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07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1

1.石灰消毒

选择天气最热的时候,将前茬的遗留物清光,每亩施用50~100kg的生石灰,并在垄沟内铺满稻草、麦草、玉米秸等1000~2000kg,破垄将石灰和稻草用旋耕机或犁杖深翻,埋在地下即可,深度为30~40cm,最好深翻两遍,秸秆尽量短一些,翻耕后要压实,用无破损旧膜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防止土壤水分散失和温度降低,从薄膜下灌水,到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不能积水。

2.高温消毒

温室可完全封闭,要求20cm土层内温度达到40℃维持7天,或37℃维持20天,即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细菌、根结线虫等有害生物。消毒完成后翻耕(深度以30~40cm为宜,避免土壤深层的生物翻到地表),晾晒3~5天后方可播种或定植。

3.紫外线消毒

利用光辐射对土壤消毒是利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的来源是最自然的阳光。将配置好的培养土铺开,在阳光下暴晒3天,为了提高紫外线的强度,通常采用反光板,反光板是利用铝箔光反射作用,将铝箔板迎着阳光斜对地面,将铝箔接受的太阳光线通过反射或折射作用照射到地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反光板可以使土壤的地表温度达到50℃,地下20cm的温度可以达到15℃~20℃,这样可以消灭土壤大量病菌、害虫(卵)等。

4.热水消毒法

土壤热水消毒是利用高温热水消毒机产生高温热水对土壤进行消毒,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控制热水温度,采用循环泵使水温均匀。分为燃煤式土壤热水消毒机、热水输送系统、热水分配器及注水滴灌系统等三部分。这种技术是采用耐高温水管将92℃以上高温热水输送到需要消毒温室的栽培基质槽或栽培畦。可将20cm深的土壤温度在2小时之内升至50℃以上,50℃以上可持续1~2小时,45℃以上持续时间可达3.5小时,而30cm深的土壤温度约33℃左右。经过处理前后的观测比较发现,土壤经高温热水消毒处理后,土壤中大量存在的根结线虫基本被杀灭。

5.药剂消毒

药剂消毒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消毒,利用的药物主要有甲醛、代森胺、氯化苦、溴甲烷、田除、线净、菌线威等杀虫剂和杀菌剂。

5.1喷淋或浇灌法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或直接灌到土壤中,使药液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喷淋施药对土壤消毒适用于大田、育苗营养土、温室栽培等。喷淋法的主要农药是甲醛、代森铵、波尔多液等。甲醛对防治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较明显。代森铵可防治花卉的黑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立枯病,还能有效防治球根类种球的多种病害。波尔多液对防治黑斑病、灰霉病、锈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效果较明显。菌线威(1.5%二硫氰基甲烷)是新型高效广谱杀菌杀线剂,对蔬菜苗期猝倒病、立枯病、腐霉病,以及黄瓜、番茄、茄子、青椒的青枯病等有特效作用。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2

[关键词]促成栽培大棚草莓土壤消毒方法

南京是江苏草莓主产区之一,大棚促成栽培草莓是南京特色农业,2010年栽培面积1300h㎡,亩效益2万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0年3月中国第三届草莓大会在南京召开,提升了南京草莓知名度,大棚草莓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好。但大棚草莓多年连茬种植,根结线虫、土传病害日趋严重,连作障碍越来越普遍,农民在土壤消毒中,使用药剂不规范,有的甚至使用剧毒农药,给草莓业带来很大隐患,须推广太阳能消毒、“石灰氮”消毒和“棉隆”消毒等新型高效、生态、低毒的土壤消毒技术。

一、使用新型消毒剂的意义

1.有利身心健康:南京地区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一般8月底9月初定植,土壤消毒一般在7~8月份进行,此期气温高,氯化苦、溴甲烷等土壤熏蒸剂,刺激和腐蚀性大,不利于农民的身心健康。

2.经济效益:经过消毒处理的土壤,幼苗健康生长,增强对病虫害抵抗力,提高产量10%左右。

3.社会效益:提高南京草莓安全水平,提高地产草莓的竞争力,绿色安全,推进草莓采摘等农业旅游。

4.生态效益:规范使用新型消毒剂,降低高毒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

二、草莓土壤太阳能消毒技术

1.太阳能消毒特点[1]

利用太阳能,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地表下10cm处最高地温可达60℃,20cm处地温可达40℃以上,高地温杀菌率达80%以上,可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害虫、病菌和杂草种子,降低病、虫、草基数。对1~2年连茬大棚草莓土壤消毒效果尤为显著。

2.太阳能消毒具体技术操作

(1)清理大棚:将草莓植株全部拔除并挖出残留在土中的根茎,清除大棚内的其他作物病残体和杂草。

(2)撒发热物:对种植畦耕翻、平整土地,将稻草、麦秸粉碎成3cm长,按每亩600~700kg均匀铺撒在土壤上;或亩施2000kg鸭粪等未完全腐熟有机肥。必要时可加撒适量石灰氮增加效果。

(3)深翻土壤:对铺撒好稻草等发热物的土壤按30cm深翻两遍,搅拌均匀,保证土壤疏松。

(4)起垄覆膜:起30cm高、60cm宽垄,垄距约90cm,棚两侧半垄,满足6m大棚栽12~14行。起好垄后垄间灌水至与垄顶持平。用整块薄膜将整块地严密覆盖,封膜反方向压折,盖严实,不透气。

(5)大棚封闭:盖大棚膜,与地面覆盖形成双层覆盖,封住所有出气口,严格保持整个大棚密闭性。

(6)消毒时间:立枯、菌核、疫病等病菌不耐高温,经过20天左右的热处理即可被杀死;根腐、根肿和枯萎病等一些深根性土传染菌,分布在土层深层,耐高温,须处理30~40d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三、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

1.石灰氮土壤消毒原理[2]

石灰氮遇水分解而产生的氰胺和双氰胺等氢氮化物具有抑制或杀灭病菌、线虫和杂草种子作用。石灰氮中的副成分氧化钙遇水能够放热,夏季用棚膜保温,白天地表温度可达65~70℃,地下10cm以内地温在50℃以上,20cm地温可超过45℃,此状态持续20~30d,能防止各种病虫害,并可除杂草,有效克服连作障碍,还可补充氮和钙肥、促进有机物的腐熟、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2.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操作

(1)撒施石灰氮:清理地块,将棚室内边边脚脚的土壤铲向中间,每亩用700~1000kg未完全腐熟的有机物均匀撒于地表,然后均匀撒施石灰氮,亩用量60~80kg。

(2)深翻做畦:将有机物和石灰氮深翻入土壤,深度30cm。翻耕要均匀,以增加石灰氮与土壤颗粒接触面积。做高畦增加土壤表面积,利于快速提高地温,延长土壤高温持续时间。

(3)密封和灌水:用完好、透明的塑料薄膜将土壤表面密封。从薄膜下往畦内灌水,直至畦面湿透为止。保水性能差的地块可再灌水一次,但地面不能一直有积水。

(4)封闭和通风:将大棚完全封闭,出入口、灌水沟口不要漏风。晴天时,20~30cm的土层能长时间保持40~50℃,地表可达70℃以上,持续20d左右后打开通风口,揭开地面薄膜,翻耕土壤,7~14d后进行草莓定植。

(5)注意问题:病害较严重的地块,石灰氮和有机物使用量取上限;为发挥石灰氮分解过程中中间产物杀虫灭菌作用,应使土壤和石灰氮充分混合;保持土壤中足够水分,保水性差的地块处理过程中补充适量水分;处理过程中如遇连续阴天或下雨,应适当延长处理天数。

四、棉隆土壤消毒技术

1.棉隆土壤消毒原理

棉隆施用于潮湿的土壤中时,会产生一种异硫酸钾气体,迅速扩散至土壤颗粒间,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线虫、病原菌(真菌和细菌)、地下害虫及一年生杂草种子等,从而达到清洁土壤的效果。适合于多年连茬种植草莓、蔬菜的土壤消毒,是新型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型广谱性综合土壤熏蒸消毒剂。

2.棉隆土壤消毒技术操作

(1)整地:施药前先松土,使土壤颗粒细小均匀,然后浇大水湿润土土壤,并且保湿5~7d,湿度50%~70%,以便线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萌动,更易被杀灭。

(2)施药:每处理1m2需制剂量30~45g,一般不要与生物农药、生物菌肥等同时使用。

(3)混土:施药后马上混匀土壤,混土深度为30cm左右。

(4)密封消毒:用开沟内侧压边法密封好四边,密封10d以上,密封用塑料膜厚度不要低于6丝。

(5)揭膜敞气:揭去塑料膜,并按同一深度30cm松翻土,再透气5d以上,即可移栽定植草莓苗。

参考文献

[1]张运涛等,无公害草莓安全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3

关键词:氰氨化钙;阿维菌素;根结线虫;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6.42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501134

黄瓜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黄瓜的侧根和须根,侵染后形成根结肿瘤,发病严重时植株明显矮化,结瓜少而小,叶片褪绿发黄,晴天中午植株地上部分出现萎蔫或逐渐枯黄,最后植株枯死,已发展成为黄瓜连作地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为有效提高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本试验将氰氨化钙土壤消毒技术和阿维菌素灌根技术相结合,有效解决了连作障碍区域黄瓜根结线虫病危害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

1.2试验方法

定植前20d用氰氨化钙作土壤消毒处理,定植后用阿维菌素灌根,每株灌溉0.25kg,15d后测定对黄瓜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和氰氨化钙3种情况设3个处理,以不采用消毒技术处理温室做对照。

2试验过程

2.1撒施氰氨化钙

在普施足量有机肥的基础上,撒施氰氨化钙50kg/667m2、碎麦秸800kg/667m2。

2.2深翻

用旋耕机将有机肥和氰氨化钙颗粒均匀地深翻入土中(30~40cm深度最好),以尽量增大氰氨化钙颗粒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2.3做畦

土壤深翻、整平后做畦(高约30cm,宽约60~70cm),尽量增大土壤表面积,以利于迅速提高土壤积温,延长土壤高温的持续时间。

2.4密封

用透明薄膜(无破损旧膜也可)将土壤表面完全封闭,防止土壤中水分散失、温度降低,致使消毒效果下降。

2.5灌水

从薄膜下往畦间灌满水,直至畦面充分湿润为止,灌水应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但不能一直积水。

2.6高温闷棚

夏季高温闷棚白天棚内的地表温度可高达60~70℃,10cm地温50℃以上,非常有利于杀灭土壤病菌。一般10d左右消毒完成,然后揭膜通风透气,翻耕土壤整地,晾晒7d以上方可播种或定植作物。

2.7灌根

用500倍和1000倍0.5%阿维菌素乳油,按照试验设计处理在定植时进行灌根,每株用量0.25kg。

3结果与分析

用0.5%阿维菌素乳油灌根后15d进行田间调查,结果如表1。

表1氰氨化钙+阿维菌素防治黄瓜根结线虫防效调查

处理调查总株数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6060.08.5789.48

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液6070.011.4385.96

氰氨化钙6095.025.069.30

CK6010081.43/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氰氨化钙土壤消毒技术对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有明显防效,配施阿维菌素处理的要比单纯用氰氨化钙处理的防效提高15%以上,以氰氨化钙+0.5%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9.48%。氰氨化钙+阿维菌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可以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4使用注意事项

4.1氰氨化钙

使用氰氨化钙必须在规定等待天数后方可播种或定植。由于氰氨化钙分解产生的氰胺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氰氨化钙为碱性,不宜与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肥料混合施用。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4

绿化树种的种子在育苗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出苗率和整齐度,即出苗障碍。出苗障碍大致可分为不出苗、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死苗等几种类型。造成绿化树种的种子出苗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子本身的原因。种子原因是种子出苗障碍的内因,当种子某些性状未达到要求时,必然影响到出苗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因素:

1、使用未成熟的种子。种胚发育不完全,如银杏,种子脱落后有生理后熟现象,种胚发育不完全,使种子在萌发时营养不足。

2、使用陈种子。不同种子的寿命不同,当种子超过使用年限时,其发芽率会降低;有时即使未超过使用寿命,种子保存时间过长,其出土能力也会降低,出现戴帽出土的现象。

3、种子遭受病虫害。如果种子在贮藏期间或播种过程中被病菌感染或遭受虫害,即种子霉变或损伤,就会降低甚至丧失发芽能力。

4、有些种子种皮坚硬且致密,如榆叶梅、刺槐、核桃楸、夹竹桃、梅、桃等,在播种时未进行任何处理,种子吸胀困难,种胚不能突破种皮,从而导致出苗率低或出苗不整齐。

5、种子本身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如红松种皮含有单宁约5.5%以及山揸等,因此影响种子的发芽。

(二)土壤因素。土壤中如果有病菌、害虫,土壤板结,瘠薄或含水量不适,除草剂使用不当,都会影响种子发芽的情况。

(三)温度因素。温度对于种子的萌发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促使种子很快萌发,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种子的发芽,甚至会使种子丧失发芽力而死亡。变温条件可以刺激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转变,有利于气体交换,从而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播种因素

1、播种季节和时间不适宜。

2、播种前,对种子未进行催芽处理和消毒就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若播种技术的各个环节不达标,如播种不均匀、覆土太浅或过深、土壤是否细致、种子是否与土壤紧密接触等,都是导致出苗障碍的外因。

二、出苗障碍的防治

针对上述导致种子出苗障碍的因素,在播种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选种。选取饱满、新鲜、无病虫害、成熟的优质种子。若使用陈种子必须注意使用年限,同时进行发芽势和发芽率的试验,准确掌握种子的发芽能力。

2、种子的贮藏。大多数园林树木的种子采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贮藏,一般要求保持干燥的环境,最好在低温条件下贮藏。

3、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时间。大多数绿化树种都适用于春播。秋播也是一个重要播种季节,一般除种粒很小和含水量大而易受冻害的种子外,多数园林树木的种子都可以在秋季播种,尤其是红松、白蜡等休眠期较长的种子或种皮坚硬,发芽慢的种子,都可进行秋播。

4、种子消毒。播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多采用药剂拌种或浸种。?药剂消毒是使用药物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及病原菌。按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消毒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以下几种。

①杀毒矾毒土法。每平方米用10克64%杀毒矾拌细土10公斤撒在苗床土壤中,半个月后再整地。

②多菌灵毒土法。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0克与干细土拌匀,在播种前将1/3药土撒在苗床上作垫土,将种子播在上面后,再将剩下的2/3药土作覆土。撒后在土壤表面适量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免过干产生药害。

③敌百虫毒土法。为防止种子出苗后遭受蝼蛄、蚯蚓等危害,在填营养土之前,每平方米苗床可用2.5%敌百虫粉4克~5克,加细土0.5公斤~1公斤拌匀后,撒入苗床消灭地下害虫。

④高锰酸钾消毒法。苗床在翻土做床整地后,使用0.1%~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浇透,用薄膜盖闷床土2天~3天,揭膜后让苗床稍微晾干些再进行播种或扦插。此法能有效地杀死床土中的病菌,防止立枯病、腐烂病等。

⑤福尔马林消毒法。在扦插或播种前15天,将苗床耕松,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兑水5公斤混匀后喷在苗床上,然后用旧麻袋或薄膜盖4天~6天。也可将福尔马林加水配成100倍液,每公斤福尔马林液可混合4吨~5吨营养土,将营养土拌好,用膜严实封住,可杀死土壤内的病菌。2天~3天后揭去膜,晾晒8天~10天,使土壤中的药散发后再填入苗床。

5、催芽。对于种皮坚硬的可采用层积催芽、机械损伤处理或化学药剂处理,改变种皮的通透性。对于大多数种子用清水浸种后都可以促使种皮变软,吸水膨胀,提早发芽。

6、播前整地。要求土地细碎,种子越小其土粒也应越细小,这样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另外播种地要平坦,这样灌溉均匀。

7、播种。播种要均匀,密度适宜,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种粒的大小、覆土材料等确定覆土厚度,一般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1-3倍。过深幼苗不易出土,过浅土层易干燥。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5

1苗圃的合理选择

苗圃的选择对苗木的培育最为关键,在苗圃选择过程中应该寻找交通较为便利,位置适中的地方,选择的地势应该以平坦为宜,方便灌溉与排水,而且应该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沙土壤、轻壤土和壤土。在这些基本要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不同的苗木还应该寻求不同的苗圃,对针叶树苗木应该选在上层较厚、避风、雨水丰沛湿润而且日照平缓的坡地。阔叶树苗木要选在土壤深厚的向阳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将苗圃进行区域划分,不同的苗木种植在不同的区域,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育,也更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2对土壤的技术管理

土壤对苗木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体现在先天性的土壤因素上,也存在后天对土壤的技术管理因素上。首先,当开辟一个新的苗圃或者或者多次使用同一个苗圃的时候,需要对苗圃进行深耕松土,确保后期苗木栽培的有效成活率。每年一次的翻耕和深耕可以将原先苗木出土后的残留在土壤中的根系和杂草清除,为新苗木的栽种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环境。在这之后要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树木的生物特性而确定合理的轮作苗木。其次,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在增加实施有机肥的同时,可采用客土法,偏沙化的土壤可以混拌泥炭土,偏酸化的土壤可以增施石灰、草木灰等,偏粘性的土壤要混入一些泥沙,碱性土壤可以混拌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草炭灰松林土等,通过以上方式有效的改善土壤的蓄肥、蓄水能力,从而增强突然的通透性,给苗木生长提供更适宜的土壤空间。最后,对选用苗圃的土壤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消灭土壤中各种对苗木存在威胁的病原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硫酸亚铁等农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有需要的情况下要在耕地或者播种是再次进行杀虫消毒。

3选种育苗的管理

选种育苗是培育苗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方面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苗木的后续培育,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应该从多个步骤严格控制选种育苗的过程。首先,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时,要对种子进行检验检测,及时发现和淘汰病、劣种,留下优良种子。选取优质种子之后要进行消毒计划,在播种前一般运用药液浸泡或者拌种,从而帮助苗木在培育过程中的有效消毒,防止苗木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危害。这一系列过程完成后,就需要根据苗木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应的时间进行播种育苗。其次,要掌握好播种的方法,根据树木种子的要求和特性分别采用散播、点播、分播,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种子品质、树种的生物特性以及土壤、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合力控制播种量,从而确保种子在播下之后能够迅速成活。最后,就是要留心播种后的覆土细节。覆土土壤的要求、覆土的厚度、覆土的方式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及相关情况而定。

4使用技术避免苗木受到日灼和霜冻

苗木因为刚刚长成,对生存的自然条件要求往往比成年的树木苛刻,在夏季烈日高温的暴晒下容易烧苗,冬季严寒或者霜冻容易出现冻死冻伤苗木情况。在培育苗木的过程中,夏季最好能够对苗木做一些遮阴保护,以确保高温高湿对苗木灼伤。但是在夏季遮阴过程中也要根据苗木的特殊性能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松类苗木就不应该进行遮阴处理,遮阴反而容易造成松苗的生长不良。在冬季严寒季容易出现霜冻的季节里,要谨防霜冻给苗木造成损失。为了能够有效做好霜冻,在夏季就应对一些容易出现霜冻的植物苗木进行及时的管理,停施氮肥、合理控制灌溉次数和量,增施磷钾肥,从而能够有效促使苗木更加木质化,确保冬季不会发生霜冻现象。

5信息化管理苗木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6

关键词林业;育苗;信息化

1选择合理的苗圃

林业育苗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苗圃,合理的苗圃能提高育苗的存活率,降低育苗成本。选择苗圃要注意3个方面,一是交通方面。交通便利对于育苗来说是基本的要求,交通便利既方便肥料的运输,又方便后期移植苗木的运输。二是水源方面。育苗离不开水源,也不能积水。所以,苗圃要选择灌溉与排水设施完善的地方。三是土壤方面。选择苗圃的土壤要适合苗木生长,最好是沙土壤、轻壤土和壤土。例如,塞罕坝林场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林木类型以针叶林为主,混合阔叶林、灌丛及草甸等类型。育苗时,要选择灰色森林土壤,地址要选择向阳处斜坡地带,利于育苗排水,防止积水。

2育苗土壤管理

育苗土壤决定了苗木种子的生长情况及林业经济效益,贫瘠的土壤或者不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只会造成极大的财力、物力的浪费。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改良作用重大。第一,选定苗圃地后要对土壤进行深耕,达到松土的目的。松土能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同时,每年对苗圃的土壤进行翻耕,清除移植苗木的残留根系和杂草,为苗种提供良好的土壤生长环境。第二,苗圃育苗过程中不能一块土壤常年进行一种苗木的培育,要根据苗木的特点和土壤环境培育不同的苗木,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第三,育苗过程中要使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同时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质地,提高苗木存活率。例如,塞罕坝林场育苗过程中,针对偏沙化的土壤,可以采用泥炭土进行混合,达到改善土壤质地和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第四,对土壤进行病菌处理极为重要。很多苗圃土壤带有病原菌,这会造成育苗失败,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科学地对苗圃土壤进行消毒,消除土壤中含有的病原菌。例如,塞罕坝林场育苗过程中会多次采用硫酸亚铁等药剂对苗圃土壤进行消毒,以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在长期的育苗过程中,还会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采用其他科学的消毒方法[1]。

3育种管理

苗种的选择是育苗技术中与苗圃、土壤紧密相关的核心环节,如果选择劣质的苗种,再好的苗圃和土壤,也无法育出优良的苗木。因此,育苗过程中要严格把握苗种的质量,确保选择的苗种是优良的。第一,进行严格的苗种检验。选择苗种前要对所选的苗种进行检验,病种、劣种等种子坚决不选,要确保种子的优良性。第二,进行严格的苗种消毒。苗种播种前要进行科学的消毒,通过药剂拌种或者浸泡等方式实现苗种消毒,防止苗种发芽生长期间产生病虫害等问题。第三,播种育苗要掌握详细的苗种信息、播种时间、适宜环境等知识,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下种,避免时间不适宜导致种子无法发芽生长。第四,播种育苗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育苗有撒播、点播等多种方式,需要根据种子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塞罕坝林场樟子松育种,可以选择撒播的方式。第五,下种后要进行覆土。覆土厚度根据播种方式和土壤特点来确定,如点播种子需要轻覆一层薄土[2]。

4病虫灾害防范

育苗过程中要防止太阳暴晒和霜冻等灾害。苗木生长初期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不进行科学的管理容易造成苗木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要根据育苗地的自然条件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例如,南方地区进行育苗时,特别是夏季要防止积水和太阳暴晒,因此要做好苗圃排水工作和苗种遮阳工作。可以对苗圃进行深挖沟达到排水作用,可以对苗圃搭建遮阳布进行遮阳保护。塞罕坝林场防冻措施选择增加磷钾肥使用量,建设防冻大棚,减少灌溉,以达到防冻目的,提高苗木生长质量。

5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工作,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也可以积极地实施信息管理。一方面,苗场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达到林木技术交流沟通的目的,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苗木的实时监控,提高育种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等,提高育苗能力。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7

关键词:油松;容器育苗;营养土配制

油松属常绿乔木,具有适应性强(适应钙质黄土、石灰石性土壤、中性/酸性土壤)、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四季长春等优点,同时也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的功能,因此,油松既为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又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容器育苗具有时间短、缓苗快、成活率高、省地省种、成本低廉、环保效益高等优点,因此,被称作最具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育苗方法。

容器育苗的实现步骤为:整地作床配制营养土装袋/钵营养土架设小棚苗期管理,注意配制营养土与装袋/钵营养土对育苗的成效起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此进行重点控制。为此,本文就油松容器育苗的营养土配制技术进行讨论。

1营养土的选配

营养土是指以适应幼苗的生长发育而配制的专用床土,此种床土往往具有疏松通气、矿质营养丰富、保水保肥等优点。研究表明:营养土的配制对容器育苗的成败起着直接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壮苗的成长,因此,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多数林场选用综合性肥沃土壤(主料)、有机肥(辅料)、化肥(辅料)来配制营养土,例如,有研究者按不同的配制比例把草木灰、细沙、炉灰、猪粪、马粪、肥土配制成5种营养土,并用来进行油松的容器育苗。研究结果发现,草木灰、细沙、马粪、肥土按5:30:25:40的配制比例所配制成的营养土最能满足容器育苗的油松生长。有研究者按不同的配制比例把炉灰、苗圃土、少量农家肥以及腐殖土配制成4种营养土,并用来进行油松的容器育苗。研究结果表明:苗圃土、炉灰、腐殖土、农家肥按60:30:5:5的配制比例所配制的营养土可使油松的成活率提高12%。有研究者按20:20:29:1:30的配制比例把腐殖土、有机肥、黄土、复合肥、锯末配制成营养土,且用来完成油松育苗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土内添加锯末能有效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对增强土壤的透水透气能力、降低油松的感病率意义重大。除此以外,另有几项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出,用综合性肥沃土壤(主料)、有机肥(辅料)、化肥(辅料)所配制的营养土能够满足油松容器育苗的生长需要,比如,森林土、有机肥、化肥与硫酸亚铁按70:29:1进行配制;松林地表土、地心土、农家肥、复合肥、硫酸亚铁按45:45:7:2:1进行配制。

由此可见,油松容器育苗过程,营养土的选配应始终坚持“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能满足容器油松苗的生长需要,又能体现出应有的经济性。

2营养土的处理与装钵

配制好营养土以后,必须对营养土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注意消毒处理以后,营养土的pH值必须达到要求标准,以满足油松种子的生长需要。我国常用的营养土消毒处理方法包括多菌灵消毒法、代森按消毒法、硫酸亚铁消毒法、波尔多液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五氯硝基苯消毒法。与国内相比,日本多选用烧土杀菌机对土壤进行消毒,即根据温度情况,对土壤进行实时热处理,既能有效杀死土壤内的病虫害,又能确保土壤内有机质完好无损。就营养土的pH值而言,应控制到5.0,例如,选用强缓冲性的培养土,以免改变营养土的pH值;营养土内添加适量的钙盐以及沼泽炭土,以保持营养土pH值的稳定状态。

待营养土选材结束以后,必须对营养土依次进行粉碎处理、搅拌处理、过筛处理,以确保营养土内水、土、肥的均匀分布,此时方可开展后续作业,本文以营养土的装钵为例。营养土的装钵必须满足下列作业要求,即钵内土壤满实(经敦实处理来实现)、提钵无滴水、浇水无陷坑,注意营养土与袋口的间距应控制到1cm。待营养土装好以后,应有序摆放到苗床的规定位置,注意营养土表面应做平整处理,且较地面高,以满足排水与保墒的要求。

由此可见,配制好营养土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而该环节尤其要重视营养土pH值的控制。营养土的装钵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以免影响到油松的生长。

3讨论

总体而言,容器育苗涉及环节相当多,比如,整地作床、配制营养土、装袋/钵营养土、架设小棚、苗期管理等,而配制营养土的环节尤其重要,因为营养土的配制效果直接影响到容器育苗的生长状况。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数林场均以就地取材为准则,选用当地结构优良、肥力较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作为原料,同时按比例添加复合肥、有机肥以及锯末,由此配制成满足油松育苗生长要求的营养土。

实践表明:用此种生态营养土来进行油松育种的做法,既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或者工业废弃物堆置)问题,又能解决土壤紧缺问题,进而体现出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由此可见,就油松容器育苗而言,营养土的配制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同时按要求采用适宜的配制比,由此配制出满足油松生长的营养土。此外,应按要求对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消毒处理,注意该环节必须控制好营养土的pH值,此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参考文献

1张继善,李永林.浅析油松容器育苗中营养土配制技术[J].科技致富向

导,2012(22)

2谢策,刘晓刚.油松日光温室育苗技术要点[J].陕西林业,2011(2)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8

论文摘要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蔬菜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转贴于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着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9

关键词:西洋参病虫害防治

西洋参病虫害的防治要从多方面着手。

一、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1、土壤

西洋参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整个生长期要求大量养分,选疏松的森林腐殖土,充分休闲、腐熟、风化,忌连作,播种前土壤消毒。

2、种子

种子催芽或播种、参苗移栽前,用50%多菌灵wp500倍液或20%2代森锰锌wp600倍液、65%代森锌wp600倍液、75%百菌清wp800倍浸种或浸苗根杀菌10~15min。

3、温湿度

西洋参整个生长期需温暖湿润的气候,但温湿度过高和过低,都易造成病虫害发生,温度过高易得生理病害,畦面和作业道,放树叶。麦草等物。湿度过大易得斑点病。参床要做成弓背形防止积水,四周挖排水沟,参床不露雨。

4、勤检查

见到病株及时拔掉,烧毁,病株穴位要消毒。勤拔草,有些杂草也容易造成病害,同时争夺养分,见有杂草立刻拔除。勤浇水,干旱季节和干旱地区要勤浇水,否则植株生长的衰弱、也易得病害。勤松土,土壤疏松有利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植物生长快。当土壤板结时,立枯病最容易发生。

二、防治病虫害

1、立枯病

春天土壤板结,通透性不好,一年生小苗在气候变化大时易发生在干湿土交界处的茎部。初呈淡黄褐色,严重时呈黄褐色斑腐烂,植株倒伏,并向四周扩散。

防治方法:注意观察,有病株立即拔掉烧毁,病穴深挖换土,并用硫磺粉土壤消毒(每10平方米用0.005千克),播前混合撒,每1000平方米撒9千克。用代森锌500倍液:水10升,代森锌0.02千克。特别3~4年生以上的植物,注意喷洒茎部。每月打1~2次。

2、斑点病

又叫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也叫叶斑病。严重时危害植物的花、果实、种子、茎等。多雨季节斑点病发生流行蔓延。雨季到来交替打波尔多液。在6~7月份气候干旱、无雨、空气湿度大,温度在20℃左右,潜藏在种子是、土壤中,枯枝落叶的病原菌,开始活动,侵害植株。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一年可发生多次。被害位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如同水浸样的斑点,逐渐扩大成暗褐色斑,末期中间呈黄褐色,外侧有轮纹,严重时叶片枯死。当侵害到叶柄、花梗、茎叶时,初呈绿色长斑,后为褐色,蔓延很快;湿度大时病斑上有一层黑色霉状物,严重时早期死亡,果实初感染呈黄褐色,后期暗褐色,使果实变干,外面露一层暗绿色霉,种子不成熟。

防治方法:

①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播前种子消毒,用福尔马林10%浸种15分钟左右,或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或用大蒜液25%浸种1~2小时,阴干备播种。②撤防寒物后,对参棚内进行彻底消毒,除打扫田间卫生外,用10%硫酸铜全面消毒。③发现病株,剪除病叶,挂帘挡阳,展叶开始至7~8月份,每7~10天打一次药。波尔多液160倍、代森锰500~600倍液,代森锌600~800倍,多抗霉素100~200单位液,敌克松900倍液,敌菌灵500借液,多菌灵1000倍液。

3、叶锈病

感病叶片的背面,初期出现黄色孢子堆,最后逐渐扩大至全叶背面,使植株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同黑斑病。

4、绣腐病

从幼苗到各年生植株均能发病,是对西洋参危害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地下茎、芽苞和根部。参根和芦头受害后,出现铁锈状的黄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使内部组织受破坏,病部出现松软的颗粒物质,最后使表皮破裂。越冬芽受害后,芽苞变为黄褐色,腐烂后不能出苗。

防治方法:①土壤充分腐熟,疏松,通风排水良好。②移栽时选无病的植株,勿伤根,并用抗霉素二百万分之一稀释浸根15分钟,干后移栽。③土壤消毒,栽参前每平方米用10~15克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5、象鼻虫、螟虫危害参叶,打苯硫磷600倍液或西维因500倍液。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篇10

(1)分布及症状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网根部病害。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除茶外,还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花生等200多种植物。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

(2)病原

白绢病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

(3)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2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4)防治方法

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克作卣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药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2、茶根癌病

(1)分布及症状

主要为害茶苗,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造成茶苗枯死。以扦插苗圃中常见,主侧根均可受害。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2)病原

茶根癌病菌为野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适温为25-29℃,致死温度为51℃(10min)。土壤pH值为7.3时发育最好。

(3)发生规律

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人,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

(4)防治方法

要严格苗木检查,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系伤口。苗木必要时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rnin消毒后再移栽。

3、茶苗根结线虫病

(1)分布及症状

主要分布于温暖的产茶区。此病是由一种很小的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菜籽等,且大小不一,受害根系无须根,畸形,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脱落而枯死。

(2)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生物,1年发生多代,当土温达25-30℃,土壤湿度为50%左右时,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质土中,20-30d就可完成1代,而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层土壤发生多,10℃12以下时即停止活动。

(3)防治方法

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晒10d后再翻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②对已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力,同时用石灰消毒或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茶紫纹羽病

(1)分布及症状

分布于各产茶区,但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发生较普遍。此病主要发生于苗期及成株期,为害根部或根颈部,先是须根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腐烂后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满紫褐色丝状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颗粒状茵核,小茎基部常被紫红色的苗丝包围,质地柔软;易剥落,根部皮层也易剥落,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

(2)发生规律

一般在高温多雨的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病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过度干燥的茶园易发病。此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随农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虫及根部接触而传播蔓延,调运带菌的苗木和土壤时也可进行远距离传播,连作和前作感病的作物也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