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08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1

当前,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变革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成为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的扩张,它也对高等学校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冲击,最根本的是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法产生了冲击。

为适应社会变革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在20世纪末国家教育部出台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重要文件。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1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课程设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并对运动训练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2年,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提出: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并提出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必须对大学体育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

2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针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部门曾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课程设置杂而不专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按照不同的性质,课程可分为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一般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各学校要求开设,运动训练专业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都是由一些母学科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应用性体育学科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两大类。由于体育学科的分化与整合程度不高,目前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体育教育专业没有根本区别,很多课程都是相同的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大同小异。这就造成了两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雷同。

2.2实践性课程的专业特色不鲜明

由于受各院校承办专业宗旨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限制,大部分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形式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同或相似,以教育实习为主,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地点主要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相对于体教专业而言,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备更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更多的训练经验和更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并能胜任除学校体育教学之外的业余训练竞赛以及健身娱乐训练指导等。因此,运动训练专业的专业实践不仅要突出教育实习,更应加强运动训练实习,因为后者对丰富学生的训练经验、提高运动训练实践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除少数单科体育院校外,绝大部分高校对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训练实习似乎关注不够,导致专业实践形式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2.3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通常难以改变以往的角色,往往处理不好运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间的关系,加上有些同学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致使一些人对体育理论课没有较高的兴趣,使得他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水平的提高。

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

分析高校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专业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的以下几条路径。

3.1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通过计划经济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往先考虑培养人才再考虑就业市场的陈旧模式,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择业需求。

3.2建立较为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

完善的专业教育体制是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体育专业教育体制的自身缺陷成为阻碍运动训练专业改革深入发展的根源之一。这里的专业教育体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体育专业教育体系;二是专业教育制度。新调整的体育专业教育体系应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划清界限,规定每个专业的本位目标和拓展目标,使各个专业既具有专门性又具有社会适应性。

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优秀教练员和专项运动员的本位目标和预期目标,还需重新审视。在实践领域,部分人将教练员和运动员看作专业竞技系统的主体,并认为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专业竞技系统服务。实际上,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体育职业中区别于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职业,服务于除专业竞技领域外的各个体育实践领域,如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运动训练专业的拓展目标可强调人才适应领域的拓展,不同于体育教学、健身指导等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的体育实践形式。此外,在专业教育制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应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专业竞技实践领域的联系,为学生运动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平台。

3.3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中,新生入学后要兼顾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针对目前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这一状况,各高校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结合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运动人才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2

摘要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过程,整个过程贯穿着运动员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归纳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始训及成才年龄,在总结传统培养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以成才运动员的实际事例作为铺垫,提出体育院校培养运动员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及此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培养途径优秀运动员体制

一、前言

根据国家的国情体制和运动员的需要,世界上竞技体育强国各有其不同的人才培养途径。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对于运动员培养模式也逐渐向多元化迈进。其中,通过体育单招考试吸纳来自业余体校、体育传统学校、普通考中和专业队的优秀运动员,使其得以在体育院校学训结合模式下继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就是之一。体育单招是部分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的简称,是指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部分院校可以对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单独招生。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的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分析法对体育院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近几年来实行单招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至2011年,有资格进行运动训练专业单招的院校有80所,其中34所为示范类院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的院校也达到了45所。通过此研究表明以下几点:

(一)根据人体生理学的特点,各个竞技项目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始训年龄和成绩到达顶峰的年龄。除个别难美类项目之外,体育院校的适读年龄是大多数体育项目成才的高峰期,运动员在就读大学期间,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17~23岁,这给其中一些项目在大学期间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运动成绩还有发展的空间。

(二)纵观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人才培养的主体、培养的途径、培养经费来源渠道、培养的目标等都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与交叉融合,最终形成如图1所示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传统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学训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对学习的重视会导致无法保证体育训练的练习时间,放弃学习对运动员在生活、专项上的认知能力和未来就业前景留下隐患。

图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图

(三)将竞技体育和高校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进行体教结合,对运动员灌输训练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高运动成绩;另一方面可以使运动员名正言顺的获取大学本科文凭,免除退役后没有相应知识的空文凭的后顾之忧。

(四)在体育院校中,体育院校对培养优秀运动员方面,无论在硬件师资还是在科研条件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个体育院校也已经在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五)体育院校在体育方面提供广泛的国际交流,为运动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共同提高具备了一个很好的国际平台;

(六)体育院校的校企结合模式为运动员在校期间的实习或毕业之后的就业提供岗位,做到学有收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四、结论与建议

许多体育项目运动员达到竞技高峰的年龄都在18岁之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优秀运动员具备其一定的可行性,在运动员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今天,运动员们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培养方式。此外,体育院校在硬件设施、师资人才、科研条件、优秀运动员储备等方面具备其优势性,此培养模式对于运动员们来说,一方面可以继续自己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一方面也能学到广泛的科学知识,这无论是对于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还是对于运动员自我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就业都是一个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伟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与演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4-116.

[2]赵亮,郑念军,钟炼,韩炜,赵可伟,赵岱昌,陈勇,于涛,刘广胜.中国和俄罗斯摔跤后备人才培养中关键问题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2:61-66.

[3]王文秀,赵云娟,沈勋章,毛传桅.上海优秀运动员选材与成才率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80

[4]曹春梅,刘钰,陈小平.优秀网球运动员成长过程及网球项目特征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121-124.

[5]胡秉娇.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女排运动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

[6]丁玲玲.乒乓球运动员过早专业化训练弊端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6-28.

[7]高欢.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2:103-104.

[8]王文秀,赵云娟,沈勋章,毛传桅.上海优秀运动员选材与成才率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1:75-80.

[9]孙会山.试论男子篮球运动员基层科学选材[m].山东师范大学.27.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3

关键词:中职运动训练专业;英语教学;体育英语;特色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并且在体育事业方面各项运动成绩渐居世界前列,对外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各级各类的国际运动赛事在中国各省、市的成功举办使得运动观念深入人心,更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良好发展。运动员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担负着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以及在世界赛场为国争光的艰巨使命,他们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荣誉。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订和编写符合运动员文化教育特点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和教材等,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2012年7月,国务委员刘延东3日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创新运动员保障机制,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为建设体育强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体育人才。为此提高中职学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质量,需要创新开发与运动员行业相关知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将带有自身的语言特色的涉及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各种专项技术动作、裁判用语等各方面的体育英语引入教学,将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运动赛场或“全真”体育赛场转换,提高运动员运用体育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运动员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各所体育类学校的英语课程教学中,教材多是与普通学校学生相同的统一教材,教材的设计采取的是使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途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取先进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将语言知识点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语音能力和词量,教学以学习文化差异和日常交际为主,教材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涉及社会多样的文化及生活各方面的基础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与运动员学生所从事的运动专业训练技术相关的内容很难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很多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对他们参加国际比赛时与裁判及其他国家运动员交流帮助不大。

三、在教学中体现体育英语的词汇特色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以掌握足够数量的词汇为前提。一般说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词汇教学的效果相当重要。体育英语作为一种在专业领域内使用的英语,学习内容广泛,词汇涉及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各种专项技术动作、裁判用语等各方面词汇,带有自身的特色。为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帮助学生增加在以下几种类型词汇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以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学习。

1.学习运用缩略词

英语的缩略词在国际体育比赛的赛场上及国际体育节目电视转播的字幕上被比较广泛地应用,因此在对运动员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以下缩略词的学习。

(1)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名称。一般在大型比赛的开幕式上,代表各国参赛的运动队都会按照所在国家及地区名称的英语缩略词字母顺序列队入场;而在比赛时转播大屏幕也会用英语缩略词来标明参赛运动员或运动队所代表的国家或地区。

例如:aUS澳大利亚,Can加拿大,CHn中华人民共和国,FRa法国,GBR英国,GeR德国,ita意大利,Jpn日本,neD荷兰,RUS俄罗斯,USa美国,等等。

(2)国际性体育组织名称。由于体育运动项目众多,各运动项目都成立了有相应的世界或地区性的体育组织,这些组织的名称很多使用了缩略词表达。

如:io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aaF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nBa全美篮球联合会,CBa中国篮球协会,aFC亚洲足球联合会,Fina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ittF国际乒乓球联合会,Fia国际汽车联合会,等等。

2.常用专业技术性词汇

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运动器械、训练方法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专业技术性词汇的使用上会带有自身的运动特色。

(1)足球(Soccer):injurytime伤停补时阶段,indirectfreekick间接任意球。

off-side越位,blanketdefence密集防守,bicyclekick倒钩球,flick-onheader头球摆渡,four-three-threeformation4-3-3阵型,longball长传,goalkick球门球,flankpass边线传球……

(2)篮球(Basketball):all-courtpress全场紧逼,drivein运球突破,goalthrow投篮,jumpshot跳投,foul犯规,three-pointbasket三分篮……

(3)游泳(Swimming):butterflystroke蝶泳,alternatebreathing换气,all-outsprint全力冲刺,backstroke仰泳,illegalstart出发犯规,bicyclepadaling两腿交替打水……

(4)田径(trackandField):race赛跑,hurdling跨栏,sprint短跑,spikeshoes钉鞋,relaybaton接力棒,jumpthegun抢跑,clearahurdle过栏,finalspurt最后冲刺,highjumping跳高,longjumping跳远,approachrun助跑,takeoffboard起跳板,shot铅球,discus铁饼,javelin标枪……(5)体操(Gymnastics):balancebeam平衡木,unevenbars高低杠,vault跳马,pommelhorse鞍马,ring吊环,backsomersaultlayout直体后空翻,unbalancedlanding落地不稳,rollforwards前滚翻……

四、在教学中体现体育英语的文化特色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起源、发展的历史,每项国际比赛也都有其发展背景,这些运动项目及比赛的改进和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推动着体育英语的发展,因此体育英语也带有很强的文化特色。为此在对运动员的教学中需要补充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

1.学习有关体育项目的文化内容

比如某些运动项目原来只是某个国家的传统体育运动,在经过推广扩大后成为了世界性的体育比赛,这些项目的用语中就常常会带有起源国的语言文化特征。

(1)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地将它推向世界,力争成为奥运会项目,这个项目中的一些专业用语也是由中文音译而来,如:wushu武术,kongfu功夫,qigong气功,taijiquan太极拳,quanshu拳术等。

(2)柔道、相扑都源于日本,这两个项目比赛时都是在日本特有的榻榻米tatami(たたみ)上进行,比赛中的一些专业术语也是由日语而来的:Judo(じゅうどう)柔道,Sumo(すもう)相扑,ippon!(いっぽん!)一本!Hajime!(はじみ!)开始!matte!(また!)暂停!Yuseigachi!(ゆうせいがつ!)优势获胜!Yuko!(ゆうこう!)有效!……

(3)由韩国发源并推广的跆拳道项目其运动名称来源于韩语:“跆”(tae)指用脚踢打,“拳”(kwon)指用拳击打,“道”(do)指格斗的艺术和一种原理,顾名思义,跆拳道(taekwondo)就是指:用手和腿进行格斗的艺术。

2.学习有关体育比赛的文化内容

(1)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Games)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分为夏季奥运会、夏季残奥会、冬季奥运会、冬季残奥会、夏季青年奥运会和冬季青年奥运会。各个国家在奥运会的平台上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并切磋体育技能,鼓励人民的运动精神。在学习阅读有关奥运会的文章时,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第二册Unit2theolympicGames,文章通过两人的对话方式简单地展现了奥运会的历史和文化,而为了让运动员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一世界最受瞩目的赛事,教师可以在课外寻找更多相关奥运会发展历史的内容例如,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产生的原因、古代奥运会上三种长度的赛跑、古代奥运会参赛及观赛的规定、现代奥运会产生及发展的历史等内容带入教学,通过有效地设计相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赛事的了解,扩大运动员的体育文化知识视野。

(2)比如在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承办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期间,为迎接比赛、做好东道主,南宁市组织人力物力制作了《迎接体操世锦赛英语100句》和《南宁市市民文明礼仪知识手册》的宣传手册,为此在我校在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教学中将《迎接体操世锦赛英语100句》引入课堂情景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这次比赛运动项目的专业技术用语、观赛礼仪、口语交际、赛会的吉祥物、会徽等相关体育文化知识,提升运动员的专业文化素养。

五、结束语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在体育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体育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与世界接轨,增强学生对体育英语特色的了解,提高他们对体育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有必要在中职学校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体育英语的学习,将体现体育文化特色的内容更多地带入到课堂,创设全真实景教学,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会对他们今后更好地从事体育事业会产生极大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汤琼,孙秀清.奥运会及国际体育比赛英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谷约.漂亮的英文句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4

关键词:体育专业篮球训练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一、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事实上,导致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如:技术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某种性质的运动损伤。但是,在篮球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常见的损伤部分主要有踝关节的损伤、膝关节的损伤、腰部的损伤以及指关节的损伤等。

(一)准备活动不当

通常情况下,在人体即将开始高强度或高负荷的运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通过适量、适时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达到动员机体的效用,具体来说,不仅可以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更为关键的是可以有效帮助运动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准确地说是对运动员的心理起到某种程度的动员作用,尽快帮助运动员做好进入比赛状态的准备工作。然而,就走访和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专业学生在篮球训练正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很乐观,甚至有很多同学只是把准备活动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是没有专门针对篮球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的部位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

(二)带伤练习和疲劳状态下训练

在带有伤病和较为疲劳的状态下进行训练是很多从事专业篮球训练的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时候,运动员自身带有伤病不但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甚至有很多教练员认为带伤练习是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坚强品质,并对这种行为加以赞赏或鼓励。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这种错误理念很看能会导致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缩短或者提前终结。

篮球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如果由于在进行了超大符合的运动或训练后没有及时进行机体的恢复,很容易导致机体的一些细微损伤逐渐累积下来,并最终导致运动疲劳而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篮球训练情况来看,很多院校的篮球队并没有配备专业的体能教练和队医,因此很难真正实现在超量运动负荷后及时让机体得意恢复的目的。

(三)技术动作错误

篮球不仅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有着较高要求的运动,同时也包含诸多的篮球技术。如果运动员不能够较好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要领,在进行训练尤其是较为激烈的比赛时,很容易因为错误的技术动作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初学者在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一动作时,如果不能够正确运动迎球接球后的缓冲动作,就会很容易造成指关节的损伤。

(四)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目前,在很多教练员或者运动员的眼中,依然认为通过运动量是可以实现运动员篮球技术的全面提升的。因此,很多教练员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给运动员安排超出运动员机体承受能力的运动量。但是,由于机体本身也是有一定运动负荷极限的,一旦超出这种现象,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例如,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过多地进行滑步、急停、踏跳上篮等专项练习,很容易导致膝关节因局部负担过大而出现膝关节髌骨劳损现象。

二、损伤预防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对于篮球运动损伤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效用。因此,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应该充分认时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篮球中的准备活动应该包括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针对易受伤部位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其中,一般性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慢跑以及一些基本徒手操练习等。通过上述一般性准备活动,我们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但是,为了更好地防治,我们还应该进行一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如专门针对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以及腰部和膝关节的准备活动。

(二)加强易受伤的部位训练

在篮球比赛的过程中,一般发生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部分,即踝关节、指关节、膝关节等。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加强对容易受伤部分的训练,最为简单、有效的方式便是加强对相关部位的力量训练,全面提升易受伤部分的力量,进而达到有效防治运动损伤的目的。

(三)学会自我保护

事实上,导致篮球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动员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保证篮球训练的效果,全面提升自身的篮球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学会自我保护,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对于从事篮球训练的学生来说,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

第一,充分了解并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第二,在进行篮球运动时,要集中注意力,首先在思想上对篮球训练或各种比赛可能的对抗激烈程度,从而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最后,在进行篮球比赛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对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护,尤其是在上述部位已经存在损伤的情况下,必须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

三、结语

篮球运动由于其激烈的对抗和较强的观赏性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但是,我们特别应当主要的是,也正是由于篮球运动自身的特征加大了各种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日常的训练做起,在加强自身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l]马树新,陈德报.浅谈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15-216.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5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才培养

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在原有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下,一度发挥了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体制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为政府在经济上背上了较大的包袱,对于经济条件好的时期还能满足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的需求,但相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财力的投入则大大不能满足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需求,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和前景令人堪忧。通过对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构成的分析、查阅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后,确立了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一、训练情况和体育专业理论学习情况

(一)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专业项目的情况

调查表明,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的专业项目呈现以下特点,吉林体育学院舞蹈学校和吉林体育学院北亚拳击基地属于单一项目培养学校所以主要开设了体育舞蹈和拳击;吉林体育学院附属中专则根据附属于体育专业高校的办学实际开设了几个比较普遍的体育专项;长春市市体校则根据服务体育竞技的原则和开展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开设了体育专项。

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的体育专业理论课呈现以下特点,吉林体育学院附属中专、吉林体育学院舞蹈学校和吉林体育学院北亚拳击基地由于都是依托高校办学,所以体育专业理论开设较多且系统,有利于运动员的继续深造和以后就业;长春市市体校开设的体育专业理论课主要是围绕运动员训练开设。

(二)专项训练与体育专业理论课所占课时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从事专业训练时间占三年总学时的百分比,不包括放假期间的集训。从中不难看出专业训练时间占到学生的学业时间的不到一半,但这也说明体育运动学校重视训练。

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占三年总学时的百分比。从中不难看出各体育运动学校对体育专业理论都很重视,这说明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让学生知道所以然,不让他们盲目的训练,而且能够和教练交流科学训练。

(三)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满意度情况

调查表明:对目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总量,11%的教练员认为科学;87%的教练员认为比较科学;只有2%的教练员认为不科学。可见,现行的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总量还是比较科学的。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只有21%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能很好地执行了训练任务,而79%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执行训练任务的情况一般或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52%的教练员认为是由于运动员身体状态造成的;36%的教练员认为是由于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缺失导致的;12%的教练员认为是运动员心理状态导致的。

二、文化知识学习情况

(一)制定文化课开课的情况

调查表明,吉林体育学院基本上按照高中理科生课程开课的,而且加入了一门特色课;吉林体育学院舞蹈学校、长春市市体校和吉林体育学院北亚拳击基地均开设了最基本文化课,对于运动员的知识面的扩展有所阻碍,不利于今后运动员的深造和就业。

(二)文化课所占课时情况

调查表明,从四所运动学校文化课课时所占的总学时的百分比不难看出吉林体育学院附属中专比较重视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其他三所就是按照大纲完成基础教学要求,不利于运动员的升学深造和就业。

(三)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对待文化课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均不满意当前自身具备的文化水平,仅54.31%的学生能正确对待“学、训矛盾”做到学训并重,以学为主,其余学生均以训为主,更有甚者放弃学习,想通过全身心训练成为专业运动员。对于业余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两者关系问题上,61.87%的学生认为运动训练阻碍了文化学习,其原因主要在于训练时间较多、运动量大,造成身体疲劳。19.55%的学生认为两者无影响,28.78%的学生认为运动训练有助于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进行业余体育训练动机的调查中,有62.95%的学生最初的训练动机是为考大学奠定基础,另38.78%的学生则想通过训练进入高一级运动队从事专业训练。进入体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只有57.55%的运动员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而高达62.95%的运动员则想经过系统训练成为世界冠军,运动员的这种训练动机极有可能使其放松对自己文化学习上的要求,进而加剧学、训矛盾冲突,这一现象说明运动员对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两者的兴趣明显倾向于前者,绝大多数运动员对待学、训关系的认识和态度不够正确。因此,还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端正运动员对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一致性的认识,协调学、训矛盾。

(四)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评价运动员上文化课的情况调查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6

中图分类号:G80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

1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运动训练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课程设置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并对运动训练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2年,在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提出: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并提出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运动训练水平,就必须对大学体育的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全面细致的改革分析和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

2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针对运动训练课程改革这一具体任务,我国大学体育教学部门也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2.1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

目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差,不利于运动训练课程与体育市场环境的充分融合。而整体社会环境下,体育呈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这就大大增加了对俱乐部教练员、体育经纪人等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设置远远滞后于社会实践和市场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

2.2竞技体育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是以体委为中心的,大学的竞技体育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在大学运动员的招生、选拔、管理、训练上,缺乏较为科学、完整的法规标准及完善的培养体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的健康发展,从而导致了大学体育运动训练始终无法成为培养世界性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力量。

2.3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运动员通常难以改变以往的角色,往往处理不好运动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间的关系,加上有些同学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致使一些人对体育理论课没有较高的兴趣,使得他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水平的提高。

2.4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一般而言,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具有良好的跳跃性思维,但是在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等现象。这些自我约束差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并缺乏对其纪律性和人生观的教育与引导。调查发现,相当一分部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才选择了报考体育运动专项,这就导致学生容易对运动训练课程产生厌学情绪。

2.5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教练员大多以本校体育教师为主,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缺乏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经验。同时,教练还承担着繁重的运动训练课程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加深对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策略分析

对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研究和分析,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目前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进行探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有利于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策略方案。

3.1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通过计划经济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中,要改变以往先考虑培养人才再考虑就业市场的陈旧模式,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的择业需求。

3.2完善竞技体育体制

在大学生运动训练过程中,高校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竞技体育体制。改变以往不利于运动训练发展的竞技体制,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运动员招生、选拔、管理及训练方面的法规与标准,使大学成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力量。

3.3制定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在大学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中,运动员入学后要兼顾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针对目前大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这一状况,各高校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结合学校运动训练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培养社会运动人才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文化课培养计划

3.4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设置要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引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持续注意力,并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运动训练课的热情,在课程设计上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多鼓励、多表扬,在课堂纪律方面,要避免压制,多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以提高大学体育运动训练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3.5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执教水平

建立一支执教水平高的教练员队伍,是提高大学体育运动员技术和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国各级体育教育的主管部门,设立一些专门机构对教练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他们在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练员的待遇,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综合执教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科学完善的运动训练课程系统是大学体育教学课的重要补充。只有认真分析运动训练课程的现状,加快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力度,找出问题,才能建立起先进的课程体制和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才能促进我国大学体育运动训练水平取得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锋华.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01)

[2]荆光辉,李献君,杜鹏,唐雪姣.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3)

[3]叶小瑜.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研[J].体育科技,2009(03)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7

关键词体育业余训练方法

一、农村中学体育业余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农村体育业余训练队得也到了发展,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学校业余训练队伍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学校不够重视业余训练、业余训练时间不足。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大量挤压学生课余时间。而训练成绩的取得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2)专业理论学习不够,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一定程度存在,视专业理论学习为可有可无,不重视知识更新,靠老经验、老手段蛮干,与科学训练要求格格不入。主要表现在中青年教师拔尖专业性体育人才不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

(3)训练态度不够端正,工作缺乏积极性。有的教师工作不务实事,训练敷衍了事,有的放羊训练,解决训练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有的在训练中“只要求,轻细节”,训练任务照搬照套,没有因材施教,缺乏对学生素质能力分析,忽视教学细节,教学质量不能精益求精。

二、形成问题的根源

(1)基层比赛太少。我县竞技体育缺乏竞争,学校体育运动就缺乏生机。有的学校根本不重视学校竞技体育,参加比赛也就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从本质上就失去学校竞技体育的意义。

(2)师资总量缺乏。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任务繁重,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比如我校专职体育教师总数为5人,同期在校学生数为600人,师生比为1∶10,离要求的1∶18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

(3)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老龄的体育教师从教时间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体能状况也比较了解,能够很好的把握体育课堂上学生的运动负荷。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老教师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不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年轻的体育教师虽能示范到位,但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间较短,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参与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8所农村中学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3)访谈调查法。对农村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5)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体育训练的特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体育业余训练作为校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专业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体育业余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农村中学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性和基础性。教育性以尊重运动规律,学生全面掌握运动技术,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

(2)间断性和业余性。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由于受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

(3)相对专项性不强。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当地的体育局选材的任务。

五、体育业余训练时应当注意几个方面

(1)要明确体育业余训练的指导思想。学校的业余训练有运动队,专项训练点等多种形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都要在坚持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不能只抓训练,忽视普及;要制定好周、月、年训练计划,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才能成梯队地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要处理好文化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一般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为关注的还是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因为体育训练而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这所产生的后果可能就是训练的停止。所以在开展体育业余训练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训练的关系。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其次,学校从领导到体育教师、班主任、各科教师都很重视体育业余训练队员的文化学习,要求学好文化,练好技术,做到学习与体育双丰收。

五、结论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体育业余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从校方领导、老师,到家长都应认识到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业余训练。

参考文献:

[1]何军;影响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因素探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武守江;安徽业余体校现行运动员培养体制及发展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8

1、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1、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1、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二、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我国整体运动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

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

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

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

例如我校在选取乒乓球优秀苗子时,依据拟选形态、机能、气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发展潜质诸多方面,科学制定好各种选材测试量化标准。作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必须是身材匀称,素质全面的,有符合专项要求的神经类型,智能好,有悟性,对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人,并从一年级就对他们进行跟踪启蒙训练。在启蒙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校访和家访,建立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身体情况及文化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参加训练的态度及积极性。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乒乓球的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乒乓球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乒乓世界冠军曹燕华影响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八年来,我们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业余训练中表现出对乒乓球有着强烈兴趣和爱好的运动员。

4、2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校内,我们有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及校级比赛。校外,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抗赛,有教学块级比赛,有区级比赛,市级比赛,有与外省市学校的友谊比赛及全国性杯赛,也有与外国俱乐部之间的邀请、互访赛。但是不能用比赛成绩作为评定运动员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抓好全面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八年来,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3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4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4、5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9

关键词:业余训练运动教学竞技科学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抓好学校体育,对于增强全民族素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和我国整体运动技术水平至关重要。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2、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2、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在训练中,作为一个指导老师,切忌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必须是要适应,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他们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适应并提高。

2、防止采用大强度训练

大强度训练往往会给学生造成:(1)使关节韧带受伤;(2)内脏器官的发育和神经系统产生较大的副作用;(3)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4)不利于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的培养和形成。因此,一般在训练中应采取强度小而量大的训练方法,以保证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也有助于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重复练习,才会提高练习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4、2科学训练,注重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首先;合理技术结构,减少运动难度。既能增强体能,增强健康,增强运动能力,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还要确保正确动作动力定型的形成。第二;在体能训练时,改造和运用大量的运动游戏。必要时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宜广大小学生的实际训练要求,使他们活动时全心地投入。第三;小学生心肺功能、骨骼发育尚不成熟,一定要在实践中摸索,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训练需要。第四;在组织训练时一定要合理组织教材,强调身体发育的全面性,转换竞技运动的特点,要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即要考虑到他的耐力特点,也要考虑到他的力量和灵敏协调,要保证训练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另外,经过改造的训练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实施“健身运动处方”,使竞技运动项目改造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4、3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一直以来,我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4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5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4、6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关系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业余体育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从校方领导、老师,到家长都应认识到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业余体育训练。从我校训练的情况来看,得到家长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业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培养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充分理解业余体育训练的意义,给予业余运动训练应有的位置,更好的做好体教结合工作,并将它落到实处,使学校业余运动训练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6.

[2]季浏主编.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体育运动训练专业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比赛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那么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的要求也随之而变。对于高校生来说,体育运动是十分必要的,专业网球是使学生受益匪浅的锻炼方式。同时专业网球作为高校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高校专业网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还要重视专业网球的训练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效果。本文以“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步法训练

专业网球的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手段之一,步法训练与专业网球的结合成就精彩的专业网球比赛。为什么要不断探析专业网球的教学有效方式呢?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当前的高校专业网球比赛,同时为满足学生应对比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的要求,专业网球这一项体育运动的方式也要跟随改革创新的脚步,在基础训练上有更多的改革创新,即步法训练法与专业网球结合运用,达到更好的专业网球的训练比赛效果。

一、高校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的现状

(一)教师方面

作为专业的网球教师,教师的能力高低决定着其专业网球教学的水准。有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专业网球的了解不足,在教学专业网球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不光要看重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还要注重教师的经验。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步法训练,严重制约了网球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一些学生对步法的掌握不足,导致击球稳定性不够,成为了训练中的难题之一。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如果步法速度较慢或是没有及时准确到位的话,就会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击球就会失去力度,没有攻击性。由于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普遍下降,身体机能减弱,而上专业网球课练习难度大,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专业网球课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高校专业网球教学效果。

二、高校专业网球中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专业网球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讲述专业网球理论知识,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学生在学习一定的时间后,掌握技术动作。然而对于专业网球这一专项教学来说,步法训练法是提高专业网球步法训练的有效方法。步法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网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自觉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小组分组比赛学习,在这样较为自由、积极的氛围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精神。同时使得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过程中,理解网球运动的竞争性。使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精神,有效提高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效果。

(二)步法训练法的应用

在体育改革的视野下,“健康第一”是专业网球教学的主旨。在专业网球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步法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位置所采用的移动步法来进行合理的击球,而且还能加快移动的速度,使得运动员可以快速到达准确的击球位置来击球,从而提高了网球击球的效果。专业网球结合步法训练法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专业网球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球击球质量。

(三)因材施教

对高校专业网球的学生来说,每个学生的体能、体格状况不一样,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步法训练方案,使学生在步法训练中提高专业网球技能。同时作为一线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在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的积极性,使步法训练对学生击球中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在训练、比赛中网球技能的发挥。以学生为主的专业网球的步法训练中,要合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网球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有效掌握专业网球课上基本运动技能,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三维健康。

三、结语

总之,步法训练的出现,使得专业网球的比赛训练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两者的相互融合能使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爱上专业网球,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专业网球击球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网球技战术水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梁.步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专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6.

[2]王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网球课实施DV即时反馈教学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张谦.体育院校网球选项课运用异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