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十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十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35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1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1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建设的重要性

1.1提高城市化水平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但也逐渐暴露出不少矛盾。城市化建设规模扩张过快,城市建设质量难以跟上发展速度,城市基础保障设施建设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等,城市化高速建设下的社会群众矛盾凸显。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规划,是缓解城市建设矛盾的重要项目工程。污水处理一共有两个直接作用:(1)变废为宝。在除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以及杂质之后,可重新循环利用其中的营养物质,提升经济及社会效益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污水处理是城市面貌工程的基础建设,我国城市化建设目标是“智慧”城市为主,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污水以及雨水等进行循环处理,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环境工程发展中污水处理各项措施的完善以及实施,形成对水资源的优质保护,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城市建设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创建优良环境。

1.2突出城市建设价值

污水有效处理可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果,从城市发展以及建设的全局角度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中的寄生虫以及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处理后污水回收利用。可将污泥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材料,确保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发展。污水处理设施与规划的完善,可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缺乏以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关系。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可反映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所处的阶段,只有解决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下人们水资源匮乏以及污水治理问题,才能够恢复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现状及不足

2.1污水处理设施不足

城市水资源匮乏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因此我国20世纪就开始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在不少城市设置了专门的污水处理厂,只可惜依旧未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难以发挥出资源的优势,城市污水处理迟迟无法达到城市环境工程的目标。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中,过分注重于污水收集管网的设置,却忽略了效率问题,导致排水管网主干道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建造规模与城市污水处理需求不符,主干道虽然可以解决大面积的污水收集问题,但支管建设以及收集不足,就难以在整个城市地区规划出科学、系统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不全面,污水处理以及污水治理等也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要求。此外,不少老城市的雨水收集管网与污水排水管道共用,这就使得雨水管道中混杂着城市生活污水,污水管网结合支管在改造后无法与污水处理系统相匹配,使得污水难以进入主干道。再者由于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污水处理量以及处理难度日益增加,虽然我国已经引入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但依旧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我国污水处理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以及技术维护水平落后,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进展缓慢。

2.2前期准备工作缺乏

城市建设初期对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并不重视,所以在建设水污水处理项目中,缺乏正确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不充足,没有针对项目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步骤的操作性进行论证,不仅影响环境工程污水处理项目的开展,也降低了建成之后的使用效率。不少项目在审查前就开工,出现可行性报告作假的现象,多数污水处理的可行性报告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可行性报告的作用难以凸显。我国城市建设中对污水处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处于空白监管阶段,没有根据城市污水排放以及处理标准,对城市建设项目进行考核与处理,排水管网的设计与建设,没有相应的维修、维护以及建设管理机制。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切实针对城市建设情况设计城市管网系统,建设中容易出现管网破损的情况,维修工作也难以及时到位。

2.3污水处理方法失当

由于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污水处理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矛盾突显,长期发展规划与短期城市建设目标协调不足,因此在近期基础设备建设以及实施中出现问题,这也给污水处理带来挑战。在集中处理污水以及分散处理污水的方式选择以及系统管理、规划中,矛盾十分明显。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可以节省资金,便于规划与管理,但会增加协调运作难度以及建设周期;采用分散处理,是利用小型污水处理厂实现就近污水处理,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的灵活度,便于管理操控,但缺乏大规模资本和技术支持,所以分散式污水处理不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污水处理标准失当。所以如何选择污水处理方式影响着城市水资源再利用的水平。

3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有效措施

3.1健全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配套设施的完善,能够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奠定基础。目前城市化建设背景下,健全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要做到以下三点:(1)修缮与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针对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污水处理方法,最大化提高污水治理水平,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标准,根据相应的技术需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固然是好,但基于降低污水治理成本的理念,对陈旧设备设施进行修缮与改造,是最佳的选择,可有效发挥原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益;(2)依据先进污水处理科技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要求,改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以新建与原有改造为主,逐步提高城市污水治理设备设施的建设,在严格遵照污水处理规范以及程序的基础上,可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以及规划要求,完成不同污水治理阶段的建设目标,个性化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3)就污水处理效用提升角度来看,在污水处理各项设施建设完毕后,可按照短期污水处理建设,完成污水输送管道处预留接口在工程中的完善,有效实现主管道中污水管道与雨水管道的分开,实现主管道与污水收集和处理管道的衔接,降低资源浪费,提高污水治理的经济效益。

3.2在全局观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健全污水处理系统必须要从城市整体发展视角出发,从当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策略体系到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长远需求入手,协调处理好短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矛盾,真正建立起城市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发挥污水收集管道网络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城市建设的资源优化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所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要把控好以下工作环节:(1)科学化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环境工程污水治理项目实施中,以城市全方位发展角度运营污水治理设备,立足于当地污水治理现状,制定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在原有污水管网建设上进行改造升级,尚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区域,进行污水治理管网建设。(2)科学设计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流程以及完善污水治理措施。先要审核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报告,针对污水来源以及产生的突出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区域划分的污水处理方式,从污水集中区域进行管网区域划分。设计科学全面的污水系统运行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过程完成管道改造以及污水引流等工作。(3)基于可行性报告的污水处理方式以及区域划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设计出完整的污水治理管网建设以及科学全面的系统运行流程。

3.3拓展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渠道

以往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都是由政府建设部门掏腰包,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也导致污水治理建设项目实施之后,难以良好运行。要科学运用污水治理方案,构建污水治理管理制度,就必须确保污水治理项目资金到账,可拓展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渠道,为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创设优质条件。采用ppp模式筹集资金,展开城市项目规划建设,是引入社会资金,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渠道。依据“十三五”城镇污泥处置新增市场空间显示,我国城市化建设背景下,污水治理市场发展空间良好。所以要使城市污水建设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使用招投标方式,将划分好的污水治理区域进行招标,依据各大厂商污水建设以及污水治理效果,取优为先,可有效拓展资金来源以及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有利于针对各个污水处理环节进行监管,提高治理质量以及我国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效果。

3.4提高污水处理员工的技术水平

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必须保障人力资源需求,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可有效解决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彰显出污水处理效果。专业的技术人员,可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水平,达到污水处理设施的预期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处理效率。因此要提高污水处理员工的招聘门槛,从专业角度选拔人才。以业务素养以及责任心提升为主,强化员工的整体水平。为企业污水治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机会,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基础的管理以及运用水平,将人员素质水平纳入污水处理监管体制中,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4结语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号)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桂建城〔2019〕21号)要求,加快补齐我市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扭转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偏低的落后局面,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及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以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为重点,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系统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杜绝旱天污水直排,减少雨季溢流污染,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质的飞跃。

二、工作目标

到2021年底,建成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有效杜绝污水直排水体,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主城区雨污分流及错接、混接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建城区及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实现全覆盖,污水收集基本实现应收尽收,贵港市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50%以上,桂平市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30%以上;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进一步提高,贵港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不低于100mg/L,桂平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不低于80mg/L。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

⒈全面开展排水管网排查工作,制定改造计划。2019年底前,按照排水设施权属及运行维护职责协调分工,全面完成排水管网的排查工作。对排水管网设施覆盖现状、功能状况、错接混接漏接等基本情况及排水户接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重点排查雨污混接、老旧劣质管及断头管情况。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排查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产业园区排水管网排查由市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市工投集团具体实施。(市城市管理局、市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工投集团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对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等非市政污水管网的排查工作,需协调设施权属单位或物业代管单位及主管部门建立排查机制,逐步完成建筑用地红线内的污水管网排查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城市管理监督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2020年3月底前,各牵头单位根据城市排水管网排查报告和管道检测评估报告,制定城镇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计划和整治项目。(市城市管理局、产业园区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2.明确实施目标,全面加快排水管网建设。持续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的污水管网建设,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区、园区新建的排水管网应与道路同步建设,严格落实雨污分流制。在2020年9月底前,各项排水管网整治项目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鼓励和支持中水管网建设,2019年底前实施城西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设施及管网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等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要要同步配套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和运行负荷率。桂平市在2021年5月底前要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桂平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达到一级a标准。覃塘区在2021年12月底前要完成城乡结合部管网建设工程,提高污水处理收集效能。对于人口少、相对分散或近期市政管网难以覆盖的地区,辖区政府要因地制宜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市城市管理局、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工投集团、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3.建立污水管网排查和周期性监测制度。按照“边排查、边建档、边整改”原则,及时制定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方案,并同步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污水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整合现有管网养护队伍力量,全面提高管网养护管理水平,在完成系统排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保证GiS系统的数据精准度。(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4.全面提升现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效能,推进设施改造工作。根据排水管网普查和日常运行维护情况,结合GiS系统分析结果,下大力气推进管网混接错接漏接改造、老旧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淤积管道疏浚等工程。对难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减少雨季溢流污染。重点做好沿河、沿海截污管道及检查井、阀门与管道接头处和接驳管、断头管的缺陷修复,实现污水管网系统清污分流、连通成网,最大程度发挥收集效果。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市中心城区直排口截污工程,基本消除污水直排水体;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市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覃塘区劣质管网改造工程;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桂平市兴桂路污水管网新建工程和糖厂路污水管网新建工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得到显著提高。(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牵头,市水利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针对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在2019年底前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明确进水浓度提升目标和整治措施。(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5.强化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健全质量安全管控机制。加强管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管材产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强化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主体要严格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依法组织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严格排水管道养护、检测与修复质量管理。按照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求,强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监督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污水接入城镇污水排水管网服务和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制度。市政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应依法规范接入管网,严禁市政管网、小区或单位内部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杜绝污水直排。新建居民小区或公共建筑排水未规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的,不得交付使用;对人口少、相对分散或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未覆盖的地区,应依法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并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二是建立健全“小散乱”规范管理制度。对沿街经营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污水乱排直排行为进行整治,结合市场整顿和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管理,建立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对污水乱排直排行为进行督促整改。三是严格排水接入管理。建立市政管网私搭乱接溯源追查和执法制度,严禁在市政排水管网上私搭乱接,杜绝工业企业通过雨水管网违法排污,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溯源追查和执法,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2.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市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应当按规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各园区管理部门要组织对工业污水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评估,经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认为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的,要限期退出;经检测符合排入管网要求的可继续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工业企业应当依法取得排水许可。工业企业排污许可内容、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的位置、排水方式、主要排放污染物类型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单位和相关部门监督。(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参与)

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接入市政管网的工业企业以及餐饮、洗车等生产经营性单位的监管,严禁工业废水偷排和污水超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确保入网污水水质达标,依法处罚超排、偷排等违法行为。2019年底前开展城镇排水设施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排查建成区范围内的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相关企业的排水许可证办理及进水水质情况,严厉查处违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行为,重点查处未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将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已办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排水户不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水,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从事危及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擅自拆除、改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等行为。(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参与)

3.完善河湖水位与市政排水协调制度。合理控制河湖水体水位,妥善处理河湖水位与市政排水的关系,防止河湖水倒灌进入市政排水系统。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排入市政管网的,应纳入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明确排水接口位置和去向,避免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市水利局牵头,城市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

4.完善管网专业运行维护工作管理机制。整合现有养护队伍力量,根据管网规模、服务范围和特点等因素,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开展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工作。排水管网运行维护主体需规范开展维护工作,严格执行现行《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等规范和标准。积极推行污水处理厂、管网与河湖水体联动“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保障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鼓励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专业化机构参与管网养护管理,鼓励居民小区将内部管网养护工作委托给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维护单位实施,配套建立责权明晰的工作制度,建立相关费用保障机制。加强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牵头,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参与)

(三)完善激励支持政策。

⒈重视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工作,建立费用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尽快将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到位,并依据定期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原则上污水处理费应当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正常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要提升自备水污水处理费征缴率。统筹使用污水处理费和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提供服务单位支付服务费,充分保障排水管网等收集设施运行维护资金。(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城市管理监督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局、桂平市政府、港北区政府、港南区政府、覃塘区政府等部门参与)

2. 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资金保障。进一步强化自治区、市、县三级前期工作经费保障,确保项目经费需求。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要加强与自治区、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归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研究探索规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已安排的污水管网建设资金要与三年行动相衔接,确保资金投入与三年行动任务相匹配。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低成本、中长期的有关专项贷款投向项目建设。(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监督局等部门参与。)

3.简化相关建设工程审批流程,完善工程保障。妥善处理在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涉及的拆迁、征收和拆除违章建筑等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绿色通道”,各相关单位要按开工时间倒排前期工作进度,相关主管部门要优化工作程序,精简审批环节,完善审批体系,加快推进投资许可、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等前期工作,尽量缩短评估周期和审核周期。(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参与。)

4.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政府网站、新媒体、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排水管网建设管理、污水直排整治等工作,限期办理群众投诉举报的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提高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要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自觉维护雨水、污水管网等设施,不向水体、雨水口违法排污,不私搭乱接管网,鼓励群众监督治理成效、发现和反映问题,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氛围。鼓励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环境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生态环境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大举措、狠抓落实,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河长、湖长作用,切实强化责任落实。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本地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制定各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目标,结合城区直排口整治等工作,明确每年度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量,制定建设和改造等工作任务清单及分年度计划,完善体制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市)区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应于2019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报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备案。(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参与)

2.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督促检查。市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对破坏排水管网、违规直排污水等行为进行处罚,对造成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加强对本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作的督导、知道、跟踪和汇总,形成相关工作台账。市直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进行自查,由城市管理监督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汇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自2020年起,每年1月底前向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报送上年度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进展情况。(市城市管理监督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3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及相关流域,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城市环境保护问题,“*”期间,要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使其成为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决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行为,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力争“*”期间,城市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控制,使部分城市和区域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二)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新机制。根据“*”计划纲要和《“*”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各级政府财力远远不够。各地区要转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解放思想,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二、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创造基础条件

(一)已建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都要立即开征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其他城市应在*年底以前开征。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要能够补偿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有条件的城市,可适当考虑污水管网的建设费用。全面实行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保证垃圾处理企业的运营费用和建设投资的回收,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运作。

(二)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可按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在城市范围内排放污水、产生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使用自备水源的),均应缴纳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

(三)征收的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应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项目建设。尚未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所征收的污水、垃圾处理费,可用于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前期工作和相关配套项目的投入,但在三年内必须建成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

(四)改革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现有从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运营的事业单位,要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公司法》改制成独立的企业法人。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与政府部门签定委托经营合同,提供污水、垃圾处理的经营服务。鼓励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独资、合资或租赁承包现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鼓励将现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招标实现经营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盘活的资金要用于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

各级政府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

(五)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扩展污水收集管网服务范围,确保管网配套。鼓励实行城市供水和排水一体化管理。

(六)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鼓励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资源化设施。要建立有利于鼓励使用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以及垃圾资源化的成本补偿与价格激励机制,推动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和垃圾的资源化。

(七)新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创造条件,积极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或与政府授权的企业合资建设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八)要将城市垃圾处理经营权(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拣、储运、处理、利用和经营等)进行公开招标。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参与垃圾处理权的公平竞争。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的配套程度。支持人口密集、相邻中小城市(城镇)联合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三、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

(一)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当地政府或所委托的机构可参照同期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的标准,设定投资回报参考标准,并根据其它具体条件计算项目的运行成本,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的价格,以此作为对投资者招标的标底上限,通过招标选择最优化的.方案及项目的投资、运营企业。政府或其指定人收取的污水、垃圾处理费,须按合同约定支甘给通过招标取得投资和运营资格的企业。政府或其指定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协议应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不得为投资者提供无风险的投资回报保证或者担保。

(二)投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本金应不低于总投资的20%,经营期限不超过30年。

(三)承担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特许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拥有相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其注册资本不低于承包设施年运行总成本的50%,特许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特许经营期或承包运营期满后重新进行招标。

(四)政府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企业以及项目建设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扶持,包括: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生产用电按优惠用电价格执行;对新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项目建设用地。投资、运营企业在合同期限内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

(五)鼓励城市政府用污水、垃圾处理费收费质押贷款,筹集部分城市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改造资金。积极尝试以各种方式拓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

(六)各级政府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或用于污水、垃圾处理收费不到位时的运营成本补偿。

(七)实行产业化方式新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时,各级政府应在明确政府投资权益的前提下,适当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支持其产业化发展。国家支持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的项目法人利用外资包括申请国外优惠贷款,并对产业化项目给予适当补助。今后,凡是未按产业化要求进行建设和经营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国家不再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扶持。

四、加强监管,保障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工作的领导,把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统筹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产业化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要加快制定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拍卖、抵押、资产重组、资金补助、收费管理、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地方政府要切实抓紧进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单位转企业以及相关的改制工作,在社会保障、转岗再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要按照国家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处理设施布局要合理,规模要切合实际。清理行政性壁垒和地区分割障碍,为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经营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要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污水、垃圾处理费全额用于规定事项。减免污水、垃圾处理费,应由减免决策单位等额补偿。鼓励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统-收费和代扣代缴等方式,确保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足额征收。

(五)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实行产业化后,各级政府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管理、依法行政;要制定明确的污水、垃圾处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运营企业的责任和权益。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置质量的监督,确保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

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企业,当地政府应委派监督员,依法对企业运行过程进行监督。

五、其他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4

关键词:规划布局污水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各城市都在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有关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处理厂建设集中与分散,处理厂规模的大与小,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等问题,本文将就污水处理厂布局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控制水环境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益

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费方面较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明显的优势,北京市环科院曾总结污水处理厂费用函数:

C=5427.75Q0.85

S=514.23Q0.71

其中:C--污水处理厂建设费用

S--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

Q--污水处理厂规模

该费用函数表明,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增加,单位污水量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会下降。当费用函数中处理厂规模Q的指数为1时,表示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的建设和运行费用不随处理厂的规模变化,而当的指数小于1时,表示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随处理厂的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此图是污水处理厂规模与单位污水量建设费用的曲线,表明污水处理厂单位污水量建设投资随处理厂规模增大而减小。

2、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国内外大众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北京市区是一个人口超过800万人的特大城市,该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0万立方米/日,占全市现状污水量的40%。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使市中心区和东部地区的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市区四大河流之一的通惠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市区面积为467平方英里。目前洛杉矶是共有4座污水处理和回用厂,分别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tillman污水回用厂、Glendale污水回用厂和terminal污水处理厂。其中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服务人口为2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6%。

(2)1999年上海市污水量达540万立方米/日,上海市相继建成12座污水厂(不含市郊)集中处理城市污水。

上海市污水系统分为五大部分:石洞口污水排放系统、竹园第一污水排放系统、竹园第二污水排放系统、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新和污水排放系统。其中竹园第一排放系统、白龙港污水排放系统、新和污水排放系统的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规模均为140-150万立方米/日。

(3)台北市规划面积272km2,城市化地区100.4km2,到1998年止有迪化、民生两座污水厂,其中规模最大的处理厂是迪化污水处理厂,该处理厂始建于1980年7月,处理规模为平均日流量27.4万立方米/日,最大污水量47.9万立方米/日,占全市污水量的29%。

(4)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总人口为1200多万人,市区面积538.3km2,城市污水总处理量为433万立方米/日。东京市区的23个行政区根据下水道的分布情况和污水在自然流状态下容易集取的原则共分10个污水处理区域,分别为芝浦、三河岛、砂町、小台、落合、森崎、小营、葛西、新河岸和中川,并且每个区域都建有一套正规的二级污水处理厂。东京平均每个污水厂的服务面积53.83km2,平均服务人口118.25万人,平均处理量43.3万立方米/日。其中最大的森崎处理厂规模为105万立方米/日,占全市污水量的24%。

(5)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市区面积为467平方英里。目前洛杉矶是共有4座污水处理和回用厂,分别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tillman污水回用厂、Glendale污水回用厂和terminal污水处理厂。其中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Hyperion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服务人口为26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6%。

以上实例表明在国内外大中城市中都会建设一些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小型化的趋势

从近几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向小型化、分散化发展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越来越重视处理后污水的再生利用;另一个因素是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一些小城镇和远离城镇的别墅区和渡假村也都开始兴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1、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厂向小型、分散化发展

从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处理厂的布局从比较集中向相对分散转变。

(1)1957年规划

1957年编制的“北京市污水排除规划方案”提出,为节约稀释用水、减少污水处理厂的造价和管理费用,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为四个,污水处理厂分别位于通惠河、凉水河、清河和永定河附近,规划为四大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

(2)1958年的规划调整

1958年,由于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修改,对城市污水排除提出了就近利用灌溉农田的方针。在该方针的指导下,对1957年制定的污水排除与处理规划做了较大调整,尤其在近期规划中提出基本利用已有污水管道,在其末端建造污水灌溉站,并配套建设污水灌渠,以便就近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在此规划指导下,以后几年相继建设了右安门污水泵站、吴家村污水泵站、苏州街污水泵站、高碑店简易污水处理厂、以及姚家井、左安门等污水泵站,并在各泵站下游配套建设了污水灌渠,有明渠、有暗管,使北京市的污水灌溉得到较大发展。

(3)1982年规划方案

1982年北京市重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重新编制的北京市区总体规划方案,并考虑河流分布、地形、环保、污水利用和工程经济等因素,将市区的污水排除与处理系统划分为:高碑店污水处理系统,清河、北苑污水处理系统,郑王坟、小红门污水处理系统,芦沟桥污水处理系统,酒仙桥污水处理系统,以及定福庄、垡头、南苑等九个污水处理系统。

由于当时对污水处理厂的布局是集中还是适当分散意见不统一,因而对规划中的清河一北苑、郑王坟一小红门两个污水系统,每个系统是集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还是建两个污水处理厂的问题未做定论,规划提出在以后具体实施时再研究确定。

(4)1987年调整方案

自1983年重新编制北京市区污水排除与处理规划后,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了局部调整。例如1984年结合方庄居住区的建设,为解决方庄居住区的污水处理及试点研究建设“中水道”的可行性,增设了方庄污水处理与回用试点厂。1985年结合北郊亚运村的建设,在对清河-北苑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分建与合建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清河、北苑和北小河三个污水系统,继而开始筹建北小河污水处理厂。

此外,自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地区连年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又迟迟不能上马建设,污水得不到处理,难以利用。因而有关方面对北京市污水处理厂的布局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认为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厂大多设在城市下游,而且距城市较远,污水干管非常长,不仅建设费用高,而且处理后的污水不利于城市利用。有些河流平时没有清水水源,污水被截流后成为干河,影响城市景观,如在城市上中游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可将处理过的污水补入河道作为河道水源。因而,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进行调整。北京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个数由原规划的9处,调整为15处,其中100万m3/d的大型处理厂一处(高碑店),10~50万m3/d的中型处理厂五处(清河、酒仙桥、小红门、郑王坟、卢沟桥),10万m3/d以下的小型处理厂九处(北苑、北小河、垡头、南苑、吴家村、东坝、肖家河、方庄、定福庄)。其中方庄和肖家河处理厂为“中水”回用和河湖用水的试点厂。

该规划经向市政府及有关单位汇报后,纳入了1992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经1987年调整的北京市区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充分考虑了现有污水管道系统、污水回用、用地条件等因素,贯彻了污水处理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污水处理与回用相结合的原则,该布局方案是合理可行的,目前北京市区污水排处与处理设施的建设基本是按照这一方案实施的。

2、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逐步提高。一些小城镇、工业开发区、别墅区和度假村等也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站。由于这些小城镇、工业开发区、别墅区和度假村相对独立,规模不是很大,所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站规模都不大,从而促进了小型、分散处理厂站的建设。

北京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发展区位于海淀山后地区,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包括软件园、永丰科技园、温泉科技园等高科技园区。这些园区位置相对分散,园区之间有大面积的绿地分隔,因此在编制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发展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考虑到各园区位置较分散,同时为了便于处理后的污水就近利用,采用每个科技园区安排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布局方案,共设置8座污水处理厂站,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小的污水处理厂规模只有几千立方米/日。

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在编制大兴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也采用了比较分散的处理厂布局方案,除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安排两座规模较大集中污水处理厂外,中心镇、建制镇都设置了小型污水处理厂,最小的污水处理厂规模不到一万立方米/日。

三、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是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处理厂规划方案,可以降低污水管道和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有利于污水的回用和排放。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处理厂规模要考虑大中小相结合

如前所述,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且来水水质稳定,易于日常运行管理。但处理厂过于集中,必然造成污水管道工程量加大,整个污水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实施困难。因此,污水处理厂布局应因地制宜,规模大、中、小相结合。

2、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

在传统的处理厂布局规划中,一般都将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这样可以使尽可能多的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厂。另外,对于污水排放也比较有利,经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下游河道,避免造成对上游水系的污染。但是,将处理厂全部放在城市下游对于北方缺水城市利用处理后的污水是很不利的,这一做法正在逐步改变。例如北京市在清河和凉水河上游分别安排了两座小型污水处理厂,为河道和城市杂用水提供水源。在城市上游设置污水处理厂需要非常慎重,要与处理厂退水的利用规划相结合。

3、污水处理厂布局上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集中与分散一直是关于处理厂布局争论的焦点,着一问题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必须根据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现状污水管道系统、处理厂用地条件、污水排放与回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

4、应充分考虑污水回用的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污水资源化已成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北方缺水城市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一定要将污水回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四、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是处理厂建设的依据,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要全面考虑技术经济指标、环境影响、污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现状污水管道系统、河湖水系规划、城市建设区布局等条件,对多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00年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2年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5

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即很多城市热衷于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到底是越大越集中合理,还是适度集中有限规模化合理?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国家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力度,而且随着环保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建立,环保资本市场的逐步形成,还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市场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合理化问题进行探讨,统一认识,可能会对我国今后合理、经济、科学地利用投资,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浪费,以及确立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走向,经济而实用地保护城市水域环境,振兴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应规模适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经济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规模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会使管理难度增大,运行成本增高,而规模过小,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样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只有达到一个适度的经济规模,其运行成本才最低,规模效益才会最大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效益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是这样,既不是越集中、处理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规模越小越好,而是要按照最佳效益规模的原则来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大小。

适应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避免建设规模过大时,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弊端。规模适度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及时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投资能力条件下使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适度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有利于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污水经一定处理后可以就地使用,避免了大规模集中处理后水要经过长距离回输才能利用的问题。

适度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地处理污水,不需修建长距离的集污管道,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成本,还可降低施工的难度,减少因大量施工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从经济上来说可形成规模效应。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过大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国内投资不足,需要依靠国外贷款,购买国外设备,这样既为国外资本和设备找到了市场,又抑制了国内资金和产品的出路,不利于拉动内需市场。

2.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管理运行费用很高,加上又未实现商业化运作。因此,一些地方出现建得起,运行不起的现象。导致污水处理设施闲置,还有的地方污水处理能力超过实际的处理需求,或集污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投资和设施的极大浪费。

3.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一旦设施出现技术故障,就容易造成较大的排污事故,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如规模适度就可减小相应的风险,一个处理厂出故障,其他处理厂还可正常运行,使事故责任风险变小。

出现这种盲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现象的原因在于:1.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是国家投资,没有建立起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实行事业化管理。因此,从工程建设承担者来说,希望工程规模越大越好,这样才能从国家那里拿更多的钱。

2.有无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些城市先进评比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些城市行政领导的政绩工程。既然是政绩工程,当然是规模越大政绩才越大。因此,一些地方领导都热衷于建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不顾实际情况,不管有无投资能力,追求越大越好。

3.城市污水厂设计部门也希望工程规模大,投资越高越好,因为设计单位是按工程投资总额的15—20%收取设计费。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容易把一些参数或预算扩大。

4.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大,一些大型设备必须依靠进口,这样可以为一些人提供出国考察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一举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5.思维方式的极端化。认为污水分散处理不科学,应规模化集中处理,但是又把规模化集中处理片面理解为规模越大越好,因而导致了盲目建设大规模污水处理厂的现象。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应适度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适度规模化建设,就是不单纯强调集中处理和把污水处理厂建得越大越好,而是按照最佳效益规模原则,根据城市功能、人口、结构等因素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区域规划和建设适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尽可能实现城市污水的就地处理和回用,减少污水集中输出和回用时的管道建设,降低处理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效用。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6

关键词:武汉市;污水系统建设;城市发展;转变思想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武汉素名“江城”、“百湖之市”,全市846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5.8%,具有优越的水资源条件,但同时因水而兴的武汉,在加强了水安全建设后,又面临水环境恶化的威胁。近年来,为保护武汉的水环境,武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水功能区划》、《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水环境保护法规,同时采用多种资金渠道建成了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已从1990年以前的空白提高到159万吨/日,但距离水环境保护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为更好地改善城市水环境,并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治理城市污水,我们在武汉市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专项规划中对武汉市污水系统建设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能够从中探索城市污水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1武汉市污水系统建设现状

武汉市从1984年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并于1990年开始正式运行,至2008年底,在主城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有10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59万吨/日。另有2座污水处理厂在建,两座现状污水处理厂在扩建,在建和扩建处理厂的新增设计处理能力有29.5万吨/日。

2污水治理发展阶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也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对城市污水治理也十分重视,加大了对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治理力度,使我国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对武汉市近几十年来的污水治理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萌芽阶段(1960年代前)

1960年代以前,武汉市的污水系统建设仅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污水系统均直接或间接由国外发达国家进行设计或建设,且这一阶段的污水系统不强调处理而强调集中收集后外排。

武汉市污水系统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租界建设时期,在汉口的租界,或建专门管道向江里排粪,或由粪夫、菜农清除。这些粪管在1987年以后几年实施的汉口沿江土堤外移并改建防水墙工程和沿江大道扩建工程中,接入了沿江大道下新建的排水管涵,并由新建的天津路泵站抽排出江。

解放后,随着武钢的建设,按照前苏联专家的设计,在新建的配套生活区建设了污水管网系统,并将污水集中抽排出江,污水管道大多为250~400毫米。

1.2停滞阶段(1960~1980年代)

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污水系统建设未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序建设。

1960~1980年代武汉市的水污染问题并不突出,但是由于城市建设区的扩大,渍水问题成为当时主要的排水问题,且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污水系统建设未有实质性的进展,除武钢生活区其他地区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同时,为了提高农业和渔业产量,这一时期的污水处理思路主要体现在对污水的农业和渔业利用,新建了曾家巷泵站至沙湖的接污管,利用前进路地区的污水提高沙湖的渔业养殖产量。

1.3重新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代)

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武汉市主要围绕东湖的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污水收集与处理项目建设,但尚处于起步和实验阶段,处理等级较低,其他地区大多以“明改暗”方式来改善建城区的直接环境影响。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武汉市水污染对城市的影响陆续出现,尤以东湖和黄孝河最为突出。

1980年代东湖水质已变成富营养的劣质水体,由于其是东湖和团山水厂的水源,且影响了对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利用,东湖的污染治理较早的提上了议事日程。1984年开始建设东湖第一期截污工程,历经6年,沙湖污水处理厂(武汉水质净化厂)到1990年具备了5万吨的一级处理能力,完成了12公里的污水管道、东湖路泵站和八一路泵站,并于1993年完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处理部分。沙湖厂的运行实现了武汉市城市污水处理零的突破,但由于该地区污水收集管网配套问题,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的污水远小于设计处理能力。

由于汉口的城市建成区扩展迅速,作为汉口地区的排渍和排污河道的黄孝河水质不断恶化,成为汉口地区一大污染源,同时极易造成汉口城区大面积渍水[1-3]。武汉市规划将黄孝河分为三大排水系统,一是沿江排水系统,为减轻黄孝河承受的排渍压力;二是机场河排水系统,减轻黄孝河排水量,并起分流作用,在东西湖修建50立方米/秒的常青泵站,抽至府河入江;三是新华路排水系统,建成区黄孝河明改暗,在三金潭修建97立方米/秒抽排泵站,并拟在京广线黄孝河边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江。机场河分流工程于1983年l1月1日开工,在1984年汛期前建成。黄孝河明改暗工程于1985年冬开工,至1988年春全面完成。由于黄孝河明改暗后,城市污水不再对建成区产生直接的环境影响,原计划在铁路外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未启动。

这一时期,由于水污染的影响逐渐被认识,特别是对水源的不利影响得到重视,因此,这一时期陆续建设了汉阳二桥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收集后排往龙阳湖,避免对汉江的污染。同期开建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配套建设了污水的收集管网。

1.4加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

1990年代后期以后,武汉市的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始进入加速阶段。这一时期随着东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国家鼓励利用外资政策的出台,武汉市开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污水系统,项目包括兴建二廊庙、龙王嘴、沙湖(扩建)污水处理厂及相应的污水收集系统,每天可处理38万立方米的污水;同时还利用芬兰政府贷款和北欧投资银行贷款建设黄浦路10万吨/日的污水深排江工程。

这一时期的污水治理特点一是主要围绕东湖的保护而开展,二是处理厂的处理等级都比较低。比如世行贷款污水治理项目强调将排入东湖的污水收集后经适当处理后不再排入东湖,黄浦路项目则强调利用长江的环境容量只经预处理就排江。

1.5高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

2000年后武汉市的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污水处理能力提高迅速,同时,明渠保护提上议事日程,基本不再采用“明改暗”。

2000年后,武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污水收集与处理项目的建设,在世行、亚行和其他银行贷款支持下以及社会资金的参与下,先后建成了南太子湖、汤逊湖、沌口、汉西、三金潭和黄家湖等六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或扩建了沙湖和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并有落步咀、黄金口两座污水处理厂在新建中,以及二廊庙和龙王嘴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在建。

这一时期,由于水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城市污水系统建设得到政府的极大关注。2006年正式实施“清水入湖计划”截污工程,即利用3年时间,对中心城区38个湖泊中尚未截污的20个湖泊、176个排污口实施截污工程,其目的是尽快解决污水收集管网严重滞后于处理厂建设的矛盾,通过集中建设一批临湖截污管或临湖污水干管,迅速实现旱流污水不入湖的基本目标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为完善污水系统赢得时间。

1.6污水治理发展阶段分析

通过对武汉市污水系统建设历史的研究分析,在污水系统建设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污水系统建设周期长,处理厂建设从谋划到建成一般需要5-8年的时间,管网系统建设需要历经十年甚至几十年。

2.污水系统建设思路早期在全社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污水系统厂网建设资金安排和建设时序上最初思路不一致,导致污水系统建设速度缓慢。

3.污水系统建设往往滞后于社会环境需求,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是促进污水系统建设的主要动力,武汉市黄孝河明渠整治与东湖的污染防治就是典型案例。

4.污水系统的建设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行动计划的实施来推进,如武汉“清水入湖”行动计划,大大促进了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5.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也是促进了城市污水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国家标准对污水的排放日益严格。

3污水系统建设的两个思想转变

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武汉市污水工程的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污水系统的建设速度往往滞后于社会环境的需求,使得城市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污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应对这种局面,必须有新的污水系统建设思想。在本次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当中,我们提出了城市污水治理的新思想,即污水控制向污水管理转变,污水单一达标排放向水的健康循环利用转变。

3.1污水控制转向污水管理

多年来污水系统的建设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行动计划的实施来推进,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是促进污水系统建设的主要动力,比如前述的东湖和黄孝河的治理工程,形成了“哪里污染就治理哪里”的截污以控制污染的思想。这种截污的思想使得污水厂的处理量大大增加,也影响了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另外由于武汉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虽有发展但仍然不足,“清水入湖”等截污工程的陆续实施,使得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由此,仅仅依靠截污控制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污水管理的思想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尽快实现“全收集和全处理”,以减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既要尽快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等级[4-5],又要解决污水收集管网的落后局面,污水系统要发挥作用需要成系统的建设,许多分散建设的配套污水收集管道难以很快发挥作用。针对我市湖泊众多、降雨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必须加快分流制的建设,在有效收集污水的同时避免与雨水调蓄的矛盾,避免产生污水管延后建设的想法,加强对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

3.2污水单一达标排放转向水的健康循环利用

污水即使经一定程度的处理后排入外界水体,还是存在着污染水环境的潜在可能。如果水体受到污染,势必降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出现因水源污染不能使用而引起的“水质性缺水”。

武汉虽然是丰水城市,但污水再生利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一是可以有效减轻水环境污染、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循环给水系统代替直流给水系统,可使淡水消耗量和污水排放量同时减少几倍或几十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污水回用技术。大力发展城市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积极推行城市污水资源化,是节约使用淡水资源的重大措施与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是适应城市扩展、降低城市远距离供、用水成本的基本方法:远距离跨流域调水不仅投资太大,而且在干旱年份可能无水可调,也可能调来的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海水淡化基建投资和制水成本过高,无论是在经济还是规模上近期内都不可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建筑小区污水就近可得,就地收集就地回用,无需进入城市排水管网,因而可以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用中水代替清洁水同时也减轻了市政给水管网的负担。

4小结

(1)武汉市污水系统的建设大致经历了萌芽、停滞、重新起步、加速发展和高速发展五个阶段。污水系统解放后40年间基本没进行系统的污水建设,大规模建设始于1990年代后,2000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污水系统的建设速度与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建设过程往往滞后于水环境污染程度,并经常依托特定行动计划来实现,面对百湖之市的武汉,尽快实现“全收集和全处理”,以减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避免水环境污染的先决条件。

(3)未来武汉市污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提出了城市污水治理“两个转变”的新思想,即污水控制向污水管理转变,污水单一达标排放向水的健康循环利用转变。

参考文献

[1]陈眉.汉口黄孝河整治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1991,7(6):49-52.

[2]吴传健.黄孝河的变迁[J].中国文史资料,2001,11:47-48.

[3]张翔凌等.武汉黄孝河地区城市污水水质特征分析[J].市政技术.2007,25(2):128-133.

[4]张燕铭.浅谈城市污水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90.

[5]倪燕.城市污水处理发展与滇池治理关系的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增刊2):38-42.

作者简介:齐同湘,男,

出生年月:1972.3

学历:大学本科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7

关键词: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污水管网担负着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美化城市的作用,加强对污水管网的建设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城市中的污水管网建设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污水管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污水管网建设管理现状

1、雨污混流,污水分流不彻底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管网都存在雨污混流的情况,本来雨水和污水的收集应该是分开进行的,收集来的雨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而污水则是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但目前的状况却是污水处理厂收集不到足够的污水量,很多污水被直接排入雨水收集系统中,对水资源造成直接污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不完善。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部门往往只考虑雨水管网和道路网的建设问题,而忽视了污水收集管网。在城区建设完毕后,因为缺少污水收集管网,用户和企业只能将污水排入到雨水收集管网中,造成雨污混流现象;

1.2城市排水体制建设混乱。有的城市在一开始建设时采用的是合流制的排水体制。但在城市扩展过程中,新城区却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使得城市的排水体制不统一,两者相接必然会造成雨污混流现象;

1.3排水用户的接管出现错误。有些排水用户在接污水管和雨水管时,因为疏忽,错将污水管道接入城区雨水管道之中,导致雨污混流而因其工程比较隐蔽,市政污水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导致雨污混流的问题长久存在。

2、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因为雨污混流的问题在我国很多城市中都存在,因而截流式合流排水体制将长期存在,但目前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却是按照分流制来建设的,这就使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体制与城市污水现状不符,污水处理厂的主干管和处理规模不能满足目前城市合流污水的处理和截流需求,也未将对雨水的处理考虑到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中,这就使得在雨季雨量较大的时候,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以应对如此大的合流污水,只能将其排入到处理厂附近水体当中,造成附近水体的污染。

二、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设计问题进行规划

如果城市的污水管网成功建设,那么其收纳污水就会有相对固定的能力。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增加,污水管网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其改造,也会变得困难,特别是进行改造城市化的雨污分流。此外,还会破坏有关的市政设施、污染环境,导致人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直接受到影响。当前,在污水管网的具体规划设计中,由于不少城市一味的节省资金,依旧采取最初的雨污合流制;在之后的雨污分流改造中,由于污水要经过污水管道送到较远的污水处理厂而进行集中处理,但其不同的管网存在着管道质量差,而使得管道出现堵塞和渗漏现象,以致于拉长了污水管道地下管线维修周期,致使不能及时对部分工矿企业污水集中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在污水管网建设过程的规划设计中,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污水管以外的地下管线的保护。

2、污水管以外的地下管线在施工中出现所要面临的问题

由于污水管道必须在地下进行施工,所以要对施工的土质状况和土体载工区域内的承载力进行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污水管顶的土层由于存在不稳定、超挖和地下水的过量使用等情况,而导致了地面发生沉降的现象,致使地下管线的承载压力过大,进而导致地下管线在管节处出现爆裂。同时,由于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分开,管网密集性大,其他地下作业易对其造成影响。因此,污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工程的危险性,还要对其技术要求进行提升。

三、对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的保护工作及方法

1、地下保护措施的准备工作

首先为了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管线的资料,要认真研究设计图所提供的资料,积极走访相关的职能部门了解收集资料。并派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测。调查完毕后,进行地下管线精确图纸的绘制作为管线保护以及迁拆的依据。对于仍需保留的管线,为了保证施工期间管线的悬吊及加固的安全以及正常使用,应该制定细致的地下管线保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切实执行;对于需要迁拆的管线,应当再进场后和有关部门进行配合迁拆。

在基坑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施工前,为了确认无管道通过,需要用探测仪对施工位置进行探测工作。在探测中一旦发现不明管线从施工场地内穿过,必须及时地向业主以及监理汇报其情况,同时管线权属部门、设计单位以及业主之间进行共同研究,探讨合理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度。

2、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工作

2.1可能导致地下管线损坏的各类因素

大多数造成地下管线损坏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在施工前做好探测及调查工作,而盲目进行施工所致。大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顾忌到进行地下管线勘察会耗费时间及费用,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结果就导致了地下管线受到损坏的结果。施工时的一些土体挤压,如振动压实、顶管、压桩以及打桩等,都可能导致临近区域中的部分接头不牢固、管材强度弱及年代早的管线受到损坏。

同时,流沙现象、边坡失稳以及基坑开挖均会造成土地的变形,如果变形量增大到超过管线变形的极限,管线就会发生损坏;沉井下沉、井点降水、盾构以及顶管等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地面隆起或土地的不均匀沉降。严重时,也会损坏管线。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材料、车辆、土体以及机械等的荷载过大,也可能会压坏地下管线。

2.2解决方法

2.2.1隔离法

将过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等作为隔离体,从而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挤压、位移现象。使用此方法多用在管线埋深较大以及临近基坑这类情况。如果管线埋深不大,可在管线及施工部位之间或直接在管线部位开挖隔离槽,即采取隔离槽的方法,使管线悬空。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隔离槽的深度必须挖至管线底部以下,这样可以起到隔断振动力及挤压力的作用。

2.2.2悬吊法

对于因土体可能出现较大位移的可以采取隔离法,挖出的管线或部分暴露在基坑内的管线。对于中间段的管线可采取悬吊法对其进行固定。吊索的固定位置和变形伸长不可受土体变形的影响。采用悬吊法时,不仅可以明确管线的位移及受力程度,而且还能调节吊索对管线的受力点及位移问题。

2.2.3支撑法

支撑法的采用主要使用在土体可能产生较大沉降所导致的管线悬空的情况中。沿线进行若干个诸如大设砖支墩和支撑桩等支撑点的设置,设置时需要对拆除时的安全及方便性进行考虑。

2.2.4土体加固法

在沉井、顶管施工中,由于土体的坍塌和超挖,极有可能造成土移或者是地面沉降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对土体实施注浆加固的工作。同时,可以通过井点降水的方法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沙性土层进行开挖施工,以避免流砂的发生。

2.3对于破损管线的急救措施

在施工前建立紧急联络机制,并预备好各类急救物资器材,并在施工交底会对有关人员进行通知,可以预防对管线损坏所致的危害。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如果发现管线可能发生异常或已经发生异常的情况,则必须立即中断施工,并马上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络,同时对附近居民进行疏导,暂时将交通进行封闭,严禁动用明火,通知公安、道路管理、市政管理以及消防部门等采取应对的措施。

结束语

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想要保证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提高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水平,采用科学先进的建设与管理方法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污水管网建设的重视,不断地使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达到保护水资源以及城市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建华.浅谈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保护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24.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8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现状;技术

0.前言

21世纪以来,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了水资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不断改造已建设施,不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建设与运行并重,我国城镇污水设计处理能力正与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

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362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1.53亿立方米/日。除海南三沙市、日喀则以外,全国设市城市全部建成并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合计205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6亿立方米;已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为1381个,居县城总数的85%,累计建成157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为2758万立方米。我国的实际污水处理量已居世界首位,污水年处理总量、处理率、处理厂数量、设计处理能力等正快速增加。不过,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建设并不均衡,比起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来说,东北、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还存在一些差距。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总体偏高,其中东北、西部和东部地区耗电量更高,中小型污水厂运行成本中耗电费用所占的比例更大。

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管网将为32.5万千米,较“十一五”期间的管网长度增加155%,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再生水利用率15%以上。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需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城区达到污水全部收集并处理,地级市污水处理率为85%,县级市及县城为70%,建制镇为30%。同时,到2015年要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运一年以上的,实际处理负荷应超过设计能力的60%,投运三年以上的应超过75%。

2.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总体滞后、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平衡、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普遍较低、污水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污泥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处理设施无法完全满足环保新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高、运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不达标或者不能同时达标的问题。在技术方面具体有下列问题:

2.1管网配套不健全,进水量严重不足

我国城镇管网建设普遍滞后,是当前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问题。由于污水厂同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引致部分城镇污水厂进水量不足、污水收集率低、运行负荷率低,这造成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浪费和闲置,也给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能带来很大的难度。

2.2进水水质复杂,达标排放难度大

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污水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占相当比例,出水tSS、tp、tn、和CoD无法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更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2.3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偏高

污水处理是能耗密集型行业,单耗电一项就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50%以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高电耗增加了处理设施的运行成本。

2.4未妥善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

总体来说,我国的污泥处置属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污泥经过脱水运出厂外后,仅有少部分进行建材利用或焚烧等无机化处理处置,处理处置率只有5%-10%,对土壤、地下水会造成二次污染。

3.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正在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采用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的只有1.9%,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居于主导地位,全国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体处理工艺类型为氧化沟(oD)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CaS)、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以及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a2/o工艺,以满足除磷脱氮的需求。中国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大多是引进、消化和吸收,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大量地研究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原理分析、改进设计、结构解析和优化运行等,使国外技术本土化,以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需求。

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将从现今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技术、优化运行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向着资源化技术方向发展,污水处理的资源化技术不但是污水回收所需要的高质量再生水处理技术,而且将发展污水中所含的磷、氮、碳等物质的回收技术。依据城镇污水处理未来走向,如下技术将得到重点发展: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具体为高效控制技术、节能降耗运行优化、可持续新工艺和节能降耗新设备的应用;污水深度和超深度处理技术,具体为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营养物深度去除技术和高质量再生水超深度集成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资源回收技术,具体为磷回收技术和pHa生物塑料回收技术;污水处理能源开发技术,具体为污泥和污水能源开发技术。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的策略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搞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应当抓住现今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设备支持明显增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完善、资金投入力度日益加大的有利时机,增强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增加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对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强化设施运营监管能力,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从技术层面来讲:(1)加大管网建设,提升设施运行负荷率。未来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更加注重污水量前期调查以及预测,正确确定设计规模,杜绝大马拉小车的错误现象;而且要加强管网建设,做到污水管网全部覆盖,产生的污水全部收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2)去除难以生物降解以及不可生物降解的成分。首先要查清污染源,让污染源单位自行处理,其次要针对水质分析报告,调整污水处理流程,从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等方面着手去除。(3)力求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要大力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随时观察水量水质变化,通过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工艺改造、参数调整、优化运行等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节约污水处理成本。(4)妥善处理处置脱水污泥,消除二次污染。处理污泥的方案跟污泥最终处置的去处有关,而处置的去处取决于污泥的成分,如此方能准确地制定污泥的处理方案,应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准绳,逐步完善不同泥质、不同区域的脱水污泥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宁.小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扬州:扬州大学,2012.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9

关健词:污水处理;处理现状;技术动态;

1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解决城市污水的净化问题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有较快发展。国家适时调整政策,规定在城市政府担保还贷条件下,准许使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和设备供应商的优惠贷款,因此,推动了一大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兴建。“八五”期间,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时期。

2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2.1工艺技术

目前我国新建及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中,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法仍为主流,占90%以上,其余则为一级处理、强化一级处理、生物膜法及与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净化法等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传统上废水的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的去除对象是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物质。化学法是指向废水中投加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生物法指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技术。生物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呈溶解态和胶态的有机物,与物理和化学法相比,生物处理在去除废水中有机碳、硫、氮、磷等污染物质方面,存在许多优越之处。

总的说来,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无论在设计理论和实际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我国在污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再生利用新技术、污泥处理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引进到我国,aB法、氧化沟法、a/o工艺、a2/o工艺、SBR法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均得到应用。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在过去只注重去除有机物发展为具有除磷脱氮功能。国外一些先进、高效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也进入了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

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修订后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一l996)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出水氮、磷的要求提高,使得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考虑氮磷的去除问题。由此开发了改良a2/o工艺和回流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并已开始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从工程规模上看,一批大型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2规划布局

目前,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益。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费方面较小型污水处理厂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增加,单位污水量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会下降。

3城市污水处理发展趋势.

3.1技术动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1997年,全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达到35l亿m3,而污水处理率只有25.84%,其中集中处理率仅为13.65%。因此提高处理率以及处理的技术成了当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当务之急。

随着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的发展,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废水水质处理越来越复杂,需要研究开发新的废水处理生物技术。另外,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进一步寻求能够高效除去生物难降解物质和氮磷营养物质也要求研究开发新的废水处理生物技术。

3.1.1技术动态

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对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流程和技术进行革新,使之更为经济合理;研究开发可以代替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流程和技术;研究开发目标为城市废水回用的处理流程和技术,由此开发了许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如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等。

3.2发展趋势

从近几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有向小型化、分散化发展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越来越重视处理后污水的再生利用;另一个因素是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一些小城镇和远离城镇的别墅区和渡假村也都开始兴建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3.2.1污水资源化使污水处理厂向小型、分散化发展

污水处理厂布局充分考虑了现有污水管道系统、污水回用、用地条件等因素,贯彻了污水处理厂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污水处理与回用相结合的原则。

3.2.2污水处理厂的普及促进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中城市污水处理普及率逐步提高。一些小城镇、工业开发区、别墅区和度假村等也开始建设污水处理厂站。

3.2.3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是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处理厂规划方案,可以降低污水管道和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有利于污水的回用和排放。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应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处理厂规模要考虑大中小相结合

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且来水水质稳定,易于日常运行管理。但处理厂过于集中,必然造成污水管道工程量加大,整个污水系统的初期投资较高,实施困难。因此,污水处理厂布局应因地制宜,规模大、中、小相结合。

(2)污水处理厂厂址的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

在传统的处理厂布局规划中,一般都将处理厂安排在城市的下游,这样可以使尽可能多的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厂。

(3)污水处理厂布局上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根据城市的特点综合考虑现状污水管道系统、处理厂用地条件、污水排放与回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

(4)应充分考虑污水回用的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缺水城市在编制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时一定要将污水回用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3.3管理体制与相关政策

3.3.1管理体制

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制是依据国务院各部门分工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采取分级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镇级分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的独立工矿企业单位的水污染处理设施由各自行政部门管理,但业务、技术上受同级城市环保、建设部门的指导。相关部门责任如下:

(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查。

(2)建设部负责建设行政管理。有关供水的水资源调配、水污染防护和治理、饮水卫生与健康,分别由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协同管理。

(3)水利部门按照国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用水源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监测江河湖库的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3.3.2相关政策法规

为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先后实施颁发了《城市排水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的若干规定》。

为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进一步控制超标污水进入排水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排水设施的损坏,制定了相应运行管理标准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同时为加大对污水的监测力度,建立了《国家城市排水监测网》,并对监测网的成员单位进行了部级城市排水监测计量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报告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全国开始征收排污费和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明确要求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做到专款专用于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运行和建设。

(1)规划目标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城市污水处理规划要求:到20l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40%,城镇人口总量将从现在的3~8亿增加到6~7亿,城镇需水量将从目前的858亿m3增加到l290亿m3。污水处理率城镇不低于50%,城市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规划目标主要包括水源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和污水再生利用目标三个方面。

(2)政策体制改革

①管理体制:基于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水工业管理与法律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的职能和作用正在重新定位,机构正在重组;近几年还颁布了《城市供水价格改革管理办法》、《关于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②运营机制:供水与排水开始走向一体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

③投资: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筹措体制,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④污水处理费及水价政策:《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对城市供水价格的概念、组成、制定原则、制定程序及主管部门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篇10

__x区建设局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依据《__x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城建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__x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为依据,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四化工程”和城区整体整体秩序,规范各项管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完成承担的任务,保障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的实现,为最终实现建设古城与滨海特色鲜明、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总目标而努力奋斗。二、创建目标及任务分解:1、城市垃圾治理(1)、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城市垃圾收集、运输设施,集中运输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2)、推广垃圾袋装化,推广垃圾分类储存,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责任单位:爱卫办、环卫处2、加强建筑施工环保治理(1)、控制二次扬尘。对城市区内的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扬尘较大的施工现场,要采取洒水抑尘及设置围布、围板等措施;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地面采取绿化及地面硬化等措施,控制扬尘,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2)、控制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严禁夜间施工,对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设备要采取有效的防噪声措施。(3)、禁止建设垃圾随意倾到、堆放。建设垃圾由建设单位运往指定地点进行统一处置。(4)、协助区环保局做好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控制新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未经环保审批项目不予立项、开工。责任单位:建管科3、加快城市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建设在20__年底前完成大龙道旧城改造集中供热工程,完成__x集团居民小区燃气供热工程,削减每户分散取暖,确保20__年底前集中供热率达40以上。完成__x集团居民小区集中供气工程,继续扩大城市居民液化气用户,确保城市气化率达90以上。责任单位:综合开发办、热力公司、液化气公司4、储煤场调查协助区环保局开展储煤场调查,实行储煤场审批许可证制度,对储煤转运企业合理布局,搬迁或取缔城市中规划不合理的储煤场数量。责任单位:规划办、拆迁办5、控制河流污染源石河及石河下游不再建设有污染的项目,不再增加新的排污口。对城市河流实施综合治理,通过工业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使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责任单位:规划办、建管科6、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协助市城建局办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责任单位:规划办、建管科、排水处三、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为保障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顺利进行,我局成立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及协调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__x(建设局副局长)副组长:__x(建设局副局长)__x(建设局副局长)__x(建设局副局长)成员:__x(拆迁办主任)__x(环卫处主任)__x(排水管理处主任)__(建管科主任)__(热力公司经理)__(液化气公司经理)__(建设局办公室主任)__x(综合开发办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建设局办公室,联系电话:______x2、落实任务,强化责任,做好配合。各相关单位、科室要根据责任分工,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信息交流,以创建模范城市为主要内容,加强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区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我区创建目标的实现。同时,园林处和城管中队要根据区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出《城市绿化方案》和《城市容貌综合治理方案》。20__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