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通用6篇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通用6篇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通用6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6:46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一篇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xxx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十一五”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亿以上。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城市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力度等措施,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据国家xxx、农业部农研中心等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连续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特别是东部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农民工增长。据xxx的调查,2003年以来企业春季招用农民工的岗位年净增率保持在10-15%,2007年被调查企业中有近九成在春节后计划招用新员工,用工需求比春节前净增13%。

(三)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从业呈基本稳定态势。据xxx2007年初组织的调查,农民工在外就业时间增加,为平均每年个月。春节准备回家探亲的外地农民工中约80%的人打算节后继续回原企业工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电子电器、制衣制鞋和住宿餐饮业,这些行业占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农民工的平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超过1000元,增长率超过10%。调查显示,有81%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当年*,有18%的农民工拿到了大部分*,有1%左右的农民工没有拿到或只拿到少部分*。

(四)劳动力市场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供求矛盾尖锐。从城镇来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所学*与企业急需不能对接,以及到基层、民营企业就业的渠道不通畅。同时,在资源枯竭城市、库区等困难地区,以及一些困难行业、困难企业,则存在着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多的问题。从农村来看,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存量和增量,存量大部分为中年劳动力,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增量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他们将是转移和输出的主要来源,也是新生代农民工。但同时,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增多,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农民工供不应求的现象。据xxx的调查,2006年春季企业用工需求中,基本得到满足的比重依次为环渤海地区71%、长*三角洲地区66%、中西部地区65%、珠*三角洲地区55%、闽东南地区50%。从企业(行业)看,招不到农民工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待遇较低的企业(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从用工需求对象看,不能满足的主要集中于年轻工人(特别是女工)以及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作工。在调查企业招不到或招不满农民工的原因中,有30%的企业认为“农民工不少,但符合工作要求的不多”;24%的企业认为“*偏低”。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继续存在,其中需求呈稳中有升;就业的结构*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

二、对部分地区农民工短缺原因的分析

对部分地区就业难问题,过去已做过许多分析。这里主要对部分地区“招工难”,特别是农民工短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供求结构不平衡是导致企业“招工难”的基础原因。

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地区*变化。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城乡就业收入的差距能够吸引大量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外出就业。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批加工产业向内地转移,不少农村劳动者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而不是出外打工。

二是对劳动力年龄和*别的需求与供给出现差距。企业用人需求中,18-34岁年龄组劳动力始终供不应求。xxx2007年初的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18—25岁之间,近三成的岗位要求年龄在26—35岁之间。在*别方面,对女*劳动力的需求一直高于男*。而在外出劳动者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女*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是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农民工自身素质存在差距。xxx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而对农民工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

(二)劳动力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加重了结构*失衡。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民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市,信息的发布渠道有限,对农民工流动就业服务的针对*、引导*较差。农村劳动力获得外出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是亲朋好友,这些信息零散且不及时,导致供求难以对接和流动的盲目*。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二篇

房地产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其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是一种常见的投资品,因此,其存量供给与需求必须引起重视。房地产存量市场又称二手房市场,指存量房屋再次上市交易,是房屋重新调整和配置的市场。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近日先后到**市房地产产权产籍监理(市场)处、**市房屋置业担保公司和其它房地产中介机构进行了存量房(二手房)市场调研。近两年,由于房地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联动效应、人们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各商业银行对住房消费贷款的大力支持,我市的二手房交易量不断攀升,呈现强劲增长势头。特别是二手房贷款市场也呈现快速成长的态势。二手房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整个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二手房贷款要涉及到评估公司、房地产产权交易中心、银行、房屋中介、*贷款服务公司等多个机构,贯穿整个二手房交易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的损失或无法收回。二手房贷款市场的融资问题和金融风险一旦扩大,就会严重影响整个二手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市二手房贷款市场刚刚起步,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二手房贷款服务机构的资质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针对我市二手房贷款市场现状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三篇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最近,我们在分管主任带领下,对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听取了建设、城管、市政、*、交通、规划、城改办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到有关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群众。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总的认为,近年来,市*及有关部门以建设富裕*现代化强市为目标,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把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城市规划,加快建设进度,规范公共秩序,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整体功能逐步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旧城改造和楼宇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地区空间发展规划以及旧城改造项目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片区拆迁、组团开发、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原则,加强协调调度,落实包靠责任,旧城改造和楼宇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房产交易、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上了新水平。截止到目前,全市共规划高层楼宇469栋,建筑面积550万平方米,已开工298栋,完成封顶176栋;城中村改造拆迁土地面积1300余亩,开工建设安置楼149栋、封顶89栋;乡镇(街道)驻地拆迁改造工作进展顺利,推动了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城市基础设施取得新进展

一是拓宽改造了*路、繁荣路、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四篇

__位于__省__走廊最西端,地处__、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18-45岁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女*3万余人。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女*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同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种好自家土地基础上,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的共识。为了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安全稳妥的迈出家门闯市场,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输转工作,__妇联对全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的思考。

一、__农村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输出现状

20__年,全市外出务工劳动力24068人,其中农村女*7981人,占输出总数的33%。__妇联把输出的农村女*各方面情况放在全市大局中进行分析,以了解目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输出概况。

从年龄来看,35岁以下的6380人,占80%左右;36-46岁的1601人,占20%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980人,占10%左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991人,占90%左右。从是否掌握技能来看,有技能的2474人,占31%,没有技能的5507人,占69%。从务工地域分布来看,乡外县内6543人,占82%,县外省内558人,占7%,全国其它地方879人,占11%。

从输转渠道看,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通过*部门组织转移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五篇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xxx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从“十一五”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亿以上。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

劳动力供给决策范文第六篇

随着我省老龄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逐步上升,老年人的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的份额也逐步加大,做好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工作,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商务主管部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我省老年人口的现状

xx省辖14个市州122个区县,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0万,人均gdpxx美元左右。我省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至xx年末,全省60岁以上人口万,较上年增长,超过我省总人口1%的增长速度,占全部总人口的比重为,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男*万人,女*万人。我省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老年人是我省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年人消费习惯和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条件变化,基本退出社会经济活动圈,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城市休闲场所。由于老年人阅历丰富,理*思维特*浓厚,因而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与其他群体不同。消费稳重,注重实用,讲求实惠是他们消费最大的特点。具体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实用。老年人与其他群体消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用,他们购买商品不再以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为主,而是注重实用、能用、好用,往往相信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