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十篇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十篇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52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新生儿;麻疹;护理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表现。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在近两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麻疹在发病季节病例数明显上升,年龄一般在6个月~成人,2009年3月收治1例24d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为使大家做好麻疹的早期预防,防止大流行,并做好麻疹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患儿,男,24d,以“发热咳嗽2d,出皮疹1d”之代诉入院,系1胎1产,足月顺产。医院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哭声大,羊水胎盘无异常,生后前18d母乳喂养,18d后因母患“麻疹”改为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患儿其母生产后10d出现高热、皮疹、确诊麻疹后经治疗回家。患儿于生后24d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伴咳嗽、喉中有痰、呛奶、频繁吐奶,7~8次/d,非喷射状,呕吐物为内容物,哭声大,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针尖大小的红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眼角膜稍充血,口唇干燥,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咽稍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湿鸣,经诊断后确诊为麻疹合并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4.0×109/L,GR27.2%,LY66.4%,HGB122g/L尿常规示:(-)粪常规示:黄色糊状便,脂肪球(+),胸部拍片:肺纹理增重示:肺炎。入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ml加10%浓氯化钠2ml静脉推注西力欣0.2g,2次/d,10%葡萄糖5ml加沐舒坦15mg静脉推注,2次/d,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5min,促进痰液排除等对症治疗4d,痊愈出院[1]。

2护理

2.1 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散包降温或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用少量退热剂,如甜倩、扑热息痛等药物,用药后半小时测温1次,观察病情,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忌用淳浴,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2 眼睛护理(合并眼结膜炎):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生和Vita缺乏有重要联系,在麻疹患儿血清中Vit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应注意居室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3~4次/d,然后外涂金霉素眼膏或抗生素眼液。

2.3 肺炎护理(合并症):患儿出现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嗜睡、吐泡沫等症状,是并发肺炎表现。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免受凉。要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由于吃奶时加重气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用小勺喂,喂后将患儿竖起于肩部,轻拍背部,以防溢奶。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已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遵医嘱给吸氧或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应注意臀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如疹透不畅,可用香菜煎水后服,并用此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为预防口腔炎,每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d,以防口腔继发感染。

3预防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应复种1次。目前原有的免疫程序已有所调整,即对育龄妇女增加1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新生儿麻疹发病率。近年来在儿童时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到妊娠期,体内抗体已明显下降或消失,孩子就不能从母体获得对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所以在6个月以内仍有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提醒保健单位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准母亲应做好麻疹疫苗的复种及有麻疹的产妇提早隔离,防止患病后的母子传染及医院内的交叉传染。对接触过麻疹的健康儿童,可做麻疹疫苗的接种及遵医嘱给予免疫制剂的使用。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麻疹;护理;儿童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14-02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麻疹减毒活疫苗普及接种后本地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年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局部小流行。本院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小儿麻疹患者65例,合理的护理取得良了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36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岁10例(15.38%),2~5岁46例(70.77%),6~11岁9例(13.85%)。

1.2传播途径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的小儿。麻疹患者从出疹前5d到出疹后5d,均具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d。患儿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由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的手传播[1]。潜伏期一般为6~18d,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可达39~40℃,症状类似重感冒,眼部发炎,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灰白色似针尖样斑点(又称柯氏斑koplik’sspots),症状严重时可见出血性皮疹,合并粘膜出血及肺炎,当血液循环衰竭时皮疹不能透出,甚至不能隐退,可危及生命。在皮疹出透之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遗留浅褐素斑,有糠麸样脱屑,2~4周可全部消退。

1.3护理方法

1.3.1高热护理麻疹患儿体温可高达40.0℃以上,部分可并发高热惊厥。患儿需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监测体温,高热病儿可用小量退热剂,忌用乙醇浴、冷敷,以免影响出疹,导致并发症。高热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但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利于皮疹的出现,故应监测体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向家属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误会。高热伴有烦躁不安、谵妄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及时通知医师病情变化。

1.3.2皮肤护理在保暖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泻病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观察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及消退情况,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判断病情的转归。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依耳后-发际边缘-面部-躯干-四肢的顺序遍及全身,并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有脱屑、色素沉着[2]。

1.3.3环境条件病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保持安静可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患儿有畏光症状时,病房内光线应柔和,避免刺激眼睛。房间应用紫外线消毒。对疑似麻疹和麻疹患儿均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由于环境护理措施得当,本院未发生1例交叉感染事故。

1.3.4五官的护理常用生理盐水洗净双眼,再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可服用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使用抗菌药物,减轻咽喉部症状,防止发生咽炎。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水,可用0.9%naCl溶液含漱。

1.3.5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多饮水,以利排毒、退热、透疹,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能量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无需忌口。随体温降低、病情好转,渐渐恢复正常饮食。

1.3.6心理护理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护理操作娴熟,可以使婴幼儿及家长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患儿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1]。

1.3.7密切观察病情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出疹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呼吸困难及肺部细湿音等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2];患儿出现声嘶、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为并发喉炎的表现;患儿出现抽搐、嗜睡、脑膜刺激征等为脑炎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应予相应处理[3]。

1.3.8预防感染的传播对病儿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有并发症延至出疹后10d,接触过患儿的易感儿隔离21d。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病儿衣被及玩具暴晒2h,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4]。

2结果

经过细致、全面护理,40例麻疹患儿全部治愈。

3讨论

由于麻疹传染性较强,为控制疾病的流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以及病情观察等,防止继发感染[5]。麻疹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无合并症者仅需对症治疗,故合理的护理对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应强调护理的重要性[6]。

[参考文献]

[1]樊兰英.麻疹173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37.

[2]张凤驰,康洪华,马丽艳,等.228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22.

[3]鲁侠.小儿麻疹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55.

[4]童秀珍.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3

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药疹的一型,常由磺胺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等引起,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可一开始即全身反应,亦可在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的基础上发生。表现为剥脱性皮炎改变,皮疹的特点有:①全身潮红,面积常>90%。②皮疹浸润明显。③皮疹水肿明显;④脱屑明显。可有黏膜损害和内脏受累。病程长,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2008年10月25日收治重症药疹患儿1例,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男,6岁,因皮疹伴发热3天,拟“重症药疹(急性红斑型)”收住。患儿3天前因发热,流涕,轻咳在社区医院静滴头孢他定后出现皮疹,先出现在头颈部,继而发展到全身。查体:t39.4℃,p120次/分,R30次/分,全身皮肤大小水疱不均,四肢、躯干、头面部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颜色较暗,皮温高,弹性差,伴有多处大片脱屑,口腔破溃、糜烂。睑球结膜粘连、鼻腔黏膜糜烂结痂,面部明显水肿。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同时加强抗感染,给予白蛋白、输血及血浆等支持治疗以及止痒、稳定血管通透性、补充维生素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皮损外用生物流体敷料、护架烤灯予保护、收敛及抗感染,经治疗护理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

护理措施

⑴寻找和彻底祛除过敏原:患儿入院后,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找出可疑致敏药物并立即停用,在未查到致敏药物前,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及致敏性高的药物,嘱患儿多饮水,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向其家长解释注意事项及药疹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严重性,以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谢绝探视,减少陪护,安置空调设备,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室内动态消毒仪空气消毒2次,地面、桌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必要时对衣物,被单行高压灭菌后再使用。

⑶皮损的护理:对于大小水疱或松弛、渗液小的水疱让其自然吸收,水疱疱壁尽量保持完整,勿使其破溃。对于大疱经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低位穿刺抽吸。对渗液较多的糜烂面用生物流体敷料湿敷2~3次/日;对渗液较少的糜烂可涂油剂保护,并用护架烤灯照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患者手指、足趾的破损,可用干签把每个手指、足趾分开,防止黏连。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褥疮。

⑷加强眼、口腔粘膜的护理:应尽早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保护眼睛及口腔粘膜,以防后遗症,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眼部的分泌物,嘱患儿多转动眼球以防睑球结膜黏连,每次护理后滴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眼膏。以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双眼,嘱患儿每天活动眼球数次,做闭合眼睑运动,不可用手揉擦眼睛,以免污染。

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①因患者有不规则的发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6小时测量体温,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冷敷)或药物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因激素治疗可导致血压升高,所以要监测血压每6小时1次。②如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瘙痒要立即停止给药。因治疗过程要使用一定量的激素,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观察大便次数及大便潜血实验,有无出血倾向,有无上腹部疼痛等,并预防感染。

⑹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因有严重皮损、言语困难、吞咽困难、视力下降、自行活动困难,存在恐惧紧张、焦躁不安的心理,认为自己治愈希望渺茫。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对患者和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加强心理疏导,用我们的爱心使患者及家长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到解释在前,操作在后,让患者感到得到关心和重视。

⑺饮食护理:由于患者体温高、分解代谢增强、口腔溃疡致进食减少,加上皮肤大量脱屑、渗出,导致蛋白质消耗较大,故应加强饮食护理,进食困难时可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输入新鲜血、血浆或白蛋白,同时静脉补充小儿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

⑻出院指导:患者痊愈出院,护士要指导他们今后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乱用药物,并采取安全的给药途径;嘱患者在每次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勿用易过敏及可疑药物,避免过敏。

讨论

通过护理此患者,体会到重症药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十分重要,使患者平稳度过感染期,如早期护理处置不全,易造成全身性感染,加重病情,直接威胁生命。护理得当及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死亡率,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总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重症药疹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成功是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症药疹患者中,因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护理难度较大。加之患者的心理负担重等,更需要护士用娴熟的护理专业技术及切实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任秋芳.一级医院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45-47.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4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1]。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一般会有高热,在发热的当天多数分批出现的皮肤与黏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皮疹呈向心性、躯干为多,四肢较少,在同一部位可见各期皮疹,形成结痂后,无继发感染,不留瘢痕。2013年2月24日本感染疗区接收1例多年来临床少见的“大疱型”水痘,皮疹融合成大疱疹,直径约在50~100mm之间。在颈背部占15个大型疱疹,而且有破溃浓汁处。面对这样患者最关键的是把住皮肤护理这一重要环节―防止感染。感染可继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对这1例患者做了特殊皮肤护理及其他护理。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0岁,已发热4d,周身大、中、小脓疱疹。于2013年2月24日12时10分来本感染病房住院,来时体温38.3℃,脉搏92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精神不振,双眼结膜充血,面部、颈部、耳后、胸背部、四肢皮肤可见密集小脓疱疹,直径约2~10mm之间,有15个大型疱疹,口唇红,口腔黏膜可见散在小疱疹,会可见小疱疹,内容物呈脓汁性。诊断:“水痘,大疱型”。

2护理措施[2]

2.1按呼吸道传染病严密隔离,隔离期为疹后1周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2.2室内保持清洁、肃静,每日坚持空气消毒2次、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以防交叉感染。发疹期间卧床休息。

2.3皮肤护理

2.3.1备1包无菌物品(患者内衣裤,衬衣裤,床单1个,枕套1个,被套1个,中单数个,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3.2清洁、消毒皮肤:在未破溃疱疹周围用75%酒精消毒(破溃疱疹用0.9%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待酒精干后,用5ml无菌注射器穿破大型疱疹进行穿刺,吸出脓汁,涂上龙胆紫。

2.3.3将备物无菌物品打开,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内衣裤、衬衣裤,给患者穿上,将无菌床单、被套、枕套、中单铺好,使整个床上基本呈无菌状态,协助患者上床休息,做皮肤护理1次/d,用温水轻擦皮肤,禁用肥皂水擦拭皮肤。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2~3d换1次无菌衬衣和床上物品。

2.4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内也有散在疱疹,口腔易感染溃疡,做口腔护理2次/d,用0.9%生理盐水漱口,破溃出涂以龙胆紫,口唇干裂处涂红霉素软膏。

2.5饮食给以充足的水分,补充足够的营养、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忌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6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患者皮肤疱疹结痂、脱落、瘙痒,这时应保持手指甲短清洁,防止抓破结痂处造成感染,皮肤剧痒时涂5%碳酸氢钠。保持床铺清洁,及时更换中单。

2.7心理护理根据女孩爱美心理,嘱患者不用手抓结痂,特别是脸上结痂不要抓伤,让其自行脱落,防止感染出现瘢痕。

3护理效果

患者入院后3d体温降至正常,未见有新的疱疹出现,周身大小疱疹开始结痂,脱落。大疱疹开始结痂,自述瘙痒。未有1个疱疹感染,口腔内疱疹基本痊愈。8d后大疱疹结痂自然脱落,长出新皮肤,15d基本痊愈出院。

4结论

疱疹、破溃的皮肤是细菌侵入的极佳途径,此时护理不当会加重感染机会,甚至继发为败血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要十分重视早期预防和防止感染的措施,早期加强做好护理是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的重要一环。在做好皮肤护理同时,做好其他护理,防止细菌在任何部位的侵入。

参考文献

[1]石宏,岳希金.传染病护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6-0914-03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6.070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该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7l型为多见)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3~6月是高发季节,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播[1],易在婴幼儿造成爆发流行。重症手足口病少,大部分为轻症患儿。如何管理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收治,是控制病情扩散,促进患儿健康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手足口病的门急诊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门急诊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41例,诊断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男725例、女616例,年龄多为1~7岁婴幼儿,主要是5岁以下的儿童,最小的5个月,最大为7岁。其中轻症1338例,均有充血性皮疹伴低热,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臀等部位,1250例口腔有疱疹或溃疡,流涕、咳嗽、咳痰伴支气管肺炎150例;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30例,重症出现高热嗜睡、肌体抖动神经系统症状3例。

2.治疗方法给予抗炎、抗病毒和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利巴韦林、炎琥宁等;口服板蓝根、维生素B2片,皮疹给予涂炉甘石洗剂,口腔溃疡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同时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门急诊管理

1.制订启动应急预案我院制订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时,迅速启动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医疗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各职能科长及防保科、药剂科主任、门急诊主任等组成,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别负责医师、护理人员的调配和物品、药品的供应及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保证高效有序地进行医疗救治和隔离。

2.实施门急诊预检分诊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院门急诊设独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室,对出现皮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将手足口病患儿与其他患儿隔离,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时间,预防其他患儿交叉感染,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对轻症患儿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在家观察和隔离;对高危人群予抗病毒输液并留院观察治疗,做好床边、消化道、呼吸道隔离;对重症倾向患儿,开通“绿色通道”直接收入传染科进行隔离治疗。

3.做好医护人员手足口病知识的培训组织门急诊医护人员学习《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请儿科、iCU主任、感控科主任讲课培训,在保证门急诊医护人员熟悉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再次进行重症病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抢救的相关技术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使用,特别注意患儿可能出现的病情突变及应对方法,掌握手足口病危重症的抢救护理程序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学规范地救治患儿。

4.严格消毒隔离及防止交叉感染病区、患儿、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隔离技术方案及本院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隔离诊室和手足口病输液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3次,地面、输液椅、床头柜用含氯消毒液(每升含有效氯500mg)擦拭,每日2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因此,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尤为重要[2],就诊或输液期间,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小孩,不要交换玩具、餐具、食品等,避免相互密切接触增加交叉感染机会。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再排入下水道,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严格“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并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用后采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5.做好输液患儿的发热护理开辟专门的手足口病患儿输液室,保持输液室清洁,室内空气流通。输液室内多备体温针,输液期间,随时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对低热、中等热患儿,指导家长减少衣被、多喂温开水;对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给予优先输液并严密观察病情;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退热处理,如冰敷、温水擦浴(有皮疹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小儿退热栓塞肛,冰敷时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对持续高热患儿要特别重视,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并配合物理降温,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退热后1小时要复查体温。

6.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指导家长尽量保持有皮疹患儿皮肤清洁干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其大小便,患儿被褥、衣物宜宽大柔软,剪短指甲,尽量不要抓破疱疹,避免皮疹感染。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疱疹有破溃时涂0.5%碘伏,炉甘石与牛奶相似,要注意分开保管,避免患儿误服。加强口腔护理,已有溃疡患儿,给予西瓜霜或冰硼散涂搽口腔患处,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在诊疗、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神志,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若出现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或昏睡、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警惕有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3]。

8.加强愈后宣教,防止重复发病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嘱家长在患儿出院后2周内不要送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并注意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清洗衣被,并予曝晒。指导患儿改掉吸吮手指习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餐具使用前后要清洗消毒,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每年3~6月份家长要注意检查患儿手足口腔有无皮疹或疱疹,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结果

1341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其中359例收入传染科治疗,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970例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门急诊输液疗程一般为5~7天,最长10天。

体会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易引起爆发或流行,在应对轻症手足口病门急诊的管理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宣教等措施,使手足口病患儿能够及时、有序救治,降低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率和院内感染率,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123.

[2]叶崎,邬菊英,俞海燕.1566例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541.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麻疹病毒;传染性;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节,但全年均可发病。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d至出疹后5d都具有传染性。6个月~5岁患儿易感,但也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多见。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播,也可接触被污染的生活用品而发病。麻疹潜伏期一般为6~18d,平均为10d。分前驱期:从发热至出疹,常持续3~4d;出疹期:在发热3~4d后出现皮疹,一般为3~5d;恢复期:在出疹后3~4d,持续约3~5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等。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高。现将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35例麻疹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35例,男138例,女197例。年龄3个月~61岁,其中14岁111例(成人中包括3位孕妇)。

1.2患者基本情况本组患者中,

1.3方法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温度、湿度;对症治疗,高热时酌情使用少量退热剂,频繁剧咳可用祛痰、雾化吸入等,有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2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有7例小儿重症肺炎伴心衰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3护理

3.1一般护理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可以不治而愈。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为止。衣被清洁,舒适。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3.2发热的护理处理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保持皮肤清洁。体温在37.5℃~38.4℃可用温水擦浴降温。高热时可用小剂量退热剂。在降温过程中,注意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高温降至中、低热即可,以防发生多汗虚脱现象。加强体温监测,退热处置1h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的症状或体症出现。

3.3皮肤粘膜的护理穿着棉质的内衣,并勤换内衣,保持床整干燥,每日用温水沐浴(忌用肥皂),小儿特别注意臀部及皮肤皱折处的护理,勤剪指甲,防指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皮疹部位可涂炉甘石洗剂,3次/d。

3.4咳嗽咳痰的护理咳嗽剧烈,可给予口服止咳糖浆等镇咳药,服用止咳糖浆后,交代患者先不要饮水或吃东西,让药物保持在咽喉部,以达到更好的镇咳效果。如果痰多咳不出或伴支气管炎,肺炎等,可给予雾化吸入,在雾化液中加入痰溶解剂、抗生素、平喘药等,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雾化后清洗面部,用清水口,尤其是用激素类雾化吸入的患者,漱口可避免激素沉积在口腔,减少鹅口疮及声嘶发生。患者一人一个雾化器,防止交叉感染。应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3.4口、眼、耳、鼻部的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小儿用3%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2~3次/d,大人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2~3次/d。如有口腔溃疡,可用稀释的0.3%双氧水口腔护理2~3次/d,及西瓜霜喷剂喷涂口腔。饭后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眼部因炎性分泌物多而形成眼痂,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双眼,再滴入抗生素滴眼液及抗病毒滴眼液,两者交替使用,一日数次。鼻腔中也会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要及时清洗。

3.5饮食护理高热期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3.6监测病情麻疹的并发症较多,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以

3.7心理护理在麻疹高热期,体温会下降又上升,过程反复,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麻疹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属焦虑不安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配合治疗。

3.8做好自我防护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全部采取被动免疫,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患者后5d内注射都可防止发病。上班期间戴口罩,每班更换。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戴手套。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医疗护理前后,应按照正确的洗手法认真洗净双手。

3.9预防感染传播室内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及开窗通风换气。保护患者家属,陪护家属做好被动免疫,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陪护期间戴口罩,接触患者后认真洗手。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都不能外出,以防将麻疹传染给别人。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患者使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2h。

3.10健康教育麻疹传染性较强,并发症较多,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和预后,并向家长说明隔离的重要性,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33-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1]。主要特征为手、足、口等部位发生丘疱疹,发病常以婴幼儿为主。一般症状较轻,愈后良好。重症者可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危及生命。近年来,发病人数明显增加,我科2011年4月共收治32例手足口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2个月。其中小于1岁3例,1-2岁8例,2-3岁10例,3-4岁7例,4-8岁4例。可见以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

1.1临床表现:在收治的32例中,有25例发热,其中低热(37.5℃―38℃)14例,中等发热(38.1℃―39℃)8例,高热(39.1℃―40℃)3例,没有超过40℃以上的病例,发热多在病程的2―3天出现,无固定热型,无发热病例7例。32例均出现皮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以及手指、足趾的屈侧和侧缘、指甲周围、口腔、臀部及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皮疹,以手心脚心最多,开始时为红色斑丘疹,1-2天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疱疹内液体较少,通常1周内消退,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瘢痕。27例有口腔黏膜病变,在口唇、齿龈、咽部、软硬腭、舌及两侧颊部可见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5例伴有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拒食8例,咽痛、流涎5例,咳嗽5例等。未见伴气促、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病例。

1.2治疗措施: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1.3治疗效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左右。

2护理措施

2.1消毒隔离:患儿病房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日用紫外线定时消毒,床单元、门把手、水龙头等均用1:50的84消毒剂擦拭消毒。同时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前,要消毒双手,常用的有健之素手消毒剂,患儿使用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不宜浸泡的可在阳光下曝晒,呕吐物及粪便要用含氯消毒液处理。

2.2心理护理:可据患儿性格特点,给予心里护理,对待患儿应态度温和、方法得当、关心爱护以消除其恐惧感和陌生感,使其情绪稳定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2.3口腔护理:对于因口腔疱疹、痛、流涎、苦闹而拒绝进食的,应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能漱口的要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每日3-4次,也可遵医嘱采用药物,如:开喉剑喷雾剂每日数次,必要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预防感染。

2.4皮疹护理:患儿因皮肤出疹感觉不适,故应衣着宽大、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同时看护好患儿双手,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应注意及时清理大小便,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皮疹、疱疹已破溃的应用0.5%碘伏涂抹,一日数次,以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2.5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意进食者,应多饮用温开水,宜吃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适当的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以保持以营养均衡,禁忌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2.6病情观察:对于发热患儿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时,无需特殊处理;体温在38.5℃及以下者,可采用冰敷、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体温在38.5℃以上可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注意观察并及时复测体温。对病情较重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呼吸急促、心律加快则可能合并心肌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则为胃肠道症状;若患儿出现精神差、易激惹、胃纳差则是脑炎患者的重要先兆[2]。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7健康宣教:患儿一旦确为手足口病,应向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知识,消毒隔离方法,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卫生保健工作,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居室内应勤通风,患儿要多休息,同时注意患儿的饮食营养,以提高免疫力,家中易感染人群可口服板蓝根、抗病毒冲剂等以预防感染;另外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3小结

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3]。传播途径复杂,速度快,易发生大范围流行,卫生部于2008年5月将其纳入国家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故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3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所以对手足口病大可不必太过紧张。虽然其传染性强,但是只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同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可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参考文献

[1]郭汝宁,张正敏,杨芬,等.广东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530-531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新生儿;水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6-0074-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nursingmanagementandimprovenursingqualityofneonatalvaricella.method:4neonateswithvaricella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3tomarch2015werenursinganalyzed.Result:4neonateswithtypicalrash,theyallhadclearcontacthistory,included3neonateswithpneumonia.theywerecuredanddischargedwithoutcomplicationandnosocomialcross-infectionbyreasonabletreatmentandcarefulnursing.Conclusion:neonatalvaricella,ararediseasewithhighriskofpneumonia,mighteffectivelyavoidnosocomialcross-infectionandimprovecurativeratiowithfavorableprognosisthroughtimelyandcorrecttreatmentandcarefulnursing.

【Keywords】neonate;Varicella;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LiuzhoumaternalandChildHealthCareHospital,Liuzhou54500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6.036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常认为新生儿水痘是致死性水痘。由于新生儿细胞免疫不完善,一旦患有水痘则出现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6]。合理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痛苦。本文通过回顾笔者所在科室新生儿水痘的护理与治疗过程,探讨新生儿水痘的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水痘的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新生儿水痘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2~18d,胎龄39+2~41周,体重3.180~3.815kg其中3例并发新生儿肺炎,1例无并发症。

1.2护理方法

1.2.1隔离护理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为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独处一室或同种患者同处一室,按高度接触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严格隔离。患儿诊疗物品经消毒或灭菌后专人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患儿的生活垃圾及分泌物集中焚烧处理。专人护理,实行标准预防,护理操作时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及乳胶手套。患儿周围环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d。如病情无特殊情况,拒绝患儿家属床边探视,可通过科室的探视系统探视患儿[7]。

1.2.2皮肤护理予患儿使用暖床或暖箱,暴露皮肤,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浴,2次/d,擦干后用呋西地酸乳膏或阿昔洛韦软膏外涂患处,2次/d。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轻柔,结痂疱疹让其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对于皮疹结痂退后干燥的皮肤可涂润肤油。患儿使用的抱被、床单应柔软、舒适。定时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戴纱布或棉质手套。通过精心护理,本组4例患儿皮肤均无继发感染[4-6]。

1.2.3发热的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有异常时随时测量。当体温大于38℃,应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30min再复测体温,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其中3例并发肺炎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经过相应处理,均能体温下降,保持稳定。

1.2.4饮食护理母亲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儿通常会发病。这种情况下可选择配方奶喂养。根据患儿需要,每2~3小时喂配方奶1次,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患儿,可通过胃管注入。对配方奶不耐受的患儿,可以静脉补充液体,供给足够的热量、水分。本组4例患儿均与母亲有明确接触史。

1.2.5管道护理避免反复穿刺加重患儿皮肤损伤,应予患儿应用留置针。穿刺处避开皮疹、皮损。尽量选择粗、直、易于固定的大静脉,如贵要、大隐静脉等。用药后用生理盐水封管。加强患儿巡视,避免液体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患儿的氧管或胃管可用3m敷贴固定,可减少用普通胶布固定给皮肤造成的损伤。各管道标志清楚。患儿胶布应用石蜡油润湿后轻轻撕脱。

1.2.6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气促、发绀伴咳嗽者考虑并发肺炎,如呕吐、抽搐、嗜睡、烦躁者考虑并发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本组3例并发肺炎的患儿,其中有2例有气促、发绀的表现。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床头抬高15°~30°。予吸氧、头孢呋辛抗感染、阿昔洛韦抗病毒、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力等治疗。

1.2.7疾病知识宣教护理人员耐心仔细地为患儿家属讲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及预后效果,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1.3观察指标

收集患儿治疗护理处理前后的体温、CRp、hs-CRp。

2结果

本组4例患儿经过合理治疗与精心护理,无皮肤的继发感染,无院内交叉感染,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和护理处理后,体温和hs-CRp有下降的趋势,皮肤结痂,痂皮脱落。经过10~17d的住院治疗,全部治愈出院,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针对感染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8-9]。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d,若母亲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感染水痘,新生儿常患水痘[2]。尤其是母亲在分娩1周内感染的患儿由于孕妇血清抗体尚未形成,新生儿不能获得足够的抗体易患水痘,且病情多较重,病死率高达25%,若母亲孕晚期患水痘的时间与分娩时间有1周以上的间隔,新生儿则可通过胎盘获得一定的抗体来减轻症状[10]。新生儿水痘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情重,死亡率高,因此新生儿水痘在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及增强免疫力的基础上要做好消毒隔离以及相应护理来控制感染及预防交叉感染。本组4例患儿均治愈,皮肤完全结痂,痂皮脱落出院,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水痘患儿在住院期间要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李敏,杨苏,杨潇,等.新生儿水痘死亡二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138.

[2]邢燕,李莎.新生儿水痘合并败血症1例[J].重庆医学,2008,37(20):2292.

[3]张娟,李娟.重症新生儿水痘的护理案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412.

[4]马益平,张红梅,陈晓玲.新生儿水痘的消毒隔离与护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7):674-675.

[5]崔英姬.一例新生儿重症水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55.

[6]许飚,陈德宇,张丰正,等.新生儿水痘死亡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8):488-489.

[7]辛萍.新生儿水痘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0,19(8):97.

[8]夏建新,胡娟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86-87.

[9]刘海娜,吴杰.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02-104.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9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免疫功能受损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护理措施:

1.皮肤的护理。室内温度适宜。衣服宽大柔软,被褥整洁且不宜过厚,衣、被勤换洗,以免造成患儿不适,增加痒感。保持手的清洁,剪短指甲,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疤痕。一般无合并症的水痘皮疹,不需做特殊处理,仅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吵闹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或用温水洗浴、局部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或口服抗组胺药物。疱疹破溃时涂1%甲紫,继发感染者局部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有报道用麻疹减毒活疫苗0.3~l毫升皮下注射1次,48小时内疱疹全部结痂,不再出现新疹,疗效明显。皮疹处用治疗仪照射,有止痒、防止继发感染、加速疱疹干涸及结痂脱落的效果。

2.降低体温。患儿多仅有中、低度发热,不必用降温药物,可控制室温、多饮水、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为止。同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3.病情观察。水痘临床过程中一般顺利,偶有发生播散性水痘、并发肺炎及脑炎,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4.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激素类软膏)。因其可使病毒在体内增殖和扩散,使病情恶化。应用激素治疗其他疾病的患儿一旦接触了水痘病人,应立即肌注较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0.4~0.6毫升/千克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0.l毫升/千克,以期减轻病情。如已发生水痘,应争取在短期内递减,逐渐停药。

5.预防感染的传播。采取呼吸道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托幼机构只采用紫外线消毒。避免与易感儿接触。对高危人群的接触者可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肌注。近年来,国外试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来免疫易感者。

新生儿皮疹的护理措施篇10

1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我院共收治426例手足口病儿童,男225例,女201例,年龄6月龄-4周岁。患儿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7天。426例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其中低热322例,持续高热1例,呕吐2例,精神差10例。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42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2护理

2.1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同种病例收住隔离病房,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

2.1.1隔离。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发病年龄在五岁以下,尤以4岁以下婴幼儿发病较高,在患儿就诊过程中,如发现有发热1—2天,流涎、拒食、咽痛、手足臀部有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有溃疡,充血者应向导本病,可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应安排到隔离室就诊,一经确诊,予隔离治疗。

2.1.2清毒。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1h。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

2.1.3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或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生活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1.4加强心理护理及隔离宣教。手足口病家属因对本病不甚了解,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慌,因此,应对患者家属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态度热情、诚恳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恐惧感,让患者家属感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赢得患者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其次耐心向患者家属宣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传染病,必须限制患者陪护和接触者人数,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强调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消毒隔离内容及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配合方法等。

2.2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识别重症征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①持续高热不退。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⑦高血糖。在护理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及体温变化,以防止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恶心、呕吐、易烦躁、项强等,如出现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考虑肺水肿。本院收治的426例患儿中有322例低热,持续高热1例,呕吐2例,精神差10例,发现上述症状后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并做好记录,未发生死亡病例及留有后遗症病例。

2.3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426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柔软、清洁干燥,保证皮肤清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在收治的426例患儿中有329例因为口腔疱疹抗食的患儿涂蒙脱石散第2天就能进食。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3体会

手足口病易感者是3岁以下的儿童,患儿病情进展快,出现中枢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3]。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426例手足口病儿童,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伴或不伴发热,为普通病例,在护理过程中,除实施消毒隔离、皮肤及口腔护理外、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4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观察结果提示,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过程的关键在于病情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早期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点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我院在护理观察措施上抓住了这个关健环节.控制了患儿病情的进展,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