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1:48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1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术;救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0-120-02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SituationteachingLessons

ZHenGwenjun

ShaoyangmedicalCollegeinHunanprovince,Shaoyang422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s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situationteaching,focusingonteachingobjectives,keypoints,difficultpointsandstudents’analyticalability,teachingbasicdesignideas,teachingconditions,teachingcompetencesaswellasdetailedteachingproceduredesign.teachingproceduresincludethreestages;caselead-infornursingtasksandlearningobjectives;designonpatients’assessmentandjudgmentsandteachingactivity;teachingactivitiesdesignonpatients’cardiacarrestaid.

[Keywords]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nursing;teachingdesign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沟通,“说课”活动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尺标[1,2]。“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表现。说课不仅要说清“怎样教”,而且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这是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现已经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1课程简介

“心肺复苏术”是《急救护理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是3学时。《急救护理学》开设在第四学期,是护理专业的考试科目。其前导课程包括了文化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同步课程包括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等。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病人进行系统评估,准确判断,及时发现急、危、重症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抢救措施,能主动配合医生实施后续的抢救与监护,同时培养护生有“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本次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2.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分类。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心搏骤停。并对心搏骤停病人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术并主动配合医生完成脑复苏的救治与护理。

2.2态度目标

培养“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具备在面对急危重症情况时能沉着应对、冷静思考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3重点及难点确定

上述目标中,对心搏骤停的分类是理论上的难点;能正确评估病人,发现心搏骤停,以及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术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

3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对“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已非常熟悉,会对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会进行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

4基本思路等的设计

设计临床案例,营造仿真的急救环境,利用高级综合模拟人(eCS)表现案例中病人心搏骤停状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收集资料,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与判断,并实施心肺复苏术。eCS的真实反应以及这种与临床情境完全相仿的实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3,4],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得真实体验,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5教学条件设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分实训区和教学区。实训区配备高级综合模拟人(eCS),具有生理驱动功能,对抢救、用药有反应;教学区可容纳70人左右上课,有电脑及投影设备。

6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了解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能熟练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要能够进行情境设计,会使用eCS基本使用方法;能驾驭课堂,控制教学进程。

7教学过程设计

7.1案例导入引出救护任务与学习目标

7.1.1案例展示ppt展示与讲解病案;梁珊、女、49岁,车祸后14点30分被送入院。14点40分突发心搏骤停。时间5min。

7.1.2分析救护任务,引出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正确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判断病人可能出现了什么情况?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急救?时间10min。

7.2第一个目标――对心搏骤停的评估与判断

7.2.1明确心脏骤停发生的病因及分类根据心肺脑复苏术的流程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7.2.2评估学生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进行病情评估。①用仿真综合情景模拟系统表现出上述案例,设计出心搏呼吸骤停的生命体征。学生2人扮演成家属及汽车司机,另外3人扮演值班护士,正确接诊病人;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护理体检。时间10min。②学生汇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判断:t:35℃;大动脉搏动:消失;R:微弱;Bp:测不到;瞳孔:散大;拍打病人肩部、呼喊病人:无反应。时间5min。③教师引导学生点评:对上述3位扮演护士同学的表演指出优点及不足,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情评估要点,学习其临床表现及判断。时间20min。

7.3第二个目标――对“心肺脑复苏术”救护的教学活动设计

7.3.1教师扮演护士按“心肺复苏术”流程实施急救术病人取去枕仰卧位于平地上,松解衣带:①畅通呼吸道;②口对口人工呼吸;③胸外心脏按压。时间25min。

7.3.22名学生扮演成护士实施心肺脑复苏术教师注意提醒全体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参数变化,注意引导学生与第一次检查的参数进行对比。遵医嘱用药:如盐酸肾上腺素、纠酸药等,注意其用法、用量。时间40min。

7.3.3老师引导全体学生对2名学生的演练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急救意识,冷静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急救过程。时间15min。

7.4本次课小结与布置作业

师生再次分析整个心肺脑复苏术的情境及演练过程;归纳心搏呼吸骤停的病因和分类、病情评估要点及心肺脑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内容等。时间10min。

综上,通过说课活动,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特别是医学临床课教师的素质,有助于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医学专业教师[5];另一方面,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向同行和专家阐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对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发展,教育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可取、积极而有效的途径[6],因此说课应成为医学临床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5]。

[参考文献]

[1]徐文基.“说课”在高师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9.

[2]刘诚杰.论新课标下的说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17(4):27-29.

[3]杨延桐,李秀杰,文小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2):198-200.

[4]李斯伶,张青.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启示[J].护理学杂志,2007,22(23):13-15.

[5]朱前进.说课――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6-8.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2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reformandthegradualdeepeningofcurriculumdevelopmentbasedonworkingprocesssystematization,pedagogyreformisincreasinglyurgent.thispaperresolvedtheteachingmethodtohelpmoreteacherstodeepentheirunderstandingofavarietyofpedagogy,andselectsuitableteachingmethods,andapplythemintheclassroomandachievetheunityofteachingandlearning.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法;课程开发

Keywords:workprocesssystematization;pedagogy;curriculum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36-02

0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这些课程的利用率和在课堂上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

高职课程改革是从学科系统化教学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很多教师不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方式,效果甚至不如传统教学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本身不愿做出大的转变,对“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了解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很多学校在狠抓课程改革的同时,忽略了与课程改革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走的基本的路。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取教学方法时也就有着不同的选择。很多学校在选取教学方法时,多选用一刀切的方法,比如很多工科院校会让所有的教师都采用项目教学法。这种做法很呆板,起到的效果往往是教案发生了变化,而教学还是老样子。熟悉各类“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灵活选取不同教学方法实现不同的目标,会给教师带来成就感,给教学改革注入活力。下面我就最常见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分成两大类做下介绍。

1针对课程宏观面的教学方法

1.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培训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一个项目,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和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此方法适用于实践性的工作任务,要有工作设备和工具。学生要参与计划与实施过程,能够积累真实的工作经验。

项目教学法的步骤为:(一)项目起草和目标制定;(二)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工作计划提出意见;(三)实施;(四)成果展示报告;(五)评估。

1.2角色扮演法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在扮演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此方法适合具有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的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社会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角色扮演法步骤为:(一)准备阶段,学生们了解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二)引导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情境,学生分配角色;(三)加工准备,分析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四)扮演,参与者进入角色演出;(五)走出角色;(六)讨论,教师、演员和观察者客观的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和经验。

1.3案例学习法学生通过对一个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强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并对比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案例学习法的步骤为:(一)面对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来自实践的案例;(二)收集信息并评价;(三)探索,学生独立探索出多个解决方案;(四)结果,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选择出最佳方案;(五)讨论,小组间讨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最终方案;(六)评价,由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进行评价。

1.4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引导文是由教师制定的书面任务,它包括了任务介绍、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评估表等。通过引导文学生应独立地完成行动导向学习任务。

引导文教学法的步骤为:(一)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借助辅助工具(教科书,专业报刊等)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二)计划,每个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所需辅助材料和工具;(三)决策,小组讨论,听取教师意见,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四)实施,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五)检查,学生通过工作单来检查已完成的任务;(六)评价,由教师指出各小组的不足。

1.5实验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也可进行应用性研究。

实验教学法的步骤为:(一)制定目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共同制定试验目标及方案;(二)建立假设,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推测结果;(三)尝试,学生借助草稿或技术图独立地制定工作步骤。(四)实施,通过实验的实施来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五)评估,通过假设与结果的对比,学生可找到并改正误差。

2针对课程微观面即课堂的教学方法

第二类教学方法对第一类教学方法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第一类教学方法顺利的实施下去。

2.1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一)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论题;(二)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意见;(三)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2.2分组法分组法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法要有以下几个原则:(一)每次授课要使各小组成员经常变动;(二)授课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三)作为最后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的同学最好要随机抽取。分组法应用的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3卡片展示法利用卡片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的内容通过添加、移动、更换进行讨论。(一)教师准备:教学展示的题目、教学的目标,各个教学过程阶段的划分;(二)开题:教师提出要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纸上;(三)收集意见: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有教师、学生或学生代表去粘贴;(四)加工整理: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归类等方式将卡片进行合并,系统化处理;(五)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改革实施并最终成功的关键,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并实施各类教学方法,从熟练地套用各类教学法步骤,到最后能在授课中灵活穿插多种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完美地展示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2]朱晓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3

“分步递进,分层达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得到递进发展。有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移,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分层细化,达标升格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学生差异。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效的朗读指导,达到相应目标,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高,在“分步递进,分层达标”为理念的朗读指导课上,开展既面向全班、又面向个人的,既有统一活动、又有区别对待的分层朗读教学。

教师首先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把学生分为短期性的(即处于发展变化状态而短期内又相对稳定的)和长期性的两个层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有如下几个要点:

第四学段(7~9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点,我们可以结合学情将学生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a层: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对语言文字有较强的领悟能力,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拥有较强的诵读能力、组织力与表演欲。

B层: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领悟能力,能够有感情、流利的朗读文章。

C层:能够流利的朗读文章。在语言文字的领悟上有所欠缺。缺乏朗读的自信心。

D层:还不能够正确朗读汉字,不能流利朗读文章,缺乏朗读的自信心。

在实践中,这四个层次采用较多的是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即一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四个层次都编排在一个小组中,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情况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助合作,达到各层学生互补和小组间竞争朗诵的效果。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活动版块与步骤中都应着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达到本层次的目标和更进一个层次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较低层次目标的情况下,自觉、主动、积极地争取递进,争取“升层”。让学生从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的层次向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甚至声情并茂的演读文章层次上升格。

二、分步“轻迈”,指导到位

要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则需要教师小步轻迈,层次细腻的一步步推进,需要教师步骤精细,层次分明的表达出朗读指导的要求。教师分层达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所有学生在现有的能力上共同递进,在实践中,我们优化教学步骤,从而达到阶梯式的步步递进。

例如《破阵子》一课的朗读教学步骤可以这样设计,能够较好的实现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式朗读指导。

自由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辛词风格。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形成课堂诵读氛围。

齐读本词,点拨部分断句,要求读对句读,字正腔圆。

细读本词,结合主要问题,在理解词意感情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情味。

展示演读。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诵读方式,表演诵读。

以上的朗读教学设计步骤中,遵循了朗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层层深入地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诵读水平,从读准字音到读对节奏再到读出情味最后到展示自我,表演式的诵读,一步步深入与提高。艺术地处理诗词,同时形成课堂波澜起伏的国学诵读场景,使得分层次分步骤的朗读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线索,成为学生朗读能力的升格阶梯。

分层朗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文本,必须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诵读品析。例如在《破阵子》一课的朗读教学步骤中的第三个步骤是分层朗读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个步骤里,将朗读技能训练与诗词的理解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课堂向纵深方向推进。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对本词进行细腻的情感感受。

《破阵子》第三个教学步骤里。教师设计一个主要问题,进行朗读指导。主要问题:战争是壮阔的,那么辛弃疾是如何具体表现战斗的壮阔呢?在学生的回答中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文本理解与分层评价。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层次与他所诵读的情况进行分层评价与指导。

梦回吹角连营。连营二字可谓营地一片连着一片,这是何其壮观!教师朗读指导要点:读连营时,两字之间声音要拉长。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地多,就意味着将士多,分给将士们烤牛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场面何其壮观!教师朗读指导要点:八百里我们在读时,要读出那种壮味,声音放大。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争场面的激烈,马如同卢马那般风驰电掣,手持很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万箭齐发,声音如霹雳一般。教师朗读指导要点:读时,语速加快,声音加大,语气加重。

可怜白发生。可怜华发已生,在豪壮中又显得悲壮万分,笔锋斗转直下,令人喟叹!教师朗读指导要点:语速放慢,声音低沉,蕴藉一种悲伤痛感的况味。

在朗读指导教学中,生动演读,能够激荡学生的心灵。演读就是表演式的朗读。课堂上的演读是分层朗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吟诵表演的成就感,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内设计本组的演读方式,这样的课堂可以留给学生无尽的意味。

三、培养信心,共同递进

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关键在于共同的有效的递进。有效递进就是在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导引下,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反馈,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4

目前,各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实现方式多为公共选修课,对于课程的设置多以教师为个体独立计划,并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系统、连贯的教育教学体系。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片面且不连贯,没有全面涉及民族音乐的各个分类;教学方式多以音乐欣赏等为主,对民族音乐的文化层面、历史层面涉及较少。在我国民族音乐的不同类别中包涵了我国不同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通识教育全面、系统地进行民族音乐各类别教学,一方面,是对民族音乐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对音乐通识教育领域广度的扩充。

二、民族音乐文化之于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是指产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对民族音乐不同类别各艺术形式及文化信息进行教学,最大化的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转化及艺术传承。

(一)理论课程———民族音乐概论

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与掌握建立在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设民族音乐的理论相关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理解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演化等历史进程,并对民族音乐各阶段、各种类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形成框架式的理解。

(二)积累课程———民族音乐赏析

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音响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声音、图像等相关听觉、视觉方面的信息传递。在音响教学中,结合图像或视频资料,渗入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信息,突破音响方面的教学领域,最大化的实现教育教学的艺术理论及实践价值。目前,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多以民间歌曲为主,且涉及层面多是近现代耳熟能详的曲目。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曲没有全面、详细的文字及音响资料进行教学,不利于对我国多民族的艺术文化及历史文化的知识信息掌握,此为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对民族音乐的其它种类,如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全面整理与继承。

(三)实践课程———民族音乐汇演

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学生既是文化的承继者,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将民族音乐的实践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教学范畴内,采用独唱、合唱、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是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理念实现过程;另一方面,是对优秀民族音乐受众群体及艺术传承的扩大化实现过程。

三、民族音乐文化之于通识教育的教学设置

通识教育是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协调合作下的教学模式,其教育理念则应高于目前自由开课、分散授课的公共选修课。在通识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我国民族音乐有利于学生民族听觉思维的形成、民族审美观的建立、民族情感、民族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一)针对性的教学部门

目前,通识教育的实施部门多以学校教务处为主,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有针对性的通识教育教学部门。在组织性、系统性、科学性、教研性等方面欠缺一定的连贯性,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步骤不衔接、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象,不利于通识教育关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目的。因此,设置专门的、有针对性的通识教育教学部门,并引进相关的师资力量是必要的。

(二)完善、合理的教学步骤

结合音乐通识教育的各方面教学内容,合理、系统地规划民族音乐的教学步骤,是最大化实现通识教育教学效能的必要手段。以理论基础为前提,进一步开设艺术赏析、艺术实践等课程。将不同阶段的课程交叉分配在不同年级的课程备选目录中,让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从基础系统的进行的学习。如:每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开设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赏析、民族器乐入门课程等,第二个学期开设民族音乐表演、民族器乐进阶课程等。各部分内容由浅入深,有目的、有步骤的合理教学,全面、系统地安排各民族音乐类别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全面继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素质的音乐通识教育目的。

(三)高效、恰当的教学手段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5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前言:

物理学是一门理科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一定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亲手操作的环节中,体会出知识的内涵。其中,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占据了大部分,所以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单位应该加大改善的力度,从根本上保障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的关系

1.1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利用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效果,其中演示实验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理科人才。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演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为自己的实际操作的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和规范,这种活跃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得到亲手实验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演示实验还可以提高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都是理论方面,学生仅仅依靠理论的知识点,不能全面和细致的了解到知识的重点,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观察到了现象,进而通过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学校效果。

1.2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的工作,首先,物理教师要明确演示实验的目标,并能按照实验的要求,向学生讲解出明确的实验说明,并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时的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内容。然后,物理教师要合理的操作实验步骤,做到正确的示范,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教师规范的操作步骤,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能力,使学生在单独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步骤去完成实验的过程。最后要求物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配合实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思路可以跟随自己的操作步骤,进而使学生深入到知识内容当中,只有这种严格要求的实验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演示实验的教学目的。

2.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措施

2.1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措施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水平,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学校应该结合新课程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加强。首先,要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通过学校领导开展的教育工作,可以使物理教师充分明确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会使物理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水平的不足。然后,学校要根据具体的思想教育情况,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控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物理教学是理科学科,要求学生要有大量的动脑机会,可以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分析,所以只有强化了教师的综合水平,才能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其可以利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2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措施

结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从实验的效果开始进行改进,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去设置实验的改进方案,确保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改变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也负责一部分的实验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分析。物理教学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制作教具,使学生全面的投入到演示实验中,这种简便易行的制作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教具的过程,来对演示实验的流程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可能出现的演示实验现象。自制教具可以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对于经济水平匮乏的学校来说,可以节约学校投入的资金,也可以丰富教师的实验教学手段,利用简化的实验器具,来完成演示实验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教育是我国重点的发展事业,初中物理教学是衔接学生升学的重要内容,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演示实验问题,本文通过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联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改善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所以学校应该结合演示实验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管理和监督,使物理教师可以认真落实教学的任务和职责。同时也要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其可以更加深入的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煜华,孙明,许文龙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J].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21(15):120-123.

[2]宋雪红,王敬之,华雪霞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32(15):452-456.

[3]徐利维,张龙华,邢饶刚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及教师实验素养的培养对策研究[J].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62(140:159-163.

[4]赵海燕,崔正德,高庆玲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资源开发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0,41(13):123-126.

[5]杨宏伟,李晓晨,朱宝欢等.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研究[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22(15):147-150.

【作者简介】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6

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

培智学校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他们对有兴趣的、印象深刻的或刺激强烈的事物容易接受,也易记忆。但他们主要依靠无意识记忆,因而识记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只能记住事物的表面部分和一些明显特征,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他们注意到和看到的事物,往往比同龄正常儿童要少,甚至不如三四岁的孩子。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当智障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重复播放,这就能让更多的智障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智障生学习起来就存在着一定困难。教师利用微课,在设计过程中能按照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生动的图像激发、增强智障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新知,并使之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在屏幕上演示“树上有4只鸟,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进行观察,理解图意并写出算式,比较出加减混合的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在讲解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时,用微视频演示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就暂停,反复进行演示。为了帮助智障生进行计算,可让他们结合微课中摆小棒的过程演示算式“4+3-2=5”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学会”的自信心。本节课中,学生不但牢固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提升了计算能力,而且经历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帮助智障生掌握生活技能

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智障生切实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在生活中成长。例如: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下面条》这课时,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基本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操作并重,所以在微课制作中,老师非常注意所教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在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实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的目的。根据智障生理解接受慢、动手操作能力弱的的特征,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反复演示下面条的具体过程与步骤,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下面条过程的了解,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下面条的操作练习。在周末,请家长辅助孩子下面条,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精神,从而真正学会下面条这一生活技能。

又如:本校对高年级智障生进行了“手工皂的制作”技能培养。为了让手工皂更美观、大方,决定训练学生对手工皂进行包装。准备的包装材料有保鲜膜、包装的纱袋、学校校标、手提纸袋等。微课《手工皂的包装》,重点讲解四个过程:剪保鲜膜;用保鲜膜包装手工皂;用纱包装手工皂;系包装带的四大步骤。利用微视频反复演示包装过程,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包装过程的了解,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包装手工皂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包装步骤,学会了包装手工皂。班里95%的学生学会了这项劳动技能,并在不断的包装练习中,动作越来越娴熟,包装越来越精美。参与学生都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不断得到增强。

智障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将走出校门,融入家庭和社会,他们面临的首先是生存问题。为提升中度以上智障生的生存质量,帮助缓解社会、家长的监护重担。本校高年级以课堂为起点,尝试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奶油曲奇饼干的制作》是以生活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在学习制作饼干过程中,制作步骤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微课通过视频演示,将制作步骤反复进行演示,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制作饼干的步骤。再通过实训,多数中度以上的智障生掌握了曲奇饼干的制作流程以及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曲奇饼干的制作这一生活技能。

结束语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7

一、改变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

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一直是传统实验教学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实验时,学生总是在教师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具体指导下完成实验学习,致使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思维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中的“欧姆定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学过的实验还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设计实验步骤?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老师要让各组学生讨论出每组的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指出各个器材在实验中的用途,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对于每组同学的方案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指出对方的不足或错误及如何改进。这样的实验课堂,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奇妙关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学生思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垫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动手实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对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练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教学“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教师要先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讨论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的估算法,确保实验时选择合适的量程,并让学生对比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找出两实验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电学实验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开课本,不必完全按照课本所要求的实验方法来动手操作,对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有一定的益处。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实验原理,掌握电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又可以通过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主设计实验步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给出的实验步骤往往是固定和单一的,致使学生习惯在教材中寻找实验方法,按照步骤一点点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展的空间,在不违反实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来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的对象”、“实验时我们需要哪些工具”、“为了更好地探究物体质量和其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步骤”等。学生根据教师循序渐进的问题会逐步思考实验所需的对象、工具以及步骤等,从而对实验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实验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骤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体质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实验设计,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创新教育有积极作用。

四、拓展课外实验探究,延伸学生创新精神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8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以往美术教师全凭口头讲解,加上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发挥。通过范画和演示的应用,教师在对美术教材进行讲解时,可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和专业性很强的运笔方式形象化地表达出来。范画是具有实物演示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总的来说,美术是学习绘画技能的一门学科,技能体现在美术作品的灵动性和逼真性上。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范画和演示的方法可以从视觉角度引导学生对绘画技巧进行学习,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亲手作画的能力外,锻炼学生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同样重要,范画和演示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接触到小学课本之外的美术作品。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名家作品,或者是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受到良好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小学生艺术方面的修养。

此外,范画和演示突破了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束缚,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自由开放,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思维,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上能更加得心应手,更加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二、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范画及演示具有完善步骤性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是通过教师设置的画画步骤进行创作的,长期以来,在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和教学步骤学习,这在学生最初接触美术课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范画和演示教学时,可以提前将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步骤划分,然后在恰当的步骤之间穿插范画和演示应用,在美术课堂上边讲解边演示,将范画和演示的功能转变成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这样既增加了美术课堂的层次感,还能起到缓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2.范画及演示具有增强对比性的作用

引用范画及演示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对比,通过经典作品之间以及自身画作和经典作品之间的鉴赏比对,找出自身画作不成熟的地方,发现经典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从而经过教师的指导,认识到和经典作品之间的差距。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对基本构图知识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创作。等学生都完成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幅优秀画作,挂在黑板的左边,然后随机抽选几位学生刚才创作的挂在黑板的右边,再对学生画作上普遍存在的缺陷做重点讲解,通过这样具体比对的形式,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3.范画及演示具有启示思维的作用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9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1前言

化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采取课堂演示、学生探究等各种实验方法,能够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更好掌握和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成长、发展的多元化平台,除了注重学习效果,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与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特殊性,其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心理、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导致产生课堂上学生听老师讲实验,课后背实验步骤方法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倾向,其表现主要是: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验操作和培养实验技能;重视实验数量,忽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重视获得的实验结论,忽视实验的展示过程;重视实验操作及演示,忽视分析实验过程;重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训练学生的实验习惯;忽视对实验进行探索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不良问题。

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意识培养,发挥实验教育的功能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化学课程的改革主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产生了新的课程理念:应该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全面综合的发展,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以实验为主进行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科学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认识,深入挖掘化学教材实验中的内涵,根据课改设计的理念,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动手、思考。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3.2优化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化学教学课堂中要发挥出实验的魅力,对实验进行演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演示实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可以学到基本的实验技巧,如准确选择仪器,掌握步骤、观察并分析等。在实验教学中必须规范演示操作、准确表述实验现象等,是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

3.2.1准备充分

教师应熟悉教学教材、实验步骤和内容,确定实验目的性,准确把握药品用量、温度和溶液浓度,实验要用到的药品、仪器等列明清单,课前,认真检查,预防遗漏。运用有效方法让所有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如果实验装置是无法移动,可凭借多媒体进行实物投影;试管实验时教师应该在室内来回走动;对于需要观察发生颜色变化的实验可用衬托物放置在仪器的后面,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

3.2.2课堂互动

传统的化学实验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基本的实验,教材中有比较完整的规范描述,教师应该采用“预习演示纠错总结”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到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纠正错误,教师及时给予点评与鼓励,师生进行互动总结,最后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规范表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2.3操作规范

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每个步骤将成为学生实际操作的榜样及依据,因此,教师应该规范操作。试验台保持整洁,防止影响学生的观察。取用适当试剂,不仅要确保实验的效果,还要树立节约观念。实验演示要保证准确性,确保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到正确结论。假如实验失败,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剖析失败的原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3.2.4注意安全

实验过程必须保证安全。如事故发生,不管学生、老师,谁受伤都将会导致不良影响。对于易爆、易燃和有毒气体实验,应该采用视频播放实验过程的形式。

3.3采取探索性实验,增强探究能力

新课改把科学探究正式列入主要内容,即学生传统的被动获取向主动探究转变。把化学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向探索性转变,突出创造性,发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研究和探索方法。如新课改教材中制取乙烯的实验,进行探索性实验,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在对乙烯的性质及制取的教学中,可以先介绍制取乙烯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进行讨论与分析,再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制取乙烯实验的发生与收集装置;再提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参考甲烷的性质与实验结合乙烯性质进行探究性设计。在由师生讨论,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分组动手实验。实验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分析乙烯化学性质。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有启发性与探索性,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与实验的技能。

3.4开展各种小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改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创新意识,这点应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要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不能只局限课堂。课外活动的进行不仅是对课堂教学补充与延伸,还是培养学生各种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指导和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开展家庭和课外小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校实验室应该对学生无偿开放,让学生进行各种实验。对于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该鼓励提问题,设计实验方法,独立或合作的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勇于超越和大胆质疑的科学创新精神。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传统实验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训练,学生要无条件的接受教材中的操作设计与规定。把教与训练混为一谈,导致学生出现自觉、不自觉的固定按照预设模式和计划、步骤完成设计目标。最终限制学生自由的发展、思考空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趣味性,必须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启发性与探索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惠华.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1):37.

体育演课的基本步骤篇10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岗位能者,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是我们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方向。在“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职业院校所提倡的“教、学、做、考、评”合一、“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以及学生活动上的设计,提高中专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是药品质量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所授内容是该课程第三章鉴别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药品质量检验的重要程序之一。根据此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本节的教学内容设置为两课时完成。在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显微镜鉴别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显微装片的制备以及显微镜的使用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第二课时,以完成检验鉴别中药制剂“牛黄解毒片”中大黄、雄黄为课程最终目标。整个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模拟药厂质量检验培训新员工的流程,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二、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

本节课属于理论教学内容,如果枯燥地在课堂上讲解装片的制备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步骤,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可将理论课程设计为实训的教学模式。在实验室中,让每一个同学扮演药厂质量检验部门的新员工,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后,可以对药品进行鉴别检验。同时,教师“担任”质检部主任,检查、指导“员工”的操作情况,并将“员工”填写完成的产品检验原始记录作为考评依据。课堂上,根据“员工”的学习培训情况,颁发“岗前培训合格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设立,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对知识点认知、感受,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学过程的缜密设计

本节课选取的鉴别检验对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制剂“牛黄解毒片”,以典型实例设计教学,学生印象深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展开时,将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下一个环节服务的,环环相扣。首先,以“培训师傅”的身份,演示讲解“牛黄解毒片”的装片制备过程,学生观察后,自己动手制备装片。通过感官的触及,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点。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利用制备好的装片来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讲解。教师每演示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操作一步,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跟上教学步伐,实现教师在“做中教”。环节三的内容是在第二课时完成的。学生进入角色,按照药品质量检验标准对“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并且填写产品检验原始记录作为检验结果的依据,这是模拟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的工作流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符合职业要求。本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环节是模拟“员工”岗前培训内容设计的,是为学生独立完成显微鉴别检验所设计的必要知识准备,教学环节紧密连接。最终通过“员工”完成“牛黄解毒片”鉴别检验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教师向鉴别检验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学生活动的悉心展示

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实践――评价,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好习惯。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如下的学生活动:环节一是装片制备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练习――讨论这五个步骤来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比较、观察、总结自己的学习效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环节二是显微镜的使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改进、完善自己的操作,真正体现学生在“做中学”。环节三是学生利用显微镜检验“牛黄解毒片”中的各原料成分,进而完成产品的质量检验。当然,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遗憾。有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时,教师演示操作步骤,部分同学在观察时受到实验室环境的限制,造成教学细节上的盲点和误区。部分同学为了能够跟上教师的操作步调,而没有注意到操作细节,导致学生在独立完成检验时,操作不规范,总是遇到异常情况。如果教师课前能够拍摄一些操作图片,并在细节部位做上标记,学生结合ppt展示的图片,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操作,然后多些时间,让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互相帮助,争取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准确操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