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30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合适的会计监督制度和体系,提高会计监督力度,行使会计监督职能,进而提高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会计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维护财经法规方面的作用,还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企业会计监督,可以有效提供企业的经营效益,保证企业活动符合国家财经法纪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合理化,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只是重视会计核算职能,却忽略了会计监督工作的作用。企业的不重视,造成了管理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指的那一刻的核算工作,他们认为只要企业的账目不出问题,钱财安全就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些企业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认识不够,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会计监督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新时期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相悖。

2.2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普遍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够的现象。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会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规执行效果较差。此外,我国企业开机监督的制度仍然沿用传统的财务制度,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阻碍了企业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2.3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制衡企业部门和成员的有效方式。对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也是一样的,如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失衡,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失去独立性,无法发挥出会计人员的最大价值,将降低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企业内部管理意识,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只是流于形式,当企业遇到问题时,不能够解决切实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2.4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近年来,我国与国际逐渐接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企业的跨级人员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不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理念,不能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再加上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较少,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较低,法律意识单薄,无法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执行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3.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3.1提高会计监督控制意识

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思想上,提高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建立积极、诚信的会计监督控制氛围,增强企业会计员工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意识,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的机构,落实会计监督权责分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企业会计监督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3.2健全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

完善的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自身的会计监督行为,还能够规范企业外部监督行为,进而优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只能,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效果。因此,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不够的问题,企业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加大会计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的会计监督过程中,要严惩违法违纪现象,同时,要借鉴先进的会计监督制度,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法律约束的实施,提高会计监督的法律效应。

3.3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关系,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快现代化会计监督制度,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设置健全的会计监督机构。另一方面,要健全内部审计和稽查制度,为会计监督提供有效的保障,形成规范的会计监督工作,并且将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将会计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维护企业的财产物资安全,促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正常、高效的运转。

3.4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现状,企业要建立人才选拨和竞争机制,给予会计人员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为会计人员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帮助会计人员找到自己的定位,全面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完成。

4.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会计监督的法律约束力不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企业要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控制意识,健全会计监督法律约束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进而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剑.论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3,02:232-233.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会计监督;政府监督;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公众难以识别其质量,而且所有欺诈、舞弊与腐败等行为都有财务后果,这使得会计监督成为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直到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监督体系才逐渐清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权威性、公正性较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监督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政府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目前,政府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成为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政府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财政部自1999年开展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例,1999年~2009年十年间,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连续了16期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386.9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监督取得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任务的艰巨以及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软肋:

1.职能分割——多头监管,协同不畅。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安排,其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督权安排是否得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会计监督权来源于政府的行政权以及股东和社会的转移监督权。而我国现实的会计监督权力安排,在诸多部门中都有体现,而这一权利安排源自《会计法》的规定。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会计法》除了规定财政部门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范围外,同时也赋予了审计、税务、人民银行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各自相应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的划分都源于特定的角度,各自有其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被监督主体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但在实际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各职能部门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监督权利进行层次上的合理划分与安排,这种职能分割的不合理势必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分散,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造成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更有甚之,可能导致不同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滋生部门利益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协调,也给被监督主体带来了监督空隙,使被监督者在面对不同的监督主体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

2.根基弱化——会计监督监督手段少、违规成本低。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常常与利益相伴,即监督与奖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有效的奖惩结构,监督作用和效力就随之削弱。近年来,对于各种监督部门的力度和效力,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财政部的会计监督和检查效力远远落后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税务局。以下我们就从目前法律法规中对实施监督的手段和处罚的力度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从目前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可以实施的手段来说,证监会的手段最多、最全面,与在刑事侦查阶段可以使用的手段基本相同;审计监督的手段也相对丰富;只有财政部的会计监督手段最为单一,效力最差,势必影响监督效力的发挥。只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监督的效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事前的监督将减少损失,促进公平,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其更体现了监督的本质。此外,如表1所示,当前违法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效力的发挥。

3.本末错位——重视监督检查,忽视制度建设。政府监督作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监督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通过其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效的防范和纠偏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监督方式比较单一。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仍然以事后检查为主,难以将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未能实现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就目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已经连续公开披露了十六期的检查结果(可以查到七期)来看,我国政府监督的范围还十分有限,而且,每年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另外,监督部门并未对上期结果作继续跟踪和回访监控,使监督检查的警示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4.导向误区——利益驱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被监督对象数量大,经济业务多,任务非常重,但监督力量却十分有限。据统计,我国行使会计监督的人力资源,财政部约2000人,其中专员办专门从事监督的1000多人。虽然从2006年起,地方财政的力量逐渐充实到会计监督中来,扩大了监督的范围,加强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但是相对于全国的会计监督工作来说,政府监督的力量仍是相当薄弱。因此,政府监督对象的选择应当主要围绕在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然而,各省市等基层监督部门,由于利益驱动等因素,在被监督单位选择上具有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经常表现为选择效益好的企业作为监督检查的对象,而将效益差的企业排除在外。这种选择监督对象的错误导向是与监督的目标相背离。现实中,效益差的企业往往存在更多的问题,更需要对其实施监督检查。

5.阳奉阴违——检查结果不透明,披露信息含量低。从目前能够在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的公告来看,虽然近年来,监督检查局对检查结果履行了披露义务,但目前披露的公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披露规范,每年的公告内容均有不同,并且仅只是总体上的描述,而未对被检查单位的情况进行公示,导致监督检查的结果透明度低。可见,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形式上的意义更大,由于其信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且,习惯于权利寻租的惯例,对于没有可比性的模糊描述,反而造成引起更大的负面作用,导致社会不公平的产生。

二、完善政府监督的相关对策

针对前文对我国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本文相应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会计监督体系层级,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我国政府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有其各自的分工和侧重点,之所以会出现多头监管等问题,根源还是没有形成会计监督协同监管机制。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就是使当前的多个政府监管主体形成有序、规范的协同合作,并搭建起公共信息平台(即政府监督数据库),形成联动效应。应该尽快明确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层级,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整体监督体系。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会计规范的制定部门,应处于监督体系的核心位置,由财政部门牵头定期进行各部门联动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部应每年会同金融、审计、税务、证券监督部门等有监督职能部门,根据国家经济运行和保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共同协商制定会计监督计划,确定年度会计监督重点行业与企业名单。在此基础上对名单列示的行业与企业名单,协商确定负主要监督检查责任的监督部门,如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优先考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对于金融机构,优先考虑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保监会等;其他行业和企业,优先考虑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财政部作为统一会计监督主体,从总体负责公用信息平台的搭建,形成政府监督数据库。各专业职能部门检查完毕后,录入数据库,再交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从会计基础工作和税收角度进行最终检查,从而形成统一完整的检查信息系统。目前关于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为主导,在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检查数据库的数据上,结合其他职能部门的自有数据库,探索进一步的优化和处理技术,解决接口技术、数据对接等问题,早日实现数据库的共享。

2.强化会计监督手段,提高违规成本。手段的不够强硬,配套措施的落后,以及极低的违法成本,使得会计监督的效力日益弱化。而且,由于不同的处罚机关处罚力度不同,势必造成违法主体在违法方面具有选择性,财政部的会计监督是是最基本的保证,而处罚力度较低,势必助长对会计信息的根本性损害,同时也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此外,监督主体处罚力度的不一致,也将使被监督主体向各不同监督主体产生不同的寻租行为不同,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不平稳。直至对整个会计监督体系的重大损害。因此,当务之急是整合各部委的监督职能,统一协调,加大财政部会计监督的检查和处罚力度。这就要求赋予多种手段以扫除工作阻碍,严惩根本性的违法行为,从而在源头上提高违法成本,形成以财政部会计监督为主的多层次协同监督格局,共同构铸会计监督统一体系,提高会计监督效力。

3.建立和完善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监督与整改结合度。基于现实的检查资源和能力,我们能够实施监督检查的范围还非常有限。因此,政府监督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入手。除了监督检查,有必要将事前的日常监督监视工作和预警工作深入进行,同时以事后监督检查和结果分析反馈相互结合,从而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会计监督效率和效果。首先,建立和应用预警机制与方法。财政部由于统一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可以就此研究开发会计监督预警系统,在日常税务机关采集的信息基础上,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及行业平均水平,设定一些特定价值信息,一旦出现即作为问题预警,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跟踪,从而力争从源头解决问题,在问题和损失没有最终形成前,防范于未然。其次,深入开发、加工、利用检查结果和信息,形成信息检查库,建立反馈机制。对问题产生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研究探索解决普通具有的共性问题,作好协调各方面利益相关主体的工作,为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形成有力的支持数据,有效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使“预警——检查——反馈”成为良性互动,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共同发挥监督作用。

4.建立科学制度,避免监督资源浪费,提高监督效率效果。会计监督部门应建立科学制度,不应受利益驱动,导致监督资源浪费,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科学制度的建立,应遵循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原则,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确定行业范围和重点企业——收集分析资料——制定可行性方案——选定被监督对象”。首先,根据财政部监督检查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结合专员办监督检查规划和区域监管特色来确定监督检查涉及的行业范围和重点监督的企业。其次,通过调阅档案、网上搜索,实地了解观察、召开座谈会、书面调查等方法收集企业的基础资料、管理资料和外部资料等信息资料,了解企业的情况。再次,在分析企业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可行性方案,包括企业的主要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疑点及对报表的影响程度;检查的重点;时间安排、人员要求、检查模式;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困难。最后,将可行性方案上报财政部,并有财政部确定被监督

5.建立监督检查公告制度,促进监督检查结果透明化。财政部应尽快制定《会计信息检查公告办法》规范会计监督检查名单、检查结果检查时间、检查过程等方面的规定,形成监督完善的检查披露制度。政府监督职能部门应根据公告制度定期披露监督检查结果。监督检查公告所披露的信息必须客观、公正,及时向公众揭示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树立会计监督的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威慑力和影响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于2010年1月在财政部召开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周年总结暨2009年会计监督工作交流会”上的总结。

②人民银行的这种监督管理职能,已经随着机构改变划转至银监会。

参考文献:

1.张文忠.会计法、国家会计监督与会计委派制.当代经济研究,2001,(4).

2.吴水澎.论会计监督与监督会计.财会通讯,2000-10-15.

3.王竹泉,毕茜茜.改革开放30年会计监督的发展与创新.会计研究,2008,(7).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政府监督;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公众难以识别其质量,而且所有欺诈、舞弊与腐败等行为都有财务后果,这使得会计监督成为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直到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监督体系才逐渐清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权威性、公正性较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监督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政府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目前,政府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成为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政府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财政部自1999年开展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例,1999年~2009年十年间,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连续了16期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386.9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监督取得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任务的艰巨以及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软肋:

1.职能分割——多头监管,协同不畅。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安排,其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督权安排是否得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会计监督权来源于政府的行政权以及股东和社会的转移监督权。而我国现实的会计监督权力安排,在诸多部门中都有体现,而这一权利安排源自《会计法》的规定。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会计法》除了规定财政部门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范围外,同时也赋予了审计、税务、人民银行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各自相应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的划分都源于特定的角度,各自有其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被监督主体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但在实际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各职能部门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监督权利进行层次上的合理划分与安排,这种职能分割的不合理势必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分散,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造成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更有甚之,可能导致不同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滋生部门利益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协调,也给被监督主体带来了监督空隙,使被监督者在面对不同的监督主体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

2.根基弱化——会计监督监督手段少、违规成本低。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常常与利益相伴,即监督与奖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有效的奖惩结构,监督作用和效力就随之削弱。近年来,对于各种监督部门的力度和效力,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财政部的会计监督和检查效力远远落后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税务局。以下我们就从目前法律法规中对实施监督的手段和处罚的力度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从目前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可以实施的手段来说,证监会的手段最多、最全面,与在刑事侦查阶段可以使用的手段基本相同;审计监督的手段也相对丰富;只有财政部的会计监督手段最为单一,效力最差,势必影响监督效力的发挥。只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监督的效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事前的监督将减少损失,促进公平,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其更体现了监督的本质。此外,如表1所示,当前违法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效力的发挥。

 

3.本末错位——重视监督检查,忽视制度建设。政府监督作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监督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通过其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为国

[1] [2] 

家经济安全提供有效的防范和纠偏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监督方式比较单一。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仍然以事后检查为主,难以将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未能实现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就目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已经连续公开披露了十六期的检查结果(可以查到七期)来看,我国政府监督的范围还十分有限,而且,每年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另外,监督部门并未对上期结果作继续跟踪和回访监控,使监督检查的警示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导向误区——利益驱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被监督对象数量大,经济业务多,任务非常重,但监督力量却十分有限。据统计,我国行使会计监督的人力资源,财政部约人,其中专员办专门从事监督的多人。虽然从年起,地方财政的力量逐渐充实到会计监督中来,扩大了监督的范围,加强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但是相对于全国的会计监督工作来说,政府监督的力量仍是相当薄弱。因此,政府监督对象的选择应当主要围绕在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然而,各省市等基层监督部门,由于利益驱动等因素,在被监督单位选择上具有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经常表现为选择效益好的企业作为监督检查的对象,而将效益差的企业排除在外。这种选择监督对象的错误导向是与监督的目标相背离。现实中,效益差的企业往往存在更多的问题,更需要对其实施监督检查。

.阳奉阴违——检查结果不透明,披露信息含量低。从目前能够在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的公告来看,虽然近年来,监督检查局对检查结果履行了披露义务,但目前披露的公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披露规范,每年的公告内容均有不同,并且仅只是总体上的描述,而未对被检查单位的情况进行公示,导致监督检查的结果透明度低。可见,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形式上的意义更大,由于其信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且,习惯于权利寻租的惯例,对于没有可比性的模糊描述,反而造成引起更大的负面作用,导致社会不公平的产生。

   二、完善政府监督的相关对策

针对前文对我国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本文相应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4

1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会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且涉及的事项越来越复杂,基于此,会计监督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使得我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于我国的会计监管功能。虽然我国的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其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1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针对会计监督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对会计工作进行了规制,但是法律的原则性过强、针对性不足,同时会计监管法律法规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或系统,因此在法律制度的监管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漏洞或者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同时大部分法律法规均为对会计监管工作的事后管理,预防性管理法律体制尚未形成。会计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多从监管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没有从保护受害人以及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救济的角度去设计制度。国家会计监督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通常可以通过联合管理或综合管理的方式实现监督才能确保工作效率,但是现实情况是各管理部门进行联合或综合管理的难度很大,而法律又未对联合或综合监督方式予以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的深入,旧有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已经显得极为滞后,无法适用来解决一些新问题,这样使得管理部门努力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会计监管理部门不能够有效发挥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1.2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存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会计监督制度极不完善,那么会计监督工作的缺位或不完善就会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发挥不了对企业安全和平稳运行的监督作用。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企业一直在努力致力于经营方式的改革,以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是诸多新问题的出现,而不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并不能够解决这些新情况或新问题。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改革之后,会计虽然抛去了国家监督员的身份,仅仅施行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但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仍然不是十分有效。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未及时按照新的财务制度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改革和深化,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较为混乱,甚至一些企业将企业会计监督予以剔除,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万象丛生,根本无法发挥监督职能。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为阻碍,想法设法避开企业会计监督或者采取手段使会计监督弱化,实施一些非法行为,最终破坏了会计监督的秩序。

1.3社会会计监督不完善

科技日新月异,我国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在网络等社会媒体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的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也包含了企业会计监督。但是对监督效果进行考察,不难发现社会监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监督的独立性不够,其监督缺乏组织性和强制约束力,所以社??监督的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监督效果,无法确保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与实效,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决策与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监管职责的履行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这就直接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其行使监督的权利也无法得到法律的妥当保护。注册会计师通常接受委托作为一个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但是企业负责人通常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诱惑,使得注册会计师弄虚作假,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秩序,而且对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急需加强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督,预防和及时制止一些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的有效监督,促进我国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不高

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经受住金钱的诱惑而拒绝进行虚假会计信息的制作,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会计监督的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同时还取决于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因为虚假会计信息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其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够真正履行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责。我国的会计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等,大部分人员未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均不高。同时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职业自治理念,自我防控意识较差,发生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就不足为奇。

2完善企业会计监管的应对策略

2.1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法律制度

我国应该加快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得我们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预防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做出企业发展的改革决策,使得企业财务制度能够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可以使相关人士能够了解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真实状况,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供决策参考。例如企业的合伙人、股东和其他人士,能够通过真实的会计信息来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决定是否对企业追加投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根本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管理部门和受害人两个角度构建企业会计监督法律制度,加快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避免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们的法律具备全面性、详细性、可操作性等特征,确保我们的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且有法必依。同时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的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社会人士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

2.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实行企业内部监督,而这种内部监督对企业来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国家应该着手致力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构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构建完备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其内容主要涉及监督要实现的目标、监督的主要内容、履行监督的方式或手段以及相关的责任承担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法可依;第二,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保障他们应当享有的权益,具体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奖励机制来调动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从内部人员出发,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三,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明确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与权力分配,只有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明确界定,企业会计人员才能够大胆行使自己的权力,避免受到企业负责人的不当影响而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或导致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

2.3??化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力度

政府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政府并不能够对各类企业进行具体的会计监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针对会计监督制度来说,就是我们必须强化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力度。政府通常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履行其监督职能,而我国的社会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应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例如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络媒体对企业会计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会计监督的关注,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感受到巨大的道德压力而不敢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或从事各类违法行为。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应该加强,对企业会计进行核查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因为这样的核查能够保证企业会计环境得到净化。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会计;监督;对策

我国目前社会实践中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完善和解决,全面加强和提高会计监督水平,使会计监督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和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会计定位造成的局限

从会计的地位来说,通过会计记录而形成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来源。因此,以会计为手段,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就成为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的手段。其次,从会计的身份来说,会计隶属于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拔、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各级会计监督单位在

维护会计人员权益方面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也是造成

许多会计人员执法力度不足的原因。

2.2 监督脱节

内部监督的局限。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的职能部门,受单位领导人控制,其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直接挂钩。而内部审计则侧重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内审机构得不到重视,力量薄弱,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督作用极其有限。外部监督不健全。首先,以财政、税务、审计为代表的政府监督,其重点是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偏重于国家利益而不够重视企业、事业单位的各自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一是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干预过多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过程中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其次,作为我国社会监督主要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做到超然独立。另外,会计师事务所所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而查错防弊则专为次要目的,无形中为图谋不轨者创造了无比的机会,降低了社会监督作用。

2.3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现在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不力。虽然新的《会计法》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

2.4 企业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独揽大权,集人、财、物、管理于一身,股东大会、董事会履行职责不到位,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因而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2.5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如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

3.1 宣传学习《会计法》,思想上重视企业制度建设

实行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2 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约束高管人员的行为

分清高管人员的职责,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高管人员尤其是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3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纪委监察的监督作用

首先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分工和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其次,对于重大违纪违规问题,要联合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面的内部监督体系。

3.4 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

学的基础。

3.5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国家执法部门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要明确会计主体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6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活动;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多种办学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参与会计的在职教育,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倩.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现代商业,2012,(24).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林业会计;监督;会计核算;问题;建议

前言

会计对经济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林业领域更是如此,会计处于难以替代的地位。由于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关键的行业之一林业经济也一定要跟上国际发展步伐。会计监督包括很多程序内容,在会计监管条件的改变下,对会计监管有了更高的标准,林业部门对会计的无视,使得监督不力,极大的限制着林业财管的全局性发展。

一、林业会计及其特点

对林业经济而言,林业资源是关键的要素,也是全部林业经济的根基。同其他领域比较而言,林业经济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得林业会计与普通会计不同,一般特点有如下几点:1.林业领域会计核算类别多林业领域经济要素多,发展要求也各不相同,既存在一般的培植树木,制造木质产品,还有社会各界对木质设施的需求。这些林业会计在工作期间都要涉及到。林业领域经济类别各式各样,各类别间区别较大,因此对成本的核算也分很多种,这就让林业会计在成本核算时要迎接挑战。2.林业领域会计结构的分散由于林业的独特性,因此运营涉及到领域广,这就引起林业会计一定要设置对应的结算形式开展工作。

二、林业会计监督期间面临的问题

如今我国林业会计面临很多问题,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会计信息不准确,这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而言,危害性是极大的。林业会计的监督作用缺乏实际的意义,通常是以下几点:1.内部管制不完善,会计监管不足结合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监管公司经济的权限,然而在实际运行期间,这一权利没有发挥作用。通常是单位内部缺乏对应的管理措施,一般是内部监管受限制,很多单位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管制度,即使有明确制度,也缺乏运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监管职权难以发挥,缺乏实质效用。2.组织构造不规范很多林业单位在决策期间缺乏对各职能部门权利的明确划分,使得管制不规范、权责不明的情况出现,面对问题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诿使得工作水平很低。很多林业单位在同一个管理部门间职权都很不清晰,各部门间缺乏交流,使得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极大限制了会计监管。3.外部监管体制不健全林业领域会计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相关审核、税务部门仅仅负责自身工作内容,缺乏横向联络指导。我国的会计监管还存在较多不足,无法全面发挥作用。尤其是独立运行的一些小会计部门,缺乏足够的信服力,就无法进行全面监管,这些都限制着林业外部监督机构对会计的科学监管。4.会计信息不科学财务监管针对的是企业部门,会计监管针对的是单位内外部利益人。在很多的林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负责财务收支还兼任会计信息处理,易引起为了满足财务内容而修改会计数据。并且很多林业部门的信息体系严重不足,会计核算还是由手工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员误差给内部会计管理带来的维护,使得会计信息不科学。准确的会计数据对管理人员、投资者及政府部门调解经济管理、分析财务情况、完成科学决策、实施宏观监管有着积极作用。会计数据不科学对信息使用人员的决策方案会引起一定的误导。

三、强化林业会计监督的措施

1.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科学改善定位问题由于会计人员不是全面授权的,因此对监管工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为解决对谁管理的情况,可优化会计监管体制,明确各权责,被监管人员与被监管对象从各种级别关系中独立出来,如此就能给会计监管人员进行全面授权。在一些林业部门中开展的会计委派制度是种很好的方案,建设会计事物机构,尽可能的把会计转变成独立工作。会计事务机构能以企业形式运行,也能从单位中分离,而不依附于任何政府或财政部门,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为了促进会计监管能够充分独立,就要确保其经济及企业性质足够独立,不受其他因素制约,可全面运行会计监管工作。2.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规范管理是如今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完善治理体系、健全内控制度、淘汰内容人为管理是科学开展会计监督的关键条件。规范健全的约束体制和内部管理能够确保会计部门及人员在开展会计监管期间实现有据可循。对于会计单位的性质,林业部门要严格制定针对性的奖惩内部制度。有这种奖惩机制能够促进管理人员更重视林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扼杀假信息的动机。健全会计的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实施奖惩,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高效实现会计监督职能。

四、总结

林业部门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会计核算管理也复杂多变,因此林业会计监督实施期间存在很多困难,在如此一个会计监管情况下,相关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能够有效增强会计监督的水平,林业会计部门要足够明确林业的实际财务状况,避免违法经济行为的发生,要维护会计资料的科学准确性,推动林业经济的全面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华,王建峰,杨玉玲,林珩,王云霞,王向群.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山东林业科技,2004,(01).

[2]胡宏坤,任晓琦.关于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9,(02).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7

一、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这些法规、制度和条例的出台,为会计从业人员和社会审计组织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保障,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出台严重滞后,立法似乎更多地是被动、消极地“堵窟窿”,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较粗,可操作性不强且执行不力,特别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违法者往往以接受行政处分代替承担刑事责任,以缴纳少量罚款代替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等。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证券市场上曾经发生的“琼民源”、“中国蓝田”等严重造假的违规违法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处罚的力度也很有限,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2、内部监控薄弱,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控就是会计内部的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也就丧失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往往造成财会人员内部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能起到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作用的极少,一般内审机构和人员均是由部门领导委任,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他们能否坚持原则,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对企业甚至是企业法人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要划个问号。不难看出,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种弱化,如引起国人震动的“广国投”破产事件,由于该公司长期内部监督机制严重弱化,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致使公司一连串投资失误,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最后被迫进行破产清算。“广国投”事件的教训说明,会计监督应当也必须成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强卫士”。

3、外部监督体系庞大,但监督标准不一

虽然我国企业外部监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工商税务监督,金融监督等,但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如财政、税务、银行等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彼此不沟通,配合不力,致使企业报给税务部门和银行的报表不一致的现象存在;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使企业多头开户,资金使用的监督流于形式,给企业偷税、出租出借账户、违反商业信用等开了方便之门;银行以为储户保密为借口,工作不配合,给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加大了验资业务的审计风险。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和职业道德观念淡泊

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业务知识贫乏或专业知识老化,不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有的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知之甚少,法制观念淡泊,缺乏会计监督的能力,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不良风气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一定冲击。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消极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界限模糊,一些不良欲望逐步抬头,进而导致不道德行为,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5、会计人员执业环境不容乐观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行有效会计监督的根本保证。虽然国家为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一些忠于职守的财会人员遭到排挤、打击,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实际上处于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按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任务,甚至充当领导的“歪参谋”,主动为其做假账,并由此获得工薪、升迁、奖励等利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业务、提业绩,甚至有些事务所协助企业做假账、搞假验资,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加强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

目前,我国在加强会计监督方面已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和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等。较过去相比,会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财务核算较为规范,尤其在规范支出票据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这仅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监督的改革与探索,强化会计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快会计法制体系建设步伐,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新修订的《会计法》较前虽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进一步完善。如会计报表由不直接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董事长在会计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而同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总经理是否要签章并承担责任,在《会计法》中对这些问题应做出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尽快研究制定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定。同时,对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严格有关会计规章制度的报批和备案制度。特别是要对地区性的会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依法予以废止,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抵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要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使会计人员能坚决抵制会计工作中的不诚信行为,坚持对做假账说“不”,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将越来越强,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

3、规范社会监督,发挥社会会计监督的作用

社会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刚刚起步,为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了保护国家和投资人及债权人的财产和利益不受侵犯,必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和完善社会监督市场。同时,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年审的制度,有效制止和防范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建立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机制。

4、强化国家监督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国家监督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及国家一些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如财政、银行、税务)对会计实行的监督,其中国家审计监督在会计监督体系中属较高层次的监督,是其他经济监督的再监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都属于企业行为,由于利益驱动和权威性所限,很难保障财经法规的完全履行,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督。新《会计法》有关政府监督的规定赋予了政府监督的法律地位和具体职责,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部门除对企业实施监督外,部门之间依照各自的职责也要行使监督权,这就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对企业的监督质量。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要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二是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三是要组织开展以财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协作的定期会计监督情况调查。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利益方面来。

5、优化会计监督外部环境

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不仅有赖于自身机制的科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在某些情况下,外部环境甚至更为重要。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来说,必须优化的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

第二,完善地区、部门和国有单位的干部考核制度。在会计监督检查中不仅仅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更注重对单位领导人的考核监督,才能使领导人自觉地学会计、用会计、监督会计工作。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8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如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令言凿凿,十分肯定。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其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事实上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

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根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在前年因造假而在证券市场上闹的纷纷扬扬日“宁广厦”事件,它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2、《林业财务与会计》,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3、《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4、《财经理论与实践》,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5、《财会研究》,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2001年第10期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监督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名称: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3zy178。

在目前的新的形势下将企业会计部门放入到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已经是必须的一步,因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将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逐级分类,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更大程度上的总和,可以将企业财务状况的资料信息更加全面化的归纳和总结。便于企业的工作和处理日常的事物,推动企业的发展。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企业中,对会计部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监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减少会计部门在核算和监督等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工作失误,推动会计工作新环境下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的机制体制不完善,存在很大的缺陷。对相关的会计信息统筹规划缺乏强度。在目前的情况下,会计部门的监督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对一些网上的操作更是没有明显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导致了某些工作人员在没有监督和约束的条件下,对会计的工作存在某些侥幸的心理,从中间利用自己的职位的权利谋取利益。同时在工作中因为体制机制的缺乏,存在以下问题目标不明确,对会计o督没有明确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再者就是企业会计管理人员思路很不清晰,工作起来完全没有原则,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想到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最后要求不高,没有制定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对大多数的会计信息资料只是要求做完就行。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于目前的很多企业来说,企业里边的内审机构都没有发挥很大的效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非常少,在企业里边,一般对内审机构成员的人名都是有部门的领导决定的,因此他们的隶属关系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因此在这种约束条件下还能保持自己的原则不被改变就有点困难,在这种受上级领导约束的条件下,是否能够为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并且对企业的日常行动进行有效监督就存在一个问题。造成企业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内部的机制还是很不完善,导致了企业内部的领导的权利过于的集中,会计人员只是一味的服从组织的命令,而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真的落实,将会计的监督交给了企业的本身,这在某种情况下,是不合乎企业的内在的发展的。对于某些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的会计的监督,往往会编制一些虚假的会计凭证,篡改了原有的会计凭证,使得会计部门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的很难进行监督。

企业对会计监督的人才培养上缺乏力度。从目前的会计管理队伍上来看,我们的结构队伍还很不合理。大多数企业都是具备很多传统的人才,对信息技术的人才还很缺乏。在某些企业单位,他们还是拥有以前的会计运行系统,对会计凭证的归属还是以纸质的为主,根本没有对企业会计系统进行改革,更别说引进一些人才了。同时,由于人事编制政策制约,受过正规计算机技术高等教育、有志于从事会计监督的专业人才被挡在企业外。特别应当指出,会计部门自身认识跟不上来,培训和业务外包工作抓得不紧不实,制约队伍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业务知识很是老化,不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同时一些企业部门的会计人员缺乏相关的职业技术水平,缺乏相应的道德素质,这些都是企业在日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健全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内部的会计部门,应该时时刻刻都以会计的相关的只能准则作为依据,对于我国颁布的新《会计法》,每个企业的内部会计人员应该进行及时的学习,提高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应该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同时我们应该对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来明确我们监督的内容和监督的职能。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加大法律的处罚力度,对一些违法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严重的批评,情节严重的应该送至相关的司法部门。使得会计部门真正做到依法可以,有法可依。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相关配套的会计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快对会计监督的建设的进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会计监督的管理,促进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对企业会计部门监督的支持力度。企业领导需要加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会计监督的重视,通过企业内部的行政力量来完成对会计管理的优化。同时,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体制的优势完成网络技术的建设。最后企业的领导也应该在政策以及资金上为管理建设提供帮助,以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充足的资金动力来完成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建设。从而更好的支持我们企业的资源建设,为企业更好的运行,为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机制而不断的努力,加大对企业的会计部门的监督的的支持力度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必要的举措,需要我们不断的耐心的完成,也需要我们重视。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的培养。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是不是能够直接有效的推动会计监督运行的基础,因为只有加强对他们的素质的培养才会间接的推动会计运行的力度。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应该从两方面来完成。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尽管我们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高校毕业人才可是真正投入到这一行业的却寥寥无几。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己经从事多年,他们没有改变原有的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仍然是按照原来的经验进行,对会计的监督也是少之又少。再者就是加强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使得自己有坚实的会计基础和会计理论知识。从而使得专业素质跟上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监督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加强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加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会计知识的学习。同时会计监督人员必须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自己因该做到的事。将会计监督真正落实到实处。

明确会计监督的主体。对于企业来说,保证会计的主体地位,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的有利的依据。根据修订过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我们应该保证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职责,加强监督,不应该受上下级关系的制约,对一些伪造,编造企业会计凭证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打击和处罚。对相关的企业的账簿和财务报表应该及时的认真的落实到企业的资源登记体系中。在明白自己监督主体的同时,对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负责,从小事做起,从实处做起。

三、结束语

对于会计的监督是我们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尽管企业会计监督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要想健全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的对企业的会计监督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重视企业监督在企业部门的应用,只有这样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会计监督定才能发挥其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才能促进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香花.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时代金融(下旬),2012(10)

[2]杨月明.浅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对策的研究及会计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J].人民长江,2008

[3]丁鼎.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研究[n].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会计监督;政府监督;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会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属于公共产品,往往涉及公众利益,并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公众难以识别其质量,而且所有欺诈、舞弊与腐败等行为都有财务后果,这使得会计监督成为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直到199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颁布,会计监督体系才逐渐清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进行了重新界定,构建了一个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权威性、公正性较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监督不仅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可以说,政府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的一大特色。目前,政府会计监督工作已经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造假行为、保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成为服务宏观调控、促进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税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政府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

   以财政部自1999年开展的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例,1999年~2009年十年间,会计监督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部连续了16期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44580户,查出违规问题金额3386.9亿元,处理处罚企事业单位13562户,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757家,处罚注册会计师1306人,依法查处了一大批重大会计造假案件①。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监督取得成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任务的艰巨以及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监督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软肋:

   1.职能分割——多头监管,协同不畅。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安排,其监督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监督权安排是否得当。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会计监督权来源于政府的行政权以及股东和社会的转移监督权。而我国现实的会计监督权力安排,在诸多部门中都有体现,而这一权利安排源自《会计法》的规定。根据《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三条规定,《会计法》除了规定财政部门行使会计监督的权利和范围外,同时也赋予了审计、税务、人民银行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各自相应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的划分都源于特定的角度,各自有其侧重点,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对被监督主体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但在实际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各职能部门中,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监督权利进行层次上的合理划分与安排,这种职能分割的不合理势必造成多头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的结果是管理分散,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造成重复检查和资源浪费,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更有甚之,可能导致不同监督主体各自为政、各取所需、滋生部门利益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缺乏横向信息沟通和协调,也给被监督主体带来了监督空隙,使被监督者在面对不同的监督主体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有利于自身的信息。

   2.根基弱化——会计监督监督手段少、违规成本低。监督作为一种权利,常常与利益相伴,即监督与奖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有效的奖惩结构,监督作用和效力就随之削弱。近年来,对于各种监督部门的力度和效力,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财政部的会计监督和检查效力远远落后于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税务局。以下我们就从目前法律法规中对实施监督的手段和处罚的力度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从目前可以在监督过程中可以实施的手段来说,证监会的手段最多、最全面,与在刑事侦查阶段可以使用的手段基本相同;审计监督的手段也相对丰富;只有财政部的会计监督手段最为单一,效力最差,势必影响监督效力的发挥。只有各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监督的效力。从另一个角度讲,事前的监督将减少损失,促进公平,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其更体现了监督的本质。此外,如表1所示,当前违法成本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效力的发挥。 3.本末错位——重视监督检查,忽视制度建设。政府监督作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监督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通过其职能作用的发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效的防范和纠偏保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监督方式比较单一。财政部门对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仍然以事后检查为主,难以将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未能实现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就目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已经连续公开披露了十六期的检查结果(可以查到七期)来看,我国政府监督的范围还十分有限,而且,每年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另外,监督部门并未对上期结果作继续跟踪和回访监控,使监督检查的警示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4.导向误区——利益驱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政府监督面临的被监督对象数量大,经济业务多,任务非常重,但监督力量却十分有限。据统计,我国行使会计监督的人力资源,财政部约2000人,其中专员办专门从事监督的1000多人。虽然从2006年起,地方财政的力量逐渐充实到会计监督中来,扩大了监督的范围,加强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但是相对于全国的会计监督工作来说,政府监督的力量仍是相当薄弱。因此,政府监督对象的选择应当主要围绕在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然而,各省市等基层监督部门,由于利益驱动等因素,在被监督单位选择上具有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经常表现为选择效益好的企业作为监督检查的对象,而将效益差的企业排除在外。这种选择监督对象的错误导向是与监督的目标相背离。现实中,效益差的企业往往存在更多的问题,更需要对其实施监督检查。

   5.阳奉阴违——检查结果不透明,披露信息含量低。从目前能够在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情况的公告来看,虽然近年来,监督检查局对检查结果履行了披露义务,但目前披露的公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披露规范,每年的公告内容均有不同,并且仅只是总体上的描述,而未对被检查单位的情况进行公示,导致监督检查的结果透明度低。可见,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形式上的意义更大,由于其信息含量较低,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而且,习惯于权利寻租的惯例,对于没有可比性的模糊描述,反而造成引起更大的负面作用,导致社会不公平的产生。

   二、完善政府监督的相关对策