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6:53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程序设计;程序设计语言;应用型;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3-989-02

theRoleofprogramminginComputerteachinginSecondaryVocationaltechnicalSchools

YiXue-hua

(automotiveelectricalandmechanicalSchoolinChangde,Changde415003,China)

abstract:programmingteachinghaslongbeentheimportanceofthecomputerteachingoftheVo-techSchool.itisalsothefocusthatmanyteacherspaymoreattentionto.thispaperaimstotelltheimportantroleofprogrammingteachinginourcomputerteaching.

Keywords:programming;programminglanguage;application;ability

1程序设计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现状

计算机的普及,使计算机专业成为了各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等院校的重点专业。计算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也就不能一成不变,然而,近年来受高校及高中扩招的影响,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所以不断有人对计算机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多改进或调整的意见,其中关于程序设计课程的开设就是讨论的焦点之一。

以中职学校为例,现在全国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生文化基础差、总体素质较低的状况,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国内的中职学校中存在着如下的状况:

1.1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现在的中职学校统招生所占的比例从2002年的50%,缩减到2006年的10%,2007年则更低,而非统招生的比例则日益增加,占了入学学生主要构成;高中的扩招,也使得中职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断降低门槛,因此,学生的文化科基础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大不如从前。

1.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积极

有关部门对不同地区的15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想学点知识”的占38%;认为“进学校就是为了拿到一个毕业证”的占52%;“自己不想读,被家长逼迫来读”的占7%;“其他”占3%。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学习,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

由于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基础较弱等客观原因,学生对程序设计课感到枯燥无味、难学、进步不明显,很难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笔者曾在所任教的学校的学生中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只有接近7%的同学对程序设计有兴趣,而有56%的学生对操作型课程兴趣浓厚,37%的同学则偏向于体育、音乐类课程。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所以很多教授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学校也不断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作为中职的计算机毕业生,更趋向于成为应用型人才。国家的“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的方针政策,加上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各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作了很大的调整。现在大多数学校把时下流行的一些软件作为教学的重点,如Flash、authorware、aSp等都要求学生掌握,但是却忽略了程序设计这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于是有的老师便提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没必要继续开设了,就是开了学生也学不会。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程序设计课程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2如何认识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作用

2.1程序设计的认识

我们所说的程序设计并不等同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学习这种语言的规则,即学习语法、语义、程序及其他一些硬性的规定,使用这种程序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而学习程序设计是学习一个设计的过程,内容主要是描述功能、书写方案、证明正确性、试算和修正。程序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学生学习程序设计通常是以语言作为工具,学程序设计就必须学程序语言,学习时这两者是不可能绝然分开的。程序语言作为载体,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工具,我们真正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程序设计,是方法,是让学生能通过掌握一门语言来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这样在以后学习到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了。

2.2程序设计作用的认识

在计算机专业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现在中职生比较感兴趣的科目如:Flash、authorware、aSp动态网页设计等,都是作为专业课程来学习的。初始学习时,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鼠标操作来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但是当深入学习,掌握更高层次的操作时,就遇到了问题:学生对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代码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连为什么要在某处使用相应的代码的原因都搞不清楚,不知道如何能触发操作,对于基本的设计思想根本不能理解。例如,在authorware中,使用如下判断语句:

ifsize=0then

goto(iconiD@”移动”)

else

goto(iconiD@”气体分子”)

endif

在size为0的情况下,程序跳到名称为“移动”的图标处置处,不为0则跳到名称为“气体分子”的图标位置处。这么一个简单的判断语句,在讲述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听不懂,甚至连最基本的if……else语句都不能理解。实际上如果之前学生学习过程序设计,就很容易理解这一判断语句了。所以说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当我们学会程序设计思想后,再学习与它相关的课程就能够做到一通百通了。我在平时的教学就特别注重学生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先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再开设应用性的课程,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教授Flash课程的时候,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以后,绝大多数都可以独立的设计一些小小的控制软件,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这对于只有初中基础的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收获和进步了,同时因为学生有了成就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课堂气氛也渐渐活跃起来。

综合一下,认识程序设计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要基于以下三点。

第一,学习程序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学习应用软件知识和操作只是从初级层面上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工作状况,而学习程序设计则是从更深一层面即语言处理层面来了解计算机的功能和工作状况的,这是最本质的,它可以引领我们一步步地进入计算机的世界,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

第二,学习程序设计能计算机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了解计算机是计算机学习的第一步,如果不了解计算机,对所学的知识就很难做到真正地理解。刚刚接触计算机时,学生对于计算机是懵懂不知的,计算机让初学者感到相当神秘,那我们如何收导学生认识它,并且更深入地了解它呢?当代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依・克努特(D.e.Knuth)在他的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中有这样的论述:“能把问题的解法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一种明显形式(这些机器没有普通的感觉;它还不会‘思考’。但它能准确地不折不扣地去做让它做的事情。当一个人初次试图使用一台计算机时,这是最难以掌握的概念)”。但是这个“最难以掌握的概念”又是真正学会使用计算机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会计算机的初步操作,学习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初步了解这个概念。但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比较好的途经。程序设计要建立数学模型,要进行算法设计,这些就是克努特所说的“把问题的解法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一种明显形式”;在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程时,就要了解有哪些语句,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些实际上就是让计算机“能准确地不折不扣地去做让它做的事情”。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充分了解了计算机的动作,可以更好的让计算机为我们服务。

第三,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应用软件的基础。

很多应用型软件,如果要深入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以程序设计为基础的,比如说:网页制作、Flash、authorware等等。所以打下程序设计的基础,无论是对学生掌握一些新型的应用型软件,还是要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深造,还是就业后的继续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至于很多学生都反映程序设计课程枯燥无味、听不懂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多的解决。

以前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通常以学习pascal、QB、C语言为媒介,这些软件可视性不强,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专业术语太多,加之学生的英文基础较差,有些章节甚至有时候连老师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可视化语言VB、VC来学习,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可以利用中文可视化编程软件“易语言”,因此,我认为现在的程序设计不但能够开好,而且完全能够开设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3几点感想

我提倡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考虑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而且也赞同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实用型的应用软件,毕竟学生毕业后要顺利找到工作也需要有“一技之长”。但是我们不但要考虑社会当前的需要,更要注重社会长远的需要;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学生当前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更要注重学生将来的学习以及终生教育的需要。出发点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在教材的安排上,以及在教法上,就会有根本性的区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这就不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如同不懂得汽车的基本原理也能开车,但绝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同样道理,如果只会一些具体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懂得有关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就不可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原国家副总督学郭福昌曾有段精辟的论述:“必须坚持技术基础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兼顾,……如果不进行技术基础教育,就缺乏后劲,难以掌握高技术;如果不学习当地的实用技术,就不易起步,难以把最基本的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按照布鲁纳的知识迁移理论,扎实的技术基础教育,有利于学生去掌握实用技术,起到举一反三作用;良好的实用技术教育,有利于扩展和提高技术基础教育,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人必须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更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长远着想,注意基础知识的教育,注意能力的培养,而程序设计思想,就是计算机学习中必要的基础教育和基本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认识程序设计在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用用,在中职学校开设程序设计课程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是继续深造,掌握了程序设计的思想,那都是一项财富。

参考文献:

[1]王玉龙.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2]郭福昌.试办农村综合初中势在必行[J].课程研究,1994,(4):21-22.

[3]唐・依・克努特.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2

关键字: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新理念

tp3-4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新理念产生原因

计算机平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涉及非常广泛,比如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电视媒体等都会应用到。计算机平面设计正是因为实用性较强、涉及广泛,所以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设计者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力、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职业定向,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出具有魅力的作品。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计算机平面教学中往往出现操作技能多过设计理念的理解现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是针对他们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会死记硬背计算机操作程序,失去了设计创意思维的表达,这样往往很难完成富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有问题。所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理念与方式一定要做一个改变,要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思维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新理念的具体内容

首先,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平面设计工作要做的出色,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所以在进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实际的平面设计操作中能够有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平面设计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也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通过平面设计来宣传,通过平面作品来进行展示其功能、优势、企业文化等,而具有较强审美性的作品往往最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着个人鲜明色彩与独特魅力的作品呢?这就要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先掌握基本知识,加强对平面设计审美特点的全面了解。比如最基本的色彩语言知识,教师应该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解析,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不同色彩的搭配,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而同一色系,不同的饱和度也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这些巧妙的搭配就能够让自己的设计作品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使作品更加生动,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其次,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作品中敢于思考与表达,尊重学生想法,不喙睦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特有魅力的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走的长远。很多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的时候,往往因为视野不够开阔、想象力不足、主观能动性弱、自身懒惰等种种原因所以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候会抄袭他人作品,教师应该多关注这样的情况,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创新性,让他们重视原创。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设计教学时,要将所讲的知识,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的作品中,并且结合好自己的原创性。就如网页设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网页设计制作方法与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课后多进行研究与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属网页。根据自己的性格、星座、爱好等融合设计元素,减少抄袭现象,让学生有设计的主动性,促进他们有效的发挥创造力。

最后,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我们能够发现强制性的学习、填鸭式的教学,与充满了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学习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学也并不是仅仅将课本知识教给学生就好了,而很大一部分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设计思维的模式。正所谓学海无涯,就算是你在校园中成绩再优秀,但是是进入了社会,在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环境中,如果不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会被淘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这个方面的提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如果当一个软件不能完成整个作品的设计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对类似功能软件的综合运用,让这些软件相互有效结合、合理利用,最终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这也是在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结束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还是要突出原创性与创新性,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结合平面设计知识,创造出处于自己的作品。教师要秉承着将工作做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理念,结合实际教学全过程,必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获得新的生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美莲.试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新理念[J].信息系统工程,2012,(01).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3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活动教学中来,活动教学就成功了一半。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不深入的特点,还有软硬件不能及时更新,学生所学知识在实习中应用率太低,造成“学而无用”的不良思想,加之部分中职生目标不明确,思想不积极,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的现象微乎其微。此种状况下,就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思教学、改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计算机教学中活动教学就成为一剂良药。“身临其境方能知其味!”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发展是基于参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方法与能力的养成是基于参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参与,没有参与就没有体会、灵感和创新。调动学生参与的方式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从小组长抓起,从个别活跃的学生抓起,利用网络或校企合作的相关资源从视听不同角度进行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激励,逐步调动学生参与的宽度和深度,做到深层次的参与。

二、知识性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其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活动服务教学。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那么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量和记忆的深刻程度也会不同。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条形码部分的教学,如果在教室教学,则学生至多了解条形码的概念及应用场合;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室,展示条形码的编码机器和过程,并能展示它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认知的更深层次留下痕迹;如果再有条件者,甚至可以把该课的内容事先安排学生调研,做好调研报告,再以汇报课的形式让学生来展示,结合学生收集展示的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再做补充,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就不仅仅是条形码单方面的知识了,为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活动的形式可能因师而异,因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而定,只要这种活动充分涵盖了所授知识点,并通过活动能把这些知识点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将其称之为好的活动教学。当活动教学的形式确定后,如何把教学内容逐项、分层次地渗入活动中也需要教师做精心设计,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还处于被动状态,此时,教师要耐心地引导,逐步让学生从这种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体会所学知识要点,当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成为其中一员,带着任务,带着使命感,变被动为主动时,教学就会变得非常容易,教师才真正成为学生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三、灵活性原则

在传统的概念中一直把灵活性与原则性置于对立面,其实没有绝对的对立,只有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更和谐,就连孔子也主张“君子贞而不谅”。这里的灵活性原则指灵活变通,不拘教条。从教者往往会遇到如下的尴尬境地:精心准备一节公开课,事先把教学的每个环节自己设计得细致入微,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变数太多,偏偏就有那么一个学生的回答出了偏差,或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让你无法与下面的环节相连,这时的你面对众多听课高手可能会感到紧张,这时就需要灵活性原则。一节普通课堂教学中都会面临如上情况,更何况是活动教学课,因为很多环节需要学生来参与或完成,而每个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太大,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活动的设计还必须坚持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灵活性体现在活动过程或程序上则是活而不乱。在教学活动中,把握住知识要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或创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活动的过程加以指引,师生配合,共同探讨,让这种教学活动不但能更好地展示知识,吸引参与,同时能够引发更为深入的思考。

四、激励性原则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积极的一面,如性格开朗、思想开放、个性突出、乐于交往、珍惜友情、尊重他人、社会参与度高,但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有惰性和厌学的情绪,有自卑和偏执的心理,有攀比和虚荣的心态等,总之,他们是一群敏感而又自尊心非常强的孩子。对于这样一群孩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激励而不能打击,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而不能以偏概全。当教学中开展的一些活动需要学生参与时,如果教师能从激励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长处或兴趣点入手,将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一次小组讨论,一次角色扮演,一次上机演示,一次小型项目开发,一次社会调研,都是教学中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谁负责文字宣传,谁负责资料收集,谁负责上机操作,谁负责整合汇报,都是有艺术要求的,想要获得活动的成功,教师绝不可以随意点兵,而是要知兵善用。基于当前职校学生的现状,可能初次启用某位学生时,他会犹豫、会徘徊,有的甚至冷漠,也有可能他顺利听从你的安排,但前几次参与活动并不能产生你所预期的效果,但请相信,很多职业学校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激发后,才终于横空出世,作为教师,你的激励和认同很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方法;培养创意

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可统一讲授内容,但是不要统一作业标准,布置作业时也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难有易,分层布置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教学“素描和色彩”内容时,就可以布置不同难度的两三组写生对象,分层教学,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期间,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分组,要让其自由选择,让他们在“试一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咨询老师,教师可以在帮助解决问题时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在一次平面构成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两节课中的一节课时间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构成练习,另一节课将作业收集起来,抽出“代表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构思讲述出来,再让其他同伴点评。最后,教师再将学生的思维与平面构成法则结合在一起展开讨论,学生也会欣然接受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在讨论中也解决了问题,学习兴趣得到提升的同时学习效率也随之得以提升。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

一节平面设计课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方法,实践教学证明,“听觉+视觉+说+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而且学习效果非常理想。比方说项目法、小组练习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等,都可以在平面设计专业中找到自己的实用价值。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采用全班讨论、同桌活动或者小组互动等方法展开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时时感到有新意,这样利于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比如,photoshop,coreldraw等)的实训中,就可以借助项目教学法展开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设计一些包装袋(比方说日常生活中的零食包装),以小组形式展开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完成项目设计,以此来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提升团队协作的职场能力。

三、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使用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将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分成具体的几个单元。例如,图形创意是作品设计的重点所在,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图形可以说是内容的直接体现,主要起到的是传达信息的作用,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列举一系列优秀广告,结合具体案例讲解这些广告中的图形作用,再鼓励学生也找一些实例,师生一起分析广告设计中图形创意的重要性。比如,让学生设计一幅公益广告招贴《切勿酒后驾驶》。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些关于酒后驾驶危害的宣传画,分析其中包含的各种图形要素,比如说图案、色彩、文字等在广告中的设计特点。另外,要及时告知学生各种要素在本广告中所发挥着的不同作用。再者,设计作品中的图形要素,必须能够明显体现出主题,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在本例中,图形要素可以这样进行设计:可以把交通信号的红、绿、黄三个灯当作“酒”字的“三点水”,将酒和交通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既能起到警示行人的作用,而且还寓意深刻,此外,也能较好地体现出广告的主题,受众理解起来也非常容易。这一过程有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充分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还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强化学生的创意意识及审美意识教育

平面设计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充分利用造型元素与设计元素,而且还要对二维空间积极进行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物象之间内在关系的联系能力,要鼓励学生主动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限制,培养学生的平面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在协调的构图、比例中感知美,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创设一些有挑战性的训练,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想提高平面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先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策略,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调整教学模式,积极寻找出新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拓宽平面设计课堂教学资源,使得课堂教学真正达到“精讲”“精练”“精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全面提升平面设计人才的专业素养做好铺垫。

作者:王冬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林初阳.高校平面设计教学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平面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利用计算机将点、线、面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的图形空间感,以此来传递信息的过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同时其应用性也很强,然而,当前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教育,从而使学生缺乏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必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从而降低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这迫切的需要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有针对性的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注重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从而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专业技能,学生掌握了平面设计的相关技能后,可能会从事广告设计、居室装潢、影视动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树立以人为本与平面设计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观

中职学校设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有效性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说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教学质量是高效的。这不仅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包含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是否进步等。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时,要以当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基础,将其与计算机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观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兴趣,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企业发挥作用。企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在改革时,要以此为导向,构建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是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其最终目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2.4强化关联性教学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多样性的教学,让学生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在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从一个企业的设计体系中观察其综合的形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关联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商业活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其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是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中掌握对相关知识的运用,并通过“动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7):7199-9200.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6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们结合各个学科的教学需求积极发展教学信息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社会基础性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顺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还比较单一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中职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人们通过对网络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二者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开发和研究全新课题。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过程,对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帮助。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1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构建是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单单只是辅助学生开展学习的主要手段,更多的是指引学生更好开展学习的一种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还比较小,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班级风貌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的信息化,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课程习中。

1.2教学理论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用特定的教学概念和命题等教学方案描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科学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教学理论研究和探讨工作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更好的适应中职计算机教学规律。

1.3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预测,更加高效的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序,帮助计算机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有价值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研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将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步骤和教学课时的安排等几方面内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并不是指教案。教案只是对某一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而教学设计除了要对本节课进行科学设计之外,还要全面体现出本节课程的中心点,全面体现出教师对这节课程的整体看法和教学把控。

2.2教学设计方案编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含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课时设计、教学资源收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总结反思等内容,这是对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要考虑齐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2.3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后续支撑,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因素实现信息化。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化教学,加强合作学习,对学习环境进行全面设计,积极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教学。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促进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以网页设计为例,整体教学思路就是通过项目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分组,将计算机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分为不同的教学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和项目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项目。然后让学生结合项目要求充分收集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项目初期结果在校园网上公布,然后将制作好的网页在校园网上展示。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活动借助多种信息化手段。利用项目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教师的教学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好的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J].邱红.职业技术.2012(07)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践浅析[J].吴嘉竹.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广州化工.2017(02)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7

企业愈来愈重视产品的市场推广、广告宣传和品牌规划。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使人们对艺术审美理念发生着改变。因此,市场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设计理念的艺术设计人员。这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是,由于受到师资水平、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硬件建设等问题的制约,专业发展现状并不尽人意。

一、现状分析

(1)师资水平不高。职业教育要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美术功底。但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该专业的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尽管政策要求各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每年要到对口企业实习,但由于缺乏宏观的政策支持,愿意接收的企业少之又少,单靠学校或个人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又非常快,这势必造成教师的教学及实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2)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配套设备不仅数量不足,配置也很低,一些专业设备甚至没有。如手写板、扫描仪、图形工作站、高清摄像机、高分辨率的图形素材库等。这势必造成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正常进行。(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因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跟踪调查分析,课程设置的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内容及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普遍存在计算机专业课开设得多、设计基础课开设得少,甚至没有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专业思维和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培养出的只是一名软件操作人员,而不是创作设计人员。(4)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上,学校应有的硬件设施又跟不上,教师照本宣读,导致学生兴趣丧失,应有的教学效果达不到。

二、对策与方法

(1)要提高学校专业师资水平。师资水平是学校专业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积极开展针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专项研究;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教师成长;鼓励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和提高,全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2)要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计算机教学不能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建设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标准配套的实训室,并做好软硬件的补充、升级和日常维护工作,为一线教学提供基础保障。(3)要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基于市场调查,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体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为价值取向,确立由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参与确定的、能反映生产实际对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的、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有利于学生再学习再发展的专业方向课程及其课程目标,从而达到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突出专业特色、专业能够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长期目标。具体实施原则。一是课程设置科学化。可聘请影楼、广告传媒等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学校教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二是课程设计规范化。课程设计应能够体现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开发与建设,把握好各课程的开设时间和比例。三是课程目标具体化。参照行业标准,课程目标应尽可能行为化、具体化,能够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群)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四是课程理论适度化。对理论课的要求是少而精,够用为度,大胆取舍。五是课程内容动态化。课程内容要根据客观需要,新的知识、技术成果,以及职业岗位要求予以及时调整和修正。六是课程结构模块化。知识单元化、操作模块化,达到模块最大利用,方便动态管理。(4)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汲取国内外其他艺术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实训设备,加大实践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如目前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它能够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点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利用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创意和灵感,逐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平面设计中职问题对策

平面设计在我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入行门槛低,适合首次就业的中职学生。因此,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均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课程大多为《图像处理photoshop》和《Corledraw实训教程》两门课程,以软件学习为主。

本文就平面设计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一、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无美术基础,只重软件而轻设计

中职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多没有美术基础,而艺术设计是平面的魅力所在。要真正学好设计,除了要有较高的电脑操作水平外,还需具备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思维,但后者正是中职学生普遍缺失的。而不少老师也认为:一来既然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哪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讲设计理论了;二来设计理论枯燥、虚无缥缈、难以理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掌握使用软件处理图片、拼合图片即可,没有必要谈什么艺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使我们的教学只是机械地讲授软件的功能,故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造成学生因缺少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而制作出的作品就是图层的简单拼装,缺乏美感,学生在毕业之后,设计能力较为低下,对于最基本的、按照印刷制版工艺规范要求的设计技能也不会,最终得不到公司和客户的认可,甚至可能找不倒工作或失去工作。

2.设计教学的教师与设计实践脱节严重

作为一个没有直接从事设计实践工作的教师,怎么能够在教学一线担当重任?如何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实践工作经验?大多数学校评职称更注重资历与辈分,并不注重实践能力,使得很多教师也忽略了这方面的训练,这是造成教师设计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深层原因。

3.课程学时太少,教材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

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太多,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开设课程多,以至于学习平面设计的课程也就很少,对于最基本的、按照印刷制版工艺规范要求的设计技能也不会,都是工作之后才开始学习,还需要很久之后才能很好地适应设计实践工作。另外,技术日新月异,而平面设计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相对落后:以简单的分析为主线,系统的概念化设计思想较弱;过于重视软件的基本操作,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科书上,书上的案例也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联系不密切,与现实相脱节。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

4.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脱离

现有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先讲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菜单命令的功能,再演示一些经典例子,接着让学生模仿。学生所做的只是出于完成作业的目的,做得和书上效果图一样或接近就了事了。这个过程只是停留在效果图的模仿上,因缺乏素材采集、设计、合成、输出等工作流程的认识,更缺少实用性,造成学生掌握不到实际工作的真本事,教学目标自然得不得很好的贯彻。

5.教学模式落后

多年来,笔者在进行photoshop教学和听课中发现,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大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作你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课内容多以课本内容为主,过于简单。这样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平面设计教学问题的对策

1.在教学中要全面注重个性化教育,渗透美学艺术

目前,平面设计课程使用的教材大多数主要介绍软件的用法,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知识,往往还需要补充一些图像的相关知识。例如:对于非艺术类的学生,要补充一些构图、色彩的知识。学生学习了设计的原理、内容等理论知识,学会了如何去表达设计个性化的设计创意,并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设计风格与设计思维理念;对于所有学生,还应该补充一些相关的印刷、喷绘知识,让学生对此类事务的处理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找一些漂亮的广告、宣传资料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了解广告、宣传资料的构思、创意,了解每幅作品所想表达的主题,通过不断地欣赏成功的作品,积累有用的东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认知策略和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面对计算机及其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担任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另外,中职教育注重实用性,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精选教材,注重与社会接轨

学校应与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交流,与企业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和侧重点,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中职教材各种各样,同一专业可使用的教材有很多种。在教材选用上,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符合中职教育要求又能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教材。所以在平面设计的教材方面,可以选择那些以优秀的典型范例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了易懂和实用原则,简化了复杂和繁琐的理论知识。另外,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平面设计教学应适应本土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

教学模式要与本土市场行业衔接,做到教室与工作室合一、学习与实践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要配备扫描仪、喷绘机、写真机、彩色打印机等图像设计行业中常用的设备,让实训室成为工作室。学生轮流担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从客户的需求分析开始,到最后的成品输出,学生均从中得到体验和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为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向社会实践寻求内容。一方面,教师要走出校园,突破教材限制,调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了解行业的动态和发展前沿;多到广告公司、印刷厂、相馆影楼、图文输出中心等行业中挂职锻炼,充分听取行业单位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和学习行业的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多带领学生到图像设计行业中观摩学习,深入设计现场,了解设计流程;聘请行业师傅在校内开设讲座,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动力,缩短在校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距离。

5.工作室式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内化所学知识。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必须在实践中锻炼。

学校及院、系应积极为学生联系并提供一些实习基地(如校办印刷厂、设计工作室、与学校联合办学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供学生实习,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为毕业求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辉数字图像处理pHotoSHop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项目设计;项目实施

当前职业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它与传统的教学项目(实验,毕业设计等)有何不同?我们在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和构建教学项目,如何开展教学项目的设计,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才能真正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和课改要求呢?近几年,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大力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新教学模式,积极编写实用有效的项目型校本教材,在计算机语言(VB)、网页设计制作等多门课程教学中作了尝试。现谈一谈我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一、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

“项目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编排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并分工完成项目任务,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水平等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它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允许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场景为中心。

项目教学法直到目前也还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应用性比较强的网页制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而学生对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掌握及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极大地取决于教师对项目的设计上。

二、项目的设计

项目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项目的设计。如何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摸透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具有真实应用价值的模拟项目,或在校企合作项目中选择合适的真实项目。

1.项目设计的目标

项目教学的目标应与职业岗位的需要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结合,同时将关键技能要求渗透到项目实施的过程与细节中,以此来确定项目的基本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强调的是“你应该学会什么”,而设置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时,我们就要明确告诉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学习“你应该做到什么”,如网页设计时表单项目我能做注册页面,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能怎样判断条件等,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

2.教材的选用和内容的选取

第一,要选用项目化教材进行教学。新课改的项目教材看似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逻辑性和理论性强,有完整的知识点、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而是把这些知识点和理论融入到实际项目的操作之中。这几年,我们计算机专业基本上选用最新的项目课程新教材,同时我们在校本教材开发上做了大量工作,项目化校本教材《网页制作教程》《VB程序设计》的应用,使这两门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第二,确立项目内容时应注意涵盖的知识点的全面性及系统性,注重项目间的知识点的联系及融合,努力使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知识框架。我们把大任务(项目)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模块),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求解每一个小任务,跟着教师去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技能的运用,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对小任务能顺利地完成,同时就能得到一份成功的激励,最后完成整个大任务,也就是完成了一个项目,就能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就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3.项目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并根据市场和行业的需要及时调整

项目设计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坚持“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理论框架要求教师设计项目时考虑),更要突出培养技能。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十分零碎,如果单纯使用知识点一一介绍示范,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技能的零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状况。所以我们在设计项目时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客观反映现阶段计算机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为目标,对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各门教程进行整合,将生产实践中的工程项目融入到教学项目中来。

4.项目的大小和难度

项目的大小应以知识点为依据,同时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可以是单独项目,也可以是系列化项目,可以是个人项目,也可以是团体项目。项目的难易度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不能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因为太简单而让学生没有兴趣挑战,使学生没有成就感,结果无法吸引学生顺利完成项目。

三、项目的实施过程

(1)教师提供项目,学生讨论项目需求。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详细的项目需求描述,并以此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接着教师向学生示范、展示成功的项目作品,然后让学生扮演使用者的角色,感受项目作品的功能,了解项目作品的应用价值。最后组织学生讨论项目需求,让每个学生对将要进行的项目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充分了解需求,了解项目,从而形成项目解决方案。

(2)明确项目组的要求,划分项目小组人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既要防止出现思想依赖,也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其次,要确定项目小组组长,进行项目成员的任务分工与合作。最后,教师扮演的角色是项目经理,既要对项目的进度实施管理,还要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

(3)分解项目,明确任务。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项目分解到任务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对项目有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其次在项目分解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细化,这一阶段教师既要关注项目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以分配不同的任务。

(4)项目的进行。这个过程是整个教学的重心,学生充分应用已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操作技能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操作时会真实反映出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特别能体现出学生们协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巡回指导,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VocationalSchoolComputerteaching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Strategy

LiLing,maoQuanyi

(ShiyanVocationalandtechnicalGroup

School,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with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scienceinrecentyearsinChina,computerteaching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comethecommunity'sneeds.thisarticleisfocusontheinvestigationofthestrategyonhowtomakethecomputerteachinginform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s:Computereducation;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Strategy

一、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一)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1]。

(二)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表现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以教学、教学为核心,按照学生实际需要开发定制软件,提供管理、科研、服务等教学手段,能与学校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紧密连接,互补配合,帮助各层次的中职学校建立灵活、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

(三)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学现代化。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采用“系统的角度,把关注点放在技术、人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要合理协调计算机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人才结构、机构发展、标准技术架构、等各个因素,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事业得到和谐、持续发展[2]。

(二)坚实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基础

首先,抓好普及培训,使人人都会;提高培训质量,形成一支中级技术人才队伍,为信息化建设的广泛推广打下重要的人力基础。可采取“异步相助”的策略,具体做法是,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拉长时距,用一学期或两学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课程的前提下,利用余暇时间完成,此所谓异步。对学有潜力者进行提高培训,代课教师重点研究课件制作,管理人员学习数据库及专用管理软件的使用。提高培训也可结合兴趣进行,为学生及教师等人员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学有专长,形成有层次的计算机人才队伍。

(三)坚持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齐头并进

协调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与促进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学现状的不满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教学改革之路,其中有一种思路就是相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强大支持力量。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的学习,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教师则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3]。

(四)资源整合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有效进行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源内容的建设模式。资源是制约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学资源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就难以共享。针对这一现状,在一定区域内资源内容的建设可以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组织,以本地教材的知识点或目录作为组织纲要,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为了使资源建设工作更加有效,在资源整合、开放、共建、共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整合规模要适中。比较理想的方式是以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即以学校的上一级机构为单位,比如以一个区或县为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二是建立畅通的资源建设渠道。比较好的方式是由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学科网站群系统,资源由教师直接提交、上传到网站中,减少中间人为流转的环节。三是给教师和学生真正易用、直观、有价值的工具。目前各类教育资源中心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大多采取了数据库存储方式,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存储大容量数据,便于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定位,但其采用的以数据记录为核心的界面视图过于生硬,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性认知思维。而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大多以门户网站作为基本呈现方式,具有友好的界面和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能提供及时的服务。按照学科建立专题网站,为资源整合、管理、应用、交流搭建服务环境,应是今后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资源整合上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整合资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