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40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是指非程序的、随机的,在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寻求当下的沟通。它面向个人,重视问题与可能性、启发与领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重视个性,强调发挥所长。“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式。实践证明,它是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的教学方式之一。由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性格秉性的不同,决定着他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的状态和水平也不同。“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首先要强调了解学生,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机介入式”教学能将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师承方式与现代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使其更加科学化,有利于美术教育适应现代规模化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使其能按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加强学生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尽快掌握全面的艺术思维方式的能力。因此,“随机介入式”教学要求美术教师要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博学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师德。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课程的实施者,“随机介入式”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广阔空间。

一、美术教师的创作或设计能力

“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最核心的是美术教师要不断进行艺术实践,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形成个人风格。美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创作和设计能力是美术教师应当具备的学科素质。一般来说,美术创作和设计活动是美术教师提高学科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美术创作能力包括创作意识、娴熟的制作技法技能、有计划地完成作品的能力等。

网络时代和信息全球化的到来,使学生能更快捷、更直观、更具体地观摩和学习美术实践技法。在这种竞争机制下,美术教师的美术创造实践活动更加困难。只有教师对美术本体有着更深刻的、更具体的感受和理解,美术教师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创作意识才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

二、广博的文化知识与系统的专业知识相融合

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条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的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是可想而知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和疑惑,比如,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对古代碑帖的鉴赏与学习,不仅对其书法艺术进行鉴赏,同时要对其历史背景和创作时代的总体进行概括和介绍,因此,书法教学进程中,要以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支撑,否则只会讲述得索然无味,或被学生问得不知所以然。可见,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顺利完成美术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斯坦福大学教授舒尔曼与他的同事研究出教师的知识框架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及其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向。人文知识的缺乏,导致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以美术技能知识为主的单一的知识结构特点。广博的美术知识、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是美术教师所必须的。全球网络化的出现、文化的视觉化、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等级弱化、新媒体艺术的介入等为基础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打破了现代主义美术教育观念和认识。美术教师的知识内涵已难以对这些新的美术现象做出恰当的解释,更不用说为美术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即使是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美术知识为主,也不得不更新其知识状况,否则,就不能改变美术教育教学的陈旧面孔。

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有效的沟通能力相融合

职业修养是指在职业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教师的职业修养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等能力上。教育、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传授能力、评价能力等,这几种能力融合为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名称职的美术教师只具备以上几点能力还不够,还应具备的是教师所必备的通用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及高等教育美术心理学等,为美术学科知识提供支撑。美术教师在“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课程情境知识和课堂教学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逐渐成为教学经验的积累。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不同的学习、生活经历使学生形成了不一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观。有能力的教师要经常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沟通的途径也从面对面交流,拓展到了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微信等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耐心和热情,对学生要“用情”,才能更好地沟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素养是多方面的,美术教师要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博学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师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随机介入式”美术教学的实践性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3010042)

参考文献:

[1]魏志英.当代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5).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环境与生活对学生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美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与专业不符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准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未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未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术教育有效结合,以致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有效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一些教师习惯主导课堂,未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致教学设计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观念存在误区在美术教育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教授,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与美术教学的初衷相悖。受以往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个别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知不准确,未能有效建立起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

3.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相悖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具备专业美术知识的人才。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借助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仅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部分教师未能有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是照本宣科式地开展美术教学,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1]。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并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今后的工作。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世界的变化。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加大创新力度,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2.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从新课程改革入手,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其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情,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而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加以讲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创作与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未来就业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师要有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启发学生的智力当前,启发学生的智力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力度,引导学生从色彩、图形、画面、结构等方面正确地认识美术,不断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助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美术欣赏、绘画等课程,在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创造,加工与处理客观事物,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美术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1.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拓展与创新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美术欣赏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灵活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感知与体验美,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意境美。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欣赏美的方法,才能真正领悟与感受到美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情感出发,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相关事物,进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组成元素。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审美要素。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开展基础造型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素描技巧。教师只有找准训练重点,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出发,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感官,鼓励学生将想象的事物借助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纸上。美术属于情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将自己的创意呈现在作品中。一些学生喜欢临摹他人的作品,教师应指出临摹作品的好处,也要向学生指出长期临摹他人作品的坏处,如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限制想象力的发展、不利于增强创新能力等。教师应借助具体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畅想,用绘画语言展现自己丰富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3]。

3.重视启发式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第一,借助启发式话语吸引学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纳入课堂,努力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获得感、自豪感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第二,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多采用让学生临摹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并巩固相关美术理论知识。教师应在让学生掌握相关美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同时,教师要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以此吸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教师在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户外,开展写生活动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实践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起对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又如,在国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避免只是向学生单纯地讲述绘画步骤与技巧,并从示范教学入手,向学生讲述用笔、用墨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此外,美术手工课实践性较强,教师在开展美术手工课时,要在讲解基础知识、动作技巧等内容的基础上保证内容的创新性,引入不同的手工制作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美术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不管是现代教学中还是传统教学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现代美术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美术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美术学习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使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术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学也受到了高度重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初中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时期,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不能仅仅看到课堂教学取得的成绩,还要看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就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学习局限于教材

美术教材是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美术学习规律编写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美术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过于局限,仅仅局限于教材,除了教材之外需要教师对学生补充的美术知识并没有引起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教材,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对美术背景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美术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学生要想很好的掌握美术这门艺术,掌握大量的美术背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行美术知识学习,因此也是学生进行美术背景知识学习的大好时机,美术背景知识十分丰富,因此学生只有在日常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并更好的与美术学习结合起来。而目前很多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点的教学,而对美术背景知识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做支撑时,教师才对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影响了学生美术背景知识的拓展。

(三)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足

有吸引力的课堂总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美术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趣味性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依然存在趣味性不足的情况,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并没有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抓,缺乏吸引力的课堂,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美术学科学习,也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升。

(四)课堂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学习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美术学习的任务却非常艰巨,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却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没有科学合理的分配培养学生美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时间,导致学生出现了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而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

二、解决目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也是存在于很多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因此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引起重视。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学生的美术学习要突破教材的局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很强,精力旺盛,正是学习美术知识与进行美术创造的大好时机,虽然初中美术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点,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补充一些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突破教材的局限。例如:教师可以将初中美术教材上未涉及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专业用具等对学生进行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当然需要对学生补充的知识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二)注重学生对美术背景知识的积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很多与美术相关的背景知识十分有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将背景知识穿插到知识点的讲解之中,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背景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听热闹,而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背景知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美术这门学科。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作为现代的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方面要将初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就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创新观念思维教学法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转贴于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培养

一、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现状分析

(一)缺乏生活体验,缺乏艺术感知力

当前,高校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对生活缺乏体验和感知,无法正确定义自己面临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无法较好地体会和实践艺术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欠缺社会责任感。而在艺术教学中,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假如无法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及艺术感知和体验,不能细致地观察生活,照搬书本,不加分析地去接受课本知识,那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是呆板的,难以加以灵活利用,难以清晰地感知到艺术对自身创作的影响,自身的艺术素质也无法提高。

(二)欠缺自主创新意识,思想滞后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教师会注重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创新的再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受到了束缚。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注重艺术创新,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于懈怠,难以对一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与观察,因而无法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艺术创新最终沦为空想。同时,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善于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钻研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通过发挥已有知识或科技的作用,不断进行想象和再创造,从而催生一种新的事物。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创新能力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教师的课堂讲解局限于知识的直接传授和灌输,所以学生要实现艺术创新就必须发挥自身想象,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总是忽视身边的事物,难以从更深层次研究和挖掘自身的创新能力,思想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有些学生自身产生过创新意识,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因而实践操作困难重重。长此以往,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培养,思想上便愈加不重视。

二、高校美术与设计学生艺术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艺术素质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艺术素质源于人们对美的原始的冲动和追求,它并非抽象的美学概念,而是集整体性、稳定性和综合性于一身,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能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艺术素质有关。艺术素质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的统一体。艺术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植根于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来源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和审美认知中。要从整体上提升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能力,就必须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实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其它的素质相比,艺术素质涵盖了更高层次的素质修养,它不仅是对美和客观规律的自发性的追求,更是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的必经阶段。

(二)创新能力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助推器。对于个人而言,创新能力是其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推动力。因此,培养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提高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生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各类学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美术与艺术设计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文艺术教育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不断丰富大学艺术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学科的实用性和内涵性。在设置艺术教学内容时,要实现心理艺术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鉴赏以及艺术美学等各学科的综合利用,强化学术交流和指导,将晦涩的艺术美学转变为通俗的白话,方便他们理解和掌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现代教育要求切实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的实时共享。由此可见,要让美术与艺术设计生更好地掌握和领悟知识,高校就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类学术资源的交流,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顺利实现就业。

(二)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沙龙活动,鼓励艺术生外出采风,开阔视野

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门的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不断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修养,积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也可以组织高水平的文化讲座,因为讲座教师对艺术和美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从而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自身独到的艺术见解。同时,学校要为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外出采风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在采风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课堂以外的风土和人情,从而转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激发创作欲望和热情,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高校在发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美术与艺术设计生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当前,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需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艺术素质是艺术生文化内涵和自身修养的集中体现,而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内涵、素质情操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反映,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改革,高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方便艺术生就业,为艺术生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熊伟.浅析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华章,2013(17).

[2]李浩.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12(3).

[3]韩枫.新时期高校计算机动画美术教学体系初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6).

[4]曲琳.浅析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在新形势的不和谐现象[J].美术大观,2008(11).

[5]邹定家.浅谈高校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0(7).

[6]崔毅.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选择与走向[J].美术观察,2009(11).

[7]郭原.高校美术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4).

[8]左明.试论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变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3).

作者简介:

程浩,昆明人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6

美术教育的实质是以艺术施教,借艺术来培养智力、创造力以及人性和社会性。重视美术教育,是从目前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均为聋哑学生,理解事物和接受事物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特殊教育美术教学实践,谈谈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体会。一、美术教育的任务和作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规定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审美感知能力人手,因为审美创造所需的内在形式与内在情感的积累,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来完成的。其次,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聋生能产生审美愉悦感,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其人格的完善。最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审美创造能力的获得,会进一步促进聋生审美感知的敏锐和审美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并且通过教师引导聋生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以及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对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形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来进行。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对照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通过多次具体的艺术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外艺术史上优秀的思想传统与艺术传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了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地影响自己的信念、意志品格和气质。利用审美活动的认识过程和教育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审美的方式正确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把握人生,克服残疾人自卑的心理,促进学生德、智、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二、美术教育的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从事的视觉艺术活动,它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造型和色彩等。并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表达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在终极目标中就包含了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美术符号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学正是充分掌握了聋哑人凭直观感知世界的形象思维特点及在审美活动中,结合自身美术经验体会艺术技法的心理特征而开展教学活动的。美术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固然无法摆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但却不是从感觉到概念的简单逻辑过程。它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知觉形象的刺激下,审美主体情感四溢,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审美意象,并做出审美判断。尽管聋哑人由于知识、阅历和艺术水平的差别,使其对美术作品领悟程度有所差异,但无论聋哑人还是正常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却是相同的。因此,特殊教育的美术教学并不是机械而外在地向学生灌输“标准”鉴赏与分析“结论”,而是充分启发与调动学生进入欣赏过程,尝试形象思维,允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当然这种美术教育也不是排斥理性的神秘活动,而是感性与理性,想象与认识高度交融、统一于意象之中而难以分割。正因为美是人类本质对象化的产物,正因为人类的审美判断具有相对共同的价值标准,正因为审美活动离不开理性认识,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中,注意选择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引导学生并教育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避免形成片面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趣味和只要想不要艺术的“庸俗社会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三、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及要求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既要遵循教学法的一般规律,又要契合艺术欣赏的特征来设计教学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引导,除对欣赏作品所需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外,避免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紧扣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审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和欣赏,使他们能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沉潜到美术对象中去,从一般到特殊;运用已知的共性到对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索。开展感受认识的基础讨论,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体会,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把学生的体会上升为新的理论知识,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尝试多种授课方法:一是先创作后讲解,正式讲解前先读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内容,给创作作品打下形象基础,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经过教师的综合分析,获得理论知识。这种教法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易于使学生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中获得提高,但重要的不是教师讲解本身,而在于“读”的环节,即必须切实使学生能够真正先独立进入对作品的解读,这是授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二是边创作边讲解,选择形象鲜明、艺术特色突出的作品为对象,把教师的体验和分析归纳紧密结合起来,这样能使学生倍感新鲜活泼,易于理解和记忆。三是先讲解后创作,让学生带着教师的“结论”到作品中具体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得出与教师不同的判断或加深对教师结论的浅谈聋生的美术教育文/李雪摘要: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只有充分认识美术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努力探索认识,并在课堂讨论中开展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易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主要运用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美术教学的意义,努力探索特殊教育美术教学的方法,才能使特殊美术教学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面貌和状态起着规范的作用,这是一种来自教育外部的制约性。社会的发展表明,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格健康完善的人。#p#分页标题#e#即应该具有较多的创造力,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的人。这是聋生美术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与把聋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7

[关键词]边远贫困地区创新观念思维教学法两元模式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所以,在美术欣赏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应调动学生自发的思考,自主的探究。而边远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最薄弱的环节。可以采取开发式思维,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使贫困地区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一、边远贫困地区中学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理论依据

1.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追求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平等。

2.新课标的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3.美术欣赏教学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全面、生动、形象、能动的反应。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透过美术作品透视作者及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4.美术欣赏教学的教育功能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赏者的意识与情感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www.lw881.com

5.美术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从人的现实主体方面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情感力。

6.美术欣赏教学的情感培养功能情感是艺术的特质,艺术所表现和传达的情感是高尚优美,艺术对人的情感陶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7.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美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常用教学方法的分析

1.讲授法:教师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缺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容易陷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优点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知识的传授量。

2.提问法:教师根据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

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讨论法和探究法的缺点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优点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艺术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

5.比较欣赏法

可以分为(1)横向比较法:文化背景的比较,艺术家间的比较。

(2)纵向比较法:不同发展时期的作品比较,艺术流派不同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艺术家不同成长阶段的纵向比较。

6.情境教学法

指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造出情境表象,使学生通过情境加强直观感受。

7.“五让”教学法

“五让”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指的是“让学生读书本、让学生讲见解、让学生议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写总结”。要注意课前对教学步骤中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

三、边远贫困地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科特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注重学生见解,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防止由于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致,将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3.防止以美术家的介绍代替美术欣赏。

4.防止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把作品的文学性同美学特征割裂开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

四、思维教学法

美术欣赏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学习上的一个难点,新课堂要求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培养。求异质疑,启迪创造思维,要求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而思考问题,这就是创造思维。

五、思维教学的基本原则:两元模式教学

1.知识+创造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注重对作品直观感受的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美术欣赏课的开始把这堂课的重要知识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下面,介绍一些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1)音乐法。音乐可以使人的意志清醒,身体放松,大脑活跃,思维敏捷,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的收集。

(2)要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内容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以点及面,强化学生的理解。

(3)鼓励提高法。对学生多多鼓励会增强其参与的信心与热情。

(4)分享快乐法。在快乐的学习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也会提高。

2.故事+问题+合作+评论

(1)授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有其自身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讲故事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3)在合作部分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根据思维创新的原则,设置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伙伴学习等环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对于一堂课的欣赏内容,让同学之间互相评述,谈谈自己的收获与看法。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针对贫困地区的教学情况,应该提高教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水平,不能把美术欣赏课理解为让学生简单知道一些作画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憎恨、遗弃、改造丑恶的东西,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的变化,将会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得·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著.舒予译.艺术:让人成为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学科整合高中美术教育艺术涵养

现代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于“精神”思想的传播,是“教”与“育”的结合。美术教育是一门技巧与精神思想并重的教育类型,美术绘画的技能基础教学以及人文艺术鉴赏教学二者统一于现代美术教育的整体内涵之中,共同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基础。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包括绘画技巧、色彩搭配等,还需要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进行美术鉴赏需要强化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尤其是人文素质以及艺术内涵感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平行学科之中寻找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知识与教育方式,即整合各学科优势,让学生积累足够的人文知识,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性。

一、高中美术艺术涵养教育与学科整合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人文思想、提高其思想内涵的主要学科,美术教育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育体系之中的,它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联系。高中美术教育是一个沉淀学生艺术涵养与知识的途径,在形成学生独特的艺术特质和社会评价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合作将会帮助学生改变在传统教育中学科封闭的现状,打破知识的壁垒,从而真正成为艺术领域的全才。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艺术涵养积累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严重,教育过程过分地强调学科本位主义,完全忽视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致使各学科之间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学生精通于某一方面的知识,但是却仅能有限地了解其横向与纵深方面的知识。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人为地割裂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却使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残缺”的体系,学生艺术品质的不完整,最终却削弱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当前,社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对美术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之间互相融合与支持,除了要求有高超的技术与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涵养与人文素质。高中美术教育需要艺术内涵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支撑,在课堂教学中,美术知识也与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许多美术知识需要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美术创作是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一种整合与重组,只有具备了多学科知识的美术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艺术涵养的人才。

二、加强高中美术艺术涵养教育的措施

现代教育强调优势资源的整合,这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我国高中美术教育要改变传统独立、封闭的教育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对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从情境出发,打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目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多以学生的单方面学习为主,即主攻美术技巧学习,而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则较为滞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为缺乏。为打破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其他学科的真实情境敦促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

2.从心理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于从多角度艺术知识学习的兴趣。高中学生大多处于青少年阶段,其心理活动十分丰富,想象力空间巨大,因而其潜力也十分巨大,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艺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心理特点方面入手,利用其对典故、故事等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

3.从实践出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学科知识的具体运用。实践是强化学生认知最有效的途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课外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打开想象力,将各学科的知识实际应用于美术创作之中。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物理等逻辑学科知识来分析画作的比列,通过对中外历史知识的了解,增加对画作派别之间的认知,并在实际创作中,以模仿实践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从而加深对于名家作品的理解,提升自己的艺术涵养与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9

1.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传统资源和现代信息资源的最优融合,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共享,为互补互动式教学模式找到了切入点,为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容量、多角度地为学生展开美术视野,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彩笔的课堂局限。黑板变成了屏幕,彩笔变成了鼠标,美术教学实现了无纸化,把广阔的美术艺术展示给学生,拉大了课堂时空,使美术课堂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在屏幕上学习美术知识,直观性强,条理性强,易接受、易记忆;在屏幕上作画,方便快捷,容易修改,这样,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发挥,创新思维有了用武之地,创作激情下的丰富想象跃然屏幕之上。因此,教与学的配合更密切,师生对话更直接,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计算机成为开发学生潜能载体,教学成为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转化中介,提高了学生审美思维能力和绘画创新能力。

2.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的艺术创新

教学艺术的任务就是把信息技术的多功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美术课堂资源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原材料,转化为富有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创作意象,转化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量,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美术教学艺术的内涵,实现了教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发挥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位一体的定位优势。在教学流程中,突破了传统的“教师――教材”两点成一线的束缚,发展成以学生为圆心、以教师和教材为圆周、以教学媒体为中介的教学定位格局,突出了学生因素和教学媒体的价值功能,教师把教材灵活的运用于学生与媒体之间。这样就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主动作用,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意识和审美创新能力的释放。教学艺术的创新激发了学习艺术的创新,学习艺术的创新又促动了教学艺术的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共振效应。

3.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审美创新激情

创新教育理念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技能。一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空间和超强的想象跨度优势引入美术教学,使美术教学状况和面貌大为改观,促进了美术教学能量的最大发挥。美术艺术特点决定了视觉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的形象性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结构的建立过程。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宽了学生的创新价值取向。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博采众长,提高比较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在创造心理背景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形成一个审美创新素质发展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运用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又激发了创新动机,增强了创新欲望。

4.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课堂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创新。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挖掘和创新,不断完善备课的各种要素,丰富和充实课堂知识浓度和密度,课堂上

用形象的示范取代了抽象的讲授,教学的审美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堂教学的新格局,用课堂的新教法推出教学的新成果。教法的创新必然会促进学法的创新,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吸收者;操作实践性的增强,学生不再是美术的客体旁观者,而是主体创作者;思维构建性的增强,学生思维不再是教师思维的翻版,而是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改版。教法和学法的创新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定格于审美智能结构和审美创新意识的形成上,把课堂教学效果定格于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转化上。

5.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参与互动的审美情境

美术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美术专业;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学科的专业化特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品格智能和特长的启迪者、示范者和发展者。美术专业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其主要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专业教学素质、身心素质等。提高教师素质,也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知识技能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一、思想道德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灵魂

1、思想素质

美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无论是作品的内容、形式还是教师的思想行为都在直接影响学生,影响社会。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无不渗透到每一个教育过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素质,即教师的思想觉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精神理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理想,正确的方向,开阔的胸怀,能用科学的思想熏陶和感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尽最大努力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并以此作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科学管理。以创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态度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善于学习,不断进取,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2、道德素质

早在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此即强调教师要用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即是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才识去教书,还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教育人。教师的影响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本人的言谈举止、形象及其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但是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效应带来的一些负面也冲击着社会并且波及到校园里,因此这就决定了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科学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素质的基础

1、美术教师的相关学科知识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成为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人,首先,是要全面的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这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他所教学科的深层次知识,而且还必须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知识渊博的领域中,教师会纠正学生的误解,而在知识较为贫乏的领域中,他们或者无法辨别误解,而与学生一起随波逐流,或者对误解不加以纠正。教师如果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成使学习者与他已经知道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形式,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他所学习的这一切。

2、美术教师的人文素质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的开发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充实。以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并且掌握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从文化素质的视角来考量就是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从教育目标来看,学习掌握政治、历史知识能够使学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坚守正确的道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学习掌握哲学知识能力,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客观的分析问题、理性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术探究中有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文学艺术可以培养人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流畅的表达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就造成了人文素质对人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渗透力的影响。从感情、意志、品质和作风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广泛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去扩展人们的思维,从而提升更高一级的人文精神。

三、专业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核心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文化知识外,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根深叶自茂,基实技方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体现是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业务能力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具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1、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教学与学术活动质量的前提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一样,可以贯通在其它教学和美术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作品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绘画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但要有明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更要有让学生心领神会的传送能力。此外,还要对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以及当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有所了解。指导学生学习美术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外,教师应将作品的体裁、创作手法、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作品。精通专业理论,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质量的前提。

2、提高范画、教画能力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基础

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要求教师将所学用之于实践,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有实践绘画能力。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范画,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美术作品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的绘画创作。范画、教画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方法,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础。同时,要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中,从学生反馈中,捕捉自己需要加强的信息,在绘画训练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帮助学生跨越障碍。

3、美术分析、欣赏教学的能力是关键

美术分析、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美术艺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提高审美趣味,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对所分析、欣赏的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形象、情感、风格、结构特征及创作思想、美学价值等方面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对作品作出简要、概括的美学分析和历史的、美学的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和描述,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通过绘画和教师的语言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完成对美术作品美的品味和体验。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修养,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分析、欣赏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其它教学手段,使美术分析、欣赏的课堂成为艺术享受场所。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审美效益与知识效益。美术教师的美学分析、欣赏教学的能力是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

4、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功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觉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无疑比在美术课上用铅笔、色彩、画纸、画板、粉笔、黑板更具吸引力。学生可以在翻阅视觉资料的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那本来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美术内涵。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的无限资源所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所取代。美术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美术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互动式个体化美术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美术创作、演练和学习等技术正在逐步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预示着围绕多媒体信息技术而展开的美术教学改革悄然兴起。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用好多媒体这一高级工具,会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四、身心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承载

美术教师的身体要强壮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具备不同寻常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要有广泛的兴趣,而且兴趣要有广度、有深度;有较强的承受力,有稳定的情绪,有良好的心境,有满腔的热情和激情;要有坚强的意志,性格开朗,既刚毅又柔和,胸怀坦荡谦逊,有良好的气质。

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美术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因为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美术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封钰.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江苏高教,2002.4.

[2]桑桂荣.传道授业解惑追求卓越佳绩—合格的优秀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国校外教育,2008.09.

[3]杨明,孙伟.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