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22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1

【关键词】应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1.引言

自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老师们在练习题选择、情境创造以及课外活动实践等方面运用了大量应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这极大的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所谓应用数学,主要就是从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等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用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比如说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偏向于数学应用的学科。与应用数学相对应的是纯粹数学。纯粹数学主要用来研究数学自身的内部规律,即以纯粹形式来研究事物数量之间的的关系以及平面和空间形式的数学,比如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经典数学学科。在20世纪以前,纯粹数学在数学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应用数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线性代数等应用数学学科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应用数学的价值和应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应用数学的重视。本文即通过分析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指出应用数学对于小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作用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如果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入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他们就会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小学数学难度不大,主要是一些自然常识性的内容,很容易就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将实践中的数学充分挖掘,,将其设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这些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百分数时,可以收集一些与百分数以及百分点相关的资料,所收集的资料应当涉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使学生能够充分、清楚的认识百分数在实践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这些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可靠,一定要杜绝人为捏造,否则百分数的实践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学生讲解例题习题和布置作业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当的布置一些有关应用数学方面的习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

2.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应用数学的内容与实践活动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叙述问题的过程较为完整,而且会提供较多的信息,需要学生从众多的信息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如果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当他们在面对实际的应用数学问题时,他们就会感到紧张,可能会失去解决这些应用数学问题的信心。

为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分析应用数学问题进行引导。

一是根据具体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一般来说,应用数学问题的情境较为丰富,问题的叙述也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针对具体的情境提出问题。

二是在解决应用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小学数学教学将这些实际应用问题纳入到相关的数学定义、概念、公式以及定理中,并在习题中也有一部分实践应用数学题时,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离开应用数学。一般情况下,很多实践应用数学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或者直接的解题模式,往往学生需要分析这些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或者图形特点,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a、B、C三个建设工程队完成某项建设工程的天数和每日的总工资如下表:

如果需要选择两个建设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建设工程。如果工期很紧,希望尽快完成这项工程,应当选择哪两个建设工程队进行合作?多少天能够完工?该建筑工程完工后两队各自的工资总额是多少?

分析:如果要尽快完成该项建筑工程,就是希望能够用最少的天数。由于是两个建设工程队进行合作,只需要选择两个做得快的建设工程队就可以了。由表中的资料可以看出,a队独立完成是10天,B队独立完成是15天,都比C队快。因此,选择a、B建设工程队进行合作,合作的天数是:

1/(1/10+1/15)=6(天)

那么,需要支付的工资是:

a队:20×6=120(万元),

B队:15×6=90(万元)

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的。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选择合理的数据,确定需要运用的相关数学知识。

3.结束语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大量的应用数学问题。只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将平时收集和观察到的实践问题的资料,经过总结、概括、处理之后,就能够设计和提炼出相关的应用数学问题,让学生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数学问题,还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2

1、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从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的来源于生产、生活,通过展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数学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应用的神奇与普遍,并且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是一半。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除了上面的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半外,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小数,小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对学习小数有了一种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需要在应用与实践活动中不断感知和经历,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进行情境模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具有相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以天安门和比赛奖杯的实例来的,进而抽象到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再抽象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产生满足、愉悦等情绪体验。在训练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创设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536.8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52-01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我就来谈几点教学体会吧!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1、对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认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2、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主要从“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问题”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提高”,我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开宗明义:“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基于上述原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谓是迫在眉急。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运用的价值。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来计算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知道在计算炯囱、通风管道、抽油娴机管道等的表面积时就要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必趣,体验钊知识应用的价值。

2、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应用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4、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的渠道。“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生活。我们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5、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4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76-01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5

小学数学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须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二)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让学生搜集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几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二)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人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学生带到学校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少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6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当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一、研究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1800元左右的电视机,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让他们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都能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分析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体验数学应用的过程,培养应用的意识和技能,教学环节的展开可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流程,即通过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新的知识点或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a:想到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学生B:想到从3个圆和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学生C:想到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通过制作圆柱和这三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D: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同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通过精妙的材料设计,让学生在自己的原认知基础上实践、尝试,从而建立起对新知模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解释现象,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实践活动,创造应用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学完新知识后,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某班要去三个景点去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及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进需要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表等表述有关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的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7

一、首先要明确数学知识贴近生活

广泛应用数学知识,大到计算宇宙的科学技术法,小到质子、中子的分布规律及原子、分子的运动,都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甚至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帮助。比如物理、化学等科目中在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算和某些公式的运用。数学也生活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不陌生。比如,“千克和克”讲完之后,学生可以大致估算出自己的体重,用自己的实足年龄×2加上7(或8),然后与实际称量的体重比一比,学生既能体验数学的神奇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拓展还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大约有多重做出初步的判断。对单位千克和克的掌握,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而且具有实际的意义,我们知道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健康,而不同的食物还有不同的营养,而营养成分量的多少,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搭配一定量的需求也是有标准的,比如米饭、馒头等谷物类375克,肉75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牛奶200克,食用油15克等等,通过单位克的标注,让饮食更营养、均匀、合理。

二、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怎样灵活运用呢?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初步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然后反复加强训练,时间久了效果自然就呈现而出。教学中应注意多从生活或学生身边的事物举例子,引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怎样用数学知识解决,渐渐的学生对数学应用就越来越自然。例如,当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后,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不会改变,我们懂得了学校篮球架、高大铁塔的稳定的由来,也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那么结实;依据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所以制造出伸缩的电子门、挂衣服用的简易衣钩等等。

从数学角度给学生解释这些实际的现象,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在推动生活质量的提升。又比如,在认识了角以后,可以借助角大脚的变化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如装卸较重的货时,可以在车与地面搭一个结实的木板),那么怎样控制斜坡与地面的角度,使物体滚的又快或最远呢?学会们以小组为单位,用30~50cm长的木板在地面上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分别成30°、40°、60°、90°依次不等,再把一个圆柱形物体(比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上,让它自动的往下滚,带停止后侧滚动的距离,反复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最终确定了角度越大时滚得越远。卸载重货物时搭木板既可以省人力也可以节省时间。再如楼梯与地面角度越大,楼梯显得较陡,且楼体占地面积就越小,节省空间,在实际商场和建筑上可以合理设计。以上这些事件都发生在我们身边,有待我们去解决,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加强了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经常举办组织数学应用竞赛之类的活动

组织和开展一定的数学应用竞赛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知识面,也促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也提高学生重视数学应用的意识。竞赛的方式各色各样,有模型、教具的制作;结合实际情况考察和测量数据进而统计取平均值;计算生活中商品买卖情况;根据统计计算家中支出花费情况等。这些新型模式的竞赛较书面形式的比赛更灵活多变且新颖,不仅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知识的解剖非常的透彻,学生的积极性高,也提高的了教学质量。

四、加强小学生课外实践锻炼活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69-01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也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在运用过程中把知识转化成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

1.认识数学价值,激发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重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章章反映生活。开展生活情境下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关注数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2.指导操作方法,培养应用技能

新课程通过“生活情境——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应用和拓展”的思路,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发展数学素质。在生活文化背景下使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和处理信息,解释和解决问题。经历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反思反馈。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比如猜测、作图、举例、验证、分类、推理等操作实践活动,知道在操作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获取信息,基本方法--分析和处理信息。在操作实践活动中探究数学应用的策略,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3.拓展实践空间,提供应用机会

一是拓展课堂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我感受自主探究的趣味;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共同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二是拓展课外实践的空间,设计数学小调查、信息资料欣赏、参观访问、数学游戏等作业,通过读、写、听、说、做等活动加强数学交流,体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接受、转化、应用等情感,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发展自我的机会。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6-0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见,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数学教学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一、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应用观念

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思考意识欠缺,对教师的依耐性很大,教师的数学教育观是教师教学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的学生应用意识。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数学逻辑关系,那么他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不会关心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教师的应重视动态的、文化主义的数学观,并应用到教学中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观念。要理解数学应用是一种实现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应用中建构和理解数学。建构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师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使用动态的,文化主义的数学观来作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观念。

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都离不开数学,就数学的运用来说,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正如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就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三、让学生在家庭中体验数学实践

就小学生来说,除了上学时间,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而家庭生活处处有数学,如果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孩子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引导学生带着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提出用数学解决的问题,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爸爸的工厂每天上午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那爸爸一天上班几个人小时?这是考察从上午几点到下午几点是几个小时的问题,考查题目的来源是学生生活的经验经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运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比如;50+20×2=140,提问学生这道题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违背了什么计算规律等,使学生在寻找问题存在中熟悉加减乘除发的运算规律,从中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六、加强学生数学课外实践锻炼活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我就来谈几点教学体会吧!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对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认识。

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二)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主要从“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问题”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提高”。我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开宗明义:“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基于上述原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谓是迫在眉急,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运用的价值。

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来计算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知道在计算烟囱、通风管道、抽油烟机管道等的表面积时就要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价值。

(二)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应用的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的渠道。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

如在教学之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补充,调整所学的知识。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我就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生活。我们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五)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