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54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1

沈春雷[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北京100192)

 

摘要:社交网络与平台的普及,诞生出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新闻信息集散地,这也对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挑战。于是催生了网络新闻信息的把关人。本文结合网络新闻信息的特点,浅略分析下网络新闻信息的把关人在信息转换中的角色以及他们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新闻信息;把关人;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现在的新闻信息也逐渐开始在网络的传播过程中趋于成熟和大众化。但是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它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角色就是把关人。

 

一、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特点

网络新闻传播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兴起和发展的新闻传播渠道。它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快捷、便利、迅速和广泛。这使得新闻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受众的面前,让受众更方便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另外,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这就让新闻的报道更加迅速和直接。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网络新闻的传播具有放大效应,广大的新闻参与者能够实现新闻的相关性联系以及多层次传播。在这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网络新闻的传播还具有资源丰富、信息全面的优势。

但是并不是网络新闻就不存在弱点,因为面对现今技术的快速更替,国家在新闻信息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管上面已严重滞后,所以这会导致网络新闻在和传播过程中出现“望文生义”、“偷梁换柱”的情况,最终导致受众蒙受经济等损失。在全民热衷于网络新闻时,信息的真实性就成为主导人们舆论方向的“指挥棍”,很容易人为制造网路暴力,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再者,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开放性,所以色情、暴力充斥网络世界,这对于自制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是有影响的。所以这就是网络把关人必须存在于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原因。

 

 

二、把关人在新闻传播中角色转换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出把关人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与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角色转换,那就是“由显性转为隐形,由台前转至幕后”。传统的新闻信息把关人在新闻采集、制作、传播、服务过程中全面掌控,层层把关。不同的人,职责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为新闻信息服务的。在信息真实度、专业性以及对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舆论行为进行提前控制和干预。另外,在传统新闻不同的领域负责把关的人不同,比如在经济、军事、政治等重要的专业新闻的素材采集和加工中,把关人肯定是不同的,这样可以保证新闻信息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使受众不必蒙受错误信息造成的损失。

但是,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传统的“把关人”就被“雪藏”在幕后,而网络把关人更多就是网站的编辑。他们对于网络新闻的收集和加工更多是在原有新闻信息的基础之上,往往就缺乏一点专业性和深度。而且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舆论方向。但是并不是把关人就不存在,因为只要受众要获得信息,就必须进入一个网站,一个媒体平台。所以那些把关人就在那里面,只是变得隐性了,更“神秘”了。

 

三、把关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特点

(一)        把关的程序相应减少

相比与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把关人而言,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在把关程序上大大减少。传统的新闻在经历漫长的发展中已经在工作分工上做得非常细化,比如对于一则新闻,涉及到信息的采集、信息加工、新闻传播、新闻服务等环节,而这些环节都对应着不同的把关人,即为了保证新闻在传播过程中的流畅和准确。但是网络新闻的把关人在新闻环节上却少了许多,基本上就只有一个网络编辑存在,比如在国内比较知名的新浪新闻网站,他们的工作人员就只有少数几个。但还是将新浪新闻运作下来。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具广泛性、不会受地域或时间约束,这就是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特点之一。

(二)        把关人缺乏职业道德

在新媒体工作的这些把关人因为没有国家较为完善的法律做监管,所以难免在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职业道德。面对现今互联网经济的普及,互联网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赚钱的工具。

例如现今许多网络把关人会和一些电商以及其它互联网生产企业进行商务合作,依托强大的渠道优势,将有利于商家的“销售软文”新闻信息推荐给受众,受众由于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和思考时间,会做出具有偏差的非理性消费,这就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另外,还有些网络新闻把关人会借助网民的舆论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样不仅会催生网络暴力,还会造成网友的社会信任阀增高,同情心降低,不利于共建和谐社会。在“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上,因为一些网络把关人没能正确引导网民舆论压力,所以最后出现了老人倒地先证明与搀扶者无关才能获得救助,这不仅耽误救治时间,还助长了社会不良之风。

(三)        把关人素质普遍不高

相比与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网络把关人“素质”普遍不高,不专业。许多网络把关人并非媒体行业出生,更多是从营销专业半路出家。一方面,他们认为网络把关只要编辑下网络新闻就行,完全忽略了合格的网络编辑需要网络文字、图像、视频的编辑外,还需要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应用的系统知识。这是网络把关人认识的误区。另一方面,网络把关人更多是想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收获利于自己的舆论或者利益,所以不会过多考虑网络新闻信息对于受众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的特点。

 

结束语: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伴着媒体的发展而催生,但却存在一些相比传统媒体把关人不同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网络新闻把关人发展将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好。他们身上的时代特点也将一步步被取代和净化。

 

参考文献:

[1]韩璐.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缺失现象探析[J].今传媒,2014,10:65-66.

[2]李鄢宏.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特点[J].科技传播,2012,06:10-11.

[3]刘星.浅议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缺失[J].新闻传播,2012,07:56.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2

[关键词]传播模式;网络新闻;双向流动

【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6-010-3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也随之发展成人们必不可缺的一项获取信息的手段,互联网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人们对新闻的获取自然也必然依赖于网络,因为网络新闻比传统新闻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信息也比较及时,相关工作人员对网络新闻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具有的一些特点是传统新闻无法具备的,包括数字化、多媒体等的特殊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和应用,信息量特别丰富,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发展来说,网络媒体顺应时展的潮流,普通百姓通过网络新闻,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当前我国的发展状态,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了解每日新闻,所以,网络新闻势必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对新闻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时,一些业界人士通过构建模式来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透过构建模式来了解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指的是研究者通过图形或程式的方式对其进行解释,而首次提出用模式来研究传播过程的学者是美国的H・拉斯韦尔,他的“5w模式”也称为“拉斯韦尔程式”。除此之外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申农-韦弗的数学模式也是研究传播过程的几种模式。以上的这些模式能够保住研究学者正确认识和掌握传统大众媒体的特性,同时对于大众传播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模式是将要研究的对象简洁化的一种方法,也是对被研究事物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述,模式随着所表述的方式的差异被分为数学、言辞、文字等,通过模式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进行表述。网络新闻传播模式的构建让大众可以直接、简明的了解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和交互性,把新闻传播这一无形的事物传达给大众,让人们对新闻传播的理论有新的认识。因此,本文通过新闻传播的特征建立网络新闻传播模式。

一、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平面媒体,包括杂志与报纸上的广告都是传统媒体的范畴。而传统媒体概念是针对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媒体提出的,它通过一些机械装置传播信息,而电视、报刊、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也就是所谓的“平面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它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向大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娱乐信息,下面是电视、报刊、广播三大主流传媒所共有的一些特征:(1)传受关系明确;(2)接受者对于新闻信息是互相孤立的,很难进行信息交流互动和评价;(3)报纸、广播、电视等只能将新闻信息单方面的传给大众,而大众对于新闻的反馈很难逆向传播回者。通过以上三点可以得出此三大主流传媒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信息完全由传播媒体所控制,大众只能被动地成为接受者,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普通大众对信息的理解,其他人之间只能是通过交谈的方式传达信息,不能以媒介的形式传播新闻信息。其中报纸采用的是文字的方式传播新闻,而记者对于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做抽象的文字总结,在写作的时候难免与时间的真实性有所差距。虽然如今的一些电台和电视相继开设了“听众热线”等环节,但还是不能让大众广泛传播,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存在着信息的延迟性,这一缺点就决定着其很难在当代网络普及的社会生存,因为它无形中在大众与媒体之间树立了一堵“墙”。

当代社会传统新闻所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出的新闻和信息,而现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通过自行制作从被动变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如何保证自己提供的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面对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如何保证自己能从营销中获得更多收入。

传统传媒面临的市场冲击及其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统计,大约有1/3的在线电子读者不愿再去接受传统的媒体形式,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传统媒体面临很大的创伤,与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相比,传统的新闻媒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不能为传播者和接受者提供很好的交流媒介,新闻者也不能及时的掌握信息获取者对于信息的需求和理解,更无法进行相互交流,而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就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也是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二、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采用的是超链接或者超文本的形式进行信息和新闻的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属于比较新型的传播媒介,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连接,信息可以快速的从一个地方传到想传达的地方。超文本超链接使网络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在网络的世界里,信息是网状的,大众可以通过查询方式筛选出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比较强,而且他的编辑窗口也比较多。所以,网络媒介的功能比较强大。

综上所述,网络媒介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采用一系列音频、文字等方法为公众提供新闻信息并实现自己的商业行为的一种传播媒介。

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分析,要同时考虑到技术层面和使用层面两点:

技术层面的特征: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与接收都不是固定的,接受者也会成为新的传播者和者,所以界定不太明显,也就是说网络的传播可以看做无数像蜘蛛似的网,从一个点出发,向外不断扩散,并形成新的网,者和接受者都是网中的一点,不断向外扩散。因此,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多对多的结构形式,整个覆盖面不断向外扩张。者通过电脑或者信息交换设备与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换,者和接受者同时扮演了“发”和“接”的角色。

实用层面的特征: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较传统信息传播最大的优势就是双向流动性和交互性。社会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获取到的信息也在不断的进行反馈,而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接受者也是通过网络传播进行反馈,这也是传统传播无法取代的一个优势。网络传播的用户还能与其他的接受者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信息,继而再向外通过网络传播。在传播时,可以以真实身份出现,也可以匿名传播,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

三、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模式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技术上的变革和飞跃对网络信息的传播也是一次革命。网络新闻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千变万化,可以说文字形式、语音形式、视频录像、flas等等,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也更加多元化,通过网络,可以不用准时准点的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节目的播出。所以,信息的获取者可以自由获取想要的信息,而且网络新闻通过安排新闻内容、选择合适结构使新闻信息达到最好的状态,这有利于新闻阅读者清晰明了的深刻了解新闻信息。而双向流动性也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一大优势。

(一)构建模式时,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通过模式构建可以清楚的对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用层面的特征分析,在进行模式构建时,首先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对于新闻的者和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对问题的意见和反馈、讨论如何处理。这也是对如何将论坛、校园BBS等的内容很好的表达出来,实现互动的一种考验。网络新闻实际是一种虚拟的新闻传播途径,通过虚拟的网络使信息实现双向流动。

网络新闻的传播是多交流和沟通反馈的,者占主导地位,而接受者又带有自主性,所以要让接受者接受,就要研究大众的阅读习惯和她们的心理活动,接收者与者通过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双向流动。

把握网络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社会性,我们在构建结构模式时,首先要考虑新闻者与接受者的个体因素,而不是单纯的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进行考虑。

(二)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

大众对于一些比较新颖或奇特的新闻题目会更容易产生兴趣并点击阅览,而对于像《最新播报》等兴趣不大,如果新闻题目比较奇特那么点击的人数也会大幅增加,阅览者之间也会在网页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如果对新闻没多大兴趣自然不会查看更多关于此类新闻的链接和报道,更不会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对于新闻的要首先充分考虑大众的心理,设法吸引大众点击查看子页的内容。

对于网络新闻的接受者而言,都会对看到的每条新闻做出自己的反馈,感兴趣的点击浏览、与者或浏览者自己之间的互动交流、或者没有反馈等几种情况。比如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获得成功时人们都在关注此类信息,而时隔几个月后,有些大众还是对此事比较兴趣,想再查看相关新闻,而报纸或电视就很难看到相关报道,而在网上,比如凤凰网或新华网上,读者就可以查看到相关信息,还可以进入论坛进行互动交流并点击之前的一些资料,比如关船的一些报道,基本所有想要的资料都可以阅览到。但同时,大众选择了此类信息,就自然忽略了对其他新闻的查看,也就是无实际反馈,其实也是大众在浏览时对新闻信息已经有了心理排序,哪条新闻最关注最想了解,就是先点击查看,并可能进行互动交流,而有些可看可不看的就会最后去阅读,也就是新闻接受者的选择――交流――反馈。

网络新闻传播的双向流动性符合网络新闻传播的一些特征:一是体现了当前新闻或信息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网络这一重要因素。网络新闻传播受大众和媒体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它能方便快捷的为大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大众之间可以进行对话,表达自己对于某条新闻的看法,发表评论,而这些都是以网络作为中介的。二是是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媒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双向流动性通过网络新闻的传播表现了出来。三是当代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整体性以及社会性。

(三)网络新闻传播双向流动性的特点

海量性:网络新闻提供的信息量特别多,对于传统新闻来说,报纸或电视提供的只是有限的几个重要新闻,成千上万的大众面对的只是这几个新闻,而网络新闻传播更具有社会性,传播方式也比较多元化一些,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外开放的,大众可以阅读、听音频,也可以查看视频。

时效性:网络新闻可以及时快捷的将最新的新闻咨询传播给大众,将最新的消息及时出来,而作为大众可以在任意时段去点击查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信息量及时的新闻时代。而且,新闻可以很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是新闻传播上的一个里程碑。

交互性:交互性能够让大众参与到其中,也就是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网络新闻有别于传统新闻传播的一个优势,而且它让大众更加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话语权,没有沟通的限制。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报道的只能是真实的新闻,及时监督其真实性,虚假的和骗人的新闻随时都能被大众揭穿。

(四)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

第一,对于网络新闻来说,由于其具有的双向流动性的特性,使得新闻能在民众之间快速传播,传播的对象相对是小众化的,不管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如今比较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新闻信息,让大众都能快速方便的接触到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网络新闻传播需要的网络资源比较强大,所以提供的信息量自然也就比较丰富,而新的计算机技术使信息的趣味性更加饱满,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

第二,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要求,政府也在积极的用新的网络媒体对其进行变革,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国家对于网络媒体的重视也是网络新闻能够迅速发展的坚实后盾。

第三,随着现在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有了新的技术支持。通过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其支持,网络媒体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突破,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在更加多元性,更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量和互动交流的要求。

现在是网络社会的时代,是全民自由发表自己观点立场的时代,民众的看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部分,它能积极的推动网络新闻的发展与双向流动性。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能促进人们积极的去认识当代社会,甚至改变世界。网络新闻的双向流动性对于网络新闻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其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对网络新闻传播进行推广时,同时要重视传播主体的道德建设,不能忽视了道德的自律作用,网络媒体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民众可以随时监督政府机关,在舆论的形成下促进网络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靖鸣,申雪凤.网络新闻传播模式:新闻信息传播双向流动性的体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83.

[2]王胜江.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不足及完善建议[J].产业与科技坛,2008,(2):134.

[3]曾萍.网络信息资源浅析[J].当代经理人,2006,(6):279.

[4]杨保军.论网络新闻真实的特征[J].现代视听,2007,(11):6-8.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3

本文在对网络新闻的概念做了清晰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现状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主体3个面向做了梳理。通过分析,作者结合网络新闻传播特性指出了当下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难点和困局,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完善网络传播管理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

网络传播;网络新闻;媒介特性;法律规制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渐趋成熟。人们在享受网络为信息传播领域所带来的自由、便利的同时,也对如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提出了疑问和构想。其中,网络新闻作为具有较强权威性的网络信息,因为更强的舆论导向力,所以对其和传播做出专门的法律规制,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在破解网络传播法律规制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当前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对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研究多包含在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政策法规研究当中,少有文章专门就网络传播的媒介特性对网络新闻法律规制情况展开分析。藉此,本文试图从网络新闻的定义及规制的必要性切入,对网络新闻的管理现状做出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初步性的对策意见。

1网络新闻的定义及规制的必要性

1.1网络新闻的定义网络新闻的定义是网络新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只有对网络新闻的内涵给予清晰的界定,才能明确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范畴。本文在研究中将网络新闻定义为狭义理解上的“网络新闻”,它不是网上泛泛的信息资讯,而是指由专门的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信息,内容涉及时政、经济、文化、娱乐、生活等诸多领域,且往往多采用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具有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易于检索等特征。

1.2网络新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发展情况来来看,网络新闻的规范性问题也并不乐观,不少网络媒体单纯强调的时效性而放松对新闻真实性的考察,有些新闻网站甚至不惜捏造假新闻来抢夺受众。2007年,李亚鹏北京新浪互联网公司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新浪网的娱乐频道制作和刊登了李亚鹏与王菲离婚的假消息,并在报道中一度使用“偷吃”“花心”“前科”等诋毁性词语,虽然该案件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尾,但网络媒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不顾新闻真实性,自撰噱头,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低俗语言等失范行为在该案件中暴露无遗。同时,加之网络新闻具有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质,失范新闻的社会危害性较传统新闻也就更大。失范的网络新闻不但可能对公民的名誉、隐私权利,公司的财产权利造成极大的侵害,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对网络新闻的失范问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予以遏制,尽可能地减少其发生。因此,网络新闻的法律法规建设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公开机制,对公民获悉国内外新闻事件的权利给予法律保障,使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得以更好地维护,让网络新闻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引导的功能。

2网络新闻的管理现状

网络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不同即它所依托的传播媒介不同。在传统媒体里,媒介和内容是同一化经管的,即传媒机构控制传播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控制媒介通道的使用。而网络中,媒介的经营与内容的经营却是分开的。通常我们将互联网服务企业分为iSp和iCp,即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电信部门作为接入服务提供商保障、维护网络新闻的传播渠道,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充实网络新闻的传播内容。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新闻法,但这并不意味网络新闻的传播不受限制。其中,《宪法》对新闻活动给予了方向性指引,对公民从事新闻活动的权利给予了法律保障;多部基本法律、法律及其司法解释,也包含了许多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条款[5]。在现行的《刑法》中,与传播活动相关的罪名就达20条,如虚假广告罪,侮辱诽谤罪,传播物品罪等。除了对网络新闻传播内容所做的禁止性规定,基于网络新闻的多媒体性,广电总局于2004年《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传播内容作了限制。《办法》指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视听节目,只限于境内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经批准的新闻网站制作、播放的节目[6]。

3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困境和难点

根据以上有关网络新闻法律规制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出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难点和困境:第一,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须在遏制不良信息传播的同时,兼顾网络平台的自由,规制的衡平难度大。在针对网络传播的法规建设中,如何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使网络不良的传播内容得到合理的规制,又不会对网络所提供的言论自由平台造成束缚,这成为了网络传播领域的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第二,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协调内容庞杂,涉及部门繁多,监管难度大。如何对网络传播监管部门的权责进行明晰的划分,既不产生监管机构的叠加冗余,也不留下网络传播监管的真空地带,也是当前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难点所在。第三,网络信息的诉求不一致导致网络传播立法进程缓慢。纵观国内外网络传播领域的立法情况,几乎每一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会引起部分受众群体的意见反弹。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诉求难以做到同时兼顾,成为了网络传播立法迟缓的重要因素。第四,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法律规制的延续性和适用性难以保障。这也就使网络传播的法律规制无法确定明确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对现有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和持续性都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4克服网络传播法律规制困境的相关建议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4

网络新闻以网络为传播平台。一方面,网络传播的特点势必影响着网络新闻编采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编采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只有这样网络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扬技术带来的优势,才能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形式,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对比研究,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以下各部分的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1]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2]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3]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二、开放式------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诸如宏观的“把关”、“发言”以及微观的“文稿(声像)通顺”、“节(栏)目整体感强”等编辑规律外,它们还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说,报纸编辑突出“版面和谐”,广播编辑强调“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编辑则非常重视“声画合一”。正是这些特性构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编辑规律,那么网络新闻编辑的根本特点、基本规律是什么呢?

网络是一个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因此,可以说,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网络报纸)则要重视“版面和谐”、偏向声音(如网络广播)则要重视“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偏向声像(如网上电视)则要重视“声画合一”。从这一角度讲,网络新闻编辑要遵循传统媒介编辑的所有规律。但是它有没有自己的规律呢?有没有自己区别与他者而独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规律呢?

本文认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现,更深入研究网络新闻编辑,我们发现“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是渗透到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一条主线,它是网络新闻编辑区别于他类媒体编辑工作的一个基本特点。

因特网实质上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等众多特征。通过对网络的这些传播特征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开放式”是它们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笔者以为,如同报纸的“版面和谐”、广播的“口语化、符合听觉规律”、电视的“声画合一”等为上述媒体的基本编辑规律一样,“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

这里指出的“开放式”包含三个层面:时间层面的开放、空间层面的开放、技术层面的开放。下面我们依次对网络传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个人化、超文本”6大特征进行分析:以此论证“开放式”规律是网络媒体的基本规律这一命题。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对一人、一人对多人、多人对一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时间层面、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性带来的。时空开放,从而可以实现“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的共

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传播,时空的开放赋予传播更多的深度与广度。2)海量性:海量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网络传播实现了地域上的全球覆盖(这是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其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网络传播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数据库可以纵向容纳历史信息);其三、网络传播中信息存储的质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存储,这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结果)

3)即时性:得益于技术带来的优势,因特网可以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信息的“瞬间”传输,传播速度快、时效强。时间上的开放性是新闻即时传播的前提与保证;此外,每一个网民都是一个新闻线索提供者,也是新闻者。“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5],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前提正是在于“空间上的开放性”。

4)多媒体: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并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

5)个人化:个人化特点意味着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时收看”(时间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内容”(时空上的开放性)、“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模式(有声有像或有声无像或图文并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组合)”(技术上的开放性)。正是时间、空间、技术上的开放性使得“个人报纸”、“我的新闻”等个人化的传播得以实现。

6)超文本(超链接):超文本(超链接)本身就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开放模式。超文本的文本构成模式与超链接的传播结构使得信息检索得以时间、空间全方位开放,从而轻松实现了“此时或彼时”、“此地或彼地”、“共时或异时”、“同步或异步”的查询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开放式”,正是“开放式”这一特征,使得网络传媒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多样、动态、个性化的需求。这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也要遵循开放式这一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所涉及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等都应是基于“开放式”这一规律之上的。

[1]参见:张海鹰、腾谦编著《网络传播概论》第77页----第8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2]参见:雷跃捷、辛欣主编《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第54页---第70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参见:《网络季风丛书:人人都是国王》,山东文艺出版社]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5

关键词:网络新闻;特性;价值影响

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130-01

何谓网络新闻,学术界观点不一,但是基本上呈现出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网络新闻是互联网上综合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的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的网站、其它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尤以博客为主)所的新闻信息。自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有人正式提出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的概念以来,网络新闻价值变化的研究就不断涌现。要研究网络新闻价值的变化,首先要了解何谓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概念是用来指称主客体之间所构成的新闻价值关系中实现的价值,即新闻价值概念是用来指称主体与客体在新闻价值关系中新闻价值客体对新闻价值主体的作用和影响。网络新闻,依附于因特网并具有各种计算机检索功能,超文本功能,以及多媒体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网络新闻这种数字化、多样化与交互性,使它与其它新闻媒介融合的表现方式与传统新闻方式有些本质上的区别。而正是这处特殊特性使得无论从哪一个阶段或环节研究其新闻价值都不全面。对于网络新闻的特殊性,对于其新闻价值的研究也应该从其存在方式及其特性着手。

一、网络新闻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其商业化及消费主义的价值倾向

在信息时代,职业传播者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的及传播。而各门户网站及新闻网站的建立,更为这种新型媒介手段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土壤。目前新闻在网络媒体上的传播方式大至可以分为二种形式,一种是组织或个人独立,另一种是传统媒体在对因特网的利用和经营中相结合。

在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传媒网站以及各种形式的个人网面的运作过程中,经济利益是新闻媒介重要的运作目标。在西方网络媒体,在进行新闻业务判断时更多的考虑便是商业标准。而中国的网络新闻改革历程己经表明,获得经济效益是网络媒体存在并发展的唯一之道。对于商业化,或者说具有商业化指向的网络新闻来说,“点击率”这一标志受众群数量的唯一标准,己成为网络新闻的生命线。网络新闻从业人员致力于探求与挖掘新闻本身是否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兴趣,而忽视其消息所处的真正价值。于是在商业化经营模式的推动下,商业化的网络新闻经过传播者的加工或选择,作为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整合。

可以说,当前网络新闻的娱乐倾向就是商业化与消费主义带入网络传媒的具体体现。在这种商业化及消费经济的推动下,信息传播与文化娱乐之间的明显界线己经消失,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使用在过去只有娱乐业才采用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与变成抽象思绪与直观视觉冲击的一体化娱乐方式。读者正以享受式的娱乐接受方式取代思维式的接受模式。这样的网络新闻的真正价值很容易地被不加解释的、感性的、娱乐的文化体验取代。

二、网络新闻的特性对其新闻价值的影响

(一)过分强调时效性,导致网络新闻真实性及表象信息的泛滥。网络新闻,无论是个人传播,组织传播,或者大众传播,传播者都只能使用同一个网络―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而且通过字节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信息从媒介到受众的时间,几乎是报道一上传网络,读者就可以同步接收。这一点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证实。2008年5月12号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市发生8级特大地震,几乎同时搜狐网上就出现了相关快讯。之后各新闻门户网站相继推出相关报道。在以后的进程中,各种图像,文字消息几乎每隔两三分种就更新一次。广大读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关心汶川灾区的所有报道。

网络新闻的特性最显著的也是最引以为傲的一点就是其时效性。且网络技术、电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实这一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只要使用复制与粘贴就方便上传,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简单而高效。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简单而高效使得不少网络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制造轰动效应,追求高点击率,力求从各种新闻网站中脱颖而出,淡忘了“速度往往就是准确的天敌”,盲目强调争分夺秒的新闻报道,在缺乏求证和思考的情况下,把一些刚刚发生、未经证实的报道出去。更有甚者把一些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报道当成新闻,不自觉地使网络媒介成为谣言的传播工具和虚假新闻的生存温床。2003年3月29日11时左右,北京一知名网站消息:“美国有线新闻网28日消息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出席洛杉矶一个慈善活动时遭遇暗杀身亡。”这条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蔓延开来,一时间舆论哗然,但是半小时就证明这只是一个愚人节的一个笑话。有关网站不得不纷纷致歉并做出检讨。

(二)网络新闻信息大量且重复,使得网络新闻传播内容单一化。网络新闻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同时,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一个汉字变成两个字节(bit)。对于目前存储数字信息的容器都是以G为单位。而对于有版面限制的传统报纸,和时间限制的电视新闻来说,这都是不可以想象的。可是正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新闻的资源异常丰富性,而网络信息传播成几何数增长。但是大量的网络信息量并不意味着全部都是有价值的,相反,信息太过于泛滥更会唤起人对高质量更可靠信息的需求。

在网络新闻的采编过程中,而不同媒介的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使部分主流网络媒体利用其自身优势获得了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将这种编写能力控制在自己手上。这使得其它网络媒体只能通过完整复述,甚至是复制来取得报道更新。这使得受众拥有上亿个门户网站网址,上万个网页与上百万个网页,所看到的也是同一个内容,听到的也是同一个观点,感受到的也是同一个视角。如此一来,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趋化与新闻来源的唯一性决定了传播内容的单一化,同质化,大大影响了网络新闻的价值。网络媒体应该在注重报道数量与报道广度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三)网络多元化,交互性的特性形成无序的新闻平台。人们常说,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由大从媒介创造的媒体世界,又叫做“第二经验世界”、“拟态环境”、“拷贝世界”等。传播学理论认为,任何传播行为,尤其是大众传播都应该是双向的。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因特网的双向交互性使得受众变被动为主动,不但可以使用超文本链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和信息,还可以参与讨论成为媒体的一部分。网络新闻传播系统不是外在于社会有机体的独立系统,它与其他社会系统一样共同构建和谐的整体生态环境。它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政策规范达到,但更多的是需要自我的纪律约束。自由是进行新闻价值创造的基础,也是确保新闻信息流通量和价值传递量的前提,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是有限制有规范的自由,都要受到各种规范和道德的引导和约束。新闻主体是否具有自律性的道德规范,决定着新闻传播媒介的价值观念和新闻事业的价值取向。

(四)网络交互性与匿名制,产生了日趋严重的传播失范5p现象。网络新闻的失范5p的主要内容为:个人隐私被侵犯(privacy)、知识产权被侵犯(piracy)、传播色情内容(pornograhpy)、名誉侵犯和诽谤问题(policy)、黑客与信息安全问题(protectionofthenetwork)。与传统媒体的实名制不同,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基于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所以其身份也是虚拟的。这使得网民们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性行使,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的限制,无所顾忌地的传播。所以除了对重大新闻的追求之外,网络受众对娱乐性和新奇性的新闻更加关注。

新闻价值的主要体现也就在于“是否”为人和社会提供需真实的信息资源服务,从而提高活动行为的成功率。“是否”为人和社会提供认识世界的真理性信息,从而增加人和社会的精神能力。网络的开放性与网络社会的匿名制使得个人的网络新闻传播变得肆无忌惮。且由于社会对网络媒体的规范运行及对传统媒体的保护有限,使得传播失范现象日趋严重。众所周知,新闻价值的最大最根本的价值就是“真”的价值。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主要是一种认知价值、信息价值。即新闻价值的核心就是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完善,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完善,提供最新的、真实的信息服务。这种失范造成了网络新闻的价值变化,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安全、公正、客观性。也影响了读者对追求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闻的“真”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商务英语

参考文献:

[1]杨保军.新闻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1,23,44,156,157,185

[2]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p138

[3]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p167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6

(一)网络体育新闻概念的界定

网络新闻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界定,广义的网络新闻泛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闻。就传播者而言,可以是专业媒介机构,可以是非媒介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从传播的形态和途径而言,不仅包括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还包括论坛、博客、播客和网络通讯等,可以是这些形态的单一传播,也可‘以是多种形态的组合传播。因此广义的网络新闻传播的前提下,“网络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信息的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即使是没有事实性信息传播为依托的意见性信息传播,例如论坛中表达意见的帖子、博客中阐明的观点的文章等,也应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中。”‘狭义的网络新闻专指新闻媒体通过互联网的新闻。在我国,目前主要指传统媒体网站、传媒集团综合新闻网或综合新闻网站或商业网站新闻频道等提供的新闻,也包括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新闻。体育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本论文采用广义的网络新闻定义,将网络体育新闻的内涵定义如下:网络体育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播活动。“正在发生的”即各类比赛的现场直播,网络环境中的直播包括图文直播、视频直播两种主要方式。在广义的网络新闻语境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不仅包括实时性体育信息的传播,比如各大商业门户网站体育频道、各专业体育网站中的体育新闻传播;还包括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比如体育论坛里的帖子、体育博客等。

(二)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

对于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历史阶段的划分,借鉴之前学者进行的研究,多以大型赛事作为阶段划分的依据,对于大型体育赛事来说,媒体是不可或缺的资源积聚者和舆论影响者。因此,本文以网络媒体对于大型赛事的报道为线索,以网络媒体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网络媒体逐步确立其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作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历史具体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步期,从1996年到1999年,我国的网络体育新闻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网络新闻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在传媒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网络体育新闻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各大门户网站涉足新闻传播并纷纷设立了体育新闻专栏。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第一次盛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就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足球赛,这场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相信给很多8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这场足球风暴中,网络媒体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样子。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合作与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网络媒体不仅体现了自己在体育报道中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互动性更强的特点,更把足球这项体育运动的激情、魅力传播至每一个体育爱好者身上,扩大了足球在中国的影响力。在这次网络媒体的报道中,新浪网、中华网、Chinabyte三家媒体表现不俗,被称为“98世界杯网络三剑客”。网络媒体体育新闻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并且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该时期以四通立方?体育沙龙传播体育新闻作为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起点,期报道了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

第二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期,从2000年到2004年:门户网站的体育新闻传播的巨大成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于是,一些专业的体育网站纷纷建立,相比于大型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而言,他们更加专注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在交互性和特色性上都表现的尤为突出。1999年7月,由原从事于chinabyte、搜狐的技术负责人陆小虎和其他两个合伙人一起创办了鳖威体坛(shawei,com),他们主攻专业化的体育信息领域,并立志要做中国的eSpn。如今,虽然鳌威体坛已被tom公司收购,但越来越多的专业体育网站建立起来,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如虎扑体育。统媒体在受到网络媒体的剧烈冲击后,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限制性,于是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如可信度高、品牌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同其他体育网站展开激烈的竞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体坛网。

期间借助于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报道,我国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开始产生影响力;

第三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确立主流地位期,从2005年到2008年:网络体育媒体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年内即确立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同传统媒体分庭抗礼。在体育报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浪向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赞助800万元人民币,中国奥委会授权新浪网成为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依靠获得的许多独家资源,新浪奥运专题网站获得成功。搜狐也组建队伍,专门进行奥运的报道,不仅购买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的消息,还特约若干在悉尼的传统媒体记者为搜狐供稿。Chinaren,21cn,elong、亿唐等网站也都进行了奥运报道。该时期以新浪网与2005年拿到对2006年都灵冬奥运的采访证以及搜狐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为起点,表明我国网络媒体已经从开始从边缘向主流过渡,并以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报道正式确立主流媒体的地位;

第四个时期是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巩固主流地位期,从2009至今: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网络媒体参与报道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0南非世界杯和2012伦敦奥运会三项大型赛事,继续巩固主流媒体的她位。

二、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

(一)体育网站分门别类、数量众多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96。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类网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发展。根据马沛军等人针对我国体育类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07年10月,我国已经建立的体育类网站总数约为8261个(不含港澳台)。

(二)竞技体育占主导,重大体育赛事是重点

竞技体育的魅力体现在竞争,体现在赛事的不确定性。一场足球赛,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永远不知道结局如何,比赛的悬念会一直拖到最后一秒,让观众时刻为之提心吊胆。从各大门户网站体育频道的栏目分类可以看出,足球、篮球是网络媒体最予以重视的运动项目,几乎占据了体育频道首页3/4的版面。足球、篮球是竞技性很强的体育项目,观众爱看的欧洲五大联赛、欧冠联赛、m'Ba联赛都充满了激情和魅力。

三、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存在的问题

网络体育新闻高速发展,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受众。但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也出现了一些鱼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前人对网络体育新闻传播存在问题的研究,笔者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首先,网络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现象严重。

首先,新闻标题的娱乐化、新闻选题角度的娱乐化、新闻报道形式的娱乐化等。传统的体育报纸主要以文字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其传播优势在于信息和分析上。但随着新闻娱乐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语言文字表现上从单纯的赛事叙述和枯燥的技战术分析转变为武侠式叙述、兵家语的运用以及另类幽默的倾向,成为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方式,体育新闻报道开始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为报纸增添了不少审美情趣。为了抗衡电视为首的电子媒体的强烈挤压,报纸大量采用图片的报道方式,体育比赛胜败之后大悲大喜的特写照片、体育明星及体育迷的性感图片、幽默漫画等为报纸争取了不少“眼球”。

其次,网络体育新闻重复性高,没有特色。如今网络上一则体育新闻能搜索到成千上万条基本一致的报道,没有新意和特色,这不仅是对网络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新闻编辑素质不高的体现。如新浪体育在某些体育赛事特别是国际赛事的报道中,由于没有采访权,因此对于许多国际比赛只能对传统媒体或者国外的一些网站采写的新闻进行加工,然后,导致同其他体育网站上的体育新闻大致相同甚至完全一样,造成了信息的重复性高,只能靠标题来区分。例如在报道世界著名足球主教练皇马主帅穆里尼奥因没有被评为FiFa2012年度最佳主帅而对FiFa进行控诉的报道时,新浪、网易、搜狐的报道都是转载了国外媒体的内容,报道内容基本雷同,只是标题不一样而已。

再次,网络体育虚假新闻屡见不鲜。由于网络体育新闻片面追求效率,追求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因此在新闻的真实性考核上没有传统媒体那么严格,有时候就会出现虚假新闻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网络媒体信息者众多,使得体育信息空前膨胀,这种海量化的信息同时又是碎片化的,海量化让我们沉溺于浩瀚的信息而无所适从;碎片化注定又是肤浅的、没有深度的,对于完整的、有思想的东西具有排他性,内容充斥着无意义的絮叨,缺少思想的火花,极易沦为网络垃圾。

四、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改进建议

第一,重申“把关人”作用,填补微博体育新闻报道中“把关人”缺位的状况。提升自身的微博媒介素养,通过筛选、过滤和甄别海量化的信息,使得体育新闻传播更加顺畅有效。体育新闻信息的受众大都是草根,他们需要一个好的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可以说做好草根球迷的互动,就等于抓住了球迷的心。而体育社区就是一个供球迷交流和分享的最好的平台。如何把已有的新浪体育论坛改造成专业的体育社区,这对新浪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球迷在新浪体育新闻频道浏览新闻、观看比赛视频,来到体育社区同其他人进行分享、互动、交流,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随时传递出来,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育社区和体育新闻频道紧密联系起来,能让球迷有种归属感。

第二,重申“内容为王”,打破“唯技术主义”。微博的体育新闻报道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技术等外在形式,更应该依托丰富、深度、独家的报道内容和视角。网络新闻不同与传统媒体,读者不会在看到标题的同时读到正文的内容,需要再次点击标题才能进入阅读。因此网络新闻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的点击率。在体育新闻的传播中这种影响力显得更加突出。这也造成了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网站的新闻传播过于注重标题的现象,网上很多体育新闻标题晦涩难懂、夸大其辞,甚至出现虚假报道。这不仅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无视,而且这种现象长期以往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体育网站的专业性和信誉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7

【关键词】网络;新闻;特征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体来说,网络新闻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或者再,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与传统新闻比较,网络新闻的时效性更强,能够更加及时的报道公众需要了解的事实真相。网络新闻具有交互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地域等限制;网络新闻是各种传统新闻的集合体,把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融合在了一起;网络新闻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且范围广,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等特征,由于网络媒体的自身优势,使得新闻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

一、网络新闻的时效性

在网络媒体早期,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时效性的重要性,网络新闻的普遍以传统媒介为基准,以“定时”信息为原则。当时的网络媒体是以依附于传统媒体的形式存在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效性已经成为了网络媒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今,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最开始的“及时性”再到后来的“实时性”现在已经过度到了“全实性”。网络的全时性包含三方面特征:第一,传播过程的全时性。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全天候地进行新闻,对于眼下突发的各类事件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介出版周期或传播时段的限制,更好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在实践中也提高了新闻的传播价值。第二,信息存贮的全时性。网络新闻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也可以轻松获取历史新闻,由于网络新闻存在于网络数据库中,因此从理论上讲具有永久性,这些新闻通过各种链接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告别了信息搜索的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新闻延误,使信息得到了循环利用。第三,信息接收的全时性。网络新闻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另一特点就是,网络媒体的贮存性为受众提供了全时接收的可能,以往受众若错过时间便无法再了解到的新闻,在网络新闻中可以得到避免。①

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过程,是网络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对网络媒体自身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体现了网络技术水平的普遍进步,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报道的时效性提高,使得能够避免一些人为报道障碍、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可以说带动了网络媒介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有一些危机隐藏在其中。第一,追求实效性是以减少时间为代价,通过减少审核的时间来更早的信息,这样就会减低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新闻在追求实效性的同时,由于信息量过大,过于频繁,使得新闻呈现碎片化,新闻所呈现出的是一个个点,很难呈现整个事件的全部。第三追求实效性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攀比,因此,要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要从全面出发,不断提高新闻的综合实力。

二、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往往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新闻传播的时间和内容都由传播者决定,受众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但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交互性,受众参与传播,已经变成了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主的传播新闻,

传统媒介也具有交互性,但是传统媒介的交互性一般都是受控的,相对于网络媒介来说是没有自的。在网络媒体上,人们可以相互沟通,更加开放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因此,网络新闻传播,已不是像传统媒介那样,仅仅是单方面的接受而是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网络和其他爱好者共同探讨,网络媒介把这种单方面的传播改成了多方面的,真正实现了新闻的交互性。而且,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在新闻话语权方面是不同的,网络媒介更加注重于人们的观点,使得通过人们的互动性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同时也提高了新闻的自由度。

三、网络新闻的多元化、海量性

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新闻的限制,把大千世界整个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受众不仅局限在传统媒介单一而局限的形式,而是走进了网络这个丰富多样、多元化的世界。

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物、各种事件、各种言论、不会由于他的重要和权威而被划分为各种头条,在网络中会按着关键词、时间、内容等详细分类。

网络新闻的海量性加宽了人们的选择余地,使得人们不仅只是能听到几个权威的声音,而是能够更加广阔的了解这个世界。

四、网络新闻的循环性、多通道

早期的网络新闻,一条新闻只能进行一次性的简单,网络新闻的循环化意味着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循环开发和以各种方式加以利用。

在网络新闻的业务系统中,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网络新闻记者和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利用数据库资源,为自己的工作服务。

搜索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信息的循环化使用程度与效率。同时,还开放出专门针对新闻内容的搜索技术,2003年12月23日,中国搜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搜索新闻中心,而且完全由机器编辑新闻,不仅提高了编辑效率,而且编辑的全面、准确,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搜索的信息将更充分,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新闻利用循环化的发展,网络新闻的方式与通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网络新闻的方式可以有两大类:“拉”方式与“推”方式。拉方式是网络新闻的主要方式,即将新闻于www网站,由受众登录网站后自主进行选择性新闻阅读。受众读多少新闻、每一条新闻读到什么层次,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推方式指的是,利用相应手段直接将新闻传送给网络受众,无需受众登录网站进行新闻的选择。常见的推方式是电子邮件,用户订阅网站的新闻后,网站定期将编辑筛选的新闻传送给用户,通过手机或pDa发送新闻是另一种推方式的信息方式。

其中,不同的方式有其不同的特征,拉方式有利于受众的选择,但增加了受众获得新闻的成本,而推方式则与之相反,一般情况下,各个网站都采取两种新闻方式,使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受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方式与通道的日益增多,促进了网民的“转发”,网民不仅是新闻阅读者,还是新闻传播者,他们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时,往往会利用电子邮件、转贴到BBS或手机转发等方式,把新闻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了新闻的利用率与影响力。

五、网络新闻的作用

网络新闻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日益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人们从网络传播中获得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传播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区域界线。时间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网络新闻报道的速度快,受众可以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新闻性就越强,新闻的作用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大,而且,网络新闻传播还突破了空间区域界线,传统的新闻传播使许多新闻都成为地域性新闻,不仅弱化了新闻性,而且降低了新闻的作用和新闻价值,通过网络传播,突破了空间区域限制,使信息传播全球化得以实现。

其次,网络新闻传播实现了新闻的互动。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时代绝对的单一传播,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体与受众之间通常是通过电子邮件、BBS或聊天室等渠道彼此进行沟通与交流,受众参与传播,受众之间互动,既有信息上的也有观点上的交流,人们可以相互沟通,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有利于新闻的相互传播,提高了新闻的自由度,而且加深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并且,网络媒体种类多,数量大,受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可以在网络上从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一个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更从分地实现新闻的价值。

再次,网络新闻会产生信息过剩和虚假信息等问题。由于网络新闻的传播不能经过严格的筛选,使得网络上充满大量相似无用的信息,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花费了更多时间,不能很好的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准确的信息,容易导致受众盲从,造成信息贬值。而且,一些信息造假者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特点,大量不负责任的虚假信息,使受众难以鉴别,使网络信息的可信度降低。②

总之,传统媒体向网络化时代过渡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由于网络的流通广泛,及时性强,传播硬件要求低的天然的优势存在,使得网路新闻有着空前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还存在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新闻这一概念也随之而出现。其作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网络新闻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于纸质媒体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更加方便阅读。也因此,网络新闻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网络新闻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而且也能帮助相关工作者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如今,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新闻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其发展前景非常好。

 

1网络新闻的特点

 

1.1能随时的进行传播

 

网络新闻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人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够及时的查看和传播网络新闻。不仅如此,人们还能自己成为网络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的通讯工具,都给人们提供了传播新闻的平台。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新闻传播,是网络新闻的重要特征。同时,这也是新闻传播的优势所在。

 

1.2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

 

网络新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帮助受众更好的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微博有评论的功能,其可以更好的整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大家还可以自己一些新闻线索,网络媒体对这些新闻线索进行鉴别,然后甄选出真实性强的,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新闻媒体也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反馈来进行改进,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方便,更快。

 

1.3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

 

信息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网络新闻也随之而不断的改进,提高传播的效率。如今,网络新闻已经不再和纸质新闻一样。网络新闻更加具有自身的特色,而且服务功能非常多样化。举个例子,人民网最近开辟了新闻信息服务功能,针对大家的阅读需求,制定出了包括关于不同类型新闻的定制服务,比如军事新闻、娱乐新闻以及社会新闻等。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新闻的需要。

 

2网络新闻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2.1缺乏监督,涉黄现象严重

 

如今,网络新闻媒体虽然在竞争当中赢过了纸质新闻媒体,但是相比起来,网络新闻因为缺乏严格的监督,不但容易涉黄,而且在报道深度上有一定的欠缺,这就是网络新闻的缺点。由于网络如今已经普及,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来查看一些本地新闻。但本地新闻媒体因为缺乏监督,常常为了吸引:眼球,不惜采用“奸杀”、“尸体”、“美女”之类的字眼。尽管赚取眼球很重要,但是这也会对阅读新闻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一家新闻网站在一个月的时间段内,社会新闻里涉及到性的占了39.4%,涉及到犯罪的占了32.6%,灵异类的新闻占了12.3%,这几项内容占了所有新闻的84.3%。除此之外,关于宣传正能量的新闻、正面性强的新闻仅仅只占了10%左右。

 

2.2网络新闻的侵权现象严重

 

除了以上两个缺点,网络新闻还存在侵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如今,大部分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了取胜,不惜制造虚假新闻,夸大事实,因此造成了侵权的现象。因为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比较起来,具有交互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出现侵权的现象。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对著作权的侵权。根据网络的内容进行剿窃,占据别人的作品,所以侵犯了著作权。除此之外还有名誉权的侵犯,名誉权对于公民而言非常的重要,一旦在传播新闻的时候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对事实进行捏造,给他人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如今,网络上这样的事情非常多,越来越多的网络新闻侵权事件发生。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权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一切。甚至还有一些国家制定出了关于人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我国,因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太快,监督力度不够,所以很容易出现侵权的现象。

 

2.3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如今,我国的网络新闻大多数来自于纸质媒体和其他媒体,新闻网站对于转发来的新闻都有所标注,有的甚至更改了新闻的题目,对原文进行了简单的编辑。大部分内容都是一致的。因此,网络新闻和其他媒体传播的新闻有非常大的形似之处。所以,我国的新闻媒体传播比较单一,和纸质媒体具有太多的相似。除此之外,媒体没有关注到新闻阅读者的需要,更没有根据网络的特点来对新闻进行撰写,因此我国网络新闻的文字表现形态及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

 

3网络新闻的下一步发展趋势

 

3.1网络新闻将进一步细化

 

在未来,网络新闻将会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网络新闻被几家媒体所垄断,这几家媒体分别是雅虎、新浪、以及搜狐等等,其传播方式非常单一的。而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新闻也会被无限细分,并且向着无差异、大规模向个性化、集中化的方向进行转变。这样的转变将会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而且新闻的传播方式也不再单一化,而是呈现出纵向与系统连贯性相结合的特点,把某个相关领域的信息做深、做透,从背景、功能、前景等等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到。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还会根据人们的需要来设计新闻的传播方式,最大程度上满足大家的阅读需要。

 

3.2网络新闻将对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层加工

 

尽管网络新闻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也和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联系。预测以后,网络新闻不会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翻版,更不再只是对纸媒中的新闻进行照搬。而是对传统媒体当中的新闻进行甄选,然后再加工,将更好的新闻呈现给受众。网络具有很多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是其拥有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媒体要优胜劣汰,发现好的信息和资源,再对资源进行加工,这样就能呈现出好的新闻。

 

3.3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进行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媒体虽然在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存在,网络媒体必须和传统媒体共同发展,共同借鉴。两者既有合作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只有达到了合作共赢、共同竞争的目标,才能呈现给受众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信息。网络媒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有的网友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当中不乏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但是很多媒体并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更没有进行采纳。如果能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进行结合。将一部分网络新闻发表在传统媒体上,这样就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9

【关键词】网络新闻多媒体化传播

一、便捷性

我们看到,在因特网上,无论是繁简各异的文字,还是色彩缤纷的图像,抑或美妙悦耳的声音,都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得到方便快捷的传输。这样就为新闻信息传播时各个程序的处理提供了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更多的便利。与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克服了转瞬即逝的缺点,突出了可长期储存的优点。另外一些网络媒体开办有新闻专栏,对同一事件积累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终结都有详尽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有的是新近的,有的是以前的,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到该新闻信息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新闻。对于一个已经接触了该方面所有新闻的人来说,他也可以通过回顾以前的新闻来认识事件发展的历程。另外,即使是很久以前的新闻,需要它的用户还可以通过检索等其它手段,将其从网络数据库中调出,需要时还可通过打印机将其打印成静态文字来阅读。

二、多媒体化

网络新闻的传播手段能够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实现图画、文字、音响、影像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网络媒体一方面兼备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优势,一方面突破了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子媒体的局限,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长、覆盖面广、易于保存、接受主动、具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性、刺激多种感官、具有声音和动态画面等种种优势。这就是说,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报纸用文字、图片,广播用声音,电视用声像,而因特网则是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为一身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多媒体。

三、多元化

1.新闻传播者身份多元化。网络媒体是一个人人均可创办的媒体。任何人任何单位,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创办自己的网站或个人主页,从而得到自己信息的平台。新闻传播者的多元化在造就大量个性化网站,为网络世界的人们提供更多的获得新闻的窗口的同时,也导致了网上假新闻流传和色情的泛滥。但归根结底这种多元化带给人们还是利大于弊的。

2.传播模式多元化。从传播学的范畴来看,网络新闻传播融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全球传播等多元化传播模式,因而使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空前地拓展。

人际传播的最大优势是具有双向交互性,信息可以反馈,这一优势可使它的传播能够达到十分深入的程度。新闻通过因特网进行大众传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把众多信息传播给数不清的、地域分散的广大受众,显示出人际传播所缺乏的巨大优势,而且克服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没有相对明确的传播对象、难于信息反馈和缺乏交互性的缺点。同时只要联接上网,就可以访问全球任何地方的网上信息,而不用支付“远距离”的费用。因此,不仅受众多,而且信息源也空前丰富,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这两大优势,正好又突破了人际传播接受者数量极少和传播者信息源匮乏的两大局限。

与此同时,因特网不仅在组织传播、国内传播,而且在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方面,也充当了前所未有的重要的角色。今日的因特网几乎“网”尽了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性趋势。

四、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网络新闻传播能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交流。受众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且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这样,建立了传受平等的新型传播模式。传统媒体虽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受众来信来电等方式与受众沟通,但总体上还是以新闻机构对受众的单向传播为主流。而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改变并将继续大幅度地改变这一局面。

1.受众可以对内容进行控制。以往的三大传媒都是将准备好的信息灌输推送给受众,受众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而极少有自主选择的可能。而因特网则是把一大堆信息放在网上、由受众自己上网选择,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由“要我看”到“我要看”,因特网帮助受众迈出了新闻传播史上划时代的一步。

2.作为反馈的“交互性”。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开设电子论坛、留言板、互寄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给公众提供一个交换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场所,进一步加强了信息资源的直接传递和反馈。然而面对每周数千封的观众来信,能够得到“反馈”意见的却屈指可数。而网络新闻媒体,将每一个受众的意见都毫无遗漏地呈现在网上。这样,网络媒体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不仅做到了媒体与网民之间的沟通,还实现了受众对受众的传播。

五、实时性

随着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纸质媒体因为受到编辑、印刷、邮递等的限制,要想实现实时传播,绝对是束手无策的。而广播电视也同样受到栏目和时间安排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地对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即使可进行现场直播,也有一定的难度。而网络媒体对此则是举手之劳。网络媒体可以在事实发生的当时新闻。它可以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只需要一台电脑和因特网连接,就可以进行网上传播;记者也可以在第一现场,几乎和事实同步地在网上传播新闻。

六、广容性

广容性即网络媒体和储存新闻信息的容量不受限制。对于受众来说,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容量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宝藏”。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网络媒体常常以容量大、资料齐全而取胜。众多新闻网站丰富的信息,使受众在更广泛的程度上获得了无限量的共享资源。

七、易检性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对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检索,才能谈得上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而网络新闻媒体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根据网民的需要,方便快捷地提供新闻搜索引擎功能。

八、自由性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篇10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是一种以现代的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传播。在网络视频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视频直播、视频分享、视频点播和视频搜索几种形态。视频直播时采用流媒体技术为观众提供与电视同步的视频节目,视频分享是由网站为网民们提供的节目的共享,而点播和搜索则是由网站为广大网民提供的检索和体验。通常情况下,电视媒体是互联网站视频节目的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网络的传播大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电视传播特性,充分强化了电视媒体资源的效用。特别是网络视频的点播和搜索,在充分反映出网民的关注度的同时,直接体现了网络视频的价值。网络视频信息的传播扩大了人际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进而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网络环境包容了传统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各种文化元素并存的格局。互联网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网络视频的传播特性更证明了网络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在互联网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今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新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视频的观众数量似井喷一般猛增。播放软件和搜索方式的频出,对于在线视频的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央视、凤凰、优酷、土豆、搜狐、腾讯、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开通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网络视频。虽然目前网络视频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渠道,但其浏览数量持续增加的现实充分证明了网络视频的特殊魅力和令人看好的未来发展趋势。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应当注意到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当网民中众多视频选择同一主题,或网友过多点击和跟踪同一视频时便会形成一种“蜂群效应”。而这种“蜂群效应”也许就会成为舆论风暴的早期征兆,早些年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带来的一系列的恶搞便是个例子。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近年来,网络视频构建出了一个民主社会的话语环境,开辟了多个公共舆论空间,实现了公民对现实状态和社会文明的高度关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由于受到政治宣传和自身生存的双重因素的制约,在节目的播出或舆论引导方面无法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网络视频的飞速发展将会给上述状态带来变革,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已经打破电视媒体一枝独秀的垄断局面。广大受众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这种信息传播中的“蜂群效应”将对社会的舆论形成强烈的影响。网络视频的传播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为背景,以广大网民为受众对象完成传播。在这里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者,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链接和收藏,并根据喜爱程度、认知差异、地域特色、的不同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版本。以当今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为例,短短几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了七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抛开具体意义不说,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航母Style”,体现的都是互联网的巨大感染性和传播力。互联网上的某个观念或信息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通常以超链接的形式通过电邮、博客、社交网站、即时信息等途径传播。上述的江南style引发的旋风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平民间极具网络特色的“蜂群效应”的体现。有媒体指出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重压下,人们会在恐惧和无奈的情绪中转而将幽默当作唯一的逃避方法。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危机的网民们,也正是通过点击具有喜剧色彩的网络视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了选择媒介信息的多样性,也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于网络环境下新的传播形式的思考。网络视频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在随意选择收看网络视频的同时,顺手写下评论、留言、建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视频的点击率显示和热点视频排行榜会更加准确、直观的标示出广大受众的喜好和收视趋势。通过这种对点击率、排行榜及其信息来源的分析,可以检验出受众群体对网络视频的需求特征和满意程度。为网络视频传播对受众接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分析提供有效地参照,也同时为电视媒体、网络视频的舆论引导形成了启示的效用。网络视频的传播学解读充分地体现在人们的网络视频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在享受着网络传播带了的新鲜、快速、便捷流畅的网络视频的同时,也被网络视频上的庸俗、偏激等问题所困扰。正确认识网络视频的传播学特征,更加有效的应用网络新技术,深入研究网络视频的“点击率”背后的社会意义,将为政府和领导层研究媒介受众的使用动机与满意程度提供新的切入点,还将为电视传播对受众心理及行为的效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进而形成认知舆情、体察民意的良好平台。

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形成网络视频的的分众化传播

正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与人们的饮食一样,各地的受众对于媒介文化的汲取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今,各个网站的视频节目越来越多,网络视频的点击量空前高涨。各大门户网站的专业视频板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呈现出来。这种现象既得益于传统的电视节目的海量资源,又有众多网民上传的自己制作的视频信息。现在各大网站的视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分众化传播的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个性鲜明、韵味十足的网络视频节目为不同的网民提供了差异化的选择可能。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仅仅是单向性传播,而今天的网络视频的传播正在从过去的面对大众的广播演变成为指向明确的对不同网民的分众化传播。各大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满足受众的欣赏需要,不得不从体制上、形式上、内容上乃至栏目包装上绞尽脑汁地走栏目专业化、个性化之路,以此来确保各自的频道、栏目具有鲜明特色,其最终目的是使其栏目成为广大受众喜爱的名品或王牌。专业化的视频网站只有适应了广大受众的分众化传播趋势,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网络观众的收视需求,而个性化就是个人的创作风格,需要编辑、导演、播音员、亦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的普及和数字电视的入户,使得受众能够更自由地阅读、收听、收看自己选择的网络视频。广大受众对于视频资源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网络视频的种类日趋丰富,这就为观众收视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方便。在网络视频中主要存在着网络视频新闻、网络视频教育节目、网络影视节目、网络广告和网民上传的视频等,上述各类网络视频节目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全新的、喜闻乐见的视频信息。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爱对播出的视频信息提出反馈意见。这种反馈信息话语权的传播对普通网民来说意义重大,当他们具备了观点的和评判权力之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媒体人发现新闻的不足。在网络上的视频新闻多是电视台播过的新闻,是由电视台的网站进行数字化之后挂到网上。也有部分网民用自己的摄像机、手机、ipad、车载GpS、监控系统等拍摄后上传到网上的。比如网上各类交通突发事件的视频、各种形式的幽默视频多是普通百姓用手机等拍摄的。这种视频的优点在于方便网民及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增加了普通百姓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获知他人的意见,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网络视频的地域化传播受到广泛欢迎,是源于地域化也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网络视频要在内容上得到当地观众的认可,必须推行“地域化”战略。比如“方言节目”地域化很强,从风格到内容上与本地的广大观众融为一体,可是一旦离开这一方言地域就不再受欢迎。在地域化传播的激烈竞争中,现在各级新闻媒体在办好覆盖自身传播区域的之外,也都在积极的创办针对覆盖区域受众的门户网站,报社、电台、电视台也都各自在谋划着自己的网站,许多栏目也在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的形式在延续传播,这种地域化的传播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巨大的广告份额,因此,各媒体都十分重视网络视频地域化传播带来的益处。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导引下,“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种报道观念、角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在网络视频中以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活实态、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等,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吉林都市频道的《守望都市》其内容丰富,以说新闻代替播新闻;用平民视角说平民化的大实话;人性化地解读百姓的喜怒哀乐;口语化地表述百姓的心愿要求。这类电视新闻节目不仅在电视业界有着比较高的收视率,而且在网络视频中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点击率。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然而,媒体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贴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