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推荐12篇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推荐12篇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推荐12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08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一篇

时光荏苒,在我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我这稍显漫长又稍显曲折的博士生涯即将进入尾声。作为一名浙江大学的土著,我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留在求是园继续深造,选择直接攻博这条道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浙江大学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年,也在这十年中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这一路走来,想说的话有太多太多,想感谢的人也太多太多,恩师、同窗、亲友,是你们各方面的帮助和关怀才使我能够一路坚持下来,也正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的求学生涯才充满着绚丽的色彩。

我的论文倾注了导师郑晓冬教授大量的心血,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具体执行到最终论文的定稿,郑老师无不亲力亲为,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全方面的支持。

多年来,郑老师在学业上尽心指导,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更是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了良好而又宽松的学习工作环境。于我而言,郑老师不仅是一位学业上的导师,更是一位生活上的长者,她用女教师特有的细腻引领着我在各方面踏实前行。郑老师广博的专业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诚信的处世风范使我在博士生涯中受益匪浅,而这些财富也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在攻读博士期间,余挺副教授对我的课题研究计划、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实验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以及论文的撰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这些为我论文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对科研的专注、对论文写作的独到见解都使我受益良多,特此表达我衷心的感谢!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周文文副教授、陈卫副教授、尹源明副教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本系罗自生教授和冯凤琴教授对论文的选题和开展给予了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学院的许多老师对我博士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予了热心的帮助和支持,研究生科冯水娟老师给我的学习、工作及毕业环节提供了诸多帮助和关怀,陈素珊老师和翟云仙老师对我的生活表达了诸多关心和支持,在此谢谢你们一路的关心、爱护和鼓励。

本论文的大部分工作是在本实验室完成的,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本实验室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你们对科研上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获益匪浅,对生活上的关心爱护让我铭感于心,而我们早已在长年的共同相处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而这珍贵的同窗之情必将持续一生。感谢我的师姐王一非、刘霞、汤海清、任雪艳、刘娜,我的师兄张辉和邹慧熙对我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和关心,感谢远在美国的师姐殷资对我和家人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师姐王慧倒、同窗刘燕和朱瑞瑜在读博生涯中的鼓励、支持和陪伴。感谢我的师弟路来风五年多来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尤其是在论文撰写方面的帮助。感谢我的师妹曾丽珍在实验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感谢同窗吴涛和郭峻对我科研上的指点和生活上的关照。感谢本科生玛合布巴对我实验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我在郑老师的课题组读博期间,实验室的其他兄弟姐妹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一一表示感谢,他们是我的同窗王鹏和陆蕾,师弟倪庚、唐飞、冯劲浓、齐学明、徐仕翔、高梓淳、胡浩、宋海昭、徐阳、张杨扬,师妹沙莎、沈金儿、热米拉、余辰、陈倩茹、李唐琼、俞卓萍、李玮、阎芙洁、杨佳丽、徐冬冬、高慧、张凌霞以及其余在此未提及名字的一起奋斗的同窗们。

正因为有你们一路上的鼓励、支持、陪伴和关心,才有我一路的坚持。此外,感谢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黎军英老师和戎念杭老师在电镜观察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指导。

感谢我的博士班同学张进杰、刘连亮、张京顺、孟瑞锋、苏忠锐、鲁健章、杨海花、陈延、彭燕、徐容容,感谢你们给我的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的照顾、建议和关心,尽管我们现在各奔东西,但是我永远都铭记着一起度过的紧张、艰辛而快乐的博士生活。感谢我的本科同学兼博士同学沈妍和童彦在各方面给予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博士同学兼好友马颀多年来对我和家人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感谢我的师姐卢晓凤、我的师兄邹平、我的同学姚超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爱护,能够认识你们是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我的至亲,我亲爱的父母、外婆、奶奶,远在天堂的外公和爷爷,你们一路上无条件地支持我所做的任何决定,给予我你们所能给予的所有的爱,特别是我的父母和外公外婆,替我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责任,而我所能回报的只有微乎其微。在我读博期间,我失去了我的两位至亲,“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残忍和无可奈何,而我也希望我能够顺利毕业可以给远在天堂的外公和爷爷带去些许安慰。我还要将感谢献给我的丈夫奚弘之,我们在我读博期间相恋、结婚、生育,你不善言辞,但却默默地为我做好你所能做的每一件事,让我能够安心于学业,你和女儿也是我读博期间最大的精神支柱。

在真心面前,语言有时候总是那么苍白,最后,我用最真诚的心,感谢所有在此尚未提及、给过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和亲人们!感谢你们的支持、鼓励、关爱和陪伴,也衷心祝愿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切顺遂!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二篇

摘要:本文以1065篇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全面分析了学位论文的施引及被引信息,以管窥国内档案学博硕士的学术视野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本研究建议各高校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及学位论文开放获取问题,同时建议国内档案学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

关键词:博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学;引荐分析法;Dh指数;文献计量

作为博硕士多年学习成果的结晶,每篇博硕士学位论文或多或少总有创新之处,蕴藏着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思想。而且作为完整的学位论文通常须系统性征引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故经由众多博硕士集体鉴赏、评估的研究主题、参考文献等信息对我们探测学术前沿非常有价值。开发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不仅能够揭示博硕士的学术贡献,促进学术界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也能够提升学位授予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本文以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引文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施引和被引角度全面探析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数据来源及方法

2学位论文的施引和被引分析

文献类型分析。提取2014年136篇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并统计其类型及次数,得到中文期刊(5109次)、图书(1225次)、英文期刊(832次)、学位论文(465次),这显示出档案学博硕士在消化吸收知识方面的文献类型偏好和能力。提取学位论文被引文献并统计其类型及次数,得到学位论文(1380次)、中文期刊(965次)、会议文献(43次),这揭示了学位论文成果的市场影响特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博硕士所引用的文献类型比较丰富,但中文期刊论文所占比重很大,同时也少量引用了博硕士论文、英文期刊和图书;而学位论文的消费者主要是博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与情报类学位论文相比,档案学学位论文所引的英文文献数量明显偏少。

据任红娟(2013)[3]利用2003-2012年CSSCi档案学来源期刊的被引数据进行的研究,被引次数在20次及以上的高影响力学者依次为:冯惠玲、何嘉荪、胡鸿杰、周毅、傅荣校、安小米、丁华东、何振、张辑哲、王英玮、张照余、周耀林。这与利用学位论文引证数据得到的表1榜单有较大差异,两份名单中的相同部分均以粗体标识。这两份榜单揭示了档案学高影响力学者群体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影响力差异。结合表1数据和学位论文题录信息可知,由于论文选题等原因,博硕士引用较多的学者除业内高影响力学者外,还参考了其导师的有关成果。此外,表1所列学者大多与中国人民大学有较深的学术渊源,如冯惠玲、黄霄羽、邓绍兴、胡鸿杰、安小米、李扬新、张会超等,这印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档案学界的强大影响力。

施引者分析。为分析学位论文的影响力,需对施引者的学术地位和引证行为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文用Dh指数表征施引者的学术地位,用引用次数不少于2次的引用行为界定高频施引者,即引荐者。表2列出了部分被引次数较高且被引荐次数≥2的学位论文所影响到的学者及其学术地位信息。

由于Dh指数与h指数一样都和研究者的资历正相关,我们借助Dh指数可知表2所列施引者的学术影响力较小且资历较浅。这说明即使是高影响力学位论文也尚未得到业内主流学者的重视。对比表1和表2数据可知,博硕士所引荐群体的学术资历要比引荐博硕士论文群体的深。这说明尽管博硕士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参考了许多高影响力学者的成果,但其产出的学位论文的影响力偏弱,仅能影响少数学术地位较低的学者。

学科影响力分析。对学位论文所引用期刊和引用学位论文的期刊进行统计,并利用自编程序按照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的学科分类对这些期刊进行标记,得到这些期刊所属的学科,所得部分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top10学位论文引用期刊全部为中文档案类期刊,其中8家期刊为2014年北大版核心期刊。此外,分析全部引用数据可知,学位论文引用频次较高的其它期刊多属于图书馆事业、情报学。这说明档案学学位论文征引较多的是中文档案类论文,也参考了一定数量的中文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但对外文成果的关注不够。

从被引数据看,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被《兰台世界》《办公室业务》等档案类非核心期刊引用,而来自本专业核心期刊的引用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学位论文还被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期刊少量引用。这说明学位论文的参考价值有限,跨学科影响力较弱。

综合分析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据和被引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在与其他学科的学术交流方面较为保守,学术视野不够开阔,需加强对其他学科成果及档案学国外成果的关注和利用。这与王新才[4]等给予档案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学位授予机构分析。为探讨档案学学位授予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本文尝试分析学位论文广受关注的高校和重视利用学位论文成果的高校。汇总各高校2004-2015年的高影响力学位论文的被引信息(单篇论文被引次数≥5),得到各学位论文授予机构在CnKi数据库中展示出的学术影响力,如表4所示。为深入探讨各高校对学位论文成果的关注和利用情况,本文还从学位论文施引角度进行了挖掘。由于采集整理学位论文的施引信息相当于建立小型专题引文库,工作量很大,故本文仅整理了2014年136篇学位论文的施引信息略作示例,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4和表5可知,在某些高校缺席的情况下,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位论文在校内外均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重视利用档案学研究成果的高校和受档案学界关注的高校重合度较高。这些在档案学博硕士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高校均较为重视利用档案学学位论文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位论文的开放获取对提升学位授予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有着积极影响。

3分析与讨论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CnKi收录学位论文信息不全。从收录的院校来看,武汉大学有26篇,中国人民大学只有4篇,而南开大学的学位论文没有被收录。从收录的时效性来看,近两年的文章数有所下降,这与学位论文呈现上升趋势有一定的冲突,说明近两年的学位论文还没有全部上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CnKi所提供的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有时要比原文少。

部分档案学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较差。学位论文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引用学位论文的文献多为学位论文,且施引者的学术地位普遍较低。这与杨奕虹等[5]认为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被引率普遍较低的观点是一致的。这说明档案学博硕士参考了大量文献撰写出的学位论文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这可能意味着很多学位论文缺乏创新,而这正是导致被引偏低的根本原因。

档案学学科相对封闭。学位论文所征引的期刊多为档案类期刊,而引用学位论文的期刊也多为档案学期刊。此外,关注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的高校与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影响到的学校高度一致。这说明档案学科相对封闭,很少参考其它领域的成果,其影响力尚未辐射到其他领域,而知识交流也主要局限在几所高校间。

对策与建议。

针对数据收录不全的问题,建议有关方面加大学位论文数据开放及整合力度。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不、延迟或仅少量学位论文会直接影响高校的实际学科影响力。从长远看,将学位论文深锁闺中不仅会降低学位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而影响高校的学术声誉,同时也会由于缺乏外界的评判和反馈而导致学位论文质量的下降。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学位论文的开放获取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也能对广大师生进行有效的激励,从而提升本机构的学科影响力。此外,针对部分数据缺失问题,建议各方尽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缩短数据更新周期,加强数据校验,减少学位论文数据缺失现象。

各高校应重视并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各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的要求,导师也应在日常的学术研究中多鼓励研究生从事创新性探索,研究生也应有紧迫感,广泛阅读中外文文献,开阔视野,努力提升科研水平,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的“含金量”。

档案学科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国内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固然有其特殊性,较多地参考自身成果也属正常现象。但任何学科只有不断地从其他学科汲取营养才能发展得更好,因此档案学应加强与他学科的交流借鉴,提升本学科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正如卢小宾、高欢[6]所建议的那样,档案学需要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中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拓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提升档案学研究的综合性,此外还应当吸收社会学、生物学与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4结语

本研究发现学位论文是否开放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群体对朋辈学术成果的感知和利用,这无疑会影响其对各高校的专业实力和声誉的判断,建议各高校认清专业成果共享对推动学科发展及提升本机构专业影响力的重要性,重视学位论文及机构知识库的开放利用问题。本文还发现档案学学位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偏弱且局限于档案学学科,建议广大博硕士加强对国内外档案学及其它学科成果的学习利用。

博硕士学位论文属于灰色文献,较难获取。目前国内尚无任何机构能够完整收录全部学位论文。限于目前的研究条件,本文利用收录相对较全的CnKi博硕士学位论文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所采集样本中部分知名高校的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收录不全,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且博士论文一共只有13篇,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三篇

摘要:运用计量的方法和模型,从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和论文指导教师三个方面对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行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优博;计量分析;洛特卡分布;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9207

一、引言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的评选工作,已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启动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1]。

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对推荐学位论文进行初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承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

二、历年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自1999年首次进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至2011年共进行了13次,共评选出中国156个高校/科研单位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279篇,提名论文1902篇,如表1所示[2]。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说明,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评选工作进行13年来,评选结果平均为每年篇,说明评选工作符合“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2010年全国毕业博士生万人,评选出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仅占总数的。在评选第一年1999年,参评论文基数仅为8957篇,评选出的100篇优秀论文占总数的。可见,虽然随着国家博士生的逐渐扩招,每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1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达到万人,然而,论文评选依然不超过100篇,使得获评难度急剧增大,获评几率大幅降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然而可以预见,未来每年的参评论文基数将大幅上升,获评论文将低于总数的,显然这将大大降低参评博士生的热情,无法起到鼓励人才的作用。因此,建议能够随着博士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将获奖论文的数量控制在1%左右,保持与评选初年持平的水平。

三、历年获奖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一)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评单位包括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即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至2011年,1279篇获奖论文共来自156个高校/科研单位,对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获奖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影响效果。获奖总数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如表2所示。

中国科学院共有44个下属科研院所获评优博论文,总数达18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并且相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获奖总数都在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规模庞大,2011年共有4832人获得博士学位,相比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选基数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拥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20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为培养优秀博士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中,除中国科学院外,全部

是国家“985工程”一期大学。这一方面说明“985工程”一期建设高校都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985工程”大学依托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56个学位授予单位中,包含了39个“985工程”高校(共39所),和89个“211工程”高校(共113所),也就是说,包括了全部“985工程”高校以及的“211工程”高校,39所“985工程”高校共产出优博论文768篇,加上中国科学院的184篇,这40所高校/科研单位共产出952篇优博论文,相当于的学位授予单位产出了,大致符合“二八率”的分布,说明中国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洛特卡分布统计

(四)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分析

将历年获奖论文的数据,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一级学科获奖论文的总篇数,以及其中指导老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同样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选择pearson(皮尔生)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为,大于,说明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同样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将其中指导教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与总篇数进行比重分析,按照所占比重降序排列,比重大于等于50%的学科如表6所示。

在85个获得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中,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平均为,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一级学科而言,将近1/3的获奖论文来自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并且,超过50%的一级学科有20个,有4个一级学科相关性达到100%,分别为公共管理、军制学、社会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比按照学科门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以一级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更加明显。显示出一些学科获奖论文成果高度集中在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http:///xwyyjsjyxx/zlpj/yblwpm/.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eB/oL].[2012-05-22].http:///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http:///cae/jsp/?oid=.

QuantitativeanalysisofnationalexcellentDoctoralDissertations

QiUJunping,ZHaoYuehua

(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p.R.China)

abstract:

Usingquantitativemethodandmodel,fromthreeaspectssuchasthedegreeconferringunit,disciplineandtheDissertationinstructor,thispaperconductsthestatisticsandanalysisoftheselectionresultsofthenationalexcellentDoctoralDissertations,anddrawsthefollowingconclusions:(1)excellentDoctorshaveformedacoregroupof“985project”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ChinaacademyofSciences;(2)Scienceandengineeringaccountedforofthetotaloutstandingdoctoraldissertations,showingtheproblemofunevendevelopmentofthedisciplineandtheunreasonablestructure;(3)instructorsandthenumberofexcellentDoctoralDissertationsobeyLotkadistribution:f(yx)=,andtheinstructorsofawardedexcellentDoctoralDissertationshighlycorrelatestoappraisalGroup,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is,appearingtheproblemsofselectionmechanismtosomeextent.

Keywords:excellentdoctoraldissertations;quantitativeanalysis;Lotkadistribution;correlationanalysis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四篇

摘要引用是学术论文中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从事学术写作不久的英语硕士和博士生来说,学会在学术论文中合理恰当的引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借助实证类学术论文引用理论框架,对比研究国内实证类英语硕博论文与实证类专家期刊论文在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中引用情况的差异。结果发现国内的英语硕士和博士在论文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的引用,在文本形式和策略上与专家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引用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实证类英语硕博论文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专家对文献引用特征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学术研究写作中能够准确恰当的引用是学术研究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专家为了揭示学术论文中的引用特征,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引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其中涉及不同的学科,如应用语言学、社会学等。

引用功能策略划分上,主要有国外thompson、petric、mansourizadeh&ahmad以及国内的徐p。thompson把融入式的引用功能分为:溯源、识别、根源、参考和例证。在此基础上,petric鉴别出九种引用功能:归属、例证、参考、应用、评价、建立链接、比较和其他。这种划分具有一些瑕疵,某些功能之间存在着功能重合部分,比如建立链接功能与其他功能是有重合的。在综合了thompson和petric的引用理论上,mansourizadeh&ahmad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引用功能――支持。其实支持功能和建立连接功能一样都是属于宏观意义上的,与其他的引用功能存在重合处,不应该与其他功能划为同一平行位置。

基于国外理论不足及对国际实证类语言学期刊论文分析的基础上,徐p重新梳理修订了一个新的引用理论。该引用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了前人优秀的划分成果;二是适合英语实证类学术论文;三是在引用功能方面,将其划为宏观上的引用功能和微观上的引用策略,避免了以前出现的功能之间重合的问题;四是与以前不同,将一些小的引用策略合并为一个策略,因为在分析文本中时常发现被合并的小策略常常是难以切分开的。

表1:引用理论分析理论框架(源自徐p)

目前,对学术论文中引用特征的研究偏少,而学术论文中结果与讨论部分的引用对于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部分往往需要牵扯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成果建立联系。因此,本研究将以徐p的引用分析理论为框架,将国内学生的实证类学术论文与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在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引用情况对比研究,分析学生论文在分析讨论部分与期刊论文存在怎样的差异,并探讨其潜在原因。

2研究问题和方法

国外期刊实证类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在引用的文本形式和策略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硕博论文与其相比存在怎样差异?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五篇

摘要: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既是为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又是博士培养国际化的必要举措。本文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科进行的国际化评审实践出发,深入分析专家的评审重点,通过对比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评阅意见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35-02

一、国际化评审的重要意义

博士培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即论文采用全英文书写,主要由外籍专家评审,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有利于比较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评审促进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提高,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同时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国际化评审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全英文专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我国攻读全英文博士学位。有些高校甚至聘请了国际知名外籍教授担任全职教授或兼职博导。这部分博士生毕业全部撰写英文论文。采取国际化评审的方式,更符合这些师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众多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双学位博士生项目。试行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优质留学生生源来我国攻读双学位项目。

三、国际化评审的实践背景

此前,国内少数高校曾进行过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5],但是并未有大范围的实践。国内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尚待完善和改进。因此,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实践为借鉴,通过分析和总结,试图为今后国内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探索提供参考。

我校的生物学科近年发展迅速,在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三,且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生物学科成为我校985三期试点国际化评审的学科之一。本文以该学科进行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为例,通过分析专家的评阅意见,力求从国际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总结出先进经验,为今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四、评审的侧重点分析

参加评审的既有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欧美专家,也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洲专家,还有来自欧美著名大学的华裔专家,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对总计32份国际评审专家的评阅意见的分析,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评阅的重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侧重点的不同。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科学,讲究的是发现未知,各国专家都关注论文的创新性,以及创新的实用价值。不过专家们评阅关注的点各有不同。

(一)欧美专家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六篇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该课题主要收集、整理和研究出土的汉代简牍、画像砖石、汉印、封泥、金石铭文等相关资料,借以理清内含的职官制度的内容。研究的重点是出土文献所见的职官制度资料。

首先,收集出土文献中关于汉代职官制度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理清它们的内部关系。其次,对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汉代职官制度的资料,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理清它们的关系。再次,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职官制度资料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相互的异同之处。最后,将所有的材料和目前存在的研究成果汇总在一起,加以综合比较研究,力图能够将它们内在的关系和性质理清,并形成结论。

难点是逐条的考证辨析,以及如何作出精当的结论。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文献考察的方法,主要从各类出土资料中考察文献所遗的职官制度的内容。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认为该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填补空白的重大创新,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这样系统地研究。况且,众多的出土资料以及零星的汉代职官制度研究为该课题积累了研究的基础。因此,如果能够下一番苦工,在吸收当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能做到重大学术创新。

关于具体的创新点,需要在对所有材料进行初步整理之后,才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14年5月至8月,完成资料的搜集工作。

2014年9月至10月,完成资料的整理工作。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完成初稿,并将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2015年6月至11月,进行修改、补充工作,并定稿。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七篇

四年的博士生生活一晃而过,回顾这四年的求学历程时,我很确信自己留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化成了这部博士论文。非常欣慰在这样一个明媚的季节为自己的博士学业交上这最后的答卷,这也是对我这四年学生活最好的纪念。

这本博士论文的完成要感谢许多给予我帮助的人,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xxx教授一以来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以及在生活上和学业上的关心与帮助!还要感谢在论文开题时辅仁大学康士林教授、上海师范大学xxx教授、上海外语大学xxx教授已及我校的xxx教授、xxx教授和xxx副教授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在论文预答辩时xx教授、上海师范大学xxx教授和我校xxx教授、xxx教授所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硕士生倒是xxx教授一直以来对我学业及生活的关心,她也对我博士论文的写作提出了不少可贵建议!感谢我的同门尤其足郭西安师妹和黄晚师妹平日关于我论文的探讨和对我论文最后的校订!感谢我的室友张静一直以来对我学>」生活的关照!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还有男友在我求学期间所给予的关心与支持!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八篇

光阴荏苒,年华似水,岁月总是在你经意与不经意间一如既往地踩着自己的步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三年前,我带着感恩的心来到随园,转眼间又要带着感恩的心离去。

感谢我的导师钟振振先生,感谢他让我有徜徉随园的机会,感谢他为我的论文指明方向、打开思路,感谢他逐字逐句地为我批改论文。钟师是一坛醇厚的老酒,呆在他的身边愈久,愈不舍得离去。

感谢我的第二硕导龚联寿先生,从硕士到博士,龚师一如既往地从文献上支持我,没有他,三年的时间这本不太像样的《中国楹联史》绝对不能完稿。是龚师将我带进楹联的园地,并且一路呵护我的成长。

感谢程杰老师、邓红梅老师,从开题到预答辩,他们均给我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意见。程老师还特地让人转告我,说我的论文选题好,一定要认真对待。

感谢浙江大学朱则杰先生,在我定下论文题目之后,他坚定地支持我,对我说,认真地做下去,中国清代文学的研究专家已经关注了楹联这一领域。

感谢我的同学俞王毛,她一丝不苟地为我梳理语句、校点文字,她的热忱、认真让我知道有—种友谊不需要语言诠释。

感谢春秀、俊之、建哥,他们带我给笑声的同时也让我知道博士论文可以在轻松状态下写就。原本紧张的博士论文攻竖日子因为有了摇桂花、捡银杏、打核桃的故事而格外惬意。

感谢朱国伟、杜昆同学,当我为某个概括性词语感到山穷水尽之时,他们总能让我柳暗花明。

随园的曰子虽然清贫,却充实、单纯、快乐。将近不惑之年还能过上充实、单纯、快乐校园生活,实乃人生至幸。感谢生活,感谢命运,感谢每一个给我帮助的人!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九篇

20XX年9月博士入学时,导师侯运炳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博士生期间做什么方向的科研并不要紧,关键是做科研的态度和掌握科研的方法。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导师不仅是教给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在使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使我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借此机会,我谨向导师对我多年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由衷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其他的老师,正是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使我能够较好地完成我的学业。

在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xxx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周健奇同志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浩、于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想感谢的是实验室的各位同门,博士研究生期间,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获了很多,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很难顺利度过博士生期间的学习,向同门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支持、鼓励、安慰的家人、爱人以及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为我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爱你们。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十篇

【1】Chittaranjanandrade,HowtowriteagoodabstractforascientificpaperorconferenceJpsychiatry2011;53:172-5.

【2】Howtowriteanabstract

【3】philipKoopman,Howtowriteanabstract,CarnegiemellonUniversity,october,1997,

第二部分,如何写摘要

1.摘要的长短

2011年发表在一份物理学杂志的论文(Jphysa,vol44,492001,2011)的摘要只有区区两个单词(probablynot)。

虽然有一些期刊的摘要可以分成几段,大多数期刊的摘要只是一个段落(oneparagraph)。以英语写成的标准的学术文献的一个段落一般有100到200个单词(word),因此,一般的摘要也应该在100个单词以上。

如果按要求将摘要的五个要素清晰地放在摘要中,那么一篇英文论文的摘要一般会有200到250个单词【1】。【1】Chittaranjanandrade,HowtowriteagoodabstractforascientificpaperorconferenceJpsychiatry2011;53:172-5.由于一个英文单词(word)可能对应一到多个汉字,因此按字数,中文摘要可能更长一些。第2节给出的摘要,原英文是168个单词,翻译成中文后,是383个汉字。

2.举例:五要素如何放入摘要中

以下是《自然》期刊的文章【2】的摘要,在每一部分的起始位置,在括号里注明了该部分属于五个要素中的哪一个或几个:【2】pinarakcakayaetal,natURe,Vol561,pp416–419(2018)

可见,五个要素并不一定完全按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这样的前后顺序在摘要中出现,几个要素可以出现在一句话中,如上面摘要中的方法和结果同在一段之中。菲利普•库普曼教授提到【3】:【3】philipKoopman,Howtowriteanabstract,CarnegiemellonUniversity,oct1997.

如果问题显然不有趣,那么最好把动机放在第一位;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在一个被广泛认为重要的问题上不断取得进展,那么最好先把问题陈述放在前面,指出你要解决的是更大问题的哪一部分。

3.大学写作中心推荐的优秀摘要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写作中心列举了肯珀—纳普遗赠委员会提供的优秀摘要【4】。

【4】https://writing.wisc.edu/Handbook/presentations_abstracts_

这些摘要由一系列不同学科的高水平本科生撰写。以下是其中两个例子。为了不丢失原意,这里只提供原文。

人文科学摘要举例

自然科学摘要举例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写作中心提供了更多的风格不一的摘要,这些风格的多样性来源于不同学科在摘要中强调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程度存在差异。

4.要点总结

摘要的长度与读者对象有关,也与文章包含的内容多少有关。如果文章面对的是普通读者,或者包含的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均比较新颖,那么摘要可能较长。摘要需要一目了然地包含五个要素(动机、问题陈述、方法、结果和结论)。如果论文涉及的问题很重大,可将陈述放在动机前面。不同学科的摘要强调的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程度可能不一样。除此之外,一些期刊可能对摘要写法有特别规定,见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一些期刊的特殊规定举例《自然》周刊是一份大众读物,对摘要要求高,对初始投稿的摘要和录用后的论文的摘要都有规定。初始投稿的摘要要求比较简短【1】:【1】

provideageneralintroductiontothetopicandabriefnon-technicalsummaryofyourmainresultsandtheirimplication(提供主题的一般性介绍,以及主要结果及其含义的简短且非技术性总结)。录用后,对摘要要求规定更详细,且与其中的论文类型有关【2】。【2】例如,《自然》的论文(article)对摘要是这样要求的:

articleshaveasummary,separatefromthemaintext,ofupto150words,whichdoesnothavereferences,anddoesnotcontainnumbers,abbreviations,acronymsormeasurementsunlessessential.itisaimedatreadersoutsidethediscipline.thissummarycontainsaparagraph(2-3sentences)ofbasic-levelintroductiontothefield;abriefaccountofthebackgroundandrationaleofthework;astatementofthemainconclusions(introducedbythephrase'Hereweshow'oritsequivalent);andfinally,2-3sentencesputtingthemainfindingsintogeneralcontextsoitisclearhowtheresultsdescribedinthepaperhavemovedthefieldforwards.

《自然》的通信(Letters)论文则要求摘要有基本介绍(basicintroduction)、较为详细的背景(background)、一般问题陈述、主要结果、意义(context)和远景(perspective)。

《自然》评论类论文摘要模板【2】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对摘要的规定则很简短【3】:theremustbeanabstractofnomorethan600characters,includingspaces,whichshouldbeself-contained(nofootnotes)foruseinabstractingjournalsanddatabases.CommentsandRepliesshouldnotincludeanabstract(必须有不超过600个字符的摘要,包括空格,该摘要应该是独立的(没有脚注),用于摘要期刊和数据库。评论和答复这两种类型的文章不需要摘要)。【3】http://fo/《pLoSone》的摘要格式中,明确包含了背景(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四个段落。图2是该期刊上一篇文章的摘要【4】:【4】pLoSonedoi:

图2《plosone》摘要举例【4】航空航天领域《aiaaJournal》有关摘要的指南包括总则、摘要内容和摘要长度【5】:【5】

要点建议:菲利普•库普曼教授认为,如果想吸引人们阅读你的文章,那么写一份有效的摘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6】。【6】philipKoopman,Howtowriteanabstract,CarnegiemellonUniversity,october,1997如同维基为什么提到的【7】:在你把细节写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将它正确的格式化。因为摘要只是对你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所以很容易完成!【7】在投稿前,仔细阅读所选期刊对摘要有何要求,并至少阅读该期刊一整期的论文摘要,供模仿。这样,写摘要就会相对容易些,对照指南和范本,写摘要就简如填空。

第四部分,学位论文摘要

1、引言

2、博士论文摘要要求

1)充分理解学位论文摘要的作用与特点:

摘要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评阅人最先会阅读论文摘要,为了得到好的预期,需要写好摘要。

摘要是全文的总结,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呈现了你工作的所有主要元素。摘要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与论文标题一起起作用。在一些学位论文检索系统中,只出现摘要。在论文答辩公告中,可能会写上摘要。那些不来参加答辩和不会阅读全文的人,从这个摘要中可能了解到了你的工作。摘要不能简单看成序言和前言,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写上论文全文,那么摘要能起到替代全文的作用。

2)摘要需要兼顾长度限定和内容构成:

学位论文摘要一般有长度限制。例如,提交给加拿大国家档案馆的摘要,硕士论文是150个单词,博士论文是350个单词(各大学对摘要长度一般也有规定)。为了保持视觉上的连贯性,博士论文的摘要一般要求限制在一个双倍行距的页面上,尽量不要跨两页。

摘要虽然是抽象的结构,但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结构,并且应该代表全文的所有的主要元素。例如,如果你的博士论文有导论、文献回顾、方法、结果和结论共五章,那么在摘要中应该分配一个或者多个句子来总结每一章。在摘要的最前面明确指定你的研究问题(即问题陈述,problemstatement)。正如论文本身一样,你的研究问题对于确保摘要的连贯性和逻辑结构至关重要。它们形成了其他元素附着的骨架。在摘要中只有提到一到三个问题的空间。如果在你的论文中有超过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你应该考虑通过将一些问题降低到附属地位来调整它们。(比如说,博士论文解决了六个问题,那么可以突出三个问题,而另外三个问题降至附属地位来介绍)。

3)摘要需要突出研究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

摘要中最常见的错误是没有给出结果。

如同论文本身,论文摘要的主要功能不是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而是告诉他们你发现了什么。其他信息,如你的研究方法(method),主要是为了支持你对你的结果提出的要求。摘要的后半部分(大致占一半的篇幅)应该致力于总结和解释你的结果(指出有什么价值)。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十一篇

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写作

今天,再谈谈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写作问题。博士生入学即可以选题,但开题报告是有要求的。其要求是我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来的经验总结,同时也参考其它高等院校如南开大学等博士论文的开题要求。以前我曾给大家讲过,现在再强调三点:

一规范操作

规范操作要讲究程序,博士论文开题应遵从以下四个步骤操作:

(一)写开题报告的条件

可以写开题报告其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从教学方面讲,要修完所学课程,学习成绩要合格;从科研方面讲,要有阶段性研究成果,所写问题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并且是深思熟虑的,对相关资料的占有是丰富的。

(二)开题报告的形式与结构

着重注意四点:1明确立意。即要交代自己为什么写这个问题?从何时开始研究此问题?研究的意义何在?等等;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即你所作的论文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是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说明;3研究的新意。即你的独创、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新成果?4研究计划。即在开题报告中要讲清研究计划,并要具体翔实。

(三)开题起点与基础

写开题报告的起点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研究。应该是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深。确立起点的原则是|: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而现实的起点则应对导师的有关学术观点加以评述,并以此做为接力点,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往前走。导师此问题的研究终点应该是你们的起点。举例来说,有的同学写城市经营时提出一个"指标体系",写这个问题就要明确自己的起点在哪里?自己的平台搭在什么基础上?理论的起点应该是目前已有的指标体系,现实的起点应该是导师的有关此问题的观点。关于"指标体系"我曾在我的两部书中有所涉猎,但都从未自称是什么"体系",相反我强调是"举例",因为完成一个体系是很难的,我想留给后来者,但是我始终主张城市经济学里是要有指标体系的。同时我指导的我的博士生毕业论文里,已初步建立了有关城市管理的指标体系(见王延辉毕业论文),也体现了我的思想,你们写城市经营的指标体系理应将此视做第一手参考资料,你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而不是避开这个基础重新自搞一套,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四)开题报告的重点

一言以蔽之,就是创新。这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应该是你们文中最精彩

的华章。有的同学的开题报告恰恰在这部分从略,是不合适的。这部分应该是你们着笔墨最多的地方,是你超越前人,亮出自己观点,最打动人的地方。

二革除旧习

我认为,我们现在做论文的博士生仍然存在以下三种旧习需要革除:(一)抄袭型

抄袭之风,由来以久,有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我指导博士生论文的首要要求就是要革除抄袭之风,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欧洲著名时装博览展示专家、瑞典勒塞克公司设计师玛莎·柏克伦德在她的《加入wto后的中国时装》一文中写道"在中国存在着仿制问题。从一件衣服到高科技产品在中国都可以被仿制出来,我发现这样的工作方式却被一些人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当然,从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重要的是必须分清寻求灵感与抄袭仿制的不同。许多公司认为只有一模一样才算仿制,如果采用某人设计的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即使你只采用了某人设计的一部分也将被认为是抄袭。"可见,局部的模仿也是抄袭,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在服装行业里,要造新衣服需要设计,设计不能抄袭,否则是侵犯知识产权。理工科毕业生写毕业论文也叫毕业设计,不是抄袭。在台湾,导师要求学生每篇论文都要亲自调查,并且要把调查方法和经过写出来,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抄袭之不可能。这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二)描述性

这个问题可以说更普遍。特别是教师出身的学员写讲义写惯了,把别人的成果拿来一编排,标上章节符号就算自己的了。只是描述、"批发"别人的陈货,摆的琳琅满目,就是没有自己生产的东西。有些自然科学确实只要好好描述客观存在就可以了,如地理学、天文学等等;历史学一般也只需要描述历史过程(当然也与人的历史观有很大关系)。经济学只描述肯定是不行的。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把私人资本的仇恨引到战场上来。经济学论文一定要通过论证、论战才能确立的,真理只有愈辩愈明。任何浅层次的描述文都不是论文。

(三)说教式

你们从写硕士论文起就有一个不成文法的传统习惯,先引经据典铺陈一堆理论,外国的打头,中国的跟随其后,洋洋万言,显得很有学问,但是这些理论是干什么的,与你的论文主体思想是什么关系,则对不起,不甚了了;后面接着就是一堆"实证研究",一半对一半,各管各的。其实,论证过程应该是理论与实际水乳交融的过程,水与乳是分不出来"界限"的。分出来了就是变质了,不能饮用了。不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就是说教式的理论,没有用的烦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起来,就是有"矢"没有"的",就不能让人接受,其作用也发挥不出来。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这些旧习一定要改,要引起注意,预防旧习变恶习。

三功夫到家

这里讲三个到家

(一)资料到家

(二)认识到家

认识到家就是前面谈到的"意义",只有认识到家才有动力,才能提高,写出新意。同时,可以把所写问题拿出去,让人理解,任世人评说。应该到达一个境界:不达目标不罢休。

(三)逻辑到家

逻辑到家是方法问题,我认为这方面还要加强。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要下功夫去研究。我看最近送给我的两份开题报告,这三方面很不到家,还存在前面说的旧习,要快点改哟!

(于宁根据饶会林教授于2001年11月3日对博士生的授课讲话整理)

一位在香港理工大学作研究生的同学,读到我最近在《壹周刊》发表的关于学术研究的文章,说他和一些同学很想知道关于写论文的事,陈辞恳切,希望我能在《壹周刊》作回应。既为人师表,这样的要求我是不能推却的。

先答该同学的一个问题: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有什么分别?严格来说,没有分别。一篇好的硕士论文,胜于一篇平凡的博士论文;一篇博士劣作,硕士不如也。因此,一位大学研究生,若有进取心,是不应该考虑写硕士论文的。在美国,经济学硕士是不用写论文的。大致上,该硕士是个安慰奖。你攻读博士读了两三年,校方认为你拿博士没有希望,但又不好意思要你空手而去,就给你一个硕士。在美国的名大学,如芝加哥大学,一位学生申请读硕士,是不会被考虑的。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申请者没有进取心,孺子不可教也。同学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校内的老师说博士与硕士论文的分别,是有或没有创见。错!英谚云:太阳之下没新事。另一方面,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

举一个例。我自己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推翻了经济学二百年的观点,应该是有创见了吧。但我的老师艾智仁对我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你说是我创新,还是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创新?同学要注意的是

绝大部分的所谓创新观点都是废物,一文不值的。刻意去创新是犯了学术上的大忌。找到了一个自己认为需要解释的现象或问题,翻阅一些有关的论着,就放胆地自己去想,想时要完全不顾有没有新意--到最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在经济学行内我被认为很有新意,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很少阅读他人的论著。

六十年代初期,我大约下过三年苦功读书,昼夜不分地在图书馆内生活,但其后就与书隔离了。严格来说,我没有读书(或读他人的论着)起码三十年。我喜欢天马行空地自己去想——就是与同事研讨我也是不喜欢的。对我来说,独自思考是一种乐趣,因此,在学术上我从来没有与他人合作过一篇文章。要写博士论文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写经济论文,你对经济理论一定要有相当的掌握,因为问题一定要从一个理论基础去看。但这理论的操纵不需要很全面。经济学理论的全面操纵,花一生也不足够。你要全面有点认识,但在某一部分要知得很深入,掌握得很通透。

举一个例,高斯()对一般的经济理论知得很少,但在「成本」的概念上却超人几级。他所有的重要论着都是与「成本」有关的。我自己对一般经济理论的认识,比高斯多,但却比不上港大的任何一位同事。但像高斯那样,我有一技之长:在价格理论中,我对需求定律的认识自成一家,所以每次出招都是需求定律,虽然我很少提及「需求」这一辞。

任何世事,可以从很多个不同的角度看。高斯以「成本」看世界,我以「需求」看世界,但大家的结论十之八、九都是相同的。所以同学要写博士论文,或要在经济学上有点建树,对经济理论要简略地全面知道,但更重要的是要集中而深入地对某部分(或某小部分)操纵自如。

没有如上所说的理论基础,你本领再大也不容易写得出一篇可取的论文。这好比建造房子,你不懂得用工具,从何建起?天下的工具数之不尽,你不可能件件皆能。与其每件一知半解,倒不如选一两件自己可以控制自如的。

有了工具,其他的就要靠自己,也要碰碰运气。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那你就要到市场走走。你要像小孩子那样看世界,或学刘姥姥入大观园,尽可能天真地看。没有成见,不管他人怎样说,你会觉得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一「奇」,都是博士论文的大好题目。试举一些例子吧。

为什么在有竞争的市场上,购物者会讨价还价?所有经济学课本都不容许这个现象——我自己为此想了三十多年,到去年才找到答案,但因为退休将至,不打算下笔了。为什么在九龙广东道的玉器市场,玉石的原件出售时不切开来,让买家看不清来猜测石内的玉质是怎样的?为此,一九七五年我坐在广东道的街旁卖玉,到七六年有了答案,但今天还没有写出来。

是的,科学上的学问,是因为不明白而要试作解释,对或错不重要,有没有文章发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学们若没有好奇心,就不应该在什么学位名衔上打主意。你要在名片上印上什么衔头,没有谁管得。(我自己是从来不用名片的。)找到了认为需要解释的现象,你就以自己所知的理论作分析,有了大概的答案,就以假说(Hypothesis)的形式来处理,再到市场搜集证据,印证自己提出的假说是否被推翻了。这样,博士论文就是一级的。达到如上所述,你还要做两件事,其一不重要其二重要。不重要的是要追查你的论文题目有谁作过类同的研究,补加些注脚,充充场面,好叫论文比较容易发表。重要的是到最后你要把自己的假说一般化,希望这假说能引用到不同的现象去。

这最后一点的或大或小,或成或败,就要靠点运气了。高斯因为研究电台的

广播频率而成功地把问题一般化,成立了高斯定律,拿得诺贝尔奖!

转自素心学苑。

博士工作论文格式范文第十二篇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25-03

1实行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积极作用

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博士学位论文采取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看,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制度是实现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全过程中真实、客观、公正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优秀合格的博士毕业研究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博士研究生努力提高自己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积极性,更加注重论文的原创性,起到了一定威慑作用。

(2)有利于监督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论文认真指导和严格把关。由于匿名评审制度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审阅、同意后才能申请送外评审,而专家反馈回的评审意见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博士生导师对论文指导的优劣程度。因此,绝大多数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送审的博士学位论文都不会掉以轻心,都能进行严格把关。

2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是通过匿名评审方式,对博士生、指导教师和相关专家三方建立的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监督机制。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在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制度上的实践,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申请、审查、评审三大管理环节。

申请

博士生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后方可送审申请。

审查

实行导师、学院、学校逐级审查制度,审查合格后由学位管理部门负责寄送、联系、确定三位评审专家,进行学位论文匿名评审。

匿名评审管理

评审专家随论文会同时收到一份设有打分项目的《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专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打分情况和评阅意见返回到送审单位,学校将根据专家的不同意见,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打破过去送审零淘汰率的格局,如实的反映博士生论文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