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20

水产养殖问题篇1

【关键词】池塘养殖;水质问题;解决

一、引言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

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二、池塘养殖水质概述

(一)池塘养殖水质指标

透明度:前期20-30cm,中期30-40cm,后期40-60cm;

pH(酸碱度):8.2-8.6;

Do(溶解氧):大于4mg/L

氨氮:小于0.1mg/L;

H2S(硫化氢):小于0.03mg/L;

亚硝酸盐:小于0.05

重金属:汞0.0005mg/L,铜0.01mg/L,铝0.05mg/L,钾0.005mg/L

(二)池塘优良水色的标准

1、优良水色的特点优良水色具有“肥、活、嫩、爽”的特点:肥就是浮游植物多,易消化种类多。活就是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不同而常有变化,是浮游植物处繁殖盛期的表现。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细胞未衰老。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浑浊度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含氧量较高。

2、池塘水色鉴别

(1)瘦水与不好的水:水质清淡,透明度大,60~70cm以上,多生有丝状藻或水生维管束植物。①暗绿色: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团藻类、裸藻类较多。②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水中颤藻类等蓝藻较多。③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的浮膜,水中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较多。(2)较肥的水:一般呈草绿带黄色,浑浊度较大。(3)肥水:黄褐色或油绿色。浑浊度小,透明度25~40cm。硅藻、金藻或隐藻较多。①褐色水(包括黄褐、红褐、褐带绿等):多为硅藻,有时隐藻大量繁殖也呈褐色,同时有较多的绿球藻、栅藻等,特别是褐带绿的水。②绿色水(包括油绿、黄绿、绿带褐等):优势种多为绿藻(如绿球藻、栅藻等)和隐藻,有时有较多的硅藻。

三、常见池塘水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实际养殖中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是由于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异常或是天气异常引起的,在这里就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总结论述

(一)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1、危害:pH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生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大量的氨离子会转化成有毒的氨气。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2、解决措施: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如发现pH值过低,要及时采取措施。通常通过清塘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对pH过低和过高的解决方法确不一样;对于pH值过低,水体呈酸性的池塘,为提高水体pH值要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量10~20公斤;对于pH值过高的水体,要经常加注新水,以降低水体的pH值。

(二)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1、氨氮来源及危害: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水体中的氨氮偏高会使虾蟹中毒,急性中毒时可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死亡。

2、解决措施:可以通过增氧;使用氧化剂;用微生态制剂或者泼洒沸石或活性炭全池泼洒来解决。

(三)亚硝酸盐引起的问题

1、危害:亚硝酸盐对水产生物的毒性很大,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害,例如: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最后死亡。养殖中后期,水体高温,底层有机物积累过多,耗氧量大,厌氧微生物繁殖快.亚硝酸盐容易超标,偷死现象容易发生。

2、解决措施:通过开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形成亚硝酸盐的机会;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的剩余和粪便的过多排泄;还可以施用水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

(四)池塘水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

1、危害:轻度缺氧时,虾蟹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出虾蟹游动的波浪,个别虾蟹头部浮于水面,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浮头,甚至死亡。实际养殖中发现中国对虾在溶氧为0.4mg/L时,停止摄食,长时间会窒息死亡。长期处于1.0-1.5mg/L的溶氧条件,虾蟹会停止生长。

2、解决措施:(1)放养密度要合理,避免追求高密度而引起的长期缺氧;(2)每年冬春季及时清楚池底淤泥;(3)水体溶氧过饱和时,可采用泼洒粗盐、换水等方式逸散过饱和的氧气;(4)合理使用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将水体上层的过饱和的氧输送到水体下层;(5)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6)适时施肥,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7)采用氧化降解型水质改良剂,间接增加水体溶氧;(8)溶氧过高时,加注新水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五)硫化氢引起的水质问题

1、危害: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使虾类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其某些生理功能,中毒时会闪电死亡,健康虾蟹碰到硫化氢往往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2、解决措施:(1)加注新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时新水中的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硫化氢;(2)控制pH,pH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3)充分增氧,高溶氧可氧化消耗硫化氢;(4)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四、结语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虾蟹养殖中要注重水质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

参考文献

[1]王克行.虾蟹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0

水产养殖问题篇2

关键词:解决措施;技术推广;水产养殖

1目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技术推广手段普遍落后

如今水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想要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首先需要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法进行全面推广。但是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所用的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供需矛盾的问题。由于各推广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工作联系不到位,导致最终的研究无法顺利转化,而且很多养殖户无法将市场需求及时掌握并发现市场的规律性。再者由于很多技术人员自身的水产养殖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很难有效地进行推广。

1.2资金支持不够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实际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就导致农村的水产养殖行业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水产养殖技术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从实际推广的结果来看,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才能够全面推广水产养殖技术,使其不断发展。然而实际情况为,由于专项经费不足,导致无法有效的将现有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且推广相关的工作人员积极性很差,无法全力推动先进技术。

1.3推广人员的经验及素质有待提高

从实际的推广情况来看,作为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保证和基础,水产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非常重要,可以使推广工作更加快速高效。但实际上,由于推广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而且很多人员的营销经验缺乏,然而水产养殖的最终目的就是需要销售,而且销售方式非常重要。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大部分水产养殖人员缺乏营销经验,非常不利于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2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有效策略

2.1推广最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

在实际推广先进水产养殖技术时,需要讲究因地制宜,注重新品种的孕育,将原养殖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以此确保水产养殖户获得更多的收益。首先,在推广时需要注意结合资源的优势,将养殖管理模式与养殖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需要充分利用水产资源,例如虾、草、蟹等,以此提升推广速度,使水产养殖更加具有特色。再者,在推广过程中,必要时可向有关机构进行技术咨询,包括设备的配套、推广平台以及良种育种方案等。

2.2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培训

目前来看,对于先进的水产养殖模式和技术很多水产养殖户都不求甚解,这样对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以及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2]。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定期组织水产养殖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对于先进的技术进行培训与教育,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将先进技术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培训时需要针对不同养殖户的素质和技能情况进行培训,定期讲解先进技术和知识。

2.3加强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管理力度

要将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充足的专项资金投入非常重要,同时如果出现推广资金不足时还需要及时向上级申报,争取通过政府的扶持以及专项资金来全面促使先进技术的推广。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专项资金的来源进行相应的拓宽,进一步加强推广的支持力度[3]。在目前的水产养殖行业中,良种场是一种主要的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性,同时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在运转费用以及建设资金方面应该予以一定的支持,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水产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产养殖问题篇3

一、发展现状

1.养殖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515.4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2686.45公顷,占海水可利用面积41%,淡水养殖面积3828.95公顷,占可利用面积58%。分别比1992年的5351公顷和2998公顷扩大7335.45公顷和830,95公顷。

2.养殖产量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市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16747吨,比1992年的30620吨增加了286127吨,增长93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5754吨,淡水养殖产量45744吨,分别比1992年的14449吨、16171吨增加71305吨和29573吨,增长493%和183%。养殖产量占整个渔业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92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63、5%。

3.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我市十分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加强实用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海淡水养殖新品种,使养殖平均单产不断提高。2。。2年全市养殖平均单产19.18吨/公顷,其中海水养殖单产6.76吨/公顷,淡水养殖单产n.95吨/公顷。

4.解决了大批渔业劳动力,渔民平均收人逐年增加至2002年全市有渔业乡(镇)4个,渔业村26个,渔业户数25427户,渔业人口106778人,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渔业专业劳力29785人,渔业兼业劳力20169人。养殖生产者年平均收人达到36162元,比1992年增长153写。

5.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到20()2年我市建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保护品种有西施舌、红肉河兰蛤、中国绿螂、蓝园够、金色小沙丁鱼等。汕头片区25万亩贝类护养增殖保护区、东从澄海市北港口起,西至潮阳市海门湾止,10米等深线内目前尚未发展人工养殖的大面积浅海、滩涂。本区域有较丰富的西施舌、红肉河兰蛤、中国绿螂等贝类自然苗种。按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汕头片区贝类护养增殖保护区及实施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保护和管理。汕头港外表角至勒门列岛、南澳岛一带内海为黄花鱼幼鱼保护区;上列区域2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为蓝园鳝、金色小沙丁幼鱼保护区;南澳岛周围2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为幼鱼幼虾保护区。以上保护区,规定于每年一定期间内为禁渔期,禁止拖网渔船及捕捞这类幼鱼幼虾为主的其他作业渔船进人生产。

二、主要经验

1.政府重视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地都能因地制宜、调整养殖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正确引导发展生产,并依法进行管理。200。年7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决定》(汕市发〔2000〕25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汕头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重点发展贝类养殖,特别是太平洋牡砺、西施舌、文蛤等优质贝类的养殖;进一步发展粤东藻类特色品种,开展紫菜、海带的产业化经营。

2.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近几年我市各级渔业科技部门得到有力的加强,到2002年共引进新技术30多项,新品种50多个,相当部分已在汕头安家落户,并成为主养品种。斑节对虾已代替了本地长毛、墨吉对虾;太平洋牡砺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海水网箱养殖从零开始,现已发展成规模生产,并引进、推广水下软体网箱养殖,接下来将积极探索、试验大型抗风浪网箱,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海水珍珠在南澳的试养成功并规模发展,填补了我市空白;花妒、美国红鱼、卵形鳗够在我市海水养殖中体现出一定的优势;鲍鱼的人工养殖及品种改良在我市也逐步兴起,并取得较好效益;大黄鱼、鱿状黄姑鱼、鲍鱼、太平洋牡砺的人工育苗技术在我市得到突破。传统的鳗鱼养殖由硬池转向软池发展,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红罗非鱼、中华鲜、美国牛蛙的引进成功,增加了淡水养殖的高值品种,中华绒鳌蟹的移养和成功育苗,更开辟了中华绒赘蟹南苗北养的新模式。

3.建成了大规模联片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得到长足发展,建成了潮阳的榕江片,潮阳、河浦的三屿围,澄海市的莱芜围、六合围、澄饶联围,南澳猎屿岛海区四个万亩联片的海水养殖生产基地,以及升平区牛田洋垦区大面积养殖区。外封闭内循环的科学养殖模式在逐步被群众接受和应用。大规模联片生产基地的形成使我市各地的养殖规模得到稳定发展,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

三、存在问题

汕头发展水域滩涂养殖业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汕头水域滩涂资源虽十分丰富,但从地理位置上看,除汕头港外,其余的西至潮阳的田心湾,东至澄海北港口,南澳岛周围几乎全部是开放型的海湾,汕头又地处台风多发地带,每年受到直接影响台风有6一7个,发展浅海的人工养殖,受台风影响很大,增加了资源开发难度。淡水养殖方面,由于受到特区城市建设和保护农田需要,也不可能大规模发展。

2.分散性、个体化的生产经营结构不利于水域滩涂资源的迅速利用。汕头的水域滩涂养殖业绝大部分是家庭式经营。在目前资金缺乏,病害严重的情况下,生产者所走的路子是维持简单的生产。即低投人、低产出,低成本、有微利,这样的经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社会效益低下,养殖场地因得不到彻底的整治而逐渐老化,生产者承担风险的能力差。这是加速开发利用水域滩涂的障碍。

3.种苗生产严重滞后。种苗是水域滩涂养殖业的一大基础,现有汕头水产养殖种苗生产设施和生产能力与水域滩涂的规模化生产不相适应,只有少数对虾育苗场,简单地调剂养虾的种苗余缺,除此之外,鱼、虾、贝、蟹、藻的种苗有相当部分要从外地购进,这势必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成活率降低、病害多,不利于全面发展。

4.病害多,防治措施简单。汕头地处亚热带地区,温度适宜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加上温差大,鱼类和甲壳类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容易发生病害。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大面积突发性虾病发生后,海水养殖的病害一直得不到较好的解决,病害问题严重威胁着生产者的利益、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水产养殖问题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平均每年递增率达到11%,尤其在渔业资源衰竭和捕捞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上个世纪末水产养殖业己经超过了畜牧业,成为粮食经济发展最快的部分。但是,伴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产品质量和整体档次偏低、优质鱼生产基地不能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建设、外向型渔业发展较慢等。

一、临沧市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结构不够合理

近几年,临沧市在养殖结构、养殖模式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摸索,重点加大了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规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上还存在着低水平的雷同现象,主体品种不很突出,产品的质量和整体档次还偏低,总体上还处于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过度的阶段。

(二)基地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临沧市虽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养殖基地,但由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不完善,不能对水产种苗、饲料、鱼药及水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由此造成了在基地建设上不能按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进行高起点、模式化操作、未能形成按照“订单”渔业培育基地、产业链条较短的现状,因此基地发展的规模和带动效应较差。

(三)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水产养殖技术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服务对象又是文化素质不一、千家万户的农民,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与他本身的需求愿望相差较大,因此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尤显重要。目前临沧市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渔业科研、技术推广、渔政管理等部门职责不清、资金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网络服务和行业协会不健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养殖病虫害的测报、防治,渔业安全生产及水产品的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四)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加工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和竞争力不强,与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加工企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没有水产品龙头企业,与全市水产资源、基地建设不相适应。三是临沧市的几家加工企业目前除新沂市的水产加工企业一枝独秀外,其余的加工企业因受资金、技术、原料、订单等制约,仅作为冷藏、冷冻用,设备利用率低,带动力弱。

(五)经营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缓慢,由此制约了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其次是农产品流通主体不突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交易手段落后,仍然停留在收购、运销的初级阶段,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第三是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足,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对策

(一)围绕优质高效,调优产业布局

按照市场对优新水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不断推出大批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档优质水产品,加快形成品种多样化、结构多元化、品质优质化的生产格局。渔业生产以主体品种为依托,本着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努力构建渔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进一步扩大稻田养殖、庭院养殖和各种设施养殖如:网箱养鱼、工厂化养鱼等,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临沧市重点确立了三类主导品种即特色品种鱼、观赏鱼及虾蟹的养殖,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均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突出区域特色,调大产业规模

特色是调整的灵魂,产业的结构调整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找准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优势的结合点,大力培育特色产品,实行差别化竞争。同时要注重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出发挥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以区域性的特色和规模优势牢牢占领市场,获取更高的农产品比较效益。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效渔业。要定位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和休闲娱乐,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综合运用现代农业手段、景观农业手段和生态农业手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逐步把城郊渔业建设成为绿色水产品的生产基地、现代渔业的示范基地和观光休闲渔业的旅游景区,形成产业结构优、经济效益高、区域布局合理的现代都市渔业体系。

(三)立足产业优势,调高创汇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渔)业的国际化趋势已日益明显,农(水)产品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为此要抓住机遇,主动、及时地研究和调整发展战略,把提高创汇能力作为培育发展水产主导产业的重要环节,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提高渔业外向化水平。要充分发挥产业自身优势,通过实施“三项工程”,确立创汇渔业的重点产品,大力引进淡水鳖鱼、热带观赏鱼等国内外新品种及养殖新技术,加快建设优质水产品出口创汇生产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渔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外向渔业招商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兴办渔业企业,加大水产业的综合开发和水产品的深度加工,嫁接改造一批种养项目和加工企业,促进临沧市出口水产品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制成品转变。

水产养殖问题篇5

关键词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331-02

1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产养殖专业属于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1],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是该专业多年来的办学传统和主要特色。

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及校内实验室教学无法满足侧重于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育基地也就成为水产养殖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大连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相关高校的水产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建有为数众多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很多基地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发展生产诸方面都取得明显效益,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指导力量,其中一些基地成为学生就业的稳定场所[3]。效益良好、运行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为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深入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提供了保障条件。

2传统的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形式、海洋经济及水产养殖业呈现快速深度发展,尤其是农业类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原有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与社会实际出现了脱节的状况,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企业如何保障经济效益和学校如何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成了困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追求高额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低成本、高效益,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更注重生产中教学效果,希望学生能在生产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强调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科学内容。比如在淡水鱼类繁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希望能完成鲢、鳙、鲤、鲫等常规养殖品种的繁育过程,因为这些传统鱼类的繁殖能够使教学过程更有代表性,学生能学到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但是企业更注重龟、鳖、黄颡鱼、怀头鲇等经济型鱼类的养殖,甚至有些基地为了节约成本,干脆取消繁殖过程,从南方运来鱼苗进行养殖,以追求更快更高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基地完全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根本不关注也不重视基地的实践教学任务,甚至在经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排斥实习师生。该种情况造成实践教育基地难以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也失去了基地的实际价值,造成实习基地难以维系甚至名存实亡的窘境。

3新形势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校外实践基地越来越难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侧重应用的水产养殖专业离不开实践教学,也离不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4]。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适应学生不同的就业取向,选择效益良好、发展前景明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做好建设、维护,最终实现校企共建双赢是保证基地长远发展和教学质量长久不衰的关键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学生培养和基地运行实践过程中,笔者经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在基地建设与维护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3.1设置合适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必须设有基地合作共建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企业领导作为基地的主要负责人,学校领导担任第二负责人,由双方其他领导担任委员。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下设基地建设部、生产管理部、教学管理部等专门机构,处理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基地建设的所有重大事项均由基地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定期召开合作共建工作会议,研究处理合作共建中的重要事项,部署基地年度工作计划。企业方面重点负责基地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工作,并承担基地的日常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基地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同时要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校外学习阶段的安全;在管理办法上,校企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宗旨,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建立全新的校企联合管理体系。基地建设的所有重大事项均由基地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委员会定期召开合作共建工作会议,研究处理合作共建中的重要事项,部署基地年度工作计划。企业方面重点负责基地的建设、维护和发展工作,并承担基地的日常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基地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等。

3.2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基地管理制度是保证基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坚实基础,为了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和良好运行,必须建立完备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5]。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共同协商并制定基地的管理制度,如“实践基地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实践教育基地安全管理规定”、“实习中期检查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对实习的组织管理、成绩评定、学生安全以及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从制度上确保实习和实训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从而不断推进基地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能够达到互惠共赢,可持续发展。

3.3建设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保证基地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校外教育基地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基础和保证。

由于水产类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远离城市,交通不畅,生活条件落后,缺少娱乐设施,生活条件单调艰苦,而且实习工作量低,在职称评审中不计入教学学时,因此现在学校青年教师一般不愿意参加实习指导。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普遍存在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存在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机制,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地的运行越来越受到师资力量的困扰和制约。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通过专门人才引进、工作量减免、特殊补助、评职称倾斜等激励措施,鼓励广大年轻教师、青年博士积极参加实习指导,以此提高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改善队伍学缘结构,形成良好的师资梯队。另外,还要通过横向联合、科技合作等方式,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并采取聘用等方式吸纳引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指导教师队伍,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实践经验丰富、权威高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在基地现场讲授企业课程。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对实习教师予以倾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校内有企业经历教师参与实习指导,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4投入必要的经费和加强实践条件建设

一般来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基于各自不同的需求由校企双方共同设立的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一个组织机构。要保障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前提是必须使基地能够满足双方不同的需求,对企业来说就是在保证或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对学校而言,就是在保证或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不影响甚至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为提高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基地容纳能力,保证基地的长期稳定发展,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基地建设中投入必要的经费,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另一方面要购买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如企业应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教师食堂建设,逐步改善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校方每年应投入必要经费,用于购买校外实习必要的仪器设备、药品、消耗品,解决师生的交通费、劳动保护以及实习补贴等。

4结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的支持。而新形势下,建设一个设施完备、效果良好并长期稳定,能够形成双赢局面的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不断改革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改善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协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经得起考验、可持续发展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5参考文献

[1]刘焕亮,高悦勉,张泽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6):53-54.

[2]库夭梅,温小波.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3):39-40.

[3]郭启炜,杨小林.浅谈水产养殖专业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5):263-266.

水产养殖问题篇6

关键词:小规模;淡水;养殖;现状;发展

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很多人早已过上衣食无忧、饭菜精致的小康生活,水产品在不少家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于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养殖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小规模淡水养殖业更是异军突起,技术上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也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介于此,为了使小规模淡水养殖得到长足发展,水利部门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其中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规模淡水养殖状况和问题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主要以小规模为主。下面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养殖对象、养殖模式及养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养殖对象

就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品种现状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鱼类,主要以可食用的淡水鱼类养殖为主,如水产品市面上常见的草鱼、鲫鱼、鲤鱼等;二是虾类,主要包括常吃的北极冰虾、淡水龙虾等品种;三是蟹类,多以河蟹养殖为主,如鄱阳湖大闸蟹等;四是贝类,主要包括河产小螺丝等品种。

2.养殖模式

(1)稻田养殖。稻田养殖是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重要体现,其主要将水产品养殖和水稻种植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需要养殖的水产品,如鱼、虾等放在水稻田里放养,并以稻田里的虫子、杂草等食饵,这种养殖模式形同天然,既消灭了水稻田中的害虫、杂草等影响水稻生长的物质,促进了水稻的有机生长;又省时省力,提高了水产品的营养价值,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2)天然湖泊及河流养殖。该种养殖模式主要是将水产品投入到天然的湖泊及河流中进行放养,并采取人工投饵和天然饵料相结合的喂食方式,一方面既节省了饵料上的人力及材料,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水产品天然原味的保存,是一种良好的水产品养殖模式。

(3)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一种封闭式的水产品养殖方式,养殖密度较大,且适合多种水产品的同时混养,既方便养殖人员的日常管理,又能进行高产量的水产品生产。

(4)网箱养殖。该种养殖模式亦是我国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水产品养殖模式,其在水产品的养殖空间上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饵料的投放上较为准确,能够减少饵料的浪费,且其产量较大,在捕捞上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更加方便。

3.养殖现存问题

就目前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养殖现状来看,由于其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地区,且多由当地的农民操作管理,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技术的缺乏,也即当地农民在淡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主要靠自行摸索及彼此之间的经验传授进行操作和管理,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又欠缺一定的市场销售意识;二是饵料的投放问题,当地农民在饵料品种的选择上、成分配量及投放量上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态及专业知识,不仅不能合理投放饵料,亦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不利于水产品产量的提高及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三是水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采用河流及湖泊进行养殖的水环境,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工厂废水的排入,造成了水产品养殖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我国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趋势

准确地把握小规模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其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从养殖主体、养殖环境及养殖体系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具体表现如下:

1.提高养殖主体的养殖技能

也即针对我国东南地区小规模淡水养殖户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生态知识的缺乏问题,要将提高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作为我国未来小规模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为宏观调控主体,既要积极鼓励各养殖户积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又要通过下乡走访、开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对养殖户农民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淡水产品养殖,提高淡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在湖泊及河流的水产品淡水养殖聚集区,要严格控制生活污水、工厂废水向水中的排放量,将营造良好的水产品养殖环境作为我国未来水产品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并督促各工厂将其生产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再向河流或湖泊中排放,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以降低甚至是杜绝水污染对淡水养殖造成的负面影响。

3.建立完善的养殖体系

水产养殖问题篇7

[关键词]水产养殖成本费用融资问题公司制

一、朱旺村多宝鱼水产养殖的发展

莱州市多宝鱼养殖基地位于莱州市大原镇朱旺村西,海岸线长5华里,方圆20公里内无污染源,有丰富的地下浸入海水,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莱州港朱旺村引进多宝鱼养殖,至今经历了从开始、发展到繁荣和危机的过程。

多宝鱼养殖开始发展于2000年,在这一期间,养殖户数数量不多,鱼价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且成本不高,因此每尾鱼的获利空间很大。2001、2002两年是多宝鱼养殖的发展时期,2003、2004两年是多宝鱼养殖的繁荣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养殖户数都急剧增加,海上养殖区迅速成长为养殖基地,鱼的供应量明显增加。同时多宝鱼在广州、上海、深圳、厦门、北京等地的市场需求量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增加,因此在2001年,多宝鱼需求大于供应使价格出现上升趋势,但之后在2003~2004年由于养殖户数的急剧增加引起供应量急剧增加,鱼的价格开始急剧下滑。从2003年开始,莱州多宝鱼养殖技术中心投巨资从国外选用了经检疫不带传染性病原的亲本进行多宝鱼育苗,使鱼苗的价格下降,从而使地租和电费等固定成本成为占比最大的成本。200年,市场供求开始趋于平衡,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发展势头比较正常。

二、朱旺村多宝鱼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个人养殖的融资问题。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养殖户开始养殖时,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投资到养殖的初期工程,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如建鱼棚、买设备等,或者采取合伙投资的方法,将少量而零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或直接向银行贷款。随着养殖过程的进行,养殖户收益主要用于还债或贷款和扩大养殖规模,当扩大养殖规模面临资金困难问题时,养殖户只能向银行进行贷款。此时银行提高了警惕,尤其在鱼价低的时候,由于养殖户提供的担保品(如房子)本身的市场价值很低或者其变现价值很低,因此不能被银行轻易接受,这对急需资金、而养殖收益又很微薄的养殖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是鱼的成本、定价和利润问题。首先看鱼的成本问题,鱼苗的价格是多宝鱼养殖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所有的成本项目中弹性比较大,对成本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是却始终处于养殖户的控制之外,是一种约束性成本。其次来看一下多宝鱼的市场价格问题,在多宝鱼批发市场上,即主体为养殖户与贩鱼商时,在其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养殖户本身把几乎全部精力用在了养殖过程上,而对消费市场上鱼价及多宝鱼的销售情况关心度不够,又因为多宝鱼的供应量极大,导致养殖户在与鱼贩进行交易时,基本是由鱼贩出价,愿卖者就进行交易,这造成了利润在鱼贩与养殖户之间分配的变化。养殖户的利润完全由鱼的批发价决定,而鱼贩的利润则由鱼的市场价格和批发价格两者共同决定。在多宝鱼养殖初期,多宝鱼的市场价格很高,同时鱼的批发价格也很高,且多宝鱼市场价格与批发价格的差额小于其批发价格与养殖成本的差额,因此社会总利润中大部分被分配到养殖户手中;但是随着多宝鱼市场价格的逐渐降低,鱼的批发价格也随之降低,并且批发价格的降低速度要快于市场价格的降低速度,同时成本的降低幅度和降低速度相对较小,因此导致市场总利润中的大部被分配到了鱼贩手中,养殖户在多宝鱼批发价格的定价问题上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是养殖户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个人制经济中小农意识的问题。调查表明,大约28.5%的养殖户在开始投资多宝鱼养殖时,没有考虑到多宝鱼价格会随养殖户数的增加而下降问题;42.8%的养殖户没有考虑过“见好就收”,而且考虑过“见好就收”的养殖户也基本都没有付诸实现,以至于许多养殖户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收回投资本钱,甚至赔得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在水产养殖个人制模式中,大部分养殖户对市场没有足够高的预见性,且对市场的依赖性太大,始终处于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三、未来水产养殖的新模式――公司制模式

以朱旺村多宝鱼水产养殖为例,进行公司制的方式为,将全村的养殖基地合并为一个公司,养殖户以其现在手中持有的全部资产作为股份成为公司股东,公司另雇职业经理人或工人等进行多宝鱼养殖的日常管理,并使其规范化。公司制模式可以解决上述三大问题。

首先,能解决养殖融资问题。水产养殖个人制模式中融资的主要问题是在向银行贷款。如果建立公司制,可以以法人身份到银行贷款,只要有符合国家各种规范的财务报表等就可以贷出款项,比个人去贷款要轻松得多,而且由于公司的资产能够降低银行贷出款项的风险,对银行来说可靠性更高。成立公司之后,可以雇佣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使全村多宝鱼水产养殖的财务状况更条理、清晰、透明。

其次,可以解决鱼的成本、定价和利润问题。水产养殖个人制模式中鱼的成本问题主要由鱼苗的价格引发,如果成立公司,可以把朱旺村现在的技术研究中心纳入公司内部,这样由鱼苗商所得到的利润就可以内部化,并且使利润分配更加平均化,从而提高养殖户的收入。同时鱼的定价和利润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因为一旦成立公司,所有养殖户的利益是共通的,一损皆损,一荣皆荣,这样就可以在与鱼贩进行交易时获取对鱼价的更多的主动权。

第三,可以解决养殖过程中小农经济的一系列缺陷。首先,通过公司制的确立,可以使多宝鱼水产养殖产业化,通过专业的市场分析人员更好地把握市场,提高对市场的预见性,能够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从而摆脱小农意识给多宝鱼养殖造成的危害。其次,对养殖户来说,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使社会总利润分配更加平均化;另一方面,现有养殖户入股新成立的公司后,既可以不再参与养殖,只得股利分红,也可以继续参与多宝鱼养殖,有助于其收入的提高。第三,对多宝鱼养殖的整体来说,可以降低各方面成本。如前面所说的雇一个技术人员对每个养殖户来说成本都很高,但如果成立公司,那么公司只要雇几个技术人员,对各养殖户分别进行指导就可以了,这样分配到每个养殖户身上的成本就比自己雇技术人员要少得多,而且养殖户越多,成本越低,从而提高效益。

水产养殖问题篇8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模式: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和网箱养殖模式。①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其内部水体的总体稳定性及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不强,同时该种养殖模式也是一种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方式,其内部经常伴有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这些有机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缺氧,一旦产生上述问题则易导致水产动物成群死亡,诱发水体内部浮游植物短时间内疯狂生长,从而导致水产养殖的失败。②工厂化养殖模式,是通过外部进行饲料和鱼药的投放,其内部水体会得到及时更新,但水产养殖产生的废水往往直接排入附近的水域,废水中所含的大量磷、氮等相关物质会给附近水域造成较大的污染,引发附近水域的富营养化,也有可能引发赤潮。③网箱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为实现对于一些大水面的利用,通过设置一定的网箱来实现对于水产动物活动的限制,该模式养殖的环境与外部水体环境相连接,网箱养殖投入的鱼饵、鱼药等相关物质除了给网箱内部水体造成影响外,还会给其之外的水体造成一定影响,增强了整个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容易引发整个大水面的赤潮,造成严重的水体环境污染。

2.水产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宏观原因分析

首先,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内部不论采用何种养殖模式,其内部往往伴有高密度产业分布局势,在具体的养殖过程中,为实现同期利润的最大化,将不断扩张自身的养殖规模,大量投入养殖资源,整个生产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在养殖过程中放养的密度远远大于该水体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养殖人员为了水体的清洁,不得不频繁更换水体,造成大量的污染水体外排,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次,现阶段水产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部分水产养殖人员虽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未采取有效措施去预防环境污染。例如:国家虽然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但是价格低廉、环境污染较大的鱼饲料仍被大量使用。同时,虽然国家在整个水产养殖用药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盲目用药和用违禁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些都对养殖环境带来了危害。最后,相关部门对水产养殖管理力度不够,很多地区在水产养殖选址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留下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隐患。同时很多水产养殖人员对于水产养殖技术及必要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了解的非常少,仅仅通过观察周围人如何进行水产养殖后自己就进行水产养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水产养殖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的表现。并且在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水等相关物质的排放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随意排放情况非常普遍,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分析

1.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养殖范围、规模和从业人员。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首先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对特定区域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审核,确定其所能承受的水产养殖数量、水产养殖规模及最适应的水产养殖模式。然后,健全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考核制度,对申请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全面的水产养殖技术、装备的审核,在整个审核过程中要对其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才能颁发相关许可证件。此外,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辖区内的水产养殖单位或个人进行突击检查,包括生产规模是否符合先前核定的标准,其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是否在运行、运行情况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超标情况,一是令其立即整改,二是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处理,三是对于性质较为恶劣的立即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2.增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工作,提升水产养殖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中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全面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整体养殖技术水平非常重要。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水产养殖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养殖规模、不同的养殖区域进行强制性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水产养殖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合格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水产养殖人员不能继续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给予考核通过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颁发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水产养殖质量检查的组成部分之一。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不同水产养殖模式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培训,此外,对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养殖饲料等关键性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培训考核,保证整个水产养殖饲喂的合理性,降低过多的饲喂或其他不合理的饲喂方式给整个环境带来的影响。引导水产养殖进行合理布局,帮助其在自身的养殖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评价制度。同时,引导水产养殖人员尽量少用或不用相关的化学试剂,减轻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三、结语

水产养殖问题篇9

关键词: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S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主要推行的“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策略,因此淡水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相关数据研究发现,淡水养殖的产量占到总水产养殖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淡水池塘养殖对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导致的废水排放严重对周围的水域环境带来了污染,使附近水域出现水体的富营养化,环境污染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淡水养殖发展。对于池塘养殖带来的问题,国内外做了很多的研究,主要研究出了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以及循环水养殖的模式,从而解决淡水池塘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下面就具体对淡水池塘养殖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淡水池塘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长期以来,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体中出现氮失衡的现象以及水体富营养化,影响了我国淡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经济效益,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淡水养殖的要求。

作为池塘养殖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氮失衡已经成为了限制池塘养殖发展的瓶颈。目前,淡水池塘水体中的含氮量与含磷量都已经超出了警戒线指标,但是能够支持初级生物循环的有效磷含量却极低,以上两种富营养化的物质无法溶解于水体,只能吸附在淤泥或被重金属络合,这将加重水体负担,加重污染,尤其是现在池塘饲养饵料多使用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因此,氮失衡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氮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是内外两个层面的。在内部污染方面,会造成鱼类体内排泄系统和代谢系统失衡,造成过量活动或失去平衡,极易发生昏迷或死亡现象,这对于依靠产量取胜的淡水池塘养殖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换水率所排放出来的富营养化水体和氮失衡水体,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加剧大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成为大环境内环境污染的主因,同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因此面对以上这些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传统淡水养殖采用高密度、高投饵率、高换水率进行养殖,对于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时近年因饲料投放问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也是限制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养殖水平随着技术研究的突破不断提升,单位水体的鱼载力也在提升,但是鱼类代谢与饲料投放的力度也在增加,养殖的高换水率必然会导致污染加重,最终限制行业本身的深入发展。我国以围网养殖和围栏养殖为主要方式对于水体环境的污染是很严重的,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治理,实施“退鱼还湖”等政策,这些必然会继续加重淡水池塘养殖的比率,按照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比重来看,这种潜在的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做好淡水池塘养殖问题的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好水体资源与鱼类资源,也是淡水池塘养殖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淡水池塘养殖问题解决措施

目前,对于池塘养殖中存在环境问题,我国主要提出了几种模式的养殖方法,主要是“鱼菜共生”模式、循环水模式以及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

1、实现“鱼菜共生”

目前,我国的池塘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原位修复技术是由国外的研究学者提出的,我国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构建的生态浮床,在养殖水体的上层进行蔬菜的种植,从而达到水体的净化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在人工的生态浮床上种植的蔬菜,能够实现生态收入,增加额外经济的收入。但是,这种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无法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并且无法彻底的解决淡水资源的持续性损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池塘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由于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实际操作性强,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2、循环水

同时,外国研究者在提出原位修复技术的同时,也提出了异位修复技术,也称之为平面修复,在我国的淡水池塘养殖上体现的模式就是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的原理是将养殖的废水排放到人工修建的湿地里,经过湿地的净化,然后再降净化的水体引入到养殖池塘,实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使用,但是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资源比较困乏,增加了额外的土地消耗,因此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

3、生态合作

我国池塘养殖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即在养殖池塘水体的上层种菜,将养殖的废水排入到人工湿地中,两种养殖模式相结合。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合作的模式不单纯是将“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简单的结合,主要提倡的是合作社养鱼,将经济合作与信息合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从经济价值上来看,能够实现整个模式内部的收支平衡。因为种菜的收入能够与人工湿地建设的支出相抵消,如果做得好,可以剩下一部分的资金。从生态价值上来看,在池塘水体上层种菜能够降低池塘的污染,同时也减轻了人工湿地的净化负担,减少了湿地的使用面积。

三、淡水池塘养殖未来展望

当前中国池塘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已经对养殖内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成为制约池塘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养殖环境修复问题的原位的和异位的池塘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各具优缺点。前者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收入,但难以实现池塘产排污系数的绝对为零,而后者虽然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考虑到经济、土地成本,很难有大面积的净化配置。将原位与异位修复技术结合起来,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是中国池塘养殖所面临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

无论是作为原位修复技术的“鱼-菜共生”模式,还是作为异位修复技术的循环水养殖模式;无论是生态浮床对周围水体因子分布特征的影响,还是湿地植物对养殖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能分析;无论是养殖面积与净化湿地的面积配比关系研究,还是从传统养殖模式向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的生态足迹的演变,作为这2种模式之间的过渡形态-“鱼-菜共生模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均没有对上述问题做过整体的与详细的回答。对水体中生态因子的变化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定量化地开展生态工程是推广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的必经之路。

结束语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作为水产养殖产业中比重不断上升的重要产业,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的提出,结合了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的双重优点,不仅符合未来淡水池塘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我国治理水体环境污染来说也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邴旭文,陈家长.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3).

水产养殖问题篇10

养殖违法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养殖秩序混乱。养殖规模无序扩张受局部和眼前利益的驱动,不少养殖生产者不经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在大水面投肥生产、不使用原良种繁殖,违规使用违禁药物,埋下了严重的生态隐患。二是无公害意识淡薄。滥用渔药现象严重。由于养殖规模的无序扩张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水产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养殖者盲目大量用药甚至使用国家禁用药。长此以往使养殖种类产生抗药性,造成不得不持续加大用药量的恶性循环,导致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下降,威胁消费者健康。三是缺乏质量安全观念。忽视水产品防疫检疫。前几年曾出现未经疫病检疫的水产苗种跨省交易而造成疾病传播的问题。四是养殖废水大量排放。水域环境污染加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指出:“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仪器设备”,但实际上这些条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带有大量病菌、药残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水域滩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一些育苗与养殖场密集区,不经处理的废水大量排放还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2加强水产养殖业执法的对策

2.1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队伍建设

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夯实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应加快水产养殖立法进程,为养殖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可以现有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兽药管理条例》、《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规为基础,出台系统的、涵盖面广的、执法主体明确的水产养殖管理法规。另外,对不同部门制定的某些相互冲突的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加以协调、变通。二要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执法能力。首先,要尽快建立专业的水产养殖执法队伍,这是有效落实各项法规政策的重要保证。鉴于目前机构的实际,不一定再另设专门的水产养殖管理机构,可在地方水产技术推广和水产科研等部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强化政策法规培训,赋予其水产养殖管理职能。也可在现有的渔政执法部门内,加强专业技术培训,配置水产养殖执法必要的装备,增加管理内涵,延伸执法范围,执法重点由管理渔业资源向资源管理和水产养殖管理并重发展。其次,应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应将水产养殖执法人员纳入或依照公务员管理,落实经费保障,保证水产养殖执法的公正性与客观性。逐步打造一支业务精、反应快、懂政策、作风正的执法队伍,走科学化、规范化、文明化的执法之路,真正起到为水产养殖保驾护航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水产病害防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渔业环境检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水产养殖执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2.2突出管理重点,加大执法力度

建议先从以下几方面重点抓起,循序渐进,带动整个水产养殖执法活动的开展。一是整顿养殖秩序。以完善养殖证、苗种生产许可证等制度为突破口,对水产养殖秩序来一次彻底整顿,对违规建设的场,要通过责令其补办相关证件、经济处罚、限期拆除养殖设施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手段进行清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稳定的养殖秩序。当然,整顿养殖秩序会损害部分养殖者的暂时利益,但维护了广大守法经营者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换来了养殖秩序的规范和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会赢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与拥护。二是养殖过程的管理重点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养殖投入品的管理,主要是渔药与饲料问题。渔药和渔用饲料的生产与流通环节需多部门联合执法,但在水产养殖过程的使用管理则是渔业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应尽快遏制住养殖生产中滥用药势头,禁止使用变质、过期、添加剂违规的饲料。其次是水产育苗与养殖的废水处理问题。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解决众多养殖单位废水排放不达标问题,但对新建场和示范场应通过经济和制度手段,使其按国家要求设置废水处理设施。

2.3加强养殖产品与苗种出池前的检疫与检测

渔业部门应加强水产养殖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前的质量管理,把好水产品出售前的质量关,防止药残超标、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进入市场。强化水产苗种管理,尤其是要做好苗种跨区交易和增殖放流前疫病检疫工作。

2.4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养殖生产者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