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集聚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59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1

一、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近几年,盐城市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坚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的重要举措,把加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抓手。2008年,市政府确定了首批15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今年,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又增加到23个。从我们最近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确实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被认定为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的有5个。首批15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基本或初步建成、已经正常开展经营服务的有10个,其他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创建之中。县一级已建成或在建的服务业集聚区也有30来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对全市服务业的提速增效,对助推工业化、城市化,已看出明显效用。

1.提高了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据12个服务业集聚区统计,至2009年底,总投资已达97.3亿元,其中2009年投资达50.6亿元;2009年总投资中,基建投资10.3亿元,占20.4%,产业投资40.3亿元,占79.6%;2009年共实现销售收入达89.1亿元,比2008年增长49.5%。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6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这个增速比整个GDp增速快1.8个百分点。据测算,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部分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贡献率占30%左右。同时,随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突破,特别是物流、科技、商务等生产业集聚区的崛起,使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如大丰港物流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集仓储、包装、加工、运输、配载、分拨、销售、展销、通关、集装箱中转、信息服务及处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以无缝对接的效率,较好地承担了东风悦达齐亚汽车95%的零部件的进口业务,2009年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1%,利润增长200%。

2.增强了城市功能与辐射力

服务业集聚区在塑造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显示城市的集聚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盐城市区随着盐渎公园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建成,公园风景宜人,水街堪比南京夫子庙,海盐博物馆显示独特文化底蕴,东进路美食一条街生意红火,使来盐城的客人普遍感到这里吃有美食、游有美景、休闲有好去处,今非昔比。而占地4700亩的内港湖中心商务商贸集聚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内含金融集聚区、欧洲风情街、商贸区、商务区、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广场等项目;建军路核心商业圈和城南科教园也正在打造和完善之中;而盐城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服务集聚区和城北现代物流园区已初具规模。这些集聚区建成之日,盐城市区的服务系统将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将有更多亮点,现代化气息将更加浓厚。

3.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稳定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集聚,资源共享,服务配套,促进了服务业走集约化、节约型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阜宁县开发区反映,自从阜宁港物流集聚区基本建成后,由于能够为区内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提供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结束了入区企业自行征地建设物流仓储设施的历史,减轻了企业投资,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服务业集聚区吸纳劳力多,税收贡献大,对扩大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也起到了很大作用。据12个服务业集聚区统计,止2009年底,入区企业或经营户已有3497家,其中2009年就新增1076家;就业人数21083人,其中2009年新增9605人。2009年共交纳税收34416.7亿元,比2008年增长65.7%。另据盐都区统计,所辖区域内的城南科协教城、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东方汽车广场、新区商务商贸区等4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009年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税收7500万元,从业人数过万人,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创建服务业集聚区的成功做法

服务业集聚区是个新生事物,盐城市在创建服务业集聚区过程中,通过把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与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相结合,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调研中,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是搞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前提

多数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能做到规划先行,合理定位。建湖县针对本县有石油机械企业400多家、产业规模已突破80亿元,有节能灯具企业200多家、产业规模已突破60亿元的产业基础,在铁路、高速公路和骨干航道交汇处,利用其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打造里下河物流园区。他们开始是自己搞的园区规划,不够理想,建设进度不快。后来,委托省工程咨询中心对原规划进行高起点、大力度修编,使园区的功能设计和空间布局大大优化,承载功能显著提升,并顺利通过省组织的专家评审和省发改委的批准。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委托上海中交三航设计院编制了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范有序开发建设。从而,促进了园区建设又好又快地进展。大丰市的大丰港现代物流中心、经济开发区商贸区和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建设前,就分别委托江苏伟信工程咨询公司、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设计院和南京财经大学编制规划,在完成总体规划后,又抓紧搞好分项规划的编制,确保集聚区责任主体围绕规划抓建设。

2.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是搞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关键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创办服务业集聚区就必须在政府引导下,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主要是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而集聚区规划的制订、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都要通过公开招投标,市场化选择最优方案,选择和引进开发商。近几年,响水县利用陈家港的有利条件,先后引进协议总投资达170亿元的16个造船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生产能力可达600万载重吨,目前已有10艘万吨船舶下水,正在建造的万吨轮有26艘。根据造船业发展对生产业需求强烈的实际,他们千方百计引进了温州重点企业――浙江茗熔集团来此兴办船舶五金城,从事船舶五金配件交易和国际标准码头、仓储、物流的建设与经营,受到了造船企业的欢迎,这一集聚区一期投资3亿元,目前正在实施之中。射阳县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项目,2009年底引进台湾客商创办弈宣软件园,总投资9000万美元,主要从事软件研发、培训、销售、动漫设计等。市区现代物流园区由于规划起点高、功能定位好、招商力度大,止目前已引进华键、中运、远达、苏石、亚邦等10个较大的物流项目和江苏白马商城、明珠世贸商城、义乌国际商城及机电石材建材、装璜装饰材料、家具玩具灯饰等10个大型市场项目,共有亿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5-10亿元的5个,10亿元以上的6个。全市近几年新建的服务业集聚区大都是靠招商引资创办起来的。

3.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抓好组织和协调,是搞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保证

凡是建得好、发展快的集聚区,都与政府高度重视、正确引领、积极扶持、努力组织协调分不开的。2008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服务业大会对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出了规划设想和任务要求,市政府还印发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对增加引导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降低涉企经营服务收费,增加集聚区用地供应,奖励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作了一系列规定。建湖县为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由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对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做到项目落户园区帮助办理建设审批手续,项目建设过程帮助协调矛盾和难题,项目建成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有力地推动了集聚区的建设。射阳县温州国际装饰城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建成后又斥资3000万元组建了一个担保公司,与有关银行合作,对入城业主的借贷提供资金担保,较好地解决了一些业主壮大经营资金短缺的难题。江苏碧城商贸园建设过程中,所在地的东台市廉贻镇从镇机关部门抽调10多人,由人大主任、分管镇长带队,组成工作组,驻扎园区达半年,帮助解决了大量的矛盾和难题,使园区的钢材市场二期、汽配市场、3万平米营业用房等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由于该园区定位和整体运作成功带来人气旺盛,汽车配市场项目仍在施工中,60%的门店已被预订。

三、进一步搞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盐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的看,还处在起步阶段。集聚区的整体规模偏小,层次不高,尤其是商务、科技、软件、创意和服务外包等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快,仍是短腿。各集聚区建设的不平衡现象也很突出,有的集聚区事先未很好论证规划,起点低,特色不明显,集中、集聚、集约程度差;有的政府推进和协调力度不够,创建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未能及时有效化解,致使建设速度不快;有的建成后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土地、资金、人才供求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仍是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大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1.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努力创建特色和品牌

有一个好的规划是搞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有些服务业集聚区缺乏科学规划的问题,盐城市政府最近专门作了会办研究和会议部署,要求23家市级集聚区在201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由市统一组织集中评审。这是保证集聚区规划质量的重要举措。要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产品基地,依托城市和交通枢纽,以各自的主导产业为核心,规划设计各服务业集聚区的业态,保证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错位发展,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规划设计部门和设计方案,并经过认真评审修改和审批把关,真正做到以先进理念,战略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为集聚区的特色化、集约化、景观化、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要通过规划引领,以集聚区建设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务功能的新载体、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动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2.要创新招商引资的理念与做法,尽力招大商,旺人气

服务业集聚区投资浩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必须引进有较强实力、较大影响的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这就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又要注意在招商中选商。要创新招商做法,推行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小分队招商、登门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对有投资意愿的客商特别是大客商要跟踪服务,耐心推介。要注重引进科技型企业和服务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端服务业项目,提高集聚区层次。要通过招大商高商,培植一批骨干龙头服务业企业,影响和凝聚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和经营者入住园区,兴旺人气,集聚发展。

3.要突出培育生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

生产业集聚区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必须根据本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积极发展并合理引导生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品牌和特色的生产业集聚区。当前要重点围绕现代物流、科技、商务、软件、创意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对服务一、二产业,对提升城市功能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2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瓶颈;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1日

一、苏州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瓶颈与障碍分析

目前,苏州高技术服务逐渐摆脱了以往与市场脱节、科技力量重复分散、研究机构运行机制单一以及缺乏活力等问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尚待完善。当前,苏州高技术辅助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较慢以及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发挥不足,使得高技术向企业扩散特别是向中小企业扩散效率不高;另一方面高技术的合作研究得不到发展,参与高技术研究的企业不多,同时也不了解高技术研究成果,导致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即便有部分高技术研究成果被转化,接收企业往往也显得被动,转化时间较长,妨碍了企业的合作学习,降低知识和技术积累速度。

首先,尽管当前苏州有一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规定,但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没有建立;其次,政府改革放权不到位,本应由高技术辅助服务机构办理的部分功能未能进行转移,导致苏州高技术辅助服务机构发展空间较为狭小,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苏州高技术市场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缺乏导致苏州高技术整体服务质量不高。

(二)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力有待增强。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管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较高的进入门槛和狭窄的市场准入范围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甚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所有制结构单一,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不足,弱化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结果是服务业创新不足,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供给能力扩张受到制约。一些“热门”行业的价格水平明显高出国际市场,不仅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成本效益也难以得到真实反映。较低的市场化程度还导致市场竞争的不规范和不成熟,凸显了市场分工的不确定性,抬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削弱了工业企业外包高技术服务的内在动力。

(三)高技术服务业分工与协作机制缺乏。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与城市规模结构有较高的相关性。一般说来,高附加值、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的服务业往往与城市规模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资源、信息和产业,是服务业产业化的基本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在战略上没有充分重视城市对工业发展的聚集和支撑效应,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进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脱节。2004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仅为1.02,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4~2.5的合理值。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和工业布局相对分散弱化了对高技术服务的中间需求,导致服务业面临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业态种类较少、集聚程度偏低等问题。制造业链条上的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等关键环节,得不到相关支撑服务体系的协作与配合,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不得不在工业企业内部消化完成。

随着中心城市在区域范围内集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产业要素能力的大幅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基础不断被瓦解,建立基于比较优势和产业链区别定位之上的区域分工体系越来越具有经济性和现实意义。但是,作为各城市互设壁垒、低效率同质化竞争的制度基础,分税和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也出现了工业领域的“顽症”――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例如,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地区,机场数已达每万平方公里0.8个,超过美国平均数0.2个,成为国际上机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江江苏段南京往下内河港口林立,能力一扩再扩,现拥有万吨级码头泊位100多个,但大多货源不足、浪费严重。由于缺乏有效的区域分工,重复建设、结构雷同不可避免地要降低服务业增长的集约化程度,牺牲增长效率。

(四)高技术服务业与相关产业互动联系还需要加强。目前,在我国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以至陈旧的生产模式,竞争策略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工业企业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外包项目主要以产品生产为主,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2000年我国制造业中间投入中高技术服务所占比重只有12.0%,远低于美国的32.6%、德国的28.4%和日本的26.6%。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由于劳动用工体制僵化,业务调整和人员精简还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导致对外包服务需求不足,也束缚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二、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模式选择

(一)高技术服务业的内生型集聚发展模式。内生型集聚模式又称为原生型集聚模式,其发展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1)当地需要有很强的市场需求,成为集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当地有优越的区域资源成为集聚发展主导因素;(3)政府的因势利导促进了集聚的发展。

内生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模式需要有一定的资源禀赋条件,比如文化历史传统、人力资源或者在研发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优势,辅之周边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围绕集聚区大企业比较少,大多都是中小企业。由于内生型集聚模式主要是以自发形成为主,需要很完善的市场化交易条件,所以政府在培育集聚区萌芽时候的制度设计则相对重要。

内生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模式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内生集聚模式,依托当地资源条件,为满足市场需求,由企业自发形成,市场自然演化的结果,这种集聚模式根植性非常强,主要适用于设计、动漫等创意产业,只要当地的资源条件没有发生变迁,集聚模式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但同济大学现代建筑设计街在集聚发展成型以后,政府就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基础上,也吸引了一些大企业,集聚模式也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并形成一个在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集聚群落。

(二)高技术服务业的生态型集聚发展模式。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如同生态系统一样,集聚不是众多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以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不同等级高技术服务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形成了共生互补的生态化企业群体。在这样的生态化企业群体中,正如生物种群一样,有竞争,也有协作,竞争使得企业个体保持足够的发展动力,协作使群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集聚内企业间的竞争是共同进化。

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就是区内企业体现出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构成企业生态网络,且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通过虚拟、联盟等方式与外界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而形成企业生态系统,每个企业均处于价值链中独特的位置,并纵向和横向与其他关联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相互制约和共同发展,而且这种竞争合作关系达到平衡,就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当数量的企业空间集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集聚区。生态集聚区中企业和生物生态系统相同,每个企业都是处于一定层级,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而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对于集聚区内的企业主要就是处于价值链中比较有利的位置,获得竞争优势。集聚区内的高技术服务业既相互独立又围绕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保持紧密联系。集聚区(或者微型CBD)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生态核,也是高技术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围绕该核心可以分为支撑系统和衍生系统,整体构成生态企业集聚系统。

在生态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模式中,处于“生态核”地位的是处于中心地位的金融商务服务,能够提供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作为集聚区的主体处于生态网络的轴心地位,主体产业表现为金融保险、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商贸和会展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有消费性配套设施,比如房地产业、旅游、医疗保健、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等。处于衍生体系主要是派生出的中间辅助行业,比如法律、会计和咨询等,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中间增值环节,比如物流、配送等环节,同时还有衍生出的虚拟交易市场。处于中心地位的企业或者市场需要与整个生态体系网络各个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联系,维持长期和稳定的“价值纽带”。产业生态集聚和产业集群都属于企业的空间集聚,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群都能够形成生态集聚区,很多企业在集聚区只是空间的集中,不能解决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生态型集聚模式强调中心核发展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并以中央商务区为平台和载体,其目前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相配套的服务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仰东,杨跃承,赵志强.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动态机制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提供配套支持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密度的集聚在一起。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指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和机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比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更明显,服务业大多高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既有同行业的聚集,也有不同行业的聚集。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主要是追求企业间业务交流、合作的互补性和便利性以及高度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因此,现代服务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主要基于以下三种指向性:一是利益指向性,即为了得到外部经济利益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在空间上聚集;二是劳动力指向性,即服务业的集聚使企业比较容易聘用到所需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三是信息指向性,即不论是大型的服务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服务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都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当前,不少学者对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做了研究,但都没有揭示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际上是在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作用之下,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中。本文尝试给出现代服务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动态机制。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现代服务业的集聚要求所在的区域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某种产业在区域中的集聚潜力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一是该产业是否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已有的基础和区域本身的产业特点能否对该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给予一定的支持;二是该产业本身是否具有集聚所需要的特性;三是该产业新增附加价值的比重和土地利用效率是否较高。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市场自发形成。自发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地区一般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比如旺盛的地方需求、良好的资源禀赋、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发展强劲的制造业集聚、优良的基础设施等。这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多见于以人力资源为企业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或商业中心的批发零售等配套产业的服务业。

第二,引导培育形成。在具有一定区位优势和集聚特性、但还不足以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地区,政府采取一定的扶持措施,给予税费上的优惠,同时提供金融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引导服务企业进入,从而促使服务业集聚产生。这类集聚多见于金融、软件、专业技术服务等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如各类软件园、金融街等,以提供生产为主。

第三,强制培育形成。在不具备区域优势和集聚特性的地区,服务业集聚的形成通常是政府强制培育形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特定规划的目标,建立政策性壁垒限定特定对象的具体区位和活动范围,形成制度落差收益,从而诱使服务企业主体向预知收益高的地区移动。伴随着一定数量核心服务企业的发展,相关产业及机构逐渐向该区域集聚,最终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现代服务业集聚三种创新发展模式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要要素之间的联结,既成链状特征,又有群落和网状特点。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企业的相互关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模式,即链状共生发展模式、产业协同共进发展模式和虚拟共生发展模式。

链状共生发展模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诸要素是通过食物链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联结成有机整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种群生态系统,其系统中诸要素的联结方式同种群生态系统诸要素的联结方式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系统中,诸经济要素是通过“食物链”――投入产出链或者生产消费链,统称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价值链”的方式联结成有机的共生整体,同时通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部特有的信息交流,实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整体的发展和壮大。

协同互进发展模式。同自然生态系统在发展中要使食物链成为食物一样,产业生态群在其结构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使几条价值链状组合结构进一步相互联结,并形成有新的内容的链状结构,最终使各个链状结构组合成错综复杂的产业生态群经济网络结构,使其各个要素成为一个相互牵连的有机整体。现代服务业是在第一、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分工不断细化过程中,从第一、二产业尤其是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现代经济的发展仍在不断分工过程中深化,企业内部的服务性经济活动的专业化也在不断加强。随着企业活动外置使得企业增加对服务这一中间投入的使用,而中间投入的服务主要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企业和现代生产业形成了产业生态群的共生经济网络结构。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制造业集聚区协同互进共生发展模式中,所有参与共生的企业同属于产业之间的共生组织―产业生态群。

虚拟共生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出现了虚拟化趋势,即同业竞争者、互补品生产者、用户以及其他相互关联的组织不再局限于集中布局在某一地区,而是基于网络联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生产、共同主导和发展技术标准,以整合或开发全球市场,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服务企业的共同发展与创新。现代服务业虚拟集聚区是传统地理集聚区的发展与创新,是市场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企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虚拟产业集聚区将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若干企业资源集结而成一种网络化动态合作经济实体,企业仅保留其核心功能,而其常规功能虚拟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空间范围的聚集更强调功能的虚拟化和网络化,而突破了传统的集聚区意义的地理范围的局限。各种经济活动过程都可以不必在某一特定区域进行,而是通过数字化网络来完成。

四、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性

集聚经济是指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服务业产生的集聚经济。

外部经济。外部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马歇尔提出,他将集聚的外部经济成因归纳为以下三点:丰富的专业劳动力供求、专业化供应商的存在和技术知识的外溢。外部经济是经济活动集聚所带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也就是企业相互作用会获得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企业经营范围增加所带来的范围经济。随着规模和范围的增加,平均成本下降,从而产生了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也即外部经济效应。

交易成本减少。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由于区域网络和密切协作,可以在分工的同时更有效地控制交易费用,减少信息交换成本和搜寻成本,降低综合费用,提高效率;此外,集聚区内企业空间邻近,容易建立信任机制和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了合同的谈判成本,提高了合同的执行效率。

知识溢出。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还包括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经验等。通过人际间和企业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增加了知识的流通,处于服务业集聚区中的企业很容易获得研究开发、信息等外溢效应,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搜集、研发等成本。

自我强化。集聚机制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投资回报,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集聚区产生极化现象,区域外的企业不断涌入,区域内新企业不断涌现,供应链进一步集中,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规模扩张,集聚效益更加显著,集聚区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一个正反馈系统。

五、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不经济性

集聚不经济指社会经济活动由于在地域上过度集中所引起的额外成本费用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损失。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现代服务业集聚产生的集聚不经济。

拥挤成本。因空间集聚而引发的拥挤成本是集聚不经济的首要表现。当集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既定空间内的交通、交易成本必然会增加,即出现拥挤成本。同时,过度的集聚可能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

知识溢出的负效应。由于知识溢出是双向的,集聚区中的企业一方面享受整个集聚区网络带来的外部性知识,另一方面自身也溢出了知识,因此这是一个相互反馈的机制。如果每个服务企业都希望从集聚区网络中获得超过自身贡献的知识,则知识溢出会趋于萎缩。

负外部性。现代服务企业的集聚虽然可以带来许多便利,产生正的外部性,但也可能会导致负的外部性。比如:废水、废气、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企业和居民都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大量人员的涌入,使集聚区的办公、住宅等生活成本急剧上升,交通状况日趋恶化。

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由于创新需要较高的创新成本,服务企业往往选择的是模仿式发展,这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从而导致恶性的过度竞争局面,削弱了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生产要素投入成本上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进入到集聚区中,要素的投入成本,如土地开发成本、能源供给成本等将随之上升。由于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也随之上升。

安全风险增大。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虽然为企业带来众多的经济利益和便利,但是区域内企业和人员的安全系数却大大降低。企业在空间上的过度集聚使企业对恐怖事件及各种灾害的安全风险增大。

规模不经济。集聚规模扩大虽然可以导致规模经济,但是超过一定规模则会产生规模不经济,从而在整体上削弱了区域的集聚利益。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09CJY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研究――基于财税政策的视角”(08JC7901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服务集聚发展研究”(20090207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财税政策研究”(20080430343);湖北省2008年软科学研究项目“两型社会现代服务业聚集功能园区与财政政策研究”(2008DHa006);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与财政政策研究”(200940833381-2);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研究”(2009b072);本研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波特著,李明轩等译:国家竟争优势[m].华厦出版社,2006.

[2]陶峻:现代服务业集聚机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

[3]朱新艳、代文:浅析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成长机制与识别方法[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4

[关键词]服务业;聚集度;产业体系;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23-01

一、泉山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一)服务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十一五”以来,泉山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5年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成为泉山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显现

服务业功能区数量迅速增长,类型更加丰富。在数量上,目前,泉山已培育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在类型上,已向包括商务、会展、创意、物流、市场、文化、教育科研和生态旅游等多元化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三)服务业集聚区特色更加鲜明

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形成了特色明显的集聚形态。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以云龙湖、云龙山为主导区域,以沿路、沿河、沿海为辐射带,以中央商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8类集聚区为重点的“一核三带八类”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格局。

(四)政府扶持工作扎实推进

泉山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工作,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倍增”计划。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这对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制度环境。

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服务机构不够健全

目前对集聚区的管理,主要由区发改局、集聚区所在街道办事处和集聚区所在区域的物业公司负责,日常管理主要还是领先物业公司。除徐州软件园和太大科技园外,集聚区都没有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没有为入住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咨询等中介服务的专业人员。

(二)专项扶持政策缺乏

市、区都没有出台集聚区的专项扶持政策,对集聚区的扶持仅在部分相关政策中有所体现,集聚区企业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其他地点经营的企业也可以享受到,集聚区对企业的集聚能力不强,造成集聚区对企业凝聚力的赢弱,集聚区发挥不了对企业的引领作用。

(三)建设资金不足

前期对集聚区建设的投入主要是用在规划编制上,后期几无资金投入。集聚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平台的建设,几乎都还停留在对原有资源整合的初级阶段,没有新的投入和服务。

三、推进集聚区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以科学编制规划推动集聚区科学发展

集聚区建设要做到规划先行,不仅与总体规划精准对接,还要同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生态环保等规划统筹对接,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的共享衔接,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持。要科学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及生产性、生活业,使集聚区既具备产业支撑以聚集财气,又具备生活功能以聚集人气。同时要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批准后要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

(二)以机制创新推动集聚区科学发展

一是完善建设机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和吸引各类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交通的原则,优化完善和创新产业集聚区的职能配置,建立精干高效、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招商引资、财政支持、财税分配、奖惩激励等各项平台,形成实体化管理、封闭式运行、保姆式服务、市场化操作、效能化服务的工作机制,确保集聚区建设高效运转。

(三)以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动集聚区科学发展

围绕产业集聚区功能,开展“大招商”活动,加快谋划、启动一批重大项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严格标准选项目,重点谋划和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项目;创新项目集聚机制和融资机制,建立完善异地投资、财税共享机制,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四)以要素集聚推动集聚区科学发展

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加快集中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支撑。一是搭建平台,集聚资金。用好省、市政府对集聚区的补助资金,鼓励集聚区依法设立企业担保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经营有机结合的建设开发理念,依托集聚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融资体系,保障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二是细化创新,集聚技术。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抓好集聚区创业中心、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用”新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三是扩大权限,集聚人才。

(五)以完善配套体系推动集聚区科学发展

要利用基础设施资源便于共享的我,采用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抓好服务配套。加快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集聚区内的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性事项逐步实行社会化动作。建立健全资产运营管理机构,负责集聚区的建设和服务。建立面向产业集聚区的物流中心、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对外宣传、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多功能的门户网站。加快培育产业集聚区内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5

[关键词]服务业集聚浏览成本

一、理论基础

最原始的空间集聚模型应当是勒纳和辛格(Lerner,a,.andSinger,H.w.(1973))对两个人在海滩上卖冰淇凌的问题的研究:两个商人以同样的价格在一条海岸线上出售同样的冰淇凌,他们通过竞争区位来争取在这一线性区域内活动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都从距离自己最近的商人那里购买冰淇淋。这样消费者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每个商人市场区域的长度就可以用来表示其产品的市场需求。这个博弈的唯一均衡就是两个商人都将企业布局到市场的中心,而不考虑运输成本函数的特征。而当这一博弈的参与者增大到三个或者更多,再考虑到产品的异质性时,结论将复杂很多。之后学界都倾向于研究有实际物质产出和牵扯到很大运输费用的工厂的布局问题。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的集聚模型(简称D-S模型),在该模型中,消费者喜欢多样化的消费,而生产者由于产品生产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为了实现足够的规模经济,每个企业都想使自己的产品独占一国的消费市场,为使运输成本最小化,他便倾向于将区位选择在市场需求大的地方,但大的市场需求又取决于所有其他企业的区位选择。由此,该模型的逻辑结论是,一个统一的规模扩大的市场更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这一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之后的研究则更加抽象化和模型化,建立了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等,但这些都是大的区域背景下大企业的布局问题。

二、集聚模式所带来的好处

一种经济布局方式能够长久的保存和延续,并且有越来越旺盛的趋势,在经济生活背后必有支持其生长的肥沃土壤,它本身也存在着一系列维持自身存在的理由。

1.集聚模式是一种淘汰和选择机制:一个企业加入到集聚体之后,虽然从理论上讲能够得到比在孤立区多的市场份额,但这是以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有保证的产品为前提的。企业集聚在一起经营,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大市场中很快就被凸显出来:一家门可罗雀,一家人满为患,质量不好的自然会被市场的选择机制所淘汰。这样,一进一出,这个市场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总是保持在动态的均衡当中,留下的都是精华,从而使整个集聚区的吸引力大。

2.集聚模式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通过长尾重构,各个企业会更加明确其面对的消费群体,从而在一方面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这样集聚区的各企业就相当于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各自面临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依据古典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最终决定空间长期均衡的力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接近性所带来的优势,这种力量导致企业的集聚;另一种是由于集聚必然加剧彼此之间的竞争,这种力量使企业倾向于相互分散。当各企业进行了专业化的分工,开始注重抢占某个细分市场时,产品便产生了异质性,由集聚所带来的分散的力量必然相应减弱,从而维持了集聚经济的长久存在,甚至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更加凸显出某企业在这个集聚体内的垄断地位。

3.细分市场创新了企业提价的方式,避免了盲目调价的菜单成本,提供了企业的提价策略:新凯恩斯主义的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厂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选择价格,是价格的决定者,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的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企业也非常在乎老顾客的到来,他们成为熟人之后有可能通过给朋友介绍等方式带来更多的顾客,另一方面也是对理发店服务质量的一种信任。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企业调价的菜单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然而,当企业布局于一个集聚市场时,由于每个企业的产品分属于一个细分市场,这样便出现了现实市场的“分档次定价”现象。在理发店中,一种服务会由于所用的药水不同、选择的理发师级别不同、服务过程中所受的待遇不同便会出现两种悬殊很大的价格,当一个档次出现明显的劣势,且消费者对该服务的期望很高时,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较高的档次,支付较高的价格。由此,由于集聚效应产生的市场细分,又由市场细分产生的分档次定价共同创新了企业传统的调价模式,使消费者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企业的调价策略。

4.集聚区促进了熟练劳动的形成,使劳资之间形成一种“隐形契约”:亚当斯密在很久以前的分工理论中就论述了劳动熟练程度的形成对生产力增进的影响。马歇尔(marshall,a.1920)在解释空间集聚与收益递增现象之间的关系时也提出了集聚经济体有更大的知识的溢出、更有利于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集聚体与本地市场前后向之间的联系也会加大。熟练劳动形成之后,带来的好处其实不光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它还会加固员工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古典经济学对劳动力流动(labormobility)的评价是比较肯定的。劳动力流动使劳工从低阶工作移往高阶工作,因此,亚当.斯密谴责任何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Smith,1776);多伦格与皮奥雷(Doeringerandpiore1971)曾经论及:在给定转业成本的条件下,劳资双方“长时性合约”是符合经济理性的。制度论者还表示长时性雇聘合约可以发展良好的内部劳动力市场,高流动率只有在年轻人“工作逛街采购”期才被视为理所当然。依据制度经济学家的论点,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当某个工人精专于某种特殊的劳动时,他就不再是一个在劳动力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劳动者了。当他跳槽时,他所掌握的技术(特别是服务业的服务技术)在一家新企业里被衡量和评价将会耗费更多的成本,他本人被新群体、新顾客接纳所需要的时间也会随之延长。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熟练技术的员工总是选择为一家企业效忠,尽量不要跳槽,在劳资双方就相当于签订了一份“隐性契约”,从而形成一种无约束力的承诺。

参考文献:

[1]Lerner,a,.andSinger,H.w.(1973).Somenotesonduopolyandspatialcompetition.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45.

[2]Dixit,a.K.andStiglitz,J.e.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optimumproductDivers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7(67):297-308.

[3]mcmillan,J,andRothschild,m.(1994).HandbookofGametheorywitheconomicapplications,Volume2.amsterdamnorth-Holland.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6

同志们:

这次外出考察学习和集中观摩点评活动,是我市贯彻落实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举措,也是对全市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的一次全面检查、实地考评。两天来,我们考察学习了______个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集中观摩了我市各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一路走来,大家比先进、找差距,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都感受很深、体会很多、震动很大,既学到了好经验、好做法,也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达到了预期目的。刚才,______同志通报了观摩打分情况,并作了点评;先进产业集聚区介绍了经验,后进产业集聚区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以此为新的起点,鼓足干劲,加压奋进,赶超一流,争取先进的更加先进,落后的迎头赶上,形成全市上下争先进、创一流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一会儿,______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全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

虽然我来______工作时间不长,但通过与市政府领导同志和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座谈交流,通过到各县(市)区、工业企业现场调研,深深感受到了全市上下在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的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摆在应对复杂形势、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位置,______书记亲自抓,多次检查督导、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加快建设发展的热情很高、力度很大,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省政府授予20__—20__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______市产业集聚区、______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荣获全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__年,29个省考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7.9%,进度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今年1—4月,49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8%,超时间进度4.5个百分点。

二是载体功能更加完善。20__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增长47.8%,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1.4亿元;截止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家,建成公共服务平台47个,承载能力全面提升;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方案全部通过审批,通过率全省第一,新增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89平方公里,发展框架逐步拉大。

三是集聚效应日益显现。20__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980.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达到1180亿元,占集聚区的59.6%。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达到4个,超50亿的达到8个。产业集聚区内总投资超亿元在建项目294个,占全市的73.1%。

四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先后实施______等360个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一批项目的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延伸、补强了产业链条。目前,集聚区内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占全市的85%。

五是产城融合稳步推进。截至20__年底,共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17.2万,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40.4%,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六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对外公示、台帐管理等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资金支持、资源配置、优化环境等方面对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给予了有力支持。

总体上说,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成绩有目共睹,应予充分肯定。

二、学习先进,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通过全省项目观摩和这次外出考察学习,我们强烈感受到全省各地明争暗赛、竞相发展、迅猛发展的势头,看到了全省各产业集聚区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变化巨大的现实。原来基础好、实力强的,快马加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原来基础差、实力弱的,加快赶超,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一是发展速度快。一些产业集聚区发展非常迅速,如济源市虎岭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由20__年105.7亿元猛增到20__年的443亿元,年均增幅达55.2%。

二是主导产业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中小吨位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达65%以上、大吨位高端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临颍县产业集聚区以食品为主导产业,入驻食品企业116家,集聚省级著名商标17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

三是投资规模大。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围绕电动车产业,先后建成投资16亿元的豫沪电动车产业园、投资25亿元的沃隆车业等项目,投资10.5亿元的五星钻豹电动车、投资15亿元的沃隆车业二期等一批龙头项目正在建设。

四是科技含量高。郑州航空港区依托富士康,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

五是产业链条长。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从原料基地、面制品加工、休闲食品生产、食品天然色素提取到休闲食品研发、检测、包装、营销、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义马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原煤—煤制合成气—甲醇—醋酸—醋酸乙烯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目前我省建成最早、链条最长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新野县产业集聚区形成了棉花种植—原棉加工—纺织—面料—服装全链条经营格局,纺织产业规模居全省首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与省先进相比,我们的差距还不小,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项目投资支撑不足。从全市范围看,1—4月份,全市新开工项目77个,同比大幅减少364个;完成投资35.8亿元,同比下降58.6%。目前,全市新开工项目数量大幅减少、接续不足,难以支持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形势十分严峻。从产业集聚区范围看,1—4月份,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开工项目56个。其中,亿元以上44个,______县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较多,分别达到19个、11个、9个,______产业集聚区只有1个。

二是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区方面,20__年,我市产业集聚区综合评价居全省前100位的有5家:______。20__年,综合评价全省前100位的有7家:______。客观来讲,我市产业集聚区在全省总体排位靠前、进步明显,沁阳市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十,保持了好的位次;______县从百名外跃居全省16、34位,在全省位次大幅提升;______县实现争先进位,分别前移26、17个位次。但是也要看到,有的产业集聚区综合位次滑落幅度很大,______县产业集聚区从20__年的第54位,退位到第97位,下降幅度达到43位;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还一直在百名之外徘徊不前。重点项目方面,1—4月,49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8%。______7个县(市)区投资进度超年度计划的40%,______区仅完成年度计划的13.9%。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工业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层次低,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及终端项目少。一季度,全市煤炭、铝工业、化工、水泥、能源、皮毛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全市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22.2%,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5.1%,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任务很重。

四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通过前段时间的实地调研和这次考察学习、集中观摩活动,感到我市一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思路清、效果好。如______新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______市以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主导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效益、集聚程度等方面发展的不错。但还有一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不明确,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随意性强,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产业链条不健全,集聚程度还不高;还有的将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影响的产业摆在一起。长垣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占集聚区工业产值比重超过90%,我们有几个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五是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不够。在全市开放招商工作会上我已经讲了,这里再指出几种现象:有的是不会转型、不想转型,明明是国家宏观政策限制发展的产业,依然不去谋划怎么招商引资、延伸链条、精深加工、转型升级,还在想着扩张规模,搞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这样一条道走到黑,只能是死路一条;有的是盲目引资,拾到篮里都是菜,仍然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当做宝贝引进来;还有同质竞争的问题,你也引进,我也引进,如金刚石______有,______等都去发展。

六是配套服务功能差距较大。有的产业集聚区水电路气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展开,多年来一直不具备项目入驻条件;有的虽然正在拉开框架,但差距还很大。大部分产业集聚区物流、市场、金融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难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滞后,创新驱动力量尚未形成。像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就拥有3个院士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建设2个部级食品研发中心。

七是产城互动融合尚未完全破题。看了以后,我的感觉基本上是有产无城。新区有几所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武陟产业集聚区实施了行政套合,有个城区的样子。但大多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处是工地,一看就是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健全、不配套,不是城区。

八是资源节约集约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产业集聚区未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用地标准,我了解到不少项目动辄就是给几百亩、上千亩的土地,一些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仍建了单层厂房;还有的项目占地后迟迟不动工,或一期建成后不上后续项目,造成大片建设用地闲置,用地粗放、浪费现象仍然突出;一些产业集聚区重引进、轻效益,重开工、轻投产,部分项目未能按期达产达效。

光看成绩自感喜人,一查一比差距很大。这些不足和问题要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一个一个突破,一个一个解决。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季度时间已经过半,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算清时间帐、任务帐,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工作推进,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再上新的台阶。

(一)要加快完善功能,筑好引凤之巢。产业集聚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载体,产业集聚区的功能越完善,吸引力就越大。我们讲“筑巢引凤”,引来“金凤凰”,如果筑不好“巢”、硬件不“硬”,就是金凤凰来了也落不了地。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拉大发展框架,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抓好生产设施建设,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围绕配套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物流、金融、信息、人力资源培训等生产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孵化中心和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积极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二)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放大集群效应。传统的工业园区,只重视企业集中发展,不强调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和上下游链接,可以说重视的是企业“集中”,而不是产业“集群”。而对产业集聚区来说,只有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才会出现滚雪球效应,企业才会越聚越多,产业才会越聚越大,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才会越来越强。要高度重视主导产业培育,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结合各自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瞄准产业定位,认真研究产业布局,解决好集聚什么、怎么集聚的问题,谋划布局好一到两个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引领产业集聚区发展。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我看长垣县产业集聚区通过土地使用税调节企业投资规模,对税收收入低于5万元/亩企业从重征收土地使用税的办法不错,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综合运用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统一考核等手段,统筹推动辖区同类关联项目集中建设,打造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力争三年时间,全市主导产业增加值占产业集聚区的70%以上。要认真谋划把握重大机遇,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将有万亿元产值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投资机遇,谢伏瞻省长讲要依托航空港,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率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积极参与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整合。______与______一河之间,而且正在加快融合发展,明年郑焦城际铁路将通车运行,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这万亿元的航空港经济大蛋糕中分一杯羹、谋划好产业链接?如我国开放低空后,郑州马上有飞天通用航空公司获得河南第一家起飞资格,5月15日河南省首家私人飞机5S销售展示店正式开业,当天就卖出了两架直升机。通用航空就是“飞的”,据测算,到2020年国内通用航空飞机数量将超过1万架,形成万亿元的产业规模,我们是否谋划了对接发展?大家整天忙忙碌碌,对这些重大机遇、这些前沿产业、这些高端发展,我们研究了没有?错过一个机遇,将会落后一个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研究国家宏观政策走向,研究重大发展机遇,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具有重大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全面转型升级、牵一发带全身的大产业大项目。

(三)要抓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做到借力发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是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有两个办法,一是加快现有产业的集聚发展、转型提升,二是引来龙头企业,做到无中生有,培育发展新的产业,这两条路径都需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来实现。要强化产业集群招商。民权县引进一个香雪海项目,跟来了50多家与其配套的企业,集聚区迅速发展提升。要充分发挥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同类企业、上下游加工和关联配套企业,推动产业向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市经济技术、孟州、沁阳、武陟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产业集聚区,要发挥优势、率先突破,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各形成2—3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及产业集群。要转换招商思路。在引进企业和项目时,不要仅仅以个头大小作为取舍标准,而要把产业关联性作为基本条件,重点弥补短板、完善链条。在工作中,既要重视国内外500强,又要重视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龙头企业的引进。要强化招商选资。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把好项目入口关,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端前沿产业项目,坚决把耗能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项目挡在门外,做到科学承接、绿色承接产业转移。

(四)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要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大建设、重大项目五大班子领导分包责任制,责任领导要拿出更多精力研究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要加快项目推进,当前已经进入了项目施工的“黄金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七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在建项目要把握节点、加快进度,力争尽快建成、尽快投产;前期项目要认真谋划、加快运作,尽早开工建设。要保障要素资源,土地方面,把有限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方面,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把信贷指标向重点项目倾斜。环保方面,要继续实行环境总量指标“预算制度”,把减排腾出的环境总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要加强督导检查,市政府项目办、市政府督查室要认真发挥管理督查职能,盯住责任单位,盯住责任人,严格督查,跟踪问效。对没有按期开竣工、进度缓慢的项目予以重点督办、通报批评。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重点项目,要调出重点项目名录,收回已配置的资源要素。

(五)要推进产城互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石,城市基础实施功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391家,占全市36.3%,从业人员17.3万人,占全市45.5%。集聚区内企业多、从业人员多,有迫切的住房、就医、就学要求和消费需求。但是,我市大多数集聚区服务功能并不健全,产业集聚区建设尚未做到与城市发展相衔接,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尚未有效覆盖,产城分离、产城两层皮的状况普遍存在。我们要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卫生资源向产业集聚区辐射,加强餐饮、购物、娱乐等生活配套服务覆盖,推进空间一体布局、资源一体配置、设施一体推进、服务一体共享,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节约集约、生态环保,推动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要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坚持用好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提高产业集聚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标准,凡适宜进入多层标准化厂房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对于长期闲置、占而不用的土地,要限期开发直至收回;鼓励各地加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发利用荒坡荒地。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注重环保,整天冒烟、流污水,怎么以产兴城?每个产业集聚区必须把污水处理厂建设好,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鼓励中水回用;同时,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做到清洁排放。加强集聚区生态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大力建设生态型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7

[关键词]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发展;创新运作模式;北京

北京市目前有七大体育产业集聚区,分别为奥林匹克中心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潮白河水上休闲运动集聚区、五棵松球类健身运动集聚区、十三陵户外休闲运动集聚区、八大处网络体育集聚区、大兴极限运动集聚区。它们已成为北京体育产业的七大明珠。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群。依托相关的功能服务平台,能够形成强劲的、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现阶段,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出资并进行管理。北京市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园区建设,目前尚且存在资源利用尚不充分、效能整合尚不完善、体育产业结构发展尚不协调等现象。

1产业集聚的研究现状

1.1产业集聚的概念和类型

国内外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良好模式。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产业集聚是产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指相互关联(互补或竞争)的企业与机构,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高度集中,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直至最终用户)、支持产业体系、具有灵活性和专业化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既出现在传统产业中,如“第三意大利”、德国鲁尔工业区、印度提若普尔针织产业区、浙江大唐袜业产业区等;也大量出现在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中,如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英国剑桥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地区、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等。

布鲁斯科(Brusc,1990)按政府干预程度大小,将产业集聚区划分为没有政府干预和有相当程度政府干预两种类型。也有学者根据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将产业集聚区划分为市场主导型(自发形成)、政府扶持型(自发和人为共同促成)和计划型(人为促成)三种。

1.2产业集聚区的理论基础

(1)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按照马歇尔(marshall,1890)的观点,企业之所以在产业区内集聚,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外部规模经济能够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共享辅助性工业服务和专业化劳动市场,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平衡劳动需求和方便顾客等。

(2)20世纪30年代,埃德加m.胡佛(Hoover)在论证了不同产业区位结构之后,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胡佛的最大贡献在于指出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如果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的话,则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效果;如果集聚企业太多、集聚规模过大的话,则集聚区的效应反而下降。

1.3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诱因

(1)区位和空间因子。在大城市近郊地带或中小城市(镇),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市场成熟,资金密集,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那里,能够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能比较容易获得弹性的劳动力。

(2)社会文化因子。区域内的企业家具有较为接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区域内行为主体共同创造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行为模式,从而更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当然,大部分知识是属于经验性的。于是,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3)产业组织和经济因子。产业集聚区内的前向、后向、侧向产业联系紧密,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交换。企业之间的关系,表征为动态的合作和竞争关系。鉴于此,企业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新的市场信号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4)组织支撑结构因子。专业化的企业同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政府等形成一种网络,共同支撑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2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1发展现状

北京市借助筹办奥运会的良机,建立了一批高标准体育运动场馆,功能齐全,附加设施完备,配套产业布局合理,延伸作业良好,为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硬件基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对崇文区龙潭湖区域的发展要求,原崇文区制定了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两中心、两基地的基本格局,同时还建设三个重点景观包括体育星光大道轴线景观、三湖连通人造景观、恢复左安门古城景观。现阶段园区建设还只是停留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已完成的是体育商务交流中心用地拆迁和园区内五条基础道路建设,园区所规划的“两中心两基地”以及其内部的九大分区除体育文化活动区有部分建设外其余各区还未有实质性进展。另外,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功能区相对独立缺乏效能整合、体育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等现象。2政府主体推动模式

从北京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历程和当前发展模式看,产业集聚区大都是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推动的。

政府为主体推动集聚区发展,由此形成了集聚区的一般发展模式:由上级政府批准,划出特定区域,再由政府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制定特殊发展政策,集中投入建设资金,从规划设计、招标建设、综合管理到招商引资等全过程都是由政府一手包揽进行的,绝大多数集聚区处于政府引导、行政推动、党政部门操作、企业和投资者响应的状况,政府在集聚区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包大揽,全过程参与,充当了全能型运动员和发展主体的角色。3政府主体推动模式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这种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推动集聚区的发展模式,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建立、发展、壮大的历程中,政府的主体推动、支持和干预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过于依赖地方政府,缺乏自主发展能力,在政府支持乏力或规划出现失误时,集聚区发展可能停滞或者衰落;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措施,区内产业缺乏特色,企业间缺乏联系分工,区内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也欠缺,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利益分配、发展空间等方面的矛盾,使地方经济出现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集聚区与周边地区的利益关系很难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态势和机制,其弊端也日益显现。

从主观上来讲,各级政府对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明晰认识,过分强调地方利益,急功近利思想泛滥,造成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盛行。

客观上讲,一是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官员设立集聚区。在当前现有干部任期考核体系中,地方政府过分看重GDp、引资额等“数字”指标。对于短期政绩的追求,构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兴办集聚区的动机。同时,我国现在对干部考核偏重以引资量、经济总量等为指标,考核标准单一,激励制度被扭曲。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求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效能。地方政府官员将集聚区建设作为自己任期内的一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热衷于搞一些“新题材”、“大手笔”,最终表现在一味扩张用地上做文章。二是现行财税管理体制导致了地方政府争相设立产业园区。现行财税体制是分税制下的中央和地方分成。在地方分成收入中,地方政府往往规定,谁引来资金,谁享受税收。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把发展经济当做第一要务,在这个体制下,地方政府纷纷设立产业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以取得项目投产后的税收,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还尽可能地扩大开发区面积,大面积囤积土地,希望通过商业房地产开发,获取较高的收益,来弥补工业用地的亏空。这也助推了政府乐意作为推动产业园区发展主体。

3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角色重构1地方政府角色的定位

政府为主体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聚区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这种以政府为主体集聚区发展模式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和影响日益明显与突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依赖于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市场的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政府成为一个亲市场的政府,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因此,在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应认真及时地总结在推动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2政府角色转变途径

首先应在集聚园区内部转变政府管理和运作方式。凡是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尽力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即使在“市场失灵”领域,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在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做好时,政府才进行干预。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以更灵活多样、更讲究效益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不断加强其园区内部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效能。

其次在集聚园区外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和政府调控。地方政府对园区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加强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不断完善园区的配套服务体系。从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途径进行政府角色的转型,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3创新运作模式

一是创新集聚园区公共资源的开发与治理方式。集聚园区治理的对象包括自然垄断型的公共资源,由政府出面提供带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公共工程、公共服务和公共产业。这类公共资源的特性表明,引进市场机制,实现企业化经营并由此创新产生的多元化的园区开发与治理方式,从而提高公共部门组织绩效和公共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效率。

公共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园区治理可采纳股份融资、成片开发、Bot、公共服务合同承包和合作开发的产业链创新方式。

在投资方式上,从政府投入为主转向以企业、社会投入为主。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的向园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倾斜,以推动体育产业园区的开发(包括体育集聚区的旅游)。

二是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把集聚园区的资产运营管理职能从管委会中剥离出来。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行,提高效率。可以建立专门的国有体育集聚区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负责集聚区的建设、运营和服务而使政府与集聚园区运行机构的关系转变为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实行政府授权管理,可采取特殊法人的治理结构。政府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来约束运行管理机构,对园区进行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干预其经营。4强化集聚园区政府服务

一是硬环境建设是推动开放、促进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在集聚园区发展中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在体育集聚园区规划设计上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因规划不当导致发展空间受限、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后果,为园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教育、医疗、住宿、治安等社区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园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硬”环境,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的纵深空间。

二是注重体育集聚园区“软”环境建设与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中除物质技术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都属于软环境的范畴。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改进管理,强化服务,加强园区软环境建设。使园区不仅在区位、资源、交通、通信、水电等硬环境方面拥有优势,而且也具有制度、科技、服务、人才和诚信等软环境优势,具备产业生长、发育、成长、壮大的最佳环境,保证园区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提高为产业经济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切实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并创新提供方式,放开经营性社会服务市场。

4结论1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的一种良好模式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成因包括区位和空间因子、社会文化因子、产业组织和经济方面的因子、组织支撑结构因子。2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大都是地方政府为主体推动的

但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对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明晰认识,而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导致地方政府求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效能。3北京市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地方政府角色应重构

应对地方政府角色进行定位,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并创新提供方式;应在园区内部转变政府管理和运作方式,在园区外部,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和政府调控;应创新园区运作模式,引入公司制,理清管委会和公司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逐步将体育集聚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市场行为;强化集聚园区政府服务,注重园区“软”环境与“硬”环境协调发展。

[1]张世威.基于区域增长极理论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2-16.

[2]郑志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2011,18(6):14-20.

[3]林致诚.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与突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15-19.

[4]马辉,刘金早,钟金童,等.政府主管部门在体育产业中的定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5):21-23.

[5]刘兵,董春华.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2):48-54.

[6]刘兵.基于结构范式的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6-10.

[7]刘春芝,陈英才,卢江.体育产业的投资主体与治理模式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100-110.

[8]张瑞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2):21-23.

[9]何蕾,刘锡洋.南京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125-126.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8

关键词:信阳市;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议

产业集聚一般是指属于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根据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为目的,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聚集旅游核心吸引物,并通过旅游资源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服务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集聚,形成功能完善、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链,最大化降低旅游服务运营成本,提高旅游服务效率与旅游综合效益,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目的综合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主导性区域,是政府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型区域。

一.信阳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现状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鄂豫皖三省交接处。自然景观众多,有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6处,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5个、2a级景区1个。信阳历史厚重,渊源可追溯到周朝,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革命遗址遗迹遍布全区。信阳旅游文化,揉合了山水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温泉文化和宗教文化,独具魅力。

近几年来,信阳市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数量上,目前全市已建或在建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区4个;类型上,以自然景观和文化旅游为主,也有红色宣传、康体疗养、博物馆等产业;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大别山麓,其他一些县区也在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二.信阳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尽管信阳市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发展趋势良好,市场知名度持续提高,旅游产业链的纵向链条也开始拓展,向综合性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趋势明显,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无序竞争突出

我市旅游产业集聚区规划多由政府主导,过于注重硬件和形象建设,对于软件方面(如园区定位、发展方向、商业模式等)多粗线条勾勒,没有深入和细化,缺少相互沟通和对话。景区层面上,缺乏整体产业规划以统筹集聚区发展,尽管各景区也都有自己的规划,但不少定位相似甚至雷同,导致竞相降低政策门槛以增加吸引力,乃至形成无序竞争。

(二)产业集聚度不高,尚未形成完整、顺畅、高效的产业链。

基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兼容性和资源依赖性强等的特性,目前我市旅游集聚区多是“拼合式”的,有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只是原来几个景区简单拼凑后的“更名换姓”。加之服务管理跟不上,集聚区并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游客吸引力并不高。此外,不少集聚区的文化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不足,产业链尚未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延伸。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有限

尽管各旅游产业集聚区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产品开发缓慢,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突破性旅游项目和产品。景区还大都停留在依靠观光型旅游产品的阶段,代表未来旅游发展方向的休闲度假和复合型旅游产品虽然名声在外,但开发规模尚小。在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中,传统的游览性产品占主体,代表现代旅游需求趋势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产品较少,供求错位现象较为突出;日间旅游产品较多,夜间旅游产品成为短板,尤其是缺少精品演艺项目。

(四)产业要素仍不完善。

我市与全国三大客源地市场的交通可达性仍不尽如人意,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少,餐饮、娱乐、购物等要素缺位严重。城市旅游标识系统不够健全,城市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覆盖全市范围的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中心依然缺失。

三.信阳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议

旅游集聚区建设,要坚持“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一是品牌引领,建成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二是要素集聚,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产业集聚区;三是依托城市和交通配置资源,形成核心体;四是大企业运营、大项目运作,形成项目集中布局、要素集聚发展、服务配套的产业综合体。综合我市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产业分布情况,可重点从几个集聚区做有益尝试。

(一)鸡公山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目标定位:综合改革试验型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积极围绕旅游服务配套餐饮住宿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实现特色旅游产业集聚,并通过辐射效应带动集聚区其他区域旅游服务产业发展。

重点项目:积极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与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合作。充分整合辖区优势资源,重点在核心景区的老别墅、驻山宾馆、在建工程、景区以及延伸区的主要土地、林业资源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启动万国文化影视基地、动漫文化科技产业园、龙泉社区十三坊、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以推进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的“百年复兴”之路。

(二)新县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

目标定位: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以红色旅游为中心,融绿色休闲、民俗体验、演艺娱乐、旅游商品生产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区。

重点项目:实施红色首府文化产业核心区项目、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展览功能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大别山新县生态旅游及野生动植物大世界项目;建设生态文化科普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驯化繁育基地;建设田铺―泗店将军文化产业链、箭厂河红色文化产业链、山乡休憩民俗文化产业链;完善演艺中心及配套设施、中晟卡莱顿国际大酒店、香山湖旅游服务中心、鄂豫皖苏区首府红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

(三)商城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目标定位: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思路: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主导下的跨越式大旅游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关策略的实施,把商城建设成为景区重点突出、旅游主题鲜明、创新能力强、产品丰富、市场发育良好、运行有序、管理规范、服务精良、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高、产业拉动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部级地标性旅游目的地。

重点项目:建立商城县级游客服务中心;完成汤泉池、金刚台、黄柏山、观音山及桂花博览园的开发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汤泉池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完善通向各主要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将汤泉池、金刚台、黄柏山、观音山和桂花博览园,培育为部级知名品牌景区景点;全面开展农家旅游项目建设;完成东河书山梦笔、乌龙洞、三教洞、八里滩、乌鸡寨招商并开展创建a级景区工作;以一园四景(汤泉池、金刚台、黄柏山、观音山及桂花博览园)为主体,将商城打造成为全国山地旅游目的地。

(四)南湾湖特色旅游产业集聚区

目标定位:特色服务园区。

发展思路:依托自身旅游资源融入主题性或地方性文化元素。通过把南湾湖的水文化、鸟文化、茶文化等提炼、放大并很好地融入景区之中,有力提升了南湾湖风景区的品位和文化内涵。

重点项目:河南煤化集团和浙江绿城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的万恒五星级度假酒店项目;香港、台湾和郑州三家企业联合投资建设的南湾明珠项目;由恒阳餐饮公司投资建设的恒阳生态园项目;由肖家河村投资建设的农家乐集聚区项目。

四.结语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政府促进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应该在发展方向和重点上给予引导,在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在管理上设置专门或兼管的机构。建设好旅游产业集聚区是转变信阳市旅游产业粗放式经营和“门票经济”的战略举措,是实现旅游产业精细化、内涵化、创新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后续推动信阳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范书琴.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南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构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60―64.

[2]王学峰.河北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7(2):8―9.

[3]杨迅周.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2,28(10):206―211.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9

摘要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本文在总结杭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经验、探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像杭州这样的二级城市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集聚区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近几年在中国出现的新概念,是我国特有的提法,首次出现于我国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综合学术界各位学者的研究,可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世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59%,低收入国家为48%,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地方的发达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活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与工业一样产生了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而导致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内,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这种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关联度强、服务网络化,资源共享、交易集约化,品牌效应、幅射面广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核心特征是高密度的流量。大量的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汇聚于其中,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目标在最便捷的条件下达到,是服务业集聚区的魅力所在,也是形成集聚优势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1.空间集聚性

产业集群具有规模越大越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的特点,因其能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外部资源。同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也能够形成崭新的、有机空间秩序和产业关联,为集聚区内的服务企业提供快速高效资源配置的环境。一方面吸引集聚区外企业的加入,另一方面也催生现代服务企业的衍生公司诞生。

2.资源共享性

集聚区内大量的专业信息、个人关系及种种社区联系网络式的信息流动很快,可使集群区内企业迅速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减少盲目性。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有机综合性

在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间互动性和学习性更加完善,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个要素功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综合体。因此集聚区内产业构成具有高度复合性,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规模化聚集效应,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4.知识创新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备良好的技术学习与扩散机制,区内创新主体(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之间有强大和稳定的创新协同作用。集聚区内强势企业瞄准区外高新知识并学习,弱势企业则从集聚区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良性知识流动,使得集聚区保持持续动态增长。

三、杭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与南京、上海构成区域经济的“大三角”格局,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城市。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并加快打造“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杭州市现代服务业从2005年1301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2511亿元,占GDp的比重从44.2%增加到了49.3%,年均增长1.3%,增加值总量占全省1/4多,已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占第八位。在杭州的经济发展中,服务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9年,服务业对杭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6.5%;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创造税收412.13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8.5%。此外服务业还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2009年末,杭州市已经有超过68万的服务业从业人员。

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杭州市政府确定了“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并遵循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与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促进服务企业在空间的有效集聚与区域的合理布局,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杭州市建设服务业强市、推进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平台。杭州市提出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并充分利用好国家出台的关于长三角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学习上海等大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上半年又出台了《杭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规划》将引导资金向市级重点集聚区倾斜,明确规定了18个服务业集聚区将得到重点扶持,享受财政扶持和用地保障。此外,2011年起,杭州将全面开展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和授牌工作,集聚区一经认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区内服务业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同价同网;企业利用原有场地,通过重组等方式实现升级换代的服务业项目,可按实际投资额给予10%到12%的资助等。

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建议

杭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可总结如下:

1.加强政府引导,形成特色产业

为了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政府应将现代服务业集群纳入国民经济规划重点。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必须把促进服务业集群化发展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政府应该引导建立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集群产业体系,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禀赋,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同时也可以和周边地区形成错位竞争,增强辐射效应。

2.打造品牌化、专业化服务业集聚区。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使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出很强的专业化特征,政府应因势利导,整体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以发展专业特色集聚区的形式进一步突出集聚效应,像重视制造业品牌一样重视服务业集聚区品牌的培育,把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城市名片,促进服务业发展从扁平型向“垂直强度集聚、平面特色延伸”。

3.建立相互依存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对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已有的企业要努力引导形成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且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同时还要引导衍生出一批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企业,形成以企业分解和衍生为契机的链式共生模式。

4.加大投入,吸引外资

开辟多种投融资渠道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采取积极的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政策,引导社会和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国际上著名的跨国现代服务业企业。

5.完善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和环境

大力改善交通条件,减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的交通压力,加快推进体现当地独特优势、产业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努力提升集聚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档次,按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标准,建设基础设施。

6.加强人才储备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度高的产业,其价值根源在于知识,而现代服务业的价值来源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

五、小结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改善国家的全球地位,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2-184.

[2]何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上海为例.经济纵横.2008(3).

[3]李春红.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经济论坛.2009(9).

[4]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0-215.

服务业集聚的好处篇1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5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服务业集聚区是指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主要形态有中央商务区(CBD或微型CBD)、文化休闲旅游区、大型专业市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和现代物流园等。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和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推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有效增加服务业总量,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二)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的重要途径。服务业是城市的窗口和名片,而集聚区作为城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不仅能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也是我市建设长三角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有效抓手。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具有现实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能够产生品牌示范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区,将有力地推进我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为基础,生产业为重点,充分挖掘和发挥全市人文、旅游和制造业三大资源优势,加快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推动形成服务业新增长点,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全面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规划相结合。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专业市场与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和《*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2.坚持与产业相结合。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与我市毛衫、化纤、皮草、鞋业等块状特色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块状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带动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3.坚持与生活相结合。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结合现有的发展基础,加速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商业(商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大型旅游景点、物流园区等区块集聚,通过提升和改造来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4.坚持与项目相结合。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要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与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结合,通过实施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速集聚区的形成和功能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2011年,重点培育文化休闲旅游区、大型专业市场、中央商务区和科技创业园等不同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形成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框架;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力争2个;形成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3个,集聚区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15年,力争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形成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5个,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4个,集聚区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三、重点任务

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产业优势、区位特点和城市功能定位,立足现有基础,有重点地规划发展一批服务业集聚区,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市服务业投资带动、总量增长和税收增长的集中区。

(一)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需要,加快濮院毛衫、崇福皮草和振东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建设。依托全市毛衫、皮草、鞋材、纺织服装等现有专业市场优势,按照提档升级、错位发展的要求,加快现有市场改造提升,不断加强物流、研发、信息、展示等配套功能建设,积极打造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推动地区特色产品销售和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市场集聚区。

(二)围绕工业配套生产业需要,加快科技创业园、现代物流园等集聚区建设。依托全市工业特色经济的优势,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孵化平台为载体,建设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服务,集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业集聚区。按照全市物流布局规划,建设服务地方生产生活、物流配送需要的物流园区,形成社会化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有效集中的现代物流集聚区。

(三)围绕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要,加快城市中央商务区、乌镇休闲旅游区等集聚区建设。以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为目标,建设金融、商贸、商务、酒店等为载体,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休闲和消费需要的中央商务区。以乌镇旅游为主体,整合资源,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集观光、休闲、商务、会议、培训、疗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集聚区。

(四)围绕接轨国际发展需要,加快发展以承接转移为主的服务外包集聚区。抓住当前国际服务业资本加快转移和服务业外包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加快软件研发、设计创意、建筑创意、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创意等产业发展,打造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研究集聚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加强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指导和管理,把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服务业发展考核体系。各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优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集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抓实抓好。

(二)强化规划引导。根据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加快编制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以规划引领服务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