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宣讲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09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1

一、当前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

理论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宣讲不分对象。部分宣讲员不考虑不同受众的特殊关切和需求,宣讲对象一刀切,在机关宣讲和在农村宣讲一个样。二是内容不接地气。从宣讲内容吸引力调查情况来看,80%以上的听众更喜欢宣讲员宣讲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题知识和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人好事,但少数宣讲员仍热衷于讲空洞、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导致听众听不懂、用不上。

(二)理论宣讲方式缺乏吸引力

一是仍存在理论宣传教育方式灵活性不够的问题。二是仍存在学习方式方法单一,基本观点介绍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少的问题。三是存在灌输多、启发少的问题。当前宣讲员普遍采取的宣讲方式与听众喜好形成了较大反差,导致宣讲活动没有吸引力,群众坐不住、不愿听。

(三)理论宣讲作用没有充分彰显

目前基层理论宣讲的作用基本局限在传授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的转化、运用效果较差。

二、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理论宣讲员能力和自我创新意识不足。一是宣讲员多为理论工作者。二是县里、乡里、村里从事理论学习、宣传教育的人员较少。三是宣讲员队伍受地域限制和条件制约,缺乏沟通和交流。

从基层理论宣讲的内容和群众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上看。一是群众认为理论宣讲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宣讲内容缺乏大众化、通俗化和形象化。理论宣讲要求宣讲员不仅自身要熟练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能够通过消化吸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再传授给听众,让他们能够听懂,能够记住,并灵活运用来指导实践。但在具体宣讲实践过程中,部分宣讲员或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群众认为理论宣讲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宣讲内容缺乏大众化、通俗化和形象化。二是多数宣讲员因激励机制乏力,或因自身学习不够等因素影响,没有及时对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更新,对自己所讲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研究,常常照本宣科。导致宣讲内容过时,缺乏针对性指导性;三是职工群众更关注与自己工作关联度高的相关政策和实用技术的学习,更喜欢看与自己业务相关的知识。

不愿或不会对宣讲技巧和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导致宣讲活动死板乏味,无法吸引听众。宣讲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缺乏吸引力,必然导致宣讲活动无法入脑入心,流于形式,其宣传理论政策、解答群众疑惑、引领社会风尚、指导工作实践等作用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需要遵循“三个标准”

1.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讲原则。要准确阐明国家鼓励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让群众听得明白,做得正确,做好宣传者与群众的思想交流。

2.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讲责任。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是传递思想、传递声音、传递决策的重要载体。宣讲工作需要宣传者把系统的、理论的、庞杂的经验信息汇集起来,结合宣传要求,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宣传者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3.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要讲创新。成功的宣讲是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的宣讲。要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必须适应社会生活变化,体现时代特点,贴近群众需求。要不断创新宣讲方式,遵循宣传规律,讲究宣讲艺术,把握群众的认知方式和接受习惯,在扩大覆盖面、参与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用活的宣讲方法确保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二)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几点建议

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的来说,需要宣讲者主动思考、深入研究,在宣讲内容上创新,多举生活实例,寓小于大,从身边小事中传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悟出能让群众乐于接受理论、便于接受理论的方式,将理论打包下乡、举办百姓讲堂,在宣讲中寓教于乐,使宣讲形式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新颖性,实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载体的创新。

要坚持以微课堂为阵地、以微媒体为平台,以微节目为载体,突出宣讲活动小范围、近距离、短时间。要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弄堂小院、村口树下,设立短小精悍的微课堂,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地宣讲理论政策。在乡镇的文化大院宣讲理论,到田间地头宣讲理论,在红白喜事的场合或者是农家的热炕头上宣讲理论,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宣讲。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2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宣讲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理论宣讲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教育引导林区广大党员群众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做到思路明确、立场坚定,走出一条符合林区理论宣讲工作实际的新路子,为林区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经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推行十种宣讲方式,创新理论宣讲模式。

――占领精神高地,推行“阵地”式宣讲。“阵地”式宣讲是理论宣讲的基本模式之一,抓阵地就是抓政权建设,就是抓党的根基,就是抓群众基础,必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夯实理论宣讲基石。“阵地”式宣讲就是依托宣传教育基地、文化广场、宣传长廊、黑板报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影像等传播媒介,努力占领精神高地,使宣讲形式更具有普及性。

――满足群众所需,推行“菜单”式宣讲。“菜单”式宣讲是针对不同群体,本着“群众所需”的原则,列出宣讲“菜单”,由群众根据宣讲“菜单”确定宣讲内容。坚持以党员群众为中心,根据林区形势和基层需求,滚动增添新课题,通过“菜单”式点题选讲,变“以我为主导”为“以群众为主导”,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的实际需要,使宣讲形式更具有针对性。

――贴近职工心理,推行“谈话”式宣讲。“谈话”式宣讲是针对不同个体,围绕特定的宣讲内容,利用谈话形式,采取面对面地宣讲,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宣讲目标。通过深入林场工队、车间厂房等宣讲方式,打破“课堂”界限,上下互动,避免空对空地说教,努力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使宣讲形式更具有亲切感。

――加强典型引领,推行“示范”式宣讲。“示范”式宣讲就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现身说法,教育和感化周围职工群众的一种宣讲模式。通过优秀党员、创业带头人、道德标兵等模范人物的示范说教,达到“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职工群众,使宣讲形式更具有示范性。

――运用现代媒体,推行“网络”式宣讲。“网络”式宣讲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方便互动的优势,建立网络宣讲平台,特点是宣讲内容丰富、宣讲方式灵活、宣讲群体广泛、宣讲速度快捷。譬如建立“远程教育党建教材”网络宣讲平台,建立理论宣讲信息网,开设专栏,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的作用,传递和集聚正能量。针对流动党员,以自学形式为主,在网站上建立“网上党校”,实行远程网络课堂教学,扩大理论宣讲辐射面,使宣讲形式更具有及时性和普遍性。

――发挥组织优势,推行“组团”式宣讲。“组团”式宣讲是抽调思想素质高、理论功底深、有宣讲经验的人员组成宣讲团,按照事先制定的宣讲目标和宣讲内容,由多位宣讲员进行宣讲。要充分发挥党员细胞功能,层层培育宣讲员,让人人成为宣传员、宣言、播种机。林区宣讲工作应充分发挥团体优势,成立“百人宣讲团”赴基层调研,了解基层理论需求,确定宣讲题目,并根据宣讲对象的工作岗位、所处环境、理论基础、接收能力的不同,因人施教,区别对待,使宣讲形式更具有计划性。

――巩固传统模式,推行“课堂”式宣讲。“课堂”式宣讲就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按照固定的宣讲目标和宣讲内容,通过说教式的宣讲,达到理论传播的目标。林区理论宣讲工作应开展“百课下基层”活动,围绕党的建设和制约林区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由宣讲员或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通过课堂式宣讲,提高党员群众综合素质,带动转型产业和家庭经济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宣讲形式更具有固定性。

――激发群众热情,推行“演讲”式宣讲。“演讲”式宣讲就是结合党的理论知识,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党员干部现场观摩,经过选手的精彩演讲,让党员干部受到感化,从而达到增强理论素养、提高党性修养的目的。通过“演讲”式宣讲,激发职工群众热情,让职工群众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群众投身于林区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宣讲形式更具有激励性。

――实施现身说法,推行“体验”式宣讲。“体验”式宣讲就是根据特定的目标导向,按照一定的活动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理论要求,通过规范自身言行和切身体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的目的。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从解决干部群众对理论的实际需求入手,组织职工群众开展身临其境、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宣讲活动,引导职工群众主动融入其中,切身感知党的理论建设成果,使宣讲形式更具有现实性。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3

在大讨论活动中,社旗县紧紧围绕解放思想这一主题,采用领导干部讲、组建宣讲团讲和聘请高校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宣讲活动797场次,收到良好效果,群众反响强烈。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带头宣讲。大讨论活动一开始,社旗县十分重视大讨论宣讲活动,并及早纳入活动日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组建宣讲团集中讲,聘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力争通过宣讲活动真正解决群众思想疑虑,拓宽创业思路,转变干部执政观念,扭转工作作风并要求四大家领导带头,到分包乡镇和分管县直单位宣讲,各级党政干部轮流为本单位本系统同志宣讲。8月5日,8月8日,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分别在县委党校礼堂为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党政主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300多人,以《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实现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的思想转变》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社旗经济新跨越》为题目带头进行了宣讲。县四大家领导也都到相应单位开展了集中宣讲。根据活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轮流开展宣讲活动。止目前,县领导开展宣讲64场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512场次。通过宣讲,树立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建宣传团,集中宣讲。为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营造大讨论活动的氛围,我们还专门组织县委党校8名骨干讲师并抽调县直单位知名理论人士7人组成15个宣讲团到各乡镇行政村、县直各单位巡回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中,我们在注重理论宣讲的同时,在农村宣讲时,还十分重视解决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抽调农口、政法口等单位业务骨干陪同宣讲,现场通过提问答复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使宣讲向更深层次延伸,向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方向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宣讲团开展宣讲134场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486个,带回由县里统一解决的有10个。新晨

三、形式多样,灵活宣讲。我们在做好领导宣讲和宣讲团集中宣讲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开展宣讲。一是聘请高校理论专家进行宣讲。8月14日下午,我县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长、副教授葛晨光为全县四大家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干部300多人作了一次解放思想报告会。葛教授从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三个方面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4

关键词:基层大讲堂;典型经验;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27-03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就要求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应该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与时俱进,将这些先进的创新理论及时有效地加以宣传和普及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先进的思想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并掌握,那么人民群众的各项社会实践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必将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造福于人民群众。因此,探索开展理论武装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应运而生,成为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新的有效途径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召开以来,特别是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之后,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提出的新任务,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开展,此时,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与创新发展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就变得十分迫切、意义重大。

一、内蒙古基层大讲堂的典型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典型经验

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新要求和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通过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在基层党组织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开设。从此,内蒙古基层大讲堂成为大力推进党的先进创新理论大众化与坚持服务基层人民群众为目标的一个平稳且亮丽的新舞台。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探索,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

1.在基层大讲堂体系构架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统一协调、层级分明、规范有序的讲堂体系构架。基层大讲堂作为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种新载体,必须要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新体系,才能在基层实践中收到理想的效果与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体系建设方面离不开自治区党委与党委宣传部的统一组织协调。由于之前各个基层党组织探索构建的基层讲堂较为分散凌乱,未能形成一个协调稳定的体系,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因此,在总结了各地基层党组织创办讲堂经验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充分发挥了统一组织协调功能,决定构建一个统一协调、层级分明、规范有序的讲堂体系。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基层大讲堂划为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5个层级。其次,将每个层级范围内的各种宣讲活动与学习活动都归入到对应的讲堂范畴。例如,各级党委中心组的集体学习活动、各级讲师团的宣讲活动、相关部门的集中宣讲活动以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学校、部队、乡村、城市社区的基层党员群众学习活动与基层文化活动等等都整合到相对应的基层大讲堂内进行。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一个既可以节省资源又能高效运转的基层大讲堂体系构架。

2.在基层大讲堂软实力建设方面,初步摸索出宣讲人才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宣讲内容多元化、宣讲形式多样化的模式。

首先,解决了宣讲人才与队伍建设稳定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迅速地培养出足够多的专职宣讲人员的情况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转变统筹思路,在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和各级讲师团等专职宣讲队伍的经验优势的同时,有效地整合现有区内外资源,初步组建了一支拥有丰富讲授经验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兼职宣讲队伍,并且突出强调拥有基层大讲堂工作经验优势的各级讲师团等专职宣讲队伍的综合服务作用。例如:包头市就组建了以党校与讲师团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宣讲队伍。由从各部门、各单位抽调的理论骨干和从全市涌现出来的创业就业成功人、种养加工致富人、民营经济开拓人、实用技术指导人、生态建设先进人、产业协会负责人、外出务工模范人、社会交往诚信人、结构调整引路人、政策法规明白人、市场中介经纪人、移风易俗领头人、小康建设带头人、中华美德传承人中选择的先进人物、典型人物,还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和普通市民组成了1500多人的宣讲队伍[1]。这种宣讲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短时间内难以建成专职宣讲队伍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专兼职相结合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人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拓宽宣讲领域。

其次,在宣讲内容方面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基层大讲堂刚开始主要是以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为主,内容比较单一,人民群众能够获取的知识有限。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对多种知识技能的学习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困惑,宣讲内容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例如:鄂尔多斯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公开征集讲座选题,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先后推出形势政策教育系列、城市人文精神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政企文化与管理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名家名著系列、鄂尔多斯文化系列、婚姻家庭系列、励志教育系列、养生保健文化系列十大系列讲座,听众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按需点题[2]。从党的理论政策到法律法规,从科学技能再到养生保健等多领域、多方面的宣讲内容及时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

再次,在宣讲形式方面实现了多样化。由于各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理解能力、风俗习惯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于是,宣讲形式多样化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具体做法主要是将单向的课堂讲授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温暖人心的便民利民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有些地方采用戏曲、说唱、快板、小品等形式来宣讲不同方面的内容,让宣讲活动摆脱了单调枯燥的束缚,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例如:兴安盟巴彦扎拉嘎乡在推进大讲堂建设中,在实践探索中创造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宣讲形式,其中,三家子村养猪大户景万臣把养猪技术变成“三字经”,以群众喜爱的形式,用群众语言宣讲解惑,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3]。

3.在基层大讲堂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初步探索出整合资源、合力共建、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如何让基层大讲堂从过去的“时段性”运行转变为“常态性”运行?这就需要设计一个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基层大讲堂的资源稀缺问题。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软件资源的整合等等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个部门或者少数几个部门是难以解决的。为此,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协调下,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将现有的各种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网络资源、党建资源、科普资源等等都统一整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合力共建基层大讲堂的良好态势。其次,需要解决的是基层大讲堂规范化的问题。为此,自治区专门提出设立基层大讲堂典型示范工程,明确要求全区所有的基层大讲堂都应该符合“九有”标准(即有规范名称、有固定场所、有组织机构、有师资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授课计划、有档案资料、有活动信息、有总结验收)[4]。并且设立了具体化的细分运行机制,例如解决各个部门组织协调问题的协调工作机制、激励宣讲员和其他宣讲服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等。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在全旗8个苏木镇统一规范了“五有标准”,即“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专栏、有档案。”要求各讲堂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学习制度、讲课制度,并在室内设置讲堂展板和宣传专栏,对每次学习活动留有档案,促进了大讲堂的规范化建设。这些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机制的建立合成了稳定长效的基层大讲堂运行机制,使大讲堂“常态性”运行有了较可靠的机制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基层大讲堂面临的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尽管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也开始滋生并蔓延到整个社会。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下,很多人开始变得浮躁起来,对学习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淡了,有的人甚至公开宣扬“读书学习无用论”。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宁愿利用空闲时间打麻将,也不愿读书学习,更有少数群众天天沉迷于麻将活动,甚至参与。整个社会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再加上平时很多人为了生活一直拼命忙碌着,空闲的时间本来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大家聚集组织起来到基层大讲堂进行学习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2.发展基层大讲堂面临的软实力建设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宣讲员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随着基层大讲堂的继续深入发展、普及范围不断地扩大、数量不断地增多,必定需要与之规模数量相适应的高素质宣讲员队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宣讲员队伍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大讲堂的继续发展,宣讲员队伍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这势必影响到基层大讲堂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是宣讲内容建设方面的问题。基层大讲堂设立之初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宣讲党的先进理论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政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虽然我们实施了宣讲内容多元化发展战略,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偏废了理论政策宣讲。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理论政策宣讲起来比较枯燥无趣,于是有的基层大讲堂不突出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安排此项宣讲的时间较少,而是着重宣讲其他方面的内容取而代之。这样就很容易偏离基层大讲堂设立的主要目的和方向。最后是宣讲形式建设方面的问题。尽管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但在实际实践中,每一种宣讲形式运用起来的效果有时候并不太理想,对宣讲形式的理解和创新还显不够,不能完全发挥某种宣讲形式的优势,导致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不足,这样也会影响基层大讲堂的继续发展。

3.发展基层大讲堂面临的运行保障建设方面的问题。首先,基层大讲堂建设本身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全自治区来看,有些地区和部门的基层大讲堂建设比较规范,取得了比较好的宣讲效果,而另外有些地区和部门的基层大讲堂建设却差强人意。不可否认客观上各地区确实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财力各异的事实,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基层大讲堂建设之所以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却是由于这些地区和部门对建设基层大讲堂的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够,换言之,就是对基层大讲堂的主观认识了解不深,甚至非常轻视这项工作。否则,就难以解释在同一个地区,农村大讲堂建设较好、发展很快,而机关、企事业单位大讲堂建设却非常滞后的怪现象。其次,对基层大讲堂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不够充分的问题。尽管各地区和部门存在客观上的困难,但主要还是由于主观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基层大讲堂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最后,全社会合力共建基层大讲堂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并成熟运转。虽然近几年经过不断地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经验,但因各地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要想在各地都形成一种成熟的合力共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完善与发展内蒙古基层大讲堂的建议

(一)着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

基层大讲堂建设总是在具体实际的社会环境当中进行的,那么,社会风气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兴衰。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人人崇尚学习的社会环境肯定有利于基层大讲堂的建设和发展,相反,一个到处充斥着“学习无用论”、人人沉溺于奢侈享乐的社会环境就会使基层大讲堂成为十足的摆设。显而易见,要想基层大讲堂继续发展壮大,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就必须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众所周知,党在十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那么,我们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呢?首先,要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抓起。在实际社会环境中,领导干部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往往能引领社会风气的方向。因此,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能从自身开始重视教育、尊重科学、崇尚学习,那么就能不断地向人民群众传递正面的信息,形成人人爱学习的良好社会风尚。其次,构建学习型社会应该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突破口。党的十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首先会促使党内形成一种党员们人人崇尚科学知识、个个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这种勤于学习的优良党风往往会凝聚党心民心向往学习,带动政风民风崇尚学习。最后,构建学习型社会还应该在各种相关制度上作出引导崇尚学习的设计。例如,通过各种人事招聘制度、干部任免条件等一系列社会制度的设计来引导与激励人民群众参与学习。类似于这种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的设计导向往往会掀起一场持久的学习风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热爱学习、个个参与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坚定宣讲活动和大讲堂发展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认为: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时要看主流,同时注意支流。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原理和方法论应用到基层大讲堂建设上来,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宣讲党的先进理论政策是基层大讲堂建设的重点内容,因为只有让人民群众及时有效地理解并掌握先进的理论政策,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更重要是掌握理论政策能够保障基层大讲堂建设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而只有当我们抓住了这个重点内容并把它建设好,才能带动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全面发展。因此,首先,宣讲党的先进理论政策是基层大讲堂的主要重点任务,我们在宣讲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并突出这个重点,绝对不能偏废这个宣讲内容。只有坚持把宣讲党的先进理论政策放在突出的重点位置上,才能确保宣讲工作和基层大讲堂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应该将理论政策与其他宣讲内容通过创新宣讲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宣讲。应该坚持将“宣讲内容多元化战略”与“重点内容重点宣讲”融合起来。宣讲内容多元化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从而更好地服务民生。将先进理论政策寓于各种宣讲主题之中,以通俗易懂或者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并掌握,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宣讲形式。

(三)完善基层大讲堂运行保障机制,保障大讲堂稳定长效运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非一般的可抓可不抓的理论传播过程,而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灵魂工程,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也不是可紧可松的短期行为或微小琐碎事情,而是一项必须认真持久抓好的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作为,只有时刻作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并建设形成完善的稳定长效机制,才能够真正肩负起理论武装工作这项神圣使命。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政治高度上认识创新发展基层大讲堂的重要意义。内蒙古基层大讲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新的有效途径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尽管在建设基层大讲堂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有客观上的困难也有主观上的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加深对建设基层大讲堂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尤其是都树立起强烈的政治意识,从政治高度上去认识、理解与把握基层大讲堂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担负起创新发展理论武装工作的光荣重任。

其次,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将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制定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相关主要领导职责,采取横向协调,纵向服务的工作方式,将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与政府各项工作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

再次,各级政府应该设立基层大讲堂建设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具体可以包括政府出资、社会筹集、个人缴纳、民间捐资等等多种形式。其中,各级政府对于基层大讲堂建设应该先期投入基础建设费用和后期成立专项经费以保证大讲堂的基本运转。

最后,合理运用制度设计导向,引导与鼓励社会力量合力共建基层大讲堂。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做好相关立法与制度设计工作,以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投资基层大讲堂建设。例如:在税收方面,对参与和投资基层大讲堂建设的个人与企事业单位可以实行减免税等政策。通过一系列相关制度设计,可以慢慢地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基层大讲堂的成熟机制,从而能够保障大讲堂稳定长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孙红梅,王建新,任志刚.社区大讲堂深化与规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46,55,77.

[2]王雪峰,赵前宽,幺红霞.农村大讲堂创新与规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50.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5

总书记在讲话中着重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信息时代,受众的选择机会不断增多,眼界不断开阔,要求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必须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更新观念,改进作风文风。首先,更新观念。切实从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思维、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确立与新形势、新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新做法。要增强受众意识,以受众关注的问题为依托,设心处地为多数受众着想,考虑他们的需求,善于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同干部群众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要说的同干部群众想知道的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改进作风。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群众的实际利益着眼,采写出来自基层的、来自一线的,有实际内容、有真情实感、有新闻价值的报道;第三,改进文风。要多换位思考,多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和信息量,多用群众的语言、群众的思维方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6

一、背景原因

(一)基层党员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紧跟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集中学习文件精神,往往以会议学习、分享学习体会的方式传达上级指示。面对文件文字,基层党员大多兴趣不浓厚,学习被动性较强,以至于前面学习的精神还未消化,后面又有“新指示”,长此以往,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学习质量达不到预期,用思想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没有达到。

(二)职工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活动热情不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大多只针对于党员,开展的优秀活动受众面有限,职工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另外,党组织的活动大多给人以严肃刻板的印象,职工群众参与的兴趣并不浓厚。导致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不密切,不能更好地引导群众了解党、熟悉党、亲近党。

(三)青年成长的平台匮乏。随着轨道事业蒸蒸日上,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与日俱增,人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向年轻化、专业化迈进。青年会成为主体。他们有想法、有干劲,可以在岗位上施展才华,但是,为了个人综合素质发展、胜任更艰巨任务,需要更好更广泛的平台锻炼青年,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给他们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二、探索实践

为解决以上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因此成立“讲习队”。以宣讲的方式将新时代新思想讲进职工的心坎儿里,更好地宣传党的声音。

(一)多措并举选拔队员,精心培养青年力量,擘画宣讲“新蓝图”。主要通过推荐和选拔开展。一是以支部为单位广泛推荐。首先政治信仰坚定,具备写作、演讲、音乐编曲、视频制作等方面技能的党员、团员、职工群众,然后经过党群管理室进行考察其特长,符合条件后安排“讲习队”相应位置。二是中心部门通过组织演讲、朗诵比赛选拔政治坚定、能力出色、乐于奉献的选手加入“讲习队”,再进行后期的一系列工作。

(二)甄选时政要闻素材,紧密联系党的理论,搭建宣讲“新框架”。选拔队员完成后,组织3-5次的全体队员“碰头会”。首次会议以党组织最近的基调为准确定本季主题,布置任务,划分方向,分头寻找时政素材,“碰头会”上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全体队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符合时代特色的内容,深度挖掘人物事迹背后的精彩,最后上报党组织进行最终把关审核。

(三)精心谋篇构思初稿,打磨修改众人点评,创作宣讲“新内容”。主题、内容、素材审核通过后,按照“谁演讲谁写稿”的原则,分配队员进行稿件创作,严禁网上抄袭。初稿完成后,进行集中修改。按照“一人读稿大家评”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稿件内容的方向、措辞、特色以及与环节设置进行细致规划。这一阶段是整场策划的重点环节。

(四)渲染氛围音乐烘托,合理布局背景映衬,打造宣讲“新模式”。初稿完成后,由音乐、视频制作队员开始介入,与创作队员紧密联系,沟通好具体内容赋予的情感和意境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阶段,需要互相配合打磨稿件、音乐、视频,将三者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流进观众心田。

(五)字正腔圆表达准确,手势动作流畅自如,展现宣讲“新风貌”。台前展示是最终的答卷。综合演讲、音乐、视频的相互配合,开始“抠发音、抠动作、抠细节”的漫长排练过程,对乡音的修改、开场调动气氛,对不同观众、不同场合进行区别化互动等内容,不断改正自身的小缺点、小问题。

(六)虚心接受批评指正,总结加强质量效果,提升宣讲“新水平”。改进宣讲新问题。首先在部门内部和中心内部进行宣讲。一是锻炼队员克服紧张感,适应舞台表演的环境,以观众为考官,收集观众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充实。二是将演讲者、音乐播放以及视频播放三者有机结合,以现场反映为主,综合查找问题,集中进行整改。

(七)党建共建横向交流,深度宣传纵向强化,开启宣讲“新征程”。以基层党组织为重点,以党员群众为对象,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发动兄弟部门开展群众性宣讲活动,进行党建共建交流,将时代的声音传播出去,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爱岗敬业的意识。宣传同步发力,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加大制作投入,产出优秀新颖内容,将这种创新宣教方式展示出去,传播党的声音,扩大影响力,树立基层党建新形象。

三、活动成效

(一)“喜闻乐见”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组建“讲习队”,开展宣讲活动,进一步将的讲话以及指示精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根植广大党员群众内心,切实将理论付诸实践,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忆初心、担使命的情怀,确保组织活动“接地气”,拉近党员群众关系,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拓宽了党员教育新途径,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的功能,起到了净化心灵、提升素养的作用。

(二)“开门搞活动”覆盖党员职工群众,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将群众纳入教育范畴,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发挥党组织的号召力,展现新时代党的精神风貌,进一步畅通了党组织与群众的沟通途径,有效提升全体党员的宗旨意识,不断激发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岗的真切情怀,为全面营造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三)“各显其能”锻炼青年整体素质,拓展选人育人新途径。以新颖的活动、充实的内容、积极的氛围吸引广大青年团员、职工群众参与其中,不断增强参与感、归属感,有力发掘了基层优秀青年。通过多场次的宣讲以及前期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锻炼了队员的整体素质,同步搭建选人育人新平台,高质量建设党的后备力量。

(四)“守正创新”构建宣传思想阵地,打造轨道交通党建宣传新品牌。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契机,把“讲习队”作为基础,紧紧围绕关于“守正创新”的要求,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持续开展党建宣传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创新活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切实推动轨道交通发展更上层楼。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7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县坚持真学、真述、真考、真信,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通过创新载体、完善制度、严格考核、示范引领,不嗵嵘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取得突出成效。

创新载体“真学”。着力创新载体形式,建立“三化”模式,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学习指导载体化。建立以自选编印的《金江理论》月刊为重点,微博、微信、QQ群为依托的“四位一体”学习载体。此外,还通过举办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形成以赛促学的学习氛围,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真正落实、落地。学习过程主题化。县委中心组率先垂范,围绕中心工作,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学习,县委书记审定学习内容,明确2-3名中心组成员进行主题发言,其他成员围绕主题开展讨论。将宣传部长通报理论动态作为县委中心组学习第一项议程,让领导干部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政策。学习对象广泛化。根据工作需要和学习主题,适时将县委中心组学习会扩大到乡镇和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科局级中心组扩大到站所、股室负责人。同时,不断拓宽网络学习平台覆盖面,除科级干部外,还将机关中层、乡镇站所负责人、村(社区)书记等纳入在线学习范围。目前,宜宾县中心组网络学习平台覆盖人群已达1700余人。

严格考核“真述”。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强化思想建党,将述学与述职、述廉、述绩、述德一同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做到同部署、同推进。抓党委书记述学。每年,乡镇、部门党委书记就中心组学习开展情况向县委述职,县委根据述学内容进行考核打分,作出综合评定。抓班子成员述学。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每年就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习心得等向同级党委述职。宣传部会同县纪委、组织部结合班子年度考核,对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记入干部学习档案。抓宣传委员述学。宣传委员每年就加强和改进学习方法、创新载体形式、强化保障服务等,向县委宣传部述职。通过“三级述学”,全面掌握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情况。

创新方法“真考”。建立理论考试制度,增强领导干部抓理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全县所有科级领导干部纳入理论考试范围,每年随机抽选30%的科级干部,集中开展理论考试。同时,要求符合科级党政领导职务任职条件的干部,任职前也必须参加理论考试,并达到60分合格线。考试内容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精神,还包含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知识。利用宜宾县新闻网建立理论考试题库,供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复习检测和年底集中上机考试使用。理论考试成绩在全县通报,并纳入县委目标考核。

强化引导“真信”。加强对党委中心组学习工作的领导和引导,推动真信真用。落实责任保真信。全面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对本级中心组的学习内容、研讨主题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防止学习内容和主题“跑偏”,确保理论学习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宣讲阐释促真信。把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讲阐释。特别是通过组建坝坝宣讲团、宣讲小分队等形式,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创新力度的研究成果。典型引领树真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四好”班子、中心组学习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定期编发学习简报和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积极引导各级党委学习先进,相互借鉴。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8

从总体上看,调研单位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

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平台,促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各级党委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平台,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学促学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经常性学习。根据形势任务要求,科学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明确学习内容及方法措施。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与围绕地方、企业中心工作开展调研相结合,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__县作为中央领导党的先进性教育联系点,突出党的先进性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两次邀请部级理论专家为县委理论中心组作专题辅导。长电、__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形势政策学习,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扩展性学习。每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都采取扩大会议形式进行,将有限的学习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分享最优学习资源。三是建立完善学习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制度,把党员干部的理论考试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__、__等地要求党员干部每年每人学习笔记不少于3万字,并把干部学习力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年终考核中予以体现,将干部的学习自律和制度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收到较好效果。

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推动理论武装全覆盖。理论武装工作难点在基层,在群众。为切实解决理论武装群众的问题,各地、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基层理论宣讲活动,把理论宣传触角延伸到社区、乡村和企业班组。__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理论宣讲队伍,抓好“三个层次”的宣讲工作。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等单位理论骨干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基层党委、县直机关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中小学骨干教师组成理论宣讲队伍,面向村支部、中小学校和域内各企业开展宣讲活动;由各乡镇牵头,各村屯、社区的“草根”宣讲员组成理论宣讲小组,面向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确保宣讲覆盖到全县每一个角落。为搞好宣讲,各县(市)每年都组织理论骨干采取“听、查、谈、讲”的模式进行培训,即听讲座、查资料、谈体会、作试讲,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在加强培训的同时,组织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让宣讲员掌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掌握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使宣讲有的放矢,使理论宣讲真正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用得上。20__年,在全市“百人千场草根宣讲员”宣讲十精神活动中,__市共开展基层宣讲100多场,__县开展基层宣讲近百场,__县开展基层宣讲70多场。__电厂在学习宣传历届党代会精神时,都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建宣讲组,深入班组进行理论宣讲、生产经营形势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送到干部职工心中。

创新学习载体,激发干部群众学习热情。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关键在于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为此,各地创新理论宣传模式,活化学习载体,激发群众参与热情。__县打造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行政学校)和网络学习三个平台,开展了专业培训、以会带训、活动促训等系列活动。连续十年开展“一宣讲、三到户”活动,即全面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科技信息传递到户、将实用技术培训或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到户、将扶贫帮弱服务到户。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开展了“一讲五送十解决”活动,“一讲”即宣讲党的十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

五送”即送法规、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送温暖;“十解决”,即县直包村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单一等十个方面的问题。__市在__宣传网、__报上开设了理论园地、大众论坛等专栏,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学习交流。还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开办“农民讲堂”。此外,还开展了“理论超市”活动,在一些街道、社区办事服务厅和小超市,设立了阅报栏和宣传板,提供理论学习资料,市民在自家门口办事和购买东西时,可以随时看到这些免费学习资料。__电厂着力构建“家文化”,培育员工主人翁思想,以“党员之家”为依托开展了学先、比先、超先的党支部现场观摩活动。__化厂采取编辑研讨课件,创办企业内刊、广电新闻、电子简报和设立借阅室、读书角以及召开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理论学习,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学习热情。建立群众自学组织和宣讲队伍,实现理论武装本土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建立一支自己的理论宣传队伍和永久性阵地。在这方面,各地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一是探索建立群众自学组织。__县大多数行政村都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他们以此为依托,组建了近百个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以文化活动为特色,在文化活动中体现理论学习内涵。__市建设了以__乡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为代表的一批农民自学组织,这些组织因生产经营项目而结合,以学习技术为主,辅之以理论政策法律内容,由县乡政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__县、__市各乡镇、社区针对居民的需求建立了“市民学校”,社区离退休干部们根据自身情况自发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群众性组织,他们把文体活动与看书看报融为一体,使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理论的熏陶。__电厂以“qc”小组为依托,在开展技术质量攻关的同时,组织年轻技术骨干开展政策理论和形势任务学习,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优秀青年职工团队,热控分场超越qc小组20__年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是培育基层草根宣讲员队伍。__化厂选配5名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管理人员担任企业宣传团成员。__县郭尔罗斯社区现已有宣讲志愿者48人,其中党员23人,20至30岁的5人,30至50岁的13人,年龄最大的78岁。__市有名的草根宣讲员就有25名,__乡__村草根宣讲员__利的宣讲足迹遍布周边十几个乡村,今年一月他宣讲党的十精神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__老师”。__县的每个县直机关、每个行政村都有草根宣讲员,实现了基层宣讲员全覆盖。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干部群众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上还存在偏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机关干部虽然对加强理论学习都有正确的认识,但却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现象。特别是部分业务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抓落实,而理论学习替代不了实际工作,因此,在主观上存在重干轻学的思想,当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有冲突时,就将学习让位于工作,理论学习自然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广大群众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也各有不同,78%的群众受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学习理论,也不想学习理论,22%的群众能够主动阅读理论读物以及收视收听中央、省市的新闻节目,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无用论”还有一定市场。

二是理论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从内容上看,理论学习宣传“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比较普遍。结合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接受能力,符合群众需要、群众感兴趣的东西不多,内容枯燥乏味,群众学起来很为难,听不懂,记不住,在现实生活中也用不上。调查问卷显示,有87%的基层群众对实用技术感兴趣,对社科理论很少关注。从宣传教育的形式手段上看,理论学习资料和传播渠道面向机关干部的较多,面向基层群众需求的少之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真正适合基层群众需要、通俗易通的、喜闻乐见的不多。单向灌输多、双向互动少,“大讲堂”多,小组讨论少,理论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队伍、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从队伍建设看,基层理论宣讲队伍以党校理论教员为主体,他们知识丰富,理论功底深厚,但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基层生活经历,缺少群众语言,他们的宣讲很难被群众接受。而乡村和企业班组从事理论宣传的人员较少,大多是理论志愿者,缺少必要的培训和经常性锻炼。文化底蕴深的大学生没有经验,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技巧不足,工人、农民宣讲员专业性不强,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上难免存在一些差距。从组织状况看,我市基层群众自学组织在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发展阶段或起步阶段,层次比较低,学习目的性不明晰。问卷调查表明,92%的自学组织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成为其他活动的副产品。89%的自学组织没有组织机构,管理不规范,活动缺乏计划性。很多自学组织的学习内容非政治性倾向明显,多以实用技术、业务知识技能及传统文化为主,兼有文娱、艺术等。自学组织的发展状态也很不均衡,城镇社区、企业自学组织发展较快,农村自学组织发展较慢且组织不规范,活动不经常。

从我市实际出发,按照理论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基层理论武装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是理论学习的保障。要坚持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以乡镇、村屯、企业班组为依托,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基层群众理论学习和文化活动需要的文化站、图书室、文体活动中心等,为群众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提供平台。要加强理论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把那些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有威望、爱学习、善思考的人充实到理论队伍中来,建立一支由理论工作者和理论志愿者组成的基层宣讲人才队伍。要以“市民学校”、“党员电教室”等阵地为载体,为基层宣讲员搭建成长平台,在反复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从技巧和方法上提高宣讲水平。要加强群众自学组织建设,采取党委政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办法,推动群众自学组织形成规模。要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尤其要大力整顿“文山会海”现象,将干部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并能静得下心、学得进去。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9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县的开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宣传好“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县积极开展专题宣传工作。

7月份以来,**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标对表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以“1+1+n”、“三级宣讲”模式为抓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带着信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通过一场场精彩的宣讲报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青年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推进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激发共鸣。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各级宣讲团(组、队)24个,开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含组织视频报告会)***场,受众***万人次。

增强理论宣讲针对性,解决好“为谁讲”的问题。一是宣讲对象分众化。针对不同群体,各有侧重进行宣讲。在州委宣讲团来**宣讲期间,采取“理论专家+实践”两人宣讲模式同步开展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项目工地、进田间地头、进易地扶贫搬迁点“8进”示范宣讲8场。县委宣讲团集中宣讲采取分片区分系统模式开展,共在**个乡镇(街道)和党群系统、共青团系统、政府机关、教育系统、通讯系统、医疗卫生系统、银行系统、供电系统开展**场集中宣讲。一场场报告,一次次交流,为全县基层宣讲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样板;二是问题设置分众化。根据宣讲区域和对象的不同,把宣讲内容梳理成不同的要点和关键词,针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宣讲内容,加强与受众的现场互动交流,促进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推动重要讲话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宣讲主体分众化。在村级宣讲中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把话筒、讲台、镜头留给群众,通过百姓宣讲、村民说事等多种形式,让普通群众投身到基层宣讲中来,让宣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讲者,实现理论政策百姓讲、大众听。

丰富理论宣讲内容,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一是对理论宣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群众关心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做出理论的回应和政策的解读,让老百姓听得懂,用得上;二是坚持从大众的理论需求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抽象、理性转变为生动、具体,由深奥、思辨转变为通俗、易懂,让群众在情理交融中接受真理、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三是充分发挥英模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英模事迹专题宣讲。由选聘的宣讲志愿者担任宣讲员,大力宣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同志先进事迹、革命烈士**帮英雄事迹、退休干部***同志扶贫事迹、巾帼英雄**同志先进事迹、白衣天使***同志抗疫故事以及**县脱贫攻坚先进人物故事,在全县形成了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篇10

【关键词】系列讲话新闻舆论党性原则

学习的新闻思想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才能有更敏锐、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去学习研究的有关新闻舆论的系列讲话。

一、“四次”讲话一次指示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从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讲话起,共有四次讲话和一次指示。

第一次,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是针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集中谈了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七大关系。七大关系中每一条都与新闻舆论工作有关。比如,在这篇讲话中,讲了新闻舆论的导向问题,对新闻宣传提出了“时、度、效”的要求,向新闻界发出了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

第二次,2015年5月21日,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对创新宣传的“三新”(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作了进一步阐述,就是对外宣传报道要“锐意创新,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第三次,2015年12月25日视察《报》,祝贺军报创刊60周年,强调军报姓党,要爱党、护党、为党,强调新闻宣传要坚持“创新为要”,以创新实现舆论导向的强化。

第四次,2016年2月19日视察中央三大媒体,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长篇讲话。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五个“事关”,“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对新闻舆论工作作了最新最高的定位。同时,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48个字”方针,指明了创新的“九个方面”。

第五次是指示,2016年11月5日,新华社成立95周年。专门发出贺信,300多字的贺信中,除代表党中央向新华社全体同志祝贺外,对新华社进行了定位,即新华社是我们党创办和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镇。同时,肯定了新华社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今后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期望,再次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再次学习这五次讲话、贺信、指示,觉得有以下三点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

二、“四次”讲话贯穿一条红线,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导向原则,二者的内涵是一致的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性原则的最高体现,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所在。

什么是舆论导向,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一是舆论导向就是舆论引导的政治方面。在提出“48个字”的职责和使命后,紧接着就说,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提出“四牢牢”,“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二是舆论导向就是舆论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政治功能,这是从舆论导向的作用意义上定义的。根据这两个定义,可以说新闻舆论工作一旦舆论导向错了,其他都无从谈起。

舆论导向也是新闻舆论的一个共性问题,无论哪种意识形态,哪一个思想体系,都是把导向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如一年一次的美国总统与记者的见面会,就是总统通过记者阐释国情咨文、对外方针等的重要平台。这个见面会,每次要反复播出几十次,延续半个多月,向全球发送。我们微信收到的是通过自媒体渠道传播来的。就这个视频而言,虽然这个发言貌似没有什么敏感性、政治性的内容,但其实质就是通过总统发言,展示总统的个人形象,进而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念,传播力还是很形象的,很有力的。

三、“四次”讲话都特别强调了新闻规律问题,要求我们把握和运用好新闻规律,进而通过新闻规律的运用去强化正确舆论导向

如何实现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提出的九个创新,即“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九个方面。就内蒙古自治区媒体的现状看,九个方面的创新任务还很艰巨,要努力的空间还很大。比如,多媒体融合发展,我们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主流媒体所创办的新媒体都和传统媒体一道,进入正常的运行。但从状态上看,目前还处在相加阶段,真正做好新老媒体的相融,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融一体化运行,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努力刻苦的实践和探索。其中包括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的完善,网络人才的培养,大数据的运用,等等。

四、“讲好中国故事”是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的一项宣传任务,完成好这个任务,新闻舆论工作首当其冲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新闻界一致的认识是:语言表达是第一关。时下,广大新闻工作者都在追求语言表达方面的创新。总体上看,出现了三个变化,一是由生硬表达向语言软化表述转变,二是由程式化语言模式向形象化描述转变,三是由追求华丽向平实化风格转变。也有的学者认为,新闻语言正在迎来口语化、软表达的时代。在这方面,的系列讲话为我们树立了语言表述的样板。比如,在谈到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关系时,相互之间要“相敬如宾,不要勾肩搭背”;在谈到国际合作时用“独行快、众行远”的谚语,说明携手前行才能走得更远;在谈到记者的工作作风时,要求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至于“打铁还需自身硬”“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清楚”“纸牌屋”“飞来峰”,以及典故诗词就更多了。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要讲好中国故事,改进文风、善于表达、精于表达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的故事才能达到提出的标准:一是能听懂,二是易接受;只有这样,才会提升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