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42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新生儿头颅血肿;护理;产伤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46-01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产伤疾病,其病因机制由产伤致使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在骨膜下积留所引起的,产伤多见于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等[1]。本文将我院四年多发生的50例新生儿头颅血肿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该疾病的相关内容,更好地实现临床作用,为分娩与新生儿头颅血肿的护理与治疗打下基础,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发生的新生儿头颅血肿共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常规药物外敷治疗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外敷辅以局部按揉治疗为观察组。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对患儿采用常规药物外敷治疗,利用云南白药、百多邦软膏、酒精、凝血酶等涂敷患处,涂膜面积应大于血肿一厘米,外敷治疗两周。

观察组:对患儿采用常规药物外敷辅以局部按揉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敷治疗一周,继而对局部血肿进行按揉,一日两次,持续按揉两周。

在两周后对两组患儿血肿的直径进行测量,血肿直径小于原有血肿直径的一半,且未发生任何感染,颅内出血现象明显改善则有效,若血肿直径大于原有血肿直径,且存在感染,则需对局部血肿进行穿刺。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本组选取的新生儿头颅血肿共50例,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常规药物外敷辅以局部按揉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血肿最大直径均明显减小,此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外敷治疗法。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颅骨绕着一层软组织即头皮,其中含有大量的组织与血管,头皮的主要组成包括皮下组织、皮肤、键膜下层、骨膜层、帽状键膜层,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头部受到重力挤压、胎头吸引、产钳助产等致使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在骨膜下积留所引起的头皮血肿,根据头皮的结构分层可分为帽状键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皮下血肿。骨膜下血肿即为新生儿头颅血肿,是在头颅骨、骨膜之间发生的出血,血肿比较明显且不易扩散,通常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不予特殊处理,只用简单的药物外敷,不对其血肿进行按揉,一至三月内血肿就会完全消除。一般发生血肿面积大的情况,会对局部血肿行穿刺,再对血肿处进行包扎,将血肿抽吸后,降低腔内压力,大部分会发生再次出血。由于血液是滋养细菌生长的最佳物质,若不严格消毒血肿穿刺处,细菌容易进入血肿内部,进一步诱发血肿感染,致使出现伤口化脓、细菌感染等。

根据中医推拿理论下衍生的小儿推拿,有利于治疗新生儿便秘、肌性斜颈、呕吐等,对新生儿头颅血肿进行局部按揉,针对血肿处作按揉处理,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由于新生儿头颅血肿发生位置的特性,对血肿按揉时其治疗手法应轻快、柔软为主,控制按揉力度,最佳按揉时间应在急性出血期后,也就是一周后对新生儿作局部按揉。本文采用常规药物外敷辅以局部按揉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外敷治疗法,也可有效减少因血肿穿刺而造成的血肿感染、继续出血等,对50例新生儿头颅血肿作处理二周后,采用头颅B超进行复查,没有出现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这就表示常规药物外敷辅以局部按揉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综上所述,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及早治愈新生儿头颅血肿,这是所有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靖,方乐,姜春梅.局部压迫法防治新生儿头颅血肿[J].中国伤残医学,2010(1):164.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3.1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3.2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3.3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3.4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超级秘书网

3.5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3.6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新生儿;全程优质护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08-01

所谓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对护理责任制进行全面落实,并对护理专业内涵进行深化,以此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模式[1]。在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护理模式日趋更新的形势下,新生儿护理当中已经开始广泛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基于此,为了探讨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方式和效果,本文特以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接生的新生儿78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接生的新生儿78例,新生儿孕周在38到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8周,男42例,女36例,其中46例产妇为剖宫产,32例产妇为正常分娩,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新生儿分成分析组与比较组两组,每组39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新生儿性别、孕周以及产妇分娩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式比较组:给予常规护理以及进行一般的知识宣教;分析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具体如下:(1)帮助产妇做好即将当上母亲的心理准备,因为许多初产妇都普遍缺乏有关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不能真正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内心比较恐惧,负担过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母亲做好心理干预,多与其进行沟通。(2)要确保室内有一个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来说,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分别为保持20-24℃和55%-66%为最佳。(3)观察新生儿的大小便。由于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之内有着较少的喂奶量以及活动量,因此在喂食时要少量多餐,相关护士要主动更换新生儿的,以加快肠蠕动和大小便的排除速度。(4)护理好脐带。护理人员要在24小时之内对脐带的渗血情况、脐周异味情况和脐轮皮肤的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若上述情况均出现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对脐带绷带进行更换,并对脐带重新结扎。在洗澡当中要护理好脐带,消毒方式沿着顺时针利用75%酒精棉进行[2],以把脐带和脐轮间的分泌物给消除掉。(5)要检测新生儿的胆红素。要早期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这样可以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监测开始时间要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到第二天7点30分进行,每天运用JD-2型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同一部位进行监测,每一次对额头以及前胸部两个部位进行采样,以两次所测平均值为准。在测定当中操作人员要把新生儿的双眼用手遮住,这样可以防止红外线刺激新生儿双眼。如果读数增高则表示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这时对静脉血进行抽取并送至生化室进行检验[3]。(6)新生儿。让新生儿保持一个舒适的可以让其进行自我安抚,能够发展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在对新生儿进行安置当中要做好两点:其一,保证新生儿的卧具柔软和舒适,让新生儿能感到安全感,此外在包裹婴儿时要让其手能摸到面部。其二,新生儿的头部要放置软枕,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新生儿双侧头部平坦的情况,要对其头部位置进行定期更换,最好是平侧卧交替进行。(7)喂养要合理。要重视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能够使新生儿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但是,只给予母乳喂养不能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求相满足,还应该给予一些微量元素、热能以及维生素等,要给予有吸吮能力的新生儿1:3比例的少量配方早产奶粉[4],剂量为5ml-10ml,每次从新生儿大便情况以及饥饿程度出发来对奶粉浓度进行调整,每次喂养以适量为宜,产妇要早期实施母婴接触,要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样能够提高的泌乳量。(8)进行亲子关怀。护理人员要鼓励产妇多进行母婴互动,如注视、抚摸、拥抱以及亲吻等。护士要对亲子间亲密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多鼓励母亲更换尿垫,待身体好转之后,适当进行母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如怀抱婴儿和进行母乳喂养等,这些都可以把母婴之间的情感表达表现出来。(9)做好母婴床旁护理工作。这项工作就是在床旁洗浴、抚触新生儿,并进行脐带护理和筛查婴儿听力等,洗浴的时间要在每天早上9点开始,并与抚触相结合,要抚摩新生儿的全身,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以此使皮肤代谢与胃肠道蠕动功能得到增强,使新生儿体格的生长发育得到加快,并能够减少肝肠循环,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以此缩短黄疸的消退时间[5]。要护理好新生儿脐带,防止出现炎症。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既能够让母婴进行近距离接触,让母亲掌握护理新生儿的技能,又能够对产妇及家属猜疑护理有效性的心理进行消除,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2结果

经相应护理,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有38例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占97.4%,有36例母亲参与到护理当中(92.3%),主动告知的有37例(94.9%),进行知识宣教的有37例(94.9%),39例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100%);比较组有34例患者信任护理人员(87.2%),有30例母亲参与到护理中(76.9%),主动告知的有31例(79.5%),进行知识宣教的有33例(84.6%),34例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87.2%)。分析组均明显高于比较组(p

3讨论

对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既使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又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得到了降低,其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全程护理与宣教,增加了护理的透明度,使母亲对护理新生儿知识的了解度得到了增加,并创建了优质的宣教平台;使广大初产妇体会到了做母亲的感受,也护理人员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同时在全程护理当中贯穿护理安全和细节,使得护理模式更加充满个性化以及人性化,不仅使新生儿护理当中的风险得到了降低,而且还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使医患矛盾的产生率降到了最低[6]。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参与度、主动告知度、知识宣教以及满意度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分析组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比较组(p

总之,通过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来护理新生儿,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使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不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增强,而且还提升了产妇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廖训菊.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8):3721-3721.

[2]王红莲,宋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07):547-549.

[3]沈克军,林平.优质护理对婴幼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07):47-48.

[4]王春凤.优质护理模式对于提升儿科护理质量的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5):1199-1200.

[5]王颖,李秀云,旺辉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运作与成效[J].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8(b)-0138-0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effectofdifferentumbilicalnursingmethodsforthepreventionofneonatalomphalitis.methods80neonates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3toapril2014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observationgroupwith40casesineach.Bothgroupsweregiventheconventionalnursing,theobservationgroupwasadditionallygivensecond-severingofumbilicalcordnursingintervention.andthenursingefficacy(themeanumbilicalcordabscisictime,meanumbilicalhealingtime,statusofumbilicalhemorrhageandincidenceofomphalitis)andpatients’familysatisfaction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hadmuchshortermeanumbilicalcordabscisictime[(3.43±1.15)dvs(6.04±1.34)d],p

[Keywords]Umbilicalnursing;neonatalomphalitis;prevention;effect

新生儿脐炎是围产儿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脐部炎性症状,是由于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或脐部在医院内受到感染所致[1]。其中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下,病原菌很容易通过新生儿的脐部进入身体。新生儿脐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脐部出现带有臭味的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常伴随着脐窝周围皮肤红肿,症状较轻的新生儿并不会影响到食欲和体温,而严重者则会有发热症状,食欲低下,吃奶少[2]。新生儿脐炎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有引发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研究不同的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该院给予80例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及二次断脐护理,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新生儿均无宫内感染。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经剖宫产分娩29例,顺产11例;足月儿30例,早产儿1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经剖宫产分娩30例,顺产10例;足月儿29例,早产儿11例。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步骤如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脐带和脐部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消毒液采用5%的聚维酮碘,在脐带根部处使用脐圈进行结扎,并于结扎部位距离约1.0cm处剪断脐带,将残留的血液挤干净,再于新生儿的脐带断面处利用5%的碘伏进行严格消毒,擦拭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和脐带残端,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24h之后方可撤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断脐方法同对照组,在新生儿沐浴之后用75%乙醇对脐部皮肤进行消毒,24h之后暴露脐部皮肤,48h之后观察新生儿脐带的干燥程度,再进行二次断脐。注意脐带根部受压部位应该远离气门芯,在操作过程中,将牵引线向上提拉,当其与腹壁大约呈30°角时,沿着顺时针方向将脐带残端用无菌剪刀剪断。然后消毒新生儿的脐部皮肤,并贴上脐贴,24h之后完全暴露脐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在新生儿每日沐浴之后观察新生儿的脐部情况,若愈脐带外或袋芯部位有尿湿或者污染情况,应及时更换愈脐带。在新生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嘱咐家属每隔2d更换一次愈脐带,直到脐部干燥脱落。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脐带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重要性,嘱咐家属加强家庭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脐带平均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出血情况、脐炎发生率,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3]。

2结果

2.1脐带平均脱落、脐部平均愈合时间

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脐部出血、脐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脐部出血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该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二次断脐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在脐带平均脱落时间和脐部平均愈合时间上均比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短;观察组的脐部出血率为10.00%,脐炎发生率为2.50%,而对照组的脐部出血率为27.50%,脐炎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新生儿脐炎在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在脐带脱落后,脐部伤口会延迟不愈,并且潮湿有分泌液流出;之后便会出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脓肿、恶臭,常使得皮下组织受到波及。随着炎症加剧,脐部残端流脓、腹壁出现水肿现象并且发亮,导致蜂窝组织炎形成和引起皮下坏疽,严重影响脐部创口的愈合[4-5]。通常新生儿在断脐之后,血液供应随之中断,经过一段时间,脐带会缺水干枯,最终硬化自然脱落。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可在一周之内完全脱落,而脐部创口愈合则需要更长时间,一般在两周之内。据临床观察,新生儿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分泌少量的胶质分泌物,而这少量的分泌物极其容易导致病原菌的滋生,尤其以厌氧菌为主,从而引起脐部炎症的发生。大量医学实践表明,新生儿断脐之后24h再进行二次断脐护理,可减少脐带脱落的时间,对于新生儿脐炎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5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室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的符合nRD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胎龄28~35周,出生时体重1.1~1.8kg。所有患儿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畸形,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窘迫综合征患儿。

2方法

治疗中使用由北京双鹤药业生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药物珂立苏作为治疗药剂,药品为冻干粉针剂,首次剂量70mg/kg。将患儿仰卧位置于辐射台上,吸净口鼻腔内分泌物。在无菌操作下行气管插管术,将药液抽至5mL注射器中,将与注射器相连的硅胶管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导管管端。分别采用俯卧、仰卧位、左侧卧和右侧卧四种不同的体位体位,每次各注入1/4药液。

3结果

应用pS患儿,1~2h之后,患儿呻吟和气喘的症状有所减轻,2h后患者皮肤颜色转红润,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90%以上。6h内吸气峰压下降,呼吸参数中氧浓度及map均出现下降。注入pS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一过性紫绀。

4护理方法

4.1给药前护理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55%~65%。从4℃冰箱内取出后应置于暖箱中或手心温热5min,使之接近患儿的体温。抽吸5mL注射用水溶解珂立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轻轻转动药瓶至呈均匀状态,不可剧烈摇动,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入院后立即将患儿置于远红外线抢救台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纠正低体温、低血压、低血糖、酸中毒等异常情况,若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85%,即行氧疗或辅助呼吸治疗;常规建立静脉通道和血气分析监测1次;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气管插管,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以确保pS在肺内均匀分布。

4.2给药时护理将患儿平卧于远红外抢救台,取正中位,使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4%。将准备好的pS通过气管插管送至气管导管管端,分4次分别采取不同体位,每次1/4pS注入,在进行完一个体位的珂立苏注入之后,拔出吸痰管,采用复苏囊加压给氧3min,促使珂立苏在患儿肺部进行充分的扩散和吸收。注射时应防止注入速度过快,一般的速度为20s/次,间隔为3min;给药过快容易导致患儿气管堵塞或者呛咳,导致药物咳出。给药完毕后,应继续给与1ml空气,以免药液残留在密闭式吸痰管的给药通路内。一些患儿在给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血氧降低现象,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面色及胸部运动情况。防止出现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

4.3给药后的护理

4.3.1呼吸道管理在用药前彻底给患儿翻身、叩背、吸痰,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通过气管插管注入珂立苏后,肺吸收需一定时间,为了使药液更好地在肺内分布吸收,发挥疗效,减少药液的浪费,除痰液阻塞外,应用pS后6~8h内尽可能避免翻身、叩背、吸痰。如吸痰过早会将肺内还未被吸收的珂立苏吸出,既浪费药物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吸痰时间过晚又会使呼吸道受阻,影响患儿呼吸。吸痰时间可推迟至12~24h后,根据病情按需吸痰[2]。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为10s/次,吸引压力为7~10kpa,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粘膜损伤及低氧血症的发生。吸痰前可先用0.9%氯化钠溶液加沐舒坦及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以预防喉头水肿,稀释痰液,再用吸痰管快速吸尽气管内的痰液,以确保气道通畅。

4.3.2预防感染nRDS患儿多见于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差,病程长,各类护理、治疗操作多,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护理、治疗时动作轻柔,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和过多的暴露。病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用物专人专用,定时更换消毒。早产儿的珂立苏是直接气管内给药,侵入性操作者需戴手套、口罩,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吸痰管、呼吸机管道。接触患儿前洗手,护理、治疗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要求,根据患儿的情况使用抗生素,防止出现肺部感染,呼吸机管道要及时进行消毒,保证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4.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血糖、血压及心率变化,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防止因应用pS后肺顺应性迅速改善,肺泡扩张,肺血流增加,肺毛细血管阻力降低而引起全身血液重新分配,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警惕低血压、肺出血、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症状,做好护理记录。密切监测体温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维持内环境稳定,因pS合成酶系统对寒冷、缺氧和酸中毒极为敏感,当pH

4.3.3营养支持nRDS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病情危重,机体消耗较大,胃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根据医嘱给予肠外高静脉营养。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应用输液泵24h均匀输入。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新生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新生儿,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的情绪和育儿行为改善,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我们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理论基础,以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为主要干预内容,观察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104例,女152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01

2.2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表2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3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

现在多数产妇虽然知识层次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教条地沿用书本上或传统的育儿方法,常因喂养或护理不当而导致疾病。因此,适时开展新生儿护理干预,因人而异地向产妇及家属传授有关产后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产妇的求知欲,确保母婴健康。如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处理不当继发其他疾病。专业护士入户向产妇、家属宣教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配合脐部皮肤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从表2可见,开展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初产妇;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8(a)-0142-03

新型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其实质是在初产妇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以满足新生儿、初产妇和家庭的需求,促进初产妇产后夫妻、母婴和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减少患者因分娩引起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责任护理人员对初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优质的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母婴护理,让初产妇逐步掌握母婴护理技能[1-2]。本研究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并将母婴床旁护理流程应用于初产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年龄0.05),见表1。

1.2护理干预方法

a组初产妇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具体实施细则,领会母婴床旁护理理念精髓,查找既往初产妇护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定初产妇护理流程,将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主动”(主动与初产妇沟通、主动征求初产妇的意见、主动向初产妇介绍医院情况和技术水平、主动帮助初产妇解决困难)、“五勤”(手勤、脚勤、嘴勤、眼勤、耳勤)、“五多”(多一点解释、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忍耐),B组初产妇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①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沐浴时间,护理人员指导初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沐浴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沐浴。新生儿符合沐浴要求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沐浴物品,指导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盆中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教会初产妇采用手臂测水温的方法将水温调至37~39℃。护理人员按照强生婴儿沐浴方法给新生儿沐浴,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新生儿沐浴完毕,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给新生儿穿衣、脐带消毒(常规断脐后用络合碘消毒脐部直至脐部脱落后5~6d,全过程用4根棉签法)和皮肤护理等方法。②新生儿床旁抚触:护理人员根据初产妇和新生儿需求安排新生儿抚触时间,新生儿抚触前,护理人员一方面将产房室内温度调节到26~28℃,另外一方面护理人员评估新生儿精神状态、皮肤状况、四肢活动情况、喂奶后时间等综合情况以判断新生儿是否适宜抚触。对于符合抚触要求的新生儿则由护理人员协助初产妇准备抚触物品,按照强生婴儿抚触方法为新生儿进行抚触,边操作边与新生儿交流,并向初产妇讲解注意事项。新生儿抚触完毕则护理人员教会初产妇新生儿翻身、脐带消毒和皮肤护理方法等方法。③新生儿床旁疫苗接种:护理人员向初产妇发放并讲解预防接种儿童家长知情同意书,初产妇知情同意并签名。护理人员与初产妇共同评估新生儿是否适宜接种。如果新生儿适合接种则由护理人员按照新生儿预防接种方法为新生儿接种,接种前与初产妇确认疫苗接种种类、接种肢体部位和疫苗接种方式,并告知初产妇新生儿接种后注意事项和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3](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比较

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对两组初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等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B组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比较

B组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3-6]。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研究显示[7-8]:初产妇对育婴知识的渴求位于产褥期护理需求之首,他们迫切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示。如何做好初产妇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为初产妇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和向初产妇传授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是学者们和产科护理人员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母婴床旁护理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效果[9-10]。但是,母婴床旁护理理具体措施尚未达成共识,为此,优化初产妇临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产后1周对初产妇再次评估,B组初产妇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健康教育知识回答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初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既往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1],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实施前先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深产科全科护理人员对母婴床旁护理理念和精髓的理解,确保母婴床旁护理理念贯穿于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护理人员在对初产妇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针减少初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四心”、“四主动”、“五勤”、“五多”,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做好基础护理,而且采用文字和多媒体及书面与口头教育相结合、理论讲座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让初产妇能够得到更多的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减少初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和紧张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教育知识教育,主要从新生儿沐浴、母乳喂养方法、抚触、脐部护理、换尿布、臀部护理、抚触、早期预防接种等多个方面做好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12-16]。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不但明显提高初产妇育婴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还明显提高了初产妇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2]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668-3669.

[3]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6):118-119.

[4]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194-197,235-237.

[6]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7]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等.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6):32-33.

[8]任云珠,汪素珍,陆杏仁.倾斜式卧位在母婴病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1-1022.

[9]陈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088.

[10]胡赛玲,纵艳艳,王君文,等.母婴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3):254-255.

[11]王玉玲,梁文化,王玉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1-3.

[12]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13]廖春丽.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7-88.

[14]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5]苏靖,刘仁莲,林惠青.开展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患者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6-97.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8

【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的最佳护理方式,分析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60例蓝光疗法患儿按首次住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且不良反应大减少。结论: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医疗,降低了医疗成本并减少了法律纠纷,对探讨新型的、现代化的护理方式是一种有益尝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andFamilyCenteredCare)蓝光疗法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为探讨蓝光疗法时新的护理模式,2011年1月至6月,我院在对蓝光疗法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的同时,选取了30例患儿给予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黄疸患儿。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黄疸过重,持续日久,足月儿黄疸持续>2周,早产儿>4周;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3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60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32例;日龄2~28d;血清胆红素150~225μmol/L36例,226~340μmol/L24例;其中溶血性38例,母乳性22例。按首次住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n=30),双号为对照组(n-30),两组患儿情况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1.2.2一般护理方法:①准备用物:蓝光箱。护眼罩。尿布。记录单。②在蓝光箱内水盘中加入清水,接通电源。病室内洁净、通风良好,配备中央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光疗箱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2℃,(一般根据患儿体重调节)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蓝光床另外。③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次,观察记录黄疸程度。(包括黄疸部位及胆红素值)戴护眼罩,系好尿不湿,至于蓝光床中。④每两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根据胆红数值决定总疗程(根据医嘱)。⑤结束后测体重,沐浴,检察皮肤有无破损及眼部感染情况,记录灯管照射时间。⑥保证足够静脉补液量。⑦若单面光照,每4小时改变1次;双面光照可以不翻身,但要注意骨突处皮肤受压情况,并给以积极处理。⑧要正确记录蓝光灯使用时间,一般300个小时需要更换新灯管。使用中要注意灯管及反射罩的清洁度。有灰尘遮挡会降低照射效果。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1.2.3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①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②设立患儿及家属同住的家庭式病房,设置合理的病房结构,营造安全温馨的病房氛围,提供便利服务设施。③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培训,保证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深入到护理实践的各个方面。④搭建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和使用医疗信息的平台。通过口头宣读、约谈、随谈、发放小册子、光盘、建议簿、网络等诸多形式一方面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患儿医疗信息,消除紧张、恐惧等心理,积极的参与并愉快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也让医护人员充分关注患儿家长的需求,关注患儿因生病住院引起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满足家长的支持需求,关注及满足家长信息的需求。⑤让患儿家属参与制定护理方案。⑥实行主治医生查房,家庭成员在场的规章制度。⑦让患儿家属协助护理,如针对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与父母相互认同情感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间情感连结中断会影响新生儿心理社会发展需要护士便鼓励新生儿父母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部皮肤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满足与舒适。⑧与患儿家属一起制订出院计划:告诉患者家属日常活动的范围与程序;复诊的时间及需要就医的症状和体征;⑥患儿出院后通过上门访视、电话咨询热线等平台延伸到患儿家庭。

2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h,住院时间2-5d。6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讨论

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andFamilyCenteredCare)模式近年来在国际护理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开展“以患者及家庭为心的护理(pFCC)将成为“儿童护理的方向”。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作用:

3.1pFCC效果显著上升。观察组的30例患儿光疗48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值为162.24±24.7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190.48±28.75。

3.2pFCC患儿副作用现象明显减少,护理问题发生率大幅降低。观察组皮疹2例,发热6例,腹泻1例,而对照组皮疹5例,发热6例,腹泻4例。护理问题发生率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30%。

3.3pFCC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家庭人员的满意度。本次实践的60例患儿家庭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的满意率91%,观察组高出了7个百分点。

3.4pFCC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的决策。患儿家属全程参与到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措施的落实、出院计划的制定等过程中,极大的加强了临床护理决策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3.5pFCC能够增进医护人员对患儿家庭力量的认识,了解患儿家庭的需求。通过这次实践研究,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了“照护者不知道所有正确答案,患儿父母不知道所有正确问题”这句护理学名言的真正含义。

3.4pFCC能较大提高医疗护理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本次实验的六十例患儿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FCC模式的运用节约了科室15%左右的护理成本,降低了患者家庭10%左右的医疗成本。

3.5pFCC在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医患纠纷。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30名患儿家庭与医院关系良好,无一医疗纠纷。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pFCC)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患者、家庭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关系,获得最好的结局,增加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其核心理念是“尊重患者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者选择权,强调患者、家庭及照顾者之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在完善这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护理模式道路上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荣华,徐建星,邓崇德.儿科护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97-99。

[2]彭文涛建立家庭护理服务中心[J].医院管理论坛,1989,3.

[3]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7,042.

[4]王伟,苑记清.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儿科健康教育现状[J].天津护理,2006,03,043.

[5]CherylL.HoyingLindaworkmanSusanallen,郑显兰,张玉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出生时间0~8d,平均年龄(4.6±0.5)d;体重2.3~4.1kg,平均体重(3.3±0.4)kg。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给予所有新生儿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给予添加辅食、喂养及预防注射等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主要为母乳,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同时也可给在辅食中添加适量葡萄胎,防止新生儿缺少母乳而发生低血糖;(2)创造一个优质护理的环境,按照新生儿的需求,挑选护理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并按照弹性排班制度,严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避免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而发生差错;(3)在新生儿进食1h后,护理人员需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通常以指揉法对新生儿的头部及背部进行按摩,再以挤捏法对新生儿四肢进行按摩。在给予新生儿抚摸护理时,可让家长从旁学习,护理人员需指导家长熟练掌握手法,便于以后自行给予新生儿护理;(4)新生儿的病房及沐浴室等每天要进行清洁及消毒操作,并将湿度及温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防止发生感染。

1.2.2研究方法

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将新生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调查结果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选择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价新生儿护理质量,按照评分的高低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采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78例新生儿护理工作,家属非常满意26例,基本满意28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7.4%。新生儿中出现啼哭不止2例,发热2例,喂食延误1例,护理出错率为6.4%。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医疗安全意识也越来越高。同时广泛开展的医疗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使在医院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但临床病区不够集中,提高了管理难度,导致发生很多严重医疗事故,如丢失新生儿等。院内感染:(1)新生儿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尤其是早产儿及体征过低的新生儿,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人为的侵入性操作,若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新生儿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会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2)医院内也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若护理人员不重视洗手及对手进行清洁和消毒,也会增加感染机会。执行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人员仅在巡视病房时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及精神状态,若在夜间家属休息时新生儿发生异常情况,可能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家属便会推卸责任,造成严重医患纠纷。

3.2防护对策

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管理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也是整个护理工作的核心[1]。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的是全封闭式管理,要求护理人员24h进行监护并进行护理。由于新生儿重症患儿器官发育很不完全,器官功能与成年患儿相比也有不同,护理活动比较复杂,使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成为了医院中的高风险科室[2]。本次研究从我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的新生儿重症患儿中随机挑选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我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的新生儿重症患儿中随机挑选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在2~26d,平均年龄为11.89d;护理组患儿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在3~27d,平均年龄为12.19d。这两组患儿在出生时间、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作研究。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2.2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办法。①医疗仪器如果消毒隔离不规范可能会造成交叉感染,又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的不完善,抵抗力也远不如成年人,很有可能染上疾病。②医源性损伤,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时要小心药物发生外渗从而引发组织坏死,无创辅助通气时要防止鼻中隔发生坏死。③护理人员当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3]。医院中护士的编制要保证充足,避免出现一个护理人员负责几十位患儿的情况发生,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纰漏,甚至发生意外。④关于医疗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如果辐射台使用时设置温度出现错误或是使用后未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儿被烫伤,还有呼吸机等设备一旦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对患儿带来致命伤害[4]。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然后调查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χ2检验对比计数资料,当p

2结果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然后调查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可以从表1中看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护理组为4%,满意度方面护理组的满意度较高。

3讨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医学模式的变革速度越来越快,也使得人们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安全护理格外的重视[5]。首先必须培训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树立他们的法制观念。将护理人员合理分配。其次充分培养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6]。向护理人员灌输人性化护理的概念,成立不同的护理小组,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从我院2012年6月~2013年2月的新生儿重症患儿中随机挑选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采用了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未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良反应为24%。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明显较高。综上所述,在对重症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实际病情完全掌握,并且考虑到医院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有效减少重症患儿意外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金芝,王燕,毛太生,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9):112-114.

[2]杨莲,周春梅,肖平香,等.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0,8(8):719-720.

[3]刘照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3):223-223,224.

[4]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