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32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1

威海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市和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把瓜菜、果茶、食用菌等标准化基地和“三品一标”认证,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量化考核内容,定期调度通报。采取田间指导、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每年开展集中培训活动300多次,培训群众4万多人次。把农业标准化知识纳入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范围,培训各种农业技术人员3000余名,达到村村都有1-2名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人。

据了解,从2006年起,全市累计发放奖励资金2070万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进行奖励。从2009年起,财政每年安排1200万元的产业化发展资金,对建设标准化基地规模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补助。同时出台了《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威海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威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奖励办法》,《威海市蔬菜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和《威海市苹果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奖励办法》等一批农业标准化规范性文件,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围绕瓜菜、果品、茶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引用、修订与制定相结合,结合实际和产业特点,制定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工规程等标准,完善了标准化基地的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等多项标准。制订了多种蔬菜、果树、茶叶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目前,共制订修订农业标准176个,涉及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畜牧、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内容涵盖产地环境、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要求和包装、标识等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市蔬菜、果树、茶叶等大中型生产企业和合作组织都能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统一生产。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2

存中国农业这片大海中,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十年一剑,成功地壮大为“中国农业绿色航母”,那么在“北大荒集结号”的旗下23艘战舰组成了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守护着共和国的大粮仓,拓展着共和国现代化农业的海疆。

这个光荣舰队中的员八五二分公司,在“北大荒集结号”的领航护佑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敢为人先地科学实施农业“五化”创新管理,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抢占农业现代化新高地为已仟,甘当现代化农业抢滩登陆的“冲锋舟”。在总公司吹响的一次次冲锋号角中,八五二分公司成功的拿下了一个又个制高点。

2008年粮豆总产47.53万吨。平均单产502公斤,平均亩利润313元,在国家农业部、垦区组织的五大作物高产攻关评比中连续五年获垦区榜首,累计获得16项第一。2003年至2008年五度捧得“全国粮食先进场”的荣誉。

围绕标准抓落实,提高“冲浪”水平

八五二分公司的人都知道,庄稼好的竖大姆哥的背后是实施了农业“五化”创新管理,即:“设计工程化、管理工厂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开展了以备耕看准备、春种看质量、夏管看长势、三秋看标准、全年看成效的“五看”竞赛,加大了对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了标大了对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的执行力度,提高了标准化生产引领水平。分公司针对农业生产不同篾理时期,还制定了《农业生产实施方案》、《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考核方案》、《农业标准化达标工作方案》、《植保工作方案》、《春播生产方案》、《田间管理工作方案》、《秋收工作方案》等管理标准,建立了农业生产经营地号档案、农机具标准管理档案、技术人员动态管理档案、农业生产安全记录档案。

通过“设计工程化、管理工厂化”理念的实施.配套完善了各作物不同栽培模式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并健全了统供种标准、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和投入品采购标准,使统一供种率达到95%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实现了农产品的优质、均质化生产,使全场粮豆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粮豆单产、总产实现了五年五大步。从2003年的粮豆单产332kg/亩、总产23.3万吨、家庭农场年人均收入5000元,提高到了2008年的粮豆平均单产502kg/亩、总产47.53万吨、家庭农场年人均收入14508元,粮豆总产与人均收入实现了翻番。

围绕实用抓普及,提高“船员”科技素质

八五二分公司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优势区域布局的总体规划,陆续建成5个旱田、5个水田,示范面积24000亩。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带8条,总长度228公里,辐射面积3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0%以上。并利用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带这个载体,每年进行现场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及种植大户8000人次以上,使全员的科技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科技园区成为了科研人员的讲台,科技示范户的舞台,广大种植户的看台,现代农业的展示台。2008年,八五二农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73%和86%,高于全国平均值16个百分点。

几年来,我们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8个管理区中遴选了58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分为部级、分局级、农场级科技示范户三个级别,其中部级280户,分局级100户,农场级200户。科技示范户覆盖了全部的76个作业站,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个农户。同时,从技术人员中严格选拔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指导员专门从事科技入户推进工作。2007年,农业部科技八户大豆首席专家韩天富研究员一行来场检杏指导工作,看到科技示范户种植的大豆,一致认为八五二的大豆种植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9月,经农垦总局大豆专家组测产,分公司第六管理区第作业站科技示范户陈平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达到286.57公斤,名列农垦总局第一。

围绕高产抓攻关 提高“冲锋”航速

2005年以来,八五二分公司参加农垦总局组织的“五大”作物高产攻关活动,共获得16项总局级高产攻关及高产创建第一名。2008年,经专家组测产验收,百亩核心区玉米平均亩产943.2kg,千亩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876.5kg,万亩展示区玉米平均亩产836.27kg:万亩展示区大豆平均亩产283.9kg,有6项高产创建产量指标获农垦总局第一名,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单位,水稻被农业部农垦局确定为高产创建示范单位。

围绕基础抓投入,提高粮食增产“续航”能力

存管理区的基层作业站绿树环绕、铁艺围栏、彩钢罩顶、水泥地面……,如花园的地方就是种植户们屯金堆银、停放钢牛铁马的晒场、农具场了。近几年来八万二分公司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23亿元,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四个突破。

在粮食整理能力上。投入晒场建设资金3199万元,改建水泥晒场25万余平方米,仓储设施26栋,建成玉米烘干塔2座,水稻烘干塔1座。

在水利建设上。共投资5130万元,新建桥、涵、闸等水利建筑754座,打机电井50眼,治理了大、小索伦和小孤山三大涝区,完成了蛤蟆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建设项目,有效提高了全场农业生产的抗涝防旱能力。

在农机装备更新上。共投入资金3800万元,其中1700万元改建标准化农机具场724万平方米,21000万元用于更新农机具。五年间,八五二分公司拥有农机资产总值3.4亿元,农机总动力达13.7万千瓦,田旬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于垦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被誉为“垦区农机化事业的排头兵”。

在交通运输环境建设上。用于道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共计1.02亿元,建成通乡公路116.91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交通环境,为粮食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围绕安全建体系,提高抗“风浪”能力

为保障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八五二分公司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治理易涝面积54万亩:一方面在有害生物预警方面,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完善生物预警体系建设,将农作物病虫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再就是加强农业气象建设,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成了自动气象监测站,实现了气象监测自动化,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预测、预报灾害性天气,灾害气象信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防患于未然:同时建立健全了农业风险互助组织,配备了5门“三七”高炮,4门火箭炮发射架,建立了全覆盖的人工增雨防雹系统,使局部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3

一、任务目标和主要内容

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即在重点地域、品种、环节和企业,通过政府推进,相关部门扶持,依托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区农业化学投入品综合管理,实施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推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种养、生产加工和出口管理,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种植养殖示范区域。随之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示范区规模,最终形成大区域或整个行政区划内与国内外标准相一致的种植养殖标准区,达到示范区基地建设与Gap认证和国际认可相对接的要求,促进全区出口农业发展。

(一)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辖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农业(畜牧)、财政、工商、公安、环保、质监、商务、安监、广电、区联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规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以提升示范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建设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通过有效整合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健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工作长效机制,提高示范区政策法规的有效运行和监督,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有效、持续完善、执行性强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撑。

1、由办公室协调检验检疫部门,对涉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有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整合,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法规依据。

2、由办公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协调农业(畜牧)、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对示范区政策法规的执行、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管理使用进行综合治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

为创造出口农产品生产良好的用药环境,由办公室主导,商务、农业(畜牧)、工商、区联社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给渠道,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形成农业化学投入品产、供、销、用全程链式管理模式和有效控制机制,保证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安全和规范科学使用,确保示范区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实行登记备案管理

由办公室牵头,联合农业(畜牧)、工商部门,综合国内外标准和使用效果进行筛选评估后,确定示范区内推荐用药名单。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的准入资格申请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颁发准入资格证书,并在示范区进行公布,并对获得准入资格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针对其产品中是否含有违禁药物、主要成份是否有变化进行检查,对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撤销其准入资格。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追溯体系,并做好记录。出现质量事故时进行追溯,查明原因第一时间进行纠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签订经济责任合同,合同中要注明农产品质量连带责任,风险共担。

2、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行专营专供管理

(1)加大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力度。由办公室牵头,组织协调农业(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成立执法队伍,按照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和进口国要求,对全区范围内整个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和整顿,全力消除违禁、剧毒药物、无证经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为示范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用药环境。

(2)强化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专营管理。由办公室对当地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和有效整合,确定面向示范区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销售的连锁经营专营店。专营店供货渠道来自农业化学投入品登记备案企业,销售对象是示范区农产品种植加工基地、企业。店内销售人员需经过技术支持组的严格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专营店须形成完备的台帐制度,建立质量赔偿制度,执行有效的追溯程序。

(3)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专供管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程序,根据推荐用药名单从获准登记备案企业或专营店直接购买农业化学投入品,同时按要求建立完备的追溯体系、台帐档案、质量赔偿制度。

3、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行规范使用管理

农业、畜牧等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进行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应建立完善的农业化学投入品选用、购买、保管、发放、使用程序,保证用药安全。要严格遵守安全停药期,在收获前规定期限内停用任何药物。协调市检验检疫局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企业不按要求执行,暂停其产品出口。

(四)加强示范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由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龙头企业带动,镇街推动,通过制订示范区种植养殖基地推进方案,因地制宜,合理选择,优化出口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区,实行标准化管理,推进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

由区政府统筹规划,制订全区示范区种植养殖基地推进实施方案,制订各项扶持、奖惩政策,促进全区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各镇街结合本地域土壤、水利、交通、种养习惯,成立农村股份制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上联加工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与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签订种植、养殖、销售合同,统一为农民提供物料、种苗和技术,从而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形成相对较大规模的连片专业种养殖基地,提高示范区内农产品安全性。

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由出口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据其加工出口计划,选择适宜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确定种植养殖规模、标准。在该基地示范区,通过强化农产品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经营理念,推广先进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技术,严格操作规范,实现出口农产品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基本目标。

由办公室牵头协调市检验检疫局,对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形成标准化出口种植养殖基地,并向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五)加强对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

由办公室牵头,将现有的农业(畜牧)、质监部门及企业等已有的检测资源有效整合,针对示范区管理建设特点,建立以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主,区农业(畜牧)、质监部门和龙头企业实验室为辅的出口农产品检测网络,负责对出口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立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由办公室牵头协调市检验检疫局,对收集的质量安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风险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发出预警。对于发生问题的示范区基地或企业,根据预警信息,立即进入纠偏程序,启动追溯程序,查找生产日期、确定种植养殖基地、备案号、查阅种植、养殖管理记录、检验报告等,分析成因,研究纠偏对策,采取纠偏措施并进行纠偏后评估。评估结果按整改力度、是否到位等因素划分为三级,分别为:合格、基本合格或限期整改,对于不同的评估结果采用不同的措施。

二、组织机构

1、机构组成:

组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分管商务副区长,分管农业副区长

成员:区各镇政府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区园管委分管副主任,农业(畜牧)、财政、工商、公安、环保、质监、商务、安监、有线电视、区联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2、领导小组职能:

(1)负责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部署;

(2)形成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安排各相关部门、镇街、企业开展工作,研究、部署示范区管理重大事项;

(3)对有关政策法规修订计划、草案进行审定,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待批准后实施;

(4)对整个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示范区建设办公室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查考核,负责对各组成部门、单位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指挥,指导实施纠偏措施。

3、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规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常设机构。

主任:

副主任:

常驻人员:商务局3人,农业局2人,畜牧局1人。

非常驻人员:工商局、公安局、环保局、质监局、安监局、区联社各1人。

说明:各镇街、区园成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各村设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联络员。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履行职责:

(1)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向领导小组提报政策法规修订计划、草案、方案、标准,制定示范区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及程序;

(2)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单位及龙头企业参加联席会议,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和信息,研究开展工作;

(3)整合各部门行政执法资源,协调市检验检疫局,联合区农业(畜牧)、工商、公安、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统一执法,每年开展4—6次联合执法活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对相关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全区使用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组织评估,形成推荐使用农业化学投入品名单,负责审查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质量,并组织专营备案工作,对符合要求的生产厂家和经营企业发放准入证书;

(5)整合相关部门、单位的检测资源,组织开展监控和验证,制定有关监控、检测、抽检计划,并对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得出监控结论,为追溯、预警、纠偏做好技术支持;

(6)搞好宣传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国内标准知识的宣传指导,制定农业化学投入品规范经营单位标准。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指导、评审和检查;

(7)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向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汇报,并按指示协调各职能部门、镇街、区园进行干预、纠偏、应急处理等工作;

(8)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工作监督网络、农资销售追溯网络,并实施运行;

(9)完成区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

农业(畜牧)局:负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负责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的管理整顿,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及违禁药品行为,组织开展常规执法检查活动;严格审查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和条件,对不合标准的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取缔其经营资格;定期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经营及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并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组织对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负责相关疫病疫情监测预警;负责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审核,依法取缔无证经营;负责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市场的管理整顿,查处制假贩假及经营使用违禁药品行为,组织开展常规执法检查;定期对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经营及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并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负责相关疫病疫情监测预警。

工商分局:负责农业化学投入品流通环节的日常管理,联合农业(畜牧)局搞好农药广告的审查管理。对经营农业化学投入品企业的营业执照的发放,必须通过农业(畜牧)、安监等部门的经营许可,并经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审查后方可办理,严格营业执照的年审工作,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配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建立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安监局:负责高毒、剧毒农药等危险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管理整顿,严格农药类《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定期开展常规检查活动,依法取缔不合格单位的经营资格;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安全检查。

公安分局:负责查办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过程中妨碍执行公务、暴力抗法案件,负责查处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稳定。

环保局:负责区域内环境检测监控,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定期对加工企业、种养基地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水源进行取样检测。

质监分局:负责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帮助企业制定标准,抓好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产品质量、计量器具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组织检查活动。

商务局、有线电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执法、检查、宣传等工作。

财政局:负责保证各项配套资金、办公车辆及设备的及时拨付。

区联社:负责本部门经销网点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好农资专业配送工作,严把农资进货关口,为农民搞好服务,接受办公室的有关工作任务,配合办公室对其所属经销单位的监督检测。

各部门要将日常管理资料(包括经营许可证、审查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按时上报示范区管理领导小组。在监督检查、处理案件、抽查、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法规程序操作,做到执法规范、记录清楚、资料完整,并将结果每月上报区示范区管理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由办公室统一组织调度建设工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优质服务,抽调人员要与原单位工作彻底脱钩,集中办公。有关责任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工作落实。各镇街、区园要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开展工作。

(二)政策倾斜,物质扶持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是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区政府已经通过了该项工作的实施意见,各级各单位要积极配合,职能部门要全力以赴,全方位进行资源、人员、技术、物资整合,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各单位要保证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扶持。

(三)规范管理,健全档案

每个监测点都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保存影像资料,并把建设工作的各种文件、方案、工作记录、作物长势分析、检测结果、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4

abstract:withthenewsocialistruralconstructionandthe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agriculturefile,asoneoftheelementsofeconomicgrowthinruralareas,hasbecomeincreasinglyrecognizedbysociety.thisarticlebrieflydiscusseshowtodevelopinformationresourcesofagriculturefile.

关键词:农业档案信息资源;新农村;档案工作

Keywords:informationresourcesofagriculturalfile;newcountryside;file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67-02

0引言

目前,我国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尚还处在低水平认识、低层次开发和低质量标准发展状态。资源闲置,开发迟滞,产品搁置的管而不用,编而不研和开发多,利用少,效益差的问题普遍存在。诸多档案的原有价值实现不了,内容价值挖掘不出了,如不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势必会阻滞农村档案信息的传播和转化,延缓农业大跨越发展。怎样才能将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这一事关国家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服务性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研讨如下:

1抓住一个开源

农业档案信息开发源即为馆室藏农业农村档案。县级农业档案主要分布在县乡农、林、水、畜、机等涉农部门和行政村,由于农业档案形成的地点机关、空间不等,时间长短不一,课研成果不同,加之人员活动分散、单一,故归档材料不够齐全完整。特别是行政村。室藏多为会计档案,门类少、数量小、内容单,结构不合理,农业档案和农业科学技术档案贫乏,信息资源先天不足。充分的信息资源和丰厚的物质基础,是做好开发工作的首要条件和必要保证。我们在档案开发的同时,一定要抓住开源,注意加强对档案信息库的培植。要丰富室藏内容,优化信息结构,增加信息含量,仅仅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建立多门类、多载体的农业档案;要完善立卷归档制度,认真抓好农业经营、土地承包、农村科技、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化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坚决杜绝档案资料的流失和散失;要拓宽档案资料接收范围和档案信息的来源渠道,广博征收有关农业生产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档案资料,使档案资料的来源由过去的被动性收存变成开放型发掘;要在建立业务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档案的科学分类和系统整理,完善多方位、多角度检索工具,增加检索和深度和广度,保证档案信息的快速存贮和准确传递。

2实现二个转变

2.1转变服务思想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重守摊轻编研和档案工作重视为村政建设服务,轻视为生产经济服务;重视为领导决策服务,轻视为农业科研服务;重视档案资源的自我开发、自我利用,轻视档案资源的共同开发、共同享有的思想与观念,使档案人员的开发意识不强,模式陈旧,手段落后。系统的编纂研究和深层次的开发挖潜很少。这种低水平的开发服务,同我国农村产业化、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形势与数量多、范围广、专题性和系统性强的利用需求相差甚远。要适应跨世纪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待客上门的服务思想,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改变管用脱勾的思维定式,变被动为主动编研;改变封闭保守的开发意识,变档案信息的独家开发为共同开发;改变自给自足的利用观念,变档案资源的为我所用为社会共享。

2.2转变价值观念档案信息开发者的价值观应为寻求最佳的开发形式和手段,以最小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最多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然而习惯性思维却常常把开发者的价值基本定式于求必应的无私奉献,片面强调服务意义上的价值而忽略了实际效用方面的价值。只要有者需要就可动手开发,很少考虑和问及选题开发的意义、内容价值的含量、产品成果的效益和投入产出的比例。从而出现了不管投入的草率开发,不问效果的盲目开发和不求产出的形式开发。回看我们的编研成果之所以有相当数量被冷落搁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发者的价值观所致。因此,在信息资源开发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讲价值求效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瞄准农村经济这个主战场,没有现实利用价值意义的档案暂缓开发;较比价值量大、应用广泛的农业科技档案要先开发;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档案要多开发。要在确保正确价值取向的前体下,充分利用好农业档案资源,尽力发挥其新效用,实现其价值增值,为科技兴农和富民强县做出贡献。

3建立三个体系

3.1建立开发服务体系即建立一个以档案开发者为主,以档案利用者为辅,以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立项开发、产品推广、利用反馈与产品实效研究为工作内容的开发服务工作体。目的是满足社会利用的需求,实现档案信息快速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现在看,农村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还基本处于相互脱节状态。开发者管编不管用,利用者讲用不讲研,往往多的是开发者的主动编研与利用者的被动接受,且编了,用了,就算了。开发目的、需求动机与成果的实际运用难以形成一致和统一,降低了开发效力。建立开发服务工作体系,将开发者与利用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形成共识与合力的基础上,实行超前服务和跟踪服务,即可以充分表达出利用者的需求愿望,准确及时的给开发者以鲜明的主题思想,使其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去反映实现主题,优化产品质量;又可以发挥开发者的职能和作用,帮助利用者增强对信息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利用效果,激发和扩大开发的社会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者与利用者的相互配合,共同总结研究开发技术与经验,探索开发利用的规律、特点和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开发工作。

3.2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农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尽管在县级已开展数年并多见成效,但在文献加工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因所需的档案资料短缺,所寻的网络信息阻滞,而贻误开发利用的好时机。正是由于县级农业档案信息管理分散,传媒手段落后问题的存在,使开发主体对开发客体的信息含量及内容价值认识、把握不够充分、准确和清晰,从而造成开发产品质量低下。建立以农业、农村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网络,旨在开发者与利用者之间架起一条信息的桥梁,使区域内的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管理集中化、传播现代化、开发系统化、利用综合化,宽阔流畅采编渠道,方便快捷资料撷取,进而加大农业档案编研资料借鉴参考的知道价值和网罗度,在区域内形成农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效应,最终达到活化农业档案信息,为农业科技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之目的。建立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体系,首先要建立起以县农业主管部门为依托的,囊括全县农业农村档案的系统档案目录中心,以便在宏观上把握整体资源优势,熟悉开源内容,明确息流方向,择优价值取向。进而建立和完善纵向联网、横向贯通的,以档案馆室为主体,以涉农部门为纽带,以乡村农户为基础的农业档案信息网络。从形式上合内容上完整、规范农业档案信息的管理、交流与运作,充分利用有用资源为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适用的档案信息服务。

3.3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档案有效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对农业档案开发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主要是对开发利用工作实行纵向挂钩、横向协调,管理成网,互相制约的办法,通过确立工作目标结合激励机制、制衡机制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来推动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卓有成效的进行。实施目标管理,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要结合工作讲求实际与实效。建立领导分工责任制,使领导责任清晰,权力分明,保证开发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顺利进行;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将开发利用工作的质量化指标与效益指标列入单位分管领导与具体工作人员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之中,保证开发工作有计划、有措施的稳步进行;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开发责任,落实编研任务,保证立项开发产品有质有量按时完成。同时还要相应地建立工作检查监督制、开发成果讲评制、利用效益奖罚制等,确保编研工作目标责任到位,工作任务到位,手段措施到位,成果效益到位。

4做到四个开发

4.1适时开发这是档案开发利用的时空性要求。档案文献编纂资料的利用如同档案利用一样,有其一定的条件性与时间性,离开了文献利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即使是再好的开发产品也难以收到好效益。适时开发,要求我们把握农村工作利用需求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一切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有价值的开发成果及时、准确地传送到最急需的利用者手中,以求得最有价值开发成果的最佳利用效益的实现。

4.2重点开发这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点性要求。农村档案的利用有其一定的层面性和特殊性。要在内容广泛、数量浩繁的农业档案信息开发的系统工程中,把握农村档案利用的基本层面,突出农村工作的重心,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题开发,即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又符合农村建设的实际。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也是农业档案开发的重心与重点。所以,我们要把能够牵动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发展的各要素档案放在开发的主要位置,大力开发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档案、特色经济档案、农业科技档案突出于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档案等等,积极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农场工作和产业化经营经验,努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发展质量效益型的特色农业,确保农业农村档案在符合于农村工作实情,结合于农业生产实践,贴近于农民生活实际的开发中得以充分的开发和运用。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5

牵头协调委属各相关单位对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监督与管理;负责与县食安办的联络;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日常工作;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农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度计划与实施方案;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的收集与汇总、传递上报和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申报、实施与监督管理。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三品一标”可追溯制度。负责对各乡镇农监站的业务指导,加强检测技术业务培训,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业务素质;承担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督检测任务,做好县本级农产品例行检测;配合省“蔬菜质量例行监测”对我县的产品抽样工作。

二、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负责对全县农资经营单位(户)的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和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负责全县农业投入品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督促农资经营单位(户)建立健全农资购、销货记录台帐;查处使用国家禁、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净化我县农业投入品市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驾护航;对督办、转交、举报等来源方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严格依法督促查处;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的行政复议工作。

三、委园艺科:

组织拟定蔬菜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抓好蔬菜标准化知识培训,指导蔬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规模高效农业发展;督促蔬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把好生产技术关,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四、县植保站:

负责高效低毒农药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者正确、合理使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做好培训工作,加大统防统治工作力度。

五、县作栽站:

组织拟定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抓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六、委生产综合科(信息中心):

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网络宣传与。

七、县农广校:

负责全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合理使用农药、肥料、作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的培训工作。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探讨

农业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我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实况、经验、措施和方法,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好务,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保持农业稳定与发展,帮助农民奔小康,是档案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整理料不断变化和受到损坏,档案的“寿命”是有限的,档案资料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这对于农业档案部门和资料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任务。

一、档案损坏的原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现就纸质制成档案例材料而言,损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纸质制成材料的质量、纸质好坏、印刷工艺、写字墨水质量等都会影响档案“寿命”,是纸质档案遭到损坏的内在因素,还有就是档案保管条件也决定着档案存活的寿命,如环境、气候、虫害等外在因素。

二、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生活资料。农村经济,不仅要引进先进技术,而且还要推广先进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农业和农村档案,记载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记录了农村各项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提供了重要凭证。

近年来,村级档案虽然实现百分之百的建档,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村级档案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从目前来看,农业科技档案的积累和归档工作还存在严重问题,比起其他门类或专业档案差距太大,我们发现农业方面的档案大多数是经验式管理,自讨方便,谈不上立卷标准、管理规范。个别的档案还存放在各业务部门个人手中,虽然乡(镇)村建立了档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档案门类不全,大多数是文书、会计、村民档案,要使农业档案真正为“三农”建设中发挥作用,非常有必要对农业、农村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

三、农业和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农业和农村档案建立后,加强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规范的内容有:档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类、组卷、编目、保管利用、人员素质等。1、建立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制度。农业和农村档案量大、面广、信息资源丰富,要想系统地管理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就必须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既有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又要有档案室机构和档案人员,还要有业务基础设施完备的档案用房和用柜,使农业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供应、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农作物新品种等项工作中形成的档案都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对农业档案形成的时间、归档内容、归档份数都要进行严格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立卷、归档、保管、利用、做到制度健全、标准一致、管理规范。2、农业和农村档案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农业档案要围绕农村“三农”、基层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科技兴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经营、粮棉购销、体制改革减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鎏逑档雀飨钪氐愎ぷ髦行纬傻挠斜4婕壑档母髦置爬嗪透髦衷靥宓蛋覆牧辖行广泛的收集,对这些材料形成的用纸、用水,案卷的分类、组卷,各种目录的填写都要参照机关业务建设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在业务指导工作中作到基础业务建设要起点高、一步完善到位。3、农业和农村档案材料的保管条件。为确保档案安全和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对各单位、个部门、各专业户形成的文件材料通过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专房、专箱和专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防范措施。

四、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好处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3-0301-01

阿城区幅员面积2452km2,辖15个农村镇(街),108个行政村,808个自然屯。总人口59.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9万人,农村劳动力15.5万人。耕地总面积7.78万hm2。阿城区于1990年开始进行绿色食品开发;2009年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基地3.33万hm2创建工作;2011年完成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创造任务。截至2011年底,阿城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88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72个,阿城区种植业全部实现了无公害化生产。在“三品”开发过程中,做到了“产地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上市有标识,质量有追溯”。

1制定统一标准,抓好标准化生产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标准化生产,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严格执行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产要求,科学制定管理方案,保证生产、加工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各类技术标准、科学操作规程110个,并将其统一印刷后发给从事农业生产、加工的农户。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建设“三品”基地时要坚持“规划科学化、环境优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的原则,以“综合整地标准化、种子优良标准化、生产资料使用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生产操作标准化、收获储运标准化、产品加工标准化、商品包装标准化”的生产标准来约束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1]。三是广泛应用科技成果。结合全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特点,在每个镇(街)建立1个高标准的示范区[2-3],全区共建15个示范区,面积636.94hm2,涉及农户1121户。

2实施严格管理,抓好关键点控制

在“三品”生产中,要从源头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是健全档案,抓好质量追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将农产品标准化操作规程、农户、龙头企业档案、区域环评结果、生资生产经营业户、投入品清单等资料纳入了微机管理。具体做到了“十进机”,即:组织管理资料进机;发展规划资料进机;规章制度资料进机;科技培训资料进机;科技成果应用资料进机;示范区带动资料进机;投入品监管资料进机;农户档案管理资料进机;认证主体管理资料进机;环境监测资料进机。二是在农产品的各个销售点设立监测点,随时监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着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措施落实

在整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践中、狠抓标准化生产和严格质量控制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具体的步骤实施。一是进一步加快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三位一体”认证步伐。通过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大基地”,加快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扩大认证认可覆盖面。二是抓好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储运销“三大环节”监督管理。加强对“三品”生产基地水质、土壤、大气、病虫、疫情、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监测与管理,严格控制外来污染物,通过有效综合整治,改变生产环境;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管理,实现“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达到规范化生产、加工、储运。三是抓好认证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填写记载。要求生产企业和农户如实填写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做到生产记录要及时、准确,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要及时指导填写,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定期抽检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填写情况。

4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对农产品市场监管

各级政府应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来狠抓,并将其放到工作议程上,及时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监测工作,督促农户、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技术要求生产安全、无公害农产品。一是建立生产者、经营者档案,及时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并让其作出安全承诺,建立农产品安全责任制度,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不安全事故,可及时找出源头,及时作出处理。二是对生产者、经营者灌输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其能够自觉进行安全农产品的生产。三是对农产品投入品等进行统一供货、统一配送,减少因农产品投入品带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四是加强农产品销售前的检测工作,及时剔除不合格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4]。五是实行不合格农产品追究责任制,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要追究其生产者、加工者的责任,凡是其连续3次检测的农产品均不合格可以勒令其停止生产[1,5]。

阿城区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更新了农民观念,改变了传统习惯,促进农业经营由粗放走向集约,由单纯重数量走向数量质量并重。通过“三品”认证[6],带动10万户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效益得到了稳步增加,如阿城香源源合作生产的香瓜,认证前销售价格为8元/kg,2008年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贴标上市价格为10元/kg,增加了2元/kg,增加收入60万元,仅此一项,合作社农民人均增收就达1万元。

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信度,打开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通道,大量的认证产品进入了大型超市进行销售,几年来在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没有一例因质量问题而被投诉;同时,国家、省对阿城区认证的669个农产品轮流抽检,抽检合格率为100%。

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用肥和规范生产管理的自觉性,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此,推行农业标准化,不单纯是一项追求现实经济效益的生产措施,也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维持长远发展,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5-7]。

5参考文献

[1]张玉华,魏艳波.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坚强保障[J].民营科技,2009(5):80.

[2]方勇.永康市芋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金奎祥.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8(5):39-41.

[4]张志伟,王志国,张玉华.政府在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推进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57-60.

[5]成昕,武兆瑞.充分发挥“三品”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发言选编[J].农业质量标准,2007(4):9-12.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

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构建概述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进行收集、传输以及储存的活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一般分别是指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数字化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传递网络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工具,能积极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的建立有两个好处。第一,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同时也系统化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内容,软件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解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本身的价值,提高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这有利于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挖掘。第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特点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易复制、所占存储物理空间小、传输快捷,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便利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使其能服务于更多的人群,有效扩大服务对象范围。

但在工作中,应注意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不足。便利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管理可以造成极为突出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软件使用和网络的引入在信息化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被窃取的风险就增加了,因此,需要在信息化的同时做好软件及网络安全工作,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新时期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2.1加强软硬件建设

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加大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一是硬件设施的到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不仅需要使用到台式电脑,与之配套的dvd刻录设备、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和良好的网络条件也不可或缺。因此,要加大在的硬件购买方面的资金投入,配置完善的硬件环境,完善网络条件,保证将信息使用主体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设备的稳定链接。第二,管理软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考虑当地网络、硬件、服务对象范围后,决定软件的使用。另外,很多管理软件的漏洞较多,若不及时升级,会使得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平添安全风险。所以应综合考虑软件的各方面情况,根据其成熟性、公司实力、售后服务等方面选择各方面较稳定的软件。

2.2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具,目的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各地工作条件不一,方法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的共享工程量较大。因此,必须有效建立起一套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对于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的整理、统计、服务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定,以此作为进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这种统一的标准的使用,使各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在合并统一管理、查询时无阻碍,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十分有利。

3“3S”技术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S”技术(GpS、GiS、CiS)在发达国家的各个产业中应用得都相当广泛,而我国在基础测绘、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国防建设等方面也大规模使用此项技术。从国内外目前的使用经验来看,对主要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土地流转等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采集、管理,完全可以利用“3S”技术带来的便利,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打下坚实基础。

(1)信息采集与整理。首先,需要用GpS获得基础土地数据,之后使用GiS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再将相关因子输入。之后,要运行核对、查漏补缺等程序模块。通过此一系列操作,农村土地承包基本资料可以较完整地获取。在后续环节中,底图应选择宗地勾绘图,以方便在计算机上描绘宗地界限,标注宗地内业号。最后,选择比例尺,建立图表关联,查阅经营权证登记申请表,进行出图工作。而宗地位置图、绘制图等无需另外的工序,可以直接生成。

(2)纸质文件相关处理。根据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必要程序来看,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申请书、登记簿等纸质文件的填写,在一般情况下,会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且容易出现人工错误。而“3S”技术结合经过一定设计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打印设备或系统,各种纸质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均可准确、快速地实现,不仅保证了纸质文件的统一、规范与完整,还杜绝了承包期间文件被篡改的可能性。

(3)数据库建立。应按照较高标准的要求进行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所有采集到的信息数字纳入微机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信息的查询效率,为后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具体数据库类型的选用要根据各地数据规模、软硬件条件适当选择,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下,注重性能与后续升级服务的便利与成本。

4结论

总之,信息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是未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共享,应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针对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应用先进的技术,另外,软硬件的选用和数据库的建立要兼顾性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信息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并不不一致,各地在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时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9

[关键词]农场;档案管理;重要性;措施

在现代化农场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作为最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能有效的提高农场档案管理的水平,确保农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当前农场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针对当前农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需求,进一步对农场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明确,加快农场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强化农场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农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农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农场的最基础性工作,对于农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加强农场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农场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也使农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在当前农场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全新的标准、经营模式和工作基础来的有效的提高农场经济管理水平。但在当前农场发展过程中,由于现行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档案管理机制与当前农场的建设需求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导致当前农场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混乱。这就需要在当前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快推动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从而为农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以两个方向的内容为主,即人事档案的信息管理和农场内部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通过加强农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农场人力资源建设的水平,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奠定良发孤基础。而通过对农场内部农作物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农场各个阶段工作的经验,确保工作技能的提升,使农场的农作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而且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各类灾害的防范。

通过加强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这对于提高农场的综合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有效的人员无论是了农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时期农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农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农场在开展各项建设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工作模式、工作理念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在加强农场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定,加强农场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对档案组织机构进行健全,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农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农场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当前新时期农场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不仅需要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需要农场领导层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推动农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对农场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在确保各项档案管理政策和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需要处于核心的位置,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能够从领导层面入手,有效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其次,农场领导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对档案工作的进程亲自监督,合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对档案管理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进行配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最后,在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中,领导层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农场的整体规划中业,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在当前新形势下更好的推动农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做好农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做好农场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了要领导注重之外,还应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过硬,能够完成对档案的管理、整理、保存的工作。农场应该积极筹备资金,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并且应该逐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力度,在原有的设施上,应该做到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还应该配合建设先进的计算设施,保证档案再进入管理室时的精准性。对一些重要和常用数据应该在计算机上留有备份,做到重要档案资料既有电子版也有文件版。档案管理还应该建立一套专门的系统,保证能够更加方面快捷的查阅到所需的档案。

(三)做好农场档案管理材料和信息的整理和收集

要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源头出发,保证录入档案的数据的正确性,做好对文书的处理工作。档案材料的数据收集和材料整理工作,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性有关部门和单位催收与档案管理工作有关的各种材料,各个单位,也应该加强对资料的整了工作,做到资料可以随时上交,保证资料和数据手机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人管,档案管理的数据收集人员应该认真负责,按照档案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按照规定进行装订,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

(四)做好农场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工作

在农场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强化农场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价值观正确,才能保证按照规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只有熟悉农场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才能熟练的进行管理工作;其次农场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应该能掌握部分农场工作的重点,有过硬的专业管理知识,能够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应有一定的管理和写作能力,保证能够统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在当前新时期,农场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农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加快农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更好的推动农场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农场各项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农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更需要加快推动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实现,使农场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在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农场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农场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军杨.浅议现代化的农场单位信息档案管理的方式和模式的革新[J].民营科技,2011.10:203-205.

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篇10

2014年我县依据《农药管理条例》渭南市政府《农药管理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立足全县农药市场现状与农药监管的实际,全面推行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以推广合格、优质、放心、高效的农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农药由市场监管为主向事前源头管理与日常监管并重转变,推进农药监管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监管轨道,基本实现了在农药经营源头上预防高毒禁用与假冒伪劣农药产品流入市场,取得了突破与成效。今年为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药市场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强化农药市场源头监管,规范农药经营与使用,切实维护农民和农药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单位与农药管理人员的合理建议意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完善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的措施,提出本实施方案,以确保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完善推进落实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从农药经营的源头上预防高毒禁用与假冒伪劣农药产品流入市场,实现优质、合格、放心、高效农药产品的全覆盖,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工作内容

(一)登记备案范围

1、凡在**县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用于农业生产、加工、贮藏等种植业类产品的农药(除卫生杀虫剂外),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均属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范围。

2、凡从农药生产厂家直接购进农药产品从事经营活动的农药经营单位,必须将其预销售的农药产品与相关资料报审核登记备案,经审核合格取得《**县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书》后可在全县范围内销售。农药总经销单位之间允许凭《登记备案书》相互调货销售。

3、农药生产厂家在**县所辖区域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必须取得《登记备案书》,方可经销所生产的农药产品。

4、凡试验期农药产品一律不予登记备案,且不得经销。

(二)方法和步骤

1、申请时间。凡属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范围的农药经营单位,自实施方案公布之日起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申请登记备案。

2、提交材料。申请时应提交:

①《**县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申请表》(含电子版);

②农业部核准的农药登记证(复印件);

③农业部核准的农药标签样张(复印件);

④包装完整的样品。

3、审核备案。在**县辖区内销售的属于农药正式登记证(pD、wp)的农药产品实行“一产品一年度一备案”,属于农药临时登记证(LS、wS)的农药产品实行“一产品一批次一备案”;经市级农药管理部门审核合格的,予以发放《**县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书》(《登记备案书》农药登记证号一栏标注农药正式或临时登记证有效期),凭《登记备案书》在全县范围内销售。对审核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发给《不予登记备案通知》,经营者不得进货销售。

凡申请材料、样品齐全当场受理登记,10个工作日审核完毕,并通知领取审核结果。

4、有效期。《登记备案书》有效期原则上为一年,若因农药登记证、农药产品有效期、设计包装更新、标签内容变更等与登记备案不一致时,以农业部核准的农药登记内容为准。

三、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审核内容

1、农药登记证;

2、农药标签内容和格式;

3、农药产品有效期;

4、国家、省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违规农药或成分。

四、《登记备案书》使用注意事项

1、《登记备案书》供申请登记备案者使用,不得借用、转让、涂改和伪造。

2、《登记备案书》必须随货同时发放给零售者;

3、农药总经销单位下销农药时,必须在《登记备案书》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印章,否则无效。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队发出通知,撤销其《登记备案书》,并在《**县农业信息网》上公布:

1、借用、转让、涂改、伪造《登记备案书》的;

2、《登记备案书》有效期内农药质量抽检不合格的;

3、对因农药质量问题造成损失或药害事故的农药产品;

4、农药企业名称发生变更后未申请登记备案更新的;

凡被撤销《登记备案书》的农药产品,自收到撤销通知书或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不再准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安排好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确保从源头上杜绝高毒禁用与假冒伪劣农药产品;要通过设立的投诉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广大群众对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对走街串巷、流动销售农药的举报与及时组织查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二)高度重视登记备案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抓好落实,为有效实施农药监管创造条件,最大程度地完善农药监管手段,切实保障农药市场准入登记备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培训。多种宣传培训和咨询,以及监督检查等方式途径宣传国家农药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农药、农药经营、农药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通过登记备案的农药产品,不断地提高农药经营与使用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与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药使用者选用合格、优质、放心、高效的农药,科学安全用药,提升用药的水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农药监管长效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措施,采取上下联动管理方式,加大对农药市场检查力度,提升监管的力度和水平,切实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不仅要积极督促农药经营单位申请登记备案,经营通过登记备案的农药产品;而且要及时组织进行农药产品跟踪抽检,对因质量原因造成损失或药害事故、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的农药产品,责令限期整改和依法进行处理,依法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药市场监管取得实效。

(五)诚信许可经营,杜绝高毒禁用与假冒伪劣产品。各农药经营单位要选择规范的农药生产厂家进货,不得从流动供货商或外地农药批发单位购入农药产品;各农药批发单位要选择有许可资质、符合经营条件的零售经营户,杜绝发展无证的零售经营者;对经营的农药产品要做好进销货台帐、索要加盖经营章的进货发票和《登记备案书》工作等,并按标准化经营门店建设要求存放,以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