。今年3月,又根据市纪委和组织部要求,召开了一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生活会。认真贯彻“**集中制”的原则,社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按照“集体领导,**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涉及全社重大事务集体研究决定。新闻采编设备等通过政府采购。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总体工作、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安排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责任制,建立了处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统计表和科级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统计表,并层层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评选先进、重大项目建设、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公开,阳光操作,每年详细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采编大楼维修改造请审计部门进行决算审计。

认真开展“三创一落实”、“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我社实际,分别制定了安排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方式、方法、目标、要求。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全社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变成自觉行动。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社实际,修订完善了《党支部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党员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及目标管理考评卡,并把党建工作考核同业务考核同安排、同检查、同评比。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和社处级领导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完善了部门党员主要领导抓党建责任制,真正把“一岗双责”、“”制度落到了实处。近几年,全社培训党员400多人次,有16名同志加入党组织。每年“七一”,我社至少有一个科室、4名党员受到市直机关工委表彰。同时,我社每年“七一”都要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文明科室和先进班组。在第七个记者节,社党委表彰了11名从事新闻工作30年以上的同志。社团支部组织举办了**日报社首届“健康杯”排球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去年以来,开展了建设“和谐报社”活动。我们确定“和谐报社的定位是:社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建设一支恪守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队伍;全社形成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互助、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报社实现“三个明显提高”,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办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社呈现出团结和谐、心齐劲足、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这是报社事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报社的外界形象越来越好。

“四五”、“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按年度学习法律计划,按时完成学习计划,并组织测试。通过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四五”普法荣获优秀单位称号。按照市和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制定了《**日报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并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强化宣传教育,在《**日报》(蒙汉文版)开辟政法、综治宣传专栏,在《**晚报》开辟“今日法治”专版,营造全市综治良好氛围。做好综治、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联系点工作,社领导每年四次深入杭锦后旗团结镇,与镇村领导座谈,研究综治工作,推动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晚报》开辟专栏,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过不了冬等弱势群体提供捐助。两年多时间为扶贫联系点、帮扶贫困户、社会弱势群体和各种社会捐资(物)救助活动捐款共计近7万元,衣物300多件。

加强制度建设,全社健全完善了党委议事、绩效考核、出勤、财务管理、安全保卫、评先评优、奖励等一系列制度,加强日常监督落实和考核。多年来我社无一例重大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无失盗、失窃事件发生;无贩毒吸毒人员;消防设备完好率达100%,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发生;无因内部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主动承担辖区办事处分配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我社连续四年被所在辖区办事处评为综治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位,档案齐全,连续多年被评为辖区先进单位。

重视单位绿化美化和清洁卫生工作。2006年在院内移植6苗成年松树;新建设花池40多平米;每个办公室养花2盆以上;办公室每日清洁,每周检查一次卫生,每月至少擦一次窗玻璃,做到办公室美观整洁,走廊没有纸屑烟蒂,厕所无异味,院内无废纸果皮。

五、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报社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通过多方争取筹集,在偿还历史欠债160多万元、消化接收《临河晚报》债务30多万元的前提下,投入近1000万元,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购进了英国产富士f6000彩色激光照排系统,中美合资上海高斯ws-a卷筒纸胶印轮转机,使**日报社告别了平版印刷报纸的历史,具备出版彩报的能力,设备状况同时进入全区盟市报社先进行列;对采编大楼和印刷厂打字车间、轮转车间进行了维修改造,加接了一层计820多平米的采编联网、会议、图书资料中心;更新了全部办公设施,为摄影记者和部分文字记者配备了专业数码照相机,解决了新闻采访交通工具,使全社办公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成新闻采编网,实现了编采人员人手一台电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报的发行在撤并乡镇50、征订单位大幅度减少和调价20的基础上,实现了稳中有升,2006年度比2005年度增长4%;2007年度比2006年初增加750多份,增长6.3%。晚报发行在2006年3月中旬改版后有了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在私费订阅上增势明显,2007年度私费征订增加3500多份。广告实行“包死基数、欠收不补、超收分成”和按使用版面考核的经营办法,增势特别是晚报广告增势明显。连续两年实现发行、广告和非广告业务增收100万元以上。印刷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市场,全年完成零活产值165万元,报纸印刷质量进入全区盟市报先进行列。新晨

新闻单元教学反思篇10

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以及媒体领导,是在一线从事宣传工作的,有必要提倡新闻工作者也要学会当“变压器”。提倡新闻工作者学会当“变压器”,是为了保证新闻媒体更好发挥其喉舌、耳目功能。

记者、编辑及新闻媒体领导头脑要冷静,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实事求是。1958年,被人们称为“”的开端之年,就在这一年的11月,主席一次与吴冷西谈话时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种思想方法首先是新华分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北京的编辑都要有。不要人家讲什么,就宣传什么。”主席还有一次对吴冷西和田家英说:记者和编辑要多开动自己的脑筋,独立思考,不要随声附和。他还说:“要调查,追根问底。要比较,同周围比较,同前后左右比较,同古今中外比较。”主席还通过讲唐朝有位太守破案善于调查,强调调查中要运用“勾推法,也就是比较法。记者和编辑要学会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其实这也是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主席指着吴冷西说:“记者,特别是记者头子――像你这样的人,头脑要清醒,要实事求是。”总之,只有记者、编辑坚持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反映论,才能保证媒体既不乱“刮风”,又不盲目“跟风”,从而坚持“正风向,导好航”,充分发挥媒体“变压器”作用。

要多搞点多元报道。所谓多元报道是指对同一新闻资源,记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加以报道或评论。搞多元报道让受众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有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和认识,避免搞一元化报道说好就只唱赞歌,说不好就贬得一钱不值。近期比较突出的多元报道是关于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报道。先是多家媒体披露东北一名村干部,感言他随团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花了一万多元钱,感到没有什么收获,而他们村经济拮据,深感这样去考察划不来。以此提醒各地不要轻率组织村干部出国考察,后来又有多家媒体刊发一位作者对考察“新村运动”的感悟文章,说韩国搞“新村运动”,是为了帮助农村培养人才,当时韩国政府规定:“大学在招生时都必须保证录取一定比例的来自农村的考生,不仅全部免费,政府还提供奖学金”,以利这些学生毕业后安心回家乡建设新农村。感悟作者甚赞韩国的这一做法。接着又有作者著文,指出考察外国为了借鉴,不是照搬。我国建设新农村提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行义务教育免收学费,设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更符合中国国情。去年11月15日《中国审计报》又载稿报道,面对中国赴韩国考察出现一波又一波新高潮,曾任韩国总理、现代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公开泼冷水,直言“中国不必要(组织一批又一批人)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韩国中央会事业局局长宋重根还批评少数韩国旅行社为了招揽生意,运用多种方法招引中国人去考察“新村运动”的做法,叮嘱中国朋友“不要上商业合作伙伴的当”。这样搞多元报道,既对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作出明确导向,又对那些热衷于刮出国考察风的人起了令其清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