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十篇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十篇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48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方法

2.1存在问题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持续改进措施

2.2.1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开展母婴延伸护理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加强对特殊孕产妇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评价方法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讨论

4.1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2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3

[中图分类号]R1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共有产妇床位44张。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34-43周,体重1800-4650g,apgar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护理风险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讨论及管理对策

3.1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加强陪护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3]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21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4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1994年10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扶持。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母婴保健工作。

母婴保健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分级分类指导原则,并对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五条  国家鼓励、支持母婴保健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母婴保健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六条  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婚前卫生指导: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二)婚前卫生咨询: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三)婚前医学检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第八条  婚前医学检查包括对下列疾病的检查:

(一)严重遗传性疾病;

(二)指定传染病;

(三)有关精神病。

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第九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第十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对检查结果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取得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二条  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婚前医学检查应当规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应当给予减免。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母婴保健指导:对孕育健康后代以及严重遗传性疾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二)孕妇、产妇保健:为孕妇、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三)胎儿保健:为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四)新生儿保健:为新生儿生长发育、哺乳和护理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第十五条  对患严重疾病或者接触致畸物质,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予以医学指导。

第十六条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育龄夫妻,应当提出医学意见。育龄夫妻应当根据医师的医学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七条  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第十八条  经产前诊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向夫妻双方说明情况,并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第十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签署意见。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意见。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的,接受免费服务。

第二十条  生育过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

第二十一条  医师和助产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

第二十二条  不能住院分娩的孕妇应当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生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有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

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第四章  技术鉴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医学技术鉴定组织,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六条  从事医学技术鉴定的人员,必须具有临床经验和医学遗传学知识,并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医学技术鉴定组织的组成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提名,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第二十七条  医学技术鉴定实行回避制度。凡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五章  行政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母婴保健工作,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积极防治由环境因素所致严重危害母亲和婴儿健康的地方性高发性疾病,促进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第三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测和技术指导。

第三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建立医疗保健工作规范,提高医学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方便人民群众,做好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从事本法规定的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从事本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四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本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上款第(三)项出具的有关医学证明无效。

第三十六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采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致人死亡、残疾、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或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指定传染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严重遗传性疾病,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有关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

第三十九条  本法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附:刑法有关条款第一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5

摘要通过对专科护士的成长轨迹的追踪和“胜任力”考评,并对专科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我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临床使用情况,探讨医院专科护士的合理管理、培养、使用方法,为临床更科学、有效地使用专科护士提供依据。

关键词专科护士;培养;管理;临床使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7

作者单位:224002盐城市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武玲: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通信作者:徐虹,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实施临床专科护士(clincalnursespecialist,CnS)培养是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1]。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2-3]。我院于2008年开始选派护理人员参加江苏省专科护士培训,并为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提供专科发展的平台。实践证明,她们不仅获得了专科护士证书,也在开展的专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病人、医院、社会、个人四方满意。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即为其中的分支之一。现将我院母婴专科护士临床护理的拓展情况及相关措施、经验报道如下。

1实践前提

1.1管理我院的专科护士管理工作属护理部垂直领导。护理部根据CnS职能并结合产科特色,制定了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工作职责。

1.2角色定位培养初期,借鉴国内外专科护士管理模式,参考CnS的角色作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确定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的角色。母婴护理既是为“母”服务,也是为“婴”服务,她在服务中承担着护理能手、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以及管理者等诸多角色。

1.3群体认知母婴护理是以“以家庭为中心”,视孕产妇、新生儿及家庭成员为一个整体、社区-医院-社区循环过程为另一个整体的护理模式。开展专科护理,在得到护理同仁、医师、医院认可的同时,需要孕产妇、家庭和社会的认知。

1.4“胜任力”考评根据工作能力指数量表[4]对专科护士进行工作能力测量,内容包括主管的工作能力评价、与工作对体力和脑力需求有关的现职工作能力、现患疾病情况、疾病对工作的影响、缺勤情况、对以后工作能力的预测、心理健康状态7项。

2开展的日常工作

2.1承担临床护理工作优先兼任科室的护理组长,负责护理组日常组织管理。开展床旁护理,以优化有限的住院时间,通过示范技能进行教育,根据孕产妇的休息时间和疲劳程度机动、合理安排床旁护理的时间。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分管科室危重、疑难个案,负责制定护理计划,解决临床疑难专科护理问题,同时以“护嘱”的形式指导低年资护士。如对病人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制定适宜于该病人的预防措施,让临床护理重点从被动执行医嘱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潜在问题并预见性地开展工作的模式,使危重病人的管理更加专业化。

2.2负责带教工作指导产科护理人员母婴护理相关的护理实践,组织新技术、新业务的学习和推广,参与附属院校母婴护理专业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孕产妇、家庭及照护人员进行母婴护理知识培训等,有利于专科化的新思维立于学生、年轻护士中,也有利于专科护理理念在临床的深入。

2.3负责宣教工作专科护士对病人的病情、治疗及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估及建议,首先对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能力、学习的需要、已掌握的有关分娩、产后恢复、新生儿照护等知识进行系统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所要提供的教育内容。接下来通过讲解、示范让孕产妇对自身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促使临床护理重点从被动执行医嘱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潜在问题并预见性地开展工作的模式,使危重孕产妇的管理更加专业化。最后,做好宣教后的随访,评价孕产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行为改变,同时评估孕产妇新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宣教和帮助。

2.4参与专科查房、会诊专科护士查房、会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程序,可参与院内疑难危重病例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了解护理病人的病情及变化,帮助制定、实施和评价护理计划,促进目标的完成;可每日与产科医师一起查房,参与医疗会诊,通过联合查房搭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可组织大科的护理查房,不设定固定的时间,有特殊病例,与科护士长沟通后随时组织,每次40min左右;病例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普通病例,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疑难、罕见、容易忽视的病例,以及与新技术、新业务相关的病例,利用专科护士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在科室与学组间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这种护理会诊申请可通过院护理会诊单直接传递,实现了短时间、高效能地完成护理会诊。专科护理查房、会诊既可把专业护理全方位带给孕产妇,又能促进专科护士成长,发挥她们的优势,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还能在合作中提高其他非专科护士的综合技能素养。

2.5组织针对性的授课如针对有潜在抑郁症的孕产妇开展面对面的讲解相关知识、传授基本机能,熟悉环境及医师,取得家庭的配合,减轻、消除孕产妇的心理负担。根据个体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以求做到精细化管理。

3工作范畴的拓展

3.1开设专科门诊母婴护理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为一个整体,开设专科门诊,集中母婴护理专家与高年资助产士一起,提供个例化的产科监护、分娩教育、新生儿护理等。实行对孕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妊娠生理、胎儿自我监护、产前检查指导、分娩前的准备、分娩方式的选择、选择助产士、产后恢复、婴幼儿护理等基本知识、技能、心理等,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小手册。

3.2进行课堂教育在不定期的或针对性的授课基础上,定时间、定地点使用多媒体、画册等形式开始课堂教育。课程分以改善孕妇、胎儿、家庭的健康和预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为目标的产前监护;以提供安全和满意的分娩过程为目标的产时监护;以促进母婴健康的母婴监护三大板块,在医院孕产妇学校基础上设定,增加高危妊娠、待产、分娩和婴儿监护的课程。专科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单页,易于病人理解和掌握。用问卷的方式征求病人意见,以便下一次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3建立个体化档案积累临床专科个案是促进专科技术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母婴护理专科护士为孕妇提供产前监护时即为每位孕妇建立个人档案,持续跟踪,提供产时、产后不间断的监护,并在出院后以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回院复查等方式提供健康指导咨询,并记录在册。

3.4开展护理科研对于母婴护理专科护士来讲,其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提高专科护士含金量,护理科研是必经之路。母婴护理专科护士积极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护理实践中。

3.5不断自我发展随着护理专业职能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专科护士在临床提供专业化的高质量护理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短时间的集中培训(江苏省一般3~4个月)和答辩取得专科护士合格证书后并不能说明已是一名“临床护理专家”。要想真正成为一名CnS,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长期的临床循证,案例护理经验的不断积累[5],与专科医师、科室同事在工作、学习上的默契。个人应确保每年1次的省内或国内学术交流,每2年1次的脱产培训等帮助自身知识的更新及接收新理论、新技能。

4工作前景展望

(1)参加高层次的在职培训。(2)改进临床服务并参与制定规则。(3)对高危产妇进行筛查、诊断和随访。(4)成为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顾问和促进者。(5)在孕产妇管理和临床高级护理实践中开展科研。

5效果

5.1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中起咨询、指导作用专科护士制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培养、使用时间不长,但医院前瞻性注重专科护理的发展,显现出对专科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深入理解,在时间、经费、设施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专科护士在临床中充分发挥效能,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

5.2专科护士在在职护士培训、护理教学中起教育者的角色母婴专科护士参与在职护士尤其是产科专业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承担医学院校母婴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制定护理专业尤其是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大产科教学、考核计划。

5.3获奖情况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参与医院3项专科护理科研活动,主持1项新技术引进并获得市级二等奖,参与市级科研2项。

6小结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起步晚,社会各界乃至一些医疗单位的管理者、医师、护士对其认识不够深刻,CnS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公众认识到高级护理实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实践证明,CnS在临床工作与护理科研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以降低孕产妇及家庭焦虑,增加其安全、舒适感为宗旨,积极探索满足孕产妇需求的新方法,发挥其在专科护理领域的作用,激发护理科研的兴趣,推动母婴专科护理的发展,推动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亚红,吴瑛.美国高级护理实践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2,9(5):235-237.

[2]嵇秀明,夏珊敏.母婴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2,26(3B):756-757.

[3]张秀琴.母婴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01-102.

[4]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0-244.

[5]张莉,彭刚艺,李杏崧,等.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J].护理学报,2009,16(3a):26-28.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6

【关键词】婴儿托管;需要度;接受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城市家庭绝大多数呈现出双薪核心家庭的局面,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年轻父母对子女抚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工作与照顾家庭的矛盾也随之而出现,谁来照顾低龄婴儿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辞职回家、老人协助、雇佣保姆是目前解决婴儿照顾问题的主要方式。辞职回家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老人协助或者雇佣保姆中出现的力不从心、护理质量让人不放心等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因此,为在照顾婴儿方面有烦恼的家长,尤其是有工作压力无法分身的家长寻求解决婴儿照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婴儿托管服务研究的现状

目前,0-3岁婴儿托管服务在一些国家已经非常普遍,有可借鉴的丰富经验,而我国部分省市也开始了思考的起步。

陈红梅等在武汉市面向社区居民进行的调查提到家长有非正式临时收托的需求,并提出使幼儿园成为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中心有明显优势。左本琴等在上海市进行的调查也发现,0-3岁婴儿的家长们迫切希望孩子在早期能得到全面的智力开发、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而目前可选择的以民办早教机构为主,但家长们对民办早教机构的规范性存在疑问。张书颖等在讨论为小学生提供课后托管的问题时,分析了家长在工作与生活之间两难的处境,提到实施有需求家庭的托管服务是降低新生代生产生活压力的有效措施,可以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价值理念。但他们明确提出将低龄儿童排除在托管的考虑之外是出于安全原因。而我们认为其中家长面对的困境是相同的,而安全措施是可以不断规范的。栾俪云在针对小学生家长照顾子女方式及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家长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时间,但他们对托管机构又不放心。而我们认为这也是低龄婴儿家长同样面临的问题。

2001年9月1日北京市开始执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由3-6岁向前延伸到0岁。

2014年8月15日南京市开始实施的《南京市0-3岁婴幼儿保育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公民个人等以多种形式举办0-3岁婴幼儿保育机构,大力扶持社会办园。0-3岁婴幼儿保育机构分为育儿园、亲子园和看护点三种类型。这一办法正式考虑到了婴儿托管的问题。

二、家长对婴儿托管的需求度和接受度调查

由于目前幼儿园收托的年龄已经向下延伸到了2岁,因此本次关于婴儿托管问题的调查我们拟针对婴儿在0-2岁期间的照顾问题进行。本次调查面向成都大学的青年教师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就调查对象在接受问卷时的兴趣和完成问卷的认真程度看来,被访者对该问题有关注意愿。此次调查的对象我们选择了三类人群,第一类是准父母和0-2岁婴儿的父母,他们正在经历照顾婴儿的过程,对其中的烦恼、困惑有最切实的感受,对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最直接的考虑,他们的感受和想法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将准父母也归为正在照顾婴儿的家长群体是因为我们认为准父母对婴儿的照顾方式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对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有比较成熟的思考,并且他们的规划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不久之后切实的行动方式,因此可以算是一种成为事实的烦恼和措施;第二类是未生育子女的青年教师,他们是未来婴儿托管服务真正可能面对的群体,他们的想法和态度应该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第三类是孩子在2岁以上的家长群体,他们在曾经照顾婴儿的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也可能是其它家长会遇到的。因此,我们以第一、二类人群为主,兼顾第三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婴儿照顾方式的现状、婴儿照顾过程中的烦恼和家长的主观意愿、家长对婴儿托管的认识和担忧三大方面,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得到这样一些发现。

(一)婴儿照顾方式及满意度现状值得引起重视

1.婴儿照顾方式以父母亲自照顾为主

图1对婴儿照顾方式的选择结果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父母选择了由自己或者配偶亲自照顾婴儿,并且在三类人群中都是以自己亲自照顾婴儿的人数最多。同时也发现,无子女的人群选择“自己亲自照顾”的人数明显比选择其它选项的人数多得多,而另两类人群各选项之间选择的差异较小,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可能因为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转变,更加认识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更愿意自己亲自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一种意愿与现实的矛盾,亲自照顾可能只是年轻人一种美好的愿望,但真正兵临城下时才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一愿望难以实现,还是不得不选择祖辈照顾或者请人照顾的方式。

2.祖辈的照顾仍然很普遍

从调查结果来看,祖辈照顾婴儿仍然是较普遍的一种方式,约占调查总人数的35%。其中绝大多数是一家三代住在一起,还有少数家庭面临着祖辈将孩子带离父母身边的无奈。

3.家长对亲自照顾满意度更高

从家长对所选择照顾方式的满意度来看,父母亲自照顾的满意度较高,祖辈照顾或者请人照顾的都透露出或多或少的无奈。尤其是对“祖辈照顾”这一目前仍然较普遍的方式,父母真正感到满意的比例低于10%。

图2各种照顾方式的满意度

(二)婴儿照顾过程中有各种烦恼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预设了婴儿照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八种问题供家长思考自己是否有此烦恼,包括照顾婴儿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和对婴儿能否健康成长产生的担忧两大类,其中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包括对工作的影响、时间精力不足、自己与父母保姆之间相处的烦恼三大方面,对孩子的担忧概括在身体、教育、交往以及所形成的习惯、能力五个方面。此外,我们询问家长是否有别的烦恼,家长没有作出其它回答。调查呈现出如下结果:

图3婴儿照顾过程中家长产生各种烦恼的人数比例

从图3呈现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婴儿照顾过程中,家长都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尤其表现在两方面。

1.影响工作是很多人的烦恼

调查发现,54.6%的家长感觉到照顾婴儿这一家庭责任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占用工作时间、工作时难专注、工作无法高质量完成等方面,有的家庭甚至不得不以夫妻一方辞职回家的方式解决照顾婴儿的问题,但这样的选择对于事业以及经济都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而言,无疑也是一大压力。

2.祖辈协助带来诸多烦恼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隔代教育的担忧是家长最大的烦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父母对祖辈照顾婴儿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在隔代教育的影响下,婴儿随之而出现的习惯、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也相应地成为了家长的烦恼,从调查结果来看,由祖辈照顾且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婴儿家长几乎都存在有关婴儿习惯、交往方面的烦恼。

从各类人群的分类统计中(如图4),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对于“与父母或保姆相处的烦恼”的选择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有子女人群的选择比无子女人群要高得多,而且认为有此烦恼的人群中仅有一人是请保姆在家照顾婴儿的,其他都是选择由祖辈照顾或者自己照顾的,其中以选择由祖辈照顾的为绝大多数,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应,家庭中两代人相处的矛盾是很难避免的,而这种矛盾让很多人在不断隐忍,尤其出现在婆媳之间或者女婿与岳父母之间时,往往可能变成日后长期相处的刺,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不利的。而无子女人群认为有此烦恼的人很少,究其主要原因很可能在于还没来得及体会到。

图4各类人群中产生各种烦恼的人数比例

(三)家长对婴儿托管持观望态度

关于“你是否需要婴儿托管”的问题,有19.5%的家长表示需要,48.1%的家长表示可以考虑,只有32.4%的家长明确表示不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婴儿托管服务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而绝大多数家长表示可以考虑,反映出他们有需求但是不放心的心理状态,这种不放心和这一服务的不成熟有很大关系。目前,成都地区婴儿托管服务几乎处于空白,其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以及责任范围都处于很模糊的状态,家长的担忧也就很正常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图5),家长对机构托管婴儿的担忧最主要在三大方面:第一,单对多照顾不够精细;第二,教养人员缺乏责任心;第三,教养人员能力不足。

从各类人群的分类统计中(如图6),我们看到,各类人群担忧的问题也有明显差异,正在照顾婴儿的家长最担心的是能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照顾方法的困惑;而2岁以上孩子的家长担心饮食质量和亲情淡化问题的明显比其他家长多得多,我们猜测这和家长感受到的孩子入托幼儿园的实际问题有关,这也对我们在开展婴儿托管服务上如何符合家长的愿望和需要提供了启示。

图5对婴儿托管存在各种担忧的人数比例

图6各类人群中存在各种担忧的人数比例

三、婴儿托管服务发展方向的思考

从面向家长进行有关“婴儿托管的需求度和接受度”的调查中,我们认为,家长对婴儿托管是有需求的,同时存在很多的担忧,造成目前不敢接受的一种状态。

(一)家长的烦恼可以通过婴儿托管得以缓解

家长对婴儿托管的需求可能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呈现出的,即家长已经直接表达出有需求的;另一种是潜在的,也就是说家长没有明确表示有此需求,但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其照顾婴儿的烦恼可以通过让婴儿入托的方式解决的,这部分家长应该也是婴儿托管可服务的对象。比如家长最主要的两大烦恼:隔代教养的负面影响和与工作的矛盾,都是可以通过托管婴儿的方式解决的,而家长对婴儿健康成长的担忧和照顾婴儿在方法上的烦恼,也是专业的托管机构可以让家长省心并对家长加以指导的。

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年轻父母在社会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生活对经济收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认为由专业机构托管婴儿是解决年轻父母参与社会工作后顾之忧的最有效措施,能更好地和年轻人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二)家长的担忧需要重视并寻求解决

关于家长们对婴儿托管的担忧,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源自于托管机构的不完善,另一类源自家长的过度担心。近几年幼儿园频频出现负面新闻,无疑加剧了家长对托幼机构的不放心,而幼儿园出现此类事件的根源在于幼儿入托需求的增加导致的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培养跟不上、教师录用降低标准等因素,因此婴儿托管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不能“”。另外,服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还包括缺乏监督。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控不能深入之处,发动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也是有效的监督办法,如果托管机构能够将托管的全过程透明化,比如将婴儿在园的全部活动全方位摄像记录,并允许家长自由查看,想必家长的担忧也是可以消除的。同时,婴儿托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责任认定以及师生比、师资要求等都需要详细具体的研究和规划,用全面具体的方案措施让家长认识和了解婴儿托管及其价值,并赢得家长的信任。

此外,家长对“单对多照顾不周”的担忧以及部分家长对“婴儿能否融洽相处”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的过度担心。我们认为婴儿最需要的应该是一个适合年龄特征、安全且丰富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婴儿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一对一的服务,而需要一对一服务的生活环节,教养人员可以轮流进行。由于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让新一代的父母对多个孩子共处的情境毫无感受,让新一代的祖辈对孙子孙女格外宝贝,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现实的婴儿家庭照顾过程呈现出多个成人围绕一个孩子的局面。人越多,越细致;越细致,越控制;越控制,越包办;越包办,越辛苦;越辛苦,越觉得需要人手多。恶性循环下,成人对照顾质量的关注集中到了人手数量上,而孩子的活动却被限制了。因此,婴儿照顾过程中应该“抓住”什么、应该“放手”什么,也是展开婴儿托管服务之前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当然,教养人员足够的配置也是必须的,例如:南京市于2014年8月开始实施的《南京市0-3岁婴幼儿保育机构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对师生比的要求是0―6个月1∶2;7―12个月1∶3;13―18个月1∶5;19―24个月1∶6。至于孩子之间能否融洽地相处,相信在专业的引导下,孩子表现得会比在家庭中更好。而日本、新加坡、台湾、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婴儿入托的先进经验也是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婴儿托管服务是有一定需求的,其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而展开婴儿托管服务是基于婴儿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孩子的这样一种社会现状上想到的。当然,如果延长妇女产假的提议能够得以实现,如果父母亲自照顾婴儿的可能性能够得到提升,我们也就不需要再为婴儿由谁照顾的问题而烦恼了。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金锦秀.从局外走向局内――关于幼儿园成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中心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9).

[2]左本琴,周平.家长选择民办亲子园的原因及其评价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

[3]张书颖,杨晨.关于对社区有需求家长实施儿童托管服务的探讨[J].新东方,2012(6).

[4]栾俪云.双薪核心家长子女照顾方式及满意度研究――以广州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7

【关键词】婴儿;辅食;护理宣教;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影响情况

theinfluenceofnursingeducationaboutBabyFoodSupplementReasonablefor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LianGBao-chang.//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6):109-11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complementaryfeedingbabyreasonablecareandeducationfor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produced.method:300infantsaged4-12monthswereselectedinthehospitalfrommay2013tomay2014,allinfantswerecarriedout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determinationoftraceelements,andweredividedintotwogroups,150casesineachgroup.infantsinthecontrolgroupdidnotcaretoaddcomplementarymissions,infa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nursingeducationcomplementaryfeedingbeforeimplementation,the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ofcomplementaryfeedingafter3-6monthsinfantswerecompared.Result:Comparedtwogroupsofinfants,thecontrolgroupofchildren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andaddcontentinwholebloodfrom3to6monthsaftertheFetraceelementsinfoodsupplementsignificantlyreduced,whiletheobservationgroupofchildrenbeforeaddingcomplementaryandcomplementaryfeedingafter3to6monthssignificantlyincreasedtraceelementcontentofFe,whichshowedreasonablecomplementaryclinicaleffectsofsignificantpubliceducation,hadeffectivelyenhanceFecontentoftraceelementsinwholebloodofchildren.theobservationgroupinfantswithirondeficiencychanceofanemiawas12.0%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of30.0%,intheobservationgroupwas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Baby;Complementaryfeeding;nursingeducation;irondeficiencyanemia;morbidity;impactcase

First-author’saddress:thepeople’sHospitalofJiangmen,Jiangmen529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40

从出生到满1岁这个阶段称为婴儿期,这个阶段小儿的主要食物为乳汁,母乳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能够预防感染的多种免疫物质,因而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1]。近几年,因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母乳喂养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母乳喂养率逐渐的上升,但是很多家长对添加辅食并不了解,一些家长甚至错误的认为,婴儿时期只要有充足的母乳就可以了,不需要添加其他事物。婴儿合理添加辅食的营养搭配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问,也是需要家长朋友注意的问题,婴儿时期的饮食营养影响了婴幼儿以后的发育、成长,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都产生影响。在重视婴儿营养问题的基础上,更需要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婴儿时期的照顾和喂养不当易导致小儿营养不良以及相关的疾病出现[2]。正确的喂养和育儿知识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健康宣教是临床上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定期的进行健康宣教和知识普及,做到没病预防,有病早期发现,早采取治疗措施。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婴幼儿体内铁储存无法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求,进而出现贫血,婴儿主要表现为面色发黄或者发白,身体柔弱,容易疲倦、乏力,精神不佳,抗病能力低,注意力无法集中[3]。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对其有无进行健康宣教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龄为4~12个月婴儿共300例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无腹泻、肺炎以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史,之前进行母乳喂养或者配方乳喂养,研究得到了家长的知情同意,同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选的婴儿中,男169例,女131例;年龄4~12个月,平均(6.3±0.6)个月。所有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均进行铁微量元素测定,所得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将所选的婴儿根据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比较婴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符合血常规缺铁性贫血,也就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Hb低于110g/L,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低于20%,网织红细胞低于1.5%,HCt低于30%,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低度贫血为Hb

1.3方法对照组的150例婴儿未进行添加辅食护理宣教,婴儿家长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以及婴儿的口味添加辅食,没有进行精密的计算。观察组的150例婴儿在添加辅食前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每天需要食用的食物,用量以及种类等。(1)育儿基本知识普及。教会父母通过小儿的体重、身高、胸腹围等数值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宝宝到正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早期的纠正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异常;从多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如抱婴方式、母乳喂养、尿布使用、睡眠时间、安全防护以及预防接种等;指导家长为婴儿做被动操和亲子游戏,进而提升婴儿免疫力,增进母子感情[4]。

(2)健康宣教。向即将添加辅食的家长发放有关喂养的相关资料,实施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例如VCD宣传片、墙报专栏、定期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讲座、针对个别婴儿进行指导等,派至少主管医师或者主管护师级别的人员进行集中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儿童缺血性贫血的定义、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以及造成的危害,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家长了解缺血性贫血可通过药物进行补充,临床常用的铁剂为富血铁、硫酸亚铁等,在服用上述药物时还需要服用维生素C,以此来加快铁的吸收。最好是通过食物补充,增加婴幼儿的运动量,保持膳食平衡[5]。(3)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虽然母乳中铁的量不是很足,但是婴儿吸收的很好,吸收率能够达到50%[6]。如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强化铁配方奶,最常用的是牛奶,不超过3个月的婴儿肠道尚未成熟,影选择豆类代替乳品,同时及时添加辅食。1~3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青菜水、鲜果汁以及鱼肝油制剂;处于4~6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烂粥、米糊、水果泥、鱼泥、豆腐以及蛋黄等;处于7~9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肉末、肝泥、碎菜、蛋、烂面等;处于10~12个月的婴儿可以添加馒头、稠粥、碎菜、豆制品、碎肉等。总之选择含铁丰富的辅食,例如动物血、猪肝、鱼、瘦肉、水果蔬菜、豆腐类等,咨询专业的人员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方法。进行牛奶喂养的婴儿进行加热处理后方可给予,以降低由于过敏引起肠道失血[7]。

1.4检测方法两组婴儿分别在添加辅食前以及添加辅食3~6个月后,用iL-951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通过火焰法测定其全血Fe微量元素,比较两组均值。观察两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上臂围、体重指数及血红蛋白量等营养指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婴儿全血Fe微量元素含量比较(x±s)μmol/L

组别开始添加辅食前添加辅食3~6个月后

对照组(n=150)392.2±13.4338.9±10.3

观察组(n=150)386.4±20.2556.4±20.4

p值>0.05

2.2两组婴儿家长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在对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常见病的知晓情况中,观察组家长为134名,对照组家长为86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0938,p

3讨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情况下是通过这个国家儿童的营养状况反应出来的,然而营养状况也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基础。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反映出营养状况的状态,贫血问题属于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指出,世界小儿出现贫血几率高达50%,一些发展中国家更高。虽然现今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态明显提升,但是仍然具有很高的缺铁性贫血的患病几率。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疾病,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快速,需要较高量的铁,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另外,长时间的贫血还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Fe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过氧化物酶以及细胞色素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参与到组织二氧化碳及氧的交换和转运过程,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酶等参与组织呼吸,促进了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体内Fe缺乏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贫血、记忆力下降以及无力等[8-9]。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基本上都来源于食物,每种食物所含的微量元素数量和种类不同。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容易被婴儿接受,易于消化吸收,同时母乳中的Fe含量远远高于牛乳,吸收率也明显比牛乳高,一般情况下,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能够很好的满足4~6个月以内婴儿营养的需求。但是婴儿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一年之内身长可增加一倍,体重增加2倍,大脑迅速发育,小儿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量非常大[10]。当婴儿处于4个月后,主要特点为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膳食铁,然而婴儿的主要食物牛乳和人乳中含有的铁量均较低,无法满足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储存铁消耗殆尽后即出现缺铁性贫血,因而6个月~3岁的小儿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时,假如仍然以乳汁为主要食物,而不添加辅食,或者添加辅食不合理,量不足,就容易引起铁输入不足,导致机体缺铁[11]。

轻度贫血时婴幼儿临床上并无明显表现,等出现口腔黏膜、唇、食欲减退、指甲苍白、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生病等症状时则为中度贫血,身材矮小、生长迟缓或者智力减退、免疫力差以及常常合并肝脾淋巴结重大或者感染等症状时则发展为重度贫血。化学检验可以发现血清铁蛋白降低,血色素降低等。缺血性贫血最重要的是预防,治疗相对容易[12]。选择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硫酸亚铁、铁剂、富血铁以及葡萄糖酸亚铁等,开始服用选择小剂量,在服用药物时还需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时应避免服用浓茶、牛奶等物质。食疗上应注意均衡营养,多使用富含鱼肉、肝脏等食物,在正确的时间添加辅食,应全面适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也不断的增强,正向人们所说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营养[13-14]。因专业的限制,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均衡、科学的营养,但是一些知识的缺乏导致喂养小儿方法不正确,进而会引起小儿营养缺乏以及生长发育不均衡。因而作为专业的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开展知识讲座,正确科学指导父母怎样育儿,健康宣教正好迎合了这个需求,为父母提供了明确的科学方法[15]。

通过对两组婴儿进行比较,对照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观察组儿童添加辅食前及添加辅食后的3~6个月全血中Fe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上升,这就说明合理辅食宣传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有效的提升儿童全血中Fe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为12.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婴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为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儿童以后的智力发育及体格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会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导致多种疾病出现。预防缺铁性贫血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应详细了解具体的添加方法,医护人员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儿家长实施护理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几率,促进婴儿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碧清,李贤芬,陈稀,等.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7):1525-1526.

[2]BaoChunjiu,wangGuofen,ZhuangHuajuan,etal.Strengthenfeedingguidanceandhealtheducationtoimprovetheparkfor3-6yearsoldchildrenanemiastatusanalysis[J].Journ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2011,14(3):310-311.

[3]刘经虎.口服铁剂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18(11):456-457.

[4]仇小强,黄才千,曾小云,等.广西三城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36(17):415-416.

[5]YangHuimin,XiaoFeng,LiRuili,etal.0-3yearsoldchildrenincommunitybegantoaddcomplementarytim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J].ChineseJournalofChildHealthCare,2011,26(4):97-98.

[6]林湘艳.宝宝的辅食妈妈应该如何做[J].家庭中医药,2009,30(10):66-67.

[7]林洁冰,朱艳娜,梅家平,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与营养摄入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33(9):528-529.

[8]陈善萍,肖皓东,李红,等.895例儿童微量元素临床调查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8(5):208-209.

[9]潘雪峰,郑定容,刘志伟.1236例儿童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5(13):1864-1865.

[10]HuZhongmei,BaiXuemei,GongHongyu.addedfoodanalysis[J].Journalofthe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2009,10(3):274-275.

[11]郭树平.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0):764-765.

[12]边志华.间隔补铁法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0):130-131.

[13]时建秋.儿童缺铁性贫血婴儿的琥珀酸亚铁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23(2):758-759.

[14]Yangwenxiang.thechildhealthclinicinfantirondeficiencyanemiaofanalysisandtreatment[J].Clinical-ChinaHealthnutrition,2013,48(12):647-648.

[15]张玉姝,刘吉伟.不同年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48(29):332-333.

[16]杨静.大同市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调查及病因对策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282-283.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8

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一般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早期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甚至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本课题中的早期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

二、支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依据

1、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

(1)婴幼儿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在身体发育方面,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新生儿脑重约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在认知发展速度方面毫不逊色于身体方面的发展。0-3岁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和他们动作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就是其认知发展的表现。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极度柔弱的状态,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能够活动自如,从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进入到主动的状态,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动作。

(2)人脑发育的重要性。人类大脑天生就具备了千亿的神经细胞数量,但随着婴幼儿的发育,这些神经细胞出现用进废退现象,基于对大脑的不同刺激,一些细胞选择性消失或留存。例如,很多没有视觉的人,为了生存而更多使用触觉,因而在触觉方面表现优秀。

(3)婴幼儿较强的模仿能力。婴儿出生没多久就表现出模仿学习,例如,新生儿在一定距离内,面对多次重复伸出舌头的成人脸时,也会做出伸舌头的动作。随着婴儿的成长,与周围人物和环境更多的接触中,显示出婴幼儿的模仿学习行为。

(4)语言的获得是先天机制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语言发展即有先天机制的作用,又有后天的环境的影响,这是被许多语言学家早已多次证明的。和其他声音比较,刚出生的婴儿就表现出对人类语言的兴趣,

(5)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儿童认知活动开展的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给予幼儿安全、信任感,在这种情感背景下,能够鼓励婴幼儿认知活动发展。0-3岁这个阶段是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重要阶段。

2、环境因素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1)对婴儿生长的环境进行早期干预能促进智力发展。在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的婴儿进行早期环境干预能明显地促进其智力发展,从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在贫困家庭挑选了心理和身体技巧相似的100多名婴儿进行了长期研究。这些婴儿分为两组,一半组成实验组,接受高质量的婴儿日托护理中心的照顾,提供教育、健康、社会等训练项目。从几周大到5岁。另一组位对照组,不参加训练项目,正常参与各自的生活。通过追踪研究分三次进行测验,分别在这些孩子18个月大时,12岁和15岁时,智力测验实验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在21岁时,对学生思维、受教育性、就业程度、养育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测验,实验组在阅读和数学测验中依然得分较高,上大学就读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两倍。

(2)母亲的敏感性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能强烈的影响婴儿日后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技巧。如果母亲天性乐观,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则婴儿的智力发展更好。

(3)谈话方式影响婴儿智力。伦敦语言和听力中心的莎莉?渥德博士认为在婴儿9―1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与婴儿的谈话方式对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她是根据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她把140名婴儿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干预组婴儿的父母以谈话指导,对照组的父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婴儿交流。7年后的智力测验表明,实验组有9名儿童的智商超过130,另一组没有一个儿童超过130。实验组的语言技巧及总体智力都比对照组的明显为高。

除了以上实验依据外,教育的作用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被人们所熟知,这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育决定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促使婴幼儿向前发展。而皮亚杰提出的关于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婴儿发展,在此处不再详细论述。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成为一个强者,一个社会佼佼者,很早就开始计划孩子的人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很多家长在学前期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更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开始各种所谓的早教。教育宜早,这是社会上一个普遍的观点了,但是,现实中人们对早期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很多家长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1、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对象存在不完全认识

真正意义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好的起步点,送孩子参加形形色色的早教班,觉得只要进入了早教班,参加各种早教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就是好的。而自己只是接送陪伴的角色,甚至连接送陪伴的任务都交由其他人完成。殊不知,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对家长的指导,指导家长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科学教养。

2、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目的存在狭隘认识

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而多数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和数学,甚至是某种特长的训练和学习。早期教育是促进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开发婴幼儿特长还不是它的目标。

3、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存在错误认识

对早期教育目的误解必然会导致教育内容的失误。有些家长或者不专业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识字,读外语,学绘画、钢琴、舞蹈等内容,而严重忽略幼儿的情感教育,如亲子间依恋关系,师幼间的师生情感、小伙伴间的同伴情感等等。

4、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方式存在误解

灌输式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长期习惯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如在孩子不理解的基础上,教孩子死记硬背诗句等。而真正理解和尊重幼儿的教育方式应该有对话的,有互动的,带有情感的,这才是早教的本质,绝对不能全盘灌输。

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

1、懂得关心教育

关心是一个人对他人、事件或物品的关注和关爱。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应当给予孩子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做到用心呵护孩子,悉心照料孩子、关注和重视孩子。首先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更好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其次关心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正确合理地认识这些差异,帮助每一个幼儿得到进步;最后关心情感需要,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而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呵护。

2、教会幼儿感知生活

0-3岁婴幼儿的成长是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过程,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幼儿的学习,更多是与生活直接相联系的,是直接体验、感知和经历生活事件的过程。因此,学习生活是早期教育的重点,在生活中,幼儿学会感知,学会发现,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同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也要求幼儿首先需要学习适应真实的生活。

3、教育形式侧重于个别教育

由于0-3岁婴幼儿的特点,如身体发育不完全,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参与集体形式的教育,而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形式。另外,早期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成人,每一个孩子所在的家庭都有其特殊性,在早期教育中,给予不同家庭进行早期教育指导时,也需要个别对待。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9

第一条  为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母婴保健工作实行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母婴保健事业的投入,完善行政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实行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五条  省、市(指设区的市,下同)、县(含自治县、县级市、区,下同)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工作。

民政、计划生育、教育、科技、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做好本单位母婴保健工作。

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职责,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保健服务,应当具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根据保证质量、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由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八条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单独设立婚前医学检查门诊,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项目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执行省财政、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减少或者增加检查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

第九条  从事婚前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具有医师以上技术职称,并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经过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

第十条  从事婚前保健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文明服务,认真回答当事人的有关咨询,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为当事人保守秘密。

第十一条  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申请结婚登记前,应当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婚前医学检查。

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男女双方,应当如实回答与婚前医学检查相关的询问,了解婚前保健知识。

边远贫困地区或者交费确有困难的人员,其婚前医学检查费用,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减免。

第十二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论断,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生育的,应当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

(一)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二)双方为遗传性中度智力障碍或者一方为遗传性重度智力障碍;

(三)双方或者女方患有地方性克汀病。

第十三条  对《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指定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  有关精神病和本条例规定的疾病实行首诊报告制度。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划定的区域,负责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第十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孕产妇保健技术管理常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第十六条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必须经过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  从事接生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准确填写《孕产妇保健册》,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产伤、产后出血。

第十八条  城市(不含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镇)不得设立助产接生站或个体接生诊所。未取得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禁止从事家庭接生。

第十九条  孕妇应当在怀孕12周内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孕产妇有了解保健内容和检查结果的权利。

第二十条  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条例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结扎手术的,应当按国家规定享受休假,手术费用按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报销;不享受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第四章  婴幼儿保健

第二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推选和支持母乳喂养,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婴幼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开展婴幼儿疾病筛查;对婴幼儿常见病进行防治和分类指导。

第二十三条  新生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在新生儿出生2周内,持《孕产妇保健册》和《儿童保健手册》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进行儿童保健登记,按时接受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

第二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分管范围内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和监测。

托幼园所实行卫生保健合格证制度。卫生保健合格标准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开办托幼园所必须具备基本卫生条件,取得《卫生保健合格证》,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各项卫生保健制度。

直接从事看护婴幼儿职业的人员,必须每年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检查身体,取得《健康证明书》。

第二十六条  儿童入托入园,应当持《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托幼园所招收儿童,应当查验其《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

第五章  技术鉴定

第二十七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医学技术鉴定。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持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在接到检查、诊断结果15日内向当地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医学技术鉴定的书面申请,同时提供有关资料,并按规定交纳鉴定费用。

第二十九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鉴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结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在30日  内作出鉴定结论。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与申请鉴定的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实行县、市、省三级鉴定制。省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结论。

第六章  行政管理

第三十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母婴保健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二)依法制定母婴保健工作规范性文件和技术管理措施;

(三)培训、考核母婴保健执法监督、监测人员;

(四)审查或者批准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施行节育手术、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业务;

(五)考核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施行结扎手术、终止妊娠手术和家庭接生人员,并颁发相应合格证书;

(六)监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

(七)依照《母婴保健法》,本条例实施奖励和处罚;

(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母婴保健工作的组织、规划、技术管理和宣传教育。

第三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条例开展母婴保健服务实行许可证制度。本条例规定使用的许可证、合格证、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和医学鉴定证明,必须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

第三十二条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时,必须依法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并备案。

经婚前医学检查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暂缓办理结婚登记;不宜生育的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方可办理结婚登记。

第三十三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发放生育指标时,必须依法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对取得婚前医学检查证明适宜生育的,方可发放生育指标。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时,必须依法查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对取得《出生医学证明》的,方可办理户籍登记。

第三十五条  教育、科技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母婴保健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科研成果推广计划。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母婴保健宣传列入计划,面向社会宣传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和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第三十六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聘任母婴保健监督员。母婴保健监督员在本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进行母婴保健监督。

母婴保健监督员应当在现职从事母婴保健管理工作或者业务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中聘任,报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在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监测工作。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八条  对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其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母婴保健组织领导、监督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市以上科研成果的;

(三)在推广母婴保健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及宣传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500元至5000元罚款:

(一)增加或者减少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的;

(二)未按规定报告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

(三)未按规定实行有关疾病首诊报告的。

第四十条  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当事人、责任者及其单位,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每例处以1000元至2000元罚款,并没收责任者及其单位的全部非法所得,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执业资格,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接生、医学技术鉴定、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出具医学证明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非法活动、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可并处以5000元至20000元罚款。

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取消其执业资格。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托幼园所,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视情节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直至吊销《卫生保健合格证》:

(一)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的;

(二)招收儿童入园入托,未按规定查验其《健康证明》、《儿童保健手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

(三)直接从事看护婴幼儿职业的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书》的。

对未取得《卫生保健合格证》而开办托幼园所的,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吊销《卫生保健合格证》的,应当通知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三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或者采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致人死亡、残疾、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五条  执行罚款和没收非法所得,应当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罚没款全部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四十六条  卫生、民政、计划生育、公安、教育等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条例,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所称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母婴护理和育婴师的区别篇10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模式。方法对110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妇经过充分咨询后自愿选择妊娠结局,对选择终止妊娠者提供安全的人工流产服务;选择生育的孕妇由艾滋病科负责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由产科负责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及新生儿相关处理,产后42天母婴转艾滋病科管理,婴儿同时转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体检、生长发育监测、指导计划免疫和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92例产妇中有82.61%进行全程的抗病毒治疗,其余病例选择产时产后或产后预防方案,总体服药依从性良好,有26例年满18月龄以上婴儿HiV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其余婴儿在随访中。结论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规范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是HiV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关键,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良好合作可以达到对HiV感染孕产妇的最佳管理和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疾病传播垂直抗病毒药综合预防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母婴传播的比例明显增加。尽管国外成功经验显示采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可明显降低HiV母婴传播率,但仍未能完全阻断其传播。我院属传染病医院,现将我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模式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来自广西部分地区的HiV感染的孕产妇110例,其中3例是孕期在我院产科门诊行HiV抗体初筛,结果待复查,其余孕产妇在首诊医疗机构行HiV抗体初筛,结果待复查,全部病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wB),结果阳性后确诊HiV感染。确认感染时间:孕前15例,孕早期2例,中期50例,晚期33例,产时初筛阳性产后确认10例,晚孕确诊及产时发现共43例,占39.09%。

1.2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对HiV感染孕妇及配偶/性伴提供咨询和健康教育,使孕妇及家人充分了解HiV感染对本人及HiV可通过母婴传播的危害、了解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知识和干预措施,以及告知干预成功或失败后抚养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经过反复咨询,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自愿选择生育或终止妊娠。但孕晚期以后发现感染者已失去终止妊娠的机会只有选择生育。

1.3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

预防HiV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针对HiV感染进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降低母婴传播;同时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1]。经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咨询,充分了解抗病毒治疗益处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教育,让她们作出抗病毒治疗的相关决定。除孕38周后或产时才发现HiV感染者在产科进行咨询及选择产时产后或产后预防方案外,其余孕妇转介到我院艾滋病科,由专职医师负责予接受抗病毒前咨询、评估、依从性教育、抗病毒治疗及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另有部分孕妇在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进行抗病毒治疗,转介到我院孕期保健和分娩。

1.4产科干预

1.4.1孕期特需保健

HiV感染孕妇孕期除常规孕期保健监测外,还有特需的保健服务内容。需了解与HiV感染相关的病史如感染途径、感染时间,根据有无相关临床症状、有无机会性感染、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评估,判断HiV感染的分期。了解抗病毒治疗情况如开始治疗的时间、用药方案、服药的依从性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了解既往孕产史有无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有无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其子女有无HiV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贫血很常见,除妊娠生理性贫血、CD4+t淋巴细胞较低的患者合并感染可能导致贫血外,预防HiV母婴传播首选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aZt),常见的副作用是严重的贫血,孕期定期监测Hb或Hct。如果Hb或Hct较基线值下降>25%或Hb

对于选择终止妊娠的HiV感染孕妇,提供安全的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方法指导,提供HiV感染后续的监测、治疗、特殊心理支持及综合关怀服务。

1.4.2安全分娩

1.4.2.1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产程处理总原则是避免产科损伤性操作,主要是指会阴侧切术、胎吸或产钳助产等。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注意保护会阴防止会阴裂伤、缩短胎膜早破时间。分娩前行产道清洗,减少产道分泌液的HiV病毒含量,降低胎儿通过产道时的感染机会。孕妇通过充分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

1.4.2.2剖宫产分娩

目前认为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在有条件地区可以选择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一般择期剖宫产的时机选择在妊娠38周。临产后、胎膜早破后或者孕妇病毒载量

1.4.2.3新生儿的产科相关处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量减少与母亲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接产过程特别是清理呼吸道时减少损伤,处理脐带后尽快流动水淋浴减少感染机会[3],并尽快喂服抗病毒药,为避免呕吐,喂药在两次喂奶间进行。

1.4.3喂养方式

人工喂养是HiV感染母亲最安全的选择,人工喂养有困难的地区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才可选择纯母乳喂养,早期断奶十分重要,一般认为产后3~6个月,最好4个月内断奶。一定要杜绝混和喂养。

1.5产后管理

1.5.1母亲的管理

HiV感染的孕妇在产后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出院前由艾滋病科医生予产后的全面评估,安排停用或继续抗病毒治疗;按产后常规内容访视体检,监督抗病毒药物的服用及观察停药后的不良反应,产后6周回产科体检,了解子宫复旧情况等。同时再次到感染科进行临床评估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决定是否停用抗病毒药。CD4+t淋巴细胞350/mm3则按安全方式停药[2]。外地患者于产后42天转介给当地HiV感染管理系统及保健机构。

1.5.2婴儿的管理

与儿童保健科协作继续指导人工喂养、常规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和预防接种,监督服用抗病毒药至疗程结束。根据wHo建议:生后4~6周不能除外HiV感染的婴儿开始口服复方新诺明预防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治疗,直到除外HiV感染。

1.5.3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对HiV感染母亲所分娩的婴儿预防相关传染病同样重要,应当监测儿童有无艾滋病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水平,科学指导计划免疫,HiV感染儿童不宜使用活疫苗,未完成预防接种的婴儿进行保护性隔离,待除外HiV感染后尽快补种疫苗;新生儿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母亲合并HBV感染婴儿也应按常规注射HBiG予被动免疫。新生儿在无免疫抑制的情况下(CD4+t细胞百分比≥25%)接种卡介苗,无条件检测CD4+t细胞者如母亲抗病毒治疗满8周,新生儿无艾滋病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等)也予接种卡介苗。

1.5.4婴儿HiV抗体检测

第一次检测于出生后12个月进行,第二次检测于出生后18个月进行。出生后12个月进行第一次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阴性者,应用另一种试剂再次检测,结果仍然阴性者,可除外HiV感染。第一次检测结果待复查者,需要在出生后18个月进行第二次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者,应用另一种试剂再次检测,结果仍然阴性者,可除外HiV感染。结果待复查者,需做确认试验[4]。确认试验阴性者,除外HiV感染,确认试验阳性者,纳入儿童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

2结果

2.1生育情况

110例HiV感染孕产妇有18例选择孕中期引产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率为16.36%;有92例选择生育(其中包括孕晚期确认HiV感染33例,产时初筛HiV抗体阳性产后确认10例),生育率为86.64%。

2.2抗病毒治疗情况

92例孕产妇有76例(82.61%)全程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为二联或三联药物。因部分产妇临产前及产时HiV初筛阳性,产时或产后方确诊HiV感染,并有数例产妇转入我院时已临产,2例产妇宫口近开全,故有7例选择产时产后预防方案、9例选择产后预防方案(仅新生儿用药)。有6例孕前确诊aiDS已抗病毒治疗者于孕早期用nVp替换eFV,有7例孕妇因贫血用d4t替代aZt,无因药物不良反应需停药病例。76例全程抗病毒治疗孕妇有1例漏服药3次,服药依从性95%,75例孕妇服药依从性100%,总体孕妇药物依从性良好。

2.3孕期保健情况及分娩方式

110例孕产妇根据CD4+t淋巴细胞

92例产妇剖宫产83例,剖宫产率为90.22%,阴道分娩9例,阴道分娩率为9.78%。阴道分娩组仅有2例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

2.4阻断效果

92例产妇,活产婴儿93例(1例双胎),有8名婴儿失访,失访率为8.70%,均为2005年及2006年初出生(包括6例仅婴儿用药者),来自中越边境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及管理尚未规范化的边远地区。在访婴儿85例,其中有26例年满18月龄以上婴儿(包括3例aiDS母亲所生的婴儿),HiV抗体检测全部阴性,现阶段HiV母婴传播率为零,阻断效果满意。其余59例婴儿在随访中,待年满18月龄才能确定阻断效果。

3讨论

早期发现HiV感染的育龄妇女和孕妇是开展抗病毒治疗预防HiV母婴传播的基础,我院有16例(17.39%)产妇选择产时产后或产后方案治疗,失去了母婴阻断最佳抗病毒治疗方案实施的时机,需加强孕期保健,将预防HiV母婴传播检测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为预防HiV母婴传播,目前推荐对所有HiV阳性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何规范化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关键,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如药物的效力—方案的选择、为将来的治疗保留可能性、病人预期依从性、不良反应及并发的疾病及药物对胎婴儿的影响等,依从性教育是治疗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我院由艾滋病科专职医师负责HiV感染孕妇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及与产科、保健科密切合作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在同一家医疗机构完成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和产后母婴保健及回访工作,达到了对HiV感染孕产妇及婴儿的最佳管理和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44.

[2]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编写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