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01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1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和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40-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与临床医学联系非常紧密的桥梁学科。药理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理论教学的效果[1]。而药理学实验室是培养医学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基地。因而实验室的管理状况对实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因此,加强药理学实验室的管理对于确保药理学教学和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根据药理学实验室的特点及本院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药理实验室的使用率、药品试剂的管理、特殊耗材管理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更好地管理药理学实验室提供理论依据。

一、实验室及其设备使用率管理

以往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由于学生数目不同课时分配也不同,导致有的实验室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经常超负荷运转,而另外一些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却由于教学任务不足而造成闲置,比如,药理学实验室、生理学实验室和病理学实验室。机能实验室的成立使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充分认识到实验室设备不是归哪个实验室所有,而是属于全院的,通过物质资源的共享,减少实验设备的重复购买,为学院节约大量资金。在应用机能实验室时,上述三个实验室汇总实验教学计划对实验室及设备进行统一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了这些学科间的交流,也避免了学生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奔波。以往一个实验室受设备及场地所限,只能同时开4-6组实验,因此,对于学生较多的班级只能分次完成一个实验,给指导教师及实验员增加了工作量。成立机能实验室后,设备共享使同时开设的实验组增加,基本可以保证每个班级同时完成同一个实验,减轻了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针对药理学实验的特点,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本教研室采用每学期第1-2周做实验准备,第3-15周集中完成实验课内容,其余时间每个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空闲时安排1-2次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学生期末复习的时间。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结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安排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验室药品管理

药理学实验需要许多药品及试剂,有些甚至是特殊药品,所以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实验药品,不但可以避免浪费,保障安全,有利于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及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过去,药理学实验室中药品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几个实验同时使用同一种药品,但每个班的实验时间不同,有的相差几周甚至几个月,尽管每个实验用药量不多,但一些化学药品开封后很快失效,因此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个教研室教师及实验员的探索,采用了以下方法:首先,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员数人组成。在前一学期末,将所有实验教学计划汇总,统计出实验课所需的药品种类及试剂浓度和用量,将需要同类药品的实验课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段时间内;其次,实验员根据统计结果,将可以分装的药品按用量分装成小瓶,试剂按各实验室所需的最高浓度配制相关用量,分别做好标记;不能分装的尽量买相应规格的药品;最后,各实验室的实验员在实验前到准备室领取相关药品和试剂,分别配成所需浓度,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实验员要把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准备小组,并提出合理建议,这样既节省药品用量,也有利于药品的统一管理。

三、实验室特殊材料管理

1.实验动物管理。药理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主要为家兔和小白鼠)为主,由于不正规操作常常会导致学生受伤。为避免在实验中受伤留下严重后遗症,首先,要保证从正规部门购买实验动物,并且避免在实验室长期喂养,以防它们感染疾病;其次,实验过程中,不断强调正确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学生受伤;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动物、尊重生命,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医学的飞速发展。

2.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是指国家规定有特殊管理办法的医疗用诊断或治疗药品,包括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要求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学院的相关规定管理这类药品,保障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本院对该类药品实行提前申报,专人专柜,双人双锁管理,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从药品取用直到最终处理,每个环节均按有关规定进行记录,并有经手人的签名,做到有据可查,保证用药安全。

四、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程序化实验模式,首先,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结果,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机械性地实验,课后按照理论课内容填写结果分析、讨论,常常一组甚至一个班最终只有一种模式的实验报告。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上课困难,学生缺乏兴趣,敷衍了事。另外,教师示教时,由于场地、人数的限制,有很多同学根本无法看清示教,使指导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实验小组的试验台前,不断重复实验步骤,有的实验最终变成教师在做。因此,本教研室充分利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采用软件、录像等方式,强调实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突出多媒体丰富性、直观性、可重复性的优点[4],购买一些录像资料及相关软件,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循环播放相关教学录像资料,强化基本操作的规范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本实验室还通过提高教师及实验员的学历水平和听课、学习、参观、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既能拓宽教师的知识面,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又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学习药物临床前药理研究的方法,观察药物的作用,为新药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5],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但是,传统的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实验为主,重复操作多,使用的仪器也多是现代医院及实验室淘汰的设备,无法展开与现代医学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限制了其积极性的发展,因此,该种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本实验室根据本院学生学历层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配合指导教师重新设定实验教学内容,只保留实验动物的捉拿及给药方法、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及有机磷中毒及解救四个经典实验,而增加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等这样的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一些对实验设备及实验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且操作复杂的动物实验改为电教,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

综上所述,随着新的医学教育的发展,对药理学实验室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药理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探索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引入到实验室管理之中去,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涛,陈晓红,周维英等.药理学实验教学多元化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3):448-450.

[2]梁婷,陆涛,焦强.高校药学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药学进展,2011,35(2):73-79.

[3]胡俊梅,谢晓兰,吴洪.药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和设想[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2(4):103-105.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2

众所周知高校的实验室是每个学科中比重较大的一个项目,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工程是一项沉重又琐碎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项的工序才能够完成。并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学校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的其中之一。为以往传统的实验室都是以化学、物理、生物等专业为主,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对于校方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是困难重重,因来说将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考验。

【关键词】

经济管理;管理与建设

引言: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根据高校的各方面的近期与远期的各方面发展规划的方向进行制定,其中包括人员配备、建筑资金、机械使用、建筑要求、任务分配、管理和所需要达到的效益收入的预测等等方面。然后经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的测试,进行更深层次讨论,评估后经校方批准,最后报市委批准备案,才能正式实施实验室的建设。确定建筑方案以后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势、自然环境条件和实际可用建筑面积等方面制定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和预备计划以及财力、物力、人力的制订。并按照经济管理类的方面进行设备仪器方面的更新,建设与校方各方面水平切合实际的实验室,为校方的教学管理与师生的学习提供完美的服务。

一、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

(一)管理者的观念比较落后,专项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

由于长久以来人们对经管类专业都有一种传统的错误的看法,认为经管类专业属于文科应用型的专业,与其他的文科专业一样只需要一支笔和几张纸再加上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平常的教学实验课程,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虽然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抢到要加强文科类实验室的建设,但是现如今许多的高校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经管类的实验室是具有文理相互交融的特殊性的,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明结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故此,在对经管类实验室的投入上还不够重视。反而对于那些用来做高难度、高成本,成果显而易见实验的理工实验室具有高度的重视。目前经管类实验室的投资成本规模在高校整体实验室的投入规模中仅占5%左右。由于“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更加愿意将跟多的财力投入到建设和管理立刻实验室中,这大大的制约了经管类实验室的发展。

(二)实验室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建设不健全

目前,经管类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的问题在许多高校都存在着。教师学历偏低,专业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组织结构相对单一,匮乏相应的培训机会,对待工作的热情程度不高成为了一种常态。没有重视到老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可以在实验中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的,忽视了老师在实验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被定义为教辅人员,在工资待遇方面与教师人员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高学历老师都不愿意管理实验室。许多的高校甚至有同一个老师担任教学老师和实验老师,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职业教师的致使水平虽然相对较高,但其对实验软件的操作病不是很熟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室软件配备相对匮乏,结构相对单一,更新也相对滞后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许多高校都针对相关专业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但是许多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力度不够,导致实验室的设备缺乏,样式陈旧,使用效率极低。尤其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更加的不完善。

二、高校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必要性

根据高校各类实验室所承担的教学以及科研任务能更好的实施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设备和仪器的分配,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所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根本上反映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现代社会的实验室的基本作用就是为学校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做基础。为学校的科研科学的研究提供物质保障,并且能够加强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实践理论和操作水平。

(一)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经管类实验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一天天增大,随着需求的增高对经管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才能使得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只有加强建设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才能实现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实验室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环境,但是这样的环境也是对学生的所学知识、动手研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考察成果的高低也是对学校水平的认知依据,因此更好的经济管理也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学生自己也应该合理的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利用仪器设备研究的结果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在未来拥有竞争力,所以经济管理与实验室的关系是相互依据的两个独立的个体。

(二)学生实习机会少,经管专业实习难得问题通过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解决。

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就是实习。实习能够让学生的工作经验以及社会的阅历得到积累与提高。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找来的人能够尽快的熟练自己的业务,尽快适应自己的广为,而这些就需要具有相当的实习经验才能够达到,然而现在高校学生就业实习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实习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无疑是实习的最理想模式,但是并不容易达到,而高校建立经管类实验室为经管类学生的校内实习得到了保证。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探究

(一)更新建设观念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是培养经管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根据当前建设经管类实验室存在的种种问题更新自己的建设观念,高度重视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的必要性与时代性。

(二)完善制度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虽然是两个不相关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关系,要想完美的建设实验室就离不开管理,管理实验室的同时也不能抛开建设方面。所以两者的关系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却又互相关联。所以要使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依存才可以让校方的实验室发展的更快更强,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加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要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的完善。

(三)制定长期规划

现如今当,诸多高校已经进入到了“十三五”规划的制定阶段。经管类负责人要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抓住这次机遇,利用综合改革的契机,对经管类实验室的未来发展计划做全面的规划,不仅要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上加大力度,也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要从人才培养的方面解决当前的问题,为以后长远的发展做铺垫。实验室建设要开拓新的思路,站在巨人肩上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确定实验室建设。

总结:

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衡量一所经管类高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且通过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程度以及建设面积等各方面也能看出学校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而以上的水平也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学习,也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进度和质量。不论是建设亦或是管理都是一所高校都必须经过的一条坎坷的道路。同时建设实验室的校方的教师以及管理者等也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要看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管理与建设的局势。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应在的工作岗位,提高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作者:陈瑜王艳华刘孝国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3

【关键词】工业实验室/演进/管理/经验教训

【正文】

一、工业实验室的源起

提起工业实验室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普通的实验室、试验室甚至是化验室。事实上这种实验、试验或化验之场所的来源至今仍相当模糊。据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史家汉纳维(o.hannaway)研究,出自于拉丁方言中的同源名词laboratorium(指话题中的深层涵义),

肯定不是laboratory(又译试验室、研究室、研究所)的经典来源。在早期,这种普通意义上的实验室仅仅与酒精和化学联系在一起。直到16世纪晚期,才逐渐扩展到用来描述那些实施对自然现象进行操作性考察的场所,也就是说,今天普通意义上的实验室在16世纪晚期“不仅指化学实验室,也用来指解剖场、以及那些令人感到好奇的小屋、植物园和天文观测所”。〔1〕它的出现是科学需要一种新范型。在该范型内,人们需要有手工技巧和建构、拓展概念知识的各种特殊仪器、器械和技能,以便对所要观察的自然进行观察和操控。显然,这种普通意义上的实验室至今仍然存在,但它并不是工业实验室。

同“实验室”一词的来源一样,世界上最早的普通实验室建立在何处,是东方还是西方,是早期的学者还是手工艺人所为也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经验或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实验场所必然会有很大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培根所开创的经验科学传统与近代科技史、科学社会史和企业发展史上涌现出的一大批名垂青史的经验科学家、著名企业和企业家。它们的涌现不仅增加了实验室的出现机率,而且提高了各类实验室早期发展历史的可考(证)性。同时也为我们梳理工业实验室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依据。

自17世纪下半叶,在重商主义支配下的法国,化学家不是经营他们自己的化学品制造厂,就是被国有企业任命为负责人。〔2〕这直接增加了工业实验室出现的可能性。但是有史可据,直接设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的出现却晚了近一个世纪。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任硝石火药厂总监后于1775年在炮兵工厂设立的。此后,在125年的时间里,设于企业内部有确切记录的实验室主要有8家。分别是:1826年由化学家i.默克在达姆斯塔德的一家工业企业中设立的;1860年英国人r.w.亨特地坎布里亚炼铁公司约翰斯敦工厂建立的化学实验室;1862年克虏伯在其钢铁厂建立的化学研究实验室;basf公司于1865年建立的工业实验室;1882年v.西门子在其所属企业中建立的实验室;里特公司于1886年建立的企业研究所;1888年在拜耳公司形成的以卡尔·杜斯堡为核心的研究小组,和在此基础上于1891年建立的完备的、规模巨大的工业实验室;以及1900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建立的工业实验室。

除以上8家正式的工业实验室外,在20世纪以前,许多企业已开始雇用科学家、工程师。在德国,巴斯夫、赫希斯特和拜耳三家公司中,雇用的化学家与大学相比,其比例在1865年为1∶24,到1875—1880年前后已超过了大学。(同〔2〕,p.106)1890年后,一些大企业开始建立和扩充所属实验室。到1896年,德国整个化学工业的雇员与科学家之比为37.5∶1、在石油工业为84.7∶1、重化工业是67.1∶1、人工肥料和炸药工业是60∶1。(同〔2〕,p.107)企业雇用科学家人数的增加,很有可能象拜耳公司一开始只雇佣几名化学家,到后来直接发展组建而成为工业实验一样,成为工业实验产生的重要源泉。

在各类实验室发展史中,设在大学中的一支研究教学用实验室资料比较完善。较早的有:1682年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大学设立的实验室;18世纪中叶前在德国的开姆尼茨和弗莱堡矿业学校设立的实验室;1825年j.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建立的实验室;1865年,h.w.霍夫曼在柏林大学和玻恩大学建立的实验室等。同期,在美国则出现了一批较著名的私人实验室或独立实验室。主要有:1824年由富兰克林建立的私人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个机械研究所);1836年,j.c.布恩在费城创办的实验室(当时是一个工业研究中心);1876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的实验室,等。在早期的大学尤其是独立实验室中可能有极少一部分在后来发展转变成为工业实验室。

在德国,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技术和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出于扩军备战的需要,反过来促进了国家科研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实验室的进一步萌发。自1873年建立国立物理研究所始,1877和1879年先后又建立了国立化学工业研究所与国立机械研究所;1887年在“电器西门子”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国立物理技术研究所。在德国的刺激下,此后,英、美、法等国先后也建立了国家一级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既是工业实验发展的历史结果,同时也是促使工业实验室进一步趋于成熟的重要原因。

从创办工业实验室者的社会角色来看,像拜耳、西门子等科技型企业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示范作用,尤其以德国表现的最为突出。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直接参与工业实验室的早期萌发史必会因此而重写。然而,科学家的参与程度和示范作用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与之相比,企业家的觉醒及其利益动机、以及企业本身自19世纪未发生的制度变迁其作用要更为根本。因为正是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以及专利等有关知识产权保障才促使一些企业家逐步认识到,与直接购买发明专利相比,自己在企业内从事技术创新成本要低一些、法律纠纷要少一些。自19世纪所发生的由近代工厂制度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在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等因素刺激下,一个制度安排上的组织创新既是在企业内创建工业实验室。从这一时期的有关史实看,工业实验室的创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

二、工业实验室的巩固与发展

如果说最早萌芽于法国的工业实验室主要是在德国发育、成熟起来的,那么工业实验室的巩固与发展则是一个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向全世界辐射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初直到50、60年代,在工业实验室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以美、英、德、日、法等少数国家为中心的巩固、发展时期,亦称“中心期”,与之相应,50、60年代后,我们称之为“扩散期”,在这两段时期,工业实验室的巩固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数量上的增长、整体规模的扩大

德国创立工业实验室的经验很快传至美国。1900年,美国ge公司招聘了由德国归来的电学家、交流理论的首创者斯特恩梅兹到该工司工作。为公司筹建科学实验室,着手电灯、真空管的基础理论研究。1909年,该公司又招聘了兰米尔到该公司从事化工、电器方面的研究。在公司的40年研究、实验中,他完成论文200余篇,发明专利63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企业科学工作者。

从ge于1900年建立它的工业实验室开始,1902年杜邦公司建立了“东方实验室”,1904年at&t建立了实验室。此外,如威斯汀豪斯、美孚石油、柯达、西屋等公司也建立了实验室,到1920年,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都已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实验室。仅在美国,至1913年已经建立了大约50个工业实验室,1920年达2000家,1927年有近1000家。到1931年,几乎稍大一些公司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业实验室,其数目超过了1600家;1940年达3450家,1956年为4838家。到70年代末,大约有15500家公司拥有自己的工业实验室。从拥有人员数量上看,1930年有3.4万人,1940年有7万人,到1979年有45万人,占全美科技人员总量(61万人)的73.8%。(注:有关数据〔2〕第111、179页;《科技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4〕第167页。)

与欧美相比,工业实验室在日本的出现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直到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的科研机构大多数还是为地球物理测量而建立的。到90年代后,才出现了一批由政府出面为发展工业而创立的研究机构,如电学实验室(1891)、发酵研究所(1903)。但是直到“一战”前,日本的科研机构还只存在于政府部门,它们只是在工业需要时给以指导。随着一批科学家从学术官僚转变为重专家治国的政治官僚,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受到了重视并得以实施。这受到正在兴起的企业家阶层的欢迎和支持。1917年“理化”研究所的创建就是一个证明,因为“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工业部门(占85%)而不是政府”。在“一战”期间和战后,“私人企业,特别是化学工业,建立自己全面的工业实验室。”(同〔2〕,p.239)在“二战”结束后的近10年中,在欧美一些国家科研活动向政府部门集中时,日本则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与工业密切联系的应用、开发研究几乎全部集中到工业企业部门。到70年代末,日本企业已有r&d机构1.6万多所,而政府科研机构在总数中不到11%。日本工业实验室的发展道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更具有借鉴意义。

2.功能的高级化

与早期的工业实验室有很多是实验用实验室甚至是化验室相比,进入20世纪后,大多数工业实验室是一种r&d机构,而实验用实验室退居到了附属位置。现在如果一个实验室仅限于实验之用,或者它用于实验的功能高于它作为r&d的功能,那么这种实验室是被非史研究者排出在工业实验室概念之外的,功能的高级化,是企业为了适应其发展需要,提高企业内部r&d能力的必然结果。

3.内部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化

随着企业发展,工业实验室内部规模越来越大。在30年代中期,“各大化学和机械工业也纷纷建立科研部门,其设备之完善是任何大学不能望其项背的。”同期在德国象i.g.法本那样的巨大工业联合企业研究实验室变成了比政府和大学更重要的研究中心了。而且工业实验室本身既增加了工作效率,并使研究协作成为可能。〔3〕象ibm公司研究部门到80年代初设于纽约市的沃特森研究中心,有10余个实验室,从事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和半导体的研究。它在加州的圣多斯有8个研究实验室,在瑞典的zürich设有7个。三处共有人员2350名:ge到80年初拥有30个科研中心实验室,为公司下属30个生产销售部门,150多个工厂,60个分公司及下属企业服务。贝尔实验室在1981年有19个实验室,有22569人近16亿美元的研究经费。(注:经费来源为at&t提供53240万美元,占33.3%;西方电器公司提供83760万美元,占52.5%;政府提供4590万美元,占2.9%;其它来源为120万美元,占0.1%。见刘君礼,“美国大公司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载同〔4〕,第167页。)在该实验室的有些研究发展部拥有博士学位人员占85%以上,在整个员工中,三分之一拥有博士学位,其余均拥有硕士学位(硕士学位以下人员不雇用)。杜邦公司的r&d实验室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50%,整个研究发展部有工作人员400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具有大学水平的技术人员和后勤行政人员各占三分之一。〔4〕

4.类型的多样化

1988年,波兹曼(b.bozeman)、克诺(m.crow)对美国的r&d实验室做了调查和重新分类。〔5〕在此次调查中共包括574所工业实验室。149所政府实验室,194所大学实验室以及49所按归属无法分类的实验室。波兹曼、 克若按照它们的特征和使命将其分为私人专有(privateniche)科学实验室,私人专有科学技术实验室、私人专有技术实验室;多源(mixed—source)科学实验室、多源科学技术实验室、多源技术实验室;公有科学实验室、公有科学技术实验室、公有技术实验室,共9类。经过处理发现,工业实验室分布于除私人专有科环境外的所有类型当中。并且主要集于私有技术环境下。它们受市场的影响程度最高,且受政府的影响程度最低。41%以上的工业实验室是私有技术实验室。还有30%以上的其它类型的工业实验室也是受市场影响为主型。波兹曼、克诺的这种分类,不仅是工业实验室类型多样化的一个典型例证,而且对于各类实验室克服其使命不清、 职责不明(ambiguous missionsandroles)等缺陷,提高实验室的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5.实验室的公司化和公司的实验室化,即公司和实验室的一体化

实验室的公司化是指以各类实验室为基础直接发展转变成为各类r&d公司,成为企业法人实体,亦即各类实验室的企业法人化。其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非企业部门实验室的公司化。如设址于剑桥科学园的激光扫描公司是由卡文迪许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在同一地方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公司的前身是剑桥典型的cad中心;靠近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射线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公司。二是以前已是企业所属工业实验室或是其全部实验室的一部分,后来发展成为相对或完全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r&d公司。如国际亚瑟公司是一家法国公司在伦敦的计算机研究分部;剑桥咨询公司则是全英物理学科的主要科研项目承接者之一,它本身的是一个公司化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后本又从该公司派生出一系列专门从事r&d活动的公司。至于r&d项目承包公司,不少是从大学实验室和当地仪表企业衍生出来的。〔6〕公司的实验室化,是指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的r&d机构化。在80年代前期的剑桥大学周围的189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二报称其r&d经费与营业额之比大于5%,有八分之一的公司报称其比例大于50%。在“现有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研究—设计—开发活动,即使在为数不多的随后有了大批量生产的公司中,其生产任务通常也转包给国外其它的一些低成本工厂进行。”其中,还有一部分退回到从事研究—设计、设计—开发活动。(同〔6〕,pp,36,89)

总之,公司化的实验室本质上也是公司;实验室化的公司也是工业实验室。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它们既是公司又是工业实验室,是实验室和公司的一律化,因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现了科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因此可以断言,它们在今后仍将代表着实验室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6.实验室的企业内部化、制度化

实验室的企业内部化、制度化是指非企业实验室以建制方式进入企业,使实验室失去了独立法人资格,或者在各类实验室的发展中,工业实验室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它类型实验室的发展速度,使各类实验室的发展出现了向企业集中而成为工业实验室的过程、事实或趋势。如1925年贝尔实验室以建制方式进入at&t和西方电器公司,归属这两个公司的双重领导。从历史上看,从19世纪未到1920年以前,发达国家的独立实验室数量很多。然而从20年代后,此类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据统计,1921年在独立实验室工作的专业科研人员占所有专业人员的15.2%,1927年降到12.9%,1933年是10.9%,1940年是8.7%,1946是6.9%〔7〕到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已很少有这样的独立科研机构了。

7.工业实验的国际化

据英国管理专家r.皮尔斯等人调查,在1940年以前,日本在其公司所在国以外设立的实验室只占13%,从1940年到1959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5%,在60年代,日本在海外设立的实验室增长到34%,70、80年代分别为66%和63%。由于1970年以前日本公司在其所在国已有67%建立了实验室,因此在70年代新增的r&d设施中,有43%是设在海外,80年代则达到84%,1990年日本在欧洲建立的与制造业相关的r&d设施数目增长了93%,1992年又比1991年增长了55.2%。与制造业没有直接关系的r&d设施1991年比1990年增长82.6%,1992年又在1991年的基础上增加28.6%。〔8〕在美国,到1992年底有250个外国实验室的执行机构设在其全国的23个州,并主要集中在硅谷区。其中日本的r&d设施有150多个,占所有国家在美国设立实验室总数的60%。以下依次为德国(占13.9%)、南朝鲜(占5.9%)、英国(占5%)、法国(4.7%)、瑞士(占3.9%)。〔9〕这些为日、德等国企业所有的实验室,主要分布在电子、生物技术、自动化三个行业,并且主要从事技术搜寻、产品设计、产品的商业化和产品的应用、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基础研究。

三、工业实验室管理中的经验教训

工业实验室是以技术创新为根本任务的企业r&d机构,对每个工业实验室而言,管理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且也事关其本身的生存、演变或发展。自工业实验室产生以来的200多年中,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由于一个完备的工业实验室系统在管理上可以分为三大层次,以下我们仅从这三个大方面进行总结。

1.围绕以项目为中心的具体技术创新活动的执行进行的管理。在这方面较成功的做法是:(1)目的确确,使参与项目的每个成员都能为项目目标的实现奉献力量。(2)时间限定,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应延长时间。(3)应选定恰当的项目领导和负责人。一般说来,中、小项目应以硬专家负责为宜,大型和特大型项目交软专家领导为妥,否则较难取得理想的效果。(4)事前应做好安排,事中、事后要掌握情况,及时做好评估。

2.围绕以r&d人员管理为核心的各类r&d资源的管理,为此,首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r&d人员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r&d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念。

研究表明:(1)r&d职业本身具有创造性,这同时也决定了成果产生的不确定性。在接受一项任务后,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否会在规定时间内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同时,正是由于r&d工作本身具有开创性和挑战性,对r&d人员来说,使命和目标的参与程度本身既包含着他们完成工作动力的大小。(2)r&d职业是以成就定位个人,每个人从工作本身寻找动力。取得成就的需要和工作本身对r&d人员的激励是最根本的。那些令人激动的、有意义的、可以看得见的工作,能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来自管理上的支持,组织或同事的认可,运用能够增强其责任心,其次才是报酬和晋升机会等。(3)在实验室或企业内的气氛是否和谐,对r&d人员来说很重要,若潜隐着无谓的竞争会引起其不安全感,并且会强化他们承担低层次风险和及时进行滚动创新的意愿,而不管这种创新本身对企业有多大的意义。同时,无谓的竞争有时还危及到对资料和数据的分享,影响了队伍效率。(4)在职业倾向上,r&d人员首先要证明的是他的工作和职业本身的重要性,其次才是企业。“职业第一,公司第二”是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其它技术人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条。〔10〕如果职业需要公布成果与企业目标不一致时,会挫伤r&d人员的积极性;当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失去,即他们的专长和技能得不到发挥时,便会有“江郎才尽”之感。(5)r&d职业需要持久地服务于组织目标,但是r&d工作本身具有持久的内在性,从事r&d工作客观上需要高水平的自由性或自觉性。因此从本质上看,可以说r&d职业的本身就存在着与管理目标相抵触的地方,这向管理者提出了严重挑战。

其次,要勇于正视管理中的问题与矛盾。

造成r&d人才资源浪费和实际效率低下,是工业实验室管理失败的最显著,最根本表现。造成管理失败的因素有:(1)在企业或其实验室中笼罩着保密气氛;(2)r&d人员缺乏个人自由;(3)不适当地采用集权管理;(4)安排给r&d人员的日常性工作过多;(5)要求研究成果立即收效的功利主义思想;(6)经费和供使用的其它软、硬条件的虚假节约;(7)严格的、不合理的要求和限制;等等。这些因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j.d.贝尔纳等人研究实验室或企业内部r&d资源管理问题时就曾提及,从今天许多著名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著名工业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仍在讨论这些问题(注:例如在r.szakony根据美国115家公司,近一千名从事r&d和非r&d管理者的讨论整理出的101条具体、实用建议中,同〔10〕以及由m.song和m.parry对不同种类的日本高技术工业411名r&d管理者的调查材料中(见.x.michaelsong and mark e.parry,"howthejapanesemanagether&d—marketing interface",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vol.36,no.4,july-august1993,pp.32—38),都提到了这些问题。)来看,可以说,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事实上,一些来自实验室管理目标和r&d职业本身的矛盾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完全、彻底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和权衡这些矛盾,是人们改进和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第三,在充分认识问题和矛盾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具本看来主要有:

(1)在公司或实验室力所能力的范围,适当地安排一些长期项目。研究表明,造成一些r&d人员势气低落的原因在于让他们从事短期的技术服务和长期从事短期项目的研究、开发,而没有长期的、富于挑战性的项目。实验证明,在公司或实验室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适当安排一些长期项目可以使r&d人员感到他们正在为公司的利益发挥作用和才智,并因此而产生自豪感、责任心和满足感。该措施被普遍认为是提高r&d人员积极性、鼓舞其士气的最好办法。

(2)r&d人员智力劳动具有内在性、自由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如何制定一个适当于r&d人员的工作时间表一直是具体管理工作的难点。在这一问题上较成功的做法是尽可能地减少日常性事务。把日常工作日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更多时间用于提高和保持其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休息、娱乐等方面,对于提高实际创新效率更为有益。

(3)设立供科学家集会和自由交流场所;制造条件,鼓励r&d人员把那些不易为人们所注意的新思想、新观念集中、整理出来;为r&d人员创造再教育机会,等等。以恢复r&d人员士气,使他们与本专业前沿保持一致,激发创造力,或捕捉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机遇等。同时,还应以积极、冷静的态度对待r&d人员工作中的失败。在这方面,日本的有些大公司、大实验室专门为失败的创新者设立奖励制度所收到的实际效果已获得了许多管理者的公认。

(4)建立r&d人员流动机制。包括在公司内各实验室之间,以及实验室和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流动。同时,对于处在流动中的r&d人员在数量上应保持平衡。流动到其它部门尤其是事业部门中去的r&d人员通常至少应在2年内招回。有时为了保持实验室人员的相对平衡,除接收其它实验室流入的人员外,还需要从外部招聘新成员。

(5)积极为r&d人员创造软、硬条件均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实验经验表明,在硬条件如器材、情报信息等方面的吝啬或节约,和软环境如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官僚主义等,是造成r&d智力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同时,对于r&d人员所提供的有关公司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认识。实验室和公司都应予以充分、足够的重视。在对r&d人员业绩进行评估时,应以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依据。避免和杜绝对r&d人员进行预测性的能力测试。大量材料和事实表明,带有预测性的能力测试结果,与r&d人员在后来所取得的实际成绩和贡献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仅仅与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工作态度即奉献或敬业精神这两个不需评估即可把握的因素有关。

(6)促进r&d人员对顾客的了解。为了让r&d人员对市场和顾客有一个较深印象,请市场部或经营部管理者帮助,通常比让他们自己去了解顾客效果更好。但是偶尔让他们去销售一些东西,尤其是他们自己研制出来的东西,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顾客是一个工业消费者,那么有关r&d人员则应该对其消费者的技术队伍有所了解。

3.围绕企业良性运营的需要对实验室及其管理人员的选择。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在要建立何种实验室问题上,主要是由企业的技术战略定位、工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据对英格兰战略决策办公室咨询专家阿劳德(robinh.arnolol)发表的图表〔11〕分析,可以得出如此结论:(1)公司技术战略定位和工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程度越高,实验室的组织越适宜采取集权方式组建成大中心实验室,如麦克、菲利普等公司,反之,则相反;(2)公司技术战略定位和工业对技术创新需求程度低, 实验室越适宜采用分权方式组织,如rover,hyundal等公司,反之,越不适宜采用分权方式;(3)组建小规模中心实验室和分权形式的发展实验室,要求公司的技术战略定位和工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互成反方向,如nbz、honda、zenich等公司,反之,同样成立。

其次,在管理形式上,硬专家管理对小实验室较为有益,较专家管理则对大实验室有利,反之,很难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专家集团一般是为总公司或大公司的大型分公司服务,其成员是由公司的高级科技副总裁和各分公司的实验室主任以及直属公司的实验室领导组成,它通过科技战略和措施的制定对各实验室工作发挥规导性管理作用,至于中等实验室,无论是采用软专家,还是采用硬专家的管理形式,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第三,对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要求上,基于实验室管理具有特殊性,要求管理者应做到:(1)目标明确,熟悉r&d人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能有效地调动r&d人员的积极性,有相当的科研管理经验和能力,能够协调好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2)高级r&d管理人员有义务帮助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有义务和权力向其它职能部门灌输科技的作用,搞好各职能部门与实验室的协作,负责领导和制定公司技术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等等。具体事务虽少,但管理范围更宽。使命不清、职责不明,则是存在于高级r&d管理人员中的最根本性问题。(3)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还应有为r&d人员建立一个职业技术梯队的经验,这对实验室的发展很重要。

四、工业实验室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从工业实验室的源起来看,工业实验室是教育发展、经验科学和经济活动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那些出身为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或兼具这几种身份的人,在工业实验室的早期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工业实验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开辟了科学发展的新(第三)领地;是企业科研走向集体化、合作化的开始;使企业技术进步摆脱了非职业科学家头脑的传统;使科技发明变成了企业的内生变量;为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提供了条件;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为科技的发展找到了经济依托,使科技的生产力功能得到了更直接的体现,改变了科学方法、科技知识与经济、社会问题的脱节。

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发展、壮大,为企业能够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基点提供了基础;使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一国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使技术创新资源分布于企业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发挥,完善了整个社会的科研管理和运营机制;为现代企业能够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最佳结合点的前提、保障;它开辟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由于它既是企业制度在组织方面的变革内容,又是事关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从微弱走向强大的变革,因此我认为,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发展和壮大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最伟大的变革之一。

最后,从历史上看,正是由于德国工业实验室发育、成熟较早,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成千上万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被派到工业实验室中去,才使得德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把原来主要在法国和英国奠定基础的染料和炸药工业变成德国工业的一部分,进而又进一步垄断了世界市场。(同〔3〕,p.71)离开工业实验室,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德国企业的迅速强大、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并在19世纪末刚刚结束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后,便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法国,尤其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具有良好科学传统的英国,实现了世界科技中心的大转移;离开了工业实验室的创建和发展,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日本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一言以蔽之,离开了工业实验室的演进历史及其作用,人们对于整个近现代文明史的理解将只能流于片面、肤浅和苍白。尤其是,工业实验室本身的发展,壮大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最宝贵的智力资源配置日趋科学、合理,其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的历史。因此对于急需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得合国力、改善民众生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大力发展工业实验室,进而改变社会最宝贵的智力资源配置使其更趋科学、合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o.hannaway,"laboratorydesignandtheaimof science.andresslibaviusversustychobrathe",isis,vol.77,no.286,1986,p589

〔2〕w.贝拉尼克g.拉尼斯编《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儿国历史与比较研究》,卢鹤纹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90页。

〔3〕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北京,第208—209、285页

〔4〕胡平,“美国科技人才德行培养,管理与使用考察”,《美国科技发展问题研究》(论文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社1982年版,第288—289页。

〔5〕b.bozeman&m.crow,"the environments of u.s r&dlaboratories.politicalandmarketinfluence",policy sciences,vol.23,no.25—26,pp.36

〔6〕《剑桥奇迹——高技术在大学城的成长》,上海翻译出版社公司1987年版,第39页。

〔7〕g.dosietal(eds),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theory,london,pinterpublishers,1988,p.257.

〔8〕 m. papanastassiou &

r.

pearce,

"theinternationalisationofresearchanddevelopment by japaneseenterprises",r&dmanagement,vol.24,no.2,1994,pp.158—159.

〔9〕m.seropioandd.dalton,"foreign r&d facilities intheunitedstates",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vol.36,no.6,nov—dec.pp.33—34.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4

[论文摘要]高等院校实验室是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加强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软硬件建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探讨,并就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一、引言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也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与管理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为了培养和造就“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复合型与创新性”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要加强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于素质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人才培养方面,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要求,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在当今信息交流和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上升的社会,我们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高校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二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理论而不去实践,或不善实践,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会受到限制因此,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专业化软件为工具,借助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识,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舞台。

2.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急剧增加,导致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加强学校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求贤难”,“两难”之间暴露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反映了人才质量结构的失衡,直接影响其就业。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讲,应当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增加实验教学的分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是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和互动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并拓宽了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空间。一方面,经济管理实验室为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平台,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分析现状演变为预测未来。建立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能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完整的资料和实验环境,对提高科研人员与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服务而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起点和新基础,这也是对科学研究的再实践和升华的过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就是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交流与合作的基地。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基本上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平台,以专业计算机软件为载体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平台建设应当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是计算机,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要面对不同的专业,为了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求硬件平台的建设必须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投资,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并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合理地设计网络环境,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设,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以满足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一般应建设成一个带有多层管理的中高级计算机网络机房,在设备的排列和分布上要符合专业的特点。

实验室的网络要与学校的办公网络统一组网,实现学校内部局域网互联、资源共享,具有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的功能。整个网络通过光纤接入校园网及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如,目前有很多高校以高配置DeLL微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iBmp670、web服务器iBmXSeriesX345、应用服务器iBmXSeriesX445、交换机wS-C4506、存贮区域网络机Fastt600、千兆防火墙pw-8200等设备为基础,内部联成局域网,外部通过光纤接入中国教育网及网通网,实现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互联与资源共享,具有网上教学与网上办公功能。

2.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经济管理类实验软件配置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和专业平台两个方面。基础平台主要安装有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0/windowsXp、文字处理系统、中文office2000、VisualFoxpro6.0;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5.0、Delphiclient/server2.0、SQLserver、微软企业级网络及管理平台等。对于专业平台软件系统,按照专业软件平台的功能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SpSS软件、SQLServer、access、Sysbase等;②财务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等;③电子商务软件:各类电子商务模拟交易软件、网站编辑开发工具如Frontpage、aSp、outlook等;④信息软件:各种eRp软件、VB、VC、JaVa等;⑤金融证券类软件:证券(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分析模拟系统;⑥其他专业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生产运作管理模拟软件、酒店管理系统软件等。

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大规模、高水平的建立也是近十年的事情,一些院校存在着定位不明确、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实验设备单一,实验方法不够全面、缺乏丰富的实验软件和实验场景,使得经济类实验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学科,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认为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室,购买了计算机,就是开展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其实并非如此;在人员配备上,对实验教学人员和理论教学人员不能给予同等的重视,严重挫伤了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模拟和验证的层次上,难以有创新性的发展,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2.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研究相脱节

目前,不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规划缺乏与科研工作的结合,并且由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实验室的建设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实验教学使用的软件难以购买,自行开发又力量不足,致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落后,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建设的内容脱节,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实验机房,大多数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网查阅资料用,根本无法开展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实验室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实验教学水平,除了应具备运转良好的设备和优秀的软件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但是,从目前状况看,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部分经济管理类教师受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虽然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差,尤其是通过计算机的动手能力,并缺乏对开展实验教学的认识。另外,在高校中尚存在实验教师比一般教师“低一等”的错误观念,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确定工作量等方面待遇都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偏低。

五、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投资力度

实验室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不断改善实验室的建设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一方面用高新技术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技能,为四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更新实验设备,增强实验室的自身活力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学术水平,更好地贴近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学校教学直接为经济建设发挥作用。

2.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验教师作为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必须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得一定的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实验教师是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的重要队伍,是实现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建设目标的保证。因此,应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选派热爱实验教学、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是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培养、选拔实验室学术领头人和学术骨干放在首位;再次是加强实验教学和技术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业务进修等方面给实验教师以政策倾斜,最好是政府不要把高级实验师职称作为实验系列职称评定之顶点。

3.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实验室建设,不仅要考虑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规划,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管理专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因此,要打破由院(系)以及专业教研室分割而垒起的实验室“高墙”,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因此,实验室除了在满足各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之外,还可以用于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师资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改变教学中不合理的知识传授结构,并使高校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增强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建新张彤:论经济类专业的实验教学[J].江苏高教,2002(2):82~84

[2]乔兴旺:经济管理类实验技术人员职业素质探讨[J].财会月刊(理论),2006(1):71~73

[3]杨静凌泽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3~44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卢安文(1970-),男,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项目名称:[1]重庆市2013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2004;

[2]重庆市2012年教改重大课题,项目编号:1201004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自学能力;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大都是老师设计好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用品,规定好时间,学生上课时“照方抓药”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开放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探索研究式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实验时间的可选性,实验对象的广泛性等。这些都归结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因此要让开放实验室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首先建立适合开放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1]。开放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制,本文对“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经管类开放实验室的课程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设策略。

1.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的建设

1.1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分类

我们在原有的本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基础之上将开放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分成以下五大部分,分别对它们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的运用开放实验的教学模式,实现应用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1)理论课课课程实验:该类实验是指某一门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教学任务,一般是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对理论课程进行验证性或者操练性的实验。这类课程一般为专业基础课,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对这类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流。特别是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尽早的分流有利于培养基础好,有兴趣的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而不是将所有的学生的目标都限定在通过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类课程可以分成基本学分和高级学分,完成基本学分的同学可以选修《办公自动化高级技能培训》和《C语言高级编程培训》等课程。

(2)独立实训类课程:独立实训类课程是教学计划内独立设置的实践培训类课程,这类课程在修完相应的理论课后完成,通过集中项目实训或集中上机培训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我院实验中心开设了《网络工程师培训》、《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培训》、《电子商务师培训》等。这类课程全部在实验室完成,有固定的课时和内容要求,并以通过相关机构职业技能认证为目标,提前通过者可以免修。对这类课程在满足本专业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其它专业有需要的学生开放。

(3)课程综合设计:课程综合设计是在完成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后,综合一门或者多门专业课的知识,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由老师安排一定的选题范围,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调研报告、项目策划、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的实验教学。目前我院的综合课程设计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课程设计》、《电信服务营销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由学生写好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后,经指导老师审批,在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给予方向指导和疑惑解答,学生在专业开放实验室或者课外自主完成。

(4)模拟实习类实验项目:此类课程通过微缩模型,虚拟软件等模拟现实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我院实验中心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eRp与金融实验室、现代服务业外部环境模拟实验室、业务运营仿真模拟实验室,现代卖场与自动识别实验室,分别承担了《电子商务综合运作模拟实验》、《物流运营模拟实习》、《企业沙盘与eRp运作模拟》、《会计票证模拟实习》、《创业投资模拟实习》、《Sp与运营商对抗模拟》、《外包业务与运营商模拟》、《自动识别与现代卖场模拟实习》等模拟实习课程。该类课程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实战性、竞争性的特点,是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的核心课程。学生在这类课程的完成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较大的变化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主要在理论依据、业务规则等方面予以指导,在模拟实习结果方面予以评价。

(5)创新创业实验项目:此类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探索并建立以项目和课题为核心,以团队和兴趣小组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实验项目以第二课堂实验活动为主,并规定有一定的创新实践学分。第二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开放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行《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该办法建立了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参与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可选择申请B学分或申请替代实践教学环节,对指导教师记教学工作量(20教日/年.组),并可作为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等的支撑材料,学校为各项目提供实验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支持。在该管理办法的支撑下,我院学生已完成《供应链企业间多期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校园C2C网络交易平台的运营模式探索》等二十余个项目。此外,学院还通过这些项目大力培养学生团队,建立协作学习型教学模式,目前我院实验中心已形成了以教师指导,研究生带头,本科生参与的如“eRp沙盘兴趣小组”、“校当网兴趣小组”、“miS开发兴趣小组”等多个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中心为他们提供场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

1.2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构成比例

对于上述五大课程类型,实验中心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验类型采取必修加选修相关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项目的设置,学生对前三种实验项目实行必修,占50%左右;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经验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对模拟实习类等提高型实验项目设置了35%左右的项目进行选修,对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占15%左右的比例。

1.3开放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成果

学生在我院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和平台的支撑下,从2006年至今,获得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高教社”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一等奖等30余项部级奖项。在中心的指导和孵化下,还有在校学生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在校内运营的基础上,进驻重庆亚太商谷,并获2010年度重庆市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二等奖。在以上教学平台及成果的支撑下,中心于2010年获批重庆市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

2.1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划分

从实验室的功能划分、服务对象以及实验内容决定了在哪个实验室开放,什么时间开放,哪些课程开放,同一课程中哪个实验开放,以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开放等。在时间方面,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实行无限时的全天开放;对独立实训、模拟实习类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实行预约开放;对科技活动所需要的实验室实行“特定时间开放”。在实验内容方面,对特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综合设计、模拟实习等内容执行“限定式开放”,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但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对各种技能认证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各种竞赛活动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等内容执行“自由式开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和培养目标可分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型实验教学模式、科研项目模式、科技活动竞赛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等。[2]

2.2开放实验室更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开放实验室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更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需要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投身到开放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因此,除了要加强的师资的培训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放实验项目很多是学生和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所以负责开放实验教学的老师工作量加大,应通过合适的方式(比如完善教师工作量核算方法)对他们的这部分工作进行评价和认定,这可大大激励老师参加开放实验工作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对参与开放实验做出贡献的指导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学校推荐评优、评奖,建立起绩效结合、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2,3]

2.3开放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开放实验教学更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严格的机制和管理规定限制学生的自由散漫,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将开放实验项目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考核中,参加开放实验教学活动能以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获得相应学分。其次对于一些重要课程的开放不等于完全的来去自由,在时间和内容可选的开放性环境下,必须要保证学生完成相应的课时,达到相应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4]

另外,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加强对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在机房的管理模式上应彻底解放专人值守的工作方式,规范管理,减轻教师工作量。系统为每个学生分配登录账号,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观看学习视频、进行交流和讨论;系统与教务系统相连接,可以查询课表,预约课程,可以通过账号记录学生的上机时间和学习进度,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开放实验室还应该通过网络技术限制学生在实验室玩游戏,聊天,上不良网站等。[5]

开放实验室还需要学生自己能管理实验室,院校可以采取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负责制,先由学院统一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方案,指导教师制定严格的开放实验室学生管理办法,从而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6]。

3.问题与展望

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减少教学的强制性、统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实现以教为主、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知识传授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将进一步走向开放,高校的实验室将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场所[7]。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开放实验教学的难点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目前,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基础类型的还是提高类型的开放实验项目,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的学生都有限,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制的办法使学生参与进来,但这本身又违背了开放实验室教学的特征。因此,如何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光辉.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工作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期

[2]农正,贺忠华.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4期

[3]李冬云,葛洪良.高校开放实验室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7期

[4]杨毅.探索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16期

[5]李瑜波,童燕青.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的实现目标与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年5期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内涵,提出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促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最常见的管理模式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

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式是集中管理模式,因为它有更多的优点:首先,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充分共享的目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实现规模化教学。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课程的安排、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在各个系之间进行协调,在时间和资源上都是一种浪费。集中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则可以在学院的框架下进行统一的调度,有利于实验课程的统一协调。

(二)强化实验室硬软件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对其管理应从采购环节开始人手。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派专业知识丰富的技术人员前往,并对硬件设备进行仔细检查,保证设备质量过关。注意签订合同并妥善保管,以便事后发生什么问题的时候有据可依。购买安装后更要管理好硬件设备。学期初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无误。遇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做出标记,及时解决。学期中,遇到试验设备出现故障时,也应及时解决,保证试验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以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

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一套教学软件往往贵则上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也要上千元,所以,要加强对软件的管理,放置在安全防潮的地方妥善保管,防止出现软件丢失和损坏现象的发生。购买软件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有些课程内容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变化,例如,会计学实验软件,会计制度每年都可能有变化,学生实验内容最好也能随之更新,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软件及时更新,满足教学需求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节省建设成本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管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课程的主体是参加实验的学生,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效果,必须加强对参加实验学生的管理。经管类实验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电子商务实验课,如果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堂纪律管理不好,势必会有学生偷偷摸摸上网聊天、看电影等。有些实验课程可能不需要网络,只要计算机设备即可,但是,因为现在移动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加大,上课教师如果看管不严,也可能出现学生看电影、打单机游戏等与实验课内容不相关的动作,如果这类事情发生的话,实验课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避免上述事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强实验课监管力度。可以利用安装的电子教室设备不时查看学生屏幕,提醒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实验内容上面,掌握课堂基础知识,熟悉试验流程与内容。也可以在试验过程中流动巡视,既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起到监管学生的目的。

(四)加强卫生环境管理,营造优良教学环境。环境管理,重在教育。实验室是学生做实验的场所,优雅干净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自觉维护才是根本,所以,在上课之前实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前强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卫生维护要求,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卫生环境靠大家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制度,按期打扫实验室卫生,保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以便提醒学生注意和学习。

(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管理。随着先进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多,电的耗用量也在不断加大,要时刻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检查电源接口是否老化和松动,查看灭火设施是否健全有效,摆放位置是否铭记在心,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利用每年的消防演习熟练消防设备的功能和用法,做到知识熟在口,技能熟在手。

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所以价值较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要对设备安全加强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安装摄像设备。

数据的安全保管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一些重要数据是某些事件发生后查找线索的重要依据,比如监控数据、学生上网数据等,要按照主次定时备份这些重要的数据。制作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成挂牌悬挂墙面,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等院校,应该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毕业生为宗旨,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经济管理类创新建设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如何在建设经管类实验室的过程中,突破以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束缚,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使得实验室更好地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服务,这就是本文想要研究的问题,希望能跟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建设方式的创新

作为进行实验教学、技术开发、学术交流和学科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同样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摇篮。而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跟管理水平不单单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实力,同样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来说,目前国内高校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一,从建设方式上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借鉴引进

借鉴引进目前是普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常规方式,即根据其他同类学校相关实验室建设的情况,参考其实验室建设的功用、分类、资源配比和运作方式,再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室建设规划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借鉴引进的方式,因为可以充分吸取其他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建设周期短,省时省力省心的优点,受到大家的普遍采用。

但是笔者觉得,跟借鉴引进相比,实验室建设的创新更为重要!也就是下面要讲的第二种方式。

(二)创新

现在我国普遍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而言,普遍都还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很多高校在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中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创新和探索的影子,一边借鉴,一边摸着石头过河。跟借鉴和引进对比,创新更应该是建设和发展壮大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方式,因为没有摸石头过河一般大胆的创新,就没有宽广的进步空间。创新是完善建立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体系和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实验室各项功能的必经之路,所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创新,要坚决鼓励。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创新

要做到管理创新,重点首先在于要靠完善的培训联系培养人才,然后用有上升空间的平台让人才聚心,用合理的机制让人才有信心,用规范的制度让人才安心。通过管理创新大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拥有理论知识,并且实际动手能力也同样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让高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那到底怎么做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管理创新呢?围绕上述,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即教学管理创新、人员管理创新、开放管理创新。

(一)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创新

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就是要寻求一种新的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以往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大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和管理效率。由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共享范围广,共享化程度高,所以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管理来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创新。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可以包含“学生签到记录”、“学生作业提交”、“老师作业反馈”、“实验课程安排”、“师生互动”、“老师答疑”、“实验报表记录”、“学生建议”等功能。通过这种管理创新方式,就能方便学生及时了解实验课程安排,及时了解实验动态,及时跟老师进行互动,大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制约不自觉学生的迟到早退现象,方便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人员管理创新

随着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专业越来越多学科、共享性发展趋势下,实验人员也面临着多方面越来越高的挑战,笔者认为,在经管类实验室人员管理创新上,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在实验室人员的合理配置和安排上,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优化。具体上讲,就是正常班跟轮班制结合。对于实验室的人员结构上,也做到多种模式,机动灵活,也就是说,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常规岗位、临时岗位和助学岗位结合。而管理办法上也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样化,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梯队建设,成立多专业跨专业实验室建设委员会。从管理手段上看,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尤其是现在现代技术跟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这些都可以合理运用到管理上。

第二点,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上看,下面几项可以注意。对于实验教学教师、实验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等,可以实行竞争上岗,这是由不断优化的专业教学软件、不断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决定的,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善,必然对上述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激励相关人员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同时,压力与机会并举。对于实验室的投入、实验人员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学校也要加大对于优秀实验教师、人才的引进、培训、交流访问,待遇等。学校也可以根据相关人员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专业学科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建设。

下面来重点讲讲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创新。

三、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创新

(一)在开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验室开放的先决条件。从学校领导到实验教学老师,从实验技术人员到实验室管理人员,最后到学生,一层一层的人员全部是实验教学的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所有人都从思想上对实验教学进行重视,对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树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缺一不可的想法,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仅仅是教学辅助的地位,有了这些前提,这能有希望做好实验室的开放。而做好实验室的开放绝对不仅仅是单一简单的实验室开门次数的增加,增加或者延长实验室开门的次数和时间仅仅是实验室开放的外化形式,是最简单粗暴的形式。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是做好实验室开放的最实际最内在的要求。

(2)新颖多样的实验内容的构建是实验室开放的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室的开放想要吸引广泛地学生主动参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它必须有新颖多样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对实验项目的综合设计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熟悉这块的专业人士都知道,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它要求融入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并且渗透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能,这就决定了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件事情。要想做好这个事情,学校必须要有组织性的安排教师专项开展实验项目设计研究,每季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方案设计征集,再组织专家评审和学生代表进行考核评选,并且对于积极参与和实际采纳的老师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鼓励,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对于创新性好操作性强,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项目进行实验室课程开放安排。

(二)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可以由以下几点构成

(1)第一课堂的常规开放。即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常规性试验教学开放。当然,也不限于此,实验室也可以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放,也可以向对有教学或者科研任务的老师,乃至向没有教学任务的老师和学生开放。除常规试验教学外,以选修实验课的形式,供大家自由进行选修试验项目,不受课堂实践的束缚,让学生在自己所选所感兴趣的心态下自主轻松学习,跟常规教学实验开放一起,互相补充,形成全天候的开放体系。

(2)进行第二课堂的开放。即针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放,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比较多。例如,会有一些创业大赛,模拟操盘比赛,策划营销比赛等,在第二课堂的开放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外自由进行实习实践,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通过挑战自我来验证自己的实力,特别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一些比赛,有利于激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角逐,去收获自己的成果!

(3)进行第三课堂的开放。即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亲近企业,让学生更加明确直观地知道企业需要哪些实践能力,怎么更好地把所学理论跟企业实践结合,更好地完善自己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将来更好地走出高校走向市场走向企业做准备。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实践教学最佳最有效的平台,通过这种开放,让学生、企业、高校实现三赢!

四、实验室的创新发展要顺应师生角色融入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这种转变必须融入实验课程和理论教学一体化当中以保证教学效果。在实验室所有的硬件条件具备后,那么教的人跟学的人,即老师跟学生这两个主体就成为了实验室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教师和学生两个环节中,以往因为缺少对实验和专业都熟悉的师资成为了制约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实验室的创新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师组织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可以设立实践教学型教师岗位,甚至可以设立实验项目工作室,分别由实验教学中心专职教师、教学单位专职教师、社会特聘教师以及学生小老师组成,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分工协作。而老师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则由幕前的主角而改变为舞台下的导演和观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创设学习情景、配置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等方式进行创新型的知识传授。而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自由及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方,更是知识的主动研究者,也是各种模拟环境的主体行为的模拟者。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实验室的最大价值。

五、结语

以上为笔者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创新若干问题的分析,难免有片面疏漏之处。创新是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实验室能顺利朝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大胆尝试,小心验证,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为南京财经大学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29):201.

[2]董焱.经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完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10-13.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8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人因工程

随着市场增长的需求和发展,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十分庞大,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个独特学科,管理心理学科教学规模迅速发展。但是,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建设的步伐相对滞后,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学技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都还远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准,心理学科学化的追求还显不够。为此,根据我国经管类心理学本科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管理心理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架构。

一、管理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同质化

管理心理学在我国是从心理学学科发展分离出来,尤其是应用心理学在经管类中开设的课程比较多。但是作为管理心理学实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学实验室却基本上都是复制心理学本科实验室的模式和架构,这些心理学实验室又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所有这一切的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同质化将会很快地显现出来,同时也会造成管理心理学的独特性研究不足。

二、人因工程学被忽视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engineering)作为管理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被严重忽视,管理心理学基本上都集中在“心理咨询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未考虑过人因工程学或者不了解这一学科。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将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管理学以及各种工程学的知识与方法相结合,探讨人、工作和生活彼此关系的新领域,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最适合人的生活及工作的新环境。欧美各国,大都将人因工程学归于工业工程研究的范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可以在工业化,以及公众生活品质的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这样的问题,管理心理学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与系统组成也要具有自己的特色。

三、管理心理学实验室的架构

1.设计适合专业特点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管理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独立的、内容充实饱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既不是单个实验项目的随意组合,也不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辅助,而是对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其着眼点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要增强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1)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对课堂中的一些基本教学内容进行验证,使获得对基本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购置相应的实验心理学软件,来增强学生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力。

(2)应用性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毕业生最终要走向人才市场、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所以作为经管类地要掌握一系列心理学技术。管理心理学技术除了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之外,核心的成分就是人因参数测量技术,包括人体参数测量、生理参数测量、心理特征测量、心理过程测量,甚至神经机能测量等等。这些方面的测量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其实已相当成熟,管理心理学实验室急需发展且具有建设可行性的实验室就是人因工程实验室,充实此方面的教学实验,可以大大拓宽心理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能有效地推动心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

(3)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大学生心理档案包括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在老师的允许下进行心理测量、和心理老师预约心理咨询、在老师允许下查看测量结果。心理测量为全面地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心理测量和问卷,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开放式管理心理学实验室

即可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服务和为教师的研究提供基地,同时也对外进行有偿服务。

2.管理心理学教学实验室的架构

根据功能需求,可以构建管理心理学本科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层面,即“基础层面的实验”和“技术层面的实验”。

基础层面的实验主要承担验证性心理学教学实验,属于教学演示性质的,服务于教学的。技术层面的实验,可以看作是实验室的功能扩展,也是体现专业的“应用性”的,并具有研究功能和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功能。这一层面的实验室可以根据办出特色。“人因工程实验室”就属于这一层次。

3.具体实施架构

(1)心理实验室

心理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心理学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保障全校和校际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验。从总体上来把握,整体需求分两个部分:

【实验室架构】

实验室架构以其主要功能为区分,需求功能相同的实验室,进行架构重叠,既节省了建设资金,同时用充分利用了场地空间。应用心理系实验室按照功能群不同,设计分为4个区:

1.基础心理实验室

2.行为分析实验室

3.屏蔽心理实验室(erp、眼动、生理反馈)

4.心理咨询室

【实验室规模】

实验室建设规模以当前教学、科研任务量为设计依据,同时适度兼顾学科发展。

【实验室主要功能】

1.多媒体演示

2.教学实验设计与操作

3.实验环境控制

4.实验数据及行为的实时记录、分析

5.数据的查询、检索及重现

6.实验权限分级控制

7.行为设计与训练

8.网络环境

【方案设计原则】

在实验室设计中坚持以下设计原则:

功能实用性。密切围绕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准确、完整地实现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的中心思想。

运行稳定性。保证实验室的7x24的全时工作状态,随时投入工作运行。

操作易用性。良好“人机交互”设计与集成化设计。轻松掌握专业化操作。

管理开放性。给管理和使用人员以充分的自由度,对实验参数、实验列表、实验人员以及实验环境变量进行个性化设置。

心理实验课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领会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3.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训练学生的教育科研技能。

实验场所

要求能满足一个班的同学同时做心理实验的独立房间。具体面积可根据每班同学的数量确定,建议人均不小于1.3平方米。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自然采光和灯光照明系统,同时配有深色窗帘。地面平整,有条件的可以参考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

人员分组

每个小组2-3人。因为一般的心理学实验,需要一名被试和一名主试,主试负责监控实验的实施,特别是要监督作为被试的同学对实验的指示语的理解、反应方式是否正确等。一次实验完成后,两个同学调换主、被试角色,重复实验。如果条件紧张,可以采取,一名主试,两名被试的方式。通常每组人数不建议超过3人。一来人数太多,相对空间拥挤,彼此干扰较大;二来每个小组人数过多,导致实验时间过长,影响实验质量;并且,在实验时同学的相对位置,也会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尤其是视觉反应时此类的实验。

(2)人因工程实验室

一、人体测计

1.静态与动态人体测计数据库之建立与维护

2.3d人体模型之构建

3.人体测计与产品、系统设计应用与推广

二、生物力学

1.人体力学数据库,标准模式之建立

2.人工力学模式之建立

3.工作姿势的生物力学分析

三、工作生理

1.工作生理能力与生理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2.体适能数据库与推广教育

四、人机系统

1.行动秘书与信息系统之接口设计

2.抬头显示与控制装置之设计特色

3.中文计算机界面设计之人因标准

4.自动化系统之工作设计

5.人员与计算机接口问题研究

6.自动化系统之功能配置

7.多媒体与虚拟实境之人因问题

五、人员绩效与可靠度

1.人为失误与意外事故之行为模式

2.人员可靠度评量

3.人员绩效数据库与模式之建立

4.心智工作负荷之测量与标准

5.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之探讨

6.系统紧急操作程序之研究

六、人类讯息处理与决策行为

1.故障侦测与诊断行为之探讨

2.问题解决行为理论在自动化系统讯息显示设计之应用

3.信息系统知识库设计之人因标准

4.心智模型之理论与应用

5.人类决策行为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之应用

6.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七、安全与卫生

1.肌肉骨胳系统职业伤害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2.重体力的与心智的工作负荷之安全问题

3.公共工程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

4.数据库之人机接口研究

八、产品与环境设计

1.人因工程应用在产品设计上的问题之探讨

2.机器工具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3.消费产品的人因设计与标准

4.公共及居住空间之合理化与人性化设计

5.视障者使用产品之设计

6.新科技产品之适应分析

7.无障碍环境标准建立与评估准则

九、视觉与色彩

1.本土之色彩与认知模式

2.中文字体视觉与辨识行为研究

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物、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工效学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内容,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

工效学在人-机环境系统的研究中,经历了人适应机、机适应人、人机相互适应几个阶段,现在又已深入到人、机、环境三者协调的人-机-环境系统。在系统内,从单纯研究个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发展到研究怎样改善人的社会性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在人-机系统中,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正常生理值,人在工作时的姿势,人体活动范围、动作节奏和速度,劳动条件引起工作疲劳的程度,以及人的能量消耗和补充;机器的显示器、控制器(把手、操纵杆、驾驶盘、按钮的结构型式和色调等)和其他与人发生联系的各种装备(桌。椅、工作台等);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声响、振动、照明、色彩、气味等都会影响人的工作效率。而工效学正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工效学还研究人的工作行为和产生行为差异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报括:年龄、性别、个人的智力和文化技术水平、工作兴趣和工作动机、性格特点、工作情绪等主观因素。同时,工效学还研究所处环境、物体性能、工作条件等客观因素以及人群关系、组织作风等社会性因素。这些因素使人的能力互不相同,对系统的适应程度也各有差异。

工效学还强调人有产生错误行为的可能性,良好的人-机-环境系统有助于减少操作人员失误的客观因素,并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由于主观因素或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失误。

为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效果,还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素质的操作人员,并给予适当的训练,使他们学会操作和维护这个系统。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制订的操作规程应符合操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3)建立心理学相关网站

通过建立网站,通广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与交流,并能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

随着心理学的教育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与心理实验教学密切相关的新的实验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并能适应各类培养目标的管理心理实验教学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一中.心理学实验教学及其发展趋势[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2):17-18.

[2]陈文锋,崔耀,张建新.心理实验系统e-prime介绍及其应用.心理科学,2005,28(6):1456–1458.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9

abstract:Laboratoryisanimportantbaseoftraininghighqualitytalentswithcreativity.toincreasetheusageoflaboratory,teachersandstudentsneedtotakelotspartinthelaboratorybuilding.arichpracticalteachingsubstancewhichhighmatchwiththerealsocietyisakeytoattracttheinterestofteachersandstudents,it'salsothemosteffectivemeasuretoimprovelaboratoryefficiency.

关键词:经济与管理;实践教学;使用效益;措施

Keywords:economicsandmanagement;practicalteaching;usag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74-03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科与科技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国内高校,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专业之间的渗透日益增多,传统的以教研室为单位,按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室模较小、功能单一,制约着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不利于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共享,使用效益不高,制约着实践教学的发展[1]。实验室的建设,如果只有硬件资源的铺陈和简单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健全实验室管理,优化资源使用,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才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根本目的。较高的使用率数据,能更有力的说明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成效,反之,实验室使用率低甚至没有使用率,实践教学也只是空中楼阁。

1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是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的关键

提高专业实验室使用效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让老师、学生及实验室人员愿意到实验室来工作和学习,并且有高度的热情把有限的人力和时间发挥到极致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政策支持和服务水平跟上来了,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了,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多了,使用效益自然就能上一个台阶。因此提高使用效益的核心任务是如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政策支持、激励机制、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支撑都是必要条件,是为这个核心任务服务的,而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是学校的顶层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和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则是基础建设。围绕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这个目标,先从管理上入手,搭好框架,再填内容,稳中求进,逐步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其关系如图1所示。

2顶层建设和基础建设是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的前提和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2.1顶层建设是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根本前提

2.1.1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支持。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现状,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相对薄弱,高校无论施行的是什么样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要想在实践教学上有成绩有突破,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思想最终都要通过制度保障进入实践层面,从而转化为成果[2]。首先,要在校、院两级级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不可分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不从属于理论教学,要按比例纳入教学计划,过程监督与考核不能流于形式,把实验教学成果、实验室使用效益等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3];其次,有配套的各项制度和政策支持,包括各类人员严格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制度,各类教学资源统一管理与协调使用制度,健全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队伍建设、培训与工作量认定制度,经费使用及成果验收制度,质量监督及考核制度,合理的激励制度等等;最后,在教学内容建设和优化、软件硬件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维护等多方面给予经费支持,采取措施减轻工作的推进难度。

2.1.2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刚性要求和保障激励双管齐下。实践教学的发展仅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对参与实践教学的人员和实践教学内容建设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支实践教学队伍很难持久和发展,实践教学的质量无疑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持,二是对参与实践教学人员的激励。

实验室管理经验篇10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实验教学需要各个实验人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本身的特征来合理使用各类实验设备。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精细管理,使其满足学校实验活动的需求。其次,实验室的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多方面的收益。高校实验室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能够使其满足市场经济的运作条件,从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得的收益。最后,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促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更多的还在于各大高校,而高校实验室又是高校研发活动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高校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改善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研发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室管理理念落后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事实上依然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在扩招过程中,过于重视学校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实验室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一些本身科研能力不高的高校里,很多学校领导都认为学校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没有必要过于重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这种思想认识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高校实验室很难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实验室经费不足

我国各个高校的实验室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经费不足现象,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本身就不够的实验室经费。由于高校实验室的经费不足,使得很多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不大,并且设备也比较老旧,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虽然近几年各个高校的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多,但是针对于实验室经费的投入比例却在不断减少。很多高校实验室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验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各个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很难给实验室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高校在实验室考核和评估方面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很难充分的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实验室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偏被动的管理制度也使得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

(四)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

前面分析过,由于高校在实验室方面的资金投入不高,使得很多高校实验室的设备陈旧老化。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高校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因为有限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使得学生只能观测实验,而不能亲自参与实验。即便某些学校实验设备相对充足,但是在实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实验的真正原理和流程。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仍然需要进行全面的操作培训。

三、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有很多,但主要分为四类,即独立研究所、教学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中心、校企合作机构。美国的高校实验室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在运营上更倾向于“政府拥有,大学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联邦政府就能够成为实验室的领导者,从而引导实验室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研究,并且保障实验室研究能够符合国家战略性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表示,在美国所有的基础研究中,美国高校实验室的项目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二)日本

日本的高校实验室根据高校归属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面对校内的教学实验室、专项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学校统一管理的领域实验室。所不同的是,日本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性特别显著,使得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非常高。甚至一些实验室提供二十四小时开放,所有学生、教师、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使用实验室。

(三)德国

德国的高校实验室与我国的模式比较相近,即都是学校统一拨款,实验室本身没有额外经费。但德国的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和出众,他们将实验室人员按照不同工作职能进行了精细的分配。比如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人员调动;指导老师负责教学实验设计和安排;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工勤人员负责设备清洁等。在这之中,德国高校非常重视实验室人员本身的素质,并且会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不仅如此,实验室中验证性的实验非常少,大部分实验都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市场需求的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所学到的知识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也就使得实验室更容易获得企业的经费支持。而反观我国高校实验室,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达标,致使实验室发展环境区域恶劣,形成恶性循环。

四、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先进经验启示

(一)重视与政府合作

美国的高校实验室很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而与政府进行深入合作以后,又能够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撑,保证了实验室的研究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与政府合作会使得相关研究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充分利用不同高校的科研力量,发挥高校实验室体系的信息资源流通优势,综合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二)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

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的经费来源虽然来源于政府、基金、企业等多个方面,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个时候,对于经费的分配就取决于实验室所研究的相关技术,能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转化为实质的收益。因此,各个高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开始以前都会对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以了解项目本身与市场需求应用和行业发展提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科研方向。

(三)看重科研项目的评估与考核

上述三个发达国家的高校实验室管理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并且根据绩效考核成绩来确定经费的分配,以及各个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薪酬管理等。特别是在美国,针对于实验室的绩效评定结果会经过高校、政府的统一评判,如果评判不合格就会考虑取消实验室。正是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各个高校实验室都不得不加强自身管理,并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有前景的项目中。

(四)强调资源的利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上述三个国家的高校实验室都开始采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的管理模式。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建立实验教育服务。而各个高校只需拨发一些教育经费到这个培养基地,同时也可以把学生送到这个基地中培训。培训基地不仅可以接纳高校的大学生,同时也可以接受社会就业人员,从而成为社会性的实验室。

五、基于我国国情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策略

(一)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明确人才培养的真正含义是给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鉴于我国国情原因,各大高校的实验室并不能与政府进行技术合作。退一步来说,可以引导各个高校实验室与企业进行联合发展,使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某项技术。这之中就需要高校转变实验室管理理念,真正重视实验室管理,在实验室中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源。

(二)使用研究成果来获取经费

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拨款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德国的高校实验室虽然与我国的模式相近,但他们也开始利用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吸引企业的经费支持。这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其发展模式,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先进行市场调研,积极研究那些市场真正需求的研究成果,便于其转化成实质的经济收益,从而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特别是目前我国各项技术水平还不高,这种方式在我国更容易实施。

(三)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各个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也应该根据实验室的运营流程,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每一个实验室人员进行综合的素质评定,避免一些老师在实验室中“混日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人员规模,不能出现以往的“一人多职”的现象,真正拉起一支科研能力强、研究效率高的科研团队,保证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设备资源的管理利用

在设备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首先应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实验活动和科研工作的需求。在资金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附近的高校共同建立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实验室的管理方式,适当的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而不是把实验设备封闭在方面里面严加看管。

六、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还有较大的缺失,使得实验室很难承担先进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大高校的管理者首先就应该更新管理理念,真正重视高校实验室,并利用绩效考核等方式加强其内部管理,优化其经费来源和方式,以促进设备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指导,促进实验室发挥其应用的功效。

作者:邓晓梅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养成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