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十篇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十篇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19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信息化管理;运用价值

1引言

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作用,获取大量的财务数据与企业经营信息,进一步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方向主要为电子商务模式、数字化财务分析、电子档案管理等。想要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就需要明确当前存在的网络系统安全、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防范意识不足等问题,积极构建规范化的企业网络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化运行机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打造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2.1降低财务数据误差

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储存。财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部门,企业财务系统中储存的相关数据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发展决策的制定,因此,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动态化管理。财务部门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当前企业运行的财务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自动完成财务数据分析,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化,降低人为管理产生的数据误差,确保企业经营发展决策的合理化。

2.2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庞大人力资源的数据化分析,并随时进行人员岗位变动记录,确保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才的具体流向,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动态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保证企业资源获取和企业数据更新的稳定性,在企业内部搭建资源管理系统模块,自动完成资源数据的采购与储存,降低企业项目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相比,借助强大的数字化、动态化功能,辅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出科学的人才选用决策,优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

2.3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及时地掌握重要市场信息以及竞争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信息获取方向包括企业内部项目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纸质文件进行数据储存,结合企业经营项目的开展情况,不间断地进行数据查阅,在查阅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难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地针对市场变化情况制定出准确的发展决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进行数据获取与数据查找,保证数据内容的准确性,降低数据误差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在网络系统中建立各部门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的后续查阅与使用,保证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文件加密防止数据泄露。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获取市场变化信息,根据市场环境进行企业发展战略调整。

2.4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效果的提高,需要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激发员工对企业发展决策制定的参与积极性,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了解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获取精准有效的数据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动化数据处理模块的应用,实现企业内部海量信息的集中管理,加快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助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方向

3.1电子商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首先需要了解当前企业发展方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开展各项商务活动,支持网络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电子商务的出现能够简化商品购买流程,让人们足不出户地采购需要的商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购物模式,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电子广告宣传引导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通过线上支付与结算的方式,形成便捷的购物流程,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网络售后服务平台,及时获取用户的数据反馈。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服务对象不同,支持企业之间交易、企业与个人交易、消费者之间交易等多种交易形式,在商品购买的过程中便捷地进行商品信息查阅、网络通讯、商品交易、售后服务等,电子商务的运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作用。

3.2数字化财务分析

数字化财务分析主要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完成网络财务数据获取、储存与查阅,通过计算机硬件设施对庞大的财务数据进行核算与分析,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对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问题作出合理预测,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数据管理的重要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保证材料供给的及时性,就需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信息化管理区域。为实现企业各组织机构的统一化管理,建立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保证数据资源的合理共享,降低时间、地域差异对财务数据的影响,提高财务信息传递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财务数据与经营项目之间的协同性,更好地满足财务动态化管理需求。

3.3成立企业电子档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企业数据档案建立的基础,对经营数据网络化管理起到重要作用,以纸质文件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快节奏的市场环境,电子化管理可以通过计算机硬件设施进行网络数据储存,网络电子文件管理与纸质管理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问题,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信息查找时间。快速完成信息检索,有利于数据文件的传输与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档案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电子档案的建立全面提高了档案管理成效,结合用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的根本需求,不断进行档案数据修改。电子版档案文件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文件顺序调整,广大用户根据自身的查阅需求更新档案管理形式,实现档案内容的个性化编辑,通过档案更新保证数据内容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4.1网络系统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由于企业在经营管理阶段会建立独属于企业的应用网站,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网络化管理,但网络系统中存在许多安全漏洞。面对网络犯罪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严峻形势,计算机网络系统问题会影响到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一部分网络系统设计不合理,防火墙及系统硬件配置缺乏创新,导致在受到黑客攻击时,系统内部信息与程序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4.2计算机病毒

近年来,市场涌现了众多网络技术设备,计算机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计算机各项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在计算机网络操作使用阶段,会通过网络连接、数据传输的方式,将一部分具有隐蔽性、潜伏性、无法及时发现的网络病毒携带到网络系统中,对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信息造成严重破坏。

4.3黑客攻击问题

在网络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企业网络系统中建立数据库,将各类财务数据和重要经营信息保存到网络管理系统中,方便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人员的随时查阅。信息数据库包含企业财务、经营情况、企业研发专利、企业经营机密等重要文献。黑客作为特殊的网络群体,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了获取利益,一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非法途径进入系统内部进行资料窃取或恶意篡改重要文献,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4防范意识不足

当前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许多企业虽然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忽视了计算机网络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问题。在系统内部构建的数据库模块,作为企业商业机密的管理中心,一旦出现泄露问题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企业需要设立专业的防控部门,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在网络使用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若不能对风险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将严重危害到系统信息的使用安全。

5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5.1规范化企业网络保障体系

想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就需要建立信息化保障体系,加强企业运营管理,明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结合时展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管理方式运用到企业营销渠道中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多元化信息整合,企业管理者对当前市场发展形势进行了解,建立自动化数据分析系统,将企业营销数据与市场信息进行有机整合,自动结合数据分析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根据各项数据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实现对企业生产环节的全面把控,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误差,建立完整的资源供给、检测、储存、管理模块,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5.2稳定持续的信息化运行机制

为满足信息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行机制,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各部门的合理应用,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经营项目的开展情况,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采用分步落实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通过系统局域网实现企业自动化办公,为了保证企业权益不受侵害,需要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隐患。在公司内部开设网络安全宣传频道,定期向企业工作者投放最新的网络诈骗事件,有效预防窃取商业机密现象的发生,并时刻提醒公司各部门成员在网络使用中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网络安全保障部门,聘请高端计算机技术人才,定期检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采用线上全面筛查工具调整管理体系,设计出保密程度较高的网络防卫系统,有效预防黑客入侵和网络攻击,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5.3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想要实现网络安全防护,需要聘请高科技人才,负责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系统内部搭建防火墙,防火墙的应用并不是对主机系统的保护,而是对系统访问途径进行统一管理,限制访问通道。扫描分析外界网络信息的合法性,屏蔽非法用户,防火墙是访客进入可信任内部网络的重要屏障,能够有效预防未知风险。入侵检测技术则是在防火墙失去作用后采取的第二层防护手段,自动跟踪信号源,及时恢复或断开网络连接。入侵检测技术作为防火墙技术的补充,全面强化对网络系统的保护,增强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保证信息安全结构的完整性。从网络安全节点中收集数据内容,分析网络系统访问信息,查看网络系统中是否存在网络入侵现象。除此之外,技术人员需要做好重要文件的加密工作。pKi(公共密钥体系)指的是在网络访问过程中的安全加密和身份验证,主要被应用到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公共密钥体系技术能够有效避免重要文件信息在传输阶段被第三方读取,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同时对双方身份进行验证,数据发送方通过接收方所提供的密钥进行信息加密处理,保证只有接收方能够查阅文件信息。

5.4打造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

想要打造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就需要确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转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思想,认识到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有着充分把握,积极提供项目资金和人力资源作为支持,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员工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要积极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应用阶段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在企业内部设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要求工作成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奠定基础。

6结语

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就需要发挥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作用,建立信息库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检测市场动态化发展趋势,助力企业现代化转型。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信息时代现代化市场发展的产物,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建立一体化网络办公体系,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启明.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9(16):168-169.

【2】李扬.试论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J].科学与财富,2022,14(2):37-39.

【3】李玮.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建议[J].山西青年,2021(10):147-148.

【4】吴凤侠.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法研究[J].数码设计(下),2021,10(4):46.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2

1总则

为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等相关规定。

1.2事件分类分级

1.2.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1.2.2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2小时以上、影响人数10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特别严重威胁,或导致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Ⅰ级)的,为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30分钟以上、影响人数10万人以上。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或导致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Ⅱ级)的,为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Ⅲ级):

①信息系统中断运行造成较严重影响的。

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较严重威胁,或导致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

③其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较严重威胁、造成较严重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4)除上述情形外,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众利益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为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Ⅳ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委,办公室主任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主要职责是:

(1)承担本指挥部值守应急工作;

(2)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3)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控制、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4)负责和取消蓝色、黄色预警信息,向市应急办提出和取消橙色、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

(5)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相关工作;

(6)组织制订、修订与本指挥部职能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区县、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8)负责本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的职责:

(1)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时,提供咨询与建议,必要时参与值班;

(2)在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有关规定、预案、制度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提供参考意见;

(3)及时反映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4)对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处置措施、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5)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及相关教材编审等工作。

3监测预警

3.1监测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接收机制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国家保密局以及市级应急救援机构应通过媒体、网站等途径公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接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信息,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来自社会公众和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的预警信息、事件信息的接收,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信息的接收机制。

3.2预警分级及

预警分级

根据监测信息或是相关单位提供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从低到高表示为: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3.3预警响应

预警信息后,各相关部门、单位应依据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部署所属技术力量、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响应,进入应急状态,履行承担的职责。

3.3.1蓝色预警响应

(1)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收集、汇总监测信息,重要信息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市应急办报告。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6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针对预警内容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安全加固和预防工作;联系社会应急力量做好应急支援准备工作。

3.3.2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实行每日信息报送制度,各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指挥部办公室逐级上报相关信息;指挥部办公室及时联系专家顾问组相关专业专家,组织专家和市级应急队伍及时对预警信息和事态发展进行研判,制定防范措施,指导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2)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确保80%应急技术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检查应急车辆、设备、软件工具等,确保处于可用状态;联系相关社会应急力量进入应急支援状态。

3.3.3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应全面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和情报搜集工作,每天两次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相关信息,重要信息随时报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信息;市级应急队伍在开展应急处置的同时,制定预警防范措施,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各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做好数据备份等技术防范工作。

3.3.4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在国家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预警响应工作。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掌握情况,部署预警响应措施,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市级应急队伍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技术支援队伍的沟通、联系、协调,加强综合研判和情报共享,高度关注事态发展,本市各级、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和支撑力量除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要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并指导其他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实施处置并及时报送信息。

(1)控制事态发展,防控蔓延。事发单位先期处置,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事件蔓延。

(2)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根据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和承载业务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的影响、危害和可能波及的范围,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3)及时报告信息。事发单位在先期处置的同时要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属地区县、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信息。

(4)做好事件发生、发展、处置的记录和证据留存。

4.2分级响应

4.2.1Ⅰ级响应

Ⅰ级响应由国家指挥部启动,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在国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基础网络和信息系统受到事件波及或影响情况,及时汇总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根据国家指挥的部署,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控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进一步蔓延。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2Ⅱ级响应

市应急办或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启动Ⅱ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顾问组专家、人才库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对策,提出处置方案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2)掌握事件动态。

事件影响单位及时将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和处置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全面了解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并上报市应急办、国家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全力组织事发单位及应急队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阻止和控制事态发展;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启动预警机制,及时督促、指导本市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到其他信息系统。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应急技术力量、事发单位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快速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处置,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受破坏网络与信息系统要及时组织恢复。

4.2.3Ⅲ级响应

事件发生单位主管部门或属地区县启动Ⅲ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指导、检查、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1)启动指挥体系。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指导现场处置。

(2)掌握事件动态。

现场指挥部及时了解事发单位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处置实施。

①控制事态防止蔓延。现场指挥部及时采取技术措施阻止事件蔓延;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全市预警信息,督促、指导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②做好处置消除隐患。尽快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4.2.4Ⅳ级响应

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启动Ⅳ级响应,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事件发生区县、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协调、指挥所属技术力量进行事件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支援处置;事发单位负责将事件信息、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根据需要,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指导、检查事发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相关专家、应急队伍参加应急救援。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及时收集、分析、汇总本地区、本部门或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信息,安全风险及事件信息及时报告市指挥办公室。

倡导社会公众参与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督和信息报告,发现本市网络、网站和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件发生时间、发生事故网络信息系统名称及运营使用管理单位、地点、原因、信息来源、事件类型及性质、危害和损失程度、影响单位及业务、事件发展趋势、采取的处置措施等。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5.3.1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

5.3.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需要开展新闻报道时,在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成立新闻宣传组,指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起草新闻稿和情况公告,及时、准确、客观报道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由事发单位负责组织制定恢复、整改或重建方案,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实施。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1.1加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北京市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北京网络行业协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处置中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北京市保密技术检查中心等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和支援工作。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队伍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按照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指令,开展应急救援;

(2)承办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3)负责抢险队伍设备、器材及相关软件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4)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社会应急力量的联系和组织工作;

(5)负责协助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6)根据事发单位应急支援请求,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7)承办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7.1.2加强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库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托优秀信息安全企业建立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和人才在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

7.2合作机制建设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宣传教育规划,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应急队伍编制公众预防、应对信息安全事件宣传资料,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区县、各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其他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讲活动。

8.2培训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各有关单位,开展信息安全法规标准、信息安全预案编制、风险评估、事件分析处置、容灾备份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

8.3演练

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模拟处置重大或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提高实战能力,检验和完善预案。

9预案体系

本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分为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分市、区(县)两级管理。

市级部门预案由市通信保障和信息安全应急指挥部根据本预案要求,负责制定和修订,依据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工,由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起草和解释;

市级单位预案由市级网络与信息系统运营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制定、修订;

各区县政府根据本预案和相关市级部门预案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建立与完善本地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体系。

目录

1总则

1.1编制依据

1.2事件分类分级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2.2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顾问组

3监测预警

3.1监测

3.2预警分级及

3.3预警响应

4应急响应

4.1基本响应

4.2分级响应

5信息管理

5.1信息报告

5.2信息报告内容

5.3信息和新闻报道

6后期处置

恢复重建

7保障措施

7.1专业支撑队伍

7.2合作机制建设

8宣传、培训和演练

8.1宣传教育

8.2培训

8.3演练

9预案体系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研究趋势

随着互联网深入生活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从2010年11月惊动了工信部的腾讯与360权益之争,到2011年5月的人人网封杀点点网风波;再到2012年2月生活娱乐领域去哪儿网和携程网的微博论战等,这些企业间纠纷的产生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在不同互联网领域发展时,网络平台间相互孤立,发展各自为营,这样不仅用户的利益无法实现,而且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现象的产生暴露出我国信息服务业管制政策不健全,尤其对于行业中企业行为的规范不够详细。因此,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关概念辨析

(一)管制

日籍经济学家植草益(1999)认为,根据设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即由政府机关对经济主体行为的规制,就是管制;由于管制在现实中存在着自然垄断的现象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确保需求者的公平利用,政府管制部门用法律权限,通过认可和许可等各种手段,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价格、服务质量、发展投资领域和财务等有关行为进行管制,管制的主要功能表现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外部性问题、防止市场垄断和恶性竞争。王俊豪(2000)认为,管制可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大类,存在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许多方面,受管制的行业主要是电信、电力、天然气、金融等公共事业行业。

总的来说,可将管制归纳成以下叙述:管制是指政府以命令的方式改变或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规章或法律,以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或生产策略。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管制存在于社会经济生产的许多方面,而以对电信业这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和成熟,自腾讯与360争端事件以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也被政府和行业管制部门所重视。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支撑下,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但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就目前来讲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所谓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网络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作为信息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服务行业的基本特征,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对信息服务业需要有初步认识。潘菊英、陈中文(2002)介绍了信息服务业的定义、发展现状,提出中国信息服务业虽发展较快,但在法律法规,市场准入,网络融合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张俊明、郭东强(200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信息服务业的几项政策措施。

本文认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的收集、生成、处理加工、存储、传递、检索和应用,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信息价值增益的行业集合体。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文献综述

所谓互联网管制是指政府对互联网进行具有强制性的管理,其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比尔·盖茨(1996)认为,互联网上管制的强制性是由其自封的“监管者”来进行或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尼尔·巴雷特等(1998)认为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不存在现实法律、警察和军队的独立世界。他们共同表达了互联网行业自身无法有效形成稳定的秩序,政府对互联网进行管制是极其必要的。

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管制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对于互联网内容及信息安全管制的研究较为集中。

(一)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管制

所谓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互联网系统硬件、软件及其基础数据库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何悦、郑文娟,2011)。

互联网行业的内容与信息安全管制作为互联网管制体系的重要部分,对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具有借鉴作用。要解决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问题,首先对互联网信息网络安全管制进行深入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FeeleymatthewJ、BirchDavid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就互联网管制框架进行了研究。FeeleymatthewJ(1999)认为互联网在欧盟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层面和市场经济层面上以利益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共同完善将由政府和互联网组织将逐渐完成互联网管制框架(internetregulatoryframework);并指出互联网信息管制则以政府管制为主导并强化自律的互联网信息网络管制中的作用。BirchDavidandLee(2000)等从文化和政治角度分析新加坡互联网管制政策,阐述新加坡的互联网信息网络管制是一种信息传播宽松、网络安全管制偏紧的宽松的管制框架(“light-touch”regulatoryframework),认为互联网内容和网络管制政策不仅是一套静态的制度设定,更是作为现实情况下运行及监管引导的动态过程。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张沛教授(2005)认为,引入有效竞争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将成为我国未来制定互联网管制政策的基点。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本国具体国情,对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提出了新的思路。任丙强(2007)、谢永江(2011)、徐妮娜(2005)重点从法律角度说明应如何完善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体系建设。任丙强(2007)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现状,指出我国互联网管制机构主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在管制立法层面上颁布了超过60部对于互联网管制的法律主要管制范围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提供(iCp)、电子公告(BBS)和网络出版等重点领域,同时提到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存在直接和间接与正式和非正式管制组合的四种管制方式,提出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有着管制机构多元化,管制范围较为广泛,针对性的内容管制法规较多,管制方式与手段灵活复杂的特征;同时指出互联网内容管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管制机构较多,政出多头;管制法规缺乏权威性,管制标准不明确,权责不对称;非正式管制方式导致管制成本高昂。杨芳(2010)针对互联网的舆情管制,提出了应实施政府管制与互联网自律并举的管理方式。

国外互联网的管制经验,对于我国互联网管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及政策指导作用。mcGuireJohnF(1999)研究认为,美国与德国在互联网管制侧重点在于监管和保护未成年人、互联网知识产权、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指出两国对自由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内容及网络管制政策的发展,并提出阶段性发展(Stagedevelopment)互联网内容管制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分时段在互联网上开放一些成人节目或信息等。杜宏伟(2006)分析了韩国互联网内容管制机构、管制原则以及互联网管制的一些基本手段,指出了韩国在互联网内容及网络管制上有着管制层面深、重视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强化网络安全的特点;同时也指出其一些不足,包括:信息过滤标准不当、一定程度上妨碍言论自由和实施成本过高等;刘兵,唐守廉(2007)在借鉴国外互联网管制的基础上,认为对互联网内容管制采取不同方式的国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立法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进行严格管制,如德国、日本等;二是依赖立法和互联网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法,如美国、加拿大等。归纳出现在国际上现行管制模式两种:“自上而下”的管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管制模式,结合我国采取的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联合管制的特点,采用经济博弈论中讨价还价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第三方机构”的管制方法。康彦荣(2007)对欧盟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模式进行分析,该模式管制方式主要包括:非法内容和有害内容监管、垃圾邮件管理、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同时阐述了欧盟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内容安全管制的启示:网络和内容分开管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充分发挥民间监督组织的作用以及重视个人数据和隐私的保护。类似的,王雪飞、张一农、秦军(2007)提出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行政手段及行业自律三方面规范我国互联网管制。

除此之外,张弛(2009)重点从技术层面分析互联网内容及信息安全问题的管制,认为在web2.0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互联网搭建技术及互联网运行理念改变,产生安全漏洞及个人信息盗用;通过对现行互联网安全隐患研究结合各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管制经验,阐述了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法律体系以及互联网信息引导与监管制度来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管制问题。

根据以上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我国现阶段互联网内容及网络安全管制问题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立法,二是社会监督与自律。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笔者看来,由于关于互联网安全方面的管制研究起步较晚,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数都是定性分析,实证分析的较少。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

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是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协会辅助管制以及行业自律的管制模式。目前国内学者在互联网信息业管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较少,在此我们选取一些有较大借鉴意义的文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行模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进行管制,必须参照其商业运行模式。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概况。梁秀娟(2008)等学者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运作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商业模式的现状与不足,分析了门户网站、垂直网站、电子商务、博客以及网络游戏这几种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站的经营模式,总结这些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业务和盈利模式单一等,指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性因素在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出相关的策略。黄长征(2004)指出由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零边际成本等较传统市场而言特有的特征,指出传统企业盈利模式不能适应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支付瓶颈对收费模式存在较大的影响,单一广告模式的不足制约了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盈利水平,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价值转换存在两难处境;对此提出创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盈利模式的途径:产业链横向扩张,并据此提出传统盈利模式的不足:不重视企业资源冗余问题,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创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企业价值转换的新路径等。

2.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行为进行管制,而其市场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的成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其竞合行为的研究,可以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提供基础与依据。

冯耕中、、李建(2001)在总结了我国互联网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网站内容、人员背景、优缺点等方面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雅虎、新浪等一批知名互联网企业为例,总结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类似的研究还有:康灿华、孙艳琳(2001)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互联网企业应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选择合适目标市场切入的发展建议。余晖、朱彤(2003)以联众游戏企业为例,提出“梯度竞争优势理论”,即一个企业的具有的优势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综合的优势,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在市场背景下,联众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为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因素。

在探讨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阮飞、李明、董纪昌、阮征(2011)着重研究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从并购的动因、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企业并购的三点策略:首先,结合企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并购;其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并购寻求良性发展;最后,做好并购后的整合。陈晓春、任腾(2011)针对2010年发生的腾讯与奇虎360的企业纠纷,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阐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合作治理的方法与对策,构建了包含政府、互联网企业、独立部门和社会大众、媒体、党组织等多个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3.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方式。相丽玲、胡磊、乌静、张磊等学者从管制的法律政策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相丽玲(2002)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中市场准入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法律规范,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前者法律规范中无法准确界定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之间的区别,可操作性比较差;后者对侵犯版权和不正当竞争管制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制法规不完善。胡磊(2010)从自律角度分析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所存在的问题,其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包括了服务者自我约束和用户自我约束,并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中存在行为主体意识不强、服务者引导和督促用户不力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够完善,并提出相关对策包括加强互联网道德体系建设、发挥和加强互联网协会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的监管职能、完善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同时指出技术手段也是未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的重要途径。乌静,白淑英(2009)针对我国互联网管制的发展过程:管制主体有单一政策主体向多元政策主体演变,归纳互联网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张磊(2000)在总结我国互联网架构体系的基础上,从“国家网”模型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管制的模式选择。李莹(2006)从制度制定的角度出发,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制度管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技术、市场力等方面综合管制的思路。

在具体的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管制方面,王雅平、黄立君、杨芳等针对2010年10月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所发生的腾讯与360之争,简称“3Q大战”进行了研究。王雅平(2011)从法律和监管的角度对现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的法律和监管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一是建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自律规范,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二是从政策的层面上尽快规范“恶意将竞争对手拉入病毒列表、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兼容信息产品的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中起主导作用。黄立君,杨芳(2011)在“3Q大战”的背景下,指出监管失灵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行为进行标准化,其问题根源在于法律的缺失;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政府监管部门、法律制定部门对于互联网知识储备和更新不足与行政效率上的迟滞造成了法律在环节上的缺失,提出合作协商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法来解决类似于“3Q大战”的问题。陈志刚,王茜,韩正军(2011)简单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具有垄断趋势的形式,这一垄断局势已经产生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纠纷,但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调解和评判依据。牛继红(2005)、兰芳(2007)以提供门户服务和专门提供网络商务、信息服务的iCp网络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目前网络企业的特点和政府管制的实际情况,就政府管制下网络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从以上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将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管制模式现状和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管制作为主导,由于缺乏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行为进行标准化,无法从法律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所以政府无法进行有效管制;二是行业协会管制,由于行业协会的规范不存在法律效应,所以实施过程中缺乏强制性;三是行业自律,在我国互联网行业道德体系并不健全,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较小。

未来研究趋势展望

对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管制问题,上述研究多数集中于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的宏观方面,对于政府应如何对企业制定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合作共赢方面的研究较少。

众所周知,互联网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先进入市场的企业将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而阻碍其他企业进入市场。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形成垄断或垄断趋势。为打破这种趋势,目前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亟需形成一种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互联共享(笔者认为互联共享是在业务可交互的企业中,平台开放、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机制)机制。虽然目前我国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已经促使一些互联共享机制的形成,如2012年1月31日,360与新浪微博签署用户账号合作协议实现平台应用的互联共享,使用户可以同时获得多种平台的服务体验;2012年3月,国内两大视频网站优酷与土豆网宣布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并在视频平台应用上实现互联共享并在发展方向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标志着中国网络平台级互联共享时代的来临以及未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虽然互联共享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应用并不广泛,但足以看出其发展的趋势,以下问题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如何深入分析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产品的扩散方式,找出其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便于切实制定相关的管制政策;我国管制机构通过设计一种管制方式,促进互联网企业间实现互联共享,尤其是相同领域企业间产品的互联共享。其中,该管制方式应如何激励企业,成为研究的一大难点;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如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保证企业间互联共享机制的形成,从而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植草益[日].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胡欣欣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2.王俊豪.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理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潘菊英,陈中文.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情报,2002(6)

4.张俊明,郭东强.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产业经济,2008(2)

5.何悦,郑文娟.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1)

6.张沛.未来我国互联网管制政策制定趋势分析[J].电信软科学研究,2005(4)

7.任丙强.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理论探讨,2007(10)

8.谢永江.论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1)

9.徐妮娜.我国因特网内容管制的现状及完善[J].信息网络安全,2005(1)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5G网络安全问题潜在威胁保障措施发展展望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而在这其中,5G网络的安全是人们在期待其给我们带来改变的同时所担心的一大问题;如何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制定5G网络技术国际标准、如何才能够规范5G网络的使用并有效规避潜在安全漏洞、如何才能够让5G网络安全保障更为的可靠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亟待即将的问题。因此,本文就5G网络安全发展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15G网络安全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

5G网络的提出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但是其安全技术的发展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样也受到了广大群体的关注;从5G网络的网络构建,我们不难发现,5G网络在信息传递速度、连接能力、响应能力以及可扩展性等性能方面,从城市、家居、车辆到个体的数据,其所传递的数据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增长速度难以估计。而这增长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问题。首先,5G网络能够成功实现各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数据也同时实现了共享,然而这也使得处处可以连接并共享数据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的隐患,隐私能否得到保障目前存疑,安全技术是否能够有效规避其中存在的隐患需要实践来检验;其次,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便利,但是这种强大的功能在个人层面的使用上是否可能被恶意利用也是5G网络安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考量的一大问题;同时,连接入网的智能设备可能会变成攻击者的工具而成为安全隐患,比如,在卫生医疗健康领域的健康监视器,如若智能化设备被恶意使用,则可能给用户的个人隐私造成泄密,甚至带来恶劣影响。除此之外,基于5G网络的移动终端的自身防护能力很有限、不够完善、安全防护能力较低、大数据时代安全隐患因素复杂等都是5G网络安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而这些复杂多样的问题则给5G网络的普及、推广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阻碍。

25G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5G网络安全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险,需要我们发展相应的安全技术、采取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来规避。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从市场监管、安全保障技术以及用户权益机制等方面展开剖析。

2.1市场监管

5G网络的发展是信息消费的一种产物,因此在市场监管方面形成强有力的保护屏障是十分有必要的;市场需要为用户提供可信任的5G网络使用,同时也需要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举证通道以及处理措施,让用户与5G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构建一种透明、可信任的身份认证,从而让信息的传递有据可循、提高海量信息真实性的辨识度、有效的规避在5G网络服务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泄露、盗用等危险。在整个市场监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供安全服务,构建有支撑性的用户身份和信用确认机制,有效维护和管理网络空间服务的安全问题。

2.2安全保障技术

安全技术的发展,是5G网络保障的核心手段和措施。5G网络强调功能性、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但安全性也是5G网络发展中的重要要求。在安全保障技术的发展中,建立在网络层和传输层之上的端对端加密技术由于在接收端接到信息之前不进行解密,即使在传输的过程中,系统被入侵也不会造成消息泄露,从而大大加强了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将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身份以及账号信息进行联合管理的基于iD的密码认证系统能够在提高使用便捷性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性;除此之外,密钥管理体系、控制信息的加解密等安全技术也是5G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中十分重要的手段措施。

2.3用户权益机制

5G网络的安全使用,主要关系到用户的权益。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障5G网络用户的权益是安全保障措施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环。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构建系统性的用户权益机制,满足用户在安全使用5G网络的需求,构建更为完善的权益投诉、维护平台,使得用户的5G网络的使用更加安心、放心。

35G网络安全发展展望

5G网络的发展是网络信息发展的趋势,而安全则是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5G网络的发展现状及安全保障措施,本文就5G网络的安全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5G网络安全发展需要丰富系统的安全技术做支撑,应该从5G网络设计源头入手,对各个应用均采用加密、隔离等技术手段,来保护用户的各种信息,努力打造5G网络的安全防护墙。

(2)5G网络的安全保障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投入,形成5G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研讨,针对5G信息安全、5G安全技术验证和测试多个专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探究出更为系统、完善的5G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3)形成完善的5G安全架构,构建多安全域融合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有效提高5G网络安全性能。

4结语

5G网络安全题的妥善解决,是5G网络真正到来的密钥,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基于现有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5G网络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深入探究合理、高效而系统的5G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从市场监管、技术支撑以及用户权益维护等多角度提高5G网络安全保障力度,那么才能够让用户真正放心的使用5G网络。

参考文献

[1]李晖,付玉龙.5G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展望[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5(04):1-7.

[2]黄开枝,金梁,赵华.5G安全威胁及防护技术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5(06):8-12.

[3]郑海.工信部明确5G四项重点工作[J].邮电设计技术,2016(08):11-11.

[4]JonathanRodriguez(乔纳森・罗德里格斯)[J].5G:开启移动网络新时代,2016.

[5]周玟秋.5G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235-235.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5

1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营销中的应用

1.1利用网络信息以定位产品市场。

在商家众多、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当中,不只是消费者,产品的商家也容易陷入迷茫。如何准确地定位自己产品所面向的消费市场,关系到产品制造和采购策略的制定,对于企业和商家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市场定位主要靠商品的价格和档次,而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则更为具体和详细,它往往以具体的参数为指标。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网络中搜索并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的最新变化状况,进而对产品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只有合理定位了产品市场,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明确市场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策略,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1.2投放网络广告以提高产品的宣传效率。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中,产品的宣传方式主要为基于传统报刊和自制宣传单的纸质宣传,以及基于电视、广播媒体的广告宣传,其特点是宣传广告的制作和印刷成本较高,租用广告时段的价格不菲,且广告的投放地点和面向人群较为单一。以上缺陷直接影响了传统广告的投放效率,大大抬高了企业的宣传成本。而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播产品信息可以很好弥补上述缺点。电子化的广告只需要一次制作便可以多次投放,大幅度降低了广告的制作成本,而众多的公共媒体、自媒体都可以成为广告的投放渠道。具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广告更是成为互联网广告的最新趋势,大数据广告通过大量收集客户的浏览和反馈信息,帮助企业分析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企业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更多地面向理想的消费人群进行广告投放,避免了宣传资源的浪费和对非潜在客户的干扰,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广告的宣传效率,也降低了租用广告位的成本。但这样的广告投放模式可能会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信息,企业必须在合法范围内收集用户信息,且要事先征得用户许可。

1.3通过网络交流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改良。

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一般采用电话作为与客户沟通的方式,电话沟通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并使客户产生信任和亲切感,但缺点是时间成本太高。而计算机网络交流(即使用通信工具、电子邮件)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和沟通效率,是电子商务商家与客户交流的首选方式。同时,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都十分注重收集客户购买商品后的反馈信息,以及时获得客户的使用体验。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反馈信息,将客户类型分为多次购买产品的忠实客户、曾经购买产品的客户、意向性购买客户和知道该公司产品的客户,及时与客户沟通交流,以分析市场的消费倾向和需求变化。对于不佳的客户反馈要及时提供售后服务,以了解自身的缺陷,并及时进行产品优化和服务改良。

2计算机网络在维护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2.1针对数据信息安全的加密技术。

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账户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等多种重要的用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将会对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信息加密技术。该技术在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终端中进行信息安全加密,在加密过程中,根据密钥类型可以将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加密主要采用DeS算法和iDea算法,这种加密方式的加密、解密速度很快,可以加密大量的数据信息,与之相对的是非对称加密方式。将两种加密技术有效结合,可以保障用户的身份和财产信息不被非法份子利用,同时保障了网络用户和商家的共同利益,使得电子商务得以正常进行并良好发展。

2.2抵御网络攻击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分离内部网络和公众网络的方法,它可以控制网络之间的相互访问。“墙”这个词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工作原理,即通过隔离技术保护企业的内部网络。只有经过允许的人和数据才能进入内网,而其余的访问将会被统统拒绝。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抵御黑客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和破坏。电子商务防火墙技术涵盖了包过滤技术、服务和地址迁移三大门类。有效建立电商网站防火墙能够阻断网络病毒对电子商务企业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危害,同时能够抵御来自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防止企业和用户信息的泄露,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因此,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在电子商务网站的良好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网络交易中身份的识别技术。

由于电子商务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网络身份真伪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涉及识别用户是否具有使用该网站资源的资格,识别用户是否具有使用相应支付账户的资格,以及商家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的产品销售许可。传统的身份识别依据仅为用户的帐号密码信息,一旦相关信息发生泄露,则访问权限也会相应公开,这是由于传统识别技术仅仅建立在一种信息之上,安全强度严重不足,且不具备穷举攻击和字典攻击的能力。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的身份识别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衍生出了包括短信验证、电子口令和智能卡鉴别等多种技术,尤其是智能卡鉴别技术,因为其基于物理硬件进行设计制造,所有信息都储存于智能芯片之中,加密效果大幅度提高。将多种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相结合,网络身份的识别能力将大大增强。

2.4产品真伪的鉴定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对于产品的安全意识和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网络交易产品的真伪鉴定有了更高的要求。依助于网络进行产品真伪鉴定是一门新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监管单位通过RFiD等技术给产品加贴电子标签,并在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等重要环节进行控制,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产品身份证”方式对所购产品进行溯源,确保产品来源安全可靠。

结束语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6

1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营销中的应用

1.1利用网络信息以定位产品市场。

在商家众多、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当中,不只是消费者,产品的商家也容易陷入迷茫。如何准确地定位自己产品所面向的消费市场,关系到产品制造和采购策略的制定,对于企业和商家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市场定位主要靠商品的价格和档次,而电子商务的市场定位则更为具体和详细,它往往以具体的参数为指标。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网络中搜索并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关系的最新变化状况,进而对产品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只有合理定位了产品市场,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明确市场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策略,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掌握主动权。

1.2投放网络广告以提高产品的宣传效率。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中,产品的宣传方式主要为基于传统报刊和自制宣传单的纸质宣传,以及基于电视、广播媒体的广告宣传,其特点是宣传广告的制作和印刷成本较高,租用广告时段的价格不菲,且广告的投放地点和面向人群较为单一。以上缺陷直接影响了传统广告的投放效率,大大抬高了企业的宣传成本。而在互联网大规模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播产品信息可以很好弥补上述缺点。电子化的广告只需要一次制作便可以多次投放,大幅度降低了广告的制作成本,而众多的公共媒体、自媒体都可以成为广告的投放渠道。具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广告更是成为互联网广告的最新趋势,大数据广告通过大量收集客户的浏览和反馈信息,帮助企业分析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企业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更多地面向理想的消费人群进行广告投放,避免了宣传资源的浪费和对非潜在客户的干扰,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广告的宣传效率,也降低了租用广告位的成本。但这样的广告投放模式可能会涉及到客户的隐私信息,企业必须在合法范围内收集用户信息,且要事先征得用户许可。

1.3通过网络交流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改良。

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一般采用电话作为与客户沟通的方式,电话沟通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客户的问题,并使客户产生信任和亲切感,但缺点是时间成本太高。而计算机网络交流(即使用通信工具、电子邮件)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和沟通效率,是电子商务商家与客户交流的首选方式。同时,大多数电子商务网站都十分注重收集客户购买商品后的反馈信息,以及时获得客户的使用体验。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的反馈信息,将客户类型分为多次购买产品的忠实客户、曾经购买产品的客户、意向性购买客户和知道该公司产品的客户,及时与客户沟通交流,以分析市场的消费倾向和需求变化。对于不佳的客户反馈要及时提供售后服务,以了解自身的缺陷,并及时进行产品优化和服务改良。

2计算机网络在维护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应用

2.1针对数据信息安全的加密技术。

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账户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等多种重要的用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将会对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信息加密技术。该技术在用户的个人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终端中进行信息安全加密,在加密过程中,根据密钥类型可以将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加密主要采用DeS算法和iDea算法,这种加密方式的加密、解密速度很快,可以加密大量的数据信息,与之相对的是非对称加密方式。将两种加密技术有效结合,可以保障用户的身份和财产信息不被非法份子利用,同时保障了网络用户和商家的共同利益,使得电子商务得以正常进行并良好发展。

2.2抵御网络攻击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分离内部网络和公众网络的方法,它可以控制网络之间的相互访问。“墙”这个词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工作原理,即通过隔离技术保护企业的内部网络。只有经过允许的人和数据才能进入内网,而其余的访问将会被统统拒绝。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抵御黑客对内部网络的攻击和破坏。电子商务防火墙技术涵盖了包过滤技术、服务和地址迁移三大门类。有效建立电商网站防火墙能够阻断网络病毒对电子商务企业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危害,同时能够抵御来自不法分子的网络攻击,防止企业和用户信息的泄露,维护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因此,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在电子商务网站的良好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网络交易中身份的识别技术。

由于电子商务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网络身份真伪的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主要涉及识别用户是否具有使用该网站资源的资格,识别用户是否具有使用相应支付账户的资格,以及商家企业是否具有合法的产品销售许可。传统的身份识别依据仅为用户的帐号密码信息,一旦相关信息发生泄露,则访问权限也会相应公开,这是由于传统识别技术仅仅建立在一种信息之上,安全强度严重不足,且不具备穷举攻击和字典攻击的能力。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的身份识别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衍生出了包括短信验证、电子口令和智能卡鉴别等多种技术,尤其是智能卡鉴别技术,因为其基于物理硬件进行设计制造,所有信息都储存于智能芯片之中,加密效果大幅度提高。将多种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相结合,网络身份的识别能力将大大增强。

2.4产品真伪的鉴定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对于产品的安全意识和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网络交易产品的真伪鉴定有了更高的要求。依助于网络进行产品真伪鉴定是一门新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监管单位通过RFiD等技术给产品加贴电子标签,并在产品的生产、仓储、运输等重要环节进行控制,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产品身份证”方式对所购产品进行溯源,确保产品来源安全可靠。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7

论文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

一、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2、传统中药材市场改革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二、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展望

1、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商铺交易与网络商铺交易并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造就大批现代药商,业态升级,做大做强市场。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药材市场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造就现代药商电子商务论文,开阔视野,在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主动和优势。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为商企低成本拓展全国、东南亚、国际市场铺就了一条低成本的黄金商道,非常有利于玉林中药材市场走向全国、全球,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

2、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创造更多商机,规避商业风险,增强商企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务流程转化为网络化的电子流、信息流,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全球性的特点,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有助于客商规避商业风险。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对买卖交易活动频繁的企业非常有利,能有效对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这样也使中小企业以与大型企业相同的成本进行网上交易,高速高效拓展业务,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产销联动,避免盲目种植药材,保障药农收益,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中西南部众多省份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导致种植的盲目性电子商务论文,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对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并提供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有效地帮助药农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产销紧密结合,确保中药种植收益最大化,有利于中药种植业良性发展。

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促进中药材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拓展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的优势,将推动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额大幅上升,市场辐射效应加倍扩展,进而带动中药材相关行业,如:加工、物流、旅业、通讯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与布局

1、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规划

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基于一条龙服务的宗旨进行功能规划,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功能: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2、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设置

根据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规划,可考虑设置九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市场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商铺网站系统、商铺信用评级系统、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行业培训系统等九大功能系统。同时,平台还建立交易中介担保机制和数据安全机制。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

对应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九个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规划设置。

(1)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

药材资讯: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

药材供应信息:最新供应信息、所有供应信息、供应信息综合查询、供应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求购信息:最新求购信息、所有求购信息、求购信息综合查询、求购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价格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药材排行榜:供应金额排行、供应数量排行、求购金额排行、求购数量排行、成交金额排行、成交数量排行、价格查询热度排行、资讯查询热度排行、查询总热度排行。

药材商铺:商铺基本信息、商铺供求信息、商铺其它信息、商铺综合排行、商铺问询、推荐商铺。

(2)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3)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会员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

(4)市场管理系统:通知公告、文件流转、租赁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

(5)质量管理系统:质量抽样检验、商品标识抽检、索证备案检查、进货台帐检查、下柜退市货物检查、虚假宣传检查、侵权检查、检查综合评分、排行处理。

(6)商铺网站系统: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

(7)商铺信用评级系统: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8)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模型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储存、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挖掘特点统计。

(9)行业培训系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中药材鉴别培训、中药材储存知识培训、中药材医用培训、其它知识培训。

四、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关键技术与创新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参考文献

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34-37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铁路信息网络信息化铁路建设重要性

一、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的在铁路运输行业的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分析,对信息化铁路起着关键作用的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有着众多影响发挥暂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筹集铁路通信网络发展资金和技术。改革和完善我国目前的铁路通信网络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负责通信设施的完善更新、改造和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铁路运输的相关营业收入是远远不够,必须对有限资金在投向在铁路专用通信还是公共电信业务方面做出抉择。要更新和完善目前的通信网络,将现有的整个数字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和升级,需要更大的专业技术的支持,包括人力和物力。因而,目前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加大我国的铁路通信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保证资金的额充足和技术的更新,与时俱进求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信息化铁路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铁路通信网发展规划。我国铁路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有详细、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站在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有战略意义的发展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化铁路的现实状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出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决策,同时,按部就班的按照发展战略进行,才能确保在未来的发展中保证信息化铁路顺利建设。相关负责铁路运输的运营商制定的铁路通信网络发展战略和规划,不仅仅需要满足铁路运输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还要到兼顾公共电信的市场经济需求,要切实满足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和方式。目前我国在发展战略方面有着符合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的决策,也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三)铁路通信资源的最佳配置。对于可以利用的铁路通信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是在节约铁路通信网络建设的投入成本、避免浪费的同时,提升综合资源对于铁路通信网络建设的效率的最佳途径。实现铁路通信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当前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目前,铁路通信资源的投入成本有50%以上为租用通信线路的成本支出,各种综合业务的监督和管理信息系统都采用独立的数字专线组网,分别接入主干线,这样的建设和铺设方式,不但使现有铁路通信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也降低了铁路通信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铁路通信网络在信息化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铁路通信系统从网络的状况上可以分为骨干传输网和业务网两种,骨干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广大地区,容量相对较大、性能也很稳定,大部分用于公共通信网络方面,同时在此基础网络上还可进行多种业务的综合开发和延伸。建设一个支持综合业务的数字调度通信网络,可以保证对铁路运输基层信息源点接入,以及包括车务、电务、工务等在内的专用通信系统设备和各类监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的全部铁路通信系统的全面提升,以满足铁路运输现代化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为了进一步缓解和降低铁路通信网络发展之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有效解决铁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以实现内部和外部的扩大再生产为目标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突出和强调铁路通信在信息化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带动铁路现代化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建立起覆盖全部铁路网的计算机网以及传输网、交换网、数据通信网三大通信基础性网络,通信铁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目前,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的手段和设备状况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提高铁路运输的管理现状,从而切实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铁路运输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及来自各种交通手段的竞争挑战。铁路开发建设的列车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在现实操作中有效控制列车的运输情况,保证在切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和控制。

(二)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

客车车票发售和预订票系统已经实现覆盖全国各大铁路网点,它是目前铁路通信网络中相对大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在缓解了我国长期存在的特别是节假日买票难问题的同时,切实保证了铁路客运经营高水平和服务高质量,同时对于票务的控制和管理,在关键环节的监督都起到了时效性的控制和提升,有效避免由于车票出售环节导致的铁路运输及信息化铁路建设的制约,这一系统的对于我国信息化铁路的建设,是具有重大突破性意义的一步。

三、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大,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铁路运输已经成为承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加强信息化铁路建设是当前铁路发展的重点,铁路通信系统成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铁路建设的高速、现代、安全、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对于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骨干传输网和业务网的不同程度的强化和完善,要进一步加大信息通道建设力度。突出铁路通信网络的时效性性、高效性、专业性、全面性以及安全性,保证铁路运输的发展与信息时代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结合,顺利实现信息化铁路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常亮.浅析铁路通信网络在信息化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电子商务.2011,(4).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9

关键词:网络会计:Sw03;营销分析;观念创新

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平台之上的现代网络会计正以前所末有的速度写作毕业论文深刻地改变着创业型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相关职能部门(如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会计信息、定向信息和决策信息的实体。企业在充分享受网络会计信息化系统所带来的高度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感受到其带来的诸多新的挑战,其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将引起整个企业组织架构及其制度安排的深刻变革。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尝试运用Swot营销分析法从会计人员的视角基于网络会计对创业型企业进行了分析。

一、网络会计给创业型企业管理和发展带来的优势

(一)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保证了会计数据的及时录入和统一存贮,大大减少了单机操作造成的数据冗余,真正实现了会计工作的自动化、现代化,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信息管理和控制。能够对企业过去、现在、外部和内部的经济信息进行多维化的存储和处理,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为一体。既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效率,叉可避免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确认不真、计量不安、人为歪曲、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决策的需要,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二)实现了企业经营的网络化管理,大大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预测能力。现代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大大加速,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形成的“信息孤岛”现象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反应及决策能力。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组织机构变成了一个自动网络系统,它把一些企业内部的小型团队整和起来进行实时在线管理,实质上足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出发,着眼于各子系统资源的最优整合,有机结合成企业会计信息网,用“网络”结构取代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使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自机融入到以mRp/eRp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中,大大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预测能力。

(三)可实现跨区域、远程财务管理现达的通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使财务管理可在一个虚拟夺问中进行,这就使得以创新为特点的创业型企业、不在同一地点的母子公司之间超越时宅的远程财务管理在网络会计的平台之卜得以实现。

二、推进创业型企业网络会计面临的劣势

(一)传统“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管理思想束缚创业型企业网络会计全面信息化的进程。网络会计要求企业必须根据会汁信息化的系统要求,融合现代管理理论,对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并依此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但是企业巾的陈旧观念、落后手段、无序管理给网络会计带来很大的障碍,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会汁人员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更新观念与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创业型企业面临的现实劣势问题网络会汁平台筒要一流的会计人员,一流的会计人员水仅要有扎实的、务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总而言之,急需一批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还非常匮乏。

三、网络会计给创业型企业管理和会计人员带来的机会

(一)会计信息的披露和获取更加及时全面和更具针对性。网络会计实时跟踪、人机对话的功能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互性。

(二)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分工以及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集团公脚账务处理职能集中化可取消总账岗位、报表岗位等有关岗位,代之以强化原始数据搜集、审核和传递岗位;可以变成一级核算,促使财务分工扁平化;企业财务实现与企业内部业务的完全协同。这些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管理层判断决策的准确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四、网络会计所面临的威胁

(一)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巾的完整性和真实忡问题。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受到r严莺的挑战。所以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全成胁和会计软件系统的威胁,硬件系统的威胁主要有硬件本身的质量问题、硬件维护不当和外部人为的恶意攻击、机器本身的功能失效、硬件工作寿命的限制等几个方面;软件系统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软件本身的设计质量和水平、人为因素对软件系统的恶意破坏、软件使用权限的不当分配或权限被盗用和软件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的管理等几个方面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存在失效风险问题。

五、Swot营销分析后的对策建议——会计人员应进行观念创新。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会计所表现出来的宴时性、多元性、集成性、简捷性、动态性、开放性、智能性等技术特征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置换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对传统会计理念、理论与方法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冲击与反思。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首要问题应是不断更新观念,实现观念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理财工作的需要。具体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观念创新。

(一)树立市场观念。市场不仅指产品市场,还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创业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要摆脱长期计划体制下等、靠、要思想的束缚,向市场要资金,向市场要效益。

(二)要强化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网络会计环境下各种风险加大,如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风险;跨国经营、国际投资业务所产生的政治风险和经济政策变动的风险;无形资产经营风险;跨国审计风险;网上虚拟交易风险。但风险和报酬往往是共存的,高风险才能带来高报酬。

(三)树立法制观念。市场运作要求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完善贸易、结算和财务等与会计市场相关的法规时,逐步向国际会计惯例和准则靠拢.强化依法理财的意识,依法核算和监督,使我国的财务上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网络信息安全市场分析篇10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组成

目前,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在我国境内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国外机构,其次是我国国内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国外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全球专业化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有彭博、汤森路透、道琼斯等。目前,“汤森路透”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数据提供商,主要为专业企业、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财经信息服务(其由汤姆森集团与路透集团于2008年合并而来)。汤森路透在我国的业务始于1998年,现有的路透中文网是汤森路透集团专为大中华地区推出的全中文网站,以全球化视野、多媒体格式向我国商务人士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在线综合财经信息、深度报道和全球金融市场资讯服务,为中文读者提供世界热点地区经济新闻、突发事件报道、宏观经济报道、深度分析、观点评论和生活时尚资讯。创立于1882年的道琼斯公司旗下拥有对商业、财经领域深度分析报道的《华尔街日报》报系和提供实时财经报道与市场评论的道琼斯通讯社,以及知名投资刊物《巴伦杂志》等。其中,《华尔街日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是美国乃至全球商务人士的必读之物。《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于2002年初推出,是《华尔街日报》的在线中文财经出版物,其新闻均译自《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提供最新的全球商业与财经新闻,面向全球的华语读者,并于每个工作日全天24小时更新。

2009年4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了《外国机构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管理规定》)。根据《管理规定》,外国机构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信息服务,必须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未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外国机构,不得在中国境内提供金融信息服务。获得批准投资设立金融信息服务企业的外国机构应当自收到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外商投资的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或者终止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国内金融信息服务机构

我国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组成包括以下几类:首先是金融机构,包括广大银行、券商等,它们有向客户提供信息披露的义务,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其次是新兴财经网站(如和讯、金融界等)与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新浪财经、搜狐财经等),它们以web2.0等新兴网络技术为基础,加强了与客户的互动性,其内容包含财经咨询、投资理财、休闲消费、微博互动等功能,全方位地满足客户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费;另外,还有通过网站、专用客户端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金融信息、金融数据和分析工具的软件开发和信息提供商,如金融界、、大智慧、指南针和钱龙等,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信息、数据以及客户端的服务费。再次,电视、报纸与广播等传统媒体,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经济参考报》,与新媒体相比,它们在时效性与互动性上稍差。此外,还包含专业的金融信息交易机构,如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是新华社旗下中经社控股集团独资注册成立的专业交易中介机构,同时也是全球金融信息交易领域里首创的公司制交易所。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方向

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飞速发展,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信息服务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从而赢得更加广泛的用户群,满足其全方位、多样化的需求。二是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在技术方面,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应更加重视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便捷、快速、高效和安全的金融信息服务。

发展方向

产品细分。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服务内容,包括金融资讯、金融数据、信息交流、培训教育、分析工具、理财工具、交易工具等。二是服务对象,即信息使用者,包括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政府部门。三是服务提供渠道,包括柜台、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等,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获取金融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与快捷,这也是服务提供商争取用户的关键因素。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机构和个人对于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多样化,将会导致金融信息服务产品在各个层面的细分,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为争取不同层面的用户,必定会开发出不同类型的产品以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以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

产品专业性增强。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高速发展也导致了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专业性才能赢得用户。唯有产品能真正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从中体验到切实的利益,才会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以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企业信用评级类产品为例,该产品面向的用户群包括个人投资者、受评企业、管理者三类。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产品应科学、客观地为投资者提供受评企业的信誉等级,提炼企业盈利预测,并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和公布资信等级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受评企业而言,产品可根据企业评级的不同目的设计相应的评级版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可通过对受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提供的商品进行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和财务建议、行业分析报告等。对管理者而言,产品为他们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市场国际化。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发展依托于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客户对于多元化与国际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增大,对各类金融信息需求增强。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附属品,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迫切需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信息服务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需要。因此,国际化是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必然选择,也给国内广大金融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了新的、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竞争创造新格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信息服务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目前,国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于,竞争不够充分,造成金融领域信息透明度不够。国际金融中心多极化步伐的加快,为一些新兴国家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其中,我国新华网金融信息平台的发展,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关注。新型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成长将有利于国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格局的改善,促使市场从高度垄断逐步转向多方竞争,更有效地为金融信息消费者服务。

我国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建设的若干建议

总体原则

金融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到金融市场中大量信息,可能进行一些违规信息披露的操作以误导个人投资者,或者依靠非法买卖机构或个人的私密信息而获得收益。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规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确保其向广大个人金融消费者、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信息服务。根据“信号传递模型”,政府部门通过规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将“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处于劣势的个人金融消费者、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增强各类金融市场主体利用信息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降低其信息获取成本,抵御各类金融欺诈事件的发生,控制和避免各类金融风险,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有序化,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金融市场的诚信环境。笔者认为,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应该严格遵守政府部门的管理要求,积极开展行业研究,从各个层面做好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

相关建议

重视信息的采集与产品的开发。在网络金融环境下,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大大增加了信息识别的难度和信息淘汰的速度,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信息识别的难度加大,金融市场环境从信息短缺时代的信息困难转向了信息过剩时代的信息识别困难。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应遵循“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从金融市场中收集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在产品开发方面,注重产品内容的提炼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用户结构和需求为依据,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联合式地开发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树立信息资源协调共享的新观念。将信息资源的现实配置与虚拟配置结合起来,重视实践性、生活性信息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资源的开发,既要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又要考虑到用户将来的需要。

制订合理的信息服务流程与规范。作为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制订合理的服务规范是保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金融服务机构应围绕各类用户的具体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品,制订合理的服务流程,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与客户有效沟通。对客户的满意度、期望值进行调查研究,对不满、投诉情况加以整理归类。识别客户的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并根据流程占用时间、流程对客服整体绩效影响等分析指标体系,定量定性地评价服务流程的效率与可能的改进空间,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切实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

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金融信息往往涉及大到国家的稳定,小到个人的财产安全。金融信息服务机构要注意对国家机密信息、个人身份财产等信息予以保护,采取技术手段对金融信息数据库系统内的重要数据给予保护,采取管理手段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审计,共同维护信息安全。

对于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安全工作,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法律措施。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尤其是要对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信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作出具体而合理的法律规定;制订网络法,对网络中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保护、网上信息的保护、用户数据的保护、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处罚等作出相应规定;制订一些其他的专门法律,如计算机犯罪法、反病毒法、电子商务法等。二是技术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系统与网络采用防病毒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对保密信息采用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技术。三是伦理措施。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制订和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对于信息用户而言,必须凭有效证件才能获得金融信息服务,涉及到国家秘密或他人资产情况的信息不提供对公众的查询机制,同时,制订严格的信息服务流程与制度,多方面保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